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无锡经济转型 职业教育发展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59

无锡自古以来以文化昌明、人杰地灵、教育发达而饮誉华夏。改革开放后,无锡又是最早发展乡镇企业的地区之一,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目前从经济总量指标看,无锡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九位,达到工业化后期发展水平。

1 无锡经济转型的现状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有加快发展经济转型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办法。与此同时,无锡也面临着诸多阻碍经济发展的阻碍,如投资率居高不下、外贸出口依存度偏高,“蓝藻事件”更是把无锡推到风口浪尖。为此,无锡首先在借鉴苏州、深圳等地的优势和经验基础上,进行大刀阔斧的尝试,决定以结构调整、城乡统筹、改革创新、环境保护四大战略举措作为突破口,由重点发展向优化发展转型。其次,将促进产业升级作为保证经济发展的手段,加强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和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两大关键。另外,提出了以建设“五个中心”、打造“五个名称”为目标,全面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市”的主战略。

2 无锡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近年来,无锡的职业教育虽然为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无论是从满足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看,还是从适应社会发展对市民素养提出的新任务出发,其职业教育还存在若干需要大力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转型的关系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只有普通教育才是“正式”教育,职业教育都是学习成绩、习惯等不太好的学生的选择,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必然存在的一种教育类型,有助于区域经济的繁荣,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的重任。

2.2 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上与市场结合不紧密

一方面每年从职业学校走出数以万计的技工人才,另一方面技工人才却严重短缺。显然,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出现了问题,不能培养出劳动力市场相对应质量要求的人才。

2.3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时效性特点与课程设置的滞后性相矛盾

从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看,大部分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也会体现职业性,请行业、企业有经验的专家参与专业的设置与开发,但仅是停留于表面,简单的收集、参考别人的课程设置,这种做法不仅会使人才的培养质量受到影响,而且也必然会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

3 无锡经济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个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质量掌握着其未来经济繁荣的命脉,这一观点在世界经济界和职业教育界已成为共识。尤其是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让人们在现实层面上深刻的感受到了职业教育的魅力。

3.1 提高认识,经济转型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两年来,无锡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增长迅速。当然,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无锡对此深有体会。一方面,需要引进高端人才,如“530”计划引进高科技产业人才。另一方面,急需发展职业教育,以满足新兴产业对熟练技工的需求。如果一个地区拥有比较发达的职业教育系统,能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就可以与区位的其他优势因素相配套,形成“软”、“硬”兼备的区位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并有效防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这样职业教育也就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区域经济面向未来的潜力和后劲。

3.2 重视学校与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与企业的交流

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敏锐观察,予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的重视,其职责是统一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利益和行动,尤其是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并提供适宜、宽松的社会环境。行业与企业应积极参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尤其要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建设,为职校学生实习、工作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条件,为教师下企业实践创造机会,培养合格的企业职业教师。

3.3 优化专业设置,顺应地方经济转型的需求

无锡职业教育应针对无锡服务外包、太阳能光伏产业、集成电路、轨道交通等产业发展要求,深入调研与论证,按照教育与产业对接的原则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大力加强软件、创意设计、动漫影视、电子技术、轨道交通等相关专业建设。值得一提的是,无锡作为“感知中国”的中心,要把无锡建成传感网信息技术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这一大好的发展契机,对于职业学校的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3.4 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提升特色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校内实训,是教育与生成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实训基地建设应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以社会发展水平和行业为标准,不断提升设备、设施的先进程度,使之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让学生在实训中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增强实际应用本领。当然,更应提倡校企共建,减少重复投资,促进效益提升。

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决定了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革的主题,这对该地区的职业教育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展望未来,无锡在经济转型背景下会以前瞻的认识、深入的学习、充分的准备,把职业教育事业带入新的阶段,我们共同期待着无锡职业教育有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韦永恒.高专院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17).

[2]张开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如何为区域经济服务[J].当代经济,2005,(4).

[3]奚岩.2000年以来无锡地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J].无锡经济,2007,(11).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范文第2篇

 

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为了使我们中学教师更好的做好体育新课程的教学工作,省教育厅儋州市教育局在本学期进行了为期十几天的全员远程培训。这次的培训按学科的四个模块——兴趣氛围、资料呈现、学法指导、调控评价进行科组开展学习交流讨论。经过培训,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注重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是教的方式还是学的方式,都过多地注重了理解式学习,而忽略了探究学习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在当今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要扮好自我的主角,教师只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和帮忙他们体验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放手让学生自我去探究,发现,让他们经过合作交流,在实践中去求得新知。

 

二、注重教学资料的制定

 

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上,要研究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运动本事,有效的分层区别对待的教学。在资料的制定上更加贴合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本事和学习兴趣上

 

应当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在资料上应选择能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体育项目,或根据各校的特点和实际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四、教法要求创新。

 

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以学生获得知识为惟一目的,采用灌输、强制等方式传授知识,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理解状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促使了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承接。二是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经过学生各种方式的学习,如自主学习、相互间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进取主动理解知识、开拓思维的本事。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为考核而教学转向为学生理解知识而教学,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为自我兴趣爱好而学习。

 

五、有效准确的课堂评价

 

在以往的教学环节中,在上课过程中和课后结束里,很少运用语言的手法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或反映出来的问题,做系统的全部的分析,没有及时的表扬好的同学,或鼓励后进生。当今的体育教学,经过语言提示的方法,在体育课堂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准确的进行课堂评价,对上课是很有意义的。

 

在这次学习中,经过分层次分阶段的完成作业,与同行们坦诚的交流,拓展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阅历。以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对体育课程有着必须的困惑和迷茫,经过这次向专家、向同行的学习后,我明确了方向,明白了如何更有效的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设计,采用更多教学方法,如何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这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进取而深远的影响。

 

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在这次网络培训中,我听取了杨湘宁副厅长、尹伟民处和、马成荣所长的重要讲话,听讲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使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我的职责重大、经过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头是我经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了解最新的教育观念

 

在第一部分学习中,省教育厅杨湘宁副厅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全面总结了20XX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部署了20XX年工作。杨厅长指出,在20XX年里,在省委和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省职业教育事业规模坚持稳定、基础本事建设取得新进展、专业建设进一步规范、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大、督导检查制度加强、创新发展取得实质进展,江苏职业教育坚持持续健康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杨厅长强调,今后一个阶段我省职业教育要以体系建设为引领,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本事。推进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相互衔接,以创新发展实验区为先锋,进取探索体系建设;以技能教学为核心,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技能教学,建立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规范职业学校管理。落实和完善制度,追求精细化管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二、提高自身修养

 

经过学习各位专家相关讲话和讲座,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都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有强烈的职责心。作为一个人民教师ㄓ星苛业脑鹑涡氖亲罨本的ㄕ庵衷鹑涡闹饕体此刻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应对全体学生。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其次,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看待。最终,要爱岗敬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ɑ极进取的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要求更好。仅有做到以上几点要求,我们才能新时期做好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总结别人优点,提高教学本事

 

学习的终极目标在于应用,课堂的点滴知识,关键在于学后的领悟与扩展。我想学习之后,一方面要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消化、理解和领悟;另一方面就是要结合自我教学工作实际抓好成果转化。在那里听的每一个讲座,感受的是精神的陶冶,收获的是心灵的财富。它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如果说这次培训简单的、直接的收获是知识的话,那么更大的、潜在的收获就是提高了我理性认知问题的本事,启迪了我的思维方式。

 

在学习期间,我深深地感到了新的教育观念的冲击。这个冲击来自于讲座、来自于授课、同时也来自于外国专家的精彩讨论。精彩的知识面,让我吃了一顿营养丰富的理论大餐,并引发我不断的反思,并且专家们的那种自信和独特的个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们身上,我得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而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事业、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孜孜不倦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和作为教师、作为学者的闪光的人格魅力给我的感染。在那里,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我的教育,能更严肃地思考我所面临的挑战,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我意识到了自我身上的职责,意识到了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在教育中的分量,意识到了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的重要意义。最终,感激南京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给了我们这次精彩的网络培训。

 

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短暂的暑期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经过这次学习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头就谈谈我对暑期学习的点滴体会:

 

1、发展的教师教学观

 

处于这种职业境界的教师认为,教师是一种发展学生、完善自我的职业,能以服务社会为自我的职业梦想,并从服务社会的高度赋予自我发展、完善的实践意义,明确自身发展与学生发展的互动关系,在发展学生中发展自我,在发展自我中服务社会。他是以一种高度的职责感从专业角度来审视自我的教学,反思自我的情感,净化自我的品德,完善自我的智慧。他能够自觉地注重教育行为的科学和教育情感的理性,并不断地追求着学生发展和自我发展的更高效益。

 

2、教师主角的转变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很多教师只满足于在其中扮演“教材的执行者”的主角,这和教师本身的教学观有关,也和课改以前我国的大教育体制环境以及其对教师的相应要求有关。但在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再走老路,在教学中按照课程的严格规定亦步亦趋地进行操作,而很少发挥教师的自主性,那就很难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了。那么新课程对教师新的要求是什么呢

 

经过魏书生教师的讲座我认为新课程要求教师努力和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首先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这种交往主要表现为以语言为中介进行沟通,教师与学生凭借自我已有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心灵的对话、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它要求教师不仅仅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并且要有主角的转化——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还有个性的自我完善—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受到很多启发,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这些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3、学生地位的转变

 

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札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强迫

 

4、在学习新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更新了自我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我的法律地位,每个人都享有必须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体验;职业教育;教育功能;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邱开金(1957-),男,云南永胜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教育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4-0020-03

一、问题的提出——对职业教育功能扩大化倾向的批判

当今,教育功能扩大化趋向值得注意。这种倾向同样在职业教育中也有反映,如有的将学校定位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有的提出人才培养标准是“无缝上岗”,有的宣扬人职匹配的“零距离”等。单凭职业院校学制内的教育真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吗?

客观地分析,这是不可能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较长时期的培养过程,职业教育于学生的职业人生而言,充其量也只是职业体验的初级阶段,是学生职业人生启程的第一步。懂一些岗位技术,熟悉某一产品生产或制造的生产工序及流程的技术操作,还不等于就已经是真正的职业人。因为职业首先的修炼、企业文化的认同、职业感情的培植、团队合作品质的养成、技术更新能力和技术应激机智等,并非学生在高职院校通过学校教学、乃至工学实训就能解决的。仅以“创业型人才培养”为例,内中道理可见一斑。

创业型人才培养是创业型大学所倡导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国外,创业型大学是现代高等教育“三大转型”的产物,历经“教学型大学”到“研究型大学”再到“创业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Burton R. Clark教授认为[1],创业型大学具有5个显著的特征,即多元化的资助基础、强有力的驾驭核心、拓宽的发展、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整合的创业文化。可见,创业型大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资源的积淀非同一般,是高起点、高难度的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领航者。据此对照分析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现状,创业型大学的元素并不缺乏,但就具体一所学校评估,多数院校创业型教育的转制条件并不成熟。另外,从国家“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分析,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应用型人才与创造型人才有着明显的区别。从学生因素看,“创业”作为一种特殊能力,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差异性较大,再加创业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条件制约,自主创业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类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并非适宜。

在教育发展史中,对“教育万能论”的批判所要告诫人们的就是要牢记马克思的“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之观点,人具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对人的作用是通过受教育者的能动的和复杂丰富的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实现的。职业教育功能扩大化的负面影响较大。因目标脱离实际,形式化的“假大空”就会乘虚而入,既会造成办学定位的模糊,也会产生教育流程的混乱,最终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职教过程的定位——职业教育过程是职业体验的分类教育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定位是由其自身的教育属性和所担当的社会责任决定的。就教育属性分析,职业性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关键点;就社会责任分析,技能人才培养则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职业的定向与技能人才的交合,也就形成了独特的职业教育功能取向——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按“准”职业人的成长要素分析,就业教育的实质是特殊的职业体验,而职业体验的形态具体表现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三个层面。

(一)职业意识体验

从普通中学到职技院校,对学生而言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这是他们接受普通教育到职前教育的跨界点,也是由学生向“准”职业人转型的起始点。一般说,职业学生在中学毕业升学选择时曾经围绕着“将来自己做什么”的问题思考过“报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等。随着升学尘埃落定,他们对自己将来的社会角色和职业方向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它不完整、不清晰,是朦胧的、模糊的。

进入职技院校后,真正的职业体验开始了。在身临其境的职教环境感受和对专业的认识了解,职业体验在意识层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感性的职业意向逐步与现实的职业形态结合,笼统泛化的职业概念提升为具体分化的职业内涵理解,职业意识体验发生了飞跃。用表1表示为:

表1 职业意识体验发展层次表

(二)职业知识体验

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是专业知识,职技院校学生步入职业殿堂,专业知识是职业体验最重要的“垫脚石”。职业教育目标不是抽象的,它必须通过具体的专业课程群来实现。因而,职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职业体验”,也是随着专业课程开出由局部认知到完整理解,逐步形成专业知识境界中的一种独特的由“文本化”到“专业化”再到“人文化”的职业知识体验范式。

职业知识体验范式呈现的是职技学生职业知识体验的发展层级。最初,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在学生认知中与其它课程的知识无异,专业知识等同于文化知识。随着学龄增长和专业课程比重加大,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化”关系凸显,学生头脑中的课程知识开始通过“专业”梳理,专业化体系形成。继而通过工学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应用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相互作用,专业知识与职业高度融合,形成了学习的“职业化”。其内在的关系用表2表示为:

表2 职业知识体验范式表

(三)职业技术体验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运用与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不少人已经从之前的传统大学教育观念,向着职业教育方向转变。职业教育也因为其所特有的实用性和专业性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关注。职业教育看重人的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实用价值较为重视,为社会培养了较多的实用型、职业型、创新型人才。职业教育中的思政课程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在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能够武装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从思想能动性出发进行学习、工作、生活,为社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彰显自己的价值。职业教育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理论知识的应用和认识,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新的知识和内容,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

一、思政教育实践性应用的形式

1.校内活动实践应用。学生在校内的活动是进行思政教育最好的方式,其通过“看视频”、“听报告”、“进行思辨”、“科研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对思政学习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教师在校园中进行思政活动的组织也相对容易,学生能够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获得思想政治的熏陶。比如,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先进人物报告会,可以了解到我国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了解到人生所应当追求的目标,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在学生校园思政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榜样作用。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注重思政教育的灌输,让学生无形中感受思政的实践。

2.校园外的实习实践。校园外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事物更多,校园外的实习实践同样是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实践学习的好途径。校园外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由学校进行组织开展,比如由学校牵头让学生到革命根据地进行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到历史博物馆了解我国的历史沿革等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思想的正确性建立。同时,教师在这些活动中能够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防止学生思想的偏离。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自行组织相关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思政学习。部分学生在进行岗位实习的过程中也是进行思政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待人接物的过程,学生能够体会到思政实践的深刻含义,对于思政理论的学习也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提高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运用的策略

职业教育中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已经受到校级领导和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提高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师们所积极探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让实践教学更好的服务职业教育,让实践教学带给学生更好的教学体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牢固掌握知识,获得专业的能力,已经成为教师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

1.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提升实践教学。进行实践教学,首先需要具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力量,通过教师的师资水平的提升,给学生更多的高质量实践教学。师资的素质对于实践教学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很多年轻教师走入思政教育的岗位,对于思政教育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但是,年轻教师因为教学经验的缺乏也让其在社会实践方面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思政教育可以说是融于生活的每个角落,甚至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都凝聚着深刻的思想理论建设。因此,教师要多向具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同时要做好前沿理论的学习,将所学习的理论进行融会贯通,在日常教学和与学生的相互沟通中进行实践教学,为学生思想的进步奠定基础。

2.强化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过程中注重思政实践。加强学生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让学生能够获得自力更生的能力是其立命之本,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在制定实践教学课程的时候,应当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建设,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实践对其就业创业的重要性,让学生的思想建设为就业创业保驾护航。思想政治观念的正确性能够让学生的就业创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让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性的互动沟通,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开拓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加强实践实验教学基底。强化学生的思政实践能力,需要给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切身的实践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与提高。这就需要无论从政府的角度,还是从学校的角度,要加大对学生思政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大对实践基地建设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首先,当前学校与企业之间已经加强了合作教学,让学生走入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实习。在学生实践、实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政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思政建设。其次,教师要在学生进行思政实践的过程中进行跟踪和跟进,对学生不同的思想表现进行总结,并对不同学生的发展趋势进行预计和跟进。第三,教师在学生的工作中对其思想进行正确性建设,就业学生走上社会之后所形成的不良思想。在教学中运用实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习经验,认识不足,改正错误思想,建立正确人生观念。

三、结语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范文第5篇

宿州逸夫师范学校 王亮

我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参加了2013年7月12日到7月24日,在安庆市由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中职班主任省级培训。来自全省各个地市,近百名学员参加培训,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形式;这次培训也让我对班主任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

对新课程教育教学情况有了更进一步了解。班主任是全面关心学生发展的老师,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学习、心理、道德等班主任学习心得体会等。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关怀学生就是关怀生命。班主任是全面关怀学生生命发展的主要的教师,即包括关怀学生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

二、注意说话艺术

与学生多交流沟通,激发学生的兴趣。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最多的是语言。班主任的话可以象一股清泉流入学生心田,也可能象一把利剑刺入学生心田。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带给学生的将是什么,应该如何选择语言表达方式。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应有一颗爱护学生的心,站在学生的立场,说出的话要让学生感到温暖。这样的做法并不代表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袒护、放纵,而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从迟到的尴尬中走出来,恢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还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

三、班主任工作要有预见性

作为班主任,工作要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班主任工作一定要心细,多留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将要干什么都要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出现了苗头,要及时去处理,控制事态的发展。若是事情已经发生,要敢于面对,想办法把事情处理。

四、增强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范文第6篇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存在较多问题,面临的危机也较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一种积极的姿态面对各种危机,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走向卓越的关键。我们认为,在当下,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德育教育工作方面,需要着重强调四方面内容。

1.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关键是要使其正视现实,能够悦纳自我,对自己有正向的认同。

(1)悦纳自我

与一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不同,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学制体系中的地位较低。由于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普遍轻视,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自身原因,难以悦纳自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无法自豪地跟外人提起自己的学校,因为这意味着告诉别人,他们是被普通高中抛弃的人。这种在自我认同上的自卑心理,既会导致学生个人的身心不健康,又会限制他们与其他社会群体平等而正常地交往,还会导致对所学的专业和学校的排斥,从而对个人的学习动机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2)正视现实

一个无法悦纳自我的人,很难以大度、包容的积极心态悦纳他人,即“乐群”,也很难做到尊敬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工作岗位,即“乐学”和“敬业”,而这两方面都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所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首先要重视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视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现实,并超越这些偏见,充分认识自身的独特价值和使命。此外,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不能只局限于个人谋生的小气象。毕竟,从根本上说,个人价值不能用所学习的专业和所从事的职业来衡量,而应以为社会作出的贡献为标准。当个人确立起这种具有大气象的人生价值观后,才能悦纳自我,坦然认同自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身份和自己所在的学校。

2.职业幸福观的教育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职业幸福感的教育,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职业与人生价值之间的关系。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一个很大问题在于没能有效引导学生确立成熟而理性的职业幸福观。成熟而理性的职业幸福观教育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职业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生的价值和幸福在于职业本身而非职业之外。不少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及其家长对于接受教育的一个非常功利的认识是:上学为了好工作,好工作为了高收入,高收入意味着幸福的生活。不可否认,一定的物质基础是获得幸福的重要条件。但是,他们恰恰忘掉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任何职业和收入阶层都存在幸福和不幸的人。如果学生以这种肤浅的幸福观来对待当下的生活,他们很有可能不仅当下不幸福,未来也无法体会到幸福。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其个人幸福的实现是以职业成就为基础的,而不在于职业之外的东西。二是人生价值和幸福的实现需要以一定的幸福能力为根基。之所以同一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幸福差异巨大,主要源于个体幸福能力的差异。学生只有使自己的职业创造活动符合其人生目的,并合乎社会道德法则时,才具有获取职业幸福的能力,才有可能实现人生价值,获得职业幸福。为此,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劳动的观念,劳动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也是个体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3.职业敬畏感的教育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职业敬畏感的教育,其核心就是让学生树立必要的职业敬畏之心。

在从事某个职业时,每个人都有选择某种工作态度的权利。有的敷衍了事,马马虎虎;有的精益求精,不惜精力;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想着更轻松的高薪工作。然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同的职业态度所产生的结果或回报一定是差异巨大的。当选择敷衍了事等消极的工作态度时,被职业抛弃就在所难免,因为对职业的轻视必然遭到职业体系和职业中人的轻视甚至抛弃。基于此,带有信仰性质的职业敬畏感的教育,对于个体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增强职业自律意识和能力等,都是非常必要的。“敬”既意味着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负责,遵守职业的技术性要求和道德要求;又意味着“精”,业不精的人有可能败坏这个行业和整个职业群体。“畏”,即把职业当成一种践履个体生命价值的存在,意味着对人性的基本的尊重。当一个人拥有了对职业的敬畏感和真诚信仰时,才会自然地把职业与生命融为一体,专注职业、热爱职业,在职业活动中获取更多的幸福体验。

4.职业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职业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其核心是帮助学生认识个体职业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对于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入学就意味着比普通高中的学生更早地接触和选择职业。然而,职业是什么?仅仅是谋一己之生存吗?没有由众人组成的社会及其需要,不可能产生那么多的职业,职业依社会而生,同时对其他职业的兴衰存亡产生着程度不同的影响。不同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未来会进入不同的行业,服务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如果没有社会责任感,职业完全有可能异化成为损人利己者的舞台。制造、贩售假冒伪劣商品,对弱势群体漠不关心,都是缺乏职业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一个具有职业社会责任感的人,首先,应当是在本职业上掌握更多相对真理或规律的人,能够胜任所在行业;其次,应当将心比心,尽量关怀他人的处境和利益;再次,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职业存在发展的基础;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即能够自觉承担其职业的社会责任,把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为做好上述四方面的德育工作,我们认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需要努力做到六个方面。

1.转变学生观

教师转变学生观念,努力去除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社会刻板印象,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

要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教师必须转变已有的学生观,主要是改变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刻板印象,学会用发展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如果教师总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是比普通高中的学生差,那么教师的这种偏见定会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来,势必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和负面的暗示,而这种暗示对学生的影响往往大于教师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因此,在学校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是改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关键。要形成这样的氛围,关键在于教师和学校领导的以身作则。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中等职业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实现职业训练与人格培养的有机统一。

(1)塑造个体健全人格

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承担着就业技能培训的重任,也担负着塑造个体健全人格的责任。如果中等职业教育只有技能培训而无人格养成,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样的中等职业教育最多是一种职业训练而不能称之为教育行为。教育的价值属性决定了其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乃在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公民。因此,以培养个体健全人格为目的的德育教育,必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

(2)德育教育必须被强调

就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看,德育教育无论从社会层面、家庭层面还是个体层面,都应被强调。从社会层面看,当前中国的很多社会问题,例如,食品安全、建筑安全等,其产生固然与多方面的原因有关,但是,其中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从业者的道德素养存在较大问题。从家庭角度来看,现在很多家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物质财富增多而亲情关系淡漠,家庭成员皆沦为赚钱机器,家庭的精神港湾功能逐渐被金钱世界所腐蚀,这大多与从业者缺乏最起码的敬畏心和道德良知密切相关。从个体角度看,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个个体都深陷于各种外在的物欲追求中,工作与个人是一种相分离、相对立的境地。工作不是个体自我实现的途径,而是一种不得不为之的、受之控制和压迫的谋生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幸福根本无从谈起。实际上,一个人幸福与否,关键在于他的本质力量是否能够得到相对较大的实现,而一个人的本质力量主要是在他所从事的职业中获得实现的。因此,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就成为个体获得幸福的重要前提。一般而言,具有较高职业幸福感的人生,大多是将职业作为事业经营的人生。因此,个体才能克服种种外在条件的限制,始终保持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而要做到这一点,必然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分不开。

3.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和成功体验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和成功经验,使学生学会悦纳自我。一个人对自我的悦纳总是建立在不断成功的基础之上。一般而言,成功体验越多,自信心就越强,从而逐渐建立起对自我的积极认同。这要求学校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真诚的关怀和鼓励学生。教师应善于在集体活动(例如,郊游等)和日常生活(例如,谈心等)中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二是加大教学培训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创造展示学习效果的平台。三是使学生看到自身价值和努力学习的美好前景。例如,北京某中等职业学校的美容专业在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拿到3个一等奖。此外,他们的美容专业课被北京市列为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他们的毕业生被很多大品牌的美容美发企业录用,大有供不应求之势。总之,“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第一步。

4.提供更多的校外实地服务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地服务,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既获得自我肯定,又树立社会责任感。

校外实地服务至少有两方面重要意义:一是提供了学生社会体验的平台,二是提供了学生自我反思的机会。当学生在校外实地服务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带给他人和社会幸福时,他也能够从他人的幸福中获得被认可、被尊重的体验,强化对自我的正面认同。而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技能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时,则有可能产生学习动机,以提高专业技能或进一步深造。总之,在校外实地服务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劳动的真正价值。

5.开设必要的生命哲学课程

学校应为学生开设必要的生命哲学课程,以提高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从而增强自我的职业自律。

职业是生命的载体,对职业的敬畏心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如何体会生命的敬畏之心?可以通过直接感受各种生命现象来体会生命的敬畏之心,也可以通过对生命哲学层面的把握来体会生命的敬畏之心。学校应通过专门的生命哲学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发现生命的关联性、体会生命的美感和感悟生命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实现自我的职业自律。在生命哲学课程的教学方面,诸如于丹的《论语》心得等内容,均可作为重要的授课资源。

6.培养学生的规范规则意识

学校应从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细节做起,培养学生的规范规则意识。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范文第7篇

关键词:健康人格 职业教育 心理学

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近几年成为社会、学校日益关注的任务。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活动。这里提到的身心发展,指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通过教育最终获得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为了实现教育目标,首要决定因素,即被教育者有完整的、健康的人格。在职业教育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是重中之重的任务。由于社会知识结构的排列,职业教育已经排在了教育的末端,多数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价值观,进而影响到其自身的人格塑造。社会用工单位对职业教育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求并不是很高,而对学生整体素质却非常重视。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的职业教育并没有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达到应有的重视,以及人们所期望的质量和效益。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多数教师没有把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性提升到意识中。大多数教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只是单方面地强调培养学生素质,而往往忽略了人格的塑造。其结果就是教师永远都是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与达到教育最终的目的“自治”相距甚远。所以,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能把学生人格塑造系统体系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素质教育功用,是关系到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

重视。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职校学生,大多数对自己的评价不高,因此,教师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自我纳悦,多发现学生的优点,让学生能够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这一基础上,帮助学生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与满足感,冷静地看待得失。另外,要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进行反思,关注自己的成长,对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整理,了解与把握自己,并且积极地进行自我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职校生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经常容易冲动、易怒。教师在教育中,要让学生学会随时体察自己的情绪,“我现在的情绪是什么?”例如,当自己老师对自己提出批评而对老师有过激言行时,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做?我现在是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要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对老师的批评,可以尝试把自己羞愧的感觉传递给老师。教师要让学生适度地疏解自己的情绪。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关注,让学生得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培养学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联系。人际关系反映个体或群体寻求满往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交往的心理距离接近或拉大,决定于交往双方各自需要的满足程度。

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加强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训练,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不仅仅只注意身边的几个好友。要让学生练习找出他人的优点,并且学会赞美,接受他人与自己的不同,宽容待人。另外,要让学生了解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以为越接近、越亲密越好,甚至丧失自己的个性,盲目服从。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由于职校生多数学习成绩较差,长久以来家庭对于他们的期待有所下降,导致学生对自己的期待也不高。同时,当今社会信息发达,学生也难免受社会中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例如,有些学生家长对于他们的期待就是学不学没关系,将来是不是能够承担社会责任没关系,只要别出事,平平安安就好。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多给学生树立一些榜样,引导学生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要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学生。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与体会范文第8篇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许多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应该看到,职业教育发展时间尚短,来自学院与社会的双重制约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问题集中表现为“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不足;学历结构偏低;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不合理;学科分布单一且知识老化;学校针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一;培训机构不完善;引进教师渠道不畅等方面。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产生原因如下:

1.对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存在偏差。首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鄙夷的思想,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而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更是无人问津,这些都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工作成效的提高。此外,高职教师普遍存在对高职院校发展认识不全、缺乏职业教育观念等现象。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周边经济情况息息相关。在“底子差、起步晚”的情况如何下冲破来自普通高校的招生压力,开拓新型办校特色,为社会输送合格技能型人才,已成为每一位高职教师迫切解决的问题。其次,由于教育投资渠道自身特点,经费来源问题一直成为各大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了提高办学效益,许多院校领导过于重视校园规模的扩大而忽视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教师进修、科研创造、尤其实践锻炼等方面更是少之又少,这些都直接导致高校教师尤其是我们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下降。另外,高职教师自身对“双师型”概念认识也存在偏差。高职教师大都从普通示范院校毕业,对于职业教育理解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且存在鄙夷高职教育现象。据调查发现,大多高职教师只是为了工资待遇以及工作环境相对安逸才选择了高职教师的工作,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青年教师对“双师型”教师政策漠不关心,不愿花费时间从事动手实践教学工作,致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动力。

2.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除了要提高教师的自主性之外,更要依靠科学的制度作保证。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高职院校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阻碍着“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建设。其问题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推进,校园的数量以及高职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然而相比之下教师数量以及教师素质的却无法适应高职院校前进的步伐。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将大多时间被课堂教学与学生管理上,很少有时间进行实践知识方面的培训,致使高职教师职业教育能力极差,此外,由于资金以及校园建设方面的制约,教师实践操作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得不到保证,这些都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为了确保高职院校在实践技能方面的教学,国家教育部提出从企业聘请具有工作经验以及理论基础的人才来补充教师队伍的途径,目的是解决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乏的问题。然而现行人事政策并不鼓励企业人才与事业单位人员的流动,同时区域的发展和自然水平的差异也造成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流通制约。第三,“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大多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尚不健全,没有建立一套统一的认职、管理、考核以及职称评定办法,双师型教师在政策上的不到鼓励,福利待遇也未能得到认可这些都影响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扩大。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更是教学理念的实施者。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职业技术院校的英语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实际应用技能,尤其强调对语言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因此,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大势所趋。建设“双师型”英语师资队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施。

首先,提高高职教师在职培训的认识。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国家在高职院校建设方面的政策及文件,这样才能深刻体会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动向,找到自身的不足,加强在职培训的重视。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管理者还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宣传、提倡、鼓励高职教师在职在岗培训,在理念上让教师深刻体会到在职培训的迫切性,帮助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提升认识。

其次,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充足的经费是在职培训的物质保障,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拓宽渠道,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助等多种方式为校园培训吸纳资金;此外,一个科学的在职培训机制是教师培训顺利进行的制度保证,为此在教师培训前,学院应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在职培训计划,其内容应涵盖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等各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