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的现状和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医科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教育工作者提出建议。结果:高校护生在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上认为专业技能操作是最重要的,而对护理专业的前途没有过高的期望,护理学生的专业认同存在着个体差异。结论:护理学生的专业认同有其特有的特点,建议教育工作者重视学生专业认同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调查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58

专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主要是自我认同和自我发展。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专业认同是指由于某种动机去模仿他人的特定行为[1]。随着专业认同研究的深入,很多研究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国内学者陈祥丽等[2]认为所谓专业认同就是个体对于专业的认可程度,并从中找到专业乐趣,发现专业的意义和价值。张田等[3]在查阅文献后把专业认同划分为几个维度:一是产生专业认同的前提基础,这就是对于专业的认知和了解;二是对专业的情感态度,体现为对自己的专业是否热爱;三是学习专业动机引起的积极效果;四是以上维度产生的良好专业学习效果。 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专业认同的概念可以归纳为个体对于所从事或学习专业的接纳程度,个体遵守该专业的规范和准则,认可专业的价值,并且希望把该专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最终目标。为了考察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对我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我校各年级随机抽取了两个自然班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数为489份,回收率为97.80%,其中有效问卷为456份,有效率为91.20%。

1.2调查内容与方法本研究采用胡忠华编制《护理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4],该问卷共有45个项目,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含被试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级以及家庭所在地等信息;第二部分由专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组成,其中专业认同包括专业认识、专业意志、专业情感、专业技能、专业价值观、专业期望等6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4~6个项目。第二部分采用Likert 5点评分,被试者分值越高,表明其专业认同程度越高。被试者得分25~125分,25~50分表示其对护理专业为不认同,50~100分为一般认同,100~125分为高度认同。在本次研究中,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568~0.754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8。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法。

1.3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调查对象一般情况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表1)

2.2高校护生专业认同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护生在专业认同各因子的得分降序为专业技能、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期望。表明高校护生在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上认为专业技能操作是最重要的,而对护理专业的前途没有过高的期望。

2.3高校护生专业认同的年级差异(表2)

表2显示,在专业意志因子和专业认同总分上不同年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从得分上看,一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二年级学生。

2.4高校护生专业认同的地域差异(表3)

表3显示,在专业情感因子、专业意志因子、专业价值观因子和专业认同总分上不同地域水平的高护生存在明显差异,且农村高护生得分明显高于非农村高护生得分。

2.5高校护生专业认同与是否是独生子女得分比较(表4)

表4显示,在专业情感因子、专业价值观、专业期望因子以及总分上是否独生子女存在差异,非独生子女得分高于独生子女。

3讨论

3.1高校护生专业认同的总体情况护生专业认同指护理专业学生对于要从事护理专业的看法,以及在区分和比较其他专业群体后对护理专业的喜欢程度和总体印象。研究结果显示,护生专业认同水平相对较低,按照沈之菲[5]的标准看,其中各因子的得分按降序排列为专业技能、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期望。其中专业技能得分明显高于其他5个因子,专业期望值最低,护生的专业认同处于一般认同水平。护生认为在护理专业中专业技能是最主要的,认为只有掌握专业技能才能胜任护士工作,由于护士职业发展目标不高,护生对专业的就业前途期望较低。护生在工作后都会不断进修或脱产学习,这说明护士的专业技能确实很重要,但在现实社会中,护士就业形势严峻、学历偏低,受传统观念和习俗影响,人们多认为护士主要是照顾、护理患者,不需要过多的知识,只要会打针、输液等一些基本技能操作就可以,再加上护理工作比较辛苦,这些都造成护生社会的期望值较低。所以护士在以后的专业水平发展、工资待遇、社会地位、进修机会等都要低于同等资历的医师,这些社会因素严重

影响护士对于护理专业认同的全面、客观的认识。很多护士都认为护理专业社会地位不高、发展前途较小,这些对于专业的困惑会影响护生的专业意志、价值感的稳定性,使护生对于职业发展目标缺乏自信。

3.2不同层次高校护生专业认同的差异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专业意志分子和专业认同总分上,不同年级存在显著差异,一年级得分明显高于二年级,其他因子没有明显差异。专业认同总分随年级增加而降低,这与胡忠华[4]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在于不同年级对于护理专业认同的看法有了很大的心理改变,大一刚进入护理专业的学习,他们信心十足,对未来有远大的目标,当进入大二以后,对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等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到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护生会感受到落差感和失望感[6],尤其在进入临床见习阶段,他们亲身感受护理工作,其专业认同感就越低,其专业意志也开始越来越动摇。

不同地域的护生在专业情感、意志、价值感因子和专业认同总分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农村护生的得分明显高于非农村学生。究其原因是农村的学生深知生活的不易,他们很珍惜在学校的生活和所学的专业,认为学习护理专业的目的是掌握一项技能来生活,而非农村护生多是独生子女,不知道生活的艰辛,选择护理专业多是父母的意愿,认为护理专业以后好就业。在非农村护生的印象中护士社会地位较低,是很辛苦的工作。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非农村护士大多没有农村护生那样认真、刻苦。

在专业期望因子、专业价值观、专业情感因子以及总分上,是否是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非独生子女得分明显高于独生子女。分析其原因,在于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宠爱,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更多受到家庭的保护,其竞争压力相对较小;非独生子女在很多事情上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他们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工作学习更有热情,对自己的工作期望也较高。

4教育建议

4.1营造尊重护士、重视健康的社会大氛围护理职业对于促进社会的卫生事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一位获得南丁格尔奖章的护理前辈所说,患者无医,将陷于无望;而患者无护,将陷于无助。就个人健康维护角度,护士的日常护理,手术准备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医护关系就像鱼和水,二者相互依存,只有提升护理地位,确保医护协调发展,患者看病才会满意,才会对护理工作给予理解和尊重;良好社会氛围的实现,必定会对学校、护生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以成为护理专业的一员感到无尚光荣,从而抑制学习倦怠的产生。

4.2教育者要重视专业认同感对于护生的影响专业认同对于高校护生的学习倦怠有重要的预测作用,护理教育者要帮助高校护生充分了解和掌握护生专业认同的现状、特点,引导护生正确的自我定位,帮助护生树立正确专业观,培养护生的专业的兴趣,提高护生学业成绩和临床实践能力。

4.3加强高校护生的专业思想、情感的教育要加强高校护生专业思想教育,从刚入学的教育开始,通过讲座、竞赛等活动形式,让护生了解护理专业,给护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握好机会提出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加专业认同感,增加从事护理职业的决心。专业情感是指护生在形成专业认同的同时会出现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因此要加强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投入,把专业认同加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将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与专业相结合,从中得到自我成就感,通过自我的精神回报产生促进作用。首先,学校要多做工作,让学生认识到护理专业的崇高,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其次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习机会,让学生多感受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魏红权,冯江平.国内女性心理学研究轨迹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12(4):37-39.

[2]陈祥丽,张乐华,杨昭宁.护士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136-1138.

[3]张田,孙卉.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08(10):40,42.

[4]胡忠华.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5]沈之菲.新课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3):723-726.

[6]罗彩花,胡杏娟.护理本科实习生专业观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8(7):47-48.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护理 男性 职业价值观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及护理专业的发展,男性从事护理专业越来越显示出他们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和医院开始培养、接受并使用男护士。因此,应该鼓励和培养更多的男性加入到护理队伍中来。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它不但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和工作态度,而且对人们的职业选择、工作目标、努力程度、自我实现等有重大影响。因此,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动机。

本研究采用访谈的方式,对某医学院校2005―2009级护理学本科男生10名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行为、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访谈本着自愿原则,访谈前让男生充分了解本研究的目的、方法,访谈时间每人半小时,访谈过程中充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护理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

通过访谈,对护理专业男生择业动机、职业价值观现状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逐步分析、整理和归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护理专业男生在择业时的盲目性、随机性、从众性倾向明显。参加访谈的10名护理专业男生入学时均非第一志愿,其中1名为第二志愿,其余均为服从分配或调剂,学生不清楚或不了解护理专业的性质。其中8名学生选择专业时参考家长或亲属朋友的意见,认为护理工作稳定,以后可以保障基本的经济来源,从而接受护理专业。由此可见,护理专业男生的择业动机非个人理想和个人兴趣的选择,而是迫于其他压力,对护理工作缺乏激情和投身护理事业的信念。

(2)护理专业男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多样性。护理专业学生处于发展的不稳定状态,他们正处在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期,其职业价值观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职业生涯来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处于一种发展的不稳定状态。受访的护理专业男生表示在学习护理专业之前,对这个专业并不十分了解。虽然他们大多肯定护理专业的职业价值,但是他们表示护理职业不是自己理想中的职业目标,仅将其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跳板,即使将来干得不错也不会长期从事。

(3)护理专业男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众所周知,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上都要承担事业、家庭的重任。婚姻、养家、购房等问题就成为许多男生择业时必须面对的难题。访谈显示,护理专业男生大多缺乏明确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和就业缺乏一致性,大多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想法。这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以实现自我价值和兼顾经济收入为标志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护理专业男生的职业价值观取向消极,处于一种发展的不稳定状态。

2培养护理专业男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对策

针对护理专业男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家庭、医院都要共同努力,帮助护理专业男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稳定他们的专业思想和加强他们对护理职业的认同。

(1)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培养护理专业男生正确、积极的专业价值观。学校教师要加强多学生就业观、价值观的教育。要切实提高护理专业的学科水平和社会地位。应充分认识护理专业男生在专业思想问题上的特殊性及其产生的重要原因,理解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表达专业态度的权力。通过人生观教育和学科教育的综合作用激发学生的专业感情和共鸣,发展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专业价值观,热爱护理专业,立志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2)学校还要加强对护理专业男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有效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就业优势。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

(3)医院要重视护理专业男生的临床实习,稳定他们的专业思想,强化他们对护士职业的角色认同。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获得社会所期望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的重要社会化过程。因此,营造良好的有利于男生成长的工作环境,对稳定男生专业思想,吸引大部分学生安于所学的专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具有重要意义。让他们了解医院临床上对男护士的需求及国内外男护士的执业情况、工作心态及各种成就,使他们看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和发展前景,进而激发他们的工作兴趣和热情,提高从事护理职业的稳定性。

总之,护理专业会因为男性的加入而更趋完善、合理,并且必将对提高护理质量、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护理专业男生积极、正向的职业价值观的建立过程,既需要男生自身能够勇敢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又需要学校、医院和全社会的支持与关注。

参考文献

[l] 孙静,张新宇.护理本科男生职业价值观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0(2).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第3篇

1、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于护理专业的认识度还不够,因此没有重点发展这一专业,很多人在心理上觉得医学院校就应该重点培养高级医师与护士,护理行业在部分人的心理还没有被列入医学的部分,因此对于大部分院校的中医护理学,很多人是疏忽的,甚至选择这一专业的学生也比较少,这也是造成我国中医护理行业人才缺失的一大原因。

2、其实护理专业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比其他专业更多,因为要面对不同症状的患者,因此中医护理专业的学生和工作人员就要掌握比医师、护士多的知识量,所以面对特别繁重的学习任务,这一专业的学生压力就比较大,因此这一原因也导致我国中医护理学的学生无法承受,最终放弃学习,或者学的不够专业。

3、我国目前的教育水平,对于中医护理行业研究的还不够透彻,因此学生所学的课程并不全面。中医护理学科要结合中医学的基础,还有简单的了解西医的护理专业、并且包括针灸、按摩、拔罐等知识的学习,但是在一些方面我国的中医护理学专业知识简单的渗透一小部分,学生无法完全掌握,最终导致毕业生无法胜任中医护理这一行业,造成人才的缺失。

4、由于场所、资金的不足,因此校方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过少,学生无法真正了解每个知识的应用,在中医护理学中穴位和手法十分重要,因此实践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大部分学校对于实践问题只是停留在学生看着老师操作,自己不能动手,课后参照书本记忆性回顾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即使只是背得再扎实,也无法真正领会中医护理专业的技能。

5、对于我国中医护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仍然还停留在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的方式,课堂上学生参与得过少,这样就导致学生眼中缺失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的枯燥也是造成我国中医护理学科不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中医护理学该如何发展

1、首先是人们对于中医护理学的认识,校方在招生时要宣传护理学科的重要性,以及毕业后人才的走向问题,这样才会吸引更多学生主动选择中医护理专业。并且校方也要重视这一专业学生的学习以及课程设置。

2、对于中医护理专业血刺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方面,因此要结合专业需要开展相关课程,把中医护理学涉及的教学内容都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这样才能让本专业学生全方位发展,达到培养更多人才的目的。

3、增多学生实践的机会,校方应该多与中小型医院联系,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医院学习,这样更容易受到环境的熏染产生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也更容易扎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4、在课堂上老师要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对于中医护理学中所学的穴位和按摩手法,让学生互相按摩,把彼此想象成医院的患者,这样实践起来更容易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然后让合作的学生指出对方的优缺点,互相取长补短,结合起来对于知识的掌握就更加详细和牢固。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兴趣;就业前景;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31-0212-02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且据相关资料显示,学医的大学生心理问题通常高于同龄人。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上的不良反应以及适应性障碍,因此,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心理问题十分重要。然而,对学生群体而言,专业兴趣是影响学习的主要方面,而就业前景也是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毕业的200名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并进行SCL-90症状自评,为健康心理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的依据。

一、护理专业学生认知情况和主要问题

据相关资料显示,护理专业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不会选择从事护理工作,因此,需要引起护理专业教育从业者的重视。首先,在学生入校后需要对专业进行必要的介绍,其内容包括护理工作发展方向、基础课程介绍、就业前景等,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热情。其次,可以邀请优秀护理工作从业人员来校演讲,提高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就业目标,了解护理工作的主体内容。

多数在校生对护理专业的发展与前景缺乏了解,且对自己的就业方向缺乏清晰的认识,在行动上缺乏动力,并导致在毕业学生在就业上的无措感。与此同时,低年级学生在自己的择业评估上多有乐观性,且存在认识上的盲区。此外,对高年级学生需要加强与实习医院、用人单位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指导就业情况的顺利进行。对有实习经验的护理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其学习期间专业能力仍未完全掌握,且在实习中发现重重困难,阻力太大,因此认为护理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高压性、高劳动强度,因此,学生产生了就业疑惑,且由于无法实现较好地解决,因此引起心理矛盾。

二、建立正确的认知

专业价值认同感对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建立正确的专业认知、发展认知、行业认知,能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习动力,且能够热情地投入课程的学习中。专业努力意愿主要是指学生将学习意愿转化为学习动力,付诸实际行动来提升自己。而专业生涯指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专业素养、就业机会、薪资待遇等情况愿意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事宜。而护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的提升,能够为社会创造较大的价值。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学生的自我努力意愿相对较低,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护理专业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在具体的调查中自愿选择本专业的学生比例不超过25%;另一方面是临床护理工作过于繁琐,护士人员的地位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对本科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承诺、专业生涯的规划指导有利于学生建立就业信心,积极地提升自我专业技能。

三、实践探究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毕业的200名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并进行SCL-90症状自评,其中,男生53例,女生147例,年龄在18~2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5±1.3)岁。实验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状况的评估,在评定过程中需要对评分方法和要求进行说明,并指导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在评估内容上总共有10个症状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反应睡眠与饮食情况,每个项目可分为1~5分。

从实验结果看,对护理专业存在学习强迫症的学生得分高于喜爱本专业学生,且在就业前景上不乐观的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和精神病性三个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就业前景乐观的学生。就其他资料显示,学习的适应性多与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与此同时,和认知关系有着一定的关联。例如,在实验中部分学生认为护士不如医生,因此,带着错误的认知观对职业前景表示堪忧,并对本专业的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热情较低,继而导致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心理健康状况不佳。除此之外,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就业压力较之前越来越大,竞争力越来越高。

除此之外,我们参考了其他的调研结果,根据近五年护理本科专业的认知情况、就业情况进行了讨论分析。其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生对自身的专业性质认知程度不高,但是,毕业较晚的学生相对更早毕业的学生而言,在认识上有所提升,认可度更高,其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开展了课程教育和就业指导的专项课程,并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参观,加强对专业的介绍。(2)增加了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并由高年级的护理实习生担任新一届的学生导学员,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了解护理专业,加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此外,对通过调剂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其本身兴趣不高,且认为护理属于简单、低技能的服务类工作,缺乏对行业的认识和尊重,因此会产生抵触情绪。针对该类学生则需加强思想观念的指导,帮助其认识护理人员在行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自身价值,而不局限于传统的、错误的观念认知。(3)对学生认为护理专业上需要改进、优化的课程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帮助其更好地学习护理医疗知识,满足毕业生的学习需求。

四、改善措施

为了更好地结合、适应护理教育的发展,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医护人才队伍,加强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树立现代化的护理教学理念和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理念,以学科为导向,设置不同学习阶段的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以及对护理学习的热情。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构建良好的课程平台,设置护理科研、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向建立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护理学专业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逐渐趋于理智,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沉下心来寻找工作,但是仍存在自我认知上的偏差,在定位不准确、就业期望值较高的情况下,容易引发心理问题,过于眼高手

低。特别是在进入临床实验课程后,由于专业描述和实践操作之间的差异较大,难度不同,容易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挫败感,消极的情绪随之而来。此外,也有一部分学生能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努力来提升自我专业能力,但缺乏创新能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这类学生依旧缺乏核心竞争力,从而导致产生放纵自我的不良心態。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并做好自我能力评估,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在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就业能力,有利于学生保持健康的就业心理,更好地发挥自我,得到成长。

从影响学生兴趣发展的因素上看,就业前景、社会认可度、学校重视度等均会造成学生的困惑。因此,学校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在校期间的学习,为就业提供保障。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对学生的专业承诺,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并且积极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此同时,专业思想教育对护理学习全过程有着引导作用,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护理专业认知,加强对职业的认同感,树立、形成良好的职业责任感。除此之外,政府机构的相关部门也应该重视护理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并为护理毕业生提供更多可以锻炼、学习的方式和渠道,丰富就业领域。

总之,护理专业的学习与教育,应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并为学生提供各个方面的专业信息和就业信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校作为学习客体的引导能力,防止由于错误信息传递造成对护理专业认知的偏差。专业兴趣和就业前景对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需要针对个人情况差异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就业,实现自我价值。除此之外,加强对高年级学生就业的关注,客观评价自身能力,拓宽就业、择业范围,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良好就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荣,张瑞芹,冯占春.贫困本科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取向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3(5):213-214. 

[2]周晨慧,廖少玲.护理本科生专业兴趣与就业前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2,4(7):142-143 

[3]苗菁,王玥,张艳,等.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5):890-891. 

[4]张燕贞,刘西瑞,刘婉敏,等.医科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校医,2008,22(3):295-298.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专护理专业 存在问题 改革措施

由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护理专业的毕业生都存在很大误解,认为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才会选择当护士。社会偏见让我国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一直都不受人们的重视,到中专学习护理专业成为很多学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是近年来,护士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随着医疗领域的发展而有所提高,中专院校的护理专业成为学校的大专业。虽然中专护理专业近几年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但是还需要长足的进步才能满足我国的医疗行业需求。

1.传统护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学计划不明确

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应该是学校开展护理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我国很多中专院校在开设护理专业之后并没有一套完整明确的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导致学校教学内容与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要求有一定差距,很多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以后无法达到护士执业能力的标准。

1.2缺乏教学实践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专业人才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记忆得非常扎实,更需要临场反应迅速准确。但是在传统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中,使用的教学实践方法单一、时间安排不合理,这就让很多学生无法从实践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导致很多学生只是记住理论知识,一旦以后需要实际动手操作的时候就容易忘记操作步骤、出现惊慌失措的情况等问题。

1.3临床实践的机会太少

通常中专院校开展护理专业实践课时都是在实验室里,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的模拟操作毕竟与以后的工作实际有很大不同,如现实生活中抢救病人的紧张气氛、面对真实病人之后护士的护理态度等,都是在实验室里学生无法真正模拟出来的。所以要培养更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学校应该给学生提高更多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学到更实用的知识。

2.中专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分析

认识到传统中专护理专业教学的不足之后,中专院校要对护理专业教学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为培养出更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而不断努力改进。

2.1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型专业,学校培养这方面人才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专业人才投入我国的医疗事业中。所以,学校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时要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学校可以对我国当前的各大医疗机构做详细的调查,把比较常用的护理知识作为医疗专业的教学重点,与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进行对接,制订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当学生毕业之后就可以不用接受岗前培训而直接到医院实习。

2.2灵活的运用专业教材

护理专业的学习虽然需要学生记忆很多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是比这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教材灵活运用,不能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解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根据书本上的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拓展,可以当前医疗案例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到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在现实工作中是非常实用的。

2.3丰富护理专业教学的方法

使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学方法是比较单一的,通常只是采用简单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一度被教育者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但是经过不断教学实践之后,事实证明单调的教授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感,教学效果远没有预期得那么好。所以,当前中专院校在开展护理专业教学时,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采用更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其中的案例教学法应该是老师开展课堂教学时比较实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筛选出一些与之有关联的现实医疗案例,用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不仅对学生理解知识点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为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之后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这些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教学优势,只要老师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在合适的时机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让它的教学优势发挥到最大。

2.4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要让中专护理专业的毕业生都成为合格的医护人员,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培养出一批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为了让学生重视起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把日常实践教学与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挂钩,让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各占考核成绩的一半。而且在日常实践教学中,老师要尽量给学生模拟出比较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模拟一些现实场景,用视频和图片等形式帮学生融入场景中。除了日常的实践教学之外,学校最好与医疗机构合作,让学生每个学期都参加至少一次真实的临床实践训练,这样对锻炼学生的临床反应能力有很大帮助。

3.结语

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是我国社会上亟须的医护人才,中专院校要对护理专业教学高度重视,积极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新生;困扰;心理健康教育;疏导;调适

大学生是社会中一类特殊的群体,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他们,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波动。大学的新生活给他们的身心都造成极大的冲击。如何面对大学生活的种种困扰,如何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如何进行调适,是所有大一新生在进入大学后亟待解决的问题。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护理专业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的大学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护理专业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进入大学之后,大学与高中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教学方式、管理方式会对新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新生普遍会有一定的适应期,在这个适应期中,新生会出现各种心理状况。

1.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存在对大学生活的失落感。

从高考结束的6月份开始到大一新生报到的9月份,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无限的憧憬。然而,现实社会中种种客观因素会阻碍理想自我的实现,这一矛盾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其结果是:大部分大学生试图努力,重建被现实排斥的自我;也有一部分大学生企图逃避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甚至反过来攻击现实,最后导致各种或轻或重的心理卫生问题。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还有一些特殊的冲突:

A:对自己没有进入自己理想中的重点本科院校,而来到一所职业技术类的专科学校的不满意;

B:对学院的管理模式与自己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反差太大的冲突;

C:对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反差太大的心理失衡等等。

2. 对护理工作认识不足,缺乏专业的认同感,对目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就业产生恐慌。

首先是大学学习上的不适应。部分学生想学但是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其次,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所读专业与自己的兴趣意愿不相符造成的心理问题。大学的学习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学习。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因此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定向是很关注的。

护理新生入校后,对本专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自己曾经到医院就医的模糊记忆中。对专业缺乏认识,学习自然就无从下手,不知道为什么学,怎么学,有的学生甚至会认为学了没用。对专业缺乏认同,学生就不能很好的端正学习态度,这样是心理状况就会让学生认为护理专业学了没前途,不好就业,甚至嫌弃这份职业。这样的心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开学初期, 新生盲目的转专业或者退学。

2. 专业学习积极性降低。护理属于医学相关专业,和其他非医学类专业相比较,护理专业的课程多,学业重;护理工作本身的特殊性也使得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有很高的职业素养,这些都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新生入校开始学习后,思想上放松了,认为学习成绩及格就行;其次,有些学生虽然很努力的想学好,但是在学习上无法从高中填鸭式的学习转为大学自主学习。因此在学习方法上感到困惑,无法在学习成绩上找到满足感,易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甚至是厌学情绪。

3. 新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困扰。

第一,大学的住校生活,使得学生远离长期依赖的父母和以前朝夕相处的同学,生活和情感都难以找到可以依靠和寄托的对象,对周围的环境容易产生恐慌。新生对周围的新同学也都不熟悉,遇到问题就只能依靠自己,这让新生感觉很孤独,被周围的人抛弃。第二,周围的同学都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名族。,生活习惯的迥异,更会让新生感到不知所措。第三,作为护理专业的新生,学习中经常需要穿着制服,这样的职业着装会让他们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许多新生会觉得自己很特殊,和大家都不一样,这使得他们在心理上感觉很不安。

因而,新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经验和技巧;由于人际关系敏感造成的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所引起的孤独感,甚至是压抑、焦虑和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等多种问题。

4. 经济问题带来的困扰。新生的家庭状况不尽相同,有些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有些学生交学费都很困难。家庭情况较好的同学在生活上自然会宽裕一些,而经济拮据的同学则捉襟见肘。相比较之下,难免会产生心理问题,经济拮据的同学易产生自卑情绪,经济宽裕的同学则容易产生傲慢、轻视他人的心理。

二、新生辅导员排查心理问题学生可供参考的几项指标

人的心理总会通过一定的情绪和行为来表现,而这些表现就是我们辅导员发现问题,排查心理问题学生可供参考的重要依据。

1、持续的情绪低迷。如果发现班级中有学生整天情绪低落、没有笑容、孤独、内向、不与人交流也不参加实践活动,那么辅导员老师就需要重点关注。

2、行为偏离。如:学生在饮食方面出现进食困难,吃不下饭等异常行为;出现经常的酗酒行为;出现过量吸烟的行为;出现过量服药、药物依赖行为;或者某些过失行为,像敌视权威行为、暴力行为、盗窃行为、诈骗和拉帮结伙行为等等;那我们的辅导员老师也要认真对待,耐心了解,分析原因,看其中有没有异常的情况发生。

3、轻度心理异常。经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损害,只是在高级神经系统活动方面表现失调,心理活动协调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减弱,人际关系处理不和谐。

4、严重的心理异常。如对客观现实发生歪曲的反映,出现幻觉、妄想、思想怪异、行为紊乱、情感失调等;社会功能有严重损失,不能正常处理人际关系,不能正常参加社会活动,甚至给社会造成危害;不能理解和认识自身现状,缺乏自知力。

5、人格方面的障碍。极少数学生可能存在思维偏执,暴躁冲动,愤世嫉俗,强迫型、分裂型人格等方面的障碍。

三、解决新生心理困扰的方法与对策

大学新生有其自身的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面对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这些困扰,他们也非常希望学校、辅导员和家长能给与积极的引导和帮助。学校和辅导员应迎合新生的这种心理需求,针对他们遇到的困惑,及时的给与帮助和指导,引导他们顺利的完成高中向大学的心理过渡,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就业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1. 学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学校应相应的心理辅导机构,调查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建立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的各项资源。

第二、建立多渠道的宣传载体,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第三、针对护理专业新生,不仅要开设普通的心理健康课,针对护士这项特殊的职业,开设和护理专业相关的护理心理学也是有必要的。普通人尚且需要健康的心理,护士作为特殊行业的从业人员,更加需要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走向工作岗位。

2. 针对新生入学后的各种心理困惑,辅导员应及时的进行疏导。

第一、及时的向新生介绍大学生活,使学生尽快的熟悉校园生活,解除新生对大学的迷茫和对新生活的不安。

第二、进行护理专业的专业宣讲。邀请护理专业的专业课老师,实习单位的专家、领导到学校来给学生做专题的讲座,丰富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增强专业自豪感和认同感。

第三、指导学生进行大学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转变思路,让学生学的有目的、有方法、有劲头。

第四、深入寝室,了解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和在校生活情况。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对经济较为宽裕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合理支配自己的各项开支。积极的组织活动,增强新生间的认识与融合,促使学生尽快建立新的社交圈。

第五、引导新生认识护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不同,消除新生心中对于护理专业的异样感,使新生有一个平和的心态看待本专业和其他专业。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调适。

对新生的心理疏导不仅要辅导员主动去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向辅导员袒露自己的困惑,了解自己的困惑,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积极的进行自我调适,必要的时候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使自己的心理得到良性的发展,最终称为一名心理健康、专业技术合格的护士。

对于护理专业新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我们应抱着积极的态度给与新生适时适当的帮助和辅导。学校、辅导员和学生自身,三方面共同努力,使学生用一颗健康的心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结语

作为新生班级的辅导员我们的责任重大。“关键是需要进行及时的辅导和干预”,对可能有明显心理问题及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要“及早发现,及时干预;预防为主,教育为本”,对护理专业的新生深入了解她们的心理特点及时的给与帮助和引导,帮助她们顺利的进入大学时候,以健康的心态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2]2、李振荣、彭志宏、梁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3]潘海红:《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

[4]刘磊:《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浅析》,《科技信息》(高校讲坛)2008年第18期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衔接

随着社会发展对各层次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模式不断拓展,呈现出多种层次的办学模式[1]。就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来说,同时存在初中生源的中职、5年制高职、高中生源的普通高职及对口招生高职等多种形式。生源不同,教学模式也应有差异,如何做好不同类型的中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安排,是护理专业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为例,对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衔接问题进行探讨。

1我院护理专业学情分析

从护理专业招生的学制看,有3年制的中职、普通高职专科、对口招生高职专科以及5年制“3+2”(3年中职+2年高职)高职专科等4种类型。从学生的知识层次看,中职教育的学生只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对新环境、新教师、新教材、新教法难以适应,易出现经常性的学习困难、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并且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缺乏护理专业的知识基础、专业意识薄弱、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不高。普通高职专科的学生接受过高中阶段的教育,文化课基础相对扎实,对护理专业课程有一定的理解力,学习护理专业的能力较好,但对护理专业的了解和认知不够全面,有时也出现学习情绪的偏差。“3+2”高职专科学生首先要完成为期3年的中职阶段的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及技能训练,然后进入2年高等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认为多数课程已学习过,再学习是重复,学生对于临床的护理专业认识与理解较全面,但缺乏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严格的技能实践。对口招生高职专科的生源来自职业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既有护理专业,也有其它医学类专业,还有一些其它专业,其生源的专业有差别,进入高职后在护理专业学习亦有差异。从学生的实践能力看,中职教育的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在学习护理操作时理解不到位,绝大部分都是验证性模仿练习,学习效果欠佳。对于“3+2”高职专科学生和对口招生的高职专科学生来说,在中职阶段进行了为期2年的理论学习和1年的实习训练,学生对已有的护理基本技能操作较熟练,少数学生还获得了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了基本的护理专业操作能力,但缺乏高职教育临床护理专业的系统实习和综合性临床护理技能的实践能力。对于普通高职专科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接受专业知识较快、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因此,现有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从时间和内容上均不能满足护理学生再学习、再提高的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目标看,中职教育的学生处于心理成熟的早期,自律性差、动力不足、对个人未来茫然无知、课堂学习态度欠端正、学习效率不高、意志力欠缺、学习目标不明确。普通高职专科的学生选择护理专业是为了以后能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学习积极性高、目标明确、自觉性强、有一定的学习竞争意识。对于“3+2”高职专科学生及对口招生的高职专科学生来说,绝大部分学生是为了提升学历而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对学过的护理知识不感兴趣,对临床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有极大的兴趣,有一定的选择性学习目标。

2对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注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与实践技能、富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中高等护理专业人才是当前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2]。实现不同类型中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衔接时迫切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2.1需要制定适合不同学制类型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而实施的人才教育的过程总和。不同生源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不同,其培养方案应该有差异。对于中职生来说,要以基础理论教学的应用为主导,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临床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指导构建人才知识能力结构,最终培养适应临床一线的中等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对于高职生来说,其理论基础高于中职学生,要以学生的高素质为基线,重点开展专业教育,培养临床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具有高等职业素养的专门人才;对于“3+2”的5年制高职学生,则要5年统筹考虑,并不是中职与高职的相加;对口招生的高职学生,其文化课基础逊于统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意识都强于统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需要补充提高专业文化基础课。4种类型的生源、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均有差异,需要分别对待,制定适合不同学制类型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培养要求。在制定方案前,学校可到医疗单位、临床一线调研,可聘请卫生部门管理人员、医院管理人员、临床一线技术人才、兄弟医学院校的专家教授研讨,集思广益,制定可行、合理的培养方案。同时,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就业岗位为基线,依据中、高职两个阶段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分层次制定培养方案。此外还可利用学院的附属医院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线实训内容,做到资源共享。

2.2需要科学设置不同学制类型的理论及实践课程

课程是专业教学的实现形式,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3]。中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衔接就是课程的衔接。学制类型不同,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也有差异,围绕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也应依据不同的生源,分类实施。就中职学生而言,基础知识必须够用,并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技能。因此在开设人体解剖学、健康评估学、病理学等必须的基础理论课程后,开设有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五官科护理、护理学基础等专业课程,并在第3年进入临床实习,以提高实践能力,实现培养目标。对于3年制高职学生,在开展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直接让学生进入临床或实习基地,通过模拟或真实的实践,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的高等职业素养。课程方面,在开设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五官科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技术、护理学基础等专业课的同时,增加了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等职业素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内涵。对于“3+2”高职学生,经过前3年的中职阶段学习,已经具备够用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临床应用技能,其后2年的高职阶段主要是对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强化。为此,特地调整了高职阶段的课程比例,使基础专业课程、临床专科课程、综合实训课程及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的比例达到1∶2∶4∶4,主要开设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科护理、基础护理技术等临床专科课程和内、外、妇、产、儿病例情境等综合实训课程以及护理人际沟通、护理职业素养、护理法律法规等职业素质拓展课程。在强化基础理论课与专业课的同时,增加新知识与新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训和职业素养能力。对口招生的高职学生,入学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课基础及相关专业技能,但是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及临床技能较薄弱。因此开设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五官科护理等临床医学基础课程以及成人护理技术、母婴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等临床护理课程,并在第3学年开展临床护理实习,以提高临床护理的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的分类组合,各有侧重,使不同学制类型的学生都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及一定的专业实践技能。

2.3需要开展多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中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衔接

面对不同学制类型、专业基础、学习自觉性、学习目标的学生,如何才能做好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衔接,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笔者认为除了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设置适合不同学制类型的理论及实践课程外,还必须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中高职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衔接。

2.3.1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中高职护理专业不同层次的生源特点,创设多元化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适时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护理技能操作时,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分角色扮演的模式展开教学,由学生扮演患者、家属、医生、护士等,让学生进入到临床情境中;由教师或学生创设情境,请学生扮演,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讨论评价,最后教师总结。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有效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课堂效果得到较好地改善和提高[4,5]。

2.3.2按照职业岗位需求,重组课程教学内容

按照岗位需求,结合护理专业教学特点和临床工作的实际技能开展讲解。例如在中高职学生共同的必修课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了避免对口护理专业与“3+2”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对重复学习的厌倦感,可从人的护理的整体性着手,同时遵循临床护理认知规律,将临床护理专业课与基础护理学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与《基础护理学》整合为《成人护理技术》,将《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与《基础护理学》整合为《妇幼护理技术》,将《老年护理》与《基础护理学》整合为《老年护理技术》等,整合后根据临床护理工作所需进行课程设计,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能贴近临床实际,也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实现学得进、记得住、会动手、用得上的教学效果,教学衔接得以实现。

2.3.3注重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对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在内科、外科、妇产科护理等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单纯的课堂理论融入临床实践,加深学生对实践认知的同时,也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讲授氧疗技术时,不仅强调不同病情的患者其氧疗需求不同,更应该结合内科知识,告诉学生何种患者需要选择低流量持续给氧、何种患者需要选择高浓度给氧。在讲授静脉输液穿刺操作时,要根据内科、外科、儿科等不同患者讲授不同的穿刺方法、不同的滴速调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要注重将护理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整合,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如在讲授生命体征护理技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引入肺炎的病例,简要介绍病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临床表现判断病情,明确诊断,需要进行哪些检查、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如何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会应用到哪些有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相关的护理技能操作、如何实施,通过分步骤思考问题,结合临床知识,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2.3.4开展各种形式的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

依据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现状,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专业实践方案,积极开展校内实习、创岗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训实践教学形式,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教中做,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通过安排学生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实习、实训,或组织学生到家庭、老人院、乡镇卫生院等校外实训场所开展活动,让学生真正接触患者,进一步熟练规范操作,提高实践技能,毕业后能较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有效地开展工作。

2.4需要建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为实现教学衔接提供保障

要顺利实现中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衔接,必须拥有一支理论基础雄厚、实践技能丰富的师资队伍。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也要积极参加各类职业实践培训,以获取相关临床技能。我院是安徽大别山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可以充分依托职教集团的力量,实现校校联合、校医联动,让教师走出去,深入临床,开展一线临床实践工作和医院临床培训,同时借助职教集团的教学优势,与兄弟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互访、听课、研讨等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临床工作水平,为实现中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衔接提供保障。高职院校中高职专业的多层次、多学制类型共存的办学模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继续存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及时改进,才能逐步提高并最终实现不同学制类型之间的有效衔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茜.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273-275.

[2]李娜.关于护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20(31):91-92.

[3]李晓松.护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9):1075-1077.

[4]孙建勋,刘笑梦,张彦芳,等.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护理研究,2014,11(33):4116-4118.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范文第8篇

为适应国内外医疗市场的需求,我国自1985年起开始创建英语护理专业,至今开设英语护理专业的院校已达百所。时代的进步对全方位、多技能、高学历护理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全国很多省(市)卫生学校并、转为大专或职业学院,但各省(市)卫生学院英语护理专业并未停办,相反,其英语护理专业的招生事业蓬勃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有相当一部分中国英语护理专业的学生无法达到国际化护理市场的人才要求,学生参加国外护士执业考试过关率低,专业教育的目标和渠道不够完善等问题日渐突出。近几年一些高校虽然做了许多努力,但英语护理专业陈旧的培养模式并未出现根本变化。相关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研究人员研究总结得出,要促进英语护理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于,学校和教育者要结合时代背景,更新教育理念,了解我国近20年英护教育的历程,积极探索和认真研究英护专业教育的新特点、新问题,与时俱进得创新,改革以求发展。

2.护理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发展

在教育理念方面,我国英护专业教育理念相对传统,甚至滞后,多数相关院校的培养更重视学生医学知识的教育,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我国护士护理理念和人文情感上的严重欠缺。研究表明,我国英护专业毕业生在医学基础知识、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上,决不低于国外护士,但是在跨文化交际技巧,人文关怀方面,中国的护理人才却显得尤为薄弱。因此英语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与改革要从彻底转变教育理念入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渗入人文关怀理念,深刻理解人与人,人与环境,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而不是传统的将护理观念集中在人和疾病上。确定新型英语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指导思想,暨在疾病的处置过程中,护士处于助手地位;在健康教育、指导及管理等工作方面,护士与医生地位平等,是同事、是协作者。其次,英语护理专业人才教育观念应突出国际人文特色,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本专业教育理念的一大核心还包括对不同国家人文、伦理、护理理念、工作标准的知识传授,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人才培养过程的改革与发展

3.1新型英语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英语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型护理人才,使护理人才具备到国外医疗卫生机构和国内涉外医疗机构工作的能力。因此,英语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外语应用能力,能满足国际护理对象的需求,提供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的能力;应具备从事预防保健及家庭护理的能力;应具备从事护理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能力;是既熟悉本国文化又了解国外文化,具有跨文化的理解和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护理人才。

3.2改革培养环节,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

原有的护理模式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护理医学理论知识偏多偏重,而实践应用课程偏少,外语能力训练课程不足,忽视了专业的特殊性和实践性。第三,人文素质教学缺失,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不足。与之相对,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一是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模式,实行边理论边实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精简护理医学基础理论课,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动手实习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学习;三是重视英语课程,适量增加外语听说能力训练,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课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人文关怀素养。

3.3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新型英语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的保障。首先要注重教师教育理念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使教师团队充满德艺双馨的优良骨干,引导教师团队卓越发展,将优良品行渗透到教育过程中。其次,该专业教师应具备当今国际护理理念,把握护士角色国际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同时要需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能力。第三,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该专业需要护理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都相对过硬的教师。多组织挑选相关专业教师出国进修培训,提高专业语言能力。也可采用兄弟院校、合作院校间教师的合作交流,促进英护专业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3.4加快教材建设改革与发展

随着全球对护士市场的重视度关注度日益提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才与文化的交流频繁,国际护士市场对涉外护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护理专业必须以时代为背景,跟上时展变化,面向世界,跟上时代的步伐。英语护理专业的教材不仅要适合国情,还必须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要不断更新完善相关教学教材,积极借鉴国内外护理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更要重视外语教材的更新,提高外语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