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口腔健康意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何天鹏 李昕 孙强
口腔门诊就诊患者疾病构成情况就诊患者中所占比例排第一、二位的疾病分别是牙周疾病和龋齿,其构成比分别为36.0%和28.7%,就诊患者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就诊患者中正确刷牙方法的知晓率为30.2%,牙结石、合理洁牙频次知晓率分别为22.1%、10.9%,牙菌斑的知晓率为2.4%,(表略)就诊患者行为习惯情况就诊患者中采取正确刷牙方法者的比例占15.1%,曾经洗过牙的占10.2%,睡觉前经常吃甜食的占20.4%,未接受过口腔门诊健康教育的比例占37.8%,最近5年未曾看过口腔门诊者占65.2%,经常吸烟的比例占39.2%,经常饮酒的占36.5%,经常熬夜的占40.6%,不经常锻炼身体的占76.4%,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来中日友好医院口腔门诊就诊患者以牙周疾病、龋齿为主,这与有关文献报道的结论相一致[7-10],也与2005—2007年我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一致[1]。不健康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往往是龋病、牙周病的发病原因,而不健康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则源自对健康的口腔卫生知识的不了解和卫生意识的淡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有不健康的口腔卫生行为,如不正确的刷牙行为(包括刷牙方法、时间和频次)、嗜甜食、洁牙不及时等,容易导致龋齿及牙结石的产生[11];又由于健康意识的淡薄和对有关医学知识的缺乏而疏于就医,长此以往,容易引起各种口腔疾病。口腔疾病可以导致各种后果,轻则牙齿脱落,重则发展成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心内膜炎、肾炎、败血症等。
在今后该医院口腔疾病的预防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对人群的牙周疾病及龋齿的健康教育,不但教育患者如何预防牙周病和龋齿,而且还应教育患有在患有疾病后如何配合医生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口腔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口腔健康行为的改变,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则与健康的口腔卫生知识密切相关。行为的改变首先要对卫生知识有较好的、正确的掌握,但口腔行为改变与其他健康行为一样,其改变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有时候较高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并不一定带来意识和行为的根本变化。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来该医院口腔门诊就诊的患者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不容乐观,对日常很多人了解的最基本的刷牙常识并不了解,如合理的每天刷牙次数知晓率低于50%;刷牙正确方法的知晓率则更低,仅达到30%;对于牙结石、洁牙、牙菌斑这类深层次知识点,则具有更低的知晓率。上述知识知晓率的情况反映到口腔健康意识及行为上就表现为大多数就诊患者未采取健康的行为方式,如超过80%的患者未采取健康的刷牙方式,仅有10%左右的患者曾经洗过牙,超过60%的患者最近5年未曾看过口腔科门诊。尽管有超过65%的患者曾经接受过口腔卫生的健康教育宣传,但从对上述知识、行为的知晓情况来看,他们曾经接受过的健康教育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虽然有接近90%的患者了解甜食对龋齿发病影响,但仍有超过20%的患者有睡前嗜甜食的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牙周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压力较大、过多摄入甜食以及不经常锻炼身体[10,12-14]。烟草使用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WHO1996年报告,在美国一般人群中吸烟者占20%~25%,而牙周炎患者中吸烟者占40%~45%。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全国吸烟人群达3.5亿,烟草消费量每年平均以5.3%的速度上升,占全世界烟草消费总量的30%以上[15]。本次调查显示,该门诊就诊患者中吸烟者接近40%。压力较大、饮酒、不经常锻炼身体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被认为是引起包括口腔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相关因素,本次调查也发现仍有较大比例的就诊患者具有这些不健康的行为。此外,仍有一半的就诊患者对口腔疾病治疗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及一人一机的原因不理解,显示了他们对预防血源性疾病传播意识的淡薄。共用未经严格消毒医疗器械已经被证明能够传播多种血源性传染病,如可以传播乙肝病毒(HBV)、艾滋病病毒(HIV)以及最近出现局部爆发流行的丙肝病毒(HCV)等[16]。
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就诊患者中存在的不健康口腔卫生行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意识到口腔卫生行为的重要性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必要性。具体的做法可通过在患者候诊时由本院的口腔科医生及护士对其进行口腔卫生知识讲座,然后辅以现场演示对不正确的行为进行矫正;社会上则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对人群进行全方位的口腔卫生宣教,改变不良的口腔卫生行为,减少牙结石的产生和牙菌斑的附着机会,降低龋病和牙周疾病的发病率,促进人群的口腔健康。本次调查显示,该医院口腔门诊就诊患者包含各类社会人口学特征的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离散度较大,而且呈现“两极”特点,即低于30岁的年轻人和高于50岁的老年人占有较大的比例,文化程度以初中、小学及以下的患者居多。因此,应加强该门诊对老年人及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及口腔门诊诊疗服务能力,加强对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诊疗服务,采用这两类人群易于理解接受的、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还要加强对儿童的父母的健康教育,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起对子女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任务。
【关键词】 云岗地区;口腔流行病学;调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6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0-02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口腔疾病的预防、治疗,为了更好地为云岗地区人群服务,我科借三院体检机会进行了此次云岗地区口腔流行病学调查。
1 刷牙状况
调查对象中,每天刷牙少于一次的有26%,每天刷牙2次的有72.9%,每天刷牙3次的有1.06%,见表1。
2 洗牙状况
调查对象中,从未洗过牙的有8.34%,洗过3次的有49.96%,每年洗一次的有21.14%,每年两次的有0.28%,见表2。
3 口腔就诊状况
调查对象中,因为牙疼才看牙的有28.75%,每年检查一次的有24.15%,每半年检查一次的有7.1%,见表3。
6 结论
6.1 从刷牙、洗牙、口腔就诊状况、患病率、义齿修复状况可以看出,受检人员主动进行口腔保健的还是较少,但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受检人员的口腔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对口腔保健方法的运用和口腔就诊的意思也越来越强,说明知识水平对口腔保健有着很大的影响。
6.2 受检人员患龋率和牙周炎比较高,需要接受积极的治疗。
6.3 受检人员中还有很多需要修复的义齿而没有修复,需要及早修复。
7 讨论
云岗地区由于受检人员的知识水平总体来说还算比较高的,尤其跟附近居民相比,所以其口腔保健意识相对来说还较高,可见文化程度是影响口腔知识知晓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程度低者接受的知识较少,其口腔保健知识也少,口腔保健行为也差,此与有关调查结果一致[1],但对众多的口腔保健方法和口腔常规检查还重视不够,需要我们更好地宣传,加大教育力度,采取多样的宣教方法和治疗手段[2],更好地为云岗地区居民的口腔保健服务。
面对较高的患龋率和牙周炎发病率,我们应该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走进社区,进行宣传,并从儿童、青年开始更好的进行口腔保健。
在缺牙较多没有修复的患者,要宣传牙齿缺失的危害,建议患者及早的修复缺失牙齿,以更好地促进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
针对检查的结果,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7.1 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次刷牙的时间不少于3分钟,刷牙时的力气不能用得过大,睡前吃完食物一定要刷牙,否则残留的细菌会破坏口腔内部的酸碱平衡,滋生牙菌斑,导致蛀牙、牙龈炎等一系列口腔问题。
7.2 选择正确的口腔护理产品 建议广大市民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大量临床实验证明,采用氟泰系统的牙膏不仅能帮助防止牙齿表面蛀牙,更能显著降低根部蛀牙的发生率[3]。同时,在选择牙膏的时候,还要选择采用高档硅磨料作为磨擦剂的产品,因为粗糙磨擦剂会造成牙齿磨损乃至楔状缺损等严重口腔问题。
7.3 希望广大社区居民,每年至少要到医院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获得专业牙医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韩晓兰,颜雨春,等.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调查分析.口腔医学,2003,23(1):26-27.
发达国家因轻微病理改变或简单治疗就诊108例,占70.13%;因严重病理改变或复杂治疗就诊35例,占22.73%;由于其他原因就诊11例,占7.14%。发展中国家因轻微病理改变或简单治疗就诊95例,占23.93%;因严重病理改变或复杂治疗就诊295例,占74.31%;由于其他原因就诊7例,占1.76%。发达国家因轻微病理改变或简单治疗就诊率,非常显著高于因严重病理改变或复杂治疗就诊率(P<0.01);发展中国家因轻微病理改变或简单治疗就诊率,非常显著低于因严重病理改变或复杂治疗就诊率(P<0.01)。发达国家因轻微病理改变或简单治疗就诊率,非常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P<0.01);因严重病理改变或复杂治疗就诊率,非常显著低于发展中国家(P<0.01)。黎巴嫩维和任务区各国维和人员口腔就诊。
2讨论
口腔疾病类型以龋病、根尖周炎和牙周疾病等为主。本调查结果显示,发达国家维和人员因需要简单治疗或疾病仍处于轻微病理改变阶段而就诊者占70.13%,非常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维和人员的23.93%;发展中国家74.31%的患者均在龋病发展至中后期,即已发展到牙髓病变或根尖周病变才选择就医,就诊率非常显著高于发达国家的22.73%。提示,黎巴嫩维和任务区发达国家维和人员口腔保健意识较好,发展中国家大部分维和人员口腔保健意识相对较差。接诊中我们还发现,发达国家维和人员口腔卫生状况普遍较好,牙周基本健康,龋大都已进行充填治疗,有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的大部分患者也已进行不同修复体修复。而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维和人员口腔卫生状况较差,牙周均有不同程度的牙石附着,多数患者龋未进行治疗,且均已发展到中龋、深龋,第一磨牙缺失情况严重且大都未进行修复。此外,在需要进行其他口腔治疗,如牙弓夹板固定、牙折、种植体等修复体维护的患者中,发达国家患者对口腔疾病治疗的预期及对牙齿美观的要求,均高于发展中国家患者。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识决定了其就医行为与疗效的心理预期,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WHO在2003年的全球口腔健康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家应在国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涵盖必要的口腔卫生保健,加强并积极达到群体的早期预防与治疗。与个体居住条件、收入水平等经济发展指标相对应,发达国家在口腔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较高,在公共卫生计划制定及口腔医疗资源投入等方面均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发达国家维和人员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对较高,就个体自身而言,能够做到对口腔疾病的早发现、早就医。
3总结
【关键词】 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学生,医科
【中图分类号】 R 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24-03
Or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in Medical and Non-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of Tangshan City/ZHAO Yan-ping, LIANG Rui-ying, WEN Li-ming, et al.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Hebe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r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mong the medical and non-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Tangshan, to analyze their difference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lleges to develop oral health curriculum. Methods One thousand and eleven students from medical and non-medical colleges in Tangshan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s. Results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 knowledge on oral health was rich, but their or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as limited. Only 18.0% mastered the conception of dental plaque. More than 60% of the surveyed students' oral health attitude was good, but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oral examination and teeth cleaning on a regular basis was weak. Even if they had some diseases of oral cavity, they wouldn't go to see doctors in time; 86.8%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had never accepted the professional cleaning and the usage rate of the dental floss and toothpaste with fluorine was low.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n dental plaque and gingival bleeding being the manifestation of gingivitis, the dental floss help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gingival, oral health attitude, the brushing frequencies and the brushing time, the cleaning teeth frequencies and going to see dentists in time while they discover dental caries(decayed tooth) between the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 non-medical students.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oral health attitude is good among the students in Tangshan, the knowledge is poor and the situation is also bad. It is rather necessary to develop oral health curriculum in colleges.
【Key words】 Oral hygiene;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s, practice; Comparative study; Students, medical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人类口腔健康最常见的两大疾病,也是导致牙缺失的重要原因。笔者在门诊就诊的大学生中了解到多数大学生不知道龋病和牙周病是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医学院校就诊的多数学生是在大四上口腔课程后才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由于大学生对口腔健康认识不足,大多数患者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牙缺失、牙齿松动,甚至过早脱落。本研究通过对唐山市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为在高校开展口腔健康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唐山市4所院校各随机抽取1个系部,在被抽取的系部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共1 0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资料不完全者后,获有效问卷1 011份,有效回收率为98.2%,其中男356名,女生655名;医学院校非口腔专业468名(男生174名,女生294名),非医学院校543名(男生182名,女生361名)。
1.2 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发放调查表,调查前先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与要求,学生匿名自填问卷,当场收回。
问卷设计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基本口腔保健成年人问卷[1]和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问卷的内容[2]。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学校、学历等)、口腔健康知识、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及口腔健康行为。问卷经华北煤炭医学院口腔专业的专家评定,经预调查反复修改。重测信度系数为0.810,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0.631~0.752。内容效度相关系数为0.612~0.934。
1.3 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核对无误后,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百分率描述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对问题正确回答的比例;用χ2检验比较医学和非医学院校及全体大学生对问题的正确回答比例,以P
2 结果
2.1 口腔健康知识 本调查人群口腔健康知识结构不均衡,一般性常识知晓率高,偏专业性的知识知晓率低。67.8%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保持口腔卫生最好做到哪几点,62.3%的学生知道刷牙预防龋齿,63.5%的学生知道牙菌斑导致龋病发生的主要物质,57.1%的学生知道牙龈出血是牙龈炎的一种表现,55.0%的学生知道减少和防止牙石的主要方法。38.3%的学生知道氟化物防龋,27.6%的学生知道饮水加氟防龋,仅有18.0%和9.8%的学生了解什么是牙菌斑及牙周病的危险因素。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学生在牙龈出血是牙龈炎的表现及牙线利于牙龈健康2个项目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 大学生对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的认知率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态度是积极的,且大多数持有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但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学生在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认知程度上(除牙齿健康状况会影响找工作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 口腔健康行为 见表3。
80.1%的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70.7%的学生从不吸烟,69.9%的学生每天刷牙2次,39.3%的学生每次刷牙的时间至少要2 min或以上。对含氟牙膏的使用者占32.8%,牙线使用者相当少。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的学生比例较低,只有12.7%和1.3%;而86.8%的学生从未洁过牙。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在刷牙次数、时间、洁牙次数3个项目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
2.4 口腔疾病就医行为 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在口腔疾病发生时就医率普遍较低,龋损就医率分别占53.2%,牙痛和牙结石就医率占41.3和41.6%,牙龈出血就医率仅占16.4%,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学生在发现龋损就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口腔健康的一般性知识知晓率较高,专业性知识(如牙菌斑的概念)知晓率较低,这一结果与福州市大学生的调查结果[3]一致。医学生与非医学生比较, 医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程度高于非医学生,有少数项目(如牙龈出血是牙龈炎的表现、牙线有利于牙龈健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一些项目(如氟化物防龋、饮水加氟防龋、牙线利于牙龈健康)的知晓率均较低,这与《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中提出的“到2010年人人享有初级口腔卫生保健,城市中小学生口腔保健知晓率达90%”的目标相差甚远。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调查显示,医学生的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高于非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医学院的高年级学生对口腔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有关。两者对口腔健康信念和态度认知率都在60%以上,说明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态度是积极的,而且大多数持有正确的口腔健康信念。
口腔健康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不吸烟,能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坚持每天刷牙2次,但在刷牙时间的控制上有误区,对含氟牙膏和牙线的使用率较低,对牙线的保护作用认识不足。另外,大学生普遍缺乏定期口腔检查、定期洁牙的意识。对口腔健康知识认知不足,对龋病和牙周病的病因、危害缺乏认识,口腔疾病发生时,就医率普遍较低,多数学生在遇到牙体和牙周疾病后就医意识淡薄。福州市[3]、德阳市[4]、丽水市[5]、大连市[6]的调查也反映出与上述相同的情况,这一现象在门诊就诊的大学生中了解到与大学生无收入、治疗费用高、牙科畏惧心理有关。
上述调查中所出现的问题提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工作任重而道远。口腔健康教育应纳入学生的课程[7]。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应开设口腔卫生保健课,通过选修课或讲座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讲授口腔健康方面的知识,同时对调查显示的薄弱环节要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宣传龋病和牙周疾病的防治知识显得更加重要,使大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水平与其学识水平相符,并使口腔健康观念深入人心,使口腔保健成为自觉行为。对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可在医疗保险中采取一些优惠措施,如将门诊治疗的一些费用纳入医疗保险中,提高口腔疾病患者的就诊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5]。
笔者认为,加强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全身健康,对指导全民口腔卫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口腔知识的知晓率,通过反复强化教育而加深口腔保健知识的知信深度,特别强调自觉自愿,着眼行为和实践[7],逐步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4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grated package for basic oral care, Questionnaire foradults,Geneva:WHO,1999.
[2] 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调技术指导小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61.
[3] 王慧明,姚丽艳,张长源.福州市大学新生口腔卫生知识与行为抽样调查.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5):3061-3062.
[4] 刘红春,范旭,胡德渝,等.德阳市成年人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23(1):46-48.
[5] 徐晓毅,蔡章聪,郦芳.丽水市大学生口腔预防保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5):137-138.
[6] 马晓伟,李文颜,闫建伟, 等.大连市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1):89-97.
关键词:孕期;口腔疾病;分析
近年来,随着优生优育观念的逐渐深入,育龄妇女多关心相关身体检查,而忽略了口腔保健,孕妇口腔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口腔疾病在影响孕妇身体健康的同时,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发育[1]。我们分析了200例孕妇口腔疾病的病种、病因,提出了预防的措施,旨在减轻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孕妇200例,其中孕早期(0~12w)54例,孕中期(13~28w)84例,孕晚期(29~40w)62例。临床检查后,详细记录。有口腔疾病者给予相应的医疗措施,无口腔疾病者给予口腔保健指导。
2 结果
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孕期和病种分类统计构成情况,见表1。
2.1不同孕期口腔疾病发病情况比较 按孕期不同,口腔疾病的发病率由高到底的顺序是:孕中期(42%)>孕后期(31%)>孕前期(27%)。孕中期口腔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孕后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同病种发病情况比较 按病种不同,在孕早期、孕中期和孕后期,口腔疾病的发病率由高到底的顺序是:牙周疾病(47.0%)>口颌炎症(30.5%)>牙体牙髓病(20.5%)>口腔黏膜病(2.0%)。其中94例牙周疾病中,发病比例最高的是牙龈炎,共66例,占70.2%;61例口颌炎症中,发病比例最高的是冠周炎,共53例,占86.9%;41例牙体牙髓病中,发病比例最高的是牙髓炎,共12例,占29.3%;4例口腔黏膜病中,发病比例最高的是感染性口炎,共2例,占50%;
3 讨论
孕期牙周疾病的临床表现不一。半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在体检中发现患病,这类患者常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有的患者表现出刷牙出血,出血症状较轻,这类患者中保健意识强的一般能主动到医院就诊;少数患者表现出牙龈自动出血,临床症状较重,这类患者多能主动就诊。研究证实[2],孕期牙周炎是由细菌引起,而不是性激素失调引起的。牙龈渗出液中含有性激素,在菌类作用下转换成营养源,为细菌繁殖提供营养。加之存在刷牙次数少、刷牙方法不当、刷牙时间不足等问题,使口腔内垢石累积,反复刺激而患病。因此,孕前应进行系统的口腔检查和口腔卫生宣教,让孕妇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
患有口腔疾病的孕妇,多数受教育程度较低,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卫生习惯都很差,多忽视口腔疾病的存在,对待宣教漠不关心,甚至不愿参与,对口腔疾病不治疗或者延缓治疗,口腔内存有残冠、残根,妊娠后的心理压力和妊娠反应导致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大量细菌趁机繁殖,残冠、残根出感染加剧,并向深部发展,常引发炎症。孕期治疗口腔疾病和粘膜疾病时,通常对使用的药物又多有用药限制和安全方面的考虑,使治疗难度增加,易造成炎症迁延。妊娠期牙周炎是早产的危险因素[3]。一定要坚持孕期口腔检查,及时去除残冠、残根,预防感染发生。
临床发现,孕期龋齿的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孕妇生活习惯改变,饮食次数增加,刷牙困难,口腔清洁不彻底,孕期抵抗力下降有关。孕期妊娠反应导致唾液酸性增强,牙齿受到酸蚀;孕期饮食数量增加,口腔环境较差;孕期日常生活不规则,刷牙困难等,造成口腔卫生状况较差。这些因素都可诱发龋齿。另外孕期母体对钙摄入不足,也是导致龋齿的诱因之一[4]。本组数据显示,孕中期(42%)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孕前期(27%)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最底,孕中期口腔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孕后期和孕前期。提示应重视孕前期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口腔疾患,及早治疗口腔疾病,以减少孕中期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有利于消除影响孕妇和胎儿健康的危险因素。这与有关报道相一致[5]。孕期妇女对医疗保健知识比较感兴趣,容易接受健康知识宣教,也有参加健康学习的主动性,这段时间我们要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口腔健康宣教,这必将有利于孕妇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6]。对孕前妇女进行孕前口腔疾病干预和健康教育能够显著降低妇女妊娠期口腔疾病的发生。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缓解孕妇对口腔疾病及疼痛的焦虑,运用认知行为疗法配合临床治疗可以明显控制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病率[7]。
总之,口腔卫生状况差是孕期口腔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良好口腔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口腔疾病的关键。加强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科普讲座[8],提高居民口腔保健意识,重视孕前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检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江霞.孕妇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2,9(1):83.
[2]孙萍,丁博.妊娠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06,27(3):241.
[3]Klebanoff M,Searle K,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in preterm birth focus on periodontitis[J]BJOG,2006,3:43-45.
[4]陈志.孕妇龋齿及牙周病的调查[J].中国优生优育,1996,7(2):3.
[5]武洁,朱维健,牟洁,等.3117例孕妇口腔科门诊初诊病例统计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8,24(1):85-87.
[6]卞金有,胡得渝.预防口腔医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6-20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乌鲁木齐市某社区在基层医院登记的146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男性84(57.53%)例,女性62(42.47%)例,年龄范围在62~85岁,平均年龄(71.52±2.81)岁。经调查,所有老年人均为该社区的常住人口,由社区医院负责监测其基本健康状况,口腔健康行为、疾病状态各不相同。
1.2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笔者搜集相关乌鲁木齐市老年人口腔行为的文献资料,了解口腔行为概况、疾病影响,以及基础知识。对比分析不同文献资料观点,总结老年人口腔行为对其口腔疾病患病率、疾病状态影响,得出有效结论。
1.2.2抽样调查法 采用分层调查法搜索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老年人,开展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由社区医生、护理人员负责签名调查,按照既定名单签发调查问卷,并用电脑按编号录入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数据性。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测评该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评分,其中口腔健康状况良好:90分以上,一般:80~90分,存在问题:70~80分,差:70分以下。
1.3调查工具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口腔调查问卷标准,调查内容包括口腔清洁知识、体检知识、疾病状态,以及口腔疾病治疗方法。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2.1乌鲁木齐市某社区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总体情况 调查过程中,146例老年人患口腔疾病93例,患病率为63.69%,补牙49例,补牙率为33.56%。其中,128例老年人有龋齿,患龋率为87.67%,龋齿数目从1~6个不等,平均龋齿数为(1.82±1.03)个,人均失牙数为(2.08±1.08)个,见表1。
2.2社区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及疾病就诊情况 本组研究中,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老年人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差异较大,其口腔健康行为水平、能力迥异。其中,能掌握正确刷牙方法的78(53.42%)例,了解口腔疾病知识的46(31.51%)例,常做口腔护理的12(8.22%)例,有口腔疾病预防意识的24(16.44%)例。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行为侧重点不同,见表2。
3 讨论
本组研究证明,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基本状况一般,龋齿、补牙、刷牙行为规范度、口腔疾病预防意识能力等都存在诸多缺陷、问题。146例研究者中,口腔健康行为情况、水平是按照年龄段变化的,年龄越小的老年人接受口腔疾病知识、掌握口腔行为规范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综合数据内容,笔者总结了几点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的因素,具体内容如下。
3.1地域文化差异 乌鲁木齐市地区偏僻、文化、生活水平远不及发达城市,尤其是当地的老年人,他们没有接受过现代化的口腔健康教育,不仅无法获取相关行为规范、口腔疾病知识,固有的地域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口腔健康行为在乌鲁木齐地区老年人中间有效传播。
3.2老年人对口腔健康不重视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都会忽视口腔健康,即便患有口腔疾病,老年人也会当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忽视。上述错误观点、观念,会严重影响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心态。
3.3基础医疗服务能力差 综上分析,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疾病状态代表了大多数偏远地区医疗服务水平低下、低能的现实问题,要想改善老年人的口腔行为,必须针对客观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①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扩大普及范围,以乌鲁木齐市为示范中心,以社区医院为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邀请广大老年人参与,以综合提高社区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②突出口腔疾病预防意识的重要性,在教育中向老年人客观解释、直观反映口腔疾病的影响力,让老年人对其"敬畏"、"重视",只有这样,老年人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重视口腔疾病预防(刷牙、口腔护理、疾病就诊)等工作;③完善社区医疗服务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让社区医院拥有医疗服务自主性和功能性,鼓励社区医院深入社区,主动找到有口腔疾病或存在疾病隐患的老年人,以"上门服务"、"电话咨询"、"意见反馈"等形式,给予该社区老年人以全方位的口腔医疗服务,从而杜绝口腔疾病问题发生。总而言之,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久的工作工程来支撑、实现,无论是在基础医疗服务中,还是日常健康教育,都应将口腔健康等相关性问题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田雯,马敏,张莹,等.银川市3808名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3(10):659-661,665.
一、活动主题:
4个护齿好习惯,32颗好牙齿
二、活动持续时间
2010年9月——10月
三、活动对象及人数
全校师生(学生121名及全校教职工)
四、活动过程
(一)高度重视
认真做好以“4个护齿好习惯,32颗好牙齿”为主题的校园口腔教育活动,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各教师任组员,加强口腔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学校紧紧围绕“4个护齿好习惯,32颗好牙齿”这一主题开展宣传活动。
1、国旗下的讲话
利用升旗仪式的时间,校长和大队辅导员向全体同学宣读活动方案,发出号召,介绍口腔健康教育活动。
2、上好口腔健康教育的宣传课
各班利用班会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班队活动课上,有的学生津津乐道地说牙齿的构造,谈保护牙齿的方法;有的将所了解的知识编成有趣的短剧演出来;有的进行访谈。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形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护齿的快乐,而且轻松掌握护齿知识。回家后,学生们还各自把学到的口腔保健知识讲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学习口腔保健的知识,增强了家长与孩子的护齿意识,使口腔保健知识深入到了每个家庭。
由于宣传到位,并注意针对性,因此,在全校学生与家长中逐渐形成一个“随时护齿,从我做起”的良好共识。
3、认真组织,积极对待。
在校内宣传栏张贴口腔健康教育挂图,各班老师组织或引导学生观看。不过大多数的同学都是自主的走到了海报前进行观看,并仔细地记下了四个护齿好习惯等口腔健康知识
4、组织各班出一期以“4个护齿好习惯,32颗好牙齿”为主题的黑板报。各班积极准备,紧扣主题,效果非常好。
5、组织一次护齿手抄报创作:紧扣“4个护齿好习惯,32颗好牙齿”为主题,全校各班积极参与,有个人或集体合做出报等形式,手抄报制作精美,高年级的同学们大胆创意,认真编排,低年级的小朋友也画出来精美的插话还工整的写上了拼音。同学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6、开展校级“小小牙博士”评选活动。
五、活动效果
在全体关注孩子口腔健康的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会牢记4个护齿好习惯,成就32颗好牙齿!本次护齿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口腔健康重要性的理解认识,培养了学生对自我保护的意识,营造了少年儿童健康有益的成长环境。
六、活动建议
临床资料 2008年1~6月来院就诊的牙周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平均年龄63.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5.3岁,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
入选标准 ①年龄60~75岁。②轻中度牙周病患者。③试验前3个月未服用抗生素的患者。④无全身性疾病。⑤能够按时复诊。
方 法 患者初诊检查牙周状况,然后结合口腔牙周病预防宣教,内容包括每日睡前刷牙、饭后漱口,每次刷牙5分钟及正确的刷牙方法,要求患者初诊后1周复诊进行龈下洁治,初诊后1个月、半年后复诊检查牙周病恢复情况。试验组每周复诊1次,复诊时强调口腔卫生及牙周病的预防宣教,并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根据牙周检查结果提出相应的、个体化的牙周维护建议;对照组只是初诊时进行口腔卫生及牙周病预防宣教。
预防宣教内容 ①对洁牙不好的认识误区。②正确认识洁牙及洁牙后冷热、酸痛不适。③洁牙在牙周治疗的地位及作用。④口腔卫生的维护在牙周治疗中的意义及如何保持口腔卫生。⑤正确使用牙线。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在初诊时、1周后复诊时差异较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半年后复诊时两组间差异较大,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GI在初诊时、1周后复诊时差异较小,半年后复诊时两组间GI和PLI差异较大,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2。
讨论
定期检查的意义 定期检查是预防牙周病的重要措施。牙周治疗效果的取得是术者和患者共同合作的结果,一般在治疗已得到效果之后,临床上的患者就诊时常伴有刷牙出血及口腔有明显异味,有些患者自身护理的意识开始淡薄,菌斑控制也放松了,大大增加了疾病复发的机会。同时,老年患者常伴有牙龈退缩,洁牙的过程中及洁牙后常伴有牙的冷热、酸胀、疼痛不适,有的甚至需要行牙神经灭活治疗。由此可见,患者本身对牙周病不重视,如果术者和患者能继续保持联系,共同加强维护牙周组织的健康,就能获得长久的疗效,确保老年人牙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