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医药专业

动物医药专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动物医药专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动物医药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喹诺酮;儿童;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051-2

喹诺酮类抗菌药和其它抗菌药作用点不同之处在于将细菌的DNA作为靶点,它能抑制DNA回转酶,阻碍DNA合成,从而造成细菌染色体不可逆的损害导致细菌死亡。这种对细菌选择性的毒性,决定了它与许多抗菌药物不具交叉耐药性。

近几年来,随着喹诺酮类药物新产品的不断开发,抗菌谱进一步扩大,临床应用也更趋广泛。就我院而言,该类药物的使用数量和其它抗菌药相比,名列前茅。然而,该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儿童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仍然是关注的热点。

1我院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分析

1.1一般资料

2005年全年总出院人次1125例,其中男632例,女493例,患感染性疾病748例,占总例数的66.5%。其中列前4位的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351例,占46.9%;急性支气管炎116例,占15.5%;支气管肺炎98例,占13.1%;婴幼儿腹泻57例,占7.1%。感染性疾病患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共81例,占10.8%。其中男47例,女34例,平均年龄8.2岁。所用药物主要有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迪诺新)31例,占38.3%;注射用乳酸环丙沙星23例,占28.4%;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12例,占14.8%。

1.2不良反应

81例患儿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皮疹5例,占6.2%;恶心、上腹部不适3例,占3.7%;头痛、失眠2例,占2.5%;髋关节酸痛2例,占2.5%,所有病例停药后症状在短期内缓解消失。停药随访半年,患儿发育未见异常。

2文献复习

2.1医药书籍

笔者查阅了有关医药专著关于喹诺酮类药物儿童应用的安全性问题的阐述。《小儿感染病学》认为,氟喹诺酮类在动物实验中可能影响未成熟动物的软骨发育,对孕妇及婴幼儿应慎用。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动物实验中所用药物剂量显著高于人类应用的剂量,并且对儿童骨关节副作用未见报道,因此应用于儿童是较安全的。《实用儿科学》认为:早年在动物实验中曾发现对小动物骨骼发育有障碍,但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临床资料表明,在小儿临床应用多年并未发现类似小动物的骨骼障碍,喹诺酮类药物在小儿应用并非与实验动物一致,表现出相当的安全性,认为对儿童不应禁用喹诺酮类药物,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不应超过10~15 mg/(kg・d),疗程不要超过7天。《新编药物学》认为,本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孕妇、未成年儿童应慎用。《临床合理用药指南》指出,喹诺酮类不宜用于妊娠期妇女和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小儿,不宜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阐明,喹诺酮类药物“在小儿、18岁以下青少年、孕妇、乳汁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该药应避免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但新近出版的《药理学》指出,该类药物因对骨骼系统的影响,儿童、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关于喹诺酮类药物的注意事项中阐述为:“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本类药物,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避免应用本类药物”。

2.2药品说明书

笔者查阅了喹诺酮类药物说明书关于儿童应用的安全性警示,在喹诺酮类药物儿童应用的安全性警示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宜使用:本品用于数种幼龄动物时,可致关节病变,因此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2)避免使用:本品对孕妇、哺乳期妇女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建立,应避免使用本品;(3)禁用:氟喹诺酮类可使犬的承重关节软骨发生永久性损害而跛行,在其它几种未成年动物中也可致关节病发生,故18岁以下患者禁用;(4)无警示语。对于同一种药物的说明书,警示语有的却不尽相同,如诺氟沙星,存在“不宜使用”、“禁用”、无警示语的情况;左氧氟沙星存在“18岁以下患者禁用”、“16岁以下患者禁用”等。由此可见,药品说明书中有关儿童使用的安全性警示存在不一致性,从而使得临床和患者用药无所适从,因此亟待规范。

3讨论

笔者认为,不同的药品生产厂家,不同的书籍,应有相同或类似的结论。“慎用”、“禁用”、“避免使用”,虽仅几字之差,含义却不同。“慎用”指提醒患者应小心谨慎,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慎用不等于不能使用。“禁用”就是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属于绝对禁止使用的药物,一旦使用该类药物,就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中毒。而“避免使用”则是最好不用,提示患者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某些患者服用此药后可能带来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后果。

作为医药工作者,在利用药物治疗疾病的同时,不可忽视药物可能对机体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其用药依据主要来自专业著作和药品的说明书,而患者能看到的仅是药品的说明书。药品说明书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书面文件,具法律效力。而在本文所引用的较权威的参考书和喹诺酮类药物药品说明书,关于儿童用药的安全性警示,有“安全”、有“慎用”、有“禁用”、有“避免使用”,因此,药品说明书上对该类药物甚至该类中的同一种药物的安全性警示不尽相同,让医药专业人员无所适从,患者无所适从。尽管新近出版的一些权威医药专著,认为喹诺酮类对儿童是安全的,但有的药品说明书上仍然注明“禁用”。由于药品说明书的不一致性,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哪怕是与影响骨骼发育完全无关的不良反应,患者同样有可能向医院交涉,从而给医患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同时更是该类药物在儿童使用中的法律上的隐患。

动物医药专业范文第2篇

目前,就大多数中医院校课程设置安排的情况来看,《临床中药学》理论课多设在大一第二学期或大二第一学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中医基础及中医诊断知识薄弱,尚无临床实践,而临床实习往往安排在最后一年,两者之间间距长达三四年,临床实践机会不够,导致学生学习中药多死记硬背,对中药的性能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药物功用的理解和应用意识。因此,中医类或中药类学生在毕业后也普遍存在着中药学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中医专业类学生因缺乏实践机会,导致了动手操作能力、中医辩证思维能力、对疾病综合处理能力、理法方药运用能力等临床能力不强,并且对于中药的采集、炮制、中药饮片辨识等实践相关内容及方法知识欠缺;中药专业类学生因缺乏实践机会,导致了对中药理论开拓研发能力不足,科研课题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等问题。目前,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正在成为中药学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全国各中医药院校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饮片观摩、上山采药或开展中药房实习、门诊见习等实践环节教学活动。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中药学相关科研、职业技能训练的环节和方法,尚未做明确而具体的开展和实施。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进行改革。教高[2007]1号文件规定,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目标和措施

《临床中药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庞大,根据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临床中药学》课程中一些非重点药物的讲授,集中课时用于《临床中药学》实践环节的教学。目前国际先进高等教育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因此,我们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着重关注科研和职业两大技能的实践培训,并根据医药类专业的不同,灵活选用各种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各有侧重,从而强化学生各种科研创新和职业实训实践能力。

1.科研技能。《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医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以中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为主体的特征,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临床中药学药性和药效,以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考虑到中医药专业类的学生后期会学到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等药效相关课程,为避免重复性实验,因此在科研技能实践环节中我们主要强调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即中药性能,是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主要是功效)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并用以阐明其药效机理的理论依据。中药药性实验研究,是对临床中药学总论部分的补充,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有较高的指导性,有助于学生在未来从事临床工作时更好、更准确地处方用药,提高行医的能力,同时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后期开展药效实验或进一步科研深造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实践实施中,我们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实践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增设紧贴学生相关专业要求的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经典中药药性实验,制定中药性能理论实验讲义,同时也增加部分探索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选择规模较小,周期较短、难度适中的题目或结合教师科研课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科研习惯。最后通过研究报告、实验设计标书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综合运用药性理论的实践教学效果。以大学生实践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作为主要指导老师,我们已经指导数名本科生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主要围绕药性理论的五方面展开:①四性,如选用寒热两性不同的中药附子、干姜和知母、石膏分别观察对发热动物解热或导致动物体温升高等作用。②五味,如观察辛味中药紫苏与紫苏芳香挥发油在辛味“能散能行”(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毛细血管、抗菌、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等)的区别。③归经,如选用示踪剂,经尾静脉注入动物体内,不同时间取动物器官组织,测定各器官组织的放射性强度,将其换算成示踪剂含量,即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定位分布及特点,间接提示其作用于机体内敏感的靶器官,验证其归经部位。④升降浮沉,如观察黄芩生用、酒制、炭用等不同炮制方法对升降浮沉的影响。⑤毒性,如选用附子、细辛等有毒中药灌胃实验动物,观察其毒副作用。

2.职业技能。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引导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加快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响应国家号召,我们按社会对中医药类技术岗位的要求,采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建立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考虑到真实工作环境的局限性,我们采用现代创新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结合《临床中药学》课程的特点,建立生动形象的多元化模拟实践教学环境———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并配合计算机软件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就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参与相关工作,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并为学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就是仿真中药房架构空间布置,将中医师用药处方和中药师调配等一系列过程融为一体,既节省教学时间,又降低教学成本。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首先在CNK“I中国典型病例大全数据库”搜集典型病例,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患者”提出所患疾病的不适,“中医师”推荐正确的中药,“中药师”鉴别、炮制等调配和制备中药。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来说,互动式模拟中药房是培养临床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能够让学生对所示病案进行分析、确立治法、选择用药,使学生提前进入中医师角色,加深理解选择用药的技能,体会到中药运用的规律性和灵活性。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来说,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熟悉如何审方,如何规范拉斗、如何抓药、称量和倒药等,对中药的动植物形态、中药饮片的形状、中药炮制的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特殊中药的煎服方法等有基本的认识了解,让学生能更好记住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主治。

为使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仅拘泥于模拟实践环境,真实环境下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对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必不可少。社会实践阶段,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去药用植物园辨认中药,熟悉中药的形状和功效,或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中药资源分布调查,辨认采集动植药物并制作成标本或建立宣传中医中药的社会服务实践平台,向社会大众介绍中药相关的知识,弘扬中药文化,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收获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毕业实习阶段主要指加强与医药企业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校外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深入到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最终,通过资源调查研究论文、研究调查报告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效果。

动物医药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 教学改革 少数民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083-01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理,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它又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学科,能为学生日后学习临床相关课程奠定基础,对学生医学思维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授课教师、使用教材、教学方法一致的基础上,民族医学专业学生病理生理学的结业成绩却远远低于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

一 蒙医药专业学生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以及蒙医药学等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作为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在有限的学时内让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这门课程,难度非常大。有些学生甚至都不知道教师上课讲到哪里;有些学生由于跟不上教师的进度,经常在课堂上开小差;有些学生甚至逃课。在结业考试试卷难度远远低于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前提下,少数民族学生的成绩还是很不理想。

二 对蒙医药专业学生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1.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给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说汉语的机会

在民族院校中,医学基础课程均为汉语授课,而且教师多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任课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对于汉语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理解和记忆难度都相当大,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教师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学习的积极性较低,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在蒙医药专业病理生理学的讲授过程中,我校以讲图为主,让学生们看图说话,之后由教师引导学生用医学专业术语进行表述。对于重要的医学概念及相关原理,由教师用汉语写到黑板上之后,再用多媒体强调,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堂课结束后,教师给学生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认真看书,进行分组讨论。在下次课上,占用部分时间,让每组推荐一位同学用汉语进行回答,回答后教师点评,并给该组同学评定相应分数。学生在分组讨论时能深入理解课本内容,课堂上发言能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使少数民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上说汉语,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验课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医学机能学课程,实验部分必不可少。病理生理学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病理生理学基础性实验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实验课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对实习过程不过多地干涉,让学生自己组织实施,同时要求他们就实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修正。通过实验,学生不但学会了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而且在自主设计实验中,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到实验设计中去,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改革考核方式,更客观地反映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状态

病理生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由理论考核成绩、实验考核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情况和考勤)三部分组成。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加大了实验操作和平时表现在考核中的比例,将上述3个考核内容的比例调整为6∶3∶1,即课程总成绩=理论课考试成绩60%+实验考核成绩30%+平时课堂表现10%。从考核的效果来看,学生对应知、应会的知识点掌握牢固,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提高学生的日常汉语水平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考试成绩达到规定标准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汉语水平证书。

我校一直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加中国汉语水平考试,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装了HSK自测系统,学生平时都可以练习。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获得汉语水平证书可以作为汉语水平达到某种等级的证明。汉语水平提高了,不仅使少数民族学生对汉授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变得容易了,而且对于他们将来就业也是大有益处的。

三 结束语

总之,民族院校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让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使少数民族学生日后能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张一兵、张田、孙娜.转化医学理念对生理学教学与科研的启示[J].卫生职业教育,2013(2)

[2]刘月英、宣丽颖、宝鲁尔等.生理学教学实践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1)

[3]石长青、冯昕炜、王艳萍.少数民族学生《家畜组织学和胚胎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4)

动物医药专业范文第4篇

全国各中医药院校也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饮片观摩、上山采药或开展中药房实习、门诊见习等实践环节教学活动。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中药学相关科研、职业技能训练的环节和方法,尚未做明确而具体的开展和实施。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进行改革。教高[2007]1号文件规定,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目标和措施

《临床中药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庞大,根据专业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淡化《临床中药学》课程中一些非重点药物的讲授,集中课时用于《临床中药学》实践环节的教学。目前国际先进高等教育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因此,我们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要着重关注科研和职业两大技能的实践培训,并根据医药类专业的不同,灵活选用各种合适的实践教学模式,各有侧重,从而强化学生各种科研创新和职业实训实践能力。

1.科研技能。

《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医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以中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为主体的特征,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临床中药学药性和药效,以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考虑到中医药专业类的学生后期会学到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等药效相关课程,为避免重复性实验,因此在科研技能实践环节中我们主要强调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即中药性能,是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主要是功效)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中药,并用以阐明其药效机理的理论依据。中药药性实验研究,是对临床中药学总论部分的补充,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基础,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有较高的指导性,有助于学生在未来从事临床工作时更好、更准确地处方用药,提高行医的能力,同时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后期开展药效实验或进一步科研深造也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实践实施中,我们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实践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增设紧贴学生相关专业要求的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的经典中药药性实验,制定中药性能理论实验讲义,同时也增加部分探索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选择规模较小,周期较短、难度适中的题目或结合教师科研课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科研习惯。最后通过研究报告、实验设计标书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综合运用药性理论的实践教学效果。以大学生实践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系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作为主要指导老师,我们已经指导数名本科生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主要围绕药性理论的五方面展开:①四性,如选用寒热两性不同的中药附子、干姜和知母、石膏分别观察对发热动物解热或导致动物体温升高等作用。②五味,如观察辛味中药紫苏与紫苏芳香挥发油在辛味“能散能行”(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毛细血管、抗菌、扩张血管、改善血循环等)的区别。③归经,如选用示踪剂,经尾静脉注入动物体内,不同时间取动物器官组织,测定各器官组织的放射性强度,将其换算成示踪剂含量,即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定位分布及特点,间接提示其作用于机体内敏感的靶器官,验证其归经部位。④升降浮沉,如观察黄芩生用、酒制、炭用等不同炮制方法对升降浮沉的影响。⑤毒性,如选用附子、细辛等有毒中药灌胃实验动物,观察其毒副作用。

2.职业技能。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引导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加快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响应国家号召,我们按社会对中医药类技术岗位的要求,采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建立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考虑到真实工作环境的局限性,我们采用现代创新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结合《临床中药学》课程的特点,建立生动形象的多元化模拟实践教学环境———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并配合计算机软件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就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参与相关工作,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并为学生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互动式模拟中药房就是仿真中药房架构空间布置,将中医师用药处方和中药师调配等一系列过程融为一体,既节省教学时间,又降低教学成本。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首先在CNK“I中国典型病例大全数据库”搜集典型病例,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患者”提出所患疾病的不适,“中医师”推荐正确的中药,“中药师”鉴别、炮制等调配和制备中药。对中医学类专业学生来说,互动式模拟中药房是培养临床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能够让学生对所示病案进行分析、确立治法、选择用药,使学生提前进入中医师角色,加深理解选择用药的技能,体会到中药运用的规律性和灵活性。对中药学类专业学生来说,利用互动式模拟中药房交互特性,熟悉如何审方,如何规范拉斗、如何抓药、称量和倒药等,对中药的动植物形态、中药饮片的形状、中药炮制的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特殊中药的煎服方法等有基本的认识了解,让学生能更好记住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主治。为使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仅拘泥于模拟实践环境,真实环境下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对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必不可少。社会实践阶段,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去药用植物园辨认中药,熟悉中药的形状和功效,或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中药资源分布调查,辨认采集动植药物并制作成标本或建立宣传中医中药的社会服务实践平台,向社会大众介绍中药相关的知识,弘扬中药文化,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收获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毕业实习阶段主要指加强与医药企业的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校外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深入到实习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最终,通过资源调查研究论文、研究调查报告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来评估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结语

动物医药专业范文第5篇

本文作者:李敏王斌工作单位:陕西中医学院

找出与高职药学专业匹配的国家职业标准。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健康学院为例,与药学类学生的未来相关的职业有:药学咨询师、中药调剂员、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购销员、营养配餐员、中药固体制剂工、医药商品储运员等,这些职业均具有明确的国家职业标准。药膳师、医药代表等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也即将制定。中药专业具有相关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为中药调剂员、中药购销员、中药固体制剂工、中药液体制剂工等。接下来就要对这些职业的前景、发展趋势等进行调查研究,该研究为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对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深度分析。需要对与药学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如医药商品购销员、药学咨询师、中药调剂员、中药购销员、营养配餐员、中药固体制剂工、医药商品储运员等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进行深度分析,深入理解其职业概况、基本要求。深入理解与药学职业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概况、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所需基础知识、工作要求、技能要求等),为课程设置提供理论根据。根据相关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课程设置,使职业基础知识、基本素质要求、技能要求融入课程的设置中。如根据医药商品购销员、药学咨询师等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可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中,应该以相关职业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将药理课程、临床医学概论、药事管理法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相关知识有机地联接。对职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药品管理法、临床医学知识以及GSP等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合理设置。比如在医药商品购销员、药学咨询师等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所要求的知识要求中,既有对中药知识的要求,也有对西药知识的要求。而本院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中药知识比较薄弱,那么根据这些职业标准,就可以在该专业课程设置中考虑加入《中医基础学》、《中药与方剂学》、《药材养护学》以及《中成药学》等课程。课程设置完成后,再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具体课程的课程标准。以中级医药商品购销员国家职业标准为例,该职业标准对医药商品购销员在药品介绍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能根据顾客需求推荐药品,能介绍常用药品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能看懂处方用语。上述的这些要求与药理学的知识关系密切。因此,在《实用药理学》课程标准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医药商品购销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把上述的基本要求作为药理学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并在药理学讲授时注意把该学科的培训、鉴定、考核、知识要求、能力要求、职业素养教育充分与上述国家职业标准结合起来。如我校根据上述医药购销员的职业标准,在药理学的实训项目中增加了处方分析实训、模拟问病荐药的实训,而减少了传统本科院校药理实训课常采用的动物药理学实验。

邀请相关的用人单位以及本校毕业生对已经编写好的课程标准进行论证。笔者认为这一环节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所编写的课程标准是否能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符合,是否能反映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用人单位可能更为清楚。另外,不少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可能对日新月异的药学岗位的知识技能上的要求缺乏了解,所撰写的课程标准不一定能够与时俱进,所以很有必要请用人单位参加课程标准的论证。在本校邀请相关用人单位参加课程标准论证会的讨论中,各界企业界人士为我们的课程标准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上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对课程标准的制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避免了可能产生的类似闭门造车的后果。另外,请毕业生参加课程标准的论证也是个很好的途径。毕业生对本校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对日后的实际工作是否存在不足或脱离工作实际有更深的体会和理解,所以本人认为邀请本校毕业生参加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标准的论证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上述是对高职药学专业课程标准制定的一些建议,当然,在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和修订与完善工作。

动物医药专业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c)-168-01

在我国有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质。仅典籍所载,已达三千多种以上,对于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几千年来,以之作为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对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药作为特殊商品,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市场管理的好坏,是提高中药质量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中药质量,本文就中药市场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管理对策进行探讨。

1 加强中药市场管理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关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我国的中药市场蓬勃发展,近几年来社会上的各种中药批发市场、中药种植基地、中药公司、药店相继出现,同时中药采购人员遍布全国,中药市场范围不断扩大,这对于发展中药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在市场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对中药的鉴定检验方面,由于技术的不足、设备条件落后,跟不上飞速发展的中药市场;加上采购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甚至有些采购人员根本不懂中药,使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流向医疗部门。个别中药商贩受利益驱动,不择手段地将一些假冒伪劣中药直接销售到医疗机构。这些假冒伪劣中药的流入,极大地影响了中药的质量,达不到用药本意和治疗目的,甚至加重患者的病痛,延误病情,损害了中医药行业的声誉,败坏了社会风气。

中药市场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是多方面的,政府有关部门管理措施不当是首要原因,同时也不能忽视地方保护主义,为了本地区、本单位的利益而纵容药农种植,采集加工销售假冒伪劣中药,包庇一些收购、使用假冒伪劣中药者,其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对中药市场中存在的这些不良现象,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促进中药市场的良性发展。

2 对策

2.1 努力提高中药的种植水平

政府部门要下大力气培养中药种植采集的专门人才,进行技术指导,提高专业技术本领,这些人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过硬的技术本领,热爱中药专业工作,愿意长期在中药生产基地工作,专心致志地指导药农种植采集加工中药,使药农达到在植物学、环境学、药学等方面熟练掌握中药的种植、采集加工技术。自古以来,医家对“道地药材”非常讲究,所以研究“道地”药材的栽培技术和生态系统,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是扩大优质药材生产、确保药品原有性能功效的关键。以是否确保疗效为标准来认识“道地”药材的真正涵义,从根本上保证中药质量,遏制假冒伪劣中药流向市场、流向医疗部门。中药经营部门要以药材种植基地为进货渠道,政府有关部门要在中药材的销售方面有效地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加大管理力度。

2.2 积极推进中药的鉴定检测管理

中药的市场管理除行政手段外,还要着力加强鉴定检测管理。对于中药生产基地应设专门监督检测管理机构,负责品种的鉴定检测。在中药上市前对中药的真伪、质量进行全面鉴定检测,不合格的药材坚决不准上市。采购人员在采购中药时要先索取当地的中药检验机构的合格证书,没有合格证明文件的不准交易。药品监督部门应对辖区内的经营部门和医疗机构销售使用的中药进行定期监督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医疗机构也应由专业药学人员负责本单位的中药质量把关,经常参加培训和自我学习。在具体工作中,熟练掌握药材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学名、药用部位(矿物药注明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采购季节和产地加工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对药材进行理化鉴别和显微鉴别(横切面、表面观及粉末鉴别)。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饮片的炮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不断提高中药炮制技术,加强中药炮制技术交流,不断提高药学知识和技术能力,严禁非专业人员从事中药材管理,确保中药质量和用药安全。

动物医药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药饮片质量隐患

一、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药材种植隐患同一种中药材产地众多,不适当的引种使许多药材不具有地道性,如:牛膝、白芷等。药材的生长活动与自然气候、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土壤成分对中药内在成分影响极大,我国的道地药材就是中药品种与生态环境的最佳统一。由于近年来对一些中药材的过度采挖,很多优质品种的野生资源急速减少,一些野生中药材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甚至濒临灭绝,如:野生的天麻、三七、冬虫夏草、肉苁蓉等。由于药农缺乏药学知识,在药材栽培中随意使用农药,为了增产随意使用化肥,在药用动物的养殖中使用激素等,从而影响到中药饮片的质量。

1.2药材的采收时间不当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同一植物仅采收时间不同,对质量影响很大。不少药材未到收获季期或者最佳收获期即被采收入药,如:薄荷应在花期采收,此时发油含量高,而有人为了药品的产量偏在果实将成熟时采收,又如杜仲一般种植10年才开始采收,但药农为了早点获利生长2~3年就采收销售,由此可见药品的质量会大受影响。

1.3炮制规范不统一,质量标准不完善目前,《中国药典》、《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和地方中药材炮制规范共同形成了中药饮片的三级标准,《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收录的534种中药材,有379种需要切制或者炮制后方可入药,对于这些品种均应制定饮片质量标准,但实际上仅有20种有质量标准单列,《中国药典》2005年版也仅是新增和修订了3个饮片品种的质量标准,1988年出版的部颁标准《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只收集了554种常用中药材的炮制规范,但全国药用资源共一万二千余种。其中在市场上流通较大的品种就有数千种。目前我国的中药饮片还没有统一的炮制规范,饮片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地方炮制规范为主,其名称、制法及操作工艺各地差别较大,况且,绝大多数饮片质量标准只是外观质量性状和简单的物理化学鉴别描述,相当数量的品种无专属性鉴别,更无含量测定,还缺乏对有害金属、坤盐的限量要求。这种现状,给药品检验、监管带来很多的困难,饮片质量难以保证。

1.4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问题依然存在目前而言,我国中药饮片的突出问题就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问题,具体表现形式有:(1)伪品、混淆品时有出现。如红枣皮冒充山茱萸;小平贝混充川贝母;理枣仁混充酸枣仁;赤链蛇加工后冒充金钱白花蛇等。(2)人为造假。如法山甲用明矾浸泡增重;海马内灌水泥;全蝎用盐水浸泡增重等。(3)药渣回用。如丁香、檀香提取挥发油后供药用;(4)人为掺杂。酸枣仁、柏子仁掺果壳;菟丝子拌沙子等。

1.5生产不规范目前我国药监部门规定中药饮片的生产必须是正规的饮片生产企业生产,并且自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但从实际来看,目前我国的中药饮片生产加工还是十分复杂,虽然在中药饮片的包装上贴着某某企业生产,但实际上很大一部分中药饮片都是在小作坊生产后加贴正规企业的标签。

1.6购销渠道混乱当前违规经营中药饮片的情况还比较普遍。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安国、亳州等地的药材批发市场,超范围经营中药饮片由来已久,饮片来源稳定,销售客户稳定,加工、批发、分销形成网络,虽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整顿,但始终割不断其利益链条。这些饮片都不是正规的中药饮片加工生产,他们的生产条件简陋,生产工艺简单,饮片质量无保障,只是靠价格低廉来占据市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某些单位从无证经营者、个体户或集贸市场等非法渠道购进质量差,价格低廉的中药饮片,使得部分劣质的中药饮片进入了医疗机构的药房。

1.7贮存保管不善有些医院或药库等单位没有足够空间存放中药饮片,只能简单的堆放在一起。众多的中药品种所含成分各不相同,有的怕热、有的怕潮,若贮存不当,饮片即会发生霉变、虫蛀、变色、走油等现象,致使中药饮片变质,失去了应有的疗效。

1.8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中药人才缺乏中药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缺乏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现在从业中药的人员,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没有专业技术知识,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或者学习,特别是在农村的涉药单位,他们的知识面窄,识别能力差,工作只是凭感觉,缺乏为中药饮片实施严格把关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能力。

二、改进建议与对策

2.1统一和完善质量标准研究与制订全国统一的中药炮制规范及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明确其产地、生长周期、药用部位、规格、色泽、水分、卫生学、显微鉴别、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毒性成分和农药残留、重金属测定及其指标控制,使饮片的质量评价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从客观上量化指标,为饮片的生产、经营、使用、监督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逐步实现中药饮片的批准文号管理制度,彻底改变中药饮片良莠不齐、优劣混杂的状况,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促进中药饮片产业现代化。

2.2加快建设符合GAP规范的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中药材种植资源和优良品种的选育是保证中药材生产的基础条件,规范中药材栽培和加工技术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是保证中药质量和用药安全的重要条件。而中药材GAP是控制影响药材质量的多种因素,规范药材生产的多个环节乃至过程,从而达到药材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系统的质量管理规范。因此,要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在野生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必须尽快建立符合GAP要求的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

2.3规范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抓好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工作,依法加工炮制,严格控制饮片质量对中药治病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中药材净选加工、饮片切制、炒、炙、煅、蒸、煮等加工炮制方法的管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直接影响到中药饮片的质量,所以,中药饮片的炮制必须严格按照炮制规范进行。

2.4规范中药饮片的购进渠道从合法的渠道购进中药饮片,是确保中药饮片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我国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实施GMP,药品经营企业实施GSP,是规范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其目的就是杜绝假劣饮片的流通,净化中药饮片的市场。所以,我们涉药单位购进中药饮片,必须从有资质的合法企业购进中药饮片,不能贪图利益从非法渠道购进劣质的中药饮片。

2.5重视业务培训,培养中药专业人才中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发展,因此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做好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培训班,提高广大从事中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老一辈中药人员的传统经验,使其有识别中药真伪优劣的能力。积极利用中医药专业院校的力量,加强后继中药人才的培养。促使从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并掌握中药发展的新动态,了解伪劣中药饮片产生的原因,增强识别中药真伪优劣的能力,提高业务素质,适应中药现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动物医药专业范文第8篇

“亦庄药谷”步入国际化之路

GE医疗、岛津医疗、第一制药......数十家世界500强和国际著名制药企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规模投资。

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国家863生物领域病毒基因载体研究基地等一批研究中心,ABO产业联盟等医药研发外包机构也纷纷在这里落户。

据开发区药监局介绍,2006年开发区医药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0%。其中,药品生产企业销售收入约占全市制药工业的30%;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销售收入约占全市医疗器械工业的60%。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北京“药谷”,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国际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拜耳医药1995年入驻开发区,投资5亿6千万元建设医药生产基地。由于旺盛的客户需求,拜耳再次增资对工厂进行了扩建。预计扩建结束后,拜耳北京工厂的生产能力将达到现在生产能力的4倍。入驻“药谷”的企业在开发区获得了快速发展,生产和销售均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在增长。

目前,这些像拜耳一样在北京、全国,甚至世界医药行业的“亮点”、“明星”企业,已经在开发区投资并逐步形成了从研发到孵化器再到医疗器械和医药生产的产业集群。

亦庄医药园是北京市最早形成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经过十年的发展,医药园有意识地将生物医药和医药器械产业领域的企业集中进行聚集,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国际制药和医疗器械企业为主的专业园区。目前园区在聚集和服务国际制药和医药器械方面已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园区服务于国际同类产业的产业发展环境已基本成熟。因此,在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园区定位于国际产业化区,发挥专业特长,形成特色化的企业集群,从而扩大北京生物生产,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产业集群发展,聚集效应不断显现──美国瓦里安医疗系统公司除本土之外的全球第一条生产线、中国最大的心脏瓣膜生产企业北京思达医用装置有限公司、外资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骨科生产基地林克骨科(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市最大医药研发外包机构实验基地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有限公司......“药谷”不断迎来新成员。

开发区药监局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药谷”共吸纳了45家药品企业和80家医疗器械企业,还有40家保健食品企业、13家医疗机构等,主要由国内外著名生物技术与医药企业组成。2006年,开发区药品、医疗机械等生产企业年产值达到了125.7亿元。

研发制造相结合的产业特点

近年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领域大型企业发展良好,中小型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北京市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和制造基地。

一批国际著名的新医药和医疗设备跨国公司继续良性发展。2005年拜耳医药、第一制药、安万特制药、航卫通用、通用华伦、岛津医疗6家企业的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分别占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53.08%和12.74%。

一批国家级研发中心,如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诺赛基因)、病毒生物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凯因生物)、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病毒基因载体研究开发基地(本元正阳)、异基因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等企业(机构)发展迅猛。

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企业,如神州细胞、昭衍生物等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由国际著名制药和医疗设备企业、国家重大项目的研发机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国内企业为主体的具有创新能力和规模效益的北京生物医药研发和制造基地。

与此同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药企业发展迅速,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同仁堂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均已进驻北京开发区,建立起3个车间,分别是1个年产胶囊 11.5亿粒、滴丸1亿粒的新剂型车间,1个中药片剂生产车间,和1个药材、提取物、同仁堂传统天然药物生产车间。2005年上述3家公司中药总产值达20亿元。目前,北京益芝堂现代制药有限公司也正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大型中成药生产研发基地,项目总投资为5亿元。

2005年9月,由市科委生物医药产业中心、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与汇龙森公司投资入股的京师利源公司及区内企业凯因生物、诺赛基因、昭衍生物、本元正阳、国家药评中心等8家单位发起成立的ABO(Alliance of Biotech Outsourcing, China 生物技术外包服务)联盟成立。联盟集中了国内优秀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机构,是中国第一个专注于生物技术领域的外包服务组织。2006年1月10日,北京市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专业委员会成立,其中近一半企业来自北京开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生物医药研发服务的重要区域。

配套服务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药谷”的发展壮大,标志着开发区管委会的高效服务和产业引导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作为首家本土之外的大型设备制造厂,瓦里安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精心选址,最终确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因为这里的产业配套功能很让我们心动。”美国瓦里安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中国)总经理王小韵表示,开发区医药企业的集群化发展形成了产业链条。这使瓦里安公司相信,在北京开发区,会得到更良好的发展。

的确如此,生物医药企业在开发区获得了可喜的迅猛发展。日前,以拜耳医药、瓦里安医疗、本元正阳、康龙化成、悦康药业为代表的十余位开发区医药企业的老总们,纷纷向管委会提出了一个共同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开发区的发展太快了!我们需要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