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财务预警

高校财务预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校财务预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校财务预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校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指标评价体系

我国教育改革带来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高校规模的扩张和教育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为满足愈来愈多的新增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在财政支持力度相对减小的情况下,高校不得不利用信贷资金来解决这一矛盾。在利用信贷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加快高校基础设施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同时,财务风险也逐渐显现。因此,为防范与化解高校财务风险,探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其建立原则

高校财务风险是指在高校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风险。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则是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一些科学化的敏感性财务预警指标和财务预警标准,监测高校实际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的一种有组织的程序。建立预警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在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采用合理、可比的原则,设置相关的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高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力情况;通过该系统,找出高校之间存在的差距,及时揭示隐性问题,为各级领导的宏观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并对高校财务运行中潜在的风险起到预警预报的作用,并采取措施规避和化解财务风险。

建立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为了满足学校自身及其他方面的管理需求,以求快捷、方便、准确、及时地了解财务运行状况,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建立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其一,预测性原则。系统对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监测要有分析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的作用。高等学校的管理成效最终通过财务信息反映出来,预警系统要从众多的财务指标中选取一系列能敏锐反映高等学校财务状况且独立性高、补充性强的指标,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高等学校管理绩效的综合指数,从而让大家认识、了解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

其二,统一性原则。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以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为基础,在收集信息的范围、方法、口径上应统一,以保证判定结果的可比、准确和连续。

其三,动态连续性原则。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及时预测风险出现的情况,发出警报,亮出红黄牌,但它监测的是高等学校一个动态连续的管理过程,系统也只有坚持动态连续性的原则,才能不断修正、补充,确保先进性,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

其四,实时性原则。高等学校要准确、及时地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就要求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要敏捷、实时地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判断信息,发出预警。

二、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财务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是风险的识别、风险的测度和风险的控制。本文按照这个思路来构建高校财务预警系统,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高校财务预警系统是一个循环运行的系统。基本信息系统负责财务信息的收集,财务信息收集的对象主要是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和外部信息,并形成一个资料系统,将所有资料传递给分析监测系统。分析监测系统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运用专门的财务预警模型,通过分析监测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对其重点研究,分析出风险的原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风险控制系统应及时根据财务风险水平的高低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或化解策略,对财务风险回避、转移和承接。

(一)基本信息系统

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基本信息系统。负责财务信息的收集和传递,这个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包括信息的输入,还包括信息的输出;不仅有财会人员提供的财会信息,更有其他渠道的信息。这里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会计核算报告系统,还包括对会计资料的认真阅读、分析和评价,以及寻找高校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风险的工作。

(二)分析监测系统

分析监测系统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它以高校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资料为依据,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存在的风险做出判断,对风险水平达到或超过预警线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设计一套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来评估高校财务风险的。

1. 建立高效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最关键的是选择高敏感性的重点预警指标,以便预警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状况。根据高等学校财务活动的特点,其预警指标体系一般可分为四类:偿债能力指标、运营绩效指标、收益能力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考虑到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是负债,所以预警指标体系以偿债能力指标为主,运营绩效指标为辅,收益能力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为补充。在具体指标的选择方面,各指标间应既相互补充,又不重复, 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

(1) 偿债能力指标。偿债能力反映高校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可选择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带息负债比率、长期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负债偿付率、可供周转月数等指标评价高校偿债能力。各指标具体说明如下: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100%。资产负债率用于分析负债程度和财务风险的大小。从高校的性质来看,资产负债率保持在较低的比例上较为合适,高校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为40%-60%。当高校资产负债率大于60%, 就应该发出预警信号;资产负债率大于1,说明高校财务状况已严重恶化。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流动比率越高,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就越强。高校流动比率为1.5 较好,小于1.5 则应发出预警;但比率过高,其偿债能力未必很强,反而会因为大量流动资产的占用影响到高校资金的运营效果。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 应付利息) / 负债总额×100%。带息负债比率表明:高校带息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带息负债比率越高,说明高校的财务负担越重,还本付息的压力越大。长期负债占全部负债的比例=长期负债总额/负债总额×100%。这一指标越少,表明高校还债的时间越紧迫,风险越大。负债偿付率= 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总额/ 可用于偿还债务的收入×100%,负债偿付率将债务与收入结合起来,用来分析高校取得收入偿还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小说明偿债能力越强。可供周转月数= (年末银行存款+ 年末现金+ 年末借出款+ 年末债券投资+ 年末应收票据- 年末借入款- 年末应交税金) / 学校全年支出总额/12。该指标值越大,表明支付能力越强。经费来源中稳定性、可靠性最强的渠道是国家拨款,而这些拨款一般是按季度下达,所以可供周转月数最好不要低于3 个月。

(2) 运营绩效能力指标。高校资产和资金的使用是为了维持和发展高校教学、科研事业,如果不能完成既定目标,说明高校的资产和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可选择收入支出比率、生均学费收入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固定资产增长率、自筹收入能力比率、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的比重等指标来反映运营绩效能力。具体说明如下:收入支出比率= 一定时期高校收入总额/ 一定时期高校支出总额。这一指标反映高校每一元支出有多少收入作保障,是衡量高校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自我支付能力越强,相对来说筹资风险越小,一般以0.5 为宜。生均学费收入支出比率= 生均学费收入数/ 生均支出数。该指标反映高校生均支出一元有多少生均学费收入作保障,是衡量高校学生交费补偿支出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动用其他经费补足学生支出的能力越强。公用支出比率= 公用经费支出/ 事业支出,衡量事业支出的结构指标。公用支出比率反映高校合理安排资金的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用于发展投入的资金大。一般以0.5 为宜。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总额- 上年固定资产) / 上年固定资产。该指标反映高校在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中所投入的资金,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资产增长速度越快;但过高也会导致筹资风险增加。自筹收入能力比率=自筹收入/ 总收入。这一指标衡量高校在开源创收方面的能力,也是高校自身价值实现的体现, 指标值越大, 说明高校自我发展能力越强。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的比重= 应收及暂付款/(学校总资产-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该指标反映了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指标数值越大则财务风险越大。

(3) 收益能力指标。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高校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开展全方位的社会服务,运用自身力量最大限度的获取最佳的办学效益。可选择总资产收入率、净资产收入率、投资收益率、职工人均纯贡献、合格学生生均教育成本等指标衡量高校收益能力。

(4) 发展能力指标。发展能力反映高校持续发展能力,可选择资产权益比率、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其他资金占用程度、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等指标反映高校发展能力。

2.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虽然是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来完成财务风险预警的,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这种方式也会受到不同高校条件差异、高校在不同时期影响因素的变化、评价时对评价指标的选择,以及高校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高校对财务风险预警的全面需要。而定性分析则是在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可以对定量分析的不足加以弥补。如当高校过度依赖贷款、总资产和收入急剧下降、过度大规模扩张、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不准确等情况,则预示着高校存在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为此,高校不但要通过定量分析来把握高校的发展趋势,而且要相应地结合定性分析来进行考量和判断。

(三)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风险控制系统就是针对分析检测系统对财务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作出的预警,对不同的财务风险类型提供不同的有效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按其是否依靠外界帮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将财务风险转移,另一类是将财务风险自行承接。高校对自身控制能力有限,即使可以控制,但控制的成本和代价太大的财务风险可以实施转移策略,如会同商业银行制定切实可行的还贷方案和多家银行组合实现贷款,向专业保险公司投保等。高校对不能转移的财务风险或自己有能力将损失控制在可容忍范围内的财务风险可以实施自行承接策略。自行承接的方式即制定相应的对策改善目前的财务状况,如加速应收账款的收回,节约开支,有效处理不良资产等。在制定好控制措施后,还应定期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并根据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重新对财务风险评估系统作出的预警进行适当性、有效性、及时性的分析,并对基本信息系统的风险信息进行修正,从而将高校财务预警系统的三部分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结语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高校的报警器,高校必须对预警指标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经常性的监控,对高校每一项重要经营决策活动带来的财务状况变化,进行预先测定,分析判断财务风险程度,为决策提供反馈信息。同时,要以现代财务理论为指导,根据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有用性,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行业水平、高校的特点、产业政策、本单位或同类高校历史经验,增加更能反映单位实际问题的新指标,制定出适合于本单位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双红.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7,(6).

[2] 雷振华.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2).

高校财务预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经费 财务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

一、引言

1999年高等教育改革,把高校的财务管理从无风险管理转变为风险管理,国家主要是想高校在办学资金筹集、教育经费的使用等方面,能够拥有自己的自。但是,现实中很多的高校并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个“自”,他们仍然存在着财务状况失衡、投资失控,债务包袱沉重,资金困难等等办学缺失,办学效果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影响了办学效益。

二、高校财务风险及高校财务预警机制含义和相关研究

高校财务风险,是在高校的运营过程之中,因某些不可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所造成的财务成果和预期成果之间的差距。

(一)高校财务风险分析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大部分高校开始进行大规模扩招学生。学生生源的扩大部分性地缓解了高校的融资还款状况,虽然有些高校因贷款问题而导致破产的说法过激,但实际上沉重的本息还款压力确实已经导致某学高校办学的举步维艰。目前部分高校已存在严重的财务风险,极有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以当前的高校管理实况,可将存在的财务风险类型分为:校办产业财务风险、高校举债发展的债务风险和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三大类。(1)高校债务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举债过度或举债不良所造成的对教学科研、人才稳定等的不良影响或可能性;(2)高校财务状况总体失衡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在中长期平衡过程中出现的财务状况的失衡现象。高校不同于社会上的企业单位,因为没有交稿负债率,所以它不会出现资不抵债或是破产的现象;(3)校办产业风险,则主要考虑的是与学校产业相关的连带责任风险,有关产业之所以会导致学校财务出现风险,主要愿意为作为主要投资者的学校,需对校办产业负责,如果校办产业破产清算,那么学校也会负有连带责任。

三、高校存在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为政府投入不足

最近几年以来,很多高校财力入不敷出,高校财务营运风险加剧。究其原因主要为:部门高校的管理者与财务工作者,盲目追求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未实现对学校财务承受能力的正确测算,未科学地实现资金的合理运用。

立足于当前形势,可发现学校产生财务风险的最直接因素表现在:某些盲目、巨额贷款所产生的沉重本息还款压力和负面影响,形成对学校财务管理正常运转的强烈冲击。

(二)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客观因素

不确定性的学费预期收入状况。客观来讲,科学理性的负债是可以促进学校的事业发展的,因为学费及住宿费等收入完全可以逐步偿还对学校基本建设、教学设备等的成本投入。然而现实中的一些客观原因,比如:学费拖欠情况严重、录取学生的报到率下降等状况,导致难以如期完成高校的预算收入,也给学校的收支平衡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促使了财务风险的出现;

(三)风险意识淡薄、管理弱化则是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观因素

首先,计划经济办学模式长期影响着学校的决策者思想,使得学校一直以来并未真正树立起风险意识,缺少科学论证,所以面向银行的融资贷款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其次,大多数高校在管理中着实存在薄弱环节,比如大量教学设备与仪器等的闲置或较低利用率、工程建设的筹资贷款等,都给财务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隐患。

四、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政府应不断加强对高校的投资力度;学校应不断提升债务偿还能力,开源节流,增加收支,重视现金结余;高校贷款问题的产生是扩招后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与政府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所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在高校最近几年的财务管理实践中可以发现,其增加学校资金流入量的重点渠道为财政收入、收费、校办产业收入、科研收入以及联合办学收入。

1.合理控制高校规模,取得最佳办学效益。高校应以“内涵式”发展道路为主,合理扩大现有办学规模,充分挖掘现有潜力,以实现最佳的办学效益。

2.高校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务和会计数据,对高校财力资源配置状况实现全面系统地分析,良好的财务总体实力,检查和缓解学校的财务风险,从而建立专门的指标体系和预警系统。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高校的风险的现状、原因、类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介绍财务预警的内涵入手,进而写到财务预警的构建, 指出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建立高效财务预警机制对于把握高校财务状况,加强宏观管理,对于高等学校自身加强理财,预测风险,科学决策,统筹调度,合理运用资金,保证平衡,均具有重要的先现实意义。但是高校财务预警的研究还很少,需要的相关财务数据不易得到,不利于高校财务预警的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来俊军.当前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化解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200-201.

[2] 任喜雨.高校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思考[J].管理参考,2008(13):62-63.

[3] 渠苏平.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刍议[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10):89.

[4] 邱真,肖惠海.谈高校财务风险及其防控[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04):76-78.

高校财务预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 预警系统 高校财务 风险管理

高校负债风险预警系统近十年来的改革带来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高校规模的扩张和教育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由于大规模的建设大多是运用在基础建设上,高负债给高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高风险经营使得高校没有更多的钱投入到教学上。据全国政协公布的一份关于30多所知名高校的调研高校负债问题的报告明确显示,全国高校贷款总额已达到2500亿元左右,并且还有扩大趋势。高校债务风险已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高负债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怎样进行合理的财务决策规避财务风险成了高校财务管理的一大难题。

一、我国高校负债现状及成因

1.1 高校负债的现状现阶段,全国高校的商业贷款额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成了一个巨大的数字。高校的负债也高得惊人,全国十大名校之一的吉林大学负债高达20几亿,一般性的大学基本上都负债经营。许多地方院校及高职院校负债也高达五亿元以上。而且,他们对调查的结果尚有保留,真正的数据可能还远大于此数据。部分院校就贷款利息一项就已经难以维持,财务风险已经到顶。

1.2 高校负债成因1)领导决策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过分依赖“国家信用”。高校领导一般认为校园建设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进行的改建,国家财政会为高校扩建买单,这样就更加催生了大学的扩建。2)近几年来高校的“扩招”。扩招期间,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学校原有的设施不能满足扩招的需求,于是各大高校出现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潮。3)大学城建设过热。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兴建大学城。规模动辄几十亿元。这样的大规模建设给各大高校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使得高校的财务负担沉重,高费用的建设债务,使得学校没有更多的钱来投入教学,影响了学校的软件设施建设。

二、建立高校财务预警系统必要性

1)高校内部管理系统风险因素增多,客观上要求设立各种监控体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2)信息量的扩大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学校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和反应,建立预警管理体系可提升反应能力。3)我国高等教育法赋予高校以法人地位,意味着高等学校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自主办学、独立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办学体制。从而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多元筹资办学的新格局,由举债带来的财务风险出现了。因此,通过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及时、科学、有效地对财务运行风险进行分析预警,是保证高校财务工作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高校预警系统的建立 建立预警系统包含构建指标体系、确定预警指标临界值和划分预警等级3个必要的步骤

3.1 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主要从高校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发展潜力和风险指数4个方面选取了10个指标选择这些指标是基于以下3点考虑:

(1)数据的获取一定要真实可靠,应该是学校财务的真实数据,这样才能为学校财务管理提供科学性的建议;

(2)指标要精简,指标应该是简单明了的学校财务数据,不应该包含太多隐含真实财务的数据;

(3)数据要全面,全面的财务数据才能为高校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正确的指引,任何部分的缺失可能影响学校财务的预警系统的科学性;

3.2 确定各指标的预警临界值预警指标的临界值是反映高校财务状况的各指标将发生的警度或警情的严重程度的等级界限。可以划分为有警或无警的临界值或不同警度的临界值,也可以是一个警度的报警区间,表现为某一预警指标在一定的警度下变化的最大可能允许的振幅,通常以数量形式表现出来。1)流动比率,高校财务的流动比率应该与一般企业的流动比率保持一致。 2)资产负债率,高校由于有国家信用作为支撑,借贷相对企业来说要容易,但是鉴于高校经营的风险性和高校投资回报率,高校的资产负债率应该控制在40%――60%之间,高的资产负债率会为高校的经营带来风险,甚至会导致高校的破产。3)净资产报酬率,考察高校的投资经营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值必须大于0,否则视为投资失败。因此,规定该指标的预警临界值为0,即小于0就认为出现了风险的征兆。4)招生计划现金比率,考察高校有无学生欠费情况及其严重程度。该指标如果为1,则说明无欠费;如果小于1,说明有欠费。5)垫付资产增减率。该指标是负指标,垫付资金越多,说明财务管理水平越差,反之,则越好。临界值为0,且越低越好,负增长为理想状态。6)校办产业资本增值率,考察校办产业国有资产的保值或增值。7)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考察校办产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该指标的预警临界值参照侯瑞山的观点,定为40%,即大于40%就认为出现了风险的征兆。8)资金安全率,考察高校财务运转和资金管理状况。9)安全边际率,考察高校财务运转效率。一般来讲,该指标值应该要大于0,否则说明高校财务的运转效率欠佳。10)年度收入支出比,考察高校财务是否有赤字及衡量高校的隐性负债。该指标大于1,说明高校财务状况处于赤字状态;小于1,说明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因此,规定该指标的预警临界值为1,即大于1就认为出现了风险的征兆。

3.3对高校进行风险预警划分,由于划分标准的难以确定给高校的风险预警划分造成了困难,不同的预警对象和预警目的一般都会划分不同的预警等级。本文根据自身的需要,划分出以下4个等级: 1)无警报,各指标都在临界点以内,说明高校的财务没有出现风险,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2)低度警报,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均应发出低度警报:资产负债率未突破临界值,但流动比率低于临界值,由于流动比率太小会使得学校的财务可能出现财务风险; 3)中度警报,当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则应发出中度警报:资产负债率超过60%,其他监测预警指标均突破临界值,这样的高负债和流动性的不足,一旦出现大笔的应付账款将直接导致高校财务危机; 4)高度警报,资产负债突破临界值,经营能力类指标均突破其临界值。个指标中垫付资金增减率、校办产业资本增值率、招生计划现金比率和流动比率4个指标均突破了临界值,其他指标都没有突破或接近于临界值。其中流动比率低于其临界值,说明大学在本年度的流动负债较高,流动资产较少,短期偿债能力较弱。总体上来讲,该大学以前年度的财务状况没有很沉重的负债,并有较雄厚的长期偿债能力,但是因为其发展潜力类指标都突破了预警临界值,尤其是校办产业资本增值率为负增长,造成了很大部分资金的流失和浪费,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同时流动比率也突破了临界值,造成学校短期偿债能力不强,以及招生计划现金比率也突破了临界值,降低了学校的经营能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高校负债运行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现象。高负债经营虽然为我国高校的高速发展提供了资金,但是也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了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高校贷款的管理,使得高校教育资源的更优化配置,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高校财务安全监控,完善信贷资金贷后管理以及学校本身的内部审计控制。各高校财务管理改革正在进行,江苏省从2008年起已经启动了高校化解债务的有关工作,第一批和第二批财政化解债务资金已经到位,大大缓解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因此,认清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误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对于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避风险,实现高校事业的顺利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紫娟,陈国旗.高校财务风险控制模型的分析与实施.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11

高校财务预警范文第4篇

1.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而造成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我国近几年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优先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政策,义务教育财政经费占总经费的60%以上,而高校财政经费仅占总经费的19%左右,而现阶段高校的发展规模较大,行政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也就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对高校的发展极为不利。

1.2高校扩建中存在的风险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高校开始了大规模的扩招,高校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最大和最突出的问题是办学条件已经达到了全面饱和的地步。一些高校宿舍拥挤,无法满足迅速增加的学生需要。因此高校开始买地扩建校园,增加教室、实验室、宿舍,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完善高校的公共设施。同时教育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师资队伍,高校加大资金投入来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大规模的扩建,巨额的资金,使得本来就很紧张的经费雪上加霜。

1.3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意识薄弱而引发的风险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成为法人具有独立的自,同时增大了高校在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但是个别高校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这种转变,风险意识淡薄。高校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没有考虑在政策影响下高校面临财务风险的变化,认为高校现在还清了银行贷款也就是没有了财务风险,实际上却把高校推向了财务风险之中。

2健全预警机制,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应用措施

2.1建立财务管理预警机制,提高财务管理的安全性

预防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的安全性,首先应该建立科学的财务预警机制。宏观来看,高校财务管理的预警机制主要包括对高校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情况建立科学的分析和管理,从而对高校财务管理结构中可能隐藏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高校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制定财务风险指标,从而更好、更全面地反映出高校的财务运营状况,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力。

2.2落实财务管理责任,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高校的财务管理,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障。首先,要健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加强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监督,以规范高校的财务工作。其次,还要落实经济责任,在高校中,应建立权责明确的经济责任体系,从高校校长、总会计师、财务处长、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和基层单位财务人员等各个层次都应承担一定的财务责任和经济责任,这样,一旦高校出现财务危机,就可以快速的组成一个应急小组,对财务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制定有效的财务应急手段,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危机引发的危害。此外,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坚持做到财务公开、信息公开,将高校的预决算方案、经费使用情况等公开,以促进社会各界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监督,规范高校的财务工作。

2.3规范高校财务审计工作,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目前,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拨款以及高校的其他产业经营的盈利,因此,高校更需要规范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首先,高校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国家的教育政策、高校指导方针以及相关的法规、制度等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规范高校的财务行为,促进高校管理的科学、合法发展。其次,还应对高校的资金活动进行严密的跟踪和追查,制定全面的监督、检查和反馈机制,提升高校资金活动规范性。再次,还应加大对高校资金渠道的审计,尤其是严格控制非正常渠道的借款或贷款。监察非正常渠道是否合规,是否具有潜在的风险,内部审计可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下。

3小结

高校财务预警范文第5篇

(一)过度筹资产生负债风险

在主要资金来源受到限制与资金缺口在持续扩大的形势下,民办高校主要借助银行贷款开展规模扩张与日常经营。由于未充分规划与估计自身经济承受能力与贷款项目,在贷款时迅速且盲目增加,致使负债总额过多,远比高校最大经济承受能力要高;致使高校资金使用成本不断增加,且呈现为几何倍数,每年需支付大量利息,对于民办高校而言也属于固定财务负担。在此形势下,高校缺少流动资金,无法按期对债务本息进行支付,损害高校形象和名誉,无法再有效筹集资金,进而导致高校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由此陷入财务困境。

(二)盲目投资导致浪费

民办高校规模在不断扩大,诸多高校也增加了基础建设投资。在建设项目时由于缺乏可行性论证的支持,民办高校无法准确把握在建设项目时所需的时间与资金量,大幅度开展盲目建设与赤字预算,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尤其是一些高校过于注重自身形象而浪费资金,在建设工程项目时既考虑要充分发挥项目主体功能,又注重建设主体形象工程,在附属设施建设中经常出现推倒重来的现象,导致民办高校在基建过程中存在大量铺张浪费现象。此外,民办高校在投资校办产业时也存在上述现象。

二、解决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风险意识,促使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在民办高校中,管理层需充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审时度势且实事求是,培养风险防范与忧患意识。可在民校高校内部设立风险管理机构,主要成员包括财会部门、管理层。民办高校法人代表需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将责任落实到各位分管领导身上,使其明确自身工作内容与职责,进而更有效管理财务,促使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同时还要强化民办高校经济责任制,对传统筹集资金观念予以转变,以增强理财能力,对财务风险予以有效防范。还要完善项目预算辅助账,监控预计负债变动情况,可有效防范债务产生;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构建合同审核制度。

(二)对民办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予以构建

在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要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关键点在于选取重点预警指标,且其敏感性较高,使其能够对高校当前财务风险情况予以真实且全面反映。结合民办高校财务活动特点,在构建预警指标体系时一般需考虑以下四种:发展潜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收益能力指标以及运营绩效指标。在民办高校中由于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负债,因此在预警指标体系中应将偿债能力指标作为重点,运营绩效指标则起辅助作用,发展潜力与收益能力等指标则起补充作用。在选择具体指标时应确保各个指标能够既不重复又相互补充,以对高校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综合反映。

1、可对偿债能力进行反映的指标

为对债权人关心的偿债能力与资产负债水平予以评价,应将潜在支付能力、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以及流动比例等指标考虑在内,分别对企业长期与短期偿债能力予以反映。

2、可对营运能力进行反映的指标

可考虑应收账款周转率,因其利用程度与资产周转率较高。在此类指标中应将民办高校年收入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其中包含内容为年学费收入、自创收入以及国家定额拨款等。

3、可对发展能力予以反映的指标

应将自有资金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以及现金余额增长率作为主要指标,以对高校资本增值、财务成果、生产经营成果、经营规模以及支付能力进行了解,进而对高校获利能力与营运能力进行更准确的评价。

三、结合使用定性与定量分析

在分析、加工与处理财务报表时使用定量分析法以实现财务风险预警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但是也有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不同民办高校之间存在条件差异、评价时选取的指标、处于不同阶段时影响因素的相应变化、选取的会计政策等,因此无法全面满足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所需。定性分析则基于财务报表分析,与经验丰富专人人士的判断相结合,有效弥补定量分析存在的缺陷。例如当民办高校对于贷款依赖心过强、扩张规模过大、总收入与资产下降幅度大且急剧以及长时间内财务预测不具有准确性等,则说明民办高校可能会出现财务风险。因此,对于民办高校而言,需采用定量分析法对高校发展趋势予以把握,还应采用定性分析法予以判断和考量。

(一)构建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风险控制系统即分析检测系统在检测财务运作后对发现的隐患与问题作出的预警,判别财务风险类型,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按照有无借助外界帮助可对财务风险作出以下分类:其一为转移财务风险,其二为民办高校自行承接财务风险。民办高校有有限的自身控制能力,即便可以予以有效控制,但由于财务风险有过高的控制成本与过大的代价,因此可以采取转移策略。例如与商业银行联合,制定科学可行的还贷方案,或者联合多家银行进行贷款,投保至专业保险公司等。对于无法转移或者民办高校自身可对风险损失予以控制或者承受的财务风险,则可采取自行承接策略。即制定相应方案对当前财务状况予以改善,比如尽快收回应收账款,减少支出,对不良资产进行有效处理等。将控制方案制定好后还需予以定期检查,以掌握落实情况与效果,并结合整个系统运行情况,再次及时、有效且科学分析财务风险评估系统作出的预警,并修正基本财务系统中的风险信息。

(二)强化对财务预警系统监控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民办高校在不断扩大其办学规模,也拥有更多集中资金,更加频繁开展筹资与投资等资金活动。财务预警系统的重点在于防范财务风险,因此民办高校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后一定要强化日常监控,确保资金具有安全性。主管部门及发放贷款部门要强化对贷款管理的宏观监控力度,当财务风险快要触及预警线时一定要即刻通知相关部门并制定有效方案;构建负债结构并确保其有效性与科学性,选取的融资方案应具有最小的风险与最低的综合成本。

四、结语

高校财务预警范文第6篇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的财务风险逐渐显现,其出现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参照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指标,结合高校财务管理的具体特点,设置了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预警指标体系,以期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监测,从而提前预防和观测财务风险的发生发展,以便能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的程度,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

公办高校;财务风险;评价

近年来,我国的公办高等学校发展速度空前,而国家财力有限,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于是,很多高校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发展急需的资金,贷款数额快速增加。但是,银行贷款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暂时满足了高校眼前的资金需求,但却带来了很大的债务压力。许多高校除维持日常性的基本支出外,有非常大的一部分收入都拿来偿还数额不菲的贷款利息,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等经费的投入。随着还本期限的临近,偿还本金就更加困难,财务风险突现,给高校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果我们通过一些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估计出可能造成的风险的程度,进而采取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便可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的程度,防患于未然。因此,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要做到内容完整,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既独立又能相互补充,指标体系要能反映出公办高校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其分析数据具有准确性。

(二)整体性原则。

风险评价体系要有整体性,不能用单独一个指标来反映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要综合运用多个指标,否则会产生很大的局限性。但指标的数量又不可以过多,指标体系要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能体现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的重点。

(三)可比性原则。

设立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各个指标间的通用程度以及可比性。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指标与指标之间的比较,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充分有效的评价。

(四)动态原则。

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坚持动态完善的原则,不断根据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及时进行调整,以使其保持最高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二、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预警指标的建立,要科学合理,要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学校面临的财务风险。在指标的选取上,要具有代表性、重要性和灵敏性。通过对当前我国公办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的现状分析,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普通高等学校目前的财务风险主要存在于偿债能力、财务管理、及对校办企业的投资这三个方面,本文针对这三类风险建立了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偿债能力评价指标是核心指标,投资风险、财务管理风险评价指标为其辅助指标。

(一)偿债能力评价指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指的是高校的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高校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它表明高校通过举债筹集的资金占资产总额的比重,用于衡量高校利用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来进行经营管理的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债权人投入资金的安全程度。通常,资产负债率越小,资产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就越高,高校举债的潜力越大。此项比率越高,高校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差。资产负债率以多大为宜,不同的国家、地区、行业不尽相同,在我国,对于企业而言,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低于50%比较合适,而高校与一般企业不同,负债不能过高,该比率不超过30%较为合适。

2.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高校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100%。它主要用来衡量高校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转化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体现高校的短期偿债能力。从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和保证高校的支付能力来看,此项比例越高越好,但综合来看,流动比率应当有一个合理的限定。在评价流动比率时,不仅要关注比率本身,还应注重分析流动资产各项目的构成状况,要具体分析是否变现能力较差的材料、应收账款等所占的比例过大,或者是流动性极强但盈利能力较弱的货币资金比重过大。对于企业,流动比率等于或稍大于200%较为合适,高等学校也可参考这个区间,取200%作为警戒线。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流动负债/年末货币资金×100%。这个比率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高校偿还即将到期的贷款的能力,其在高校中应用效果与企业类似,反映的是高校货币资金储备对外债的承受程度。现金负债比越高说明财务风险就越大。根据高校的自身特点,这个指标应处于较低水平,其预警临界为10%,越小越好。

4.现实支付能力。

现实支付能力=年末货币资金/(全年总支出额/12)。该指标体现的是高校年末结存货币资金能供学校正常支付的周转月数,可衡量高校最近稳定的支付能力。这一指标值的大小,代表实际支付能力的强弱,一般来说该指标大于3个月为佳。

5.累计贷款占总资产的比率。

累计借款占总收入的比率=借入款累计数/资产总额×100%。这个指标反映的是学校的累计贷款额占到当年高校全部资产的比重。学校累计借款总额是指学校历年从校外获得的货币资金形态的借款总金额。累计借款总额与总资产的比率反映了以学校规模筹集资金的程度,比率越大,预示学校借债比率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二)校办企业投资风险评价指标

1.长期投资基金占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比率。

在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下,非流动资产基金包含长期投资基金、固定资产基金、在建工程基金、无形资产基金等几部分。这里的投资,指的是对校办企业的投资。长期投资基金占非流动基金的比率=长期投资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100%。该比率数值越小,反映高校用于对外投资的资金越少,从而高校的投资风险也就越小。

2.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

校办资产负债率指的是高校校办产业的负债与资产之比,反映了校办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差,其经营风险也越大,从而给高校可能带来的连带责任风险也就越大。所以,校办企业应保持适度的资产负债率。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校办企业与高校特殊的关系,和一般企业不同,资产负债率不应过高,一般不超过40%。

3.校办企业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校办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它更精确地体现了一个单位的短期偿债能力。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中剔除掉变现能力较差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等),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变现,从而偿还短期即将到期的债务。速动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校办产业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这个比率也不是绝对的越大越好,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应有所差别。一般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应为1以上,即速动资产应至少能抵付流动性债务,企业才能按期偿还到期的短期负债,企业的负债风险较小。校办企业的速动比率警戒线定为1。

(三)财务管理风险评价指标

1.应收款占流动资产比率。

应收款占流动资产比率=年末应收及暂付款余额/年末流动资产×100%。该指标反映的是年末高等院校的应收及暂付款余额占流动资产的比率。这个指标体现了高校的资金回收情况,可以反映出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的高低,以及高校的的财务管理水平。指标数值越低,表明高校的应收及暂付款对资金的占用越小,资金回笼越好,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越高,财务风险越小。该指标值根据我国高校的目前的情况,不应超过50%。

2.银行存款保障率。

银行存款的数量反映高校财务的现实支付能力,能反映出高等学校各项资金的综合调节能力,体现了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银行存款保障率=负债/年末货币资金余额。该比率的数值越小,说明高等学校的债权人的投入资金的保障程度越高,学校资金调剂能力越强,风险较小。反之,指标值越大,债权人的投入资金的保障程度越低,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越低,风险越大。该项比率结合我国当前高等学校的基本情况,预警线为6。

3.自筹收入能力比率。

自筹收入是指高校除了财政拨款外的各种收入,包括教育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收入、校办产业收入、经营收入、捐赠收入、其他收入等。自筹收入越多,说明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越广,自身的创收能力越强,对国家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就相对越低,高校自我发展能力越强。自筹收入能力比率=本年自筹收入/本年总收入×100%。该指标值越高越好,根据现高校行业的一般评价标准,预警线设置在50%。

三、结语

以上指标体系及其预警值的设定,是根据部分高校的财务运行数据得出,具体到某个院校,不一定全部适用,使用中不能生搬硬套,各高等学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充分地加以分析,对预警指标进行量化。使用中要综合运用,不能只看某一个或几个指标,并且要横向、纵向对比本校和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以设定合理的指标预警警戒值,从而对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提高高等学校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危机处置能力。

作者:申宇锋 李慧 王平 单位:长治医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倩.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研究[J].商业会计,2014,(16):106-108.

[2]徐航.公立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5,(20):124-125.

高校财务预警范文第7篇

(一)财务风险控制的内涵财务风险

一般指因为从外界借款而给企业所带来的不利因素。财务风险对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企业的各种规划和决策应积极规避财务风险,避免企业因不能及时偿还借款而陷入恶性循环的财务危机中。风险控制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企业尽最大努力将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风险控制的定义中不难理解,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的活动中,通过制定相关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危机意识及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等手段来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的过程。财务的风险控制并不是单一的存在,要想更好地实现财务控制的功能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全面的财务控制系统。

(二)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内涵

高职院校财务风险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在正常的运营活动中因资金问题而导致的一系列危机,从而使学校陷入资金困难、无法健康运营的境地。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可以体现在对外投资失控、财务现状不平衡及对外借款过多而导致的资金周转困难等多个方面。

(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定义及功能

高校财务预警模型就是在分析学校财务状况的基础上,明确与预警模型有关的一切财务指标,并利用相关的数据、理论对指标进行资源信息整合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判别学校财务状况的一种分析模型。财务预警模型主要具有采集高校目前运营状况、能够预知财务危机及适当控制财务危机等三个方面的作用。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现状

(一)大量的外债导致较高的贷款风险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仅活跃了市场经济,更激发了人们奋斗、学习的热情,各种各样的教育机构逐渐发展起来了,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也是从这时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高职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体现在学校场地规模扩大、学生数量遂渐增加等多方面。但是,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越来越重视学生所掌握的关键技能,再加之高职院校面临着本身的发展资金就不够充分,与普通高等学校存在着一定的教学差异的困境。因此,面对日益落后的硬件基础设施和教学模式,高职院校不得不通过大量的贷款进行资金周转来满足学校的快速发展,假如学校外借的这些资金,无法及时地得到偿还,就会造成资金链严重断裂的贷款风险。

(二)缺乏严谨的财务管理而导致

一定的运营风险高职院校在办学活动中因为管理不善而造成了一系列的财务失衡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在着严重的固定资产浪费现象。学校内存在着很多设备室、实验室等教室,这些教室设施配套先进齐全,但是却极少使用,有的只是借助搞科研的名义而购买的设备资源,这不仅占用了学校的教学资金,还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二是繁杂的日常性支出使流动资金更加缺乏。由于很多高职院校仍然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现象,采取粗放式的资金管理方式,项目资金挤占流动资金,加剧了资金的周转困难;三是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仍然停留在过去的静态财务管理模式上,不注重现代化的动态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利用,更加不理解财务控制系统的积极作用,因此很难深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三、建立基于风险预警模型的财务控制系统分析

(一)风险预警模型的分析模式

根据相关资料调查得知,预警模型的分析方式主要有财务指标整合的多变量和单变量指标两种模型,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选取单变量预警模型来进行分析。

(二)确定相关的财务分析指标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直观性及结果性等三个明显的特征,因此在选取财务分析指标上,要选取既能反映高校财务的现状,又能预测今后发展趋势的指标,才能达到控制危险因素的主要目的。根据高职院校存在的高额贷款危机和运营危机两方面,主要选取几个单一的关键指标。一是反映高校偿还贷款水平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二是反映高校运营水平的资金周转率、事业收入及应收账款等指标,同时这也是体现高职院校的资产利用率和正常经营水平的关键指标。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是在认真核算现有财务体系和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的指标进行测算,分析和评价高校资金的使用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及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并设置一个最高值,当学校的各项指标超出这个最高值,就意味着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时,学校的管理层就应该提高警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危机。

(三)对风险预警模型的检测财务风险

预警模型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作,在建立预警模型后,学校的高级管理者更应该加强对相关指标的时时检测,进一步完善该模型,从而建立起动态的财务管理系统。根据高职院校内外坏境的不断变化,及时地调整发展战略和方向,最大程度地降低财务危机,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只是高职院校财务控制系统的一种方式和前提,要想建立和完善高校的财务控制系统,还应该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加强财务的基础管理工作等各个方面入手,构建紧密联系的财务控制系统。从而使高职院校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四、高职院校实施基于风险预警的财务控制系统的意义

一个企业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高职院校尽管不以盈利为目的,但追求资金使用的绩效最大化应是高职院校的应有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为了规避因财务风险产生的各种损失,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和相关财务人员都应该加强风险意识,重视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作用和意义。我国高校实施基于风险预警的财务控制系统的意义主要由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动态

财务管理水平任何风险的形成都具有一个过程,财务风险最初会表现在个别指标的变动上,因此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就能针对高校开展的日常活动进行时时的检测,财务人员一旦发现指标的异常情况就可以及时的向管理者汇报,从而将危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及时有效地规避由财务风险带来的不必要危机,从而极大地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财务预警范文第8篇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financial risk control mod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internal control. Through the system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risks, and constructs the risk control model based on internal control, this paper improves the risk prevention level,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risk occurrence and improves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lev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financial control model of the university includes three modules: risk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risk warning and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the risk control model, the following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1)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level and perfect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mprove the accounting system, improve the financial sector and other departments linkage; (3) the establishment of accounting, internal audit, management, integrated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 risk analysis;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control

一、引言

2013年12月30日,财政部正式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新高校会计制度与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实施,适应了财政预算改革和高等学校经济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了高校的会计核算,提高了计信息质量。由于高校资金来源的多样化,高校财务风险也会增加。这里所说的“高校财务风险”就是指由于高校的教育资金在运用和周转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难以掌控的因素,致使高校资金周转不灵,出现资金链中断或急剧缺乏等,从而引发高校财务危机,对高校运行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我国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制度的不完善。财务制度会影响高校的财务状况,日积月累,就会使高校的财务风险加剧(黄海兰;2016)。高等学校(本文所指高等学校是指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公立学校,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和高职院校,不包括所有民办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高校在招生自主权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务风险(黄瑛;2017)。要以适当的成本实行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先进行科学的风险因素分析。通过科学分析高校财务风险因素,使学校及时识别经济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控制对策,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采取控制活动的根据(刘丹;2015)。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有效规避财务风险,高校资产得不到保障,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周旭芳;2016)。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控存在的问题

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很大程度上与内部控制的不完善有关;首先,由于缺乏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对负责人财务权力的约束较弱,同时对部门财务权力,项目负责人财务权力约束力不强,导致一些项目负责人滥用资金管理权限,造成资金被贪污挪用、私分或被骗,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其次,财务预算由于缺乏内部控制失控。在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方面,由于缺乏内部控制监督,导致盲目的“赤字预算”,往往造成资金紧张,难易维持日常运转开支,高校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合谋,使项目的实际决算大于预算书,造成资源浪费。第三,高校决策部门关键岗位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内控意识没有提高,缺乏系统监督;高校经费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拨款,带有公共品的性质,因此,使用者在成本、绩效意识方面淡薄,缺乏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导致一些寻租现象的发生。第四,内部部门在降低风险方面缺乏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如内控制度标准缺乏、弱化、模糊和缺乏体系化;部门职责、权限、办事流程不明确、不规范;重要事项未实行集体决策、未结合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流程。缺乏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机制。内控部门缺乏处置风险的有效能力。第五、风险防控措施执行不力。在预算控制方面,预算编制前调研不充分,编制过程不公开,执行不严肃,缺乏反馈及过程控制。在信息方面,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缺乏相互制约和监督,不能实现内部控制对信息的综合把握;在内控信息公开方面,公开时间滞后、公开范围小,公开时间短,核心内容不公开等问题。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财务风险模型

基于内部控制为核心的高校财务风险模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预警、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几个组成部分。

1.风险识别和分析模块

(1)风险识别是指定期对学校的运营状况进行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其中包括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分析到期债务及偿还能力,从而识别是否存在债务风险。对学校的内部环境进行评估,看是否存在监督缺失风险。

内部环境在治理机构上是否完善。比如治理机构方面,是否有独立其他部门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与校领导之间是否独立,审计委员会知道接对校长负责。完善的治理结构,对学校教学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分工和合作起到推动作用,避免财务风险。

内部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权责分配,主要是明确部门和人员之间的责任和义务,防止在风险发生后,进行追责时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权力和责任分配要考虑到岗位之间的联系性,管理和责任发生的因果关系。

内部审计的完善程度。高校内部审计是内部环境的核心,内部审计能够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并将重大缺陷上报管理层。与内部审计相关的包括是否定期召开内部审计工作会议,定期公布内部审计结果,对各院系部门重大科研、投资及其他项目是否进行定期审计。

(2)风险分析。结合风险项目,分析风险项目存在的风险点,并且利用专家、第三方机构来定量评估项目的风险概率,风险程度,并进行部门之间、领导之间反馈,及时纠正和降低风险。利用专家或第三方机构,对每一个项目的风险进行估计和评价,并且列出不同的等级,并根据不同的等级的风险,深入评价其影响程度,并将评估结构反馈到相关机构和个人,在共同参与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二次评估和确认。

2.风险预警模块

构建一套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能够有效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确保高校教学、科研及学生管理不受影响(雷振华,邹果;2014)。首先,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的内部组织链条,针对风险的等级、成因分析,按照风险成因的因果链和不同等级,在一定范围内建立风险预警的部门范围、人员范围和业务范围,从而有效的将预警信息反馈到应该接触的人、部门和组织机构,以便有效形成风险的防控措施。其次,定期对风险预警的信息进行重新评估,结合防范的经验和措施,动态调险的等级和预警的范围,形成一个动态的预警体系。第三,风险预警模块关键应建立在内部控制部门和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内部控制部门对信息的掌握和对第三方专家判断的基础上,形成可控的预警方式和范围,形成有效的预警。

3.风险防范和控制模块

风险防范和控制模块应该建立在组合策略上;通过部门之间的合作,在了解项目面临风险的确切信息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风险对策,并且通过风险形成的链条的基础上,进行风险防范。,并且建立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必须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形成,在各个环节都可能由于工作失误引起高校财务风险,这就需要高校直接参与到财务风险的控制中来,将财务风险管理贯穿于各个工作环节(许阳;2015)。首先,在项目开始之前,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那些风险,无论是投资项目还是科研项目,在项目落实到责任人的基础上,就提出风险防范的对策和手段,将风险防范落实到风险发生的初始点上,从而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其次,针对风险防控措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包括风险防控的成本,涉及到的部门,监管的难度等方面,进行预先分析,并综合各个部门,分析和反馈不同部门对风险防控措施的认知,并依据这些信息进行调整,对防控措施进行再设计和修改。第三,财务风险的防控模块的核心,也应该落实在内部控制部门。通过内部控制部门的整合,来实现风险相关方之间进行任务分配,从而结合整体的努力降低风险,完成风险的防控。

四、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完善对策

1.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以综合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制度;其中包括:审批制度;高校内部和外部交易过程中,严格交易及事项的审批制度,相互关联的部门严格把关,一切审批按照规章制度办理,尤其涉及加大资金额的重大经济事项,必须由校领导分析、研究、然后进行集体决策审批,保证财务决策和交易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定期对重要事项进行审计,查找项目执行过程的风险点,并及时反馈到指定部门,充分发挥日常风险监控中的作用。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将审计部门独立于管理机制之外,保障其审计的独立性。第三,提高?炔靠刂浦贫鹊闹葱辛Α=?内部控制制度直接落实到执行人,实行严格的负责人制度,谁执行不到位,谁负责。

2.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提高财会部门与其他部门联动性

由于高校资金来源渠道较多,比如科研、基建、日常开销都来自不同部门,管理存在多头,因此,需要针对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将不同来源的资金,采用登记注册制度,按照资金来源归属,专款专用、专款专审,降低巧立名目,套取项目资金,私设小金库行为的发生。其次,会计核算部门定期与审计部门沟通交流,尤其针对异常的交易和资金科目,为内部审计提供一手资料和信息。第三,高校会计部门与教学、科研、基建等其他部门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适时进行信息交流,保障部门间信息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