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美术教育职业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范文第1篇

目前,职业院校的美术教育大多重视“专业表现”,缺乏“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刚刚起步的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大多是普通教育的翻版,或是中职教育的延伸(或再现),缺乏与之相适合的知识技能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难以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高校美术教育应具有层次性。普通美术教育注重专业理论、专业表现、专业实践为主体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职业技术教育更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两者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而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职业性特点不容忽视。如果人才培养不能适应职业岗位需求,我们就应及时检查、反省、调整专业布局、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注重职业特色的强化。职业教育者应务实地在应用性的层面上构建职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职业能力本位的教育方式,坚持以职业分析为基础设置专业、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以职业资格为标准确定考核方式,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实现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整合与优化。

二、职业院校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1.职业心理误区:在当今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中,由于教育走向大众化,不少美术教师师大多是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培训就从事职业教育,难免存在“重视专业美术教育,轻视普通美术教育”的职业心理。而且这种职业心理被有意无意地嫁接给学生,导致职业美术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偏离,影响了基础美术教育目标的实施。长期以来,高校的专业美术与职业美术、其他学科教育条件的不对等,造成了职业院校美术教育内部人心浮动,师资不稳。随着职业院校院校的美术教育自身的发展和目的的演变,美术教育的重心倾向于国画、油画、艺术设计等专业美术教育。教育资源都向专业美术教育倾斜,作为普通美术教育之一的职业美术教育常常被轻视或淡化,客观上促进了这种职业心理的形成。

2.认识误区:一是美术课程的发展和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过于突出美术学科本位主义,导致学生及家长认为,学习美术就是关注和强调美术技能的学习和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美术学科的联系和构建,而且不少美术教师也希望学生热爱美术,片面地关注和训练美术的技能和技法;二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学校在评估美术教学时,以美术应试为中心,把学生参加美展与竞赛获奖多少作为教学业绩,迫使美术教师热衷于对少数学生进行技术训练,以求显效,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同时,由于美术教育过于注重技术,脱离了学生生活,缺乏综合性和多样性,或是学生自感缺少绘画“天赋”和“美术细胞”,导致学生丧失美术学习的信心,难以体验美术学习的趣味。

3.美术教学误区:高等职业教育往往强调美术学科本位,把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忽视根据学生职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需要来组织教学。然而,注重美术课程的生活化,注重呈现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多样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其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改进职业院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合理化建议

1.转变教育观念,走出“重技能、轻知识”的职业心理误区

首先,职业美术教育的教师应该明确职业美术教育和专业美术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学生的职业选择。再者,教师必须明确专业美术和普通美术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普通美术教育和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以及专业美术教育的关系及其各自的教育目的,及时把握职业美术教育的发展脉络。同时,职业院校应开展专职教师的职业性教育培训,健全职业心理、了解人才培养目标、掌握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强化其职业意识。帮助年轻教师转变育人理念,走出“重技能、轻知识”的职业心理误区,因材施教,全面育人。

2.引进和整合社会资源,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一方面,把生活美术融入美术教学。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美术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可以从生活和学生的感知出发,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美术的魅力,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和体验,其个性才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好美术的丰富资源,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带给有助他们成长和发展的素材。另一方面,将民间美术资源融入职业美术教育。民间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艺术理念,为美术教育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给高职美术教育发展带来新契机,有利于民间美术传承、延续和发展,也给美术教育增添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与发展。

3.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职院校;美术教育

一、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管理者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15﹞71号),提出“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①,说明了通识教育在我国任重道远。在《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中,哈佛大学的专家认为通识教育应努力培养“全人”,这样的人应当具备“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辨别能力”②。实际上,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更偏重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通识教育,一些高职院校甚至认为只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即可,将美术教育看作课余教学活动,未能意识到其重要性。因此,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存在“有课程无教育”的问题。

2.学校美术教育的教学条件有限

由于高职院校发展时间较短,教学资源尤其是师资力量显得比较欠缺。正因为如此,一些高职院校比较注重专业教师,而美术教育方面的师资比较欠缺。在美术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教师的素质也存在问题。据笔者观察,一些专业并没有开设通识美术课程,而是将通识美术课程纳入选修课,承担这些课程教学的教师往往不具备美术教育专业背景。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将大部分教学设备投入专业技能教育,也使美术教学的开展受到影响。

3.学生对美术教育的理解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注重技能教学,部分学生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学好一门技术,这种观念导致这些学生不重视美术课程,认为学习美术对专业成长没有意义。高职院校的理工科专业比重较大,这些专业的学生往往不愿意学习美术课程。再加上高职院校的美术课程受到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大都只开设理论课程,较少安排具有操作性和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学生在缺乏美术基础的情况下更难以体会到美术创作的乐趣,美术理论的学习也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学生难以理解这些美术知识,也就难以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二、通识教育背景下的高职美术教育策略

1.学校与学生都应该正确看待美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美育占有独特的地位。认为美育是不同于智育和德育的,也不属于知识与意志的范畴,而是属于感情,美育对于人的情感的培养是德育、智育、体育不能替代的。因此,他提出“知识以外,兼养情感,就是治科学以外,兼治美术”③。他认为,在学校教育中,知识与情感、科学与美术、智育和美育应占有同样的比重。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是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相反,笔者认为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进校成绩不够理想,接受通识教育的程度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专业技能,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钱学森曾说:“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小时候,我父亲让我学理科,又送我学绘画和音乐。艺术修养能开拓科学创新思维……”④在发达国家,很多理工科大学开设艺术选修课,众多科学家、工程师到艺术学院学习,他们并不是想成为艺术家,而是相信学习艺术对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十分有益的,因为艺术是培养和训练想象力、创造力最有效的课程。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应该积极接受美术教育。无论管理者还是学生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只有这样,职业的发展才能与创造力相结合,而只有创新才能使职业教育更加完善与成熟。

2.优化美术教育课程,改善教学环境

从当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其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如经典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的介绍、按照时间顺序讲解美术史的基本知识等内容。这样的美术教学方法对于各个专业的学生是无差别的,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提倡课程类型多样化,在保证学生基本学习的基础上也可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他们提供更多学习内容的选择。由于初中、高中美术教育的缺失,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非美术专业学生对美术教育比较陌生,一开始便开设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这就要求课程更加多元、灵活。美术馆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如,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与武汉美术馆签订馆校合作协议,学生可以直接去高水平的美术馆参观,教师可现场教学。从几次进馆的学习经历看,学生在美术馆感受到强烈的艺术魅力,艺术兴趣得到了激发,回到学校后学习更加用心。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职业院校的美术教育也应结合各个专业特征设计课程,让学生进一步融入美术教育的学习氛围,这样有利于专业的发展。

3.将地方特色融入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地方艺术特色纳入美术教育课程,对于湖北的高职院校来说有很大的优势。湖北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美术文化源远流长。当地有大量承载楚艺术特征的精美文物,如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文物——曾侯乙编钟、荆州博物馆收藏的虎座鸟架鼓等。挖掘民族、民间艺术的潜力,开发一批形式独特的美术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不仅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内核,而且有利于提高美术教育质量。艺术教育体系构建较早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开发本校的美术精品课程。如,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可以结合楚文化的艺术精神,开发适合学前儿童的美术课程。不同地域的美术教师也应该结合本地的艺术特色和专业特点,开发出具有专业特征的地方美术课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又能满足与学科共同发展的需求。

注释:

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②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李曼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0.

③.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37.

④贺秋桦.艺术对科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问题 对策 美术

当前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正在日益深入,在新课改的形式下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都渐渐被摆在重要的位置。因此,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能够陶冶情操,丰富人类精神的艺术课程也随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单纯的技能训练式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教育形式,传统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正在不断的突显出来。对于从前只重视技能的教育人们已经开始反思,认为应该将艺术的精神与技能充分的结合起来。

一. 中职美术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我国一贯的教育模式来看,另外再加上思维习惯和高考制度的影响,应试教育始终都是一路向前,惯性发展。虽然许多教育工作都在大力倡导教育改革,但是应试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并不是那么轻易就可动摇的。在传统教育阴影的笼罩之下,美术教育仍然只能以附属品的形式出现。因此,美术教育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 社会方面问题。尽管社会上对美术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且还提供了十分具有诱惑力的职位,从而致使许多家长纷纷让孩子报考艺术院校并且社会也提高了对艺术设计的关注,但是这种类型的发展只能称之为膨胀,过快的膨胀势必会导致人们对美术行业的过高期望。另外,容易引起企业对专业技能需求被打上传统美术的烙印,在还未能对职业特色进行整合的情况下就随着企业的需求而膨胀,势必会导致工作人员的操作与所学内容严重脱节。

2. 院校方面问题。由于许多院校尚未对美术教育引起充分重视,所以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理论等方面的准备都不是十分充足。总是将课程惯性的设计为素描、水粉或电脑,这样的设计不仅使课程重复呆板,没有创意,还会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形成不对称的状态。另外,学校对市场的相关调研也不够全面,对许多工序流程或行业标准竟会完全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总是用美术基础课程来对课时量进行补充。美术基础教育固然是建立专业美术技能的关键,但是长此以往并不能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相适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与精力,同时还会造成"学设计的不懂市场营销、设计制作;学习电脑制作不懂版式、设计色彩,只会一些基础绘画,而不知道美术设计到底是什么,更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这种不良状况出现。

3. 教师方面问题。许多中职院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而开设美术设计专业,但是专业本身设置并不完善,所以在师资方面尚不充足。绝大多数的教师并未受过专业体统的美术设计培训。其中仅有少数的教师有着设计工作方面的实际经验,很多设计教师或许有着较为深厚的美术功底但在设计工作实践上仍然缺乏经验。

4. 学生自身方面问题。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导致许多中职的学生太过急功近利,盲目的进行考试,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并没有明确方向。有许多学生在美术专业进行了将近两年的学习对自己所学专业出技能方面以外的相关知识一无所知的事情常有。在巨大学习压力的迫使下,学生们都一心钻研于绘画以不断完善自己的绘画能力,从而达到升学的目的。于是忽视了美术设计的本身。所以美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多进行设计课程的实践操作以及企业应用实例练习,从而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 改善中职美术教育的有效对策

1. 充分把握学生的各项特点。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的时候要首先具体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美术教学。在人类文化以及艺术中,美术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为艺术不能将之单纯地视为谋生的工具,美术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积淀,还是人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所以职校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时候要结合学生审美素质和文化素质较低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美术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努力转变重技能轻人文的传统美术教育思想,教导学生在学习美术都时候就是在学习艺术,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审美素养的教学目的。

2. 充分体现职校的特色。因为是职业院校,于是便决定了教学的形式以及要求等要不同于普通中学。职校所进行的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尽量做到专业技能和美术功底能力培养并重。中职里的美术教育要进行教学内容的转变,其转变要结合不同美术专业的具体特点来灵活变换,不同专业其侧重点自然也不同。比如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根据专业具体情况将教育重点摆在基础性的色彩上,以及色彩的变化、调和、对比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服装色彩分辩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美术教师自身要有敢于突破常规的精神,在进行教学时候积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灵活地将美术课堂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为学生未来的发展给予更为广阔的平台。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成立美术兴趣小组,让学生们依据自身喜好来建组,然后分别组建国画小组、设计小组、素描小组、色彩小组、书法小组等。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在课堂上体验到兴趣所带来的乐趣,从而使兴趣转换成为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美术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近几年来的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中等美术职业学校由于多种原因越来越重视高考应试教育而忽视面向市场的美术职业教育。要想全面的提高中职美术教育,就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结合所存在的问题来具有针对性的制度对策,这样一来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最终使中职美术教育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王蔚华,对美术技能教育的再认识[J]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范文第4篇

高职院校是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等职业人才的教育阵地,使职业人才在能力素质上符合社会需要,是每一所高职院校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都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以往的高职美术教育存在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等问题,以致部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毕业后存在就业难、难以适应岗位工作的问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改革以往的美术教育方法,通过深入研究美术教育存在的不足,了解市场需要,及时改进和调整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以更好地培养出一流的美术教育专业人才。文章结合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就提高美术人才的专业水平提出相应策略。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首先,过于重视美术理论教育,忽视美术技能和实践教学。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美术课程内容脱离实践领域的美术应用,缺乏与美术技能培养的联系。学生即便通过努力学习掌握了教材上的所有知识,在就业时依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其次,教学内容陈旧,教材长期未更新,一直沿用以往的美术教学方法,缺乏将职业技能引入美术教学的创新。学生学到的一些美术知识已经落后于时代,美术教学内容亟待更新。再次,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对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教学器材的应用。部分美术教师难以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不了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主要依靠板书、口述的教学模式。这导致教学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最后,美术教学活动中缺乏实践环节和应用环节,在教学设置上缺乏让学生到美术工作岗位进行实训的教学环节[1],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在就业时遇到困难。

二、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1.把美术教育与职业领域的市场人才需要联系起来

目前市场上需要的美术人才一般分为美术设计人才、美术制作人才、商业美工和媒体领域的美工人才、服装和动漫以及游戏领域的美工人才。职业领域对美术人才的需要决定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因而高职院校要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素质、可以更好地契合市场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应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合理确定美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规划美术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契合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2]。这要求高职院校要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美术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职业人才,让学生毕业后可以尽快融入社会,利用自己的职业能力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制订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往的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往往偏重于对美术理论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进行美术专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训。为更好地提升美术教育的专业化水平,高职院校应调整教学方案,制订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开展好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合理引入美术方面的实用知识,如美术设计知识、美术制作知识、美工知识、美术动漫制作与游戏制作方面的知识。高职院校应通过加强美术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形成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发展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奠定坚实学科理论基础的同时,掌握美术专业技能和实践技巧的具体应用方式,助力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重新设计美术教育课程体系

以往的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在教材上往往更新不及时,一些课程内容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实践需要。为更好地培养出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高职院校应积极调整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通过引入新的美术知识,补充和更新教材内容,从而构建新的美术课程教学体系。这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上首先要了解目前市场对美术技能的实际需求,依据社会生产领域美术技能的实践应用,适时引入新的美术教学课程内容。如,高职院校可以引入商业美术设计、多媒体设计、数码设计、动漫美术、游戏美术等方面的课程,让课程教学在内容上紧跟时代需要,从而增强课程教学的时效性,让学生始终接受职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其次,要在美术理论知识的课程内容中增加后现代美术、波普艺术、商业美术、艺术装饰等内容的比重,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美术领域前沿知识内容,摆脱以往的单一知识结构。再次,应增设实践教学课程,通过与企业或商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深入一线进行实践学习的机会。高职院校应在教学课程中增加实训环节,让学生通过亲自到企业中了解美术工作的岗位技能,了解美术知识在职业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高职院校应通过开设讲座课程,邀请从事美工或设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前来院校讲学。这样可以使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促进学生美术职业能力的发展。

4.改进与创新美术教学方法

要想提升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高职院校还应及时调整以往依靠板书、口述的美术教学方法,引入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模式,如多媒体教学模式、虚拟实务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美术情境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并配置现代化的美术教学器材和设备,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操作培训。通过改进和完善美术教学方法,教师可运用更加多元、科学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有更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喜欢美术,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学习,从而改善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成长为一流的专业人才[3]。

5.调整考评措施,关注对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

以往高职院校采用的考评措施通常为定期考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考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掌握情况。这样的方式尽管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但是仅能反映出学生在美术理论知识和部分技能技巧方面的掌握、运用情况,而难以综合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审美能力、艺术创造力、美术技能的应用能力等综合能力。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引入定期考评和积累性考评结合的考评方法,通过构建综合性的考评机制,更好地观察和了解学生的专业素质发展情况。(1)定期考评定期考评主要采用定期进行标准化考试的形式,以分析学生考试成绩的方式评价学生。此部分成绩可以在整体考评分数中占30%左右的比例,考试内容以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等为主,命题范围主要依据教学大纲划定。教师通过定期让学生进行标准化考试,可以掌握学生一段时期内的美术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效果。(2)积累性考评积累性考评并不设置标准化考试,而主要通过对学生平时上课的考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创作的美术作品、参与美术实训活动的表现等进行量化考核得出各项分数,构建系统化的积累评分体系,然后累计所有分数,在期末得出总分后进行百分比转换,以此作为考评指标。作为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考评指标,此部分占整体考评分数的70%。积累性考评可以避免学生为应付考试而采取突击学习、考试作弊等不良的行为,将学生日常的表现与美术能力发展结合起来考察,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日常的学习上,端正美术学习态度,从而使学生通过不断积累提升美术综合能力,有效提升美术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

结语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的问题探讨和研究是概括性的,还不够全面,但笔者希望能抛砖引玉,通过对其中一些典型问题的解析,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发现美术教育在职业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职业美术人才的教育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胡晓春.高职美术教育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4):21.

[2]韩明辉.创新人才培养下高职美术基础教育改革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9,21(3):17-21.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普通高中;美术教育;考核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一、美术在高中的地位分析

虽同为高中美术课程,在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地位和功能有着很大的不同。对普通高中的普通学生来说,美术课程就是可有可无、形同虚设的“休息课”,学生把学校的教学任务和美术课应有的教育功能抛之脑后,将主要文化课的作业放到美术课上做,而与之对应的美术老师也全面响应学生的这种号召,自己轻松,学生乐意,何乐而不为。对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参加高考的艺考生而言,美术科目无疑占据了半边江山。高考对美术生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远低于一般考生,所以,只要美术考生的专业课的成绩能够达到所报考学校的要求,就等于向大学门槛跨进了一大步。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学习动机,完全忽略了美术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美术课程建设应充分体现美术课程“陶冶审美情操,丰富生活情趣;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调节心理状况,促进身心健康;助益人生规划,拓宽发展空间”的教育目的。纵观两种高中美术课程的学习现状,不难看出,美术对高中生的作用并非是怡情养性、助益身心的德育之美。在高考的重压下,美术课已经沦为为高考复习的利器,这种现象在职业高中更为严重。

二、职业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美术教育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义务教务阶段,美术课程是作为鉴赏课,或者“副科”而存在的,大多数学校和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识都停留在这一层面。到了高中,美术课的定位发生了改变,对参加高考的艺考生而言,美术科目无疑占据了半边江山;而对普通考生来说,学术科目可有可无。美术教育的两极化比较明显,这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的美术教育具有“陶冶审美情操,丰富生活情趣;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调节心理状况,促进身心健康;助益人生规划,拓宽发展空间”的教育宗旨是相违背的,同时也是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问题凸显的一个体现。

(二)美术教师教学的动力不足

如上文所阐述的,高中美术教育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造成了普通考生和美术科目艺术生在对待美术课程上的两极分化状态。对参加普通类高考的学生而言,高中阶段的课业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大部分精力都分配给了语、数、外等主科,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另外,美术课在大多数学校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远远居于语、数、外这三门课程的后面,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美术课的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对参加美术高考的艺考生而言,美术科目就是他们步入“象牙塔”的“杀手锏”,该门课程成绩的优劣直接关乎他们能否成功晋级到大学生的行列,以及所考大学的好坏。由于这些年来美术高考的范围相对固化,主要是素描、水粉、速写和设计等。相应的,高中为美术生特别开设的美术课程,本质上成了专门针对上述几项美术高考科目配套进行的技能培训,结果导致美术高考不涉及的能力或综合素养等被排除在美术课程教学的范围之外。如此一来,美术教育的灵魂和精髓丧失殆尽,美术教学完全沦落为职业高中一种低层次的技能教学。

(三)美术教学评价机制全面性欠佳

除了上述两点,职业高中美术教育还存在着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评价机制和学生评价机制两个方面。教师方面,很多学校没有制定统一、全面、可行性强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只要美术老师能够完成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学校长期奉行这样的行为准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逐渐降低的老师教学的兴趣,损害了整体学生的利益。学生方面,在倡导素质教育之前,学校单纯以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在素质教育时代到来之后,这种思想观念依然留有残余,根据一张作品是否符合高考的评分标准来给分,再凭一个分数判定学生的美术能力,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导致了设定标准的极端片面化。在高分取得的背后,是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的损坏,和学生个人个性的泯灭。

三、针对高中美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功能,克服美术教育的功利化

美术是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品德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放眼当前我国职业高中的美术教育工作,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以高分和高升学率决定的教育观,在这一点上,学校的做法和学生的态度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大家都在为怎么获得考试的完美结果而焦头烂额,统统将学生考取大学美术系视为高中美术教育的唯一目标。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美术教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非同小可,办学者和任课教师不能窄化对高中美术课程的定位,而是要以长远的眼光重新审视美术对个人的终身影响,只有认识这一点,美术教育在职业高中才可能真正被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走出“重眼前、重显性价值,轻未来、轻隐性价值”的功利主义误区。

(二)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由一味追求高升学率导致出现的偏科现象,以及对美术、音乐、体育等科目的疏忽。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急需要改变这一长期影响美术教育的思想,只要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重视了,美术教师的地位提升了,家长和学生才可能从思想深处真正重视美术教育。再者,职业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不应该只局限在“考什么,就学什么”的狭隘范围内,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体会到美术教育的多姿多彩,激发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景和动机。第三,国家教育部门应改革和完善美术高考的招录模式。只有同时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文化知识素养,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变现出更多的潜力,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在教师的评价机制上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的学期评定和年终评定直接与学生的分数挂钩,这是最显眼的变现。针对这一绩效评定现状,众多高中需要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相对统一和完善的考核制度。在对美术教师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把课前准备、授课过程、课后辅导等多方面的工作整体纳入评审范围;对表现突出、工作积极认真、为人正直的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奖励,以此激发美术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和智慧。同时,在衡量学生的表现和优劣上,教师同样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作品制作过程中的多方面因素,始终坚持以正面肯定和积极鼓励为主的方针,不要打压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的快乐和价值。

参考文献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传统美术教育;电脑设计;创新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新科学新技术出现速度的加快,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出现,它带来的技术变革对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震动了整个美术界。电脑设计以其精确的科学性、强大的适应性和颇有效率的经济效益,近几年,几乎渗透到美术的各大领域中,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开创了现代美术的新方向,在这些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电脑美术课程。在新课程的开设后,

传统美术教育怎么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慢慢研究

总结。

一、各专业电脑设计课程需要什么基础绘画能力

影视动画专业电脑设计课程需要掌握比例、透视、结构、空间的分析能力、再现能力、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提高绘画技法、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电脑美术课程需要使学生

掌握基础素描理论及素描造型变化规律,掌握正确的造型观察方

法、表现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创新、创意、创造的思维能力,并能灵活运用到艺术设计专业中。总而言之,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从事未来职业工作的必备条件。要使学生掌握基础色彩理论及色彩变化规律,掌握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表现方法,掌握科学的创新、创意、创造的思维能力,符合设计专业的专业要求。这些能力的获得就需要学生学习绘画基础课程(素描、色彩、速写、图案),在学习中掌握各种绘画能力。

二、江苏省五年制艺术高职校存在的困扰

绘画基础课程是集中一年内完成,还是分散到三年内完成,哪一个更适合专业的需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1)基础课程集中在第一年内完成。(2)基础课程平均到每个学期去。结合这两种方式,我觉得可以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方法,把绘画基础课程合理分到各学期去,前期课量多偏重基础,后期课量少偏重设计,这样既保证了专业课程对绘画基础的需求,又可以避免会了电脑丢了手绘。

三、现阶段形势下,绘画基础课程的种类

传统美术教育课程和设计绘画课程是现阶段形势下的两种绘画基础课程,这两种绘画课程虽然都属于绘画基础课程,但是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课程。传统美术教育课程包括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图案基础、速写基础,训练学生掌握绘画的比例、透视、结构、空间的分析能力和再现能力。设计绘画课程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装饰图案、设计速写,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利用各种不同绘画工具进行画面表现,不同类型的排线组合训练,掌握艺术规律、造型规律、色彩规律、各种表现手法等知识技能。所以前者训练的是技能和动手能力,后者训练的是意识形态中的情感表现。侧重点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了。随着高职美术教育的不断改革,专业老师越来越意识到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设计绘画基础课程就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绘画基础课程在高职美术院校中已经悄然改革,长时间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各专业都已经有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课程内容安排,比如,各专业把设计的概念融入课程,在传统基础课程中融入设计,但设计绘画课程就必须以传统美术教育课程为基础,也就是说在学习设计绘画前还是要学习传统美术教育课程。基于这个基础,我们可以把设计绘画课程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理论基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绘画的基础知识,掌握传统美术教育基础透视、构图、明暗、造型知识,有熟练的造型能力。第二阶段:想象创意阶段,学习设计的方法,了解设计的要求,收集设计素材,并能通过设计规则,对素材进行变形、拆分重组、概括提炼等,得到创意想法。第三阶段:归纳设计阶段,通过上一阶段得到的创意想法,在这一阶段实施,根据实际需要完善设计。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中传统美术教育课程的创新,究竟怎样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利用传统美术教育课程学到的造型、审美、表现能力,来为电脑设计课程服务。换句话说,美术离不开传统美术教育的学习,前面加上电脑技术也是一样,要教会学生去感受艺术形式的本质,学会运用本质,掌握感知艺术的能力,更好地融合在专业学习中。

参考文献:

[1]王欣东.数字化艺术的魅力:论电脑美术的特点及其艺术精神[D].东南大学,2005.

[2]王宁.浅谈五年制高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2).

[3]朱亚.传统美术教育与电脑设计浅析[J].皖西学院学报,2005(03).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范文第7篇

我们重新审视中国设置的要紧性以及将中国画课程的引进对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针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中国画课程的不足展开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希望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中国画课程的建设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职美术教育开展中国画课程内涵及意义

1.高职美术教育内涵

社会和经济快速的进步与发展,增长了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显现出各种不样的现象。随着美术教育目的多元化发展,高职美术教育成为了个非常要紧的作用展示在美术教育的世界里,当然也可以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最要紧的部分之一。国家在进步,社会也在不断的前行发展,人们之间也存在的竞争的关系,技术水平的高低也不是个简简单单的技术操作,而是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应该在专业的技术的基础之上,培育人的积极创造性和对美术的热情。我们在教育中不能给学会全面的知识,因为时代在进步,知识产量也在更新,但我们必须在现实社会中给与学生良好的精神支柱和要紧思维技能,不管他们将来做什么工作,都会成功的。这就是提高人的艺术素质的根本目的。也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2.高职美术教学开展中国画课程的意义

高职美术教学开展中国画课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是素质教育;第二是专业教育;第三是高职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会承担样的义务。高职院校的发展与中国画课程的设置有着相互的作用,其作用和地位性也会提高。学生艺术气息的培养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

高职美术教育中中国画课程基本状况

1.课程设置的深刻含义及课程设置中须注意的要求

课程开设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教学科目进行系统化的安排管理与规划等是具有意义的。我们在进行课时改革安排时需要弄清他的重要性和准确性,它的存在是为了提高中国文化的发展水平。那么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为什么要对中国画课程设置?它的重要性金额目的性体现在哪?其次课程的设置是否有让理论与实践相合?最后课程设置的变动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其他课时?

2.高职美术教育中中国画课程设置的状况

在对现在的高职教育模式的改革中,高职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占50%以上,比重相当大,高职院校在对艺术类专业的学时课程比例迅速的增长。但是与之相反的是,中国画课程在艺术教育中并不是为之看好。这就体现了在美术教育中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较为缓慢,教育经验不足。这就说明我国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理念和课程安排不是很合理,没有体现出它的艺术特色,也没有在教育模式上开辟新的道路。在中国画课程设置中很多高职院校只把它列入选修课中,所以很多学生对中国画这一学科了解甚少。

高职美术教育中强化中国画课程的改革

1.完善和规范课程的设置

在对新课程的设置当中,只有提高中国化课程设置才能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绝对性。中国画设置有着完整的文化体系,它是需要历史的磨合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来体现出来。既然有丰富的文化和遗产,就应该对中国画文化发扬光大。所以说中国画课程的设置对高职院校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期刊的形式对中国画进行详细的描述,或者通过校园广播站,以达到促进中国画课程的重要性和优化课时的目的。这样也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中国画能力的兴趣爱好。

2.统一新编教材

材是为了在中国画课程中有更好的提高,对此我们在巩固中国画课程的基础时,对教科书的书名也要为之改变。中国画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主要从课时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操作,已便于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优化课时分配

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角度看,在过去的课程分布中,中国传统绘画课课时较少。所以,在对班级重新调配的情况下中国画课时也要随之调整课时,扩展更多的课时比如说有建筑学、设计学、美术专业的都添加到传统的中国画课时中来,让那些感兴趣的学生对中国画以及它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学起画来也更专注,这对学生在课程成长之路中有着良好的作用。

4.加强师资培训工作

从高职美术院校老师的平时教学课程内容和模式进行了总结,我们发现很多投身于美术学院毕业的中国画教师接受了严格的正规训练,他们会习惯在原来的接受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教学的学校,这将对该校的教学模式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严重的还会演变成理论与实践不挂钩的现象。对此,高职院校就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对老师的教育师资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

结论

中国绘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丰富而感染的内容之

,高职教育在为社会服务发展起着很注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发展与中国画课程的设置有着相互的作用,其作用和地位性也会提高。学生艺术气息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高职教育的开展造就了专业的美术人才和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互帮互助的作用。对此,针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中国画课程的不足展开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希望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中国画课程的建设能起到一定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绘画课程中,要结合中国绘画的特点和现代的教学方法,可以使中国画教学更适合社会发展。

美术教育职业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美术教育 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建设中普遍开设艺术院系,可见社会发展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高等美术教育是培养具有美术创作能力和从事美术教育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在职业院校美术教学中实施培养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正确认识美术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它的功能首先是由教育本质决定的,与其它教育有着明显的共性。然而,它又有自己特殊的功能,大体上说,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能够通过作用于每个受教育者的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使受教育者的智力开发、感知发展、素质培养、情感塑造得到充分的实现;第二,能够作为一种纽带,使个体与环境(包括自然与社会)达到完美的统一;第三,能够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使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所有教育学科都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但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创新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是其它教育学科无法代替的。美术教育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人类精神能力最高体现的创造力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感性和理性,直觉和思维,肉体和精神高度融合的产物。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要靠理性方面的教育,还需要美术教育这种感性方面的教育。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要远远高于对形象思维的关注和培养,其结果是逻辑思维的发展往往是以忽视甚至抑制形象思维为代价的。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和情意、审美、伦理等的发展。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将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教师的关注点是学生而不是书本。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具体的教育情景和日常生活中构建知识。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要注重引导式、探索式的教学方法,注重探究性的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课堂教学设计关注更多的不是设计教师如何教,而是要考虑到学生如何学,学生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达到教学的目的。美术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开发尤其重要创造力是创造者根据一定的目地在创造动机和创造意识的支配下,运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创造思维和创造方法,产生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类个体潜在的素质,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阶段美术教学的重点。教师在主导教学时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行发展性评价,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美术的教学是探究性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探究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讨论得最多的应是设计的思路、获取材料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所以,对于美术教学的评价应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对学生在动态教学过程中的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馈,及时调节,以达到预期目的。要努力突破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形成的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美术教师全面地、多层次地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四、创新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创新教育同时又是整体化的教育,需要对教学过程、课程体系、评价手段、校园文化建设等一系列因素进行深刻的变革,在整体上形成一种鼓励创新的环境和氛围。把创新教育的理念贯彻于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养的基本途径,每位教师应该自觉地以创新教育的理论为基础,根据教育目标、任务、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织教学,形成有价值、高效率的教育思路、方法、步骤,通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实施,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体现着教师对知识资源的使用,对学生思想空间的关注。由于时代不同,教师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主题已经转变,要经常更新教材,从教学传统化、考试统一化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研究行为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觉学习,在上好必修课的同时,兼顾好选修课的学习,并不断深化、完善学习理念和方法。实际上,美术教师不仅仅是技能技法的传授者,更是教育教学的引导者。现代的艺术教育教法已扩展到氛围教育、情境教育和创新教育等教育模式,这对创新教育重视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过程起着关键作用。

综上所述,高职美术教育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学生要在学习中学到方法和技能,教育者就应重视教学方法;要培养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教师就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大胆引入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已成为教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