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急诊;重症;死亡因素

本研究分析急诊重症病例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急诊工作的合理有效开展提供依据,现将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急诊科急诊重症患者1318例临床资料,根据以下5项条件进行筛选: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的,必须依靠特殊设备或药物维持的循环功能衰竭者;②可能发生呼吸衰竭或已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进行呼吸功能监测或应用呼吸机的患者;③酸碱严重失调及水电解质严重紊乱者;④采取心肺复苏术急救的患者;⑤受其他死亡危险因素威胁需要紧急救治者,符合研究条件患者共计571例,其中死亡168例。本次研究符合伦理学标准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将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n=217);按病变类别分类:循环系统病变162例(28.2%),神经系统病变159例(27.6%),消化系统病变93例(16.2%),呼吸系统病变72例(12.4%),肿瘤30例(5.1%),血液系统病变27例(4.6%),泌尿生殖系统病变16例(2.8%),中毒7例(1.3%),其他疾病5例(0.8%)。

1.2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患者,其诊断全部符合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以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为准),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疾病过程进行记录整理并收集患者各类信息,例如:发病时间、平均动脉压,以及呼吸、循环、肝肾、凝血等功能是否存在障碍,格拉斯哥昏迷及慢性健康状况和急性生理功能评分情况,探讨可能影响急危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2 结果

2.1疾病谱及基础疾病与病死率病关系 571例患者中死亡168,死亡率为26.4%,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在总死亡构成比中占较大比例,达到70%以上,与危重症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基本一致。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亦为神经系统疾病(29.63%)、循环系统疾病者(28.07%)、消化系统(25.24%),急诊中出现该系统疾病时提示医生应进行密切观察。

在此次研究的571例患者中出现伴随基础疾病共814例次,其中伴随高血压163例,慢性心功能不全14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29例,糖尿病10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97例,脑血管疾病73例,肝硬化24例,其他83例,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急诊重症患者多发的伴随疾病主要为: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及COPD三种。出现伴随基础疾病的患者中,患伴随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及COPD的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分别为54.17%、38.19%、31.51%、28.68%。

2.2急诊重症患者死亡因素分析 采取单因素法分析,据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发病时间,以及平均动脉压、呼吸状况、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格拉斯哥昏迷及循环、肝肾功能,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等因素均会对急诊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产生一定影响。分析显示,呼吸、循环、肝肾功能障碍三项因素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影响较大,属于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40~60岁年龄段的患者死亡率较高,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3 讨论

通过对患者疾病谱的分析可知,急诊重症患者的疾病构成比例中主要为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对不同预后患者分组进行调查发现,在总死亡构成比中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肿瘤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70%以上的比重且病死率较高。神经系统疾病中主要以脑卒中为主,而循环系统疾病中以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为主。神经系统疾病与循环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恶化快两大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是急诊中的常见疾病,针对此类疾病的紧急救治需从优化急诊科医务人员结构和新技术引进两方面着手以提高业务能力,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对研究对象进一步开展多因素分析可知,40~60岁年龄段患者死亡率较高,提示急诊临床工作者对该年龄段重症患者给予重视。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且各器官功能衰退较严重,为抢救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与风险。因此,应针对老年患者急救进行更系统专业的专题讲座与培训,完善老年患者急救流程,为挽救患者生命做出最大限度的努力。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医院医生进修个人总结

  20XX年是重要的一年,聊城市妇幼保健院成功购置开发区医院,并筹建聊城市中心医院,20XX年也是我5年大学临床结束并顺利毕业的一年,机遇就是这么巧合,通过应聘,很幸运加入市妇幼,成为市妇幼的一员。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踏入崭新的工作当中,掌握精湛的技术才能并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组织安排新入职的临床及护理人员一百多人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作为新入员工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在进修期间我被分到了心内、神内、消化、呼吸等四个内科学习,半年的时间说长也短,但所获颇丰,心得体会也不少,现就拣几点我在心内和呼吸科学习过程中感触较深的来谈谈。

  心内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医院心内科有5个病区加一个CCU病区,不仅接诊正常的老年慢性病人,还要收治从地县上转的急危重病人,有着急、忙、杂的特性。面对危重急症病人的首诊和抢救,心内科病人又往往诊断不明、病情不清、变化迅速,若处理不当,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情绪,心内科不同于病房,医护人员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心内,患者及家属在与医护人员较短的接触时间内,还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对医护人员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十分敏感,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对病人心理都会产生很大影响。造成医护人员的救治行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所以我越发觉得“沟通”在心内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要学会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通过观察和沟通学会判断,对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个准确地了解和判断,有利于医护人员救治工作的展开,也为病人争取了时间。例如:急性心梗的患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大致的询问了解其发病时间及诱因和心前区部位和严重程度、既往史等,

  在诊断方面,完整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应包括三方面:

  ①功能诊断;

  ②病理诊断,包括性质与部位;

  ③病因诊断,在病因、病理等难于明确时,则仅可得到临床诊断。诊断依据除了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化验资料、X线、CT等一般资料外,还有支气管镜、痰培养等特殊检查。对于一些临床表现非常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只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可作出诊断,如COPD的桶状胸、心源性哮喘等,对于那些早期病症轻、症状不明显又无典型病史者,则需详细检查后方可确定诊断。

  内科疾病相对复杂、不好理解外,遇到了这方面的病人,也应该对这些症状和体征引起高度的重视,熟悉和解它们在内科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同时还要鉴别这些症状、体征是因为内科疾病所引起,还是其它系统疾病引起。内科常用的临床思维方法是:首先是从临床表现上发现问题,从中得到提示,然后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相应诊断,然后在进一步检查,得到病理诊断,明确疾病的部位和性质(是原发还是继发、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有无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然后在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不象其它科室常常采取的“全面撒网,重点捕鱼”的思维方式。

  希波克拉底说: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其实医生的工作也是同样地需要艺术。这段进修时间里,我的收获很多很多,如果用简单的词汇来概括就显得言语的苍白无力,至少不能很准确和清晰的表达我们受益匪浅。总之在感谢我院培养和对我们生活方面细心的服务,进修结束之后我们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临床岗位,提高临床诊疗工作能力,对人类健康事业尽心尽责!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医生。

  医院医生进修个人总结

  为提升沙湾区乡村医生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提高乡村医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以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结合我区乡村医生实际情况,我院于20xx年x月x日完成了对沙湾区XX镇、XX镇、XX镇、XX乡等乡镇共66名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现将20xx年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时间

  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

  二、培训地点

  沙湾区牛石镇中心卫生院三楼健康教育室

  三、培训人员

  培训班班主任:XX

  培训班指导老师:XXXX

  参加培训人员:沙湾区XX镇、XX镇、XX镇、XX乡等乡镇共38名乡村医生

  四、培训内容

  我院根据视频教学内容对5天的培训课程进行了合理安排,组织各乡村医生对视频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学习。主要内容如下: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解读;2、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基本服务知识与技能;3、健康教育基本服务知识与技能;4、预防接种服务规范;5、儿童保健基本服务知识与技能;6、孕产妇保健基本服务与技能;7、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8、慢性病管理基本服务知识与技能;9、重性精神病管理服务规范;10、传染病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11、卫生监督与协管。

  学习期间,所有乡村医生均能按时到课,认真听课,并作了学习笔记,而且能积极展开计论。

  五、培训考核

  20xx年x月x日培训内容结束后,对所有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进行了理论考核,考核结果基本满意,每位乡村医生考核分数均在80分以上,本次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圆满结束。

  医院医生进修个人总结

  为期1年的进修学习刚刚结束,我又回到了我所熟悉的工作岗位。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学业。

  我进修的单位是中国人民的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科,它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陕西省优势医疗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基层建设标兵科室,是西北地区支气管镜诊治培训中心、呼吸机培训基地。陕西省医学会呼吸结核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全军呼吸学科副主任委员单位。呼吸内科共两个病区,设有床位80张,另有过敏反应疾病研究室,肺功血气室、支气管镜室、呼吸内科重症加强病房及呼吸内科实验室。是陕西省和西北地区呼吸内科技术、设备最精良的先进单位。这儿的老师医德高尚、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不仅诊疗水平在国内名列前茅,而且十分重视后辈的培养,保持着强大的人才梯队,桃李遍天下。

  他们科室主任每周查房1次,三线每周查房2次。查房时感觉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已达成共识,但允许不违反原则的分歧。唐都医院一向强调综合治疗,全科不定期组织有放射诊断科、病理科、外科、内科、放疗科等多学科参加的联合大查房。查房时,先由一线或进修医生报告病史;上级医生仔细阅片,分析可能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这样能系统的有计划的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同时年轻医生了解很多相关知识。合理的综合治疗是唐都医院高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室要发展,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我参加的学术活动主要有:每周2次理论学习、治疗新进展;每周1次科内学术讨论;不定期的对外学术交流,包括国内外著名专家的讲课、国内外的学术会议。长期高强度、自觉的学习、交流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我也小有收获。首先是系统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及相关科室常见并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熟练掌握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掌握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要领。

  再次,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各科室间的协作也很重要,如手术科室、病理科、诊断科等。综合实力的突出,才能有诊疗高水平。

  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了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会让我们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尽管如此,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觉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术、设备,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进修体会及建议:

  1、科室要发展,医院要强大,在竞争的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走专科化建设道路,学科门类齐全,科学在发展,学术有专攻,学科门类越分越细,必须加强各学科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再教育、再学习及后备人才的培养。

  2、医院要发展,必须要加强内科各亚科、外科各亚科、儿科、妇产科、放射科、ct室、超声室、心电图、肺功能室等各科室之间的合作,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才能有诊疗高水平,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更好地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3、建议成立专门的呼吸内科,成立强大的胸外科,目前流行病学显示,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第4位,在农村占第3位,肺癌无论是发病率(120万年)还是死亡率(110万年)均居全球癌症首位,在我国肺癌已超过癌症死因的20%,根据疾病谱及我院目前情况,为了争取这部分病员,为医院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建议尽快添置支气管镜、胸腔镜等先进设备,并加快这方面人员的培养,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胸外科、呼吸科没有支气管镜是无法生存的,更不用谈发展。加大及严格掌握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重危病人的适应症,可以挽救大部分呼吸科患者的生命,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建议重危病人(尤其是呼吸科的病人)常规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病情预后有更好的判断,同时也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暂时可以开展胸膜活检、经皮肺穿等新业务,可以开展肿瘤的胸腔灌注治疗等综合治疗。可以开展呼吸机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效果分析

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医院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患者在医院就诊和住院时有可能发生医院感染,一旦感染,则容易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及预后,加重患者的痛苦,增加经济压力。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在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诊和住院条件、防止发生医院感染中显得尤为重要[2]。本研究对98例住院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加强护理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现对本研究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18~56岁,平均(42.14±8.64)岁;疾病类型:消化系统疾病19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0例,其他疾病5例。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17~58岁,平均(41.78±8.97)岁;疾病类型:消化系统疾病20例,呼吸系统疾病16例,心血管系统疾病9例,其他疾病4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方法如下:(1)护士管理。对护士实施定期的培训,学习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使其可以全面和系统化的掌握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和控制办法等,并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对考核不过关者,加强教育。(2)患者管理。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并协调患者及家属共同实施。对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患者不能随便去其他病房,家属和朋友进行探视时,避免和患者进行接触,防止交叉感染。多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使其可以积极主动配合医院的管理和治疗,降低医院感染率。(3)消毒管理。由专门人员对可能存在医院感染的地方进行消毒,医护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手卫生,保持手部清洁,对特殊感染患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4)日常护理管理。护士要主动关心患者,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避免患者出现随意换药、停药的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食物,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在患者身体较为虚弱的情况下,护士要帮助其变换等。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有不满意、满意两个选项。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比较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10.20%(5例),观察组2.04%(1例),对照组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院前急救;流行病学;急诊

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危重病医学是急诊医疗体系(EMSS)中紧密相连的3个环节。其中院前急救作为第一环节,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各自有不同分工但是又紧密相扣。对汉川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2012年院前急救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以了解1年来汉川市院前急救需求状况,为了更加合理的规划急救事业的发展,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急救医疗服务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对象:汉川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接诊的3869例病例。

方法:按照年龄、性别、病种对院前救治病例进行分类统计,数据的统计分析运用Excel软件完成。

结果

汉川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共出诊4 204次,接到患者3869例,空趟335次(7.97%);接到死亡患者共195例(5.04%)。

院前急救患者的病种、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3 869例中男2 645例,女1224例,男女之比2.161:1;以21~50岁最多(57.1%);除7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外,其余各年龄组均为男性多于女性。院前主要疾病年龄分布:84.1%的创伤患者年龄分布在21~60岁;其中以31~40岁年龄段为最多(41.3%);脑血管疾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1~70岁(70.4%);心血管疾病的年龄集中在51~70岁之间(75.7%);中毒类疾病以21-50岁为主(65.3%),其中30~40岁29.2%,中毒原因中酒精中毒占51.2%,农药中毒35.4%,镇静剂中毒13.4%;消化系统疾病以青、中年人为主,集中在31~60岁之间(68.6%);呼吸系统疾病以61~70岁为主(56.8%);妇产科疾病见于18~50岁的生育期妇女,其中20~40岁81.9%,见表1。

院前急救的疾病谱:2012年院前急救疾病谱前10位的病种依次为车祸外伤(1614例次)、脑血管疾病(426例次)、心血管疾病(382例次)、各种中毒(288例次),非车祸外伤(252例次)、消化系统急症(204例次)、呼吸系统急症(162例次)、内分泌系统急症(112例次)、妇产科急症(94例次)、发热(64例次)。其次为癫痫(56例次)、儿科疾病(47例次)、溺水和触电等意外(42例次)、五官科疾病(37例次),肿瘤(34例次)、癔症(26例次)、过敏性疾病(17例次)、泌尿系疾病(12例次)。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地区院前急救的主要疾病是外伤,特别是车祸造成的外伤占急救总数的41.7%,非车祸外伤占急救总数的6.5%,主要包括坠落伤、生产事故、刀砍伤等。院前急救的内科疾病中主要包括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毒、消化和呼吸系统急症。

院前死因:院前死因占前4位的是创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中毒。其中创伤造成的死亡占总数的49.7%,几乎是死亡患者的一半;男性死亡患者占73.3%;儿童的死亡原因主要是溺水,见表2。

大型抢救事件:大型事件共出诊26次(包括≥3例伤亡),共救治106例。大型事件中多数为重大交通事故伤、暴力伤、坠落伤、群体中毒。

呼救时间分布:上午8:00后至晚上24:00前是120呼救比较集中的时间段,特别是17:00~23:00,夜间休息期间呼救明显减少。

“120”呼救与季节关系:通过统计表明,3~6月、10月、11月呼救例次为1748(41.6%);而1月、2月、7-9月、12月则接到呼救2456例次(58.4%)。

讨论

本研究统计结果显示,我市院前急救疾病谱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各种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救治总人数的81.8%,这一数据与国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

57.1%的院前急救患者分布在21~50岁,这一年龄段人群属于青壮年,是社会主要劳动力,因此他们乘车以及从事危险劳动的比例大。在这一年龄段中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2.161倍,原因是我市周边农村男性外出或进城务工者比较多。年龄>70岁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平均寿命高有关。

我市位于湖北中部偏东,与武汉、孝感、天门等大城市接壤,318、107国道、宜黄高速公路及汉丹铁路贯穿我市。武荆高速公路过境汉川市;汉宜铁路(汉口-宜昌)穿越汉川市,并设立汉川火车站,孝仙高速公路也将在西部穿越汉川市。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市区内的外来人员和大量机动车涌人,导致交通事故及意外事故频繁发生,本组中因大型事件出诊26次,且以创伤多见,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创伤已经从1957年我国“死因顺位”第9位上升至目前的第4位。故在教育人民群众提高安全意识、改善城市交通、清除各类安全隐患的同时,还需要加强院前急救的水平,提高创伤的综合救治能力,以实现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死率及伤残率。

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1月、2月、7-9月、12月院前急救人次多于年平均水平,这一差异可能是季节性所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生在1月、2月、12月,与相关报告一致,其原因可能是临近年底,人员流动大,交通繁忙,而且可能还与道路路况差,如下雨、大雾、冰雪等有关。因此,在冬季和夏季事故频发期间急救中心应该增加后备救护车辆,在淡季适当减少后备车辆,还应该对参与急救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每天7:00-12:00,18:00-23:00是上下班高峰时段,交通拥堵容易发生车祸,可能是这一时段急救呼叫高峰出现的原因。根据呼救时间段的分布特征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急救工作,应该在呼救高峰时段加强急救力量配置。

汉川境内共有685条河渠,13个湖泊,1253个塘堰,水域总面积40.4万亩。通过资料总结,溺水是造成我市儿童死亡的最大原因,特别是多发生在6、7、8、9月份,故应加强家长的监护意识,也要求急救人员应具备和成人心肺复苏一样的小儿心肺脑复苏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在探寻原因的基础上本院急救中心因地制宜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汉川全市面积1663 km2,至2010年人口110余万,因此院前急救需求量较高。并且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交通事故以及意外事故频发,使得院前急救的需求也在日益的增大,院前急救人次占急诊总人次的21.2%左右。为满足日益增长的“120”呼救量,提高救护车出车能力,近年来医院加大投入,通过以下几个方而提高院前急救的能力和水平。①增加了救护车配备,从2001年的1辆救护车增加至现在的4辆,每天保证有3辆值班车随时可以出车。②增加了急救人员,从2009年下半年起,每天保证有3线120急救人员值班。③加强急救设施配备,并增添了电除颤仪、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气囊、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④2010年上半年成功引进、调试、安装并已投入使用了1套目前比较先进的“120”急救中心指挥调度系统,极大地提高了“120”急救中心工作服务水平,提升医院整体形象。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老年;内科急症;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2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00-02

现如今,我国的老年人人数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伴随不断加快的老龄化步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脏器功能也逐渐衰退,并且在抗病能力和机体免疫力方面都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各种类型的老年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尤其是中老年的内科急症,例如肺部疾病、心虚管疾病以及脑血管疾病等都属于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因而让人们对其愈加重视[1]。为使治疗水平和防范意识得到提升,使病死率进一步的降低,目前,我院对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之内治疗的68例内科急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该组患者急症特点、种类及对死亡率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组病患的人数为68,全都是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内科急症病人,并且各科疾病诊断的标准全都是参照的高等医学院的相关教材标准。脑血管争端的标准与第四届全国性的脑血管病会议上所制定诊断标准相符。这当中女性为28例,男性为40例,男女的比例是1.42:1,他们的年龄处于50到91岁之间,其中平均年龄为67岁;该组病患中死亡人数为7例,所占死亡率为8.75%。

1.2病种分析此组急症病患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脑血管病人,所占比例为32.5%,而这当中又以脑溢血所占比例最大,为15例,所占比例为66.7%。此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只略微小于脑血管疾病,所占比例为30%,而这当中又以冠心病所占比例最大,为18例,所占比例为88.9%。此次研究中病患比例处于第三位的是呼吸系统的疾病患者人数,所占比例为17.6%,而这当中又以肺心病的人数占多,它属于继发性的心脏病,此组病患人数为9人,所占比例为75%。

2结果

分析表明,对中老年的疾病死亡率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便是年龄。此次研究里,有6名患者死亡,其中70岁以上的病患死亡人数为5人,而70岁以下的病患死亡人数为1人。对老年内科急症患者死亡率并无显著影响的因素便是性别因素。

在较为舒适环境里生活的老年患者,通过参加一些体力活动能使其寿命得以延长,从而能使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能起到有效的防止效果。在中老年的内科急症病患中,对病患影响非常大的一个因素便是情绪,就某种程度而言,患者情绪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长期烦恼和抑郁的情绪会对患者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情况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患者自杀。需针对中老年病患拨通的心理特性,对其精神生活进行合理安排,从而避免他们产生烦恼,确保其始终处于愉悦的状态。

3讨论

3.1中老年内科急症基本的特点伴随我国老年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中老年人的急性病发作特征让人们对内科急症所具备的危险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使中老年内科急症病患的死亡率得以降低,此次研究对68例具有内科急症现象的中老年病患进行了研究,并对造成患者死亡的病因进行了大致分析,从而找出对具备内科急症的中老年患者死亡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规律。通过分析和观测得知,通常情况下,中老年人内部急症发病通常都和他们自身并发疾病以及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等有关[2]。随着老年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人们对老年病的发病规律以及发病率予以了高度重视,这对控制内科急症死亡率和发病率来说意义非常重大。研究结果表明,在患有内科急症的中老年中,又以呼吸系统、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所占的比例最大,并且对中老年的内科急症病人死亡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病患的生活环境、自身情绪、所处环境以及年龄等。为此,需对中老年人加强内科急症防范,同时设法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并让他们进行一定的体育活动,此外还需确保其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

3.2中老年内科急症的有效抢救策略由于中老年的内科急症病情非常隐秘,同时在临床上的表现也不具备典型特征,并且通常状况下,各脏器疾病都是共同存在的,病情发作不具备特异性,发展速度快[3]。所以在抢救中老年的内科急症病患之时,一定要对其病情有非常全面深入的了解,进而作出快速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救治方式。对某些内科急症患者,如果其心脏骤停,那么要将各种不必要的检查省去,并对其快速进行心肺复苏手术。在抢救中老年急症病患之时,还必须对药量予以注意,进而避免患者产生不良的药物反应,进而加重病情。

3.3中老年内科急症救治方案研究表明,假如人的心跳和呼吸停止十秒钟以后,人便会昏迷不醒;假如停止时间处于20秒到30秒之间,那么脑电波活动便会消失;假如停止时间达到一分钟,那么病患的瞳孔便会散大并规定;假如停止时间处于4到6分钟之间,那么病患的脑神经便会产生病理性变化,致使病人变成植物人[4]。因此,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在内科急症病患停止心跳和呼吸四分钟以内对其进行心肺脑的复苏手术,以此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为此,需制定出各种内科急症抢救方案,并进行心肺复苏的演练和培训。

参考文献

[1]叶自力,彭军.80例中老年内科急症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07):42-44.

[2]有.关于78例中老年内科急症救治的思考[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9):482-483.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1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强化教学意识,形成教学梯队教学医院的临床医师常常承担多重工作,临床、科研、教学,用于临床实习教学的时间精力有限。科室设立专门的教学秘书,详细制定临床实习教学计划,相对固定的带教老师,强化教学意识,建立统一考核标准,包括出科、操作技能、医德医风等各个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梯队培养,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亲自负责八年制实习同学带教,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作为补充。由于主治医师常常不参加一线值班,更多负责门诊及二线会诊工作,因此如果能够注意培养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的教学意识,作为临床值班、技能操作的具体教学老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住院医师本身的发展。

此外,对于实习学生而言,临床带教教师是初次接触的临床医师,从医习惯、对患态度、工作作风都将从临床带教老师身上学来,并可能影响未来从医生涯;因此临床带教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医学知识,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品质和人格魅力直接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强化教学意识非常重要。

2重视床边教学,注意基本功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查房质量

病房是培养医生最好的课堂,床边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3]。日常三级查房时,引导学生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中了解症状和体征,根据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分析病情,从而更好的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在日常收治病人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技能培训,虽然八年制实习生经过诊断学学习,对于查体、问诊的规范性都有一定提高,但是带教老师在日常的查房工作中应根据各个患者的疾病特点,一一强调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问诊特点、鉴别诊断思维及病例书写,这样由点及面、由面及点可以增加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同时系统规范实习医师肺部体格检查手法,提高查体水平,并针对不同疾病强调相关阳性、阴性体征所提示的意义。同时要让学生尽快熟悉开检验、检查单、下医嘱等具体工作,特别重视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呼吸科是一个操作较多的科室,动脉穿刺术、胸腔穿刺抽气(液)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等,这些操作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学会,老师应该做到在术前讲解、术中指导、术后点评,增加操作规范性。

此外,以PBL教学模式为指导建立教学查房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主动思维,通过问题的自学、讨论到总结,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思维方法。临床工作中选择典型的病例设计一系列渐进式的问题,包括基本理论、临床知识等方面,学生围绕病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根据老师提供的病史资料分析、得出初步答案,老师因势利导提供相应指导和补充,同时注意增加指南、循证医学方面内容,作为书本的有力补充。

带教老师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提前通知学生认真准备、踊跃发言,通过病案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病例、病理、病生、临床表现、诊治的认识[4],同时有利于学生从老专家、老教授身上学习有益的临床思维和临床经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专业知识

在呼吸科实习时间不长,接触的病例有限,单纯靠查房所见,往往会遗漏一些典型的病例、体征、影像学、病理资料。如果每次仅针对呼吸科实习同学开展讲座,听课人数过少,不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如果能够在整个内科实习的时间联合其他科室老师一起针对内科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每次常见人数10-20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到呼吸科应该包括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机械通气、抗生素临床应用、常用解痉平喘药物、GOLD、GINA等方面,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相关知识。

4充分利用PACS系统等教学资源进行影像、病理教学

呼吸内科实习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胸部影像学的学习,这需要解剖、生理、影像、临床等多方面知识的结合,而且需要对实物的观摩,我院近年新建的PACS系统极大的方便了教学,利用这种系统老师在任何一个终端都可以及时浏览患者的胸部影像图片、病理图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图片,又能够按照疾病种类随时调阅并向学生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原本枯燥、模棱两可、难以理解的影像学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此外,选择典型病例制作教学媒体,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复习。

5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组织读书报告会,培养文献检索分析能力

循证医学(evidencedbasedmedicine,EBM),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概念和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基础上做出。八年制医学生大多具备一定文献检索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较强,针对这一特点,在他们出科前1周,可以根据病区病种和诊疗中遇到的问题,对每一批学生布置论题,也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写出读书报告,组织读书报告会,请老师讲评,按照循证医学要求教会他们怎样提出一个可回答的临床问题,怎样利用学过的文献检索查询最新、最好的解决方法,并对获取的信息按照EBM标准进行评价,怎样用评价结果解决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将检索结果与病人的病情结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此外,医学期刊是医学科研、临床经验的载体,能及时反应医学研究的新进展,指导学生阅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医学期刊,尤其推荐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进修查房等栏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大有帮助[5]。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部级专科大医院优势

硬件优势:地方空间较大,设备多,辅助检查手段相对较多;相对监测技术多(床旁脑电图、肌电图、CVP监测等),有创技术也多[经鼻气管插管、纤支镜、深静脉穿刺、连续血液净化(CRRT)技术、ECMO技术],分科细化,多学科协作能力较强。

软件优势:地域优势,其集中了华南地区较多的危重病儿,故病源多,教学资源丰富。

进修期间所见病种多,少见病、危重症相对集中:医院危重患儿大多是华南地区病源,多是从江浙、安徽及江西等省转运到此。主要危重病有先天性心病伴肺炎、急性心力衰竭、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惊厥持续状态、塑性支气管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外伤、肿瘤术后、肿瘤溶解综合征、消化道出血、脓毒症、休克、重症脑炎、溺水、捂热综合征。PICU患者特点为常见于先天基础条件差,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心衰,神经系统疾病,早产儿出院后反复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半年期间所见急性中毒11例,嗜血细胞综合征危重状态4例,肿瘤溶解综合征危重状态3例,横纹肌溶解症1例,急性肝衰竭5例,塑形支气管炎2例,重症支原体肺炎合并炎症性增生所致主支气管狭窄1例,肺动脉吊带1例。

在儿科急诊及PICU治疗

主要是生命支持,原发病的积极治疗。笔者就如何快速心肺功能评估,参照2000年儿童高级生命教程及2011年在上海复旦儿科医院参加儿童基础生命及高级生命培训训班,就如何进行快速心肺功能评估及处理整理如下。

总体评估:对危重或外伤患儿最初的视觉和听觉评估应在接触患儿的数秒钟内完成,要对其做出外观、呼吸做功和循环的最初判断。①外观:肌张力、交流、可安慰性、注视/凝视、说话/哭闹。②呼吸做功:呼吸做功增加(如鼻扇/三凹征)、呼吸减弱或消失,异常声音(如喘息、、喉鸣)。③循环:皮肤颜色异常(如苍白或发花)或出血。

初级评估:按ABCDE顺序快速评估心、肺和神经系统功能,还包括生命体征和经皮氧饱和度。①Airway:气道判断气道是否通畅,确定是否可以通过简单方法(如摆正、仰头提颏、吸痰、手法解除气管异物、气道辅助装置)打开并维持气道通畅,或需要高级气道管理(气管插管、清除异物、环甲膜穿刺/放置鼻咽通气道、或持续正压通气(CPAP)。②Breathing:呼吸评估,呼吸频率、呼吸用力、潮气量、气管或肺部声音、经皮氧饱和度。③Circulation:循环评估循环功能,需要同时评估心血管和终末器官。评估心血管,皮肤颜色和温度、心率和心律、脉搏(中心和外周)、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血压(包括脉压差)。评估终末器官,脑灌注(意识状态)、皮肤灌注、肾脏灌注(尿量)。④Disability:脑功能评估患儿意识水平、AVPU儿童反应量表(Alert清醒、responsivetoVoice对声音的反应、responsivetoPainful对疼痛有反应、Unresponsive无反应)、Glasgow评分表、瞳孔对光反射。⑤Exposure:暴露祛除衣服以便更好地观察外伤(如烧伤,挫伤,出血);触摸肢体以评估损伤,测量中心温度;保暖防止低体温。

完成初级评估后,要分辨出威胁生命的情况,并迅速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威胁生命情况的症状包括:①Airway:气道完全或严重气道梗阻。②Breathing:呼吸呼吸停止,呼吸明显严重费力,呼吸减慢。③Circulation:循环不能触及脉搏,灌注差,低血压,心动过速。④Disability:脑功能无反应,意识障碍。⑤Exposure:暴露严重低体温,大出血,感染性休克时出现瘀斑或紫癜,急腹症伴腹胀。

二级评估:按SAMPLE顺序询问病史,尽量获得能解释心、肺和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资料,进行丛头到脚的全面检查。①Signsandsymptoms(症状和体征):呼吸困难(咳嗽、呼吸增快,呼吸费力,呼吸停止,异常呼吸形式,深吸气时胸痛),意识改变,烦躁,焦虑,发热,进食减少,腹泻、呕吐,出血,疲劳,症状出现的时间顺序。②Allergies(过敏史):药物、食物、橡胶等。③Medication(服药史):药物种类,最近一次服药时间和剂量。④Pastmedicalhistory(过去史):健康状况:严重基础疾病(如哮喘、慢性肺疾病、先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气道畸形、抽搐、脑外伤、脑肿瘤、糖尿病、脑积水、神经肌肉疾病)、外科手术史、预防接种史。⑤Lastmeal(前一次进食):前一次进食时间和食物性质(包括婴儿是母乳或人工喂养)。⑥Event(场景):疾病损伤发生时的场景(如迅速或缓慢、损伤类型)、出事地点的危险性、从疾病或损伤发生到开始评估期间所进行的治疗。快速心肺评估完成后,并不是对患儿检查结束了,因患儿的病情常常是动态变化的,所以要反复评估,以了解患儿病情发展和对治疗的反应,再做出决定,以采取相应措施。估计到达所用时间(如果在院外)。

三级评估:进行实验室、影像学及其他检查以确定患儿的疾病情况和诊断。①实验室检查:动静脉血气分析、血红蛋白浓度、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②非实验室检查:经皮氧饱和度、呼出气CO2监测、胸片、呼气峰流速、心脏彩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血压监测。

讨论

总而言之,在危重患儿的救治过程中,是否需要改善通气,液体复苏,采取哪种形式的通气方式及具体液体复苏的量要根据对患儿不断的评估,正确的认识。作为一名相对基层儿科,回归原点,在门急诊如何识别危重患者;对于危重患者,基础生命支持及高级生命支持,争分夺秒,保住生命,尽力减少后遗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保健的角度对待普通患者。另外每一位医生,特别的妇产科及儿科医务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做好优生优育宣传指导,尽量减少如早产、宫内不良因素等造成的先天不良因素,这对减少危重症的基础人群至关重要。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血液内科;临床实习;医患沟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69-02

临床实习阶段是指医学生完成了医学理论课程的学习,进入教学医院,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对患者完成临床诊治的过程。血液内科属于临床学科中的“小科”,教学大纲中安排的课时较心内科、呼吸科和消化科等“大科”的明显要短,所以如何根据血液科的课程特点和疾病特点让实习同学尽快掌握本专业疾病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是值得医学教学管理者和参与临床实习教学工作的带教老师探讨的课题。以下以血液科的学科特点为出发点,探讨采取何种措施和对策提高学生在血液科的实习效果。

一、血液科的学科特点

(一)病种繁多、专业性相对较强和高度依赖实验室检查

血液科疾病病种复杂,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并且各种疾病与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相比较,发病率相对较低,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所以学生缺乏对其感性认识。加之血液系统疾病专业性强,各种疾病名称繁多,恶性血液病预后差,长期生存率相对较低,所以无法获得类似诊治其他科室疾病的成就感,往往会影响学生实习积极性。另外,血液系统疾病内容晦涩深奥,诊断和疗效判断高度依赖实验室检查,直观性差。所以上述多种因素导致医学生对其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以“完成实习任务”为目标,最终缺乏积极主动性,甚至有“逃课旷课”情况发生,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二)骨髓穿刺、骨髓活检术和腰椎穿刺术等临床操作较多

血液科诊疗过程存在大量的操作,如骨髓穿刺术、骨髓活检术和腰椎穿刺术等。虽然卫生部和教育部出台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实习生可以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参与临床诊治工作。但是,随着法制观念和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质量和保护个人隐私的要求也不断上升,病人自我保护意识也增强,所以对于实习医生甚至是低年资住院医师参与诊疗过程,往往持有抵触情绪,甚至拒绝。医疗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的医疗环境的恶化,致使目前医疗纠纷增加,甚至伤医事件的发生均导致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压力剧增怕出事、怕招致医疗纠纷,所以往往带教过程中唯求平安、常规操作不敢放手。所以这两方面的因素均可能导致医学实习生亲手操作的机会明显减少,影响了实习质量。而如何掌控风险,尽量增加学生操作机会,是实习带教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对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要求较高

血液科疾病以恶性血液病为主,治疗效果往往较差,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创伤较大,情绪波动大,甚至对医护人员抵触情绪严重,所以无论是从获得良好的疾病诊治疗效还是从人道主义出发,医务工作者均需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才能更好的安抚病患,积极配合治疗。另外,前面所述的患者对于医疗服务质量和保护个人隐私的要求的提高,以及医疗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医疗环境的恶化,均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与患者和家属有良好的沟通。

二、措施和对策

(一)启发引导,提高学生实习兴趣

针对血液系统疾病专业性强、发病率低的特点,将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突破口。目前媒体对于血液系统疾病报道最多的是关于“白血病和骨髓移植”,这也是多数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学生对“血液病”的唯一模糊印象。苏州的血液学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1年6月,苏州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以及台湾东森电视台携手合作,直播了来自台湾的慈济骨髓库的干细胞拯救苏州白血病患者陈霞的全过程。以此为切入点,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白血病”、什么是“干细胞移植”。另外,在学生印象中,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差,除了“骨髓移植”没有办法可以治疗。实际上,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我国率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将最高危的,也是曾经死亡率最高一类急性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转变为可以治愈的一类白血病,这一成果对于整个肿瘤的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且目前的“砒霜”,也就是“砷剂”也被国内血液科医务工作者率先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的治疗,大大改善了预后。所以这可以增加学生产生使命感和自豪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学好血液系统疾病的信心。

(二)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典型病例和少见病例讲座

血液系统疾病病种繁杂,高度依赖实验室检测进行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所以单纯的理论学习枯燥乏味,通过某些典型病例的讲解,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急性白血病的“MICM”诊断,分别代表“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对于典型的白血病患者,将相关检查资料作为典型病例的重要部分展示给同学,可以进一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外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临床表现,可以用“CRAB”这个单词概括,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贫血”和“骨病”,很多典型的骨髓瘤患者往往具有上述四个临床表现,通过典型病例的讲解,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往往记忆深刻。对于少见病例同样如此,例如POEMS综合征作为少见的浆细胞疾病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病变、脏器肿大、内分泌功能紊乱、单克隆球蛋白血症和皮肤病变。因为累计多个脏器和器官,所以临床表现复杂,如果没有充足的认识,往往漏诊。所以对这种少见疾病,一旦临床收治,一定要作为少见的病例进行讲座。并且最好的方法是启发式互动教学,让同学自己检索文献,总结资料,向其他同学进行病例讲解,这样不单单可以对典型疾病和少见病例的诊断要点、治疗方案有足够的掌握,并且在检索资料过程中,也可以对这些疾病的最新进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学习,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加强操作技能培训

临床技能是医学生在理论知识基础之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更多的表现为临床实际操作,血液科最常见的临床操作是骨髓穿刺术、骨髓活检术和腰椎穿刺术,尤其是骨髓穿刺术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之一。近些年来医患关系的紧张不允许实习医生多次的直接在患者身体上直接操作,直接影响到临床技能的提高。我们的经验是,为了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以下几方面的培训至关重要:

1.看懂并且熟记操作步骤。

2.多次观摩老师操作,老师在操作过程中对于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和演示。尤其是对于无菌操作、穿刺部位、穿刺手法、骨髓抽吸力度、涂片技巧等。

3.模型训练,在教学模型上反复进行模拟穿刺至熟练操作。

4.与患者充分沟通,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每一次操作。目的是经过反复的讲解和培训,争取每一位实习学生能够较熟练进行骨髓穿刺术。

(四)加强医患沟通,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

近些年来,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而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可能在某些方面减轻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所以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保证医生顺利参与诊治工作的一个基本素质。并且只有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才能获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在实习时参与临床诊疗工作中才能得到患者的配合,获得更多和更准确的临床资料,提高医疗质量和实习质量。正是因为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我国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9月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该标准中明确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的技能。所以实习之前的教育十分重要,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疗规章制度,让学生认识到目前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做好防患于未然。血液科的患者,多数为恶性血液系统肿瘤,所以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悲观心理和抵触情绪,与之建立良好的沟通相对困难。鉴于此,带教老师自己本身要对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和思想状态了如指掌,然后告知学生每位患者的心理状况十分重要,要让学生理解患者的病痛,学会容忍患者因为病痛引起的可能“不讲理”的态度。另外在临床工作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仪表和仪态,给患者留下可以“信任和依赖”的印象。对于患者可能的长时间的病情介绍和诉说,要耐心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和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让患者感受到对他的尊重和关怀十分重要。当然,对于临床相关知识的掌握是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另外与患者的沟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大量专业医学术语。总之,血液科实习期间,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

综上所述,深入分析血液系统疾病和血液科患者的特殊性,针对这些特殊性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将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使其熟练进行临床操作和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为其从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侯军,施菊妹,艾工文.血液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