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皮肤护理的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剥脱性皮炎 护理
剥脱性皮炎又称红皮病[1],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疾病,急性期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渗液,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皮肤浸润肥厚,大量脱屑,为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综合病征,常见的有银屑病、药物过敏、恶性肿瘤、湿疹皮炎和其他,重症患者可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18例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1~72岁。本组患者入院时均符合剥脱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全身90%以上皮肤发生弥漫性潮红、肿胀、渗液和皮肤浸润、增厚、反复大量脱屑,可伴有口腔、眼睑或外阴黏膜红肿、疼痛、糜烂、溃疡,多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其中药物过敏引起者9例,起病急,红斑迅速扩展至全身,可先表现为麻疹、猩红热样皮疹,以后发展为红皮病,发热全身症状显著。银屑病引起者5例,湿疹引起者3例,发病缓慢,皮肤浸润、肥厚,瘙痒剧烈,全身症状轻,另外1例病因不明。18例患者中有4例伴有有糖尿病,2例有肝炎及肝功能不全,1例有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心功能不全。药物引起者停用一切可疑药物,非药物引起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抗过敏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补充营养成分,精心的皮肤护理及合理饮食指导。18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治疗后均痊愈或明显好转出院。
护 理
饮食护理:剥脱性皮炎为一种消耗性疾病,患者由于皮肤大量脱屑、渗液,体液及蛋白质丢失,导致低蛋白血症,恶液质而危及生命。所以饮食护理极为重要。首先要满足患者营养需要,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禁食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口腔溃烂进食困难时给予流质饮食,必要时用静脉或鼻饲维持热量,以补充营养,促进恢复。
皮肤护理:剥脱性皮炎的皮损护理是保证治愈和防治感染发生的至关重要的治疗环节。剥脱性皮炎皮肤护理以止痒、消炎、安抚为原则。急性期外用药宜缓和,无刺激性,常用植物油、氧化锌油剂,继发细菌感染者加用夫西地酸乳膏,患者有大量的皮屑脱落,应告诫患者不可自行撕脱,以免损伤新生皮肤,必要时应由医生或护士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剪刀剪去,每日更换床单,及时清扫脱落的皮屑、痂皮,护士协助患者翻身和更换服装,动作应轻柔。
黏膜护理:患者多有黏膜损害,部分患者需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更易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因此应加强黏膜护理。湿润口唇,用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有念珠菌感染者可加用口泰漱口液交替漱口,疼痛明显时漱口液中可加入利多卡因,以减轻患者的疼痛。进食后督促患者及时漱口。患者出现结膜充血水肿及渗出者每天用生理盐水冲冼2次,睡前涂抹红霉素眼药膏,使用眼药膏时注意无菌操作以免造成污染。
防止感染的护理:安排患者住单人间,限制探视,医务人员进入病房时洗手、戴口罩、帽子,给患者进行操作时戴无菌手套。病床保持清洁干净,每天至少更换床单、被套1次,保持病房清洁,傍晚和早晨各开窗通风1次,每次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流通。保持病房适宜温度和湿度,应用温度和湿度计,以便观察和调节。
心理护理:剥脱性皮炎发生后患者因病情重加之全身红斑脱屑,自我形象紊乱,容易产生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心理,甚至拒绝治疗。护士应加强病房巡视,主动关心、体贴、尊重患者,认真倾听患者主诉,给患者及家属交流,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教他们消除紧张与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出院指导: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适量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保持皮肤清洁干净,防止抓破皮肤。药物引起者禁用可疑药物,其他疾病引起者应继续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结 果
经上述运用护理程序的护理,患者均痊愈或明显好转出院,无一例死亡,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对自身疾病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讨 论
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疾病,重症患者可伴发肝肾功能不全、皮肤感染,甚至败血症而死亡。本组患者经过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和积极护理,疗效显著,均痊愈或明显好转出院。该病的护理难度较大,总结本组患者的护理体会,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细致的病情观察,针对不同皮损情况采取不同的皮肤护理措施,全面的一般护理,适当的饮食指导,正确的心理护理等措施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新生儿;梅毒;护理
[1]新生儿先天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中所致的梅毒,2岁以内为早期梅毒,2岁以上为晚期梅毒。今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蔓延,胎传梅毒病例有增加的趋势,病死率也有所提高,故应加强该类患儿的临床护理,病情观察,提高治愈率。我科2007至2008年收治的10例新生儿先天梅毒患儿,通过合理的运用抗生素,有效的消毒隔离,合理的喂养,正确的皮肤护理等,8例新生儿先天梅毒患儿都痊愈出院,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2例家长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均为活产的足月新生儿,男7例,女3例,年龄4~25天,出生体重3.0~3.7kg,这10例患儿梅毒螺旋体初筛实验 (TRUST)和梅毒螺旋体确诊实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片实验(RPR)呈阳性。有3例患儿四肢颜面部出现明显的红色皮疹,2例患儿皮肤有明显脱皮现象,其余患儿皮肤未出现明显的改变,4例患儿皮肤黄疸经皮测TCB6.5-8.7mg/dl。
1.2治疗方法及结果
本组10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青霉素治疗,无耐药性,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同时有效的消毒隔离,合理的喂养,正确的皮肤护理等,8例新生儿先天梅毒患儿都痊愈出院,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2例家长经济困难放弃治疗出院。
2护理体会
2.1基础护理
2.1.1口腔护理
先天性梅毒的患儿因长期的使用抗生素易引起白色念珠菌感染(鹅口疮),因此应做好口腔护理,每天予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如出现鹅口疮,予清洁口腔后,涂制霉菌素于鹅口疮处,每天3次。
2.1.2眼部护理
先天性梅毒的患儿出现眼分泌物增多时,应先有生理盐水棉拭子拭去眼部分泌物后再予托百士滴眼液滴眼,每天3次。
2.1.3脐部护理
患儿应用75%酒精清涂脐根部,每天2次。
2.1.4臀部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特别娇嫩,每次更换尿裤时动作应轻柔,大便后应用温水洗净檫干并涂以鞣酸软膏保护。
2.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也可经血液体液接触而传染。
2.2.1病室的隔离
先天性梅毒的患儿应集中放置一区域,最好是置单间与其他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开放置,床头悬挂醒目的隔离标示,每日进行24小时净化机空气净化。地面、床单位用含氯消毒液拖抹。暖箱、蓝光箱、听诊器等器械用含氯消毒液檫拭。严格探视,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病房,家属探视时隔窗看病人。
2.2.2医务人员的隔离
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流动水下彻底洗净双手,按7步洗手法,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后及时用消毒液浸泡手消毒,治疗及护理尽量集中进行,注意保护性隔离,在行静脉穿刺和抽血时,要注意避开患儿皮肤有皮疹的部位,动作轻柔,因皮疹的渗出物有梅毒螺旋体的存在,切勿碰破皮疹处的皮肤,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2.2.3患儿的隔离
患儿隔离的单间,床头悬挂醒目的隔离标示,床旁放一桶消毒洗手液,患儿所有的衣被、褥套等用高压蒸汽消毒灭菌。所有喂奶用具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高压蒸汽消毒灭菌。
2.4皮肤护理
患儿最好置暖箱或开放式辐射台,尽量暴露患儿的皮肤,观察患儿皮疹的消退增长情况,及时清除患儿剥脱的皮屑,每天用1:8000高猛酸钾溶液沐浴,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皮损处予白多邦软膏涂防止感染。
2.3病情的观察
[2]大多数新生儿刚出生后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于2~3周逐渐出现,护理时要注意观察患儿各方面表现,皮肤损害为先天性梅毒最具特征的表现,密切观察皮损症状减轻或加重;黄疸者注意肝、脾,肝功能情况,观察皮肤黄染程度并做蓝光治疗,其中有2例患儿做了22和18小时的光疗;贫血者留意血象及出血现象;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的表现,防止神经梅毒的发生。
2.4喂养的指导
母亲妊娠期间经过正规足量的驱梅治疗,梅毒血清学检查RPR滴度下降到4倍以上的可以直接进行母乳喂养,未经过驱梅治疗的,RPR滴度高者,暂停喂养,予新生儿配方奶喂养。
2.5出院的指导
由于梅毒患儿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此患儿出院时要做好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指导患儿父母作血清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并定期带医院复诊,根据临床症状和复查结果进行重复治疗,以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综合征;护理
文献综述
SSSS综合征曾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其致病菌是凝固酶阳性第二嗜菌体组合病菌体组金葡萄,此种菌可发生一种可溶性毒素,即剥脱毒素造成皮肤损伤。本病主要特征是患儿突然发病,最初在口周或眼睑四周发生红斑后迅速延伸到躯干,四肢近端甚至泛发全身,其上起皮皱,伴大片表皮剥脱。皱褶处明显[1]。皮损处明显触痛,1―2天内口周及眼睑四周渗出结痂,可见有大片痂皮脱落,口周留有放射状皴裂。治疗主张以菌必治等新一代抗生素为主。[2] 相关文献报道,SSSS综合征发病快、病程进展迅速,疾病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的必要性。同时作好皮肤创面护理,控制皮损发展,耐心细心作好静脉穿刺及穿刺后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3]SSSS综合征护理可分为皮肤护理、眼部护理、口腔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多项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8,10-2009,10共收治18例SSSS综合征患儿其中男10例,女8例。1例11个月,17例2-10岁,发病季节3-5月8例,6-7月2例,8-10月8例。患儿来源:农村14例,城市4例。皮损处尼氏征阳性。
2 皮肤护理
1例患儿出现颈胸背部片状红斑,表面有松弛性大疱,9例出现胸背部大片状表皮剥脱,露出鲜红色湿润糜烂面,呈烫伤样外观。 患儿全身大片脱皮,面积大,给患儿穿宽松的、穿脱方便的衣服,以避免皮肤与衣服的摩擦,防止皮损加重,及时涂抹外用药物。1例患儿入院时,大疱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吸疱液,并随时用无菌敷料或无菌面签吸净创面渗液,对已剥脱,卷曲,坏死的表皮及时用无菌剪剪除,避免用手撕去,3天后,水疱结痂,痂皮脱落。9例患儿按常规每日涂红霉素软膏3―4次,完全覆盖住皮损。 眼部护理3例患儿入院时双眼睑红肿,睁眼困难,分泌物增多,精神状态差。给予红霉素眼膏与氧氟沙星眼药水交替使用,3小时滴眼一次,避免用力揉搓眼睛。注意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簌口2-3次。用无菌持物钳夹取双氧水棉球轻轻擦拭口周,棉球勿过湿,对减轻疼痛,清除血痂有较好效果[4]并用红霉素软膏纱布外敷双唇,利于血痂的软化脱落。本组18例患儿7天后,口周皴裂明显好转,并逐步能正常进食。心理护理:本组16例患儿入院后给予家长心理疏导,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护士安慰并鼓励患儿,分散患儿的注意力缓解不安、焦虑情绪,并做到各项操作动作轻柔,同时强调配合治疗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对本病了解少,担心预后并发症,积极与家长沟通,说明该病经过精心护理是可以治愈的2例未给予心理护理,患儿及家长焦虑感重。
3 护理效果
经过上述精心护理,本组18例患儿,除1例好转,其他病例均治愈出院。无一并发症。
4 讨论
总结我院一年收治的8例SSSS综合症患儿护理观察体会:SSSS综合症患儿皮肤疱疹疱液破溃、感染的总结护理:1)本组一例松弛性大疱患儿,应用注射器抽吸疱液干涸,再外涂红霉素软膏,这样结痂明显加快,病程缩短。而以往对松弛性大疱的患儿,多进行保守护理,疱液进行自然干涸,患而疼痛明显。2)18例患儿均发生胸背部大片状表皮潮红,剥脱,呈烫伤样外观。保持皮肤创面清洁干燥,无菌,避免医源性继发感染。每日紫外线消毒。3)针对不同患儿的护理:近几年SSSS综合征发病率逐年上升,是因为对SSSS综合征患儿的病因未引起相对重视且发病后护理不够到位、完善。也由于个别患儿体质不同,机体免疫功能成熟程度不同对细菌反抵抗能力不同[5]。 也有些患儿及家长不能有效配合,所以应根据不同的患儿选择相对不同的护理方案才能到达一定的护理效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常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临床治疗时常采用半合成新型青霉素及全身支持疗法,尤其以皮肤护理为主,因此积极对症治疗对患儿的恢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宫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53,978―982.
[2]刘晓娥,孙弘力故秦,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4):240.
[3 ] 童春晓,陈仙丹,童慧。早产合并剥脱性皮炎患儿.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73.
关键词:CT增强扫描;碘伏醇 渗漏;治疗;护理
行CT增强扫描检查时,必须经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碘伏醇是一种非离子造影剂,在临床在应用比较广泛,它主要是增加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密度对比。从而提高病变的显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通常CT增强扫描时,使用碘剂量大,高压注射速度快(3~5ml/S),压力大,造影剂浓度和粘度非常高,易引起注射部位的血管破裂,导致造影剂渗漏,造成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导致医患纠纷。如果治疗处理不当,也会引起不良的后果,现就治疗及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5d,畏寒发热10h。体检:T40.3℃,P116次/分,R26次/分,BP130/80mmHg,精神差,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稍粗,右肾区压痛(),叩击痛(),双下肢不肿。血常规(-),尿常规:WBC0-2Hp,BCD(±)。B超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上段扩张。临床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并泌尿系感染。入院后给予补液、抗感染对症处理后5天体温正常,遂行CTU以明确是否存在输尿管结石。采用静脉注射,在行CTU时发生疼痛,重度肿胀,局部皮肤出现大量水泡,给予50%硫酸镁湿敷,嘱患者抬高该上肢,并给予抗感染,增加营养对症处理数天,但局部皮肤仍出现红肿、包块,最后进行右前臂包块切开减压并引流,给予心理、皮肤护理,预防感染,11d后患者康复出院。
2护理
2.1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患者对该检查有恐怖感,检查前需要向患者详细讲解检查目的,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当造影剂发生渗漏时,局部造成肿胀、疼痛、麻木感。患者及家属更加紧张、担心,护理人员要加强护理措施,特别是患者心理护理,向患者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消除顾虑,使患者放松心情,更好的配合后期治疗。
2.2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由于碘造影剂也会引起不良反应。轻度不良反应包块面部潮红、轻微头昏、头痛、恶心及轻度呕吐、皮肤瘙痒和轻度荨麻疹等,可以嘱病人大量饮水(500~1000ml)服抗组胺药物扑尔敏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出现重度反应,如休克、惊厥、昏迷、喉头水肿、重度支气管痉挛,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当造影剂渗漏出现患肢循环障碍,手指麻木,肌筋膜高压综合征,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2.3治疗及护理 使用高压注射器出现造影剂渗漏后,护理人员首先应了解渗漏的情况及程度,并如实告知患者,以取得患者谅解。轻微渗漏可用50%硫酸镁湿敷,并抬高患肢。如果以上方法仍不能使局部消肿,渗液量大时,应尽量进行切排减压,并尊嘱给予补液,预防感染,加强皮肤护理等对症处理。
2.4皮肤护理 局部皮肤进行切排减压后,应加强皮肤护理,密切观察切口处皮肤有无渗血、感染情况,并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切口处用活力碘消毒。最后用无菌敷料清洁创面,换药1次/d,直至切口处完全愈合。
3讨论
对已发生造影剂渗漏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提高认识,特别是穿刺前,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要做评估,包括病情、全身情况、注射部位血管的情况。对于长期化疗、年老不易穿刺病人,这些易引起造影剂渗漏的高危人群,更应该在操作中提高警惕,并让患者及家属认真阅读碘造影剂增强同意书并签字,加强心理护理。由于CT增强患者大多病情重、体质弱、精神紧张,护理人员做好必要的告知和解释工作,耐心细致的解释注射CT造影剂的必要性和注射时常见的不适性及安全性,局部轻微疼痛、体热为正常反应。消除患者顾虑,有关学者证实,患者检查前必要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重度反应的发生率。①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和责任心,静脉留置针在CT增强中的优点已经很多学者的肯定。②CT增强时一定要选择12号~14号针头,针头太小,使用高压注射器容易引起血管破裂,出现渗漏危险,而且也影响病变部位的显示率,穿刺成功后一定要用0.9%的生理盐水静推3~5ml,证实针头完全在血管内,再认真固定好穿刺部位一,准确掌握造影剂的用量及注射速度,注射时密切观察病人,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和扫描,积极进行抢救。注射完毕后须留院观察 30min左右,无不良反应方可离去,嘱患者多饮水,以利造影剂排泄,如果局部出现渗漏面积小,应积极采取措施治疗,早期宜局部冷敷或50%硫酸镁湿敷,但对重度渗漏患者,更要加强观察,如果局部不能及时消肿,应早进行切开引流,使患者减轻痛苦,也会减少医疗纠纷,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护理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580-01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常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2012~~2013年我科收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例,应用血液透析疗法。10例病人经过血液透析及对症护理,均痊愈出院。
1 一般护理
1.1 心理护理:应体贴关心病人,给予安慰。使其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
1.2 生活护理:给予安静、整洁、空气新鲜的病室,保持室内的温度、湿度适宜。床铺要整洁、平整,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鼓励病人配合治疗。
1.3 饮食护理:急性肾衰应食易消化、高糖、高维生素、低蛋白、低盐饮食。急性肾衰少尿期应严格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
1.4 皮肤护理:由于水肿皮肤变薄、变脆,循环障碍,营养差,加之体内积累的代谢产物要经皮肤排泄,如尿素和结晶盐堆积于体表、刺激皮肤引起瘙痒,所以要给病人剪短指甲,以免刺破皮肤引起感染。定时进行皮肤护理、翻身,以促进皮肤血液循环,避免皮肤擦伤,预防褥疮发生,防止口腔感染,增进食欲,给予口腔护理。
2 分期护理
2.1 急性肾衰少尿期护理:在少尿期,肾小球率过滤降低,尿量明显减少,故可发生水中毒、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对这些并发症要做到心中有数,严格观察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及时掌握和调整液体输入量,严格遵守补液原则,纠正电解质紊乱。
2.2 急性肾衰多尿期护理:此期肾小球开始滤过尿液,使尿量增多,故仍要继续观察液体出入量及电解质平衡。由于尿量增多而大量钾、钠离子由尿中排出,要适量补钾,还要多食含钾食物,从而改善肾脏功能。
2.3 恢复期护理:经过少尿期、多尿期后,病人大量蛋白质被破坏,表现为极度乏力、消瘦等,要特别注意补充营养,使机体逐渐恢复正常。
中国第二零六医院 吉林省通化市 134000
【摘 要】目的:分析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13 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大剂量冲击治疗,在治疗期间给予精心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2.5±3.7)天。结论: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疗效显著,且联合精心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 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护理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属于严重皮肤病之一,临床常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1]。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我院收治的13 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 例,女6 例,最大年龄75 岁,最小年龄8 岁,平均(51.8±10.5)岁。其中银屑病患者由于外擦自制斑蝥药酒中毒患者10 例,白癜风患者由于自擦甲氧沙林溶液后日光浴3 例。上述患者均属于外用药物过敏造成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水泡、溃烂等,并伴有皮肤剥离、疼痛、瘙痒及发热等症状。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将1g 甲波尼龙琥玻酸钠溶入浓度为0.9% 氯化钠注射液或5% 葡萄糖注射液 ,1 次/d,连续治疗3-5 为1 疗程;也可以每天使用2-6g 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分为3-4 次进行静脉滴注,或每天静脉滴注150-300mg 的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后患者口服40-60mg/d 的波尼松,或实施隔日疗法,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变化情况可适当调整治疗次数。
1.2.2 护理方法
(1)加强隔离保护。患者采用大剂量激素治疗可降低其免疫功能,并且大面积的皮肤损伤也可出现继发性感染现象,进一步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其保护性隔离。对于表皮剥脱面积超过30%-50% 的患者需给予特殊性护理,衣服、床罩、被罩等需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室内温度保持在30-34℃,湿度保持在30%-40%,每天进行2h 的紫外线照射杀毒,并且使用消毒水每天对床面、桌面、椅子及地板等进行擦拭,使用专人专用的听诊器、血压计等。
(2)加强皮肤护理。对于患者身上的小水疱,需避免水疱破裂,保证其水疱壁完整,尽量让其自然吸收。对于大水疱需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后进行低位抽吸,抽吸剩余液体可使用无菌棉签赶出,尽量保持水疱壁完整。密切注意观察患者创面渗液的性状,准确判断其痂下是否有感染现象,根据患者皮损面积为其制定无菌油纱,使用无菌技术将坏死痂片去除,随后在创面上涂抹紫草膏,并将油纱覆盖在创面上,隔天更换一次。
(3)加强饮食护理。由于渗液较多患者易出现低蛋白血症,所以在饮食中需多食用高蛋白、高碳水化合、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禁食刺激性食物,并戒烟酒。在饮食中严格控制其食物能量比例,保证正氮平衡,总蛋白水平>55g/L,血红蛋白>12g/L,红细胞>3.6×1012/L。
(4)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缺乏正确的认知,在疾病影响下易存在极度焦虑、恐慌及悲观等不良情绪,降低护理及治疗的配合性,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让其掌握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让其了解该疾病属于非传染性疾病,隔离保护是为了降低患者创面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最大程度消除其恐惧情绪,提高其治疗积极性;并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让患者家属能够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从而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及家庭的双重关爱。
2 结果
本次13 例接受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的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均治愈出院,最长住院时间为32 天,最短住院时间为17 天,平均时间为(22.5±3.7)天;其中治愈患者中有1 例患者存在皮肤色素沉着斑。
3 讨论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属于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两种类型,现阶段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表现主要为皮肤松懈、大疱,局部皮肤溃烂,可出现大面积剥脱面现象,皮损面积可超过50%,严重患者可伴有全身中毒现象,出现内脏病变及高热现象,若不能及时抢救,患者可死于毒血症、感染、肾衰竭等疾病。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是该疾病患者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2]。
在冲击治疗中,大剂量的激素治疗具有疗效可靠、副作用低的优势,但还是可以引起一过性高血压、急性胰腺炎、高血糖、致死性心律失常、过敏性休克及不明因素死亡等现象,其中约有5%-34% 进行激素治疗患者还可发生精神障碍疾病,如抑郁症、精神病及躁狂症等,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患者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需给予对症处理,缩短病程,严格控制患者的输液速度,记录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加强心电监护[3]。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患者的隔离保护、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可明显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皮损痊愈。
参考文献
[1] 张万芳, 李明荣, 关翠玲等. 芦荟胶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皮肤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4):71-73.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紫瘢;临床观察;护理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59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53-01
过敏性紫瘢是由于细小动脉、毛细血管等血管受到侵犯引发的血管变态反应疾病,具有皮肤紫瘢、瘀点、关节痛等多种临床症状,会导致血液、血浆的黏膜渗入[1],对小儿的生活、学习等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研究小儿过敏性紫瘢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笔者就以我院在2009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小儿过敏性紫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科学合理的治疗护理方法,期许为小儿过敏性紫瘢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我院在2009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小儿过敏性紫瘢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过敏性紫瘢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8例,占543%,年龄在4-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5±12)岁,病程在03-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1±02)年,女性32例,占457%,年龄在25-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7±05)岁,病程在05-1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08±02)年。且70例小儿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过敏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病原体,并避免患儿再次接触过敏源,然后对患儿进行抗体治疗,即每次口服05-1mg/kg的异丙嗪,每日口服3次,每次2-5mg的维生素C,每日1次,对腹痛严重的患者还应加入02-03mg/kg的654-2,每日1次,并静脉滴注15-30mg的甲基强松龙冲击,每日1次,连续滴注3天,然后改为每日口服1mg的泼尼松,且要给予患儿每日2-3mg的双嘧达莫口服治疗,均连续治疗两周。
13护理方法对70例小儿过敏性紫瘢患者采用人性化舒适护理,包括环境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皮肤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环境护理:即将病房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温度,并每日定时打扫病房,保持病房的清洁,而且每天还要对病房进行光照、紫外线照射等处理,保持病房的清洁、无感染源;心理护理:由于70例患者均为儿童,年龄较小,且过敏性紫瘢治疗住院时间较长,每日需要大量的化验治疗,对患儿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常出现哭闹、不配合治疗等情况,因此,我院护理人员耐心对患儿进行心理开导,积极与儿童进行互动交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通过语言、动作等对儿童进行鼓励,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饮食护理:即根据患儿的病情、过敏史等,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食谱,指导其多摄取维生素含量较多的食物,且要注意口味清淡,而且要采取少食多餐的制度,减少患儿肠胃的压力,避免出现消化道出血等状况;药物护理:小儿过敏性紫瘢大都会采用激素治疗,因此,在护理中,一定要做好药物的护理,防止药物对患儿造成更大的危害,比如,激素类药物会出现浮肿、皮肤感染、分泌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就要对患儿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并密切关注患儿的身体变化,当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治疗,且要对患者的血压、电解质平衡等进行密切关注测量;皮肤护理:过敏性紫瘢大都会出现皮疹、瘀点等皮肤症状,当出现疼痛、瘙痒时,患儿就会抓挠,容易引发皮肤的感染,因此,必须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在治疗时,要对皮肤进行消毒、清洁,保持皮肤干净,当患儿皮肤受损时,要及时进行止血、防感染药物涂抹,并对无自制力的婴幼儿采取必要的皮肤护理措施,防止其抓挠皮肤;并发症护理:每日定时对患儿的胃肠道、血压、大小便颜色等进行分析记录,并根据结果进行分析,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比如,当患儿小便量增加、颜色出现变化时,要及时对患儿做尿检,以防出现肾衰等并发症。
14治疗标准痊愈:治疗后,患儿的过敏性紫瘢消失,腹痛、恶心、关节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治疗后,患儿的过敏性紫瘢得到有效控制,不再出现新的紫瘢,且腹痛、恶心、关节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儿的过敏性紫瘢无变化,且腹痛、恶心、关节痛等症状没有减轻[2]。
15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技术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经临床治疗及人性化舒适护理,70例小儿过敏性紫瘢患者中,痊愈46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1%,且1例出现肾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见表1。
3讨论
过敏性紫瘢多发生于小腿,会出现皮肤瘀点、皮疹、腹痛、关节痛等多种临床症状,大都是由于病原体抗体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导致的,且紫瘢比较顽固,治疗时间较长,而且当皮肤出现破损时,会导致皮肤感染,对过敏性紫瘢的治疗增加难度,因此,在治疗护理过敏性紫瘢时,最主要的就是预防感染[3]。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小儿过敏性紫瘢只要能够及时治疗,大都可以痊愈,而且人性化舒适护理能够更好地为患儿提供心理、药物、环境、皮肤、饮食、并发症等多种细致护理,能够有效减小并发症的出现,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瘢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儿童过敏性紫瘢88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9,30(12):1182-1183
作者单位:462600 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等黄染现象,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光照疗法(简称光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主要作用是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1]。笔者通过对2007年1月-12月份新生儿黄疸光疗的临床观察,总结存在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了医患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12月共收治155例新生儿黄疸,其血清总胆红素值均超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2]且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是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其中足月儿110例,早产儿31例,早产低体重儿10例,足月小样儿4例。
1.2 方法 将光疗箱清洁,箱内湿化器水箱加蒸馏水到2/3满,接通电源,使箱温升至患儿适中温度,一般夏天30℃ 左右,冬天31℃~32℃左右,根据新生儿病情随时调节,相对湿度55%~65%[2],将患儿双眼佩戴黑色的眼罩(自制,用纯棉黑布制成,类型为眼睛状),以防损伤视网膜,全身,用尿布遮盖(男婴尤其要注意阴囊的保护),放入预热的光疗箱中,记录开始照射时间。
1.3 结果 通过对155例新生儿黄疸采用光疗,重视存在护理问题并加以总结,及时整改不足之处,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未发生一例护患纠纷,均治愈出院。
2 存在护理问题
2.1 环境的变化 新生儿光疗时因全身,失去了安全感,加上灯光刺激及温度的变化,改变了原来的环境,表现为剧烈哭闹,烦躁不安,出汗等。
2.2 皮肤损伤的危险 新生儿皮肤娇嫩,如保护措施不当,皮肤易损伤。足月儿指甲超过指端,活动时容易划破面部及前胸部的皮肤;双足反复与床平面有机玻璃摩擦,可使外裸皮肤擦伤;光疗时患儿处于一个高温环境,如不及时更换尿布,容易引起红臀;光疗时间长,加上新生儿皮肤娇嫩,眼罩处皮肤容易损伤[3]。
2.3 体温变化 光疗时荧光灯产热较多,而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成熟,易受环境的影响,在高温中易发热,体温可达38~39℃,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红、哭闹、躁动不安等。
2.4 体液不足 因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小儿高2~3倍,如不及时补充水分,严重者会引起脱水。
2.5 哺乳方式改变 光疗时新生儿与母亲分离,哺乳方式改变,新生儿室采用奶瓶喂养,有些新生儿不习惯用奶瓶,引起哭闹不安。
2.6 知识缺乏
2.6.1 护士自身知识缺乏 少数护士对影响光疗疗效的因素认识不足,如灯管灰尘,机箱湿化器的清洁处理不到位,灯管的使用寿命,新生儿皮肤扑粉或涂油剂等,均能影响光疗的效果。
2.6.2 家长知识缺乏 由于医务人员的宣教不够,与家长交流不到位,家长对新生儿黄疸缺乏认识,对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法、治疗过程、预后等不了解,以致于多次到病房询问病情,如解释工作不到位,往往会引起医患矛盾。
3 护理对策
3.1 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向其详细介绍光疗的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取得其信任与配合,通过良好的有效沟通,155例中无1例发生医患纠纷。
3.2 满足新生儿的需求 针对环境改变,哭闹不安,护士应能判断哭闹不安的原因,首先应满足新生儿生理需要:如尿湿、饥饿、箱温是否过高或过低,有无发热或腹胀的不适;其次是满足安全需要;光疗时无依无靠,失去了安全感;再次是满足爱的需要。采用通过听觉和触觉给予安慰,用温和的语音与其说话,并给予躯体的抚触,使患儿感到安全、舒适。对于哭闹剧烈,精神极度缺乏,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可减轻黄疸,减少体力消耗。
3.3 皮肤护理 入箱前皮肤清洁,剪短指甲,双手戴小手套,注意松紧适度,能容纳一指为宜,不能影响血液循环,定期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双脚套上袜子,减少与有机玻璃的摩擦,防止皮肤损伤。光疗期间因过热,容易引起红臀,应及时观察患儿尿布有无潮湿及大便污染;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皮肤,防止发生红臀,如发生红臀,可用棉棒蘸少量糊状思密达均匀涂抹于臀红部位皮肤上,自然待干,3~4次/d[4]做好脐部皮肤护理,预防皮肤感染。禁止在患儿身上涂粉剂或油剂,以免影响光疗效果。
3.4 加强巡视和观察
3.4.1 观察眼罩有无脱落及眼罩处皮肤有无擦伤,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皮肤有无外渗及针尖滑脱情况,并及时处理。
3.4.2 严密观察体温的变化 随时观察光疗箱的使用效果,发生警报信号及时查找原因,妥善处理,保持患儿体温36℃~37℃,及时根据体温调节光疗箱的温度,防受凉或发热。由于散热增加,特别是早产儿易致体温过低。足月儿夏天光疗时,也可因热量过高而发热。曾有1例患儿,体温36.5℃,进入光疗箱时,由于当班护士粗心大意,未注意光疗箱玻璃的通风,再加上夏季室内温度比较高,新生儿的体温升高至39℃,另一护士巡视时及时发现,汇报医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故光疗时应该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并做好记录或根据病情、体温情况随时测量,根据体温调节光疗箱温度,同时应保持通风,早产儿需置于暖箱内,以补充额外的热量需求。体温超过38℃,应停止光疗。
3.4.3 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组织儿科护士认真学习专科护理知识,掌握光疗护理基本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指导于临床,要密切观察黄疸的部位、程度以及变化,光疗前后及过程中注意检测血胆红素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并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的改变,观察患儿哭声、吸允力、肌张力的变化,以判断有无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观察患儿皮肤有无发汗、干燥、皮疹,有无呼吸暂停、嗜睡、腹泻、呕吐、惊厥等,以及患儿大小便的性状、色、次数和量,如有异常,应报告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
3.5 合理喂养 光疗期间应保持水分及营养的供给,护士应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间歇喂养,保持奶量摄入,每2餐喂奶间歇要给水,多喂些糖水,夏天需防止患儿哭闹,大量出汗引起的脱水、发热、酸中毒。不能口服者,按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喂奶后让患儿侧卧,防止误吸造成窒息。
3.6 蓝光箱的消毒与处理 使用期间每日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箱内、外,用清水擦拭1遍。湿化器水箱用蒸馏水每天更换1次,以免细菌滋生。机箱下面的空气净化垫每月清洗一次。
3.7 保持灯光及反射板的清洁,并定时更换灯管,如有灰尘会影响光疗效果,每天应清洁灯下及反射板,灯光使用1000 h必须更换[3]。在光疗箱旁边悬挂一本登记本,以记录光疗照射时间。
3.8 出箱 一般采用12~24 h才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光疗时间按医嘱执行。一般血清胆红素<171 μmol/L时停止光疗[4]。
4 小结
通过密切观察变化,改进工作方法满足新生儿需要,合理喂养,做好皮肤护理,能减轻患儿焦虑,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9-100.
[2] 金汉珍,黄德民.实用新生儿学.卫生出版社,2002: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