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5c财务管理体系

5c财务管理体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5c财务管理体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5c财务管理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184-01

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困境与原因

1.1财务制度方面

在企业的科学管理体系中,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从规范企业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而言,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体系。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绝不能因循守旧,绝不能按照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思想观念来进行,应有一套精密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控制。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健全公司内部的财务控制机制。在财务管理作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财务状况事关每个企业的生存壮大的命脉、财务技术倍受社会各界和每个企业关注的今天,需要我们财务专业在不断创新的理念下,重新审视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应注重财务内部控制的功能及其在整个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地位。是否有有一套良好管理模式,决定一个企业是否会有长远的发展、决定企业整个经济运行的正常与否。许多企业因疏于管理而造成了惨痛的结果。现代企业应该视生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并重,在切实地搞好生产管理同时强化财务管理,独具匠心地挖掘财务管理的方法,从财务制度的起草、财务人员的设置到各财务方法的选用,企业管理者至始至终都应予以重视,切实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体系。

1.2管理目标方面

没有设定或没有正确设定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第一大问题。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企业价值最大化应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产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管理工作,财务管理职能是否充分发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强弱,也有企业因忽略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管理工作,单一片面地追求生产过程的生产结果和销售部门的外营情况,始终无法提高效益。企业在实际财务管理中应充分意识到如何运用正的财务杠杆利益,当企业投资利润率与负债利率一致的情况下,企业是不会形成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高于举债利率时,借入资金的存在可提高普通股的每股利润,表现为正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低于举债利率时,则普通股的利润率将低于税后投资利润率,股东收益下降,表现为负财务杠杆利益,能否灵活地运用正的财务杠杆利益,限制或消除负的财务杠杆利益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途径。

1.3财务核算方面

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财务部门中的财务核算不真、盈亏不实、资金配置不合理、资金使用管理失控、违法违纪较严重等现象。财务管理的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但是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由于受过去片面、陈旧的传统经济思维的影响,产生许多错误、不合企业发展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的财务管理不能发挥其对企业的核心作用,甚至有碍企业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损益管理三部分组成,其实质也就是会计六要素的管理,企业的财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在财务核算中,大多数企业严格依据企业财务制度,对本企业各部门以统一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企业为了小范围的便利,在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不规范做法。那么分析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企业内部因素,进而在企业中具体做好资金管理、盈亏管理与综合管理三方面工作,同时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制度,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达到最佳优化状态。这样,才能达到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的。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与国际通行制度存在很多方面的差异。例如,在产品成本核算方面,国际通行的做法倾向于变动成本法,而我国多采用完全成本法。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也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定价、关税等,进而影响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4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在企业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即企业在

筹资活动中,由于使用财务杠杆,而可能使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受损,甚至使企业丧失偿债能力,资不抵债,导致企业破产。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2对策与建议

2.1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从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角度将财务管理能力概括为:企业所拥有的关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独特知识、经验的有机结合。独特性是指财务管理者根据本企业的经营环境,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所创造的本企业特有的财务管理方法,这些方法经过不断的积累与升华,最终形成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无形资源,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所积累的与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集中表现,在评价方法上更多的是以定性的方式并结合模糊评价法来反映。财务管理能力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组成单元,其本身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学习能力、金融关系能力、财务控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其中,财务控制能力是财务管理能力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集中体现。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独有的基础性和全面性特征,财务控制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经营战略得以实施的有力工具。

2.2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应收款项并提供相关方面的信息,将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单位领导。其次要建立内部责任考核制度,相关业务人员必须对所发生的业务承担责任。例如,应收账款拖延时间越长,发生坏账损失的概率就越高。企业应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资金回收方式,如债务重组、债务减免、实物抵债等,最大程度地减少坏账发生的风险。作为财务人员,应牢固树立稳健主义的原则,严格执行会计法规,强化会计制度约束。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公司财务管理也要完善会计控制制度,强化审计监督,避免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决策者对以往企业经营成果做出错误的评价,导致企业未来的决策偏离经济规律,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

2.3对客户进行科学的信用评估

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对客户进行科学的信用评估。信用标准是企业对客户的信用要求所规定的标准,通常用坏账损失率作为标准。在应收账款成本中,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的是客户拒绝支付或者客户由于无支付能力而造成的坏账。如果企业财务部门能根据实际,制定合适的信用标准并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将会减少坏账发生的可能性。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时,通常采用5c评估法:品德,指客户的信誉,有没有按期支付施工款的诚意,这是信用评价的首要因素;能力,指客户的支付能力,主要通过对客户以往经营活动中的支付行为,以及资产负债表来分析判断;资本,指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主要根据资本金和所有者权益的大小和比率来判断;抵押品,指客户拒绝付款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这一条尤其适用于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条件,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主要了解在经济状态发生变化时或一些特殊的经济事件发生时,会对客户的付款能力产生什么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雷毅.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J].种子科技,2009,(1).

[2]邹雁燕.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08,(27).

5c财务管理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产品竞争力;资信管理;内控制度;信用环境

企业销售产品时可以采取现销和赊销两种基本方式,虽然赊销在强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和节约存货资金占用方面有着其他结算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相对现销而言,赊销必然导致企业持有大量的应收账款,由于应计现金流入量和实际现金流入量在时间上不一致,就可以发生相应的机会成本、坏账成本以及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从而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正常经营。因此,如何对企业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论题。

一、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三角债”被许多经济学家称为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企业“三角债”问题曾在中国业界肆虐一时,拖垮了一批企业。当时,企业“赖账”成风,而且谁赖账越多,谁就受益最大,以至于在文艺界出现了“黄世仁求杨白劳还债”的小品,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信用状况。面对存在的问题,国家下大力气整治过,朱总理就曾在1996年提出了5个部门4类商品(电力、冶金、煤炭、石油等)领域开办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目的是为了解决这些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而“三角债”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又是如何呢?

1.应收账款净额居高不下,企业缺乏管理力度。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显示,企业间的“三角债”规模在2000年年末已累积至1.2万多亿元,其中超过3个月的拖欠已达0.8万亿元;截止到2002年6月末,企业应收账款净额1.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5%,增幅比5月份提高了0.3个百分点。另外,国内一些企业日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只限于数量方面,而对其账龄、应收账款成本、客户信用等级等资料不予计算分析,使得账龄超过3、4年的应收账款大有所在。在其他国家看来早可作为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而我国的一些企业却一直是放在“应收账款”项目下而不是“坏账”项目下,因为这样一来就不会影响企业领导的业绩,并使之有一种“企业经营不错啊,坏账也不太多”的自欺欺人的想法,下任领导也不追讨,也怕损害自己的业绩,于是坏账越来越多,账龄也越来越长,最终企业垮了。如此种种,就是“三角债”仍然作祟的直接反映,同时也表明中国市场仍不成熟而且有关机制有待完善。

2.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差距较大。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是5%~10%,账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多天,而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平均坏账率是0.25%-0.5%,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相差10多倍。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90%以上,而我国只有20%,如此大的差距,要想竞争,尤其是要在国际市场参与竞争,能行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时代已经过去,谁不学会赊销,谁就会被淘汰,因此我们国家的企业必须学会赊销、学好赊销,争取在赢得客户的同时又能将应收账款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合理的范围内,以迎接国际国内市场的挑战。

二、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及产品的竞争力不足

不论是高科技产品还是一般工业品,当前几乎都是买方市场,而一些企业在规模、技术、成本的某一方面不具备优势,失去了与其它企业抗衡的能力,导致其市场占有份额很小,而其生产能力却大于其生产份额,这样就产生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产品积压。为了解决产品积压问题,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又不得不作出了相应的让步,如产品试用期久一些、货款回款期长一些等等,使产品的应收账款从量上和时间上都增加了,随之企业应收账款多、回收不顺畅、资金短缺等等问题就接踵而来。

(二)忽视信用管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在我国长达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上只有一种信用,那就是国家信用。工厂生产什么、销售什么、往来资金如何结算等事项都是由中央计划者统一安排,交易双方都是属国家所有,企业根本不需要担心大量应收账款是否能及时收回以及账款囤积造成的后果。然而,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和开放,我国已基本步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市场经济,“信用为本”,但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法制基础也比较薄弱,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泛滥,使得我国信用短缺现象大量存在,如企业间的资金拖欠、三角债、坑蒙拐骗、呆账坏账等层出不穷,就连被称为“经济警察”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失信和造假,而企业经营者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信用短缺现象孰视无睹,在销售上仍存在着侥幸心理,未对客户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就急于想和对方成交,这样做虽然账面上的销售额有所攀升,但企业反而不会多赚钱,为什么?因为企业忽视了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所带来的风险。试想想,假设一个企业平均税前利润是5%,如果他有10万元的货款因为管理不善等原因而成为了坏账的话,为了弥补损失,需增加多少销售额才能弥补亏损呢?答案是200万元。在利润率较低的今天,别说是坏账这个无底洞,就连货款拖延造成的资金成本,也同样能吞噬掉企业几个月的利润。例如去年北京中关村仪科慧光公司倒闭案就很能够说明问题。仪科慧光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糟糕,一直是负债经营,而且为了营业额看好不惜高价进货,低价销售,窟窿越来越大。从信用管理角度来看,这是一家“高风险”公司,不能与其做生意,更不能赊销了,可是包括联想、方正、紫光等上百家公司把货物赊销给仪科慧光公司,竟然没有一家公司认真、定期考核他的信用状况。结果,仪科慧光公司倒闭了,拖欠货款三千多万元,使这上百家公司蒙受巨大损失。

(三)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1.基础工作不健全。合同之所以成为控制经营风险的手段之一,就在于它依照合同法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正因为如此,对合同的管理就应该更加慎重、更加完善,但往往在每笔逾期应收账款的后面就缺少了完善有效的合同协议,更有甚者,竟信奉口头上所谓的“君子协定”、“一诺值千金”,一旦因账款收不回而对簿公堂的时候,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哑巴吃黄莲”。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上半年,我国合同违法案件共有5338起,涉案金额达到16.3亿元。

2.考核制度不合理,约束机制不健全。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实行销售人员工资总额与销售额挂钩的做法,在业绩考核当中,企业只注重销售额,片面追求账面上的高利润额;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对于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既未要求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又未明确规定监督账款回收的部门,从而造成高销售额、低经济效益的局面。

3.内部会计控制不严。《企业财务准则》中明确规定:各种应收账款应当及时清算、催收,定期与对方对账核实。经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已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冲减坏账准备金;未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作为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在实际工作当中,并非都严格按照准则办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发生的应收账款不及时清算,形成账外债权。有些国有企业的账外债权竟然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这类问题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又不易被发现,当人事发生调动时,很容易造成资产流失,同时也为经济犯罪提供方便。(2)应收账款催收工作不力。相关人员态度消极,一些企业甚至连催收部门都没有明确,使得应收账款被拖欠时期超长,收回可能性减小。(3)长期不对账。(4)不按规定确定坏账损失。某些企业为满足一时间的业绩漂亮,将应收账款长期挂在账上,不愿将无望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这种现象在上市公司的报表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ST重机的2000年度亏损,其主要原因是天津造船厂所欠货款5022万元因破产无法归还,形成坏账损失,造成管理费用高达10790.34万元。早已明知天津造船厂欠款难以收回的ST重机,并没有在1999年年报和2000年中报中作相应披露,最终令他的投资者感到失望,从而对自身企业的信誉造成不利影响。

三、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要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笔者认为,提高产品竞争力、注重客户资信调查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力度是关键。

(一)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首先必须加强市场调研,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发挥自身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科学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一改往日在销售中的被动地位,变被动为主动,企业可以有目的地选择订单,也就是选择客户,以减少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占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做好资信调查,制定合理信用政策

1.设置独立的资信管理部门

在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中,有的已设立了清欠办公室,对已产生的拖欠进行追讨,不过这是一种被动的、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防患于未然才是更有效、更主动的一种措施。在发达国家,一般企业均设有信用管理部,或者设有信用管理经理一职。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我们国家的企业也需要设置相对独立的资信管理部门或配备自己专职的信用管理人员。由于信用管理这门知识对信用管理人员要求非常高,须掌握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公关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也必须出色,而我国在信用管理方面的人才相当溃乏,所以企业要想尽快建立自己的资信管理制度和部门,就必须借助于外力,在这一点上可以完全借鉴西方企业的发展模式。当时西方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时候,通行的做法是聘请一家专业信用管理机构来对企业进行全面指导或帮助企业做一些实际工作,这样企业既省时省力,又不会走弯路走错路,同时又节约了成本。

根据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的规定,作为资信管理部门,应成为企业中一个独立于销售部门、在总经理或董事长直接领导下的中级管理部门,该部门或人员的主要职能是对客户的信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管理,具体体现在:赊销前考察客户的资信情况,确定是否赊销以及赊销额度的多少、期限的长短;赊销后对应收账款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日常的管理,协助并监督销售人员的催收工作;对逾期的应收账款分清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力求达到销售最优化和将坏账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

2.未雨绸缪,对客户资信进行调查,作出赊销决策

企业在赊销前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就是要解决几个问题;(1)能否和该客户进行商品交易;(2)做多大量,每次信用额控制在多少为宜;(3)采用什么样的交易方式、付款期限和保障措施。

一般说来,客户的资信程度通常取决于5个方面,即客户的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和条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C”系统,这五个方面的信用资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取得:

①财务报表。这是信用分析最理想的信息来源之一,但需注意报表的真实性,最好是取得近期经过审计后的财务报表。通过计算一些比率,特别是对资产的流动性和准时付款能力的比率进行分析,来评价企业能力、资本、条件的好坏,以利于企业提高应收账款投资的决策效果。

②信用评级报告或向有关国家机构核查。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或社会媒体定时都会向社会公布一些客户的信用等级资料,可以从相关报刊资料中进行搜集,也可向客户所在地的工商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开户银行的信用部门咨询,了解该企业的资金注册情况、生产经营的历史、现状与趋势、销货与盈利能力、税金缴纳情况等,看有无不良历史记录来评价企业的品德等。

③商业交往信息。企业的每一客户都会同时拥有多个供货单位,所以企业可以通过与同一客户有关的各供货企业交换信用资料,如往来时期的长短、提供的信用条件以及客户支付货款的及时程度。

对上述信息进行信用综合分析后,企业就可以对客户的信用情况作出判断,并建立客户档案,除客户的基本资料如姓名、电话、住址等以外,还需着重记录客户的财务状况、资本实力以及历史往来记录等,并对每一客户确定相应的信用等级。等级可分为A、B、C三等,A级为规模较大、历史往来记录较好或盈利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较好的企业;B级为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一般,有一定资产作抵押,在以往交易中经催收能结清货款的企业;C为信誉差、财务状况差、又无资产抵押的企业。但需注意的是,信用等级并非一成不变,最好能每年作一次全面审核,以便于能与客户的最新变化保持一致。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企业在销售时就要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及结算方式,A、B类客户都可采取赊销方式,只不过是在赊销额和期限上有所区别,赊销额度的确定可根据收益与风险对等原则、客户营运资本净额的一定比例或客户清算价值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在信用期限的确定上,企业可根据行业惯例进行,或者是采用边际收益法和净现值流量法来确定合理的信用期限,但一定要以增加的收入大于相应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成本为标准。对于C类客户,一律采用现款交易或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进行货款结算,决不能为了单纯地提高销售额而去迁就客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一般地,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往往会附有现金折扣条件,即客户若在规定期限内付款的话,可享受一定的折扣优惠,无非是希望客户能尽早支付货款,但要注意把握好度,即提供折扣应以取得的收益大于现金折扣的成本为宜。

(三)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管理

1.建立赊销申报制度。企业财务部门或信用部门要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不能只从销售人员口中了解情况,应当建立健全赊销申报制度,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如客户要求延期付款时,销售部门经办人员就须填制赊销申报单(一式多联)报信用部门审核,在申报单上除了要列明对方单位名称、地址、开户银行及账号等基本内容外,须重点标明要求赊销金额、赊销期限、有无担保等,信用部门在对客户资信情况调查后,作出赊销决策,在赊销申报单上签署意见,并报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后方可列账。应收账款列账后,申报部门的负责人及经办人员就成了该笔款项的责任人,并在信用部门的配合、监督下对款项的回收负全责。

2.注重合同管理。企业除现金收入之外的供货业务都必须签订合同,当销售部门收到经信用部门和企业法定代表审核签字后的赊销申报单后,根据审批意见并与客户意见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签订销售合同。销售合同的要素必须齐全而且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特别是付款形式、账期和延期付款的具体违约责任都应清楚、准确,最好是能够采用统一的合同范本。另外,销售部门还要将合同影印几份,经有关部门或人员与原件核对无误后分别交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利于其对销售合同的执行、跟踪、检查起监督和预警作用。

3.建立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企业要针对应收账款管理中经常出现的状况,以制度的形式将债权责任明确下来,以规范有关人员的行为。主要内容应包括:(1)明确划分责任范围,对公司全部的客户的欠款尽可能地落实到个人;(2)明确规定在应收账款未完全收回之前,责任人不得调离企业;(3)明确规定各人的职权范围,对超限额赊销或未经审批赊销的应予以处罚,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后果;(4)明确规定隐瞒、变更应收账款事项应负的各种责任;(5)明确规定由于信用部门人员,调查不实而产生坏账应负的责任;(6)明确规定责任的监督部门,防止责任管理流于形式。当然,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来说,责、权、利是不可分的,应收账款的清收与责任人的经济利益要挂钩,目标要具体、奖罚要有力,要制订严格的资金回笼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赊销申报人的考核目标,这样就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

4.做好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加强催收力度。首先,企业财务部门应按赊销客户名称进行明细核算,定期统计客户的赊销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信用部门也要经常计算账款回收期、账龄结构、逾期账款率、坏账率等指标,并将结果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为评估、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信用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了解赊销总情况。其次,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对账单应由双方供销当事人和财务人员确认无误并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对于逾期拖欠的应收账款应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账龄分析,并加紧催收,因为账款最忌讳不及时追讨,据美国收账者协会统计,超过半年的账款回收成功率为57.8%,超过1年的账款回收成功率为26.6%,超过2年的账款只有13.6%可以收回。最后,信用管理部门在账龄分析表的基础上,经过追踪、核查,进一步将逾期应收账款按风险程度分为A,B、C三类。把属于客户有能力偿还,但恶意拖欠不还的划分为A类;因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不善等临时性经营困难,但产品有前景而不能及时偿还的划为B类;因天灾人祸、政策调整等不可抗力而导致经营极度困难且扭亏为盈无望的划归为C类。对于不同类别的应收账款应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催收。对于A类拖欠,应及时采取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策略,如借助有权威的第三者进行调解,由仲裁机关仲裁解决等;对于B类拖欠,可以采取物资串换、以物抵债、债转股或要求客户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如重新签订协议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但须加收一定的逾期补偿等,协助客户渡过难关;对于C类拖欠,是延期还是让利给对方,宁可少收一点而尽早回笼资金,了结该笔欠款,须经有关部门或主管领导权衡再作处理。在催收账款过程中,还需注意收账技巧,切勿因急功近利而丧失一批好的客户。

5.严格按会计制度办事,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财务人员应严格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要求对应收账款进行及时清算、对账等工作,工作岗位设置中也要注意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记录主营业务收入账簿和应收账款账簿的人员不得开具发票、经手现金,以形成内部牵制,达到控制的目的。对于发票,也要定期与销售部门的销货清单和有关科目的金额进行核对,以防账外债权的出现。当然,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或其它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金。

四、对于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的一点想法

有人说,“三角债”是一种在某些企业间所形成的“多米诺骨牌”,如果每个企业都能在交易中恪守信用的话,还会有这种现象的出现吗+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必具要素,有着真金白银殷的经济价值。因此,必须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用以规范和监督企业的行为。

所谓信用,它是一种买卖双方之间不须立即付款或财产担保而进行经济价值交换的制度,也有人将其进一步解释为是—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不用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得资金、物资和服务的能力;而征信指的是对他人的信用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征信业对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发达国家征信制度过程看,征信制度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欧洲为代表的以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主导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其信用信息服务机构是被作为中央银行的一个部门建立,而不是由私人部门发起设立,而且各商业银行需要依法向信用信息局提供相关信用信息,中央银行承担主要的监管职能;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完全依靠市场经济的法则和运作机制,靠行业的自我管理形成具体的运作细则,政府仅负责提供立法支持和监管信用管理体系的运转,在这种运作模式中,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美国的信用中介机构都是由私人部门所有。笔者认为,要在我国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必须以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力量为主,民间组织力量为辅,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商业化的手段,借助于先进的技术信息,逐步收集处理分散在工商、税务、银行、质监等不同部门的企业经营行为的记录,建立覆盖全国的网络化的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数据库。因为现在许多信息相对封闭和分散于各个机构中,使信用信息缺乏透明度,而我国是一个中央高度集权的国家,只有以政府的权力作基础,只有政府出面,才能进行跨部门的协调和征集工作。目前,中央银行和中国质量技术监督局已联网对企业的开户情况进行管理,对于每个开户企业都设置了唯一的企业识别码,申请编码的时候需有税务登记证等其他证件-,我想可以此为基础,再通过国家通过行政手段综合其他部门的有关信息,达到各部门资源共享的目的。对于这个企业信用管理数据库,任何企业都可以付费在网上查询,使得企业在进行客户资信调查的时候,可以方便、快捷地取得所需的信息。一旦企业有什么失信行为,可以在网上进行投诉,经有关部门查实予以公布,并根据情节严重性给予“判刑”,即将企业名称及不良行为记录锁定在“黑名单”中,同时限制企业诸如投资、股权变更等行为,等到达一定年限后才予以解除限制,但有过的失信行为将永久保存,让这些失信企业在商业圈中寸步难行,同时也要给予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以褒奖,例如可以给予他们在发行股票、债券上的优先权利或较为优惠的贷款利率等,但是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法律的保护,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规,规范有关政府部门、银行、工商的行为,对故意造成信息不实的行为作出相应的处罚,保证企业信用信息库的真实性、严肃性,从而逐步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种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应收账款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易的剂。

参考文献:

[1]赵德武。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朱军生。财务管理一原理与决策[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3]冯巧根。收不上账,怎么办?

[4]朱跃峰。谈谈大中型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问题[J].浙江财税与会。

[5]上半年经济效益水平明显提高[M].中国统计信用网?.

5c财务管理体系范文第3篇

应收账款原是一个财务概念,是指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应向购货方、接收劳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物权法颁布后,引入了应收账款质押的概念,根据物权法的配套法律《》的规定,“应收账款”是指权利人因提供一定的货物、服务或设施而获得的要求义务人付款的权利,包括现有的和未来的金钱债权及其产生的收益。

二、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发生应收账款的原因,一般情况主要有四种:

1、商业竞争。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我国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扩大市场占有,提高销售额,加强竞争力,大量采用了赊销方式。这是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价格、质量、售后服务、广告等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对于同等的产品价格、类似的质量水平、一样的售后服务,实行赊销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将大于现金销售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这是因为顾客将从赊销中得到好处。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揽顾客,于是就产生了应收账款。有竞争引起的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2、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款的时间常不一致,这也导致了应收账款。当然,现实生活中现金销售是很普遍的,特别是零售企业更常见。不过就一般批发和大量生产企业来讲,发货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往往不同。这是因为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的缘故。结算手段越是落后,结算所需时间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由于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而造成的应收账款,不属于商业信用。

3、应收账款内部管理不力。企业缺乏商业信用意识,例如没有认真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而违约或因质量异议未能及时处理,导致对方拒付货款;因客户恶意欺诈或销售人员携款潜逃,导致款项无法收回。企业信用管理不力,盲目地对信用不好的企业赊销,加上追讨欠款工作不力,导致货款难以收回等

4、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节约支出。企业持有库存商品,要追加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支出。因此,当企业存货较多时,一般都会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把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减少库存,节约相关的开支。

5、销售人员的原因。企业为了鼓励销售人员更多地销售商品,常采取销售数量等指标作为考核方式;销售人员与客户也可能就赊销等问题达成私下分成的协议。因此,个别销售员为了达到销售目的或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私下或过度地采用赊销这一促销方式。

按企业内外分有以下两类:

从企业内部来看,主要原因是:1、赊销行为。企业为了扩大销售份额,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或为了与配套企业巩固业务渠道,获取稳定的经济收益,往往在制定本企业营销策略时,就确定了赊销的对象和数额。2、产品特性。由于产品本身特性使销售行为不能一次完成,必然造成应收账款的产生,如某些机器设备、建筑物、劳务和技术等在交付后需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检验。通常买方以质保金形式扣押卖方一定比例的货款,待其使用和检验合格后再支付质保金,这时才能收回全部货款。3、管理上的漏洞。这是大多数企业形成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之一,体现在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在销售合同订立环节,由于对有关合同条款文字表达不清,使合同双方产生歧义;或重要概念表述不准,对对方没有约束力;或由于主要合同条款漏项、关键词语书写不规范甚至使用了错别字等,使对方有可乘之机。在产品发运过程中,所选择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装卸方式、装卸工具、产品包装、运输线路、发货批量、发货时间等方面一旦因自身原因发生变化或出错,与合同约定有出入,引起产品受损、费用增加、到货时间提前或延误,在没有取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纠纷,进而影响和延迟货款的结算。在产品的验收环节中,取样、化验、计量的方式和标准以及产品附件的范围和数量(包括所有图纸、数据和文字资料)等方面,由于某些产品确实存在事前约定与实际操作出现误差的可能,同样也会出现产品验收纠纷,从而使货款难以及时回笼。在货款结算环节中,由于所选择的结算方式不同,货款到账的时间也不同。如商业汇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因中转环节多、变化因素多,所以货款到账的时间也较长。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沟通不够,销售与收款脱节,导致应收账款的产生。部分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失误或责任心不强,造成票据错误、丢失,致使货款不能及时收回。

从企业外部来看,主要原因是:1、恶意拖欠。这是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时间不长,国家宏观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企业对信用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企业的失信成本极低或根本没有,因此企业间的相互拖欠非常严重,有些企业甚至认为“欠债有理”,欠债是企业经营能力“强”的一种表现。2、买方市场的优势。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供大于求时,买方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往往把延迟付款作为购买条件强加给卖方。而卖方由于处于劣势地位,没有回旋余地,不得不被动的接受。3、执法不严和地方保护主义。当前企业间的经济纠纷诉诸法律后,存在着一些执法部门执法不严和地方保护主义,“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比较普遍,其后果一是造成既有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二是助长了拖欠货款风气的蔓延。4、恶意诈骗。少数不法企业和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对企业进行诈骗。这也是部分企业形成应收账款的原因之一。

三、应收账款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1、扩大市场规模

对于一国经济而言,发展信用交易的最重要意义莫过于扩大该国的市场规模。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靠扩大该国的信用交易总额度来扩大市场规模。如果国民经济的所有部类都仅使用现金支付手段进行交易,所能够周转的交易数额有限,市场规模必然相对小很多,由此产生的问题也很多。扩大了市场规模会带来生产规模的扩大,由此可以间接扩大就业水平。

2、 增强企业或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发展信用交易,可以增加企业或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如果只采用现金交易,许多企业因缺少现金而无力购货。处于竞争激烈行业的生产厂家,必须想方设法地扩大交易;而一时现金周转有困难的企业,可以依靠信用工具缓解资金紧张的状况;至于生产型企业,信用交易可以帮助它们增加购进生产原料,以生产更多的产品。信用(赊销行为)可以发挥扩大市场、获得存货和各种供给以及得到短期融资的作用。如果企业愿意向客户提供赊销,就可以使更多的客户愿意立即购买商品和劳务,由此,企业就可以实现扩大市场和吸引客户的目的。

3、 增强企业竞争力

我国由于多年来实行计划经济运行机制,加上国家信用管理体制尚未建立,绝大多数企业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和制度。企业普遍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再加上信息收集渠道受到限制,相关信用信息资料的质量不高,使得大部分企业不重视信用信息的收集或者是无法收集到有效的信息。缺乏信用信息的后果是企业在向客户授信时,只能凭主观判断而没有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评判。其结果是导致国内企业之间出现大量的拖欠和三角债,呆账和坏账十分严重,最终阻碍了企业信用的发展,也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4、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企业在新产品开发、科学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提

高,有些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企业信用形象及信用管理水平方面,我国企业与外国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着与外国企业的直接竞争时,信用及信用管理将成为影响我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从某种角度可以认为,此时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竞争主要不在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的竞争,而是信用的竞争。

5、 扩大销售,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

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不断扩大销售,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赢利水平。企业赊销实际上是向顾客提供了两项交易:向顾客销售产品以及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向顾客提供资金。采用赊销方式是扩大销售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在宏观经济不景气、银根紧缩、市场疲软和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赊销具有比较明显的促销作用,更是一种抢占市场的主要手段。此外,在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时,采用赊销方式也是增加企业时常占有率的有利武器。

6、 减少存货占用水平。

企业存货占用水平影响到企业的费用支出水平。一般来说,存货占用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仓储费、保险费和保管费等营业费用的相应增加。因此,无论是季节性生产企业还是非季节性生产企业,当存货占用水平过大时,为了减少可能发生的费用或损失,都会采用较为优惠的条件进行赊销,将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偿债水平,增加资产的流动性,而且也能减少费用支出和损失的发生。

认识到应收账款的性质和积极作用,就不会产生为了提高收账比率而一味地采取现金销售的现象,从而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

四、目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应收账款总量逐年递增。当前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既有我国的信用环境状况的影响,又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企业缺乏风险意识。为了抢占市场,扩大销售,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性认识不足。一些企业在进入当地市场之初,为了尽快地打开营销局面,没有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在事先未对付款人的资信度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采取与客户签订短期的、一定赊销额度的销售合同来吸引客户,扩大其市场份额,造成应收账款管理责任“真空”。于是产生了较高的账面利润,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流动资金不能及时收回的问题,因此形成了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三角债”现象突出,成为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表现形式。

2、内部控制缺位、管理无章,放任自流。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规章制度或虽然内控制度面面俱到,但在执行过程中有章不循,形同虚设。信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各自为政,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无人管理问津。

3、系统内部相互拖欠。有些企业由于资产结构不很合理,或是由于注册资本偏小,或是由于经营不善,自身积累不够,造成企业经营流动资金短缺,因此,在系统内常常是先货后款,相互拖欠,也形成了部分应收账款。

4、内部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在有些企业中,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企业的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因此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的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关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5、财务核算粗放、对账不够及时。由于经营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以及票据传递、记录等发生误差的可能,所以,经营过程中债权债务的双方就经济往来的未了事项进行定期对账,可以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然而有的企业由于和客户对账不够及时,有的及时对了账,但只是口头上的承诺,并没有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依据。

6、信用管理薄弱。一些企业根本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或专门的信用管理人员,信用管理的责任只是有财务或业务等部门兼管,未对应收账款按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管理。信用政策如何制定?信用额度如何授权?客户的资信程度如何?目前对方经营形势处于什么状态?被占用的资金风险多大?形成逾期的原因是什么?是恶意的逃债还是临时的财务困难或是确无偿债能力?都不得而知。

7、应收账款管理责任部门不清。一些企业为了改变应收账款风险无人负责的局面,将应收账款的收账责任划定在销售部门里,这种现象在企业实行销售承包制或销售买断制的情况下尤为明显。有些企业将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划归到企业财务部门,这更是一种管理上权责不分的表现。财务部门的责任是进行财务管理,其活动内容主要是对企业融资、投资和利润分配活动的统筹规划和安排。

五、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风险和弊端

(一)占用流动资金,影响企业现金流入。企业赊销商品时,发出存货,货款却不能同时收回,如果大量的流动资金被应收账款占用,势必造成现金流入短缺,影响企业资金周转,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二)夸大企业经营成果,存在潜亏风险。目前,我国企业确认收入时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因此,企业本期利润的增加并不能表示本期实现的现金收入。这样,等于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虚增利润,而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不能充分估计。据统计,逾期应收账款在一年以上,追账成功率在50%以下,一旦成为坏账,将直接减少企业的盈利。

(三)增加企业现金流出,削弱短期偿债能力。从赊销的账务处理可以看出,赊销虽然使企业产生了较多的收入,增加了利润,但企业的现金流入并未增加,而且在应收账款引起的催收中,企业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也削弱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六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及对策

既然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是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那么其管理的目标就是求得利润。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也必须围绕着如何提高企业价值的角度来开展。所以,应收账款管理应该围绕着如何实现利润来进行。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资金投放,是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而投资肯定要发生成本,这就需要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这种政策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当应收账款所增加的盈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如果应收账款赊销有着良好的盈利前景,就应当放宽信用条件增加赊销量。

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一个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过程。全过程体现在建立信用管理机构、收集客户信用资料、分析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主要是对客户提交的财务报表的分析)、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建立针对销售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收账款回收、应收账款保全和呆帐催收;全方位体现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单纯是销售部门或者财务部门的事务,而是集合了销售部门、财务部门、会计部门和法律事务以及内部审计等相关部门的力量,共同致力于实现应收账款收益的最大化,以提高企业的赢利水平。

为了实现对应收账款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管理,企业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建对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关于信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西方学术界和企业界都没有什么分歧,但是,在企业内部信用机构设置和信用管理模式上,却一直存在着争论。企业到底要不要设立信用部门,如何设立信用部门,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各种统计数据已经清楚地表明,设立独立信用部门的企业不论在破产率、坏账率、销售利润率上,还是企业发展速度上,都远远胜过了那些没有信用部门的企业。于是,近几十年中,凡是有一定规模的西方企业,大多建立起了独立的信用部门,并通过它实施企业内部的信用政策。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都接受这个建议。尽管有充分的证据和事例证明建立独立的信用部门的正确性,但企业管理者也会找出种种理由拒绝它。比如,有许多企业的经理认为,我的企业销售一直采用现金交易或以现汇交易为主,或者我的企业单靠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能够很好地控制企业账款回收了,或者说,建立独立的信用部门会增加企业的成本等等。

一家优秀企业的内部管理必然是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信用部门的建立,既控制了业务部门只追求数量、不考虑风险的轻率和盲目,防止坏账的产生,又推动企业使用更灵活的贸易方式寻找商机,扩大业务。信用管理人员熟悉袭用管理的各个环节,他们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确定合适成交条件,实行全过程信用监督。信用部门的建立,使企业真正有可能成立一个创造利润的有机体。

企业决定设置信用管理部门,有三种不同的做法:将其设在财务部门下,或设在销售部门下,或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平行设立。不论是将信用部门设置在财务部门下面,还是设置在销售部门下面,信用部门最终都会被其他部门同化,丧失自己的独立性,惟顶头上司的命令是从,最终失去设置信用部门的意义。只有将信用部门与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并行设立,才能保证信用管理人员的客观、公正和独立性,增强信用部门的制约力,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开展信用调查,建立客户信用资料

信用调查是取得真实可靠的客户信息的必要手段,也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源头。只有取得了丰富翔实的客户信用资料,才能有效分析评价客户资信程度,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从而有效地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客户的信用调查方法包括直接调查法和间接调查法。直接调查法指采用实地考察、访谈法、客户填写申请表、问卷调查等方法来获取客户的第一手资料;间接调查法指采用获取并分析客户的财务报表、客户内部数据库,或者取得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报告,以及从公共机构及公共信息渠道获得资料。

开展信用调查,不但是收集并处理客户信用信息,而且要对客户信用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信息系统。信用管理部门对客户档案实施动态管理,目的是随着客户的财务、经营、人动情况,定期调整对客户的授信额度。合格的客户档案要求其客户信息是动态的,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所谓动态信息,指的是对于客户档案信息不断地更新。

客户信用信息的收集并处理需要建立客户信用管理系统,包括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通过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方便存储、分析和使用大量的客户信息,使信用管理人员脱离繁重的手工劳动,使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管理流程更加顺畅,随时间、空间、客户信用风险和业务的进展情况,有效地提高企业信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分析、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

企业信用管理的根本目的不是去限制、阻碍销售,而是通过对企业客户的管理,来达到优化企业的客户群体的作用,是防患于未然,即在与客户交易之前,就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也就是筛选有资格享受赊购产品优待的客户进行授信。

在充分获取客户信用资料的基础上,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评估方法,客观地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信用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两类方法:一类是定性方法,另一类是定量方法。定量方法更多地依赖公司的财务数据,而定性评级则更多地依赖于专家综合判断。信用分析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各有特点。美国的评级界认为,利用数学模型对过去的财务数据分析,仅仅是信用分析的出发点。如果不在此基础上对市场环境、竞争能力、经营者的素质等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调查,则信用分析很难得出正确得结论,从而否定了仅仅依靠定量指标分析得方法,并推崇相对信用分析方式,即信用分析时强调定性信用分析与定量分析向结合。

目前世界上1000强的企业,90%以上实施了信用管理。相对而言,中国企业在实施信用管理上慢了一步。但是,我国的企业并不应该完全照搬国外企业的信用分析模型,而是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能力、所处的商业环境和社会环境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管理模型。

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方法是指依靠企业的信用分析专家的主观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方法的特点是完全依赖于专家的经验积累,一般是由许多专家组成评估小组,每个专家依据企业所确定得信用评判的标准自己做出估计,然后根据专家的投票结果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或是否授信。企业信用评判的标准是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参照同行业的标准所确定,不同的企业其信用评判的标准不同,最常见的为信用分析的5C要素为标准。

5C评估法。5C理论是信用分析的理论基础。5C评估法是指对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五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的评价。由于这五个方面的英文的第一个字母都是C,因此被称为5C评估法。这五个方面分别是客户的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环境(Condition)。其中,品德是指企业履约的意思,是影响企业信用的首要因素。客户的品德如何一般可以从客户的履约记录、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品德方面来衡量;能力是指客户的即期支付和偿债能力,通常可以通过对企业经营的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来判定;资本是指企业的财务实力,它决定了企业的最终清偿能力,我们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财务指标来判定;抵押是指企业提供的备用偿债保证,包括抵押、担保、留置等方式通常我们需要对抵押资产进行估价,对担保人进行信用分析来确定抵押担保的价值;环境虽然它被列为5C的最后一个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不重要的;相反,作为5C中惟一的一个外部因素,环境对其他内部因素的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商业行为往往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通常我们通过行业分析和竞争分析来确定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风险。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企业通过开发信用模型而进行的一种分析方法。一般通过设计一整套客观的指标,每个指标明确评分标准及权重,然后根据给定的信用模型确定客户的信用分数,确定客户信用等级,以此作为客户信用分析的结果。

(1)客户评分卡法。客户评分卡法是等级预测模型和评分模型的一种组合,其通过对一系列可能影响客户信用状况的因素分别赋予不同的数值和权重,然后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来计算客户的综合信用分数,以此来比较和评价不同客户的信用状况。

这种客户评分卡法,它的优点是相当明显的。首先它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评分卡既考虑到定性因素,比如个人品质,又考虑到了一些定量因素,比如财务指标。其次由于某些因素的选择以及因素的分组需要管理层或第一线人员的经验判断,这样制定出来的客户评分卡比较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又容易被企业各个部门接受。再次客户评分卡的制定、维护以及修改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如果公司的客户数量并不是很多(100~500),而且在对信息准确性并不是要求太高的前提下,采用评分卡法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总之,客户评分卡模型最大的优点是其可操作性相当的强。其同时考虑主观和客观因素,既保留了数据统计的优点,又有主观的调整。这就使得其更加灵活,同时对数据要求有所降低。这种方法另外一个优点是能够在最初测试模型的准确性。

(2)期权分析法。期权分析法以Black-Scholes-Merton模型为基础来衡量公司违约的几率。公司举债经营,就好像是股东向债权人买进期权,公司的资产即是买权的标的资产,而债权则为履约价格,故可以用期权模型来估算处公司价值,当公司资产价值低于债权时,股东会选择违约,因此,公司违约几率即是公司资产价值低于债权的几率。

(四)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指企业针对赊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而制定的业务管理原则、标准和风险控制方法,是指导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和有关活动的根本依据。制定信用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从总体上控制应收账款可能出现的风险,它是企业进行事中控制的核心内容。

信用政策的目标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科学地将企业的应收账款持有水平和产生坏账的风险降到最低;二是合理地扩大信用销售,在数量上扩大客户群,降低制成品的库存,争取公司的可变现销售收入最大。制定信用政策的基本“公式”是在(最大销售+净销售收入)和(最低逾期应收账款+坏账发生率)之间取最佳值。

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等内容。

1、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指当采取赊销手段销货的企业对客户授信时,对客户资信情况提出要求的最低标准,通常以预期的DSO和坏账损失率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因为信用标准的设置,会直接影响对客户信用申请的审批,所以根据本企业自身的资金情况和当时的市场环境,确定适宜的信用标准也是企业制定信用管理政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不难看出,信用标准同时涉及到收入和成本两个方面的问题。企业应该制定一个合乎自己情况的科学的信用标准,确定信用指标的主要因素应该包括竞争对手的情况、客户情况、市场战略、库存水平、其他历史经验等。一个企业的信用标准应该是在对收入和成本认真权衡的基础上慎重确定的,过严或过松的信用标准都不是明智之举,而且企业信用标准也需要随企业、行业、市场情况的变化而不断修订。如果较为严格的信用标准使损失的销售毛利大于企业所希望避免的应收账款持有成本,那么企业就应该适当放松信用标准;反之,如果较为宽松的信用标准使应收账款持有成本高于取得的销售毛利,那么企业就应适当实行较为严格的信用标准。

2、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销货企业要求赊购客户支付货款的条件,它由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两个要素组成。一般来说,企业的信用条件是遵循本行业的惯例给出的,它是基于一定的外部经济环境,在充分考虑到本企业自身资金实力的情况下,本着提高最终效益和增强竞争力的指导思想确定的。给客户的信用条件如何,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应收账款的持有水平和规模。

信用期限特指企业为客户规定的追偿的付款的时间界限,并在赊销合同中取得了客户的允诺。确定适宜的信用期限是企业制定信用政策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是通过对不同赊销方案进行分析和计算所得出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信用期限的确定,应该在参照行业惯例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方法确定。

现金折扣是指企业在赊销中给予客户的现金折扣期和折扣率。折扣期限是客户在多长的时间区间内付清赊购款,便可以取得折扣优惠;折扣率是在折扣期限内给予客户多大额的折扣,通常按照赊销额度的一个比例进行计算。

3、收账政策。收账政策是当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时企业应该采取的收账方法和措施。企业所采取的收账政策和实际发生的收账成本存在负相关关系。当企业采用积极的收账政策时,可能会有效地减少应收账款的成本(包括坏账损失),但是也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收账成本;当企业采用消极的收账政策时,可能会增加应收账款的成本(包括坏账损失),但是也可能减少收账费用。因此,企业应该衡量增加收账费用和减少应收账款成本之间的利害关系。

企业可针对原由客户和新开发客户、大客户和中小客户分别制定不同的具有弹性的信用政策。

(五)建立针对赊销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该针对赊销业务制定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惯例办法和程序。这些方法和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关键内容:

1、岗位分工控制。建立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将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分别设立,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或岗位)的单位,应将信用管理岗位与销售业务岗位分设。

2、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员对销售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员不得越权审批。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金额较大或情况特殊的销售业务和特殊信用条件,实行集体决策。未经授权人员不得经办销售与收款业务。

3、销售与发货控制。建立销售预算惯例制度,制定销售目标,确立销售惯例责任制。建立销售定价控制制度,制定价目表、折扣政策、付款政策并严格执行。加强赊销惯例,对于超出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的赊销业务,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明确规定销售谈判、合同签订、合同审批、销售、发货等环节的岗位责任制、职责权限及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建立退回管理制度。销售退回必须经销售主管审批。建立完整的销售登记制度,加强销售合同、销售计划、销售通知单、发货凭证、运货凭证、销售发票等的核对工作。销售部门应当设置销售台账。

4、收款控制。销售收入及时入账,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擅自坐支现金。销售与收款职能应当分开,销售人员应当避免接触现款。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按客户设置应收账款台账。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及时足额收回款项。对于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应当报告有关决策机构,以确定是否确认为坏账。发生的坏账应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对已注销的坏账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收回已注销的坏账应及时入账。加强对应收票据的管理,其取得和贴现必须由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人员书面批准。定期与客户核对往来款项,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5、监督检查。定期检查销售与收款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销售与收款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销售的管理情况;定期检查收款的管理情况;定期检查销售退回的管理情况。

(六)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

企业应该采用账龄分析的方法计算每一笔应收账款的账龄和所有应收账款的平均账龄,并以此来强化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为了加快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企业除了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外,也应该制定合理有效的收账程序和方法,如采用电话、信函和发电子邮件等通信方式,也可采用个人拜访或委托专门收账机构进行回款,必要情况下,企业也可以对欠账客户采取提起法律诉讼的方式来收回应收账款。

这里介绍一种POWER法则(取其五个阶段的英文翻译的第一个字母)。

1、事前准备(preparation)。在进行任何收款行动(包括打电话)以前都应该进行适当的准备,以估计客户可能的借口与反应,提高收款工作的效率。准备的主要内容有:回顾上次收款行动的过程与结果、客户可能的理由、我方是否有过错、是否解决、本次行动与对方何人联系、需要达到什么目的,等等。是否进行分类收账?是否能按时进行收款行动?是否存有收款过程的书面记录?收款过程是否循序渐进?等等。

2、表达明确(open strongly)。收款行动中应该明确表达收款的意想,如金额多少、何时偿还等,并且要确定对方有权限人员得到、明白我方的意见。这样使收款行动比较正式,有很强的针对性。

3、掌握进度,克服困难(work with objections)。收款行动中,我方具有绝对的正当理由,因此应该毫不放松地掌握谈话或会面的进度、话题、方式,以果断、坚决的态度打消客户可能提出的借口与不合作行为,推动收款行动。

4、确认承诺(end with commitment)。收款行动即将结束时,收款人员必须与客户清楚地确认已经达成的共识,已经做出的承诺,对一些纠纷事项的明确意见,一方面提醒客户以后遵守承诺,另一方面也确认收款行动的成果。

5、对再次违约迅速行动(react quickly for broken promises)。有些客户经常空口允诺,事后又反悔或毫无动作。对于这样的客户,一定要迅速表达我方的严重关注和不满。如果对方确无诚意,应采取适当地升级行动。

POWER法则虽然简单,但是适用于电话催收、面访收款。它不仅适用于单笔账款的催收,还可以用于指导整体的应收账款的收款工作,因此还是一种比较可行、有价值的方法。

(七)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