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口腔健康现状分析

口腔健康现状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口腔健康现状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口腔健康现状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痰培养;采集现状;护理措施

痰液培养是诊断呼吸道感染病因的重要方法,痰液培养致病菌后进行菌种鉴定,得出病原菌,致病菌应高于污染菌,从而对痰液进行定量培养。目前老年护理医院痰培养标本采集不规范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我院治疗的860例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护理医院痰培养标本采集现状,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60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32例进行痰培养病原学检查,男420例,女412例,年龄在57-86岁,平均年龄为(76.4±1.8)岁。

1.2方法 收集8360例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培养资料,建立数据统计表,分析痰液培养结果。

1.3判断标准 痰培养合格判断标准:痰液由下呼吸道咳出,鳞状上皮细胞较少、白细胞较多,量约3-5 ml,置于一次性无菌带盖痰杯中,1 h内送检,检验科不退回、不重留取则为合格。痰培养不合格判断标准:痰液中含有唾液、鼻涕,盛痰盒未进行消毒、清洁,痰量过少或痰液被污染,留取1 h内未送检,或检验科退回则为不合格。

1.4统计学方法 根据SSPS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n、%)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痰标本采集不成功原因 参加本次研究的860例肺部感染患者中,28例培养标本采集不成功,其中15例因患者无痰或痰液处于气管深部且黏稠,占比为1.74%,8例因患者烦躁不安而不配合采集过程导致采样失败,占比为0.93%,5例因患者病情变化临时转院,占比为0.35%。

2.2痰标本不合格原因 832份痰标本中,140份不合格,占比16.83%。其中9份因采样时机错误,占比1.08%,16例口腔未彻底清洁,占比1.92%,48例标本量不足,占比5.77%,45例样本水样或唾液样,占比5.41%,22例为非肺深部的痰液,占比2.64%。

3.讨论

痰培养属于呼吸道感染疾病常用病原菌诊断方法,痰培养标本采集管理工作不足,使痰培养标本质量不高、阳性率偏低,导致病原学诊断准确率不高,难以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治疗,出现抗生素滥用的现象,且因临床检测结果不准确导致医生错误诊治疾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3.1痰培养标本采集现状分析

3.1.1患者自身因素 老年护理医院多为老年患者,对痰培养、疾病治疗等的了解不够正确、全面,且痰培养增加个人经济负担,存在一定抵触心理。患者无痰、痰液处于气管深部且黏稠等,使得患者无法自主咳嗽而获得痰液标本,导致痰液标本采集失败。

3.1.2护理人员因素 痰培养标本采集前护理人员未向患者进行耐心、详细的健康指导,使患者未准确掌握留痰方法,导致标本内混入鼻涕、唾液等,降低痰液标本质量;标本采集前准备工作不足,未彻底漱口、刷牙,导致标本污染严重;患者及家属任意摆放标本盒,使标本受到污染,降低标本质量。若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后采集痰标本也会影响标本质量。采集标本一般在清晨6-7点,取患者的第一口痰,但护理人员需在病房交班后再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测,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影响标本检查质量。

口腔健康现状分析范文第2篇

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标准化问题的探讨

对医院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及维护的分析

西北地区高校教工糖尿病发病情况分析

在普外科试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体会

浅谈护理岗位管理在护理人员管理中的价值

浅谈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

用云南白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试论心理因素对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影响

抗原修复技术溶液pH值对抗原修复的影响

浅谈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

肾病Ⅰ号方对大鼠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细菌耐药监测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

3-溴吡唑并[1,5-A]吡啶的合成方法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对策分析

浅谈动静脉内瘘的使用与护理

《素问》“新校正”的学术贡献

浅谈便秘的原因及诊断

浅谈中草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机制

开阳县农村女性乳腺癌患病现状分析

对全面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

浅谈温度对血红蛋白测定的影响

浅谈食品安全问题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浅议

如何培养护士的治疗性沟通能力

结直肠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简述如何抢救急性心肌梗塞危重患者

北京市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医疗气象预报的初步研究

谈国内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的进展

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胃肠道肿瘤样异位胰腺的诊治分析

踝关节损伤骨折的治疗新进展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在腹水诊断中的价值

急诊过程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分析

社会工作运用于大学生防艾

ESWL后石街问题的综合探讨

布洛芬栓塞肛降温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精神科门诊患者用药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析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的发生原因与对策

浅谈人性化护理在神经内科病房的应用效果

论激素与血液凝血的关系

浅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与干预措施

简述前列腺素E1的临床新用途

试析医患沟通在激光治疗皮肤疾病中的运用

浅谈如何防治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

药品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及措施

精神病患者检验危急值标准的制定及临床应用

浅析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影响因素

口腔健康现状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放疗;护理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常需要增加放疗来巩固疗效,但是由于人的腮腺、唾液腺等腺体都在放疗范围之内,放疗后患者的腮腺、唾液腺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使相应的腺体分泌减少,口腔的自净作用减弱,颞颌关节及咀嚼肌纤维化造成张口时颞颌关节发紧、疼痛。为了改善患者在放疗期间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使患者能顺利地接受放疗,放疗后能有效地康复,我们对2006年10月至2010年6月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15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进行护理,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至2010年6月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15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根据需要他们均进行放疗。其中男93例,女57例,年龄19~72岁,平均(51.2+3.4)岁。其中淋巴癌21例,上颌窦癌30例,舌癌28例,颊癌24例,低分化鳞癌16例,牙龈癌15例,其他癌16例。根据患者的需要放疗的剂量为量DT 40 Gy~70 Gy。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2,3]

很多患者没有经历过放疗,有些患者放疗的经历并不顺利,所以在进行手术之前,我们到病房去看望患者。护士在进入病房要保持笑脸,让患者觉得和蔼和亲切。根据患者的不同教他们正确认识所患的疾病。必要时要用微笑和亲切的语言来安慰患者,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疾病,讲解放疗的必要性及放疗成功的实例,使他们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让他们对放疗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有个概念,帮助患者树立必胜的信心,解除思想负担。鼓励患者调整情绪,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2 口腔护理

由于患者在放疗后口腔的自净作用可能会减弱,所以在进行放疗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患者口腔。对于龋齿在放疗前要采取修补或拔除等措施。告诉患者每天饮水量必须在2.5 L以上,尽量使口腔黏膜始终处于湿润的状态,必要时可通过口服话梅、西洋参等刺激唾液分泌。餐后要通过用毛刷、漱口等措施把食物残渣清楚,尽量使口腔处于干净的环境中,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

2.3 眼部护理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病灶常扩散侵袭眼眶及周围组织,放疗时该部位也是暴露于放射的部位之一,所以这部分的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护理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角膜,减轻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可以给患者眼部擦拭红霉素眼膏以防眼部感染。

2.4 皮肤护理

患者在放疗期间由于皮肤直接暴露于照射之下,皮肤常出现不同程度脱屑、瘙痒、局部渗出等不良反应,处理不好会影响患者的容貌,这更增加了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因此,我们应告诉患者直接暴露照射的皮肤应禁止抓、挠等,禁用刺激性的药物或者香皂、胶带等直接接触皮肤,以防感染。

2.5 饮食护理[4]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由于腺体分泌减少,味觉减退,导致口腔咽部等部位发生血管扩张充血,发生吞咽困难,食欲大减。此时首先应该给患者服用镇痛的药物,护士利用各种形式向患者宣传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因人而异进行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饮食中应注意患者食用含蛋白质、纤维素多的食物,使患者易于消化,增加患者的消化功能;另外还可根据需要给患者静脉注射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和抗生素等以防感染。

2.6 其他

另外为增强放疗效果,减轻放疗时可能因组织充血水肿而产生的胀痛,有必要可以在放疗前对上颌窦癌患者进行开窗引流术;还应加强下颌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功能障碍。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性疾病,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2%。在我国主要以舌癌、颊癌、牙龈癌、腭癌、上颌窦癌等为常见,男性发病率为(312-316)/10万,女性发病率为(215-314)/10万,5年生存率60%左右。目前,我国已有较为规范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标准,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仍是颌面部恶性肿瘤重要的治疗手段[1]。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放疗更易于进行,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充满必胜的信息。通过心理、口腔、眼部和皮肤以及饮食多方面的护理指导之后,放疗后患者的皮肤损伤较少,各种机能未发生障碍,患者化疗后的疗效显著提升,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等的发生,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所以,为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感到舒适,我们护理人员应努力做好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护理工作,增加患者的抗病能力,预防和减轻放疗并发症,减轻放射部位炎症水肿和感染,提高正常组织放射损伤阈、降低组织受损程度,避免放疗后遗症[5]。

参 考 文 献

[1] 温玉明.口腔颌面部肿瘤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

[2] 吴静芬,罗阳.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身心康复影响因素及护理现状分析.护理学报,2010, 17 (10B):16-19.

[3] 黄文,赵芳萍,马梁红,等.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抑郁焦虑状态干预策略的探讨.口腔医学研究,2008,24(1):72-74.

口腔健康现状分析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总结用逐步后退法治疗磨牙弯曲根管的临床体会。方法2010年1—12月期间对81颗下颌磨牙的弯曲根管进行治疗,采用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根管,樟脑酚棉捻消毒1~2周,碘仿根管糊剂和牙胶尖侧压充填,拍牙片了解根充情况。结果X线片显示恰填64例,欠填16例,超填1例;欠填病例中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失败病例分别为6例、8例和12例,成功率为85.2%。结论采用逐步后退法治疗磨牙弯曲根管方法简便,可作为临床备选方法。

【关键词】 逐步后退法;弯曲根管;根管预备;根管充填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he treatment with gradually back method of molar bending root canal.Methods81 molar bending root canal were treated by step-back method during January 2010 and December, sodium hypochlorous flushing tube, camphor phenolic cotton twist disinfection for 1-2 weeks, the iodine paste plus gutta-percha cone was used to fill root canals,taking X-ray.ResultsThere was 64 just filling,16 under filling,one super-filling as shown by X-ray.The faiure was six during 3 monthes,eight during 6 monthes,twelve during a year,successful rate was 85.2%.ConclusionRoot canal preparation of molar bending using stepwise regressive method is easier.It is one choice of clinical techniques for root canal preparation.

[Key words]Step-back technique;Curving root canal;Root canal preparation;Root canal condensation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最有效的方法[1],随着根管技术的日益成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其成功率是每一位口腔内科医师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复杂的磨牙弯曲根管:受患者张口度的影响,弯曲的根管细小,预备器械不易进入,根管不良形态的产生难以避免[2~4]。本文回顾了2010年1—12月期间用逐步后退预备弯曲根管的方法,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2010年1—12月期间,来自大场医院口腔科因牙痛就诊的患者中,选取 81例,男41例,女40例,年龄20~48岁;下颌第一磨牙60颗,第二磨牙21颗。

1.2纳入标准

临床诊断为慢性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下颌磨牙,有一个或以上的弯曲根管,张口度正常。身体健康,无咽炎史,患牙未接受过根管治疗。

1.3材料

K-FILES锉(15-40);牙胶尖(登士柏口腔有限公司生产);根管糊剂(上海二医张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25号NiTi测压针(IMD,美国);牙片(梅生科技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X线牙片机(TROPHY,法国)。

1.4临床操作

1.4.1根管预备

常规球钻开髓,揭除髓室顶,暴露根管口,15号K锉插入根管,取出K锉,若根尖区发生明显形变则为弯曲根管,拍X线片测量根管长度,确定为工作长度。按此长度先用15号K锉预备根管,换20号K锉,再用15号K锉保持管壁光滑,即152015252025,25号为主尖锉,以后每增加一号锉,工作长度便缩短1mm,即往冠方后退1mm预备根管,当换到40号K锉时,工作长度减小3mm,牢记每换1号锉后都用25号K锉保持管壁光滑,用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根管,干棉捻吸干,樟脑酚棉捻消毒根管1周。根据患者情况酌情使用抗生素。

1.4.2根管充填

选择25号牙胶尖作为主尖,按工作长度试尖,成功后用25号测压针蘸根充糊剂充满根管,取试好的主尖蘸根充糊剂放入根管内,测压针侧方加压,取辅尖置入测压器所达深度,重复加压充填至测压器只能达距根管口2mm处,齐根管口切断牙胶尖,永久充填。

2结果

2.1评价方法

2.1.1X线片充填结果

拍X线片,评价标准[5]:恰填:X线片上根管内充填物恰好严密填满根尖狭窄部以上的空间,充填物距根尖端0.5~1mm,且根尖部无X线透射的根管影像;超填:X线片上根管内充填物不仅充满根管,而且超出根尖孔,进入根尖周组织和(或)根尖周病损区;欠填:X线片上根管内充填物距根尖端1mm以上,或在充填物的根尖部仍可见X线透射的根管影像。

2.1.2疼痛情况

根据患者术中术后的疼痛情况自我评价其满意度。采用VAS[6]疼痛评价标尺法,满意:0~10无疼痛或轻微不适,11~30轻微疼痛;不满意:31~60中度疼痛,61~100重度或无法忍受的疼痛。

2.2结果

见表1。表181例患者治疗结果X线片充填效果恰填

3讨论

根管预备的目的是彻底去除根管系统内的感染坏死牙髓组织、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从而使根管处于无菌的环境状态中,同时具有一定的锥度有利于根管的充填[7]。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本文对弯曲根管采用了逐步后退法。随着根管器械直径的增加,器械的韧性降低,在根管的弯曲部位,斜向的横截面可成为妨碍器械沿根管前行的台阶,造成预备器械工作长度的丧失,增加了弯曲根管预备的难度[8]。逐步后退法则使预备器械逐步后退,避免韧性差的器械进入弯曲的根尖区,造成器械折断,又能按要求预备到40号,有利于清除根管内坏死组织和牙本质碎屑,简化了根管预备的难度。逐步后退法根管尖部预备的最大号码为25号,中部和冠部为40号,这样就形成了根尖孔狭窄、根管口敞开的理想的根管锥度,达到恰填64例,成功率85.2%。根管形态的复杂性决定了根管预备的难度,危险区[2]的存在使预备器械很难到达根尖止点,影响主尖封闭根尖孔的效果,欠填16例,仍有4例成功,当机械方法不能完全去除根管壁上的感染组织时,需要化学方法配合根管消毒。

根管充填术后疼痛是临床医师比较关注的根管治疗并发症之一[9]。5%~40%不等[10]。本文中14.8%的患者表现为中度及以上程度的疼痛,考虑原因可能是充填压力所致,充填材料对根尖周组织的刺激、患者对牙科治疗的恐惧也会使其对疼痛的敏感程度增加。

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时,使用测压针的目的是为副牙胶尖的插入提供一个空间。测压针进入根管的深度决定了副牙胶尖的深度,研究表明[11],测压针进入根管的深度达到距工作长度1~2mm时,才能提供良好的根尖封闭。逐步后退法保持了根管原有的锥度:根尖孔狭窄,即便使用较大压力进行根管充填,也不易超填,本组病例中只有1例超填,而且根管口敞开,利于侧方加压,提高牙胶的比例。Ingle和Bakland[12]报道,根管治疗失败病例中60%是由于根管充填不完全所致。为了提高根充质量,在保证封闭剂与根管壁接触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提高牙胶的比例,有助于提高根管的封闭效果[13]。

总之, 根管形态的复杂性决定了根管预备的多样性,其临床疗效值得研究与证实。

【参考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4-272.

2Guelzow A, Stamn O, Martus P,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six rotary nickel-titanium systems and hand intrumentation for root canal preparation.Int Endod J,2005,38(10):743-752.

3Callberson FL, Deroose CA, Hommez GM,et al.Shaping ability of Pro Taper Nickle-Titanium files in simulated resin root canals.Int Endod J,2004,37(9):613-623.

4Alapati SB, Brantley WA, Svec TA, et al.Propose role of embedded dentine chips for the clinical failure of nickel-titanium rotary instruments.J Endod,2004,30(5):339-341.

5王家德,高学军.牙体牙髓病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6Scott J, Huskisson EC. Graphic representation of pain.Pain,1976,2(2):175-184.

7冯希平.我国根管治疗的现状分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5(7):385-387.

8严敏,赵心臣,彭彬,等.手用ProTaper器械预备弯曲根管的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44(5):262-265.

9王津,姬爱平.常温流动牙胶根管充填效果的临床评价.上海口腔医学杂志,2009,18(4):380-382.

10张光诚.根管治疗期间的急症.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0,17(5):279-283.

11夏智敏,彭彬.2种测压针进入弯曲根管的深度及充填质量的比较.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24(5):429-431.

口腔健康现状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QCC;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规范管理;应用效果

输卵管不通或功能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产科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它是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对于严重的卵管炎症则容易造成输卵管完全不通。近年来,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在输卵管不通或功能障碍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但是,部分患者手术过程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长期疗效欠佳,治疗预后较差。因此,临床上患者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中研究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QCC在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为了探讨QCC在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中的规范管理及其应用效果。对2014年6月~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80例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有40例,患者年龄为(22~39)岁,平均年龄为(35.7±3.1)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手术时间为(1.5~12.2)年,平均病程为(4.1±1.7)年;对照组有患者40例,患者年龄为(22.5~38.1)岁,平均年龄为(31.4±3.3)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手术时间为(1.2~14.5)年,平均病程为(4.0±1.8)年。患者对手术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方法如下:术前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治疗方法、护理措施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护士做好患者手术前准备,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实验组采用QCC活动护理,方法如下:①成立QCC小组。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采用自愿原则报名,最终确定QCC成员,小组人员进行精心设计、讨论等,确定圈名;②拟定活动方案。通过圈员的积极思考通过甘特图确定活动方案,整个活动氛围14d,第1d主要选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第2d对我院患者术前完备率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第3~10d:积极拟定相应的对策并给予实施;第11~13d:效果确认;第14d制定标准化流程,进一步功能活动成果;③对策及其实施。患者手术前做好患者术前准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术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进行操作,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特征等;手术后动态监测患者血压、心理等,并询问患者自身情况,并做好患者并发症预防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方差)表示,P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88例一次性完成手术,占88%,显著高于对照组(65例一次性完成手术,占65%)(P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总受孕率为77.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受孕率为58.0%)(P

3 讨论

在不孕症患者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应该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往往承受较大的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让患者感觉到苦恼和忧虑等;部分患者手术前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QCC(QCC)是我院近年来推广的一种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和其他护理方法相比优势较多,它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手术满意率,帮助患者能够顺利的完成手术,更加有利于提高免疫系统活动。同时,QCC活动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完备率,大大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能够以最佳状态完成手术。QCC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缩短患者整个手术时间。QCC活动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提升团队的凝聚力。由于我院护士平时工作相对比较繁忙,大家在一起交流和沟通的时间相对较少,开始QCC活动后护士和医师之间能够及时将自己的工作心得进行讨论,从而能够让护师和医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护士能够在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次活动选定主题和现状分析问题时,通过头脑风暴法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和发现,能够解决很多问题。最后,QCC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的规范科室的管理,对手术前完备率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拟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实施对策等,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制定,并能够进行不断的持续改进,从而最后制定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从而为患者手术治疗提供有力的保障。且QCC活动的实施能够实现了护理管理从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管理到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充分调动了圈员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患者实施QCC效果理想,能够提高受孕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口腔健康现状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声乐演唱技术;合唱演唱技术;辩证关系

一、声乐演唱技术在合唱中的重要作用

1.呼吸的重要作用

歌唱源动力是呼吸,正确的呼吸不但是歌唱的基础,也是合唱队获得优美音质、良好音准和清晰吐字的决定性条件。在音准方面,每个音都有自己的震动次数和震动频率,如果吸气太浅,没有足够的气息支持,就会无法让声带产生足够的振动次数,发出的声音就达不到应有的高度,造成音乐偏低;另一方面,如果吸气过于主动,而且对气息不能很好的控制,造成喷发式的歌唱,就会造成音准偏高,可见合理的呼吸对于音准的把握至关重要。在合唱中,在声音的完整性方面,要想让合唱的音响不间断的、没有停顿的延长,营造出一种歌唱的意境,就需要用到循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瞬间的退出演唱和加入演唱,从而使整个集体的声音不动声色的一直延续下去,只有这种呼吸,才能真正达到合唱的艺术效果。同时,在对作品的处理上,合唱中往往一个不起眼的呼吸动作,就会破坏整个作品的完整性,特别是一些中国作品,要求声断气连,达到一种震撼的效果,如果个人没有正确的呼吸概念和呼吸学习,就不能充分表现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所以说,呼吸在合唱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良好的呼吸是合唱良好的开端。

2.发声的重要作用

合唱的演唱状态强调的是合唱队员的发声状态的统一、音色的统一、声音位置安放的统一和音乐表现的统一等诸多统一。例如对于优美音质的要求。每位队员都要准确把握音准并控制和调节各声部音量的大小以达到均衡,确保整体色调变化的音响效果。做到在听到自己声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能倾听到其他声部的声音和整体合唱的音响效果,以保证各声部之间在横向和纵向的协调。又如对合唱音响谐和的追求,每位队员都要具备喉、口、鼻、咽腔以上的发声状态和控制气息的能力,声音发出后向前上方直送,定住一个方位,不能上、下左、右晃动。可见,良好的发声对合唱演唱效果的重要作用。

3.共鸣的重要作用

口腔共鸣全部声部都用,胸腔共鸣男低音用的最多,头腔共鸣男女高音用得最多,头腔共鸣音色淡一点,胸腔共鸣音色浓一点,口腔共鸣音色明亮一点,从歌曲内容、要求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把三种共鸣恰当地混合使用,才能变化出多种多样的音色。所以在合唱的训练中,只有每一个队员都找出整个音域中每个音的最佳共鸣位置,并且应用于所有曲子的演唱中,才能让整个合唱队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

4.情感的重要作用

每一首歌曲都要通过语言来描绘意境、人物性格及思想感情,作为音乐表演者,准确地理解、把握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情感非常重要,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再进行二度创作,才能将音乐的形象丰满地塑造出来,使听众产生共鸣。合唱队员只有理解歌曲了的情感及意境,根据歌曲的内容、旋律的起伏,歌曲的语气语调,把自己的情感与歌曲丰富的情感溶为一体,为充分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设计力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并用强弱、快慢等对比手段和其他辅助手法,把作品感人的部分、部分表现出来,才能达到合唱的艺术效果。通过合唱这种艺术实践,能够使人真正感受到艺术的美、和谐的美、生活的美、健康人格的美。

二、合唱中的演唱技术

1.合唱中的半声技术

所谓半声,是指在合唱中较少的运用本嗓,而是通过饱满和有弹性的气息支持,能够自如地、均匀地控制声音,这种音色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凝聚力,也有着良好的共鸣效果,使较远间隔的观众也能清晰地听见优美的倾诉,常常表现诗意境、神秘、梦幻的意境。同时,这种特殊的技能可以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美好和渴望,用一种温和又深邃的方式传达出来,在描写人物内心世界时大大增强了主人公性格的内在张力,对完善、丰满艺术形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演唱者也能将听众很快带入艺术形象的内心世界与其心灵深处、与作曲家直接进行对话,这是一种直指内心与灵魂的对话。例如对于《摇篮曲》的演唱,摇篮曲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通过能合理的运用半声技术,不但能够将母爱的温馨、恬然表现得淋漓尽致,还可以营造出一种飘渺、梦幻的氛围。

2.合唱中的抑制声技术

所谓抑制声,更侧重于表情意义,是指用有力的气息支持着每个唱词的始终,多用本嗓,而不过于强调共鸣,往往表现悲伤、愤怒、痛苦这类情感。先通过半声训练找准声音位置和气息支点,然后才能扩大音量演唱。要求高音演唱者要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和大局意识,控制好自己的音量,即便是再强的乐句,也绝不可以随心所欲地“暴唱”。解决好高音声部在强、弱声音上对立统一的关系,可以使这个合唱中的内声部与其他声部在音色、力度方面得到平衡和平稳的结合。

3.合唱中的咬字与吐字技术

合唱的咬字吐字规律是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的有机的结合。合唱艺术中清晰的咬字吐字与优美和谐的发声是一致的。我国传统的唱法非常讲究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只有做到了字正,腔调才能圆润动听。这就要求学生了解汉语的语音结构、发音特点,并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多种练习,才能训练一个合唱队良好的咬字吐字能力,进而做到“字正腔圆”地表现合唱作品的内涵。我国传统歌唱理论根据汉字发音的三个特点,归纳出汉字咬字的过程为“出声”― “引腹”― “归韵”。出声:是嗓音“激起”后,气流经口腔各不同部位阻擦而定位和定向动作的一个术语,是歌唱中吐字清晰、准确的关键。引腹:是指歌唱时每一语音必有一个能发响并能延续的主要韵母,是使字音定型的因素,歌声靠它们唱响并传远。归韵:是指字的收尾。收音部位要准,归韵瞬间要掌握得当,恰如其分,字尾归韵不准,是歌唱咬字不清的重要原因。

4.音响的共鸣要求

共鸣是要求三个声区统一起来,使整体声音达到平衡统一,使不同的声区有音色上的过渡,使其自然协调,主要有弱声唱法和哼鸣唱法这两种。弱声唱法在于能保持声音的相对集中,形成“高位置”。从中声区开始,向两端扩展,先向上后向下,也就是说先找好上部共鸣。因为好的高音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中音区的基础之上,强而有力的声音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弱声基础上。哼鸣唱法要求上下牙不能咬紧,舌根平放,舌尖轻轻抵下牙酿,“画罩”有轻微震动感,音量不宜过强。哼鸣唱法的好处在于能准确建立混合共鸣(头腔共鸣)的感觉,保证声音具有“高位置”,正确的哼鸣不能漏气,保持声带和气息对抗的平衡与协调,使气息与声音形成正比,多大音量就用多少气,以此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

综上所述,合唱的共性特点需要每一个队员都有扎实和过硬的声乐演唱技术,这是合唱取得良好演唱效果的基础。同时,合唱本身对于演唱技术向也有一些要求,需要演唱者在原有个人技术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合唱的要求,本文正是从这个目的出发,探求了个人技术在合唱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合唱中对演唱技术的要求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粗浅研究能够给相关人士以借鉴,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合唱中个性与共性的关系[J]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9

(05):18

[2]合唱声音训练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办法[J]艺术教育,2009

(04): 56

口腔健康现状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微信;微课;视频;舆情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6-0093-03

Based on the Lesson WeChat Platform of Medical Development and Applied Research

LIU Sheng-zhen

(Shangqiu Medical College, Shangqiu 4761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WeCha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of new high-tech products of novelty, is undoubtedly WeChat application subject. College students lack of micro information content correct judgment, often follow forwarding, false information is likely to be in the form of "butterfly effect" to stir the society as a whole.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correctly, grasp the online public opinion to guide the initiative, using WeChat platfor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 course of medical colleges, richcultural life of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students' learning autonomy, spirituality, and interesting. With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et, medical micro class the future medical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one of the main methods of continue education.

Key words: WeChat;micro-lesson; video;public opinion

前微时代的发展现状,高校内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微信信息泛滥传播,一些不良分子利用学生相对单纯,对微信上面传播一些不良信息,不加以甄别就进行传播,从而造成不良后果。针对上述情况,如何合理利用微信平台,即能让学生利用微信平台传递正能量,提高学生对微信信息的甄别能力,利用学生对微信的热衷,如何将医学微课搬上微信这个平台,增加一条学生与专业课老师互动学习的渠道是本课题小组的研究思路。

1 微信现状分析

2011年初,腾讯公司推出微信手机聊天软件,随着手机移动网络及WIFI技术的发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视频聊天、发送文件、图片进行沟通交流,而微信所以微信成为一款经济实用的聊天工具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下面通过2015年微信官方的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微信现状。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基本上98%以上的大学生都在使用微信作为特别的通讯工具。在自习室、操场、餐厅、校园内的各个角落随处可以看到“低头族”。

2 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

随着社交网络载体的多样化和多功能化,大学生已经不在满足于打电话或发短信的交流方式,而是选择功能更强大,操作更简洁的微信作为通讯方式,微信具备的全时性传播、即时到达受众、多媒体传播内容、交流成本低、传播效率高等特点对90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1]。与此同时,微信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又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下面分别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探讨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

2.1积极方面的影响

微信扩展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友圈,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够通过“查找附近的好友”及“摇一摇”[2-3]搜索附近的陌生用户,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微信具有匿名性和虚拟性的特点,所以一些大学生可以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吐露出来,在学生压力大的情况下,微信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发泄的平台。有些同学平时性格比较内向,不爱与别人进行交流,有了微信平台以后,不需要面对面的进行交流,通过班级微信群发现,有些平时不爱讲话的同学,在微信群里非常活跃。所以微信为大学生提供了敞开心扉与人交流的平台。

通过微信平台,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身能力,微信平台的即时通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最先进的学习平台,扩宽大学生的视野,改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死书,读死书情况,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平时就开始锻炼自己的新闻阅读能力,培养实时资讯的敏感度,早早了解国家大事,看清国家就业形势,当为自己的就业提供帮助。

辅导员通过班级微信群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好班级管理。以我校为例,每个班级都建立有班级微信群,每位同学可以适时利用班级微信群了解学校动态,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群向学生传达学校相关文件,通过学生朋友圈,了解每位同学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为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有力保证。

2.2消极方面的影响[4-5]

2.2.1影响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

微信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既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给大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等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环顾校园,无论在教室、自习室、操场、餐厅、宿舍任何地方,学生只有听到微信息的提醒,不自觉地就会拿起手机翻看,自控能力差,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晚上不能及时休息,有些同学看微信至深夜,第二天上课打瞌睡,没有精神,对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2.2.2交友不慎

微信“摇一摇”可为大学生功能,对于陌生人好友传递的信息,如果不提高警惕,加以甄别而轻易取信,即便是极少数的个体,其造成的危害也可能是极其严重的。因此,微信必然对大学生的交友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2.2.3不良信息的跟风传播

大学生热衷于微信朋友圈,而微信朋友圈的私密性鼓励了舆情表达的随意性。大学生微信使用者对其微信朋友圈使用的私密性的主观认可,常常让微信使用者个人觉得自己社会情绪和政治观点的表露,不会受到指责,不会遇到阻碍。相反,会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这促成了发声的随意性;大学生毕竟年轻,一直处于舆论的前沿,缺乏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对于自己朋友圈中发表的言论进行随意传播,有的大学生认为即使信息是谣言,也并非自己原创,所有可以随意转发、任意传播;还有的大学生偏爱刺激,对谣言不加细辨、不问真假、盲目跟风炒作。如此种种错误认识和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谣言信息的传播力度,扩大了谣言的危害程度。

3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把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

3.1建立多个微信群

校园内建立各个微信平台,校微信群、团委、学生处及各个班级建立多个微信群;对不同专业学生建立微信平台,如临床系微信平台、护理系微信平台、口腔系微信平台、各微信平台专人专管,所有微信群必须以书面材料到校办公登记备案,公众微信群群主由各系部、各办公室专人担任,班级群由辅导员建立,所有加入人员必须认真审核、实名制加入,确保微信群内所有舆情都能查到根源,有据可查。群主时刻关注微信群动态,对微信群所有舆论进行正确引导,发现不利因素能够做到及时上报,正确处理。

3.2微信群管理制度

微信群的管理是核心问题,决定着正确利用微信传播信息的关键,必须制定完善的微信管理办法,以保证微信平台“洁净”的运行环境。

3.3建立微信联动机制

依托学校职工微信群、团委、学生处、班级“微信群”建立联运机制,职工“微信群”由学校所有职工实名加入,学生处、团委、班级“微信群”由学生干部、团委干部、各班级学生实名加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师生员工利用微信群,通过手机拍摄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发送至该群,并附上W校突发事件的简明扼要的文字描述,更直观、更清晰的展示了工作动态与现场情况。通过微信群,相关单位会快速做出反应处置,借助线上共享信息“快捷”的优势,实现联动配合,大大缩减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3.4微信舆情检测

微信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截止2013年年底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但是随着舆情信息覆盖面积的扩大,使人们不能及时收到有效的舆情信息,面对海量微信内容,查找相应的微信就需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面对此现状,可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实现微信舆情监测,通过微信元数据抽取技术与情感分析技术,使用户能够对微信订阅号等内容进行监测采集,自由增加监测公众订阅号,而且对公众订阅号文章自动识别抽取,能够正负评价情感分析。通过舆情知识库,让用户能够及时地得到分析报告,做出相应的决策。

4 开发医学微课,通过微信传播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1医学微课发展现状

最早提出“微课”一词,最早见于佛山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对此的报道,其全称是微型视频课例,简称微课。[6]自2010 年以来,我国微课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迅猛 发展的过程,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微课制作在医学院校中没有得到广泛开展,主要原因是专业课教师对微课制作软件不熟悉,而本课题组成员全部计算机专业人员,利用现有的校园网数字化平台,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无优的技术支持。目前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师微课使用现状分析如下。

4.2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微课兴趣

通过调动专业课教师制作微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资源作为现代化教学的手段。在微课制作时,可以制作一些实验课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中看到微课视频中自己的老师在做实验的情况,鼓励教师、学生录制实验课视频,课题组提供后期制作,激发教师学生对微课的兴趣。

4.3专业课微课制作

微课具有“主题突出、高度聚焦、短小精悍”的鲜明特点,所以在选题时一定要“小而精”,一般选择“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临床病历分析”作为医学专业微课主题。

4.4制作实验、临床病历分析微课

因医学院校招生人数年年扩招,大的班级人数都在200人左右,对于医学实验课来讲,一个实验要分小组、分班级讲述很多遍还会造成学生记不清细节,不可能保证每位同学都能亲自动手或多次动手操作,为解决以上问题,可以将一些实验课、临床病历分析等录制成微课形式,记录实验老师每一项操作步骤,并做好配音和后期的剪辑。对教师而言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穿插教学,避免重复性的工作。

4.5微信平台运行微课视频

通过上阶段的调研发现,无论从学生或都是专业课教师角度,都对微课视频在微信平台运行有强烈的需求,对专业课教师而言,可以减轻劳动量,避免重复性的工作,对学生而言,微课上传微信平台,对于实验细节可反复观看,在微信上观看微课程具有新鲜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和实时性。教师和学生的强烈需求成为课题组成员的动力。

4.6提高微信群的关注度

课题组邀请部分专业课教授进入本群,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现场答疑,每周固定星期二为答疑日,每周一公布下周答疑教授信息,学生可由充足的时间去准备问题。

上传视频多样化,除课题组录制的专业课微课视频、实验课视频、病历分析视频以外,收集学校现有各个专业的微课视频、鼓励教师、学生对专业课实验课视频进行现场录制,由课题组成员完成后期制作及审核,课题组成员对网络上所有医学类视频进行收集、整理,所有视频上传至数字资源库,最后完成微课视频在微信平台的顺利传播,从而保证微信平台视频的实时更新。

5结论

课题组成员通过对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建立微信群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微信群联动机制,通过微信舆情检测软件,实时分析关注大学生微信舆情动态,找到了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把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的方式方法,传递微信群正能量;合理利用微信群,将医学专业课分专业制作各式各样微课视频,即丰富了我校数字化视频资源库,又可借助数字化校园网络实现与微信平台的无缝对结,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参考文献:

[1]胡蕊.大W生微信使用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北京青年研究,2014(1):76-81.

[2]杨婷.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华章,2014(1).

[3] 翟臻.浅谈微信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J].无线互联科技,2013.

[4] 机遇与挑战院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15(9).

口腔健康现状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 中专生 课外体育锻炼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219-02

课外体育锻炼作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与体育课相辅相成,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健康是第一要素。那么如何满足青少年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时的需求?如何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个浓厚的运动氛围?了解青少年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影响因素。为更好的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对中专生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是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对中专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研究探讨影响中专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并提出建议与对策,为进一步深化中专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校护理专业、口腔专业、卫生保健专业等三个专业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校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计发放问卷1150份,回收1043份,回收率90.3%,其中有效问卷836份(男生407份,女生429份)有效回收率80.2%,对调查结果所获数据使用Exce12000计算软件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中专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目前中专生每星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达5次(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30分钟者计一次,体育课除外)以上的学生为10.9%;参加3~4次的学生为24.9%;参加1~2次的学生为45.3%,从不参加锻炼的学生为18.9%。从以上数据可知目前中专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不高,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了近总人数的1/5,这种现状让人担忧。中专生参加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场所,学校占67.8%,空地、公园、社区、体育馆占32.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中专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还是在学校,有少部分的学生是在其他场所进行锻炼,这也符合中专生这个群体的活动特征,在学校和同学一起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氛围相对于其他场所浓厚。中专生在双休日及节假日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分别为20.1%的学生经常参加,63.2%的学生偶尔参加,16.7%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从数据可以看出中专生在节假日及双休日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也不容乐观。

2.2 对中专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的分析

从表1中可知中专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动机主要还是增强体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防止和消除大脑疲劳,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及升学。另外为了发展个性完善自我的学生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反映出中专各年级段学生的微妙心理状态,应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调控。这也说明中专生自己能意识到适应社会的重要性,要学会在各种情况下如何提高自己体能一适应环境需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在使学生获得一般体能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掌握发展体能的各种方法,以帮助他们在今后有特殊需要的时侯能够运用这些方法。

2.3 对影响中专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目前影响中专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时间没有保证,学习压力大,还有应付各种考试,剩下的休息时间少之又少,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不足使得学生想锻炼但没有地方锻炼,造成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受挫。另外在运动时无人辅导,运动氛围不够浓厚,缺乏运动伙伴及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专生的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久而久之,也就逐渐的淡忘了体育锻炼,进而不喜欢体育锻炼。

2.4 对中专生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的选择意向的分析

从表2可知,目前在中专生中存在着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不喜欢体育课,二喜欢课外体育锻炼。且有超过3/4的学生是非常喜欢课外体育锻炼的,男生普遍较女生要高,这与中专阶段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相吻合的,这说明广大中专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较高,且表现明显的性别特征。一直以来,我们比较强调的是传统的培养方法,我们总希望所有的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都能够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标准。我们正是为了这种理想化的标准,而不管学生的需求是否相同,要求所有学生都达到统一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们似乎越来越不能满足于这些要求了,这促使许多学生走向社会去发展自己的体育爱好,而且这种需求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在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但又偏偏喜欢课外体育活动。在体育课教学中,即使学生的运动成绩能达到教师的要求,但课堂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5 对体育课在中专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中的作用分析

调查显示有19.4%的学生认为体育课上所学的体育知识对其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有很多帮助,69.5%的学生认为有一点帮助,11.1%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可以看出体育课在传授“三基”知识过程中的效果比较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竞技运动理论与方法,我们却从来没有去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学习了这些竞技运功技术,在他们今后漫长的生活道路上究竟使用了多少?又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我们只将体育课的价值定位在增强学生的体质方面,使体育课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并没有选择适合学生的实用运动项目来实施课程教学,使得体育教学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越来越远。体育课作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习惯的一门课程,让每一个学生学会一至二项自己喜爱的、足以帮助自己终身参与体育的内容,从而使自己具备终身锻炼身体的能力,并获得和增加在现在社会中与人交流的机会,在满足自己健康需求的同时,也能帮助周围的人共同获得健康。只有学生真正喜欢体育课,真正热衷于课外体育锻炼时,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2.6 对中专生参加眼保健操和课间操的态度分析

从表3中可知,中专生对参加眼保健操和课间操的态度:积极参加,认真练习的只占总人数39.2%。另据考察,虽然南宁市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均采用全校统一行动或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但这种组织基本流于形式,锻炼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应从思想意识着手,加强组织,强化管理,保证锻炼效果。

2.7 对中专生参加班级体育锻炼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中专生认为课外体育锻炼对增强学生体质很重要或重要,只有7.2%的中专生认为不重要。但我们可从表4中看出,中专生虽然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但在思想意识与实际行动之间未能一致。班级锻炼是学生复习、巩固体育课所学的基本技能的课程,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参加了班级体育锻炼,绝大多数也并不是积极主动地进行,自然也就难以保证锻炼的效果。

2.8 对学生家长参与其子女的课外体育锻炼的分析

调查显示,目前只有7.2%的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偶尔和孩子一起锻炼的占46.2%,从来没有和孩子一起锻炼的占46.6%。甚至有及少数的家长还反对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这是不利于孩子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的。从而影响了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在减负后的许多学生,往往会把这些过剩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其他的地方,诸如打游戏机、看电视或录像等,而把体育锻炼抛在脑后。久而久之,逐渐的淡忘了体育锻炼,进而不喜欢体育锻炼。

3 结论与建议

(1)影响中专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客观因素:运动场地设施不足、没时间保证、学习压力大是主要因素,运动氛围和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中专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另外,中专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喜好则是影响其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因此,应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放在首位。

(2)体育活动对于提高人的社会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娱乐活动,以充实、丰富、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和课余生活,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另外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开设单项体育俱乐部,让学生自愿参加、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锻炼与学习、教师起指导作用的体育俱乐部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也使俱乐部的成员在活动中全方位地参与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能够较好的完成体育活动课的目标和任务。

(3)对于中专生喜欢课外体育锻炼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存在已久,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体育教师应注意满足学生自主选择体育活动内容的机会。如选项目上课,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根据中专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内容教学,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从而使学生获得最佳的运动愉。

(4)目前在我国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存在对中专生参与社区体育及家庭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专生身体、心理、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校、家长应该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利用校外的体育资源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这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吴家琳,吴维娜,蔡永健.广州中专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50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