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通过对连云港市范围内2008年1月至12月出生的早产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本地区的早产儿资料。方法 对连云港市的市区及县乡级医院10所市区及乡医院2008 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生的1497名早产儿的高危因素、并发症、转归情况进行前瞻性调查,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中早产儿发生率为5.86%(1497/25697),男∶女之比为1.46∶1(889/608)。出生后至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新生儿1043例,占同期出生早产儿的69.7%(1043/1495), 男∶女之比为649/394(1.65∶1)。胎龄34~37周占67.80%。出生体重<1500g占9.22%,1500~2500g占49.97%。引起早产的高危因素主要为胎膜早破(28.90%)、母亲早产史(21.43%)、多胎(17.80%)和妊高症(10.28%)等。早产儿出生后的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56.9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6.30%),感染性疾病(22.5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1.57%),消化系统疾病(12.94% ),新生儿窒息(10.26%)。随着胎龄的增加,早产儿合并症逐渐下降,治愈率显著提高。结论:本研究调查揭示了早产儿发生的常见高危因素以及影响早产儿近期转归的病因。为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和改善早产儿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早产; 出生; 流行病学; 连云港市

An initial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 of preterm infants in cities of LianyungangChnia

GAO Yan1,WANG Xian-wu2,LI Shan3,WANG Li-yun4,XUE Hui-ping5

【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estalish a foundation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preterm infants throughout Lianyungang China,this paper collected and analyzed medical documents of prematuere infants from our cities of China .Methods:A total 1497 preterm infants from 10 hospitals in the city of Lianyungang between January 2008 and December 2008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High risk factors and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premature birth and 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premature infants were investigated retrspective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the preterm infant was 5.86% in neonates born in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with a gender constituent ration of 1.46∶1(boy:girl,889/608).The preterm infants born at gestational age between 34~37 weeks accounted for 68.7% and those with body weights less than 1500g accounted for 9.22% in all premature infants, those with body weights between 1500g~2500g accounted for 49.97% in all premature infants. The most common precipitating factor of premature birth was the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28.90%), followed by multifetation (21.43%), premature history of the mother (17.80%), and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 (10.28%).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 was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56.95%),followed by hyperbilirubinemia (36.30%),infection diseases(22.53%)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 (21.57%),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12.94%) and neonatal asphyxia (10.26%).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gestational age;The desirable outcome of the premature infant rose with the increase of gestational age. Conclusions: The investigation demonstrated the common causes of premature birth and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outcome of the premature infant. It provides a basis for decreasing the incidence and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the premature infant.

【Keywords】 Premature birth; Complication; Epidemiology; Lianyungang 近年来,早产儿数量明显上升,我国早产儿发生率已由5%上升至7.8%。每年大约150万早产儿出生,各地医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数量也呈明显上升趋势。早产儿已成为新生儿领域最重要的问题。本课题通过对连云港市地区早产儿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流行病学原因进行调查,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早产儿的发病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连云港市市直属医院三所: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东方医院、连云港市四所县级人民医院:东海县人民医院、灌云县人民医院、赣榆县人民医院和灌南县人民医院以及区及海州区医院、灌云县同兴乡卫生医院、云台乡卫生院共十所医院产科出生的全部活产新生儿。早产儿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1],即胎龄<37周(259天)。

1.2调查方法:设计两份表格, 一是 《全国早产儿调查表一》 , 用于调查各医院产科出生的所有活产新生儿科总体情况; 二是《全国早产儿调查表二》,内容主要包括母亲、父亲情况如年龄、职业、血型、文化程度和居住地区,母亲妊娠史、母亲孕期药物和毒物、母亲孕期情况以及婴儿情况等如有关早产儿的各种资料参数、 高危因素、 并发症转归等。由各医院详细填写后将调查表格寄往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然后分别对各项目进行汇总统计。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收集到10所医院的总体资料为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一年内产科共出生活产新生儿25509例,其中早产儿1497例,早产儿发生率为5.86%;男∶女为889/608,即1.46∶1; 转入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共计1043例,占同期出生早产儿的69.7%(1043/1495),男:女为649/394,即1.65∶1。

2.2 产科出生早产儿胎龄分布和体重分布:胎龄<30周、≥30周~32周、≥32~34周和≥34周~37周的早产儿比例分别为4.54%、9.75%、17.90%和67.80%;出生体重分布于<1000g,≥1000g~1500g,≥1500 g~2500g和≥2500g的早产儿比例分别是 1.20%、8.02%、49.97%和40.81%,不同出生胎龄之间(P<0.001)以及不同出生体重 (P<0.005)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2.3转入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胎龄和体重分布:与产科出生早产儿胎龄分布和体重分布有所不同,胎龄<30周、≥30周~32周、≥32~34周和≥34周~37周的早产儿比例分别为6.33%、14.09%、24.54%和55.03%;出生体重分布于<1000g,≥1000g~1500g,≥1500g~2500g和≥2500g的早产儿比例分别是 1.73%、11.51%、54.36%和32.41%,不同出生胎龄之间(P<0.001)以及不同出生体重 (P<0.005)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2.4不同胎龄之间早产儿早产因素调查:引起早产的高危因素主要为胎膜早破、母亲早产史、多胎和妊高症等比例分别为28.9%,17.8%、21.4%和10.3%;其次为胎儿窘迫、胎盘因素、胎位不正和脐带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6.3%、5.7%,4.3%和3.9%;其他调查因素如胎儿畸形及子宫因素等占1.4%。随着母亲孕周的增加因胎膜早破、母亲早产史、多胎因素所致早产在各组之间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见表1。

不同胎龄之间早产儿的合并症情况分析:不同胎龄组间的早产儿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窒息、新生儿感染及颅脑损伤(HIBD)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最常见并发症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感染性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率分别为56.95%,36.3%,22.53%和21.57%,其他如新生儿窒息、消化系统并发症分别为10.26%、和12.94%。随着胎龄的增加,合并症的总体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见表2。

不同胎龄之间的早产儿近期预后:胎龄<30周组早产儿中放弃治疗者占30.9%,<32周组早产儿中放弃治疗者占22.6%,而在32~34周组为4.1%,34~37周组为0.3%,四组之间放弃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间治愈出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3)。随着早产儿胎龄增加, 早产儿的治愈好转率呈上升趋势,自动出院和死亡的比率逐渐下降;见表3。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8年连云港市早产儿的发生率(5.86%),与国外早产儿发生率在4%~9%之间相一致。引起胎儿早产的主要原因是胎膜早破、多胎、母亲有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因素及胎儿宫内窘迫等[2]。其中胎膜早破是引起早产最主要的原因,在本次调查中因胎膜早破出生的早产儿中占28.9%,特别是胎龄<32周的早产儿中占58.8%,远高于其他胎龄组。妊高症即妊娠期高血压症是全身小动脉痉挛,胎盘基底动脉出现急性粥样硬化,胎盘微血管血栓形成,导致胎盘绒毛广泛栓塞或坏死,影响胎儿营养及氧的供应,导致胎儿发育受阻,随着妊娠继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威胁母儿健康,可致早产儿增多,本次调查研究中妊娠期高血压症引起早产在所有早产儿中占约10.28%。随着胎龄的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症导致早产的发生率由4.4%上升至11.4%,各胎龄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

近年来由于试管婴儿治疗技术的提高,以及高龄产妇的增加,多胎发生率明显升高[3]。本次调查中发现由多胎妊娠引起的早产率高达21.4%,各胎龄组之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P<0.01)。除此之外,母亲有早产史、胎盘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儿宫内窘迫等因素引起的早产也占较大的比例。

胎龄越低,早产儿合并症发生率较高,本组调查资料显示前三位并发症为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血症。随着胎龄增加, 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有下降趋势。多数并发症随着胎龄增加呈下降趋势。调查结果还显示胎龄愈小、出生体愈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愈高[4],各不同胎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7,P<0.001)。调查显示胎龄越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越高,各组间窒息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7,P<0.001),

本资料调查了现各个阶段胎龄早产儿近期预后,结果提示胎龄<30周组早产儿中放弃治疗者占30.9%,<32周组早产儿中放弃治疗者占22.6%,而在32~34周组为4.1%,34~37周组为0.3%,四组之间放弃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间治愈出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早产儿胎龄增加,早产儿的治愈好转率呈上升趋势[5],自动出院和死亡的比率逐渐下降;说明胎龄越小,家属放弃治疗的概率越大,放弃主要是因为顾虑其预后及经济压力原因。胎龄越大,治愈出院率越高,本市对救治<30周的早产儿,仍需家庭、社会、政府等多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

[2]邵芳,王冬梅.早产发病原因的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08,14(10):1528-1530

[3]曾蔚越,廖华.多胎妊娠与早产[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9):521-523

[4]饶斯清,何政贤,徐群芳,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1):98-100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住院病人;疾病构成;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434-01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病案统计室2006-2010年出院病人资料数据库,疾病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分类,资料完整,真实可靠。

2结果与分析

表1可见,2006-2010年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64132人次,占出院病人数的79.63%。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眼和附器疾病顺位上升幅度最大,构成比逐年递增。损伤和中毒由第4位上升到第2位,循环系统疾病由第7位上升到第5位,眼和附器疾病由第9位上升到第6位。泌尿系统疾病下降幅度最大,由第5位下降到第8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围产期疾病、肿瘤各下降了1位。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始终排在第1位和第10位。

2.2前十位疾病住院量发展动态:表2可见,前十位疾病住院病人五年累计增长了5129人次,发展速度为149.47%,增长速度为49.47%,平均增长速度为108.37%(15496/10367)(1/5)。

3讨论

3.1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始终排在首位:主要原因是我市是云南省最大的县级市,人口基数大、适龄生育妇女较多,生育率高,全市无妇幼专科医院,适龄生育妇女比较集中在我院看病就医。同时医院服务周到,医疗技术先进,是吸引患者来院就诊的主要原因。

3.2损伤和中毒由2006年的第4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2位:可能是私家车增多、驾驶员技术不高,交通管理水平滞后引起交通事故频发是主要原因;其次是生存压力大,心理不平衡造成的自杀、他杀和社会治安造成的外伤病人增多[1]。医院要加大对急诊外科、神经外科、骨科的投入,合理安排医护人员及床位,防止人员过渡疲劳和床位超负荷运转。

3.3循环系统疾病增长速度最大:从2006-2010年增长了180.39%,主要与饮食结构变化、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较重有直接影响,该病系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眼和附器疾病的增长主要是我院与港、台慈善机构联合开展“光明行动”,2008年起对全市老年性白内障病人进行普查,年完成600-800例手术增加的病人。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主要是2009年开始,结核病由市疾控中心归口转入我院治疗增加的病人。

3.4泌尿系统疾病从排位、构成比、病人住院量都呈下降趋势:影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泌尿外科技术力量薄弱,医疗风险大,2007年底与普外合并,专科特色不能显现,病人流失增多。医院管理层要加大设备投入,引进人才,加强泌尿专科建设,吸引更多的病人。

前十种疾病为本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医院应根据疾病构成变化,加强重点科室建设,更好地为病人健康需求服务。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生儿; 择期剖宫分娩;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医源性早产

Clinical Analysis of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Full-term Newborns after Elective Caesarean Section/LIU Feng,WANG Fei,HUANG Ta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3):118-122

【Abstract】 Objective: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and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26 eligible full-term newborns(observation group) with ARDS after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of 28 preterm infants (control group)with ARDS,we further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mechanisms and the activ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th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full-term newborns after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Result:The incidence of ARDS in neonates with elective cesarean delivery was similar to that in preterm infants,but the incidenc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evere.Start treatment within 24 hours,the PaO2,PaO2/FiO2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ewborn;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atrogenic prematurity

First-author’s address:Y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Yangzhou 225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3.035

在a科为了解决高危妊娠、难产等危重症,剖宫分娩技术是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挽救了众多生命,在降低围产期母婴发病率和病死率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虽然剖宫分娩降低了新生儿窒息、产伤和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但产程未起动前进行剖宫分娩的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和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概率明显增高[1]。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新生儿期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过去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仅发生于早产儿,且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但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足月新生儿也可发生,其中包括那些对自然分娩有惧怕心理的产妇,使得没有试产就选择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发病率逐渐升高,常病情较重。对本科室2008年1月-2012年

1月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足月剖宫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26例因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住院(ARDS)的足月剖宫产儿为观察组,男20例,女6例;胎龄37~41周;37周3例,38~39周17例,40~41周6例;出生体重3000 g 16例;日龄最小1 h,最大34 h;家属要求剖宫产16例,其他紧急原因行剖宫产:羊水过少3例,产妇发热1例,宫内窘迫史6例;另外观察组中有胎膜早破2例,前置胎盘出血1例,有羊水吸入史6例;出生时Apgar评分:1 min评分4~7分4例,≥8分22例;5 min评分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入选的对象均经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学委员会同意。

1.2 诊断标准 (1)观察组:①足月剖宫产儿;②急性起病;③出生后不久就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气急、、青紫,呼吸增快,吸气性三凹征明显,两肺呼吸音低,普通鼻导管吸氧方式气急、、呼吸困难无明显改善,需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④无心源性水肿,无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依据;⑤胸部X线片表现:两肺透亮度降低,可见均匀散在的细小颗粒和网状阴影和/或支气管充气征;⑥PaO2/FiO2

≤200 mm Hg;⑦可有围产期窒息和羊水或胎粪吸入等原发病。(2)对照组:早产儿,出生后不久出现,口吐泡沫,呼吸增快,气急、青紫、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两肺呼吸音低,胸部X线片检查,均提示两肺透亮度降低,可见均匀散在的细小颗粒和网状阴影和/或支气管充气征。

1.3 临床特点

1.3.1 观察组 均符合诊断标准,大多数出生后1~2 h发病,入院后急查血气分析:pH65 mm Hg 5例。Ⅰ型呼衰15例(57.69%),Ⅱ型呼衰11例(42.31%)。合并症:肺出血1例,气胸4例,羊水吸入性肺炎6例,窒息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6例,生后3~7 d查头颅彩超:颅内出血(Ⅱ级)4例。

1.3.2 对照组 符合早产儿RDS诊断标准,大多数出生后0.5~1 h发病,入院后急查血气分析:pH

PaCO2≤50 mm Hg 8例,50~65 mm Hg 11例,

>65 mm Hg 9例。Ⅰ型呼衰11例(39.29%),Ⅱ型呼衰17例(60.71%),生后3~7 d查头颅彩超:颅内出血(Ⅰ~Ⅱ级)19例,Ⅲ级3例。

1.4 治疗方法 观察组产前48 h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入院后给予电暖箱保暖、普通鼻导管吸氧、吸痰清理呼吸道治疗,气急、、呼吸困难无明显改善,改用NCPAP(FiO2 0.4~0.6,PEEP 4~6 cm H2O)辅助通气。对照组入院后即给予电暖箱保暖,呼吸机辅助通气NCPAP(FiO2 0.4~0.6,PEEP 4~6 cm H2O)治疗。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及预后情况 (1)观察组7例经NCPAP治疗无效(FiO2>0.6,PEEP>6~8 cm H2O,呼吸困难无明显改善,SpO2

1例因病情较重,家属考虑会留下遗症而放弃治疗,其中4例治疗过程中出现气胸,采用胸腔闭塞引流联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1例出现肺出血,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成功,25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2.60±3.24)d。(2)对照组NCPAP治疗2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8例,22例经与家属沟通同意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开始使用呼吸机时间(3.34±1.30)h,平均(5.2±2.8)d,28例均痊愈,胎龄越小,住院时间越长,平均住院时间为(13.07±5.25)d。

2.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开始治疗24 h内,观察组的PaO2、PaO2/FiO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许多的临床研究资料已经证明,择期剖宫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择期剖宫分娩时的胎龄有关,胎龄在37~39周剖宫分娩者RD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胎龄阴道分娩者[2],过去人们通常会认为胎龄37~40周的胎儿各脏器已发育成熟,故择期剖宫分娩大多会选择在胎龄37~40周进行,往往导致部分新生儿出现医源性早产。临床上在对这些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足月择期剖宫分娩儿出生后进行成熟度评估时发现,这些足月儿中出现不成熟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的比例很高[3]。由于医源性早产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使得这些择期剖宫分娩儿易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1-2]。观察组患儿均为足月儿,发病胎龄在37~39周,本项研究发现观察组以Ⅰ型呼衰多见,占57.69%,对照组以Ⅱ型呼衰多见,占60.71%,考虑与足月儿胎龄大,各系统发育较成熟,足月儿代偿功能较好相关。早产儿发病时间早,与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有关,观察组并发症多,发病程度较重,早期积极治疗治愈率高于早产儿组,这与文献[4]报道一致,本研究中,男性患儿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可作为发生新生儿RDS的高危因素之一,与其雄性激素可导致PS分泌减少相关,临床易出现RDS[5],除此之外,由于中受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影响,男性患儿就医率高、选择剖宫产的概率高可能会对性别统计产生一定影响。

择期剖宫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还与肺液分泌-吸收转化异常有关,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胎肺内含有大量的液体,随胎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多,并在肺内产生一定的压力,使肺泡及支气管能持续保持一个开放的状态,以满足胎儿肺的正常发育[6]。自然分娩时,产程启动后,肺液分泌迅速减少,同时经产道挤压,胎儿躯体肌肉收缩加速了肺液的清除[7]。而择期剖宫产儿在产程未启动时选择剖宫产,不会出现胎儿肺液量减少的现象,且胎儿没有经过产道挤压,肺液不能有效清除,造成肺内液体过多,当肺泡和终末细支气管内过多的液体超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膜上与Na+-K+-ATP酶有关的活性Na+跨膜转运能力时,液体聚集在肺泡和终末细支气管内,当其吸收、蒸发后形成嗜伊红透明膜,导致继发性PS缺乏[8],临床出现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观察组6例有羊水吸入史,羊水中含蛋白|较多,为肺液的3倍,过多的蛋白质可触发肺内炎症连锁反应,直接或间接引起肺损伤,并且可导致凝血与抗凝血机制平衡失调,出现凝血机制占优势,肺内微血管血栓形成,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坏死,出现不同程度肺出血表现,本研究观察组1例合并肺出血。

任何原因导致肺泡过度充气,肺泡壁破裂,导致发生气胸,气胸的常见原因有三类,自发性气胸、病理性气胸及医源性气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最初呼吸时,呼吸运动过强,肺泡过度充气,容易并发自发性气胸[9]。有研究认为自发性气胸的发生与分娩方式有关,剖宫产尤其是择期剖宫产儿自发性气胸的发生率较高[10],病理性气胸是由肺源性疾病所致。胎粪吸入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为病理性气胸的主要原因,且多见于足月儿[11],医源性气胸多发生在气管插管复苏或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患儿,观察组4例发生气胸均为接受机械通气的患儿,且合并有肺部感染,考虑是由于病情加重,肺内炎性渗出导致局部阻塞,机械通气时肺泡扩张不均匀导致气胸,气胸发生率明显高于早产儿,这与文献[12]报道一致。

自然分娩时,产程启动和胎膜破裂可促进胎儿体内内源性儿茶酚胺大量释放,体内儿茶酚胺维持在很高的水平。高水平的儿茶酚胺对肺上皮细胞从分泌型细胞变为吸收型细胞非常重要,有利于肺液的吸收,择期剖宫产儿缺乏这一刺激,体内未出现内源性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血中儿茶酚胺水平较低,肺液不能迅速清除,导致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PS减少,临床出现新生儿ARDS的发生。

选择性剖宫产儿由于未经过产道挤压头盆碰撞,无头颅充血和受阻后一过性缺氧所致的反射性呼吸中枢兴奋状态,胎儿中枢神经在母体内处于功能低下状态,故生后建立正常呼吸反射延迟。另外手术中为提高麻醉效果,胎儿娩出前给予母亲使用镇静剂,也是造成抑制新生儿呼吸的原因之一,使新生儿呼吸建立延迟。观察组有6例宫内窘迫,窒息4例,窒息复苏后2~3 h出现气急、青紫、呼吸困难,考虑为窒息缺氧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造成直接损伤,导致合成PS减少,临床出现RDS表现。近年Stutchfield等[13]对≥37周择期剖宫分娩孕妇产前48 h使用倍他米松2次,明显减少其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提示产科医务工作者临床应加强对本病认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预防医源性早产的发生,对37~39周发生高危妊娠、难产必须进行择期剖宫分娩的孕妇,产前48 h应使用一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促进胎肺成熟,预防其新生儿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对择期剖宫分娩的足月儿生后不久出现气急、,口吐泡沫,呼吸增快、青紫者,应早期进行胸部X线片检查,以便早期诊断。诊断明确后应立即采用NCPAP和/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

新生儿的机械通气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机械通气,为了减少有创通气的肺损伤,目前临床普遍推荐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作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支持的初始模式[14],早期积极使用N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减少氧疗时间,以及促进肺部生长,被认为是一种更好的潜在提高肺部预后的方法[15],但是仍有一部分患儿治疗失败需要插管机械通气,目前双水平NCPAP治疗NRDS与NCPAP相比能更有效改善通气血流比例,纠正低氧血症,更利于CO2排出,减少CO2潴留,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比例[16],正在临床推广运用。目前PS替代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Meta分析显示,早产儿RDS使用PS后联合应用NIPPV与传统的PS后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比较,可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或死亡的风险[17],足月儿症状出现时间较早产儿晚,发病程度较重,过去临床对足月儿RDS的认识不足,导致开始PS治疗的时间相对较晚[18],且足月儿使用PS治疗费用高、易导致剂量不足和医患沟通困难,临床须提高对足月儿RDS的认识,加强沟通,早期足量使用外源性PS替代治疗。临床观察早期给予外源性PS替代治疗,并配合NCPAP或双水平NCPAP治疗,能明显提高肺泡氧合功能,改善换气,能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使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可以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概率,避免因机械通气带来的急性肺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19]。

综上所述,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新生儿期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高,一般在早产儿发病率高,但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胎龄37~39周选择性剖宫分娩者,产前48 h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ARD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胎龄阴道分娩者,且发病程度较重,多项研究证明,选择性剖宫产与足月儿ARDS的发生相关[20]。观察组26例患儿中,16例系选择性剖宫分娩者,占61.54%。治疗过程中7例经NCPAP治疗,气急、、呼吸困难无明显改善,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故临床应加强围产期管理,避免择期剖宫产,对高危妊娠、难产等产科危重症,应充分评估胎龄,产前48 h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避免择期剖宫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Ramachandrappa A,Jain L.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It’s Impact on Neonatal Respiratory Outcome[J].Clin Perinatol,2008,35(2):373-393.

[2] Hansen A K,Wisborg K,Uldbjerg N,et al.Risk of respiratory morbidity in term infants delivered by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cohort study[J].BMJ,2008,336(7635):85-87.

[3] Jain L,Dudell GG.Respiratory transition in infants delivered by cesarean section[J].Semin Perinatol,2006,30(5):296-304.

[4]娟,杨冬.不同胎龄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特点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7):749-751.

[5] Anadkat J S,Kuzniewicz M W,Chaudhari B P.Increased risk for respiratory distress among white,male,late preterm and term infants[J].J Perinatol,2012,32(10):780-785.

[6] Helve O,Pitkanen O,Janer C,et al.Pulmonary fluid balance in the human newborn infant[J].Neonatology,2009,95(4):347-352.

[7] Stockx EM,Pfister RE,Kyriakides MA,et al.Expulsion of liquid from the fetal lung during labour in sheep[J].Respir Physiol Neurobiol,2007,157(2-3):403-410.

[8]王海娟,杨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剖宫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5):304-305.

[9]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12-413.

[10] Smith J,Schumacher R E,Donn S M,et al.Clinical course of symptomatic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in term and late preterm mewborns:report from a large cohort[J].Am J Perinatol,2011,28(2):163-168.

[11]安静.新生儿气胸的发生原因[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3):170-171.

[12]代苗英,李少兵,胡金绘,等.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高危因素及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7):644-647.

[13] Stutchfield P,Whitaker R,Russell I.Antenatal betamethasone and incidence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after elective caesarean section:pragmatic randomized trial[J].BMJ,2005,331(7518):645-646.

[14] Dunn M S,Kaempf J,de Klerk A,et al.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3 approaches to the initial respiratory management of preterm neonates[J].Pediatrics,2011,128(5):e1069-e1076.

[15] Levesque B M,Kalish L A,Lapierre J,et al.Impact of implementing 5 potentially better respiratory practives on neonatal outcomes and costs [J].Pediatrics,2011,128(1):e218-e222

[16]戴立英,张健,王PP.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8):732-735.

[17]崔蕴璞,童笑梅,叶鸿瑁,等.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的Meta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7):532-536.

[18]陈飒英,蓬蕊,杨凌,等.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不同胎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疗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4):1099-1100.

[19]杨梅,郑平,李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9):850-853.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罗红霉素;辛伐他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03-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呼吸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病程较长,是以气流不可逆性受限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慢阻肺引发的通气血流比例发生失调,肺泡的毛细血管网大量的丢失,最终造成了患者发生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同时继发肺动脉高压,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慢阻肺引发的肺动脉高压属于全身的系统性炎症反应,可以通过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对患者多脏器带来影响,他汀类药物以往应用在心血管内科广泛,近年来发现其在降低肺动脉高压方面通有不错的效果。我院采用罗红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3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5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7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2.46±3.07)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67±1.35)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2.98±3.12)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58±1.41)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采取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肺动脉高压诊断依据WHO中推荐: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力超过25mmHg,运动状态下超过30mmHg;年龄在50-80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为自愿接受临床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2]。

排除标准:除外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心脏功能不全患者以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除外精神疾病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除外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包括吸氧、解痉止咳、化痰平喘、强心利尿以及抗凝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头孢哌酮舒巴坦1g/次,2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罗红霉素和辛伐他汀治疗,辛伐他汀(默沙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30188)10mg/次,晚睡前服用,罗红霉素(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13082112)150mg/次,2次/d。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抽取动脉血,使用Premier血气分析仪器测定患者pH、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改变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6分钟步行距离情况、呼吸困难分级情况,呼吸困难分级分为:I级快走或者上缓坡时出现气短;II级为由于呼吸困难造成比同龄人走路慢或者是按照自身速度在平地行走需要停下来呼吸;III级为平地步行100米或者数分钟后需停下呼吸;IV级为患者出现明显呼吸困难无法离开房屋或者是在换衣服时就出现气短[3]。

1.4统计学处理

对患者治疗情况由专人进行整理、归纳并录入计算机,形成数据库,采用SA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治疗组血气分析详见表1。

3 讨论

慢阻肺是我国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发病率高达8.2%,每年由近6%的人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有报道称慢阻肺患者存在高凝血状态以及持续肺部的微小血栓生成是加重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因素。而慢阻肺患者长期的缺氧和高碳酸血症会刺激骨髓的造血细胞功能增强,红细胞代偿性增多,血容量增加,进而引发血粘稠增高与循环阻力加大,肺动脉表现出高压;此外感染会造成免疫球蛋白附着在红细胞,让红细胞的负电荷屏障关闭,产生了负电荷排斥,造成了肺动脉血管的痉挛与内膜增生,严重的会产生血管重构,微血栓生成,引发肺动脉高压[5]。

我院采用了小剂量罗红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效果,可以降低由于中性粒细胞增多引发的损伤,其产生的效果同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岐化酶类似,而且罗红霉素对于炎症性细胞因子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能够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了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同时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对于上皮组织的黏附过程,促进了巨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凋亡[6]。辛伐他汀以往多用于血脂异常的患者降脂治疗,近年来发现其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血管重构与右心室肥厚具有很好疗效,该药物可以加强内源性的一氧化碳合成酶稳定程度,延长了半衰期,增加一氧化碳合成,进而直接扩张肺部的血管;还可以增加一氧化氮与前列环素合成,抑制了内皮素-1与血管紧张素II等缩血管介质被合成;此外辛伐他汀还可以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减轻肺部血管的重构[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pH(7.41±0.02),动脉氧分压(11.64±0.41)kPa,动脉二氧化碳分压(5.19±0.21)kPa,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罗红霉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疗效可靠,改善患者通气功能障碍,增加活动耐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秋月,张明娜.不容忽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36(4):378-380.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01) :198-199.

[3] 唐艳芬,高想,尤菊松,等.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2):4200-4202.

[4] 王丽华, 张文普,姜卫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分支形态的影像学及流态功能改变[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39(6):377-379.

[5] 王传博,李泽庚,彭波,等.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研究概况[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577-1579.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66-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无张力疝气修补术,其中男857例,女18例,年龄23~83岁,平均47岁 病史最短2个月,最长62年腹股沟斜疝798例,直疝56例,双侧疝3例 并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8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03例,慢性便秘25例,2型糖尿病33例,原发性高血压89例 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有47例术后疝复发 该4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0~82岁,平均62.3岁,复发时间12月内18例,12~24个月29例。

1.2 方法

将40例老年疝气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治疗护理。观察组对患者采用针对性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治疗护理。

1.2.1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

1.2.1.1、术前准备:

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备皮;防止出现会皮肤损伤问题;告知患者在术前1周进行戒酒戒烟,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等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3]

1.2.1.2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因病情、手术等原因引起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要耐心、积极的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科学的沟通和交流,向他们讲解老年疝气的病症情况、治疗方法、人工网片的优点与作用原理以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1.3、术后护理:

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h后可半坐位床上活动;局麻患者术后可直接半坐位。术后2天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可下床活动,适当活动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并适当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避免多发性的血栓形成,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运动过程应有陪人照顾,避免活动量过大。

1.2.1.4、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

术后24h内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大部分老年性患者都有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各类疾病,因此要有针对性的观察合并症术后的进展情况,并将信息及时反馈医师处理。

1.2.1.5、血肿的预防:

术后6h内给予0.5~1kg小沙袋,压迫与手术切口处,防治出血,预防血肿,同时应注意切口渗血情况及阴囊水肿情况。

1.2.1.6、术后饮食护理:

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6h后可饮水,局麻患者术后无明显不适可饮

水。排除腹胀、恶心、呕吐、腹痛等临床症状后可于术后第1天进食半流质饮食并与术后第2天恢复正常饮食。护理时应注意提倡患者进食粗纤维食物,习惯性便秘患者可配合番泻叶代茶饮[4],保持大便顺畅,防治便秘引起的腹内压增高。

1.2.1.7、术后排尿护理:

部分患者在硬膜外麻醉后会出现尿潴留的情况,而患者不习惯于卧床排尿,因此术后常会出现自行排尿困难的症状。因此在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膀胱胀大情况,可在必要时采取导尿管导尿,并在术后第一天应拔除导尿管。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老年性疝气患者都伴有一定程度的前列腺增大的情况,因此导尿时应注意的充分,必要时可行物的尿道口滴入,帮助导尿顺利。

1.2.1.8、并发症预防:

老年性疝气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常见病发症包括尿潴留、切口血肿、阴囊水肿、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3]。尿潴留患者多发生于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需密切观察膀胱胀大情况,必要时行导尿术;切口术后6h内需以0.5~1kg沙袋压迫,防治血肿发生,并应密切观察阴囊水肿情况;术后应尽快下地活动,增加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应定时为患者翻身和叩背,让患者及时咳痰或吸痰,注意保暖,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1.2.1.9、疼痛的护理:

术后部分患者会因疼痛出现烦躁及紧张的情绪,因此术后应尽量为患者制造安静平和的环境,指导患者深呼吸,必要的患者可使用镇痛泵控制疼痛,消除紧张、焦虑、烦躁的情绪。待术后48h后疼痛缓解时撤除镇痛泵。

1.2.1.10、出院前指导:

出院前应与患者做好充分的沟通和指导,出院后应劳逸结合,适当的进行活动锻炼,并在3个月内避免一些重体力的劳动,规律生活,避免紧张疲劳,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治疗前列腺及呼吸系统等会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合并症状,防治疝气复发。

1.3 观察指标

围手术期观察指标包括:术前准备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围术期护理有效率都达到了100%。实验组在术前准备时间、术后肠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 论

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界的三角区,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 腹股沟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 腹横筋膜卵圆孔) 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 皮下环) , 可进入阴囊中,占腹股沟疝的93% 引起腹股沟疝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腹部强度降低,以及腹内压力增高,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薄弱,而腹股沟区更加薄弱,再加上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此外,老年人多有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疾病,致使腹压升高,为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 如果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包块,即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平卧休息时消失,就应该考虑腹股沟疝的可能。[4]

老年腹股沟疝具有治疗困难、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特点,无张力疝手术是指将一平片状特殊材料补片缝合于腹股沟管后壁治疗疝气的方法,首先由美国医师Lichtenstein于1986年提出[5],后经Gilbert 和Rutkow等的改进,术式惭趋完臻,此法可克服传统手术中对腹壁正常解剖的干扰,缝合时无张力,随着国内纷纷开展这一术式,证实其确有操作简单、术后疼痛少、恢复快和复发率低等优点。人们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本实验结果表明,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也是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实验组50例老年疝气患者中,采用针对性围术期护理干预,在术前准备时间、术后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要好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杨丽荣. 聚丙烯平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3) :116.

[2]李洁秀,刘文珲,李志彬等.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补片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护理特点[J].广东医学,2011,32(11) :1499-1500

[3]陶君. 浅谈老年人疝气治疗[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0):19-20.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第6篇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支气管哮喘,尤其是咳嗽变异型哮喘与慢性支气管炎的鉴别最为重要。咳嗽变异型哮喘以刺激性咳嗽为特征,灰尘、油烟、冷空气等容易诱发咳嗽,常有家庭或个人过敏疾病史。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可鉴别。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 过敏体质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哮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哮喘的发作多与接触变应原有关,此外与一些药物及食物添加剂(如阿司匹林、普萘洛尔和一些非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等有关,同时常见空气污染、吸烟、呼吸道病毒感染、妊娠以及剧烈运动、气候转变及多种非特异性刺激(如吸入冷空气、蒸馏水雾滴)等都可诱发哮喘发作,精神因素亦可诱发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主要临床表现 其临床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咳嗽、胸闷,有时咳嗽可为唯一的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有的青少年患者则以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为唯一的临床表现(运动性哮喘)。哮喘症状为突发突止,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用支气管舒张剂或自行缓解。发作时体格检查可见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胸廓膨隆,叩诊呈过清音,多数有广泛的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时,哮鸣音可不出现。严重的哮喘发作时常有心率增快、奇脉、发绀、胸腹反常运动等体征。缓解期可无异常体征。

辅助检查中,支气管哮喘主要依靠肺功能的检查,如肺通气功能检测、支气管激发试验、支气管舒张试验、呼气峰流速(PEF)。血气分析及其他实验室检查也可助鉴别。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②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呜音,呼气相延长。③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⑤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应有下列3项中至少1项阳性:a.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b.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c.昼夜PEF变异率≥20%。

符合①~④条或④、⑤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

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类似,是一种以气道嗜酸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气道高反应性阴性,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慢性刺激性咳嗽常是其唯一的临床症状,干咳或咳少许白色黏液痰,可在白天或夜间咳嗽。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常为咳嗽的诱发因素。

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①慢性咳嗽,表现多为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黏痰;②x线胸片正常;③肺通气功能正常,AHR气道高反应性阴性,呼气峰流速PEF日间变异率正常;④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细胞比例≥3%;⑤排除其他嗜酸细胞增多性疾病;⑥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有效。

肺结核

临床表现特点 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咳嗽、咳痰,易与肺结核相混淆。但除咳嗽、咳痰外,肺结核患者常有结核中毒症状:多为午后低热、乏力、盗汗、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症状,也可表现为咯血、胸痛,不同程度的呼吸网难或胸闷等,多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另外,肺结核患者肺部体征依病情轻重、病变范围不同而有差异,早期、小范围的结核不易查到阳性体征,病变范围较广者叩诊呈浊音,语颤增强,肺泡呼吸音低和湿音。晚期结核形成纤维化,局部收缩使胸膜塌陷和纵隔移位。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早期有胸膜摩擦音,胸腔积液量增多时,胸膜摩擦音消失,胸擘饱满,叩诊浊实,语颤和呼吸音减低或消失。

辅助检查特点 可依靠影像学检查,可见肺结核的特有表现。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沉增快。结核菌聚合酶联反应(PCR)阳性有辅助诊断价值,血中抗PPD-IgG阳性对诊断有参考价值。旧结核菌素(OT)或纯化蛋白衍生物(PPD)皮试强阳性者有助诊断。痰查抗酸杆菌阳性有诊断意义,也可行结核菌培养,但时间长。

支气管肺癌

支气管肺癌患者多数有数年吸烟史,有顽固性刺激性咳嗽或过去有咳嗽史,近期咳嗽性质发生改变,常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反复同一部位的阻塞性肺炎,经抗菌药物治疗未能完全消退。痰脱落细胞学、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临床表现特点 肺癌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症状和体征的有无、轻重以及出现的早晚,取决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有无转移及有无并发症等。肺癌早期症状常较轻微,甚至可无任何不适。中央型肺癌症状出现早且重,周围型肺癌症状出现晚且较轻,甚至无症状,常在体检时被发现。

辅助检查特点 肺癌的影像学变化主要为占位,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常呈分叶状,伴有脐凹或细毛刺,也可表现为癌性空洞,多为厚壁偏心的内缘凹凸不平的空洞,继发感染时可出现液平;也可表现为阻塞性肺炎、局限性肺气肿或肺不张,肺不张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时,下缘可表现为倒“s”影像,是中央型肺癌,特别是右上叶中央型肺癌的典型征象;两肺弥漫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病灶则可见于细支气管一肺泡细胞癌。

肺间质纤维化

临床表现特点 肺间质纤维化起病隐匿,主要的症状是干咳和劳力性气促,随着肺纤维化的发展,发作性干咳和气促逐渐加重,晚期出现以低氧血症为主的呼吸衰竭。查体双肺可闻及吸气末期Velcro哕音,20%~50%的患者有杵状指(址),晚期出现发绀等呼吸衰竭和肺心病体征。

辅助检查特点 肺功能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减退。胸部CT示双肺弥漫的网格状或网格小结节状浸润影,以双下肺和外周明显。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主要致病因素为支气管感染、阻塞和牵拉,部分有先天遗传因素。

临床表现特点 支气管扩张的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但咳痰在晨起、傍晚和睡前最多,每天可达100-400 mL,痰液多呈黄绿色脓样,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可有臭味,收集全日痰静置于玻璃瓶中,数小时后可分为3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黄绿色混浊脓液,下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90%患者常有咯血,程度不等。有些患者,咯血可能是其首发和唯一的主诉,临床上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常见于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病变多在上叶支气管。

另外,支气管扩张病程多呈慢性经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幼年多有麻疹、百日咳或有流感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肺间质纤维化等病史。当支气管扩张并发代偿性或阻塞性肺气肿时,患者可有呼吸困难、气急或发绀,晚期可出现肺心病及心肺功能衰竭的表现。查体可有肺部固定性湿性哕音,部分患者(1/3)可有杵状指(趾)。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第7篇

[关键词]序贯无创机械通气;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6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5(b)-0024-03

Application of sequential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severe COPD

PENG Yong-sheng1 LAI Yong-hui1 ZHU Qi-cheng2

1.Department of ICU,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ankang District in Jiangxi Province,Ganzhou 341400,China;2.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ankang District in Jiangxi Province,Ganzhou 341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equential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stable severe COP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1 to Novem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0,given routin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sequential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n=40,given routin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Pulmonary function,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FEV1/FVC, PaO2,PaCO2, pH and R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Sequential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Stable severe COPD;Pulmonary rehabilitation;Treatment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N常见的气流阻塞型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气短、呼吸困难、胸闷等,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环境污染和自身遗传因素相关,易引起呼吸衰竭致患者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机械通气治疗[1-2]。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通气情况,缩短病程,但人工程序繁琐,耐受性较差,长时间通气治疗可导致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操作简单快捷,可有效降低并发症产生风险[4],本研究旨在探讨常规肺康复治疗联合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x取我院2011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0例稳定期重度COPD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0~73岁,平均(63.43±7.22)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1~71岁,平均(62.12±8.03)岁。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5]诊断标准;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肺大泡、气胸及纵隔气肿未行引流者;②严重肺出血者;③心肌梗死患者;④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⑤意识障碍者;⑥过敏及妊娠、哺乳期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肺康复治疗。常规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调节免疫,配合服用抗氧化剂和祛痰剂,通过行走、登梯、骑车等方式进行运动康复锻炼,并配合心理康复指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疾病认知度和服药依从性;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使用BIPAP Synchrony呼吸机(美国飞利浦伟康公司),选择S/T模式,吸气压力8~12 cmH2O,吸氧浓度35%~60%,呼气压力4~5 cmH2O,呼吸频率12次/min。治疗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胸腹运动等病情变化,依据患者情况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每天通气时间5~8 h。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①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和呼吸频率(RR);②生存质量(QOL)评分[6]:从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状况、抑郁心理症状及焦虑心理症状四个方面评定患者生存质量,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低;③6 min行走距离(6MWD)[7]:测量患者6 min内的步行距离,若需重复测量,第1次和第2次测量间需间隔1 h以上,取最佳结果;④Borg呼吸困难评分[8]:采用Borg量表评估患者呼吸努力程度,满分10分,0分表示无呼吸困难及疲劳,10分表示极限呼吸困难或疲劳。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PaO2、PaCO2、pH、RR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

2.2生活质量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QOL评分、6MWD、Borg呼吸困难评分间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

3讨论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和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COP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9]。COPD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所占比例最大,因慢性炎症反复发作导致的气腔狭窄阻塞支气管使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引发慢性呼吸衰竭致患者死亡,其死亡率居全球死亡原因第5位,已引起临床上的广泛关注[10-11]。但目前对于COPD患者肺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是由于低氧血症、氧化应激反应或系统炎症所导致的肺部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异常增多,激活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炎性介质破坏肺结构、损害肺功能从而导致COPD[12]。而随着COPD病情的不断恶化,肺功能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细胞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不能维持气体交换,继而引发慢性呼吸衰竭最终致患者死亡[13]。

序贯机械通气是指在未满足拔管和撤机条件下,对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提前拔管,改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逐渐撤机的过程,能有效减少呼吸损耗,缓解呼吸肌疲劳,增加肺泡通气量,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同时建立人工气道还有助于患者痰液的引流。有研究显示,肺康复治疗中联合应用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有效降低COPD患者通气肌负荷,防止气道压缩,促进肺部气体交换,缓解呼吸困难,减慢心率,提高运动耐力,降低运动时血清中乳酸含量,从而达到改善肺功能,提高机体耐受力的作用[14-15]。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常规肺康复治疗联合应用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整体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生活水平,降低病死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PaO2、PaCO2、pH、RR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序贯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联合肺康复治疗稳定期重度COPD患者临床效果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提高患者活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林慧,王继超,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9):1530-1532.

[2]黄金华,黎教武,陈伟建,等.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其切换点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4):20-23.

[3]张贤春,陈鼎,陈海明,等.无创机械通气在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9):2118-2119.

[4]周露茜,黎晓莹,李允,等.呼吸肌肉锻炼加序贯无创正压通气在稳定期重度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36(8):1069-1074.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254-261.

[6]蔡映云,李倬哲,方宗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估[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4):225-227.

[7]何权瀛.六分钟步行测验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1):950-951.

[8]罗祥,郭春丽,程西安,等.支气管舒张剂对不同程度COPD患者呼吸困难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11):40-42.

[9]雷昊,张俊.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呼吸衰竭患者辅助通气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0):2500-2503.

[10]张立军,陈英华,王亚伟,等.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0(2):42-44.

[11]张学敏.无创通气序贯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撤机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21):2528-2529.

[12]张静,杨阳,邹俊,等.肺部感染控制窗和自主呼吸验在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时机选择中的运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5):446-448.

[13]常艳,王英,刘洁,等.COPD合并呼吸衰竭呼吸机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4):331-334.

[14]王河焱,唐忠平,林凤,等.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42例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15,39(9):802-803.

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酮替芬;孟鲁司特;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14-02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属于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参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常会发生多变且广泛的可逆性气流受阻,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咳嗽、胸闷、气急和喘息等临床表现,清晨和夜间是支气管哮喘的高发时段[1]。本次医学研究对酮替芬和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差异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65例,女性35例,患者年龄范围在7岁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43.1±32.3)岁。全部观察对象均存在程度不同的支气管哮喘症状,且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妊娠哺乳期、患有精神系统疾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严重肺部疾病的患者。同时,患者自愿接受临床治疗,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酮替芬组和孟鲁司特组,每组50例,且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全部观察对象均接受平喘、止咳和抗炎治疗,酮替芬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每次口服1mg酮替芬(海南制药厂生产),早晚各用药1次,对于14岁以下的儿童患者,每次服用0.5mg,早晚各用药1次。孟鲁司特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每次口服10mg孟鲁司特(山东鲁南贝特制药公司生产),睡前用药,对于14岁以下的儿童患者,每次服用5mg,睡前用药。两组患者均接受连续2个月的治疗,并在治疗2周后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临床治疗过程,严密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情况[2]。

1.3 疗效评定标准 完全控制,指患者临床治疗后,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哮喘未急性发作,无需联合应用β2受体激动剂,且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控制良好,指患者临床治疗后,哮喘未急性发作,治疗过程中需要联合应用β2受体激动剂,但用药时间不足2d,且相关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好转,指患者临床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治疗过程中需要联合应用β2受体激动剂。无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未见任何改善。总有效率=(完全控制+控制良好)/病例总数×100%[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χ±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 酮替芬组50例观察对象中,共有4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症状,总发生率为8%,其中,声嘶1例,皮疹1例,肝功能异常1例,胃肠反应1例;孟鲁司特组50例观察对象中,共有4例患者发生了不良反应症状,总发生率为8%,其中,声嘶1例,肝功能异常1例,嗜睡2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临床指标 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前PEF、FEV1和ACT等临床指标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酮替芬组患者临床治疗后PEF、FEV1和ACT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孟鲁司特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2.3 临床疗效 酮替芬组50例患者中,完全控制34例,约占68%,控制良好14例,约占28%,好转2例,约占4%,无效0例,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8/50);孟鲁司特组50例患者中,完全控制27例,约占54%,控制良好15例,约占30%,好转8例,约占16%,无效0例,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2/5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反应,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气道重塑、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等[5]。白三稀属于一种基础性的气道炎症介质,该介质能够提高支气管黏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纤毛的清除能力,对支气管黏膜分泌黏液产生刺激作用,进而诱发水肿症状,同时会造成支气管的剧烈收缩,造成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最终造成哮喘[6]。孟鲁司特属于高选择性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一种,对变应原造成的高气道反应性产生抑制作用,对白三烯造成的支气管痉挛、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血管通透性产生抑制和预防作用,并对气道平滑肌内部的白三烯多肽活性产生选择性抑制作用[7]。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够改善患者肺部功能,避免哮喘病情加重或是反复急性发作,并对支气管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且抗炎效果较为理想,有助于支气管痉挛作用的缓解。

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证实,酮替芬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变态反应性药物,这类药物能够抑制抗原,并对支气管组织和肺组织中慢性过敏性反应物质和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产生抑制作用,血清中的钙离子会对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慢性过敏性反应物质及组胺释放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8]。酮替芬进入人体后,能够从肺、肾、肝组织中排泄出,用药2至3周后,通常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用药6至12周后,药物治疗效果达到峰值,而且,随着患者用药时间的延长,药物治疗效果能够延续,且患者通常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耐药性,治疗过程中断后,患者不良反应作用不明显,无复发现象,但偶有肝功能异常、胃肠反应、口干、乏力和嗜睡等异常症状[9]。酮替芬能够去极化阻滞细胞,对Ca离子内流过程产生抑制作用,增强免疫应答反应中炎症细胞的稳定性,从而缓解或是彻底消除气道高反应性以及气道炎症反应,酮替芬的双重性药理作用,对于支气管哮喘具有预防、缓解和治疗等多方面作用,能够预防和治疗内源性和外源性支气管哮喘。β2受体激动剂、茶碱、激素和酮替芬联合治疗,不仅能够强化安茶碱和β受体的敏感性,进而扩张支气管,而且能够增强其抗过敏能力。酮替芬通常为亲水性,因而进入血脑屏障的能力较差,因而抑制中枢神经的效果较差,能够长期应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

综上所述,酮替芬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海平.支气管哮喘应用孟鲁斯特与酮替芬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149-150.

[2] 郑英敏.沙美特罗替卡联合孟鲁斯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3):24-25.

[3] 刘春涛,吕宏,冯玉麟.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疗效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02,23(4):333-334.

[4] 刘亮,刘佳,王薇等.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0):14-15.

[5] 白新会.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15):139-141.

[6] 杨亚青,宦定才.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44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9):1127-1129.

[7] 赵明军.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