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皮肤护理理论知识

皮肤护理理论知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皮肤护理理论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皮肤护理理论知识范文第1篇

施秀玲

(德保县中医院 广西 德保 533700)

【摘 要】目的:为满足患者住院期间的各种需求,促进患者健康,改进我们现有的工作方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结合医院实际,在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注重夯实基础护理。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8%,实现了护理零投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结论: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

【关键词】基础护理;优质护理服务

基础护理是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需求,尽可能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其内容涵盖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书写护理文书等护理[1]。临床护理工作中,基础护理质量不仅反映了一个医院的护理水平,也反映着一个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提高基础护理水平,具体措施及体会如下:

1 转化思想,强化护理人员重视基础护理的意识

实行临床护士岗位责任制,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伤病员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依旧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规范护士的服务语言及行为,引导护士进行新的服务变革,以适应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改变服务态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要求护理人员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拓展了基础护理内容,永远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树立“我为患者做什么”的服务意识,关爱人的健康,提供温馨的服务,施行亲人般的护理,从洗脸、梳头,到洗脚等患者不能自己完成的生活护理,都由我们亲手去做,护士所做的最基础的护理,并不是如许多人认为的那么低下,而是满足了患者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护士不再只是重视打针、发药,对患者的心理、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等进行全面了解,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 完善护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修订陪视管理制度,增加护理员工作流程,

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分解到各班次工作流程,将人性化护理服务、专业化健康宣教、康复指导、和谐的护患沟通渗透到每天的护理服务中,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2]。

3 完善基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保证基础护理质量

以护理部为主,成立全院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多个专项基础护理质控小组,包括静脉输液、吸氧、吸痰、超声雾化、皮肤护理、导尿、灌肠、洗胃、护理文件书写、“三基”理论等,各科室成立基础护理质控小组,全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由护理部领导和骨干护士组成,负责全院基础护理质量标准和考核方法的制订修改,督查总结反馈全院基础护理质量;科室质控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小组长组成,各专项小组负责本项目的质量指导,培训考核,各质控组织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形式活动,并记载活动情况和考核成绩。

4 重视护理业务学习与培训,努力提高护士的基础护理水平

4.1实践“三基”,夯实护理理论基础 以理论指导临床,理论测试全院组织每年测试一次,参与率 100%,各个科室每周组织至少一次业务学习,每周晨会 10 min,口头提问护理理论,专科知识,全院每月组织 1 次护理业务学习学习基础护理新技术,新知识、学科发展等,入院三年之内的新职工护理部每季度组织理论测试,不定期对高年资护理进行理论测试。

4.2加强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提高护士临床实践技能 基础护理操作由各专项管理小组和科室质控小组负责监督、考核,全院护士包括护士长每年都参加护理部规定的操作考核并达标,护理部每月从各科室抽查人员进行操作考核并达标,科室考核由各质控小组负责监督。

4.3 重视新护士的岗前培训,减小水平差距 随着我院的发展,3年来我院所招聘的新职工基本上是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所以对新护士安排1个月的岗前培训,重点以有关护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观察病情,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职业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沟通技巧和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培训为主,培训完毕统一组织测试并达标。

5 主要体会

5.1 政府支持,制度改革,增加收费项目,提升护理人员的价值 基础护理的落实需要政府对医疗制度改革,推行医院无陪护制度,实行护理三级等级管理,注重医院床位与护士配备,注重护士分层次使用,加大护士准入制度的力度,培养高素质、优秀的护理人才,提高患者的报销比例,卫生主管部门在确立医疗服务物价、收费项目上应尽可能使开展的医疗服务都有收费项目体现,并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改变逐步调整医疗收费标准,要考虑到护理服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应根据技术难度,劳动强度和所消耗的时间制订服务价格,同时应根据社会总体物价变化情况进行调控,使护理劳务费获取合理的经济效益。

5.2 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病情观察水平 基础护理工作是护士观察病情的最好途径,是护士与患者交流的最好桥梁,护士做好基础护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汇报给医生,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护士实施基础护理可以给患者一种安全感,信任感和亲切感,可以避免因误解而引发的护理纠纷,故应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职业的道德水平,做好基础护理。

5.3 深化基础护理内涵 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难度可能低于手术的配合,专科护理等技术,但对于患者的康复,提高危重救治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都是至关重要的。走向临床护理工作第一线的每个护士,无论学历,职称如何,基础护理的技能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基本功,基础护理是其他护理的基础,与其他治疗一样重要,并可以成为其他治疗的基础,对于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复至关重要。

5.4 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思想意识,护理结果标准化 有的护士认为基础护理可做,可不做,做好了,只是外观上好看,做不好,对患者的影响不大,因此检查时做得好,不检查时能敷衍则敷衍,基础护理流于形式,临床上应征询患者的意见以判断基础护理的好坏,在日常工作中总结每一项基础护理的标准,加强质量管理,从而提高基础护理水平。

5.5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道德情操 基础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能够深入患者的内心,体验其喜怒哀乐,护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精细的艺术中之最精细者,加强护理人员情感的培养,让其学会换位思考,提升护士的爱心、耐心、细心,热情周到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皮肤护理理论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神经外科 护理安全 对策

近年来,由于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和病人自主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医疗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医院管理领域最重视的议题之一。医院管理,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患者安全的管理。病人来到医院能否保证医疗和人身安全是病人就医全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而随着公民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其对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作为护理人员,除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外,还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规范医疗护理行为,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这是每个护理工作者当前的重要学习之一。神经外科患者由于专科疾病的特点,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且部分患者长期卧床,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因此找出安全隐患,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1.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病情观察不及时,药物治疗不能够及时准确进行,不能及时发现用药不良反应:

①神经外科是一个急、危、重病员多的科室,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随时可发生生命危险,护理工作要求高,如病情观察不及时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治疗,导致患者死亡或永久丧失。②神经外科患者因起病急,病情重且变化快,用药品种繁多,并且随着病程的进展,经常变化药物,或是改变用药频率,而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及时查对或因为工作繁忙疏忽,很容易用错药或是漏用药物;神经外科患者一般病程较长,输液治疗时间长,如在治疗中护理人员未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很容易对患者造成肝肾等脏器功能损伤。

1.2坠床:

神经外科患者大多存在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肢体功能障碍等情况,如床栏防护及约束带使用不当或是由于肢体偏瘫导致翻身时肢体运动不协调均可导致病员坠床或自伤的危险。

1.3跌倒:

神经外科患者大多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和视力视野受损,如遇陪护人员护理不周、挽扶不当或患者自主取物、地面过滑或有障碍物、坐凳不稳等均易导致患者跌倒发生。

1.4皮肤损伤:

①神经外科患者大多长期卧床且存在感觉运动障碍,感知异常加之营养低下致全身抵抗力低,大小便异常,各种检查治疗搬动不当等均易发生皮肤受损的危险,如常因为肢体功能障碍如偏瘫,昏迷患者无自主活动,烦躁患者不配合变换,应用约束带不当等而形成压疮。②患者大多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对血管及皮肤刺激性强,加之病员燥动致针头滑脱出血管,液体溢致皮下导致皮肤损伤坏。③神经外科患者多存在感知障碍,如使用热水袋保暖不当或红外线理疗时温度、距离调控不当,热水杯或热水瓶放置不当易发生烫伤意外。

1.5肺栓塞: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或手术后受限制等情况,可引起血循环障碍,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若处理不当,可致肺栓塞,引发猝死的可能。

1.6健康宣教不力:

医护人员对专科疾病知识及安全知识指导宣教不力,患者及家属理解不到位,遵医行为差,如颅内动脉瘤患者擅自下床活动、负重、用力解便等增加颅内压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等意外危险发生;对住院患者应明确告知避免穿硬底鞋,视力视野受损的患者在外出时应有专人陪护,癫痫患者洗澡时应有人陪同等,

2.安全对策: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三基”培训,提高专科技能水平: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等法律条例,提高法律意识,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临床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杜绝安全隐患。每个月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分析病区出现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培养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并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熟练掌握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及专科药物的知识,利用科室业务学习及疑难病例讨论等时间组织进行理论学习交流,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护理会诊、整体护理查房形式提高护士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护理安全。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做好三查七对,通过检查、督促、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2.2避免坠床:

对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的患者加强重视,最好有专人陪护,使用床栏,并检查床栏是否处于完好有效状态。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向家属解释使用的目的、必要性,使用约束带时注意动作轻柔,并定期检查约束部位皮肤情况,定期放松肢体,保持皮肤完整性和保持肢体的功能位。肢体功能障碍者协助其翻身,采取安全舒适的卧位。在使用平车和轮椅搬运患者时,应根据病情酌情使用安全带,医务人员应在场进行指导,重危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有护理人员陪同并备好抢救用物。

2.3健全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患者意外跌倒:

病房内设施摆放简洁整齐,走廊内设有扶手,过道内避免放置杂物,浴室和卫生间安装扶手,地面应有防滑措施,保证床头呼叫设备的完好使用,并将患者经常使用的物品放置在病人容易取放的位置,对年老体弱、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和视力视野受损的病人,行动时应有陪人搀扶,防止跌倒。加强对卫生员的监督和管理,拖地时使用防滑警示标志。拖把避免过湿,应在5min内干燥为宜,及时拖干地面水渍,保持地面干燥,确保安全。

2.4防止皮肤损伤:

①患者入院时进行皮肤状况评估和压疮评估,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或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建立皮肤护理记录单,定时进行翻身、拍背,身体空隙处给予软枕支持,保持床铺及衣物的清洁平整,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爽,每天擦身1~2次,避免用过热的水,大小便后要及时清洗会和肛周部,减少皮肤受到刺激。严格交接班,每次交接班时一定要把患者受压部位的情况重点交接清楚,引起大家重视,做好重点护理。患者和陪护人员定时修剪指甲,使用约束带者注意局部皮肤情况。让患者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素,给予供热量、高蛋白饮食,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供养,以增强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②患者在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期间,应严密观察静脉穿刺部位情况,勤观察与巡视,并悬挂使用刺激性药物警示牌,发现针头滑脱出血管,液体溢致皮下,应及时拔出针头,另选血管重新穿刺,并将患肢抬高,局部用95%的乙醇热敷。③对感觉障碍或减退的患者,应向家属详细反复讲解热水袋正确的应用方法,强调热水袋应用时热水温度不应>50℃并加用布套,严禁直接接触皮肤,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减少安全隐患,加强巡视,定期检查局部皮肤情况,床边交班,如发现皮肤潮红疼痛,则停止使用,并在局部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进行红外线理疗的患者,应告知其不能擅自调节温度距离及碰撞;热水瓶放于规范统一并妥当的位置,以防烫伤意外。

2.5 肺栓塞的预防:

关键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⑴,对神经外科的住院患者,入院后根据评估情况指导其进行下肢肌肉收缩练习,不能下地者可协助或鼓励患者在床上活动,下肢瘫痪者每日给予4次按摩,被动活动关节,促进血液循环。

2.6加强患者安全教育:

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教育,入院当天就向患者进行防滑、防跌、防烫伤、病区环境等进行安全宣教,护士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评估,并根据评估所得的结果进行安全教育,3天内护士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宣教,按时召开公休座谈会,了解患者对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对存在的隐患妥善处理,保证护理安全。

总之,只有从根本上重视护理安全,明确护理人员对待护理安全问题的态度,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规范自身行为并不断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学习,营造护理安全氛围,才能为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提供一个更安全、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住院环境,提供更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皮肤护理理论知识范文第3篇

无论是白天或深夜, 护士是病人的守护神,她与病人接触的时间最多,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观察用药后效果,为病人排忧解难,达到优质护理的目的,为实现其根本愿望,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这一点对于护士来说尤为重要。

1 巡视病房频次

护士长带领在班护士每日2次查房,巡视分早上接班时和晚上接班时。责任护士自接班后开始进行巡视,按护理等级巡视,特级护理24小时由专人护理,一级护理1小时巡视1次,二级护理2小时巡视1次,目的为观察生命体征,对输液病人巡视时间为随时巡视观察,目的为观察输液情况,并及时填写分级护理巡视单及输液巡视单。

2 巡视病房的具体内容

2.1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疾病先兆,使病情得到及时控制。

2.2 负责病情观察及皮肤护理等基础护理,及出院指导,了解患儿睡眠及饮食情况。

2.3 负责输液方面观察,对药物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及时宣教,核对输液卡,输液速度及名称是否相符,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

2.4 随时实施健康教育,在巡视病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家属的警惕性,督促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2.5 检查病区环境和秩序,对于儿科病房来说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及限制探视很重要。患儿本身抵抗力弱,做好解释工作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6 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家属会对治疗及收费问题提出疑问,巡视病房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巡视病房的具体方法

3.1 观察病情技巧:儿童病情发展过程易反复、被动、变化多端,如果处理不及时病情容易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因而决定了儿科护理工作观察任务重的特点。一位有技巧,有能力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做到勤巡视、勤询问、勤观察、勤思考、勤记录。儿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及较强的临床应变能力,一旦发现患儿急性发病,首先应保持镇静,做到忙而不乱,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做好处理。

3.2 有效地与家属沟通:对儿科患者来说,陌生的环境,有限的活动空间与时间,都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取得家属的配合,帮助家属及患儿尽快适应在医院的生活,尽快熟悉医院环境,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善于发现环境和病区秩序对病人的不利因素:检查病人的治疗环境是否安全、舒适。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适合患儿恢复健康的治疗环境。舒适的环境包括室内温度、湿度、光线、噪音的适量控制与清洁的维持。及时发现不利因素,如探视人员过多、病房过于闷热,这样对患儿的治疗与恢复都是不利的,通过巡视及时发现,及时给予制止。

3.4 及时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以病人第一需要为中心,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成功要点。对于患儿家长提出的问题给予详细周到的解答,并讲解一些育儿的护理知识,如患儿睡觉时,禁用棉被蒙头睡觉,以免因为捂闷过度引起缺氧,高热等;不要将会引起患儿误吸吞咽的玩具、食物给患儿玩耍,以免引起误吸;指导家属正确的喂养知识,防止患儿出现误吸,呛奶等。

3.5 检查及询问:多询问,多与之交流,有问题能及早发现,早解决,可以避免更多的麻烦,误会。儿科治疗是儿科工作中最大的难题,患儿住院后均要静脉输液,如不能进行正确的静脉穿刺,再好的治疗方案不能及时执行到患儿身上,都会耽误病情,影响治疗效果。作为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了解家属的担心和顾虑,让患儿家长感受到我们也是母亲,也爱他们的孩子,增加与家属间的亲和力,是个项诊疗及治疗顺利进行。

3.6 巡视技巧:到病房去巡视,并不是简单查看,而是需要融入自身的知识面和经验。如亲自给患儿清洗臂部,更换尿布,衣服及喂奶,拍背等,同时对家长慰问看护患儿的辛苦,饮食起居等,所有这些可以消除家长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儿及家长主动配合护理工作。能解决的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回去找相应人员给予病人相应答复。

4 巡视病房的作用

4.1 增强了解和掌握患儿的情况:护士与患儿和家属建立信任关系,是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护士顺利开展护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每天巡视次数多了,能够从各方面了解到患者的情况,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这样可以有效的指导护理工作,因人施护,不断提高护理效果和质量。

4.2 巡视病房能及时发现问题:如输液患儿的巡视可及时发现药液渗漏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减少患儿不必要的痛苦,因有些药物渗漏会给患儿带来严重后果。在输液时患儿往往因为害怕而比较躁动,不配合治疗,容易发生渗漏。

4.3 巡视病房可以及时为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在巡视时,家长遇到不明白事情随时提问,护士就能及时解答,这样增加了对疾病的了解,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又可以促进护士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理论知识,去充实和完善自身,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如体温测量是住院患儿每天都要进行的基础护理操作,测量时向患儿家属交代影响体温测量的因素及防止体温计折断,刺破患儿皮肤等。

通过巡视病房增近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使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增加到99%以上。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3.

皮肤护理理论知识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总结高原地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住的384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给予饮食指导、心理护理、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出院指导,以及恢复期护理。结果:384例患者经积极救治及综合护理干预,334例患者消化道出血有效控制,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出院(86.98%);22例放弃治疗(5.73%);28例死亡(7.29%)。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出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对预防再出血,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护理

肝硬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损害,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而又多发的并发症[1],通常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有关,出血突然且病情严重,是临床常见急症[2]。据相关报道,肝硬化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约50%左右[3],出血量大,来势凶猛,复发率高,约占60%。我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3300m[4],交通经济滞后,当地大多数农牧民(居民)群众文化程度低,卫生条件差,缺乏医疗保健知识,饮食习惯不良,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又有嗜饮高度白酒的习惯,所以,酒精性肝硬化,乙肝肝硬化发病率较平原高,而且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和食道静脉曲张的患者也较普遍。由于高原地区缺氧、寒冷、干燥,低气压以及气候多变、环境恶劣等,容易导致心肺、胃肠等功能减退[5],免疫功能低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容易并发感染和多器官衰竭。我院自2014年3月—2015年10月共收住38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积极抢救治疗,以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8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336例,女48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49±6)岁。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血、黑便,上腹部不适、心悸、出汗,黄疸等。其中89例患者出血量在500mL以内,属于轻度出血;186例患者出血量在(500~1000)mL;属于中度出血,109例出血量超过1000mL,属于重度出血。

2护理方法

2.1急救护理

2.1.1一般急救

该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危重,急救物品、药品等提前准备就绪:①绝对卧床休息,呕血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躁动患者加床档防止坠床;②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检测血型和交叉配血,做好输血准备;③即予(4~6)升/分的氧气吸入;④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呕血情况及粪便量、颜色、性质等,做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记录24小时出入量;⑤保暖,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出现发冷、寒战等症状,给予加盖棉被,双下肢末端放置热水袋等。

2.1.2补充血容量

在短时间内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尿量、血红蛋白等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量。

2.1.3止血治疗

该组患者如果止血药治疗效果欠佳,遵医嘱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插管前向患者解释放置气囊导管是止血、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取得患者配合。

2.2病情观察

2.2.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血压及面色等,每(15~30)min监测生命体征1次,给予心电监护。根据血压情况,随时调节升压药的速度;观察有无肝性脑病先兆等。

2.2.2准确评估患者的出血量

患者出现冷汗,四肢冰凉,脉快细弱,烦躁,则为有活动性出血的指征,应及时通知医生。

2.2.3注意观察尿量

尿量的多少可反映患者全身的循环状况和患者肾血流的情况,出现少尿或无尿者,则高度提示周围循环不足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故有休克时遵医嘱留置尿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2.4预见性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尽早发现出血先兆,如喉部痒、异物感、胃部饱胀不适、灼心、恶心等症状,应考虑有出血可能,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等预见性地判断病情,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2.2.5针对性护理

使用三腔气囊管时,应保持三腔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有无血凝块。三腔管放置24小时后,食管囊应放气20分钟,同时放松牵引,避免被压黏膜发生缺血和坏死。置管期间做好鼻、口腔护理。插管期间禁食、禁饮,拔管后的前2天先进流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2.3心理护理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突然呕血或者便血,患者及家属都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刺激患者加重出血。及时安抚患者及家属,消除恐惧心理。告知患者过度焦虑、紧张容易加重出血。该组1例患者住院期间因家庭矛盾导致情绪激动,短时间诱发大出血,虽经积极抢救,仍然失去了生命,这是很深刻的经验教训。

2.4饮食护理

出血量少无呕吐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大出血患者应暂禁食,止血后(1~2)日即可渐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半流质饮食,逐渐改为软食;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普食。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严禁进食生冷硬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带刺食物、粗纤维的蔬菜等,应细嚼慢咽,避免损伤曲张静脉再次出血。

2.5一般护理

加强口腔护理,留置导尿的患者,加强尿道口护理,长期卧床患者,做好皮肤护理,定时更换卧位,保持床单位整洁,避免压疮发生。

2.6恢复期护理及出院指导

2.6.1恢复期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因饮食不当再次出血发生率高,因此恢复期的饮食宣教十分重要。患者在恢复期常有饥饿感,饮食难以控制。该组1例患者在消化道出血停止后因饥饿私自进食2个桃子,诱发再次出血;1例患者在次日准备出院时,晚上进食麻辣烫,诱发再次出血,故护士要加强巡视,尤其是高原地区因天气寒冷,人们喜欢进食一些热、烫的饮食和干硬食物,责任护士一定要高度重视患者的饮食护理,避免食用粗糙坚硬或刺激性食物,嘱患者少食多餐,进食时细嚼慢咽,口服片剂要研碎后服用;保持大便通畅,以防用力过大引起痔静脉破裂。

2.6.2出院指导

①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医学知识,纠正患者及家属不正当的观念及生活习惯,使其了解饮食控制的重要性;②保持情绪稳定、乐观,戒酒戒烟;③出院后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④学会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现恶心、少量呕血或发现黑便时应卧床休息,应暂禁食,由家属协助及时就诊。结果384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及时的救治以及综合护理干预,334例(占86.98%)患者抢救成功,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0±3)天;22例(占5.73%)患者自动放弃治疗;死亡28例(占7.29%)。

3讨论

高原地区肝硬化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发病率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高原低氧环境、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是促发该病的主要原因,高原低氧刺激红细胞代偿性增生使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减慢,胃、十二指肠黏膜微循环障碍,生成大量的酸性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损害毛细血管内皮,血管壁受损,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瘀血改变,甚至胃肠黏膜破裂出血[6],肠黏膜再生能力减弱,瘀血容易引起消化道出血,低氧影响细胞能量代谢,使肠黏膜屏障作用减弱,在物理、化学、感染等作用下,极易形成炎症、溃疡[6],加重消化道出血,甚至影响出血面愈合。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突然,出血量大,来势凶猛,容易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必须及时进行抢救和处理。高原地区的患者,由于低氧分压、低气温、湿度低、干燥等环境因素,加之大多数农牧民群众文化程度低,缺乏医疗保健知识,饮食习惯不良,爱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又有嗜饮高度白酒的习惯,(1~2)年内再次出血发生率为60%~70%,病死率高达33%[7],因此预防再次出血至关重要。所以,护士一定要加强宣教,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提高早期防治消化道出血的意识,反复多次的进行饮食注意事项、用药指导、戒烟戒酒等多方面的宣教,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降低再次出血率和病死率。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384例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及时救治和全面护理,积极寻找诱发因素,有效控制了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笔者体会到,作为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而且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应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与医生很好的配合协调,进行正确及时地救治与有效护理,从而提高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慧南.循证护理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2015,8(12):101~102.

2韩菊平,刘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营养状态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282~291.

3姜丽红.出血诱因知识普及联合舒适护理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认知程度及行为的影响.社区医学杂志,2015,13(23):76~77.

4李萍英,马颖才,杨永耿,等.高原地区胆囊十二指肠内瘘18例内科诊治体会.高原医学杂志,2015,25(3):14~16.

5顾焕萍.高海拔地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护理.高原医学杂志,2013,23(3):47~49.

6张彦博,王源,刘学良,等.人与高原.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