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进行森林防火

如何进行森林防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如何进行森林防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进行森林防火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业;资源保护;生态;建设

一、我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状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存在着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分别为1.34亿hm2和101亿m2,在世界上排第6位,但人均量分别为0.12hm2和9m2,仅及世界人均值的1/6和1/8。森林覆盖率虽已达13.9%,但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100位之后。在如此情况下我国森林砍伐却并没有因此而减缓,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正日益使我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生态环境也遭到改变,我国多种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和脊柱动物受到威胁,灭绝或可能灭绝达到10种之多。

二、如何进行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好林业基础设施,是对林业发展非常主要的有力保障。做好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的工作及落实,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对林业科技服务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手段和水平需要提高,完善办公条件,实现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的使用,建设科技示范点,使科技推广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得以发展创新。

(1)对种苗、良种的生产基地的建设。

(2)对国有林场管护站、木材检查站、森林公安派出所、林业调查设计队、乡镇林业工作站改善办公条件及装备水平,关心基层林业职工工作生活条件。

(3)配备好森林防火通讯网络等设施,做到人员、指挥、交通、通讯、扑火机具、等后勤保障,这样森林防火工作才能落实好。

2、建设和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要逐渐的完善、建立建全资源管理法规,通过立法、完善法规,做到以法治林。再就是加强建设林政资源管理机构,林政稽查队伍的完善和木材检查站的规范执法都是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同时要改善护林工作人员的办公条件。建立好林地林权、森林资源、退耕还林的档案的森林资源林政信息管理系统,做好监测工作,使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实现现代化、数字化,森林资源管理的决策水平得到提高。要严格森林资源限额管理,严格“三总量”控制。严防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维护好森林资源的安全。努力提高抵御森林灾害的综合能力,早日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

3、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贯彻实施好国家政策,建立一个林业实际发展的具体科技体制,组织林业工作人员学习补充专业知识,为更好的林业建设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用科研手段培养研究出品质优秀、生长发育快、抗病性强的林木新品种,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林木种子的选择、难题地段的改造规划、病虫害的防治、退耕还林,建设出具有科技化及有代表性的示范林,基层林业技术人员要保持长期稳定的工作,加强一线工作人员技术推广。

4、突出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一是在农村搞好农田林业绿化建设工程,提高对农田防护能力、天灾时自我救护能力;二是计划好退耕还林工程,保证坡地的水土不流失。做好后续农民补偿工作。三是对原始林做好保护工程工作,开展好管护工作,通过造林、育林、护林等基本措施,更好的保护、恢复和发展原始林的天然资源。同时,要发展多项产业,解决剩余劳动力,为林区安定、团结打下基础。四是对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通过学习使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对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工作中的重要责任。五是做好对湿地资源保护、恢复等工作,这样才能使湿地资源不流失。

5、加快建设高效林业产业,实现兴林富民

如何进行森林防火范文第2篇

今天召开全市营造林工作会议,主要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造林绿化现场会精神和市委书记陈*同志关于发展和规范管理速生桉人工林的批示精神,总结去冬今春营造林工作,分析当前我市桉树人工林管理中的存在问题,部署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营造林工作。刚才,与会同志通报交流了我市各地营造林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庶民同志对我市今后营造林工作和如何进一步规范桉树人工林管理谈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赞同,希望各地林业部门、各企业抓好落实。下面,我再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全省造林绿化现场会精神,分析总结我市营造林工作

(一)传达贯彻全省造林绿化现场会主要精神

5月19日,省政府在*市召开了全省造林绿化现场会。上午,与会代表考察参观了*市*区、*区生态风景林建设现场和*植物园。下午,先是省林业局新上任局长*同志作工作报告,其次是*、*、*、*、*等市作典型发言,我市和*、*、*等市提交书面典型发言材料;再次是举行了“省林业生态市县”授牌仪式;最后,广东省副省长、省绿化委员会主任*同志作重要讲话。1、*同志讲话主要精神。*,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充分认识到造林绿化是我省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推动全省造林绿化工作迈上更高水平,实现更大发展。*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常抓不懈,为造林绿化事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主要领导要总体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认真落实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和部门绿化分工负责制,层层签订绿化目标责任书,逐级严格检查考核,奖罚分明。二要创新义务植树形式。把义务植树与搞好城市绿化、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结合起来,与提高工程造林质量、开展公益林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推广义务植树基地、以资代劳、植纪念树、造纪念林等形式,引导社会各界、各单位“有力出力,没力出钱”,认养绿地、认养树木,履行绿化义务。三要加大对造林绿化的扶持,大力推进林业体制深化改革。四要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同志讲话主要精神。*局长,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省先后实施创建林业生态县、建设林业生态省、科学发展观现代林业的战略部署,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实现了森林资源持续稳步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局长,今后我省造林绿化工作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生态、民生、文化、创新、和谐”为着力点和抓手,发展“生态林业”,构筑生态屏障;发展“民生林业”,打造绿色经济;发展“文化林业”,营造生态文明;发展“创新林业”,增强发展动力,发展“和谐林业”,维护生态安全,积极构建林业生态、产业和文化三大体系,实现我省森林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最大化。力争通过今后8年的努力,到2015年,对全省大部分针叶纯林进行林分改造,发展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特别是珍贵树种1000万亩以上;基本建立具备抵御台风、风暴潮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基本修复粤北受灾森林;在市区、县城周边、主要道路、大江大河两旁,构建高质量、多品种、多色彩的森林景观,努力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提升现代林业建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此,*局长要求:一要创新义务植树形式,推动造林绿化工作。二要狠抓重点工程,加强质量管理。他要继续坚持以重点工程带动造林绿化的好做法,把林分改造和东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工作重点放在抓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大力推广乡土阔叶树种,科学搭配珍贵树种,提高全省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等级。各地要加大力度,坚持不懈抓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确保如期结案,不拖全省后腿。三要培育良种壮苗,强化科技支撑;四要注重森林经营,转变经营方式。五要完善投入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各级林业部门要认真编制好各项重点工程建设规划,积极争取造林绿化以政府为主导,将各项建设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稳定投资渠道,逐年加大投入。最后,他要求各地一是严格征占用林地管理;二是加强木材加工市场整顿;三是严格森林防火管理,提高扑火能力;四是重视林业基层队伍建设和体制改革;五是重视林业产业的发展(广东每年要消耗的木材1800万M3,本省自产材只有500万M3)。并号召全省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造林绿化事业,为建设生态文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二)肯定成绩,正视我市营造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去冬今春,全市各地牢牢把握创建“林业生态市(县)”这个主题,抢抓季节,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切实做好营造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市共完成造林作业面积11.61万亩,预整地2.3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6万亩,迹地更新3.7万亩,低产林改造7.31万亩。全市去冬今春营造林工作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党政领导更加重视。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更加注重生态建设,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理念,今年初市委、市政府以1号文件形式颁发《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林业生态市的决定》(河委发〔*〕1号,以下简称市委《决定》),各级党政领导把植树造林作为改善环境、强县富民、创建林业生态市(县)、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抓住造林有利季节,认真落实各项营造林工作任务,取得明显成效。源城、*两县区,加大造林工作力度,积极巩固林业生态县创建成果;其它各县区狠抓创建林业生态县的规划编制工作,如*县(今年底实现创建林业生态县)、*县(到2012年实现创建林业生态县)、紫金县(到2010年实现创建林业生态县)均已编制完成林业生态县规划实施方案,*县正抓紧编制中,坚持“边规划,边造林”,扎实推进林业生态县建设。二是造林质量更加优良。各级林业部门高度重视营造林的质量,狠抓责任制的落实,层层签订责任状,环环严把质量关。据调查统计,全市良种壮苗率普遍达到85%,苗木成活率达到90%,作业设计率100%。全省林分改造工程建设现场会在*顺利召开,这是建市以来全省营造林工作会首次在我市召开。其中,市林业局、*县林业局、紫金县林业局分别作了典型发言。三是技术服务更加到位。各地林业主管部门强化服务意识,采取分片负责,包整地、包苗木、包栽植、包成活,造林成效与年终考核评比挂钩的办法,在造林整地植苗的关键时期组织干部下到山头地块进行技术指导。据统计,去冬今春造林期间,全市林业系统共组织1000余人次深入造林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受到了广大林农的欢迎。

但是,在充分肯定上述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营造林工作中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迹地更新措施不力。全市每年有较大面积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及时更新造林,形成了大量的“空壳”林地。目前,我市仍有大约90多万亩的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残次林地急需更新造林。二是对林业投入不够。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林业的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大部分县投入林业的资金远远难以满足营造林工程的所需经费。如市委《决定》规定从*年至2012年每个县区财政安排200万元用于造林灭荒,以后每年递增20%。但目前,只有*等少数几个县将200万元造林灭荒资金划拨到位,其他县区都未划拨到位,这给营造林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三是省下达林分改造任务较迟,个别地方工作比较被动,完成任务难度较大。四是个别地方对造林质量重视不够,受到省林业局点名批评。五是桉树人工林种植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停止种植桉树人工林后,新的代替品种还没有出现,民营企业造林积极性受到了一度程度挫伤;此外,桉树人工林种植遗留问题较多,不稳定因素仍未消除,潜在矛盾仍然存在,比如手续不完善,利益纠纷未解决,病虫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等。上述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力度,确保全面完成今年我市各项营造林工作任务

(一)在提高营造林工作认识上下功夫。营造林工作是林业部门的首要任务,是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考核林业部门工作实绩的主要指标,直接关系到我省森林总量持续增长和质量的不断提高目标的实现。今年,我市营造林形势依然严峻,计划完成的20万亩任务,目前仅完成11.61万亩,占58.05%。尤其是我市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任务缓慢,生物防火林带工程是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重点议案,按要求*底结案,而我市实际完成长度5662.7公里,面积6347.9公顷,完成面积只占总任务的62%,离省下达任务相距甚远,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各地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加大营造林工作的资金投入,抓住当前造林的有利时机,加大造林补种植和备耕力度,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所有生物防火林带工程的造林备耕及全面完成今年上级下达的各项营造林工作任务。

(二)在强化营造林质量管理上下功夫。质量是林业工作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特别是我市目前多数造林属于工程造林,必须经过国家核查、省级复查。各级营林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质为先”的意识,把质量管理贯穿于营林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常抓不懈,形成规范化、制度化。一要建立完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今年,市局将对原先的营林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细化完善,年底将对各县区营林工作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通报全市。对质量管理到位,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后,达不到营造林质量标准的后进单位,在项目安排时调减任务直至取消项目县的资格。二要建立造林质量监理制度。各地要尽快组建造林质量监管队伍,加强对造林绿化工作的全过程监管,上一道工序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要建立造林质量责任追究制。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林业局关于建立造林质量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和《全国造林质量管理办法》,加大造林质量检查力度,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不论涉及到谁,都要严查狠纠,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四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责任追究制。要始终坚持“慎用钱”的原则,重点加强对营造林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及营造林工程应实行招投标的管理,有效防止不按项目工程建设规划使用资金和出现专项资金被挤占、截留、挪用的现象,如有发现,一律严惩不贷。五要建立群众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作用。

(三)在抓好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残林改造上下功夫。*年以来,我市新增幼林面积达20万亩。这些幼林能否成林成材关键在于森林管护能不能跟上,森林经营是不是科学有效。要采取有效措施,把每一片幼林的管护责任落实到责任主体和具体人员身上,明确责、权、利,确保幼林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把“三分造,七分管”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去。同时,全市现有林分面积中有近一半属于低效残林,要加大封山育林措施,改善林分结构。对没有培育前途,立地条件又好的,可以按照适地适树、集约经营的原则,进行重新造林。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低效残林改造,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盘活森林资源。

(四)在提升科技含量上下功夫。林业要发展,出奇制胜在科技。只有努力提升科技含量,才能确保营造林的质量和效益。一要大力选育、引进、推广优良树种,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各地要加强筛选优良乡土树种和引进、试验、驯化外地优良品种的工作,增加经济价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名特优树种、非桉类速生丰产树种、乡土树种和抗逆性强的树种的种苗生产。二要加大科技技术成果的推广力度。各地要积极推行林果、林竹、林油等生态经济造林模式,实行科学营林。三要加大混交造林力度,加大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管理力度,使森林病虫害和火灾得到有效预防。四要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各地要切实加强对乡镇林业站工程技术人员和林农的培训,提高工程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整体素质。

三、加大桉树人工林种植规范管理力度,确保林区秩序稳定

今年3月份,*县高莞镇二联村新上屋经济社村民黄永南租用上新屋、黄龙潭两个经济社共有的山地种植桉树,因村民不满,种植的桉树被全部拔光,要求经济社赔偿损失未果,扬言要砍死两社长。这一案件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市委书记陈*同志于3月18日就如何规范管理已种植的桉树人工林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出租山地种速生桉的年限一般都比较长,这几年才开始,再往后,地租差价愈来愈悬殊,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利益冲突。林业、农业及各县区要未雨绸缪,组织力量全面梳理,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手续及利益分配,少留隐患”。这一案件必须引起在座的各位同志高度重视,尤其是随着已种植大面积桉树人工林进入砍伐期,因山地出租手续不完备、桉树人工林种植管理不规范等造成的各类矛盾和利益纠纷将不断出现,直接影响了林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直接影响林区秩序稳定工作大局。一方面我们大力倡导营造林,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协调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维护林区秩序稳定,否则,营造再多的林木也会因人为因素破坏而毁于一旦。总而言之,没有稳定的林区秩序,营造林工作就不能正常有序开展。今天召开全市营造林工作会议要求全市各县区森林*分局负责同志及部分造林企业负责人参加,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传达贯彻市委书记*同志关于发展和规范管理速生桉人工林的重要批示精神,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保护森林资源的综合执法能力,有效维护林区秩序稳定,促进我市营造林工作上新台阶。为此,我们要集中精力做以下两项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桉树人工林各项管理工作,妥善处理好桉树人工林种植遗留问题

去年6月6日市委、市政府两套班子召开联席会议对有关暂停速生丰产桉计划审批及种植等事项作出了决定,全市林业部门和造林企业要坚决拥护和支持,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今年1月2日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处理桉树人工林种植遗留问题的意见》(河府办〔*〕3号)精神,妥善处理桉树人工林种植遗留问题。林业部门要积极开展工作,协助造林企业处理好桉树人工林种植遗留问题;森林*机关要主动开展工作,与营林、林政、山调部门密切配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及时处理群众的举报和投诉,打击违法者,保护合法方,严格查处违规种植桉树行为,全力维护好林农、造林企业、山地出租者的合法正当的利益,妥善处理好各类矛盾和纠纷,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各造林企业要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思想,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有关加强营造林管理工作的政策文件精神,完善相关的法律手续,主动配合营林、林政、山调、森林*部门,依法依规抓好企业内部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工作。二是切实抓好种苗基地建设和苗木培育工作。各地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苗圃基地、林科所的作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优先培育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提供量足质优的苗木,以满足造林之需,提高科技支撑力度,大力探索引进非桉类速生品种,填补因停种桉树人工林出现的品种选择空白,以免伤害民营的造林积极性。三是加强现有桉树人工林的防火和病虫害方面管理工作,林业部门要加大技术服务,指导帮助林农、造林企业抓好现有桉树人工林的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发挥现有桉树人工林应有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二)严厉打击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分子,全力维护好林区治安秩序

如何进行森林防火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甘州;旅游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1-0089-02

旅游产业是一项关联带动能力强、市场需求潜力大、投资回报稳定、涉及面广、参与者众多的综合性产业,是公认的新兴“无烟工业”和“朝阳产业”,张掖市甘州区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宜居宜游城市的过程中,旅游产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西北内陆城市,如何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建设宜居宜游城市中的带动作用,是当前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甘州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以来,甘州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及省、市、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把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领军产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新型产业来抓,全区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主要的做法有:

1.挖掘文化资源,拓展旅游文化内涵。认真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编制完成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创作完成《张国臂掖》大型歌舞剧目剧本,编辑出版《诗意甘州》《水韵甘州》《美食甘州》《图说张掖未解之谜》等系列文化丛书,对“甘州小调”、“邵家班子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和保护。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推出玉雕木塔、甘州八景巨幅刺绣及剪纸、汽车拉力锦标赛首日封等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商品,旅游购物市场日渐升温,甘州旅游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展。

2.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打造精品景区。以打造“地貌景观大观园、中国暑天度假城”为目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科学编制造林绿化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治则治、宜荒则荒,造封固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强势推进城乡生态景观绿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68平方米,村镇驻地绿化率达26%。依托国家湿地公园建设20平方公里水天一色的滨河生态新区和集收集、展示、宣教、科普、研究于一体的湿地博物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抓好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大佛寺文化产业园、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平山湖丹霞生态旅游景区等精品景区建设,景区影响力不断扩大。

3.完善硬件设施,大力提升服务能力。认真实施“精品景区创建工程”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不断完善景区旅游标识、导览系统、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硬件设施,强化安全监管、人员培训、监督考核、挂牌许可、评星定级等软件监管。对演艺、超市、宾馆酒店等重点场所和景区景点森林防火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整改到位。在旅游窗口行业开展“岗位能手、服务标兵”评比活动,全区旅游软硬环境不断优化。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扩大影响。借助赛会活动活跃文化旅游市场,成功举办2011-2013“丝路春”杯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全国露营大会等重大赛会活动,文化旅游持续升温。采取财政补助、社会支持、企业参与等形式,在地铁、航班、高速公路沿线等人流密集之处制作旅游展板,在央视、《读者》杂志、《香港大公报》等高端媒体刊播宣传广告,制作散发《多彩张掖》画册、金张掖旅游推介片、张掖旅游指南、自驾游地图、张掖市旅游交通图等旅游宣传品,全方位宣传甘州旅游独特魅力,对外影响日益扩大。加强政府与景区、旅行社、涉旅行业之间的联合营销,采取有偿和招徕游客奖励等方式,委托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重点客源地旅行社宣传推介甘州特色旅游资源,甘州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5.探索新型模式,创新机制增强引力。探索实施旅游景区经营权、管理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依托西部风情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西域旅游文化公司两家企业实体对景区景点实施市场化招商、公司化运营,搭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景区规划、招商、融资、开发新平台。政府出台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项目招商引资运作模式及优惠政策》,在经营权拍卖转让、税费留成返还、建设用地划拨、基础设施配套、国家项目争取、景区(点)兼并重组、项目审批报验等方面进行优惠和支持,拓宽了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参与甘州区旅游开发的渠道,营造了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二、甘州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张掖市甘州区旅游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旅游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的新形势和旅游业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1.旅游规划和资源开发起点不高。与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周边旅游城市如西安、敦煌等地相比,甘州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相对滞后,部分重点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立意不够新颖超前,旅游规划体系不够完整,旅游景区开发长期居于较低层面,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2.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旅游交通运力不足,游客集散中心、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旅游星级饭店、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景区道路、厕所、停车场、旅游购物场所和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比较薄弱,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善,游客接待能力有限,游客进不来、住不下、游不动、出不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3.旅游品牌打造存在短板。景区开发以提供观光旅游产品为主,缺乏参与型、体验型、休闲型、娱乐型的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够,文化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无法满足多层次游客需求。景区经营项目单一,旅游附加值低,带动作用有限;旅游景区特色不鲜明,尚未形成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精品景区;旅游旺季较短,缺乏冬春季旅游产品,景区开发档次不高。

4.旅游投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由于旅游景区景点投资额度大,回报周期长,加之旅游项目建设条件差、特色不鲜明,旅游开发项目对社会资金吸引力不强。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工作进展不大,缺乏市场化管理机制,资源配置难以优化,缺乏协调配合,影响了景区的管理与开发建设。

5.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升。旅游服务标准体系不健全,旅游执法队伍力量薄弱,市场监管作用发挥不理想。旅游企业小、散、弱,缺乏大企业的辐射带动,整体竞争能力不强。宾馆星级低,接待能力弱,旅游旺季住宿难问题突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制约产业发展。

三、甘州区旅游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甘州区应利用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彰显特色风貌,使旅游业迅速成长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发挥应有的作用。

1.高起点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按照“认识上高度,规划上层次,开发上档次,管理上水平”的要求,修编完善全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聘请国内外知名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和旅游文化创意公司,高起点编制旅游规划,进一步修编完善张掖大佛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丹霞景区等重点景区景点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规,加快编制旅游交通发展、旅游商品开发、旅行社发展、旅游宾馆饭店发展、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旅游要素发展规划,形成科学完善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体系。

2.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张掖大佛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平山湖生态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项目,加大重点景区景点和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选择有实力的知名企业投资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完善配套景区、宾馆、娱乐、购物、餐饮、接待等旅游重要环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星级酒店、高档乡村酒店和风情客栈,进一步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

3.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依托祁连山原生态资源优势,加强与肃南、青海等地的区域联合,面向多元化旅游市场,加快开发祁连山腹地特色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森林旅游、汽车自驾、山地体验、冬季滑雪、登山探险、科普教育、运动狩猎等山地旅游产品,培育商务会所、主题酒店、通用航空基地、草原人家等高端旅游度假产业。深入挖掘多元文化的丰富内涵,加快开发建设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高品位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和城市文化设施。加快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型、民俗风情体验型、绿色产业庄园型、滨水休闲度假型、古文化村镇体验型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积极培育名村、名镇、名街,开发特色旅游文化精品。

4.培育特色旅游品牌。认真实施精品景区创建工程,集中力量抓好以张掖大佛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平山湖丹霞等为重点的精品景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品牌效应。立足甘州区地处“X”中心点的独特区位优势,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培育以精品景区为支点,东进中原、西出新疆、南拓青海、北联内蒙古的复合型旅游线路,提高甘州旅游核心竞争力。

如何进行森林防火范文第4篇

    一、我国旅游价格管理现状分析

    纵观我国旅游价格的历史沿革,大体经历了政府福利型(1950~1978年)、计划主导型(1979~1991)和市场主导型(1992~)等3个阶段。自1993年4月国家旅游局会同国家物价局了《关于国际旅游价格管理方式改革的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来,我国的旅游价格改革基本适应了经济体制的转轨,逐步建立起了旅游价格管理的中央和地方两级协调制度,丰富了整个价格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国民经济结构的逐步优化,促进和带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建立了高效的旅游价格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旅游价格的形成与管理也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与提高认识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目前,在旅游价格的各构成要素中,旅游交通价格、主要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仍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而旅游饭店、餐饮、娱乐、购物等项目价格由经营者自主定价,价格主管部门的管理重点将放在规范价格行为上,而不再参与具体价格制定工作。另外,旅游行业的主管部门也积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新局面,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职能部门以各方利益的“协调者”和旅游市场秩序的“维护者”的身份管理旅游价格,使得市场在旅游价格决定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旅游价格管理部门角色的转变和旅游价格形成机制的变革,是旅游市场高效运作的保证,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二)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旅游价格体系

    旅游价格体系的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是一项综合性的大系统,各个旅游经济活动主体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旅游价格的决定与调整,而旅游价格体系是否完善健全反过来又会影响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行为,从而对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过去我们的旅游价格体系过于僵化,没有层次性和灵活性,往往表现为“铁板一块”,旺季淡季一个价,组团散客一个价,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旅游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将旅游产品的定价逐步下放,各旅游经营者有权根据市场供求情况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旅游价格,丰富了旅游价格的品种,增大了其调控旅游市场供求关系的功能,把旅游市场推向了更开放、更繁荣的新局面。如旅行社推出了统包价、半包价和小包价等多个价格品种,景点景区按旅游旺淡季和旅游人数不同推出了相应的旺季价、淡季价和团体优惠价,旅游饭店推出了午夜房、两天三晚周末房等等,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旅游价格体系。

    (三)适时推出了景区门票的“一票制”

    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各景点景区的开发投资热,使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为旅游者浏览参观提供了便利,但一哄而上的投资旅游景区建设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景区内管理混乱,出现了“多头管理却无人负责”的现象;乱收费、多收费、漫天要价、欺诈游客问题突出;掠夺性的开发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和永续使用,使一些景区的游览价值大幅下降等。为了改变景区内管理收费的混乱局面,确保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大部分旅游景区推出了“一票制”,并明确规定“游览参观点门票实行一票制,对于确实需要单独设置门票的,须报省价格主管部门审批。”一票制的推出有利于明确并协调景区各相关单位的利益,解决乱收费问题;有利于保护景区资源和价格稳定;有利于降低景区管理成本,裁减冗员,是提高景点景区旅游质量,维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大举措。

    (四)重点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制定实行听证制

    门票价格听证是指由旅游门票价格主管部门组织社会有关方面,对制定或调整门票价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明确把主要旅游景点门票列为需要听证的商品和服务,举行门票价格听证会是实现政府价格决策制度化、法制化、民主化的重大举措。如2004年12月,受湖南省物价局的委托,湖南省张家界市物价局主持召开了门票价格调整听证会,对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提出的调整核心景区门票价格方案进行了公开听证。听证代表由消费者代表(含消协团体代表)、经营者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相关部门代表组成,他们对申请方案进行了广泛的论证和分析,并且充分表达了各自的意见和观点。这种门票价格决策听证制度使政府价格决策更加公开、透明,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增加了与会各方的市场意识和群众观念,协调了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利益和立场,是旅游价格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

    二、我国旅游价格管理改革背景分析

    (一)旅游价格管理自身存在弊端

    (1)旅游市场竞争过度,旅游价格秩序混乱。我国旅游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高利润行业发展到目前的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的行业,表明我国旅游产业事实上已经步入了供过于求的局面。这种因供过于求所致的旅游市场无序的、恶性的削价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部分景区(点)的门票价格过高。据调查,我国不少旅游区(点)的门票价格普遍“高”得惊人,在门票价格高的旅游景区中,又以模拟仿造的“城”、“都”、“窗”、“馆”之类的所谓文化景观的门票价格偏高,且游客普遍认为它们的文化品位、文化内涵“不值这个价”。“高定价、高回扣”,不正当竞争愈演愈烈,有的擅自搞“园中园”乱收费,在公园中硬塞进一些粗俗的表演和格调低下的游览项目,搭车收费,一些饭店、餐馆、娱乐场所不按规定明码标价,高收费低服务,混水摸鱼、“野马”横行,肆意宰客。二是宾馆饭店价格过低。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对旅游项目投资的规模和结构把关不严,以致我国不少地区出现宾馆、饭店供过于求,旅游项目重复开发建设,旅行社发展失控,导致僧多粥少,经营者无奈只好实行“高标价”下的“高回扣”政策。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旅行社、宾馆饭店和风景区等同质产品市场。不少旅游企业,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市场占有率,完全不考虑利润收益情况,盲目地大幅度削减旅游产品价格,与同行展开恶性竞争,对行业协调造成极大破坏。而另一些旅游企业为了保住或夺回自己原有的市场,也不得不纷纷削价参与竞争,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旅游企业自身利益严重受损,甚至连企业的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 三是旅游社低价恶性竞争,“零、负团费”现象时有出现。调查发现,一些个体旅游社经营主体为了争夺客源,纷纷采用降价这一低级而又直接的竞争方式,有的甚至不但不收取费用,还以各种方式对旅客进行奖励和补贴。正规旅行社为应付旅游个体经营主体的低价、“零、负团费”的做法,不得不也以低价相迎。这种低于成本的、恶性的削价竞争只会使旅客们的旅游质量大幅下降,高额回报大行其道,严重扰乱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使旅游市场环境趋于恶化,与其“朝阳产业”的产业特征背道而驰。四是旅游娱乐购物环节价格极不规范。调查发现,旅游娱乐购物场所虚高定价、高回扣,导游私拿回扣、索要小费、欺客宰客等价格欺诈、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经营现象较为严重,旅行社与饭店、游览参观点单位、涉外商店等仍存在价格结算问题。一些定点旅游购物商店和娱乐场所以高额回扣诱使导游和司机,从而出现在接待中总是安排游客购物和消闲消费;加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物价部门“天高皇帝远”、监管不严,致使风景区内的一些兜售旅游纪念品的小商贩往往擅自哄抬物价,全然不顾其商品的质量和真正价值,从中牟取暴利,造成旅游产品的价格与其价值严重背离,极大地损害了旅游者的利益,也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2)旅游价格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够健全。从旅游业发展初期到现在,国家和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旅游市场及其管理的法律、法规、条例。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和各省区直辖市的价格法制工作进展加快,先后颁布、修定了一批涉及到旅游市场价格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解决旅游纠纷、规范旅游市场的作用。但目前直接涉及旅游饭店管理和价格的法律法规极少。对于旅游产业中的另一支柱行业旅行社业,虽然相关法律法规不少,然而大都只侧重于强调纵向法律关系,即强调政府对旅行社的管理和控制,而对于旅行社经营活动方面及旅游者与旅行社关系方面的规定很少,以致在出现问题时,执法部门很难找到适用的法律条文。旅游价格管理立法滞后降低了打击旅游价格违法行为的有效性,形成了对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依法管理的制度约束,应当予以大力推进和建设。

    (3)违反旅游价格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未受到相应的打击。由于旅游价格管理的严重缺位,旅游价格监管法规体系的不健全,加之政府职能部门对违反旅游价格管理行为打击不力,不能将旅游经营者的行为有效控制在现行法律、法规容许的范围之内,导致“劣商驱逐良商”,从而致使我国旅游市场价格一直比较混乱,一些旅游经营者的行为极不规范,大量违反旅游价格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层出不穷,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如在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门票上,随意更改票价、强行投保、强行交纳森林防火费;在旅游旺季,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并没有随旅游价格水涨船高,多收钱少服务、欺诈宰客等行为经常发生;导游人员变成了“导购”、“导餐”人员,强买强卖、高额回扣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商家违反明码标价规定、违背诚信原则,大打虚假广告,误导旅游者上当等。可以认为,造成这一混乱局面,除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严、打击不力外,也说明了我国当前旅游行业自律还是太弱,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旅游价格管理自身的种种弊端,如若处置不当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进而危及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首先,它将严重影响旅游服务行业的整体经济效益,降低旅游创汇效率,加大了创汇难度,致使外汇流失严重。其次,这种过度的削价竞争也使旅游市场环境更趋恶化,使消费者对旅游服务的价格、质量产生混乱,无所适从,致使旅游外销价格结构不合理,使从事旅游接待和饭店经营的旅游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没有充足的积累去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多种旅游设施,提高全行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最后,旅游价格混乱,也使游客对我国形象的评价下降,会形成很坏的广告效应,减少潜在客户及回头客,长久以往将严重损害我国旅游业发展。

    (二)入世对我国旅游价格管理的影响

    旅游业是一个市场准入较为宽松的行业,几乎没有多少壁垒门槛,因此,其对外开放程度相对其他行业要高。我国旅游业在经过20多年发展后已具有相当的产业规模和一定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笔者以为,入世虽对我国旅游价格管理的整体影响是积极有利的,但同时又将挑战我国旅游管理体制。一方面,它将加剧我国旅游管理的复杂性。入世虽然能够给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许多机遇,但是国际旅游资本和国外大型旅游公司的进入,将会加快国内旅游行业的大调整和大洗牌,国内多数中小型旅游公司将面临着重组和倒闭的危险。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我国旅行社行业将逐步放开合资旅行社中外商出资比例限制,在2003年底以前允许外商在合资旅行社中控股,在2005年底以前允许成立外商独资旅行社。随着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旅游业的经营主体将日益多元化,这将加大我国旅游管理的难度,从而给旅游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另一方面,现行旅游管理体制也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我国是一个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中国家,体制因素对旅游业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国旅游业采取的是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至今实行的仍是根据198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的精神,按照“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原则建立并实行政企分开的两级管理体制。正是这种典型的部门管理体制,造成旅游行业内部矛盾重重,旅游市场混乱。当前旅游行政部门由于缺乏宏观调控的权力和手段,难以对旅游业实行全方位的行业管理,使得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国内原有的旅游市场秩序不规范,旅游法规不健全,入世后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旅游业发展的超前性与旅游管理体制特别是旅游价格管理体制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已严重阻碍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我国旅游价格管理的政策选择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而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市场的价格行为需要规范、统一、公开、有序。因此,旅游价格管理要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长远来看必须放松政府管制,坚持做到规范旅游价格行为,发挥旅游价格合理配置旅游资源的作用,引导经营者运用价格手段开展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以保护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价值规律的作用,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旅游价格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市场经济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行政命令不能再成为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具体到旅游价格管理方面,就是要求物价职能部门通过深入的旅游市场调查,发现当前旅游市场价格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且制定出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规章制度,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与环境支持。第一,应实行旅游标准化工程,通过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旅游合同文本来取代目前各旅行社自制的旅游合同,以保护旅游活动中的弱势群体--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日后可能出现的旅游价格纠纷提供处理依据。第二,应建立起中央和地方的多方面协调机制,即国家旅游局会同国家物价局等有关部、委、局,协调国内有关旅游价格和收费标准的调整幅度和出台时间;各省旅游局和物价局协商本地区有关旅游价格和收费标准的调价幅度和出台时间;同时还应主动联合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交通、市政、文化、园林、林业、水利、文物等部门,通过建立有效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以形成综合旅游价格管理能力。第三,应构建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价格法规框架。

    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现有的有关法律法规,从我国国情出发,大胆探索并制定出与旅游价格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另一方面,也要以法制性规制来取代经济性规制,对旅游不正当竞争应进行法制化管理,加强联合执法,依法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第四,应增强旅游市场的信息透明度,引导旅游者合理流向。中央和各省级物价部门应当时刻关注旅游市场价格动态,做好旅游价格与收费标准的预报工作,并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现行价格水平,对下一年度市场价格行情作出适当预测。同时,还应加强与旅游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联系,围绕突出的旅游价格矛盾开展协商对话,引导和规范旅游市场竞争,调节其供求关系。

    (二)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

    对于入世后如何进行旅游价格管理,目前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主张大部分旅游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另一个观点则主张全面放开旅游价格。笔者以为,持前者观点者明显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在工作中的反映,它不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持后者观点者表面看起来似乎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其实违背了《价格法》,也不符合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的实际。可以想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产业走上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将是必然趋势,政府将逐渐从旅游市场退出,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上起基础作用。但是这种政府退出只能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调控市场方式的转变,因为大量事实表明,市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没有政府部门这只“看得见的手”,的适当介入,旅游市场竞争同样无法实现高效率。特别是在当前旅游市场化发展的初期,旅游价格基本放开之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不规范的价格行为,价格欺诈严重,价格秩序混乱,各种乱涨价、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旅游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局面。因此,旅游价格的管理部门必须提高旅游价格管理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充分利用价格杠杆来开发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产业,切实加强和改进旅游价格管理,建立健全宏观价格调控机制,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和引导旅游市场价格竞争行为,实现旅游产业的高效、平稳运行。

    (三)大力加强旅游价格执法监督检查

    对于旅游市场上出现的价格违法、欺客宰客现象,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整治。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既要当好价格监督检查的“裁判员”,还要当好调定价与仲裁价格的“裁判员”,共同做好旅游价格执法监督的检查工作以及对政府价格政策、法规、政府定价行为的评估等。第一,要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继续深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的领导,加强与公安、交通、工商、监察、质检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力度,对旅游市场价格秩序进行定期清理整顿,从而解决旅游行业有法,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制止牟取暴利暂行规定》、《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的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等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第二,要建立旅游价格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旅游价格行政执法工作管理,保证严肃执法,提高办案质量,维护国家的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必须制定旅游价格监督检查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第三,要解决好“裁判”相对人自觉守法、依法办事的问题。即通过聘请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员,加强价格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行政执法检查,形成强有力的旅游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和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网络,从而将行业管理行为和旅游执法行为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在行政执法检查中,不仅要检查价格主管部门、价格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治价情况,而且还要检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经营者等价格管理人的知法、守法情况,以提高社会的价格法制水平。

    (四)完善旅游行业协会组织的价格自律职能

    国际经验表明,旅游价格管理应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强化行业协会的价格自律职能。因此,作为沟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业的桥梁和政府宏观管理与企业微观运营管理的中介工具,旅游行业协会一旦发现企业存在低价倾销或者价格垄断行为,应从维护本行业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对其进行劝阻,并报请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进行查处;对过度的价格竞争引致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现象,旅游行业协会应该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产品的经济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性能标准规范,并组织和监督企业严格执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和政法部门,对通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降低技术、质量、性能标准方式达到降价销售目的的恶劣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在完善旅游行业协会组织价格自律职能的同时,还应在地方性旅游立法中规定旅游企业必须加入行业协会,把质量保证金管理从政府转向协会,减少保证金交纳额度以增加激励;以保证金利息代替会费、运作费,由政府推进旅游行业协会成为旅游行业管理主体之一。这样,由于大部分的政府管制内容(如旅行业经营许可证、饭店餐饮企业的评星定级等)变为由行业协会承担,无疑将大力推动旅游行业协会在自律、协调和监督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