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产发展趋势

矿产发展趋势

矿产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矿产勘查工作;全面转型;可持续的发展;地质事业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一、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难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寻找也亟需加快速度,以更好的适应社会日益快速与变化的需求。这种矿产资源勘察速度的加快也综合体现在规章制度、技术模式、方法应用等各个层面,并且进行实施的创新。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一般看来,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难点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方面的资金筹集并不完备

就矿产资源的勘查而言,其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只有在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下,才能够很好的开展各项工作,进而得到相应的结果。目前,我国不少矿产单位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投入的资金数量远远不够完成工作的需求数量,这也使得很多工作不能够深层进行,甚至进行到一半就被遗弃。因此,只有在充足的资金保障下,才能够确保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的完备性,并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所在。

2、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管理体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并不是只靠一人即可,而是要体现出团队工作的精神。因而,在进一步地完善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激发工作人员寻矿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可以强化寻矿工作的效率。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要制定并完善有关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体系结构。就从国家的角度而言,需要明确寻矿的目标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在这方面,很多单位并没有很好地落实管理制度,从而制约着单位寻矿工作的顺利进行。

3、是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缺少创新人才

地质寻矿的工作环境各不相同,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并不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来体现出自身的创新能力,仍旧局限于原先的工作方法。一些单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仅仅依赖于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忽视了实际的情况以及创新的重要性,因此,也约束了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二、传统的矿产勘查方法

传统的地质找矿方法是在前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些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砾石找矿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在露天下的矿体经过风化后形成的岩石或者矿砾,然后在经过多年的水流冲刷、重力作用以及冰川效果等自然作用,这些物质的散布范围开始扩大到矿床。因此,了解这个原理的工作人员就能够沿着冰川、水系或者山坡寻找和追踪矿砾。

地质填图法。它是运用相关的地质理论和工作方法,全面地进行综合性分析、调查与研究,从中查清楚工作区内的岩石、地质构造,根据各种矿产资料以及成矿规律进行分析。

重砂寻找矿产。这种方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重砂矿物质,以此为目的追索原生矿和砂矿。

三、新时期方法的特点与采用

1、由单一性工作方法转化为综合性工作法

我国的地质科学经历了由传统地质理论到现代科学地质理论的转变。新的理论不可缺少地运用新的理论与方法。这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也是现代科学与技术的有效融合的产物。当前的矿产勘查工作手段已经逐步摆脱简单与机械地根据露头矿来识别矿床的技术,而是通过采用先进、精确的观测仪器,收集更深层次以及更全面的信息,并且能够把所得到的信息及时地传递到领导办公室,由领导者进行决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决策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减少概率偏差以及无用功。

现代的工作手段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工作内容,包括化学、物理学、地质地理以及遥感技术知识。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借鉴,给地质矿产勘查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已经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数字化标准,同时也在筹建地质数据库,并且是公益性质的。地质找矿活动表明单一的技术无法完成矿产勘查这项伟大的工程项目,需要进行技术的综合使用,把探测工作从宏观尺度发展到微观甚至超微观的尺度。

2、新时期的矿产勘查工作更加人性化以及环保

现代的地质勘查工作融入地质科学和高新技术,不仅充分利用人类的劳动成果,同时也在工作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技术为核心的思想环境下,勘查工作要注重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尽量减少工作量,以机械工作代替手工操作。

现代的勘查更加注重保护环境,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下,勘查队伍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减少或预防由于勘探滑坡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修建排水沟,铺设排水渗管,以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承受力,稳定边坡。

3、新技术的采用-遥感技术的运用

矿产勘查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受到数据源局限性的制约,我国的地质矿产勘查主要采用的是光谱数据的方法。然而,以遥感蚀变异常来提取矿化信息的技术和研究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国外开发并使用。此项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远红外区和中红外区分布着岩石矿物中的铝质、氧、硅质以及镁等特征谱带,而在近红外区域可见光区,主要出现岩石矿物中的蚀变矿物和铁质此类次要成分的特征谱带。遥感蚀变异常信息从图像中提取出来比较困难,它隐藏在遥感图像的背景中,主要通过光谱角填图以及主成分分析或比值增强的运算方法。

四、矿产勘察工作的发展趋势

1、矿产勘查工作要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矿产勘查队伍的属地化加快了企业化的进程,目前,大多数勘查队伍面临着经费严重不足、人才大量流失的严峻挑战,一些地质队伍步履维艰。勘查队伍要有危机感,加快自身建设,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因而矿产勘查工作应该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转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上来,加大改革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实现我国矿产勘查跨越式发展。

矿产勘查工作要抓住机遇,利用好的勘查项目或采矿项目进行结构调整、通过联合经营、技术参股、风险投资等渠道实现结构重组和滚动发展。从战略发展的角度看,组建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和灵活机动的小公司已在所必然。一方面,多渠道、多方面吸纳外面的资金来加大对地勘经费的投入,风险共担、效益共享。另一方面,在原地质队人员分流的基础上,优化队伍结构,选拔组成一支技术强、业务精的地质勘查队伍,集中优势,形成一批矿产勘查精英组成的咨询公司作为技术中介,为勘查公司和采矿公司提供技术服务。

2、矿产勘查工作从单一研究地质问题向综合研究地球系统科学转变

我国地质科学研究还处于从传统地质科学向现代地质科学转变的起步阶段。必须加快这个转变,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地质科学新的系统的理论、观念和方法,促进地质科学与高新技术的融合,提高地质科学研究的现代化水平。

在矿产勘查领域内,现有的信息采集技术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领域;近年来的技术进展表现为对各种技术的观测仪器的灵敏度、分析测试精度、分辨率以及实时结果等方面的改进或提高。信息技术将在矿产勘查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模拟和可视化技术可以展示矿体的赋存状态,包括埋藏深度、形态、大小以及品位分布状况等,提供了在三维空间上观察矿床的途径,从而将会显著提高矿产勘查人员的预测和决策能力并且能够精确地进行矿体开采设计。技术进步推动科学发展是21世纪最显著的特征,探测技术的革命使人们对地球的观测和了解,无论从空间宏观尺度还是微观、超微观尺度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资源地球卫星的上天,航空测量照片的拍摄,使找矿工作朝着多快好省的方向迈进。地球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在找矿领域中的成功应用,使找矿的成功率大大增加。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切实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树立大资源、大环境、大地质、大矿业的观念,树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条件下,推进地质事业发展的观念,努力促进地质工作的根本转变。

参考文献

[1]张文奇.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4,01:156.

矿产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矿 安全生产 矿山测量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D1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85-1

矿山测量是对矿山地质进行建设、勘探、采矿中,对矿体到围岩,地表到井下在动态和表态等几何空间中重要的科学研究。

矿山测量是一门综合的、具有边缘性的,又是测绘、地质、采矿等学科相交互叉的学科。

矿山测量为矿山建设及生产过程中提供坚实的基础,贯穿了整个生产建设工作,主要手段是观测、绘图及计算,矿山测量的结果是安全生产和合理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为矿山的施工与设计提供重要的依据,使采矿中各个工程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矿山测量具有技术管理及施工生产的多种职能。

矿山测量对贯彻执行经济的、安全的、合理的,以及尽最大努力开采出有用的矿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煤矿安全生产中矿山测量的作用

1.1矿山测量在开采中指出巷道的方向

矿山开拓及掘进的工作,是测量人员在测设中腰线基础上进行的。为了开采出有用的地下矿物,并保证安全、均衡的生产,以及不断的提高测量人员劳动的生产率,便需要在井下掘进巷道。如果没有矿山测量人员进行前期的工作,矿山的开采人员便无法进行后续工作。所以,矿山测量工作者有“矿山的眼睛”的美誉。

矿井中各类贯通测量工作的进行,是为了达到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以达到缩短工期,并改善矿井内通风的情况,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目的。

1.2矿山测量可以合理的留设保护煤柱

生产矿井在对地下岩体及煤层开挖时,会改变其原有应力状态,会造成巷道及工作周围岩体的下沉。通过对岩层及地表移动规律的掌握,并保证临近矿井边界的煤柱尺寸,对边界煤柱的情况可以准确的反映出来,并科学地对矿体回采进行预测,合理的圈定出采矿的影响范围,保证地表及井下的安全,提高地下矿区的开采率。

1.3矿山测量可以准确的显示井巷工程中空间的位置关系

在矿上的生产中,随着挖掘工作不断进行,巷道之间、矿井之间以及采空区之间便会相互贯通。因此,安全的采矿边界,可以有效的防止瓦斯、水害等的事故发生,并保证巷道在挖掘中不会和老空区由透巷的事故发生。

在周边小煤窑的影响下,会有通风网短路、风量分配失调、漏风的现场产生,所以,矿山的测量工作者,必须绘制出井上与井下的对比图,防止非法周围的非法小煤窑对矿井的安全产生威胁,并监督采煤的变化,避免瓦斯及老塘水等不确定因素,对矿井安全生产产生威胁,做到矿山测量工作可以安全的进行。

2矿山测量的发展

2.1“3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我国矿山测量的技术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进步,矿山测量也开辟了许多边缘性的学科研究,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我国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矿山的测量工作从原来单纯利用计算、测量和绘图确定空间的二维坐标,逐渐的发展成将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及“3S”技术等新学科、新技术的结合。

“3S”技术不但是测绘科学中重要的技术,也是矿山测量中关键的技术,合理利用“3S”技术,是二十一世纪开采工作上,进行防治灾害工作中一项艰巨的任务。

矿山的测量人员,可以根据煤矿环境及数据的不同,将“3S”技术合理的应用到矿区地面和井下,合理的进行内页数据的处理、外业数据的采集、平差计算等工作。可以提高测量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及成果精度,并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测量者的工作强度。

2.2合理建立起“数字矿区”

合理的建立“数字矿区”,是为矿区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把矿山测量工作于GIS理论的合理结合,可以对矿区进行多源、多维以及资源信息的获取、处理、管理以及应用,达到实现矿山实体和各个过程二维及多分辨的表达。

在“数字矿区”建立过程中,矿山测量的工作者,与城市测绘和其他部门进行合作与协调,如果有效的服务“数字矿区”,成为矿山测量所需要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矿区测量的一次机遇。“数字矿区”可以是我国在煤矿的安全监察和事故的救援中更加的规范、高效。在事故发生后,可以使各级领导准确的掌握事故的情况,为事故的解决提出合理的方案。

成功的实现“数字矿区”可以有效提高矿山在安全管理中自动化的水平。在对矿山的开采中,随着掘进工作的不断推进,顶底板、围岩、采场及地表都在不断的变化,同时也引起了水及矿山压力、瓦斯的变化。矿山测量通过采集数据在图纸中显示这些变化,但是矿山测量数据时效性的降低,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并延误事故的处理。然后建立起“数字矿区”,则可以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迅速的把矿井内各数据的变化反应到计算机屏幕上。达到了矿区安全生产的目的。

3总结

综上所述,在煤矿企业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煤矿企业也得到了飞速的进步,也对煤矿企业制定了新的方针:“安全为主、预防第一”。在煤矿企业中,矿上测量的工作者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便要求矿上测量者需要具有新理念、新思维,重视煤矿安全在矿山测量中的重要性,并可以适应数字化的发展要求。掌握“3S”技术,并熟练的应用,把建立起数字矿区定位煤矿企业的发展目标,并进一步的推动“3S”技术,把理论和技术融为一体,并把矿山测量的重要性发挥出来,拓宽矿山测量应用的领域及发展的空间,为煤矿企业提供技术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温吉洋.以大雁矿山测量为例浅谈矿山测量技术发展方向[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1(15).

[2]郭达志.国际矿山测量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第十届国际矿山测量大会观感[J].测绘通报,2012,4(25).

[3]黄望.矿山测量对矿山安全生产的作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0(20).

矿产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矿业;井下采矿;采矿技术;发展趋势

矿产资源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而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地表矿产资源的枯竭,使得人们不得不将目标放在地表之下的矿产资源中,所以,井下采矿技术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本文从我国矿产资源发展现状以及井下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井下采矿技术特点的浅谈

井下采矿技术的应用,是符合矿产资源的应用形式的,它某种意义上保证了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实现了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应用。国家相继出台多部矿产开采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这就为我们创设良好的矿业市场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矿山开发企业,必须结合实际采取针对性的开采技术,鉴于井下采矿的复杂性和不安全因素较多,以下本文就井下采矿技术特点做出以下分析,以便于更好的应用采矿技术于采矿作业之中。

首先,井下采矿技术较多,不同的采矿技术在不同的矿产开采中的应用方式和适用程度不同,以井下采矿技术中最为常见的长壁开采技术,该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煤矿开采之中,但该技术在金属矿开采中的适用性较差,因而必须针对不同的矿产采取针对性的采矿技术。

其次,井下采矿工艺技术十分复杂,与露天采矿工艺技术相比,不管是在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通常井下采矿技术的应用需要更多的投资保障开采的安全,且由于场地的限制,其工作效率比露天采矿的工作效率要低。因而作为企业必须在井下采矿技术应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改善工艺技术和加强科学管理等手段着力提高井下采矿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最后,井下采矿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作为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站位脚跟,就必须紧跟时展的需要,结合其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引进新的工艺设备和现代化的人才,从技术、设备人才方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二、井下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1、井下深部开采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随着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矿储量的减少,在井下采矿中应用深部开采技术,不仅是满足矿产资源需求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我国矿业事业升级和转型必须遇到的困难。然而当前我国在深部开采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由于井下深部开采的特殊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生产与技术问题,例如在深井开采中出现的矿震、地压冲击甚至爆炸等灾害事故,因而作为现代矿山企业必须加强深部矿井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研究技术理论的同时将其应用于时间之中,才能适应未来我国矿产事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的完美转型和升级。

2、井下充填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在井下采矿工程中,先后应用的井下采矿技术有干式填充技术、分级尾砂胶结技术、全尾砂胶结技术、碎石水泥浆胶结技术等采矿技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井下采矿技术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井下采矿的需要,因而一系列的先进采矿工艺技术在井下采矿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例如,泵压输送充填采矿技术、高浓度全尾砂自流输送技术、膏体泵送充填技术、高水全尾砂速凝固化胶结充填技术以及粗粒级水砂充填等充填采矿技术。使得充填采矿法成为当前最为常见的和技术较为先进的井下采矿技术。

3、井下支护技术发展趋势

井下采矿作业是一项高危险性的工作,所以,井下支护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井下采矿时,应是有计划、按顺次进行开采,以此确保井下采矿安全。井下采矿技术的发展,使得井下支护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当前锚杆桁架就是全新的井下支护技术。锚杆桁架主要由高强度钢杆和两个涨壳式锚杆结合形成,该支护技术在井下采矿作业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俗的绩效。新型的井下支护技术不仅能有效避免井下采矿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能进一步提高采矿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

三、井下采矿发展趋势分析

1、采矿设备大型化

从井下采矿设备支持的角度上来说,为了能够满足当前在矿井下工作面资源开采中的规模化需求,就应当重点关注对采矿设备大型化的发展。当前所应用的井下工作面穿孔爆破设备应当向着高效率方向发展,钻进机械设备应当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凿岩机具同样应当向着液压、中孔~深孔方向发展。确保通过对以上设备、器械的综合应用,满足井下工作面采矿对于设备无轨化、高效化、自动化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可将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引入激光测位工作中,通过此种方式,对车厢中的粘结物进行及时清除,完成运输车辆的连续化装载与自动化卸载,并逐步促进铲运机与微机控制技术的全面融合。

2、采矿工作面智能化

在当前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推进作用之下,井下工作面的信息通讯技术、井下定位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需要更进一步的与智能化技术相互融合。采矿调度系统有待更加良好的与当前主流的工作面调度优化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充分联合,完成对整个井下采矿的无人化转型工作。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在以地下通讯技术、卫星导航技术、以及实时处理监控技术的全面干预下,实现井下工作面各类机械设备的无人驾驶与运行。

结束语

随着采矿行业的不断发展,井下采矿技术不断得到普及,尤其是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其井下采矿技术的不断更新,满足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其设备管理技术及其材料应用技术不断得到更新,矿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必须要进行自身井下采矿技术的更新。

参考文献

[1]何勇.谈井下采矿技术及井下采矿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141.

[2]侯树秋.浅谈井下采矿技术及井下采矿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129.

[3]王庆,马海涛,王云海.论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构建思路[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

矿产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现代化矿井;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新的突破,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其中,机电一体化对现代化矿井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推动了矿产行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而且保证了矿产业的安全运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因此,机电一体化是现代化矿井的发展方向。

1 机电一体化对于现代化矿业发展的必要性

将机电一体化逐步应用到现代化矿业的发展之中,对于推动各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损耗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矿产业的综合实力。因此,在现代化矿业的发展之中,机电一体化存在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在现代矿产业中,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有利于降低工人作业的强度,减少人工损耗,提高了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程度,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方式。

二是由于矿产业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其阴暗潮湿及高密度的颗粒粉尘对从业者影响甚大,更严重的甚至会危及从业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现代矿产业中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代替人工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从业者职业病的发生率,保证了从业者的人身安全。

三是在现代矿产业中,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机械作业的精细度,在保证产品数量的同时,不断增强产品的质量。从整体上不断推动我国矿产业的迅猛发展,增强我国矿产业的实力[1]。

2 我国矿产行业中机电一体化的实际应用

2.1 机电一体化在矿产采掘中的应用

在矿产业的采掘过程中,为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利益最大化,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作为基础采掘环节中十分常见的。在采矿的作业中,基本实现了电力牵引采矿机,它不仅能够克服阻力前进,而且在出现下滑状况时可以实施发电制动,防止意外情况的产生。同时,它还具有运行方便、简单易操作的优点,是当前最为主要的设备之一[2]。

2.2 机电一体化在矿产安全生产的应用

在现代矿产业中,安全生产是当今最为关注的问题。其中对于矿区的监控是机电一体化最为重要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和机器,加强了对矿产业各个环节的全面监控,它不仅提升了安全生产,而且促进了科学化的管理,对矿产业的现代化意义重大。

2.3 机电一体化在矿产运输中的应用

当前,在矿产的运输环节中,主要采用皮带传送的方式。其凭借运输距离远,运送量大、效率高且稳定的自动化特性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因此,在中国采矿业的原矿的运输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矿井提升机的应用是当前自动化程度最高,最明显的自动化设备。它大大简化了机械的结构,充分体现了机电一体化每一个环节的综合应用。除此之外,全数字的提升机其具有非常高的可靠度,在电气安装方面做了明显的简化,形成了相互兼容、配置简单的特点,在现代矿产业中也占据了一定地位。

3 矿产业中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3.1 矿产业中的机电一体化将呈现微型化趋势

矿产业中的机电一体化将呈现微型化趋势是指矿产业中所运用的技术和机械逐步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今后在矿产业中,可以运用耗能少、体积小、运动灵活的微型机器完成之前大型机器不能完成的工作。同时,可以利用相关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微观领域完成精细化的加工,对矿产业进行精细化加工。

3.2 矿产业中的机电一体化将呈现智能化趋势

智能化在机电一体化中将发挥不可比拟的作用,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它将领导机电一体化走向新的阶段。智能化在技术方面将人类与机械做了有机的结合,汲取了运筹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使机电一体化技术有了更高层次的飞跃。在矿产业的部分工作环节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取代人工作业的方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了矿产业的安全运行。

3.3 矿产业中的机电一体化将呈现网络化趋势

当今社会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将网络化的产品运用到机电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矿产业的机电一体化进程中,可以运用计算机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同时可以监控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这一系列的流程,避免产生的不必要的问题。

3.4 矿产业中的机电一体化将呈现绿色化趋势

工业化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利益和方便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当今社会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提升。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以再回收利用资源,绿色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也是矿产业中机电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4 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矿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是,近几年在矿产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大,且工作劳动强,因此目前生产面临人员不足的情况。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矿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了提高安全效率,确保安全运营,我国必须要进一步加快矿产业的机电一体化进程,拓宽我国矿产业的发展道路,推动我国的矿产业的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贺培权.论机电一体化是现代化矿井的发展方向[J].能源与节能,2013(04):30-31.

矿产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行业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分析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学知识的进步,我国的煤矿行业也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轨迹,各种新的技术运用到了煤矿行业的发展当中,特别是煤矿机电的发展更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煤矿机电属于比较传统的产业,在我国起步早,发展日趋成熟。但是,在随着煤矿行业的不断发展,煤矿机电行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因此,对煤矿机电业新的发展趋势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煤矿机电业现状分析

煤矿机电属于重机装备,是为基础原材料工业服务的,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煤矿机电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经过不断地技术引进以及技术方面的不断改造和提升,现在的煤矿机电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对我国的机电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们国煤矿机电业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发与开发的能力较弱。虽然有研发人员偏少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大型企业决策层科研意识太薄弱。我国有许多企业都在低端市场进行竞争,产业的同构性高,产品的雷同性强,企业低水平自相竞争,这就意味着自主的工业知识产权稀缺,导致产业的发展后劲弱,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企业市场竞争力弱。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在技术储备、资金、装备水平、经营机制以及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研制能力等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无法两相比较。虽然我国的矿石机电业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由于没有更好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及业内产业关联度弱,产业链过短,使企业效益不佳。

3.发展资金短缺。在世界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市场的冲击使我国资金短缺现象更趋严重。尤其是进入2012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气氛骤然紧张,通胀、电荒、旱灾等词汇是屡见报端。一方面,企业产品价格低,利润空间变小,自身积累也不足,导致投资能力有限产业扩张受限;另一方面,外部融资也越发困难,加上原材料上涨,人力成本上升,机电企业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

4.科研人员紧缺。行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我国机电行业科研人员缺口很大,缺少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都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随着国家金融政策的变化以及市场经济竞争体制的不断深化,“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已成为我国机电行业的当务之急。而且目前,多数企业尚未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体制存在很大的弊端,加上经营者的墨守成规,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管理机制。

二、煤矿机电业的发展趋势

人类的技术进步和煤矿机电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现代科学技术和整个工业水平也息息相关,特别是与机械工程科学和采矿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连,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将改变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煤矿机电业也产生了新的要求和期望。煤矿机电工程作为机电工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先进性与现代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所以,新世纪机电工程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将是综合化、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煤矿机械产品开发数字化

产品开发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产品开发和产品性能的可预测性。制造过程数字仿真的目的是借助于建筑在物理学和数学基础上的计算模型、计算机预演等手段,揭示制造工艺过程的本质,获得知识及进行制造工艺装备的自主设计,实现对产品制造、装配乃至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预测和优化控制能力。目前像挖掘机,装载机等煤矿机械产品的开发呈现数字化、并行化、集成化和知识化的趋势。其中数字已成为实现快速创新开发的核心技术。产品开发数字化的基本构思是利用数字对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包括图形、数据、知识、技能等,进行定量表达、存储、处和控制,从而实现以快速市场响应和创新开发为目标的全局优化运算。

2、煤矿机电技术一体化

煤矿机电技术一体化主要包括智能化、微型化、系统化和绿色化。智能化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是很多技术都想达到的最终效果。煤炭机电一体化在智能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开发更多的技术应用在煤炭机电一体化技术上,增加煤矿机电一体化的功能与应用。使其更加的智能,为煤矿开采工作带来更多的方便,尤其是在作业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保证了工作质量与工作进程,更是最大程度的提供了矿井内的准确、全面的信息,保证了矿井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开发和兴起,微型化也随之流行。微电子技术在机电技术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型的生产机械在很大程度上为煤矿工作带来了不便,而且使其受阻碍不能正常运转的因素有很多。而微电子技术发展而来的微型化则解决了这些问题,微型机械也备受关注和应用。虽然在煤矿机电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也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中不得不走的道路。

现在全球都在提倡环保,进行绿色生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额增强,对各个企业的环保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因此,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以绿色安全无公害为里程碑,优化生产模式,在每个环节都要环保放在首位,实现经济和生态保护的共同发展,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所以实现煤矿机电一体技术的绿色化,是迎合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3.煤矿开采智能化

通过实时控制系统来实现远端遥控采矿。用省力便捷的电子化控制技术,只需通过很少量的手臂的动作就可以精确地操纵设备,用手指尖就可以操作所有重要的操作部件。智能结构系统是在结构中集成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器并赋予结构健康自诊断、环境自适应及损失自愈合等某些智能功能与生命特征,以达到增强结构安全、减轻质量、降低能耗、提高性能等目的的一种系统。为了提高煤矿开采智能化,也可以研制煤矿机器人,让机器人代替人在有害场所来从事危及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工作,机器人对工作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煤矿设备的研究和开发面临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从事煤矿设备研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要不断发掘个人的潜能,提高自身水平,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管荣根,张瑞宏,顾玲.论我国煤矿机械的创新与发展[J].煤矿机械,2004,32(9):22-23.

[2]赵昱东.加入WTO对我国煤矿机械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J].煤矿机械,2000,28(4):6-7 .

矿产发展趋势范文第6篇

1.贵州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处于内陆山地,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降雨量丰沛;地势西高东低,地形起伏较大,河流深切。大多数矿山都位于山区,其地质环境比较脆弱。矿山大多位于喀斯特山区,有的缺水少土,甚至发生重度石漠化。处于这类地区的矿山,由于不合理的开采,矿坑水无序排放,并未经过治理,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体,矿山水环境形势较为严峻。贵州地貌复杂,类型多样,特别是喀斯特地貌更为突出,全省的大多数矿山都位于喀斯特地貌环境区域。全省矿山地貌环境的易损性大,特别是那些露天开采建筑材料或水泥原料的矿山,对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的破坏性极大[3]。矿山在开采和选冶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以及排放的毒性气体污染矿山的空气。一些含有不良地球化学元素的矿山开发,还威胁和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全省矿山的生态环境面临极大的挑战。

2.矿山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影响

贵州矿山地质环境变化的自然因素可分为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3类。现简要叙述于后。

2.1不利因素贵州高原地形复杂,沟谷切割深,高原与峡谷并存。处于这样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矿山,受不稳定地形威胁较为普遍,特别是那些由上硬下软连成叠置构造的复杂山体逆向坡之下的矿山,受上覆硬岩体崩塌的威胁频率很高。省内喀斯特地貌虽丰富多样,但极易受到损坏,从而改变矿山原有的地貌景观。省内喀斯特地区的水文网络和水循环系统复杂,一旦遭到污染就会迅速扩散,造成不良的后果。贵州的土壤是以黏土矿组成的黄壤和黑壤,其吸附能力强,有毒有害元素以水体为介质进入土壤,容易遭受污染。全省的不良矿种(亚种)多。这些不良的环境地球化学矿产资源矿种(亚种),是对民众生命健康安全有威胁的不良地质体或污染源,在表生地质作用下容易风化渗解进入水介质,搬运迁移到土壤或水体中,造成污染[4]。

2.2有利因素据袁学诚等学者的研究(2009),贵州处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以东的岩石圈构造,属于比较稳定的岩石圈块体,构造活动性较弱,属于构造地震的弱震区。因构造地震造成矿山地质环境巨大变化或产生毁灭性灾害的机遇很小。在矿山范围内土壤和水体污染程度较轻、且不继续加剧的情况下,土壤和水体有时会通过自身的循环和有关化学作用,减轻污染。

2.3不确定因素影响贵州矿山地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自然因素主要是极端气候。如突如其来的暴雨或特大暴雨,以及长期干旱即转洪涝的急速变化,这对一些位于自然生态脆弱地区极易诱发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

3.矿山环境变化的人为因素

3.1不利因素——随着矿石开采量倍增,占用损毁土地加大。全省2010年至2015年的矿石量将大幅度增加,随着矿石生产量的增加,将占用和破坏更多的土地。采矿规模逐渐扩大,地质结构必遭破坏,从而打破原有矿山地质结构的平衡而诱发矿山地质灾害。随着采矿规模的扩大和矿石量的倍增,这些废弃物堆放场地占用土地面积扩大,而且废石场和尾矿库等渗透液中的有害物质(元素或化合物),将进入土壤,流入地表水体或地下水,进而污染土壤和水体。矿山开采强度加大,地貌景观遭破坏,如大量开发建筑用材和原料,将严重破坏我省最富特色的锥状喀斯特景观。随着矿山开发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采区的粉尘量也将升高,进而污染矿山及其周围的大气环境。

3.2有利因素——一是法律法规更加健全,我国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及其恢复治理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矿山环境将在这个良好环境中受益,矿山环境带来的压力必将得到缓解。二是矿政管理不断加强,矿山整合和矿山土地复垦力度不断加强。三是社会舆论有力监督,社会各个方面的舆论,都要求更好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构建和谐矿区。社会舆论的监督,必将促进政府管理部门更加重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四是开采方式逐渐转变,根据中央产业调整政策精神,我省矿业发展的方式必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实现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必将促进矿山企业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有效抑制其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4.变化趋势分析

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是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研究一个重要内容,前述的运用范例都是将其用于现状评价中,目前鲜有将PSR模型用于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本文将PSR模型用于矿山地质环境趋势分析中,并通过运用基于PSR模型的分析,预测我省矿山地质环境变化预期的可能状态,以便事先采取相应的响应对策消除或缓解矿山地质环境的压力。

4.1分析体系的建立

建立指标体系的目的是寻求一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较能反映事物各方面要求的特征指标,这些指标及其组合能恰当表达对事物定性和定量判断。遵循“代表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定性化与定量化相结合;具有现实性、通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基于PSR模型的矿山地质环境变化趋势的分析的指标体系框架。选取相关指标37个,经过筛选,最后留存26个指标,其中压力指标10个;状态指标7个;响应指标9个。

4.2分析指标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根据分析指标框架,采集了我省矿山地质环境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压力、状态和响应历史数据和规划预测的相关数据,以此定量分析我省矿山地质环境变化的趋势。(1)分析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在收集和实地调查核实的资料中采集所需指标的数据,由于采集的数据有不同的量纲,需要在分析时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对数据越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越大的指标采用下式进行量纲变换:Xij''''=(Xij—Xjmax)/(Xjmax—Xjmin)(式1)…对数据越大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越小的指标采用下式进行量纲变换:Xij''''=(Xjmax—Xij)/(Xjmax—Xjmin)(式2)…上式中Xij为原始数据的第i年第j项指标;Xij''''为变换后的第i年第j项无量纲指标;Xjmax为原始指标数据最大值;Xjmin为原始指标数据最小值。。。。(2)分析指标权重的确定在趋势分析中,不同指标的重要性(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贡献)不同,需要给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以体现其重要性。本文采用层次分析(AHP)法确定个指标的权重(过程略)。各指标权重(表3)。(3)分析指标参数计算1)对指标层参数采用下式计算:Xij″=Ai×Xij''''…(式3)式中Xij″为单项指标变换值,Ai为单项指标权重。2)对准则层参数采用下式计算:Pij=∑Bi×Xij″…(式4)式中Pij为准则层单项指标预测值,Bi为单项准则层单项指标权重。3)对总趋势参数采用下式计算:Zij=∑Bi×Pij…(式5)式中Zij为总趋势预测参数。

4.3趋势分析结果及解析

贵州矿山地质环境随着矿产资源开发量的增加,地质环境的变化非常明显。压力指标从2005年的0.099上升到0.740,一直是上升的趋势。压力指标的上升,主要的贡献指标是矿产资源开发量、开发诱发的地质灾害以及造成的人员死亡和失踪,其次是开发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及财产威胁,再次就是土地资源破坏和固体废弃物以及废水排放等。状态指标从2005年的0.410上升到2010年的0.848后下降到2015年的0.482,以2005年为基础,总体上是上升,但从2010年到2015年会有明显好转,说明状态指标总体向好的方面变化,同时也说明状态的好转来至响应力度的增强。响应指标从2005年的1.00下降到2015年的0.096,主要是由于出台的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法规、对重要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对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进行处理、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综合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矿山土地恢复进展较快等。从总的趋势看,趋势值从2005年的0.491下降到2015年0.354,这个变化不算大,说明我省的矿山地质环境将会从好的方向变化,但这个变化不会太快。从表4和表5还看出,压力的减少、状态的好转,取决于响应的力度。要促进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好转,必须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整治的力度。从“十二五”期间我省矿业发展的规划看,矿业开发总量会增加,强度会加大,范围会扩大,给矿山的压力也会相应的增大,矿山环境问题很有可能会增多,甚至个别矿山问题会更突出。但是,只要政府积极从法律法规、矿政管理、舆论监督、恢复治理、科技创新及资金保障等方面加以引导和贯彻,必然会减少矿业开发给矿山环境的压力。因此,从总体上讲,我省“十二五”期间矿山地质环境一定会发生变化,且总的趋势是朝好的方向发展。但“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的矿山恢复治理仍然艰巨。还有,难以预测由于突发性极端气候事件等不确定自然因素给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这也应予足够的重视。

5.结论

矿产发展趋势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地质勘查;找矿技术;原则;发展趋势

引言

要想真正实现勘查目的,找到更多资源,这就必须依赖先进的找矿技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使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利用科学合理的地质找矿技术,当然,先进的勘查技术作为顺利挖掘的前提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把高水平的地质勘查技术和找矿技术结合起来才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地质勘查的技术原则

地质勘查技术作为勘查工作科学合理进行的理论体系,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地质勘查的技术原则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讨论。

(一)整体性的统筹策划

地质勘查的形式主要包括商业性的地质勘查和公益性的地质勘查。勘查又可以分为地方上的和主体上的两种,前者包括国内勘查和国外勘查两种,后者包括中央组织的和地方负责的。科学的制定勘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在制定过程中我们要依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等各种具体条件采取适当的勘查技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对勘查工作需要提前作出正确的部署,合理分配勘查力量。

(二)依据地质以及资源分布规律

寻找和发现矿产和能源才是我们地质勘查的根本目的,所以我们各项工作的进展都要按照资源的分布规律来进行,否则我们所做的都是盲目的无用功,不仅耽误时间还浪费资源。我们不能盲目的为了单方面利益而不顾当地的社会环境、地质条件、以及相关的国家政策而进行勘查,勘查结果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等。所以在勘查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是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利弊得失,把损失降到最低。

(三)把握重点,拓宽勘查的领域

地质勘查是一项涉及范围很广的工程活动,它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所以人们在进行研究的时候要多方面综合考虑具体需求。需要我们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具体的内部基础等。地质勘查是一项工序繁杂的工程,我们在实地勘查过程中的操作要对重要矿源和资源做出重点勘查,尽可能降低或者避免全面投资的风险,争取以低投资得到高回报,将勘查工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虽然现今的勘查技术已日趋成熟,但难免还会产生错误信息,所以我们要充分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更全面地改善勘查工作,让勘查的精度、深度以及广度不断提升,争取可以得到大的突破,做到零失误。勘查过程很容易产生各种污染,这就要求我们要发展创新技术,这也是时展的要求,积极应对环境污染问题,预防为主,不要先污染后治理。科学的将信息技术及勘查技术结合才能有效的完善勘查技术体系,提高勘查能力。在发展勘查技术的同时还要加强人才培养,为地质勘查提供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四)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勘查工作的能力

与时俱进,是勘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要求。当今社会知识迅速发展,科技不断创新,落后的技术应该淘汰,好的技术要得到发展,勘查工作也是如此。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以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当前发展趋势,再加上现在矿产资源开发的深度不断增加,地质情况也变得更加复杂,勘查形式也变得严峻,创新工作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五)拓宽发展道路,走上国际路线

矿产资源其实和一般的商品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都是可以共享联合发展的。将国内的资源与国外的资源完美结合,联合起来发展,取长补短,才能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国内的技术在某些方面与国外技术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可以借助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合作开发的机会,取长补短,积极地向他们学习先进地质勘查技术和资源开发技术。当然,技术比较先进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走出去,积极帮助国外需要帮助的企业展开勘查开发工作。

二、找矿技术发展的趋势

(一)多领域先进技术的结合

早期矿产的开发由于为了适应当时由地表到深层的开发方式存在很多缺点,如今受到环境保护因素等的制约,这种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要结合多领域的先进技术来不断完善找矿技术,要加强对深部地质结构的探索研究。运用先进的高科技仪器,科学的对矿山进行准确测量,结合多领域建立现代化信息系统,能够准确分析数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更好的服务找矿技术,使找矿工作高效、准确的完成。

(二)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

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能够及时、机动的分析出矿产的成分和品位,运用这个技术勘探人员能够更加高效的寻找矿产。利用物体受到光的激发能发射出X特征射线的特点,可以为勘探人员准确的指示出矿体的具置,并且通过划分矿体边界,还能大致测量出矿体的厚度。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的快捷、高效、便捷的特点指明了了找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甚低频电磁法

由于早期矿山的开采技术的限制,许多矿山只是周围的浅层矿体已经被开采完毕,很多地下深层的的矿体还没有的到很好的开采,但是这样的矿体开采难度较大,需要专业人员借助先进技术进行深层勘探。现在借助甚低频电磁法,可以高效、灵活的开采矿山。

(四)GPRS感应系统的应用

GPRS感应系统是比较先进的地质勘查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首先采集到当地样品,然后使用波谱仪利用矿物质特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稳定的光谱吸收性对样品分析,通过实验的光线与资源库中的比较,测定所采集样品的具体数据。与国外GPRS系统在勘探技术中的应用相比,我国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GPRS作为当今主流的勘测技术,也是我们应该努力发展的方向。

(五)勘测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

为了避免随意采取样品而使检测结果误差较大的情况,可以在勘测工作中引入计算机,这样结合计算机技术可以对采集的样品数据进行分析,减小随意采集样品导致的误差。计算机系统还可以对样品的成分做出准确、高效的分析,这也是未来找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持,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矿产资源开采的深度不断增加,开采的难度也大大加大,这就需要运用高科技技术与地质勘查和找矿技术完美的结合,这也是国际勘探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魏东涛. 谈谈新形势下地质勘查及找矿技术创新[J]. 科技与企业,2014,05:220.

[2]李]. 关于贵州地区矿产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要点探讨[J]. 价值工程,2012,02:43-44.

[3]姚泽洪,吕森. 浅谈地质勘查与找矿工作现状及对策[J]. 科技资讯,2012,02:109.

[4]杜湘宁. 关于地质勘查和找矿技术的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6:117-119.

矿产发展趋势范文第8篇

关键词: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区位商;甘肃

中图分类号:F12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3-0113-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甘肃省基于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的相对优势,加强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后续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材料工业基地[1],矿产资源的开发有力地支持了甘肃省经济的发展,资源型产业因此也在甘肃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矿产资源及其产业的现状和特点

截止2005年底,甘肃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种,下同),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97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5种、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2种。在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居全国第一位的有10种,为镍、钴、铂、钯、锇、铱、钌、铑、硒和铸型粘土;居全国第二位有3种,为铬、铍、普通萤石;居全国第三位有4种,为锌、金、碲、红柱石;居全国第四位有3种,为铅、冶金用石英岩、重晶石;居全国第五位有5种,为锑、钒、芒硝、稀土、水泥配料用砂。

甘肃省探明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较重要地位,探获矿种多,主要矿产种类齐全,资源组合优势明显;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具有比较优势,资源储量分布集中;多组分综合矿床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综合利用程度较差;有些重要矿产如铁矿、磷、硫铁矿等贫矿多,难采、难冶的矿多,富矿少;探获资源储量的矿产以中小型为主,大型矿床少;一些常用大宗矿产如石油、天然气、铜、硫等的资源储量不足,又存在结构性缺陷。

2.矿产资源产业在甘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949年以来,甘肃在全国的经济布局和地域分工上,被确立为国家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因此,甘肃的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尤为突出,矿业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重和贡献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

矿业在甘肃处于基础地位:一是矿业产值和矿业增加值在工业产值中和工业增加值中均占有较大的比重;二是矿业产业的延伸和与矿产资源为依托的相关产业从总体上推动着甘肃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在甘肃经济结构尤其是第二产业中居于主导地位,甘肃省第三产业相当大的部分是由矿业所产生的产业链效应形成的,比如,第三产业中的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等相关产业都离不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3.矿产资源产业结构分析与评价

偏离-份额分析法[2] (Shift-Share Method,缩写为SSM)基本原理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更大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Nj)、结构偏离分量(Pj)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j)。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甘肃省矿业产业相对增长率为0.8820,增长速度低于全国。2000~2005年甘肃省的矿业产业工业总产值增加890.2181亿元,这些增加值中有144.7702亿元来自全国平均增长。结构偏离分量为937.3407亿元,即结构性因素是甘肃省矿业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竞争力偏离-份额为191.892亿元,竞争效果指数为0.8791,说明矿业产业增长速度慢于全国,主要是由于竞争力因素的负面影响较大,矿业产业竞争力明显不足,导致甘肃省矿业产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

甘肃省Nj>0,Pj>0,Dj>0的产业部门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及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说明仅有这两个部门工业产值增长速度超过全国矿业相应部门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部门内部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在全国矿业产业发展中具有竞争优势。在甘肃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其产业结构偏离分量为正值,竞争力偏离分量却为负,说明这些部门内部的结构还比较合理,但在在全国矿业经济发展中竞争能力较弱。尤其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总偏离分量为-13.6791亿元,开发应用研究不够,经济效益普偏低,资源优势未能形成经济优势。

4.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区位商分析

随着人口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甘肃省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更加强劲,矿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可以预见,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甘肃省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矿产资源产业。

数据来源:《甘肃省统计年鉴》(2001-2006),《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6) 本文用区位商指标分析甘肃省矿产资源产业进行分析。某区域某部门的区位商大于1,说明该部门在该区域的相对集中度比较高,对于本区域的发展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是基础部门,区位商值越大,则研究区域在该产业部门的集中程度越高[3]。表3是2000~2005年甘肃省矿业产业增加值区位商。

甘肃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未形成基础部门,但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区位商却显著大于1,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0年的2.82上升到2005年的6.50,表明甘肃省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相对优势在迅速上升。甘肃省石油、天然气资源不丰富,人均石油占有量不足10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严重依赖外省供给。青海油田年原油产能222万吨、天然气17.8亿立方米(截至2004年),通过已经投入使用的涩北――敦煌、涩北――西宁――兰州天然气输气管道,部分资源已经输往甘肃。目前新疆境内的克拉玛依、塔里木、吐哈三大油田年产量已超过 2000 万吨,区域内的原油产能远远超过其加工消费能力,每年原油出疆量 1080 万吨,随着乌鲁木齐――兰州 1000 万吨成品油管道、鄯善――兰州 2000 万吨原油管道的生产运营,甘肃省加工所需油气资源即可得到满足。

甘肃省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区位商明显小于1,未形成基础部门,这是因为甘肃省黑色金属矿产以小型为主,且矿石质量欠佳,贫矿、难选矿、复杂矿多,富矿很少。但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区位商大于1,在全国具有相对优势。甘肃省铁矿石消费单位主要是酒钢公司所属企业,其外购矿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现已占总消费量的50%左右。甘肃省富铁矿十分短缺,目前主要由酒钢开采内蒙古自治区黑鹰山铁矿和外购大量富矿予以解决。中、远期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投资开发新疆哈密地区富铁矿;二是向俄罗斯或哈萨克斯坦购进富矿石,或投资开发哈萨克斯坦铁矿。

甘肃省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区位商均显著大于1,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但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区位商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由2000年的3.89下降到2005年的2.14。甘肃省有色金属资源储量十分丰富,铅锌、镍、锑等,按现有能力,一般均可保证30年或更长时期的需求。未来冶金工业的发展将是金属合金的冶炼技术的创新,提高材质性能的收益将远大于提高产品数量的收益[4]。目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金属材料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转化,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保持较强的增长趋势[5]。甘肃省有色金属产业应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优化延伸产品产业链,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新产品,使现有的粗放型的初级产品上升为市场需要的高附加值产品。

甘肃省非金属矿采选业的区位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0年的4.19下降到2005年的0.84,表明甘肃省非金属矿采选业的相对优势在急剧下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区位商小于1,未形成基础部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区位商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0年的1.32下降到2005年的0.70,表明甘肃省非金属矿制品业的相对优势在下降。甘肃省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矿产种类多,非金属矿产矿山数量占总量的76.84%,但人均产值低,多以原矿或初级产品投放市场。随着世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的发展,非金属矿产在环保、节能、电子通讯、高档建材等领域显示出广阔应用前景,应对价格低廉的原矿和初加工产品进行超细、超纯、改性、合成等工艺处理,这样将形成极高的附加经济价值 [6],资源优势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5.对策和建议

5.1 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7]。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工作,实行综合勘查、综合开采、综合利用,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得到合理有序开发和充分利用。实施资源增值战略,延长产业链,使资源加工增值,提高资源型产业的综合效益。

5.2 加大非金属矿产开发力度

甘肃省为非金属矿产资源大省,非金属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但是矿山采掘技术装备落后,开采规模小,不但环境污染严重,而且竞争力弱;加工落后,产品单一,大多数以原矿或初级产品出售;综合利用和应用研究差。甘肃省在巩固发展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应加快非金属矿物深加工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步伐,扩大非金属矿物制品的深加工和出口,提高甘肃非金属矿业的竞争力。

5.3 开辟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甘肃省矿产资源既有总量不足,又有结构性短缺,而临近省区及国外资源对甘肃资源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甘肃省在用好省内资源的基础上,应充分扩大矿产资源领域的省外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利用省内外、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条件,通过市场调节和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采取多种方式以有效利用省外、国外矿产资源,并积极开拓省外、国外矿产品市场。

5.4 依靠科学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力

科学技术是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矿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把科技创新与甘肃矿业发展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加大矿业技术改进和科研投入,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创新,及时吸收、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扩大产业规模,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5.5 促进矿产资源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甘肃省自然生态环境本来就十分脆弱,长期以来粗放式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致使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矿产,生态环境的退化已成为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使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之间有机结合,协调发展[8]。

参考文献:

[1]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2]崔功豪, 魏清泉等. 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8-72.

[3]王铮,李刚强等.中国新经济产业区域专业化水平分析[J].地理学报,2007,(8):831-839.

[4]蒋毅.论甘肃矿产资源接替与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J].甘肃冶金,2005,(9):16-19.

[5]王波.湖北省金属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7):327-331.

[6]姚书振,胡立山.湖北省矿产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地球科学,1999,(7):344-350.

[7]张翔,牛洪斌,李海林.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对策探讨[J].甘肃冶金,200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