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肩颈疏通理疗方法

肩颈疏通理疗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第1篇

颈肩综合症是以慢性劳损、颈椎退行性病变为基础(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以及由此引起的颈肩部酸麻、胀痛、上肢胀痛症状的总称。急性期病人颈部软组织发紧、或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常有局限性压痛,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本病的发展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常和身体素质、职业、生活习惯、寒冷有明显关系。随着电脑的普及,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我科自2007-2010年来采用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法,治疗68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68例患者均是我科门诊患者,女41例,男27例;年龄24-78岁。病程1月内4例,3月内18例,6月内24例,半年以上者24例。其中单肩者46例,双侧22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颈肩部酸痛,放射至肩胛、前臂。其中颈椎椎旁或椎体局部压痛32例,叩头实验阳性28例,牵拉试验阳性17例。

2 治疗方法

2.1 取患侧凤池、肩井、巨骨、俞及局部阿是穴作为注射点,颈部酸痛者加颈夹脊穴。

2.2 穴位治疗药物:香丹注射液(四川升和制药公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 Z51021309)。

2.3 治疗方法:患者取反椅靠背位,充分暴露颈肩部。10ml注射器抽吸药液,换用5号半(皮试)针头,常规消毒,在无菌操作下将针刺入上述穴位(避开血管,进针1.5cm左右),回抽无血后每穴位注射1-2ml药液,拔针后按压至不出血。隔日一次,一疗程5次。治疗1-2个疗程。

2.4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明显改善,能正常工作生活;有效: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治疗2个疗程,症状无改善。

3 结果

本组治疗患者中,治疗1疗程27例,2个疗程38例,3个疗程3例。全部患者均有效,其中临床治愈43例,显效21例,有效4例。有效率100%。

4 典型病例

王某,女,45岁,干部。因长期左侧卧位,诉左侧颈肩部疼痛1年有余,症状明显时自行到门诊或美容店进行按摩可减轻,平素时常叫家人帮其捶肩背后感觉稍缓解。门诊颈椎CT提示C5-6椎间盘突出。就诊时查体:左侧颈部肌肉张力增高,局部肌肉及肩中俞、俞、肩贞穴等处均压痛,叩头实验阳性,牵拉试验阴性。给予香丹穴位注射左侧颈3-4、5-6夹脊穴、肩中俞、巨骨、俞、肩贞穴等,每穴注射1.5ml药液,经治疗2次患者感症状明显减轻,坚持1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嘱患者注意调整睡眠姿势,随访半年未诉复发。

5 讨论

本病临床常见,常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方面主要以对症为主,不能很好的缓解症状,临床以理疗为主。穴位注射是针灸疗法的一种,是将注射药液直接注入病变部位及邻近腧穴,药物的作用直接、迅速,同时又起到了针刺穴位的作用。选用香丹注射液作为穴位注射药物,其主要成分为丹参,《名医别录》载:“丹参专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内之达脏腑而化瘀……,外之利关节而通脉络”。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丹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加速血流,抗炎镇痛等作用。香丹注射液穴位注射将传统的针刺疗法与药物疗法相结合。一方面通过针刺穴位激发经气,调理气血,通经活络,同时药液的吸收延长了腧穴的作用时间,提高了疗效,从而达到舒缓痉挛,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目的。本治疗方法简单,风险低,单次治疗时间短,患者接受度高,值得推广。

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第2篇

拔火罐的基本要求

拔火罐是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将罐吸附于患者的体表腧穴或患处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理疗方法。拔火罐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非常有讲究,对进行理疗的场所以及施罐者的手法都有严格要求:拔罐时,室内需保持20℃以上的温度,且最好在通风向阳处;施罐者力道要合适,力太大,患者的皮肤会产生疼痛感;力太小,则起不到效果,且罐容易脱落。患者的一般以俯卧为主,这种可以充分暴露施术部位。正常情况下,拔火罐不仅不疼,而且应该是一个很舒服、很享受的过程。拔火罐不仅能起到祛风、散寒、除湿、清热解毒、活血化淤、通络等作用,而且还能通过泻浊气、扶正气达到扶正固本的目的。

因人而异的拔罐法

火罐有多种类型,但在临床中多使用玻璃罐。玻璃罐有大小不同的规格。操作方法分为闪罐、定罐、游走罐、刺络拔罐、针罐等。可根据患者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施罐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规格的火罐及相应的罐法。

邪气在表宜用闪罐 闪罐的祛风解表力较强。当患者出现如感冒、咳嗽、流涕等邪气在表的症状以及躯体上如颈椎病、面瘫、耳鸣、头晕、头痛等头面五官尤以风邪为重的疾病时,在头部的太阳穴、印堂穴,颈项上的风池穴、百劳穴等处施用闪罐,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在缓解“鼠标手”、“网球肘”及产后四肢酸痛等症状时,针对“皮薄肉少”的四肢部位,医生也经常用闪罐进行治疗。

疏通经络用游走罐 游走罐是用闪火法吸拔后,将罐沿着患者的经络循行路线推拉,反复运作至罐区潮红为度。其力度可根据病邪的深浅及患者的忍受程度进行调整。游走罐既可祛风、散寒、除湿邪,又可疏通经络、疏导气机、理顺气血,从而达到治愈颈肩腰背疼的目的。

淤血宜用刺络拔罐 刺络拔罐属于拔罐和刺血疗法配合应用的一种治法。中医认为,有痛必有淤,久病必有淤。颈肩腰腿痛、肩周四肢痛、关节痛等痹证,都是因为淤血堵塞了脉络而引起疼痛。放掉淤血后,症状往往能立马缓解,疗效极佳。

环境要求及应急处理

场所 首先,空气要流通。因为拔火罐时需要使用酒精,如果操作不慎非常容易引起火灾、烫伤、烧伤等意外。因此,拔火罐必须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且周围不能有床单等易燃物。有经验的医生操作时非常谨慎,在用镊子夹取沾酒精的棉球时都会非常小心,夹时一定要夹在棉球的中央,而且要把多余的酒精挤压掉,然后还要再甩几甩。其次,亮度要适中,以便于医生随时观察患者的皮肤反应。最后,拔火罐对环境的温度也有要求,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以便于患者保暖。

留罐时间 因人而异,需随时预防晕罐。通常情况下,每次拔罐后的留置时间最好为10~15分钟。患者的个体反应不同,反应厉害时必须马上撤下火罐。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对强壮的人拔罐留置时间可稍长一些,对老人、孩子及身体较虚的人拔罐留置时间要相对短些。在拔罐过程中,有些患者会突然出现胸闷、心慌、头晕、四肢冰凉甚至晕罐等症状,这是由于手法过重、不熟练或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这时,医生应以最快的速度撤罐和抢救患者,并及时处理因吸附力过强而引起水泡等意外。

拔火罐的注意事项

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第3篇

【摘要】应用拨揉理筋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140例,显效120例占86%;总有效130例,占93%。手法分为:(1)拨揉解痉。(2)粘连剥离。(3)牵伸理筋。本法治疗时能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循环,促进筋膜修复。本法具有安全、简便、易行的特点。

【关键词】肌筋膜炎;拨揉理筋

项背肌筋膜炎属于推拿科常见病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酸胀、僵硬、麻痛、运动受限等症状,通常药物和理疗效果不很满意。近年来,我以该手法治疗本病14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40例,其中男96例、女44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1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7天;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酸胀、麻痛、僵硬及部分肩背活动受限;65例可触及条索状物,x线及其他常规检查多无异常。

2 治疗方法

(1)拨揉解痉:患者俯卧位,先用掌揉、指揉、拿揉、滚按等手法,松解颈、肩、背部的软组织,以消除局部肌紧张及痉挛,反复数次,时间5~10min。

(2)粘连剥离:在患处寻找痛点或条索状物,用拇指在条索状物与肌纤维垂直方向施于弹拨手法10~20次以剥离粘连,疏通经络。

(3)牵伸理筋:上述手法结束后,术者立于患者背侧施于扳肩式后伸牵拉法,同时一手掌根按压痛点及条索状物,连续十次。最后再顺肌纤维方向推按、理顺十次。

以上手法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治疗过程中可隔日加拔火罐。

3 疗效标准

显效:酸胀、麻痛、僵硬症状消失,并持续3个月以上。

有效:酸胀、麻痛、僵硬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有轻微不适感。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

4 治疗结果

本组140例,显效120例,占86%;有效10例,占7%;无效10例,占7%;总有效93%。一般1-2疗程可显效。

5 讨论

本病多由肌筋膜炎性病变引起,患者多有受凉、受湿或劳累病史。有炎性变的肌筋膜,在其间的感觉神经将受到炎症环境中致痛物质的刺激及炎性水肿组织的压迫而导致疼痛[1],疼痛带来的反射性肌痉挛可引起局部缺血,更加导致炎性变的加剧。肌筋膜炎其病因病理与寒湿之邪关系密切[2],祖国医学认为,寒凝湿滞影响气血运行,日久导致气滞血瘀,脉络痹阻,不通则痛。

手法推拿通过舒经通络、驱湿散寒而起到较好疗效。同时手法治疗时局部产生的挤压、按揉、牵拉等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致痛物质所产生的疼痛反应从而缓解肌痉挛、水肿,并可改善肌营养而使病情好转。因此,在临床中只要诊断明确,熟练应用手法,便会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离子透入结合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透入并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并与单纯牵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移位;中西医结合疗法;牵引;中药离子透入

颈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的病症,随着CT、磁共振等影像学的发展容易得到诊断。近几年对它的研究和治疗也愈来愈重视,笔者自2000-2005年应用中药离子透入并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4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与31例牵引治疗作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对象:2个组均为门诊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其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28~56岁,平均4l岁;病程2-3年;有头颈部外伤史31例,有慢性劳损史18例。对照组31例,其中男24例,女7例;年龄3l~53岁,平均42岁;病程1月-2年;有头颈部外伤史20例,有慢性劳损11例。2个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临床分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1.2 诊断标准:①有外伤或慢性劳损史;②颈肩臂疼痛及上臂前臂、手指麻木、无力或颈部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加重;③颈棘突、棘旁及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明显压缩,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患肢感觉障碍;④均经颈椎CT或MPI检查确诊。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中药离子透入剂组成:当归、川乌、草乌、红花、乳香、没药、威灵仙、桑枝、葛根、透骨草。以上诸药研末用50%酒精浸泡10d,过滤制成50%配剂备用。选用南京产NPD-4AS型骨质增生治疗仪(中频离子导入治疗仪)。操作方法:部位选择颈椎间盘突出相应部位和肩背部不适处,将药液浸湿8―12层布袋状衬垫上,将两极的铅片插入布袋垫中,分别把正极放于病变部位,负极放于不适处,用沙袋固定,接通电源,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次30min,每天1次,12d为1个疗程。

颈椎牵引:选用张家巷鑫兴医永器械厂生产的上海东方一乐意科技有限公司2L-LA型综合理疗床的颈椎牵引机进行定位颈椎间歇牵引。牵引时患者头部向前微屈,牵引力5~14kg,每天1次,每次20~30min,1w为1个疗程,一般需要2-3个疗程。

1.2.2 对照组:除中药透入治疗外,颈椎牵引同治疗组,每天1次,每次20~30min。

2组患者颈部均处于微屈多注意休息位,限制颈部大幅度活动。2组治疗均为12d 1个疗程,1个疗程休息3d后再行下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退,随访半年内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无改变。

3.2 治疗效果:治疗组49例中临床痊愈23例,显效16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31例中临床痊愈11例,显效9例,好转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4 讨论

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针刺;红外线;肩颈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259.8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c)-0017-04

颈肩综合征是以颈椎关节失稳、颈肩部及周围肌肉、韧带劳损、颈肩部疼痛不适、颈肩部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症候群[1],是由于颈椎的急慢性损伤、退变(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或颈、项部软组织病损,卡压颈脊神经,导致其所支配的颈项部及肩周活动障碍等情况的综合征。此类患者主要以颈椎退行性改变为主, 如颈椎骨质增生, 椎间隙变窄, 椎间孔变小, 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 产生无菌性炎症, 引起颈肩背部的肌肉痉挛, 肌群失去平衡[2]。颈肩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也是针灸科最为常见的病种之一。本课题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针刺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颈肩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临床信息均来自2010年3月~2012年12月在北京丰台区兴隆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针灸科诊治的颈肩综合征患者病历记录。

1.1.1 纳入标准

1.1.1.1 明确诊断为颈肩综合征 诊断标准为: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变、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长时间看显示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②颈项、肩臂疼痛,颈项僵硬不适,疼痛向前臂放射,颈项活动时疼痛加剧。③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乳突端、第7颈椎、第1胸椎棘突旁、斜方肌下方肩井穴处、肩脾骨内缘等部位出现压痛。④X线片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颈椎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或颈椎无明显异常变化[3]。

1.1.1.2 治疗方法 至少符合如下两种中的一种,①单纯针刺组:针刺取穴,至少包含患侧颈段夹脊穴、天柱、风池、肩井、肩外俞、天宗、曲池、合谷、后溪穴位。操作方法按常规操作,施平补平泻法,留针20 min以上。②针刺加红外线照射组:针刺取穴同单纯针刺组,并红外线照射颈段夹脊穴、天柱、风池、肩井30 min以上。

1.1.1.3 治疗效果 达到“好转”及“痊愈”标准,符合疗效判断标准“好转”以上要求。痊愈:颈、肩脚及后背部疼痛等症状消失,颈部活动自如;好转:颈、肩臂及后背部疼痛消失,可有肩背酸痛重感或颈部转到近极限时颈背部有轻微疼痛,颈部活动不受限;无效:颈、肩臂及后背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无明显改善[4]。

1.1.2 排除标准

①伴随其他影响疗效判断的疾病,如中风(中脏腑)患者等;②除上述治疗方法外,还应用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如口服止痛药物者等。

1.2 患者信息采集

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从治疗到“好转”的间隔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经核对无误后借助SAS 9.1.3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生存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变量“生存时间”的定义为:从治疗到“好转”的间隔时间。

1.3.1 对针刺组及针刺加红外线照射组的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

提供性别比例、年龄的最小值、最大值、均数、标准差。为分析组间的均衡性,对性别比例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对于两组年龄,按如下标准进行统计分析:①首先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分析,如果年龄不符合正态性,则对年龄取对数,再进行正态性检验;如果仍不符合正态性,则对年龄取秩,然后应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②在两组年龄或年龄的对数符合正态性的情况下,如果符合方差齐性,则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如果不符合方差齐性,则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1.3.2 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

以“从治疗到‘好转’的间隔时间”为分析变量,对针刺组及针刺加红外线照射组的“生存率”进行估算,并对生存曲线进行比较。提供生存曲线图、四分位数生存时间及95%可信区间、均数及标准差。

1.3.3 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以“从治疗到‘好转’的间隔时间”为因变量,以组别、年龄、性别为自变量,采取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探索多因素条件下对“生存率”有影响的相关变量。由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要求连续自变量必须符合正态性,因此,在回归分析之前,首先对年龄进行正态性检验,如果不符合正态性,则对年龄取对数,再进行正态性检验;如果仍不符合正态性,则对年龄取秩,然后利用“秩”进行趋势分析。分析结果提供参数估计、标准误、χ2值、风险比及风险比的95%可信区间。

1.3.4 Cox比例风险回归过程中的取值定义

性别:女=0,男=1;组别:针刺加红外线照射组=0,单纯针刺组=1;年龄经正态性检验后,按连续计量数据或“秩”引入模型。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

共有174例患者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并不符合排除标准,两组性别、年龄分布比较见表1。

表1显示,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上述结果表明,两组在性别、年龄两个协变量上的基线是均衡的。

2.2 两组生存情况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两组生存曲线无重叠交叉,可以进行生存曲线比较。表2结果显示,针刺加红外线照射组的生存时间均数、中位生存时间(50%生存时间)均较单纯针刺组短,生存曲线的Log-Rank检验、Wilcoxon检验及-2Log(LR)检验均显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提示两组生存曲线显著不同,针刺加红外线照射组的“生存率”小于单纯针刺组。由于本研究中,“生存率”反应的是“从治疗到‘好转’的间隔时间”,因此,可以认为,针刺加红外线照射组达到“好转”的时间明显短于单纯针刺组,即针刺加红外线照射组对颈肩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针刺组。

2.3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本研究的设计要求,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统计分析过程中,针刺加红外线照射组取0,单纯针刺组取1,年龄经正态性检验后,按连续计量数据引入模型。本研究中,经对年龄进行正态性检验,该变量符合正态性(P > 0.05),直接将原始连续变量引入模型。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年龄和组别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而性别无显著影响。结果中,年龄和组别的参数估计均为负值,提示年龄、组别与“生存风险”呈负相关,即年龄、组别的数值越大,“生存风险”越小。在Cox比例风险回归中,“生存风险”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即“生存风险”越小,“生存时间”越长。因此,本研究结果提示,年龄、组别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关系。见表3。

由于本研究对“生存时间”的定义为“从治疗到‘好转’的间隔时间”,上述结果可以解释为两个结论:①年龄越大,“从治疗到‘好转’的间隔时间”越长,年龄越小,则“从治疗到‘好转’的间隔时间”越短,提示年轻的患者更容易获得“好转”的效果;②由于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统计分析过程中,本研究将针刺加红外线照射组定义为0,单纯针刺组定义为1,组别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可以理解为,随着组别数值的增高,“从治疗到‘好转’的间隔时间”将更长,即单纯针刺组“从治疗到‘好转’的间隔时间”较针刺加红外线照射组更长,提示针刺加红外线照射组更容易获得好转的结果。

3 讨论

颈肩综合征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5]。《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类证治裁·痹证》:“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因此,中医学确立了袪邪通络的根本治则。

颈肩综合征是针灸科的常见病种,也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多个文献报导针灸或针灸配合其他疗法治疗颈肩综合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①单纯针刺法:王薇等[6]应用颊针治疗颈肩综合征,获得了总有效率93.3%的良好疗效。张学梅等[7]通过比较运用温通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颈肩综合征的疗效差异,发现温通针法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②针刺加传统治疗方法:李丽红[8]运用手法和体针拔罐相结合治疗颈肩综合征,并以单纯性体针拔罐组为对照,发现手法和体针拔罐相结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吴玉辉[9]针药并用治疗颈肩综合征106 例,取得了显效83例(78.3%),好转21 例(19.8%),无效2 例(1.89%)的良好疗效。徐树立[1]应用针刺、推拿、放风筝治疗颈肩综合征124例,发现治疗组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的显明特点。王秀珍等[10]应用针刺结合走罐法治疗颈肩综合征126例,总有效率达到100%。③针刺加现代物理疗法治疗方法:邹娟芬[11]应用短针浅刺配合TDP治疗学生颈肩综合征50 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艾宙[12]以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颈肩综合征60例,并与颈肩部电脑中频治疗52例对照,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发现1个疗程后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组痊愈率为68.33%,对照组痊愈率为26.92%,两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其他:潘莉萍[13]基于针灸理论,应用干扰电向量方法治疗颈肩综合征,总有效率达到74.4%。陈庆松等[14]应用丹参联合中频电疗法治疗颈肩综合征28 例,结果发现,显效16 例, 有效8 例, 无效4 例, 总有效率达86%。

《医学入门》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扁鹊新书》认为:“痹病走注疼痛,或臀、腰、足、膝拘挛,两手牵急,于病处灸五十壮。”提示针、灸联合治疗痹病将可能取得更佳的临床疗效。由于灸法会产生较多烟雾,对患者本人及其他同室患者的呼吸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不利于在针灸科公共场所广泛地开展。因此,许多灸法内容近年来已经逐渐被红外线照射所替代。

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红外线透入组织较深,穿透深度可达10 mm,能直接作用于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皮下组织,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代谢增强,血液循环改善,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加,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在治疗中应用红外线照射加针刺法,不仅可以发挥针刺的疏通经络、祛风散寒、利湿止痛的作用,还充分发挥了红外线照射的疏风散寒、温阳胜湿、宣痹止痛、消炎的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疗效。李成东等[15]应用红外温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发作126例,结果发现红外温针可安全有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发作。李霞等[16]应用针刺加远红外照射治疗原发性痛经46例,总有效率达到95.7%。笔者认为针刺配合远红外照射可温通胞脉,使寒邪得散,气滞得行,补脾胃,益气血,气血充足,胞脉得养,则冲任自调。

我院针灸科应用针刺配合红外照射治疗颈肩综合征已有多年历史,为阐明其疗效,本研究以单纯针刺组为对照,回顾性分析了针刺配合红外照射对颈肩综合征“好转”时间的影响。为消除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将性别、年龄作为协变量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之中,研究发现年轻患者较年老患者能够明显地缩短“好转”时间,针刺结合红外线照射方法较单纯针刺法也能够明显地缩短“好转”时间,提示年轻、针刺配合现代医学的红外线照射能够显著地提高颈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由结果表3可以看出,组别的风险比为0.003(95% CI为0.001~0.007),而年龄的风险比为0.561(95% CI为 0.506~0.622)。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中,风险比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其所代表的意义即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风险率之比,即流行病学中的相对危险度(RR)。本研究中,年龄的风险比为0.561,提示年龄每增加1岁,“好转”的可能性将减少到0.561倍,减少近44%;组别的风险比为0.003,提示单纯针刺组较针刺加红外照射组“好转”的可能性减少到0.003倍,减少99.7%,进一步说明年轻及针刺加红外照射将极大地提高颈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成果的确立,将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角度为患者带来福音:一方面,针刺加红外照射将极大地减少“从治疗到‘好转’的间隔时间”,缩短患者疗程,减轻患者病痛,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健康劳动力,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由于红外照射价格便宜,再考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交通费用及误工时间,针刺结合红外线照射方法将明显地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本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对“好转”时间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病程”因素因在研究过程中信息采集不完善而未引入模型之中。这主要由于多数病历对“病程”的描述不精确,往往应用模糊时间进行描述,从而无法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

综上所述,针刺加红外线照射治疗颈肩综合征,相对于单纯针刺组,能够显著地缩短“好转”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另外,年龄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好转”时间越长。

[参考文献]

[1] 徐树立.针刺、推拿、放风筝治疗颈肩综合征124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239-240.

[2] 邓忠明.水针刀疗法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观察[C].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微创针刀学术研讨会,2009.

[3] 粟漩,巫祖强.电针肩井穴为主治疗颈肩综合征84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12):713-714.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5]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81.

[6] 王薇,方晓丽,宋志靖.颊针治疗颈肩综合征45例[J].甘肃中医,2010,23(2):53-54.

[7] 张学梅,王芬.温通针法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1):645-647.

[8] 李丽红.手针疗法为主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2):40-41.

[9] 吴玉辉.针药并用治疗颈肩综合征106例[J].青岛医药卫生,2004,36(5):353.

[10] 王秀珍,亓永花.针刺结合走罐法治疗颈肩综合征126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3):258.

[11] 邹娟芬.短针浅刺配合TDP治疗学生颈肩综合征50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2):139.

[12] 艾宙.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颈肩综合征临床观察[C].广东省针灸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暨“针灸治疗痛症及特种针法”专题讲座论文汇编,2004.

[13] 潘莉萍.干扰电向量方法治疗颈肩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7):72.

[14] 陈庆松,曹汉明,钱红星,等.丹参联合中频电疗法治疗颈肩综合征2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8):897.

[15] 李成东,高良,游国师,等.红外温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发作126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8,27(12):38-39.

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针灸;颈椎病;艾灸配合普通针刺治疗;临床疗效

颈椎病是伴随年龄的增加而颈椎退化性脊椎病逐渐退行性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白领等长时间颈部活动减少的人群,临床称为颈椎病[1]。其发病机理是由于颈椎椎间盘的退化而使相邻椎体的增生,可刺激或者压迫邻近的神经,导致其阻滞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颈部、肩背部、手臂不适,重者可以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症状。临床上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差异较大,针灸治疗作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疗效比较确切。笔者对我院78例颈椎病患者给予艾灸配合普通针刺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并给予单独针刺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缓解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78例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诊断颈椎病患者,入院后所以患者经检查所有病例均符合1994年版《中医病症诊断疗程标准》中的诊断标准,男性患者42例,女性36例;年龄区间为24~ 75岁,平均年龄(44.3 ±5.6)岁;发病时间3周 10年,平均(18.5± 4.2 )个月。按照是否行针灸治疗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诊断标准依据

根据1994年版《中医病症诊断疗程标准》中的诊断标准:表现为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疼痛、麻木等),肩胛冈上压痛明显,肌肉内可有条索状结节,可有上肢肌力减退,或者出现肌肉萎缩者。(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臂丛牵拉试验或者压头试验(+)[2]。X线提示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和关节突关节增生,颈椎弯曲消失,椎体前后缘骨赘增生,韧带钙化等作为研究对象。

1.2.2鉴别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急性颈椎间盘脱出、脊椎炎性病变、脊柱的骨折、恶性肿瘤等。

1.3治疗方法

在给予艾灸配合普通针刺治疗作为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 首先行X线或CT定位病变的部位然后根据症状选择穴位。主穴:风池、天柱、大椎、夹脊穴;椎动脉型另外加四神聪、百会、头维、太阳、三阴交、太溪、行问;神经根型另外加合谷、养老、肩井、曲池、后溪;混合型另加百会、四神聪、心俞、太冲、肝俞、胆俞[2]。治疗1个疗程10次,1次/日,完成2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1.4.1观察指标

临床观察指标:(1)痊愈:颈部、肢体功能回复正常,无临床症状;(2)好转:颈部、肢体功能改善接近正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病情加重。临床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4.2症状与体征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上肢的感觉评分0分为正常。2分为轻度减退,4分为明显减退;上肢手疼痛与麻木颈肩部疼痛变化评分0分为没有, 2分为时有,4分为常有或有时严重, 6分为常很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软件包处理,统计分析数据,P

2 结果

2.1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2.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症状与体征评分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与研究组症状与体征的前后变化,患者颈部、上肢的感觉、上肢手疼痛与麻木颈肩部疼痛评分见表2。

3 讨论

颈椎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因随年龄的增长,颈椎容易退行性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上班族在长期工作中颈椎活动减少,亦容易诱发颈椎病,导致全社会颈椎病患者数量越来越多,成为困扰众多患者健康及影响生活质量的重大难题。

颈椎病或称颈椎综合征,主要包括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颈椎病是以退行性变为病理基础的临床功能障碍综合症,颈椎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或钙化,或者长期劳损、骨质增生,导致颈部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引发。从病理上看,主要表现为颈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及其继发的相应病理生理变化,比如椎体关节松动或不稳;骨刺形成;髓核脱出或突出;韧带增厚钙化和继发性的椎管狭窄等,可刺激或压迫周围组织,如神经根、椎动脉、脊髓等,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目前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无统一标准,包括应用药物(止痛剂、镇静剂)、运动、牵引、理疗等。使用止痛镇静剂能起到迅速缓解疼痛的效果,但长期疗效差。运动疗法可在患者病情稳定时使用,可以巩固疗效使症状进一步缓解和消失,并延长缓解时间。但一但患者急性发作,禁止使用运动疗法,否则将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牵引疗法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公认的首选方法,但经过长期的研究与观察,颈椎头部牵引初期效果好,,长期治疗反而会加重患者病情。理疗法一般在急性期使用,包括超声、间动电流、离子透入或者紫外线等,它与药物治疗一样,仅能缓解急性期症状但不能达到治愈效果。目前这些方案均不能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并且容易复发或者根本对病情发展无任何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艾灸配合普通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单独针刺针灸治疗,研究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显著,在感觉上、肢手疼痛与麻木颈肩部疼痛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针灸治疗可以起到弥补作用。

针灸是我国医学的传统治疗方法,起到疏通经脉、解痉止痛的作用。其能起到对椎枕肌群的紧张状态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促进,颈肌或血管痉挛的缓解、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的减轻,从而恢复颈椎正常解剖关系和生物力学平衡,针刺对各种类型的颈椎病都有较好的疗效[3]。综上所述,在给予基础治疗上,进行针灸治疗,临床疗效好,临床有效率较高,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谊.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社区中医药,2014,15(30):112.

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第7篇

随着国内外近年来对针灸医疗技术的深入了解与广泛应用以及物理疗法在社会上的陆续普及,传统针灸与康复理疗在医学体系中的应用被不断扩大,也越来越被广大者所接受。因此,将传统针灸与康复理疗有机结合和联合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传统针灸与康复理疗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二者能够相互结合的要点,以期推动传统针灸与康复理疗技术的联合应用,并取得临床上保健与康复的更好疗效。

关键词:传统针灸;康复理疗;联合优势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51-01

针灸疗法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镇痛作用、镇静作用、抗感染作用、止血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综合作用,故其适用范围极广泛,可用于康复医学的各科病症[1]。我们将传统针灸与康复理疗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传统针灸在康复医学中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1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现状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外治法中应用最广、疗效最确切的医疗技术,一直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充当着主要的角色,尤其在康复医学中越来越占主导作用[2]。针灸也是中医学中独具特色的一门治疗和养生保健方法,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针灸在海外的推广应用,针灸的疗效已经得到现代医学的肯定,现代康复医学已将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纳入到康复治疗技术中。

2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针灸运用其简、便、验、廉的治疗优势和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治疗作用,对人体外表皮肤特别是腧穴系统的刺激以激发人体正气、提高人体免疫力,通过增强人体自身抵御外邪的能力以达到阶段病势、恢复健康的目的[3]。尤其是对一些具有双向良性调节功能的穴位刺激以后,不仅治愈了疾病,也调整了身体的阴阳平衡,大大加强了针灸治疗疾病的范围,尤其在保健康复方面显示出了中医的绝对优势。现代康复医学涉及的病种非常广泛,在临床几乎囊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所有科室,如内科系统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患、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症等;外科系统的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周围神经损伤、面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与传统针灸医学治疗的病种不尽相同,目前临床上,针灸在各种原因的瘫痪,如中风偏瘫、面神经炎、小儿脑性瘫痪等以及多种痛证,如颈椎病、肩周炎、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发性坐骨神经痛、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等所致的疼痛有明显的优势。现代康复治疗的各种物理手段配合上具有明确疗效的传统针灸治疗,无疑是一种最大的互补性,同时还能达到单一的针灸治疗所没有的效果。

3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意义

众所周知,传统针灸方法是祖国医学针灸学中最重要、最实质、最精华、最基础的部分。传统针灸方法由于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在治疗上遵循“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等理论以及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所以传统针灸方法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诸如内、外、妇、儿等科。随着社会经济及医学的迅猛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生存质量,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及社会层面的生活质量。健康的内涵不断扩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疾病或虚弱的消除,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4]。这一定义体现了医疗思维模式的转变,从以前的医疗二维思维模式:治病-救命,发展到三维模式:治病-救命-功能,强调了功能。康复观念及康复医学的出现正体现了这一医疗思维模式的转变,康复医学是旨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医学,始终以人的功能为研究主线,无论是身体的,还是精神和社会生活层面的,都是康复的研究对象。

4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的前景

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医学的兴起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及重新认识,为针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发展平台。但是目前国内针灸临床的领域呈现出逐渐萎缩的趋势,大多数针灸科室的病种较为单一,主要局限于中风后偏瘫、面神经炎及颈肩腰腿痛等,针灸的很多优势没能充分发挥。本文认为要改善目前国内针灸所处的尴尬现状,我们不妨解放思想,从康复的角度、从功能的角度看针灸的发展前景,针灸不仅是独具特色的祖国传统治疗方法之一,更是改善身体及社会、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康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给针灸注入新的活力,推动针灸的发展,扩大其临床应用领域,使其更好地适应医疗市场的发展趋势。传统针灸临床表明,传统的针灸在多种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某些疾病的康复方面能收到现代康复医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如中风偏瘫为医学界目前难治性疾病之一,他中风后的重要并发症和后遗症,其治疗方法较多,但没有权威的统一治疗方案,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传统针灸医学疗效得到几千年的验证,现代康复医学的问世,为患者在康复的道路上增添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们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两者有互补性,其结合可提高中风偏瘫等疾病的治疗效果,但其优越性不容忽视。

5 总结

传统针灸学是国粹,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足以证明其强大的生命力。作为康复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在改善人体功能上有着很大的优势。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针灸的适应证多数是功能性的,大量的临床实验及报道已经表明其改善功能性病变优于并多于器质性病变。针灸减肥、针灸治疗神经官能症、针灸戒毒、针灸缓解精神紧张等已得到广泛的临床证实,针灸在海外的迅速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张子游,高鹤亭.中医康复学概念的确立.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3(5):230-231.

[2]郭泽新,汪润生.治疗中风偏瘫需要针灸与康复医学的结合.中国针灸,2009,22(4):268-270.

肩颈疏通理疗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肘关节强直 针刀疗法 特殊群体

2006年3月~2008年12月采用针刀疗法为主治疗长期从事搬运工作而出现肘强直患者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20~56岁,平均35.7岁,病程1个月~1年。患者开始发病时出现不同程度疼痛,屈伸过度时疼痛加重,逐渐出现屈伸受限。多数患者X线无明显异常,有些患者可在肘关节边缘或尺骨鹰嘴见骨赘形成,严重患者可见关节间隙变窄、硬化、典型骨赘形成。

治疗方法:①:仰卧位,患肩关节外展90°。常规消毒铺巾。先在每个治疗点注射镇痛液3~5ml。由曲安奈德20mg,2%利多卡因5ml加注射用水至20ml组成。②在尺骨鹰嘴治疗时:在尺骨鹰嘴上后方,针刀刀口线与尺骨纵轴平行,穿过肱三头肌肌纤维,刺入达骨面,稍提针刀,纵行疏通横行剥离3~5刀,以松解肱三头肌止点粘连;在尺骨鹰嘴两侧,刀口线与肱骨纵轴平行,垂直皮肤刺入达骨面,稍提针刀,行切割治疗,以松为度,针刀体向侧方倾斜和骨面约呈30°,铲剥一侧肘后深筋膜,再将刀口线调转90°,将刀体倾斜和肱骨干约呈30°刺入鹰嘴前缘,将粘连的鹰嘴下滑囊切开,此时针刀在关节囊内切勿粗暴操作,以防对软骨面的损伤。对侧亦同法治疗。③在肱骨外上髁治疗时:于桡侧腕伸肌和肱桡肌之间进针刀,刀刃与肌腱纤维平行,达骨面,纵行疏通横行剥离3~5刀,松解桡侧副韧带。④在肱骨内上髁治疗时:刀口线与肱骨纵轴平行,在尺侧屈腕肌与指浅屈肌之间进针刀,达骨面纵行疏通横行剥离3~5刀,以松解尺侧副韧带。⑤在肘前横纹上约0.5cm,肱二头肌腱外侧治疗时,术者用左手拇指按压软组织,针刀沿甲面刺入,刀口线与肱骨纵轴平行,针刀直达骨面,稍提针刀,切开松解肘前侧关节囊,以松为度。⑥术毕:针口外敷创可贴3天。治疗后尽力屈伸至最大限度,嘱患者多做屈伸锻炼活动,避免肘部劳累的工作。

疗效评定标准:①优:肘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疼痛;②良:肘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接近正常,偶有针扎样痛;③可:肘关节活动度增加,疼痛明显减轻;④差:肘关节活动度和疼痛无改变。

结 果

本组30例,经治疗后随访3个月~4年,优21例(70%),良5例(16.7%),可4例(13.3%),差0例。优良率86.7%。

讨 论

名种原因造成肘关节活动丧失,固定于某一特定位置,称肘关节强直,常可分为纤维性僵硬和骨性强直两种。肘关节伸直减少30°,屈曲

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的需要,在丛事搬运工作的群体中因劳动强度过大而出现了许多肘强直的患者,这与他们的过度使用肘关节有关。经研究发现,当收缩肌肉时的用力超出肌肉收缩的最大力量大约30%的时候,肌肉血流有进行性减低。在超出大约70%的最大力量收缩时,肌肉血流完全阻断。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肌肉等软组织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使供应该组织的血管血流不畅而至软组织营养供应障碍,该部位软组织长时间缺血,可造成组织器官营养不良性损伤,出现韧带肥厚、粘连、瘢痕和挛缩,这些变性组织刺激、压迫附近的神经血管出现恶性循环[1],在肘关节最终形成强直。

肘强直治疗方法较多,中医按摩、针灸、理疗对轻度强直患者有效,但对中晚期病人无效;西医开放性手术损伤大,无法避免开放性手术本身所带来的切口粘连,瘢痕,挛缩,故疗效不好,更有甚者,使术前肘关节仅有的功能完全丧失。采用针刀疗法松解粘连、刮除瘢痕、消除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同时发现越是早期的肘强直,因为病变较轻,治疗效果越好。

近年来Kevin研究[2]认为,关节强直的原因是因为在损伤的关节附近成肌纤维细胞明显增多,提出该细胞的调节剂有助于预防强直的发生。本组病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是否因应用曲安奈德影响了成肌纤维细胞,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是对于曲安奈德的局部抗炎、消肿作用可以肯定。

本方法虽然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但必须掌握好适应证。对X线片示增生严重,关节间隙改变明显者;局部感染者;骨化性肌炎者;血友病等凝血障碍者应视为禁忌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