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生态建设

乡村生态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乡村生态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乡村生态建设范文第1篇

(2018-2027年)

为切实加强生态建设,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依据《森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制定**县国土绿化建设规划。

一、**县林业优势和特色

**县林业生态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全县有25万亩酥梨生产基地、26万亩花生基地、20万亩白蜡条基地、万亩葡萄基地、百里森林长廊等,形成了“南菜北果”和复合种植模式的特色生态林业布局,形成了集生态、防护、经济、景观于一体的生态防护屏障,近年来,**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今后也会沿着这个优势和特色发展下去,按照《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的总体要求,尽快建成城区、近郊、村镇、道路绿化“四位一体”,经济林、生态林、景观林“三林共建”,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三网融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合一”的工作格局。

二、发展目标

根据我县区域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到2027年,全县完成营造林24.8787万亩,其中造林12.9787万亩,森林抚育11.9万亩。重点加快公路(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河(渠)道等廊道沿线绿化,加大绿化带宽度,合理优化造林树种配置,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县所有铁路、公路、河道两旁适宜绿化的地段全部绿化,重点加强全县“六横一纵”(“六横”即郑徐高铁、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大沙河、商登高速;“一纵”即220国道)主要交通干线廊道绿化。

——完成造林12.9787万亩,其中廊道绿化造林7.8288万亩,新造5.9152万亩,完善造林1.9136万亩。

——完成森林抚育11.9万亩。

——完成林木育苗1万亩、林下经济产业17万亩。

——平原农田林网完成2.28万亩,林网控制率达到96%以上。

——完成乡村绿化美化0.5万亩。

——完成特色经济林2.35万亩。

——完成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创建森林小镇1个,森林乡村40个。

——完成特色经济林2.35万亩。

——平原农田林网完成2.28万亩,林网控制率达到97%以上。

三  建设标准

(一)廊道绿化标准。廊道绿化中要确定合理的树种结构配置,确保混交比例不低于70%,乡土树种比例不低于60%,常绿树种比例不低于30%。实现廊道绿化向美化、常绿化升级,丰富绿化层次,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生态走廊。

——郑徐高铁、陇海铁路两侧绿化建设标准:安全保护区外,单侧栽植宽度不低于100米,选择不影响铁路线路安全和行车瞭望的亚乔木树种。

——连霍高速、商登高速、阳新高速两侧建设标准:安全保护区外,单侧栽植宽度不低于100米的高大乔木树种。

——G310、G220、G343快车道、S325、S327两侧绿化建设标准:单侧栽植宽度不低于50米的高大乔木树种。

——县乡道路两侧绿化建设标准:单侧栽植宽度不低于30米。乡村道路单侧栽植不低于2行。

——重点河道两侧绿化建设标准:单侧栽植宽度不低于50米的乔木树种。

——其他河流(渠、沟)两侧绿化建设标准:单侧栽植宽度不低于30米的乔木树种。

(二)森林抚育标准。对郁闭度过大的中幼龄林,采取透光伐、疏伐、生长伐等方式进行抚育,调整林分结构;对遭受风灾、林业有害生物等自然灾害危害的林分,采用卫生伐进行抚育;对近年来新成林的有林地采用修枝、松土除草等措施进行抚育。

(三)苗木选择。以高大乔木为主,优化树种结构,采取不同形式混置,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选择生长快、冠幅大、干形好、树形美观、枝叶茂盛、深根宜活、防护能力强、滞尘能力强、抗逆性强(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的乔木树种,尽可能使用大规格苗干粗壮通直、冠幅完整、根系发达的一级苗木。

(四)树种选择。主要栽植树种有垂柳、泡桐、栾树、楝树、白榆、无絮杨、法桐、楸树、枫香、合欢、刺槐、国槐、杜仲、椿树、大叶女贞、樱花、桂花、红叶李、石楠、梨树、桃树、银杏、雪松、白蜡、朴树、榉树、白玉兰、皂荚、木瓜、柿树、乌桕、重阳木、五角枫等。

四、建设布局

根据**总体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国土绿化提速等,综合考虑林业发展条件、发展需求等因素,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要求,优化林业生产力布局,统筹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着力构建“一环、一网、四区、多廊道”的生态建设布局。

五、建设范围

森林**生态建设规划涉及全县十四个乡镇和国有**林场。

六、重点工程

为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规划重点工程。

(一)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

建设范围:涉及全县十四个乡镇和国有**林场。

建设任务:规划完成造林12.9787万亩,其中2018年完成3.4304万亩;2019年完成3.4304万亩;2020年完成3.4304万亩;2021年完成0.8208万亩;2022年完成0.8208万亩;2023-2027年完成1.026万亩。

(二)森林城市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根据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建设要求,依托森林资源、自然风光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优势,以林业特色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森林康养和生态观光,形成集聚复合优势度高的特色村镇,成为度假、休闲、体验、运动、养生、疗养和观光的佳境。在国有林场的场部、护林点等适宜地点,利用老旧场址、场房,建设以利用森林景观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特色小镇。

建设任务:建成森林特色小镇1个,森林康养基地1个,森林乡村达到40个。。

(三)乡村绿化美化工程

建设范围:涉及全县十四个乡镇和国有**林场。

建设内容: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四旁绿化、村庄绿化、庭院绿化、街道绿化等身边增绿行动,实施房前屋后见缝插绿、村庄周围护村林,建设一批森林乡村,提升乡村宜居水平。

建设任务:规划任务0.5万亩。其中新造0.4万亩,更新0.1万亩。按年度分,前期2018-2022年完成0.4万亩,后期2023-2027年完成0.1万亩。

(四)优质林果工程

建设范围:涉及全县十四个乡镇和国有**林场。

建设内容:优化优质林果产业发展布局,因地制宜扩大优质林果种植面积。加强优质林果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发挥区域优势。

建设任务:规划任务2.35万亩。其中新造1.5万亩,改培0.85万亩。按年度分,2018年0.376万亩;2019年0.376万亩;2020年0.376万亩;2021年0.376万亩;2022年0.376万亩;2023-2027年0.47万亩。

(五)森林质量提升工程

森林抚育工程

建设范围:涉及全县十四个乡镇和国有**林场。

建设内容:对郁闭度过大的中幼龄林、遭受自然灾害危害的林分、近年来新成林的有林地等,进行抚育管理。

建设任务:规划任务11.9万亩。其中,中幼林抚育4万亩,新造林抚育7.9万亩。按年度分,2018年1.04万亩;2019年0.85万亩;2020年0.9万亩;2021年0.9万亩;2022年0.0.92万亩;2023-2027年7.29万亩。

(六)林业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1、苗木花卉

建设内容:加强林木良种繁育,建设林木良种基地,提升苗圃生产能力,特别加强乡土树种的良种选育,为树种结构调整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林木良种。

建设任务:全县计划2018-2027年共发展种苗花卉1万亩(含留床苗)。

2、林下经济

建设范围:涉及全县十四个乡镇和国有**林场。

建设内容: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要求,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围绕“绿色、有机”特色,发展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

建设任务:规划完成林下经济产业17万亩。

(七)林业科技支撑工程

以突破制约我县林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重点,发挥林业科技创新在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转变林业生产方式、引领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林业科学技术普及,建立满足林业生态建设需求的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林业科技支撑创新体系,提高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乡村生态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思考

0 引言

林业生态建设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供林产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使命,既是一项产业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是落实党的十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行动,是走“两不牺牲”、“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桐柏山区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又是中原经济区建设重要的生态功能保障区。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对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保障农业稳产高产,推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林业生态建设的意义

1.1 加快林业生态建设面临重要历史机遇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新时期林业生态发展指明了方向。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特别是应对世界气候变化,林业生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在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形势下,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明确了林业工作的“四个地位”,赋予了“四大使命”,是对林业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把林业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根据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用五年时间打造一个“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新中原。桐柏位于千里淮河源头,是规划中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1.2 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是生态立县的需要

近年来桐柏提出了生态立县战略,坚持走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路子。着力构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发展体系。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林业生态建设步伐,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建设林果大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立足淮河源头生态建设实际,坚持以山区生态造林、通道绿化、林业生态示范村建设为重点,以实施外资造林、长淮防林、退耕还林、科技兴林示范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全县林地面积林业用地面积10.93万hm2,有林地面积9.71万hm2,森林覆盖率高达50.3%,活立木蓄积量达264万m3,在全省位居前列。但是,资源拥有量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量,在规模、质量、效益上都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1.3 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桐柏是一个山区县,山区面积占全县的70%。近年来,经过艰苦努力,我县经济建设有了较快增长,但是先进地方相比,我们差距仍然比较大,通过考察论证、比较分析,确定以发展林业作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育林业特色产业、着力扶持各类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林业产业,使山地资源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有力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2 林业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

2.1 科学规划,整体推进

以打造淮河源头良好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按照林业生态省提升工程要求,扎实做好造林绿化工作,把增绿造林、美化环境与发展林业高效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新型社区结合起来,按照“点、线、面”布局,重点抓好基地造林、通道造林、新型社区绿化。每个造林年度要求林业重点乡镇至少规划一个千亩以上基地,其他乡镇至少规划一个500亩以上的造林基地。按照高速两侧各50m,国省道两侧各20m,乡村道路、村村通及平原区农田林网2行以上的标准,对县域内所有道路干线、支线两侧全面进行造林绿化。围绕全县新型社区建设,按照乡镇建成区100m宽,村镇周围50m宽的标准,推进环镇围村林带和“四旁”造林。对近山及道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地、林间空地等部位进行增绿造林,主要栽植常绿林木,打造稳定林业生态群落,提升林分质量和景观效果。

2.2 创新机制,把工程造林引入市场

对重点工程建设实行招标投标制、质量监管制和报帐制,引入工程监理制和责任追究制,充分发挥有形的管理机制和无形的市场竞争机制,规范工程监管机制,实现了由群众性造林为主向专业化造林为主的转变,造林成活率普遍提高到95%以上。同时,认真落实“谁造林、谁受益”的政策,及时与主体签订合同,核发林权证,明确管护责任,有效地解决了“造林不成林”的问题。

2.3 坚持三个结合,形成合力

坚持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围绕淮河源头、江河两岸等重点生态区域,打破乡村界限,大规模开展荒山造林绿化,做到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坚持林果业发展与培育主导产业相结合。坚持以发展林果业统揽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抓住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三赢”的结合点,促进林果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坚持林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结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林果业建设的切入点,采取政策引导、机制先行、建设在后的办法,通过配套扶持,激励农民造林积极性。

3 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

3.1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领导

要充分认识林业生态建设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将林业生态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明确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林业生态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主要责任人,主管部门负责具体落实,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指标要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确保认识到位,工作到位,落实到位。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组织协调多个部门、有关方面的力量,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突出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的落实,定期检查,定期通报,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深入开展。

3.2 积极实施林业分类经营

对防护林、特用林等以保障生态安全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应纳入社会公益事业管理,建立通过财政手段解决建设资金投入补偿运行机制,鼓励发展林下经济,进行复合经营,给予必要的费用补贴,让公益林经营者获得一定补偿,调动经营、保护的积极性,推动公益林建设持续发展。对用材林、经济林等以商品建设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面向市场放开搞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鼓励经营者兼顾生态效益,受市场调节的发展模式,鼓励、引导经营者实行集约经营,政府根据情况给予一定政策性扶持,鼓励多种形式的资金、劳动力、管理技术等要素投入。

3.3 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引向深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对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建立了产权明晰、主体明确、管理规范、责权利相统一林业产权制度,增强了森林生态功能,实现了“不砍树,能致富”,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相关政策,保障使用者享有70年的林地使用权。鼓励社会各类资本承包、租赁、购买荒山进行林业生态建设,要依法保护好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给予更多的经济扶持政策,把丰富的林业资源利用好、发展好。

乡村生态建设范文第3篇

我国传统的乡村聚落是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奋斗创造的,是以自然-社会-人关联起来的居住单元,是由相对单纯的城乡关系,经过自我循环模式和自我发展经历形成的社会形态,它的结构既复杂又广泛。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形成背景不同,不是经由专业设计人员设计的,没有基础的“理想的规划”,它是由当地村民根据地形和农耕文化这些特定元素,充分发挥了其独立自助、精神思想自由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并建设的,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乡村最大、最吸引人的特色就是乡村田园风光中那种恬静、优美的愿生态建筑特色。如果这种原始的自然风光能够被保留,田园环境资源特色被合理的开发利用,让传统的民居和农村特色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农耕之美的魅力也将被充分释放[1]。不管是一望无尽的稻田,还是层层叠叠的丘陵,在景观中,都是给人视觉的一种强烈冲击感。

二、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原则

就乡村景观特色来说,农业、乡村元素的关键词语是自然、宽广、传统,而城市景观特色的关键词则是现代、娱乐、多元。我国乡村文化是一种纯粹的文化,主要是由于我国当前乡村文化受农耕文明的影响很深,整个村落和都是以姓氏为纽带的,如有些村子里的祠堂、宗族长等,乡村社会中的熟识的人际关系,相较城市而言有很大的不同[3]。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乡村发展可以给我们以借鉴。以法国为例,其乡村布局一般围绕教堂聚集密集分布。而且,其民居大都被农田和树木所包围。其他一欧洲国家以及日、韩等国的乡村景观和城市之间也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然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乡村生活非常惬意,许多乡村地区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佳人居环境。结合国外城市及农村的发展的经验,采用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原则符合我国的城乡发展当前的实际情况,根据“生产发展模式、生活的富余状态、民风文明、乡村整洁干净、有高效的管理”这一发展要求,不断实现社会主义农村的新建设,使城乡实现差异化、协调性发展模式。

(二)整体性原则

乡村的景观设计与计划应当坚持区域经济建设的组织形态,在设计规划中必须有整体性意识。也就是说,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对乡村的地区情形、地理位置、基础设备建设、旅游性能、乡村发展状态机竞争形势、未来发展需要、上级政府要求、自身定位等不同角度实行全方位、多思维及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在取得充足系统的资料、在保障设计方案的可执行性前提下,确立目标和整体架构。一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设计乡村景观的功能布局,做到从整体布局出发,加强其有机整体的协调性与连接性,尽量使功能、属性各不相同的各个乡村空间在整体形象、风貌上保持和谐一致;二是全面系统分析农村生态资源,在景观布局及生态建设中,不断完善生态景观的整体性与持续稳定发展。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所有乡村都有自身的特质。因为地域差异,其自然条件的景观资源也不同。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对自然山水等地形特点、人文典故、民族风情等因素的通盘考虑,在全面挖掘挑选过程中,通过优势特征的结合,建立各自全新的主题[4]。这一主题一般都是建立在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之上的,其立意通常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创意,景观情感与主题建造凸显得更为真实。乡村间的差异和自我特性将丰富旅游资源,使旅游者将有更多的兴趣体验,旅游品质将有更高的保障。如川西农耕文化建设,这个主题中就包含了很多内容。根据“耕”“渔”“读”“樵”这四种涵义不同的农耕思想,就可以从四个角度做相应的主题景区规划与设计,使其景观设计有鲜明的特色,整体形象更具创新性。

(四)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原则

由于工业污染与高强度的农业耕作生产,加之资源过度的开采,目前我国部分农村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此,要想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建设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5]。

三、小结

乡村生态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城市;基本理念;建设规划;模型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218-01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城市化是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普遍健康状况的改善和更多地获得社会服务,以及文化、政治与宗教参与联系在一起的,对各种社会经济形态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完善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探究规划编制的基本原理和适宜的模型方法,乃是当前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

建设生态城市,且能以其良好形象和功能带动辖域内外的可持续发展,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和目标要求:

1)生态城市是一个中心城区与周围城镇和乡村紧密联系、与国内外都市相互竞争和补充的开放系统,既需以人口的适度聚集和持续宜居为基础,又要以社会经济与科教文卫的高度发展及其较强的辐射力带动周边乡村和与其他城镇的协同发展为宗旨。因此,生态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建设要考虑到自然条件、经济区位和辖域内外物流、资金、人流的聚散,以及政治、文化、科技的凝聚与辐射。

2)生态城市不仅仅涉及辖域内外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空气、水体、土地、森林、动植物、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的供需保障,而且也与城市所处的人工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的状态有关。它是一个以人的发展需要和能动作用为主导、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和管理体系为经络的复合机制系统。

3)生态城市既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又要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即生态城市建设要有超前而合理的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生产力和人口格局及其相伴的技术支持和资源配置结构,拥有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结构、便利的交通和通讯网络,以及高效、和谐的服务、社会保障和调控体系,使城市经济、社会系统与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协同有序地发展和良性循环。

2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方案探讨

2.1指导思想

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张家界、桂林和贵阳的等腰三角形的中部。围绕生态立州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把握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重要机遇,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发挥区域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特色,基于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以及生态安全阈值,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新型工业化,全面推动黔东南州资源开发、生态保育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2.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实施生态立州战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生态旅游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形成具有黔东南特色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立足于区域和流域一体化发展,通过系统地开展水源地保护、重点污染源治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大气污染防治、水土流失防治、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等,建立面向区域生态安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生态文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确保区域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发展,保障长江及珠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

2.3城市生态建设规划

2.3.1维护城市生态安全

针对不同等级的生态功能区,明确各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确立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建立以城市生态安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建立与完善城市生态安全监控和预警系统。

2.3.2优化城市绿化体系

建设城市环城林带,加大郊区和农村的绿化力度,引森林进城市,让园林下乡村,形成集城区和郊区绿化于一体,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人与自然和谐的城乡绿色生态圈,建设环城林带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景观多样的城市林业生态经济系统。

2.3.3推进生态示范建设

加强生态示范区与生态县(市)建设,巩固和推进黎平、从江、榕江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凯里市三棵树镇省级生态示范乡镇建设试点的建设和实施,并按照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要求,在生态示范区建设基础上,推进上述三县的生态县建设,切实把区域生态建设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协调发展。

2.3.4加强重点区域生态建设

加强城市重要地段、历史街区的生态设计,重视城市历史文化遗迹和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积极建设生态社区,优化生态人居环境,至2010年建成一批符合标准的生态住宅小区和绿色小区,小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3结束语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基本处于生态城市建设的初级阶段,具体而言,即是将城乡发展的价值取向、政策导向、建设行为等都要奠定在这一新的基础上,对物质建设与心灵建设、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法律制度和道德培养、硬体结构与软件结构间的关系进行调整。生态城市建设更重要的是创造新文化,并在新创文化中体现生态价值观。

参考文献

[1]Yanitsky O. The City and Ecology, Nauka, Mostkow.1987,1:167-174.

乡村生态建设范文第5篇

就如何进一步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我想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项工作要想实现发展和提升就必须看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改进,进而实现突破,所以我想先谈谈人居环境工作存在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作开展强度难度大。我镇境内有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名胜风景区、枣庄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等6条生态红线,这些对我镇生态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资金制约短板尤为突出。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需要财力投入和支撑,由于镇村财力较为基础薄弱,无法保证所需资金及时到位,导致工作成效不明显。

三是争取项目配套资金难。近年来,我镇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上,争取了部分项目资金,由于项目资金需要地方配套资金,镇财力难以保障到位,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四是群众生态环保意识参差不齐。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工作开展,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有所增强,但还有部分群众意识较差,生活垃圾乱扔乱放,生活污水乱排乱放。

五是整体推进工作难度较大。全镇村庄布局散落,大多村庄依地理位置分散居住。同时,新居落成占用了不少可耕土地资源,旧院闲置却没有得到复垦,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空心村”,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也影响了整体村庄的视觉效果和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推进。

实现提升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下一步工作思路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下一步我镇应围绕建设“林海崮乡、多彩北庄”的发展定位,积极探索“绿色发展、生态振兴”的路子,出实招、下硬手,动真碰硬,继续做到力度不减、投资不减、成效不减,力争站位靠前、走在前列,着力打造北庄生态宜居环境。

(一)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推进机制。我镇是全市知名旅游乡镇,生态资源优势明显。在具体推进工作上,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全面形成整体联动、多元参与、合力共建的建设格局。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研究制定《北庄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村级成立建设指挥部,建立镇直部门联动帮包责任制,进一步明确镇城建办、农业办、水利站、环卫所、园林所等相关部门职责,定期组织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现场会和调度会,确保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做到共同参与、齐抓共建、合力推进。二是坚持动员群众,全员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广大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积极引导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庭院绿化、美化等工作。同时,引导群众开展“卫生家庭、干净人家、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改善庭院的生活居住环境,营造农村文明、干净、有序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社会风尚。三是坚持资金整合,发挥效益。对争取的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进行有效的整合,实行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做到“统一管理、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坚持机制保障,建管并举。注重积极开展河道保洁、农村垃圾收集、道路保洁和村庄环境整治“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机制,并在人力、设施上予以倾斜,做到垃圾及时收集、及时清运,保持村庄环境优美、干净整洁。

(一) 压实责任,凝聚整体工作合力。我们将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进一步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全面做好与镇域路域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等有机结合,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狠抓落实,部门协作配合,包片领导直接抓,村书记、包村干部亲自抓,村上干部具体抓,党员和群众自觉抓”七级联动体系,成立镇域路域环境整治、生态建设等五大工作组,将人居环境整治的责任和压力传导到村、明确到户、具体到人。细化分解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在全镇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确保工作快速推进。

(二)强化示范带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作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各村实际,突出重点,统筹推进。

乡村生态建设范文第6篇

1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对策应与时俱进

在城镇化背景下,需要转变传统的乡村生态旅游管理观念,应把乡村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发展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加快整个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的步调,使乡村生态旅游管理更规范,乡村旅游行业发展才更有活力。在管理中应鼓励贫困户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来,通过产业带动、企业帮扶等形式,让乡村生态旅游助推脱贫攻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生态旅游可采取“旅游+”的模式,开发农旅、文旅、体旅等山地旅游新业态,为贫困户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良好发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充分重视各类专家对于乡村生态旅游领域所提出的政策和建议,利用业务咨询、理论指导、评审评价等形式,不断强化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内容,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从而以科学合理的城乡统一化管理办法,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紧跟新形势下促进乡村生态旅游行业良好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2倡导村民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建设中

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人们的参与感也较低,因此可倡导当地村民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建设中,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当地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形成了管理的新模式。例如可以以社会实践旅游振兴为特色,加大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在制定出乡村生态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和整体营销办法后,实现当地农业生产与乡村生态旅游的联合互动。论文格式是论文写作时的写作标准和样式要求。同时促进当地人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建设中,通过对农业公园、湿地保护区的深度体验和走访,使村民充分了解并积极发掘当地的旅游潜力,从而以自然资源保护为前提,以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为未来的建设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以此充分发挥乡村生态旅游业对当地乡村发展振兴的带动作用。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所以必须要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基层部门应加大力度促进产业扶贫政策基础,做好有前瞻性地规划与管理工作。论文格式是论文写作时的写作标准和样式要求。例如在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过程中,给予村民政策和项目扶持。在村民依托乡村振兴发展的良好政策下,也积极开始发展了乡村生态旅游的产业,促使当地农村环境更美、农村收入更多,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高。基层部门应明确对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二三产业的市、县,可给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对使用荒山、荒坡、荒滩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以此不断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带动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

乡村生态建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建设;林政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15502

1 引言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全球的生态问题不断凸显,甚至很多地区已经出现了生态危机,严重影响着每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也有了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但是我国生态问题始终比较严重,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可以说,生态问题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1]。关注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不仅能对生态环境的平衡起到重要的帮助,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自然环境的改善。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林业工作并不完善,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基于此,将针对现代林业生态建设和林政资源管理工作展开研究,希望对于林业的快速发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2 现代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和林政资源管理工作的关系

作为生态系统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环节,在工作的环节中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保护,能在很大程度上强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人类社会的生产或是生活工作和林业资源这一物质基础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加强对林业资源的合理保护,也是当前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得到发展的重要保障。所谓的林政资源,就是在林业管理机构的工作中,借助国家林业的法律法规和实际工作要求,对使用林业资源的企业或是个人组织进行有效管理,在专业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下对整个林业资源的管理进行进一步优化[2]。林政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我国整体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不对这项工作引起关注,那么就会造成现代林业生态建设的力度存在不足的情况,严重的甚至还将影响到现代林业生态水平的提升。

3 当前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当前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对现代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有着较大的关注,但是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林业的生态建设工作的确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3.1 林I资源的分布存在不均匀情况

根据当前我国整体的发展情况上来说,我国的林业资源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量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在世界平均水平中仅仅占据10%~20%左右。当前我国林业资源量的总体分布上资源不足的情况十分严重,同时资源的覆盖面积也十分不平均[3]。经过实际研究和调查发现当前只有黑龙江、内蒙古和云南的几个省份林业面积处于达标的阶段,并且在我国也处于比较丰富的阶段。但是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林业资源则是较为匮乏的,因此林业资源两极化的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3.2 林业生态化建设现状不佳

在我国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林业管理工作人员,都已经认识到林业生态建设和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所以我国林业部门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和强度也有了十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对荒漠化问题和水土保持的治理力度也得到了十分显著的强化。在改革开放多年以来的努力下,我国整体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完善,但纵观整体发展,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却始终没能得到良好的改善。人造林的树种并不完善和丰富,并且在生态建设工作中人造林的结构也十分不合理,严重影响了现代林业生态建设的整体效率。

3.3 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中法治观念较弱

在林业建设工作中只有掌握完善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优化意识,才可以将我国林业工作更加有效的落实和开展[4]。但在目前林业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宣传工作质量的约束和影响,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难以得到有效完善和开展。关于生态环境的法律体系在实际宣传的过程中也存在不足的情况,所以这也造成当前很多政府工作人员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生态环境的循环就难以得到良好落实。正是由于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存在不足,使得执法不严和有法不依的情况始终出现在现代林业生态建设活动中,对生态建设工作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4 对管理工作的力度进行加强,对现代林业生态建设进行促进

林政资源管理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本身就存在紧密联系,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将林政管理工作和现代化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充分融合,将进一步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开展。围绕二者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进一步分析林政资源管理工作对现代化林业生态建设的相关对策。

4.1 强化管理团队的建设

对林政工作团队建设进行完善和强化,就要求林业工作中相关部门对工作进行准确落实和开展。任何一个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在区域建设中,都应该建立起更为基层的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站[5] 。在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站的帮助下对当地的资源不仅可以进行有效保护,同时还能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宣传工作和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从而帮助广大工作人员对林业生态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和确定。当前林政部门对乡镇林业站的关注仍然不够强烈,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应该不断强化林业流动巡查工作的强度和力度,采用更具创新性的林业资源管理方式对当前林业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要求。全面建设林业生态建设的管理队伍,需要根据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中实际情况进行开展,从而建立起一只更为专业和严格的林业资源管理团队。同时,这也需要各个不同区域和部门之间对林政资源观念的宣传工作进行重视,全面开拓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渠道,为实现林政工作的稳定性提供良好帮助[6]。此外还需要引起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家的林政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基层执法部门的建立健全,从而将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意识和工作标准进行强化,使得组织纪律的严格化得到有效落实或进一步提升,对一些业务水平高和工作能力强的人员进行引进。

4.2 对先进林业资源管理设备和技术的使用进行强化

在当前林业资源工作开展过程中,将林业生态建设改革工作进行有效深化,对于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向着更为高效的方向发展将起到十分有效的帮助作用[7]。在现阶段我国的林业生态管理工作中,首先应该确保行政审批工作效率的提升,此外,林业生态管理工作的目标也应该向着更为亲民的方向发展,通过在管理工作过程中对林业部门工作权力运行的规范化,促进林业生态化建设工作中的决策的制定,以便保证工作向着更为科学和合理的方向发展。在目前林业工作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对林政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进行提升,也就是要在工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管理设备的引进和技术的应用,保证林业生态化管理工作的可持续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加强[8]。

5 结语

森林资源在我国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更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将生态资源和建设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进一步强化对林政工作的管理,充分抓住工作中的重点。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也有了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但是我国生态问题始终比较严重,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可以说,生态问题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在上文的研究和分析过程中,相信相关的工作人员φ庖晃侍庖起正确的认识,这对于以后在林业建设工作中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工作策略将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 俊.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的关系分析[J].吉林农业C版,2013,58(8):178~179.

[2] 黄 军,陆柳春.探讨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J].现代园艺,2014,67(10):220.

[3] 张 刚.现代林业生态建设和林政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J].北京农业,2013,51(21):96.

[4] 朱盛芸.现代林业生态建设和林政资源管理的关系研究[J].江西农业,2016,38(8):47.

[5] 陈 波.兴仁县现代林业生态建设和林政资源管理探讨[J].广东科技,2014,91(20):151,148.

[6] 龚 麟.对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的思考[J].乡村科技,2015,161(6):40~41.

乡村生态建设范文第8篇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大家积极行动起来,迅速掀起全旗生态建设的新,全力打造特色化生态绿旗。这也是旗委十三届九次全委扩大会上提出的“实现七个新突破”之一。一会儿,李建平主席就生态建设工作做具体安排和部署,大家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在统一思想中提高认识

生态是民生之本,生态是文明之源,生态是经济之基。近年来,准旗历届领导班子坚持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生态保护和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率先推行了禁牧舍饲养畜,创造性实施了“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矿区环境治理,高标准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飞播造林、天然林保护、淤地坝建设等生态水保项目,生态面貌发生了从严重恶化到整体好转的巨大变迁。全旗植被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68.6%和25.9%,人均林地面积3.45亩,人均活立木蓄积量11.46立方米。昔日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如今变成草木葱茏的高原盛景。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特别是准格尔旗作为资源型地区,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较大、生态建设欠帐较多。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镇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乱”的现象还比较明显;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建设滞后,“脏”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治,特别是“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卫生脏乱差还较为普遍,等等,诸如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必将成为影响全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对良好生态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更加优美、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全旗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如果还是按一般的水平去发展,人民是不会满意的,我们自己都是不能满意的。因此说,加快生态建设,对准旗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特别是109高速的通车、人气的带动、对环境的要求更高。基于这些考虑,旗委、政府在党政联席会上已确定了生态工作方案,今天召开这个会是个动员会,目的是让大家早动手安排、早组织行动,利用冬春季适宜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我们务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把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水青山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自觉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来维护,把生态效益作为最长远的经济效益来追求,推动生态建设不断采取新举措,再上新台阶。

二、要在明确目标中突出重点

加强生态建设的目的是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我们必须把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结合起来,实现生态与惠民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讲,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要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在城市见缝插绿,高标准绿化美化,打造美好家园;在农村大力植树造林,实现村容绿化整洁;在矿区高标准进行环境治理,创造现代化的绿色工业矿区,勾画“城在林中、村在树中、人在绿中”的美丽画卷;二是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通过开展荒山绿化、发展庭院经济、发展林业产业,增加就业容量,挖掘农民增收潜力;三是要满足人民消费需求,不断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林业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加强生态建设的重点是动员全社会力量,政府、企业、个人参与,集中精力、集中财力,建设城市周边、村镇内外、公路两侧等人群聚居、活动频繁区域的生态环境以及生态自然恢复区、工矿区周边环境和需要恢复治理的矿区环境。具体来讲,要抓好四项任务:一是建设以大路新区、薛家湾、沙圪堵为重点的绿色生态城区;二是建设以103高速公路、大东高速公路和大路新区至薛家湾镇快速干道为重点的绿色生态通道;三是建设以苏木乡镇所在地、移民新村、黑色路面两侧及旅游景点为重点的绿色生态村镇;四是建设以禁止开发区和工矿区为重点的绿色生态自然恢复区。

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必须全党动员、全民上阵,务求尽快取得明显成效。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主要领导,一定要牢固树立人本理念,想问题、办事情,都要贴近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抓好特色化生态绿旗建设。

一要高起点规划。目前,全旗生态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即将出台,在制定规划方案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先使用乡土树种,保证一次成活,一次成景,要有长远目标,不能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种什么树、种多大的树要适地适宜,要多听专家的意见;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实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城镇乡村统筹兼顾,治污绿化同步进行。要突出景观效益,注重城郊绿地的结合性,注重景观与生态的共融性,注重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追求艺术性。要严格执行规划方案,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不得随意改作它用,更不能随意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确保规划方案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要高标准建设。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对一些重点绿化工程,要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公开招标,选择知名度高、成果较多的一流设计单位来做。特别要突出人文理念,把准格尔文化与现代绿化艺术有机结合,打造独具准格尔特色的绿色城市和绿色村镇。特别要加大中心城镇的绿化力度,宜树植树、宜花种花,注重花草树木的搭配,注重平面立体效果的处理,注重水陆绿色的衔接,注重实用功能和美化功能的有机统一,精心打造一批绿化精品,充分展示准格尔的生态绿化水平,体现准格尔深厚的文化内涵,力争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态建设效果。

三要高质量管护。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不搞好管护,造下林、植下树也成不了绿,变不成景。因此,一定要树立保护就是建设、管理就是发展的理念,坚持种管并重、养护并举。要认真探讨和大胆实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护办法,创新管护体制,降低管护成本,提高管护效果;要充分依靠科学技术,大力推广绿化科技成果,搞好造林技术培训和绿化指导工作;要坚持依法加强管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毁林毁草等违法行为,认真做好防虫防火、保护林木资源工作。同时,要积极构建责权利统一、建管种结合的长效机制,坚持造林绿化与管理保护同步落实,推动管护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要在强化责任中抓好落实

各苏木乡镇、各部门、各企业要同心同德、攻坚克难,以生态建设的实际成果检验作风建设、检验领导能力、检验执政成效。

一是组织领导要到位。为确保全旗生态建设目标如期实现,切实加强对生态建设工作的领导,旗委政府成立了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其办公室设在水保局世行办,工作人员从旗林业局、农牧业局等单位抽调。旗林业局、水保局、农牧业局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和职能,在旗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下,完成各自承担的生态建设任务。

二是责任落实要到位。当务之急就是抓紧时间搞好规划设计,旗生态办要尽快将今年秋冬和明年春天生态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明确具体单位和责任人,明确时限和进度,逐项分解落实。旗、苏木乡镇及相关企业要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考核奖惩。各级主要负责人一定要把生态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三是资金投入要到位。各有关部门要将相关生态建设的各项资金集中捆绑使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事,要在旗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范围内投资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建设投资机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林业产业工程建设要遵循市场规律,投资实行市场化运作。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注重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