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突发事件处置流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急预案 动态综合评估 原则 内容 重要指标

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可以保障其实操性。我国目前对于应急预案的评估缺乏实质性规定,没有统一标准,学界认识也不一致,导致评估工作混乱无序。要坚持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综合评估,全面考量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及时反馈各种信息,为预案的修订提出建议;尽量避免实操性较差的预案在应急处突中反复使用,造成重复性的损失;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预案的及时启动和顺利运行,为突发事件的现场应对提供指导,真正减缓突发事件带来的负作用。

动态综合评估的基本原则

以事件为主导原则。动态综合评估时要始终回归突发事件本身,评估应急预案是否对突发事件进行了有效梳理;是否按事件本身规律划分了处置流程,包括主流程和分支流程;是否按事件发展的可能性规定了应急响应的基本步骤和程序。

专业评估原则。应急处置强调在专业处置基础上的综合协调。在动态综合评估中,要邀请各个领域中既懂理论又具有实战经验的专家来参与风险评估、事件梳理、资源评估等。避免以行政长官代替专家,确保评估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合理性。

综合协调原则。应急处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依靠政府的统一协调和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坚持综合协调的原则,才能确保依照应急预案构建起组织机构完备、指挥协调高效、纵向垂直协调管理、横向相互沟通交流、覆盖全地区范围的应急组织体系,并确保与相关预案的协调统一。

动态综合评估的具体步骤与内容

动态综合评估包括四个闭环、完整的步骤,实现了应急预案从制定到实施,再返回到制定的过程。

应急预案编制前的评估。应急预案编制(包括新预案的编制和已有预案的修订更新)前,要组织专家对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对可能出现的、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各类突发事件进行一次详细梳理和分类。国外非常重视危机风险评估程序,有的国家将危机风险评估程序作为制定应急预案的首要步骤,有的国家虽视风险评估为独立的程序,但也是将其作为应急预案制定程序的前提来看待。只有做好预案编制前的风险评估,才能明确潜在风险和当前的脆弱点,从而确定应急预案的覆盖面和优先级。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的评估。一是应急处置流程总评估。制定应急计划前要先梳理出一个相对完整、客观规律的“事故树”,区分主要事件、次生事件和衍生事件,以事件为主导依次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这些方案对应到“事故树”上会形成一幅相对完整的突发事件应对模式图。通过对网状分布的应对措施的评估,判断发现各项措施和步骤是否齐全,相互之间的逻辑顺序是否合理并针对不足及时调整。这一阶段要重点评估对突发事件预设的分级是否合理,以及处置流程中(包括主流程和分支流程)各个操作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借助专家的专业判断,将操作步骤之间存在的影响关系罗列出来,根据预案的设计目的来对处置流程进行最终的优化和选择。二是应急组织体系总评估。根据已经绘制的“事故树”和应对模式图,评估预案所要建立的应急组织体系是否有效、专业,领导机构、指挥机构、专家咨询机构和执行机构是否有利于预案目的的实现。三是应急资源总评估。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资源能否得到保障十分关键。预案制定时,要根据事先梳理出的脆弱点重点对本地区各类可用于应急的资源进行普查、合理评估和整合,确定资源合理的调度路线。尤其不能忽略对信息畅通的资源保障的评估。四是宣传方案总评估。如果群众具备相应知识,不仅可以有效配合政府的应急处置,还能展开积极自救,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预案时,必须评估怎样的宣传方案更符合实际,更有利于普及常识。确保面向全社会真正做好以预防、避险、自助、互救、减灾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技能。五是社会动员机制总评估。强调公众参与,政府与社会共同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编制应急预案的时候,应该评估预案试图构建的动员机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包括评估怎样才能妥善、合理地调配经动员后可能参与的各种社会力量。六是奖惩制度总评估。编制应急预案时,需要设计严肃科学的奖惩制度,促使各部门履行自己的职责,保障应急处置的质量。对奖惩制度进行评估,确保规定的严肃性和可行性,以维持严整的组织和有序的活动。七是后期处置总评估。应急管理旨在通过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见能力、救治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及时有效地化解危急状态,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因此,预案编制时,不能遗漏突发事件结束后的恢复重建和调查评估。这一阶段应该重点评估预案拟定的善后恢复、社会救助、事件调查报告与总结改进等措施是否有利于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八是预案灵活性总评估。客观事件的发展变化往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就要求科学评估预案的灵活性,灵活设置一些可变通的条款,有效应对突发状况,做到临危不乱。

应急预案演练后的评估。一是应急响应时间总评估。通过演练评估第一反应人的反应是否及时,预警是否合理,有关部门接警、出警是否及时,控制事态发展、疏散群众、救助伤员是否迅速。这一阶段重点将演练中各步骤所用时间标注在应对模式图上,评估可以提升速度的环节,加以改进。二是预案完整性总评估。通过演练,考量有没有出现制定时没有假设到的突况和特殊场景,重点要考察有没有出现预案制定时没想到的衍生事件,对应急预案进行补充完善。三是应急组织体系再评估。观察各部门在演练中的综合表现,评估预案所建立的领导系统是否完善有力,能否促进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步调一致,各部门依据预案是否分工明确、协调配合。这一阶段重点评估应急组织体系是否超前、兼容、全局、系统,是否能够解决部门之间关系松散、责任冲突等问题。四是应急处置流程再评估。通过演练,可以直观地评估预案设置的处置流程各个环节是否符合逻辑,操作过程是否专业。重点评估根据“事故树”所预设的救援方案的可行性。五是应急资源再评估。全面评估依据预案整合的资源是否充分,资源布局是否合理;预设的调度路线是否有利于调配的及时、得当;信息收集是否及时准确,信息传递是否畅通。六是预案灵活性再评估。通过演练,真实、客观地评估应急预案的灵活性,及时发现其中一些过于死板、不利于操作的规定并加以完善。

应急预案实施后的评估。一是社会动员机制再评估。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对社会动员机制进行评估,全面掌握本地区甚至相邻地区各种社会力量实际参与救援的情况,以及他们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以便在应急预案更新时完善动员机制,为今后处置突发事件提供经验和指导。二是奖惩制度再评估。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应该严格依据应急预案规定的奖惩制度进行相应的表彰奖励和处罚惩戒。要理性分析奖惩所引起的社会反响和现实起到的反思、促进效果,客观地对奖惩制度进行再评估,加以改进和完善。三是后期处置再评估。处置结束后,全面评估通过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是否有效遏制了突发事件的继续发展从而减少了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预案的实施是否真正有利于后期处置,能否积极展开重建工作,能否适时安抚民心,减少社会负面影响;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捐募及发放系统,能否有效汇集救灾资源并作出最有效的统筹分配,将赈灾物质及时送达灾民手中。

动态综合评估的重要指标

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事项的应急预案的评估指标显然各不相同,但在动态综合评估工作中,有三个具有普适性的指标需要重点把握。

科学性。科学性是保证应急预案实操性的重要前提。动态评估科学性需要综合考量:对突发事件的科学认识、正确的减灾认识、科学的分类分级;各领域专家的实际参与;对突发事件的系统梳理、风险评估与脆弱点分析、应急预案体系的科学编制计划、预案的合理衔接;合理的应急组织体系、妥善的分工合作、指挥决策科学;处置程序严密且逻辑合理、处置迅速有序;资源布局合理、调度科学;信息及时准确、传递畅通;奖惩制度严肃、科学等等。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范文第2篇

为贯彻落实省、市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体系,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及时、准确报告信息是快速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前提。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应急工作的负责同志具体抓,专门人员具体承担信息报告工作,真正做到抓紧、抓实、抓好。要进一步增强敏感性,提高分析研判能力,尤其是对有关重要预测预警信息以及涉及敏感时间、地点和人群的突发事件信息,要及时报告,坚决杜绝突发事件信息迟报、漏报和瞒报现象的发生。

要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人员力量,改善条件,提高报送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确保信息报送畅通有效。区直单位报送市直单位的信息,必须同时向区政府报告。要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分级报告制度,全面执行省、市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时限、程序、方式、内容等要求,简化信息报告中间环节,完善信息报告流程。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要素完整、重点突出、表述准确、文字精炼。发生突发事件后,各地各部门要第一时间向区政府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紧急情况下可先电话报告,30分钟内书面补报,并做好对处置新进展、可能衍生的新情况的及时续报。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范文第3篇

将应急管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确保住房公积金工作正常运行。一是领导重视到位。我中心领导认真领会落实应急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专门组织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应急管理工作,成立了由中心政工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科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处置职能范围内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为各项应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制度建设到位。执行《__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原则、适应范围及各科的工作职责;突发事件等级划分、预防预警信息、预防预警行动、预警支持系统、指挥和处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等,在全中心贯彻实施。三是责任落实到位。按照立足现实、细化职责、重在落实的方针,建立起应急管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保证全面工作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形成各科联动,层层负责,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良好局面。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建设目标,强化应急预案的制订。一是对现有预案进行认真梳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梳理现有的应急安全预案,深化“一案三制”建设,完善应急措施,并要有专项经费、专用设施、设备,有专人负责。二是注重预案的可操作性。在完善和制订预案过程中,围绕突发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加强调研,广泛听取管理部门的意见,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推进了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三是明确工作措施。处理应急事故关键要措施得力,快捷迅速,方法得当。我们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科室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门人员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各科的具体任务和责任。

把队伍建设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在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的基础上,落实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专职负责,各科落实专职人员负责。通过整合全中心力量,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二是加强应急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今年,中心又委派1名职工参加了红十字会组织的急救员资格培训,已经有5名职工取得了急救证书,将应急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常年不懈。三是邀请防火中心老师对单位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按照应急管理培训的具体内容组织集中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基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概述;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使参加培训的人员进一步树立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正确掌握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基本常识、原则和方法。此外,还购置了一批应急管理书籍发放给相关人员学习,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我中心根据市应急管理办公室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处理流程图,结合实际建立了信息报送流程。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及时向市应急办公室报告,并及时反馈后续处置情况。进行突发事件模拟综合演练,提高应急体系协同作战的快速反应能力。事件处理结束后,及时报告市应急办公室。今年,我中心没有发生突发事件。

虽然今年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范文第4篇

一、总则

为加强门诊突发事件医疗保障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和医疗保障应急救治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医务人员对门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以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医疗保障、应急救治等各项措施,将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保障医院职工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诊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为确保门诊楼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理门诊区域内的突发事件,保护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个部门负责本部门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各科室负责人积极配合,按照分级响应、分级管理的要求,落实应急处置的责任制。

2. 严格规范,处置有力。按照“建章科学化、工作制度化、行为规范化、办事程序化、监督过程化”的要求,严格执行各类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3. 加强协调配合,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反应迅速。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涉及医院各科室、各职能部门、有关单位的,要主动配合,密切协同,形成合力,保证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处置果断有力。

4. 坚持平时工作和应急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要将事前预警与事后应急结合好,按照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将应急处置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中,做好经常性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三)编制依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

(四)预案适用范围

1.突发事件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门诊突发事件是指门诊工作中突然发生的、影响或可能影响门诊正常诊疗秩序,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患者在门诊就诊期间,突然出现危及或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事件,主要包括昏厥、休克、猝死、严重输液反应等。

2.突发门诊运行保障事件。主要包括停电、停水、火警、电梯运行、网络故障等意外。

3.突发医疗投诉、纠纷事件。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在门诊就诊期间,因医疗争议在院内突然实施的影响医疗秩序、危及人身安全以及可能造成公私财物损坏行为的事件。主要包括对医务人员进行侮辱、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损害医院财物等行为。

2. 突发事件分级。

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门诊整体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带来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医院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

(2)重大突发事件(Ⅱ级):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门诊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医院多个部门力量和资源进行联合处置的紧急事件。

(3)较大突发事件(Ⅲ级):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门诊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本部门及医院个别部门力量和资源进行处置的事件。

(4)一般突发事件(Ⅳ级):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门诊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环境稳定和诊疗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只需要调度本部门或医院个别部门力量和资源能够处置的事件。

二、医院突发事件应急事件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一)成立医院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组 员: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和演练。

2.做好日常安全工作,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3.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接到突发事件的报告,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履行各自职责,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注意分析事件发展趋势,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二)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办事机构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设在门诊办公室,负责日常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

三、预警机制

(一)预测与预警。

门诊办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预警级别和。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报告人、科室等。

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短信、微信、警报器或组织人员逐科通知等方式进行。

四、应急处置

(一)信息报送与处理。

1. 报送的主要内容。

(1)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及初步统计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2)报送科室采取的应急措施及实施情况;

(3)需要门诊办协调的有关事宜;

(4)事件现场的即时状态;

(5)事件的后续报告即抢救或处理的情况(直到处理完毕)。

2. 信息报送的方式。

(1)医院各单位发生突发事件后,各科室应在第一时间内首先向科室领导和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报告,非工作时间同时报告总值班。

(2)报告采用电话口述上报信息,并以书面形式做好记录。

(3)发现有隐报、瞒报、缓报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3. 信息处理。

发生突发事件,各部门及时进行受理、记录(登记)、报告,做好联系沟通等信息处理相关工作。

(一)门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处理及上报

(1)最先发现病情变化及意外事件的医务人员(包括导诊及分诊人员)为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事件,立即呼叫就近科室的医护人员,同时迅速做出判断。如病情允许搬动,立即将病人送至急诊科抢救。如病情不允许搬动,应立刻进行就地抢救,如患者心跳停止,需立即行心肺复苏。

(2)就近科室的医护人员为第二责任人,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急诊科(内线电话610,外线电话xxxxxxxx),并与第一责任人配合抢救。

(3)急诊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携带急救物品到现场进行抢救。

(4)如遇重大抢救或需多学科协作,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报告门诊办公室(非工作时间报告总值班)。

(5)门诊办公室(总值班)应到现场指挥抢救,根据情况及时上报医务处和主管院长,必要时上报院长。

(6)经紧急处理后,根据病情办理住院、留观或离院。

(7)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门诊办公室向医务处、主管院长汇报抢救经过,相关科室人员完成病历并填写死亡证,行政保卫处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

2.工作要求

(1)门诊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2)急救物品做到定时清点,保持状态完好,可随时投入使用。

(3)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参加抢救人员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详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并做好患者家属的解释工作。

(5)如患者无家属陪同,应及时联系家属并保管好患者的随时物品。

(二)突发医疗投诉、纠纷事件

1.风险分级

一级风险:

患方投诉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质疑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以上情况经耐心解释及简单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

二级风险:

(1)患方来门诊投诉人数少于10人,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干扰正常医疗秩序,对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2)患方对门诊科室的诊疗过程提出质疑,经解释无效,影响其他病人诊疗的行为。

三级风险:

(1)患方来院投诉人数超过10人,聚众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严重干扰医院工作。

(2)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干扰医务人员正常生活。

(3)停尸闹丧,拒绝将尸体移送太平间或殡仪馆,在门诊大厅设灵堂、摆花圈,拉横幅等行为。

(4)患方在门诊内实施打、砸、抢等行为,造成物品损坏等情形。

2. 处置及报告

(1)发生一级风险的突发事件由当事人报告科室主任,科室不能自行处理时报告门诊办公室(非工作时间报总值班),门诊办公室(总值班)派人负责协调沟通,必要时请保安人员协同处理。

(2)发生二级风险的突发事件,科室立即报告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非工作时间报总值班,总值班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并通知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属医疗纠纷方面的以门诊办公室、医务处工作人员为主负责与患方沟通协调,治安方面则由行保处协调处理,其他科室及职能部门配合。如门诊办公室不能协调处理可以移交医务处处理,必要时主管院长出面处置。

(3)发生或可能发生三级风险的突发事件,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立即赶赴现场处理,迅速组织足够保安人员,采取有力措施,维护现场秩序,保护医务人员及门诊其他患者的人身安全和医院公共财物的安全。在向主管院长报告的同时,向110或云岗派出所报警(情况紧急时,医务人员直接报警),并随时向医院主要领导报告事件动态。

(4)发生突发事件后,当事人或科室负责人应积极处理,职能科室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5)当患方有攻击倾向时,当事科室和个人应立即采取必要的自我保护手段,发生冲突的医务人员应尽量避免与患方直接接触。

(6)向警方提供有关患方人员违法闹事的证据,与民警共同做好患方的教育疏导工作,引导患方依法处理突发事件。

(7)收集和保全相关证据,包括病历资料、有异议的药品、事发过程中的影音资料等。

(8)科室应做好其他患者的诊疗和解释工作。

(三)突发门诊运行保障事件

1.门诊突然停电应急预案

(1)局部小范围或单个楼层停电,由各科室负责人直接电话联系电工班处理。

(2)门诊楼全楼停电,门诊办公室(非工作时间总值班)立即电话联系电工班和后勤保障中心主任。电工班应尽快查明原因,门诊办公室(总值班)派专人现场与相关部门(电工班和后勤保障中心)协调处理。

(3)如短时间内无法供电,应作好以下工作:

①后勤保障中心立即将情况通告门诊办公室(总值班)。

②门诊各科室医护人员做好患者解释工作,门诊办公室(总值班)与行政保卫处共同维持正常秩序,及时疏散病人。

③需低温保存的试剂、各种标本、药品,妥善安置转移到有电区存放。一旦供电恢复,应尽快完成各种标本的化验。

④手工挂号、划价、收费,手工开具各类检查单、治疗单及处方,病情相对较重患者,引导去急诊科,启动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安全。

⑤正在进行的门诊手术,在确保安全、有效的情况下完成。

⑥正在抢救病人,医护人员应沉着、冷静,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必要时立即转入病房。

⑦各科室增派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同时加强巡视,注意防火、防盗。

⑧恢复供电后,电话通知患者来院完成相关检查、治疗,领取门诊收费收据。

(4)各科室应备有应急灯、电筒等照明用物,定期检查,保证完好状态,放置在固定地点。各种可充电的抢救仪器应保证有电。

2.门诊电梯运行意外应急预案

(1)电梯运行中发生意外情况(摔倒、夹手等),电梯安全管理员应立即处理,做好安抚工作,必要时报告行政保卫处。

(2)如果导致人员受伤,行政保卫处应及时通知门诊办公室(夜间总值班),安排伤者就医,保留就诊资料。

(3)如电梯内有人员被困,立即报告门诊办公室和行保处(夜间报总值班),派人现场协调处理。

(4)预期会出现较严重后果,门诊办公室上报医务处和主管领导,同时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应急准备。

(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稳定工作,避免事态的扩大。

(6)定期对电梯进行保养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电梯因故障停止运行时,应关闭电梯,并在各电梯口安放停用标识。

(7)重症患者转运需有医护人员陪同。

3.门诊火警应急预案

(1)小的火情立即使用灭火器扑灭火焰,防止火情扩散。同时报告科室主任和行政保卫处,以查明起火原因,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2)一旦发生大火,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①首先发现起火者立即告知周围人员,如遇到电起火,立即断开电源。

②同时报告119、行政保卫处组织灭火。报告时应讲清楚自已的姓名、单位和起火点的地址、楼层。

③接到报告后,行保处、门诊办公室要明确火灾方位,迅速赶到现场,察看火势,指挥火灾扑救工作。

④有易燃易爆物品要立即搬出。

⑤工作人员组织患者、家属按就近原则从安全出口疏散、撤离。先疏散危重和不能行走的病人,同时引导能行走的病人自行撤离。疏散时告知病人抓住楼梯扶手,不要拥挤争先,防止挤倒踩压。

⑥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切忌慌乱、相互拥挤。

(二)响应指挥调度程序。

1. 突发事件发生,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决定相关应急预案的启动,并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2.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到岗开展工作,落实医院赴现场指导处置工作及人员,根据处置工作的进展情况协调相关支援事项,跟踪事件处置工作进展情况。

3.门诊办公室始终与事件发生科室保持联系,根据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4. 门诊办公室要做好突发事件处置过程的详细记录,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定期检查。

(三)应急响应终结。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完成,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必要时由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向上级单位报告。

(四)调查与评估。

1.事件完成之后,调查、分析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科室和个人未依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据《医院领导干部责任追究规定》和医院的其他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体系建设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近几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种电力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2005年俄罗斯莫斯科大面积停电事件、国内2008年在抗冰救灾自然灾害中电力供应紧张和大面积停电事件等,突发电力事件考验着各国电力企业应急处理能力,使应急管理成为电力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电力安全应急机制,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

县级供电企业应通过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保障体系的建设及应急培训与演练、应急实施与评估等方面,规范应急管理工作,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达到人身、电网、设备安全。

一、建立科学的应急组织体系

要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结合供电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及职责范围,成立相应的应急领导小组,建立起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基层单位迅速响应,全局有条不紊,攻坚克难的应急组织体系,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并明确应急指挥中心工作范围和职责。当发生突发性事故时,由应急指挥中心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工作;当电力生产、电力设施遭受大范围破坏或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时,调度值班员要立即将停电范围、发展趋势等有关情况报告给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按照有关的应急预案、工作流程,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应急事故处理。

二、加强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

收集、整理国家、政府、行业有关应急管理工作法律法规,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依据有关法规规章,制定并逐步规范本企业各类电力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的规章制度体系。特别加强应急管理规定和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制定工作,切实指导本单位电力应急管理工作。

三、加强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未雨绸缪,才能正确及时地处理好各类事故。

供电企业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包括处置大面积停电、重大交通事故、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在内的应急预案进行定期修订,明确各类预案的启动及解除条件、具体责任部门等。各基层单位结合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重点制定现场处置方案,明确各类电力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同时,要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四、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

为保证应急体系有效运行,各供电企业应成立专门应急指挥组织,按照分层分区、统一协调、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事故应急处理体系。设置相应的电网恢复、事故抢险、新闻、通信保障、后勤保障、治安保卫、事故处置等专业应急工作小组,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应急工作。调度中心主要负责电网事故处理;行政工作部、政治工作部主要负责应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并经领导同意的相关电网安全信息等;生产技术部主要负责电力生产设备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安全监察部重点负责消防、防汛、应对恶劣天气等应急工作;市场营销部主要负责应对重要用户停电应急事件处理。供电企业应急指挥中心要根据完善的预案和充分的物资保障,加快对电力突发事件预防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

4.1、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平台体系建设

结合实际,建立具有信息丰富、查询方便、数据准确的应急网站。建设应急管理数据库,开通应急管理网站。依托现有的网络等专业资源,加快完善电力应急平台和电力调度平台功能,最终形成能够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通互联、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

4.2、建立健全企业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和严格的责任机制

供电企业要充分整合各种应急资源,组织建立所属各基层单位、有关部门及上级救援机构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明确应急管理各环节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及其职责,实现预案联动、信息联动、队伍联动、物资联动。重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结合实际情况,组织落实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实战演练,提高抢险救援能力,形成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负其责,互为补充。建立完善电力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奖惩制度,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对预防和处置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4.3、制订应急培训计划,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

制订应急培训计划,开展实用的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要积极开展相应的应急培训、预案演练及反事故联合演习。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更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提高各级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对应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强化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落实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建立电力应急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指导应急管理工作。各生产部门要及时更新主网及配网结构图纸、设备运行参数等资料,工作人员特别是调度值班人员要认真熟悉设备,把握设备运行状况,熟练掌握电网运行方式;应急中心值班人员要熟练掌握预案流程,对各种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做到心中有数。

4.4、加强应急管理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

建立健全电力突发事件的评估制度,研究制订客观、科学的评估方法。在对各类电力突发事件调查处理的同时,要对事件的处置及相关防范工作做出评估,并对年度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要结合电网安全及电力可靠性统计评价分析等工作,加强电力应急管理的统计分析工作,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各类电网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事故处理终结后,要及时分析事故原因,作出事故分析报告,并认真召开专题总结分析会,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和短板,通过总结,进一步增强供电企业员工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的认识。

4.5、加强电力突发事件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范文第6篇

一、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

1、在配合办案过程中,法警思想不重视,组织纪律涣散。一些法警在思想上掉以轻心,忽视防范。尤其是长期没有出现过安全事故,法警思想上会有所放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突发性事件看似偶然出现,但实际上,正是因为在配合自侦办案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事件发生,事后细究都会找到令人深思的安全漏洞。比如,没有仔细检查犯罪嫌疑人的身体,违禁物品被随身携带。

2、硬件设施落后,安全防范手段简单,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配合自侦办案是法警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方,因此对硬件设施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由于由于种种原因,各地检察院办案场所、监视居住场所的硬件设施仍不能达到规范化标准。虽然近几年,高检院先后出台了《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条例》等一系列司法警察工作规定,但许多规定比较原则,法警如何看管和押解,各地检察院仍然在摸索着执行。一些基层检察院并不能完全按照现有规定执行,如存在在配合自侦办案时法警力量不足、看管场所存在安全隐患,看管或者押解的动作不规范等情况。

3、法警人员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检察院受理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法警工作内容随之不断扩大,法警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由于对法警的选拔没有统一标准,现有法警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其中一些人法律知识缺乏,没有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平时又缺乏训练,业务技能较差,组织纪律性不强,年龄偏大,跑不赢,打不过,较难适应法警工作的严格要求。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

1、突发性。犯罪嫌疑人自伤自残、突发疾病、脱逃等情形的发生,一般在事件发生以前没有何征兆,不能预见或者难以预见,发生比较突然,难以及时、有效应对。

2、紧急性。犯罪嫌疑人自伤自残、突发疾病、脱逃等情形发生后,必须依法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妥善有效的处置,否则会发生严重的、难以挽回的损害结果。

3、影响广泛、后果严重性。犯罪嫌疑人自伤自残、突发疾病、脱逃等情形发生后,会在一定区域内乃至更大的范围造成严重恶劣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且如不能及时应对,妥善处置,将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危害社会的严重后果。

三、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

1、文明执法的原则。司法警察在执行配合自侦办案任务时,是代表国家和检察机关行使职能。法警只能在职权范围内执行公务,不能因为他们是涉嫌犯罪而不讲文明,不讲职业道德。是否贯彻文明执法原则,是检验司法警察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标准,也是国家文明程度、人权保护在执法环节的具体体现。

2、依法处置的原则。法警执行看管任务时出现犯罪嫌疑人自伤自残、突发疾病以及押解过程中出现犯罪嫌疑人企图脱逃等情形时,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条令、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应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对象、场合、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慎重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做到有法、有理、有效。尤其是使用武器、械具和采取强制措施时,更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

3、确保安全的原则。司法警察在配合自侦办案任务中采取的各项措施,应以保障办案安全为基点,这是配合自侦办案工作的根本原则。在配合自侦办案过程中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首先应考虑是否危及办案检察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安全,处置突发事件时也应首先从保障检察人员与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安全出发。

四、突发事件的主要应对措施

1、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需要司法警察、业务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需形成联防机制,防微杜渐,从而提高安全系数。自侦部门对于情绪波动较大、身体有严重疾病的、有危险倾向的犯罪嫌疑人,应提前通报法警部门,以便重点关注,妥善布置警力,早作防范,保障自侦办案的整个过程安全顺利。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处置流程。将所有的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杜绝安全事故的前提条件。实践表明,在配合自侦办案过程中,执行看管任务时出现犯罪嫌疑人自伤自残、突发疾病以及押解过程中出现犯罪嫌疑人企图脱逃等情形,往往是由于对潜在的隐患没有及时发现、排除所致。因此,必须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完善相应的硬件设施,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司法警察要严格按照规定履行职责,抓好执行看管任务时的每一个环节。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院;应急管理;认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医院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要职责,在应急事件中担负着重要作用,因此,应急管理水平是检验医院综合实力的首要。

1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处置预案

在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即制定修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法制)体系中,应急预案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迅速、有效、有序的行动方案,成为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医院涉及的应急预案很多,在医院国家等级评审中,各种预案占相当一部分内容。从符合大型现代化医院管理处理紧急事件的视角出发,应充分考虑新形势下医院紧急事件应对的各个环节,制订一系列紧急事件预案。例如,重大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包括重大伤亡抢救预案、重大治安事件应对预案、紧急情况人力资源调配预案、病人高峰合理分流患者预案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包括食物中毒抢救预案、甲型H1N1流感防治预案、H7N9流感防治预案等;突发医疗救护事件应急预案:包括职业暴露、生物安全、输血反应、废物意外事件预案、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等;突发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处理和人员疏散预案、电梯意外事件预案、停电预案、停水预案、停气预案及设备供应应急预案;网络信息系统故障预案、信息泄密事件处置预案;节假日期间物资领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大医疗纠纷应急处置及引发群众性事件预案;病人意外伤亡、逃亡处置预案等。医院涉及的预案方方面面,需要重视的是预案的编制,无论是重大事件预案,还是专业性预案,均不可随意照搬照抄,必须符合医院的环境条件、技术条件、人员条件和资源条件,注重系统性、实际性。在建立各种预案过程中,要解决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做什么、何时做、在哪里做等问题,包含突发事件的情景、参与应对的机构和人员、应对所使用的资源、应采取的行动四要素。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既要严格遵循技术规范,又要遵守法律法规,内容既要非常具体,又要简单明了、容易操作。除此之外,预案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修订完善,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修订,对人员进行调整,对处理流程进行优化,将修订预案当作总结经验的过程、查找薄弱环节的过程和改进工作的过程,以求达到准确无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2无缝隙开展应急管理教育培训

每当人们在回顾总结突发事件的时候,总存在人群应急处理知识欠缺的问题。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应急知识和能力须人人掌握,全面开展培训非常重要。首先要学习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如《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让全体员工对提高参与应对应急事件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其次要对各种预案进行演练,通过自学自背、讲堂讲授、案例分析、事件评估学习,人人总结经验,人人参加考试,人人熟知流程,使应急知识入脑入心。实施分层演练培训,以各科室为主体,行政后勤科室要开展科学决策、组织协调、后勤保障、物资供应等相关紧急事件预案演练,提高组织管理及科学研判、后勤支撑能力;临床医技科室开展本专业预案的演练,如伤亡抢救、意外抢救,重点训练应对流程的合理性,反应的迅速性,处理事件的冷静性,提高救治能力。要将应急知识培训演练纳入全面质控管理,纳入个人年度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纳入新职工岗前培训,确实让每个员工重视。对于人人必须要掌握的火灾事件、电梯事件、地震事件、治安事件等基本逃生本领,每年须开展规模演练,让员工不仅学会保护自身安全,还要具备协助病友及群众逃生的能力。要适应新形势开展紧急事件新闻发言、信息报告制度的培训,通过培训,让员工掌握和理解应急管理专业术语,了解媒体的运作规律,谨慎发言、规范传播信息,按规定向上级报告。创新思路,建立应急志愿者奖励机制,在常青藤志愿服务队中开拓组建一支医院应急志愿者队伍,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对应急志愿者开展规范化培训,提高志愿者救援素质。加强群众宣传,制定医院应急处理知识手册,把手册放在候诊厅、病房、医护办公室各个服务窗口,方便医护人员及病友了解医院各个部位的注意事项,以及突发事件应对知识。在电梯间、各应急通道口、有危险危害地方张贴紧急处理事件的方法、标示、示意图。利用微信、短信、网站、电子显示屏、电视等广泛宣传医院应急管理常识,使医院应急管理培训全覆盖,人人训练有素。

3无盲区管控突发事件危险源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范文第8篇

一、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认知水平

人的意识支配着人的行为。领导干部对于突发事件有什么样的认知,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决定了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高低。领导干部一要树立民本思想。要清醒地认识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认识到位,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才能做到位,人民群众的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二要树立危机意识。“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要做到“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对突发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克服“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懈怠思想。三要有责任意识。勇担责任,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以负责的态度直面矛盾、果断处置。

二、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应急管理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应对突发事件,首先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领导干部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应急管理的成效大小。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建设与提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一要锻造立场坚定的政治素质;二要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要培养娴熟的业务素质;四要培养广泛丰富的知识素质。因此,领导干部应挤出时间,除参加集中培训学习外,多学一些有关应急管理的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尤其是2007年1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只有通过学习新知识、培养新观念、开拓新视野,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三、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应急处置能力

我们不能完全杜绝突发事件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地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应急处置能力,应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敏锐的现场洞察力。敏锐性的培养,首先靠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判断,及时做到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胸中有数;其次靠深入工作实际,及时捕捉和占有相关的信息,做到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事件苗头和动态,掌握第一手材料,把握事态发展的方向,提高现场洞察力。二是提高现场的决断力。面对突发事件,领导干部要敢于决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提高决断力,领导干部首先要维持平静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其次要排除各种干扰,抓住问题的关键。再次要把握角色,认清自己在突发事件中所处的位置和承担的责任。最后要善于收集真实信息,迅速作出决定。三是提高控制处置能力。处置突发事件,关键在于控制事态发展,使其不扩大、不升级,而领导干部控制处置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事态的控制效果。四是提高科学的沟通协调能力。面对突发事件,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尤其是对突发事件信息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通过媒体用清晰的语言将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主动地、尽可能准确地公布给公众,及时消除谣言与误解,积极引导媒体和舆论,获得民意的支持,设法使受到危机影响的公众站到政府相关部门这一边,确保社会公众对政府相关部门的信任,为突发事件的应对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五是提高科学的善后处理能力。善后处理能力是指突发事件处置终结之后,领导者对原因的调查、对相关人员的处理和问题的改进,以及消除影响、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能力。领导干部在事后的评估、查漏补缺工作中,应认真及时总结危机处置过程中的不足与漏洞,并找出原因,建立危机档案库。

四、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的实践推动力

应急管理是一项创新型的工作,而创新又是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领导干部作为应急管理的组织者、推动者,只有不断提高实践推动能力,才能实现对应急管理的创新发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一要强化实践。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要到工作一线进行锻炼,积累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经验,提高组织、指挥、协调能力、现场处理问题能力,要经常性地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训练和演练。应急演练,从现象上看,检验的是演练是不是有序进行,机制是否灵活有效,信息渠道畅不畅通,应急预案具不具备操作性、实效性、实用性;实际上折射出的是领导干部素质的高底,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强弱。二要调研推动。领导干部要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要虚心向群众求策问计,从群众那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召集相关部门通过专题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进行创新性探讨。要认真研判形势,探索规律途径,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推动应急管理的创新发展。三要过程推动。突发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不可避免的,为防止突发事件转化为危机、灾难性事件,在应急管理中必须把创新理念贯穿于每一个工作流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包括对群众的善意疏导、正确激励,到应急处理的有序组织等。要不断尝试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新方案,善于洞察事物态势,提高自己的预见能力,面对突发事件的苗头争取做到驾驭大局,把突发事件熄灭在萌芽状态。

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评估与考核机制

一方面需要建立配套的评估机制。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不能完全依靠培训来提高,必须用客观的体制来约束领导干部的行为和做法。首先,要将领导干部的危机管理培训学习情况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纳入到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中。其次,明确领导干部培训的经费保障、职责分工、培训基地和网络建设、培训约束机制等内容,并将其作为任用和晋升的重要参考标准。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考核机制。这也是提高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制度上为领导干部的行为选择提供相应的正向激励,因此要尽快修正目前的考核体系,防止出现虚假管理。要严格执行突发事件责任追究制,改革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设立应急管理的绩效指标,要突出五项特征:一是明确性——对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明确的目标设定和任务设计;二是可衡量性——界定衡量能力的客观标准;三是操作性——在领导干部能力的范围内能够实现;四是相关性——能够满足各种相关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的要求;五是时限性——把时间的限制作为重要的应急管理能力衡量标准。在建设应急管理绩效指标的同时,要以绩效管理为推进平台,包括绩效的衡量、绩效的监控、以及持续不断的绩效改进等,确保将绩效管理作为危机管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