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绿色建筑的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中建筑业的发展尤其迅速然而建筑业的发展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经研究表明,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的有害物质中,建筑施工和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竞占过半,其中能源消耗总值的35%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因此,要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建筑业高能耗的问题以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建筑成为国家大力推进的建筑新形式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
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1、绿色建筑在设计方面重点关注如下几点:
1.1以节约能源为重点
节能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从楼宇的布局规划、建筑选型,到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设备的选用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节能效果多利用自然通风及自然采光的
原理,减少建筑的未来使用能耗在设计时应通过充分、系统的计算和考虑,减少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实现节能与环保。
1.2节约资源,提侣使用可再生资源
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在当今的背景之下,人类的快速发展己经使资源储备出现严重不足尤其是建筑行业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极大,更是加剧了资源的损耗绿色建筑的实质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节约资源和提侣使用可再生资源是必然选择在设计过程中应关注建筑材料的正确选用,考虑节水、节电措施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源热能等绿色能源,做到合理使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1.3做到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绿色建筑又称为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等发展绿色建筑就是要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和健康发展因此在设计时要注重回归自然,充分考虑景观绿化,建
立和谐的生态系统建筑外观要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和融合建筑要做到与自然环境互补,而不是破坏。
2、某生态小区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本项目规划为多、高层住宅和项目公建,总建筑面积约10万m2。该小区以节水、节能、节材为重点,重点实施建筑节能。
2.1绿色建筑设计
2.1.1绿色规划住宅楼规划布局力争最大化南向采光,利于自然通风;全地下停车系统,人车分流,建立地面生态慢行系统。
2.1.2绿色环境采用大面积多层次景观绿化改善小气候,提升生活品质;采用渗水砖等绿色材料利于水土保持,结合雨水收集系统解决景观灌溉,降低维护成本。
2.1.3绿色建筑户型南北通透,管线集中布置,可持续发展户型;利用简洁的形体降低体型系数,以减少散热面积;通过控制窗墙比,加强加厚保温层,选用蓄热型墙体材料,使用双层中空玻璃窗等降低能耗。
2.1.4绿色能源设计考虑60%用户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供应生活热水,高于国家及中新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25%用户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供应生活热水的基准要求。
2.1.5围护结构设计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改善居住建筑热环境,在实施建筑节能第三阶段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住宅楼设计节能率为70%,高于国家及中新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节能率65 %,具体采用加厚外墙保温、中空玻璃外窗、屋面保温等方式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①墙体、屋面保温材料EPS保温板是目前在我国使用最多的一种外保温墙体EPS体系是膨胀聚苯乙烯板加薄层抹灰并用玻璃纤维加强的做法,缺点是耐候性较差,易开裂,对外墙防渗漏不利XPS挤塑聚苯乙烯板各项性能较EPS优越,其与基层墙体的固定方式主要采用机械锚固。因此推荐选用XPS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
②窗的选用选用内平开塑钢窗,其多腔的结构满足排水、增强保温、隔声的效果交错的水槽位置,提高了气密性和水密性宽大的内衬钢腔体,提高了塑窗的强度安装玻璃可以在室内进行玻璃安装槽的深度达21 mm,提高了安全性特殊的双层玻璃片,便于安装、排水和门窗下垂量的调整。
2.2主要节能措施
2.2.1建筑主体
①建筑造型既要美观适用又要尽可能规整,墙体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以减少外墙传热面积。
②建筑物的朝向选择,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使各房间冬季充分利用阳光热能,炎热季节减少阳光直射室内。
③屋顶保温层选用容重较小、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以防比屋顶重量、厚度过大。
④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要符合节能规范要求。
⑤外窗采用塑钢门窗,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隔热性玻璃为低反射铝合金型,用热惰性比较好的材料阻断热桥。
2.2.2空调、制冷与采暖系统
优化配置热源水泵及换热机组,避免低负载运行,提高采暖、空调系统运行时的实际能效比热交换装置采用国际先进设备,换热效率高同时换热机房内配备了热计量装置利用自然通风技术,合理组织建筑物室内气流路径热源系统以及通风系统采用直接数字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机组或热交换器、水泵等设备实现连锁启停,对供、回水温度及压差进行控制或监测,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故障报警等。
2.2.3电力、照明系统
①供、变电系统的主要节能措施主变电站应靠近本项目的负荷中心,尽量减少电缆长度,合理确定电缆断面,降低线路损耗,节约电能选择低损耗效率节能型变压器,其空载损耗低于国家规范(GB/T 10228- 1997)标准值14%-18%变压器选用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并保证配电的功率因数均在0.95;凡大于100 kW的电动设备,应分别独立就地安装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变电站设置滤波装置,确保供配电系统不受谐波干扰
②照明系统节能措施建筑内部照明系统选用高光效、长寿命、显色性好的电光源、各种节能灯管、绿色灯管、紧凑型电子节能灯等高效节能光源及电子镇流器。建筑物泛光照明和区域场所照明采用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等节能型电光源,并严格控制装饰性景观照的能耗各照明灯具采用高效率灯具,单灯就地补偿根据功能分区和使用要求的不同,照明系统采用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合理选用灯具及开关数量,并采用分区域控制、避免单个开关控制灯具过多、便于开关灯数控制的节能
2.2.4设备选用
选用节能型电动设备节能采暖系统的水泵,通过安装变频调节装置调节水泵的转速,实现水泵机组实际运行效率不低于85%通风系统中配置的风机同样应用变频技术,一方面降低系统的开关损耗,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系统低频运转时的能耗
3、结 语
【关键词】:BIM技术;绿色建筑;建筑设计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用BIM技术,可以对建筑空间几何信息、建筑空间功能信息、建筑材料等专业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数据集成与一体化管理。为建筑设计提供科学的数据,充分保证绿色建筑设计的质量。
1、 BIM 技术
在建筑设计行业中建筑数字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为BIM)是新兴的一种项目数字化设计形式,经过整体虚拟建筑信息模型完成全方位、全方面的土建设计和有关检验、管网控制等工作。使用BIM 技术,不但能完成设计阶段的协同设计,施工阶段的建造全过程一体化与运营阶段对建筑物的智能化维护与设施管理,同时打破从业主到设计、施工运营中间的隔阂与界限,完成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让建筑项目在其整个进程中明显把效率提高、项目风险和浪费的大量减少。
2、BIM技术的特点
2.1可视化特点
BIM技术可以有效实现设计者的创意,能够将模型的每个细节完整的体现出来,实现可视化的效果。
2.2协调性特点
BIM技术的协调性在建筑行业中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建筑过程中更好的使各相关单位之间互帮互助,友好配合。
2.3模拟性特点
BIM技术的模拟性特点不但可以对与之相关的模型进行很好的处理,能够很好的对建筑项目的招标工作及其他的工作做出完美的4D模拟演练,还可以实现5D模拟的需要,对成本投入能够很好的把握。
2.4优化性特点
BIM技术可以把建筑过程中比较复杂和繁琐的工序进行合理的简化,进而在规定时间内有效的完成工程建设。
2.5可出图性特点
BIM技术在进行图纸设计和构件加工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在进行建筑物可视化演练、模拟、协调及优化完成后,对综合管线图纸、结构漏洞图纸、错误报告和有效建议进行相应的优化和创新。
3、BIM技术对绿色建筑管理的影响研究
3.1 有助于实现绿色建筑的数字化管理
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是一套高标准的管理模式,在建筑设计、施工控制、建筑使用等环节非常重视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是一项以“绿色、低碳、舒适、可用性强”为目的工程建筑项目,将BIM技术应用到绿色建筑中,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及时获取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种工程数据,从而实现绿色建筑的数字化管理。
3.2为绿色建筑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众所周知,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具有复杂性、多专业性和交叉性等特点,主要涉及建筑结构、能耗分析、给排水、采暖通风等。将BIM技术应用到绿色建筑中可以对上述环节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从而保证绿色建筑工程建造阶段获得强大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4、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
4.1 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建筑项目的设计工作是项目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数据显示建筑项目前期的设计工作对项目投资影响占到80%以上,因此对项目进行优化设计时降低项目投资成本是关键。而BIM技术可以方便设计师们对建筑模型进行优化设计,更好地控制了项目的建设成本。
4.2 节能及能源利用
BIM 的参数化、构件库等特征使得建筑设计以及后续流程针对各种分析结果,有较为及时及高效率的反馈。BIM 建筑信息系统可以对有关建筑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的信息进行同步提供。真实有效的BIM数据及丰富的构建信息给绿色建筑分析软件给予强大的数据支持,确保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利用BIM 技术软件可以迅速计算出各项参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设计人员的统计时间,并且可以有效确保模拟输出的数据的精准可靠。
4.3 节材及材料利用
建材工业是对天然资源和能源资源消耗最高、破坏土地最多、对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是对不可再生资源依存度非常高的行业。大部分建筑材料的原料来自不可再生的天然矿物原料,部分来自工业固体废弃物。因此,绿色建筑的施工材料应尽最大可能选取可再生、可循环再利用的材料,在保证施工材料安全、无污染性的基础上,在选择施工材料的过程中,应确保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占所有建材总比例超过百分之十以上。通过BIM 技术软件模型,可以充分将可循环施工材料的种类进行分析并且可以准确地计算其重量,分析裁定施工材料中的可循环施工材料是否符合节能需求,有效保证绿色建筑设计所选择的材料的节能、环保。
4.4 对建筑性能进行分析
建筑性能分析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建筑能耗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指标。目前,针对建筑能耗的分析有许多软件可以进行,但是由于建筑项目的现实环境的复杂性,不同软件的系统假设模型的适用性上又不尽相同,导致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此外,几乎所有的软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分析结果不够准确。而目前可以与BIM系统对接使用的分析软件都具备将模型数据导出的功能。这些模型数据可以被建筑能耗分析软件所采用,从而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
结语
建造绿色建筑是时代赋予建筑行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建筑人的使命,怎样建造绿色建筑和如何评判一栋建筑是否为绿色建筑,在当前主要依据国家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来判定。总之,绿色设计在评价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将BIM技术应用在绿色建筑设计各个阶段,利用BIM技术的诸多优势,通过模拟建筑的风、光、热、声四大建筑环境,有效控制建筑的布局和物理环境情况,不仅有利于建筑师全面、准确、有效的设计出高质量的绿色建筑,也为国家推动绿色建筑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⒖嘉南住浚
[1]王博嘉彬.BIM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36-38.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激励政策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2012年4月,国家财政部、住建部联合财建[167]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针对绿色建筑的建设开展相应的经济补贴,补贴标准为二星45元/m2,三星80元/m2。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2013)1号文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2013年8月,国务院国发〔2013〕3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城镇新建建筑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超过20%;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同时,意见要求: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推动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近年来,我国在绿色建筑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截止目前,我国通过评审的绿色建筑项目超过1000个,绿色建筑面积超1亿平方米。
1、重庆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重庆市第一本绿色建筑相关的规范——《绿色建筑评价规范》,于2008年出台,同时2009年出台了《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50-066-2009,此后,重庆市的绿色建筑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到目前为止,重庆市通过评审的绿色建筑项目近20余个,绿色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随着标准体系以及激励政策的建立,重庆市将涌现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从而改变传统设计,由传统建筑设计开发转向绿色建筑开发。从整个绿色建筑的项目分析,目前,重庆市范围内三星级绿色建筑仍然较少,运行标识的绿色建筑仅1个。绿色建筑中一星占比重较大,随着重庆市公共建筑强制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众多潜在的一星级绿色建筑将升级为二星级绿色建筑或三星级绿色建筑,这也将推动重庆市绿色建筑的发展。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重庆市目前的《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将一星级绿色建筑强制纳入标准要求,并将于2013年12月1日起执行。正在编制中的重庆市居住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也将一星级绿色居住建筑要求强制纳入标准执行。同时,重庆市还在编制多个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标准,如《绿色工业建筑技术导则》、《绿色施工技术规程》、《绿色建材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些标准体系的编制,将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标准、技术支撑,形成了一整套的从建筑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的技术标准,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从目前建筑市场看,由于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重庆地区众多设计单位纷纷转型,组织成立了相应的绿色建筑咨询、研发机构,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目前,重庆市范围内相应的咨询机构较多,技术力量经过几年发展已日渐成熟,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在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今年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可以看出,绿色环保产业将获得政策上扶持,具有较好的推广和经济效益。
从绿色建筑的发展而言,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全国推动绿色建筑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无论从开发商还是业主单位,绿色建筑存在一定的增量成本。目前,在开发商而言,绿色建筑的初投资增加形成了一定的推动阻力。只有通过大力宣传,从建筑全生命周期内考察建筑成本,尽管绿色建筑初投资存在部分增加,但可以大幅度降低费用,在全寿命周期内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重庆地区绿色建筑技术特点
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为环境友好型,重庆地区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同时,充分结合自身的气候特点和资源条件,采取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路线。重庆地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夏季炎热,七月每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极端气温最高43℃,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最低-2℃,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在建筑技术应用上充分考虑上述特点,目前重庆市已经通过标识的绿色建筑分析,应用较多的绿色建筑技术为(1)雨水收集技术;(2)外遮阳技术;(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4)室外透水地面;(5)屋顶绿化技术;(6)地下空间利用开发。重庆地区全年降雨丰沛,按照常年降雨量1000毫米计算,每年可收集的雨水量数量较多,可用以绿化灌溉,冲洗地面、洗车,能节约市政用水,降低市政废水处理量,降低“雨洪”危险,且造价不高,因此在绿色建筑技术方案中常处于备选技术方案。重庆夏季太阳辐射强烈,尤其是西向外墙,因此,在西向外墙采用外遮阳技术,不仅能降低室内空调负荷,降低室内温度波动幅度,还可提高室内光环境并增加室内的舒适度。屋顶绿化技术不仅可以保护屋面防水层,经实测表明,绿化屋面较非绿化屋面可降低温度约20℃,有效降低进入顶层房间的热量,减小室内温度波动。由于重庆属于山地城市,城市地形高差较大,因此,在较多的时候,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打造地下停车库、设备机房或地下商业等设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使用量。重庆雨洪较多,采用透水地面或植草砖,既能减少雨洪危险,提高雨水渗透率,涵养地下水源,又能缓解夏季热岛强度。
随着绿色建筑技术研发的进一步深入,在今后重庆地区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自保温围护结构技术体系,活动外遮阳,自然通风器应用,分项计量等技术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重庆地区绿色建筑发展激励政策及展望
目前,重庆市在发展绿色建筑,重庆市“十二五规划”指出,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发展绿色建筑一千万平方米。通过重庆市开展“全国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全国可再生能源示范县”,“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等工作积累的一定工作经验和技术条件,在绿色建筑发展的推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根据财政部、建设部联合下发的[2012]167号文,发展绿色建筑,将给与一定的经济奖励,2012年的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相对而言,随着新型建材以及施工工艺的规模化应用,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已逐渐降低。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考虑经济奖励后,绿色建筑基本不存在增量成本,这对于绿色建筑发展将是利好消息。
目前,在全国大力推行绿色建筑的背景下,各省市都将绿色建筑强制推行,因此,不久的将来,同时随着绿色建筑宣传的进一步深入,建设单位/开发商在进行绿色建筑开发设计时,也将扭转观念,不再着眼于初投资的增量,而在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内的成本,因此,即便在未来不进行财政补贴的前提下,绿色建筑也将获得较大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生态环境;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环境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战略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并成为人类共同的抉择,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绿色建筑作为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它是以建筑、人、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的三位一体的建筑体,又称之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和节能环保建筑。这种类型的建筑,室内外布局合理,根据自然条件和依靠人工手段尽可能地利用自然资源、节能资源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减少使用不可再生材料,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平衡人类向大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的建筑相比,传统建筑体系是不可持续的,是污染环境、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的体系。而绿色建筑是绿色环保理念与先进建筑技术、产品应用相融合的共同体,是一种象征着节能、环保、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以生态学的科学原理指导建筑实践,创造出的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有机统一、良性循环的建筑空间环境,它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理想建筑。目前,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发展的前沿和主流。
1.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的崭新概念,它并不是单指通过种植植物绿化的建筑,而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 并尽最大限度地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总之绿色建筑的特点是;节能能源,节约资源,回归自然。
2.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采用标准条款符合性检查的形式,即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达到的数量和类型的不同,将绿色建筑分为一、二、三星级。目前,绿色建筑标识的对象包括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绿色建筑标识按阶段阶段又分为设计阶段标识和运营阶段标识。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绿色施工和运营管理七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福建省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应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一般项和优选项要满足规定的达标项数。其定性条款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要求的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方能评为通过。二星级绿色公建达标数要求是:节地于室外环境4项、节能与能源利用9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项、室内环境质量4项、绿色施工14项和运营管理8项。
3.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从本质上讲,绿色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绿色建筑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和谐原则:建筑作为人类行为的一种影响存在结果,由于其空间选择、建造过程和使用拆除的全寿命过程存在着消耗、扰动以及影响的实际作用,其体系和谐、系统和谐、关系和谐便成为绿色建筑特别强调的重要和谐原则。 适地原则: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都必须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如地方建筑材料的利用强度和持久性,以及当地的各种限制条件等等。
节约原则:重点突出“节能省地”原则。省地就要从规划阶段入手解决,合理分配生产、生活、绿化、景观、交通等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提高土地使用率。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节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 舒适原则:舒适要求与资源占用及能量消耗在建筑建造、使用维护管理中一直是一个矛盾体。在绿色建筑中强调舒适原则不是以牺牲建筑的舒适度为前提,而是以满足人类居所舒适要求为设定条件,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利用太阳能冬季取暖,夏季降温,通过遮阳设施来防止夏季过热,最终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经济原则:绿色建筑的建造、使用、维护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组织体系问题。高投入、高技术的极致绿色建筑虽然可以反映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端水平,但是并非只有高技术才能够实现绿色建筑的功能、效率与品质,适宜的技术与地方化材料及地域特点的建造经验同样是绿色建筑的发展途径。
4.工程案例
在本人负责的厦门市节能中心办公楼项目中,根据建设单位职能特点,本项目将建设成为厦门地区二星级绿色建筑节能示范楼,本人以《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蓝本,借鉴福建省绿色与节能研究所综合示范楼经验,采用多种绿色建筑产品和先进建筑技术,精心设计策划,将本项目建成厦门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办公楼地上为三层,地下一层为汽车库,总建筑面积2700m2, 呈规整矩形,坡屋面,办公楼虽小,但浓缩了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和产品的诸多方面,节水、节电、节能、节材,环保。
5.实施策略
4.1.地下室采光通风
地下室共680 m2,功能为汽车库,采光要求不高,设计中采用了4组导光管日光照明系统,其原理是将太阳光自然光通过镜面反射材料多次折射引入地下室,其凸出地面的凸透收集镜能够将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进行收集导入管中,从而为地下室获得均匀稳定的光线输入。其特点是具有长距离的光线传输,高真实的颜色再现和具有灵活的角度调节能力,并能够平衡过强太阳光和采集低角度光线。白天基本不用开日光灯,节电效果明显。为增加通风效果,地下室采光和通风一般较难解决,我在地下室两侧均设有采光通风井,自然光可以通过采光井进入地下室,并有利于自然通风。
4.2.雨水回收系统
结合建筑和场地特点,设计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原理是将屋面和地面的雨水通过透水地面导入盲沟收集,经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冲洗厕所等,雨水利用量预计可达总用水量的40%。
4.3透水混凝土
通过花格植草砖和采用透水混凝土地面,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可达40%以上。透水混凝土地面下设有盲沟收汇集雨水至污水处理井,经简单沉淀多虑可作为中水使用。
4.4.屋面绿化和立体绿化
建筑局部平屋面采用种植屋面,能够达到良好的隔热效果,种植土厚度不宜小于50cm,在种植植物品种选择上,注重福建本土植物特点,选择耐旱能力好、抗病虫害强和成活率高的品种,形成以草本类和低矮灌木类为主,藤本植物为辅的屋顶绿化体系。在建筑东西外墙上设有立体绿化,把大自然花草植物与建筑相结合,使人身心放松,如置身大自然之中。
4.5.外墙自保温系统
外墙采用福建省内较普遍使用的填充墙材料,为起到示范作用,一至三层分别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煤矸石烧结砖和淤泥砖、粉煤灰陶粒砌块、隔热混凝土砌块等多种墙体材料作为对比和材料推广。共同组成建筑围护结构自保温体系。
4.6.节水器具
办公楼用水均采用节水型器具,可比传统用水器具耗水量明显减少,另可在较长时间内免维修。
4.7.节能照明
办公楼内全采用细管三基色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部分采用LED等照明,配合雷达动静探测器、人体移动感应器等,能够合理有效降低照明能耗。
4.8.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
采用地下水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对办公楼制冷。水源热泵多联机系统除具有传统多联机系统的使用和灵活控制外,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稳定的地下水源作为冷热源,系统能效比较高,且运行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运行稳定,另水源热泵多联机主机结构紧凑,外形小巧,不含冷却塔等设备,具有低噪音、安装灵活、节省空间等特点。
4.9.废弃包装板利用
建筑大厅内墙装饰采用汽车汽车4S店废弃包装板,实现可利用废弃材料的合理利用。
4.10.废弃混凝土试块利用
建筑地面局部采用实验室废弃混凝土试块作为铺装材料,实现废物利用。
4.11.太阳能热水系统
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满足建筑热水的使用要求,目前福建省太阳能热水利用技术包括陶瓷型太阳能集热器,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等。
4.1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主要途径,在坡屋面上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的电供建筑走廊和卫生间使用。
4.13.大开间办公及灵活隔断设计
建筑室内在保证使用前提下,充分考虑多布置大开间办公室,尽量少用隔断、不用隔断或灵活隔断。灵活隔断可在拆装后不影响周围空间使用,并能够循环重复利用,节约材料。
4.14.自流平技术
建筑大开间办公室采用环氧树脂自流平技术,具有整体无缝、平整亮丽、经济实惠、易清洁易维护、耐磨、施工快捷等优点。
4.15.透水砖及植草砖
场地内停车场大量采用透水砖和植草砖,增加场地透水能力,并形成风格明快、美观大方的铺装效果。
4.16.固定外遮阳构造
建筑构件遮阳是众多遮阳技术中性价比最高的形式,充分利用自身构件达到遮阳效果。
4.17.电动垂直和斜伸臂遮阳帘一体窗
采用电动或手动遮阳帘,能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空调能耗,增加室内舒适度。
4.18.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窗
由室内手动控制实现百叶打开、收拢、及任意角度调整,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4.19.外窗采用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认证产品
4.20.采用商品砂浆
4.21.室内使用环保装修材料
4.22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建筑室内设有空气质量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室内温度、湿度及CO2 浓度,实现与新风系统联动,满足室内舒适度要求。
4.23绿色环保装修
4.23绿色施工
绿色建筑在建设中,应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的施工活动。
6.结语
绿色建筑是建筑发展的主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特点加强绿色建筑的普及与推广。本方案配合其他绿色建筑实施策略经有关专家审核,认为能够达到二星级绿色公建要求,有较高实用性,可作为示范推广。绿色建筑实施之路漫长而艰辛,建筑设计人员应逐步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综合能力,提倡各种新型建筑生态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加大绿色建筑的研究,对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进一步实现低碳、零污染、低排放的目标,都将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产生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T13-118-2010, 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饶戎.绿色建筑[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关键词】智能建筑;绿色建筑;相互关系;一体化发展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未来的中国,仍将是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发展智能、绿色建筑,开展建筑节能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我国政府在“十五”计划、2010 远景规划中对智能建筑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拟投入巨资对建筑智能化给予推广。根据国外权威机构预测,21 世纪全世界智能大厦的 50%将兴建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里。有专家预测今后 10 年中国的智能建筑将会达到 8000 ~9000 栋。
绿色建筑是人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所采取的重大措施,也是建筑师们对世界“绿色文化”潮流的积极回应。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民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样的建筑,它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高新技术成果,使建筑物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程度,为人类营造舒适、幽美、洁净的居住空间。智能建筑是实现绿色建筑目标的新技术手段,即通过智能化实现建筑的舒适、安全、健康、方便和节能降耗。推广绿色建筑的智能化技术,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1、智能建筑的内涵及特点
1.1 智能建筑的内涵
美国智能建筑学会( American Intelligen t Build-ing Institute,AIBI) 将智能建筑定义为: 智能建筑是通过优化建筑结构、系统装备、服务和经营四个要素以及其内在联系使其达到最优组合,以获得高效、舒适、便捷、安全的建筑空间。欧洲智能建筑集团( The European Intelligent Building Croup) 把智能建筑定义为: 创造一个使用户发挥最高效率,同时以最低的保养成本,最有效地管理本身资源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应提供反应快速、效率高和支持力较强的环境,使用户能达到迅速实现其业务的目的。在我国 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智能建筑这样定义: 智能建筑( Intelligent Building) ,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是通过其中的各种智能化系统来实现的,结构的上层是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 Intelligent Building M anagement System,IBMS) ,下层为三个智能化系统: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BuildingMa nagement System,BMS),通信网络系统 (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CN S ) 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 on Syst em,OAS) 。智能建筑的根本目的在于: 使用户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更加安全高效;使建筑更加易于运营管理; 采用技术手段优化和保证设备运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1.2 智能建筑的特点
1)创造安全、健康、舒适的办公和居住环境智能建筑首先确保安全和健康,其防火与保安系统均已智能化,空调系统能监测出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含量并能自动消毒,使之成为“安全健康大厦”。智能大厦对温度、湿度、照明度均加以自动调节,甚至控制色彩、背景噪声与味道,使人们像在家里一样心情舒畅,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节能在满足使用者对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智能建筑通过其“智慧”,尽可能利用自然光和大气冷量( 或热量) 来调节室内的环境,以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在节电、节水、节材、节气等能源资源方面利用高新技术,最大限度的节省能源也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
3)满足多种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要求智能建筑要求其建筑设计必须具有智能功能,除支持 3A( 或 5S) 功能的实现外,必须是开放式、大跨度框架结构,允许用户迅速而方便地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重新规划建筑平面。
4)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和办公条件在智能建筑中,用户通过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与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可及时获得全球性金融商业情报、科技情报及各种数据系统中的最新信息; 通过国际计算机通信网络,可以随时与世界各地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商贸等各种业务工作。
2、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相互关系
2.1 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关系
二者都强调节约能源、资源,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智能建筑首先是强调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这个意义上智能建筑一定是绿色的、生态的建筑。生态智能建筑必须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 自然环境) 。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以往人们对智能建筑的各种智能的评定,可以将所有的智能需求分成四类: 单个用户的需求、机构的需求、当地环境的需求和全球环境的需求。绿色智能建筑就是在“安全—舒适—方便—节能—环保”的原则下提出的。绿色建筑的实施离不开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发展又促进和带动了绿色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都应在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进行分阶段设计和实施。
2.2 绿色建筑对智能化与信息化的需求
为了实现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在工程中涉及大量的技术与政策问题,比如建筑设备、资源利用、管理信息、生态等领域,有大量需要解决的智能控制与信息管理等课题。如果不能有效地实现各类设备系统的智能控制并顺利地进行工程建设,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是不可能达到的。
2.3 绿色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工程
2.3.1 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内容
1)信息。信息是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基础,在绿色建筑工程中,需要广泛采集环境(大气、水体、气象等)、生态( 物、动物等)、建筑物( 结构、地基、建材等)、设备( 能源、空调、水处理、供电、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社会( 安全、资讯、服务、管理、行政等) 等领域的信息,社会活动与生活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为绿色建筑的控制、管理与决策创造良好的环境。
2)控制。绿色建筑的控制包罗万象,有绿色能源———从太阳能、风能、地热应用到区域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等的控制; 有利用峰谷电价差的冰蓄冷系统的控制; 有采用最优控制技术充分利用自然能量来采光、通风,进行照明控制与室内通风空调控制,实现低能耗建筑,若辅以可再生能源则成为零能耗建筑; 有可以随环境温度、湿度、照度而自动调节的智能呼吸墙; 有应用变频调速装置对所有泵类设备的最佳能量控制; 有自动收集雨水、处理污废水、提供循环使用的水处理设备控制体系等。
3)管理。绿色建筑的管理涉及环境、生态、能源、资源、建筑物、设备、社会、安全、通信网络等。由于各子项之间相互关联,有些子项之间的目标甚至相互矛盾,因此管理不能仅着眼于单一子项,而要信息共享并充分协调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
2.3.2 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特点
1)大系统,多目标共存。为实现绿色建筑建设目标,设置环境、能源、资源、生态、安全、信息等监控管理系统,虽然众多子系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但是各子系统的目标是不相同的,通常需采用多目标模糊优化控制。
2)学科交叉,多技术结合。绿色建筑中智能系统的监控管理对象分属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能源工程、信息工程、化学工程、设备工程,在一个子系统中,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目标。如模仿“人体表皮组织———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应激性能的气候调节设备( 呼吸墙) ,就要综合运用新型墙体材料、过滤器、气候调节设备、室内外空气参数检测设备、智能控制装置、建筑能耗及居住人的舒适度为综合目标进行自动调节。
3、智能、绿色建筑一体化发展
智能、绿色建筑一体化( 即二者之间的柔性融合) 发展即是建筑物以“可持续”(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为核心,通过智能化手段与绿色理念的融合来实现人、资源、环境三者的最优化发展。
3.1 国际智能系统融入绿色建筑的发展
在 2000 年 USGBC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 U.S.Green Building Council 的第二版《绿色建筑评估体系》7 项评估体系总指标总计 69 分,建筑物设备监控系统 BAS 的影响约有 14 分,占总分 20%,占绿色建筑入围﹙26 分﹚的 54%,由此可见,智能化系统对绿色建筑影响很大。
3.1.1 智能系统在建筑节能中举足轻重
通过运用现代网络和通讯、生物技术实现对建筑物的科学调控,对于智能建筑节能有着重要意义,美国建筑界正在研制通过信息和智能技术实现建筑节能。近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开发的500 栋新型建筑物能够利用微型计算机管理包括照明、加热、取暖、制冷和空调设备等在内的全部耗能系统,控制自己能源的消耗,与普通建筑物相比,可以节约能源20% 左右,节能效果十分显著,而且可以减少管理人员。
3.1.2 智能系统促进建筑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智能与绿色合二为一,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建筑,以绿色理念促进智能,体现了人类对现代生存环境在安全舒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方面的不懈追求。从长远来看,既是满足以人为本,解决建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丰富、完善、更新、拓展传统建筑的需要,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2 我国智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特点
3.2.1 智能、绿色建筑以政府主导为特点
1994 年,我国发表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提出建筑节能、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以及城市建筑与生命线工程的防灾灭灾综合发展等项目是中国人类居住区持续发展的优选项目。1996 年,我国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保证措施。2004 年 2 月,建设部制定了《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小区﹚管理办法》;同时,作为科技奥运十大项之一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作为我国第一套绿色建筑项目标准,首先应用于奥运建设。
3.2.2 智能化系统与绿色建筑的柔性融合
在我国已有多个城市的公共建筑建立了基于计算机控制网络技术的开放式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实现了计算机控制网络与以 Internet 为代表的数据网络的一体化集成,对建筑耗能和室内热湿环境及空气质量进行远程监测控制,优化系统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减少环境污染,以实现城市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总之,我国建筑产品正在逐步向智能、绿色建筑一体化战略阶段发展。
3.2.3 我国智能与绿色建筑一体化实施的战略问题
1)构建智能绿色建筑的体系结构。由于智能与绿色建筑一体化发展是近年来认识上的突破,如何促进两者共同协调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于智能绿色建筑体系的架构也仅是一种初步的探索﹙图 1 ﹚。智能绿色建筑体系结构应包括其目标、过程和内容等多方面的集合,应涵盖智能与绿色建筑的生命周期全过程与时展相符的条件。
2)智能绿色建筑一体化实现的战略途径。智能绿色建筑一体化实现的战略途径是资源优化利用,我国目前对建筑物资源的优化利用研究非常活跃,但大家都集中在某项单项技术上,如废弃物的利用技术,人、机、时资源优化利用方面,而从建筑物整个系统生命周期内动态控制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此,笔者从智能绿色建筑系统全过程和整体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动态智能绿色建筑系统的资源和信息流发展模型( 图 2) 。
3)智能绿色建筑一体化发展的政府行为。①促进智能绿色建筑市场规范组织的完善,智能绿色建筑市场规范组织的建立与完善,对智能绿色建筑的生产、销售过程的抽查和检验,有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因此,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市场作用,政府管理部门逐步有序退出市场主体地位,转向对市场参与者资质和竞争行为的管制。②调整产业政策,建立促进技术应用和发展政策及相应的机制。
4、结语
智能、绿色建筑体系是建筑业、房地产业和我国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战略目标。当下,智能、绿色环保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各行各业中的高新科技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反应到智能、绿色建筑中。由于绿色建筑既与智能建筑相互关联,又与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紧密相连,因此,大力推广智能、绿色一体化建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政府应通过调控投资、价格和税收等政策予以引导和支持企业紧跟先进技术,吸收、消化和创新,并逐步建立对智能绿色建筑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尹伯悦,陆有忠.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应用状况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J].工程建设,2006( 2) : 48-51.
[2]王胜波.浅谈智能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J].当代建筑,2001( 2) : 42-43.
[3]程大章,刘 刚.绿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探索[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5( 10) : 56-61.
[4]尚春静,刘长滨.21 世纪的中国智能建筑: 回归绿色与自然[OL].中国绿色建筑网,2006.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绿色建筑核心内容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采用有利于提高居住品质的新技术、新材料:要有合理的选址与规划,尽量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且充分考虑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因素。
1 绿色建筑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的绿色建筑指的是从施工到使用,都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建筑物对人体的伤害的建筑物,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这里所说的绿色建筑并不单纯的指建筑花园,而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广泛,简单的说,主要是可以有效的利用对环境没有污染的建筑材料,建造出对人体和环境没有伤害的建筑物,保持建筑和环境平衡的一种建筑模式。这种建筑不仅现在受到人们的追捧,在未来的时间里会实现大面积的普及。这种建筑符合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实现建筑物的节能、环保,促进建筑、自然、人三者和谐发展。努力实现人工和自然地和谐统一,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2.1 引入生态关键观念,掌握生态技术,树立生态意识,是搞好生态建筑设计的关键。生态建筑的现实意义是引入生态关键观念,积极利用低能耗和利用自然资源的作法。生态化的建筑设计应以“生态---技术---建筑”为发展模式,将建筑设计和生态理念的统一贯穿到绿色建筑的全过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关注建筑生态、环境特征的表现和技术的运用,使之融入建筑设计中,产生建筑形象。一个好的生态建筑,不仅要有出色的构造设计和优秀的建筑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有先进的生态技术系统的应用。因此,设计在尊重自然环境、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还要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角度考虑建筑功能与生态环境稳定性和持久性。
2.2 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应符合整体设计与多元共融。结合当地文化内涵,发掘不同建筑类型的特点,开发适合本地生态环境的新型能源和技术,整合并完善建筑功能,以满足使用者对适宜的、高舒适居住环境的追求,提升整个设计的环境质量和文化品质。其特点应符合建筑设计的整体设计,多元共融。力求科学化、逻辑化、智能化、系统化的设计,使整体功能适应各种功能性质的使用要求。在现代资讯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把握时代脉搏,表现时代的精神,把最新、最美、最现代的建筑奉献给人们,让中国建筑融入世界建筑发展的潮流之中。建筑当随时代,倡导绿色建筑设计,是我们在建筑创作中应该明确的主导思想。
3 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就是将有关复杂的生物技术、生态技术、人文精神、环境与能源策略融入传统的建筑设计(含场地设计)中,强调发展生态经济和能源结构的生态化,以绿色GDP 为政策导向促进知识经济、循环经济、生态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绿色建筑设计比传统的建筑设计涉及的技术领域更为广泛,是一项跨学科的复杂综合性设计,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绿色建筑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问题。所以在操作上应以广义建筑学为主导,在协同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城市生态学、自然资源学、植物群落学、地理学的基础上,还应与结构、材料、生物、环境、热能、经济等进行综合研究,多学科的技术特点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也为绿色建筑设计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4 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4.1 立足本土。从经济学理论而言,国内经济现代化过程之从农业经济跨越工业经济而直接进入知识经济,即在实现工业经济目标的同时叠加了更高的现代化目标,国内环境的独特性决定了不能照搬照抄发达国家的既有经验,也不可机械的引进绿色技术和产品,但更不可待经济发展起来后再考虑绿色和节能,而应不失时机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加上信息化、生态化水平等基本衡量指标,即在实现程式化的同时推行绿色建筑。
4.2 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的差异很大,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作为建筑公司在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地质和气候条件以及其他对建筑有影响的条件,保证建筑物的采光、通风等方面都能够符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应该因地制宜的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例如,对于光照充足的地区,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对于北方寒冷的地区,可以在建筑施工时增加一些保暖措施。
4.3 重视整体设计。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要全面的考虑到当地的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同时也要联系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域文化特点。一定不可以直接照抄照搬别的地区的建筑设计,因为不同地区的建筑条件是不同,直接使用其他地区的设计就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我们一定要重视建筑设计,因为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性能。
4.4 采用节能新技术。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就是节能,指的是在建筑施工及以后的使用过程中要达到使用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来为人们建造出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所处的环境也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规划,尽量的达到生态施工的设计方案,与周围的环境是否和谐一致,形成一整套的节能建筑方案,尽量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物的利用率和使用年限。
5 加快绿色建筑设计的建议
5.1 提高认识。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的消耗程度也在日益的增多,导致我国资源的严重匮乏,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提出,有效的说明了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性,积极的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2 发展新材料。绿色建筑要求建筑材料的节能环保,这就导致建筑材料的生产商开始研制新型的绿色建筑材料,实现建筑材料的节能。在生产材料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能耗,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尽量选择那些消耗机械热量少的材料来减少建筑物自身的热量,增强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5.3 重复、循环利用。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中,在建筑材料应用上面,出现了很多浪费的现象。而在绿色建筑中倡导施工材料的重复利用,不仅能够节省建筑之处,还可以节约能源资源,降低废弃物的产生,保护环境。
1.1绿色建筑简介
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字面意思上的绿色而已,这里的“绿色”有着其特殊的含义。绿色建筑指的是可以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提供人们所需要的舒适的、健康的、安全的生活环境,还可以在建筑自身的生命周期内,来实现最大化的对资源的节约,包括节能、节水、节省材料、节省占地空间等方面。另外,绿色建筑的衍生是人们为了达到减少污染、节省能源,从而更好地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一座符合标准的绿色建筑,应该达到健康适用同时又节能减排、高效使用,并且与自然环境可以和谐共存的标准。“绿色”是一种先进的理念,绿色建筑对于环境不会产生损害,并且将自然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还要保障在建造建筑时不会对基本的生态平衡造成威胁。正因为绿色建筑的这些特性,绿色建筑又被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等。绿色建筑是一种现今最适合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生态需求的建筑,这也是其倍受推崇的原因。
1.2绿色建筑的现状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也出现了很大的污染问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开始寻找一系列的解决方法,绿色建筑就是其中的一个。绿色的理念首先由国外知名的专家提出,并在之后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同。之后绿色建筑便是受到绝大多说国家的推崇,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在联合国召开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大会之后,我国也开始了对于绿色建筑,并制定了相关的刚要与法规。随着“绿色”观念的普遍,我国的绿色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并展现出了不错的前景。在我国设立了关于绿色建筑的创新奖之后,我国的绿色建筑便进入了全面的高速发展之中。绿色建筑对于生态有着强大的保护作用,因此绿色建筑将在将来得到更好地发展。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绿色建筑将发挥出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的力量。
2绿色建筑的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
2.1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一个真正的绿色建筑,应该具有着降低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能力,传统的建筑的污染物排放量往往是达不到标准的,而绿色建筑几乎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绿色建筑要与生态环境达到互惠互利的目标,在绿色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及其使用过程中,都符合生态环境的基本要求。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是源于“绿色”这一被广泛认同的社会发展方向,这也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相适应的。总而言之,绿色建筑的理念就是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保护,将这些理念融入到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去,才可以建造出真正符合人们要求的绿色建筑。
2.2绿色建筑的具体设计方法
绿色建筑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于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结合各种先进的高科技手段,使建造出的建筑不但要满足人们对舒适生活的追求,还要满足绿色建筑对于环境生态保护的一系列理念。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时,要请专业的设计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制定出最符合当地特点的建筑,最后将几种设计方案进行筛选,最后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对于绿色建筑来说,绿色建筑的室内外都应该进行特殊的设计处理。对于室内来说,要对室内的温度、采光以及噪音等问题进行细致的设计。室内的温度,既要保障满足人们对于舒适的要求,还要控制为了维持温度所需要的能耗。室内的采光应该尽可能的采用自然的太阳光,这样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满足减低能耗保护环境目的。除了这些,还要对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控制,绿色建筑应该有着良好通风系统,空气的净化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将空气净化达到标准时再排放。对于室外环境来说,绿色建筑要综合的对当地的气候特征、经济条件等特点,绿色建筑必须要与周围的环境很好的共生才行,这样才可以达到整体的“绿色”。绿色建筑并不是独立的存在,其应该实现与当地的气候、资源、社会生活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良好的适应。我们已经提到了绿色建筑应该有着良好的通风系统,而为了更好的节省能源,绿色建筑的通风系统应该良好的应用已有的自然资源,可以将通风系统设置在天然的空气流动效率高的地方,来达到既减少能耗又良好的通风的目的。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本着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的原则,才可以建造出符合“绿色”理念的建筑。
3绿色建筑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绿色建筑素具有的能耗低、污染低,对环境有这良好的保护作用的特点,是现今社会所需要的,在未来绿色建筑得到推广可以说是必然的事件。绿色建筑可以使人们更好的享受生活,还可以对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将绿色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的应用,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地球环境日益下降的现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地球的环境也越来越好。总而言之,绿色建筑无论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是对于地球的化境保护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4总结
Abstract: the "green building" in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guidanc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k and arise, actively develop green buildings, in line with today's world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ainstream. The article first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that fu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llowed by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elaborated the basic principle, finally, summarize the key points in the design of green building.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概念 特征 原则 设计要点
Key words: concept of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principle design feature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绿色建筑设计是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绿色建筑设计,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可以说绿色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我国
是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人均资源非常匮乏,因此在我国推行绿色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出于资源匮乏的考虑,更加是对我国长远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划。所以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适度。绿色建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他不但在建筑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最大限度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能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能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 建筑- 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三、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性原则。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建筑设计应该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既不影响当代人的利益下,也能满足后代对于资源环境的需要。
2.整体性原则。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和统一性。绿色建筑设计为达到与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就必须满足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的任何细节都应该满足绿色建筑的特征。
3.共生性原则。作为生态建筑的典范,绿色建筑应该具备与人和其他生物之间普遍共生。共生本来是生物学的概念,是指一种生物能够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的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4.反馈性原则。对于绿色建筑企业,在进行绿色建筑时,应该注重社会对于绿色建筑需求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设计。让企业的绿色建筑设计赢得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同时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四、绿色建筑设计的常见方法
1.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2.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了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3.多工种协同工作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传统的建筑设计分为很多分散的阶段:首先是由建筑设计师提出建筑方案,再由土木工工程师和其他的工程师进行其他的水、电、暖等系统的设计。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打破了各设计专业的隔阂,可以系统地整合各设计专业的信息,通过计算机集成,及时调整设计方案,加强了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的沟通,通过相互间的意见交换,增加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设计方案而造成的材料和人工的浪费,减少因采用绿色方案而造成的建筑投资的增加值。
五、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1.重视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也会更利于节能。
2. 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入,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一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一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3. 尊重基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性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4. 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室内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
5.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
能源使用的高效节约化,包括:根据日照强度自动调节室内照明系统、局域空调、局域换气系统、节水系统;注意能源的循环使用,包括对二次能源的利用、蓄热系统、排热回收等;使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采用便于对建筑保养、修缮、更新的设计;设备竖井、机房、面积、层高、荷载等设计须留有发展余地。
6. 使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这一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古建筑的妥善保存,对传统街区景观的继承和发展;2) 继承地方传统的施工技术和生产技术;3) 继承保护城市与地域的景观特色,并创造积极的城市新景观;4) 保持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使居民参与建筑设计与街区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