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楼宇经济优惠政策

楼宇经济优惠政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楼宇经济优惠政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楼宇经济优惠政策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大一新”发展战略,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拓展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交通优势,以产业招商、重点企业招商为重点,努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配套强的项目,实现全局招商引资新跨越。

二、目标任务

年全局招商引资目标任务:1、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00万元。2、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转让限售股地方实得税收150万元。3、为调动全局招商引资工作热情,明确责任,确保全年任务完成,经研究决定,对全局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1)局机关完成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0万元,楼宇经济地方实得税收60万元;(2)市运管处完成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00万元,楼宇经济地方实得税收30万元;(3)市公路所完成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00万元,楼宇经济地方实得税收20万元;(4)市公交公司完成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00万元,楼宇经济地方实得税收20万元;(5)市港航处完成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0万元,楼宇经济地方实得税收10万元;(6)检测站完成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0万元,楼宇经济地方实得税收10万元。

三、组织领导

年是我市“项目推进年”,招商引资将作为推进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全局要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在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和实施,形成领导带头,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大招商格局。

(一)强化招商引资工作领导

(二)强化招商引资责任

局属各单位为招商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四、工作机制

(一)建立招商引资工作例会制度

每月由局招商办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召开招商引资工作例会,通报全局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招商引资工作中项目签约、入园、建设、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解决重大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的困难。

(二)建立评估、洽谈和服务制度

局属各单位项目招引工作原则上按照招商信息摸排一评估一洽谈一服务等工作流程推进,对项目准入评估主要侧重于土地要求、环境影响、科技含量、投资方实力、行业地位、项目工艺流程、纳税或出口能力、劳动力需求及产业关联效应等。局招商办负责为各部门提供市委、市政府关于招商引资的相关政策材料。并对局各部门引进并已明确落户我市的招商引资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协助办理相关的招商引资手续。

(三)建立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制度

楼宇经济优惠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营改增”背景;机场集团;税负变化;税收筹划

一、“营改增”政策施行后机场集团的税负变化

首先来看我国民航近几年的营业状况。据有关数据显示,仅2015年整年,我国民航全行业的运输总里程、旅客流量和货物运输总量较往年都取得了10%的总量增长。同时全行业实现营业总收入6764亿元,超过540亿元的纯收入,以及高达60%的利润增长率。一系列数据显示民航似乎在安全、稳定、高速的发展,然后本行业内部的真实情况却是“两极分化”。航空公司因为旅客流量的增长,油价下跌、快递业务的迅速发展等原因,利润增长较快,全年实现总利润420亿元。而民用机场却没有这么好的外部环境了。全年仅取得纯利润120亿,贡献利润不及总利润的四分之一。这是因为,我国大部分机场都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无论是人流还是物流流量都不高,开通航班较少,实际盈利能力远低于航空公司,甚至存在亏损的状态。

“营改增”后,民用航空公司的税负实际上是增加的。例如:航空性业务税率从3%增加到了6%,不动产租屏收入税负5%提升到了11%,其他像广告费和特许经营都是有一定上涨的。因此,税率上的直观反映是流转税税率增加。同时由于机场行业实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主要成本以人力成本为主。“营改增”前的历史建造成本和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不能够用于抵扣,进销项税的匹配程度很低,无法实际享受“营改增”带来的好处。只有少数正要进入新一轮建设期的机场能够获得充分的进项税用于抵扣,但往往新一轮建设期意味着新一轮的亏损期,对于缓解现金流的压力杯水车薪。

二、“营改增”后机场税收筹划的策略变化

1.企业所得税靠谋划

首先,机场方面的所得税税收筹划应该尽可能的去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在我国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中就有相关规定:国家必须坚持《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的有关规定,重点扶持港口、机场、铁路、公路和城市公共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从事任何此目录内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时,以取得第一笔生产营业收入为起始年,前三年可以免除企业所得课税,从第四年开始,按照企业所得课税的一半征收。除此之外,应该对正进行内部整治、产业结构调整的企业实施津贴鼓励。比如提倡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新兴企业或传统企业,都能享受到国家在课税政策上的优惠。机场集团基本以服务业为主,同时又是国家明文规定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完全可以借此东风,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带来的福利。机场集团可以进购安全生产和节能节水的特殊设备(既能享受所得税减免政策,又能从技术成本的降低得利),也可以和其他节能公司合作,实现双赢。另外,企业所得税的筹划必须要结合企业的基本法人结构制度,如筹划必须充分考虑子公司的利益。部分机场集团除了机场本部外,还要设立分部的物流公司和航站楼。此两类子公司都能受到当地的见面税优惠政策,自己单独经营而能够完成盈利和亏损的转变,但是不能抵消母公司的亏损

2.流转税靠转嫁

消除重复征税,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是“营改增”政策的根部目的,实行全面“营改增”后将真正的实现让税负动起来的流转税内涵,增值税的缴纳原则是“以进抵销,差额上缴”原则,那么要减少缴纳税款就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1)尽可能的筹划降低增值税销项税支出:就机场集团而言,可取得的进项税资源较少,因此降低销项税额,让终端减少支出成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如根据规定可以按低税率简易征收的项目尽量建议征收,加大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航线开发,享受O税率的优惠政策等。但S着机场的翻新扩建再造,可享受简易征收的项目会越来越少,航线开发更是由地方经济和出行需求决定的,所以通过降低销项税指出虽是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但能够节约的税款也还是较为有限的。

楼宇经济优惠政策范文第3篇

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公报中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随着《北京市商务服务业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市商务服务业发展步入新阶段。日前,北京市商务委综合处处长王立杰对《规划》进行解读。

王立杰说,商务服务业是主要服务于商贸、商务等经济活动的产业群,是生产类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城市良好发展环境的支撑条件之一。商务服务业兼具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特征,多数行业以提供专业知识服务或专业技能服务为主,属低耗、高效绿色产业,是“智力经济”,符合首都服务业发展方向。

他说,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事业单位,都以自我服务为主,社会分工很不充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事业单位把非核心服务业务外包出去,政府也扩大采购服务的范围,不断释放需求,催生商务服务业不断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引进商务服务业跨国公司,促使国内传统意义的中介机构也变为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第三方服务不断扩大,商务服务业迅速发展。

北京发展商务服务业三大优势

王立杰说,北京发展商务服务业具备三个产业优势。

一是商务服务业已成首都经济支柱产业。商务服务业已成全市服务业发展重要增长点。2004年至2008年,本市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7%,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8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数年均增长15.2%,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1.1%。2008年,本市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48.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7%;限额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84亿元,纳税合计137.8亿元;在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商务服务业占10.9%,达62.3万人,居同一统计级别各行业之首。

二是综合实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行业发展国际化程度全国领先。全球50大咨询公司中,已有35家进入北京;世界十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已有6家进入北京;德勤、安永、普华永道、毕马威等排名前4位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已进入北京。同时,企业实力与市场竞争力全国领先。在本市商务服务业中,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行业实力均国内领先。全国百强管理咨询公司中,北京有57家;全国30强律师事务所中,北京有22家;全国综合排名前20位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北京有14家;北京市职业律师占全国的11.9%;北京知识产权机构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28%,其中境外向我国申请的专利量占全国的71%。

三是总部经济优势日益明显。企业管理服务是商务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属总部经济型行业,主要包括企业总部、投资性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2008年,全市商务服务业法入单位中,企业管理服务行业以13.6%的法人单位数,20.7%的从业人员,占有95.7%的资产,实现45.4%的业务收入,缴纳50.3%的税金。

王立杰同时强调,尽管本市商务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同类城市相比,与新世纪、新阶段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一是商务服务需求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偏低,大量潜在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二是内资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高端服务能力不强,国内外市场开拓能力较弱;三是企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品牌效应低;四是缺乏统筹促进全市商务服务业整体发展的机制,政府发挥规划引导作用的手段不足。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本市商务服务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发展商务服务业 主要思路及目标

按照《规划》,北京发展商务服务业要依托首都优势,加强统筹协调,实行分类指导,带动重点突破,推动商务服务业实现振兴发展。

北京发展商务服务业,一是以规划为先导,带动发展格局优化。针对商务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统筹规划,确定优先发展的领域,通过重点突破带动行业内部结构调整,促进商务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以支持龙头企业为着力点,带动离端发展。重点支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专业服务水平和高端服务能力提升,积极培育自主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是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带动集聚发展。依托商务楼宇资源,积极打造商务服务业集聚区、商务服务主题楼宇,形成有利于商务服务企业发展的配套环境。借助楼宇品牌,增强集聚效应,方便企业与客户对接,促进商务服务业企业发展。

四是以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为发展推动力,带动产业升级。继续引进国际知名商务服务业企业,优化本市商务服务业产业结构。通过国际知名企业的高端服务示范效应,带动全市商务服务业产业升级。

五是以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为保障,带动发展环境优化。强化部门协调,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统筹促进体系,整合多方资源,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为商务服务业振兴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发展目标是四个:一是商务服务业保挣快速、健康发展,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强化。2010年至2011年,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2011年达1000亿元;限额以上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2011年超过4000亿元。2012年至2015年,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2015年超过1700亿元;限额以上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2015年超过7000亿元。

二是行业发展的国际化程度继续提升,国内领先优势进一步增强。到2011年,全市新引进国际知名商务服务业企业20家左右;在国内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的本市企业新增20家。

三是商务服务业企业的楼宇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到2011年,形成商务服务业主题楼宇30个左右。四是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商务服务业发展促进体系。

王立杰说,振兴商务服务业工作的核心是通过不断释放需求,优化环境,壮大品牌企业,加快产业发展。

实施产业振兴四大工程

王立杰说,《规划》要通过实施四项工程,进一步增强商务服务业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打造具有更强市场竞争力和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商务服务业中心城市。

一是市场需求释放工程。加强引导,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政府、企业业务外包,推进商务服务业分工社

会化、市场化进程,着力扩大商务服务业市场有效需求。积极引导本市有关单位和中央在京单位外包商务服务业务。促进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加大对商务服务采购力度,重点向咨询与调查、旅行社、会议及展览服务、办公服务、公益活动策划服务等行业市场释放需求。同时,引导、鼓励在京生产、流通企业外包商务服务业务。搭建商务服务业务对接平台,组织本市咨询与调查、广告业和知识产权服务等商务服务业企业与生产、流通企业开展业务对接活动,充分挖掘潜在市场需求。对向外发包商务服务业务的先进企业给予表彰奖励。

二是企业扶持壮大工程。积极吸引国际知名商务服务业企业进入北京。参照本市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等政策,大力引进企业管理服务等行业总部型企业,支持知识密集型境外商务服务业企业在京设立分支机构。同时,提高本市商务服务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对商务服务业内资龙头企业自有品牌建设给予支持,打造本市内资商务服务业百强企业。创办北京商务服务业发展论坛,扩大本市商务服务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依托国内外大型展会平台,展示、推介本市商务服务业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商机。引导企业开拓外部市场,通过服务京津冀、环渤海等区域,树立区域龙头地位,进而辐射全国。对外部市场营业收入业绩突出企业,给予政策扶持,进一步提高企业外部市场占有率。大力扶持商务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落实本市关于促进生产类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创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推动组建本市商务服务业中小企业联盟,整合资源,形成发展合力。

王立杰在强调政策要对企业一视同仁的同时,表示对龙头企业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对中小企业则重在提供扶持。对龙头企业的扶持不分内外资,政府要营造公平、公正、安全、诚信、开放、规范的环境。对企业所能享受的扶助政策,他强调北京现有政策都适用,对商务服务业企业依据其不同的产业类型,适用和套用本市扶持高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等不同的专项政策。

三是商务楼宇提升工程。引导商务服务业企业提高综合集聚、专业集聚度,提升行业配套水平、专业服务能力和客户便利度。打造本市商务服务业主题示范楼宇。开展主题示范楼宇认定工作。市、区县联动,研究制定扶持措施,发挥主题示范楼宇的集聚带动作用,重点促进知识密集型商务服务业企业发展。同时,增强商务服务业企业楼宇集聚效应。鼓励楼宇经营管理主体单位升级改造楼宇内部及周边配套设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以贷款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总部经济特征明显、高端业务集中、行业集聚度高的商务楼宇形成集聚效应;对新建市级地标性商务服务业主题楼宇,按照相关规定纳入重大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在土地规划。年度土地供应、土地使用审批等环节和投资贷款贴息补助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支持商务服务业中小企业在商务楼宇集聚发展。对入驻经认定为主题示范楼宇的中小企业,按一定比例给予租金补贴。

王立杰认为,楼宇经济的优势在于产业集聚效应,大幅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同时,有益于品牌化。北京的楼宇经济要走向专业化、配套化,品牌化,通过楼宇经济带动,调整北京的产业空间布局,提高综合市场竞争力。

四是促进体系建设工程。面向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搭建商务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商务服务业振兴发展发挥保障、支持作用。

完善商务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相应政策,促进公共机构对商务服务增加采购,重点加大政府部门对商务服务的采购力度;研究制订鼓励生产、流通企业释放商务服务需求的优惠政策,促进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集成促进商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有优惠政策,将知识密集型商务服务业纳入支持范围。加强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推进力度。搭建促进商务服务业发展的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商务服务业市场运行和行业发展监测体系,为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产业服务平台有几个功能,首先是落实、承载具体的协调职能,研究如何更好的利用公共资源促进商务服务产业发展。同时,要具体操作公共资源配置等工作,促进商务服务业振兴发展。

除上述方面外,王立杰还特别强调建立协调机制的重要性。他说,发展商务服务业需要多部门联动,政策集成。建立协调机制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并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专项政策,优化发展软环境,因此,很有必要建立市级协调机制,吸收相关部门和区县参加,加速商务服务业发展进程。

专家点评

《规划》推动商务服务业蓬勃发展

赵 弘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商务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矗炙出。发展商务服务业能完善城市高瑞服务功能,提升其在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近年来北京商务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企业规模偏小,尚采形成品牌效应等问题,均需在商务服务业振兴过程中解决。

楼宇经济优惠政策范文第4篇

为积极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加快实现把*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更好地服务全国,致力于促进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的建设,促进*和国内各地的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现就关于进一步服务全国扩大对内开放的若干政策进行修定,并提出如下意见。

第一条本市各级政府部门应努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对国内各类企业和个人来沪投资设立的企业(以下统称来沪投资企业),实行与本市各类企业同等待遇。

第二条鼓励国内各类企业和个人来沪投资,注册设立企业。特别是设立从事符合本市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城市功能定位各类产业的大企业。鼓励来沪投资企业在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现代物流以及科教文卫体等方面投资发展。鼓励来沪投资企业投资本市各区县重点发展的领域和特色行业。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投资*公益事业。

第三条来沪投资企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经市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授予大企业(集团)证书的,可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一)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大企业(集团)、中央部委确定的大企业(集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大企业(集团)将管理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等机构在内的总部或者地区总部注册在*的。(二)在沪自有固定资产投资达5000万元以上的;或在沪注册的独资、控股(相对控股)企业注册资本达1亿元(含*年至2*年内追加投资至1亿元)以上的;或在沪注册的企业,连续两年年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的。国内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企业在*设立的大型研发中心以及国内各类金融机构在沪设立的总部或总部结算中心、业务总部、地区总部,经本市有关部门认定后视同大企业(集团)可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四条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工商部门)在受理各地来沪投资的企业登记时,其经营范围涉及法律、法规规定需前置审批的,均可实行并联审批办法,即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完成(金融业除外)。工商部门在受理企业经营期限、不涉及前置审批的经营范围、章程修改以及名称变更登记时,凡材料齐全的,一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登记。若属于区县引进的重点项目,经申请同意,也可适用“绿色通道”。工商部门对来沪投资企业名称专用权给予保护。对于名称和简称为社会公众所熟知的,比照字号给予保护,禁止其他新设立的企业名称、字号与其相重名、混同。允许来沪投资企业以名称或字号评估作价作为无形资产出资。在沪投资企业要求名称免冠“*”地域名的,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协助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报。注册资本(金)在1亿元以上的在沪投资企业,公司名称可以不反映行业特点。来沪投资企业要求设立全资子公司,按有关规定批准后,工商部门可予以登记。来沪投资的创业投资公司和投资于软件和集成电路的投资型公司,可运用其全额资本金进行投资。凡以高新技术成果、人力资本、智力成果投资入股,其中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超过注册资本35%的,可经股东协议约定。人力资本、智力成果作价投资入股最高可占注册资本20%。高新技术成果和人力资本、智力成果的作价可以叠加进行注册。鼓励来沪投资企业在沪投资设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工商部门积极配合做好协调与审批工作。鼓励来沪投资企业参与本市国有企业的改组和改造,并可享受工商部门支持国企改革的优惠政策。

第五条来沪投资企业购买本市商品房的(包括住宅和非住宅)的,减半缴纳交易手续费;一次性购买1000平方米以上(含1000平方米)商品房的,可享受契税税款50%的地方贴费。大企业(集团)可按有关规定,取得总部办公楼建房用地。来沪投资企业所携带的非本市牌照车辆,可按有关规定予以转籍。来沪投资企业可按本市有关规定办理户籍或居住手续。大企业集团可按本市有关规定为其各级管理、技术人员及配偶、未成年子女办理户籍或居住手续。

第六条来沪投资企业在进行企业或产品认定、资质认定和评审、经营权限审批以及项目招投标、业务承接等方面,与本市企业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来沪投资企业按照国家或本市规定的技术和质量标准,自主购置原材料和必须配备的设备,进行生产和销售,任何部门不得另行制订标准或要求进行限制。来沪投资企业应与本市企业一样,接受本市劳动监察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

第七条来沪投资企业凡符合有关条件的,可享受下列相应的优惠政策:(一)国家和本市有关鼓励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二)国家和本市有关鼓励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各项优惠政策。(三)国家和本市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各项优惠政策。(四)本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关优惠政策。(五)本市支持区(县)发展特色产品的优惠政策。(六)本市投资公益事业的有关优惠政策。(七)其他相关的优惠政策。

第八条来沪投资企业参与“一城九镇”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其企业人员可按有关政策规定办理户籍或居住手续。来沪投资企业注册在本市国家级、市级开发(工业)区、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的,可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九条优先支持来沪投资企业和国内各类企业、个人参与本市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工作,包括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股权转让。对大宗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可实行分期付款。支持来沪投资企业和国内各类企业、个人通过多种形式对本市中小企业进行改制。

第十条支持来沪投资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来沪投资企业可按有关规定获得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大企业(集团)可按有关规定在外高桥保税区设立仓储和加工生产企业,在松江出口加工区等设立加工生产企业,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各地外贸公司在*浦东设立外贸子公司;鼓励来沪投资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设立企业,享受本市外商投资企业的同等待遇。

第十一条来沪投资企业的中层以上(包括中层)经营管理人员减免外来人员管理费用和再就业基金。来沪投资企业吸收本市下岗、失业人员占职工总数一定比例或参与“4050工程”的,可享受本市有关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从本文件起新办的来沪投资企业,免收或缓收在开业和项目投资过程中涉及的部分收费(包括煤气、自来水和电力增容费)。大企业(集团)办理本市户籍或居住手续时的城市建设费给予减免。

第十三条本市金融机构应努力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不断完善对来沪投资企业在开户、结算、信息咨询、贷款证申请和本、外币业务等方面的服务。对来沪投资企业和国内各类企业申请上市,本市的证券机构和专业人才应积极协助做好有关服务工作。

第十四条海关对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来沪投资企业,其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一律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资信良好的来沪投资企业,可在海关开设的特快窗口优先办理报关手续,海关为企业通关提供便利。

第十五条本市物价部门对来沪投资企业发放《企业交费登记卡》,收费单位不得借各种名义向来沪投资企业乱收费。在向企业苏费时,必须出示国务院或市政府批准的有关文件和本市物价部门发放的收费许可证,逐项填写《企业交费登记卡》。收费单位不填写的,企业有权拒绝交费,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第十六条来沪投资企业可按有关规定从海外和各地引进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紧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并可办理本市户籍或居住手续;需要引进留学生和外国专家的,在立项申请、经费资助、经费有偿使用、贷款贴息等方面,与本市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在沪投资企业可委托市(区县)人才服务中心提供人事服务。

第十七条来沪投资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参加本市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可通过职称申报服务机构申请评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工可以参加本市组织的各类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并向本市劳动部门申请技术等级证书和技师职称的评定。

第十八条本市外事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来沪投资企业提供外事服务。来沪投资企业中持有暂住证等有关居住证件一年以上及由本市劳动部门颁发的务工证等有关就业证件满一年以上的管理、技术人员,因贸易往来、技术合作、学习考察等需要出国出境,有关部门应按规定及时审批办理有关出国出境手续。来沪投资企业需邀请外国人来沪从事经贸活动等事宜,有关手续参照本市现行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来沪投资企业应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为单位职工办理参加社会保险的相关手续,并按规定缴纳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来沪投资企业职工可按规定申请公积金贷款。

第二十条来沪投资企业职工子女需在本市中小学借读的,可向所在区、县教育部门办理借读手续,并由所在区、县教育部门安排在附近对口学校借读;其中在沪就读并获得*高中毕业文凭的应届毕业生,可在本市按*卷参加统一高考,报考中央部委属院校;已办理本市户籍的高中应届毕业生,按*卷参加统一高考,享受本市考生同等待遇;已办理蓝印户口等有关手续的高中应届毕业生,按*卷参加统一高考,享受本市蓝印户口考生同等待遇。

第二十一条鼓励国内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来沪设立分支机构。来沪投资企业与本市企业同等享受符合国际惯例和国家规范的信息、咨询、审计、人才、会计、律师、公证、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

第二十二条鼓励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行业协会在沪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来沪投资企业可自愿申请参加各相关行业协会,得到相应的服务。

第二十三条来沪投资企业有权参加本市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各项社会活动。可按有关规定和程序,选派代表参加市(区、县)的有关参政议政活动,并可参加本市各类先进,模范的推荐、评选和奖励。

楼宇经济优惠政策范文第5篇

一、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企业中民营企业居多,占50%(含楼宇企业);其他依次是国有企业占21%,个体工商户20%,外商投资企业9%。主要分布在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大部分企业认为我区基础设施等硬环境较完善、政府的热情支持和投资环境好是他们在*兴办企业的最大动力,对*的发展前景较有信心。

二、调查问卷的具体情况与分析

(一)对投资软环境的总体评价

投资"软环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软环境"在投资环境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吸引企业投资的硬功夫。在对我区投资软环境的总体评价中,认为“很好”和“比较好”的占67%;“一般”的占30%;“不太好”的占3%。大部分企业认为近年来我区的投资环境的变化趋势有明显的改善,但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六成认为有一定的差距;半数以上认为略好于周边县区。有3%的企业认为在我区投资成本较低,61%的认为一般化,30%的认为较高,6%的认为很高;被调查企业认为投资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如下:

有21%的企业认为在我区投资的回报率很高和较高,71%的认为一般化,8%的认为较低;

调查结果表明,我区的投资软环境较好,得到了大多数投资者的肯定,投资回报率较高。但仍存在着审批办事手续繁琐、人才资源缺乏、政策法规不配套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二)政策法制环境

在对我区政策法规环境总体评价中,认为“很好”和“比较好”的占55%;认为“一般”的占41%;认为“不好”的占4%;

对我区法制环境的总体评价中,认为“很好”的占10%,认为“比较好”的占53%,认为“一般”的占33%,认为“不好”的占4%。

有40%的企业认为我区现行优惠政策有一定吸引力,45%的认为与其他区差不多,15%的认为没有其他地方优惠;有29%的企业认为我区现行优惠政策能兑现,66%的认为只能兑现部分,5%的认为不能兑现;有30%的企业认为我区政策连续性较好,66%的认为一般化,4%的认为不好。

调查结果表明,七成以上的投资者对我区的政策法制环境持肯定态度,但与投资者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不容乐观。法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地方保护主义最为突出。虽然我区现行的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优惠政策的落实兑现和政策的连续性缺乏信心。应多利用便捷、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络方式来政府信息,加强政企之间的联系。

(三)政务环境

在被调查企业中,54%认为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很强”和“较强”,41%认为“一般”,只有5%的企业认为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较差”。一半企业认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强”,只有8%的企业认为根本就“没有”服务意识。21%的企业认为我区行政机关办事程序公开,70%的感到基本公开,9%的认为不公开。

在综合评价我区23个管理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的工作时,按满意度高低排名依次为:地税、国税、法院、电力、消防、检察院、电信、公安、环保、物价、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土地规划、交通管理、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商贸、发展与改革部门、文化市场管理部门、海关、检验检疫、城管。

以上调查表明,行政机关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好转,基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局面,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审批手续进一步简化,大大促进了我区经济的发展。但有些企业在与政府部门交往中还遇到了“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投诉难”等问题。加强对行政机关公务人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树立公仆意识,依法行政;大力整治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塑造良好执法形象,是当前优化投资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继续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办事环节与时限,全面实现“行政提速”。同时还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投诉中心,解决企业投诉问题,严厉查处“三乱”现象;加大监督力度,促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四)市场环境

调查问卷显示,有36%的企业认为我区的市场环境“一般”,认为市场环境“好”的占61%,有3%的企业认为我区市场环境“不好”。一半的企业认为我区市场仍然存在着准入壁垒,但门槛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市场规律所形成的。80%的企业认为我区对市场环境的监管力度很强。但市场中还存在假冒伪劣商品多,冲击企业产品销售;同行业恶性竞争严重等一些问题。

(五)配套服务环境

调查问卷显示,有6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我区配套服务环境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35%的认为基本有利于,只有5%的认为不利于;被调查企业认为我区配套服务方面对企业有影响的问题见下图:

调查结果表明:我区的配套服务环境基本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支持程度不够,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六)人文环境

在对我区人文环境的总体评价是,认为“很好”和“较好”的占65%,认为“一般”的占32%,认为“不好”的只占3%。

*

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努力下,我区的人文环境有了长足的进步。被调查企业对我区的社会治安状况、居住环境、卫生环境和医疗条件的满意程度均在八成以上,其中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最高。但有一成多的被调查企业对我区的社会治安状况、医疗卫生条件表示不满意。我区医疗卫生条件亟待改善和提高。

经过对上述调查问卷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我区投资环境对各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无论是政策环境、经济环境、还是社会环境,我区都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并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中,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人文环境不够理想等,阻碍了我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要使我区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决心和力度,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规范性和稳定性,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要积极为投资者创造一种开放、优越、安全的投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到各地投资者关注的目光,源源不断地吸收外地资金,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企业对改善我区投资环境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融资渠道单一,使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发展必需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建议在资金供给方面,应进一步改善政策,采取措施,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融资方式多样化,降低企业在我区融资的难度,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2、营造优惠稳定的政策环境

(1)理顺政策关系。对过去出台的各种政策进行认真清理,凡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阻碍、束缚经济发展的都要立即废止或重新修订。

(2)制定合理的优惠发展政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开放、创新、配套的政策体系。按照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突出重点、注重导向;敢于让利、实现双赢的原则,制定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优惠政策。

(3)增强政策的透明和公平性。推行政务公开,设立政务公开栏,对涉及企业、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以及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办事制度、程序、时限、结果和执法依据、服务承诺等,原则上都要向社会公开。确保政策的公开、公平、公正,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

(4)保持政策的稳定和延续性。实行重大政策评议制度和听证制度,切实解决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的问题。重大政策要统一制定、统筹修订,并纳入法制化管理。

楼宇经济优惠政策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有关部署和“规划引导,项目带动,重抓重点,集约提升”的思路,全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和壮大现代服务业,突出和完善三产服务体系,做强做大第三产业,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和经济发展活力。按照“坚持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举”原则,加快房地产业、市场建设、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开拓新的三产领域,着力改善街道商贸和市场质态,使三产服务业在增加村(居)委会集体收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街道财政收入后劲上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街道的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二、目标任务

全年引进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三产项目1个,新注册固定资产投资100万元以上的或实现税收10万元以上的有限责任公司10个,帮扶三产企业业主20个。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建立台帐,做好基础性工作。

由街道经贸办公室牵头,各社区(村)组织人员于今年7月20日前完成对辖区的闲置资源(土地、厂房、店面、写字楼等)的调查摸底,建立起资料台帐,全面掌握闲置资源的基本情况,提高产业用地、产业用房租赁效率。要挖掘闲置资源和楼宇资源,注重入住企业业态指导,鼓励和引导社区服务业和生活型三产企业向楼院和商务楼宇集聚,努力培育百万元以上税收楼宇。

(二)强化项目包装,围绕重点,着力推介,做好三产招商工作。

各社区(村)在调查研究、建立台帐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加强与业主联系;要结合三产发展重点和市场分析,加强趋势分析和产业研究,增强“走在前列”意识,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加快三产和服务业“从传统到现代、从有形到无形、从生活到生产”的战略性转变,着力包装好项目,特别是精心包装和推介一批有一定基础的现代物流、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网络服务等生产业项目及具有特色生活业项目,广泛吸引区内外资金投入到三产和服务业领域发展。同时,着力推介项目,提高服务水平,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招商引资的重头戏,列为单位工作目标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着力规划引导,突出行业,重点重抓,努力打造三产及现代服务业集群。

一是积极主动参与配合完善现代服务业规划编制。积极主动参与配合市、区直有关部门搞好中心城区三产服务业及商贸网点规划,促进三产及商贸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与东门城市建设扩张同步发展,力争东门商贸服务业成为中心城市商贸区发展格局的一种不可忽缺部分;二是结合市、区规划,结合街道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东门商圈发展规划,有计划、按步骤提升商业业态级能。要扶持壮大现有专业市场,如贸易广场、龙都商城、金钻广场、摩托车市场等,加快发展新兴特色批发市场和规模的机电、轻纺等产品交流市场,扩大区域辐射力和覆盖面,重点扶持和发展专业性市场;三是规划好服务业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商贸商务中心和生产性物流、商务、配送中心。引进和培育大型商贸企业集团,扩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等新型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商业。依托区位优势,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积极构建物流基础平台,完善物流流通网络,加快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重点引进和发展汽车物流和服务业,搭建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四是着力规划楼宇经济和社区服务业网络。要不断构建和完善社区服务网络,拓宽社区服务领域,鼓励发展和规范物业管理、托幼养老、安装维修等大众服务项目,积极发展社区休闲业、娱乐健身业、礼仪服务业和医疗保健卫生服务业等社区服务项目,把社区服务业培育成新兴产业。依托中心城区和东门商圈区位优势、宋城文化客家文化资源、产业特色和商贸传统,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市场、会展经济、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产业、地方特色的餐饮食业等新兴服务业和包括工程咨询、技术咨询、评估拍卖、法律服务、职业介绍等各类咨询中介服务业。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重点引进和发展城区房地产业、商务住宿业、大型超市、总部经济等相关产业入驻街道,注重营造良好人居、购物、休闲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今年重点要抓好桃子园农贸市场改造项目的建设,落实好村综合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开工建设物流仓储项目和农民街建设项目,完成村板纸厂置换地块及赣南大道刁子坑生产生活预留地块项目的包装和推介、开发和利用工作。

(四)提升三产服务,加强跟踪,注重协调,加速三产及现代服务业的扩量提质。

一是要注重三产招商、协作招商,围绕三产招商和项目建设重点,加强跟踪问效,提升服务水平,全力做好三产招商工作;二是要加强有关行业协会和商会的协作,进一步拓展招商空间,加强沟通协调,实现同招共赢;三是要用足用好发展三产政策规定及优惠办法,鼓励和扶持好三产和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要结合市、区两级政府制定的市场准入、财税优惠、就业再就业、资金扶持投入、价格优惠、规费减免、财政奖励等方面的具体政策,针对街道三产和服务业企业,协助和指导企业争取充分享受到市区政策所规定的扶持优惠和奖励的实惠,切实为三产企业发展服务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注重部门协作,落实责任,创优环境,全力推进街道第三产业发展。

一是要对在区域内落户的生产性和生活业企业的经营者,按法规政策规定给予流动人口、户籍、计划生育、居民生活、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小额信贷和治安安全等方面给予最大照顾及优待,对服务业经营者提供良好的企业经营、居家生活的社区服务环境。对新引进和发展的三产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实行街道、社区干部“一对一”帮扶和跟踪服务措施,街道、社区干部具体负责联系点的帮扶,协助业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要积极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要引导下岗职工和再就业人员树立新的择业观,投入到三产和服务业的就业,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主动就业、自主就业、流动就业的新观念。要完善优惠政策,对自谋职业和从事三产服务业的就业人员,要按照相关政策,给予资金扶持和税费减免,切实维护好在三产和服务业就业的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加强三产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更多的三产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满意的服务。严禁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不准向企业摊派,一经发现,严肃处理,造成严重损失和恶劣影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和部门、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全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是发展街道经济、抢抓城市拓展重要机遇的重要举措,是街道作出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街道将建立统一高效的协调机构,成立由办事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和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工商分局、南外地税分局、驻街道金融机构及驻街道相关单位和办事处机关部门负责人、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街道三产和城市现代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简称为三产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贸办,负责对市区制定的三产和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宣传教育、执行落实、综合协调等工作;制定促进三产和服务业发展工作的考核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实施企业统计服务、联络、信息跟踪情况汇总报送工作,做好街道三产和服务业企业情况调查、监测、预测等工作。各社区(村)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全力推进街道第三产业发展。

楼宇经济优惠政策范文第7篇

(一)发展不平衡

*.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差距较大。最高的*街道为*户,最低的*镇为*户,相差近七倍。

*.每平方公里个体工商户密度差距巨大。最高的*街道达到*户,最低的*镇只有*户,相差*倍。

*.私营企业发展差距较大。目前,*、*、*三街镇私营企业共有*户,占全区总数的*%,注册资本(金)*万元,占全区总数的*%。今年上半年上述三街镇新办私营企业*户,占全区新办量的*%。

(二)部分企业生存周期缩短

*.去年以来新办的私营企业*户办理了注销登记,其中今年新办企业有*户办理了注销手续,最短期限为成立后不足一个月。

*.去年新办企业中未参加*年度年检的达*户,表明企业中经营不正常户数增多。

(三)新办企业注册资本(金)数额降低

今年*至*月,全区新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不足*亿元,而去年同期*亿元。今年*月以来,新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不足*.*亿元,而去年同期为*.*亿元,创下了近年来的低位水平。

(四)行业结构有待完善

*.部分区位优势未能及时转化为企业实力优势。目前全区长江干流运输企业只有*户、注册资本(金)近*.*亿元.毗邻的*区达到*户、逾*.*亿元,处于*库区尾端的*区达到*户、逾*.*亿元。

*.中介机构发发展滞后。会计评估、涉外服务、投资担保、人才交流、劳务中介、文化体育中介等发展滞后甚至是空白。

*.楼宇工业发展滞后。在其他区县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的时候,我区真正意义上的楼宇工业仍处于零散发展阶段。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个体私营经济主要分布在传统领域,如个体工商户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和普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上,三大领域集中了*%以上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和农业等上,三大领域集中了*%以上的私营企业。同时,非公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跟风现象,如*年度的农业开发企业,*、*年度的道路运输和物业管理企业,*、*年度的建筑劳务企业,今年以来的物资回收、装饰设计企业及园林绿化企业等,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优化发展,目前*户农业企业,处于停业或半停业的近一半。从第二产业看,工业产品以工业原料和半成品为主,最终消费品生产比例较低,导致产业风险集中,容易形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病症。

(五)经营意识有待提高

*.注册商标数量过低。目前我区有注册商标*件、其中著名商标*件,而*有注册商标*件、其中著名商标*件、驰名商标*件。

*.企业集团数量较少。目前我区有企业集团*户,而*达到*户。

二、非公经济发展不充分的主要原因

(一)客观原因

*.城市化发展滞后。与主城相比,我区的城市聚集效应不足,与中心城市相比,我区的市场辐射不足,直接制约了非公经济总数的上升。

*.非公经济规划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工业规划上注重大中型企业的发展空间忽略中小企业的创业空间;二是在商贸流通体系规划上注重纯流通企业的发展而忽略了最具成长性的现代市场中介行业的规划;三是长江黄金水道的沿江经济区规划滞后,形成制约沿江非公经济发展的瓶颈。

*.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一是非公经济难以获得贷款支持,制约了发展;二是企业向区外机构申请资金支持增多,但借款人均为区外企业或机构;三是存在着大量的存贷款差,是资金的净流出地区;四是主要商业银行的审批权限有限,缺少分行级金融机构,缺少中信、招商和浦东发展等金融机构,同时也缺少*、*、*、*、*、*和*等保险机构;五是主要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重点未放在非公经济领域;六是新办企业获得贷款支持者难度巨大。

(二)主观原因

*.思想因素。一方面社会经济财政发展等方面过度依赖国有大中型企业,存在“重大轻小”思想,对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公经济发展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处于从传统的农业区向现代工业区转变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农耕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环境因素。一是投资发展环境不到位,虽然我区明确提出打造投资环境的首善之区,但一些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彻底消除;二是管理体制有待改进,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与促进发展的矛盾,加强管理与优化服务的矛盾仍然存在;三是经商办企业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自身因素。一是投资创业意识不强。二是企业家群体较少,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三是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四是合作意识较差。五是信用状况不理想,部分非公经济的诚信度低已经严重影响到其生存环境的改善。

三、促进非公经济良好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政府牵头设置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参照化工园区和*工业园区管委会的组织管理及营运模式,成立以非公经济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统一全区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管理工作,消除影响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思想根源、发展障碍,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更好地维护非公经济的合法权益。

(二)统一制定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促进企业总量的增长。一是制定全区非公经济空间布局、时间发展目标;二是及时启动对*等沿江地区及楼宇工业、乡镇工业的企业发展规划,拓展非公经济的发展空间;三是结合我区实际和国家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政策,明确禁止投资行业和禁止设立部分行业的地区,提前投资预警,优化产业结构,防止投资者投资失误。

(三)实行非公企业发展倍增计划。为了尽快融入主城区,建设独具特色的大城市,必须尽快改变*在“一小时经济圈”非公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的局面,以非公企业数量的快速发展与大企业、大项目的发展形成相得益彰的格局。

(四)组建非公经济发展投资融资平台。采取以社会筹资为主,国有控股公司入股为辅,政府扶上马、送一程的方法组建楼宇工业、市场建设、物流投资、会展、物流投资等投资融资平台。

(五)完善金融体系。一是努力争取在我区设立分行级金融机构;二是争取更多的金融机构在我区设点并优化布局;三是鼓励投资管理、信用担保、信用评估、中小企业贷款公司的良性发展;四是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清理整顿我区非公经济信用秩序,使一批信用良好的非公企业脱颖而出;五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联合评估机构,一方面减少金融机构的风险,一方面降低社会评估成本。

(六)强化财政支持力度。一是对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高校毕业生、务农人员及城市居民等创业率低的群体进行资助;二是对非公企业申报注册商标、著名商标进行扶持;三是对企业申报专利等予以资助;四是对非公经济投资者进入水上运输行业及楼宇工业予以扶持;五是对非公经济组建企业集团和股份公司予以重点引导。

(七)加快工业化步伐。围绕本地资源、要素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交通、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制定支持产业发展的金融、财政、税收、行政管理优惠政策,改善工业发展环境。对我区产业特点和环保要求的重大工业项目,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最终消费品生产企业,实行资本密集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发展相结合的产业格局,尽快形成多行业发展的产业支撑。

(八)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是通过加快产业发展和完善城市市场体系,拓展农村劳动力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就业空间,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就近城镇转移;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培训,通过定点培训、定单培训、定岗培训、定向输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三是依托政府和各类中介组织,推进市内外的劳务合作,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四是构建劳务服务体系,为移民和农民转移就业提供配套服务和支持。

(九)建立创业型社会。一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倡导创业,只有创业一个地区的经济才有活力、才有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二是建立对部分群体创业的扶助基金,以利于潜在的创业群体转化为现实的创业群体、以提高部分群体的创业率;三是建立创业保障制度,维护创业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建立我区的创业企业园,与*(*)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实行错位发展;五是建立非公经济发展促进机制,以创业来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以非公经济发展来引导更多的人群创业。

(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完善配套政策,鼓励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引进资金、种养殖技术和市场营销渠道,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进行合作生产,提高土地集约

楼宇经济优惠政策范文第8篇

一、服务青年创业工作的主要举措

(一)完善体制机制,提供政策支持。健全领导体系,成立领导小组,加强与有关单位沟通协调,形成长效机制。联合人社、财政等部门出台《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提供政策支持。汇总全市各类扶持政策,印发《青年就业创业指南》,帮助青年用好政策。依托团属阵地建立政策服务平台,及时创业政策和信息,开展政策宣讲80余次,覆盖青年1万余人。

(二)加强资金帮扶,解决瓶颈制约。联合银行实施“金种子”项目,通过提供授信业务、执行优惠贷款利率等方式,为农村创业青年提供金融帮扶,全市共评定906个青年信用户,授信2.2亿元,发放贷款8000余万元,该工作被《中国青年报》重点报道。深化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深化百千万农村青年创业计划、中英创业致富项目等工作,发放创业资金1.5亿元,培训农村青年5000余人。实施青春创业贴息项目,争取财政、工商等部门支持,为35名创业青年争取贴息资金97万元。深化金融干部挂职工作,积极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金融知识进社区等活动20余次,协调贷款8700万元。

(三)搭建服务平台,拓宽创业渠道。举办五届全市青年创业大赛,吸引2669名选手报名参赛,为130名参赛青年提供信贷扶持7.8亿元,该工作被《中国共青团》重点报道。成立创业青年俱乐部,依托楼宇商圈、孵化器、创业园区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青年创业基地30家,在企事业单位、青联、青企协建设见习基地420家,为青年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7家,在4所高校建立青年创业社,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等活动30余次,切实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四)注重能力培训,提升创业技能。实施全市青年春季培训行动和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项目,举办各类培训班60余期,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00名,培训青年2000余人。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青工岗位练兵,办好全市青年柴油机维修大赛、全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提升青年职业技能,我市史康敏获多媒体制作比赛第一名好成绩。

(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创业观念引导,在高校建成青春启航驿站,开办青春创业大讲堂20场次,通过导师结对、现身交流等方式,帮助青年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创业典型带动,积极选树一批青年创业典型,在各类媒体开辟宣传专栏,成立青年创业导师团,举办青年创业典型报告会,营造浓厚创业氛围。

二、影响青年就业创业的问题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青年就业创业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创业观念落后。受传统观念影响,潍坊本土高素质人倾向于到一二线城市就业,青年人才外流现象严重;部分青年缺乏创业主动性和积极性,过于追求稳定职业,不愿主动创业。

二是政策帮扶乏力。目前已出台的小额信贷、就业援助等政策还不够完善,未能有效整合;部分政策手续繁琐,程序复杂,对青年创业限制门槛较高,优惠有限,影响政策实施。

三是资金瓶颈突出。青年创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既无抵押物、也无人担保,创业青年启动资金不足,融资难度较大,成为青年创业面临的最现实问题。

三、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几点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团市委将进一步加强青年创业观念引导,办好青年创业大赛等活动,强化各类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推进青工技能比武、技能培训等活动,深化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金种子项目等工作,提供立体式服务。然而,随着经济、就业形势的深刻变化,健全我市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十分必要。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增加优惠政策,降低创业成本。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参与,推出低风险金融产品,在延长贷款期限、推出优惠利率等方面提供支持;工商、财税等部门在注册登记程序、费用收取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鼓励企业提供资金捐助,根据捐赠款数额对企业给予相应免税政策;各级政府及时通过网站、公告等形式向青年宣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