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统疾病现状

呼吸系统疾病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呼吸系统疾病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呼吸系统疾病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抗生素;临床治疗;联合用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0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15-02

Analysis of antibi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ZHANG Bin-gxi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Dali City,Dali,Yunnan,671000

【Abstract】In modern times,with the deepening of medical research,antibiotic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increasingly common.Respiratory Medicine,as a important department of hospitals,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by the concern of physicians and patients.In determining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but also affect the economic burden on patien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and discusses some of the details of clinical use and precautions.

【Key words】Antibiotics;Clinical treatment;Combination therapy

抗生素中具有抗病原体,能有效抑制细菌或者真菌的再生,在一些容易感染的呼吸道疾病治疗中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不仅能有效地增强治疗效果,而且还能缩短病症的治疗时间,减少患者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提高患者对病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呼吸内科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核心部门,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关系到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效果,对此方面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是当代医学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 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

当前,大多数临床医师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都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来选择临床用药。这种方式虽然是采取“科学”的方式针对性的用药,但却忽略了患者日常药物的使用,患者自身的耐药性会极大程度地降低药物使用效果,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平时极少使用抗生素,这种用药方式很容易让患者对抗生素产生强烈的耐药性,当呼吸道再次感染时,就必须使用抗菌性更强的抗生素来抑制病菌的再生。例如,患者平时仅服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临床医生在治疗时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给患者使用了头孢4代,这种用药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当前的呼吸道感染问题,但患者日后感冒服用阿司匹林就不会产生任何抗病效果,就要服用头孢四代或抗药性更强的药物。如果患者日常经常服用头孢1、2、3代抗生素,在临床治疗时,医师就要结合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选择用药的种类:病情较轻的患者服用头孢1、2代药物,病情较重的患者服用抗药性更强的药物以减少患者体内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在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时,临床用药方式要把患者日常抗生素用药情况纳入考虑的范畴,这样不仅能提高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抑制患者体内高等级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这样有利于完善当前的抗生素临床用药体系,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

2 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了抗生素临床用药并没有行得通的、统一的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2.1 要把患者日常用药情况作为药物选择的基础 从上文抗生素临床用药的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到,针对结合患者日常的用药情况来选择抗生素种类能起到提高治疗效果和抑制患者体内抗生素耐药性能的产生。就目前对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用药的研究层面来看,结合患者日常用药情况的择药方式的基础是合理的,它把当代的医疗发展趋势和药物研究进行了择优综合,是一种比较先进、科学的用药理论。因此,医师在临床用药时,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素抗药性能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2 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 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盲目使用抗生素不是简单意义的滥用药,而是对统一的病症都使用抗生素药物,例如患者上呼吸道发炎均使用抗生素药物。现代临床抗生素用药理论中明确指出,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要根据病根的原因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在一些病毒感染的疾病中,使用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结果严重的会导致菌群失调。针对这些问题,在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用药的过程中,要根据病因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病毒感染疾病使用抗病毒类抗生素,而不是统一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避免盲目用药能有效地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它也是完善临床抗生素用药理论的基本途径。

2.3 抗生素联合用药问题 抗生素联合用药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点,针对病因未明或危及生命等感染性疾病时,采用抗生素联合用药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抗病效率,达到综合除菌、杀毒的效果。出现下列几种情形时,可以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单一抗菌药物难以控制感染;患者有免疫缺陷且病情较重;多种细菌共同导致的系统局部感染;日常使用单一的抗生素导致耐药性较强。笔者多年抗生素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在治疗呼系统感染性疾病时,经常遇到抗生素临床用药可选种类少的问题。这种情况就导致大部分医生都会根据用药习惯来选择抗生素,并没有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因此,在现代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用药过程中,医师要了解患者感染疾病的特点,结合实际病因,选择何种药物、单一用药还是联合用药,要充分利用联合用药的优势,准确、及时地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2.4 抗生素临床用药量问题 药物用量问题是所有药物治疗都必须注意的事项,在利用抗生素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药剂用量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不可忽视的因素,要根据患者血药浓度、半衰期、患者病情等基本病情科学的定量药剂用量。同时,临床医师还应根据抗生素特点选择溶媒,如果溶媒不合适,不仅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还会错过病症最佳的治疗时间。抗生素临床用药量需要在长期的工作经验中,进行不断的归纳和总结,选择最合理、最科学的方式来确定用量的大小,以实现临床用药的目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抗生素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决定了临床治疗的效果。临床医师在选择抗生素用药时,要考虑患者的日常用药问题,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来选择用药方式和药剂量,避免盲目用药。要把合理性、科学性作为抗生素临床用药的基础,达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现状范文第2篇

6月30日至7月1日,卫生部行业专项“社区肺功能规范诊断技术培训会”在京举行。在两天内,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主任委员王辰教授等多名该领域专家围绕“社区肺功能规范诊断技术”这一核心课题,从不同角度作了多场学术讲座,使接受培训的各医疗机构代表获益匪浅。

在此之前,为积极做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遏制我国慢性病快速上升的势头,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卫生部、发改委、教育部等15部门于今年5月联合制定并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对呼吸系统慢性疾病预防与诊治,加强社区医疗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医务人员对病患肺功能检查的认知水平。

据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据《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中公布的数据称,我国现有确诊的慢性病患者2.6亿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经济负担,被列为四大慢性病之一,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医疗保健与公共卫生问题。

而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慢性病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群众健康意识提高,为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多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和示范地区开展的工作已经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工作网络。但是,慢性病防治工作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全社会对慢性病的严重危害普遍认识不足,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慢性病防治网络尚不健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因此,卫生部要求“十二五”时期是加强慢性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要把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中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效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心下沉。以城乡全体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为干预重点,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患者管理为主要手段,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治作用,促进预防、干预、治疗的有机结合。到2015年达到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和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建立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努力构建社会支持环境,落实部门职责,降低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控制由慢性病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水平等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针对慢性疾病的社区医师的规范化、系统化培训便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北京多家医疗机构与总部位于美国的康尔福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CareFusion)携手合作,面向北京社区医师开展了“社区肺功能规范诊断技术培训”。

据了解,社区肺功能规范诊断技术培训项目是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规范诊治体系建设及适宜技术研究”之“中国成人肺功能现状调查”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主任委员王辰教授发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及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牵头申请。

会上,多名专家出席并围绕肺功能检测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在地位以及如何早期识别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方面,对来自不同社区近120位医师进行为期两天的现场培训,旨在为社区医疗机构普及传授肺功能检查的规范化方法,结合肺功能仪的临床应用讲解,提升社区医务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有鉴于此,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肺功能规范诊断技术培训”项目将作为一项长期计划,将覆盖全国10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多个社区。

呼吸系统疾病现状范文第3篇

【关健词】 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统计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sease constitution of inpatients,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ealth resources for the hospital,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Methods Disease classification relevant data of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2 were statistical analyzed . Results The first 5 system diseases inpatients is 70.75 percent of total inpatients,it is a major source of our hospital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changes in disease constitution, rational allocation of health care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departments,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d service quality.

【Key words】 Inpatients; Disease constitu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为了解本院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特点, 探讨本区居住人群发病规律及常见病、多发病, 寻找发病的主要原因, 以便有针对性的加强疾病的防治工作, 提高本区人民的健康水平, 为医院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医院特色科室的建设等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本院3年来住院疾病及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本院2010年~2012年住院患者疾病分类报表。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分类, 资料完整准确可靠。

3 讨论

3. 1 住院疾病前5个系统疾病占住院总数的70.75%, 是本院住院疾病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 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应成为本院医疗工作的重点和研究发展的方向。

3. 2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主要分布于5岁以下儿童。由于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 处于生理性免疫功能比较低的状态, 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不够强, 据统计资料显示, 每年春夏季节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 儿科住院病床经常爆满, 因此, 医院管理层应了解疾病的发病规律, 在其高发季节做好相应的医疗护理准备工作, 增加医疗护理技术力量, 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相关部门应加强预防保健宣传工作, 做好春夏季节的儿童卫生保健工作, 增强儿童监护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感染机会。

3. 3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以梗阻性分娩为主。本院妇产科专业技术力量配置比较合理, 加之本市是粤东片经济较发达地区, 外来人口较多, 这些人群生育多选择收费标准较低的区级医院。

3. 4 损伤和中毒的主要疾病是骨折, 内部构成比是48.52%。损伤高发的原因主要是各类车祸和各种伤害事件增多。近年来, 私家车激增、交通管理水平和道路设施相对滞后等原因引起意外交通事故频发[1], 再者, 现代社会人们生存压力大、多数人群心理浮躁, 各种伤害事件和意外事故相对增加, 由此造成的各种损伤患者数也就相应增多。针对这种情况, 医院管理层应加大相关科室的医疗设备和人员配置, 引进人才, 注重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提高骨外科的诊治水平,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医疗业务发展的需要。而有关部门也应注意改善道路交通状况, 加强各种车辆的管理和严格驾驶员的培训考核, 加强全民心理健康教育和法规教育, 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

3. 5 循环系统的常见病为脑血管病、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 内部构成比为77.98%, 主要发病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是21世纪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疾病, 并随着人口老年化越来越突出[2],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 是许多慢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如何提高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是医疗机构的工作重点和研究的方向。心脑血管病由于病程长、医疗费用高等因素, 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 所以, 尽早发现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为关键。本院是一所区级医院又是社区服务中心的双重性质的机构, 充分利用优势, 对本片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同时针对老年人发病规律和特点做好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提高老年人防病、治病的自我保护意识。

3. 6 眼和附器的主要疾病是老年性白内障, 近年来, 本院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全称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是目前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较常用的手术, 效果好, 是本院眼科的特色项目, 3年来收治患者共280例, 占眼和附器疾病的77.35%。

通过对住院疾病的统计分析, 了解疾病构成现状, 对疾病的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3]。医院应密切关注疾病构成的变化,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加强重点科室的建设, 巩固专科优势, 鼓励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和利用, 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 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为医院生存和发展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日孜万古丽.10922例出院病人疾病构成分析.中国病案, 2012,13(10):48-50.

呼吸系统疾病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呼吸内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054-02

呼吸系统疾病为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位医学生必修的医学内容。传统的呼吸系统疾病教学通常从某一特定疾病的发病机制着眼,重点围绕临床表现展开,并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知识的讲授,授课过程中需综合医学基础与临床的多方面知识,是临床医学生理论学习中的重要阶段,直接关系到医学生临床实践过程中是否具有细腻的爱伤观念、浓厚的求知欲望、严谨的治学作风、开阔的辩证思维等,为培养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的关键环节。然而,一言堂模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单向灌输为主、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课堂气氛较沉闷、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等。为改善上述局面,我们尝试在呼吸系统疾病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最初于1870年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Christopher C.Langdel1引入法学教育,后在西方的众多高校广为流传。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逐步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医学、法学等专业应用。临床案例教学法是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理解掌握临床医学的知识,并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我们根据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初步尝试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现将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呼吸系统具有与外界相通的特点,由于烟草依赖、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尤其是肺癌、气流阻塞性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呼吸内科与其他许多专业学科相比,病种繁多,学习内容具有普遍的实用性。肺部体格检查为全身体格检查中的重点与难点,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不仅可有咳嗽、咯血、胸闷等典型的表现,也可表现为纳差、晕厥等非特异性症状。呼吸系统疾病与呼吸生理、病理生理及解剖学等基础学科联系密切,涉及血气分析、呼吸功能检测等较多抽象的理论基础,不少疾病需结合现代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治,学生往往反映学习难度较大,无法将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效地结合起来,易造成基础与临床脱节的情况出现。案例教学的突出优势为通过典型案例的引导,将基础及临床相关的知识整合至病例中,高情境性的案例教学使医学生提前体验了临床医生诊治的过程,避免了单一的知识灌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繁杂枯燥的理论能通过典型病例的引入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医学生临床辩证诊治的能力[2]。其次,案例教学的另一特点是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间的协作。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担任知识的传授者,更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和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辩论、协作,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现代医学迅速发展,学术界定期公布修订后的疾病诊治指南或专家共识,一些新的诊治技术不断地发现并运用,上述因素导致医学教科书中的部分内容可能滞后于真实医疗的现状。案例教学可适当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紧跟学术前沿,使医学教学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案例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教材的选择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这对授课教师教案的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呼吸系统疾病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医院信息化系统进行“肺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进行检索,并分门别类进行筛选,剔除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建立案例教学病例库,所选择学的病例需具有以下的特点:(1)临床表现具有代表性。对照教学目标,选择能反映教学内容的典型病例,在病例准备阶段做到去粗取精,剔除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有的放矢地开展案例教学。(2)具有临床启发意义。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病例的讨论中。所选择的病例可以是诊断明确、治疗有效的正面案例,也可能为临床中漏诊、误诊或者治疗失败的案例。举个例子来说,在进行肺脓肿的教学章节中,在结束肺脓肿的理论讲授后,我们选择了一个老年病例进行讨论:患者,老年男性,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因发热胸痛一周入院。入院后查CT提示肺内空洞性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①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多数学生回答:肺脓肿。接下来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围绕肺脓肿这一诊断进行讨论以下内容:②原发性还是继发性?③需与其他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④选择那些检查协助诊治?通过气管镜检查,我们发现患者右上叶支气管开口处异物阻塞,取出后证实为义齿。该病例诊断为继发性肺脓肿(气管异物吸入)。接下来引导学生讨论在异物取出后进行的治疗原则(正确答案为抗感染治疗)。然而,在正规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没有意料中理想。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下一步的诊治措施。该病例最终通过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患者肺鳞癌晚期,所以最终完整的诊断为①肺鳞癌;②气管异物吸入;③继发性肺脓肿。在该病例的诊治过程中,讨论随着病例的逐渐展开有峰回路转之势,讨论涉及到内科学、诊断学、影像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锻炼了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并且避免了照本宣科的灌输,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治学作风。(3)体现真实性。好的案例应该具有真实性。若为使用PPT进行教学,部分病史资料、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使用截屏等手段直接由导入至教案中,增加案例的可信度。(4)尊重患者的权利。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避免透露不必要的个人信息。

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便无法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在开展案例教学前授课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知识讲授,并提前与学生沟通,介绍案例教学的方法,取得学生的认可并预先以思考题的形式进行课业布置,使学生充分地准备与思考后再进行案例教学的尝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计划地设置好病案的编排、讨论、解疑、理解、掌握等知识点[3]。对于典型病案的设置要按教材要求,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并结合临床进行。与海外留学生相比较,我国学生较为腼腆,不愿意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极少积极主动地参与病例讨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组内讨论后,推选一位代表进行发言或者进行组间辩论,这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冷场的局面发生。同时授课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以点及面地活跃课堂气氛,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应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循循善诱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参与讨论的热情。值得重视的一点是,授课教师须关注那些相对沉默的学生,必要时可进行提问,以点及面地尽可能给每位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医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由于同一种疾病可能有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而不同病因的疾病却可能表现得十分相似,故即便是典型的临床病例,也很难完全体现出疾病诊治的全貌。因此,案例教学无法取代传统理论教学的地位,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有助于构建疾病诊治的基本框架,仍旧是医学教育的主要方法,而案例教学可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有助于将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医学生见习、实习阶段打下基础,值得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田金娜,李建保.中医儿科学案例教学法改革探析[J].中医儿科杂志,2013,9(2):61-62.

[2]徐忠,艾清龙.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524-526.

呼吸系统疾病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院前急救 疾病谱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1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ajor disease spectrum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in Neijiang City, so as to improve the prehospital first aid level. Method Retrospectively summarizing 4347 cases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in recent two years and categorizing them by disease spectrum. Outcome Of all the cases, the ratio of men and women was 1.28:1 and those aged between 20 and 39 constituted 57.19%.The first six diseases of the prehospital first aid disease spectrum included trauma, neurological diseases, respiratory diseas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and various poisonings, accounting for 84.93% of the total cases. Other diseases in relation to gynecologic and obstetric, pediatric, and ENT department, and mental diseases ranged from 2.05% to 2.48%. Trauma was the major component of the disease spectrum, which occupied 42.51% and was mainly caused by high frequency of traffic accidents. The first four causes of death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 were trauma,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neurological system diseases and all kinds of poisonings.Conclusionspatients with trauma, , neurological diseases, respiratory diseas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 or various poisoningswere the major targeted objects for prehospital first aid. Meanwhile, it more frequently happened to the age group of 20 - 39. Therefore, enhancing technical training and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for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 terms of first aid for the diseases mentioned above should be emphasized. Additionally, in view of the irregular distribution of emergency calls at different time, arrangement of human and physical resources should be balanced and rational within 24 hours.

【Keywords】prehospital first aid; disease spectrum

针对我院急救中心2009年1月到2010 年12月院前急救并有完整资料记录者共4347例进行疾病谱分析,现将内江地区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如下,以了解内江地区院前急救主要疾病谱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院前急救中心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院前急救并有完整资料记录者共4347例。

1.2方法

根据本地区院前急救病例所属病种、年龄、性别及每日时间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制成频数表, 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果

2.1院前急救病人年龄及性别分布 4347例中男性2443例,占56.20%,女性1904例,占43.80%,男女之比为1.28:1;以20~39岁最多2486例, 占57.19%;除40~59岁年龄组男女差别不大外,其余年龄组均男性多于女性见表1。

2.2院前急救病人疾病分类构成及排序 院前急救疾病排在前6大类是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12大类疾病中男女构成比均有差别:心血管系统、各类中毒、妇产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其他类疾病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其他7类疾病性别显示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其中创伤男性1233例,占该疾病66.72%。见表2。

表1 院前急救病人年龄及性别构成[n(%)]

2.3 院前死亡病人病因及排序 院前死亡68例,其中创伤34例,占50.00%,男性24例,占该病因70.59%,远高于女性。其次分别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中毒、消化系统及其他病种。

2.4 院前急救病人呼叫出诊时间分布特点06:00-09:00呼叫人数最少,0:00~03:00,12:00~21:00呼叫出诊病人多,两时间段呼叫出诊病人占全天就诊人数84.22%。

3 讨论

内江地区院前急救疾病谱中前6位依次为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各种中毒疾病,占总救治人数的84.93%(3692/4347),我市院前急救疾病谱与国内有关报道[1~4]的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我国各地院前急救疾病谱有相同之处,这为全国制定院前急救教材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组院前急救病人年龄在20~39岁者最多,2486例占57.19%,这与青壮年群体是社会劳动力的主体,外出流动及从事高危险劳动机率较大,并且此群体就业及创业、工作压力大有关。男女之比为1.28:1,低于国内有关报道[5]的2.23:1,这可能与内江地区男女从业提倡男女就业平等,女性就业率提高有关,40~59岁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此期处于围绝经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单位的组织、业务、技术骨干,是家庭的栋梁。上有老,下有小,在社会和家庭中都处于承上启下的角色。她们承受的各种压力较大,工作、生活节奏也较快,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常常使她们处于某种紧张状态之中。还在岗位工作及自身身体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此期女性为家庭、事业及个人身体操劳过多、心理压力大有关。

表2 院前急救男女病人疾病分类的构成比及排序[n(%)]

随着交通及工业的发展,等,创伤占院前急救病中很大比例,本组病例创伤1848例占42.51%(1848/4347),院前死亡68例,男性占58.82%(40/68)。这与我市位于川西南成渝交通中心地带,交通发达。城市建设加快, 城市扩建,大修高楼,拉动内需建设基础设施,郊市区机动车、摩托车及人口大幅度增多,醉酒驾驶、我市许多郊县地区交通要道路况由于大力修建损坏造成道路差、加上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及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使得交通、意外事故频频发生有关。本组病例中因交通事故呼叫174次,且以创伤最为多见,创伤对人民群众的生命构成巨大威胁,也是城市发展期间带来的负面结果,在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积极积极进行安全教育、改善交通道路路况积极维修养护道路桥面、严惩醉驾、加强交通治理等措施同时,还应该不断加强院前急救水平,对急诊急救的医护驾以及交通警察、119救护队员等进行团队协作的培训,提高创伤的综合反应及高质量的救治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及伤残率。本组病例表明儿科、妇产科、五官科、心理卫生疾病的呼叫出诊也占有一定比例, 共有385例次,因此,在院前急救的人员配备和技术培训上,要培养全科系统的急诊急救专业医师,不定期到相关转科轮转培训,培养为急诊急救专业的医生,固定急诊急救专业技术人才,并得到医院领导重视,稳定急诊急救专业人员队伍,熟悉各科急危重症的院前处置抢救流程,与交通警察、119救护人员多方共同协作,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根据统计分析呼叫时间规律,为排班提供依据,我院院前急救每日呼叫出诊时间呈不规则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寻,这符合急诊急救的专科特点忙闲不均,因此只能大致推测院前急救出诊的时间段规律,院前急救的医生、护士、驾驶员、担架工的排班只能根据出诊量、出诊的半径、危重病人抢救量进行弹性排班。并且与院内急诊的人力相互协作,院前、院内各方人力在紧急情况下要相互补位,互相沟通照应,强调急诊急救人力必须有团队协作共同应对的精神,才能弥补因连续出诊时段人力安排的难题,并且随时与“120”急救指挥中心作好人力在岗在位的信息沟通,在全市各家医院急救站协调人力,全力保证因为短时间连续呼叫出诊造成某急救站人力相对不足,影响出诊速度。

综合上述特点,我们内江地区应重点加强对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各种中毒的研究,将其作为院前急救重点建设,培养更多的急诊急救专业化合格人才,来提高我们的院前急救队伍整体素质,使院前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并且要加强对40―59岁的女性的健康维护早期干预,为此期妇女减压,并进行心理疏导。因急救时段分布不规则,要合理作好人力、物力、弹性排班管理工作,并积极与“120”呼叫中心沟通人力信息,在全市进行人力资源协调,才能保证原前急救安全

参考文献

[1]姚照华,李维义,洪建芳.泉州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分[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4,24(6):445-446

[2]邹向阳,张晓明,张桂玲,等.西安市院前急救疾病谱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11):963-964

[3]李平,聂少良.衡阳地区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7,8(35):587―588

呼吸系统疾病现状范文第6篇

【摘 要】 目的 明确择期手术患者非计划出院的禁忌症原因,探讨针对性改进对策:方法 利用病案首页信息系统,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检索出院诊断编码含有253. 001的病例,分析禁忌症原因及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对禁忌症的影响。结果 非计划出院患者“因禁忌症未进行外科或其它操作”共1533例,占同期手术/操作患者的2.85%。禁忌症原因主要有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的非计划出院禁忌症原因表现不同。结论降低择期手术患者因手术禁忌非计划出院发生率,需要医院、临床科室、医生、护士等共同参与,积极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

关键词 择期手术;患者;非计划出院;禁忌症;ICD - 10

DOI:10. 13912/j. cnki. chqm. 2015. 22.4.11

吴虎兵1 赵莉丽2 陈剑铭1 夏志伟1*

通信作者:夏志伟

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 100191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 100730

非计划出院是指患者未达成住院治疗目的而出院,包括放弃治疗出院和因手术/操作禁忌症出院两种情况。前者常由于患者自身原因,如紧张、经济困难等,放弃治疗;后者指择期手术患者存有禁忌症,需等候条件成熟方可进行手术,选择出院。择期手术患者非计划出院,对患者而言,由于未能实现住院目的,再入院时可能面临重新检查,加重了经济负担,降低了医院的社会评价。对医院而言,由于手术停台造成手术准备人力、物力浪费,严重影响了手术科室的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本研究通过病案首页信息,分析择期手术患者非计划出院禁忌症原因,旨在为临床科室合理收治患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等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

以北京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1月~ 2013年6月的出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利用病案首页信息系统,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ICD -10),检索出院诊断ICD - 10编码含有253. 001(因禁忌症未进行外科或其它操作)的病例。检索变量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人院时间、出院时间、住院天数、出院主要疾病诊断及编码、出院其它疾病诊断及编码等。

临床医师在病程中记录患者放弃手术或操作治疗的原因,病案编码员对该病例疾病编以253. 001,并对具体原因予以编码,如高血压为110 xxx。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253. 001代码没有具体原因或存在疑问,调阅病历,重新编码,确保含253. 001的病例均有具体原因。要求编码员将253. 001尽可能排到病案首页第1个其它诊断位置上,检索结果发现,253. 001位于第1个其它诊断到第6个其它诊断的例数越来越少,位于第6个其它诊断时仅发现2例,故筛选出7个其它诊断及编码。

非计划出院禁忌症原因按ICD- 10类目归类,分析主要原因。将住院时间划分为1天、2天~3天、4天及以上3类,明确患者住院第几天发生非计划出院。年龄划分为1 8岁及以下、18岁~ 44岁、45岁~ 64岁、65岁及以上4组。

收集数据经Excel 2007筛选、整理、分类与统计,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禁忌症原因

非计划出院患者“因禁忌症未进行外科或其它操作”共1 533例,占同期手术/操作患者的2. 85%。禁忌症前5种原因占全部病例的73.5 8%,其中子原因占65. 23%~ 85. 85%,见表1。

2.2患者性别分布

男805例,占52. 51%;女728例,占47. 49%。不同性别禁忌症前5种原因占性别组的约3/4,且前3种原因相同(表2)。男性患者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主要是肺结核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女性患者中,血液及造血器官相关疾病主要指贫血。

2.3患者年龄分布

非计划出院患者年龄最大89岁,最小1岁,平均50.5±19.7岁,中位数55岁。各年龄组禁忌症前5种原因表现各异,1 8岁以下患者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主要是发热和咳嗽;18岁~ 44岁患者,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主要为月经期;44岁~ 64岁患者与65岁及以上患者两组原因相同,但顺序略有不同,见表3。

2.4 患者禁忌症时间分布

患者住院天数最长35天,最短1天,平均3.1±3.3天,中位数2天。610例(39.79%)患者住院1天内发现禁忌症;504例(32.88%)患者住院2天~3天内发现禁忌症;419例( 27. 33%)患者住院4天及以上发现禁忌症。1天内可认为患者人院即已存在禁忌症;考虑到周末影响,2天~3天内发现禁忌症也可认定入院即已存在禁忌症;4天及以上可认定为人院后发生禁忌症。表4显示,1天组与2天~3天组的前3种禁忌症原因及排序相同,4天以上组的禁忌症原因与之相同但排序不同;各住院天数组禁忌症的后2种原因表现各异。

3对策

择期手术患者非计划出院禁忌症原因种类较多,如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糖尿病、肝功能异常等。从住院时间上看,有些禁忌症入院时即已存在,如感冒、服用抗凝药、检查发现有肝功能异常等;有些禁忌症在住院期间发生,如术前焦虑引发血压异常、心律异常以及发生院内感染等。本研究表明,非计划出院禁忌症主要原因是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等。与相关文献相比,本研究调查的主要原因与择期手术停台或取消的主要原因接近。

一般而言,控制禁忌症以达到适应手术条件需要7天以上时间,如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疗,糖尿病控制j4i,肝功能不全患者术前营养,阿司匹林停用等。但由于该医院2012年平均住院日已缩短至6.7天,在病房内控制禁忌症会降低病床周转,选择出院则可增加患者收治数量,故发现手术禁忌症患者一般安排其出院。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对策仅供参考。

3.1 严把入院关

调查发现,约40 010的非计划出院患者住院第1天被发现不适合手术,即表明他们在入院时已存在禁忌症。其中,部分情况是患者能自我感知或识别的,如感冒、发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月经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部分情况需要借助检验检查手段识别,如肝肺功能异常、白细胞异常等,但仍有部分患者在人院前已完成术前检验检查。因此,有理由认为当患者准备人院时,可能并不知晓禁忌症对手术的影响。建议减少人院即伴有禁忌症从以下方面着手:(1)患者不仅要“知情同意”手术及治疗风险,还应知晓禁忌症影响。医院或医生向患者建议住院手术时,应告知患者如何做好入院前准备,可以通过住院通知单、宣传册、多媒体等形式,使患者在等候住院时尽量保证身体条件符合手术要求。(2)医生通知患者住院时,不应只简单告诉住院时间,应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禁忌症。科室应根据常见禁忌症原因及患者性别、年龄等特点,制订常见禁忌症情况表,要求医生按表询问患者、通知人院,存在禁忌症患者延缓其入院。建议科室尽量做好患者入院前禁忌症调查工作,减少收治不适宜人院治疗患者,提高科室床位有效使用率与患者满意度。

3.2做好术前健康教育工作

患者术前产生焦虑、紧张、畏惧等应激反应,可能导致手术禁忌症。据调查,患者术前焦虑发生率为23. 33%~88. 64%,应激性反应会诱发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循环系统疾病。本研究结果中,人院4天以后主要禁忌症为循环系统疾病可能与此相关。文献表明,加强心理干预及术前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年龄、性格、文化程度、住院经历、病种等,采取不同方法,详细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及手术治疗必要性、术后注意事项等;应告知患者术前主要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配合医生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手术。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手术知识等的知晓程度,指导和帮助患者正确对待手术,降低应激反应,增强信心。

3.3 加强病房感染管理

院内感染是引起手术禁忌症的原因之一。文献研究显示,全国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部分三甲医院报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 81%~2.47%,其中56. 94%~76. 07%为呼吸道感染。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因素较复杂且不易控制,病房内患者分配及看护制度、病房消毒通风状况等均会影响呼吸系统,导致呼吸系统成为医院感染最主要的感染部位之一。本调查发现,人院4天以后主要禁忌症表现有呼吸道感染、发热等,据此推测部分患者入院后发生院内感染。加强病房感染管理可能是减少非计划出院的有效方法之一。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多学科、多部门,而护理人员承担大量临床日常工作,因此护理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和发挥护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一是完善病房感染管理制度,规范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及护士行为等;二是减少人员流动,制定合理探视制度;三是保证病房整洁、干净,每天定时进行地面及物品消毒等。

3.4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

计划阶段,医院管理部门(如医务处)将非计划出院列为临床医疗质量考核重要指标,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与临床科室共同制订非计划出院管理目标。医院管理部门对统计上报的非计划出院病案信息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反馈给相应科室。临床科室对非计划出院发生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充分认识其负面影响,制定针对性的、全面的综合计划与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科室针对医护人员开展降低非计划出院管理计划的解读与培训,增强计划执行的积极性和针对性。执行过程中必须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同时做好信息记录和收集工作,既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又为后期检查评估提供依据。

检查阶段,强化过程监督,采取科室自查与管理部门检查、全面检查与抽查、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方式,建立有效的检查督导机制。计划执行结束后,由统计部门汇总数据,医院管理部门分别对全院和科室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估。

行动阶段,在检查评价基础上,总结有效经验,对成功做法给予肯定和模式化,形成相应管理制度。仍存在问题或发现新问题加以分析总结,投入下一个循环中。通过持续循环逐步改进,最终达到降低非计划出院发生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潘凌霄,林剑浩,张恒,等.80岁以上高龄患者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风险因素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1):12 -16.

[2] 刘同生,施明凯,王迪,等.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前风险评估及术前准备[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 11):935 -937.

[3] 张馨雨,赵芳,杜丽君,等.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463 - 1465.

[4]陈战,林大富,涂永久.普通外科患者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临床军医杂志,2004,32(6):55 -57.

[5]邵永胜,张应天,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术前准备[J].医学新知杂志,2003,13(2):63 -64.

[6]朱斌.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与硬膜外麻醉[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3):285 - 287.

[7]安志波,邹长江.心理应激在高血压病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J].高血压杂志,2003,11(2):11 -14.

[8]杨菊贤,史春志.心理应激促发心律失常的机制及其干预[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 6):860 - 862.

[9]侯艳玲,马静,马厚芝.择期手术当日停台原因及分析[J].华西医学,2014,29(4):754 -756.

[ 10] 解秀涛,常后婵,钟爱玲,等,择期手术临时取消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5):366~367.

[11] 周意丹,李晓凡.国内手术焦虑的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1):119 - 120.

[12] 蒋巧芬,朱龙昌,贺朝晖,等,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 12):53 - 54.

[13] 李银飞,联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的调控作用[J].现代实用医学,2007(12):990 -992.

[14] 陈红梅,高血压患者术前心理干预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 (4):145 - 146.

[15] 文细毛,任南,吴安华,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变化趋势[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50 - 355.

[16]王少利,袁晓宁,赵心懋,等.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941- 943.

[17] 张 磊,苏 虹,马红秋,等.2010年安徽省13家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6):514 - 516.

[18]魏秀凤,王秀华,宋华宁.医院感染现患率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3):27 -29.

通信作者:

夏志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务处副处长.主任医师

E - mail:xiazhiwei@ medmail. com. cn

收稿日期:2014 - 11 - 04

呼吸系统疾病现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

人类发生与发展呼吸系统疾病,除恶劣的生活环境外,滥用抗生素、激素的也是心脑血管病产生的必要因素之一。因为人的免疫力的下降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相继产生肺气肿等肺部疾病。诸如肺炎、咳嗽、咳痰、气喘等慢性病与呼吸系统有关。这些根除困难、经常发作的呼吸系统疾病。有的人是先天性的。有的人是后天性的。患者呼吸疾病表现特点与任何疾病发生的因素都是多方面的,呼吸疾病也不离外,发生呼吸疾病原因与患者的身体状况、生理素质、年龄特征、心理因素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是发生呼吸疾病原因的关键所在。患有呼吸疾病的人因系统免疫力极端低下,这些人群对环境好与否感觉非常敏感,易感染程度高。这样严重困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这样反复无常的长期发病会造成患者心情焦躁不安。抑郁的心情和焦急情绪又会影响患者疾病的恢复[1]。

呼吸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中较严重的一种疾病,患者的病程一般都比较长,病情恶化速度快且容易发作从而导致患者情绪烦躁、精神紧张、意志消沉,令患者在短时间内进入危险状态,严重可致死。因此呼吸内科患者在医治的基础上辅以正确合理的护理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焦急情绪得到抑制,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得到提高。现在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呼吸内科患者220例临床资料,具体资料分析状况如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20例患者,男120例,女100例,年龄18~84岁,具体分成干预与对照两个组,每个组110例。220例重症患者的基础疾病是:有108例患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者,48例患支气管哮喘的患者,13例患肺癌的患者,38例患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13例患支气管扩张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只是实施一般性的护理,同时对护理的情况作详细的记载;对于干预组是采取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护理人员有目的性和由针对性实施的应急干预护理的措施,同时对护理状况作了详细记录。

2结果

对照组发现29例呼吸不畅患者护理记录,出现呼吸急促的患者有19例;干预组出现42例呼吸不畅患者,19例呼吸急促患者。医护人员对这两组分别施行常规性护理(指对照组)与常规性护理加应急性干预护理(指干预组)后,与施行护理前进行细致比照,两个组通过护理后,各自的氧分压升高明显(P

3护理措施

3.1呼吸观察 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咳嗽,咳痰,痰粘稠、难以咳出,患者经常坐立不安。患者发病比较严重的时候,表现出现张大嘴巴、大声喘息、头上冒出汗粒等症状。只有不失时机的对患者的呼吸观察,才能准确有效地为医生诊断提供可靠的信息。对患者进行咳嗽咯痰观察:严密观察痰的颜色和气味,注意有无血性泡沫痰。如果患者反复咳嗽、痰液粘稠咳出非常困难,并且痰液中带有血丝,这表明患者的病情在向好的方面转化,如果患者的痰液为粉红色泡沫,这就是急性肺水肿的征兆[1]。还要对患者进行意识观察:假如患者出现意识不明朗,大白天喜欢睡觉,脑筋反应非常缓慢,这时候应该严密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并针对患者的症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3.2加强病情的监测护理 鉴于呼吸内科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快且时间短,因此对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及时观察对病情的判断非常重要,且对患者的呼吸、意识及输液观察都有重大意义。进行护理治疗时:首先对于重症患者出现症状的观察至关重要,可以直接影响对病情的判断,对患者的呼吸的快慢节奏、呼吸的深浅度、咳痰的计量、心脏搏动的节律、脉搏跳动的频率等各项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指标进行详细的观察。其次是对患者进行有无并发症及诱发因素的细致观察并作详细记录,为了预防哮喘患者半夜发病或病情加重出现的危险,应加强后半夜的巡视、观察及护理。最后要是重症患者出现缺氧症状时应及时给予患者吸氧,为了消除患者吸氧的不安全因素,必须做到操作规范,并对吸氧状况及其产生的效果进行详细记录。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对氧流量进行及时调整,与此同时还应对患者的血气做好监测。

3.3给氧的护理 氧疗及卧床护理:给氧的标准应实行持续低流量,流速为1~2L/min,氧的浓度保持在24%~28%,给氧的具体办法为鼻导管或鼻塞,在氧疗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需调节流量时,要采取先取掉鼻塞之后再调节流量的方法;停用时先取出鼻塞,再将氧气开关关闭。病情好转时逐渐减少吸氧时间直到完全撤去。给氧过程中,定期观察氧疗情况,观察患者缺氧状况是否改善,定时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定时检查氧流量,随时添加湿化瓶中的蒸馏水[2]。

3.4用药干预护理 对于呼吸重症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高度把握用药浓度以及用药的剂量。按照医嘱监督患者用药,仔细观察滴注的速度的快慢,随时作调整,还要查看患者用药后所产生的各种反映。由于兴奋剂类药物具有抑制性介质,它有增强气道黏膜的清除的功能,故适当应用吸入气雾剂,吸入制剂要注意吸入方法和副作用,老年人、冠心病患者使用此类药期间应加强心率、心律的监测;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松弛气道平滑肌、降低气道反应性等作用。静脉注射时速度要缓,注射药物后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根据具体情况,可同对患者心律等指标进行检测。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在其产生抗过敏、抗炎及松弛平滑肌等效果的同一时间内,也要及时的关注患者的状况。

3.5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痰液要迅速清理干净,使通气量增加,保障患者不受到任何感染。按时给患者翻身,并用手轻轻扣患者背部,利用翻动身体,排出附着气管内壁的痰液排,对头脑清晰的患者应鼓励其进行咽喉部咳嗽部,以引发咳嗽,也可以实施雾化的措施吸入。利用吸痰器以帮助吸痰,可将吸痰管经过鼻腔插入气管吸痰,还可经过口腔径直吸痰。但要用轻缓的手法,使粘膜不受到刺激,吸痰的时间每次不少于15s。

3.6饮食护理 肺心病呼衰者,因为卧床时间较久,活动量几乎没有,消化功能非常之差,再加上肺心病常合并右心衰,导致产生严重消化不良现状。故应该吃些清淡、营养价值高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菜汤、蛋白汤、牛奶、蛋白汤之类。不要食油腻和难以肖化的食物。

3.7心理护理 呼吸内科患者常伴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患者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症状,如恐惧、紧张、失眠、烦恼焦虑、心情抑郁、脾气暴躁等。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为患者提供适合的心理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对患者任何主诉不适都应给予关心,并及时处理;对脑筋反应迟缓、喜欢嗦的患者护理要有耐心,不随便转移他(他)的话题;要照顾患者的情绪,顺其自然地结束与患者的交流;在喊叫患者要时用尊称,不能直呼其名,也不能直接号;进入病房时,要主动和患者寒暄,嘘寒问暖,以打消患者孤独和恐惧感,消除其抑郁情绪,让患者应对疾病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要稳定患者的情绪,便于日常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医护人员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进行相应的专业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指导其提高睡眠质量,并针对病情加以解释和安慰;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投其所好,让其感受到关怀、理解及尊重[3]。

4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慢性过程,针对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因素,护理过程中,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疾病的特点,善于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并掌握其心理状况,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都要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有效的医治患者。同时重视恢复期的全面综合护理,加强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对防止疾病的复发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亚莉,李亚娜.浅析呼吸内科患者临床护理[J].现代养生杂志,2013(12).

呼吸系统疾病现状范文第8篇

[关键词]空气净化器;购买行为;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

[DOI]10.13939/ki.zgsc.2016.31.103

1引言

近些年来,空气质量的持续恶化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呼吸健康。中央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太原市空气质量指数超过300,达到了严重污染等级。城市建设发展加剧扬尘污染、煤烟型污染及近地环境是太原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1]在空气环境逐渐恶化的背景下,空气净化器逐渐走进居民生活且日益流行。人们对家用室内空气净化器的关注度持续升高。因此,各种各样的空气净化器应运而生,成为目前改善室内空气环境的常用小家电。《财富》杂志已将健康产业列为未来10年内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空气污染治理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中怡康预计到2020年室内环保产业将达到1520亿元,因此空气净化器在中国市场上有很大增长空间。[3]为了研究太原市居民在目前的空气状况背景下做出空气净化器购买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文章进行了太原市范围内的空气净化器市场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经过处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为企业开拓太原市空气净化器市场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2实验设计

2.1研究对象与抽样设计

文章以太原市全体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用于总体容量较大,文章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当误差和置信度一定时,不同的样本量计算结果十分接近,因此文章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样本计算公式计算样本量,如公式(1)。在置信水平为95%,相对允许误差为5%的前提下,利用P=0.5得到样本量的一个保守估计。其中样本量的确定如下。保守估计回收率为85%,则实际应发放的问卷数量为453。

N=z2p(1-p)e2=0.5×0.5×1.96×1.960.05×0.05=385(1)

2.2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根据受访者是否有购买空气净化器的经历,本次调查编制了A卷(针对已购买相关产品受访者)和B卷(针对未购买相关产品受访者)。

A卷包括居民对室内空气状况的认知、使用者购买空气净化器的实际情况、使用者对空气净化器的评价及预期及受访者的社会学特征四个部分。B卷包括居民对室内空气状况的认知、想购买空气净化器的受访者的具体购买意愿、没有意愿购买空气净化器的原因及受访者的社会学特征四个部分。

2.3问卷调查的数据整理

本次调查共发放的问卷总数453份,收回问卷394份,回收率为87%,其中有效问卷351份。在对于缺失值的处理问题上,本次调查将有缺失值的个案保留,仅在相应的分析中作必要排除,以求对数据充分利用。

3模型构建与检验

3.1影响因素确立与变量赋值说明

根据有效回收问卷的整理分析,文章认为影响消费者空气净化器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有:被调查群体的社会学特征(如婚姻状况、家庭人口等),被访者对不良空气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认知,接触相关广告的频率,获取相关指导的迫切程度及呼吸系统的健康状况这几个大因素。因此文章logistic模型重点研究这5个因素及它们的影响效应。表1为文章所用变量做了简要说明。

4结论与建议

随着空气净化器市场在太原市的逐渐升温,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所带来的重要意义。[4]文章根据调查问卷与分析研究的相关结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加大关于空气净化器产品的正确科普和引导。大部分消费者愿意且需要政府及相关企业进行一定的产品科普和引导。因此,企业可联合当地政府加大空气净化产品的科普,使广大消费者对该产品有一个清晰和正确的了解,促进空气净化器市场的进一步开拓。

(2)找准潜在消费群体,进行针对性销售。空气净化器的主要消费群体有老人,小孩,孕妇和过敏患者等。[5]文章得出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潜在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空气净化产品,这为企业销售群体的定位提供了较为有效的信息。因此,企业应突出空气净化器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改善作用,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中挖掘潜在市场。

(3)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塑造空气净化产品形象。广告接触频率是影响空气净化器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当的产品宣传广告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一定的消费刺激效应。因此,空气净化器销售企业应加大广告宣传力度,通过增加空气净化产品在公众视野中的出现频率,来加深居民对空气净化器的产品印象与认知,从而有效地吸引消费者购买相关产品。

参考文献:

[1]张云芳.太原市空气质量状况分析报告[J].山西科技,2015,30(1).

[2]陈晓言,杨蕊帆,高爽,等.空气净化器行业的市场分析[J].现代商业,2015(13):65-66.

[3]翟聪.雾霾催热市场,销量同比翻番――2013年空气净化器市场分析[J].电器,2014(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