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础的护理知识

基础的护理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基础的护理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础的护理知识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目的 探索现代大型综合医院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岗位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 对2008~2009年在我院实习的112名护生进行培训。结果 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培训体系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结论 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能优化护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职业能力。

实习护生培训是指在完成护理专业院校基础教育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化培训, 使实习护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全面深入提高的教育和实践过程[1]。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依托,围绕护理岗位的要求,研究构建了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岗位职业化培训体系,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对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化培训。对象112 人,均为女性,年龄20~25岁,中职生52 人,高职生15 人,本科生45人。培训时间均为一年。

2 方法

对所有入选对象开展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现介绍如下。

2.1 系统化岗前培训

2.1.1 岗前医院概况介绍 上岗前由人事处、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科室人员介绍医院基本概况、科室设置,医院的理念、发展前景,护士行为规范,岗位纪律及工作制度,基本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使实习护生尽快熟悉职业化环境,较快地进入角色。

2.1.2 岗前专题教育讲座 岗前培训期间,举办专题教育讲座。讲座内容主要有护理服务文化新理念、护士服务礼仪规范、护患沟通技巧、护士职业化风险意识及防护能力等。

2.2 轮岗培训 对实习护生,我们安排每3 个月轮转一个科室,一年内轮转内、外、妇、儿各科。在轮岗期间,实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模式。带教老师首先让其熟悉科室环境及各类物品的放置,讲解各种规章制度、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质量标准等,并培养他们与其他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使其循序渐进地适应护士角色的转变。本培训体系通过岗前技能训练和系统化轮岗培训,在知识与具体工作要素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2]。

2.3 特色带教队伍建设 带教老师是执行培训任务的“细胞”,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3]。带教老师竞聘上岗,提高教学质量。带教老师若缺乏严格规范的培训,非但自己不能以身作则,还常把不规范的操作教给实习护生,埋下安全隐患。本院从2007年开始,实行带教老师竞聘持证上岗,优化了师资力量,保证了教学质量。

2.4 考核评价 利用护理部制定的轮转实习护生手册,评价实习护生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操作能力。另外,各科室需自行拟定理论知识考题,完成对实习护生的出科理论测试。

3 结果

通过系统化培训,我院实习护生在进入临床后,很快适应了护士角色,护理职业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特色培训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培训效果和实习护士的工作表现受到护理部领导、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及护理对象的肯定。

4 讨论

实习护生岗位培训是培养实习护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时期。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实习护生职业化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提高护生护理从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希望今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 科学技术出版社:1265-2721.

基础的护理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急救护理;临床带教

护理临床教学是帮助学生将以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与护理病人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获得进入健康保健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需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临床教学的重点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应用理论,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从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护理理论[1]。当前,随着急救护理技术迅速发展、卫生法制建设日益完善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临床急救护理带教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先将临床带教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如下。

1临床急救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1.1急救护理带教模式问题

现有常用的急救护理带教模式是事先制定带教计划,讲解急诊科的环境、布局、特点、及运作方式,演示各种常用的急救护理操作。这种带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相关知识的知晓度,但由于整个护理带教过程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方式开展,因此学生的参与感不强,实践动手的机会少。这样就导致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过程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实习结束时学生自然也很难对急救护理工作产生深刻的体会,缺乏对急救护理应知应会能力。

1.2护生对急救护理工作适应能力差

由于缺乏对急危重症患者护理的机会,护生的急救意识普遍较差,而急救工作又要求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带教老师在抢救病人时根本来不及对护生进行讲解。在这种情况下护生即使多次的观摩了老师的急救过程仍热很难在短短一个月的实习期间对具体的急救过程产生清晰的概念。这样就造成了护生在遇到需要急救的病人时产生陌生、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1.3缺乏自觉、主动观察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差

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复杂、变化快,护生又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因此无法在病人病情变化时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迅速分析做出反应。且急救工作都是突发性的一个月的实习期内护生很少有机会亲身体会和参与急救操作,实际的急救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自然非常有限。

1.4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目前踏上实习岗位的护生都为80后甚至90后的一代,这一代人普遍自我意识较强,对于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还不深。对于职业道德也仅仅停留在对课堂教育和课本字面意义上的理解,内心体验缺乏。解决问题时更多考虑的是自身工作的便利,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意识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1.5缺乏相关的法律常识,与病人沟通能力差

由于急诊的临床实习期仅有一个月,在此期间护生更多关注的是业务能力的学习,而忽视了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知识。同时护士由于缺乏临床经验的和语言沟通技巧,容易导致其在与病人家属沟通过程中的措辞不当,侵犯病人的隐私权、知情权使之产生不满,僵化了护患关系[2]。法律意识的淡薄和语言沟通的轻率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6急救护理过程中职业危害的自我防范意识差

护士在进行急救护理工作时常常暴露在生物、物理、化学、心理等多种职业危害中[3]。由于护生对职业危害后果的认识不足,对自我防护的方法了解不够,而急救工作又要求分秒必争,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自我防范。较多见的有针刺伤,眼睛、皮肤直接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消毒剂沾染到等。

2对策

2.1转变带教模式,实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带教方式

将以“老师为中心”的带教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带教模式。实行在教师指导下以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基础的医学教育途径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带教方式[4]。带教老师根据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原则将疾病的概念,病理知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知识在自己先学深,学精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问题,同时穿插临床护理工作中易出现的失误,对忽略的知识点及以往护生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讨论。我们在护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相应的问题引导护生思考,鼓励每位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激发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使护生围绕问题,在思考讨论中完成问题的解答学习。这既巩固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应急能力等。有研究显示PBL模式相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在临床急救能力、认知领域的提高[5]。

2.2实施岗前培训,评估护生的业务能力及心理状况

介绍科室的环境、接诊病人的性质、常用的急救药物仪器及工作基本要求。多与学生沟通,听取她们的意见,帮组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能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正式实习。

2.3临床带教老师的选择

选择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强、热爱带教工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护师、主管护师担任临床带教工作。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带教老师在工作中注重言传身教,强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为护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典范。

2.4进行卫生法律知识和职业危害防护方法的培训,重视护生职业礼仪的培养,规范护理的职业用语

针对急救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职业危害等通过多媒体讲课进行讲解和案例分析并要求护生反馈,检查和评价护生在平时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正。护理礼仪是护理美学在在护理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对护生进行护理礼仪的培养包括电话礼仪、称呼礼仪、姿势礼仪等,规范她们的职业行为特别是职业用语,帮助她们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6]。将上述各点纳入护生的出科考评中。

2.5适当延长急诊实习时间

在整个实习期预留出一段自选实习时间,对有志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护生适当延长急诊的实习时间。增加护生的锻炼机会,进一步提其急救护理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 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M .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 :296 - 298.

[2] 郑晓云、常杏萍、陈玲玉.护理带教中易发生的护理纠纷问题分析与对策.医学创新研究,2008,5(17):177.

[3]张旺珍、赖玲绮.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护理管理,2008,6(9):2322~2323.

[4] 杨玉芹、宋敏、王会.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急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 2005,26(5):496.

[5]代颖、王爱平、董耀东.应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提高护理本科生临床急救能力的研 究.护理研究,2008,22(7):1957~1959.

[6] 吴冬冰、卢素芬、伍允娆.临床带教中的礼仪培养.家庭护士 ,2008,6(6):1583~1584.

基础的护理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肿瘤;护理带教;要素分析;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78-01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了一种医学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在教师指导下,以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基础的医学教育新途径。其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1],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为了提高肿瘤专科护理带教质量,自2003 年以来我们在学生肿瘤护理带教中运用PBL带教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并在出科前,对实习护生进行综合考评,提高带教水平,以下是我在肿瘤科实习护生带教的几点体会:

1当代实习护士现状分析

当代实习护士大多是中专或大专毕业生,她们在校所学护理方面的课程主要以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为主。而对肿瘤专科护理知识知之甚少,例如:配制化疗药物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如果化疗药物外渗怎么处理?化疗期间病人饮食应注意什么?如何有效与患者沟通等等。

当代实习护士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加上平时学习任务较重,因此,很少有劳动锻炼的机会,劳动观念不强,动手能力差,怕脏、怕累,她们工作的场所往往凌乱不堪。加之刚走上社会接触病人,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经常不知所措。

2带教

2.1带教老师是护士走向临床工作岗位的启蒙者和领导者,其言传身教对护士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与检查相结合,在进行每项操作前要多讲解,多示教,多提问,多鼓励,实行赏识教育,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首先是手把手的教,然后是放手不放眼。要努力培养护生“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在操作中,时刻要做到“无菌操作规程,三查七对,一注意”。带教老师要做到精心,细心,耐心的带教。在肿瘤科,要杜绝任何护理差错的发生。并要求带教老师必须在肿瘤科工作满3 年,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及护师职称。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2.2制定带教计划:根据学生的综合评估情况,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护理操作能力差、心理应对能力的缺乏、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较差[2]等,制定出确实可行的因人而需的带教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大胆、亲自动手,从而培养学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

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本专科的特点,制定的带教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熟悉病房的特点、性质及病房管理的要求;掌握本专科的主要操作;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化疗宣教、出院指导等。

2.3发现问题(选择问题):主要围绕在肿瘤护理中,与病人健康和康复相关的问题而设定的。选择问题的原则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能在学生刚接触临床肿瘤护理时,就被过多的问题围绕,使她们失去继续探索知识的信心,认为自己很难掌握肿瘤专科护理的有关知识,无从下手。根据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原则,将疾病的概念、病理知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知识,在自己先学深、学精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问题,同时穿插临床护理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易忽略的知识点及以往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供讨论。

2.4学生分组讨论:每天下班前学生集中讨论,带教老师可用诱导、启发、设疑等方式进行引导。将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对细节问题要求学生下班后继续寻找答案。

2.5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教材和相关资料解决讨论中遗留的问题:第一次讨论结束后,学生带着未解决的问题,通过不同途径,查阅教材和相关文献或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查询。教师也可在文献检索方面给予指导,在通过各种途径得到指导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一直到得到满意的答案为止。培养护生的沟通技巧,根据病人年龄、文化、职业、性格、病情上的差异,培养护生应用不同的沟通技巧,灵活地与患者沟通[3]。

2.6举行专题讲座及操作训练:为了避免讨论中可能出现的忽视基础和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带教老师就重点、难点进行讲解。专业技术操作由带教老师示范,学生反复训练并要求掌握操作规范。

3体会

3.1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PBL 可以使学生们不断地探索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灵活应用知识,根据病情提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巩固已有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3.2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PBL 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把讲解、讨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讨论中完成问题的学习。

3.3向教师提出了挑战 在讨论过程中,不但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也会向老师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知识面宽广,要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激励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勤于钻研,使教师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应峰.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国外医学教育分册,1995,16(3):1

基础的护理知识范文第4篇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循证医学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护理观念,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将科学的证据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获取实证,指导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科学、经济、有效的护理服务的临床途径。其核心是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发展。在EBN实践中,5个步骤对护士素质的要求各有侧重,而在实施过程中均遇到了不同的问题,现报道如下。

1 以COPD患者氧疗依从性为例,“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1 寻找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将其特定化、结构化:如COPD患者氧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1.2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查寻,以寻找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通过查寻相关文献数据库,系统寻找国内外关于氧疗依从性方面的文献,特别是关于长期氧疗方面的研究。

1.3 对科研实证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慎评审:对所有相关的长期氧疗研究系列文章进行评审,如科研设计的严密性、结论的有效性、科研受到的限制等,推荐其中设计严密的科研所得到的结论。

1.4 将所获得的实证与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作出护理计划:总结护理人员以往的氧疗依从性经验,获取该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面的资料,寻找有关长期氧疗病人体验的定性研究,结合科研结论,制定护理计划。

1.5 实施护理计划,并通过动态评审的方法评价效果:监测COPD患者氧疗依从性项目实施情况。

2 EBN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2.1 对EBN认识不足。

2.1.1 EBN 相关知识缺乏。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知识指导、缺乏足够有效证据、没有时间及缺乏电脑和网络与不易接触到杂志。对EBN相关知识缺乏使护理人员缺乏实践EBN 的主动意识,难以有效地发现和寻找相关护理问题,在实践EBN 时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2.1.2观念转变难。传统经验式和直觉式的护理观念在护理工作中影响深刻,长期以来使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评判性思维不足。意识和动机的不足使很多护士都难以胜任EBN实践对护士的要求。

2.2 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2.2.1 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外语水平低、应用计算机能力低的现象。在文献回顾、科研设计、科研评价等方面的知识缺乏,对文献检索和文献评价技能的掌握和正确使用有一定难度。

2.2.2 护理人员更新知识的机会不足,接受再教育机会少。

2.3 EBN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支持

2.3.1 护理人员对检索工具和计算机的掌握水平普遍不高,医院为其提供的硬件设备和检索工具知识培训的机会极少,阻碍了护理人员去充分寻找证据。

2.3.2 护理人员缺乏时间和精力,医院的实际情况是护理人员严重缺编,使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高压力、超负荷和严格执行医嘱的被动地位。大量常规护理工作使护理人员缺少时间和精力去广泛检索和阅读文献以及实施科研的工作。

2.3.3 医院对护士的要求只限于不出差错事故及服务态度热情周到等,很少有科研上的安排。这就使护理人员在制订和实施护理计划的过程中主动权较小,可以发挥自身创造性的空间不大,加上缺乏管理者的有效激励机制和其他医务人员的支持,因此在实践中很难做到保持知识更新、随时掌握最佳证据。

2.4 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脱节。

2.4.1 理论研究与临床实际应用脱节。护理人员科研能力不足,整体素质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距离,大多数受中等教育的护士不能有效地阅读和利用国内外的专业文献,评价科研成果,更不能将科研成果运用于临床解决实际问题。

2.4.2 在将文献、病人需求和临床相结合,制订护理计划过程中,护理人员对EBN 认识的局限化和简单化理解,使EBN真正的意义和作用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3 对策

3.1 加强知识学习,树立循证护理意识。新的护理理论与模式的实施,首先在于观念的更新,要促进循证护理实践,必须树立循证护理观念。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要强化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加强学习,不断吸取循证护理新知识,增强对循证护理重要性的认识,改变因循守旧、满足现状的惯性思维方式,善于提出护理问题,寻找护理证据,提出改进建议,将循证护理理念运用于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方便、高效、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3.2 重点培养临床循证护理技术骨干,提高循证护理的应用技能。大多数护理人员有主观学习能动性的基础,可以通过临床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循证素质,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寻求实证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加强护理人员EBN的继续教育,重点培养技术骨干,除了业务教育外,特别还要在外语、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和统计学等方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修养和业务水平。

3.3 创建良好的实践环境、鼓励循证实践,促进循证素质的提高。管理者应充分重视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护士工作中简单的机械劳动和非护理工作,提供促进循证活动的机会和条件,给予相关支持,制定学习日,讨论并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循证护理在临床的开展提供动力支持和时间保证。

3.4 开展实用护理研究,使护理研究和实践相结合。护理人员应争取行政支持,创造适合的研究环境,开展临床护理研究,为持续改进临床护理质量创造条件

4 体会

基础的护理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课程建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0-0076-03\[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B类课题“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BL)在高职‘护士职业基本技术’课程中的应用”(2011B0024)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蒙桂琴(1963―),女,广西柳州人,硕士,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主任护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蒙湛东(1988―),男,广西柳州人,本科,广西民族医院医生,研究方向:临床医学;黄霞(1988―),女,广西崇左人,本科,广西区妇幼保健院医生,研究方向:临床医学。

一、目前我学院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于强求专业目标的实现,对护生专业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不明确

目前,护理专业比较注重培养护生的专业岗位能力,强调专业技能实训,突出专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重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因此,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过于强调专业化和针对性,拓展面比较狭窄,这对护生今后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相关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和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的并不是劳动技能的日益复杂化,而是劳动技能的简化和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升\[1\]。对护生专业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不明确,不能适应新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管理职能不清,理论与实训脱节

理论课与实践课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最主要的课程类型。\[1\]“护理学基础”理论课主要教授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理论,主要培养护生的护理人文素养、护理专业理论和护理专业技术知识;实践课主要包括学校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旨在培养护生的职业能力与操作技能。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辅相成,共同为培养护理专业高技能型人才服务。但这门课程目前教学管理职能不清,理论与实践课教学分别由护理学基础教研室、实训中心两个部门管理、实施,在教学改革方面比较难达成共识。学生的学习形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依然以理论讲授为主。理论先行、实践依附于理论的教学策略,将理论课与实训课分开实施,使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学完理论,上实践课时教师提问相关理论知识时却无法与实践联系起来,造成理论与实训课之间貌合神离、二元分裂的局面,不能发挥二者共同促进护理专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合力作用。

(三)单学科分段见习,护生难以掌握护理程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全过程

单学科分段见习,是在每门课上完部分内容后,由各门任课教师或各教研室自行安排一定的时间临床见习。学生往往有2~3小时的见习时间,只能看到比较简单的疾病护理片段。在相隔一段时间后,当另外一门课再次安排见习时,学生无法将各门相关课程内容联系起来。这对于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距甚远,而临床工作要求护生能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学生在单学科分散式见习中无法实现。

(四)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临床快速发展对护理人才素质的需求

我学院目前主要是采用以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即传统教学模式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这对于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来说是存在很多缺陷的。护理专业要求护士不但具有护理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灵活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而临床护理理论及新型仪器的快速发展,也要求护理人员能自觉学习、自主学习。也就是要求护理人员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并且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新知识于实践中。但目前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这些能力的发展,多数学生缺乏评判性思维的学习能力,只限于课本内容和教师怎么教就怎么学,不愿意去思考,不愿意去查阅资料,不会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养成了依赖教师解答和示教的习惯。

二、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以就业为导向,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确定“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将“以就业为导向、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符合护士技能要求、适应护士执业考试标准、突出高职护理教育特点”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建设过程,要经过临床调研,通过与临床护理专家访谈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得临床需求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必须准确定位,根据临床需求调整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对“护理学基础”课程设置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高职护理教育的课程开发,决定护理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规格与标准。只有紧扣临床需求,深入了解其发展趋势,了解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数量、规格等客观要求,才能明确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设计出符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护理学基础”课程目标。

(二)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决策的科学性,重视护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也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1\]由于高职护理教育具有趋向性较强的特点,课程设置必须由医疗行业或临床科室等提出对护生素质的要求,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各项具体的技术指标。课程建设与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临床需求,用人单位往往是“技术专家”,同时改革也要符合学生的学情,所以,课程的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决策,应该由用人单位代表、教师代表、行政部门代表、学生代表组成决策团队,对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进行科学的决策。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中要突出对护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应该制定明确的护理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强化护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适应新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三)实行多学科综合的整体见习,让护生掌握护理程序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的全过程

为了更好地培养与临床接轨、紧贴临床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应该对单学科分散式见习进行改革,实行多学科综合整体见习。即在学校基本完成专业教学后,让护生临床进行为期1~2周的整体见习,与医院共同制订整体见习计划,护生按5~6人为一组在内科、外科轮转,将“护理学基础”“护理管理”“康复护理”等课程内容整合在一起,安排见习,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了解临床的实际工作任务、过程和情景,以及对患者疾病获得感性认识,了解常见疾病的发展变化及护理,掌握护理程序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的全过程。

(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临床护理快速发展的需求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LBL、PBL、T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 based learning)\[2\]、TBL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导学法等灵活运用到教学中,或几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开展TBL教学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3\]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内建设具有综合性和先进性的实训基地:实训仪器及设备要与临床相吻合,满足护生技能操作训练需求。实训基地要模拟与医院尽可能一致的工作环境,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护理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医院的需求紧密结合。在校外建设实训基地:学校要与医院联合办学,深化院校合作,主动适应医院就业市场的需求,探索“订单式”培养。如与医院签订并联合培养“急诊科护士”“ICU护士”“手术室护士”。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联合教学方法,即学校教师到临床参与学生的见习、实习带教及管理,临床教师到学校参与指导教学,形成校内校外稳固的理论-实训教学基地,联合开展教学科研、攻关克难,增强教学活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五)采取院校联合评价,形成学校、医院、学生立体评价体系

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方法,以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测试学生最终成绩水平的基准。\[1\]不仅仅以书面考试成绩判定学生学业水平,而是对学生的能力也进行考评,还要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包括学生在模拟工作场景的综合案例考核。此外,组织医院护理专家对学生的理论、技能、人文关怀、沟通等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学生可相互充当技能操作考官,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考核,在考核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对各项操作的评分标准更加熟悉,有利于对操作流程的巩固,使学生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评价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三、小结

高职“护理学基础”课程建设,应从课程人才培养目标、护生专业综合素质培养、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走院校合作之路,这样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临床护理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肖飞.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J\].职教通讯,2012,(3):4-6.

基础的护理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层级护理;消化科;病区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61―01

伴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工作人员的要求呈增加的发展趋势,这就导致护理工作的内容也呈复杂化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1]。在这种背景下,需要通过合理的护理模式来有效的提高护理的工作效果。本文对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层级护理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1资料

本研究中以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消化科病区的13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此期间的床位数为31张,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6人,护士3人,这些护理人员年龄在22岁到50岁之间,平均年龄35岁,其中学历本科的为8人,专科为4人,中专学历1人。这些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5人,五年以上的有8人。将这些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组中护理人员的年龄、学历以及工作经验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 P>0.05) 。

2方法

2.1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来我院消化病区管理就诊的患者每人发放一份设计好的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等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对层级护理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2.2层级护理在消化科病区管理的具体应用方法

2.2.1建立以责任护理组为基础的连续排班制度

责任护理组,即由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三个不同层级为基础组成的护理组。其中责任组长由我院消化科病区的主管护士或者超过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来担任,责任护士则由工龄5年至10年的护师来担任,而工作经验5年以下的则作为助理护士,通过明确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将护理责任落实到责任护理组的个人身上[2]。以责任护理组为基础实施八小时连续工作制,排班和责任护理组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确保护理责任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应有的系统性。

2.2.2以层级为基础的培训体系

以护理人员的不同层级为基础确定合理的培训体系,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进行调整。培训内容包括与消化科病区管理相关的法律规定、规章制度、护理知识与技能、护理技术以及护理要点等等。

2.2.3建立以工作制度为基础的岗位职责机制

层级护理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应建立以工作制度为基础的岗位职责机制。以消化科病区护理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优化工作制度,如导管维护以及抢救流程等多方面的工作制度。并以这些工作制度为基础,明确不同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则责任护理组组长的职责为例,除了具有与本身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外,还应适时组织与督导自身所在责任护理组的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对本组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监控。

3结果

从本次研究中对调查问卷内容的统计结果来看,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对这些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以及护理工作质量的评价也较高。具体统计结果如表所示。

4讨论

层级护理在我院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有效的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层级管理的存在促使护理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在护理实施中责任护理组的应用,较好的结合了责任制与小组管理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进而使得护理人员的个人水平与护理小组的整体水平进行了良好的融合,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责任护理组的存在使得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所带来的安全感,提高了患者与护理人员沟通交流的几率,同时也大幅度的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层级管理的病区管理中的应用还方便医院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和监控,进而有效的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4]。这是因为层级护理在应用过程中是通过一组能力等各方面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对所负责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动态的系统化护理。通过全过程的护理,实现了层层管理与层层问责,进而实现了在患者与护理内容呈复杂化与多元化发展趋势的情况下护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5结论

综上所述,从我国的消化科病区管理中层级护理的应用实践可以看出,层级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通过层次管理的应用,将护理责任进行合理的配置,进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正是从这个层面出发,可以得出,层级护理的方式应在医院的病区管理中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威,彭粤铭,曹静.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 2011(10):56-58.

[2] 崔晶,徐颖超,丛丽霞. 手术室层级护理管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12):266-267.

[3] 金丽清. 人文关怀在消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大家健康. 2013(07):136-137.

[4] 何宝芬.健康教育路径在消化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12) :95-97.

基础的护理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基于问题的学习;护理学;数据收集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etween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TM) in Basic Nursing course in undergraduate nurse student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in terms of classroom teaching, learning promotion and ability improvement with a total of 18 items, was conducted among the students without signing their name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13.0 and PPMS 1.5.Results The score of 15 out of 18 items was higher for PBL than for the TTM.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3.77-10.52,P

[KEY WORDS]Problem-based learning; Nursing; Data collection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师生教与学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和总结五个基本环节[1]。PBL教学法不仅在医疗的教育中得到应用,也在护理教育领域得到了尝试。国外如加拿大、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护理学院校,已将PBL教学法广泛应用于中专、大专、本科及硕士课程中的《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活动中[2]。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以及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起,PBL教学法被引入我国内地护理教育,并主要应用于中专、大专、本科的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的讲授、临床带教、个案分析及护理查房教学活动中[2]。我校尝试将PBL教学法应用到本科《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活动中,同时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该教学法教学效果和传统教学法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进行比较。现将实施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护理学院护理专业2004级、2005级和2006级学生共139人,其中女生124人,男生15人,平均年龄22岁。

1.2 问卷设计

自行设计一份学生对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效果的评价问卷, 问卷包括课堂教学、学习促进及能力提高三部分,共18个条目,每个条目评价结果分别赋分5分(好)、4分(较好)、3分(一般)、2分(较差)、1分(差),由学生自主填写。问卷预试验经内部一致性检验,信度系数α为0.908。

1.3 研究方法

选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李小寒等主编的《基础护理学》(第4版)教材部分章节作为PBL教学内容,其余章节按照传统教学法教学。

1.3.1 传统教学法

教师用传统教学媒体对学生讲解知识,进行课堂教学。

1.3.2 PBL教学法

①确立问题: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编排,完全转变成一系列的开放式问题。②自学准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学生可以依据教师提供的参考书目和网络,查阅相应的信息资料,通过讨论形成一份相关的书面资料。③课堂讨论:课堂上学生依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再次讨论。④集体总结: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为大家讲解本小组准备的相关资料,之后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⑤修改作业:学生将书面材料作为作业上交教师,批改后交教研室保存。

1.3.3 问卷填写及数据分析

完成教学内容后分别发放问卷,学生不记名填写。共发放问卷139份,回收135份,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135份,有效率为100%。收集的数据用SPSS 13.0和PPMS1.5[3]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提高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两个条目的评分两种教学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17、1.41,P>0.05);时间合理条目传统教学法评分高于PBL教学法(t=4.98,P

3 讨 论

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明显区别。尽管其教学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但都遵循基本的原则和步骤[4~6]。在《基础护理学》的PBL教学中教师首先针对教学中的具体概念或病例提出问题,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随后进行独立资料收集、自学、研究等工作,最后回到小组中进行充分的讨论。本文结果显示,在课堂气氛、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互动等方面PBL教学法评分高于传统教学法,而时间合理性方面传统教学法评分高于PBL教学法,说明PBL教学法虽然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时间如何有效安排还需进一步探讨。传统教学法注重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积累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使我国的学生理论知识较系统完善,基础知识扎实。但传统教学法缺少开发性、综合性的课程,严重地压制了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6]。而PBL教学法提出与临床相结合的问题使知识更易于理解;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增加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PBL教学中,学生作为问题的解决者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胡君娥等[5]认为,P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新鲜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及查阅文献、扩展知识的情况明显比传统教学要好。在《基础护理学》PBL教学中,学生为了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需要自己学习查阅有关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综合各学科的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PBL教学并不侧重于问题本身的解决,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理解并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本文结果显示,在提高创新和沟通能力方面两种教学法并无明显差异,而在提高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协作等能力方面PBL教学法要优于传统教学法。随着临床实践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大量先进医疗设备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护理学基础教学与临床护理实践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护生能否顺应未来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护理教育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基础护理学》中运用PBL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为更好地适应以后的护理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将PBL教学应用到《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中可以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基础护理学》与其他课程相比,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系统性不强,作者认为问题的提出是一个关键环节。可利用问题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使授课内容系统有序。在实施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师资不足、缺乏PBL教材、课堂讨论占用时间过长、个别学生缺乏积极性、学生不适应、缺少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及经验等。

【参考文献】

1]CHRIS S. Problem-based learning[J]. Biochemistry Education, 2000,28(3):143.

[2]王斌全,孟艳君. 护理教学中PBL模式的发展历程[J]. 护理研究, 2007,21(5):1315.

[3]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5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1):91-93.

[4]WOOD D F. Problem based learning[J]. Br Med J, 2003,326:326-330.

基础的护理知识范文第8篇

1 台州护士学校 浙江省临海市 317000 2 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省临海市 317000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医学教育领域,PBL 教学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心内科护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因为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而广受护理专业教学人员的欢迎。本文从PBL 教学法的角度出发,结合心内科护理教学授课的实际,对PBL 教学法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PBL 教学法;心内科护理;教学活动

心内科护理教学活动因为自身研究和护理的病症比较特殊,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找不到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教学,PBL教学法以护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联系护理活动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将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成功的解决了心内科护理教学活动的问题。

1 PBL 护理教学授课的内容

1.1 护理教学授课前的预习

在心内科护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PBL 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根据心内科的护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选择出具有典型特点的典型病例,并针对这一典型病例设置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和医护水平的护理问题,将这一系列的关于护理教学活动的内容提前打印出来,分发给护理学生让学生针对提纲中提出的典型病例,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结合所学的护理知识对典型病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1.2 护理教学授课方法

在运用PBL 教学方法进行护理教学的实践时,首先要明确教学实践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对典型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详细的介绍,让一位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典型病例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其他学生针对这一学生的介绍进行补充,经过这样的一个介绍形式,典型病例的相关资料基本就能介绍全面,让学生对典型病例有一个理论上的系统全面了解,教师再针对典型病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进行结合护理学知识的技能讲述,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全面认识心内科护理活动[1]。

2 PBL 护理教学授课的效果

在运用了PBL 教学方法进行一段时间的心内科护理的教学活动之后,通过教学成绩统计和相关的问卷调查,学生普遍表示在运用了PBL 教学方法后,以前觉得无从下手的心内科护理知识的学习,现今突然找到了学习的切入点,学生能够根据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典型病例进行相关知识的链接和组网,让学生对心内科护理知识开始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意志,让学生意识到心内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并不困难,是可以学会的,从而愿意投入到心内科护理知识的学习实践中来。

3 PBL 护理教学授课的体会

3.1 运用PBL 教学法的优点

3.1.1 提供给护理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氛围在PBL 教学方式的影响和指导下,学生从枯燥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其他学生进行护理知识的交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空前提高,提高了心内科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效率。

3.1.2 认识护理工作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PBL 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基于同一个典型病例进行病例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的配合与合作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

在PBL 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都能合理的利用最先进最全面的护理知识资源,在雄厚的病例相关资料的支持下进行典型病例的护理知识讲学,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师能够脱离学生理解能力和病例相关资料的缺乏限值,进行不受限制的护理知识教授,学生也可以在雄厚的护理相关知识的支持下,对教师的典型病例护理知识教授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理解,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心内科护理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3]。

3.2 运用PBL 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3.2.1 实际的问题缺乏系统性

在PBL 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心内科护理专业知识的教授,都是通过一个个典型病例进行的,相关的知识体系都围绕着病例来展开和构建,所以在这样的形式下教授出来的学生,对于心内科护理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都较强,但是对心内科护理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学科认识。

3.2.2 对环境要求较高

PBL 教学方式要想高效的实施,就一定离不开相关系统的支持,这些支持系统包括学生网上查询资料的大型电子阅览室、学生查阅藏书需要的大型图书馆等,PBL教学方法对这些教育环境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就导致了PBL 教学方法应用的成本上升,很多地区学校因为教学环境的限制无法开展PBL 教学活动,或者导致PBL教学方法的应用达不到设计的效果[4]。

3.2.3 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

在PBL 教学方法指导下的心内科护理教学,是围绕着问题来进行的,所以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形式,就是学生的资料搜集和教师与学生之间,基于典型病例的护理知识交流,这一形式下学生的学习表现只有教师通过观察得出的感性结果,整个教学环境中缺乏一个量化的评价环节,导致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缺乏评价依据,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有效的评价,影响了学习活动的管理效率。

4 结论

PBL 教学方法,在心内科护理知识教学活动中,极大的提升了护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了护理课程的教学效果,经过护理教学实践的验证,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护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扬长避短的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 PBL 模式与LBL 模式相结合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D]. 山东大学,2013.

[2] 周丹丹. 护理专业学生对PBL 认知、态度及与自我导向学习的相关研究[D]. 中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