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胜任能力;“三维”分析模型;“五力”分析

模型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管理会计的角色也在不断改变。除了成本控制这一传统职能外,管理会计更应该重点关注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与长远发展,如战略目标的确定、风险的管控、预算的编制等。这些变化,也对管理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和发展的现代管理会计人员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现代管理会计人员培养的必要性

(一)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源分流”,二者相辅相成,紧密地结合于价值链之中。财务会计揭示企业价值,而管理会计帮助企业创造价值。在企业价值链的构建与运营过程中,管理会计无疑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经营业务、财务活动一体化最为有效的一种工具。而管理会计的所有重要作用都需要通过人才的有效配合。企业要想建立更加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必须着眼于培养优秀的管理会计团队,尤其要多引进、培养兼具理论与实务修养的高端人才。

(二)管理会计相关性缺位的现状

统计发现,国内企业中担任财务核算职位的财务人士比例超过85%,他们80%以上的时间在做类似于“账房先生”的记录与核算工作。美国劳工部于2006年所做的一项针对财务人士岗位与时间分配的调查结果发现:担任管理会计职位的人员比例达80%,他们将70%以上的时间分配于决策支持工作。此外,近期的《中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对管理会计需求的缺口是460万。经济体制的转型迫切需要管理会计的发展,而管理会计人才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内在动力。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与其相关性缺位现状的矛盾,使得培养适应管理现代化需求的综合型管理会计人才,成为当前管理会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二、企业对管理会计职能及管理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

(一)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职能要求———“三维”分析模型

为了使管理会计能在企业发展中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企业应从战略角度为管理会计岗位设定相应的职能要求与明晰的权责范围。由于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并且任何管理会计工具的有效性最终都取决于能否辅助企业创造价值,此外,将风险管理扩展为管里会计的战略管理功能是为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也是对管理会计功能的补充和完善,为此我们构建了“三维”分析模型(如图1),分别从运营支持、风险管理、价值创造三个维度具体阐释了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管理会计的职能要求。管理会计应该在运营支持的过程中注重风险的管理与防控,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只有将这三种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

(二)企业对管理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五力”分析模型

管理会计人才是管理会计经验总结、运用和发展的基石。在为管理会计设定了职能要求的基础之上,企业应该为管理会计人才设定职能所需的胜任能力,使其明确自身在企业里所扮演的角色及所需达到的目标。而管理会计方法灵活多样、内容广泛复杂、体系缺乏统一规范性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必须拥有丰富的管理学知识、扎实的财会知识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TCL集团财务总监黄旭斌先生描述了CFO的九个角色:风险管理是保健医生;危机管理是救火员;运营知识是银行家;财务数据是分析师;运营规划是工程师;资源整合是投资顾问;金融支持是金融家;监管维护师和税务筹划专家。借鉴他的观点并类比于麦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的用于竞争战略分析的模型,本文构建了“五力”模型(如图2),从五个方面设定了管理会计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胜任能力,我们可以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一人身兼五职”。管理会计人员在具有影响力的前提下,进行战略设计(牵引力)。在战略设计时考虑对数据的挖掘(洞察力)和风险的防控(控制力),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企业的发展(推动力)。只有将这五种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管理会计人员的重要作用。

三、现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为使我国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所突破,并促使其在实务应用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构建了现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三步曲:“专业化岗位化职业化”。

(一)管理会计人才的专业化

1.改善高校因循守旧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专业基础能力。古语有言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培养出优秀的现代化的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就必须改革不适应其发展的培养机制:(1)转变教育理念,重视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2)采用复合式的培养模式,拓展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3)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2.设立企业因势利导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职业胜任能力。培养方案要体现出“因人而异”的指导原则。为了实现管理会计的职能,企业必须为管理会计的岗位设定各自所需的胜任能力,并通过不同的培养方式实现这一胜任能力的提升。针对管理会计人才所需具备的胜任能力,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能力。对于基本的胜任能力,可以通过在职提高学历、组织内部培训等方式提升,这些能力都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对于能力类的胜任能力的培养,企业应该让员工通过日常工作中的学习,比如轮岗、暂调业务部门做深入了解等方式,累积一定的经验,以提升胜任能力。此外,一种在职上司指导的方式———导师制度也可以帮助管理会计在工作过程中得到更好的领悟。

(二)管理会计人才的岗位化

1.管理层增强重视程度,合理授权与激励。在管理会计人员行使其职能的时候,管理层应给与适当而充分的授权,同时对其进行激励,这样才能让他们有充分的空间和动力去施展自己的能力。根据斯蒂芬•P•罗宾斯对于当代几种动机理论的整合,我们可以发现对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激励,有助于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2.绩效考核。实践证明,绩效考核在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绩效考核,可以在EVA价值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构建管理会计员工KPI绩效评估指标与能力发展体系:一方面引入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体系,找出准确反映管理过程的绩效指标;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分解体系将EVA结果指标进行有效分解,最终形成两类指标有机结合的管理会计人员绩效指标库。

(三)管理会计人才的职业化

实践证明,通过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及职业资格认定引进计划,将国外成熟先进的理念引入到我国,对于培养大批复合型、实用型、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化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在中国市场上推动管理会计师职业的资格认证项目,将会极大地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步伐,提升企业管理会计的国际化水平,从而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推进我国管理会计的职业化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成立独立的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负责行业的发展规划、人员监督、职业准则体系的建立。2.创办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期刊,搭建研究成果展示平台。3.组织管理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大力推动CMA中国化。4.管理会计师执业职业道德守则。

结束语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营改增;应用型本科;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国外等发达国家如美国有90%以上财会专业人员从事管理会计等相关工作,而我国仅有不到2.6%左右的财会专业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与此同时,我国这些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中,出现“财会人员过剩,管理会计人才匮乏”等供给失衡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没有适应市场的需求,不能以市场为导向,使得我国创新型、综合型管理会计人才严重不足。2017、2018连续两年,财政部出台相关文件与政策,希望推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不断转型升级。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管理会计人才的摇篮,应重视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化。

1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推行“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振兴乡村计划,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管理会计人才,管理会计人才对于企事业以及一些重大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与相关的理论保障。同时,国家财政部也连续出台多项政策与相关的文件,加大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综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然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与培养方案过于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不断改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管理会计人才新方法,培养真正懂会计数据分析,又能进行相关规律总结的综合型管理会计人才,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显得至关重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能有效适应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时代对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2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2.1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不足,课程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管理会计课程的设计上还是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课程理论体系不够完善,造成学生个个都是“纸上谈兵”。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是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这决定其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实践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训,一部分是学生顶岗实习。由于会计实训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实训设备,受到资金投入的限制,高校会计实训设备存在老旧并且设备较少等问题,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实训的效果,使得管理会计实践课程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由于缺乏专业会计教师的指导,加上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与会计专业匹配度极低,顶岗实习变成流于形式,这样的顶岗实习达不到效果。

2.2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教学方式陈旧,学科内容重叠严重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给高校教师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如微课、幕课的兴起。然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因师资力量的不足,还是以传统课堂授课为中心,采取“灌输式”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外加课后会计专业习题的讲解,会计专业课(审计学、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学科的内容重复严重,不利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这是对会计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使得学生厌学情绪高涨,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的相背离。

2.3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缺乏

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教师多数以刚刚毕业的研究生为主,有的研究生本科学的是会计专业,而研究生却是其他非会计专业,这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师资存在的短板。同时,在这些会计教师中,很少有在会计师事务所、证劵、银行金融等相关会计领域实践工作过的经历,管理会计自身注重从理论进行定性研究,使得在培养方向上出现偏差,这就造成高校的会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双师型”师资缺乏,不利于高校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2.4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以教会学生怎么做账为主,重视学生财会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与市场需求的高端财务管理人才相差甚远。出现了供给不足(高端会计人才需求不足),供给过剩(普通财务人员严重过剩)的局面。企事业十分渴望能招到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实务操作的高端财务管理人才,然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普通财务人员又不符合市场对高端会计管理人才的需求,这就出现供求失衡。

3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研究

3.1强化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创新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强化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创新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以高端管理会计人才为导向)、培养标准(与市场匹配和社会需求紧扣)上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人才体系,进而能有效地消除“财会人员过剩,管理会计人才匮乏”等供给失衡问题。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针对性、实践性、时代性、前延性。在会计教学过程中由基础模块与选修模块过度到能力模块与实践教学模块,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变,知识输入转为知识输出,由教师被动的教学到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转变,打破课程限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会计知识的动力。如下表1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上优化了会计理论知识,突出会计主干课程,删减部分模块课程中细枝末节,增加了许多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实践让学生能进一步熟悉会计业务流程与管理会计职业的特征等,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3.2注重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与世界接轨,“一带一路”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这对高端会计人才需要增多,会计教师队伍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资队伍的强大与否直接决定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的质量高低。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强化管理会计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性与实践性。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投入专项资金,把优秀的会计教师输送到企业进行锻炼,提升会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今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师资力量支撑。对于会计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要给予职称、职务晋升上的政策倾斜。与此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应提供多种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博士学位以及在相关财会领域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扩大学校会计教师师资队伍的组成部分。

3.3加大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类教学设施经费的投入

众所周知,会计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日常的会计教学中,离不开会计教学软件与相关硬件的使用。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加大管理会计类教学设施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大会计类教学实验室仪器的采购,通过日常教学中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与具体的会计实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应根据市场对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加大会计教学软件与先进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引进,进而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教师上课的质量,提升学生接受会计知识的效果,进而为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4以校企合作为抓手,积极构建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接受生产一线的检验,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完善人才培训体系,积极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所走的必由之路。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教育数量到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校企合作至关重要。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与会计师事务所等金融机构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既能解决了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有效解决了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实践不足的问题,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在实习的学生中选拔想要的优秀毕业生,进而解决企业人才储备问题,实现校方与企业双赢。

4总结

随着我国对外开发的持续推进,我国与世界融合交流越来越密切,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培养管理会计人才,适应市场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着眼于自身的实际,创新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优化学校会计课程设计、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管理会计人才实践课程等,进而提升高校管理会计人才的质量。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史永红.高职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2]郭素娟.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相关专业管理会计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38-41.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时期 管理会计 人才 培养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比较晚,其形成和发展的时间不长,在我国应用尚未普及。同时,管理会计研究和人才培养,也尚在起步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全球化和科技发展信息化,管理会计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适应企业管理需要,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一、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主要通过高等院校的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来完成。但我国管理会计教育发展缓慢,作为培养未来管理会计专业人才主要方式的高校职业教育已经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而社会后续教育尚未形成规范化,体系不完整,即我国的目前教育现状无法满足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偏差

高校是财会人才职业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其应试教育、技能教育与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需求之间存在诸多偏差,主要表现在:第一,管理会计教材内容陈旧,未能及时更新,多年教学采用一种教材,而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递进式的日新月异发展状态,企业需要的是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高素质、高质量管理会计人才,由此可见陈旧的教材理论更新的进展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脱节;第二,教师长期在高校执教,无企业实际工作管理经验,同时教学方式传统,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整合能力的培训,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创造以及发展前沿的成果,导致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管理脱节;第三,管理会计在教学中课时少,学生仅仅学到浅显的、单一的管理会计专业知识,所学管理会计知识得不到拓展和深入,缺乏管理会计工作必备的其他专业知识,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复合型、高端性要求脱节;第四,教学中追求会计基础理论、制度准则和计算能力,忽略了经济发展程度、企业内部文化氛围、企业所处社会环境、国际复杂环境对企业管理影响的揭示,导致管理会计教学与企业经济实际环境的脱节。以上问题虽然通过实施学分制、开设选修课、推行第二学位制、主辅修制、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改革有所转变,但这些改革措施尚未完全到位,学生为应付学分和课程考核而学习,没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社会后续职业教育的“后劲”不足

现代会计学科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会计人员面临知识更新的任务,但与英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管理会计后续教育“后劲”不足,具体表现在:第一,会计服务机构组织的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中涉及管理会计相关的知识较少,内容薄弱,课时有限,而会计人员学习目的是为应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认证,从后续教育中不能学到企业管理过程中所需管理会计知识;第二,企业内部组织的培训虽然针对企业内部组织架构、管理需求及人才需求开展,但缺乏完整的管理会计系统理论辅导材料和专业的教学人力资源,仅仅是针对具体的管理会计课题需求进行的培训,不够系统,同时受人力资源限制,培训次数较少且非连续性;第三,国家会计学院组织的管理会计培训涉及管理会计内容少,参与培训的人员少,仅仅是大型集团公司下各公司总监参与培训,未达到管理人员培训的全覆盖;第四,我国尚未成立管理会计专业机构(我国目前由财政部替代)和推行管理会计职业化;第五,尚未建立完整严谨的学习考核和资质认证体系,缺乏先进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等。以上种种因素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要求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科技迅猛的进步,企业经济主体多元化和内部管理的精细化,对管理会计人员的需要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管理会计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管理会计人才呈现出应用型、复合型、高端性人才需求趋势:第一,管理会计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必须掌握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审计、税务等专业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对传统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更好归集、分析、总结,为企业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的支持;第二,管理会计人才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是做好管理会计的关键。管理会计人才不但要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且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备计算机技能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更需要熟悉财经方面法律法规、企业准则、国家宏观调控、国际法规、国际惯例等,来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管理会计人才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是做好管理会计的重要因素。管理会计人才只有熟知企业各部门业务流程、企业内控管理、外部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等等,才能对产品、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层次探索研究,并对企业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设性决策建议;第四,管理会计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企业环境和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管理层解读和高效利用会计系统已生成的信息,为企业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献计献策;第五,具备不断学习创新精神。在实践中管理会计人才着眼于企业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注重企业长期、持续的发展,不断更新管理观念,以动态的科学方法参与企业管理活动。

为满足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以上种种要求,社会各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

三、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及措施

财政部根据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新时期需要,在新出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提出具体到任务和措施――“推动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完善现行会计人才评价体系”。

(一)高校教育培养管理会计的目标及措施

1.高校教育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高校本科是对接受了高中基础教育的人员进行专业化高层次的教育,对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人才,即高校本科培养管理会计目标是管理会计专业人才。

在职研究生、博士生的培养是在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但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其教育、培养的内容着眼于更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复杂的管理会计实践活动,目标是培养出管理会计高级人才。

2.我国高校管理会计培养措施

为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经济发展相接轨的管理会计人才,高校应采取一定措施,培养出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甚至是管理会计高级人才。

(1)高校应加强管理会计教学体系

首先,高校应将管理会计列为必修课,因为我国高校的设立大多是针对一定行业而设立,其专业的设置与企业产业结构相对接,因此高校应将管理会计列为必修课,教学内容和科研成果应有行业针对性;第二,高校适当增加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的比重,以达到管理会计教育目的;第三,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方式,营造出师生互动氛围,教师能及时回应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第四,为适应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需要的特定性,加大本硕博连读、明确专业方向的管理会计高级人才培养;最后,硕士、博士学习期间,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务工作,将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应用进行深入结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拓展、深挖、夯实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并将教师教、学生学、企业用结合起来,才能将教学模式和运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更新与社会实际需求严密结合起来。

(2)高校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专业师资力量方面相对于传统财务会计比较薄弱,培养的管理会计学生与企业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存在一定差距,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为此需要打造专业精湛、联系实际的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和研究团队,因此高校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应采取必要可行措施。

首先,高校管理会计教师应充分利用其在研究力量、研究方法、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优势,对管理会计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围绕实务发展需要,切实总结、提炼、升华实务中的有效经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能够有效指导和推动企业实践发展的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其次,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让教师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活动中,提高教师管理会计实践应用能力,以便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最后,高校应走出校门甚至是走出国门,与社会各行业、国际先进组织组成有效联盟,积极组织教师与社会管理会计专家、国际先进管理会计工作者交流、沟通,针对国内、国际实务界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分析、总结提炼、归纳规律,不断增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实用性和成果转化价值,培养出具有实用性、国际性管理会计储备人才。

(二)企业、行业协会、管理会计服务组织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措施

1.企业、行业协会及管理会计服务组织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企业、行业协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管理会计服务机构跟随市场需求,科学及时地培养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人才,积极培育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管理会计应用型领军人才。

2.企业、行业协会及相关服务机构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措施

①企业应重视管理会计岗位职能设定和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企业管理层提高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是企业管理会计岗位和人员发挥作用的前提,领导层的支持对于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非常重要。

②企业与高校、会计服务机构联动,制订管理会计培训计划,并定期组织培训。企业要积极发挥行业培训的基础作用,支持和选派管理会计师参加行业培训;充分利用自身的培训能力,通过业务研讨、案例分析、新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开展管理会计师和从业人员的内部培训工作。

③企业培养方式“因人而异”。企业可根据管理会计人员胜任能力,通过不同的培养方式来提升他们的能力,如通过员工岗位轮换、组织内部培训、专业资格考试、送入高校、国家会计学院、国际管理会计协会进行深造,以提升其胜任能力,升华其全方位的管理能力。

④企业进行绩效考核留住人才。企业根据各管理会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为员工制定长期职业生涯规划和培养计划,以便留住有潜质、有能力的员工,让他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⑤行业协会培养方式“因企而异”。各管理会计行业协会可通过企业行业性质、业务类型进行针对性管理会计培训,在行业培训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培训。

⑥行业协会要发挥行业培训工作的管理和组织推动作用。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行业协会做好对行业培训的系统规划和工作指导,完善培训制度,推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重点组织和指导行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⑦国家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人才资格认证制度。为与国际管理会计相关制度接轨,我国必须广泛推动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

⑧建立管理会计专业机构,创办管理会计学术刊物,管理会计的公告或指南、制定管理会计准则,开展案例研究,指导我国研究和应用管理会计的具体工作。

四、结束语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范文第4篇

(一)我国提出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清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到底是什么?2016年10月8日,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财会[2016]19号,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争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从中可以看出,《纲要》不仅明确了我国今后几年要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的数量,还明确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就是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

(二)IMA提出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2016年11月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正式的《I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中提出,管理会计人员应具备规划与报告、决策、科技、营运和领导力五个领域的能力,《框架》确定了财务报表编制、财务记账、战略性和战术性规划、预测、预算、绩效管理、成本会计和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税务会计和税务管理与筹划、财务报表分析、公司金融、经营决策分析、企业风险管理、资本投资决策、职业道德、激发与激励他人、沟通技能、协作和团队合作、谈判、冲突管理等28个管理会计核心胜任能力,并将其划分为有限知识、基础知识、应用知识、熟练技能和专家五个能力级别。该《框架》为管理会计行业的人才管理与职业发展提供了指引。

(三)两种目标的比较和分析

相比之下,我国提出的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虽然没有《框架》那么具体和丰富,但内容都包含在《框架》之中。而且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时间较短,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没有《框架》中那么高,“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是从我国现有国情出发提出的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应遵循这一目标。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局限

(一)单凭学院教育不能培养出所需的管理会计人才综合能力

从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人才要具有综合的实践能力。要培养出会计人员的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绝非单凭学院教育就可以做到的。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实践是知识的最初根源,是知识的生长点,企业是管理会计实践的发源地。管理会计知识是管理知识而不是自然科学的知识,它强调知识生长的“情境”,这个“情境”在学院不能够模拟、复制与设计。

(二)学院只能培养出初级的管理会计人才

学院作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虽然不能凭空“长出”管理会计知识,但它可以传播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如果把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比作是合格产品的话,那么高校能培养出来的只是管理会计人才的初级产品,还需到社会、到企业去进行“加工”,才可能成为合格品。因此,对学院尤其是应用型本科学院而言,应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的“初级产品”。

管理会计人才的“初级产品”应具备什么知识、能力才算合格呢?笔者认为,不同层次的院校培养出的“初级产品”应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对研究型院校而言,自然是理论知识偏重一点;对应用型院校而言,应在传播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我国现今对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仍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因此,很多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相关的企业领导、院校领导等都不知道管理会计究竟是做什么的,也就无从谈起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了。

(二)缺乏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

因为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还未完全本土化。因此,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相关的教学资源较少,如在教材教学方面,本土自编的管理会计课程教材(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较少,且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管理会计实践类教材更是稀缺,相关的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案例也少,专门针对管理会计教学实践的软件几乎没有;在师资队伍方面,也缺少合格的管理会计类师资力量,一是之前主要培养财务会计类人才,对应需要培养的也是财务会计类师资,二是管理会计类师资短时间也是培养不出来的。以财务会计为主的资源来培养管理会计类人才,可见院校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困难重重。

(三)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等部分,内容有点零散,不像财务会计各部分内容之间有比较紧密的关系,有一套完整规范的账务处理流程;管理会计人才最重要的是各种管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是很难获得的。因此,相对来说,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比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更具挑战。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不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2014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的总目标,但这并未引起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层尤其是二级学院领导层的重视。具体表现为:

1.在教学方面,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仍以培养财会类人才为主,并没有针对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方案,专业教学仍以财务会计为中心展开,在具体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仍以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不足。

2.在师资队伍方面,院校没有培养、储备管理会计类教师的意识,没有针对管理会计类教师的鼓励或进修等政策。

(二)原因分析

1.院校自身原因。院校管理层对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不够关注,对管理会计缺乏了解,不清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什么区别,也不能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与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区别开来。

2.市场需求的原因。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而目前的中小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也不到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主要是财务会计类的人才。市场需求决定市场供给,因此,院校也没有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压力。

3.缺乏可供参考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一个完善的成熟的模式可供?⒖肌Sτ眯捅究圃盒Sε嘌?出应用型的管理会计人才,那么,如何界定是不是应用型的管理会计人才?在校内应开设哪些必修课?达到什么水平或具备哪些能力才算是应用型的管理会计人才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建议

(一)政府大力支持

1.尽快确定管理会计的整个体系,加强管理会计的宣传与培训。财政部应尽快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各地财政厅、财政局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企业、高校相关负责人关于管理会计的宣传和培训,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高层开始推动。只有企业负责人、院校负责人知道了管理会计的价值和重要性,才会支持和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

2.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我国现有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共三个层级的考试,整个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体系比较完善。但是,这三个层级的考试主要是用来评价财务会计人才的,其中涉及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极少,而且我国目前也没有制定管理会计人才评价考核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的风向标,在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评价考核制度没推出之前,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增加管理会计内容的比重,可以有效推动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尤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既有利于培养管理会计类师资队伍,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管理会计知识的积极性。

(二)学院自身努力

1.确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会计类学院应明确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可行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梳理确定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核心专业课程,明确各课程教学标准,积极探索这些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管理会计的积极性和效率。

2.注重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院校应认真分析自己的师资队伍情况,组建一支管理会计师资队伍,拟定师资队伍的培养目标,可以考虑从其他企业或高校外聘及内部自己培养两种方式建立院校合格的管理会计师资队伍,鼓励本院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学习,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侧重于管理会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匮乏 人才能力框架 人才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112-03

引言

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在于推动经济转型,而打造中国会计工作“升级版”的重点就在于大力培育和发展管理会计(楼继伟,2014)。要推进管理会计建设,人才培养为关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核心,只有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壮大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才能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服务。

一、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管理会计发展的瓶颈,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

(一)数量层面

截至2014年6月30日,我国已有超过1600多万会计人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个人会员数量突破20万人;拥有CMA资格的有2100人,培养会计领军人才1132人,为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然而我国有828.7万个企业法人单位,有96.5万个行政事业单位,还有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和小微企业,这些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水平的提高、效益的提高都离不开会计工作,更离不开管理会计。从以上数据可知,我国会计人员供不应求,管理会计人才更为匮乏,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管理会计发展的突出瓶颈。

(二)质量层面

我国虽然有1600多万会计人员,是会计人才大国,但还不是强国,高端会计人才相对缺乏,其中能够较好地为单位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信息的管理会计人才匮乏,人才力量比较薄弱(胡静,2014)。具体表现在:

1.会计人才培养偏重财务会计人才。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企业中有90%的财务人员从事管理会计职位,70%以上的时间用于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工作。日本松下公司财会部80%的人员都在做管理会计工作。而在我国,有85%以上的会计人员中从事财务会计职位,80%以上的时间用于记录与核算,充当着“账房先生”的角色,90%以上的会计人员没有很好地发挥风险分析、战略制定等方面的职能。由于大部分会计人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从事财务会计,造成管理会计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员缺口高达300万,需要1000万“账房先生”转型(《指导意见》,201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离一些发达市场经济体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尤其缺乏能够为企业价值创造和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人才。

2.管理会计人才出现“高端人才荒”现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部分企业如神华集团、华润集团、海尔集团等逐渐认识到管理会计的价值和重要性,吸收、培育和锻造一支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管理人才队伍,探索管理会计的应用之道,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仍有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真正”作用,对管理会计人才重视不够,目前部分企业已逐渐品尝到管理会计人才匮乏的苦果。如在波音、空客等大型航空制造企业的采购招标上,一向在成本上具有优势的中国企业并未报出有竞争力的价格,从而导致了竞标失败。笔者认为中国企业竞标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缺乏成本管控人才,缺乏与国际接轨的高端会计人才,造成成本预测不准确,竞标时产品报价比别人高,以失败告终。

二、管理会计人才严重匮乏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匮乏,难以有效支持单位管理高层的经营决策,难以为管理会计其他各项建设提供人才储备,难以将管理会计推广应用落到实处。造成管理会计人才匮乏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单位管理层对管理会计人才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大部分单位管理层已经意识到管理会计有助于单位推进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提升治理能力。但是对管理会计的作用认识仍未到位,对管理会计人才重视仍不足。主要表现在:(1)单位管理层只重视财务会计,将财务会计看成是正业,关注的是如何做账、算账、报账;将无法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的管理会计看成是副业,由于管理者的理念影响会计人员,会计人员也就惰于学习和应用,长此以往,管理会计人才就会出现严重匮乏现象,不利于单位的持续发展。(2)会计人员缺乏话语权。部分单位管理层认为,会计人员只要会算账、报账就行了,故单位的业务会议根本不让会计人员参加,缺乏话语权。由于会计人员对决策者的信息要求不了解,对非财务信息的掌握不充分,使会计人员缺乏施展拳脚的土壤,影响了会计人员参与企业决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开拓性不足,工作效率不高,财务分析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3)缺乏要求和培养。对本来掌握了一定管理会计知识的人才和招聘到掌握管理会计知识的人才,在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缺乏要求和培养,使他们在单位失去了应用知识的机会,长此以往,自然难以获得发展和进步,更不能发挥他们更好地为单位服务的优势。

(二)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工作不到位

财政部会计司负责人指出:“中国尤其缺乏能够为企业价值创造和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人才,离英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体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⑴部分会计人员学历层次低,专业知识匮乏,没有进行财会及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对会计知识一知半解,更不可能理解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⑵长期以来,我国会计界存在重视财务会计而轻管理会计的思想,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始终在财务会计方面,局限于记账、报账,不能较好地为单位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加之管理会计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故会计人员抱着多一事不如少如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惰于去学习、钻研。长此以往,不利于管理会计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三)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体系滞后

1.人才培养模式滞后。目前我国大部分相关高校都开设了会计及相关专业,然而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以财务会计为主,注重核算,涉及管理会计的内容很少又不系统,这导致会计及相关专业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内容了解甚少,根本谈不上应用了。由于人才培养模式滞后,造成我国各相关高校既缺乏精通管理会计的讲师,又缺乏完善而深入的理论知识讲授体系,更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桎梏了相关教育的发展,从而造成了国内管理会计人才的巨大缺口。

2.人才评价体系滞后。我国于1992年开始对不同级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进行系统完善,构建了高级、中级、初级、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等不同级次的会计人才评价制度。截至2013年底,累计有484万人通过考试(考评结合)取得了资格证书,其中,高级近12万人,中级146万人,初级326万人。这一考试选拔评价了一大批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会计专业人才,开创了我国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使会计人才的评价、界定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为今后我国会计人才评价体系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然而已有考试和人才能力框架中,以财务会计为主,涉及管理会计内容很少,造成完全能够适应“管理”会计工作的人才相对不足。同时,由于管理会计缺乏科学且明确的人才能力框架和人才评价标准,很难培养出一大批高端的管理会计人才。因此,有必要对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进行专门研究,制定出更为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

三、加快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争取在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笔者认为要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必须加快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

(一)多方联动,齐心协力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单位、财政部门、科研院校、会计团体、会计服务机构和广大会计人员等相关各方,是各方的共同使命。因此,笔者认为要将管理会计送到“千家万户”,必须多方联动,齐心协力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1.单位管理层。单位管理层重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任用就能顺利地将管理会计推广应用与发展,反之则阻碍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单位管理层应做到:(1)加强管理会计意识。单位管理层要深入学习、领会《指导意见》精神,提高自身管理会计知识、素质和应用水平,把管理会计嵌入自身管理和发展中,将管理会计工作纳入本单位整体战略,重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任用,将培育一支素质高、观念新、满足单位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列入议事日程。(2)加强对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和考核。管理会计人员入职并非一劳永逸,要通过聘请业内优秀人士对管理会计知识进行系统地讲授,实战操作,外出培训、定期考核等方式,这样才能对管理会计人才知识和能力进行重新塑造和提升,才能协助单位在波涛汹涌的经济市场中抓住关键机遇期,乘风破浪。(3)采取轮岗制度。轮岗能让会计人员在各个不同的业务岗位上都得到实践的机会,提升业务水平,塑造优秀管理会计人才。如在日本,管理会计人员需要5~10年的时间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工作,了解各个部门的运作,把握企业运作规律,只有这样,做出的预测、决策、规划才能做到“精”、“准”。(4)让会计人员有“话语权”。让会计人员参加各种经营会议,参与企业决策,只有这样,会计人员才能充分了解企业的市场定位、战略方向和经营模式等,真正享有“话语权”,才能提高会计人员参与单位决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出的财务分析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2.财政部门。财政部门作为国家层面的会计管理层,有义务和责任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既有系统理论知识又有实战经验的管理会计人才。财政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1)继续做好后续教育工作。财政部增加投入,继续抓好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将管理会计知识纳入后续教育和提升工程的内容,逐步推动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全面贯彻落实,力争在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2)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笔者认为,不同层次的考试应增加不同的内容,具体为:初级会计资格考试应增加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等内容;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应增加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应用的内容;高级会计资格考试应增加战略决策能力等管理会计综合应用能力的内容;注册会计师考试应增加为单位提供管理会计咨询服务所需能力的内容。通过上述全面布局、分层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考生专业能力和会计管理工作胜任能力,培养能够为单位创造价值的合格会计人才。(3)建立专家库。建立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库,充分发挥咨询专家的智库资源作用。(4)增加管理会计师考试。为培养一批既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会计人才,笔者建议增加管理会计师考试。

3.高等院校。高等院校是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力量,应当积极秉承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将教育活动与实践需求对接,适应单位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迫切需要。具体做好以下工作:(1)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各相关高校应按照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的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能够真正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课程,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能够有效指导和推动实践发展的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2)探索和完善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并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强管理会计学术人才的培养,打造专业精湛、联系实际的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和研究团队。(3)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训基地,为高校师生提供实习场所,使高校培养的管理会计学生更好地满足单位实际需要,同时也为单位提供大量潜在管理会计人才,帮助单位提升管理会计工作水平,实现管理会计人才供需双赢。(4)大力推进会计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为社会培养高端的管理会计人才。

4.会计人员自身。会计人员是管理会计工作的主要践行者。管理会计的大发展为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更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会计人员要增强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管理会计改革与发展,将管理会计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应做到:(1)加强学习。通过继续教育、单位内外培训、主动学习等多种方式,将管理会计的核心思想注入思维中,不断学习管理会计新理论、新知识,在实务中进行创新应用,提升管理会计专业技术水平。(2)立足本职工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管理会计源于实践,重在实践,因此管理会计人才必须要在实务工作中进行锻炼和提高,将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与本单位实际相结合、与工作岗位相结合,积极主动地将管理会计理念和工具方法运用到单位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管理会计专业能力水平,推动单位管理会计发。(3)勇于创新。作为管理会计人才,必须要勇于创新、勤于思索,注重总结、提炼实践经验,探索客观规律,推动管理会计实践创新;(4)做好“传、帮、带”工作。单位的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高级会计人才要着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发挥好引导、带动、组织、培养作用,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为本单位会计人员创造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为会计人员拓展职业发展路径。

(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各单位和财政部门应以开放的胸襟和国际视野,积极拓展管理会计对外交流的平台和载体,为管理会计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方法的平台。笔者认为,我国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应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方式,可广泛参与管理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开阔国际视野,熟悉国际环境,掌握国际规则,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方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提升我国管理会计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结语

打造中国会计工作“升级版”的重点就在于大力培育和发展管理会计(楼继伟)。人才培养是管理会计4+1体系的关键,是该体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核心,为此,必须加快培育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服务。笔者提出上述措施希望能改变现状,培育一支素质高、观念新、能适应现实之需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9.21

[2] 余蔚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引全面推进会计人才建设工作[N].中国会计报,2014.1.10(002)

[3] 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N].中国会计报,2014.2.14(004)

[4] 楼继伟.打造会计工作“升级版”重在发展管理会计[N].中国财经报网,2014.3,1

[5] 财政部.人才培养是关键,提升核心竞争力――《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四[EB/OL],2015.1.12

[6] 余蔚平.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加快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EB/OL],2015.8.18

(作者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范文第6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队伍;问题;对策

一、现状分析

(一)管理会计人才数量缺乏

据统计,近年来,在我国政策的不断推动下,会计人才数量有了较大增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众多会计人才之中,管理会计人才所占比例却不乐观,现代化企业及经济的发展,早已不能简单的依靠传统的核算型人才,更需要的是善于决策、管理及风险防控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我国目前面临着这种巨大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已严重制约着我国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以及经济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人才素质低

近年来,会计人才扎堆的现象随处可见,但是,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人才却少之又少。其主要表现在,我国目前的会计培养主要偏向于财务会计人才,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低,使得传统的财务会计人才在实务工作中无法胜任管理会计工作。其次,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整体实力较为薄弱,高端人才稀缺,简单的管理会计知识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本土化发展程度低

管理会计最早产生于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我国于20世纪末才开始引进,可以说,我国的管理会计是在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基础上而来的,然而,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增加了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本土化发展,目前来说,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建设体系尚不成熟,需要与实际经济情况相结合的地方还有很多,建立本土化管理会计人才体系的路途遥远。

二、原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层重视程度低

首先,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偏向于基本的财务核算,未将管理会计纳入会计人才考察范围,长久下去的结果就是会计人员本身也不会主动学习管理会计的知识,进而使得管理会计人才稀缺。其次,单位并未给会计人员充分的参与权,在很多企业当中,会计人员不会参与到日常业务的决策之中,造成了会计人员信息不通畅,会计人员无法根据充分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这种对会计人员的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影响到财务决策的效率与效益。再次,即使部分企业拥有了管理会计人才,但缺少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使得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无法提高。

(二)会计人才自我提高意识低

目前我国会计人才的构成成分较为复杂,有大批会计人员学习层次较为低下,具备的能力仅限于最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有的甚至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这种连财务会计知识都不精通的会计人员就更加不可能具备要求更高的管理会计的知识了。其次,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财务,轻管理的思想,使得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较低,自然也不会主动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这就造成了高端管理型会计人才的缺乏。

(三)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落后

1.培养模式落后。目前我国高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只开设基本的财务会计课程,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管理会计一直处于从属位置,没有独立的管理会计培养方案,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发展,也制约了高校管理会计人才的输出。其次,我国大多数高校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模式缺乏创新,这使得会计教育的同质化程度较高,极大地影响了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高端化发展。2.评价体系落后。我国目前的会计评价体系主要有初级、中级、高级及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工程,在这些资格评价中,主要是以财务会计评价为主,对管理会计的能力评价涉及较少。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经致力于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评价体系,并且引进了不少国际管理会计评价机制,但是,综合来看,我国的管理会计评价体系还存在着评价机制不成熟、评价标准不健全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端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发掘。

三、对策分析

(一)企业重视管理人才培养与选拔

1.提高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人才对企业风险防范与控制、成本与资金控制、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将企业内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作为发展议程。2.建立管理会计的培养和考核机制。制定详细的管理会计职位要求,通过笔试或面试的方式录用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对于已经任用的管理会计人才,实行定期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其管理会计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对于参加培训学习的人员进行考核,建立奖惩机制以激励管理会计人员自我提高。3.提高会计人员的参与度。企业管理层应当让会计人员参与到日常业务的决策过程中,使会计人员充分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市场定位、运作方式,在此基础上,会计人员地自我重视程度得到提高,进而会提高会计人员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财务工作更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二)会计人员提高学习主动性

新经济形势下对会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只有增强自我学习意识,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才能在这场会计改革之中谋得一席之地,具体如下:1.积极学习。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更高层次的学习等方式,掌握管理会计知识,提高职业素养。2.立足于实际工作。在工作中积极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务能力。

(三)高等院校建立专门的培养机制

1.制定独立的管理会计培养方案。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培养地位放于平等地位,管理会计的地位得到提高,会使教师和学生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管理会计学生的质量,为企业、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管理会计人力资源。2.加强校企合作。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授课的同时,安排学生进行实地实习,参与到管理会计的实务工作中,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双向提高。

(四)财政部门完善会计人员评价体系

将管理会计纳入继续教育范围,严格监管各省市区继续教育学习情况,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管理会计人才框架。对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及其他会计资格考试进行改革,加入管理会计考查内容,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战略决策等管理会计分别纳入不同水平考察范围内,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积极寻求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其他模式,谋求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的培养机制。加强与国际管理会计组织和机构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理念与培养、考核方案。

四、结语

管理会计是会计发展的大势所趋,加快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是响应这一趋势的必然选择,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弥补了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数量缺口,也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加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同时还顺应了国际会计人才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应积极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加快建设进程,以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廖红.加快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的思考[J].经济师,2015.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范文第7篇

主要任务和措施

推进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推动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和工具方法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一是整合科研院校、单位等优势资源,推动形成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二是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研院校、国家会计学院等建立管理会计研究基地;三是推动改进现行会计科研成果评价方法,切实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四是充分发挥有关会计团体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组织、推动作用,提升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推进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形成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一是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制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推动其有效应用。二是建立管理会计专家咨询机制,为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建设和应用等提供咨询。三是鼓励单位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等方式,及时总结、梳理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组织建立管理会计案例库,为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提供示范。

推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完善现行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一是将管理会计知识纳入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和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二是推动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三是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四是探索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其他途径,五是推动加强管理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

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指导单位建立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推动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发挥。一是鼓励单位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化规划,二是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三是鼓励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中介服务机构拓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服务领域。

工作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将管理会计工作纳入会计改革与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稳步推进;要切实加强对管理会计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与有关监管部门的协作,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推动管理会计工作有效开展。有关会计团体要按照财政部门统一部署,大力开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宣传培训、人才培养等工作。各单位负责人要切实履行会计工作职责,将管理会计工作纳入本单位整体战略,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

加强工作指导。财政部要通过本指导意见,科学谋划、整体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引导、推动社会有关力量共同推进管理会计工作;要制定管理会计指引体系,总结国内外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组织编写管理会计系列辅导材料,以指导各单位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组织管理会计经验交流和示范推广;要制定具体措施,加强对本地区管理会计工作的指导。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范文第8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培养目标

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中发挥着直接重要的作用,它直接来源于企业的实践活动,而企业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远比学术理论的发展变化迅速和复杂得多。这就要求管理会计教育必须面向企业实际需要,探索出一条培养企业管理所需相应专业人才的正确途径。如何培养适应现代化需求的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成为当前管理会计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管理会计人才需求的新特点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和内部管理活动的多元化,促使我国管理会计实务工作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等方面的需求呈现两极化趋势。一方面是,对于高中毕业生进行初级技能培训,以满足基层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需要具有广博精深专业技能、知识,且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会计高手”,以便于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帮助企业管理决策层解读和高效利用会计系统已生成的信息。

(二)管理会计人员工作表现形式出现泛会计化和非会计化两种趋势。即传统上不参与会计工作的人员(如CEO、中层管理人员、一般员工等)开始做一些会计基础工作(例如,仓房保管员负责登记的入、出库单),传统上的会计人员却开始为企业的计划、预测、决策、日常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三)管理会计知识对管理咨询越来越重要。知识经济条件下,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大大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使得会计工作重点由核算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财务管理,实现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管理咨询作为未来会计专业发展方向,咨询公司作为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场所之一正在悄然兴起。

(四)知识结构要求体现多元化。由于社会专业分工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教育领域中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决定了所培养出的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专长。同时,经济环境的变迁要求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应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计算机技能、职业品行、人际关系、获取信息以及分析和决策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敏感的职业判断力和持续发展的潜能,即实现“通才+专才”的完美结合。

(五)专业素质能力要求高。现代经济条件下要求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应是具备一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思想素质好、认知能力强、富有创造性、知识面宽、理论基础扎实。

二、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评价

正如上文所述,人才的培养应该与社会的客观需求相匹配,社会经济生活需要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主要通过高等院校的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来完成。从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管理会计教育发展缓慢,作为培养未来管理会计专业人才主要方式的高校职业教育已经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而社会后续教育尚未形成规范化和完整体系,即我国的目前教育现状和教育规模均无法满足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我国高校职业教育,主要涉及管理会计教育本身问题及其教育环境两方面

1.管理会计教育本身,主要问题是目前的应试教育、技能教育和制度准则本身教育,具体表现为:⑴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会计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整合方面的能力,而是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造成师生缺乏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即使有问题教师也未必知晓并做出回应,且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计算能力、而分析思维能力得不到重视;⑵选用教材陈旧,未能反映国外管理会计的创新;⑶课时偏少、课程设计不合理,平均而言,要完成大学本科教育并获得学士学位,必需修完140多学分,其中40多学分属于会计课程,管理会计课程安排不足4学分,不及会计课程学分的10%;⑷教学和研究脱离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创造以及发展前沿的成果;⑸教学中过分追求对会计技能、制度准则和数据的掌握,忽略了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的传授,忽略了对财务报告和数据背后所掩饰的政治、经济内容的揭示,忽略了对财务报告和数据生产、传递以及利用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行为的解释。

2.管理会计教育环境问题,主要涉及高校教育机构内部的组织模式、师资来源、人才培养形式,主要的问题是:商业化、地区化和分散化。具体表现在:⑴校级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层干部有校级组织部门考核任命;⑵教师来源多为“近亲繁殖”(即留校),师资质量、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发展受到一定制约;⑶学生录取方式主要是统考统录,考生不能自由选择学校和专业;⑷高校作为传播、应用和创造知识的地方,作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机构,正在受着商业利益的驱动而盲目的扩招,毫无节制的增班扩容;⑸在高校之外,一些公司、政府机构掌握的大量教育资源(如场所、设备和经费)因没得到有效的利用,而大量闲置、浪费。

(二)社会后续职业教育的“后劲”不足

后续教育是继职业教育之后人生最长的教育阶段,成为一个人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学科的发展虽比不上一些尖端学科,但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会计学科已使许多传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受到挑战,会计人员面临知识更新的任务,知识更新就要求会计人员接受后续教育,以提高会计理论素质和水平。英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推行管理会计职业化道路,较早成立管理会计的专业机构,建立管理会计师的资格确认制度,创建《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研究》等专刊来引导本国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后续教育,成就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之下,我国的管理会计后续教育中存在的不规范,尚未建立完整严谨的学习考核和资质认证体系,缺乏先进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已经影响和制约着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三、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思路

(一)确定行之有效的管理会计培养目标

确定行之有效的培养目标是实施培养行为的前提。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总体上应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与经济发展的接轨,应该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培养目标的确定有助于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运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更新。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予以分析。

1.人才层次定位。在我国通过中考、高考的形式,把接收过基础教育的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专业教育。从目前我国的“五大”专业教育层次(即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分工来看,大学本科教育正在向大众化教育转移,培养目标定位在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与此相应,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是管理会计专业人才,而非传统的管理会计高级人才;而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社会后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以开展企业管理活动、具有会计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管理和会计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调研、职业判断和发展潜能的管理会计高级人才。2.职业岗位定位。针对加入WTO之后,对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的新要求,目前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岗位定位应是本专业的学生能在工商、金融证券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而后续教育的岗位定位应是接受再教育的人员能在企业等相关单位从事较为复杂的管理会计实务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3.知识结构定位,从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看,一是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是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三是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四是熟悉我国有关财务、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的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五是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六是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特别要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七是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追求新知识的热情和习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有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八是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对未来复杂多变的企业管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工商、金融企业、单位从事内部经营和管理决策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进建议和思路

1.创造管理会计教育新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

(1)建立起专门的具有权威性的管理会计专业机构,专门负责管理会计师的考试和后续教育工作,创办管理会计学术刊物,管理会计的公告或指南、制定管理会计准则,开展案例研究,加强同企业的紧密联系,组织、协调和指导我国研究和应用管理会计的具体工作;

(2)改进高校组织机构,从更广泛的领域中聘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从事学院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管理会计前沿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专业人士的领导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而且高校可以充分使用他们的社会号召力,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筹集教育经费;

(3)限制本校毕业生留校任教,做好会计教师的聘任、续聘工作,建立教师教学评估体系和教师自由流动、进行学术交流的机制,在教学和科研上给与肯定、鼓励和扶持;

(4)参照国际惯例,广泛推进管理会计师的资格确认制度,同时高校的会计教育应进行适当的改革、增设相应的科目,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在入校试读一段时间后,自主选择所学的专业,以利于早出人才;

(5)创建《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等专业刊物,组织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开展管理会计实务的探讨,加强管理会计师的职业化宣传;

(6)建立一个健全的综合人才评价体系。内容包括职业胜任知识和能力的测试和职业经验的评判两个部分。由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省级以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开办管理会计专业的高等院校三方分工考核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公共知识等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状况;

(7)教育部门应尽快对高校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单班规模做出规定,班容量过大,将会直接影响授课效果;

(8)政府教育部门牵头,以高校为中心,整合教育资源,避免资源的闲置、浪费。

2.结合会计教育整体改革的步伐,积极改进管理会计教育本身。

(1)鉴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本质上的差异以及社会对管理人才要求的特定性,逐步消减4年本科的招生人数,加大本硕连读、学制5-6年、且能明确专业方向的高级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发挥高职和技校的一部分教育资源,培养进行数据处理的低层次人才;

(2)着力构建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激发潜能”为原则,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坚持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本硕连读毕业生一部分可进入实务界工作,另一部分毕业生可攻读博士学位,并确定自身的发展目标:是应用型或是理论研究型,以便于理论与实务的完美结合;

(4)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利用现代科技(录音、录像、投影、电视、语音实验室、卫星传输等)进行教学。同时,要开发各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21世纪的管理会计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启发式、研讨式、案例教学等方式将更多的被使用。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系统阐述为辅,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针对性,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选题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

(5)本硕连读教材的编著、设计应以问题而不是以制度规则为基础,适度增加案例特别是中国企业案例,体现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博士教材中应加入关于方法论的课程;

(6)开设哲学社会科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行为学等)课程,为财务报告和数据的分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葛家澎,等。中国会计学会重点科研课题文集[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2]张凤林。从IFAC对会计职业资格承认的建议简论我国的会计教育改革[EB/OL].中国会计视野。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