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物;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TE9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01-01

土壤污染属环境污染的范畴。环境污染指的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环境污染的产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某种能造成污染的物质的浓度或总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便可能产生危害。环境污染根据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人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中某些或某种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致使健全的土壤功能受到损害,理化性质改变,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破坏,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造成减产;对生物、水体、空气或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现象。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工业污染源的防治措施

工业点源污染物主要有废水、废气、废渣、粉尘、噪音等。

(一)推行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严格执行国家工业三废排放标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过去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生产过程转变为“资源――产品――再资源”的生产过程。包括征收污染税和排污费等惩罚性政策,以及政府对环保型产业的财政补贴和信贷支持等鼓励性政策。最后从侧重污染的末端治理逐步转变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由重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由重分散的点源治理转变为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

(二)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推进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在化工、冶金、轻工、机械、电力、建材等行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速技术改造,加快生产设施和工艺流程的更新及改造,减少和控制“三废”的排放量,强制淘汰污染重、能耗物耗高的设备和产品。

(三)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把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等环境保护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城市功能分区,调整工业布局,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改变工厂和居民混杂状况,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控制城市环境污染。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防治能力。增强工业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提高城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水平。

(五)构建森林过滤器作用带和森林缓冲带。在工业污染集中的区域,通过构建森林过滤器作用带减缓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速度,营建森林缓冲带减小污染物在风力和水力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具体地:

1.在粉尘沉降严重的地段,种植阔叶的泡桐、女贞、夹竹桃、毛白杨、大叶杨等滞尘树种。

2.在工矿企业周围选择种植抗二氧化硫的树种臭椿、香椿、苦楝、垂柳、桑树、侧柏、杜英、夹竹桃、法国冬青; 抗氯、氯化氢的树种合欢、榆树、木槿、构树、紫荆、槐树、紫藤、梧桐、刺槐、紫穗槐、胡枝子;防火树种广玉兰、法国冬青、女贞、木荷、油茶、白栎。

3.在铅汞污染地区栽植有吸铅尘本领的青杨、桑树;有吸汞能力的桂花、棕榈、腊梅。

二、土壤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由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畜禽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废弃的农用地膜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区,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标准化施用化肥、无公害农药,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薄膜,从源头上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对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的使用管理,提倡使用生物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施用有关规定,控制氮素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施用量。

(二)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次数和施用量,同时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

(三)选择种植抗性较强的品种,如种植转基因水稻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

(四)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在畜禽养殖区用畜禽废弃物充当沼气底料生产清洁能源,发酵后的剩余物又是高效的有机肥料,既解决了畜禽废弃物的污染难题,还可以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大力开展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不断提高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率。

(五)对于已经污染的地区,通过增施有机肥料、使用微生物降解菌剂、调控土壤pH和Eh等生态、生物修复措施,加速污染物的降解,从而消除污染。此外在面源污染区构建水土保持林,防治水土流失,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进而迁移到其他地区造成危害。

三、工农业复合污染防治

在工农业复合污染区,要采取分类治理的措施,对于已经污染严重的地区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采用农业生态修复措施,因地制宜地改变一些耕作管理制度来减轻危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 改变耕作制度,选种抗污染作物品种,或筛选出在食用部位累积污染物少的品种;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如种植树木、花草等观赏或经济作物;

(二) 采用农艺修复措施。通过增施有机肥或深耕土地等手段调节诸如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pH值和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等土壤理化性质,实现对污染物所处环境介质的调控。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第2篇

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5万亿~2.8万亿m3,居世界第5位,人均占有量2 095 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近年来由于工业和城市建设进程加快,用水倍增,工农业争水加剧,造成北方地区超采地下水面积达19万hm2,按联合国粮食组织公布,2 000 m3为严重缺水、1 000 m3为人类生存保障线来衡量,目前我国水资源低于2 000 m3有18个省市,低于1 000 m3的有10个省市,是世界13个严重缺水国家之一。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干旱在我国还会加剧,缺水问题已经给人类的生存和工农业的发展带来威胁。

2我国水资源利用和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水土分布不均匀

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47%,但水资源占全国的7%,由于水资源短缺,工农业生产水平低,经济比较落后,人畜饮水困难,如甘肃省定西地区靠降水窖贮解决人畜饮水。在我国东南部湿润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1/3,而拥有全国水资源的81%。我国不仅水资源短缺,水土分布不均,而且降水季节分布也不匀,一年四季降水量夏秋多,冬春少,6—9月降水量占总水量的70%~80%,并多以暴雨降落,因而造成我国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旱洪灾害交替出现,2011年我国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5个省,先旱4个月后涝2个月,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极大影响。

2.2水土污染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使我国水土污染日益严重,加剧了水危机。据资料介绍,我国每年要喷施农药138.6万t,施化肥4 636万t,地膜用量93万t,人畜粪便排放38亿t,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316亿t,使我国水土受到面源污染,导致全国逾850条河流受到污染,有60%的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11%的水质不符合农业灌溉要求,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流域——湖北省襄阳峦河因工业污水的排放,导致水质污染,鱼草不生;太湖水质为Ⅴ类,造成兰萍暴发。由于水土受到重金属Cu、Cr、Pt、Zn、Hg的污染,不仅人畜饮水安全得不到保证,还造成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土地生产力下降,目前全国有2 000万hm2耕地受污染,每年减产粮食200万t,粮食增产受到制约。

2.3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农村缺乏劳动力

仅2011年我国财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达1 100亿元以上,由于对资金监管不善,资金被挪用,实际用于水利建设资金并不多,落后的水利设施没有大的改观。多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年久失修,有的完全不能使用,农业生产处于“靠天收”的局面。水利设施的老化,导致一些离水源近的农田无法灌溉,如湖北省梁子湖作为江夏主要农田灌溉水源地,由于设施老化,引水渠毁坏不能灌溉,造成粮食歉收。据笔者在重庆市云阳县的调查,全县水利工程9 145处,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54座,山坪塘7 498口,总蓄、引、提水能力10 868万m3。目前,由于农业比较利益低,全县有39.8万名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在家务农者多是老人和妇女,有的甚至出现“空巢村”,导致土地撂荒,笨重的挑塘修堰体力劳动无人干,全县有23.1%的病塘病库得不到整治,使全县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至1.23万hm2,该种状况令人担忧,如果得不到改变,我国粮食安全难以保证,粮荒迟早会出现。

3对策

为了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必须扩大水源,增加贮量,合理利用水资源,完善以水利为中心的农村基础建设,为此,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3.1扩大水源,增大贮量

我国是世界13个严重缺水国家之一,特别是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农区平均降水500~650 mm,只靠自然降水很难保证粮食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应采取跨地区西水北调工程的规划与实施,以扩大水源,提前研究“溯天运河构思”。可从雅鲁藏布江筑坝,把水位提高到海拔3 588 m,能将2 000亿m3水引入黄河,再利用黄河小道,把水引入西北、华北缺水区。经青海湖调蓄,把水输入新疆盆地和河西走廊及晋、冀、辽、蒙北平原。“大西线”调水方略如能实现,我国西北华北平原缺水问题会得到彻底解决,工农业的生产才能持续发展。

3.2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扩大旱地浇灌

优良的水利设施是确保农业均衡用水和粮食增产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气温增高,干旱灾害将更加严重,为了抗旱夺丰收,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扩大旱地浇灌,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偿。多渠道筹措资金,每年利用冬春农闲时间,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水利基础建设,整治病塘病库,维修和兴修引水渠道,改善小型雨水集蓄工程,做到排水有沟、蓄水有池、沉沙有凼、护坡有草,增加农业供水能力,扩大旱地浇灌面积,改变目前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其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

3.3植树造林,搞好生态工程蓄水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面积为19 545.22万hm2,覆盖率20.36%,现在无论是南方山区、北方太行山区、大别山区,森林植被增加缓慢,“绿色水库”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在减少,目前林不保土,土不蓄水,石漠化荒漠化面积在扩大,旱、洪、泥石流灾害在加剧。为了解决我国工农业缺水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对现有荒山荒坡分期分批进行绿化,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水保林、用材林、经果林,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不断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涵蓄水源,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增强农业抗御干旱能力,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3.4发展节水农业

农业是用水大户,目前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70%左右。由于输水管道和渠堰遭损毁,年久失修,在农业输水过程中,有30%~40%的水渗漏浪费,因此修好渠道、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对缓解我国用水资源短缺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节水农业是以节约用水为中心的农业,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其核心是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如改目前的大水漫灌、串灌为滴灌、渗灌、喷灌等措施,能充分提高农田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益,保持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此外,为了减少农业用水,要积极推广耐旱品种,实行覆盖免耕栽培等农艺措施,从而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3.5节能减排,防治水土污染

为了防止我国水土继续受到污染,在工业上要节能减排,控制工业“三废”直接排放,要严格执行《水法》和《水土污染法》。对污水要通过化学处理,回归利用,灌溉农田,使污水资源化,达到既增加供水量,又治理污染,这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农业上要推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多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提倡生物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通过上述办法防治水土点源、面源污染,缓解城市农村供水矛盾。

4参考文献

[1] 彭玮.加强农村水利基础建设,破解“三农”五大难题[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5):523-526.

[2] 彭敏.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11(5):55-56.

[3] 刘昌明.把节约用水和保持水源作为基本国策[N].中国科学报,1998-07-01.

[4] 白福林.对水资源应有强烈的忧患意识[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6):37.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污染防治

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因素。水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有人把水称作“工业的血液、生命的乳浆”。没有足够的水,工农业生产无法进行;没有足够的清洁的淡水,人类社会将无法生存下去。水又是构成生物体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产生、发育和繁衍的源泉。宇宙探测器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水,这也从侧面说明,没有水的星球,不可能存在生物。

一、水资源现状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是人类社会正面临的紧缺资源。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困扰着国计民生,而且也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国家已达四十多个。我国同样面临水资源紧缺的现实。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2 7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4。近年,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量不断增加,因此甚感水资源之不足。尤其是北方地区气候干旱,雨水稀少,水资源更加缺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工业集中的城市、地区,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豫北、胶东和辽河流域,人口占全国的17.6%,土地占全国的6%,工农业产值却占全国的25%,而水资源仅占全国的3.4%,人均仅517立方米/人,为全国人均值的1/5。

北京市地处华北平原北端,年降雨量多年平均仅600毫米左右,而且由于受季风气候及地形的影响,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年际变化悬殊,年降雨也很集中。为解决北京市用水问题,除勘探、开采地下水外,还修建了密云、官厅等水库来存蓄地表径流,对解决北京市用水问题起到了很大作用。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目前全市工农业及城市环境等总用水量已经接近本市可供水源的能力,市区地下水已经严重超量开采。“南水北调”正是为解决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用水及农业用水而制定的,但工程投资大、难度大、周期长,而且如不加强污染治理和节约用水,将会造成更大的环境问题。

二、水环境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世界用水量大幅度增加,主要表现在:(1)工业与城市用水量激增。由于人口激增和工业化的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2)农业耗水量增加。同时,水污染又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据报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 200多亿立方米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据联合国第二次人类居住区大会称:到2020年,世界城市将面临非常严重的缺水危机,水危机将成为“21世纪城市里最容易引起争端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水环境存在的问题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江河水污染问题。据近期的水资源评价反映,在评价的700条河流中,水质良好的占评价河长的32.2%,受污染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46.5%。全国七大江河中,淮河、黄河、海河的水质最差,均有70%的河段受到污染。黄河、淮河、海河等中下游发生的断流现象,导致河口严重淤积;不少中小河流由于城镇工业的超量排放污水已成为污水河。第二,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严重。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农用化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排入湖泊、水库的磷、氮、钾等营养物质增加。据统计,我国131个大中型湖泊中,有89个湖泊被污染,有67个湖水水体达富营养化程度。第三,北方地区地下水超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许多大小“漏斗”,如北京、太原、石家庄、保定以及黑龙江地区的地下水下降严重。不少水体既不能饮用,也不能灌溉。第四,海水入侵严重。据调查,辽宁、河北、山东等省有70个地块发生海水入侵,总面积达1 433.6平方千米,其中以烟台、大连最为严重。第五,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的泥沙约50亿吨;黄河的泥沙量约为16亿吨,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导致黄河河床每年以10厘米速度抬高。以上种种构成了我国严重的水环境问题。

三、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意义

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深刻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本质。建设生态文明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二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三是深化节能减排,加大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强化核与辐射监管能力,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四是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城乡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六是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构建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七是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八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建立城市污水处理体系对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普遍施行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二级强化处理,以及一定程度的三级处理。近年,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城市污水治理工作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本建设保护领域中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

根据国家有关规划,到2020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50%,设市城市的

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近年,国务院相继制定了淮河、辽河、海河、太湖、滇池、巢湖等流域的水污染控制总体规划,各省市也制定了相应的水污染控制总体规划,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目前的规划,我国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产业的投资需求在1 800亿元以上,建成后每年的运行费用在70亿元以上。按照国家环保局颁发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为了满足出水排放标准,绝大多数城镇污水处理厂都必须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技术。

毫无疑问,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前景,但同时存在严峻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设备国产化开发问题。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资金短缺,致使一大批规划中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迟迟不能上马,已经建设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也不能正常运行,预期的水环境目标无法实现。对大部分地区而言,当前首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治理深度的问题,而是治理与否的问题。近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主要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导致工程投资大、债务负担重,并抑制了国内污水处理技术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为了尽快提高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率,除了必须继续开发适应我国国情、切实可行、高效低耗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工艺与设备外,还必须健全和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综合性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制定合理可行的产业技术经济政策,尽快解决城市污水处理收费及价格问题,加大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力度。

我国目前有各种规模和性质的小城镇近48 000多个,其中建制镇19 200多个,吸纳2亿多居民,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村镇人口的不断集中,小城镇的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但绝大多数没有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由于缺乏必要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不仅造成小城镇本身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且成为区域性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如太湖流域有各种规模的城市7座,而小型城镇高达978个,小城镇的污水治理成为太湖水污染防治的关键。

四、解决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解决缺水问题的途径主要有: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污染,开辟新水源,其中废水资源化与回用是开辟新水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是节约用水。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将面临更加繁重的任务。“十五”期间,我们要坚持全国规划、统筹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加强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搞好江河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部成立了“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具体抓城市节水工作。各省、市、自治区也都设立相应的节水机构,由所在的地方政府直接领导。每年将节水指标下达到城市和工矿企业,把节约用水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纳入产品结构调整计划和科学技术及企业改造计划,使在城市和工业部门中逐步做到计划用水、合理用水和科学用水,把节约用水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之一。

二是废水资源化与回用有很多优点,能节约宝贵的新鲜水,缓和工业与农业及工业与城市的用水矛盾,实现“优质水优用,差质水差用”的原则,减轻或避免了长距离输水问题。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再生水列入了水资源的行列,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统一考虑。但在我国,大规模的城市污水资源化工程很少,主要是由于再生水的成本与自来水的价格差别、国家的政策法规及人们的接受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所造成的。

污水回用的途径主要包括城市生活用水和市政用水;工业和农业用水;地下水回灌;景观和娱乐用水等。在我国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浇洒绿地道路、洗车、冲厕所等杂用水和农田灌溉、地下水回灌等,也有用作冷却水甚至锅炉补给水。

三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水源取走所需的量,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后,数量有所消耗,质量有所变化,然后在另外地点回归水源;另一类是取用水的位能发电、发展水运、养殖水产和水上游乐,人类早期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在农业、航运、水产和水能利用等方面。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多地表现在城市生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用水上。

水是一种宝贵的物质财富,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大规模“制造水”的办法,它只能从自然界中获取,因而人们在利用它的同时,必须珍惜它和保护它。保护水环境,治理水污染,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解决水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对水重要性的认识,要一如既往地推动节约用水。节约用水即是节省资源。其次,加快供水工程和排水、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五、结语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气污染;原因;治理

中图分类号: X51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工业生产的发展却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使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难以保持最初的生态平衡,给大气环境以及人们的生存环境敲响警钟。目前,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是城市,交通运输产生的尾气以及工农业生产产生的烃类物质、硫化物、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排放,使得空气质量逐步恶化,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危害。因此寻找大气污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预防,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降低大气的污染率,还能够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以及生命健康。

一、大气污染的原因

大气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原因有多方面,其原因主要有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污染、能源浪费严重、交通运输工具尾气排放量增加、市政建设不合理以及人们的环境意识薄弱。

(一)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污染

由于工业生产的模式较为落后,以粗放型生产为主。由于工业生产的规模、使用的原料、产品种类以及工艺过程等各不相同,造成大气污染的程度不同。各种大气污染随之而来,直接对臭氧层形成影响,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大气污染使建筑物、铁路受到腐蚀,同时也给工农业生产带来损失。因此在治理大气污染时,应注重对工业生产进行优化管理。

(二)能源浪费严重

进行工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利用能源,造成能源过度浪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能源的使用量占据大部分,主要用于发电、工业及民用等。煤炭生产量大量增加的同时,忽视了高硫煤问题。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普遍使用能耗较高及排污量较大的能源,各种燃烧的设备技术较差与制造的水平较低,致使能源的利用率较低。煤炭在燃烧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杂质到空气中,直接影响到空气的质量,加剧了大气污染。

(三)交通运输工具尾气排放量增加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交通运输建设使生活更加便利,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却造成城市的大气污染。汽车数量迅速增加,致使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特别是冒烟车辆以及柴油货车,排放出的尾气含有烃类物质,不仅造成空气污染,还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隐患。

(四)市政建设不合理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公路建设时的人行道会高于路面或与路面垂直,致使公路上面的粉尘难以被风吹走,粉尘越积越多以致汽车驶过时会引起扬尘。为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不断对城市进行改造及建设,市政建设的不合理造成自然资源滥用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五)人们的环境意识薄弱

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就是大气环境,一旦大气环境受到破坏,难以恢复到原始状态。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得到发展的同时,大气污染随之增加,必须采取措施从根本上对大气环境进行防治。由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在发展经济、产业及城市建设时,是以牺牲环境做为代价,从而换取经济发展。以致出现重复建设、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劣质煤炭的流通失控以及能源资源过度浪费等现象。

二、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大气污染使空气质量逐步恶化,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危害。必须针对大气污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预防,逐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从而降低大气的污染率。主要通过综合整治工业生产、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减少交通运输的排放量、优化市政建设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方面进行治理。

(一)综合整治工业生产

在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城市的发展趋势以及大气的质量现状进行规划,制定出有效地环境保护措施。根据各城市片区环境承载力进行治理,以减少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的污染排放。污染排放量要得到控制,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及对交通状况进行改善,从根本上来控制污染物的范围,有针对性的治理环境。城市地区以集中供暖方式为主,优化调整工业的布局,使能源的使用得到规范,通过依靠科学技术逐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气环境得到有效治理。

(二)提高能源的使用率

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生产技术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通过对生产工艺进行完善,使生产设备的性能得到优化及改进,不断降低环境的污染率。另外,还应改变传统的能源燃烧模式,提高能源燃烧的效率,逐步以太阳能、地热能、气体燃料以及低硫煤等无污染的能源代替能耗较高及排污量较大的能源。

(三)减少交通运输的排放量

交通运输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造成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必须改善交通运输工具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逐步改善大气环境。政府在规划城市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合理布局以及科学规划,逐步改善交通运输的状况。

(四)优化市政建设

政府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具有权威性,能够为社会发展进行控制与指导。治理大气污染需要政府发挥自能作用,出台相关的政策,对有关造成大气污染的行业进行控制。通过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减少车辆的尾气排放。调整工业的产业结构,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的排放,逐步改善大气环境,建设并绿化城市,使城市的大气环境逐步改善。

(五)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大气污染的治理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但大部分的人并未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大气污染的严重性。通过宣传教育的形式,向人们推广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通过经济手段,如合理利用价格、信贷等经济杠杆作用,解决环境治理的问题,对于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而违规企业应进行处罚或收取相应污染治理费。

三、结语

大气受到污染的原因有多种,必须根据大气环境污染的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及治理。大气污染的治理过程是长期的任务,需要逐步对大气环境的质量进行改善,使大气污染得到综合治理,进而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以及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王阳.浅谈大气污染的原因与治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2]袁丽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探析[J].科技资讯,2012(35)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第5篇

    防治生产和生活的污染

    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水源污染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防止建设和开发的破坏

    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第6篇

3倍。一个健康人在5周内不吃食物,或5d内不喝水都可能生存下来。但若5 min不呼吸空气,会窒息死亡。由于大气直接参与人和其他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清洁的空气是一切生

物生存的保证。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可能改变大气组成引起大气污染。由于大气的整体性和流动性,大气环境问题常常是全球性的、区域性的。目前国际关注的三大环境问题;全球

性的酸雨、CO2浓度的增加(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都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就其组分的含量变动情况可分为恒定组分、可变组分和不定组分三种。恒定组分指N2、O2和Ar。N2占空气体积78.09%、O2占20.95%、Ar占0.93%.三者总和占空气总体积

的99.97%,其余为微量的氖、氦、氙、氡等稀有气体。可变组分指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通常CO2含量为0.02-0.04%,水蒸气含量小于4%。可变组分在空气中的含量随季节、气

象与人类活动的变化而变化。不定组分指煤烟、尘埃、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等,它与人类活动直接有关,这些组分达到一定浓度,会给人类、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一)大气污染源

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分为固定源和流动源两类。所谓固定源就是位置和地点固定不变的污染源。主要指工矿企业在生产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冶金、钢铁、建材等工业企业都

是对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固定源。流动污染源是指交通工具在行驶时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而形成的污染源。

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划分,还可以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

1、工业污染源 由火力发电、钢铁、化工和硅酸盐等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煤烟、粉尘及有害化合物等形成的污染源。此类污染源由于不同工矿企业的生产性质和

流程工艺的不同,其所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大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排放源集中、浓度高、局地污染强度高。是城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2、农业污染源 主要是不当施用农药、化肥、有机粪肥等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挥发扩散,以及施用后期NOX、CH4、挥发性农药成分从土壤中逸散进入大气等形成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污染源 由汽车、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运行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这类污染源属流动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是烟尘、碳氢化合物、NOX、金属尘埃等,

是城市大气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4、生活污染源 是指居民日常烧饭、取暖、沐浴等活动,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烟尘、SO2 、NOX等污染物。这类污染源属固定源,具有分布广、排量大、污染高度低等特

点,是一些城市大气污染不可忽视的污染源。但是,随着城市电气化的推进,城市生活污染源将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二)大气污染物

1、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二次污染物则是由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

染物与大气正常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其毒性一般较一次污染物强。

2、常见主要大气污染物简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被人们注意到或已经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危害的大气污染物大约有100种左右。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具有普遍性的污染物有颗粒物、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含物及光化学氧化剂等。

三、大气污染的类型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危害了人体的舒适、键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一)根据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存在的大气状况,可将大气污染分为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

(二)根据燃料性质和污染物的组成,可将大气污染分为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和特殊型四类。

四、中国大气污染的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污染是我国环境问题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地形及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大气污染具有以下特征:

①煤烟型污染是污染的普遍问题,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

②汽车尾气污染明显增加,并逐渐上升为城市大气主要污染源,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③酸雨分布区域性、季节性明显,污染物成分特点突出,多以硫酸酸雨为主;

④工业“三废”任意排放是目前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但农业引发的大气污染仍不容忽视。

五、大气污染的危害

人类体验到的大气污染的危害,最初主要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随后逐步发现了对工农业生产的各种危害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的不良影响。人们对大气污染物造成危害的机

理、分布和规模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为控制和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一)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大气污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甚至人的年龄、健康状

况的不同,对人均会产生不同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感觉上不舒服,随后生理上出现可逆性反应,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症状。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1、急性中毒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通常不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特殊事故,大量有害气体泄露外排,外界气象条件突

变等,便会引起起人群的急性中毒。如印度帕博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露,直接危害人体,发生了2500人丧生,十多万人受害的惨剧。

2、慢性中毒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慢性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质在低浓度、长时间连续作用于人体后,出现的患病率升高等现象。,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很

高,其中最高的是上海市,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郊区 。

3、致癌作用这是长期影响的结果,是由于污染物长时间作用于肌体,损害体内遗传物质,引起突变,如果生殖细胞发生突变,使后代机体出现各种异常,称致畸作用;如果

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发生突然改变作用,又称致突变作用;如果诱发成肿瘤的作用称致癌作用。

(二)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这些危害可影响经济发展,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是

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二是飘尘增多给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危害。酸雨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通过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有毒成分溶出,从而对动植物和水生生物

产生毒害。严重的酸雨会使森林衰亡和鱼类绝迹。

(三)对大气和气候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质还会影响天气和气候。颗粒物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光辐射量。尤其是在大工业城市中,在烟雾不散的情况下,日

光比正常情况减少40% 。高层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氟氯烃类等污染物使臭氧大量分解,引发的“臭氧洞”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大气污染除对天气产生不良影响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发的温室效应,是对全球气候的最主要影响。地球气候变暖会给人

类的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人类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六、大气污染的防治

从大气污染的发生过程分祈,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方法,是从污染源着手,通过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促进污染物扩散稀释等措施来保证大气环境质量。但目前现有的经济技

术条件还不能彻底根治污染源,因此,大气环境的保护就需要通过运用各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大气污染的控制途径。

(一)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1、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

2、改善燃料构成

3、进行技术更新,改善燃烧过程

4、改革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废气”

5、开发新能源,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以减少煤碳、石油的用量。以上新能源多为可再生性能源,在利用过程中不会产

生化石能源开采使用的环境问题,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二)采用各种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

1、烟尘治理技术

2、二氧化硫治理技术

3、光化学烟雾的治理技术

(三)合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保护大气环境

1、搞好总体规划,合理工业布局

(1)搞好城市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调整工业结构、合理工业布局

2、做好大气环境规划,科学利用大气环境容量

3、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

4、发展绿色植物,增强自净能力

(四)加强大气管理

大气环境管理就是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规划,从宏观上、战略上、总体上研究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法律是环境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以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溶藻菌;溶藻特性;最佳溶藻条件;筛选

中图分类号 Q9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229-02

Lytic Character of Algicidal Bacteria RZ1

WANG Zhi-yong 1 SHI Chun-fang 2 * CAO Ju-mei 3

(1 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 of Baotou City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10; 2 School of Mathematics,Physics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3 Baotou North Suburb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Abstract A strain RZ1 was isolated from the water body of bloom-forming alga.The result of gram stain showed that the strain was a gram-positive bacterium.The lytic character of the bacteria showed that the lytic effec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atio of volume,pH value and light conditions.The orthogonal tests showed that the best lytic conditions were that the ratio between bacteria and alga was 1∶5 in volume,light condition was photoperiod,and pH value was 8.

Key words algicidal bacteria;lytic effect;optimized lytic conditions;selection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农业的不断发展,大量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城市生活污水、工农业废水流入湖泊、河口等缓流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数量呈规模性增长,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发生即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生即为赤潮[1-5]。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安全,由于有毒藻类水华暴发日趋频繁,造成环境污染和经济的衰退。因此,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寻求有效的水华及藻毒素污染防治途径势在必行。

溶藻细菌作为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藻的生物量平衡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不少研究者认为水华和赤潮的突然消亡可能与溶藻细菌的感染有关,利用溶藻细菌作为水华和赤潮的防治生物,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关注[6-9]。从水华暴发频繁的乌梁素海水体及周边土壤筛选具有溶藻效果的菌株,并研究其溶藻特性,以期为水华生物防治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藻种和溶藻菌种。试验用斜生栅藻由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物质能研究所提供,溶藻菌种分离自乌梁素海水样。

1.1.2 培养基。藻类培养基为BG11培养基,菌株培养基为高氏一号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2 溶藻菌筛选方法

通过镜检法、目测法、叶绿素a含量测定法3种方法判断分离纯化细菌是否具有溶藻效果。镜检法:选择固定时间,显微镜下观察藻细胞的形态,与对照比较,并记录。目测法:选择固定时间,观察藻种颜色变化。叶绿素a含量测定法:通过测定藻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来判定分离到的细菌是否具有溶藻作用。

1.3 最佳溶藻条件正交优化试验

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筛选溶藻菌株RZ1的溶藻条件,试验设计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溶藻菌筛选结果

从乌梁素海水样中分离纯化出28株细菌,通过上述溶藻菌筛选方法,筛选出1株溶藻效果良好的菌株RZ1。溶藻菌筛选结果见图1~3。

2.2 溶藻菌最佳溶藻条件的正交优化试验结果

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见表2、表3。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试验组的藻细胞数和叶绿素a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说明菌株RZ1的溶藻效果比较稳定。

表3数据表明,影响溶藻菌株RZ1溶藻效果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菌藻体积比、光暗比、酸碱度,其最佳溶藻条件为菌藻体积比1∶5,光暗比光周期,pH=8。实际应用中,需特别注意菌液的添加量,尽量使菌藻体积比为1∶5,保持自然光周期即可。

3 结论

为研究利用溶藻菌防治有害水华藻类暴发的可行性,选择水华暴发期间比较常见的藻种――斜生栅藻作为处理对象,试验所用菌株为从乌梁素海水域中分离筛选出的1株溶藻菌株RZ1,具体研究了该菌株对斜生栅藻的溶藻特性。

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溶藻效果与菌藻体积比、pH值及光照条件密切相关,其最佳溶藻条件为菌藻体积比为1∶5,光循环,pH值为8。

4 参考文献

[1] 景澄茗,林涵,陈庆丽,等.微生物控制水华藻的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14(6):34-37.

[2] 马迪迪,赵耕毛,王长海.2株溶藻菌培养条件优化及溶藻特性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5(1):24-29.

[3] 陈庆丽,景澄茗,付韵馨,等.寒区水体中溶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和性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5(3):692-698.

[4] 张睿,王广军,李志斐,等.枯草芽孢杆菌对铜绿微囊藻抑制效果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5(6):1814-1821.

[5] 谢静,潘伟斌,曾嘉韫.溶藻细菌L7代谢物对水华鱼腥藻的溶藻效应[J].环境保护科学,2014(1):36-40.

[6] 陈庆丽,张秀芳,付韵馨,等.1株铜绿假单胞菌JM1的溶藻特征[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4(4):416-420.

[7] 廖春丽,邹亚巍,孙宁聪,等.不同溶藻菌对淡水藻的溶藻效果[J].贵州农业科学,2014(6):193-195.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4-0070-03

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发展农村的重要战略,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近几年来,随着一系列有利农村发展政策的实施,特别是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农民居住条件也得到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农村生态环境的妥善保护,因此,治理农村污染对于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鉴于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加强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范围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的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农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制约农村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后劲,最终将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当前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化学品造成的污染

化学品污染主要是指由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对水体、土壤和产品造成的污染。相关研究表明,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目前,我国农业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4 000万吨,而利用率却只有30%~40%。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另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目前我国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化肥量已达360多公斤,分别是德国、美国的1.6倍和3.3倍,其中氮肥的利用率为25%~30%、磷肥利用率为10%~2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平均每亩农田使用农药量为150克左右,是欧盟国家的3倍,但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仅相当于欧盟国家的一半。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施肥结构不合理和施药不当,化肥和农药的利用效率低、流失率高,不仅严重污染土壤,通过农田径流加重了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而且还通过受污染农产品的销售直接威胁到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二)工业养殖业造成的污染

原来我们只是关注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但现在看来很多地方污染型企业有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直接搬出城区建到农村,这是不容忽视的。据统计,目前工业“三废”污染农田已达0.1亿公顷,比1983年增加了2.5倍,约有15%的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几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因固体废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13.3万公顷以上,533.3万公顷以上的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全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已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1.6倍。由于环境污染,导致每年粮食减产100亿公斤以上,直接损失达125亿元。在乡镇企业中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如此污染可想一些农村地区的污染状况了。

养殖业造成的严重污染,据农业部的数据,我国农村仅猪、牛、鸡三类畜禽粪便的年排放量就达30亿吨左右,有30%直接排入了地表水体的污染。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污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养殖一只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还有养殖獭兔、狐等对当地的空气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三)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

生活污染也不可小视,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管理的缺失,致使无害化处理率低,生活垃圾一般都直接排入周边环境。生活垃圾由可被降解的有机物质和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废旧电池和玻璃瓶等,成分复杂,可利用率低。而大部分农村地区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致使环境污染加剧。还有由于农村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大量产生,受城镇垃圾处理能力有限的影响,这些未经任何处理的废弃物越来越多的被堆放到城镇周边的农村原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包括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十分令人担忧。

(四)非环保的开发造成的污染

一些农村地区大量开矿、挖河取沙、毁垦殖、围湖造田、毁林造成了对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严重破坏。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利益,以牺牲农村地价,对本地区的矿产开采,使得大量土地退化、水土地质量下降,每年流失的地表土超过50亿吨。这不仅使得农地大量养份流失,同时,流失的地表土进入江河湖泊,造成严重的淤塞,也导致蓄洪能力的下降,从而导致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的发生;一些牧过度放纵,使得草原剧减,出现严重的沙进人退的局面,甘肃民勤和内蒙古的一些地区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对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一旦农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污染,农村经济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做到农村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达到这一目的,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一)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应是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一是通过“改水、改厕、改厨、改圈”以及使用清洁能源,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生活卫生条件,另一方面在畜禽养殖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方,应努力寻找“变废为宝”的办法,如用畜禽的粪便生产沼气,制成有机肥等。二是加强环卫队伍和相关机构建设,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三是对地处农村地区的企业要建设和完善污染处理设备。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依靠科技,比如,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对作物病虫害的研究,开展合理有效的施肥用药指导,防止农民滥施肥料和农药;采用农牧结合的方式综合处理畜禽粪便污水;通过技术改造和生产技术革新,推动乡镇企业升级换代,以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排放,实现清洁生产。

(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法制建设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虽然我国已颁布实施了一些有关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及地方法规,但对整体而言,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也缺乏可操作性。我国已颁发《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业生态建设技术规范》等法规,但尚未见到一个对生态农业的总体目标、发展规划、保障机制有完备规定的纲领性文件。政府对各地农业生态建设也缺少严格的要求和有力的约束,应加大保护立法的力度,建村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制定具有强制性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农村环境保护条例》、《农业废弃物利用促进条例》、《地下水保护管理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及约束各级政府干扰环境执法行为等方面的法规。

二是要特别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督,要在现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环境报告制度,要求有关地区和企业对排污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污染的环节向公众公开其环境行为、环境目标、环境计划和生产过程中逐步减少污染的方案选择,促进有关部门真正把环境管理和生产管理结合起来。

三是要建立问责制,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环境执法的问题,对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依法追究责任。

(三)发展环保的工农业

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在工农业生产中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注意技术路线创新。解决源污染问题主要应该依靠发展生态农业,我国的传统和常规农业技术必须进行全面生态化改造。

首先,发展生态农业。一是农业本身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物质,通过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办法和大量增加农家肥、种植绿肥等办法,减少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进而减少对土地、水源的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二是强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积极发展农村沼气,使畜禽粪便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同时,加强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保护,合理确定养殖容量和捕捞强度,并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防治示范教育。

其次,要发展环保工业。用发展工业的理论发展工农业对接产业。要跳出农业讲农业,跳出农村讲农村。农村环境问题表现在环境上,根源在于工业化、产业化、资源化程度不高。农牧业发达的地区,要围绕其资源发展工业,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优势产业,既解决环境问题,又能可持续利用资源,促进乡镇企业进园(工业园),就可以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对园区内的工业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

(四)切实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目前,我国人民整体环境意识不够强烈,广大农村地区尤其低。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强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意识到保护自己生活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是要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广告牌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不仅应对农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公开严重污染事件的信息污染带来的危害,而且应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态和环保意识。

二是应加大农村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利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人口日、世界动物日等纪念日开展环保教育,使环保宣传教育活动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从娃娃抓起,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环保卫士,他们不仅可以在今后自觉维护环境,而且还可以影响他们身边的成人加深学生的环境意识。

三是政府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经常性宣传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深入农村,结合农村生产,对广大农民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环保图片展览等,讲解生产、生活中的污染以及危害,努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是加强对农民群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出版部门应当充分运传方式、教育形式、传播媒体,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及要性,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农村环境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涵”,农村环境问题应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将农村环境问题与三农问题有机结合,深化改革,力争为解决三农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伟光.论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J].当代生态农业,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