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力工业的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力产业发展迅速,而电力工业作为公共的服务性产业,多年来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要发展、电力应先行”就充分体现了电力工业的重要性。80年代后期世界电力工业的改革浪潮席卷了全世界,我国也提出了电力工业的改革方针,即“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自然也就承认了电力的商品性,发电企业将电卖给电网经营部门,电网经营部门再将电卖给供电公司,供电公司再将电卖给用户,这充分体现了电力的商品性质。首先,电力商品有无形性,电力商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即是无形的。再者,电力商品存在不可储存性,电力商品需随时随刻满足用户随机变化的需求,但又不能储存,这就决定了电力商品必须“以销定产”。最后则是服务性,电力商品属于公共服务商品,涉及到各行各业的生产与生活的保证问题,必须做好充分的服务工作。
二、电力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必须要有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才能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近两年全国部分省市又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先行官”地位越来越突出。电力供求矛盾突现,解决矛盾的方法只有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我国电力工业总体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以火力发电为例,能耗高和环境污染严重是目前我国火电中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火电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我国又是一个人均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当前,居民用电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样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天然气、太阳能这些可替代能源逐步进入居民家庭。替代能源和电能的竞争会日益激烈。如何做好准备,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已成为当今电力营销的当务之急。目前,居民用电市场开拓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市场不敏感,供电产品策划、设计、销售手段远远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及消费者的需求,加之企业超编严重,综合素质较低,电费回收工作压力大,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前景分析
由于电力市场化步伐的逐步加快以及国家电力系统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各级供电企业均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新的企业改革中将逐步成为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独立市场主体和独立法人主体。企业的工作重点已由原来的单一安全生产转变为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全方位的综合发展。为此,需要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减人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反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仅仅建立营销业务层面的管理软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这一转变带来的新需求,建立与之适应的电力营销管理决策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建议如下:
(一)逐步建立电力营销管理新模式关于此项,核心要点一是重构我们的营销管理体系,从组织结构、职责制度到工作流程,都真正体现“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第二就是加强电力供应侧和需求侧管理,保障电力供应,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第三就是加大技术支持力度,紧紧跟随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好营销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为营销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技术手段支持。
(二)逐步建立营销数据仓库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自90年代初推广实施来,已经积累了近20年的营销信息数据,这些客户信息的积累对于我们电力企业是一笔宝贵的资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料信息对自身业务的运作以及整个市场相关行业的态势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做出有利的决策,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例如针对大客户推出个性化的电力服务计划等等。
(三)构建市场体系,活化物资流通要统筹规划,合理市场布局,因地制宜地构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网络体系,规范市场行为,实现近悦远来,走向全国。要发展,首先应当通过调查,摸清市场情况,制定规划,逐步实施,以建立专业市场、综合市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等多形式、多品种、多层次、配套齐全的市场体系。
(四)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优质服务为宗旨转变观念,增强电力企业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电网建设和改造,提高设备和线路的供电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高对故障抢修的反应能力、抢修质量、抢修速度和服务态度,注重服务时效,实施全员、全天候、全过程的快捷服务,提高客户对电力企业售后服务的满意率。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扩大电力消费市场。同时通过加强电网建设,保障供电可靠性,提供优质电能。
四、结语
关键词:投入产出;电力经济关系;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完全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3-0016-03
电力工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发展的先行行业。随着电力产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我国的电力发展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电力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电力生产效率较低、电网发展相对落后、电源结构不合理、发展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电力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另外在资源能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把握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周期性发展,是保证电力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就电力和经济的关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投入产出法概述
投入产出法又可称之为投入产出分析、产业关联法,是指将以经济联系为研究对象的数量分析方法,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综合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产出的数量平衡关系。其理论基础是经济理论,有效地将经济分析和数学统计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实现全面的系统化的定量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思想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正式产生成为研究放大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投入产出分析法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先进性的特点,因此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许多国家也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编制了投入产出表,并且加强了这一方面的研究。就目前发展来看,投入产出分析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常规的经济核算手段。
投入产出分析法中的投入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投入和来源,包括了经济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自然资源等。而投入产出中的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以及分配使用的方向。产出中分为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中间使用是指用于中间消耗的部分产品,最终使用是指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的产品。
2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电力经济关系分析
电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各产业和各部门的拉动作用上。笔者将在下文中依据投入产出的基本方法建立直接经济价值模型和间接经济价值模型以及推动作用分析模型,进一步细化电力经济的关系:
2.1 直接经济价值模型
直接经济价值是指电力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增加值,是对经济的直接推动,假设第j部门单位产值对国民经济的直接价值为:
为第j部门的总产出,为增加值。
2.2 间接经济价值模型
根据投入产出法分析产业推动作用,具体来说计算模型如下所示:
是完全攻击系数矩阵D=(I-R)-1的元素,表示第i部门的初始投入向第j部门产生的供给量。当i=j时则直接表示第i部门的增加值向其自身产生的供给量,在本模型中只考虑当i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初始投入时,对本部门以及其他各部门产生的完全供给量,可以表示为:
,=0
另外,当i部门的一个单位初始投入发生时,与之相对应的所产生的增加值推动总量可以表示为:
根据此推动作用产生的增加值,可以推到i部门对Gi单位的初始投入产生的推动作用的增加值是:
通过投入产出量表已知,i部门的某单位总投入即Xi单位的总投入中的初始投入量为Gi,由此可以得出i部门Gi单位的增加值的推动总用所产生的增加值就可以表示为i部门Xi单位的总投入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推动的产出。通过公式代换,可以得出,i部门的单位总投入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产生的推动值,即增加值可以表示为:
其中Xi为i部门的Xi单位总投入中的初始投入量为Gi单位。各个因式的含义为第i部门一个单位的总产出推动第j部门的增加值。
2.3 完全经济价值分析
从上文所描述的模型中可以看到电力行业对国家经济增长,特别是GDP增长的贡献,体现在其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产业之间的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其中直接经济价值是指电力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基础性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通过有效地发电、蓄电、供电可以实现在市场经济运营环境下的有效经济利润,从而实现投入的增加值,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提供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是指电力部门作为我国的能源部门,是向其他生产部门提供能源和动力,从而为其他部门的发展创造可能,起到拉动和推动作用,因此在经济发展中体现出间接的价值效益。依据上述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看出,电力工业的每个部门所产生的直接经济价值可以直接通过对本部门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核算得到,是电力工业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直接体现。而间接经济价值可以通过产出模型进行测算,通过对其他部门产值和增加值的测算,推动电力部门对国民经济的间接经济效益。完全经济价值就是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二者的总和。
完全经济价值体现了电力工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的全部贡献和全部经济效益,它能够从客观、全面的角度反映电力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推动力,是对电力经济一种较为全面的多角度的审视和方法。
3 实证
本文根据直接经济价值、拉动经济价值、推动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完全经济价值的计算方法,依据我国2002、2004、2006、2008、2010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电力对各部门、各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确定出电力经济价值各年份间波动大的部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最后得到2002~2010期间电力经济价值的特点。
论文摘要: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也成大势所趋。但对电力这种特殊商品,无论在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还是在体制完善以后都必须有规划作为指导。
1引言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包括对电力供应的依赖程度更强,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厂与电网将彻底分离,分别成为独立的发电公司和具有自然垄断地位的电网公司。并且在日后条件成熟时,将继续剥离电网公司的配、供电资产,最终在发、配、供电领域引入自由竞争,而输电领域则仍保持国家的自然垄断性质。电厂和电网分离后,未来电源规划(新增发电容量和旧机组的退役)很可能是发电公司的内部决策,以电厂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为前提。电源规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市场的电价波动情况、国家政策的变化、能源的价格以及负荷的变化等因素。因此,新的机组(或电厂)的类型、位置、容量、投运时间,以及旧机组和旧电厂的退役或停运等情况基本上由发电公司自行确定,并且这些信息往往不能提前在市场中公布,这对电力规划来说增加了不确定的因素。电力市场中的电网规划同样将面临很多的市场不确定因素,如电源规划、负荷变化、系统潮流变化等未知情况。
2电力市场对电力规划的影响
电力体制改革前,我国电力规划、投资和建设是包括发电、输电和配电的垂直一体化国家电力企业的内部行为。国家电力企业是电网的投资者。传统的管理机制保证电力企业能安全地实现投资回收,并获得一定的利润,电网投资风险较小。电力改革前,电力工程(包括电源和电网)建设的时间、地点、进度等等,自始至终都有很好的规划,统一性比较强。
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厂与电网将彻底分离,分别成为独立的发电公司和具有自然垄断地位的电网公司。并且在日后条件成熟时,将继续剥离电网公司的配、供电资产,最终在发、配、供电领域引入自由竞争,而输电领域则仍保持国家的自然垄断性质。
电厂和电网分离后,未来电源规划(新增发电容量和旧机组的退役)很可能是发电公司的内部决策,以电厂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为前提。电源规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市场的电价波动情况、国家政策的变化、能源的价格以及负荷的变化等因素。因此,新的机组(或电厂)的类型、位置、容量、投运时间,以及旧机组和旧电厂的退役或停运等情况基本上由发电公司自行确定,并且这些信息往往不能提前在市场中公布。
电力市场中的电网规划同样将面临很多的市场不确定因素,如电源规划、负荷变化、系统潮流变化等未知情况。电网规划要适应这些不确定因素,使电网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鲁棒性,相对于传统的电网规划来说要困难得多。随着网厂分开、电力市场机制的建立,电网管理和规划组织方式、投资方式、输电定价体系、监管机制、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的关系以及可靠性准则将对电网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影响到电网规划的方式方法。
综合起来说,电力市场化对电力规划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电网所有权和规划权的关系。改革前电网所有权、规划权和经营权是一体化的。改革初期电力市场中电网仍然是垄断经营的,是运营企业同时扮演着输电网所有者、规划者、系统操作者和市场操作者的角色。电网所有权和规划权相统一的模式操作简单,有利于保证电网充足投资、合理规划和技资。当电网所有权和规划权分离时,公司之间以及公司与电网使用者之间的合同和商业的复杂性使得规划问题、利益问题变得很复杂。因此,在电力改革初期,采用电网所有权和规划权统一的模式是可取的。
2.2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关系。电力体制改革前,电网规划是在己知电源规划的条件下进行的,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是统一的、协调的。改革后,随着厂网分离、电力市场的建立,发电厂、电网的规划和建设,经济上和行政上是相互独立的。但由于电力工业的特点所决定,电源与电网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关,是电力供应共同体的两个部分。总体上看,电力需求分布和和大型水电站开发、煤电基地开发和核电站开发决定了电网网架,电网引导负荷中心电厂和一般性电源的布局,因此电源与电网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统筹关系。双方应在进行规划时本着互利原则,相互提供信息支持,使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能在双方协商下完成。
2.3对电力规划的评价。传统的电力规划属于行业规划,其目标是使全社会效益达到最优。市场化条件下,除电网的行业规划外,还需要进行公司(企业)规划。进行这两种规划时,由于某种出发点不同,规划内容、目标和评价标准也不完全相同。
行业规划是政府或代表政府的调控机构用于指导市场竞争主体的纲领性和政策性文件。其主要作用是反映市场需求、引导投资方向和做好综合平衡,使社会总成本最小。因此规划思路上,要突出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充分体现全社会的发展要求,在国际和和国内的宏观环境中研究解决电力工业发展问题,使市场潜在的投资者能够把握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其经营行为起到指导作用。
另一种是公司(企业)规划,是企业为谋求长期发展和生存,在对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基础上,对企业的主要目标、经营方向、重大决策做出长远的、系统的和全局的谋划。规划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电力体制改革后,由于规划主体发生变化,评价方法也将发生变化:评价行业规划的好坏主要是看社会总成本的高低:评价公司(企业)规划的好坏主要是看规划对其所有者权益大小的影响。
3市场条件下电力规划的基本准则
3.1适度超前原则。电力发展速度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称为电力弹性系数。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一般应保持在0.8-1之间。但是电力弹性系数的多少,是与国家的产业结构有关的,如果耗电大的产业占有较大的比例,相应的电力弹性系数也就比较大。近几年凸现的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充分说明了前一时期的电力规划工作脱离了实际,预测的电力需求与实际的电力需求偏差较大,落后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并且对电力弹性系数的科学性产生了质疑。因此,在进行电力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电力是国民经济先行的重要性,要着眼全局,加强前期工作,适度超前地进行电力规划。
3.2市场原则。电力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将市场机制引人电力工业,促进电力工业的内部竞争,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电力服务质量的目的。电力规划工作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律。首先,电源企业和电网企业都已经是完全独立的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它们也是电力市场的主体,它们的经营活动基本上都是按照市场规律行事,因此,电力规划工作也应当遵循市场规则。其次,市场条件下的电力规划必然涉及到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的协调。由于目前这两个规划工作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市场主体,虽然为了保持电力规划工作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市场主体,虽然为了保持电力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必要的行政指令是必需的,但是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协调两者的规划活动才是正确的,这不仅有利于调动两者的积极性,而且符合电力工业改革的原则。再次,电力发展规划通过电力需求预测、发展目标、重点布局以及相关政策,为市场配置资源提供了广泛的信息,使不同市场主体从中得到提示和鼓励,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电源和电网统筹规划的原则。我国目前电网与电源资产的比例约为4:6,而国外电网资产占电力工业总资产的比例为55%一60%,个别国家甚至达到了70%。在目前的情况下,应当防止由于输电线路的限制而发生“有电送不出”的现象,从而导致新一轮的缺电局面。从技术的角度看,电源与电网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关,是电力供应共同体的两个部分川。由于电源、电网都有各自的特性和规律,在电力工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相互作用也有所不同,需要更加重视协调电源建设与电网发展的关系,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如在电力发展初期,电源布局决定了电网,电网规模决定了电厂可装单机容量大小;但当电网规模足够大,电网足够强时,这种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弱化了,但相互之间的要求与约束仍然是紧密的。总体上看,电力需求分布和大型水电站开发、大型水电基地和煤电基地开发、核电站开发决定了电网网架,电网引导负荷中心电厂和一般性电源的布局。
参考文献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课题选择;创新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黎静华(1982-),女,广西博白人,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广西 南宁 530004)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016-02
电气工程以电磁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将电能作为研究对象,是通信和计算机信息的载体,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电子科学和控制科学交叉,是基础理论性较强的交叉学科。同时也是工程性很强的专业。庞大电力工业的安全运转、人类伟大的电气化时代离不开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电气工程学科是一门既有着强基础理论支撑的、又有着广泛应用背景和应用平台的交叉混合型学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1]该学科的学生既需要掌握理论分析的知识,又需要掌握服务于国家能源发展、电力工业的特殊技能。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电力工业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以培养科学和专门技术中德才兼备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为目的。[2]因此,应根据电气工程学科的特点探索适合电气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途径,向电力行业和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一、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目标
1.电气工程学科硕士学位培养的目标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技能;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和发展方向,具备较好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的专门技术问题的能力,能胜任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2.电气工程学科博士学位培养的目标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在电气工程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要初步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计算技术解决本学科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交叉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可以开展跨学科内容的研究;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够胜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为实现上述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目标,笔者认为应从多方面加强对研究生的培养。
二、课题的选择
课题的选择是研究生做好科学研究的基础。良好的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主动地投入研究工作,从而获得创新性强、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3]可见,新颖、创新、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选题至关重要。导师在结合学科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获得良好的课题:
1.创造机会到电力工业或电力部门去调研
电气工程学科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专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平台。作为电气工程学科的研究生,首先应了解电力工业的发、输、配和用的各个生产环节,不仅需要到电厂、变电站、电力部门等传统部门去调研交流,更需要到新建设的、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满足电力工业发展需要的新建设的基地和部门去调研交流,全面了解当前电力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并据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或课题,将使得所选择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2.查阅行业网站和相关的学术网站
电气学科的研究生应多浏览行业信息网站,了解中国电力工业的最新发展和研究动向,并掌握国家对电力工业发展的战略导向。其次,应多浏览相关的学术网站,如国外的风电等新能源网站。这些是丰富自身知识、把握电力工业发展的前沿、明晰未来工业发展方向的良好途径。同时,也对指导科学研究的选题具有重要作用。
3.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科学研究或研究生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地阅读文献则是获得解决问题方法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经典的书籍和高水平的论文可以了解所需解决问题里程碑的方法、当前研究的进展、已有方法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明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此外,可以针对所需解决的问题开展对数学领域以及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运用数学知识或者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本学科科学技术问题。
4.结合导师科研项目
导师的科研项目已经是经过调研、论证比较可行的课题,研究生可以立足导师所立项目所需解决的问题去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课题。一般地,依据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选题在研究经费、实验条件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保障,学习过程中融合导师的科研过程,有更多的机会与导师进行交流学习。
三、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指利用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和再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4,5]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人才,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培养就是要为我国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加强对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1.参加学术交流会议
学术交流会议是研究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获取科学前沿动态、实现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平台,其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报告人讲述的内容中感悟到不同的创新方法和思维方式,获得广博的知识,作为自身学科创新的物质基础,从而以不同的方法思考本专业的问题,往往会获得一般方法难以得到的科研成果。目前电气工程学科举办的大型学术会议越来越多,比如全国电自专业高校年会、全国电工学科研究生论坛、电机工程协会的年会、博士生论坛等,研究生们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去参加。
2.多参加交叉学科的学术讲座
电工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电力系统的问题也不可能仅仅依赖于电力系统本身的知识去解决,学习交叉学科的知识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肥沃土壤。在讲座中,可以听到报告人对自己学科工作的综述和研究体会,可以学习到学术大师们治学的理念、态度和方法,从而启迪和激发自己的思想,达到以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的效果。
3.重视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
相对来说,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的频率并不是太高,且由于开会地点、时间和科研经费等的限制,学生并不能经常参加学术会议。因此,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显得愈加重要。课题组内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应该每周举行一次交流会,相互汇报各自的研究成果和遇到的问题,自由争辩,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使认识得到发展,在相互的交流中碰撞出新思想的火花,从而有可能产生新的科学假说,开辟新的研究途径。
四、表达能力的培养
人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包含写和说的能力。研究工作需要得到认可或需要得到别人建议和帮助都依赖于良好的表达。思维敏捷、条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或展示自己的研究工作是使自己的科研工作得到认可或获得有价值建议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加强和培养表达能力:
1.多练习口头汇报
首先,参加会议时要争取汇报的机会。表达能力是需要不断练习和锻炼的,有时候想得很好的内容未必能有条理地进行讲述。其次,要勇于提问,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提问不仅能充分把握新知识,且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研究生们时常胆怯,不敢提问,生怕暴露自己知识的浅薄。钱伟长先生经常说:“报告总是不能全听懂的,要提问题,没有愚蠢的问题,不提问的才是愚蠢的!”青年学生应充分重视提问,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2.多写学结
科学研究中一定要重视书面的表达。多数学生觉得这些问题自己已经掌握了,没必要写出来,殊不知这里面隐含着很大的学问。把内容和观点写出来是对自己工作的梳理,是理清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书面表达后会使得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晰,条理更清楚,更能加深理解和记忆。学结包括许多方面,不仅仅是写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写开会的会议纪要、会议报道、记录每天的学习进展、总结每周的学习内容或对某个阶段成果的梳理等。
3.反复体会教师修改后的论文
人总是在学习中成长和进步的。只有充分认识到不足和发现自身与别人的差距才能更好地学习和进步。导师就是研究生阶段最好的学习榜样。不少同学并不重视导师修改过的论文、ppt等材料,这无形中损失了许多宝贵的学习机会。研究生应细细品味导师修改后的表达方式和领悟导师的意境,及时丰富和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足,日积月累,水平自然会得到快速提高。
五、综合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内容,但是研究生的思想修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也至关重要。俗话说:要想做好学问,首先要做好人。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并不应该是研究生学习和培养的全部。许多学生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事情与他无关,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脚踏实地做事的作风。此外,学生应该做导师的好助手,协助导师做好本科生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的指导。对于课题组的其他公益事务研究生也应该主动承担,认真完成,抱着“既行之,极致之”的态度,增强自己的责任心。
六、结语
培养具有电气工程学科特点的高层次研究人才对推动电力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结合该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关于研究生选题、创新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及方法,希望研究生能通过参加实践调研、广泛阅读文献、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和交叉学科的学术讲座以及勇于提问、善于表达等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达到培养的目标,在科学或专业技术上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董方敏,周学君,黄华.电气工程硕士校企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45-46.
[2]《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编写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1-21.
[3]谭德荣,高松.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论文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19,33.
电力工业改革的方向是打破垄断,引进竞争,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界潮流。当前,国家正在按照电力工业的改革方向制定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进竞争,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输配分开、竞争供电”。打破由“垂直、集中、一体化管理”在发电端和配电端造成的行业垄断和以“省为实体”、“一省一公司”导致的“区域垄断”,最终在发电端和配电端引进竞争。同时建立政府监督机制,规范竞争市场。这一改革方向和目标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符合我国电力工业客观实际,有利于促进电力工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是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方向和目标进行,而不应该与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目标脱节,更不能背道而驰。前阶段进行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是在以“省为实体”、“一省一公司”、“一家管网”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对不同产权的独立供电企业实行上划、代管,推行垄断经营,这种逆向改革必须停止,应该按照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思路和目标,重新制定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方案。
二,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思路
(一)县级供电企业改革
对农村供电,原则上以县为实体,组成县级供电企业,既符合我国农村的特点,也符合现行的农村电力体制结构,各方面都可接受。县级供电企业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农村电力体制和农村电力市场的建立,农村电力体制必须根据农村电力市场建设的需要和电力工业改革的方向来确定。电力工业改革的方向和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是要打破垄断,引进竞争,实行发、输、配分开,建立开放的发电市场和配电市场,允许不同的投资主体参与发电市场和配电市场的竞争,供电企业要从电网中分离出来,组建若干独立配电公司,实行竞争供电。由此可见,农村电力市场的竞争主体是多元化的,要允许不同产权的独立供电企业参与农村电力市场的竞争。
从我国农村县级供电企业的构成来看,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国2400多个县中,省电力公司直供直管县640个,趸售县1040个,自供自管县近800个,趸售县和自供自管县供电企业的产权是地方的,有的是水利部门的,有的是林场和农场的,有的是矿区的,有的早已成为股份制企业,只有以0个县供电企业属各省电力公司。对于这样一个早已成为多家供电、多元化格局的农村电力市场,应该坚持实行开放竞争的改革方向,而不应该把它变成集中垄断的电力市场,实行一家供电。
因此,对县级供电企业的改革应分两种形式进行,对省电力公司所属的直供直管县,要从电网中分离出来,改为独立的法人实体,成为独立配电公司;对趸售县和自供自管县直接按独立配电公司进行改革。
从改革的过程来看,在输、配没有分开之前,县级供电企业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企业内部的改革和供电营业区的规范化上,特别是对趸售县和自供自管,而不是去改变企业的隶属关系和产权关系。企业内部的改革主要是明晰产权、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组建独立配电公司、参加配电端竞争做好准备。其次,是供电营业区的规范化。由于历史、地理条件和行政区划的原因,县级供电企业之间的供电营业区关系比较复杂,也存在一些矛盾,因此,在农电体制改革中,应重新调整和划分供电营业区,实行供电营业区许可证制度,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农村电力市场。
对于存在多个企业交叉供电的县,可按资产关系组建股份公司,但必须严格坚持股份制的原则,不能搞虚拟股权控制,侵占股东的权益。
[二)乡镇及以下农电管理体制改革
乡镇及以下农电管理一直是农村电力管理的薄弱环节,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中间环节多,管理费用高;二是实行电费承包,“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现象严重;三是管理水平低,管理混乱,偷漏电严重,致使电价奇高,农民用不起电。因此,乡镇农电管理体制改革是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通过乡镇农电体制改革,理顺管理关系,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农村电力市场,达到降低电价、减轻农民负担、开拓农村市场的目的,为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创造条件。在两年多的“两改一同价”工作中,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撤销乡镇电管站,建立县级供电企业的派出机构——供电所,直供到户,实行“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取得了很大成效,深受群众的欢迎,这一改革是成功的,还要进一步实施到位。
(三)配套政策和措施
农村电力体制改革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和环境,否则无法进行。当前,对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有直接影响的是农网改造的相关政策,如贷款和偿还政策应与农村电力体制相结合、相配套。在前阶段的农网改造中,很多省只允许一个承贷主体,即省电力公司,其他供电企业都不能作为承贷主体,这样无形中就迫使大电网之外的供电企业接受上划和代管,否则就得不到农网改造资金。另外还有还贷政策,同样影响到体制。
在农村电力体制改革中,独立供电企业需要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在电力体制改革没有完全到位之前,大电网是一个“集中、垂直、一体化管理”的企业,其实力相当强大,在与独立供电企业竞争中,占绝对优势。在改革的过渡时期,必须制定相应的竞争规则,来维护大电网与独立供电企业之间的竞争秩序,否则,独立供电企业难于生存。
电力中的工业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建筑里一项尤为重要的类型,而在工业建筑组成部分中电力工业建筑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本文主要对建筑中的电力工业建筑和工业建筑之间的关系做出简要论述,试从电力工业建筑设计中提对其发展趋势的设想。
关键词:
电力工业建筑;工业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解决建筑基本问题的建筑则为基本建筑,只要是材料的搭接、施工的质量、构造的逻辑、人对空间的使用与体验、与基地的关系等都是基本建筑的创造。基本建筑终究都是为人和设备供应不同样式的生产和生活空间,这种建筑不能由于不同的功能类型而受不同的限制。我们从事电厂及变电站工作的从业者在电力工业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将经济实用的、生产工艺服务的空间建造完成以外,还应着力让建筑基本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创造更加完善的基本建筑。
1现代建筑中的工业建筑含义
在电力工业建筑以往的建筑构想环境里,总是会觉得工业建筑就是和产量、工艺、车间、烟囱紧密相连的较为粗糙、呆板、极易污染又不美观的工作,所以很少有人会选择工业建筑设计这一行业。由于这样的不良影响,工业建筑在我国不仅不再建筑的范畴,还被列入了“异类”,那么就像工艺设计的附属物般,并且更加形象的存在于工业建筑设计当中,从而让其艺术性更是无处说起。可是,工业建筑不但是建筑的一种类型,放眼世界建筑的发展历史过程中,还可以看出工业建筑在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地位。自从出现了玻璃与钢铁的制造以后,就被工业建筑最开始应用起来,因此掀起了一场建筑革命。而工业建筑的本质实际就是科学技术的主要介质,是公认的房屋类型。在工业革命时期,为了让机械化制造设备的容纳生产空间能够得以建造,工程师和建筑师探索和开发了玻璃、钢铁以及混凝土技术[1]。工业建筑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促进现代建筑的发展,以下笔者阐述几点工业建筑对现代建筑作出的贡献:a.让批量生产的地位、设计适应标准得到确定,使得“国际风格”新兴称号的现代建筑理论得以产生。b.大大增进了建筑结构的发展。c.在工业美学领域造成非凡影响,日臻完美了工程、艺术、建筑的结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工业建筑,建筑先驱者是从现代建筑进行探索的。工业建筑艺术具有改革、求变的创新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建筑理论的形成。在现代建筑运动被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建筑师都是用工业建筑的多项著名实例进行宣传和阐明自己的观点。如柏林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在1911年贝伦斯的设计与同年罗皮乌斯设计的法古斯鞋厂,等等[2]。d.时至今日,我国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的工业建筑一直与城市节能、环保、地景、人居、文化、经济都在紧密的联系着。所以,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更不应该被硬生生的拉开距离。如今的工业建筑应该与建筑的基本目标看齐,正如建筑师张路、张永和在《向工业建筑学习》的文章中所表述的“基本建筑”概念一样。一般规律的建筑设计都应该存在于工业建筑当中,但工业建筑还有其本身的特质。对建筑师来说,一些博物馆、医院、体育馆、住宅都和工业建筑一样是不同工艺、不同功能类型的建筑。在国外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中,建筑师没有区分界限,建筑师按照业主的委托若能设计民用建筑,那么工业建筑也一定能设计完成。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在整个设计方法与程序上本来就是相通的;在建筑艺术上以及在空间处理与功能布局上也是相通的;在新材料、新技术上的应更是相通的。所以,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是相互贯通存在的,是现代建筑类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3]。
2工业建筑中的电力工业建筑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更加推动了电力建设的发展,也不断促使了电力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头部队。我国是电力生产与消费大国,据有关资料考证:2014年5月,我国发电量为44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2014年1-5月,我国累计发电量21489千瓦时,同比增长5.7%。2014年5月,全社会用电量44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2014年1-5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16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其建设项目大到国家级,小到平民百姓家居日常生活,都与电力不可分割。我国自从加入西部大开发、电力体制改革、世界贸易组织等一系列国家的重大举措以后,电力工业的发展在总体上得到了大力推进。一些“西电东输”、三峡输变电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已经让电网建设进入全国电网互联的阶段。这都说明电力建设的高峰时期已经到来,电力工业建筑项目在当今社会中也越来越繁盛。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水电站、电厂、配电房、变电站等等这些电力工业建筑一直不断地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电力工业建筑在工业建筑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4]。
3电力工业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科技水平日益发达时代的到来,工业时代也步入了信息时代。电力工业建筑设计更是随之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发展趋势笔者做出以下归纳:
3.1建筑设备一体化发展。
不断发展的科技,加之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电气工艺便会有着不可预想的突破,电力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会是“生产设备和建筑一体化”的高技术生产空间以及“建筑设备化”。
3.2侧重建筑形象艺术性和空间物质性。
电力工业建筑紧密联系着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以及环境设计等等,因为过去是受到经济条件和资金的影响,加上施工水平和建筑材料的制约,电力工业建筑就只能以生产为原则进行主要建设,理所当然一个经济实用的空间以及建筑形象和建筑艺术只能放于其次。而在伴随经济蓬勃发展的如今,电力工业不能再只是满足于经济、实用地建造没有人文关怀的建筑,而是要在情感和环境上给与它更高的要求。因此,电力工业建筑应该有着建筑形象的艺术性和空间的物质性这两种性能同时具备的内涵。
3.3强化节地、节能以及环保设计。
电力工业建筑设计应该与工艺设计相结合,对能源消耗的降低应该更加予以重视,尽可能让占用土地的面积得到减少,采用新技术手段和专门设备对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水以及噪音进行严格控制,用尽一切努力让环保达到国家级的各项指标,让生产环境能够被高质量地建设[5]。
4结束语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时代背景下,电力工业建筑设计更不能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只有让建筑设计不断创新,才能寻得发展契机。新材料、新技术不但能够为建筑设计创造更加新型和优美的形象,在工期上节省时间,更能在施工质量上得到有效优质的提升,因此为电力工业创造更加辉煌的经济效益。
作者:贺睿 单位:宁夏京能宁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潘静丽.论电力工业建筑设计发展趋势[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13,5(3):35-36.
[2]何.生物质发电厂的建筑设计和发展趋势[J].红水河,2011,3(4):67-68.
长期以来,我国的价格体系存在相当混乱的现象,电价也如此,我国现行电价制度是建立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定价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价格偏离其价值,不能反映电能供求关系的现象。近年来,国家连续局部调整电力价格,执行以多种电价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电价改革,增加电力投资,避免电力行业亏损。这些问题削弱了电价的作用,损害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宏观经济效益。因此,现行电价制度必须进行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的、合理的电价机制和管理体制。因此制定和调整电价尤为重要。
一、合理地制定电价
电力价格是电力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制定电价应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能反映供求关系,能有利于贯彻执行国家的能源政策。电价水平既要有利于电力工业的发展,又要考虑用户的利益,实行电业合理利润用户公平负担的原则。电力工业是基础产业,需要有一定的发展速度,电力工业需要庞大的建设资金,这就决定电力工业必须具有吸引资金的能力,依靠有利的收益吸引各方资金。因此,电价的制定应考虑盈利水平,一般要略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但电力工业又是独家供电专营企业,不允许将不合理的支出以电价的形式转嫁用户,更不允许以高价电价谋取利润,因此电价水平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应实行电价合理和用户公平负担的原则。由于全国各大电网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各大电网的燃料资源和电源网架结构不同。而目前各大电网的技术设备、生产规模及经营成本比较接近,因此把电网平均售电成本作为指定电价的依据将不会抑制先进企业的发展。
二、电价的结构
电价的结构是由于电力生产消费特点的不同具有多样性,这也是电价区别与其他商品价格的不同之处。根据电力的生产特点,电力生产需要大量的发电能源,例如常用的燃料――煤,煤的价格和运输费用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电力工业的成本,成本的增加企业不可能内部消化,因此在制定电价时应考虑能源价格影响的调整办法。国家需结合产业政策和节约能源的方针实行电价调整办法。
(一)电价的分类
电价很难以一个单一电价反映电力生产方式的不同和用户用电方式不同对电力成本影响和对用户合理负担的影响。电价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根据用户用电特性和合理负担的原则实行电价分类制度。电网销售电价的形成是采用资金利润率定价模式。为保证已实现的电价形成模式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必须建立电价调整机制。一般调整机制有以下几种方式:随燃料及运输价格的调整而做相应的微调;随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做微调;若电力企业资金利润率低于法定标准时,电价做相应的微调使其达到法定的合理水平。因此,为了使电价适应不同特性的用户,使用户用电能合理公平的负担,电网实行了分类电价,
分类电价一般是将用户按照行业加以分类,例如工业用户、商业用户、医院用户、农业用户等,另外还分居民用户、普通电力用户、重要电力用户等,不同的用户执行不同的电价,分类电价的差价率,随电网用电结构不同,通常以中等电力用户的电价为基数加以适度调整。
(二)电价的调整
近几年,煤炭涨价等原因对电价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上网电价不断攀升,而售电价不能及时调整,极大地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目前电力供应紧缺的市场环境条件下,为缓解国家当前缺电的局面,国家提出分时电价,分时电价是根据用户在电网负荷的不同时段用电,分别制定的分时计价电量阶段,将电网日负荷划为三个阶段:高峰阶段、一般时段和低谷时段,对各阶段的用电规定不同的电价,通常称为峰谷电价。峰谷电价通常是良好选择,只有通过良好的峰谷电价机制,才能达到削峰填谷,改变社会的用电消费行为,才能兼顾效益和公平,提高电能的使用率和经济效率,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峰谷电价的实行冲击着社会一贯用电思维方式,也是怎样使用电力才能减轻用电成本,成为电力企业必须考虑的新课题。如何使用并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首先建议在户数少范围小的变压器容量在500kvar 以上的工业用户中实现峰谷电价,这些用户虽然少,但用电负荷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移峰填谷,提高负荷的利用率。实行峰谷电价主要是针对所有大工业用户。峰谷电价是在现有的电价基础上,根据合理的计算拉大峰谷差价,吸引更多的用户来实现削峰填谷。从试行峰谷电价改变为推广实行峰谷电价,要求峰谷电价政策范围内的用户必须实行峰谷电价,同时政府部门出台响应的电价政策,来加快电价的实施。
制定电价和进行电价调整时应进行电能成本的计算和分析,掌握售电量的变化、用电结构的变化、历年的电费组成及各类用户的电费比重等情况,即可进行综合分析,预测今后的电价收益,并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和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应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利用有关售电量、电费收入和负荷等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用电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客观规律结合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做好用电预测工作;再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电力系统发展规划,拟订新的电价或提出调整原有电价的方案。
综上所述,适当合理的调整电价将给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电力企业发展、预测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电价管理
电价管理作为供电企业科学管理的重点,大有潜力可挖。首先,电价构成复杂,按照国家的电价政策,一是同质同价;二是行业不同,电价不同;三是用电性质不同,电价不同;四是电压等级不同,电价不同;五是用电季节不同,电价不同;六是用电时间不同,电价不同;七是区域不同,电价不同;再加上利率调整考核,基本容量考核等,复杂的电价体系,如果没有严格的、科学的电价管理,难免会有漏洞,造成效益流失。要依据国家电价政策,从电力消费要求和用电性质,按照合理公平的原则,核准销售电价,既要保证电力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又要保证不侵害客户利益,在此基础上,实现电力企业利润的最大变化,确保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维持电网经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平均售电量单价管理,主要应从内部管理人手,因为平均电价核算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如果供电企业政策管理水平低,对某一企业应适用较高电价可能会核定为较低电价,营业人员的谋私行为,也可能故意定错价,加之某些分公司为了完成线损考核指标,人为将高电价电量折成低电价,导致电价水平降低等,这些都会影响平均电价的降低。管好平均电价的手段有加强对抄、核、收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政治水平,避免用电分类中的失误;加强教育,对一些以电谋私的供电营销人员处以重罚,以达到警示教育;另外加强营业普查力度,定期开展电价大检查准确执行电价,从而提高供电企业的销售收入。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探讨
2003年2月27日建设部以建设部令第119号文件了国家标准《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标准编号为GB50500-2003,以下简称“计价规范”),明确要求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设工程应执行本规范,同时建设部以建办标[2003]48号了关于贯彻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若干问题的通知。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绝大部分电力工程项目都是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困此电力建设工程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大势所趋,是电力建设工程市场逐步深入的产物。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建设工程定额总站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就着手进行电力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研究和推行工作,并在2007年上半年颁布实施。以下就电力建设工程如何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提出本人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1电力建设工程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必要性
工程量清单是表现拟建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其它项目名称和相应数量的明细清单。工程量清单,结合工程实际、市场实际和企业实际,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后,提出的包括成本、利润和税金在内的综合单价,由此形成工程价格。这种计价模式不仅有利于投标单位集中力量评估、分析、测算自身各项费用单价高低的情况,合理选择具有竞争性的施工组织和施工措施方案,从而促进投标单位抓管理、炼内功、降成本、提效益,有效地避免了个别投标单位因技经人员在报价编制水平、素质的差异而造成的工程量计算偏差,从而使评标、定标工作在量的方面有一个共同的竞争基础,而且这种计价方式和计价过程体现了投标单位对工程价格的自主性,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价格由市场形成的原则。电力工业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电力工程作为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工程的造价水平直接关系到发电工程的发电成本,因此电力建设工程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既是电力体制改革和深化电力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规范电力建设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计价规范》的实施,不仅能加快推进电力行业建立由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机制的进程,也有利于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为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目前电力建设工程计价模式现状
由于电力工程自身的特点,一直以来,电力建设工程均实行的是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由于电力建设工程从提出项目到投入商业运行一般要经过项目建议书、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立项的批准、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移交商业运行等阶段,对应的计价依据依次为估算指标、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预算定额。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先是计算定额直接费,再计算价差(包括人工价差、材料价差、机械价差),然后按照对应的《电力工业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及规定》(即电力行业通常所说的《预规》计取各项费用,最后形成工程造价。定额计价模式从最初的电力工程建设概算指标逐步过渡到96年版的电力工程建设概预算定额,目前使用的概预算定额是对在1996年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后的2001年修订本,目前电力定额总站正组织编制2006年版概预算定额,预计不久将颁布实施。对于招标单位工作来说,这种计价模式具有诸多弊端:一是投标单位重复计算工程量,没有集中精力进行综合单价的比较分析;二是没有将报价风险进行合理分摊,由投标单位承担了量和价几乎全部的风险;三是投标单位的报价没有一个共同的工程量作为基础,不能很好的反应各投标单位的真实价格水平。
3电力建设工程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探讨
工程量清单计价其本质就是以市场形成价格,与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相比工程量清单计价显得简单明了,更适合工程的造价管理。由于电力建设工程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相比,不仅投资较大、建设周期较长,而且涉及的专业较多,涵盖了工业建筑、热力、机械、电气、热控、水工、航道等诸多专业,专业性较强,每个项目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都导致电力工程的计价模式具有其自身特点。建设部颁发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是按照通用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安装及装饰工程、城市市政建设工程及园林绿化工程的常用子目进行项目设置,其要求的设计深度需要达到施工图设计阶段,即通常需要全部或在部分施工图出来后,才能确定工程量清单,而电力工程通常处于边设计边施工的状态,往往初步设计尚未完成就需进行项目的施工招标工作,因此电力建设工程贯彻执行计价规范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不能简单的采取生搬硬套的方式,而要根据电力建设工程的特点采取灵活运用的原则,笔者认为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项目划分及项目设置的问题:计价规范中的项目设置原则是先按专业分为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五大类,然后每一大类中又按照不同部位或设备类型进行细分,最终形成工程量清单。电力工程的项目划分及项目设置应考虑电力工程涉及专业较多及工艺流程复杂的特点,以电力工程《预规》中的项目划分为基础,先进行专业分类,再按照各专业的特点、结合工艺流程并参照计价规范中的项目设置原则进行细分,最终形成适合电力工程报价的项目设置体系。
(2)、工程量清单计算规则的问题:对于具备施工图招标条件的项目,其一般项目的工程量清单计算规则可参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进行,而电力工程专有的特殊设备或结构(如高压及以上的热力设备及管道、脱硫、脱硝、海水淡化处理等)则可参照现行的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对于不具备施工图招标条件的项目,由于受到设计深度的限制,很多工程量不能依据所提供的初步设计图纸计算(如各种需测量计算的项目,如钢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管道、电缆、电缆桥架等),而只能参照外形尺寸并结合类似工程进行估算,因此其工程量清单计算规则只能依据现行的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而不能照搬计价规范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同时须保持结算时的竣工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应与招标时的计算规则一致。
(3)、费用构成的问题:计价规范中的投标总价一般由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费用、措施项目费用、其它项目费用、规费、税金等部分组成。而部分分项工程量清单费用也就是行业内人士所说的实体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风险费等费用,通用的措施项目费用一般包括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临时设施、夜间施工、现场二次搬运、模板、脚手架、施工降排水、成品保护、大型机械进退场及安拆等项目。从计介规范中的费用构成可以看出,费用构成部分基本相同,但需根据电力工程建设的特点补充一些特殊措施项目(如高温高压焊接措施、超大件设备的安装措施、配合机组整套启动调试措施等)。
(4)、如何解决招标阶段设计深度不能满足计价规范中工程量清单编制要求的问题:由于国家对电力工程实行项目核准制,项目核准前不可能开展招标设计工作或施工图设计工作,而项目核准后一般要求要求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因此为满足项目能尽快开工直至竣工投产开形成综合生产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电力建设工程是通常在初步设计阶段就需开始进行项目的施工招标工作,显然在此阶段的招标工作如果完全照搬照套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显然是行不通的,而只能依据本文提到的项目设置原则、工程量计算规则、;初步设计及同类型工程的竣工资料(最好是同一设计院设计的同类工程),参照电力工程概算定额进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考虑到初步设计阶段工程量计算的难度及复杂性的特点,以及承担本工程设计的单位对本工程的设计意图和设计原则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且具有一批长期从事技经工作的专家,因此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理应由该单位负责,负责编制的单位须选择一定数量有丰富类似工作经验的技术和经济专家组成编制小组负责编制,编制后的工程量清单报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审核后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供招标使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编制的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避免出现严重的不平衡报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