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提升合规管理水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升合规管理水平范文第1篇

  一、人事劳资工作

2016年度工作亮点:

1、综合计量工、输油工技能鉴定点设立与建设工作。在窦经理、师经理的带领下,经整体谋划、多方努力,在油田公司领导、人事处、人才开发中心的支持下,同意在我公司设置两个工种技能鉴定点,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初步具备了两个工种理论与实际操作鉴定能力,第一批次技能鉴定工作待人才开发中心批准后实施。

2、研究出台公司青年人才培养方案。结合青年年龄特点,立足岗位实际需要,以职业生涯设计为基础,以岗位交流、导师带徒、学习培训为抓手,公司制定青年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题部署会。下步关键是抓好各项培养措施的有效落实。

2017年度工作重点:

1、加强人事劳资政策的学习研究,进一步提升政策理论水平。人事劳资工作涉及全员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关注度高、工作难度大,随着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全面投入运行和上级合规性日常检查的常态化,对人事劳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因此也要求从事人事劳资工作的同志加强制度规定的学习、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强化工作的落实,从而提升精细管理水平。

2、落实全员岗位职责,加强全员绩效考核,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全员绩效考核工作是近年来油田公司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如何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岗位员工的职责,加强日常考核与绩效结果的运用,通过全员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开展,增强全体员工履职能力,减少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低老坏”现象,促进公司精细管理工作上水平。

3、加强项目用工技能培训与教育,加强项目用工薪酬政策研究,细化日常考核与管理,发挥

4、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经验,加快管理软件建设,提升鉴定点整体工作水平,尽早具备举办油田公司综合计量工、输油工技能竞赛的条件。一是为公司全体操作岗位员工学习技能、取得多工种技能等级创造条件;二是为其中的佼佼者通过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实现身份转换创造有利条件。

二、企业管理工作

2016年度工作亮点:

1、合规管理。开展了上级对下级的招投标法律法规知识合规培训(两个层面:一是公司主要领导对副职的培训;二是副职对分管业务部门负责人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管理者合规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2、法律合同管理。修订完善了法律合同程序规范,进一步厘清了工作流程与重要节点,明确了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同时,通过参加工程项目例会,加强过程业务管控,提升了工作效率。

2017年度工作重点:

1、内控管理是管事的,合规管理是管人的。合规管理工作对象是全体员工,重点是各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明年要加强对全体管理者合规管理手册与合同管理承诺的专项培训,进一步提升合规管理的意识,筑牢清正廉洁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防火墙。

2、业绩考核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考核政策的宣贯力度,细化日常QHSE.IC综合管理日常检查,强化考核制度的执行,促进精细管理工作落细落实。二是建议将月度HSE监督检查、QHSE.IC综合管理检查结果统一纳入月度考核,同时累计纳入年度控制类指标考核,以此促进基础管理工作上水平

三、信息档案管理工作

2016年度工作亮点:

1、加强帐号管理,精细梳理OA、ERP、财务系统、档案系统等系统,消除账号离岗不离线、账号超限和错误信息等隐患,全年节约成本支出9.2万余元。

2、本年度公司E6系统归档工作顺利完成,实现了档案归档率100%、准确率100%、完整率100%,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为档案查询快捷创造条件,也为档案管理服务公司的生产经营创造了条件。

2017年度工作重点:

提升合规管理水平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升级,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内部管理控制的力度却没有得到有效加强,作为一种走金融机构演变而来的新型治理方式,合规管理对于保证企业高水平经营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篇文章笔者就和大家一起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的整合,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提升企业合规管理水平。

关键词:内部控制;合规管理;有效整合

在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功能的完善非但没有发挥出现实意义,反而暴露了企业中许多不规范经营与管理的弊端,就曾经家喻户晓的“三鹿事件”来说不仅体现了市场文化的素质水平,更体现了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经过这件事许多企业内部管理的“遮羞布”都被扯下,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理论基础

1.1内部控制理论

内部控制理论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联邦政府以当时企业发展的现状为依据提出的,并成立了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委员会,这时的企业内部控制仅存在财务管理的方面;在20世纪九十年代,企业内部控制组委会对该理论进一步完善,其中增加了对企业中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余员工应该承担的内部控制责任,目的在于保障企业经营的社会效益;直到21世纪初又对该理论进行第三次完善,这一次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并把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拓展延伸为八个要素。从该理论发展完善的历程来看,社会的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企业管理制度,否则企业很难在新形势下维持良好秩序。

1.2合规管理的产生及内涵

合规管理的出现在一开始就是为了打破企业财务管理的局限,在20世纪30年代,企业和政府认识到了公司财务不明对企业带来的灾难性冲击,于是在各方需求下出现了合规管理的理念及其相关理论。在2006年我国银监会提出合规的适用范围和行为准则,在这一规则下许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的情况有很大好转。到

2010年合规管理的概念才被引入到企业中,成为了企业管理与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其中也在合理范围内涵盖有法律观念。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合规管理就是企业内外规则共同发挥管理作用的规范形式。

2企业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的关系

2.1企业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的共性

首先从机制来说二者都属于内生机制,它们的出现都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不完善,导致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亦或者是管理层的不作为导致企业文化氛围和文化素质较低,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约束力和管控力不够;其次,从二者出现的目的来说都是相同的,无论是内部控制还是合规管理都是为了弥补企业管理中的弊端,在经营、发展和内部管控上形成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也可以对合规风险经营评估分析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最后,从过程来说二者都属于动态性过程,内部管理与合规控制不仅是为了应对企业中的某一问题,而是为了应对企业经营发展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只要企业还在经营那它就处于运作中,内部管理和控制方式也应当随之改变。

2.2企业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主要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的包括范围不同,内部控制容纳了企业的全部业务流程,为了实现对公司整体的规范性控制,以促进企业发展中内部制度和内部环境的水平提升,并针对企业管理中的弱势环节进行强势整改。而合规管理的范围局限在企业规章制度的完善和法律执行与遵循状况,要对企业设计法律区域内的所有工作进行严格审查,做好风险预防工作;另一方面,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沟通和监督是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渠道,而合规管理的实现渠道则是通过完整的合规机制而进行,所以说,二者在控制手段上存在本质的不同。

3企业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的整合措施

3.1构建企业合规管理体系,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企业环境和企业氛围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合规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两方面来说:企业内部组织架构的建立和企业合规文化的建立。建立企业内部组织架构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根据企业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特点来考虑,在内部领导阶层组织建立专业管理部门,直接服务于董事会并总揽企业内部监管工作,但主要任务是保证企业的合规管理落到实处,同时还要发挥管理人员的科学决策能力向董事会提出更好管理公司的相关建议;在基层组织也要成立专业部门对基层工作进行合规管辖,要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并定期组织培训提升企业文化素养。此外,控制企业内部环境也是为了坚决杜绝企业内不良风气的出现。

3.2强化合规风险评估,提升企业识别违规行为能力

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措施,也是保障企业内部控制获得现实性效果的必要举措,风险评估的前提是与企业发展的特点相符合,并结合相关法律条例制定成熟的合规风险手册进行风险识别。其次,企业合规风险评估并不适合所有的项目工作,而且风险评估工作中的资源消耗是非常多的,所以规范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一范围内对所经手项目进行风险概率评估,对于一些重点任务可以适当的划为优先处理的评估项目。接着就是对风险评估项目中的有关人员进行证据搜集,并向工作人员解释哪一行为属于风险评估中的违规行为,对确认违规要严格处理并不再录用。最后要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做记录,最好可以进行二次审核,防止有潜在风险危害。

3.3整合企业的监督职能,完善内部举报机制

内部监督机制是对权力制约的有效方式,也有助于发现内部控制的弊端与缺漏,不仅是对企业管理阶层的监督也是对基层员工和企业相关人员的行为监督。目前,企业中大都是用内部审计制约舞弊行为的出现,但是部分企业内部审计不会承担内部举报的责任,以至于内部审计形同虚设,所以完善内部举报机制并整合企业监督智能势在必行。合规部门需要集中全部的企业内部举报信息,同时实行举报奖励机制,鼓励企业内部人员共同参与到监督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风气,稳健发挥企业内部监督管理的现实意义,根据企业发展特点调整内部举报机制,保障企业未来发展的良好态势。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的整合要考虑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发展特点和现实情况完善监督管理的有关机制,一定要保证企业内部的健康风气,并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更要重视企业合规风险评估,使合规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向标。

参考文献:

[1]侯志鹏,杨婧.企业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整合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14):16-17.

提升合规管理水平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形势;新战略;战略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4-005-03

2008年是农行股改的关键之年,股改对于天津分行的发展既是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强有力的挑战。财务重组、消化历史包袱,将使我们轻装上阵;公司治理、人力资源改革,将为我们带来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机制。同时,股改以后国家、监管机构、股东和公众都会用先进银行的标准监督和要求我们,总行赋予天津分行的任务就是提升营销层次、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发展速度、抢占市场份额、为农业银行整体发展多做贡献。

一、把握新形势、明确新任务,努力实现新战略良好开局

党的十七大确定了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这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民经济将持续较快发展。作为国家改革的前沿和示范区,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天津经济建设必将进一步提速,滨海新区对全国乃至世界优质项目的投资吸引力持续增强。经济环境持续向好,必将为我行业务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为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资金“脱媒”趋势加剧,银行存款不断流向基金、股票、理财等收益率更高的领域。这些因素也都对我行的风险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加以分析,顺应发展趋势,提高应变能力。

从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自身经营态势来看,2007年我们取得了良好经营业绩,但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不足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以滨海新区为代表的城市业务亟待提速。二是以中间业务为代表的经营战略转型亟需加快。三是内控管理基础还需进一步夯实。信贷风险控制、会计内控和柜台业务风险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2008年农总行党委明确了“3510”的战略目标,即用3年时间将农行基本建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较强的大型公众持股银行;用5年时间使农行成为国家满意、股东满意、社会满意、员工满意的现代化大型商业银行;用10年时间将农行打造成立足本土、覆盖城乡、全球运作、国际一流的现代商业银行。天津分行围绕总行战略目标,制定了“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总行各项要求,弘扬天津分行团结奋进、勇于开拓的优良作风,突出做好股改准备,夯实改革发展基础;突出中间业务发展,推进经营战略转型;突出提升滨海竞争力,巩固扩大市场竞争优势;突出内控管理和执行力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力促进我行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员工队伍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实现天津分行又好又快发展,打好农业银行新战略的开局之年”的全行工作指导思想。

二、整合资源、增强合力,不断提高营销能力和水平

股改是今年农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天津分行来说,就是要按照总行统一部署,认真落实部门职责,保质保量完成股改的各项准备工作,为股改奠定基础。同时要大力抢抓滨海新区发展机遇,深挖城区业务内涵,坚持城乡联动,有效促进滨海新区、中心城区、郊县业务的全面发展,加快业务经营转型。

(一)站在历史责任高度,增强滨海新区竞争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一是细分区域、细分客户、细分项目。将市场营销责任落实到行,对应到相关经营网点和负责人员。认真梳理滨海新区重点客户、重点项目,挑选配备高素质营销人员专门负责营销与维护,体现出农行的服务层次和营销水平。二是对重点客户、优质项目,分支行共同配合。分行各部门都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与总行的沟通与协调,积极争取政策和效率上的支持和帮助。三是与滨海新区现有成熟优良客户全面建立授信关系,做到提前准备材料、提前设计方案,提高营销效率。四是分行集中师资力量,加大对滨海新区营销人员新产品和专业知识培训,强化营销人员综合素质培训,满足优质客户需求。五是全行各类创新产品都要优先在滨海新区推出实行,针对该地区客户特点,大力推介现金管理、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等特色业务,加快推出船舶行业一揽子金融服务计划和各类国际业务新产品,提升农行在滨海新区的产品形象和竞争能力。

(二)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调整优化贷款结构

一是用足用活信贷计划,合理安排信贷投放。要在大力发展票据贴现业务,增加利息收入的同时,储备和调节规模空间,对贷款到期、新增、归还再贷都要提前摸清底数,合理把握投放规模和节奏。二是优化客户结构,积极营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企业项目,努力提高AAA级优良客户占比,优化客户结构。三是高度关注房地产政策动向和市场走势,重点做好以住房开发为主,以优质写字楼、公建项目为辅的贷款投放,积极稳妥介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项目。四是结合滨海、城区和郊县行的不同特点,开办个人综合消费和综合授信贷款,择优适度发展个人生产经营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以及助学贷款业务,加大非住房类个贷投放力度,推动“绿色家园”贷款有效投放,进一步提升服务“三农”工作水平。五是强化考核激励,落实奖惩机制,发挥好开发贷款对按揭贷款的带动作用。

(三)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储蓄业务与理财业务联动发展

天津农行今年的零售业务,要围绕个人客户细分,在抓好储蓄业务的同时抓好理财业务。首先,要提高对个人优质客户的服务能力。要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大个人优质客户的营销和服务能力,确保年内新增星级客户数量不断上升。其次明确营销职责,配齐营销人员。基层网点是零售业务的主要经营载体和营销渠道,积极推进网点由作业型向营销型转变,升格支行和业务量较大的分理处,逐步充实大堂经理和个人客户经理队伍。第三,认真组织好各类综合营销活动,通过产品推介、社区宣传、客户回馈等形式,实现零售业务特别是储蓄存款业务较快发展。

三、以中间业务快速发展为突破口,加快全行经营战略转型步伐

目前,天津分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存在两个方面问题:一方面收入来源相对单一,业务构成集中在银行卡、结算、保险和基金四项业务;另一方面业务联动不紧密,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营销机制尚未建立。为此,我们必须树立高目标,采取超常规的力度和措施,力争使中间业务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继续巩固优势,不断做强已有中间业务

重点是促进银行卡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全力推进国际业务快速发展,积极稳健发展保险业务,继续推进基金业务发展,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发展。

(二)拓宽收入来源,积极培育中间业务新的增长点

积极启动开办公司理财业务,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大力开展企业年金业务,迅速抢占企业年金市场;合理把握收费策略,拓宽收入来源;加强对已有收费项目的管理,严控各类减免收费行为;对尚未收费的项目,分行要出台统一政策,合理把握收费范围、收费标准。

(三)加强机制和载体建设,为中间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进一步强化对中间业务发展的考核激励。今年我们将有效运用综合绩效考核和财务资源配置等激励手段,引导各支行提高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完善中间业务规模和收入分类考核机制。对处于市场推广期的产品,侧重对规模的考核;对成熟产品,侧重对效益的考核。二是深化综合营销理念。管理层和操作层都要明确营销责任,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践行综合营销理念,逐步探索实行客户经理综合指标考核,促进组合营销、联动营销和交叉营销。三是做好理财中心、金钥匙财富管理中心等载体建设。努力提升理财中心软硬件条件,加快全行理财师的培养。四是结合中间业务特点,强化操作流程、科技运用、法律审查等重点环节的风险控制,逐步完善中间业务产品准入、营销、收费、退出的全过程风险控制机制。

四、加大全面风险管理力度,有效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永恒话题。2008年我行要进一步加大全面风险管理力度,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提高整体内控管理水平。重点工作为:

(一)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有效防范信用风险

一是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树立“绿色信贷”理念。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加强行业风险研究,及时调整行业信贷政策;完善主动性、预见性退出机制,重点退出“两高一剩”行业和依赖借新还旧维持信贷关系的客户;对新增风险贷款和五级不良贷款,不仅要扣罚效益工资,而且要对有关责任人员实行问责、严肃处理。二是提升信贷经营管理层次,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将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管理等重要环节上收到一级支行。三是加强真实性风险控制,把好贷款投放关。贷前调查要把握源头真实性风险,坚决杜绝“四假”(假权证、假报表、假按揭、假注资)。科学利用征信系统、互联网、与工商部门联网等多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客户情况,有效核实其真实性。四是按照“属地管理、尊重客户意见、利益服从管理”的原则,集中清理交叉贷款,进一步规范营销秩序,杜绝新交叉贷款的产生。五是深化风险预警手段,提高贷后管理水平。建立信贷违规问题档案,健全贷后管理例会制度,及时风险信息,加快风险贷款处置进度。

(二)以柜台业务风险防控为重点,切实防范操作风险

一是按照农总行要求,今年我们要在全行开展“强化内控管理、全员防范案件”专项治理活动,推进案件防控治本措施的落实。分支行各级管理层都要尽职履责,加大对违规操作的责任追究力度,强化案件问责,落实“赔罚”、“走人”、“移送”制度。

二是严格落实检查责任制,今年分支行各类检查项目,检查人员都要签订责任书,切实对检查结果负起责任,避免检查流于形式、走过场,确保检查效果。继续强化对整改台账、销号、督办机制的落实,杜绝屡查屡犯现象。特别是分行机关各部门的整改要及时到位,为全行树立表率。

三是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基础建设,充分发挥会计主管案件防范和风险防控的职能作用。通过柜面业务操作环节的正向梳理与规范、劳动组合的优化与调整,逐步实现基层日常操作的标准化管理,提高跟踪风险、控制风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整升格支行下挂网点的管理模式,实行营业网点统归一级支行直管。严格执行重要岗位轮换和人员交流制度。加快推进分行异地集中守库工程建设。

(三)注重经营细节,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制度流程方面,要系统梳理、整合各类基础性制度,细化制度规定和业务操作流程,清晰界定岗位职责,进一步增强可操作性。在财务成本管理方面,要以新会计准则报表转换工作和业绩价值管理系统上线为契机,积极探索成本费用、信贷计划、经济资本、存贷款定价、固定资产投入等业务发展资源的有效整合,发挥资源配置、财务决策对全行有效发展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在科技工作方面,继续完善IT信息基础建设,大力推广应用总行科技金融产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推进各类信息系统应用平台建设,为经营转型提供科技支撑。在综合管理方面,要不断提高客户、服务、资产、档案等各项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提升合规管理水平范文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合规风险;合规风险管理机制

一、引言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风险,其本身就是以经营控制风险和管理风险为目标的,风险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和生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使商业银行的经营越来越国际化、复杂化和多元化。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更加复杂,风险管理更加困难,国内外银行业违规案件时有发生。商业银行这些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银行未能合规经营。而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使得银行业更为重视合规风险的管理。银行业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还处在初步阶段的我国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必须赶上时代的步伐。如何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及监管经验做法,加强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中的合规建设与监管,建立合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成为亟待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二、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概念

2005年4月29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指出:“本文件所称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

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2006年10月25日,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在第三条中,明确指出:“本指引所称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可见,在对合规风险的定义上,中国银监会和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是基本一致的。

商业银行合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指商业银行有效识别合规风险,主动避免违规违法事件发生,及时采取纠正违规行为的措施以及必要的奖罚措施,适时修订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的活动。

三、加强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的必要性

在以风险为本的监管模式受到广泛认可的背景下,合规管理和合规文化建设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以风险为本的监控管理的基础。对于朝着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迈进并处于改革关头的中资银行来说,加强合规管理、防范合规风险的必要性更加突出。

(一)遵守国际金融游戏规则的需要。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德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的一些跨国银行开始认识到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这些银行逐步建立起了专业化的合规管理职业队伍,形成较为成熟的合规文化,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2005年4月,国际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高级文件,并且把合规风险管理提升到与资本充足率一样重要的高度。至此,国际银行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对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合规作为一门独特的风险管理技术,已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合规风险己与银行其他风险一道被纳入到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之中。

(二)中国银行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需要。

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银行、证券与保险的相互融合已经不可逆转。这一变化,对分业经营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现有监管体制带来了极大挑战。在中国确立了对金融机构的分业监管之后,不仅同类金融机构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而且监管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竞争。监管者竞争虽然促进了金融产品的创新,但也可能对金融发展和创新起到揠苗助长的效果,在风险控制手段和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这种快速的金融产品创新可能会对金融稳定造成隐患。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的业务类别交叉经营会使内部交易产生利益冲突和风险传递从而带来的合规风险增大,因此合规管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三)促进银行改革重组,规避操作风险的需要。

我国银行业当前正在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其中包括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在业务管理垂直化和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组织再造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合规机制建设和合规文化的渗透,可能会加剧银行内控各环节上的失控,使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失效,也就不可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实现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而近年来各银行基层机构亦暴露出相当多的操作风险案例,票据案件和非法挪用资金时有发生而且金额巨大,给我国金融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究其原因在于没有良好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或者就是有也存在执行不力的问题。

四、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高。入世过渡期结束以后,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完成改革上市,与国际接轨步伐加快,特别是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合规风险管理,近年来合规风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都组建了合规管理部门

较早设立合规管理部门的是中国银行。2001年10月,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实力了法律与合规部。2002年,中国银行总行把法律事务部更名为法律与合规部,履行法律与合规两大职能,并设置了首席合规官。中国建设银行于2003年初在总行法律事务部下设置了合规处,2005年将其独立出来成为合规部,2008年又将法律事务部和合规部合并,组建法律与合规部。中国工商银行在2004年进行财务重组时,将合规和内控职能合在一起,单独设立了内控合规部。2006年6月29日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下发文件将总行法律事务部更名为“法律与合规部”,增加全行合规管理职能。中国交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也都设立了相应的合规管理部门。

(二)合规部门职责不断规范,合规培训得到重视

在各大商业银行建立合规部门后,对合规部门的职责的认识也逐步清晰。目前各行合规管理部门的职责基本相似,主要包括向高管层提供合规建议,制定合规政策,审核评价银行经营活动中的合规性,开展合规培训和教育,开展合规风险的测试,保持与监管机构的日常联系等。我国银行业的合规风险管理起步晚,因此对员工进行合规培训尤为重要。现在许多商业银行通过不同培训班的形式,邀请专家对本行高级管理人员、合规管理人员、信贷人员以及其他人员进行培训,以期达到提高合规风险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合规管理绩效逐步显现,银行违法违规案件有所减少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不断重视合规风险的管理,其效果也开始显现,整个银行业违法违规的案件每年都在减少。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报》,200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生各类案件309件,比上年减少129件,下降29%。其中,百万元以上案件89件,比上年减少37件,下降29%。各类案件涉案金额10.71亿元,其中百万元以上案件涉案金额9.76亿元,同比分别减少7.52亿元和7.23亿元,百万元以上案件金额首次降至10亿元以内,按资产的平均发案率已接近国际较好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对合规风险的管理已经得到充分的重视,合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把也该承认,我国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水平与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的标准和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第一是对合规风险管理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合规管理只是书面工作而已,对合规风险管理的内涵和要求认识不够深刻。第二是合规文化缺失,合规意识淡薄,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文化意识还比较欠缺。第三是专业合规人才匮乏,我国银行合规人员专职少,兼职多,这直接导致合规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要求。第四是合规风险管理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不足,定性分析多而定量分析少,静态分析多而动态分析少,手工操作多而系统处理少。

五、建立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想

(一) 培育良好的合规风险管理文化

良好的合规风险管理文化,既是构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银行文化的核心构成要素。培育良好的合规风险管理文化,首先,要倡导合规从高层做起。高层要起到表率作用,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要做到一言一行都与银行的核心价值保持一致。其次,要倡导合规人人有责。使员工认识到合规是所有银行职员的责任,从而使合规成为全员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第三,要倡导合规创造价值。有效的合规管理,可以降低银行违规的成本,提升银行的声誉和品牌价值,最终提升银行的市场价值。第四,要倡导主动合规。通过建立奖惩机制和培训教育,使员工从“要我合规”向“我要合规”转变。第五,要倡导合规与监管有效互动。通过银行与外部监管部门以及银行内部上下级之间、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有效互动,解决过去银行与监管者博弈,银行规避监管的传统理念。

(二)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构建风险保障的机制

商业银行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应该积极构建合规风险管理保障机制,树立合规经营与管理并重才是业务发展的基本前提与关键。因地制宜地构建合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机制,倡导主动发现和暴露合规风险隐患或问题,并相应地在业务政策、操作程序上进行适当的改进,以避免任何类似违规事件的发生和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鉴于合规建设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合规工作的公正与独立,可以建立“特权制度”,即在主管领导对合规意见或建议持有异议的情况下,法律与合规部门有权将其合规意见或建议直接呈报上级法律与合规部门乃至银行最高管理层;上级法律与合规部门也有权直接与任何员工、部门了解与合规有关的问题和情况,而无需取得该员工或领导的事先同意。

(三)加强合规队伍建设,完善合规管理技术

建立一支既熟悉法律法规和银行业务,又具有良好个人素质的合规风险管理队伍,是合规风险管理的基础。商业银行可从以下两个个方面加强合规队伍建设:首先,增加专职合规管理人员的数量。通过内部发掘、机构培训和海外引进,建立一支以专业合规人员为核心的合规管理队伍。这样既能增加合规管理的独立性,又能增加合规管理的权威性。其次,建立合规管理人员考核和激励机制。要对合规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有效性进行持续考核评价,对表现优秀者要给予激励,对不合格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不断提高合规风险管理人员的水平,增强合规风险管理的长久性。在完善合规管理技术方面,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合规风险量化方法,开发合规风险管理IT系统,提高管理的科技性。

(四)控制合规管理的成本,提高合规管理的效率

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使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部门在追求既定的管理目标时不应忽视管理成本的高低,必须认真地进行管理成本效益分析,努力降低管理成本。如果银行建立起以流程管理为基础的岗职体系和清晰的报告路线,那么银行的复杂性就会减少。这样银行的合规成本就会相对的也会减少。如果银行的信息是孤立的或者是不一致的流程,将会造成银行的合规成本非常高,需要银行多方面的考虑,需要不同的配合,需要不同部门的参与。如果是这样相对的成本就会增加。而合规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银行只是想着下一年度的损益表,合规就显得无足轻重。但如果是为长远利益考虑的银行,就应将合规经营作为长期使命。所以要使合规所产生的效益大过为合规所付出的成本,持续合规是非常需要的。

参考文献:

[1]黄文炳:《国内商业银行构建合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中国金融》,2007年第12期。

[2]延红梅:《加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访中国建设银行合规部总经理郦锡文》,《中国金融》,2007年第12期。

[3]黎志宇:《浅谈如何构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消费导刊》,2007年第12期。

[4]孙学才:《构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思考》,《现代金融》,2006年第2期。

[5]上海银监局课题组:《中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新金融》2005年第12期 。

[6]杨建平,《基层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上海金融》2008年第5期。

[7]吴建岭,《我国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研究》,《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6期。

[8]石选峰:《如何进一步强化合规风险管理》,《现代金融》,2008年第2期。

[9]牛筱颖、曹艳华:《综合化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金融论坛》,2006年第11期。

[10]王强:《应尽快建立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6年第11期。

作者简介:

提升合规管理水平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基层机构 全面风险管理 合规部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商业银行在获得众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风险。改善和加强自身内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做好银行风险的防范工作,成为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操作风险、管理风险以及其他一些经营风险等。这些风险的存在与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管理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提高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是当前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的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和利润发生了一定的偏差。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其风险不仅影响到其本身的经营,而且还影响到了宏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即银行对贷款人的信用水平做出的评价和判断;市场风险,即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造成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一种风险,这种风险在商业银行中最为明显;利率风险,即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局面时面对的风险;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是国家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与借款人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有关的风险;除了上述风险之外,商业银行一般还存在着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不仅涉及到商业银行内部程序和流程,同时也与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政策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流程等多个方面息息相关。对于基层全面风险管理机构而言,处理操作风险应该有适当的、针对操作风险的政策。要确定这些政策,同时要把这些政策告知整个银行的人员。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考虑几个方面: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治理结构,必须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向谁汇报。在一个典型的银行案例中,除了应有一个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由不同业务部门负责日常业务的管理也必不可少,即需有两个报告机制,有关日常运作,向这种业务部门经理汇报;而有关信用方面,必须向有关风险经理汇报。在银行涉及的所有信息当中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即获得信息的人及获得的所有信息在不同层面的细节。比如董事会所需要的是一个概括性的信息,因而不可能把同样信息交给所有的人。另外,信息应当是具有灵活度的,还需要有灵活收集信息的方法。从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分析来看,一般来说,它有三个核心的指标,即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风险水平包括一系列的风险性指标,以时点的数据位基础,是静态指标的一种;风险迁徙是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它是属于静态指标的一种,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的贷款迁徙率;正常贷款迁徙率为正常贷款中变为不良贷款的金额与正常贷款之比,正常贷款包括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不良贷款迁徙率包括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为次级类贷款中变为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次级类贷款之比,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为可疑类贷款中变为损失类贷款的金额与可疑类贷款之比。风险抵补是用来衡量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一般包括银行的盈利能力、准备金德充足谁水平以及资金的充足程度等。

二、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全面风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基层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但是就目前商业银行机构管理现状分析来看,由于部分基层机构在具体的操作中暴露出来的违规问题以及一些风险隐患问题还比较突出,极大的削弱了风险管理水平,其具体问题如下:

(一)部分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员工合规操作意识差,风险意识不高

一些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有的员工甚至感情用事,忽视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极度排斥理性的控制管理机制,使得银行的很多管理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无疑加大了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

(二)一些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管理人员往往只重视业务的发展,轻视对基层机构的风险管理

在基层机构中,部分基层管理者面对业务的发展和同行的竞争,由于管理和经营理念上的偏差,偏重于业务发展,盲目追求业绩,忽视风险控制管理的现象屡屡发生,因而,使银行留下多重风险隐患,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三)商业银行现有一些部门职能交叉严重,关系界定不清晰,也制约了合规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空间

目前,虽然商业银行在现有的风险管理制度中,大部分行都已经实施了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和内部审计等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但从长远来看,从风险管理的传导载体的组织系统分析来看,仅有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风险管控水平仍然比较薄弱,其中统一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尚缺乏一个稳固的基础;另外,银行风险管理政策的推行和其具体业务的操作,都缺乏一个必要的、合理的组织网络和结构载体,这直接导致银行相关业务部门的职责和风险管理部门的关系界定不清,职能交叉严重。这种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不仅制约了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而且还严重制约了银行风险管理战略思想的贯彻,并直接影响到银行基层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在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风险管理组织中,专职人员数量少,兼职人员数量多

很多商业银行的基层非法人银行机构的合规人员较多,缺乏专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在具体的操作中增加了银行的风险;同时,由于这些基层机构的管理人员,其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的人员缺乏,使得银行的人员工作职责难以进一步的提高,给基层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带来了较大困难。

(五)一些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风险管理中,其合规部门的职权和考核体系的独立性不足影响了其履职的主动性

一般而言,银行基层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中,其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应该设置独立的管理部门,并给予独立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权利,但是从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管理组织机构现状分析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方面,合规的管理部门缺乏独立的调查权利,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还不能完全的独立展开,导致一些职能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实施;另一方面,独立的、系统的人员绩效考核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很多对人员考核的指标主要停留在一些防控方面;第三方面,风险管理考核指标在全行综合考核评价指标权重分值占比很小,不足引起行领导的高度重视,因而,使得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风险管理问题突出。

三、完善商业银行基层全面风险管理的对策

商业银行只有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为主线,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一手抓基础建设,一手抓具体问题,才能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具体对策如下:

(一)全面推进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首先要加强对银行基层机构风险管理的重视。银行风险的有效管理是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一方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要重视经营效率和经营利润的提高,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利润和发展空间,提高银行内部人员的竞争力,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另一方面,重视银行的风险管理,加大对风险管理的投入,采取必要的措施,努力提高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能力。总之,银行的经营效益和风险管理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而这缺一不可,因此,商业银行管理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其次应该完善风险管理政策制度体系。制度是保障,要想推进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就要建立和逐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政策和信用、市场等重要风险管理基本政策,明确各类风险的管理目标、风险偏好、基本原则、管理流程、职责分工等,作为制定具体的基层风险管理和业务经营制度办法及操作规程的重要依据。制订和完善风险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根据监管要求,建立健全包括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等各类风险的管理制度,明确全过程、各环节的风险管控要求。最后要结合业务发展战略,提高风险合规水平。努力完善风险的报告线路、内容以及范围等,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明确合规绩效考核的指标和项目,在总行指定的相关制度下,提高合规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明确界定合规管理的部门职责,保证合规管理的独立性

我国一些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风险管理中,职责不清的问题依旧突出。因此,首先要明确合规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按照部门职责分工,明确主办、协办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合理有效的分工合作机制,界定合规部门支持并协助银行基层机构风险管理做好管理工作;同时,赋予风险管理部门独立的工作权限,增加他们的主动权,对调查和发现存在风险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向上级汇报;另外,还要开通一条直接上级报告的线路,建立独立的审查报告通道,以确保合规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其次要同时还要对整改工作加强督导,确保整改要求有效落实。各分支行主要负责操作层面的整改工作,积极行动、狠抓落实,对问题集中、管理薄弱的重点机构要开展专项治理,并对出现问题的基层机构进行持续关注、持续检查,以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再次,要加强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努力做到上下协调、左右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三)改善合规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其高素质、高能力的管理人员是基础和保障。因此,一定要选拨一批有资历、有经验、具备良好的风险管理理念,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员,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风险管理队伍,提高合规队伍的整体能力;同时,努力改变专业人员缺乏的现状,加强培养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合规人员进行合规管理,及时发现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持续改进合规化建设;除此之外,还要强化全员的合规培训,提高银行一线工作人员的合规化管理能力和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素质,实现有效的规避银行风险。

(四)重视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创造与银行风险管理一脉相连的管理理念

合规风险管理也依赖于银行合规文化的建。首先,在银行内部积极倡导和建立全员的合规文化价值观和道德理念,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其次,努力培养全员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准则,强化他们行为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自觉性;除此之外,还要努力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重视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致力于和规划企业文化的建设培养和创新,改善银行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际金融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商业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要想抓住机遇,得到进步和发展,就必须切实抓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做好基层全面风险管理的工作,为银行的发展和壮大创建良好的环境。同时,还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独立有效的职能部门,重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保证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文广.商业银行与风险管理能力――一个关于商业银行存在的经济学逻辑[J].生产力研究,2009,11

[2]韩素莹.会计内控视角下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J]. 企业经济,2006,02

[3]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战略思考[J].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课题组 《金融论坛》.2004,07

[4]才新辉.关于商业银行大客户市场营销与风险管理的探讨[J]. 新金融,2002,08

[5]谈伟宪,董红蕾.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激励改进――基于内部评级法的视角[J].上海金融,2004,05

提升合规管理水平范文第6篇

1、部分学校常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从视导来看,多数学校常规管理不能做到常态化、规范化,部分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表现在有的学校校园不够整洁,楼道存在纸屑、杂物,墙面存在乱涂乱画,出现脚印、球印,教室内尘土飞扬等现象;有的学校平日安排的听评课流于形式,大部分教师只满足于达到听课节数而已;有的学校期中期末等考试组织不严,出现考风不正现象,进而影响教风学风,犯了学校管理之大忌;有的学校业务检查校干缺乏担当精神,老好人主义严重,出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现象,指不出存在的问题,赋分拉不开距离,无反馈、无矫正,久而久之使部分教师产生干好干差一个样的懒惰思想,导致部分教师的备课随意性很大,造成课堂教学效益低下。有的学校校干不能以身作则,缺乏干事创业精神,各种总结、计划、分析不能亲力亲为,甚至还出现照搬照抄现象。俗话说,窥一斑而现全豹,说明这些学校常规管理监管还存在着缺失和盲区。

2、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教学方式的变革力度不大

部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停滞不前,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表现在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仍占主流,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实效性差,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教学活动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3、部分学校校本教研实效性不高,教研氛围不浓厚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高,教研的氛围不够浓厚,没有形成教师主动、自觉地参与教研活动的运行机制;二是不少教师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对校本教研存在畏难发愁情绪;三是校本教研活动内容空洞,与教师教学中的实际联系不紧密,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教师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导致教研活动实效性差。四是学校缺少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实实在在的系列化校本培训活动。

4、评价制度不能与时俱进,挫伤了教与学的积极性

部分学校评价制度不能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学评价结果使用缺乏激励和反馈,导致教师不愿多上课,缺乏担当和无私奉献精神;还有的学校在评优树先活动中缺乏公平、公正、公开,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教学工作建议

1、全线抓常规,在行动中提高管理水平

抓好了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就有了保障。今后教学管理工作一是坚持不断建立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二是坚持精细化管理,继续强化“把常规抓严,把细节抓好,把过程抓实,工作持之以恒”的理念,加大教学常规管理的检查督促力度,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杜绝华而不实,建立“严、细、实、恒”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教学常规管理落实到位,致力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重点抓课堂,在实践中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今后继续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落实以自主学习为前提,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目标达成度为落脚点的教学策略,积极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二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校,更要深入挖掘教材,深入浅出,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教学,增加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对于教学成绩比较突出的学校,应树立名牌意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加快学科课程整合,积极探索和实践分层走班。四是学校主要领导要带头走进课堂,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师整体教学状况,增强课改的针对性,带头上公开课,研究课,给教师做出榜样和示范,引领教师共同进步。

3、突出抓校本,在研究中促进教师发展

校本教研是推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内在动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各校尽快修改、完善教研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全员参与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的浓厚氛围;二是以2015年国培研修项目为平台,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加强微课、慕课、创课及反转课堂等研究,将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跟进教学、服务教学,提升我市初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打造教师骨干团队;三是教研室将国培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纳入2016年学校教学工作量化评估,以引起各学校领导的重视,确保国培项目活动开展扎实且有成效。

4、科学抓评价,在变革中力求学校发展

从考核结果来看,学校不均衡现象比较明显,部分农村学校存在教学质量差,优秀学生流失,流失后质量更差,学生更流失的恶性循环,这是现实,也是面上的问题,不改革死路一条。因此要面对现实,进行改革,恢复信心,打好翻身仗。同样,城区学校如果不改革,用不了几年,也会被改革甩在后面,改革是大势所趋,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如果不痛下决心,采取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学校未来发展将难有大的突破。

提升合规管理水平范文第7篇

工作之余,带着一颗虔诚的心,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认真阅读了由教育部部长袁仁贵主编的《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一书。我觉得此书就是我们中小学校管理评价的行动指南,让我们明确方向,认真阅读,更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我作为一名在基层学校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重点想谈谈其中的第三章“课程教学与管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要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应以国家课程为主,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要充分体现课程结构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多元性。为了进一步论证这些特性,本书用案例3.1《重庆市珊瑚小学课程规划掠影》的分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学校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规划,将为学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用案例3.2《乡土音乐进课堂不行》分析可以看出,课程开发要符合需要,目标定位要准确,材料的选择、组织要合理,实施要具体落实,还要建立合理的评价系统。而案例3.3《一次课程督查中的“发现”》,让我们明确要科学规范安排课程,认真落实实施方案,不许有“阴阳课表”现象;案例3.4《一位“懒老师”的收获》,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富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顺学而教的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3.5《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学校带来的变化》进一步说明:1.课外活动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明白课外活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2.抓好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转化为学习积极性;3.课外活动更能彰显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案例3.6《这样的课程为何会夭折》充分说明,课程实施的效果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学校在决定课程实施之前一定要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而该门课程夭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仍然是应试教育的思想主导了选修课程的实施。案例3.7《每个孩子都能当小明星》展示了一所学校如何按照新课程的评价观来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评价制度。只要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民主,给予每个学生机会,做到客观、公平、公正,就会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也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同时评价学生应从各个方面进行。案例3.8《学生考试成绩不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展示的是学校按照新课程的评价观建立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制度,该案例给我们三点启示:1.学校在评价教师时应当采取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的方式,既要看一贯的师德表现和工作态度,也要看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效果;2.既要有他评也要有自评,既要有定量评价也要有定性评价;3.学校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帮助教师找到问题加以改进,多为教师着想,让教师有归宿感、满足感,以提高教师工作热情。案例3.9《一次特殊的师生座谈会》展示了一所学校按照新课程的评价观建立了促进学校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制度。

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要依据《教育规划纲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开展。教学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评价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案例3.10《出色的竞聘答辩》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管理工作中制度、内容与过程的有机融合,为我们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管的常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学校教学工作靠管理出效益,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效益,因此,管理常规要体现加强组织领导,做到分工合作、标准明确、科学导向、注重激励、讲究实效。要依托各种形式的检查、督促,精细过程管理,形成环环相扣的管理机制,规范教学秩序,强化制度的贯彻实施。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管理只有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调动了教师的主管能动性,教学常规才能真正得到较好的落实。案例3.11《从细微处做起》讲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成功源于日常教学行为的规范和自觉,为我们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教的常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贵在认真落实,重在坚持,还要激励和引导更多教师做好这项工作。案例3.12《转学之后》以重习惯养成促学生良好发展,为我们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学的常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案例3.13《“全讲”到“少讲”》真实地反映了课堂教学改革前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极大变革。该案例给我们三点启示:1.课堂教学改革要营造良好的主动学习氛围,以自学方案导向,转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合作学习中探究问题,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展示交流中体现自身价值、品味成功喜悦,从而学会学习、提升能力、升华情感。2.课堂教学改革要想学生学得好,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善于引导,大胆放手,及时鼓励,相信学生能学好、会学好。3.课堂教学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会学了才有兴趣,学会了才有动力,学会了才能提高效率。案例3.14《A校教科研管理实地调研活动》通过案例描述,我们看到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在于教科研工作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建立科学的教科研管理体制。要建立“教科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构建有效的教科研模式,开展基于学校的行动研究。案例3.15《老师的双丰收有多重》告诉我们,学校管理者要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本质和规律有清醒的认识,对教科研成效的认定应突出实践性和发展性,还要克服教育教学研究的功利性,加强行动与研究结合,在行动研究中解决问题,不断总结教学、教研、教改经验,让成果有效指导学科教学。案例3.16《为什么教学质量越抓越滑坡》向我们展示了一所学校如何努力提升教学质量的问题。这一案例给我们四点启示:1.学校领导应树立目标管理的理念;2.教学质量评价须突出关键要素;3.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必须预先有周密的计划与设计;4.要有针对性地增添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条件。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大量鲜活的案例分析以及案例所带来的启示,让我们在案例的剖析中加深了对学校管理的理解,提高了管理评价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提升合规管理水平范文第8篇

2019年度临沂第二十一中学与蒋史汪小学共同体结对帮扶计划

根据临沂市教育局和罗庄区教育体育的工作指示和要求,为促进我校与蒋史汪小学协同发展,加强两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教研活动开展、校园常规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学习,实现两校间的资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同步发展,结合我校与蒋史汪小学现状,制定两校结对帮扶计划:

一、工作目标

利用三年时间,通过开展两校联合教研等活动,加强两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两校在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教研活动开展、校园常规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学习,实现两校间的资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两校共同发展。

二、领导机构

组长:田树涛、谢士龙

副组长:高 艳  张宏伟

成员:21中小学部教师、蒋史汪小学教师

三、两校领导互派挂职

临沂第21中:田树涛

蒋史汪小学:谢士龙

四、活动内容

我校和蒋史汪小学校结对活动主要以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交流、上示范课、专题讲座培训、特色学校创建、联合课题研究为主,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主要任务有:

1、两校领导班子到对方学校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彼此了解,相互学习。

2、我校骨干教师定期到蒋史汪小学上公开课,两校联合研讨,开办专题讲座,汇报我校在教学管理、校本教研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3、蒋史汪小学骨干教师到我校参观、学习,观摩我校常态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4、我校选派学校特色建设方面的骨干教师到蒋史汪小学,开专题讲座,介绍我校学校特色建设,进行专项技能培训,提升蒋史汪小学特色创建水平。

5、我校教师与蒋史汪小学教师进行一对一结对子,进一步加强两校教师的沟通交流,促进两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成长。

6、两校联合开展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7、我校为蒋史汪小学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改善蒋史汪小学教学条件。

五、活动安排:

3月:

1、制定结对帮扶计划;

2、我校领导班子到蒋史汪小学实地参观学习,了解蒋史汪小学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4月:

1、我校派出第一批语文、数学、英语骨干教师到蒋史汪小学上示范课,议课、磨课,交流课堂教学;

2、蒋史汪小学举行骨干教师举行校内公开课,我校骨干教师到蒋史汪听课、评课。

3、针对两校教学中面对的问题,选定切入点,两校联合进行校本课题研究。

4、我校教师与蒋史汪小学教师一对一结对子,两校教师网络深入交流,共同成长。

5、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向蒋史汪部分结对教师提供一次外出学习机会。

5月

1、蒋史汪小学派遣教师来我校听课,观摩我校教学研讨。

2、两校期中教学质量对比交流

6月

1、少先队员结对子活动

2、两校领导总结第一阶段的交流学习工作

9月

1、我校派出第二批骨干教师到蒋史汪小学上示范公开课。

2、蒋史汪小学到我校参观,校领导介绍我校特色建设。

10月

1、 蒋史汪小学安排部分科室领导到我校对口部门实地学习。

2、 两校结对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11月

1、蒋史汪小学老师来我校上交流课,两校联合研讨。

2、两校学生个性化作业展示

12月

1、学科复习计划探讨。

2、两校部分结对子教师依托“金秋课堂节”开展课堂展示活动,互相听评课,共同提高。

3、结对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