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103-01

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它的核心问题就在于人的发展问题,也即是通过对人文素质的教育和提高来达到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而提升自我的品味和价值,体会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观念等等。在高中学生中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普及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性。因为此阶段是人生重要的价值观念包括人生观、世界观等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加以适当的高尚的人文素质的引导和教育,将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具体而言,人文素质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良好的人文意识对学生后续的发展都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人文素质还有利于学生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在高中生中贯彻人文素质的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质,让他们在良好的德育熏陶之下进行学习知识的掌握,从而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现代化的人才。人文素质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一个强有力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必备要素,尤其是在成长的初期更是如此,所以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对人文素质的培养,那对构造他们的内心,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也是大有裨益的。

1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的教育有其必然性,同时有其可行性。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较好的相互促进作用,达到教学目的的最优化。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素质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高中生物知识的传授中不仅仅是生物知识的单方面的传授,其中也蕴藏着较多的人文理念。实际上在笔者看来,高中生物科学中不仅有着深刻的哲学性,还有着丰富的美学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整个生物的进化过程就是生物的哲学化的运动过程,其中充满了哲学的观念,比如说运动变化发展,比如说矛盾的对立统一,比如说普遍联系等等,生物是哲学的一部分,生物体现了诸多的哲学精神和原理,所以在生物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哲学的分析和研究也是人文素养教育的方式之一,其次是生物中美学特性,此一点更加容易理解,生物的美学性不仅仅体现在研究对象之美,同时也体现在研究方式之美,通过假设的提出和实验的构建和结果的观察等等,处处都体现出一种人类的科学和智慧,实验本来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方式,其中充满着一种美感。

不仅如此,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上也提出了人文教育的目标。我们的教育,包括各种知识学科的教育,目的都包含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个人自我的力量等等,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应该将生物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以生物知识为载体和途径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之策略

人文素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但是如何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加以论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和经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之策略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进行教育思想观念的积极转变。在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制度下,教师和学生很难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需要首先转变思想观念,将人文素质的培育放在一个更为重要的地位。首先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需要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尽可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然后有学生自我学会树立一种更为主动的发展观念。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则要防止自我淹没在繁琐的灌输式的“教学”之中,树立多元化的发展观念和思路,注重对自我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其次,在观念有所改变,树立了正确的积极发展观之后,需要教师主动尝试改进教育的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懂得如何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来达到唤醒学生对人文知识的需求和学习的欲望,要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认识的基础上,也就是从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的培养,在此之中向学生提出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当然教师在教导前,首先必须确定自我的形象,即让学生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老师也是如此行事的,所以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现状;发展方向

一、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条件和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我们在增加物质投入改善医疗条件的同时要注重对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以及即将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医学生是未来医疗队伍的强大后备军团,相比较加强对已经在岗的医疗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培养,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收到的成效会更大。因为大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教育对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影响是最大的最深远的。我国的许多专家学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做了一定量的研究。本文就是在总结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研究发展方向。

二、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相关概念的界定

1.人文素质。由于知识面和所站角度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对人文素质有着不同的理解。王艳梅等认为人文素质是人文知识的沉淀与人文精神的内化,它孕育于人的内心,外化为人的人格、气质、德行、修养以及价值导向。周勇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界定人文素质。他认为,从狭义来说,人文素质指人文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从广义来说,人文素质指一个人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包含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体现出来的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涂明华认为所谓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称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胡运生认为人文素质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在表现,涉及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念、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是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现而展示出的个人特征。纵然大家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表述各异,但本质上都是一个意思,即人文素质是人文知识的内化和升华,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通过人的社会行为表现出来,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廖虎等认为医学人文教育素质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之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并在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中能够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肖哲虹说高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指的是通过学习医学人文学科课程、临床实践、教师的言传身教、校园文化的熏陶,使医学生成为既掌握医学技术又有医学人文素质的医务工作者。

三、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研究

1.对当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的研究。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医学技术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医疗水平正不断提高,但与医学密切联系的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人文知识积累不够,人文方法运用不深,人文精神欠缺等。我国的专家学者们在各自的文献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李强在其《高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一文中提到,当前我国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主要有以下表现。政治理论学习淡漠,缺乏时代信息;文史哲知识匮乏,知识面狭窄单一;部分学生精神空虚,生活品味较低。李慕军在其《浅谈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医疗纠纷防范的意义》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徐文博则认为当代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存在文化底蕴不够丰富、知识欠缺、知识面狭窄、书面表达能力差、不能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个人主义思想浓厚、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缺乏成就感、心理较脆弱等问题。以上种种都说明我国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存在诸多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2.对当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研究。专家学者不仅对当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当前我过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也做了介绍。谷昊指出当前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人文课程设置单一、学科建设力量弱小等问题。王艳梅说当前我国医学院校教育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毛国庆提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落后。肖哲虹发现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不够浓烈。李伟说当前我国医学院校设置的人文课程与医学课程缺乏有机的联系,导致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彭恩圣、傅琛认为我国各高校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上存在贯彻落实不够的尴尬境遇。李丽洁指出当前我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理论与现实脱节、教育内容与医学生兴趣爱好脱节、教育方式与求知方式的脱节等问题。总而言之,我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教育模式还很有待进一步完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研究

各专家学者在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问题上似乎都达成了一致意见,他们都认为当前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李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改革的角度强调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意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医学发展和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林君从医学模式转变和医患关系两个方面指出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是防范医患纠纷的需要,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徐文博从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和医学学科进步三个维度说明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现实需要,是医学学科与时俱进的要求。冯锦山则从深化教育改革、解决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问题等七个方面阐述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一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二是解决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水平落后情况的需要,三是贫困生心理自我保健的需要,四是树立良好的医生形象、培养行业素质的需要,五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六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七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生活品味,促进全面发展的需要。高继成对于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谈了几点体会。他认为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世界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是医学教育模式转变和发展的需要。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意义非常重大,因此,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要切实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五、对教育路径和改善对策的研究

专家学者们在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改善和加强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各自的对策与建议,对教育路径进行了探索和延伸。1.改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谷昊针对当前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人文课程设置单一、医学生责任感偏弱和学科建设力量弱小问题提出了以下三点改善对策:首先,医学院校要深刻认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要从观念上重视;其次,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加设人文课程;最后,要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包括学校人文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两大方面。李国辉在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对策:转变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实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注重家庭教育。刘震雄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改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一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二要改革课程体系,三要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全面育人作用,四要培养医学生自觉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五要引导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锻炼,六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冯凤莲等人依据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在特性,提出构筑立体网络式医学人文教育的新模式,提出将校园文化、医学专业课程、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专家学者讲座、社会实践组成一个立体的网络,分别从这五个方面来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李强建议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上进行改善,主张转变单科性医学院校办学模式,同时构建多层次、立体的课程体系。2.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李慕军提出从三个层面上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一是从思想认识层面来说,要深化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二是从课程设置层面来说,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三是从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层面来说,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和继续教育制度的完善。徐文博认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四个途径。一是合理设置课程体系,转变教学观念;二是培养人文情怀,重视实践活动;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申家字提出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独立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六、不同视角的研究

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研究。王恬以全球化为背景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研究,毛国庆则从和谐社会视角下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研究,肖松舒等从患者角度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研究,张大斌、李先进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研究。另外,我国还有少数专家学者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做了研究。李瑛等在《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证研究》中为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

七、研究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1.存在的问题。(1)重复性研究较多,创新性不足。比如在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上,专家学者们指出的现状问题都大同小异,提出的解决对策也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重复性,创新性似乎不够。(2)理论应用性不强。虽然众多专家学者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发展方面给出了许多建议,但是这些对策建议是否真正运用到了教育教学实践当中还有待进一步考量。(3)多为定性研究,定量性研究不足。这导致研究出来的结论说服力不够。(4)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到底该如何加强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统一的理论,还是各说各理。(5)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国大多数专家学者普遍强调学校、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意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那么就算我们的校园建设的多么美丽,课程设置的多么合理,我们的教学也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2.研究的新方向。认识到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了解了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可以清晰的看出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1)注意突破创新。时代在变迁,现状也在不断改变,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研究点,有突破才有创新。(2)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并积极实践。(3)在进行定性研究的同时要注意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并努力构建评价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指标体系,使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能够量化,这样更有利于对医学生人文素质进行评估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质量进行考量。(4)努力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统一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理论。(5)重视医学生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使医学人文素质内化于学生的内心,外化于学生的行为举止。

参考文献:

[1]王艳梅,杨加周,艾庆燕,等.当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培养实践[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10(3):72-74.

[2]周勇.关于湖南省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的几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5(24):165-165.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科 大学生 文化素质

在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一直存在文理分科、重理轻文的弊端,导致工科学生文化素质薄弱,使学生难以适应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竞争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如何培养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成为工科院校人才培养需要加强的重点。

1.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1.1工科大学生人文科学知识欠缺

通过对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调查发现,工科学生对于政治、历史等知识知之甚少,部分同学甚至对于基本的常识都缺乏了解,更谈不上对人文知识系统的了解。

1.2对人文科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我国中学阶段过早的“文理分科”,造成学生在思想上存在应试教育的想法,加上长期以来,工科院校的教育偏重于专业知识的灌输与培养,不少工科大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要学好专业知识,因此,工科学生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于人文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在学习人文社科类课程时投入的精力不多,大多埋头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导致人文科学知识欠缺。

1.3工科院校中,专职人文科学教育教师缺乏

长期以来,工科院校中存在注重专业课程的建设,淡化人文课程的教育。因此,工科院校在教师的培养方面也存在这些问题。很多社科类教师在工科院校得不到良好的培养,业务水平也因此得不到提升。部分教师看到自身发展困难,主动离开学校,寻找更好的发展。

2.重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对人文社科类教师的培养,提高人文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目前部分理工科院校不重视对人文教师的培养,使得理工科院校人文教师知识水平不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学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接触最多的是专业课教师,加上大学生都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专业课教授十分崇拜,所以,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但现有高校教师大多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他们本身也需要补课,补素质教育的课。因此,高校教师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不光要加强人文社科类教师的素质,更要全面提高学校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

2.2加强宣传,营造文化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良好氛围

造成大学生知识面不宽、文化素质欠缺的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重理轻文,不重视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导致学生从思想上对文化素质的课程不重视的现象。因此,高等学校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应重在教育、陶冶和宣传。

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校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开辟文化素质教育专栏,把有关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内容放到网上供学生浏览,开设“网上调查”、“网上讲座”、“网上沙龙”等。

2.3完善教学体系,注意人文课程的科学性与灵活性

要从课程设置上切实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即加入古代文化经典的学习力度,让学生从古代文化的精华中感悟,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他们可以和谐地构建起一种更富于人性的生活方式,实现培养“整全性的人”的理想。

2.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人文教育的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成浓厚的人文氛围。多举办一些高质量的人文社科类的学术讲座,充分利用图书馆,多涉猎人文社科类图书,同时加强与人文社科类大学生的交流,组织一些跨院系的联谊活动,促进文、理、工学科学生的学习、交流和互动。

2.5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拓展学生的人文素质

社会实践是拓展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既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又有利于学生获取书本上无法得到的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入社会实践的指导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加对人文知识的兴趣,从而养成自觉学习人文知识的习惯,拓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阎志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改革—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素质教育简报,2006.(2):6-7

[2]胡显章、李曼丽.文化素质教育与创造性培养.高等教育研究,2001 (1):43-44

[3]宋彩萍、王丽平、王静.文化素质教育内涵探讨.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1):8-9

[4]张岂之加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中国高教研究,2004 (4) : 1-2

[5]国家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与趋势(第二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自身基本素质形成过程中,将文学、历史、析学、艺术等人文知识,通过环境、教育、实践等途径内化于身心所产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内化之物”,包括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言谈举止等,是人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个人与社会、个性与共性的矛盾体中逐渐形成的精神产物。人文素质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的内在品质,是与科学素质相对应的人的基本素质。

(一)人文素质教育是对人学生基本的人文关怀

人学生首先是社会公民,而人文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学校教育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专家”,人文素质教育以人为对象,它是人通过各种途径将人文知识进行内化而形成的。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品质,是一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人并进一步成为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人文精神实质是人类自我关怀,是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价值,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命意义和人的理想的关注。

(二)搞好人文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办学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所以,管理工作者主要的工作是围绕人展开的,而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在培养管理人才的时候不能只注重科学性,只关注学生技术性实用性的知识

(三)多种因素造成工商管理专业人学生人文素质较低

社会是造成当代人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关键原因,市场经济所必然导致的功利、理性、物化,个人利益的追求、人众文化的流行,使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某些层面缺乏人文价值的导向,导致物欲至上,拜金主义等一些不良思潮在一定程度上流行例如由广州的廖勇等对820名人学生的调查显示,很多人学生存在“人生目标茫然”“人生支柱物质化(权力、金钱)”“信仰危机”等严重的思想问题侧,以就业为终极目标的功利和短视培养模式造成对人文素质培养的形式化

二、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路

(一)充分认识工商管理专业特点,转变办学思想,以培养具有厚积薄发能力的人才为己任

张杰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人学生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商业道德、终身学习的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段、因此,高校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沉住气,抛弃企图“立竿见影”的办学思想,拿出“百年树人”的气魄,在强调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该充分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以的思想道德体系和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诚、信”等价值观、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只有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职业管理人,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人的高校,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承担起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二)以多种途径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学生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职业教育

教育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也在与时俱进。与此同时,社会上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高校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将成为高校教育模式培养上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社会对于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重点从高职院校中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结合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并给出了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合理化建议。

一、如何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

在实施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技巧是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环节,教师将各种教学技巧渗透、应用到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的导向阶段、导学阶段、导练阶段以及升华阶段中去。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了教育技巧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都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教育素养。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对于教师来说,则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教育技巧和技能,才能适应当下信息时代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地教育教学。教师需要能创造性地正确处理各种复杂情况和突发教学问题,使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学结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来看,现代教学模式是由传统教学模式发展而来。适应了当代教育需要的现代教学模式不断与时俱进,衍生出了很多新型教学方法,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学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脱颖而出,充分体现出了现代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当代教育背景下,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达到某种成绩上的提高,更是帮助高职院校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个人素质的养成。将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学相结合,促进信息教学向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学的转化,来实现打造高素质职业人这一终极目标。

二、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上存在的问题

1.人文素养教育授课呆板,学生兴趣不高。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能展示的信息量大,突破了以往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格局,不仅降低了教师的书写量,而且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试听效果。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经历特征,使其对于具有束缚性的教学有所排除。加上高职院校教师在人文素养教育授课过程中人员众多,教师不能很好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如何吸引其注意力就显得非常重要。现高职院校学生其未来的走向不再是学校,而是社会,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更能刺激学生眼球,提升学生兴趣。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来看,基本以文科领域教学为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以单纯的讲授为主,缺少灵活性,显得课堂没有活力,而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职业教育上,又缺少和人文素养教育的集合,不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职业教育和素养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2.人文素养教育趋向文学化教学,与职业教育连接性少。正如上文说到的,人文素养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人文领域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属于文科范畴;而职业教育属于社会领域的学科,尽管在学科教育上看起来二者没有明显交集,但是,事实上人文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打造学生成为高素质、高道德的优秀人才,避免其进入社会后受到不良文化和习气影响,改变本质,为社会所谴责甚至是遭到法律的惩罚。当下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主要授课老师为本校语文教师,缺少在人文素养和职业教育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教师。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教师个人思维影响,而文科类教师普遍在讲授中更愿意讲授文学方面的素养锻炼,实质上和职业教育之间差距较大,脱离了开授课程的初衷。

3.缺少与学生实际沟通,互动性不强。传统的人文素养教学和职业教育是以书本、课堂和教师为发展中心的,不能任学生自由的发展,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由教师强硬地把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单一的讲解,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抑制了学生对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甚至有的学生丧失了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生活在传统人文素养教学的师生来讲,师生间的互动是薄弱的,教师作为课堂上强势的一方会用其多年的传统思想影响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感觉枯燥无味,自然使学生在理解和学习职业教育和人素养教育重要性上有所欠缺。

三、针对完善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建议

1.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创建良好课堂氛围。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效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的探讨与研究,让学生把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融汇贯通。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该向学生传达学习课程的重要性,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对今后职业道路的帮助。因此,我们应注重教师的发展,以其自身的发展作为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保障。

2.明确人文素养涵盖方向,进行多元化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课堂的建立提倡的是学生们的自主探究和和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即在教师讲授关于人文素养提升和职业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重要性认识上,学生要结合自身,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来增加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知道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是由课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思维建立共同促成的。教师应该对课上的教学与学生做的职业思维和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判断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如何,对学生是否有效,而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满足,如果不能就应该变换另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另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对于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学生对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科的兴趣制定与之相符的教学策略,从而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动力,培养学生关于自身职业素养思维能力。综上所述,随着社会进步,现代教育模式必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教育需求,更好地培养我国更多高素质的优秀职业人才,高校中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教学显得至关重要。不仅是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教授学生过程中,也应不断提升自身掌握的人文素质及职业素质,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中创立人文素养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有效性作用,更可以满足学生今后的职业方向,为社会打造优质的高素养职业人。

参考文献:

[1]陈参军.加强高职人文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相容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2]石菲菲.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概念进行分析。之后,文章阐述高校体育教育中人文关怀设置的重要性和途径。

马克思社会唯物主义指出,社会物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的发展必须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必须是实用主义和人文文化的比翼双飞。因此,人类在开展教学实践时既要注重传授科学技术、增强体魄,同时也要加强培养受教者的人文素质。然而,在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只重体魄锻炼,忽视体育人文关怀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理解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设置的课题就成为当今教育界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概念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是指通过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环境、教化和实践等途径,使受教者的个性得到解放,对受教者的人性和人的价值得到肯定。这种人文关怀最终内化于受教者的心灵,外化为受教者的行动,体现为经过较强的身体活动和实践来启发受教者对人生意义进行正确的思考和评价,对生命持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对人的尊严和价值实施积极的维护。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主要包括团队关怀、个体差异关怀、人的价值实现关怀和审美情操关怀等四个方面。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设置的重要性

在21世纪的今天,体育教学承担着为国家培养身体强健、人格完整的生力军,为社会输送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设置人文关怀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设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我国“以人为本”的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符合。我国孔子等古代教育学家以及当代教育学者都认为,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是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核心要素。体育教学是众多教学门类中的一种,当然也符合上述认识。因此,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始终贯穿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以人为本”的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具体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与锻炼中,体验体育的乐趣,使之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第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直接体现为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具有人文素质关怀下的体育教学中,能够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兴趣,甚至能够呼唤出学生内心中“体育,我爱你”的心声。学生对体育学习所产生的这种“有兴趣”的良好心态,有助于他们持续而专心致志地完成体育训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使之心甘情愿地进行体魄锻炼。

第三,普通高校的生源特点及其教学目标进一步强调了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普通高校的学生多为文化课考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教育中形成了一种只重文化学习,忽视体育锻炼的错误认识。他们往往身体综合素质低下,体育知识匮乏,没有良好的锻炼习惯。而新世纪普通高校的教学目标恰恰要求我们,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只具有单一专业知识的个体,而是要把他们塑造成为一个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一个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人。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设置,使大学生们的体育人文知识、体育人文精神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需求。

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设置的途径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人文关怀设置。

第一,全面更新体育教育观念。随着奥运会的成功召开,我国人民的体育观念得到巨大的更新,体育教育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已成为新世纪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新的体育教育思想重视人的和谐发展,强调把体育作为强身健体的终身运动,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竞技活动。对此,普通高校的体育工作者要全面而及时地进行更新,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第二,在体育教学组织上,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教材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以及技术语言的运用上要考虑趣味性的因素;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环境的优化,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兴趣;引导学生增加体育意识和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第三,建设一支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人文关怀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因此,要加强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教师人文知识的进修和学习;有效措施吸纳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到体育专业任教,完善和优化体育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和完善体育专业的管理干部,做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及全体员工的人文关怀工作,为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保障。

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人文关怀的空间。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高品位的文化熏陶下,潜移默化,养成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和文明的行为举止。体育在高校的总课时不多,单靠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难以收到实效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体育课时提供了补充时间。体育教师可积极参加到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中去,融人文关怀于指导学生体育活动之中。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离不开人文关怀的设置。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体育教学不能再单单是体魄锻炼的体育教学了,而应该是进行人文关怀的神圣载体。我坚信,我国普通高校未来的体育教学将会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的设置,也将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素质、有理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孙晓利.论人文关怀.光明日报,2010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1.护理人文教育现状需求。

本研究选择山东省内3所具有护理专业代表性的民办高校、5家二级甲等医院管理层作为调查范围,通过笔者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随机抽样方式对学生和医院管理层进行调查,另外召开座谈会,并进行个人访谈。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本身人文素质不足,超过60%的学生对人文精神及人文知识是认可的,学生学习的课程大多是专业课程,人文课程所占比例很少,但一半以上学生认为应该多学习人文社科类知识。对医院调查结果显示,医院需求与民办高校培养的护士脱节,满足不了病人的需要,护士缺少与患者的心理沟通。这就更体现出护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总结结果是民办高校护理人文教育存在诸多问题。①民办高校对护理人文教育重视不够。由于民办高校在经济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方式,有些举办者存在功利主义思想,盲目扩招,在培养目标上还是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面向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忽视了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轻视人文教育。虽然有的民办高校提出了人文教育模式,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有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学时大约只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国外一些医学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德国高达20%~25%,英国、日本约占10%~15%。。人文社科类课程比例偏低,导致学生片面追求生物医学知识理论和技能,严重影响了护理专业人文素质的培养。目前高校在人文学科建设、教育课程评价标准和体系等方面还不完善,不能满足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②护理人文素质教育“先天缺乏”。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初中、高中采用应试教育,学生只为考试而学习,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民办高校学历层次比较低,大多是专科及以下,学生入学成绩不高,多数又是理科生,对人文社科知识了解甚少,学生整体素质先天缺乏。现在的学生大多是“90后”,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比较低。护理学侧重于自然科学和技术操作,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占用大量学时,人文科目开设很少且课程设置不齐全,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人文修养也与现代护理的要求不符。③师资力量不能满足人文教育需求。目前大多数护理院校都存在护理人文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即使有些院校已设立独立的人文学科教研室,但这些老师缺乏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其教育理念、自身的人文素养与现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适应,不能使人文教育与护理教育相互融合。另一方面,护理专职教师承担一些人文课程,但他们在讲授护理人文课程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护理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有机结合,无法更好地适应护理人文教育的发展需求。

2.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

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改变,护理学也随之发展,赋予护理职能新的内涵,护理工作正从以前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整体护理要求护士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广泛的护理。要做到以上要求,护士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医学知识、整体护理知识,还要有稳定的心态和充足的人文社科知识,这样才能从“人”出发,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理解人和关心人。因此,现代护理教育的发展要求护理学科自成体系,在重视护理专业教育的同时,突出人文素质教育。在整体护理模式下,要求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促进患者健康为目标。

3.国家政策的需求。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也出台了关于护理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加快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密切医疗卫生机构与护理教育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以适应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完善护理教育模式。在教学中突出护理专业特点,且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心理学、美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因此,将护理人文教育贯穿于护理教育全过程,促进护理可持续发展,培养临床实用性人才。

二、民办高校护理专业人文教育模式的构建

1.改变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无论是护理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民办学校,都存在“重医轻文”传统教育观念,教师常常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相关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培养。从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有相关文献表明,真正能够在本专业领域立稳脚的都是那些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具备相关人文素质的学生。因此,民办各高校决策者在制定培养规划时,必须改变“重专业、轻人文”的教育观念,加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优化课程设置。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民办高校护理人文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在新护理模式需要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护理人文课程体系。在护理专业课程的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要“授业”,更要“传道、解惑”,将两者有机结合到一起。在现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收集人文教育资源,加大人文知识比重和讲授时间,强化护理专业知识与人文科学知识的相互渗透,逐步建立系统的、合理的、完整的、科学的具有现代护理学特色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改变重理轻文和重医学学科、轻人文学科的现象。其人文课程设置应包括显性课程,也要包括隐形课程的设置。开设适合民办高校大学生特点的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特色课程,举办人文讲座,开展人文活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课程融合。

古今中外,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护理教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的模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远比知识传授深远得多。因此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高尚的师德、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继续教育等方式促进人文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教学方法要多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角色模范法、对话法、实践法、记关怀日志法等有效提升学生的关怀意识和人文素养。

4.人文环境熏陶。

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引导大学生加强文化道德修养,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浓厚的学风和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会使深处于其中的莘莘学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进而内化其身。学校要定期举办各种学术沙龙、讨论会、演讲会、征文、辨论会等,开展就业指导月、护理技能比武、艺术文化汇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拓展对外文化和学术交流渠道。加强图书馆人文社会科学类图书的建设,拓宽大学生人文知识,开阔视野,使大学生在良好的人文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②实习期人文素养培育与熏陶,护理专业学生是学校向医疗卫生服务行业输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在实习过程中人文环境的熏陶对其人文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在实习期间,学校和医院要加强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习初期树立正确的护理人文榜样,将优秀护士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会模仿。在实习中期培养人文底蕴,通过实习丰富人文知识,强化人文关怀。在实习后期创建人文举措,学生人文实践主要体现在其人际沟通和交流之中,采用模拟对话和示范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使人文素养得到实践和升华。

三、结语

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欣赏课;人文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053-01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因此,突出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是当今国际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如今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所强调的价值取向,我们应该时刻掌握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密不可分基本要求,在美术课程中更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美术鉴赏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学习领域,它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美术欣赏课的人文特性及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1.美术欣赏课的人文特性

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一直的追求,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孕育于丰富的人文背景之中。美术能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事物进行直接模仿,能形象的再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各种不同社会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美术鉴赏教学是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分析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和延伸。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美术家们在创作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在受到所处环境、文化的影响。高中美术欣赏课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在美术鉴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人文环境中去学习,渗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2.美术欣赏课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人文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因此,新课标下中学美术教学应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实现人文追求,相对于知识的学习,学生的人文教育对他们一生的影响更为重要。学校教育就应该以德为治,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德为先,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从艺术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将德育等人文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高中美术课中,欣赏课占有重要地位,而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所以,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也是现今教学、教育的现实要求。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人文素质培养的若干建议

首先,在以往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说多是以美术知识为侧重点,人文知识、素养为辅,所以,教师应该要转变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要以发展的全面观点来看待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和发现,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其次,人文文化素养包含在广泛的现实环境及其文化中,美术欣赏也不能孤立,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例如,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教学。把音乐引进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有良好的心境,体验艺术的真谛,如在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放一段中国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也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这样可以创造美术鉴赏课文化情境,以图文并茂、图声并茂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鉴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既自觉的接受了思想教育,也接受了新观念。

再有,通过欣赏的作品的背景文化故事讲解,向学生渗透作品中所表达的积极思想,以美知丑。如,解读大师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时,讲述有关于梵高坎坷一生的故事,让学生走进梵高的所在情境,以体会到俯仰张弛挣扎的向日葵,充溢着张力的新生命在凋残痛苦的旧生命中诞生,这样学生在鉴赏时,很自然想象到梵高沉默、欲喊又喊不出来的压抑人生,以及了解更为重要的梵高的爱心和渴望生活的精神,并记下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最后,通过美术鉴赏教学,使学生了解到中国的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无论是中国水墨画的融诗入画,使画的意境、布局、笔墨、色彩完全诗化而成为“无声的诗”的抒情诗学,写意画学;还是表达了生活勇气和生活热情的民间艺术品,都将学生的思想升华到对民族艺术以及民族文化的赞美和热爱上,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流露,是情感的宣泄。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有目的、有重点地发掘人文因素,使学生能具备一个特别的眼,一颗多感的心,一份丰富的情,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更好地净化心灵,感悟人生,才是真正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