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第1篇

一、鼓励从事非公有制经济

凡符合条件的本市居民均可在本市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申办公司制企业、合伙企业、私营独资企业或者个体*户。凡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均可作为投资主体,在本市依法设立非公有制企业。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通过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组建中外合资、合作企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以资本为纽带,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

鼓励外省市的非公有制企业到本市创办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参与本市企业资产重组,所涉及户口、子女就读、公用配套等问题,由公安、教育、建设等部门按有关鼓励政策予以解决。同时,支持本市非公有制企业到外省市投资,开拓市场。

二、实行规范一致的经营范围

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外,个体*户、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范围与其他不同所有制企业一样不受限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投资和经营高科技、农业产业化、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大中型企业生产配套等项目。

对须经资质评定才能进入的行业,市有关部门要按照同等标准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进行资质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进入,不得变相限制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范围。

除国家法律、法规或本市地方性法规、规章明文规定的外,本市任何部门不得专门针对非公有制企业设定专项审批或者许可,并将其作为登记发照的前置条件。

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市地方性法规规定的审批事项,要根据实际情况,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对本市设定的审批事项,要进行梳理,凡不符合本文精神的应予以取消。

三、畅通融资渠道,公平税费负担

银行要在严格按照《*银行法》及国家有关规定发放贷款的同时,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并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有信用的非公有制企业。

除公司制之外的合伙企业、私营独资企业、个体*户,可凭营业执照正本到银行开设帐户。对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银行给予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及其它便捷的结算业务。

积极探索建立贷款担保机构,为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服务。

市有关部门要以产业导向为主要标准,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逐步取消所有制差别待遇。

完善税收征管方式,允许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依法领取和使用增值税发票。

规范收费项目,统一收费标准,公开收费程序,坚决制止对个体*户、非公有制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个体*户、非公有制企业对“三乱”有权抵制,并可向有关部门举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四、鼓励参与公有制经济的结构调整

市和区、县有关部门要结合产业、行业特点,制定具体规划,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公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调整。

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公有制经济的调整,可以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改变产权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租赁、承包、托管等改变经营权的方式进行。

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公有制经济的调整,涉及资产抵扣、税收征收、产权交易费用、收益处理等方面的政策,按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个体*户、非公有制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按照市劳动、财税部门的规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

鼓励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持有效下岗证明的本市下岗人员,可申办个体*户或非公有制企业,并可依法担任该企业的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其与原企业的劳动关系,按本市有关规定执行。按照市劳动、财税部门的规定,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五、鼓励参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鼓励和支持出国留学人员、具有一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以及其他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非公有制企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本市创办或联办高科技企业、企业集团以及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与大专院校、研究院所联合进行技术研究、开发、应用,促进科技进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

非公有制企业或个人可将其拥有的专利、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通过评估后作价投资。

非公有制企业在承担科研项目、申请科研成果鉴定、参与政府评奖、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与公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非公有制企业在获得科技贷款和技术改造项目贷款、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取得财政税收支持、开展进出口业务、引进人才等方面,与公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六、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引导

各区、县要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纳入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市有关部门要研究落实个体*户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车辆牌照发放、进出口经营权、出国审批、人事档案管理、住房公积金缴纳、职称评定等事项,更好地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服务。

*联要进一步加强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和人士的联系,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管理、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要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新闻单位要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户要自觉执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法律、法规,遵守市场规则,依法纳税,公平竞争。同时,要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营者的素质。

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第2篇

我区非公有制企业总量已达到800多家,但大多是普通加工型企业,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从一定程度上讲,这已成为制约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导向作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调整结构,优化升级。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围绕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台的目标,重点扶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以绿色农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企业、为支柱产业配套的协作型企业、教育文化产业和现代旅游业,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从主要从事三产为主向投资发展一、二产业转变,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要依托大型企业的优势,鼓励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与大企业、企业集团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专营分工与产业化协作密切相关联的产业群体。要结合贯彻中央1号文件,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围绕优质粮油、畜牧、蔬菜、花卉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加工业、营销业和观光休闲产业,实现农村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双赢”。在产品结构调整上,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和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努力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技术、资金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优化升级。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采取购买技术、引进人才、联合开发、技术入股、资本入股等多种方式,引进新技术、建设新项目、开发新产品,逐步实现由传统的“手脚型企业”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头脑型企业”转化。

(二)创造条件,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

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着重要在“四个结合”上下功夫,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一是要结合国有资本退出拓宽发展空间。随着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中全面退出,大量的发展空间需要新的经济主体去填补。要大力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参股、控股、收购等方式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实现低成本扩张。二是要结合小城镇建设和园区建设拓宽发展空间。小城镇和园区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载体。要按照统筹兼顾、突出优势、科学布局、注重规模效益的原则,重点抓好铺镇、河东店、宗营等小城镇建设和铺镇、宗营两个工业园区建设,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开发政策,有计划、有意识地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这些地方聚集,鼓励和支持产业相联、产品配套的企业,实行产业联合和企业重组,打造“板块经济”,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三是要结合市场建设拓宽发展空间。市场是商品集散和流通的载体,对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区已建成了3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专业市场,要充分挖掘这些市场的发展潜力,进一步完善市场配套设施,健全市场体系,畅通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的流通渠道,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四是要结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功能拓宽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国家“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待业和领域”的优惠政策,彻底打破国有、集体经济在能源、交通、通讯、 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业主投资兴建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要改变社会事业由政府包揽的做法,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学校、医院、体育场馆以及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兴办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等服务项目,用社会的钱来发展社会事业。我区在这方面的尝试已经取得成功,如友好医院、前进东路都是利用民间资本来修建的。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优惠政策,扩大领域,密切合作,不断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突出重点,扶持骨干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

骨干企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带动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着力培植非公有制骨干企业。要在坚持“一视同仁、平等竞争”的大前提下,选择一批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发展有潜力的企业,从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促使这些企业快速发展,以典型示范的作用带动其它企业发展,提高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的整体实力。目前,全区已形成了服装、房地产开发、建筑、机械加工、食品加工、餐饮、观光休闲等优势产业,我们要围绕这些产业做文章。在服装产业上,重点扶持以伟志、蓝潮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在房地产开发产业上,重点扶持以中山、东城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在建筑产业上,重点扶持以顺华、汉水建司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在机械加工产业上,重点扶持以始皇磨粉、华汉机械公司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在食品加工产业上,重点扶持以春雨公司、成祥米业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在餐饮产业上,重点扶持以古月宾馆、景玉宾馆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在观光休闲产业上,重点扶持以宗营花卉苗木产业基地、七里兴汉荷园、陕南植物博览园、河东店牡丹园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制度障碍;融资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6-0207-02

1 引 言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公有制经济而言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其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含义主要是指个体工商业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同胞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等。只有正确理解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才能依据其特点制定出满足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需的法律保障机制,它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法律机制建设的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与我国公有制经济形成了相互协调和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但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所需的制度基础在建设上存在着不少的障碍,其中法律保障机制是影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从法律制度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从而才能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进行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对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2 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法律机制的制约

尽管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目前在某些具体的制度上还存在很多缺陷,这些制度上的缺陷会直接影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法律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税法上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实行差别待遇。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系民生和维持社会稳定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我国现行税法机制中,非公有制经济常常无法享受到与公有制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各种税收上面的优惠,而且在税法的制定和修订中也经常忽视非公有制经济的特殊需求,这种差别化的待遇直接导致非公有制经济税负的不公平。例如在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方面,这种税负上的不公平机制必将影响未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是我国法律部门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2)金融立法上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支持。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如果离开了金融方面的有效支持,经济是不可能正常发展的。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的现状是以银行为主导,证券市场不成熟,金融资源配置低下。金融体系的滞后已经成为阻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是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头号问题,而且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改革现有金融机制,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率。这样才能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制度环境。

3 完善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法律保障机制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法制建设是符合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实和要求。而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法律机制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形式,它能够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平台和制度环境。因此,完善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已经成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未来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1)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机制。税收是国家用来调节经济的有力手段,也是影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税法部门在制定税收制度时,必须要考虑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这样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对非公有制企业而言,所谓科学合理的税收机制,就是有利于减轻其企业发展的负担,并能促进其企业的发展。税法部门应该要为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公平良好的税收环境,科学合理地对非公有制企业征收税款,并且让非公有制企业享有公平的税收待遇。此外,税收部门应该要以切实减轻非公有制企业负担为目的,在加强对税收监管的同时,还要通过合理的途径扩大税收的来源,降低税收比率,从而在总量上减轻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税费负担,特别是对那种创新型、成长型非公有制企业,应该在税费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优惠政策,使其能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构建良好的金融保障机制。金融机制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良好的金融机制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如何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构建良好的金融保障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非公有制企业一直都存在着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这也是我国非公有制企业未来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障碍,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良好解决,必定会使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在未来无法实现突破性和持续性地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该要转变观念,把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其重要的服务对象,考虑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需求,改革我国现有的金融机制,构建出与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相适应的金融机制。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加强自身的直接融资能力。只有这样通过各种合法途径积极地拓宽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渠道,才能真正解决好非公有制企业资金短缺方面的问题,也才能真正有效地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金融方面的保障。

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第4篇

(一)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数量明显增多

2012年末,12盟市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107360户,其中,个体工商户数达到963446户,私营企业户数达到142120户,外资企业户数达到1794户。与2011年末相比,增加114789户,同比增长11.56%。

(二)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2年末,12盟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0644.48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7.87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57.23亿元,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6.48%。

(三)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地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012年末,12盟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税收收入1602.07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2.38%。

(四)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

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发展及其产业链的延伸,为城镇居民、大中专毕业生、农民转产转业、下岗职工和外来民工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为增长群众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末,12盟市从业人员合计520.84万人,占城镇就业人数的64.90%和新增就业的95%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盟市委、政府(行署)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12盟市均成立了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机构,负责本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协调、沟通和服务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专题研究问题,安排部署工作,还通过召开全盟(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形势,明确目标,出台举措,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和共促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完善政策措施

各盟市认真贯彻中央及自治区出台的有关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及配套措施。呼市、包头、赤峰、锡盟、乌兰察布、乌海、阿拉善等盟市先后出台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95%以上的小微企业享受到税费减免优惠。呼伦贝尔市明确了市直相关部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职责任务,并制定了2012年度旗市区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责任目标及考核奖励办法。通辽市就进一步鼓励创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制定了具体措施。鄂尔多斯市、阿盟分别出台了促进中小微企业不同行业和领域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

(三)构筑发展平台

各地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创新载体方式,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12年包头市安排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56亿元和贷款贴息资金2亿元,乌海市财政补贴中小企业4000万元。通过召开银企对接会、开设金融超市等形式,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仅呼伦贝尔、通辽、巴彦淖尔、乌海四市就帮助企业融资130多亿元。包头市工商联建立了包头同心商会大厦,引进了金融、保险、法律等17个服务机构,入驻企业206家,形成了信息资源共享、辐射行业广泛、合作共赢显著、服务管理高效的包头非公有制企业总部经济阵地。鄂尔多斯市规划建设了18个承载能力强、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园区,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四)优化发展化境

各地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降低门槛,落实相关税费减免政策,清理和减免涉企收费,治理“三乱”行为,减轻企业负担,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宽松、平等的发展环境。同时,各地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能,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呼和浩特市实施了非公有制企业50强发展计划,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分类指导,派专人联系,帮助企业收集信息、跑项目、办手续,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包头市在全区率先批准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维权投诉中心,专门处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投诉举报,开展法律咨询等工作。通辽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商会主导型的仲裁委员会,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维权中心,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存在问题

尽管各盟市非公有制经济长期以来发展得比较迅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从调研情况中了解到,在发展、政策、环境、服务、融资、统计和企业自身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非公有制经济统计虚位

调研中发现,非公有制经济统计问题较大。2012年,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0%左右,而12个盟市汇总数为57.87%,比自治区的数据高7个百分点还多;2012年非公有控股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自治区统计数是7130.95亿元,同比增长22.2%,占全部投资比重54.7%。12盟市汇总数是7357.23亿元,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6.48%,比自治区统计部门的统计数高出近2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存在较大误差,不能完全满足非公有制经济研究及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需要。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

主要表现为“五不”:即总量不高。西部省市和我区周围省区非公有制经济所占GDP比重分别是河北63.1%、重庆市62.7%、辽宁省60%、山西51%,民营经济均已成为主体,而我区非公有制经济仅为50%,规模不大。发达省市广东省个体私营企业户数已达460万户,重庆市个体私营企业户数为131.5万户,而我区刚刚突破110万户。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传统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重高,存在新兴服务业涉足不多而金融保险业、垄断行业比重低,流通服务型企业多而生产型企业少,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仍处在以资源开发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链下端。发展不平衡,呼包鄂“金三角”地区集中了全区45%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实现的增加值达到5991.11亿元,占全区的56.28%。单独从盟市看,鄂尔多斯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达到了2530亿元,相当于东四盟市的总和,而兴安盟仅仅实现增加值150亿元,相差十几倍;呼和浩特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722.21亿元、包头市1738.9亿元,而兴安盟、锡盟、乌兰察布、乌海和阿盟的总和仅仅是1606.65亿元。市场化程度不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模式的影响依然存在,不少人认为公有制经济理所当然地应享受比非公有制经济更加优惠的政策,不平等竞争仍然存在,造成我区市场化程度不高,制约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据2010年度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化相对进程年度报告中,内蒙古市场化综合指数为6.51,比全国平均数低1.34,仅仅位列第18位,与我区自身发展实力与潜力不相适应。

(三)政策落实不到位

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有的行政部门在政策执行中有打折、截留现象,有些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优惠政策空置浪费,使得政策够用不管用、政策优惠难享用,无形中出现了“玻璃门”、“弹簧门”; 政策执行过程不透明,缺乏规范,尺度不一,降低了政策的正面效应;有些企业负责人普遍反映,对相关政策规定基本处于未知状态,信息掌握不对称;有些申办事项缺少“指南”,政策依据不清楚,查找不方便,网上信息不全。

(四)管理服务缺位

企业普遍反映,各盟市存在着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涉及部门多,职能既有交叉又有疏漏,又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主管部门不明确,在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服务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各自为阵,造成了管理上的缺位。政府服务中存在重管理处罚、轻服务扶持的“四多四少”现象,即收费多、服务少,设限多、扶持少,干预多、引导少,处罚多、教育少,尤其是在消防、质检、石油等部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反映;管理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在信息传递、创业指导、技术咨询、法律支持等方面服务不够;一些地方现有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不完善,企业申办审批事项时,有时还要在“中心”和部分部门之间两头跑;有的企业反映,有的职能部门以各种名目到企业去乱收费、乱摊派,一些职能部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吃拿卡要现象依然存在。

(五)金融服务失位

调研中发现,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更多面向规模以上的大型企业,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不够,基层银行的信贷额度不足,不能满足大量非公有制企业的资金需求;其他商业银行也普遍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持谨慎严格的态度,信贷服务限制多、程序繁、门槛高、额度低、期限短、品种少。再加上中小微企业贷款主要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基础相对薄弱,难以达到抵押贷款条件,基本靠自身积累和民间借贷;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资金分散在财政、经信、科技等职能部门,资金渠道虽多、但非公有制企业使用资金分散、资金数量少,加之企业条块分割,大大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信用担保机制也不完善、担保机构资本金规模偏小,担保面不宽,大量资金集中在少数重点企业,而且有的资金被长期占用,使多数中小微企业得不到贷款担保;大多数中小企业为国营大企业配套服务,受大企业的牵制,正常财务结算不畅通,到期款项经常遇到延期结算、拖欠等现象,为了正常生产不得不短期"高利贷",造成中小企业财务成本明显提高。据测算,中小企业一般都比大企业财务成本高5-6倍。

(六)非公有制企业素质不高

这次调研集中反映为“两低一少”,即:整体发展层次低。非公有制企业结构单一、规模偏小、产业层次较低,以初级加工和服务业为主,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利润空间小,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非公有制企业非常少,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非公有制企业技术研发资金投入普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经济资源型特征明显,进入通信装备、计算机网络、电子设备制造业、现代商务贸易等高端服务企业发育不足,新产品研发和产品升级滞后,非公有制企业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管理人才少。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在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上往往力不从心。企业经营管理较为粗放,质量、营销、成本、资金、财务管理等方面大部分还处于较低水平。企业普遍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引进、留用和培养机制,专业人才诸如职业经理人、高级管理人才、各类技术人才以及外贸人才等严重缺乏,对熟练工、中高级技师的争夺尤为激烈,一部分企业还由于用工制度不规范直接造成了员工的流失,影响了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素质的提高以及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制定出台我区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着力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策部署,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围绕政策支持、优化环境、平台服务、维护权益、鼓励创业等等方面,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大力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制定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

在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框架下,按照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等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和自治区“五大基地”的建设布局,对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行战略定位,制定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用目标引领发展,以硬的举措保障发展。

(三)加强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工作

各地各部门都要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强上下左右的组织协调工作,以更好的环境、更好的政策推动发展。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纳入到目标考核内容。有关职能部门围绕目标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行监督和考核。

(四)加强统计分析工作

加快拟制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统计办法,建立和完善概念清楚、科学规范、指标统一的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统计体系,合理界定统计范围,全面科学统计有关数据,确保真实反映非公经济发展情况,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宏观决策和制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第5篇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扶持措施,给予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财税支持、中介服务、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以有力的支持,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发展机遇。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省创造社会财富、增加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增长、扩大财政收入、推动科技创新、催生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成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但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就是和周边省(市、区)相比,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而且差距在逐渐增大。’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小是我省经济发展中一个十分突出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我省发展最大的潜力之所在,是做大做强我省经济的重要突破口。纵向比,成绩可嘉;横向比,差距巨大的现实,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懈怠。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下大力气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做法和规定。认真解决好对非公有制经济不够信任、不敢支持、不能放手发展,不能一视同仁的问题,加大宣传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让全社会都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摒弃重引资轻服务的观念,依法保护非公企业各项合法权益。

狠抓落实,督察到位,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放宽投资领域,凡是国家没有明确禁止民营资本进入的行业、领域,都要向民营资本开放。放宽市场准入,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不限经营方式,使各类市场主体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发展。认真查找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加大督察监督力度,严禁“吃、拿、卡、要”,绝不允许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第6篇

在地委、行署“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的发展思路指引下,我区“十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2004年与5年前的1999年相比,产值由2.6亿元增加到20.7亿元,增长8倍;增加值由1.7亿元增加到15.1亿元,增长9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3.7%提高到27.3%,同比提高23.6个百分点;税金由2.265万元,增加到6.646万元,增长3倍,占区总税收的35%,占一般财政预算收入的58%;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近9万人,极大地缓解了就业压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省连续多年名列前茅。之所以取得上述成绩,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非公有制企业自主创业日趋活跃,民间投资幅度增加。

“十五”期间,全区非公有制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投入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130多个,总投资额高达7.6亿元,仅2005年投资数额就高达1.8亿元,如筑安集团新建绿岛大市场等项目投资数额就高达1,300万元、大山科工贸有限公司新建大豆食品加工企业,今年累计投入达2,000多万元。

非公有制企业进出口增长加快,出口贸易呈直线上升趋势。“十五”前夕,非公有制经济出口不足50万美元。今年仅前9个月,非公有制企业出口额就高达430万美元,占全区出口额的90%以上,仅松岭一木雪条棒厂今年出口创汇额就高达120万美元,年末可突破150万美元,兴安木业有限公司出口创汇65万美元,漠河宜加木业公司出口创汇55万美元。

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质量管理意识明显提高。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坚持走产学研结合和“校企联姻”之路,几年来我区非公有制企业与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中医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研发高科技产品达28项,其中:获得国家专利产品6项,8项填补国家和省空白,仅今年就与哈尔滨商业大学联合开发了12个品种的保健类食品,如:大山科工贸引进商业大学大豆多肽9项功能食品、富林公司与商业大学联合开发了珍宝软胶囊、兴安有机食品公司与商业大学联合开发的黑尔软胶囊等产品,均为国内领先科技开发产品。今年我区与省内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创办了3个非公有制企业科研机构,如:塔河的食用菌科研所、北药科研所、绿源蜂业有限公司创办的绿色食品科研所。目前均已投入科研生产过程中。加大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目前我区非公有制企业经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已达19户,尤其是筑安集团已通过“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区民营科技企业已达到52户。

非公有制企业招商引资效果显著,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按地委提出的“全党抓经济,全民搞招商”的战略部署,制定了《非公有制经济招商引资实施办法》,今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共引进资金达3.1亿元,最具影响力的是新林区,引进我省木材精深加工企业盛兴集团,引资额达1亿多元。加区非公有制经济总引资额也超过1亿元。今年还积极参加了国家、省组织的各类经贸洽谈会。如: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在哈洽会上充分展示了新开发的产品,还签定了5.1亿元的招商引资合同和产品订单;我区在牡丹江“全国乡镇企业(民营企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暨对俄贸易洽谈会”上,组织呼玛县与俄罗斯签定了6,000万元的赴俄种植蔬菜合同;齐齐哈尔绿博会上我区非公有制企业绿色食品独占鳌头,为我区绿色产品销售增添了光彩;广州全国中小企业博览会我区非公有制企业产品以其品种全、质量好、科技含量高名列全省榜首。几年来,在各类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上,我区的产品不仅赢得了广大客户,而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素质不断提高,引进人才渠道不断拓宽、各类培训踊跃参加。在引进人才方面引起了非公有制企业的高度重视,今年有华洋集团等10余户企业参加了全省网上人才招聘活动。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管理部门还组织绿源蜂业等6户企业参加了省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在哈尔滨举办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我区与360多名大学生签定了合同,实现履约率达10%。积极参加了省中小企业局举办的中央党校、青岛海尔现代企业管理培训班、全省银河培训班,仅今年以来参加省以上非公有制经济高层研讨班人数就达56人,因此使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改善和优化。优化了法制环境,取消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不平等待遇,根据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实施意见,正在修改我区扶持非公有制发展的实施细则;优化了政务环境,提高了服务效率,简化了办事程序,地县两级主管部门分别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制度,还设立了企业投诉热线电话,加大了监督力度;优化了政策环境,各项专项资金打破了所有制界限,如:中小企业贷款贴息以及科技开发、经贸委的改扩建项目等政策性资金投入,重点转向非公有制企业。

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力度不断加大,各级党政领导积极扶持突出了重要位置。今年地委重新调整了我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行署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将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区还实行了地县两级领导包扶非公有制企业制度,目前我区地级领导干部对26户非公有制企业实施了包扶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第7篇

一、所有制结构单一是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政府只重视国有经济,忽视非国有经济,重视大型企业,忽视中小型企业,重视资本密集型产业,忽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分配和使用上,也集中投入国有经济,非国有经济“靠边站”,结果,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受高度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对国有经济依赖过大,与东部沿海一些省市相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然很慢,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所有制结构单一。2002年底,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辽宁、吉林、黑龙江分别为64.5%、78%、88%,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1.5、25和35个百分点。东北老工业基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不仅表现在外资企业数量不多,而且民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更少。据统计,2002年东北三省的民营企业总数为244791户,只有浙江一省262788户的92.48%;东北三省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民营企业仅30多个,而浙江一省就有160多个,超过东北三省的5倍。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一是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公有制经济,没有坚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方针,一旦公有制经济在发展和结构调整中遇到困难和受到挫折时,其它经济成分很难起到相应的补充作用,其结果必然带来经济发展缓慢甚至下滑。二是非由于公有制经济滞后,必然导致缺乏吸纳就业和推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能力,限制了国有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大量富余人员的分流空间,抑制了传统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是由于公有制经济比重过大,非公有制经济发育不足,因而缺少必要的竞争环境,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使经济发展步入恶性循环。

二、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迫切要求

(一)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实现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

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有利于所有制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弊端,完善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机制灵活,适应性强,通过多种形式收购、兼并、租赁、参股公有制企业,不仅可以实现自身规模的扩张,又能使一批面临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实现转制,摆脱了困境,焕发出新的生机。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多、中央企业多、大中型企业多,必须走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混合发展的道路,将调整与改革结合起来。除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要大力推进国家控股或参股的股权多元化,尽可能不搞绝对控股,从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本社会化和经营市场化。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一目标就很难实现。

(二)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客观要求,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能否振兴的关键。在计划经济年代,老工业基地发展中存在着产业规划、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极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重工业、重生产”,“轻商业、轻服务、轻消费、轻流通”,造成各行各业发展不平衡,也给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调整产业结构,就是要削减那些“过剩”行业,增补那些“空缺”和薄弱行业,使各行各业协调发展。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全面的布局,更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从哪里来?完全靠政府是难以实现的,只有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做到投资渠道多元化,在依靠政府金融或政策性金融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外资本和民间资本,才能有效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所需资金。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加入,才能有效地促进那些“空缺”和薄弱行业发展,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三)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一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有城镇失业人员、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还有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且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企业停产、关闭破产逐渐增多,每年都有几百万职工下岗。2002年东北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1万,占全国失业人员的18.3%。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肯定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危害社会的安定。

如何解决这个突出矛盾,过去主要靠国有企业,现在国有企业不但无力解决,而且每年还要释放大量下岗人员。因此,就业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要靠非公有制经济。因为非公有制经济具有从业领域广、市场准入条件低、发展潜力大、吸纳劳动力多等特点,已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0%以上是由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从农村转移出的劳动力的70%以上也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只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不断扩大就业门路,吸纳就业人员,保持社会稳定。

(四)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在资金和技术上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支持和促进

东北老工业振兴需要加大投入,加大投入需要巨额资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利用外资,吸纳民间资本,不但不需要国家大量投资,反而能为国家上缴相当数额的税金,增加财政收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财政税收的份额会越来越多,这必将对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无论独资企业、合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积极吸纳适合自身发展的最高水平的新技术,否则只能衰退或萎缩。这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涉及众多领域,涵盖到几乎所有产业,它的发展可以促进高新技术在更多领域的普及,这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高新技术,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营造良好环境,支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一)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扩大非公有资本投资领域,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和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垄断行业、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支持非公有资本积极参与城镇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和运营,从而解决这些行业和领域投资不足、设备老化、机制僵化、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要积极引导和促进民间资本、国外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造,参股或控股现有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形式,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加速向民营经济转化。

(二)优化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对待非公有制经济要与对待国有经济一样,一视同仁,坚决清除各种歧视性规定。在市场准入,生产要素分配、价格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给予同等的国民待遇。建立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合法经营,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全面清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范围,坚决取消各种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收费项目,切实减轻经营者的负担。

(三)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化服务

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规划、政策引导、维持秩序、提供服务上,真正做到对非公有制企业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减少审批项目,规范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实现行政审批法制化、科学化和公开化。同时,要建立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法律法规、政策信息、对外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更优良、更直接的服务。

(四)要加大金融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支持力度

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使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不断完善,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

一、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基本国情,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政府宏观调控不到位,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现代化建设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经济有着紧密联系,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但是,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政府宏观调控不到位的问题,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使经济秩序遭到破坏,人民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影响。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具有分散性、广泛性,在区域经济基础较差的地方,受到政府权力影响,会造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情况出现,致使区域经济与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严重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健康发展。

(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工资增涨幅度较低。市场经济体制下,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城市的社会保障机制存在很大差异,致使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给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由于受社会保障的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得不到政府的有效支持,致使人力资源配置得不到优化,给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造成极大影响。社会保障机制和人们的经济收入有着最直接联系,区域经济发展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影响,导致全国各城市劳动者的工资涨幅较低,致使社会发展矛盾不断增多,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三)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环境污染程度严重。企业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早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消耗了大量自然能源,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多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导致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得不到有效创新,给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忽略环境保护和安全设施建设,造成资源过度浪费,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严重影响非公益制经济的企业形象,给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二、促进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良好发展的策略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策略有如下几点:

(一)注重社会保障,完善管理机制。市场经济体制下,非公有制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创新区域经济的生产力,扩大区域经济就业范围,给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支持,有利于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根据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想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良好发展,相关部门必须不断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完善社会保障管理制度,使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得到有效保障,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例如: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改革工资增长机制,保证劳动市场供求平衡,使工资增长和经济发展保持一致步伐,从而推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发展水平。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长远发展,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使我国经济市场变得更加丰富,满足了人们生活需要,对于促进区域经济长远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中,高科技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区域人才向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提高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质量,推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例如: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加大非公有制企业的招聘力度,政府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鼓励高科技人才加入到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中,促进市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最终达到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的目的,给非公有制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注重宏观调控,促进和谐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对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政府必须注重宏观调控,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监督,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执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安全监督,完善安全配套设施,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从而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例如:国家采取的多项优惠政策,加强东部经济和西部经济的联系,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力,促进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不断变小,最终达到非公有制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目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剧,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利于区域经济生产力不断创新,提高区域经济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现代化建设中,采取有效策略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才能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向着国际化发展,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武甲强.新时期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2]唐振富.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10(2012~2013)[C].:,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