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本文结合科学学科特点,就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思维学习环境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具有安全和自由的心理环境才最适宜激发人们的创造精神。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密尔就曾经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在呼吸”,这充分说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摒弃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强制性命令,以及“师道尊严”的权利主义,更不能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应为学生充分发展创设能够自由表达、自由发挥、自我评价的良好氛围,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索创新提高开放性空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获取课本知识和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予以善待,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同时,对于学生的正确见解提出表扬与肯定,保护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对于学生不正确的回答,则应该循循善诱,通过各种实例引导分析,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创新品质,切忌采用挖苦批评的讽刺性语言,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二、在兴趣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前提,能力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应用技能等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一定是由某种动机而引起的,而兴趣则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有效的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主要前提。在科学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教师不断追求和探讨的问题。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授课之前,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提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作为科学教师,要善于在文本内容和学生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激发学生的矛盾心理,将他们引入一种问题式情境,以拓展学生思维能力,使他们不拘泥于一种思维定势,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变“知识灌输”为“思维引导”,帮助学生清除原有的思维定势。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注重学科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例如,在探究“铁为什么生锈”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几个问题:铁钉哪些地方容易生锈?哪些地方不容易生锈?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并提出假设:与空气有关?还是与水有关?教师可以在学生假设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取三个密封的试管,A试管中是干燥的空气,B试管中是蒸馏水,C试管中是少量的水,然后将铁钉分别放入其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由此可见,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问题应新颖有趣;②问题应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③问题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④问题应具有适当的难度。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多变性,促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打破传统固化、单一的思维模式。例如,在教学“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时,很多学生对“转化与守恒”的概念比较模糊,认为两者之间互相矛盾,既然能量可以相互转化,那为什么还能守恒呢?这是很多初学该章节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就说明学生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仅仅从某种能量自身考虑,而忽视了能量的整体,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的绝对化。因此,作为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散自身思维能力,不但要从整体上考虑问题,而且要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往往会从单一势能或单一动能出发,而忽视了能量的总体性,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教学中的思维矛盾,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想象思维是科学思维中的重要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在科学教学研究中,会遇到很多类似于边缘科学的超现实的实验条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难以再现这种实验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抓住实验研究对象的本质,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实现研究对象和实验条件的理想化,构建理想的实验模型。例如,在教学“势能”相关知识时,很多学生认为物体在燃烧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才是热能,而对于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等人体无法感觉的能量,就无法理解了。由于势能比较抽象,所以需要学生在理解势能概念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拓展自身的想象思维,即:将能量作为一个整体印在脑海中,然后将这一无形的势能附着于有形的物体上,并将无形的势能抽象成有形的概念,从而加深学生对势能概念的理解与把握。由此可见,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五、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新课标提倡合作与讨论,讨论是一种帮助学生突破错误思维,建立新观念的有效方式,可以促使学生明晰自己的想法和思想。一堂成功的讨论课,可以使学生在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有利于培养他们灵活的表达能力和犀利的批判思维,推动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力学”知识时,其中对于“力”大小的分析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教师可以在讲完理论知识后,将学生不解的知识点汇编为习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按照观点划分小组,小组成员经过合作交流后,要说出对方观点的错误和不足,最终总结出正确的结论,以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广大老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便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金伯明.新课标下初中科学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教学设计的构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8).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第2篇

新课引入:师:“老师今天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表演:将易拉罐斜立在桌面上。(老师先在易拉罐中装少许水,利用平衡的原理使易拉罐斜立在小凳子上)学生感觉很惊讶,发出不可思议的议论。

师:“为什么易拉罐能斜立在小凳子上?”

生:“估计下面有磁铁。”“估计有什么机关。”“估计里面装了水或其他物质。”学生们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议论纷纷。

师:“易拉罐里确实装有少量的水,老师将易拉罐中的水倒掉里面还有物质吗?”

生:“有,因为里面总有水。”(学生的思考很仔细)

师:“如果老师将里面的水全部倒出呢?还有物质吗?”

生:“那没有了。”另外的同学马上辩说“有,还有空气。”

【老师用魔术引入,不仅让学生被眼前不可思议的现象吸引,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在课堂上来,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因为在学生原有的经验中易拉罐不可能斜立在小凳子上,促使学生想探知原因,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因为“当且仅当存在问题时,思维才发生”。所以当老师用“问题导入式教学”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

师:“确实易拉罐里还有空气,但是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怎么证明空气的存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空气的存在

师:“我们学过物质都都有质量,那空气有质量吗?”

生:“有”学生异口同声的说

师:“老师提供以下材料:两个空塑料饮料瓶、两个气嘴、一个均匀的木条、一个支架、一个打气筒,你能用这些器材证明空气有质量吗?”

学生分组热烈的讨论,然后分组汇报。

老师和学生一起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对原来的实验设计不断完善得出以下的实验方案:1、将细木条作为横梁固定在支架上;2、向其中一个塑料饮料瓶打气;3、将两个塑料饮料瓶挂在细木条的两端,调节它们的位置使细木条保持水平;4、将刚被打气的塑料饮料瓶的气门芯打开,观察现象。

教师一边演示实验,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思考:1、将刚被打气的塑料饮料瓶的气门芯打开,你又看见了什么?2、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得出空气有质量的结论并板书。

【板书】一、空气有质量

然后就是引导对实验反思:1、我们用的活动装置和什么仪器相似?

生:“天平”

师:“为什么不用天平测质量的变化?”

生:“因为空气质量比较小,用天平测量不太明显。”“不直观,用天平测后面的学生看不见。”

2、这样的实验改进有什么好处?3、这样的改进对我们以后的科学探究有什么启示?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听取他人的建议并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更难能可贵的是教师在实验演示后和学生一起对实验的设计、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现象的放大等做进一步的思考,并对学生的以后的科学探究的提供一些借鉴,比如如何将实验现象放大、如何选择更直观的的实验器材等,提高了学生实验思维的能力。】

师:“有三个一样但是充气程度不一样的篮球,你有办法判断谁充气更多吗?”

生:“按一下看谁更硬”“也可以用刚才类似的方法看谁充气更足”“用天平称质量”“用手拍一下看谁弹得更高。”

师:“能不能将实验设计更严谨些?”

生:“可以将篮球从同一高度自由释放,看谁反弹更高。”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老师也有一种方法:

演示三个篮球将注射器活塞推出的情况。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篮球内的空气对活塞有压力。”

【教师通过这个环节将空气有质量和大气压的存在两个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使这两个环节的过度非常自然。通过这个问题情景的出现培养了学生利用已有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科学问题的能力,也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科学实验设计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比如说控制变量的思想在实验设计中的体现。让学生看见注射器的活塞被推出让学生觉得震撼。】

师:“上面实验说明了篮球内的空气有气压。能否用集气瓶、硬纸片、水证明空气有气压?”

学生讨论得出:将硬纸片盖在装满水的集气瓶,并将其倒置。让猜想一下可能发生什么现象?然后亲手做一做。

活动反思

1、集气瓶一定要没有留气泡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吗?自己亲手做一做。

2、集气瓶一定要竖直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吗?自己亲手做一做。

3、纸片没有掉下来,有没有可能是水将纸片粘住的?你有办法证明你的猜想吗?

让学生对上诉问题逐一讨论,教师用一个底部有孔的杯子做覆杯实验证明硬纸片不是被水吸住的而是被大气压住的。

师:大气压是否很大呢?

介绍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坩埚钳、水槽、空易拉罐、水。

活动:向易拉罐中加入少许水(约10毫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有大量水汽逸出后,把易拉罐开口朝下迅速倒扣在水中(不要扣得太深),先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再亲手做一做。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解释现象

师:(边播放动画边讲解)其实300多年前有一位物理学爱好者就向世人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1654年5月8日,德国马德堡市的市民们看到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他们的市长,就是发明抽气机的奥托·格里克,把两个直径为30厘米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让两队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16匹马都不能轻易的把它拉开,当两队马用尽了全力把两个半球拉开时,还发出很大的响声,像放炮一样。市民们惊奇的问:“是什么力量把它们压合得这么紧呢?”市长说:“……”。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学以致用

思考:生活中的哪些事例与大气压的应用有关?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易拉罐的对比实验,回家用一个易拉罐放在火焰加热,当温度达到最高后用橡皮泥封住罐口让其自然冷却,观察和我们课堂做过的实验现象有什么不同?

2、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应用到了大气压(两个以上)?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处于发展阶段,还不完备。他们认识事物主要是关注其表象,在观察记忆许多事物的形象后,才去分析研究事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共同特点,再用事物的本质属性去衡量其他事物,或者把事物的本质属性应用于其他事物。具体形象的东西和那些许许多多事物的形象,大部分来自学生的生活。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就失去了认识的基础,没有思考的依据,思维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自然会感到学习困难。所以本节课主要从生活实际、课堂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出发研究科学问题,突破教学难点。科学探究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应该关注学生的真正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感受实验现象、感悟科学原理,在课堂上创设让学生惊喜的课堂实验,让学生能得到视觉的震撼,也被生动的科学课堂所感动,感动于科学的魅力,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绽放幸福求知的笑脸。另外,对于覆杯实验很多学生潜意识是因为水将硬纸片粘住的,我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坚信硬纸片是大气压压住的,而不是被水吸住的。还有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反思和评价、设计实验的科学性是相对比较薄弱的,所以我增加了实验反思环节培养学生的这方面的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第3篇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更好地应用计算机学科技术也是高职计算机学生的直接学习目的,通过计算机的学习来满足自己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因此,目前在高职阶段重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机应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教学中计算机应用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现实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处于高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状态,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已经很大程度的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大数据、计算机、智能手机、电子科技这些新技术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评价,所有产品从遥不可及几乎变成了百姓的日用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每一天都会由大量新技术问世,这就导致了教材内容无法及时更新而落后于现实的发展水平。这种滞后性严重制约了计算机应用教学的进步,也造成了学生薄弱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从而落后于时展的步伐。

2.计算机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当前,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是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设置主要遵循的原则。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课程设置便出现了实践内容偏少,理论内容偏多的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理论知识充裕,但是缺少实践操作的机会造成计算机应用的薄弱基础。这种学科设置会直接导致学生操作能力低下和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低兴趣,严重制约多样化学习的发展。因此计算机课程设置应该以有效应用为原则,才能相应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计算机教学设计和计算机专业相脱离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设计与学生的专业相脱离,直接后果便是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并不能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无法将所学的内容化成现实生活的服务能力。这样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当前社会不断创新的发展趋势下,无法?m应社会的发展。在高职阶段的计算机课程设置中一定要将学生所学专与计算机课程设置密切的结合,才能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创新人才。

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策略

1.在教学中自觉融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理念

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才能提升计算机教学效果,教师应该自觉得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贯穿教学始终,树立学生自觉培养计算机学科思维能力的意识,只有提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教学才能为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带来较强的保障。 计算机学科教师只有充分认识两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才能很自然地,抓住一切教学机会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另外还要认真培养学生计算机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科学思维的概念,只有运用计算机科学思维,在学生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才能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在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完成了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突出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扎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束缚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重点要以学生为教学和活动中心,树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实践中充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最大程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才会得到有效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设置情境问题的时候要采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问题探究的方式和适合的活动类活跃学生对问题探究的氛围。这样能够充分树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师从头至尾以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身份存在于课堂,在尽量减少学习干预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变成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习的主人。其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会遇到独立性较差、总是希望老师直接给出答案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积极鼓励这类学生多看资料、多思考进行独立的解决问题,坚决避免学生产生惰性的学习情绪和习惯。当学生圆满完成教学设计或者相关作品时,教师要待全体学生完成操作后,教师要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总结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和总计设计方法和经验。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会增强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也会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通过科学思维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能够为高职学生的日后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3.积极推行个性化学习,打造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对基础课程以外的教学的补充,具有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计算机教育的第二课堂学习对于学生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培养基算计应用能力都有很大的益处。第二课堂很大程度上也是兴趣学习,能够为培养创新型计算机人才提供保障和基础。例如通过第二课堂学习,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编写软件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或者教师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编写软件的题目都可,学生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软件程序编写。教师可以在编写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讨论所遇问题和难题,并不需要直接给出学生定型的答案,学生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这样的实践过程里,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有效拓展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以强化,也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能力,另外还间接的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学;矿泉水瓶;思维能力;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32-02

一、科学现象呈现之宝

呈现1:把看不见的转化为看得见的,突破重难点。

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一个矿泉水瓶的上、中、下部各扎一个孔,先用透明胶封住,再向瓶中加满水后将胶带同时撕开,可观察到不同部位处的射程不同,说明液体中不同深度处的压强是不同的。

2.大气压强的存在。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头朝下放入水中,用手向上提矿泉水瓶,在瓶口露出水面前,发现瓶子仍充满水(液面受到大气压力,阻止水流出瓶外),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3.物体的浮沉条件。将空矿泉水瓶放在水中,它将浮在水面上;装适量沙子,它将悬浮于水中;装满一瓶沙子,它将沉在水底。说明物体在液体中的漂浮、悬浮、下沉状态。

呈现2:把看不见的转化为看得见的和听得见的,突出实验现象。

1.大气压的存在。矿泉水瓶中装半瓶热水,拧紧瓶盖,再浇上冷水(由于瓶内蒸气遇冷液化,瓶内气压降低,小于瓶外大气压),会看到矿泉水瓶的瓶身变瘪了,同时还听到劈啪、劈啪的声音。实验目的:该实验趣味性强,使学生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并从多方面,多层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良好。

2.光的反射和折射。将矿泉水瓶上半部去掉,在瓶中装一些水,然后点燃蚊香,吹灭,将烟收集入矿泉水瓶中,用激光电筒照射,可以清晰观察到光在烟雾和水的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3.声音传递能量。将矿泉水瓶从中间剪开,靠瓶口一侧的剪开处用橡皮膜蒙上,瓶口对准点燃的蜡烛,敲击橡皮膜,听到声音同时观察到蜡焰颤动甚至熄灭。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呈现3:把看起来微小的现象进一步放大,突出实验效果。

1.光的折射。矿泉水瓶中装满水,握住矿泉水瓶,透过瓶子看后面的手指变粗了,此时它起着放大镜的作用。实验目的:该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2.密度。将装满水的盖严的矿泉水瓶放入冰箱冷冻室,水凝固成冰,观察到矿泉水瓶的体积膨胀,说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气体膨胀实验。将空矿泉水瓶塞上带有曲玻璃管的瓶塞,曲管平直部分内有一段红色液柱,将瓶内气体密闭,矿泉水瓶放入热水中,瓶内气体由于受热膨胀,推动管内水柱外移。

4.物态变化。将矿泉水瓶装满水放入冰箱中,水结成冰——凝固;矿泉水瓶装一部分水,敞开瓶口,过一段时间观察到水变少了——汽化(蒸发);将冷冻后的矿泉水瓶拿出冰箱,发现瓶壁上有水珠——液化;观察冷冻室内矿泉水瓶,发现瓶壁上有白色的粉末状物质——凝华;等等。

以上良好实验现象呈现后,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克服了只传授知识的偏向,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科学探究之宝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为了使每个同学都动起手来,我想到了用矿泉水瓶作为同学们科学探究的对象,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探究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矿泉水瓶的外包装,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同学眼睛瞪着瓶身,手不时地转了又转,兴奋地说出了许多发现:①这上面有条形码;②这上面有许多各种微量元素及含量;③这上面有防伪标志;④这上面有广告语;⑤这上面有可回收标志;⑥这上面有商品名称、厂址、生产日期;⑦这上面有检验、认证单位名称。同学们观察得特别仔细,想不到平时那么普通的矿泉水瓶的外包装,竟有如此多的秘密。

探究2: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矿泉水瓶的形状和材料,你又有哪些新发现?

同学们开始又旋,又摸,又捏,劈啪、劈啪的真热闹,于是又纷纷抢着说:①矿泉水瓶的瓶口、瓶盖、瓶身上有螺纹,都是为了增大摩擦吗?②矿泉水瓶的瓶身有圆的和方的等形状,是为了容易装载吗?③矿泉水瓶有大有小,是考虑用量的多少吗?④矿泉水瓶的瓶身薄瓶底厚,是为了增大稳定性吗?⑤矿泉水瓶是用塑料做的,可以回收利用吗?⑥矿泉水瓶的形状可以改变,可作为实验器材灵活使用。原来,随处可见的矿泉水瓶,竟会蕴含着这么多科学道理!

探究3:请同学们利用矿泉水瓶,从力学的角度可设计哪些实验?

同学们在自主设计活动中表现异常兴奋,思维活跃,个个跃跃欲试,争相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展示。然后让部分研究小组将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展示交流,老师和同学对展示的实验方案提出质疑和问题咨询,设计者予以必要的答辩。

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用手握住矿泉水瓶,然后慢慢用力压,发现矿泉水瓶在变瘪的同时,也发出了劈啪声。

2.观察惯性现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正立在桌沿边,突然拉动下面的纸带,瓶将处于原处;将矿泉水瓶扔出去,离开手后仍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3.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将矿泉水瓶的瓶盖取下,用双手的手掌按压瓶的两端,用力越大手感觉越疼,说明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并且按压时发现瓶口那端的手感觉更疼,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思维能力;能量

一、培养初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科学思维能力简介

科学思维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达到思维最优化、科学化,是适应现代化实践方式以及现代化科技创新而创立的方法体系,是对世界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全局把握。

科学思维能力是指以科学认知得到的,以人的大脑依赖于信息符号对于感性材料加工处理的途径和方式,其实质是通过合理地处理各种科学思维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化,做到科学地、历史地、全面地观察问题、考虑问题,得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是一个庞大的方法集合,其中包括科学抽象方法、思维发散法、逻辑方法、模型优化法等。

2.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基础

在初中生学习科学课的传统过程中,往往是老师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课程固定式思维结合起来,学生将老师的思维固化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模式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导致对熟悉的课程和内容铭记于心,但是当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入手解决问题。这就是模式化思维与现代教学没有同步前进的结果。而科学课是对自然科学进行探索、求知过程的研究,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创新、灵活的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思维能力也就成了学习科学课的重要保证。

(2)初中生习惯于单一思维,缺乏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自然科学问题的时候,习惯于单一的沿着问题的发展过程考虑问题,思维习惯固定,思维方向难以改变,因此不能够通过多角度多途径解决问题,难以进行发散思维或变换角度思维,从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化,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创新性,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难以从根本上突破学习科学课的瓶颈。

(3)科学课自身特点对于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

科学课对于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塑造是科学课的首要目的。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课的基本要求,其知识体系本身特点就决定了其对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生的视野开始变的开阔,知识与信息的来源广泛,如果缺乏科学思维对于知识与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处理,就难以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只有让学生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够在信息时代合理地运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科学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发散式的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的首要任务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即发散式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冲破传统观固定化思维模式的单一性与局限性。

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为例,学生在初学该章节时,对于转化与守恒这个概念就有所误解,认为其相互矛盾。既然能量可以相互转化,那么能量还能够守恒么?这是很多学生所产生的疑问。这就是学生考虑问题的时候单从某种能量自身考虑,缺乏能量的整体式思维,而且考虑问题方式的绝对化,把转化与守恒进行绝对化思考,导致对问题难以理解。

该例子说明学生在思考科学问题时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个别以及整体不同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该例中很多同学会从单一的势能或者单一的动能出发,没有考虑到能量的总体性,即思考的角度要全方位。因此可以通过教学中看似矛盾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式思维能力是科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在科学课的研究中,会遇到边缘科学等许多超越现实的实验条件,现实生活中难以重现实验环境。这就要求学生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排除其他次要因素,使研究对象与实验条件理想化,从而建立理想的实验模型。

例如:对于势能的理解,很多学生认为火燃烧时释放出热量这种形象化的能量才是热能,因为它可以通过人体感觉得到。而像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人体感觉不到的能量,学生就无法理解。因为势能比较抽象化。这就需要学生在理解势能这个概念时采用抽象式、理想式的科学思维方法。将能量作为一个整体抽象的描述印在脑海中,将无形的势能附着于有形的物体上,从而将无形的势能抽象的想象成有形的势能,从而消化对势能概念的理解。

因此,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任务。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科学课学习过程中一些影响思维能力的常见现象,总结出提升科学思维能力的两种重要方法,如培养学生发散式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等。相信这些对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琳娜,等.《科学思维概述》[J].科技信息.2010,1(11)

[2]陈吉明.《创新实践课程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第6篇

关键词:思维 物理教学 抽象思维 创新思维

一、前言

思维是人类独有的功能,是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钥匙,更是人类不断进化、进步的重要因素。文明发展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能力的大小。在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成功它起着关键的作用。

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诸方面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重心所在。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应当是一个思考的王国。”近年来,关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著述颇多,在物理教学方面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物理教育是青年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摇篮。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科学素质教育中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之一,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或物理定律的发现,还是基础理论的创立和突破都离不开科学思维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对抽象思维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在形成物理概念和建立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高中物理实际上还是和初中物理一样在研究力、热、电、光、原子和原子核等物理现象,而物理概念是这些现象中某一类的共同本质属性的反映,物理规律是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得到的。因此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关键是抓住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引入”和“推导”。引入不当、推导呆板、僵化,就可能变为老师武断地把学生往前“拖”,“拖不动就可能抱着学生或背着学生“走”,从而使学生变为死记结论。所以“引入”和“推导”不是看老师说了多少,而是看是否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如果老师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引入和推导,则“话不多”而学生更能理解和掌握。

“引入”的方法有:实验引入法(实验要求明显、新奇、巧妙)、类比引入法(类比要恰当、生动形象)、现象引入法(现象要典型、充分,这种方法也叫举例引入法)、问题引入法(也叫提问法,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和逻辑推理引入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概括,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

2.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1应用逆向思维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人们的思维活动,按照思维程序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按事物发展的过程先后,从起因分析推断事物发展的结果,称为正向思路;按相反的程序称为逆向思维,即从事物发展的结果追溯起因。牛留信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了从五个方面进行逆向思维:研究对象的逆向思维;条件的逆向思维;思维程序的逆向思维;因果关系的逆向思维;光路可逆的逆向思维。笔者认为这确实符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其实逆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处处时时都可进行,并结合正向思维开展,效果会更好。

2.2采用开放题和开放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改革传统教学,其中改变唯一解题方法的传统题(或封闭题),但适当地采用和引入一些更具发散思维的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理由是:①按照“马登理论”,学习的本质就是鉴别,又由于鉴别依赖于对差异的认识,因此,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扩展变异维数(或者说,学生的学习空间);进而,又由于开放题不仅具有多种可能的(正确)解答,也具有多种可能的解题方法,因此开放题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事实上就有效地拓展了学习空间。②另外,由于常规的物理教学主要集中于收敛思维,因此,这就凸显出开放教学的一个明显的优点,即特别有利于学生发散型思维的培养。叫任何好的题目,如果没有适合形式的教学去保证,这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可能性就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性。因此与引入开放题一样,我们的教学也要由“封闭型”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

3.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对于名家千锤百炼编写的教材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要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结论,不轻易就相信。?学生作业中有错误,老师批改后找出来归类,然后让学生相互评定,找出错误原因。也可尝试学生互批作业,然后让学生报告发现的错误之处。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请看下面的例子:

一个物体,质量是2kg,受到互成120°角的两个力FI和F2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都是10N,这个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

分析:此题其实只要一提醒,学生很快就清楚它的“缺陷”了,可提问:“该物体受几个力呢?”学生自然会提到重力,再问:"F1与F2的方向是竖直方向、斜向上或下还是水平方向呢?”最后问:“按这样一分析本题能求出其合力吗?”然后介绍教材编审者的意图,指出其编题粗糙。这样的习题如果想当然地按教材去解,势必束缚学生的思维。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开发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高中化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化学教师要在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一、结合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人们有效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在科学研究中,科学方法被视作产生知识的“知识”。一方面,科学方法是获得知识的手段,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就能更快地获得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科学过程,另一方面,科学方法作为思维和行为方式,蕴含着极大的智力价值,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其智力水平会大大提高。所以通常把科学方法看成知识转化能力的桥梁。传统的教学过分重视知识的记忆和储存,而忽略了知识的变迁、变通,也忽略了学生的概括、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的科学方法的培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努力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较被动,有许多话想说但不敢说或没有机会说,有许多疑问想提但不敢提或没有机会提,在这种气氛下,根本谈不上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前提。要创设这样氛围,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尊重,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才能得到满足,也只有这样,学生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保护。其次教师要注意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热情地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逐步克服对创造性思维的畏难情绪。所以说,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方法。

三、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想象思维

思维定势有碍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采取各种方式,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有效思维,如逆向思维、想象思维等。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事物相反的方向来思考,也就是倒过来想问题。它要求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思维习惯,变换思维方式,从而产生新的见解。逆向思维对激发学生提出独到见解,培养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经常注意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正题反做或反题正做的方式进行培养。

所谓想象思维,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把自己头脑中的表象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仅能感知到直接作用于他的事,或者回忆起他曾经感知的事物的表象,而且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某种没有经过的,甚至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也就是说,想象可以由一个形象创造出另一个形象。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它是“创造之母”。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多么重要。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激励,尽可能展现思维过

程,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和心理障碍,教会学生从多种角度分析理解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四、发挥实验优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新因素需要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结合,其中发散思维对创新素质的培养影响最大,也更直接。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学生博闻强记,理论知识扎实,但动手能力差,尤其缺乏思维的创造性。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方法很多,提出发散性问题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这里要强调的是:提出发散性问题,不能满足答案唯一或对错,而是让学生产生多种创造性思维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改变过去那种单独吸收、记忆、了解教材所规定的知识,而不善于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现象。如在实验制取乙烯时,针对实验现象可提出:(1)烧瓶中的溶液为什么变黑?(2)产生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3)如何检验产品有乙烯?(4)如何证明推断(1)、(2)的结论?学生对(1)、(2)两个问题不难回答,而(3)学生往往错误地回答:直接通入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中,根据是否褪色判断。这里可启发学生,是不是只有乙烯能使溴水或高锰酸钾褪色?通过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就能正确回答。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结合实验设计,着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医学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外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b)-0156-03

在外科学实习教学中,对实习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为此,在2010级外科学实习的部分同学中采用了一些新的临床带教方法和措施,通过制订临床思维能力考核试题客观的评价新的临床带教方法的效果;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目前的现状及解决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实习的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实习生40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在临沂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实习的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实习生40例为对照组。两所医院的泌尿外科带教老师均按照我校毕业实习计划执行,教学内容以实纲为准,两组医院规模、科室配置、实习带教等条件类似,两组学生在第4学期考试成绩、性别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 基本的教学实施过程为学生进入病区后,由老师进行现场带教,问病史、查体,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提出初步诊断及治疗方案,教师介绍本人的一些诊治经验等。

1.2.2 实验组采用新的外科学实习带教方法

1.2.2.1 以学生为主体,以临床病例为中心,结合问题导向学习(PBL)进行思维训练。实验组PBL教学过程采用PBL教学法的四段式教学:提出问题;获取患者资料;讨论疾病情况;分析总结。步骤如下:①提出问题:由带教老师针对本次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3~5个问题,问题主要涉及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询问病史,查看相关检查,获取患者有价值的临床资料。③学生3~5人为1组,围绕带教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要求每位同学积极发言,结合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患者的临床特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本组的讨论结果。④分析总结,教师结合各组的讨论结果,点评各小组、点评讨论内容,讲授本次课程内容的难点、重点。

1.2.2.2 严格教学查房制度。①教学准备充分,教师和学生都能熟悉患者病情,准备必要的临床影像材料,如X线片、心电图、CT片等,全面掌握患者近期病情变化情况。②计划目标明确,教师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并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层次分明。③讲授内容清楚,重点、难点突出,结合病例综合分析收集的资料,正确诊断、制定治疗计划,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内容,注意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1.2.2.3 严格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科领导及带教老师要关心重视此项工作,要挤出时间检查患者,阅读病历,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鼓励实习医师积极发言,要求实习同学认真做好总结。

1.2.2.4 每周1次的专题学术讲座。学术讲座内容要切合本科室的实习内容,既要符合实习生的特点又要联系本次内容的国内外进展,使同学们通过专题学术讲座提升学习兴趣,增加专业知识,开阔临床思维空间。

1.2.2.5 以素质为导向,加强人文教育。在临床带教工作中,始终贯彻、体现服务的精神,让患者满意的理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1.2.2.6 注意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结合,注意患者病情和理论知识的结合;注意辅助检查和临床思维的结合,提高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外科基本技能操作训练。

1.2.3 临床思维能力考核

1.2.3.1 考核内容及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1-2]制定临床思维能力考核试题,试题考察包括以下4个方面能力:①能够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查阅相关文献并找出答案和思路。②能够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以获得有价值的病史资料。③能够对外科的常见疾病提出自己的诊疗方案。④针对某一症状提出有意义的鉴别诊断。

1.2.3.2 考核形式及时间 参与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共计80名实习生,在实习前进行临床思维能力考核,实习结束后再次进行临床思维能力考核,对考核试题参考同一评分标准进行量化打分。

1.2.4 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调查 通过本课题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设计调查问卷,采取便利抽样的方式,在上述2个医院中进行,调查对象包括同期实习生、临床带教教师、医院科教科相关老师、护理人员(比例为2∶1∶1∶1),每个医院调查100人;调查内容包括医学类实习生目前的临床思维能力现状、原因、提高医学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共计3个题目,每个题目下设4~10个答案选项,要求被调查者按照答案的确切性从10个备选答案中选取认为最重要的3个答案。

1.3 质量保障

本次研究所应用新的外科学实习带教方法,在实施前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统一带教标准。调查问卷要求课题组全员参与设计,问卷指标筛选要慎重,并进行预调查,并统一培训调查员。研究中涉及的数据均进行统一核查后,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实习前后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比较

实习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63.33±4.72)分、(62.67±5.6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87,P > 0.05);实验组实习后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为(79.52±4.83)分,实习后优于实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4.20,P < 0.05);对照组实习后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为(73.25±4.69)分,实习后优于实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09,P < 0.05);实习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53,P < 0.05)。

2.2 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调查

本次研究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92份,结果显示,65.3%的调查者认为目前临床医学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一般,27.4%的调查者认为目前临床医学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差或者非常差。目前临床医学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现状的原因的三个原因依次是现行的医疗制度、临床带教方法、实习生自身不认真对待。提高临床医学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排位前三名的依次是:改革带教方法、加大考核力度,带教老师重视。

3 讨论

3.1 提高医学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极端重要性

临床思维是医生在对患者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患者的感性材料,结合医学理论知识,用自己的思维判断、分析、综合,达到正确认识患者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选择诊断方法、治疗的过程的理性思维过程[3]。医学实习生经过培养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直接面对的是患者,要战胜的是疾病,虽然目前医疗科学技术日益先进,各种先进的检查设备、新研发的各类药物、创伤越来越小的外科手术等,但是临床工作中见到的患者多是以某一个症状而就诊,如何从这一症状入手,找到病因、选择合适、正确、科学的诊治方法,这就是医师的临床思维。临床思维是贯穿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一条主线[4],在患者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去伪存真,在种类繁多的诊断方法中择需录取,在疗效各异的治疗方法中按效实施。正确的临床思维是治愈患者的前提和保证[5-6],同样错误的临床思维将使患者遭受不合理的检查方法和错误的治疗,导致患者误诊误治,作为一名医学实习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实习阶段,一定要注重正确临床思维能力的养成,这是以后作为一名合格临床医师的基础和关键。随着现代高科技医疗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学技术的进步,使许多疑难杂症的诊断变得更加容易,但却削弱了实习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7],这对实习医生的成长极为不利的。实习医生往往重视各种辅助检查如:B超、CT、ECT、X线等,却忽视了最基本的问病史、查体对疾病诊断的价值,因此加强实习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目前面临的医疗环境对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8],首先是目前大的医疗环境,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医院为了减少医疗纠纷和保护自身利益,把医疗安全放在首位,这样一些客观因素在无形中给实习生实践技能操作的机会、自己独立思考患者疾病的处理方法就减少了;其次,作为医院里的带教老师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患者身上,在思想上就不重视对实习医师的培养,实习医师的带教老师多为医院的医师,对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等研究较少;再者,由于实习生面临就业、升学等压力导致实习不认真对待实习,在目前的这种医疗环境和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我们要探索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带教方法。

3.2 新的外科学实习带教方法的特点

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外科学所占比重较大,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大部分的外科疾病都需要手术治疗,外科实习以培养、提高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9-10],但是我们不能把外科实习医师培养成只会开刀没有临床思维的“开刀匠”,在外科实习教学中,让医学实习生利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并由此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实习教学方法尤为关键[11-12]。在本次研究中新的外科学实习带教方法的核心要求是把传统带教法中的以教师为主体变换为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师讲授为中心变换为临床病例为中心,把学生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方法(LBL)变换为PBL学习法,同时加强基本制度建设,注意营造学术讨论的氛围,注重了技能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做到了实践、思考和知识三者的结合,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3 对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及建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实习可以显著提高医学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新的外科学实习带教方法优于传统带教法。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调查结合目前医疗现状和实习学生的特点我们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①目前医学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普遍较低,这与现行的医疗环境、医患关系、教学模式、教育环境等有关,虽然现行的各类考试中对临床思维能力的考核并未引起重视,但我们对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一定要加强,不能削弱。②新的外科学实习带教方法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但这是带教老师思想重视、投入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是实习生认真对待、刻苦学习的前提,要保证新的外科学实习带教方法的教学效果需要相关制度的建设保障。新的外科学实习带教方法在问题的设计、组织形式、效果评价、教学内容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总结,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完善、改进,再加上制度的建设保障,相信这种新实习带教方法的推广一定会更好的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培养更加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文卓,程黎明,杨长青,等.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考核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4):412-414.

[2] 田作军,奉俊敏,吴宜娟,等.问题导向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对神经科见习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 (7):96-97.

[3] 庞丽红.妇产科临床见习带教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S1):260.

[4] 王军凯,吴颖,徐丹枫,等.泌尿外科实习教学中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3):327-329.

[5] 黄成惠.临床的思维过程及其特征[J].南京中医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4):169-171.

[6] 张之南.如何在实践中掌握正确临床思维-在协和医院赠书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实验诊断学,1998,2(1):12.

[7] 江锦平,李雪松.实习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刍议[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5):319-320.

[8] 冼磊.多媒体教学在心胸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9,31(9):1395-1396.

[9] 高明,熊辛,梁红敏.对麻醉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新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3):299-301.

[10] 叶钢,易善红.浅谈影响外科实习教学质量的问题与改革[J].重庆医学,2008,37(2):208-210.

[11] 方丹青,彭品贤.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在心胸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6,6(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