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炭资源的利用

煤炭资源的利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煤炭开发利用 循环经济

一、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1、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煤炭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在中国能源资源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煤炭资源是煤炭工业建设的物质基础。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含煤面积约60多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6%。从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划看,除上海市外都有不同质量和数量的煤炭资源。从地理上看,我国煤炭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西部,如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地。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总体上形成“西多东少、北富南贫”的格局。分煤种看,中国动力煤资源丰富,炼焦煤资源稀缺。

我国是煤炭大国,不但煤炭的蕴藏非常丰富,储量居世界第一,而且我国煤炭的生产数量和消费数量也位于世界各国的前列,如图1、图2所示。2009年世界煤炭产量为65.97亿吨,我国为30.5亿吨,而中国的消费总量为31.3亿吨,净进口1.03亿吨。2010年前五个月我国煤炭产量为13.05亿吨,同比增长20.6%,预计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将达到33亿吨。目前我国进口总量达到6011万吨,增长幅度明显。

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特点和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煤炭将继续充当第一能源的角色。由于煤炭能源的消费所占比重有所减少,但从增长速度看,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4.18%,可以预见,中国在今后20年内,煤炭仍然是其最主要的可利用能源。

2、我国经济走势现状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较早的文献中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45.2亿元,2009年上升为335353亿元。

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呈增长趋势,增长速度存在一定波动,但十几年来一直保持在8%以上。但由于我国人口过多,致使我国人均GDP就显得不太乐观,如图4所示。虽然中国总的GDP在世界排名前五,但人均GDP在世界排名地位下降,2009年在世界排名仅为98名。

二、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定量分析

(1)模型分析。鉴于数据的权威性与可获得性,本文选取的1978―2009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年度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数据库,并运用SAS9.0软件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

经济增长用GDP的实际值示,其对数记为lnGDP,煤炭消费量用我国历年煤炭消费总量表示,其对数记为lncoal。通过对模型进行ADF检验,协整检验的计量分析得出以下过程与结论。

图5中,实线为我国煤炭消费量对数时序图,虚线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对数时序图。从时序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序列均显著非平稳,且两个序列之间具有某种同变关系,可以考虑建ARIMAX。

序列lncoal和序列lnGDP的单根检验结果分别如表1、表2所示。

从表2中第六列Tau统计量的P值显著大于0.05,可以认为序列显著非平稳,至少存在一个单位根。现考虑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

由表3可以看出GDP在延迟阶数为零时与煤炭消费量相关关系最大,因此可以将二者同期建模。

表4残差稳定性的检验结果

由表4、表5可以看出,1978―2009年中国煤炭消费与GDP统计数据之间不具有协整关系。

按照Granger 因果关系分析方法,建立下列两变量模型:

lnGDPt=0+ilnGDPt-i+ilncoalt-i+t

lncoalt=0+jlncoalt-j+jlnGDPt-j+t

对其中βi(i=1,2,…,m)=0和βj(j=1,2,…,m)=0的原假设进行检验。

经过分析可知,我国煤炭资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我国存在煤炭消费需求到GDP 的单项因果关系。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煤的主要消费者是电力企业,电力企业消费煤炭占总消费量的50%左右,我国目前煤炭发电占发电总量的80%,煤电是工业重要原料。我国工业产值占GDP 绝大部分,而高耗能的重工业是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因而,煤炭消费需求成为拉动GDP 的原因便在情理之中。

(2)弹性分析。煤炭开发利用与GDP增长的关系可用弹性系数来表示。煤炭生产弹性系数P是煤炭生产年增长率与GDP年增长率的比值;煤炭消费弹性系数C是煤炭消费年增长率与GDP年增长率的比值,一般能源消费量的增长速度与GDP的发展速度成正比。C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技术发达程度。C=1,能源消费量与GDP保持同步,单位GDP的能耗与上年相同;C1,煤炭消耗的增长率大于GDP的增长率;C

我国1979―2009年煤炭生产弹性系数P和煤炭消费弹性系数C情况如表6所示。

根据表6的数据可知,我国1996年以前一直是C

-0.99821。产生这种现象除了国际经济发展的背景之外,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能源节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使得煤炭消费显著下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正常、有序地发展,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又转变为正值,在2003年煤炭资源消耗的增长率甚至大于GDP的增长率,由此,我们应进一步做好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工作,使C值保持在低的水平。

2、定性分析

(1)煤炭开发利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有利影响。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建设,第二产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显而易见。而采矿产业作为第二产业中的一项,对第二产业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此外煤炭的开采为其他产业提供了燃料和动力,如焦炭多用于炼钢,是目前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这也从侧面体现了煤炭开发利用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换个角度来看,对一些资源型城市或区县,其拥有矿产资源优势,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矿产的开采。当地的煤矿也不仅为该地的工业建设提供了可贵的资源,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燃料。此外,煤炭工业城市或区县的发展不仅使自身的经济保持增长趋势,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部分地区的贡献也将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中有所体现。

其次,不利影响。煤炭资源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不断增加,大量开采煤炭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煤炭开采所引发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有些地区煤层藏于富含地下水的第四系地层下,必须先排干地下水才能进行采煤,但由于地区开采技术水平有限和方法有误,常导致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二是土地质量下降、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有些露天开采的煤矿在进行开采时必须剥离表土,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侵占耕地,造成良好耕地的浪费和土壤的破坏;三是空气污染严重,煤炭在开采过程中尤其是在加工利用时,由于技术的问题可能会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空气等;四是资源产业利益分配倒挂,综合利用的激励不足,约束乏力;五是现行煤炭资源税费征收规定难以起到保护煤炭资源、制止煤炭资源浪费的作用等。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更快速的发展。

(2)经济发展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耦合为一个整体,即构成了环境经济系统,如图6所示。资源环境的总体压力与经济增长间确实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如图7所示。

根据实际情况,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以资源为代价求发展的思想致使我国资源环境的总体压力随着经济增长迅速增加。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对于我国资源环境压力的减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并不能表明我国的环境压力将在未来一定出现持续性好转,相反,在目前特殊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在未来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可以预见,未来15年内,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持续增大,因此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

其次,煤炭需求预测与供给战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近在中国能源战略基本构想中指出,根据国民经济年均增长7%~8%的发展速度和目前的能源消耗水平,预测得出2020年按煤炭占能源总量65%计算,实际需求为15.6 亿tce。尽管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按可供开采的煤炭资源计算,人均占有量却甚少。考虑到我国的煤炭资源量及环境承受能力,如此规模的煤炭生产也将接近供应极限。

针对经济发展对煤炭资源的极大程度的消耗问题及煤炭开发利用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国今后必须致力于加强开采等技术的研发,创新并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以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煤炭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未来走势

1、煤炭资源的相关分析

(1)煤炭资源的价值论分析。煤炭作为一种矿产资源,它的有用性使其具有使用价值,这本身使它具备了价值的前提。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可耗竭性资源,因其具有不可再生或者复制出来的特征使其拥有市场垄断地位,因而可由此获得收益,具有潜在的商品交换价值。煤炭资源在被发现和探明过程中凝结了大量的人类劳动,使其具有价值。煤炭资源价格的确定是在煤炭资源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价值是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垄断的体现,都会在矿产品的价格中得到补偿,所以说,资源使用费和资源税是矿产资源价值补偿的货币表现。完善的采矿权市场则是矿产资源价值论的最终体现,也是解决资源浪费的关键措施。

(2)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外部性分析。外部性是指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本文外部性的研究重点是煤炭资源的外部不经济性,即煤炭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以及生态破坏,如图8所示。

在以前的经济核算中,我们通常只计算产品的直接成本与销售成本,产品价格中并没有体现出经济活动的环境成本,因此产品的价格不准确。环境经济学则要求环境外部性要最大可能的内在化,从而使企业生产更少的对环境有外部不经济性的产品,减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归结起来就是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治理成本很大程度都附加到受害者或政府的身上,而产生这些问题的责任者往往是煤炭资源开发中的获益者。对此我们可采取经济手段,向获利者征收环境补偿费,用来治理环境恶化和补偿其带来的损失。

(3)煤炭资源公共性分析。污染的根源在于环境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规定得不完全。共有态物品常常处于人们的过度滥用状态,产生所谓的“公用权悲剧”。如果通过政府宏观控制政策的引导,改变资源原有的状态,将其最大限度地转入市场态,由市场进行配置,或者使之进入公共态,由政府协助配置,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为避免煤炭资源共有性所引发的问题,必须完善煤炭资源的市场化运作。一是实现煤炭产品统一的市场价格,真正反映供求关系,体现煤炭资源的价值;二是推行煤炭资源矿业权的公开竞拍体制;三是推行煤炭企业股权多元化;四是改革资源税制。

2、煤炭需求预测与供给战略

再利用SAS9.0对煤炭消费量进行研究。从第一部分现状分析可知,我国煤炭消费量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显然可知序列对不平稳。再对序列1978―2009年的数据进行一步差分后,并对差分平稳后的序列使用ARIMA模型进行拟合。通过观察自相关图和偏自相关图,选择了几种模型可能,并对多个ARIMA模型的MSE值比较后,本文选取ARIMA(1,1,0)进行拟合。观察此模型的参数值及其检验效果,如表7所示。

从表7中我们可以观察到AR1的系数通过t检验,说明系数显著不为零。于是得到最后的模型ARIMA(1,1,0),表达式为:(1―0.64086 B)X t=0.5527+εt。

我们利用此模型对2011―2015年的我国煤炭消费量进行预测,如表8所示。

因为是对对数序列作的预测,所以转化后可以得出最终的预测结果分别为252205.6万吨、269574.5万吨、286960.5万吨、304574.7万吨和322933万吨。

利用相同的思路对我国煤炭的生产量进行模型研究,最终选取ARIMA(1,2,2),并对我国未来五年煤炭生产量进行预测,可得预测值如表9所示。

由此通过对两组预测值的比对可以看出,我国煤炭资源供需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供给严重不足。如果国家不对煤炭工业实施扶持性的倾斜政策,不超前、适时投入资金促进煤炭工业的开发建设,那么将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煤炭供给可能会远远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3、循环经济的提出

基于煤炭业的特点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知道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于向自然过度索取,导致了生态退化,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环境资源的代价越大,最终将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煤炭产业虽然为国民经济作了贡献,但对矿区的大气、水、土地等环境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致使环境、经济与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图9可以看出,其主要思路是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

煤炭产业要发展循环经济,应立足于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资源消耗的节约、废弃物的减量和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共同增长,使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中国经济协调发展。

四、建议及对策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我国很多行业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低煤价和高能耗的基础上的,市场化的煤炭价格不断上涨反映了这些产业对能源的过度消耗。所以我们应控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完善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并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本文认为,在我国的特殊背景下,应控制煤炭资源消耗的速度,降低煤炭资源损耗,提高其利用效率。可以设定门槛,淘汰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程度大的产业。

2、加快资源税费改革

改革我国的资源税制度,改从量征收为从价征收,使用资源有偿的办法,这一方面加大了煤炭资源获取的难度,增加了煤炭生产的前期投入和成本,有效控制矿煤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另一方面,将使煤炭生产企业更加珍惜、节约资源,更加科学合理配采,避免了煤炭资源的浪费。

3、提高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煤矿区综合开发

加强宏观控制,严格开采准入制度,实行采矿权市场化运行。严格监督采矿秩序,改革采矿方法,推广科学采矿,不断提高采掘技术水平。加强煤矿区的综合开发,这不仅有利于矿区统筹规划和资源综合利用,还可以有效减少运输,节约成本。煤炭就地加工转化,对受运输制约的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问题更具现实意义。

总之,在开采资源与经济建设中应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燕:应用时间序列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瑞、郝传波:循环经济与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M].新华出版社,2009.

[3] 梁占耀: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煤炭工程,2006(2).

[4] 康荣:我国煤炭资源可持续供应的对策与建议[J].发展论坛,2007(4).

[5] 刘志逊、陈河替、黄文辉: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勘查战略[J].煤炭技术,2005(10).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炭资源;合理开发;问题;对策

煤炭作为重要的基础能源以及生产的原料,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然而,在煤炭资源的开发上,出现了一些不合理开发的现象。煤炭产业的发展因此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正因为一些不合理开采现象的出现,导致煤炭资源严重的浪费。本文将重点探讨煤炭资源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开发煤炭资源存在的问题

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浪费严重是合理开发和使用煤炭资源存在的一大问题,在很多含丰富煤炭资源的地区的大矿井田里,出现非常多的小矿越界开采的现象。这样不仅严重破坏和浪费了煤炭资源,而且会出现管理混乱、秩序紊乱的情况。不利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从而浪费了大量的煤炭资源。这种在开采过程中出现的浪费煤炭资源的现象,非常不利于煤炭产业的合理利用和健康发展。另外,在一些煤炭层比较厚的地区,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以浪费大量的煤炭资源为代价,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还有一些小型煤炭企业,为了开发出高质量的煤炭资源,将很多顶底的煤直接丢弃。这样大量的煤炭资源便浪费了,而回采率也非常低。在一些煤炭比较多的矿区,违规建筑物的存在导致很多煤炭被建筑物压在底层,根本无从开发。建筑物压煤的普遍现象,占煤炭可采储量的80%,资源浪费严重的程度可想而知。

煤炭资源的利用率低

我国的煤炭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丰富,但由于使用率低,导致大量煤炭资源没能发挥应有的效能。煤炭产业的监管机制不完善,而且煤炭开采的技术不先进,导致煤炭利用的水平非常低下。我国煤炭资源利用率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的煤炭资源中含丰富的硫铁矿,但是,煤炭资源中的硫铁矿现如今主要用于化肥产业。而且由于技术不发达,大量硫铁矿得不到合理的开采,所以产量非常低,丰富的资源不能够被合理的开发和使用。第二,高岭土在我国的煤层中分布十分广泛,储量也非常多,高岭土的质量也相当好。尽管我国的高岭土产品已经成功进入了国际市场,但是产量低仍然是一大问题。第三,大量分布在我国江南的石煤出量非常大,而且含有矾、鉬等60多种元素,但是开发利用率非常低。

煤炭资源开发带来的严重的生态问题

大规模的开采煤矿,让原本就已破坏严重的生态环境进一步的恶化。而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如地表的景观被明显破坏,低下水体失去平衡,自然植被被损坏,土壤侵蚀严重等。这些问题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而煤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造成采矿区周围的空间污染十分严重,影响居民的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

二.合理开发煤炭资源的对策

提高科学技术并发展先进的生产能力

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发展生产能力。而开展煤炭相关技术的方法研究,加强煤炭地质的基础研究,有利于提高煤炭产业的生产能力。所以煤炭行业不仅要加快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建设大型的煤炭基地,而且还要促进中小型煤矿企业的结合发展。对于一些科学技术落后、生产能力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大的小型煤矿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制止或依法关闭。我国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要求,不仅要坚持指标与治本相结合,而且还要大力解决影响煤炭产业发展的干扰因素。不断提高煤炭生产的科学技术,努力致力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合理开发煤炭资源

我国煤炭资源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反映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要想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解决煤炭资源浪费严重和煤炭资源开采污染严重的一系列问题,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煤炭开采之路。大力提高发展洁净煤的技术,加强煤炭资源的管理,有利于合理的开发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煤炭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开采煤矿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严重等,都促使煤炭产业必须要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率,解决煤炭开展引发的环境问题。

完善煤炭资源管理制度

煤炭资源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引发了煤炭资源开采中的大量问题,完善煤炭资源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建立煤炭资源管理、监督和服务管理体系,建立环境与资源的平衡机制。煤炭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被大量的开发利用,势必会影响生态的平衡。如果对煤炭资源开发企业实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落到实处。完善煤炭资源的管理制度,有利于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

三.总结

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各个地区和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科学合理开发煤炭资源的重要性。科学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有效措施,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有利于促进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科学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建设,陈仲元,李惠民,侯渡舟.煤炭综合利用系统分析与评价[J].发展论坛,2006,4.

[2]吴春来.21世纪我国煤炭综合利用趋势浅析.煤化工,2000,11.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煤矿储量管理 现状 现存问题 改进举措 分析

1 引言

作为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煤炭消费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一直在70%左右,因此煤炭开采工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且各类煤炭资源的赋存条件差异较大,给国家对煤炭资源开采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使得我国煤炭资源开发长期存在着开采浪费、超采盗采的现象,对煤炭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因此必须加强煤矿储量管理工作强度,保护现有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延长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年限和服务年限。

2 煤炭储量管理现状

当前大型煤矿的储量管理较为规范,一般由煤矿集团总部下设地测部或生产技术部,由生产技术部下属的各矿山地测科负责煤矿储量管理工作,地测科设置储量组负责矿山资源储量的动态监测和储量数据处理工作,主要是对回采工作面的开采进度、采面高度、煤层开采厚度等情况进行现场观测分析和数据收集整理,然后以生产矿井为单位,汇总数据后逐月上报集团总部储量主管部门,最后定期由集团总部上报国家相关部门。逐级上报的机制使得国家煤炭资源管理部门能够获得现场最原始的资源利用数据,有助于国家精准把握国家煤炭资源储量开发利用动态。

3 煤矿储量管理现存问题

(1)煤炭资源保护意识淡薄。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许多煤矿为了追赶产量、短期内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对资源开发采取了挑肥拣瘦的策略,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浪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开采设计方面,不按资源开发利用最佳方案逐层开采,而是挑选经济价值高、易于开采的煤层,从而造成了部分煤层由于上下煤层已经开采而难以进行开发;其次是在工作面布置时不严格按照规定留设煤柱,而是优先选择条件较好的区域进行开采,从而留下诸多边角块段和孤岛煤柱难以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最后是在开采过程中,不严格执行上级部门批复的停采线规定,一旦遇到构造较复杂区域,提前弃采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2)煤矿储量划分不合理。煤矿资源储量的评估标准主要为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但是在矿山实际生产中,一方面设计的各类煤柱为不规则边界,另一方面矿区生活区范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使得生活区与生产区相互重叠,导致大量的煤炭资源无法开采,造成了资源的人为浪费。(3)生产工艺的限制。按照资源储量估算标准要求,煤厚大于0.7米的煤层都应计入可采储量,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综采机械的设备高度在2.0米左右,因此较薄煤层的开采势必会混入大量的矸石,使得同时部分煤层因顶底板岩性过于特殊也难以进行开采。工艺的落后制约了大量煤炭资源的有效开采。

4 煤矿储量管理的改进举措

(1)强化保护资源意识。利用纸媒、网媒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煤矿资源保护的宣传各种,引起社会公众对保护煤矿资源的关注与重视,并形成自觉保护资源的意识。煤矿企业各级领导要将煤矿资源保护列入到企业议事议程,保证各级的煤矿储量管理工作者能够有效开展煤矿储量管理工作,使广大煤矿开采者充分了解保护煤矿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避免使用落后工艺开采和无序开采行为在煤炭利用领域的滋生。(2)健全煤矿储量管理机制。针对当前煤矿储量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需要煤矿管理人员高度重视资源储量管理的重要性,从制度上入手,健全煤矿储量管理机制,强化资源储量利用监督管理制度,确保不因设计浪费资源、降低开采资源损耗、严格监管开采过程中随意丢煤现象,从技术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层面提升储量利用效率。对矿井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开采行为,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制止并上报相关部门,改进开采方法,储量管理人员应多深入生产现场,了解煤炭开采现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储量管理策略。(3)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煤矿资源回收利用率。我国的采煤技术还不够发达,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积极的改进。在采煤方法上,针对一次性能够采全厚的煤层,引入综采机械设备进行开采,提高回采效率;针对不能一次性采全高的煤层,引入综放机械设备进行开采,开采之后利用放顶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开采厚煤层,提高回采率。(4)采用新技术,挖潜“三下”煤炭资源储量。我国煤矿“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压煤比较普遍。据统计,国有重点煤矿压煤总量约138亿吨,其中建筑物下压煤近90亿吨。随着村镇规模不断扩大,实际压煤量远高于这一数字。当前范各庄矿业分公司三下压煤达到10500万吨,其中建筑物下压煤8880万吨,水体下压煤1350万吨,铁路下压煤270万吨;三下压煤占保有资源量高达36.9%。在当前资源趋紧、接替紧张的情况下,合理开采三下压煤意义巨大。范各庄矿业分公司积极采用减沉注浆等新技术,进一步优化公路桥、铁路桥下开采方案,在保证地面运输公路及铁路稳定性的前提下,累计开采公路桥下2180(6-1)工作面煤量96.7万吨,铁路桥下2180(9-13)五个工作面煤量325.3万吨,在解放“三下”煤炭资源储量、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

5 结语

随着国家对煤炭资源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各矿区煤炭资源可采储量的减少,各生产矿井已经开始加强对自身煤炭储量的管理工作,积极从改进生产工艺和优化开采设计等方面提高工作面回采率和矿井回采率,减少开采损失和设计损失,积极寻求三下压煤的挖潜方法,以实现资源储量的有效利用,这对推动我国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应该看到,从全国范围来看,煤炭资源的开发依旧处于粗放的阶段,煤炭资源的开发技术在国际上也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这些都需要煤炭资源管理技术人员立足岗位,进一步探索优化煤炭资源管理的途径,为我国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温吉洋,刘子春.关于矿山储量管理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46-246.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炭资源依赖县域地区经济发展

一、煤炭资源依赖型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资源依赖型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地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煤炭资源依赖型县域地区经济毫无疑问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煤炭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与西方国家的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发展相比来说,我国煤炭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基础仍显的很薄弱,追求数量上和发展速度上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我国大多数煤炭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常见模式,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循环发展无疑是不利的,煤炭资源依赖型县域地区转型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煤炭资源依赖型县域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封闭发展的“割据”状况显著

封闭的“割据”发展,没有充分地利用好区内外的煤炭资源及其他资源的发展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证明是一种失败的发展模式,它和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主要表现为行政划分对区域的强制性约束。由于地方政府追求对经济发展的业绩,地方保护主义色彩很浓,尤其对经济发展模式在选择上有很大的干预,从而导致区内外生产要素流通不畅。煤炭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在这方面的特征尤为明显,正是这种封闭性,加剧了地方经济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用行政政策来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这种“割据”式的经济发展格局的形成。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计划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小,但在现实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的政府部门还是会不自X地参与到资源配置过程中,从而忽略了市场的调节能力。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政府并未有效地放权,而是成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利益上的再一次分配。非但政府没有将支配权放给市场反而对支配权的把握有所增强。这种“分割”局面在我国煤炭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发展中仍显得十分突出。

(二)煤炭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利用

煤炭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资源。煤炭资源在不断的开发和采掘中只会逐渐地减少,并且最后走向枯竭,这是一种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国煤炭资源储备量和保有量尚还充足,但是如果一味地粗放式开发总有消耗殆尽的时候,一旦煤炭资源枯竭、没有续接产业或者其他主导产业时,就会出现煤炭企业甚至是相关产业出现破产、工人下岗等问题。在我国煤炭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中,大多数的政府和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仍然粗放式开采,沉浸在资源优势的美梦中。煤炭产业及其相关产业规模过大,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对煤炭的开采数量增多,枯竭速度加快。

(三)煤炭产业实力强劲,其他产业发展不足,结构畸形

我国虽然在地域范围上有较大空间,但是从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历史文化到地理环境上差异性还是较大的。煤炭资源依赖型县域地区虽然有差异,但是综合看来,我国煤炭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煤炭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在重工业发展中处于前列,但是类似于轻工业、煤炭深加工业、与煤炭产业无关的其他重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却发展不足;煤炭产品尚未达到深加工的阶段,产业链条短;与煤炭产业配套的产业发展滞后阻碍煤炭产业的集约化发展;企业人员素质低,效率低下;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合适的续接产业或替代产业;新兴高科技产业扶植不足,相关人才储备较差。这些问题让煤炭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畸形发展,转型已势在必行。

(四)外部资源未充分利用

我国煤炭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中对区域内的资源利用尚可,但是对区外的资源利用状况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显得比较落后。区域外部的资源不仅包括外部的资金还包括技术、信息、人才、市场等各方面的资源,也不单纯指区外的国内资源还包括国外资源。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对区域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合理配置然后实现增值的过程。相对于区内资源而言,区外资源的数量和空间更大更多,区域之间的资源流通也是跨区组合发挥比较优势的有效手段。就目前我国煤炭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发展中,对于区外的资源利用程度上来说,我国县域经济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尚未达到有效利用的程度。

三、煤炭资源依赖型县域地区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从封闭模式到开放模式的转变

在我国,大部分的煤炭资源依赖型的县域经济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发展初期,这些地区很少进行拓展市场和宣传自己的产品,更多的是由国家进行统一的调配。换言之,也就是说我国煤炭依赖型县域经济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发展起来的。这种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观念和体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疑是背道而驰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下,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把资源依赖型的小区域放到更加大的国内环境甚至是国际环境中进行发展才能有所突破。在全国范围内首先要突破地域上的限制,不同的资源依赖型区域有不同的情况。例如,像地方保护主义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再如,县域地区的分散导致空间上相互联系的不便,使得开放变的困难。只有突破这些内外影响因素的障碍,着眼于更广大的国内外市场,让县域经济参加到开放统一、公平竞争的大市场中,才能实现区域的资源最优配置,充分挖掘和利用潜在的优势,保持现实的经济优势。

(二)从粗放开发煤炭资源向集约开发煤炭资源转变

集约型的开发并不是大幅减少开发资源或者禁止开发资源,而是要充分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地开发资源。在技术创新尚未成为煤炭资源依赖型地区的经济增长支撑点时,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是其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支柱,保有一定量的资源存储要比全部进行开采然后坐吃山空要好的多。集约型的开发资源有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保持经济的稳定性;二是可以减轻环境的承载力的压力,改善居住环境和整体的社会环境;三是对于人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也是一种引导,让人们从心里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经济转型也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从主导产业做大向相关产业齐头并进转变

相关产业齐头并进就是根据我国煤炭资源依赖型地区的特点选择经济、技术相关的产业群进行组合发展,而不是像大范围的各行各业共同均衡协调的模式发展。不难看出,在我国以煤炭资源作为优势进行快速发展的几个县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相邻的其他地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相关产业未同时获得相应的发展空间,结果形成产业分布分散、相关性不大、产业链断层的畸形产业结构。这种结构的存在不仅制约着主导产业――煤炭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制约了总体经济的发展。所以说,产业群的形成与发展应当和煤炭产业相挂钩保持较大范围的辐射效应,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带动经济的发展,保持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良好势头。在对于产业群的企业改革方面,要摒弃过去单纯的国有制要充分的利用民间资本,使得民间资本有空间可注入,充分发展多元化体制。改变过去主导产业――煤炭产业中仅存在几家甚至一家的大型企业局面,在产业群内鼓励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市场细分,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同时开发市场满足多样化需求,实现区域的稳定有序发展。

(四)从内部资源发展模式到区域内外资源共用模式转变

煤炭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不能一味地只发挥本土煤炭资源的优势,要同时加强与外界合作,尤其是其他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合作或技术上的交流,这样才能真正破解我国煤炭依赖型县域经济的困局。形成以内外结合、以外养内、以外强内的新局面。这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要正确的认识外资和内资的关系,充分发挥两种资本的作用,通过提高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等方法,吸引内外的大型企业、财团投资建设。同时,加强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及人才的引进,提高产业群的竞争力。特别通过资本市场的开放化,充分的与全国甚至整个国际资本市场接轨,有效地实现资金、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互动;其次,正确认识区内市场和区外市场的关系,充分有效地利用两个市场,利用两个市场的互补作用,不断地开发新的发展空间,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最后,把引进资金和技术以及人才进行综合管理。正确看待引进的技术和自主技术的关系,有效地利用引进技术和自主技术。在充分引进各方面的资源、技术、人才、资金的同时要看到潜在的威胁:例如,技术创新依赖型较大,自主创新能力减弱,知识产权和原来的老品牌受到侵害等。

参考文献:

[1]张宏娟.山西煤炭资源型县域的界定及其转型的思考[J].山西焦煤科技,2009(3).

[2]梁亚红,鲁迪.煤炭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以平顶山市为例[J].中国矿业,2008(6).

[3]朱晓宁.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组合[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4]任菊香.山西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态势及对策――以朔州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8(2).

[5]赵书恒.浅论煤炭资源城市经济转型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07(35).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第5篇

我区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地区,其中鄂尔多斯生态比较脆弱,锡林郭勒、呼伦贝尔是我国最大的天然草原区,由于受地理、气候和水资源不足的影响,生态环境承载力也比较低,煤炭资源开采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同时在煤炭资源深化利用过程中,更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使煤炭资源开采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煤炭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做到“四个同时”。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开采审批制度,把煤炭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统一规划,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煤炭开采前期和开发全过程,做到同规划、同设计、同报批、同实施等“四个同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要求煤炭企业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纳入煤炭开采预算,并列入生产成本,实行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内部化。建立和完善煤炭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作为考核煤炭资源开发的指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同时,建立相应的环境评价指标,如果环境评价指标不合格,即使有再大的经济效益,也不允许进行煤炭资源开采。

二、 坚持从煤炭资源开采的源头抓起,珍惜和节约煤炭资源。切实提高全社会对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强化对煤炭资源开发的科学规划和依法保护,对煤炭产量设置界限,实施总量控制、有序开采、有效控制开发的规模和节奏。鼓励和约束煤炭企业对煤炭开采利用实施全过程节约,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煤炭回采率,杜绝只顾眼前“取好弃差”现象,遏制煤炭资源浪费,杜绝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无序开发。提高煤炭洗选行业的准入标准,支持建设技术和装备水平先进的大型高效选煤场,淘汰规模小、设备和工艺落后的洗煤场,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积极鼓励和支持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逐步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节约和保护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

三、 推进煤炭资源规模开采,提高科学开采和开发水平。进一步加快煤炭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小煤矿的关停力度,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和技术,解决煤矿数量多、规模小和管理混乱等问题。建设大型煤电一体化能源基地,提升能源产业的集中度,提高煤炭科学开采水平和资源利用率。利用现代开采工艺、采煤装备、加工技术,提高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和煤炭回采率,提升煤矿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煤炭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以及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水平,全面提升煤炭资源开采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安全保障能力。

四、 坚持发展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提高综合利用能力。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高起点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由单一煤炭生产向综合利用、深加工方向转变,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发展道路。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尽可能扩大煤电、煤制气、煤电铝等产业链,延伸煤炭综合利用价值。发展循环经济,开展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废料的产生和排放。火电厂燃烧后的粉煤灰可以应用到水泥或其他行业,煤炭中的煤矸石可以用于矸石发电也可用于建材行业,矿井水经过处理可以实现废水再利用。同时,我国大部分矿区煤层含有大量的瓦斯,煤层气资源总量大,应加强煤层气开采利用技术研究,为社会提供洁净能源。鼓励煤炭企业减少土地使用,搞好土地复垦和再利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损坏谁恢复、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设置对煤矿企业水土流失控制比、林草植被恢复率的年检考核制度,制定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标准等综合配套措施,把煤炭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五、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性投入,提高环境治理和保护能力。通过立法、产业政策等手段,加大煤矿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建立煤炭资源的环境补偿机制,研究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和资源税,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金制度,为环境修复提供资金保障。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第6篇

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精心组织,标本兼治,边查边改,切实提高我市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总体水平。贯彻落实“保护中开发,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中保护”总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煤炭资源回采率管理的若干规定。

二、工作目标

依法进行查处;推进科技进步和科学办矿,摸清我市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及存在主要问题;对浪费破坏煤炭资源的违法案件。强制淘汰一批破坏浪费资源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及设备;研究制定我市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制度措施;强化资源管理和煤炭企业资源消耗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全市煤炭资源总体开发利用水平。

三、检查依据

(一)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国务院的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以及<原煤炭工业部的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暂行管理办法》关于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回采率的若干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及配套管理办法。

(二)技术依据

地质报告,依法批准的煤炭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设计。储量评审备案意见;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采煤方法,依法上报的储量登记统计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表。

四、检查内容和评价指标

检查内容:

(一)煤炭企业资源基本情况

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煤炭企业资源赋存及开采地质条件。设计开采、实际开采煤层数。

(二)煤炭企业资源储量情况

1矿井逐年累计动用储量、采出量、损失量。

2分煤层储量动态,包括逐年的保有储量、动用储量、采出量、损失量、三下压煤量、各种煤柱量等储量计算是否合理以及储量注销、报损是否合理。

3煤炭资源损失、浪费、破坏情况及原因。

(三)煤炭企业资源管理情况

1资源储量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情况。

2资源储量管理技术档案(生产技术图纸、生产台帐等)及制度建设情况。

3生产设计是否合理。

4采掘工作面资源管理情况。

(四)煤炭企业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井设计的执行情况

1开拓布置、开采顺序、采煤方法是否合理。

2设计回采率指标和实际回采率指标情况。

分别报部、省、市(地)县级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检查资料的截止日期为年月日。受检单位要如实填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表》附后)一式四份。

评价指标:

(一)煤炭企业依据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设计进行开采。

(二)对于没有批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的煤炭企业。

1薄煤层采取回采率大于85%为较好。低于80%为不合格。

2中厚煤层采取回采率大于80%为较好。低于75%为不合格。

3厚煤层采取回采率大于75%为较好。低于70%为不合格。

按动用块段计算资源的回采率。对于不分采区的小煤矿。

对于开采低于可采厚度以下煤层、主要从事残采、复采、难采煤层等表外储量的煤炭企业和露天矿不列入此次检查范围。

五、组织领导机构

市政府成立专项检查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略;副组长:略;成员:略。

负责专项检查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国土资源局矿权设置开发管理科。

由市国土资源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选派人员成立市联合检查组,为切实做好专项检查工作。联合检查组在专项检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市、县联合检查组中均应有两名以上煤炭专家参加。

六、检查范围及分工

全市各采矿许可证有效截止日期在年月日以后的煤矿均应依法接受专项检查。

市联合检查组对不少于20%矿山进行抽查。应检矿山的专项检查工作由县级联合检查组直接负责组织开展工作。

七、时间安排及检查方法

(一)时间安排

分别向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联合检查组名单,年月日前。向应检范围内各煤炭矿山企业分发《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表》督促各煤炭企业进行自查。各煤炭矿山企业完成自查,向本县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表》和以本方案通知检查的内容为提纲的自检报告。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表》收集汇总后,报省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县联合检查组按要求完成对矿山企业的普查工作。市联合检查组组织抽查。

以县联合检查组为主,由市、县联合检查组共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矿制定整改方案,并监督矿山进行整改。

县联合检查组写出普查报告,报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全市普查情况,写出专项普查报告,报省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巩固普查及整改成果,迎接省检查组检查。

(二)检查方法:

1听取汇报。查阅相关文件、记录及资料。

2突出重点。掌握实情,取得实效。

3解剖典型。深入分析,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4随机抽查。随机对企业进行抽查,以便了解真实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5发现问题。要责成相关部门和企业,限期解决,切实做到该整改的一律整改,该停产的一律停产,该处罚的一律处罚,该追究责任的一律追究责任。

八、工作要求

(一)联合检查组各成员单位要相互协调。联合检查,统一行动。

(二)对破坏浪费煤炭资源的行为要做到及时发现。

(三)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对严重破坏、浪费煤炭资源的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对好的典型要予以宣传。

(四)各县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编写情况简报。加强信息沟通。

九、有关政策界定

由有关部门按照《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造成资源破坏,对于在此次检查中实际回采率定为“不合格”和存在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技术档案不健全、不按规定的开采顺序开采、采易弃难、采厚弃薄、将可采储量弃而不采等问题的煤炭企业。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检查中发现其设计明显违背《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暂行管理办法》和煤炭设计规范的依照《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暂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第7篇

关键词:煤炭;供给价格波动;区域经济

1影响煤炭供给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1.1煤炭资源需求供给关系

煤炭作为一种矿产资源具有其内在的商品属性,即供需关系变化形成价格波动。在当前的煤炭资源生产过程中相应的供给变化可通过供给弹性表达,具体的煤炭供给弹性主要受资源稀缺性、行业垄断性以及生产周期等因素影响,在实际的煤炭生产环节则主要表现为煤炭产量与生产周期控制;相对的煤炭需求变化则可通过需求弹性表达,具体的煤炭需求弹性主要受市场稳定性与资源可替代性等因素影响,在实际的煤炭需求环节则表现为煤炭消耗稳定与可替代资源的应用。在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的共同作用下,煤炭资源呈现出了相应的需求供给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的变化将使煤炭价格围绕煤炭成本出现一定的波动。

1.2煤炭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煤炭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决定了煤炭供给的直观价格水平,价格机制对于相应成本指标的选取对于最终价格的合理性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事实上,煤炭资源的价格主要由生产成本与资源租金构成,其中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开采成本、运输成本、储备成本、安全成本以及社会环境成本等,资源租金则主要包括探矿权、采矿权以及勘探权等项目的相关费用。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煤炭资源的整体价格,某一具体要素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煤炭资源价格出现波动。

1.3煤炭资源产业组织方式

煤炭资源产业组织方式对于供给价格波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开发投入与退出的相互制约。在整个煤炭行业中,产业组织边际效应较为明显,小煤矿在资金投入与产出回报方面要明显优于大煤矿,同等利润条件下的定价优势更为明显,但在开采技术水平与相应设备成本投入方面的限制下,小煤矿难以突破自身投入的制约,很难在煤炭供给价格波动中形成关键的影响。同时,煤炭行业整体设备与技术应用的专用性较为明显,改投其它用途的可能性极小,这使得煤炭企业停产或退出的成本极大,因此在出现相应生产经营问题的情况下,将主动寻求价格提升巩固自身的利益。

2煤炭供给价格波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1对煤炭产业的影响

煤炭价格与煤炭生产企业的实际收益直接相关,煤炭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以相应实际收益作为指导,在煤炭价格波动的影响下,煤炭企业也会进行相应地煤炭产量调整,进而影响煤炭资源的供给弹性变化,这种供应量与价格的同时变化直接影响煤炭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波动现状。

2.2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煤炭产业是主要产煤区的经济支柱,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当地社会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煤炭价格波动出现后社会其他行业也会相应产生变化。产煤区的煤炭企业聚集了当地大量的社会资源,煤炭价格波动对煤炭企业的影响将通过资源的连锁作用进一步被放大到整个社会范围之内。例如,当煤炭价格上涨时资本逐利会将更多的社会资源引导到煤炭领域当中来,其他领域获得的资源将相对减少,发展速度变慢;而在煤炭价格下跌后,煤炭企业收益减少,社会集聚资源的成本收益降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增长。

2.3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煤炭供给价格出现波动后其他领域的基础生产成本也会相应波动,不同行业中出现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依赖煤炭资源或基础能源供给的行业所受的影响较大,出现生产经营风险的几率也将随之提高,这种在煤炭供给波动影响下的产业结构变化将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煤炭企业的资金技术固化特征较为明显,投入煤炭生产的新设备难以向其他领域转化,在出现煤价下降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对于相应风险的疏导存在一定困难,投入的资金技术不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改善优化。

3限制煤炭供给价格波动的策略与措施

3.1完善煤炭价格的形成机制

3.1.1增加煤炭资源成本

将煤炭资源成本有效引入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是煤炭供给价格波动控制的有效手段,通过对相应矿产资源税费及矿业权的调整,对当前的煤炭税费进行重新划分,充分协调不同利益方,使煤炭资源使用者、矿产资源所有者以及煤炭资源开发者均能获得理想的现实利益。通过资源成本的引入能够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向着有偿使用的方向发展,为完善矿业权价格形成机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3.1.2增加煤炭环境成本

煤炭矿山开采对于所属区域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较大,增加煤炭环境成本是当前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现实需求。增加的煤炭环境成本应包括环境预防性成本与破坏性成本,前者是企业采取相应预防环境破坏措施所投入的资金与设备成本,后者是煤炭生产对环境造成破坏后的恢复治理成本。

3.1.3增加煤炭安全成本

根据物价设立专门的安全成本项目,使其调整标准具有一定弹性。增加煤炭安全成本项目主要用以满足煤炭开采过程中保证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和煤炭资产安全的必要支出,即煤矿企业为安全生产保证其财产物资、职工和社会的安全,减免事故给煤矿企业、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害而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所支付的费用。

3.2完善煤炭战略储备体系

1)资源储备。增加煤炭资源勘探技术研发投入,提升资源勘探水平,进一步发掘现有未利用煤炭资源,储备一批建井开采的煤炭资源,以此进一步提升我国可利用煤炭资源储备水平。

2)现货储备。设立专项煤炭现货储备基金,用于提升当前煤炭储备库建设与储备管理水平。围绕各主要煤炭资源区域建立相应的转运交易中心,结合当前我国煤炭资源运输网络的实际运输能力合理安排规划现货储备,从而全面提升煤炭资源现货储备的应用效果与调剂功能。

3)产能储备。在具体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可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产能储备进行合理地规范,在煤炭资源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况下,及时利用产能余力限制价格波动。

3.3设立煤炭价格调控基金

征收煤炭价格调控基金要依据原有能源基地建设基金相关政策改革方案确定,具体依据内容:井型、核定的生产能力、服务年限、煤种、资源条件、环境保护和服务配套的不同需要以及回采率水平等实行级差式或台阶式的征收政策。对包括统配煤矿在内的各类煤矿分成若干类,再分别制定相应的征收系数和征收标准。煤炭价格调控基金的使用,可根据全国煤炭市场的供求预测,提前做出全年的煤炭生产计划,包括是增加产量还是减少产量,并相应分解到各县市甚至各煤矿。当供求紧张或供不应求时,则对增加产量给予一定的支持,增加投入,扩大产能;当供过于求时,则减少产量并给煤矿生产者一定额度的生产补贴。但是对增加产量或减少产量的补贴额度和范围有一定的区别。

4结语

煤炭资源的利用范文第8篇

(一)煤炭资源回采率和利用率较低,资源损失浪费严重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在1990年-2010年的20年期间,仅仅煤炭资源的浪费数量就高达250亿吨。我国煤炭开采方式落后是导致资源的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并且极其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另外,我国小型煤矿在生产技术方面也十分落后,并以大幅度消耗煤炭资源、降低矿山服务年限作为代价,使煤炭资源陷入大量浪费的境地。

(二)煤炭资源超负荷开采现象加剧

近年来,我国煤炭在价格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涨幅,不少煤炭企业在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情况下,对部分地区的煤炭资源进行超负荷开采,验证违反了相关规定,与合理开采煤炭理论相差甚远,而且无序开采现象极其严重,煤矿的安全生产日益陷入危机当中,不断发生安全事故。若持续使用这种超负荷的开采模式对煤炭资源进行开发,必将会导致我国煤炭资源用尽,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三)煤炭资源开采及规划不合理

我国部分煤炭丰富地区考虑到市场经济和地方发展,持续投资开办煤矿开采企业,近几年煤矿开发项目不仅数量多,且规模较大大,虽然起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煤炭资源消耗速度极快,且没有按照相关回收标准对煤炭资源进行回收,导致煤炭资源问题日益凸显。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我国计划在2015年实现25个亿吨的煤炭产量,但各个省市规划总产量之和为38个亿吨,大大超出了我国的计划数量。

(四)煤炭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突出

现阶段,我国一些煤炭企业在开发煤炭资源时仍然使用“资源-产品-废品”的单向线性方式,这种煤炭开发方式造成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煤炭资源的粗犷开采引起矿区环境承受力降低,导致周围地面出现塌陷、滑坡等现象,采空区水量减少,使当地居民饮水问题陷入困境。除此之外,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水通常都是直接排放于大气和地下水道,使空气和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五)煤炭行业监管机构及相关法规不完善

煤炭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变更频繁,管理层人员不断减少,对于行业的管理更显弱势。我国用来约束煤炭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仍处于不完善水平,还有较大的补充空间,煤炭资源开发及生产过程中审批不严谨、审核不充分等问题也不断出现,法律对于煤炭资源保护力度还有待提高。

二、煤炭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一)设立环境评价绩效指标,对煤炭资源进行有序开发

应综合考虑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对煤炭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有序开发,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摒弃传统观念,例如“先破坏后治理”,对煤炭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及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对应的环境评价绩效指标,严格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方针进行管理,不断提高煤炭企业对环境及污染等问题的关心程度。与此同时,还应强化煤炭行业的科学管理机制,减少煤炭生产、流转、消费等过程中造成损失及浪费。

(二)补充并健全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环境问题爆发的初期阶段,国家颁布及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来约束资源开发等行为,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使自然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通过最近几年对法律法规的实践发现,这些法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煤炭开发工作,但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国家宏观调控及自然资源整合等政策在某些地区难以展开,进一步补充并健全国家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显得更加重要了。为了能使煤炭开发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的遏制,将生态损失降至最低,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理念,制定用来制约矿区生态环境破坏的法律规定并严格实施,在前期,煤炭开发项目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在后期,必须对其实施环境影响评价。

(三)土地资源、水资源及大气污染的治理

以“谁破坏,谁复垦”这一原则为主要核心内容,煤炭企业应主动肩负起土地复垦的任务。政府在加重对环境污染行为惩罚力度的同时,也不断投入资金,用来提高煤炭开发企业及社会人员的积极性,共同携手做好土地及环境的保护工作。对于煤炭资源开发所导致的塌陷、下沉等现象加大治理工作。坍塌区域通过生物科技及工业技术的,尽量将土地治理后恢复原貌的土地退还给农民,供其进行农作。坚持以废治废原则,通过废物利用来降低煤矸石的堆积量,将被破坏的土地资源恢复原貌,之后不仅可以退还农民进行农作,也可以于商业建筑。围绕煤矿资源的特点,将矿区内水资源的排放和供给进行结合,实施水害控制优化等措施。对于煤炭开采过程中提取的矿井水、洗煤水和矸石淋溶水等,必须在过滤及筛选的情况下才能考虑使用。除此之外,还应投入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对于各煤炭企业排出的污水进行集中式处理。如果排放的废水中含义重金属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必须先将其转化为难溶重金属化合物,再通过污水净化处理后方可向外排放。除此之外,还应在煤矿开发区域内大面积开展绿化活动,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来降低水土流失。

(四)发挥先进科学技术

在煤炭开采中的作用发挥先进科学技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作用,为煤炭洁净开采技术的研究提供更多平台,通过这些先进的技术方式来降低生产过程中废料的产生,使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并使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降低,使煤炭资源在发挥能源作用的同时被充分利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