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近几年,随着我国环境破坏程度的逐渐加大,空气质量逐年下降,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但是,呼吸类疾病的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这也成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人群范围相对广泛,幼儿、中老年人均有机会发病,此类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患者还会因此而失去生命。在合理选择治疗手段的基础之上,高质量的护理也能全面促进患者的康复,文章就对此进行了具体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42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9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48.2±5.4)岁;观察组42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10岁至73岁,平均年龄值为(47.1±5.6)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宣教以及吸氧。观察组患者采用应急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首先,在针对重症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从患者入院开始直至患者出院,全程进行护理干预[1]。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突发性死亡的概率整体较高,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患者治疗时间被延误的情况出现,护理人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其次,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他们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临床症状也普遍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也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急性发作患者需要第一时间接受呼吸道疏通,痰液较多患者需要定期对呼吸道内的痰液进行清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保证病房内部环境卫生,定期对病房内部设施进行消毒,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有效降低患者细菌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对于患者来说,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也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的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或是慢性迁延期,在这两个阶段,护理的要点应该为祛痰、镇痰以及控制感染,如果患者自身存在呼吸困难的问题,则需要将患者的调整到半坐,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喘息的问题,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之下对患者用药,对患者使用一些具有解痉平喘作用的药物,使患者的咳嗽以及呼吸不畅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除此之外,护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还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等相关指标,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普遍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因此要能够准备好应急药物,随时对患者实施急救。患者在用药后要注意观察其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尽量避免患者接触过敏原或是受到污染的大气。如果患者的疾病处于缓解期,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则需要尽量建议其戒酒以及戒烟,不仅要保持生活环境整洁干净,同时也要加强对于个人卫生问题的关注,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要求患者随着天气的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出现感染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引导其进行身体锻炼以及呼吸训练,使患者的通气量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提升,促进患者膈肌运动能力的整体提升。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都比较严重,因此,很多患者都存在情绪紧张以及焦虑的问题,还需要做好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部分患者的失眠问题,护理人员要能够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之上,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有针对性地解答患者的疑问,使患者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身所患的疾病。

1.3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康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呼吸道系统类疾病的发病率整体较高,尤其是最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的问题已经开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此类疾病的发病率涨幅也在逐年增加,患者一旦出现呼吸道疾病问题,不仅正常的呼吸会受到影响,同时,自身的情绪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2]。由于呼吸系统疾病不仅有着较高的治疗难度,同时,此类疾病也有着较长的治疗周期,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则非常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等方面的负性情绪,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脾气暴躁的问题。因此,在治疗此类疾病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之外,护理干预也是影响患者后期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方面要辅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另一方面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促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而对于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由于此类患者的病情相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更加严重,患者的生命随时可能受到威胁,因此,在实际开展治疗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意外进行预判,在此基础上,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避免紧急情况发生时由于准备工作没有做全而影响抢救,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实现护理工作整体开展质量的提升[3]。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在患者疾病急性发作期以及慢性迁延期的护理措施,第二个部分是在患者疾病缓解期的护理措施,同时,心理护理要能够伴随着患者接受治疗的全过程,通过采取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一方面能够使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负面情绪能够得到有效消解,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患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进而达到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治疗目的,为整体治疗效果的保证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患者来说,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越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度就越高,因此,呼吸内科护理人员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完善,避免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发生危险。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要低于观察组患者,这也间接验证了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对于患者后期康复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焦然,韩世范,曹妍,任红霞,朱瑞芳.呼吸系统和抗微生物药物护士处方权内容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9,33(17):2940-2944.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45-01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全身疲乏、失眠、盗汗、午后潮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肺结核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病人除了躯体发生病理变化外,心理上也随之有一系列变化。在肺结核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发现患者心理压力大是影响身体健康好转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从而战胜疾病、恢复健康是很有必要的。目前,肺结核仍是我国一个常见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肺结核亦有增加趋势,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更为突出,且临床发病隐匿,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治疗效果不佳。

1 概况

老年人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衰退性改变,包括:呼吸运动效率的减退、部分小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及引流不畅、肺组织顺应性下降、肺泡表面积减少。由于老年人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及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老年肺炎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随着人中向老年化发展,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显示,发病率及患病率高峰向老年人推移,并和许多老年疾病一样,老年人肺结核病人同样具有症状、体征不明、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并发症多及多脏器受损等特点,其胸部X线表现也可不典型,因此老年肺结核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常较高。这些问题不仅造成治疗不及时,影响疗效及预后,而且被误、漏诊的病人还可能是家庭、老年公寓和敬老院等集居老年人群的结核病传染源。

2 临床表现

老年肺结核病人的常见症状与其他年龄组病人一样,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症状。

常与肺部病变轻重,起病缓急,有无基础疾病等有关,但部分老年病人可有以下不典型表现:

多数老年病人起病隐匿,无明确发病史,近三分之一的老年肺结核病人无明显临床表现。

肺结核病人常见的发热、盗汗、咯血等症状,在老年病人中的出现频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病人。而常出现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消瘦等症状,而易被误认为老年性自然改变。

老年病人常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当肺结核病活动进展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加重,易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急性发作或继发感染等。

老年人罹患结核性胸膜炎时,该病常见症状如高热、起病较急、因咳嗽、深呼吸而加剧的锐性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常不突出,易被误认为“冠心病”。

少数老年病人可罹患急性血型散播性结核病,常有高热、无力、衰弱、食欲不振等症状,而呼吸系统症状不明显被误诊为急性感染性疾病。

老年肺结核病人常伴有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及贫血等,易被误诊为慢性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

3 诊断要点

老年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改变、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及其它辅助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

3.1 老年人,尤其是并发糖尿病、矽肺、恶性肿瘤及营养不良等疾病者,易发生结核病。

3.2 老年肺结核病人起病可隐匿,结核中毒症状可不明显,而慢性咳嗽、咳痰、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又易与原有慢性心肺病混淆。需提高注意,对咳嗽、咳痰持续2~3周不见缓解者宜进一步检查。

3.3 部分老年肺结核病人可能无继发性肺结核的典型胸部X线改变。对出现下叶肺野病变或空洞者,尤其抗感染治疗不见好转时,应考虑到老年肺结核病的可能性。

痰结构分枝杆菌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应多次连续检查(包括涂片、培养),并注意痰标本的质量。

3.4 老年病人PPD皮肤试验可阴性或可能阳性,但不能据此而否定结核病的诊断。PPD试验强阳性者结合临床及X线表现可有明显的提示作用。

3.5 当老年病人胸部X线表现为肺部圆形阴影或肺门团块阴影或双肺多发小结节影或胸腔渗液时,需注意与恶性肿瘤及其它疾病鉴别。

4 治疗原则

老年肺结核病人的抗结核治疗也应坚持早期、联合、规律、全程、适量五大原则。

5 护理要求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胃镜;老年人

21世纪是全球老龄化的世纪,日渐成为当今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我国将老年期起始年龄定为60岁,老年人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上消化道疾病高发人群,胃镜诊断和治疗术是消化内科最重要的诊疗手段之一[1],已经成为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规方法,早期对老年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并治疗对改善预后、延长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老年人往往由于机械性、心理性应激及一些其他因素而导致胃镜检查不能顺利完成,所以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对胃镜检查进行护理干预,提高胃镜检查的成功率明确诊断有重大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12月,我院共行老年胃镜诊疗术325例,包括门诊和住院患者,男188例,女137例;年龄60~81岁,平均73岁。

1.2方法

1.2.1认知干预 大多数老年患者对胃镜检查的认知不足,或者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不了解胃镜检查的意义和过程,而对此感到恐惧。所以主动与患者接近,了解其对检查认识程度、心理状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胃镜检查的目的、优点及操作过程,交谈时态度真诚,语调亲切,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2]。

1.2.2行为干预 老年患者多合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检查前必须严格了解有无胃镜检查禁忌证,护士应充分评估患者对检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准备程度。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必要性、不良反应,介绍检查前准备、操作步骤、时间及已成功的许多病例,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使其积极配合检查,从而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将患者送至胃镜室后,用口服局麻咽喉部,嘱患者取左侧卧位,放入口垫,如有假牙要取下假牙,并用纱块住口垫,并有专人扶住,切忌脱落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必要时心电监护仪的监测可以增加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同时降低老年人的紧张情绪和不安心理。术中护士有意识地紧握住患者的手,使患者树立信心,必要时可让亲属陪伴,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1.2.3情绪调节 医务人员精神饱满、仪表端庄、热情周到。在检查过程中加强与患者沟通,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检查环境,提高主动配合能力,达到检查的预期效果。

2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294例患者对胃镜检查过程的满意度为100%,胃镜检查成功率100%,胃镜检查并发症3%.

3讨论

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3],老年人自主神经反射的反应速度减慢,反应强度减弱。其压力反射反应、冷刺激的血管收缩反应和改变后的心率反应均启动较慢,反应幅度较小,不能有效地稳定血压。高龄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在于脑萎缩,脑血流也随之下降,围术期易发生中风等脑血管意外事件。胸壁僵硬、呼吸肌力变弱、肺弹性回缩力下降和闭合气量增加会使老年人呼吸功能降低,因此容易形成老年性"低氧血症",在接受胃镜检查时,易导致缺氧;老年人的喉反射能力下降,易发生误吸引起肺部感染。心理方面老年人社会活动交流减少,认知障碍,又缺乏倾诉对象等,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无用感,甚至有负罪感或被遗弃感等不良情绪。

胃镜诊断和治疗术是消化内科最重要的诊疗手段之一,已经成为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规方法。胃镜检查是胃管通过咽部插入食道、口腔、胃入十二指肠来检查其各部位的病变,胃镜检查对于机体是一个比较严重的应激性,在胃镜检查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躯体应激反应,严重者使检查无法顺利进行;部分患者因害怕而回避检查,从而耽误疾病诊断。老年人由于组织器官功能、免疫功能的降低易受环境及潜在致病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对疾病抵抗力的全面衰退,因此其应激时产生的不利影响大于中青年患者。人们对插入的胃镜有排斥心理,加之老年人对胃镜检查相关知道缺乏了解,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引起心理性应激反应的发生,表现为恶心、呕吐和紧张恐惧,在各种应激源的作用下,容易引起机体内环境的不稳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自己拨出胃镜,影响检查的成功率,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胃镜检查并发症是指在做胃镜的过程中及其检查后容易引发的疾病,如出血、下颌关节脱位、喉头痉挛引起呼吸抑制(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下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苗红宇.老年患者胃镜检查的护理配合要点[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2).

[3]王拴勤.浅谈老年患者的麻醉特点[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10-211.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范文第4篇

1研究对象

选择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普通班及英语班学生114人,杏林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班学生76人,共计190人,研究对象均选用第四版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教材。杏林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对照组,护理学院2007级护理本科班学生为实验组。

2研究方法

2.1教学内容

内科护理学分全学年二个学期的授课任务,第一学期的临床见习内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24个学时,12个学时在实验技能中心,12个学时到附属医院相应的各系统病房,第二学期的临床见习内容: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风湿免疫系统,临床见习学时也是24个学时,12个学时在实验技能中心,12个学时到附属医院相应的各系统病房,对照组秉承传统的教学方法,每学期的24个学时均到附属医院相关各科系去见习。

2.2教学方法

对照组秉承传统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每理论授课完成一个章节后安排到与教学相匹配的相应的各系统专科去见习,每个系统准备2~3典型病例,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由专科带教老师或总带教老师共同复习讲解疾病的名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要点等,使同学们通过见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并对典型病例能够制定完整的护理评估体系,并结合一个病人患有多种疾病的知识贯穿学习及病例小组讨论,使同学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内科护理学的疾病能够做到理解、消化和掌握,实验组除了上述方法以外,将一半的学时带到实验技能中心去见习,目的是提高本科生的医疗工作新知识和新技术,具体方法如下:呼吸系统:示教气管插管、胸腔穿刺术,并讲解其适应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示教引流,学生之间模拟练习,示教呼吸机基本操作,学生反复练习。循环系统:学会心电监护导线连接、故障排除法,注射泵、输液泵的操作方法,掌握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模拟人身上每个人都要复示以上的操作步骤。消化系统:示教三腔二囊管插管和留置方法,测气囊压力、放气、固定等护理注意事项,示教腹腔穿刺,讲解其适应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学生复示,讲解胃镜、肠镜检查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护理。泌尿系统:示教腹膜及血液透析,讲解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着重讲解留取各种尿标本的采集方法,并强调以后到临床工作要如何准确为医生提供准确尿量,不要把留置导尿袋中的尿液的刻度作为实际尿量记录,因为它会比实际记录的尿量要多0.5~1倍,所以注意学生的责任心教育更为重要。血液系统:示教骨髓穿刺方法的讲述,学生复示。风湿免疫系统:多媒体示教专科检查的手法,学生复示。内分泌系统:尿糖及血糖仪的监测,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每位同学互相监测,掌握糖尿病不同食谱间换算,多媒体示教有氧运动体操。神经系统:示教腰椎穿刺,讲解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示教瘫痪肢体功能锻炼的操作手法,学生复示。

2.3评价方法

2.3.1教学效果评价在整个实验技能中心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各系统的专科技术操作能够熟练掌握,并对课后的自学能力也大大提高,因为各项操作只是由老师讲解并操练,并没有给同学们复习资料,所以课后同学们要查阅资料,并且准确记录相关数据,我们对24个技能操作也采取考试方式,杜绝同学们到实训室走马逛花、流于形式。

2.3.2对考试的设计分为理论考试,和24个技能考试。24个技能操作也采取考试方式,采取随机抽签考试原则,其中理论考试设题型5种,题型为A1、A2、A3、B型、X型选择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体现在A1型和A2型题上,难度较大的体现在A3型和X型题上,在这两种题型上,主要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进行统计,并对数据进行SPSS进行平均数的差异分析,结果分析出两组数据所代表的总体存在的差异[1]。

首先对试卷每一道试题的正确率进行统计,然后利用SPSS软件中的公式检验来自两个的两组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性[2]。Z=X1-X2S1n1+S2n2其中,X1、X2是样本1,样本2的平均数;S1、S2是样本1,样本2的标准差;n1、n2是样本1,样本2的容量。从而判断它们各自代表的总体的差异是否显著。其Z值=3.68>2.58,P<0.01,数据结果显示了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了新的教学方法比原来的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措施

呼吸内科重症病房为封闭式病房,入住患者多为严重性呼吸衰竭患者,患者起病急且时时伴有生命危险,临床除了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外,科学而合理的护理手法同样对治疗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1],且护理稍有不当则可诱发医疗事故。考虑到呼吸内科患者的特征,故笔者认为开展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措施的探讨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我院于近年来在呼吸内科重症病房内尝试全程化的护理干预手法,取得预期的护理成效,现将护理措施的应用途径及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2012年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重症患者的完整资料为分析依据,其中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39.5±1.5)岁,疾病类型:肺癌 7例,支气管哮喘2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9例,支气管扩张12例;将30例接受病情监测、心理、环境、饮食、机械通气等全程化护理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将接受一般护理的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后显示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在实施护理措施前,均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对照组:该组患者仅接受病情监测与机械通气的一般护理,措施如下:1.严密监测病情,每日测量脉搏、体温、血压、呼吸频率、意识等生命体征,有无因合并感染疾病导致的全身性反应,如高热、乏力、食欲不振、畏寒等,观察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局部临床体征,如咳痰、咳嗽、咯血、哮喘等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若患者呼吸较为困难则应给予适量吸氧;机械通气护理:维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观察患者呼吸是否与呼吸机同步,每隔两小时为气囊充气或放气一次。

观察组[2]: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多存在心理负担重,心理矛盾较为显著,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病人,理解病人,留心病人情绪的波动,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解读病人的心理需求。应用暗示疗法来鼓励依赖性较强的病人实施自我锻炼,增强其自理能力与信心;建立起病患家属的支持系统,与家属共同关心并支持病人;2.病房环境护理: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病房治疗,病房内应时刻保持干燥洁净、空气通畅;进行湿式清扫;禁止摆放花草;每日定时消毒,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物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则应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3.膳食护理:由于呼吸科重症患者机体长期缺氧,呼吸肌消耗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差,导致机体因营养不良出现低蛋白、低钾等现象,护理人员应据患者病情开展适当的饮食指导,协助患者就餐,并了解患者进食情况,建议进食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若病情严重者经口进行肠内营养较为困难时,可酌情给予静脉营养支持;4.监测护理:在对照组检测基础上另开展氧疗护理,若患者呈现出发绀等明显缺氧症状时,可采用鼻导管及面罩进行吸氧,鼻导管吸氧流量一般控制于2-4L/min,面罩吸氧流量为3-6L/min,每隔半小时巡视一次,定时对湿化瓶进行消毒,患者吸入气雾剂后应以清水漱口;5.机械通气护理同对照组;6.低氧血症的护理:氧疗后患者一旦发生低氧血症,则为导致重症哮喘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故患者入院后应及时给予吸氧治疗,使PaO2低于8Kpa,SaO2大于90%,氧气应进行适当的湿化,及时进行血气分析,一旦患者出现CO2潴留,则为患者呼吸肌达到代偿极限的提示信号,若经药物处理后仍无效果,则应考虑人工通气治疗。

1.3 疗效评判标准

未好转:护理前后患者的病情无任何改变且有恶化迹象;好转:护理后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病情基本改善与控制;康复:护理后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临床体征消失并逐步恢复。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4.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本组临床资料证实,全程化的呼吸内科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促进疾病的好转,还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得出,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除了强调基础护理外,还应重视护理人员角色的延伸,主动关心并理解患者,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建立对抗击疾病的信心,住院环境的护理及饮食指导均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故笔者认为,全程化的护理干预手法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窒息;抢救;护理

窒息是一种机械性阻塞,多由上呼吸道的异物所引起的,这类异物多为食物,而引起机体缺血缺氧。一旦发生窒息,患者往往还能呼气,但吸气受到阻碍,于是肺内含气量愈来愈少,引起严重的后果。呼吸科疾病以大咯血和痰液引起窒息多见。呼吸系统疾病以肺结核大咯血和痰液引起窒息多见。一次咯血量大于200ML;24小时咯血量大于400ML;48小时咯血量大于600ML;持续咯血需输液以维持血容量;咯血引起气道阻塞而发生窒息

1大咯血的急救[1]

1.1引流对肺结核大咯血无窒息征象者,可采用引流:取头低脚高位(头部倾斜40°-60°),并取患侧卧位。对大咯血已有窒息征象者,应迅速挖出或吸出口、鼻、咽部血块,托起病人下半身使其俯卧倒立,使身体与床边45°-90°角,另一人将病人的头托向背部屈曲,并轻拍其背部,促使气管内淤血排出。

1.2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支气管镜协助吸取血块。呼吸道通畅后应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4-6L/分,直至呼吸困难及紫绀消失。

1.3使用止血药物常用的有脑垂体后叶素和利其丁,还有立止血等。对发生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迅速纠正休克,接医嘱输新鲜全血、补液、静滴升压药。

1.4介入治疗SBAF。方法:经右侧股动脉入路,以导管做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后,用1mmx1mmx1mm明胶海绵颗粒与适量造影剂混合栓塞靶血管远端,再以抗生素溶液灌注靶血管主干经一次栓塞即达到止血效果。

1.4.1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

1.4.1.1取仰卧位,术后股动脉穿刺处按压15-20分钟,以彻底止血,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小时,患侧制动12小时,卧床24小时。

1.4.1.2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是重点观察内容。

1.4.1.3鼓励患者轻轻咳嗽。

1.4.1.4术后24小时后可轻微活动,72小时后方可离开床活动。

1.4.1.5加强营养。

2一般护理[2]

2.1心理护理一方面积极抢救,另一方面表情镇静,表现为内紧外松。

2.2休息大咯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也可取半卧位。

2.3饮食护理暂禁食水、静脉补充营养、保持大便通畅。

3避免诱因

3.1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强光刺激。

3.2戒烟戒酒。

3.3不要用热水洗脸、洗头、洗脚或热水浴;饮食应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持大便通畅。

3.4减少或限制家属探视。

3.5各项治疗护理操作,轻柔娴熟。

3.6清理床旁圬物。

3.7态度和蔼,关爱患者。

4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4.1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使用脑垂体后叶素应该注意禁忌症,如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心衰者禁用,注意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头痛、面色苍白、心悸、出汗、胸闷、腹部不适、血压升高等,如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立即减慢用药速度或停止用。

4.2静滴升压药时,应根据血压情况随时调整滴速。并注意不能漏于皮下。

4.3健康教育肺结核咯血停止康复期病人应告诫其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避免过度疲劳,注意营养搭配,增强抗病能力。对肺结核病人详细说明坚持规律全程用药的重要性,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主动配合;同时应嘱病人定期复查,以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范文第7篇

夏季天气高温潮湿,细菌容易滋生,各种传染疾病爆发。宝宝们身体的抵抗力较差,容易生病。宝宝生病了,并不是仅仅吃药就好的,父母们还应该要在饮食上多注意。根据不同的病情调整饮食,宝宝早日康复就完全没问题了。

发烧

从医学的角度而言,幼儿发烧只是一种症状。感冒、咽炎、肺炎、扁桃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皆会引起高热。

发烧时幼儿新陈代谢加快,体内的盐份和水份大量流失。因而此时的首要问题不是补充营养而是补充水份。及时补充流失掉的水份既可以帮助退烧又利于体内代谢物和毒素的排泄,并可缩短病愈的时间。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

宝宝发烧后唾液分泌减少,胃肠道活动减弱,由此产生食欲不振的现象。此时切忌硬逼着宝宝吃东西,多吃反而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此期间饮食应遵循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的原则。

饮食要点

患病急性期:宝宝食欲差、热度高,此时应以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牛奶、果汁、绿豆汤等;

恢复期或退烧期:可调配半流质食物,如:营养米粉、肉末菜粥、面片汤、鸡蛋羹等;

退烧后:可吃些稀饭、面条、新鲜蔬菜等易消化的菜肴。

饮食禁忌

少吃或不吃油腻食物,如肉类、鸡蛋等高蛋白食物。

有的父母见宝宝因发热而不思饮食,唯恐影响了营养供给和发育,于是强迫宝宝吃肉类、鸡蛋等高蛋白食物。殊不知这样做往往弊大于利。

发烧时,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均会受到相当的影响,尤其是难以消化的荤腥食物。这些东西如果长时间滞留于胃肠中,就会发酵、腐败,甚至会引起中毒。因此油腻食物要少吃或不吃。

咳嗽

不少父母对宝宝经久不愈的咳嗽非常头疼。给宝宝服用止咳药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不吃药又担心加重病情转为咽炎或肺炎。其实,如果父母在宝宝咳嗽未愈期间注意饮食调理,常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的效果。

饮食原则:尽量清淡

充足的水分可帮助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因此咳嗽的患儿也要注意补充水分。另外宝宝咳嗽时胃肠功能比较薄弱,因此此期间的饮食应尽量清淡。

饮食禁忌

1.不要吃油腻以及过咸、过甜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2.冷冻、辛辣食品会刺激咽喉部,使咳嗽加重;酸食常敛痰,使痰不易咳出。因此咳嗽的患儿应忌食冷、酸、辣食物。

3.含油脂较多的食物容易滋生痰液,因此花生、瓜子、巧克力等食品应少吃。

腹泻

腹泻是幼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高发于夏季。对于腹泻的患儿既要进行及时的药物治疗,同时相应的饮食调整尤为重要。

饮食原则:预防脱水,少量多餐

护理腹泻的患儿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预防脱水、暂停禁忌食物。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腹泻停止后的半个月内,每天给宝宝加一餐,以弥补腹泻期间损失的营养。

饮食要点:

1.饮用足够的液体,预防脱水

幼儿发生腹泻时首要的事情是给患儿饮用足够的液体,预防脱水。小于两周岁的幼儿每次腹泻后可补充口服补液50~100毫升,每天的摄入量不少于 500毫升;两周岁以上的宝宝则应尽量多饮,每天1000毫升甚至更多。如果未及到医院取得处方口服液,父母也可在家中自制:500毫升开水或米汤中,加入20克白糖和1.75克食盐。

2. 适当减少食量和喂食次数

由于腹泻的患儿体内胃肠消化功能紊乱,因此饮食方面要适当减少食量和喂食次数,以减轻胃肠压力。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面片汤、米粥、胡萝卜汤、苹果泥等。

饮食禁忌

1. 不宜食用易导致胀气的食物。

由于腹泻时肠蠕动增强,肠内常有胀气致使腹泻加剧,所以例如牛奶、甜食、豆类物质及豆制品等易导致胀气的食物不宜食用。

2. 尽量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

患腹泻的病人肠道的腐败作用很强,所以应尽量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如鸡蛋、奶类及肉类食物等。

湿疹

婴儿湿疹又名奶癣,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和婴儿过敏性皮肤病,多发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

饮食原则:减少摄入过敏食物

多数含蛋白质的食物可以引起婴幼儿皮肤过敏而发生湿疹,如牛奶、鸡蛋、鱼、肉、虾、螃蟹等。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要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外科急性腹痛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89-02

外科急性腹痛是外科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可发生于腹部损伤及多种腹部疾病如阑尾炎、肠梗阻、胆道疾患、胰腺炎等。护理人员对病情的严密观察,能为医生提供早期疾病演变的信息,使其得到及时抢救与治疗;耐心细致的周密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使病人早日康复。现笔者结合临床护理实践,体会如下。

1外科急性腹痛的观察要点

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血压下降,脉搏快弱,脉压缩小,呼吸急促或腹式呼吸减弱等均是腹部病变加重的表现,其中血压、脉搏的变化是极为重要而又简便易行的观察项目,特别是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疑有实质脏器破裂者,可以反映病人失血程度及血容量变化。一般来讲,休克早期血压下降之前常出现脉搏细而速,休克晚期因心搏无力,故脉搏弱而慢。但对于一些失血量较少的病人,机体有一定的代偿能力,故血压、脉率并不一定能及时反映机体失血情况,而只能作为参考指标,决不能因为血压、脉率的所谓正常而掉以轻心。对于体温的观察,外科急腹症常无明显高热,反复发作的寒战、高热是菌血症的特征,在阑尾炎时伴有此征常提示有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在胆道系统疾患中,寒战、高热加上黄疸和低血压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表现。

一般情况的观察:包括面色、、姿势、神志、皮肤血运温度及有无出血点、瘀斑、尿量等。精神状态的改变是休克早期出现的症状,它能反映大脑血供情况,结合对血压、脉搏及皮肤血运温度的观察,可判断病情进展情况。尿量是反映肾脏血液灌流情况的指标,并可由此推测生命器官血液灌流情况。失血时可因机体应激反应或感染性休克时毛细血管扩张所致肾血流量减少,早期即出现尿量减少,故患者入院后在记录尿量的同时,还要注意尿色,如为血尿,则可能为泌尿系统疾病。

腹痛及伴随症状的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早期病人述说疼痛处往往是病变脏器的部位。在观察中要做到全面、仔细、动态地观察,在病人主诉的基础上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记录疼痛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发展过程以及疼痛的规律性、痛点转移性和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同时在观察时还要注意观察一个完整的疼痛周期及伴随症状的改变。如果发现腹痛进行性加剧,腹腔脏器穿孔或出血,应提醒医生行腹腔穿刺以明确诊断。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是外科急腹症常见症状,且常出现在腹痛之后,恶心呕吐十分显著并伴有停止大便及排气者为肠梗阻的症状,如发

生血便、血性腹泻者,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血管栓塞等可能。另外,还要详细询问病史及月经情况。

腹部体征的观察:注意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症状,可随病情的轻重、早晚期和原发病因而有所变化。患者常采取仰卧式,两下肢屈曲,不敢移动的强迫以减轻疼痛,腹式呼吸减弱甚至消失,腹部有压痛,局限性者压痛固定在一个区内,弥漫性者几乎全腹有压痛和腹肌紧张、反跳痛,在原发病灶处尤为明显。腹肌紧张的程度与患者胖瘦、年龄、病因、刺激物性质有关。如胃穿孔时,因受胃酸和胆汁的强烈刺激腹肌可呈“木板样”强直状态。胃或结肠穿孔者腹腔内有多量游离气体,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腹腔内有大量液体时叩出移动性浊音。肠麻痹时腹胀严重,听诊肠鸣音消失。必要时需做直肠指诊。

一般说来,外科急腹症根据其病变部位及性质的不同都有各自的特点,其腹痛大都是先出现或是最主要的症状,腹痛程度较重,部位明确,常伴有较明显的腹膜刺激征。而内儿科疾患所出现的腹痛,一般不是最突出或最早出现的症状,且腹痛一般较轻,痛点不固定,往往无腹膜刺激征,而且常伴有心肺系统的症状体征。对于腹痛与发热兼有的急腹症,先有腹痛,后有发热的往往是外科急腹症,反之是内科病。详细询问既往史及有无明显发病诱因也有助于疾病鉴别。

2外科急性腹痛的护理要点

重视心身整体护理:此类病人起病急,病情重,病人缺乏心理准备,会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不利于病人配合治疗,因此应加强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病人,如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能力低下,症状不典型,体征较轻,体温及血象改变不明显,由于腹肌萎缩及脂肪较多,肌紧张也不典型,加上常伴有心血管、肺、肾等慢性疾病以及便秘、腹胀等症状,给病情观察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我们要从整体护理中发现问题,协助医生及早明确诊断。

根据病情一旦决定手术,应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常规化验检查、备全血、备皮、麻醉前用药、留置胃管、尿管,重症者须置中心静脉测压管等。操作的同时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争取其合作,消除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①定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②了解麻醉方法、病情及手术方法,做好腹部各种导管的护理,需负压引流的及时装好负压器,了解各管道作用,密切观察引流物量、色、质,作可靠固定,了解和预防导管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更换收集袋要注意符合无菌要求。③观察腹部情况,肠蠕动,排气的时间,作为进食的参考。④术后血压平稳,病人可取有效的半卧位,并鼓励与帮助其多翻身,早期下床活动。其意义为利于腹腔引流和减少毒素吸收,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增加肺活量,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腹胀,增进食欲,预防肠粘连;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瘀血,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⑤注意体温观察:术后48小时内体温不超过38℃为吸收热,如38℃以上且持续升高,提示腹腔感染可能,应及时查看伤口、敷料,有无红肿、渗出,配合医生做妥善处理。⑥对重危病人应注意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肾功能的变化,注意用药反应,重点是造血、泌尿、消化三系统的反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