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产发展前景

矿产发展前景

矿产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矿区景观;可持续设计;理念运用

我国矿藏种类丰富,相应的矿区形态各异。在进行矿区恢复和景观设计时,需要从矿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景观设计的原理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可以实现废弃矿区的再利用目的。在矿区功能恢复的过程中,需要将工程学、经济学、美学、社会学等等集合起来形成特殊的恢复系统方案,指导和监督矿区的各项功能的恢复。虽然矿区的废弃地面积大,种类多,在进行恢复工程大,难度高。但可以有效地缓解矿区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再创区域和谐发展的环境条件,因此,这种恢复型的景观设计必会受到废弃矿区的欢迎。本文主要分析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矿区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中的运用。

1矿区可持续设计理念概述

矿区生态系统设计必须遵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矿区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新设计,可持续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持续利用与资源循环发展。矿区的景观设计过程实际上也是矿区各项功能的恢复过程,在恢复的过程中,利用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再配置。因此,在设计时,往往需要将实际资源进行改造和再利用,使得资源持续利用、优化利用和循环利用得以体现。带动矿区的经济、人文、生态、社会等一并向前推进。突出矿区景观设计过程中的综合利用原则,这样能够促进矿区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第二,自然性。矿区改造利用过程中,主要是依靠自然界的更新演替为主,以人为改造恢复为辅。因此,众多功能的恢复结合景观设计都围绕矿区现在的自然资源进行,无论是动植物还是地质特征、地形地貌等都以自然现状为出发点,通过人类的改造提高其恢复速度和更新速度,保证其恢复的稳定性。在遵循自然生态系统原则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改造和设计,把自然原则与景观设计进行有机的统一,体现出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第三,生态安全性。矿区原本的生态已经受到严重破坏,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就要重点从生态安全角度出发,将矿区植被、特有地形、污染治理、岩层活动等等方面都要切实考虑进去,一切以安全为主来高效维护矿区的生态稳定格局。尤其是起到战略影响的关键区域,更应该以生态安全为首要原则。所以,矿区生态环境设计要遵循安全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设计利用。第四,场所性。矿区恢复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类的后续活动提供场所条件,从而将人文、美学、生态、经济、社会等众多因素集于一身,促进矿区的整体发展。此时,人的主观性较为重要,是众多因素的主导。因此,在景观设计时要注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从心理上产生共鸣,促进各项功能的全面恢复。要对矿区场所进行综合分析,对其生态景观进行综合的设计,把场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

2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矿区中的应用

2.1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从这三个主要方面来分析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矿区生态设计中的应用。在对矿区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时要符合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需求,重新建立完善的生态服务系统,我国平朔矿区在进行生态恢复和设计时就是充分遵守了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原则,该矿区由于大量的矿产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所以,在对其生态修复和保护方面采取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具体方面,平朔矿区通过土地复垦和重建生态系统来完成生态恢复和持续发展,坚持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加强环境污染的整治。为退化的生态系统向进化生态系统发展提供基础和环境。发展产业链条和创新技术来减少环境污染,对废弃物进行循环生态综合利用,提高平朔矿区的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和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平朔矿区生态环境系统建设中的应用为我国其它矿区的生态环境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价值。

2.2在经济效益中应用

矿区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对矿区矿产的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但是,矿产开发过程中也要遵守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使矿产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持久的效益。矿区景观设计不仅要体现生态和谐的发展目标,而且要以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为前提。比如法国加莱矿区,加莱海峡在矿区发展时代,对矿开采比较过度,影响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加莱海峡大区废弃矿区在法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不仅因为该区是法国工业时代的记录,而且在自然和设计师的互相结合下,成为法国重要的旅游景点,很多人都前往参观,因此也被成为“环境的绿洲”。当年发达的工业矿区,也被称为“破坏的符号”的矿区已经成为绿色的生态系统,对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取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设计师和自然作用的双重影响下,加莱海峡大区废弃矿区不仅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且成为吸引游客的景点。只有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矿区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复垦,就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发展,使矿区经过设计师的设计成为绿色的生态系统,变成对人们有益的自然景观,也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

2.3在社会效益中的应用

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矿区社会效益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我国平朔矿区生态设计就是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进行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第一,加强社会公众参与平朔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力度,通过对社会公众的教育与宣传,让社会公众形成良好的生活理念和消费理念。第二,通过对平朔矿区的重新设计与产业调整,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发展。同时,完善社会公众就业政策,建立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3结语

矿区景观改造的设计不仅要遵循可持续设计的基本理念,还要注重矿区的生态建设发展,满足社会科学持续的发展。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自然发展规律,而且要考虑重新建设和设计的成本,这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所以,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矿区景观的设计研究中的应用,就是要使废弃矿区和复垦的土地符合生态建设的要求,符合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不能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只有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矿区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复垦,就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发展,使矿区经过设计师的设计成为绿色的生态系统,变成对人们有益的自然景观,发挥矿区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卞正富.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J].资源产业,2013(2).

[2]高铁军.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分析及进展[J].企业家天地,2011(5).

矿产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成矿地质背景矿产勘查现状找矿方向 乌干达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标识码: A

1. 成矿地质背景

乌干达位于非洲中东部,东南邻接维多利亚湖,东部与肯尼亚接壤,南部与坦桑尼亚、卢旺达接壤,西部是民主刚果,北部是南苏丹。世界上最的裂谷―东非大裂谷的西支和东支纵穿该国。区域上经过多期次多阶段的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的构造带和成矿带。区内广泛出露前寒武纪(3000~600Ma)地层,其由一系列片岩、大理岩、片麻岩、变粒岩和中酸性、基入岩组成。在乌干达的东部和西部零星出露有时代较新的岩石,主要是中、新生代形成火山岩和沉积岩(图1)。

乌干达矿产资源丰富,环维多利亚湖盆地成矿带是东非地区重要的成矿带。该成矿带向东延伸至肯尼亚,向南延伸至坦桑尼亚及卢旺达。在环维多利亚湖盆地成矿带内包含多个含矿建造。主要有:太古代绿岩带含金建造、晚太古代含铁建造(BIF)、晚太古代含金、金刚石砂砾岩建造、早元古代绿岩带含金建造、早元古代含金、金刚石砂砾岩建造、中晚元古代含铜(钴)砂页岩建造、中晚元古代含锰建造等。乌干达位于该成矿带的北侧,这一成矿带集中了乌干达地区近一半的矿床,产出的金属矿种主要有金、银、铜、铁、铌钽、锡等(图2)。

图2. 乌干达主要金属矿产分布略图

2. 矿产勘查现状

乌干达整体地质矿产勘查水平落后,地质找矿技术力量薄弱,底子差。到目前为止,乌干达仍没有一支专业的地质勘查队伍,只是在地质矿产部内组建了一支地质勘查小分队,仅有几名经过专门培训过的地质工程师。该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主要始于近现代,大概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是由英国、加拿大等殖民国家开展的。英国统治乌干达之后,由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对该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系统的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对成矿条件好的地区开展了航测、磁测、重力测量等,这一时期主要以小比例尺为主(125万、110万),并陆续出版了一些报告、专著等。该时期的地质找矿勘查工作是比较系统的,并发现了一批矿床。现在乌干达地矿局资料室中见到的资料主要为该时期的成果。

第二阶段:从乌干达独立开始至今。乌干达独立后,由于国内长期战乱,政治形势不稳,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一度中断,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政治的稳定,才逐渐注重矿产勘查工作。

进入21世纪后,乌干达开始新一轮的矿产勘查工作。2004年,在世界银行(World Bank)、非洲发展银行(African Development Bank)、北欧发展基金(Nordic Development Fund)和乌干达政府的联合资助下,开展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项目(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Project (SMMRP))。该项目主要有国外的地质队伍来完成,乌干达地质工作人员只是辅助完成一些基础性工作。

目前为止,乌干达境内约60%的范围已进行过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勘查工作,成果主要以两类地质图的形式陆续出版,分别为110万较详细的地质图(附有报告)和125万较粗略的地质图,125万地质图部分还有布格重力等值线。

3. 主要金属矿找矿前景区

根据乌干达当前的地质和矿产资料,可划分出七个具有找矿前景的目标区域。

(1)基伦贝(Kilembe)铜-钴矿成矿区

该成矿区位于乌干达的西南部,东非大裂谷的东侧,该区广泛发育太古代绿岩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该区为乌干达区内重要的金、铜、钴矿集中区。目前在该区已发现大批金、铜、钴等矿床。

(2)布黑伊(Buhweju)金矿成矿区

该成矿区位于乌干达的西南部,是乌干达最著名的金矿成矿区,在历史上是生产最多金的区域。虽然最多的金来自于冲积物中,但是最近手工采矿者已发现岩金。在该区域的吉姆比(Jemubi)河中发现有高品味的钽铁矿,资料显示该区局部有超基性岩出露,具有形成钻石矿的地质条件,有可能发现冲积成因的钻石。

(3)穆本德-班尤诺(Mubende-Bunyoro)多金属矿成矿区

该成矿区位于乌干达中西部,区内发育多条绿岩带,目前发现有多个小规模金矿床,并有多个砂金点。125万化探测量发现多个金、银、铜等元素综合异常。显示良好的找矿前景,除金矿外,在辛戈(Singo)和穆本德(Mubende)的花岗岩岩基中还伴生发现有锡石、黑钨矿、铌铁矿-钽铁矿、绿柱石、锂等矿化。

(4)科基泽(Kigezi)和安可拉(Ankole)金、锡多金属成矿区

该成矿区位于乌干达中南部的科弗(Kivu)金-锡-钽铁成矿带中。该区为环维多利亚湖的组成部分。据统计该成矿区内产金量曾占乌干达的总量的10%。目前在该区内发现有安可拉(Ankole)锡矿床和多个砂金矿床,其区内已发现岩金矿点,具有寻找岩金的前景。

除了金矿外,该区还发现有铬矿、锡石、黑钨矿和铌铁矿-钽铁矿等。据最近报道,在该区内还发现有铋、锆和黄铜矿、铁矿等矿(化)点,航空测量显示,这一区域的磁铁矿中可能含有铬,这与坦桑尼亚的卡班嘎(Kabanga)铬矿和布隆迪的穆松嘎迪(Musongati)铬矿的特征相类似,显示良好的找矿前景。

(5)布希亚(Busia)金矿成矿区

该成矿区位于乌干达东南部,是维多利亚湖金矿田的一部分,它大约1500km2,它向东北部延伸至肯尼亚。区内的迪瑞娅(Tira)金矿已开采多年,四周具有多个相似地质条件的块段,目前发现多条金矿化带。另外,该区分布有零星的绿岩体,经进一步勘查,有望发现绿岩型金矿。

(6)卡亚穆伽(Karamoja)金多金属矿成矿区

该成矿区位于乌干达的东北部,该区广泛出露前寒武纪侵入岩,并发育多条北西向的断裂构造,125万化探测量发现多个金、银、铜等元素综合异常,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目前在卡亚穆伽(Karamoja)地区发现有多个金、铬铁矿床,样品测试结果显示具有铜和锌矿化,在铬铁矿床中含有微量的贵金属铂。资料显示该区发现有宝石矿(化)点,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发现宝石矿床。另外,该区大理岩资源也很丰富。

(7)尼罗河西部金矿成矿区

尼罗河发源于乌干达,多条支流纵贯全境,目前在尼罗河的多支流中发现金异常,在该区西部紧邻民主刚果的克罗姆托(Kilo Moto)金矿,进一步的勘查,有望发现砂金矿床。

4. 结 论

乌干达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区内从太古宙到新生代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构造运动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支持,多期次的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足够热源和矿源。区内发育多条绿岩带,是寻找绿岩型金矿的良好前景。总体来说,该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产资源丰富,矿种类型多,分布相对集中。但目前矿产勘查技术落后,勘查程度低,发现的矿床规模普遍较小,已发现矿床的研究程度低,开采技术落后。运用现代先进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有望在该地区取得重大找矿突破。

[参考文献]

[1] Barnes J. W., 1961. The Mineral Resources of Uganda,Bulletin No. 4. 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urvey of Uganda.

[2] Hester, B. and Boberg, W., 1996. Uganda - Opportunities for Mining Investment, United Nations/Department ofGeological Survey and Mines.

矿产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锡田地区;南岭成矿带;锡铅锌多金属矿脉;矿床类型;找矿前景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5-015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15.083

湖南省锡田地区是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湖南诸广山―万洋山地区多金属矿评价的重点工作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金属矿勘查和评价工作,在有效的工作方法下获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主要在对其找矿取得的各项勘查评价进展和找矿成果突破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找矿前景。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湖南省锡田地区地处湘赣交界处,位于南岭成矿带的中段北苑,该地区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开展以来,已发现矽卡岩型、矽卡岩复合型以及云英岩型等类型的钨锡矿床,并且其中具有20多条较大规模的钨锡多金属矿脉,主要分布于锡田岩体哑铃柄地段的东西两侧以及与其内外相接触的垄上以及晒禾岭和桐木山矿区,其钨锡矿规模都在大型以上并且具有较好的状况前景。

该矿区内的出露地层以上古生界为主,其岩体为多期次入侵的复式岩体并分为早期和晚期两种,其中钨锡矿床及位于复式岩体的哑铃柄部位。对于该矿区来说,较为频繁的岩浆活动成为了其多样的物质条件来源,从而在晚期岩体附近以及岩体内外接触带形成了以钨锡矿为主的多金属矿床。

2 湖南锡田地区多金属矿勘查进展

从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开展以来,该地区的多金属矿勘查工作进展较为明显,截止到2013年,湖南锡田地区的垄上、晒禾岭和桐木山以及山田等四个矿段的主要矿体可估算资源量达到了超大规模,在随着勘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基础之上,其锡铅锌等金属矿估算的资源量也会更为明显的增加。

2.1 矿体特征研究

在进行国土资源调查的过程中,对湖南锡田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的钨锡矿成矿模型,并在实际勘查工作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以及成矿模型的不断完善,勘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例如在2008年的矿区山田矿段首次发现的大型规模的矽卡岩型钨锡矿体以及在2009东南部桐木山矿段云英岩型钨锡富矿体,并且矿床规模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而不断增大。

2.2 矿体勘查和评价的突破和进展

湖南锡田地区的锡铅锌多金属矿是近些年来南岭地带继骑田岭锡矿取得重大成果后的钨锡矿寻找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其所取得的进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2.1 截止到当前,该地区内所勘查出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数量达到了8个,其中有4个为大型规模的钨锡金属矿床、1个为中型规模矿床。在勘查工作的深入过程中,未来将会至少勘查中3处以上的中型规模钨锡金属矿床。

2.2.2 通过对该地区的勘查工作可以发现,运用1∶5万水系沉积物对锡田地区内的综合异常进行圈定,发现其数目高达41处。在这其中有9处为已知的矿床分布并且具有找矿意义的甲类异常钨锡金属矿床,经过勘查工作推断,其可能具有2处大型钨锡金属矿床异常、11处小型钨锡多金属矿床异常,并且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找矿意义。

2.3 找矿成果及突破

在不断深入的地质条件探测以及勘查工作基础上,该地区的找矿成果以及工程成矿成果也是较为明显的,显示出了该地区较大的找矿潜力。

2.3.1 类型突破。在勘查过程中,对桐木山地区的岩凸部位进行施工共9孔,发现隐伏在云英岩型的钨锡多金属矿床共有10个,其走线控制在70~230m之间,斜深为60~410m。另外,通过勘查工作发现,该地区单个矿体的厚度达到了0.51~2.40m,矿体品位WO3为0.095%~0.78%,Sn为0.032%~1.873%,并且没有对矿体的界限进行圈定。

2.3.2 钻探施工成果。勘查工作的开展以及对勘查工作的不断总结,对成矿规律的研究和突破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去几年对湖南锡田地区垄上矿段进行施工钻孔的成矿率达到了89.05%,而对桐木山矿段的施工钻孔成矿率也达到了较高的88.5%。

2.3.3 深度找矿成果。在该地区进行找矿作业的过程中采用过重勘查方式和物探手段对锡田地区深度隐伏的钨锡金属矿床进行勘查,并对其勘查结果进行了有效的比较和分析。其才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测量对深度隐伏较大的矿床进行研究,并在根据电阻率高低异常情况的基础上采用钻探验证的方法形成成矿新理论,在以上勘查工作中有效地证明了桐木山矿段的良好找矿成果。

3 找矿前景分析

通过以上对于湖南锡田地区的勘查及成矿地质环境研究,可以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并且该地区有着较为频繁的断裂发育以及褶皱和岩浆活动,具有一定的物化探特征。就当前状况来看,该地区已经发现了多条钨锡金属矿矿脉,并且具有较大的资源前景,其必将成为湖南锡田地区大型的锡铅锌多金属矿产地。通过对当前该地区的勘查工作程度以及重力异常和成矿地质规律分析,可以发现在该地区的岩体西接触带山田以及东接触带具有较好的远景资源潜力,最高可达到48.9×104t。

3.1 锡田岩体西接触带

该地区首先是指锡田岩体哑铃柄西部和严塘复式向斜的内外接触地带,对于垄上矿区来说,其主要有三条矿脉,其长为1100~4100m,矿体厚度为5.05~10.36m之间,品位Sn0.264%~0.332%、WO30.281%~0.675%。其次,该地区的局部地区富含Pb与Zn,当前已经探明的资源总量Sn为8.32万吨,WO3为6.53万吨。最后,该地区的南侧花里泉一带存在着较多的棋梓桥组以及锡矿山组灰岩,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土壤化探,并且具有较为有利的地层、构造以及岩浆岩条件,是其矿区远景扩大的重要有利地段。

3.2 锡田岩体东接触带

该地带位于锡田岩体哑铃柄东部与小田复试向斜的内外基础带,在该地区的晒禾岭以及桐木山矿区发现了12条主要矿脉,同西接触带相比其崎岖为小田复式向斜之一系列次级背斜,主要由是由盆泥系中上统地层组成的,发育和褶皱轴部平行或者基本平行的断裂,并且岩体内有着较多的东部隐伏延伸。该地区地带的南北长度为9km、东西宽度约为3km,在此范围内的锡品位普遍较高并且其褶皱轴部可能存在着厚大矿体,比西接触带的找矿前景更为广阔。

3.3 锡田岩体内部

在锡田岩体内部的早期和晚期岩体接触部位以及晚期岩体中发现的云英岩脉带型钨锡金属矿的数目为4处,并且从其主要的产出特征以及蚀变矿化类型分析来看,其在深部可能寻找出隐伏云英岩体型锡矿。

参考文献

[1] 熊建勋.湖南省锡田地区锡铅锌多金属矿勘查的进展及找矿前景[J].科技创新导报,2012,(20).

[2] 余春阳.锡田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6,(2).

[3] 伍式崇.湖南锡田地区锡铅锌多金属矿勘查主要进展及找矿前景[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1,(2).

矿产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岭土 陶瓷工艺品 黑龙江 矿产资源

矿物产品的开发利用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黑龙江省是我国矿产资源种类和储藏量十分丰富的大省之一。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的依安县拥有长江以北仅有的砂质高岭土矿,高岭土的储量大、品质好,是优良的陶瓷生产原料。另外,在伊春带岭、佳木斯市郊区等地也探测到丰富的高岭土资源。高岭土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与云母、石英、碳酸钙并称为四大非金属矿。现在国际上通用的高岭土学名“Kaolin”,就是来源于景德镇北部山区鹅湖镇高岭村边的高岭山。高岭土是景德镇制陶业的优质原料,添加了高岭土的景德镇瓷器洁白、坚韧。景德镇市每年日用陶瓷原料的需求量约20万吨,虽然外地原料供应约5万吨,但仍无法满足产瓷的需求。面对如此宝贵的资源,黑龙江省决定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良机,开发矿产资源采掘业的接续产业,发展陶瓷产业,构建以陶瓷工业为主的产业新格局。本文对黑龙江省发展制瓷业相关可利用资源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优势和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一、黑龙江省拥有优质且储量丰富的高岭土矿产

黑龙江省高岭土的存储量和矿质是我国长江以北唯一的一个大储量非金属矿。经国家和省地质部门勘探,依安县境内有丰富的陶瓷原料资源――高岭土矿。勘探显示,在该县范围内,有一座品质精良的储量约在230亿吨的高岭土矿,仅405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红星砂质高岭土矿储量在1亿吨以上。经勘探确定,佳木斯地区高岭土资源极为丰富,是东北地区蕴藏量最多的矿产之一,总储量也超过3亿吨。经专家考察,实验室分析报告表明,矿区的高岭土资源属于生成年代较晚的沉积矿床,为土状碎屑岩,组织松软,颗粒细微,在水中易分散,可塑性与黏结性强,耐火度平均在1600度左右,符合国家标准。佳木斯的高岭土可作为纳米级和超细煅烧高岭土的优质原料,被誉为“高岭土之冠”。另外,伊春市带岭区红光林场施业区地下蕴藏着531万吨的三级高岭土。在矿产资源日渐稀缺的现在,发现如此丰富的资源也为黑龙江省从全国农业大省转型为工业大省、文化大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黑龙江的陶瓷产业基础条件比较优越

1.制瓷专业技术具有初步基础

黑龙江陶瓷产业起步较早,陶瓷产业生活用瓷的技术力量雄厚。黑龙江有1958年建厂的依安县陶瓷厂和1999年建成投产的齐齐哈尔市北方高岭土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档卫生瓷、墙地砖等。另外,黑龙江还有肇源陶瓷厂、汤原陶瓷厂、双鸭山等规模较小的瓷器生产企业。这些规模不等的瓷器生产企业是黑龙江省制瓷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具有一定的初步基础。

2.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市场优势

拥有黑龙江最大瓷器生产基地的依安县的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南通省会哈尔滨,西临鹤城齐齐哈尔,北接开放口岸黑河市,东到世界地质遗产五大连池。碾北公路、齐北铁路从境内穿过。绥化、佳木斯一线的哈同高速公路为高岭土的运输和瓷器成品的外运都提供了便利条件。黑龙江临近俄罗斯、朝鲜、蒙古的地理优势为外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具有缜密的前期开发技术研发

首先,齐齐哈尔在1994年委托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高技术陶瓷研究所,利用依安高岭土生产墙地砖和卫生洁具进行可行性试验研究,并烧制出小样。另外,1995年委托齐齐哈尔大学轻工学院对依安县砂质高岭土产品进行了第二次试验,其结论是:依安砂质高岭土可用作墙地砖和卫生瓷的主要原料,具有瓷土性能,不加其他成分就可制瓷。注浆成型时可代替国内优质软黏土和硬质黏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997年委托景德镇陶瓷学院利用依安高岭土进行生产陈设艺术瓷试验研究,已经研制出以依安本地原料为主生产的白釉瓷、青釉瓷、青花瓷、黄釉瓷、花釉瓷、绿釉瓷、纹片釉瓷、红釉瓷、祭兰釉瓷等近10种艺术瓷器,其成品品质可与景德镇原料产出品相媲美。

三、黑龙江省陶瓷业长远发展存在的瓶颈

1.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但多是矿物原料输出,缺乏深加工

依安已经累计输出瓷土50多万吨,主要销往唐山、佛山以及本省牡丹江、佳木斯等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没有针对性地结合本市优势矿产分布、成矿条件进行发展。对矿产资源及矿山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较为薄弱。矿权尚需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矿业市场有待在发展中不断地规范和完善。另外,黑龙江的矿产资源经营粗放,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和破坏现象严重。

2.黑龙江高岭土在瓷器生产上多以建筑陶瓷、卫生洁具、日用陶瓷为主,而工艺美术瓷器、仿古建筑瓷砖开发严重不足

质纯的高岭土具有白度高、质地软的良好的可塑性和较高的黏结性,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良好的抗酸溶性、较好的耐火性等理化性质。因此,高岭土已成为造纸、陶瓷、橡胶、化工、涂料、医药和国防等几十个行业所必需的矿物原料。江西景德镇在宋元之际就把高岭土运用到瓷器的烧制过程中,使景德镇瓷器由低火度的软度瓷转变为高火度的硬度瓷,完成了中国瓷业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黑龙江省应找准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将陶瓷文化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大力发展以陶瓷文化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业。艺术品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是其他工业产品不可替代的,艺术品瓷器能够把区域经济文化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3.艺术品瓷器的加工技术和设计水平是发展的短板

黑龙江省发展瓷器加工虽然起步较早,在1958年就成立了依安县陶瓷厂,但主要生产民用陶瓷大缸、瓷管、腐乳罐及一些日用陶瓷制品。江西景德镇艺术品瓷器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是近700年手工艺人集体精神与智慧的结晶。而黑龙江省在艺术陶瓷加工上还是刚刚起步,学习国内艺术陶瓷加工技术和培养技术性人才,以及与国内、省内的艺术院校进行深入合作与开发,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矿产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伴随着我国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城市与工矿区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多。露天采矿剧烈扰动了矿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植被等景观要素,对区域土地与环境的破坏尤其严重,支离破碎的景观随处可见,已经成为土地、环境等方面亟需研究解决的焦点问题。

露天煤矿废弃地景观可以用景观设计手段来解决废弃矿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废弃矿山的地形、矿业设备、地质遗迹、矿坑、水体、植物等可利用的资源,以景观生态学与相关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可以对废弃矿山景观进行设计与规划,恢复矿山的生态的同时开展矿业遗迹展示、工业旅游、科普知识教育、生态游憩与观光,以此来完成使废弃的土地重新利用和变矿业弃置地为绿色环保公园的目标。

从景观生态学来讲,采矿地是剧烈人为干扰下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是人类为获得矿产资源而对土地进行剧烈利用的区域。在开采前后,采矿地会表现出十分不同的景观。采矿之前,当地生态系统通过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系统内的自我组织、自我调整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具有正常的生产功和保护功能。而开采后景观的稳定性往往会被破坏,景观的改变超出了自然系统的调节和物种的适应能力。因此采矿废弃地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采矿废弃地表现出比采矿前更大的景观异质性。采矿活动实际上就是将原来较为均质的景观进行异质化的过程。开采后的采矿地往往包括采矿点、尾矿、堆场、排土场、采空区、塌陷地等景观类型和厂房、矿井、采掘设施以及道路、水渠、积水坑等景观要素,原本均质的景观变得破碎化,同时具有斑块、廊道和基质的典型镶嵌格局特征。

其次,强烈的干扰会超出了当地景观生态系统本身的自我恢复能力,干扰甚至会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其最明显的标志是生态系统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或丧失、土壤养分维持能力和物质循环效率降低以及外来物种入侵和非乡土固有种优势度的增加等。随着干扰加剧,生态系统自身的生态平衡和稳定性会受到破坏。

第三,由于采矿地及其周边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采矿活动势必会影响到区域生态格局与各种生态过程的连续,如水的过程、物种迁徙的过程,同时造成污染扩散。

露天煤矿废弃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景观的破坏,同时也是一种土地资源的浪费,生态恢复与现代景观设计改造手段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利器,本文就是从这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在尊重场地生态的前提下,实现生态与景观并重之,尊重并科学分析矿山废弃场地的景观特征,采用保留、利用和改造等手段,将场地上典型的景观保留和保护下来,注重矿业历史、遗迹、文化信息的保留与采集。

矿山生态恢复是考虑矿山开采前的原生态条件和采矿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特征,应用生态学原理,在采前、采中和采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建设一个良性的矿9 山生态系统的活动。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定义为:“指在废弃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和自然恢复的过程与机理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技术体系,指导因采矿活动所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进而服务于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保育等理论与实践活动”。

矿山废弃地景观更新指对因采矿活动所破坏和占用的,未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它主要包括采空区土场、废石堆、尾矿等矿业废弃地(包括采矿点、尾矿、堆场、排土场、采空区、塌陷地等景观类型和厂房、矿井、采掘设施以及道路、水渠、积水坑等景观要素)的利用、改建或再开发,整治,保护以及“人性化”设计。因此,矿山废弃地景观资源再利用是指在对其进行生态恢复设计的基础上,用景观设计的途径通过对矿业元素的利用、重组,整合现有场地的矿业景观资源,再现矿业文化艺术价值,条件成熟可将其利用为极具观赏、文娱

休闲、科普教育等价值的园林景观形式。

面对为日益严重的世界问题,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目的是使人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原则对矿山废弃地景观资源再利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如今,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而且与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它的宗旨是既不污染环境又不破坏自然资源,同时也能发展经济。在短期内,经济过热会带来表面的繁荣,但随之会带来严重生态破坏和社会动荡,这种发展模式只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污染和破坏,生存质量下降,最终导致环境不适合人类的生存发展。因此,我们需要的是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发展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我们应该考虑将自然资本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与经济发展的措施相结合,形成“绿色”经济发展措施。同时必须考虑规划设计的因地制宜,因地造景和考虑节约成本。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矿山废弃地以及再利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旧资源,如废料,废金属,废砖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目的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处理废旧资源,使这些工业废料能够再次物尽其用。例如,工业建筑拆迁后产生的碎片可以用于路面或建筑物的墙面装饰材料。一方面,经济上面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景观规划后也保留了更多的原始特色和风貌,而不是完全新建的花园,这样的铺路材料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装饰效果。

对于重点的特别能代表时代的废弃工业,特别要注意保护性原则。工业遗存的非再生性特点,决定了它们一旦被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对它的保护是任何形式的规划和再利用必须先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以前矿山废弃地给人印象始终是一派破败不堪的景象,但正是这些破乱的工业遗存,直观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科技水平,这些可以规划和再利用的工业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工厂、矿山、精炼厂、仓库等一些和投入生产,运输和其他所有行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活动。

市场性原则主要是指在矿山废弃地景观资源再利用的决策过程中,我们必须先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准确的了解当前市场空间的需求和风险程度,并结合当地居民的消费特点和需要,因地制宜的确定规划利用的规模、主题和进度。

该原则要求理解和掌握市场需求状况,包括需求的内容、满意度、趋势和发展规模,在这些基础上进行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

矿产发展前景范文第6篇

(一)目的与依据

1、规划目的:为贯彻“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依法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益,实施《*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落实金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市矿产资源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2、规划依据:《规划》以《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水法》等法律和《*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法规为依据,与《金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保持一致,并与本市相关规划相衔接。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和“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的总方针,以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为主线,以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为中心,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与市场配制资源为动力,应对入世挑战和机遇,积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大市场配置资源力度,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兴矿战略,统筹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效益,兼顾当前和长远利益,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与时俱进,构筑有竞争力的优势矿产业,拓展矿产品的延伸产业,发展深加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2、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严而又严地贯彻执行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以保护和节约的要求指导开发利用,以开发利用的成效体现保护和节约。

2)坚持面向实际原则,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形成具有*特色的矿业经济。

3)坚持体制创新的原则,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培育、发展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合理布局矿山,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原则,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充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5)坚持“科技兴矿”原则。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6)坚持效益统筹、环境优先的原则,统筹矿业活动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总体效益。

7)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适用范围、期限、基准年

1、本规划适用范围为*市辖区域。

2、规划适用期限:近期,20*-20*年;远期,20*-2*0年。

3、规划计算基准年:*年;实施基准年:20*年。

二、规划背景

(一)自然经济地理条件与市域经济发展现状(略)

(二)矿产资源条件与开发利用现状(摘要)

1、矿产资源现状

市内矿产资源虽不丰富,但有特色。经过建国以来50多批次地勘部门和采矿企业所进行不同程度的勘查工作,已发现和查明具有工业使用价值和开发前景的矿产18种,以萤石、珍珠岩和建筑用砂、石、粘土资源为主,有各类矿床(点)84处,可供开发利用的矿床25处,其中大型矿床10处。全市矿产资源特点是;能源和金属矿产少,非金属矿占主导地位;非金属矿产中,萤石、珍珠岩以及砂、石、粘土占有重要地位;大中型矿床少,小型矿床(点)居多;工业矿床占有比例小。可开采利用的矿产多己开采。

全市查明并已上资源储量表的矿产只有萤石1种,矿床4处。

2、主要矿产资源:萤石、珍珠岩、沸石矿、耐头粘土矿、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建筑用凝灰岩、矿泉水、地热水。

除上述较主要矿产外,市境内还有陶瓷土、紫矿、玄武岩、花岗岩、膨润土、叶腊石、金、银、铜、铝、锌、钴、磁铁矿、褐铁矿、黄铁矿等零星产出。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矿产开发历史悠久,在已发现和查明具有工业使用价值与开发前景的18种矿产中,有萤石、珍珠岩、膨润土、陶瓷土、叶腊石、砖瓦用粘土、建筑用凝灰岩、建筑用砂、矿泉水等9个矿种,被不同程度地开发利用。目前市内矿产品深加工工业除萤石外,一般矿产品都处于卖原矿和初级加工产品状态。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略)

三、矿业发展思路与规划目标

(一)矿业发展思路与重点发展方向(摘要)

1、矿业发展思路:从市情和矿情出发,以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资源条件为基础,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原则,立足本市资源,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加大市场配置资源力度,有针对性的建立市场外较稳定的矿产品供应渠道,服务于“建浙中经济强市,创五金科技名城”。在适度开发我市优势的同时,调整矿山合理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决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来工获得一时的经济涉外效益,建立一套严而又严的管理制度,走一条资源节约型、高附加值、生态环境型的矿业发展之路。

(二)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

20*-2*0年,*矿产资源工作总体规划目标是:在全面贯彻实施《*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和《矿产资源法》基础上,通过对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的进一步整治与规范,矿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法治矿,科学办矿,规模开发,集约经营,实现矿产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从资源粗放型向资源集约型转变;从技术落后型向技术先进型转变;从损害环境型向改善环境型转变。大力培育、发展和规范矿业权市场,逐步实现矿业权市场化和规范化,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个资源”,有针对性地建立市场外较稳定的矿产品供应渠道,促进矿业经济发展。

管理目标

1、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完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要求,进一歩整治和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全面贯彻实施《*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划》为依据管理矿业活动,保障全市矿业资源管理秩序的健康发展。

3、大力培育、发展和规范矿业权市场。实施矿业权依法有偿取得,公开、公平、公正,按国际贯例运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4、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金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本《规划》的要求,对我市粗放型小矿山进行全面整治,调整矿山布局和矿业结构,改变“多、小、低、散”状况。整治的重点是建筑用石料、砖瓦用粘土矿山,从我市以自产自销为主的现状出发。原则上在《规划》近期予以关闭。

5、从经济社会可持继发展高度,采取措施,减轻矿业资源开发利用对矿山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推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全面开展我市矿山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建立一套便于监督检查、考核、奖罚的制度。严格禁止在重要水库周边保护范围内的矿业活动。

经济目标(略)

矿业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目标

1、风景名胜旅游规划区,重要水库周边以及交通干线、旅游线路、河道、水系两侧可视范围内,禁止新办采矿点,已建矿山,在“十五”初期关、停、转迁。远期要求对停采的露采矿山,及时复垦还绿。河道采砂按水政部门有关规定办理。

2、为适应现代化、城镇化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露天采场必须距城市规划区周边1000米以上,一般城镇300米以上。重要输电线,通讯线路和国家测量标志等地的采矿活动,严格按国家有关法规、条例执行避让。

3、鼓励废物利用以及选矿用水的封闭循环使用。积极推广无粉尘、无废料的“绿色生产”新工艺,尽力减少对环境污染。

4、规划开采区和其他限采区域内需要保护的零星文物古迹景点、景观等保护目标,原则上要求在环境保护对象周边300米距离范围内,禁止新办矿山;逐步关停或转移现有矿山。

5、建立和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全程的生态环境综合防治,建立矿山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防治系统,全市矿山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复垦还绿等要求,按《*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和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严格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治理责任制。矿山的复垦或恢复植被率,近期达到40%;远期达到80%以上。

四、规划分区

(一)规划分区的原则和条件

1、规划分区的原则: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指导下,规划分区的原则是:

(1)法律、法规准入原则,符合《*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的要求。

(2)符合省、金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并与市相关规划相衔接,有利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相互协调,综合发挥,效益统筹,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与《金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分区相一致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合理确定分区。

2、分区类别及其条件:根据上述规划区划定的原则,划分为规划开采区(KC)、限采区(XC)和规划禁采区(JC)。划分三区的条件是。(略)

根据上述规划区划定的基本原则和规划开采区、限采区和禁采区划定的基本条件,规划分区共划定为6个规划开采区、3个限采区和7禁采区。在规划禁采区内,建设5个开采基地,包括建筑用石料基地3个,制砖基地2个。开采区总面积38.0平方公里,限采区总面积117.6平方公里,禁采区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共计274.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6.3%。期中开采区和限采区占14.9%。

(二)规划开采区(略)

(三)规划限采区(略)

(四)规划禁采区

1、五指岩规划(省级风景名胜区)(C-1):面积约9.5K㎡。

2、太平水库禁采区(重点水源保护区)(C-2):面积约5.5K㎡。

3、乌辽山规划禁采区(市级风景名胜区)(C-3):面积约3.0K㎡。

4、市城区规划禁采区(C-4):面积约13.5K㎡。

5、方岩-杨溪规划禁采区(省级风景区、市重点水源保护区)(C-5):面积约26.0K㎡。

6、白云山规划禁采区(C-6):面积约14.0K㎡。

7、永祥规划禁采区(C-7):面积14.5K㎡。

此外,尚有划为禁采区范围的,诸如铁路,高速公路和高压线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应划为禁采区,由于在图上不便于标注,仅在规划在文本中给予表述。在《规划》实施中,必须同样严格遵照执行。

(五)其它地区(略)

五、矿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略)

(一)矿业开局

(二)矿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矿产品结构调整

六、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略)

(一)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七、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略)

(一)完善规划管理体系,严格规划实施管理

(二)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管理

(三)深化矿业体制改革与创新,大力培育发展和规范矿业权市场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矿产开发利用水平

矿产发展前景范文第7篇

迈上了高速的发展和扩张之路

其控股公司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区和海外8个国家

是中国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企业

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

中国第三大矿产铜生产企业、中国六大锌生产企业之一

20世纪80年代初,陈景河从福州大学地质专业毕业后,就职于福州地质科学研究所。1986年,他却主动要求调到福州上杭山区去搞地质勘探,为什么陈景河要由大城市向贫困山区倒流?原来,他魂牵梦萦的是如何开发上杭紫金山的那片金矿。

十年磨一剑:黄金岁月献给紫金山

1957年,陈景河出生于福建永定的一户普通人家,父亲教书,家庭环境不好。小时候,他听说紫金山有金子,后来从《汀州府志》上读到紫金山因产金而得名的记载,因此产生了开采紫金山金矿的强烈愿望。

紫金山位于福建省上杭县城以北、汀江左岸,山中“怪石嶙峋,耸峙天表”,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金、铜矿,但从1960年~1980年,国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勘探,均没有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矿源。

找矿是个非常困难的过程。紫金山的自然条件很差,山顶的条件远比江边艰苦。山上有100多个老洞,是宋代留下的采矿遗迹,山洞很小,要钻进去采集样品,每次人一出来全身黑乎乎的,脏得不成样子。

刚开始,陈景河和队友扎营在紫金山脚下汀江河对岸的碧田村,每天天色将亮时就背上地质包和中午的干粮出发,去时可乘村民的船到紫金山脚下登山,下山时往往已经晚上八九点钟了,每人背着一包鼓鼓沉沉的矿石,到了河边,船早已离开岸边。

为了方便工作,陈景河和小组成员后来干脆搬到了山上海拔800米的麒麟殿破庙里住,有时顶着酷暑严寒,一住就是几个月。最艰苦的时候,一天只有1桶水,20多个人共用。只能烧饭喝水,洗澡根本不可能。当时的地质普查技术还比较原始,有时要爬在悬崖峭壁上,用皮尺对剖面进行测量。

为了弄清楚紫金山的矿藏储量,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陈景河和队员每周5天,从山脚爬到山顶,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后来就干脆住在山上,一年到头除了探亲都不下山。从发现到勘探矿山,用了整整10年时间!就这样,陈景河把自己青春时期10年的黄金岁月,都奉献给了紫金山。

在陈景河带队勘探的同时,前往紫金山进行地质勘探的人员来了4批,有3批失望而去,其结论是,尽管铜矿储量达116万吨,但金矿储量仅5.45吨,而且大部分矿石品位低,就开采金矿而言,这显然是个开发价值不大的中小型矿床。

按照国家标准,1吨矿石要含有3克以上的黄金,才具备工业矿体开采的资格,但紫金山的金矿,大部分矿石品位都在1克以下。因此,紫金山金矿在行业内,被认为是开发的“鸡肋”。正因为这样,1992年,紫金山金矿由国家开发下放给上杭县开发。由于开采难度高,开采很可能面临亏损,上杭县政府曾进行过几次试开都不赚钱。

陈景河认为紫金山金矿虽然品位低,但储量远远不止预计的5.45吨,通过压缩成本,仍然具备开发潜力。陈景河在紫金山金矿勘探的10年里,了解这座矿山,对紫金山有了深厚的感情。为了坚定自己开发紫金山金矿的决心,他放弃了铁饭碗,下海到上杭县矿产公司任总经理,自己来开发紫金山金矿。

当时上杭县矿产公司是个贫困的小企业,靠买卖零星矿产品度日,职工只有76人,总资产351万元,年净利润3万元,处于一穷二白的起步阶段,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科技、制度和管理:“中国金王”的金刚钻

在黄金采矿业中,有一种成本较低的“堆浸工艺”,但是在潮湿环境中使用效果不好,这种技术很少在

南方实施。由于福建上杭县位于南方,专家也作出了“南方潮湿多雨、紫金山地形险要,不适合采用堆浸工艺”的常规判断。陈景河根据紫金山金矿的矿石特点,大胆采用了投资额低、生产成本低的堆浸工艺,用700万元创造了企业年处理5万吨矿石的能力。

1993年,成功投产后的上杭县矿产公司正式更名为福建省上杭县紫金矿业总公司。陈景河和公司技术人员一道,经过多次反复实验,攻克了矿业界的技术难题,使得品位低至0.9克的矿山变废为宝,具备了开发的可能。他们的开发成本,是当时行业平均水平的10%~20%,大大增加了矿山的开采价值。在此基础上,紫金山金矿储量大的优势开始显现,它从预计的可开采黄金5吨增加到300吨,再到500吨以上,创造了“越挖越多”的奇迹。

经过最近十年的发展,目前紫金矿业的矿石开采最低品位已经下降到0.3克、0.2克乃至0.15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可开采的数量上,紫金山金矿已经不仅仅是中国最大、而且是全球最大的金矿之一。“紫金矿业”已在香港和内地上市,年销售收入170亿元,创造了“紫金速度”。陈景河也被赞誉为“金手指”、“中国金王”。

陈景河在艰苦的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科技奇迹。紫金矿业有1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拥有100多项专有技术,申请国内专利25件,授权专利11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项。

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金矿开采的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国内有色金属采矿企业中,紫金矿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被认为是一流的,甚至在世界采矿业中,都是有名的。

除了技术和成本控制,制度和管理在紫金矿业的发展中也是非常出色的。紫金矿业成立后,第一步改制,是吸收职工入股,把原来的国有独资企业改制成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股降到87%。第二步改制,是吸收民营成分,引进了福建省最大的民营百货集团――新华都,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新华都”占33%股份,成为紫金矿业的第二大股东。这一步改制,使紫金矿业国有股减持到了48%,从绝对控股退到相对控股。这是解决政企分开的根本途径,也是紫金矿业真正实现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最重要的保证。与此同时,2001年4月,企业出资100多万元,一次性买断了全部290多名国企职工的工龄。紫金矿业的二次改制,从根本上解决了阻碍企业发展的体制问题,使得紫金矿业能够较短时间内在香港和内地上市,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黄金矿山,自公司成立之初起,始终坚持将矿山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摆在重要位置,结合矿山实际,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改变传统矿山企业污染物的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推行资源的综合利用,把有害环境的废弃物减少到最低限度。首先是闭路处理排放,做好废水监测,实现达标排放。自2003年7月以来,外排废水中总氰、总铜、pH值、总锌和总砷等污染物控制指标全部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限值。第二步是植被恢复再造。紫金山金矿根据每年编制的植被恢复计划,采取生物与工程相结合,乔、灌、草、花相结合等措施,努力建设成林、草、矿三位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第三步是工业旅游建设。公司已经建成了紫金山黄金生产工业旅游区,目前紫金山金铜矿正努力把矿山建设成为园林式矿山。

将紫金矿业打造成“全球一流”企业

紫金矿业在当家人陈景河的带领下,迈上了高速的发展和扩张之路。其控股公司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区和海外8个国家,是中国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企业、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中国第三大矿产铜生产企业、中国六大锌生产企业之一。

2000年紫金矿业的总资产达到了约6亿元,年销售收入约4亿元,已经是8年前的200倍。

从1993年到2000年,紫金矿业进行了多次技术改造,迅速奠定了企业在国内黄金采矿业中的地位。紫金山金矿在可利用储量、采选规模、黄金产量、矿石入选品位、单位矿石处理成本、经济效益方面,都成为国内的佼佼者。

从2001年开始,紫金矿业面向全国寻找资源,并且战果颇丰:贵州水银洞金矿、新疆阿舍勒铜锌矿、吉林珲春金铜矿、西玉龙铜矿……仅2007年,紫金就在国内一口气投资11个项目,金、银、锌(铅)、钨、锑等资源,公司因此不断获得新的增长点。到目前,公司拥有探矿权177个,采矿权39个。后来又进一步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发展的目标,现在的控股公司分布在秘鲁、加拿大、俄罗斯等海外8个国家,有金、铜、锌等矿产。收购秘鲁白河Rio-blanco特大铜钼矿,成为中国矿业以要约方式成功收购海外项目的第一例。

2007年,紫金矿业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已经分别达到167.99亿元和148.71亿元。仅仅6年时间,紫金矿业就再造了30个紫金。2008年,紫金矿业实现销售收入170亿元,仅紫金山金矿就产金17吨。

矿产发展前景范文第8篇

20世纪后期,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发达国家城市中传统制造业逐渐衰落,发展中国家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传统产业也在从城市向外迁移,因此大量工业矿坑在城市中出现,工业矿坑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带来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

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土地资源的有限与人类的快速增长极大地制约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露天工业矿坑遗址浪费了大量地上资源,并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露天工业矿坑遗址的价值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露天工业矿坑遗址其所在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日益枯竭、生态逐渐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平衡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露天工业矿坑遗址的进行研究,以有利于生态化的个性的恢复与重建。

辽宁省几座城市具有工业矿坑,如煤都抚顺、煤铁之城本溪、钢铁鞍山、煤粮之城铁岭是辽宁中部历史上形成的较为密集、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群带,为促进区域发展于1984年创建的一个独特的经济区的一部分。 经济区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床、矿点410个,矿产50余种。尤其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能源矿产、化工,不同的地区集聚着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

(1)抚顺有金属、非金属、煤矿3大类矿产资源34种。矿产有煤、铁、铜、锌、铅等共34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47.3%。最有名的煤矿是东露天煤矿和西露天煤矿 。

(2)本溪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城市,旧名“本溪湖”,这里矿藏丰富,被誉为“地质博物馆”,产优质焦煤、低磷铁、特种钢。本溪最有名的煤矿是南芬的露天煤矿。

(3)铁岭矿产资源多达20余种,其中有北京地铁和主席纪念堂采用过的“铁岭红”大理石,享有“亚洲一号”盛誉的玄武岩,可用于碑刻的优质石材──“王千”青石以及含钙量高、蕴藏量大的石灰石,还有金、铜、等多种宝贵的金属、非金属资源。

(4)鞍山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中国第一钢铁工业城市,有“共和国钢都”的美誉,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5种。较大规模的矿厂有辽镁矿、腰岭子镁矿以及英落、牌楼、八里等,最著名的矿坑是大孤山铁矿矿坑。

矿产资源的开采方式决定着对耕地破坏的程度及地类的改变,开采矿产资源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露天开采,二是地下开采。露天开采矿产资源的方式主要是针对资源埋藏浅易于地表揭露,多见于露天煤矿、铁矿、建设石材等。由于大规模地露天开采矿产资源,地表全部被剥离,将地表层全部剥离,也就改变了原先所确定的地类并形成矿坑,煤都抚顺、煤铁之城本溪、钢铁鞍山、煤粮之城铁岭多是露天矿。矿坑长、宽、总面积、开采垂直深度均有各自的特征。

采矿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方面的保证,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随着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产生大量的工业矿坑。工业矿坑是人为干扰下的一种特殊场所类型,通过生态恢复和保护与利用,可以促其生态经济价值再生,文化艺术价值再现,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对其周围进行适应性的生态重构,将保护和有效利用想结合,并通过设计研究来寻求同类工业遗产地生态化设计的设计原则与原理,并为城市露天工业矿坑遗址的提供一定的可行性方案。露天工业矿坑具有如下的价值:

一、生态价值

自从有了人类便开始了采矿活动,可以说采矿活动伴随着人类活动的始终。早期,人类为了获得生产工具、建筑材料、开始开采石料,人类历史便进入了石器时代,相继又发展到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无论在人类文明的哪个阶段,采矿都是最基本的工业活动。而最初的采矿活动又是从露天进行的,露天采矿可谓是最古老的工业,是人类文明的源头。矿坑的露天开采,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该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进行无废开采和生态重建是所有露天矿山在设计规划阶段就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我国近20年来,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的师范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科技部批准的“冶金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师范”项目,以马钢集团姑山矿为示范基地,制订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8个分项工程实施后,矿区矿产资源得到了有序利用。特别是建成的4个植物园区,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阻止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为我国露天矿山在生态环境重建和保护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景观价值

人类在各个时期不时使构成其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的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征遭到损坏,从而使得全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艺术甚至极重要的遗产濒于枯竭;考虑到因原始土地的开发,城市中心盲目的发展以及工商业与装备的巨大工程和庞大规划的实施,使现代文明加速了这种趋势,尽管其进程到上个世纪已相对减弱;考虑到这种现象影响到不论其为自然的或人工的景观和遗址的艺术价值以及文化和科学价值;考虑到由于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征,保护景观和遗址对人类生活必不可少,对人类而言,它们代表了一种有力的物质、道德和精神的再生影响,同时正如无数众所周知的事例所证明的也有利于人类文化和艺术生活;景观和遗址是许多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大大有助于保障其居民的健康;然而,也认识到应适当考虑社会生活及其演变以及技术进步的迅速发展之需要;对矿坑遗址形成的天然景观是一道风景线,如果对遗址进行修缮和保护,人类不乏获得很多景观价值。

三、社会价值

原始采矿活动

人类的采矿活动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距今60万至1万年)。50万年前,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地区的北京猿人即开始选取片石制造简单的工具,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原始的露天采矿。到新时期时代(距今1万年至4千年),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民族,开始有选择性地开采玛瑙、玉髓等高级石料;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大量开采陶土,烧制各种陶器,大量开采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同时,又将花岗岩制成石梨,完成了由锄耕农业到梨耕农业到梨耕农业的革命性转变。整个人类历史的前期,原始采矿活动都是露天进行的,因为这个时期,人类还没有获得金属工具,生产力水平低下,还不具备进行地下采矿的技术和物质条件。

铜器、铁器时代的采矿活动

至公元前2070年,我国进入夏朝,我们的先人开采出铜矿石,从中炼出了金属铜,并用其制造各种生产和生活工具。至夏朝晚期(约公元前1600年),又炼制出了青铜,我国历史进入了著名的青铜器时代,由于炼制青铜需要金属锡,便开始了锡矿的开采。这个时期,人们主要还是通过露天的方式开采一些地面露头或风化堆积的矿石。露天开采仍然是最主要的采矿方式。进入商代后,随着人们大量使用青铜器,矿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原始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无法完成露天开采所必须的剥岩工作量,简单的露天开采已不能满足矿石数量的需求,便开始了以地下开采为主的开采方式。

西方工业革命以前,人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没有获得现代意义上的动力,采矿活动始终处于人力破岩和运搬的落后水平,除了建材类矿物,绝大多数金属类矿物都是通过地下采矿的方式生产的。地下采矿作为金属矿石的主导开采方式,技术日渐成熟,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以后。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露天采矿技术没有任何革命性的进展,露天开采仅仅作为一项采矿技术停滞了近3000年。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露天采矿技术发张始于19世纪的工业革命。

露天矿坑的社会价值充分展现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它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取得进展的最好鉴证,从社会价值来看,矿坑遗址比较集中地保存了古代人类在特定环境和阶段进行开拓性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大量历史文化遗存。该过程由形成、发展、繁荣到衰落的过程,为人们鉴古知今留下了生动、直观的实物教材,具有历史教育、科学教育功能。对于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实现科教兴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