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循环经济相关政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明确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重要意义,进而指出我国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和区域选择,最后提出了我国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具体措施。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意义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 

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传统的工业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同时使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最终排放量降至最低;既能有效改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状况,又能在减轻资源环境负荷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国内外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要求。 

2.能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问题。循环经济要求以3r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这就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质量轻型化,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以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通过对产品和包装容器的多次利用,以减少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和排放;促进废水和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再利用,以减轻资源压力、进一步减少废物的产生,从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效缓解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3.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一方面,从企业到区域层次,甚至到国家层次,国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充分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虽然也作了一些尝试性工作,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更多地停留在企业层面的清洁生产和特定产业的生态链接(生态工业园区)层面上,与发达国家在理念和实施行动方面存在的差距较大,需要加快区域循环经济的建设步伐。另一方面,“绿色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增大,国外来华投资者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都对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构成一种严峻的考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无疑会有效调整产业结构,合理使用资源,提高出口产品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亲和力,改善出口产品的环境形象和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实现与国际贸易标准和发展趋势的接轨。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选择 

 

1.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内涵。循环经济示范区是一种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示范区域。 

2.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经济发展指标;二是循环经济特征指标;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四是绿色管理指标。其中,循环经济特征指标是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国内其他示范区的重要区别,应该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重点。

3.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区域界定和选择。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特征之一是其全方位的渗透特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设涉及的领域较多,涵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既包括生产性的,也包括消费性的;既包括经济层面的,也包括社会层面的;因此在空间上是以一定行政区域为单位实施的,行政区域可以以乡(镇)、区(县),乃至市、省为基本单位。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以区(县)或市域范围的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主。综合考虑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可优先考虑三类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一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地区;二是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有待生态治理的地区;三是老工业区或者资源面临枯竭的地区。这三类地区既要求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同时又要兼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完全能够满足这种要求,因此适合在这三类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试点工作。 

三、我国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对策研究 

 

1.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成立以区域行政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发改、环保、建设、规划、物价、财政、税收等有关部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编制完成《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组织对规划中各项建设任务的分解和落实,督促各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合作。领导小组还要对建设任务的进展情况和建设目标的完成情况组织检查验收,保证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编制专门规划。制定《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各类规划的编制。规划编制的重点是对废物减量使用和资源的再生利用,控制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制定相关政策。各地区应在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采取税收、奖惩、绿色采购、收费等经济措施,从降低生产和消费成本、增加收益入手,借助市场机制推动绿色采购、节能改造等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循环经济示范区还应制定废物处理及循环利用、水资源管理及再生水利用的相关政策。在新能源开发和生态住宅、公共资源信息系统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的生态化建设。其他政策措施还包括:建立生态信息公告制度、建立鼓励和倡导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制定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投融资优惠政策等。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再利用; 农业循环;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二五”期间的10大任务,其中第2点便是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2012年,同志在十报告中更是强调我国要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基本上都依赖于农业的迅速增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济的增长也必然依赖于农业的发展。然而,旧时的传统农业已不具备迅速稳定增长的能力。因此,我国的出路在于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即实现农业现代化。那么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应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产业结构,应如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众多学者认为技术变革和农业组织与制度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手段和关键所在。而我们认为:无论是技术改革还是农业组织与制度的创新都必须始终要围绕建设循环型农业来展开。

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经济建设中的体现和应用。在全球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生态失衡以及巨大人口压力的背景下,在多年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如何以循环经济理论来设计农业活动、引导农业的发展和促进农业产业化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最为核心的部分。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近年来,四川省以东湖等示范园区为先驱,已探索出了极具实践价值的再利用农业循环模式,但仍存在技术与成本等一系列矛盾。如何推进四川省循环农业产业化,如何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使其能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进行发展已成为四川省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为此,就四川省东湖示范园区发展现状展开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及询问园区工作人员取得园区发展的相关资料与数据,就四川省东湖示范园区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行探讨。

1 东湖示范园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1 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第5大省。四川省农村人地矛盾尖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显著缓解农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对于破解冲突有明显推动作用。

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四川省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加大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科技、人才等投入,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探索出一系列极具实践价值的种养循环模式。正基于此,四川省许多地区开始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以种养结合为重点的“畜禽+沼(发酵床)+果(菜、粮)”、“畜禽+沼+电”、“林果种植+小家禽养殖”等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2 东湖示范园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通过旁听相关工作报告,了解到:东湖示范园区有效利用养殖场的废渣、沼液,配套土地治理项目,大力发展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种植133.3hm2优质水果、66.7hm2优质绿色蔬菜。公司计划并筹备参与“六方合作”,在进步村建设100户标准化养殖小区,赊销优质仔猪和饲料给农户,进行免费技术指导,对农民出栏的生猪进行保护价收购。

进一步采取了“走村入户、实地看场(园)”等多种实地调研形式,取得了有关资金投入结构的数据。我们发现,以生猪养殖为中心的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既广泛存在于单家独户的庭院内的小规模循环,同时,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乃至园区经济的大循环,灵活便利的特性使其成为四川省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选择。

园区现采用“猪+沼+粮”的再利用农业循环模式,通过政策的扶持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正逐步向种养规模化、主体业主化、管理公司化的方向进行演进。

1.3 东湖示范园区效益

1.3.1 农户养猪经济效益分析

农户养猪收入1360.0万元,户平6.8万元;年增获利润272.0万元,户平1.36万元。

1.3.2 企业净效益分析

通过得到的数据,整理园区2011年的企业净效益。列示出东湖农牧有限公司在养猪及屠宰两部分的收入、支出和净利润。

1.3.3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社会经济效益是园区整体效益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园区的发展对生产资料、劳动力以及产业发展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2 东湖示范园区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就得到的相关数据显示,总体上看,东湖示范园区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成绩。但通过已掌握的园区内部资料,并在旁听汇报和实地走访等过程中了解到,若要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推动园区发展,还必须突破以下几个主要的困难与制约:

2.1 当地农民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通过走村入户,与当地农民群众直接接触发现:农民群众的参与园区建设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影响和制约着农业循环园区的发展。从最初迫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压力,以及园区一开始给的一些农民从未尝到的甜头,让农民的积极性高涨。然而,农户在循环链中均处于较低层级,除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限改善外,难以分享循环农业中产品高级化所带来的附加收益。所以农民会慢慢的开始懈怠,不愿参与园区的建设。

2.2 设施建设、管护成本与农业生产特殊性的矛盾

与传统经营方式相比,种养循环农业项目是一项投资回报期较长、涉及项目较多的系统性工程,用于基础建设的一次性投入较大。

通过调研得知,东湖示范园区的“猪+沼+粮”循环模式,存栏500头母猪,需配套种植作物约86.7hm2,建设沼气池、山腰储液池、沼液输送管网、沼液提灌站等约需200万元,如果加上生产用房、道路、农用地整理等费用,投资金额更为庞大。而农业生产的生物学过程受制于无数的生态变量,土壤、温度、湿度的任意细微变化都可能引起生产要素的变化,生产周期较长,加上可能的政策和市场变化,投资回报的不确定风险大。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相比,较大的设施投入成本制约了投资主体开展循环农业项目的积极性。

2.3 资金投入结构不平衡导致农业污染有加剧的倾向

通过对资金结构的分析发现,东湖农牧有限公司筹得的资金都投入在了猪场和加工屠宰2方面,而用于废弃物循环类的投资金额仅占总投资金额的3%左右。因为工程沼气及其配套的管网、喷灌、滴灌等设施设备投入大,后续管理要求高,所以园区用于排泄物的沼气化处理和循环利用设施建设的部分很少。粪污的沼气无害化处理、沼渣沼液综合利用设施的建设,种植业结构调整,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等因资金投入不足、配套不完善,使养殖业排泄物处理和利用不彻底,难以达到内循环、零排放的综合利用。

可以看出,如何处理集中养殖产生的大量粪污,成为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养殖场的粪污处理、循环利用设施同养殖规模不配套,会带来新的环境和社会矛盾,影响规模养殖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3 发展东湖示范园区再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为打破制约园区发展的以上问题,针对东湖示范园区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出现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与园区工作人员交流等方式,整理得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3.1 吸引农民群众由被动循环向自觉的主动循环转变

为解决农民群众参与热情不高的问题,针对政府工作提出以下2点建议:

3.1.1 加大宣传发动的力度

政府以及园区本身应该加大宣传发动的力度,动员农民群众积极投入园区建设,按照园区的统一规划,种植优质、高效的蔬菜、水果,培育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向农户展示优质的种养循环经济模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其参与意识,吸纳、带动农民群众投入园区建设和经营。

3.1.2 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户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3.2 扩大资金投入,减小后续成本对园区发展的制约

据得到数据显示,东湖示范园区现已基本建设完成,改变其投入成本已不现实。从实际出发,为打破后续成本对园区发展的制约,使园区经济效益能够进一步提升,提出以下2种解决措施:

3.2.1 资金方面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的进一步支持,扩大资金来源;进一步争取各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如降低贷款利息等,以减轻资金本身的成本。

3.2.2 政策方面

加强与政府的沟通,确定政策的稳定性,使任何生产要素的变化都不至于使企业的发展处于停滞的状态,使投资回报的风险最大程度的减小。

3.3 结合园区发展现状,调整投资结构

公司不应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注重生态效益,更不应以“环境保护”作为获得政府支持的一个手段;应该将生态效益的地位放在与经济效益并驾齐驱的位置上,并且加大对排泄物的沼气化处理和循环利用设施建设的投入。

4 结语

总的来说,东湖示范园区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对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农户积极性不高、农业污染加剧等现存的困难正制约着园区的整体发展。

因此,只有推进园区循环农业产业化,探寻更加适合园区的循环路径,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才能使四川省东湖示范园区农业循环经济的效益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正晓.农业循环经济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 尹昌斌,周颖.循环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 揭益寿.中国绿色循环现代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4] 解振华.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J].环境保护,2004(1).

[5] 吴天马.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环境导报,2002(4).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范文第3篇

一、循环经济发展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在合理配置资源的要求下,经济模式经历了从传统到生产末端治理的过程,最终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循环经济体制成为最终发展方向。自200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以来,经济资源由传统的线性增长经济体制转型为新型的环形生态循环体制,进而资源的循环利用程度大幅提升。因此,便产生了与之匹配的循环经济会计模式。该模式在原有传统会计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环境计量因素,全面扩充了原有的会计经济体制。使会计模式从原有的单一货币计量,转为多元计量,从而通过价值管理达到经济与环境相结合的状态,最终实现可持续循环经济的推广应用。

二、循环经济会计模式发展现状

在循环经济模式中,“3R”理念为重中之重,“减量――利用――循环”的链条式走向为会计计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但同时,由于在循环经济体制中,无形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比重加大,传统的会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计量标准,因此,在现行的经济模式下,环境会计,即绿色会计便引申而出。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国家在出于环保可持续考虑的同时注意到企业需要大力提高投入产出比,于是,2001年6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由此可见,环境会计在循环经济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然而,不可否认,虽然我国大力提高了对环境会计的重视程度,但仍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1.信息纰漏问题。这是环境会计的首要问题,虽然自循环经济与环境会计推崇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大多数企业仍以较为模糊的态度的面对环境问题,甚至有些企业直接回避处理相关问题,这使得我国距离发达国家的纰漏水平相差甚远。

2.法律法规不健全。针对新兴的环境会计体制,法律法规尚未形成有效而全面的执法系统,面对石化等敏感资源企业刻意回避环境计量的行为,法律并未作出明确说明,政府也并未作出相应制裁。

3.缺乏全面体系。会计是系统计量的过程,它可以利用基础数据对一定时期的业务项目作出较为准确的计算分析,从而达到判断盈利或经营与否的目的。但环境体系由于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环境收支,因此需要一套全新的固定体系计算模式,这仍有待分析开发。

4.缺乏专业人员配备。在形成的新的会计经济体系后,专业做账人员必须准确的区分出环境要素,并扩充报表系统,这需要有较高的会计素质的专业人员配备。

三、循环经济会计模式发展建议

1.建立健全信息纰漏体制。不同于传统经济,在循环经济中,需要我们更多的以灵活的态度处理问题。首先,完善基础会计要素。现今有关循环经济的计量要素少之又少,仅在管理费用中少有涉及,因此,应在完善资产负债等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突破计量障碍,从而达到严谨规划信息的目的。其次,全面把握计量体制。以国家现有政策为切入点,建立健全记账制度,以正确而开放的态度处理循环经济。

2.完善法规制度。虽然在现今的项目可行性分析与评估中,环境风险评估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但是,不得不说在我国仍没有一套成体系的强制性法律措施。若要推广循环经济会计体制,必须要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对环境纰漏等问题做以明确规定,同时加强政府审计与民众监督,从而避免企业回避处理相关问题的局面。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障碍对策

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和有关部门,循环经济已在很大程度上被认同为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并且开始着手将其纳入实际操作层面。然而,循环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障碍,亟须对其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惟此,才能促进其从先进的理念发展成现实的经济运行模式。

1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1.1认识方面偏颇

狭义地理解循环经济,认为循环经济就是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是生产、经济管理和环保部门的事,与己无关;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贫穷是主要问题,因而迫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与环境的协调;对自然资源稀缺程度了解不够,以为资源不会枯竭,看不到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已经不起传统发展模式的高消耗和高污染,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为时尚早。认识偏颇,影响了各方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管理方面缺失

(1)缺乏协调统一的管理机构。循环经济覆盖面广,综合性、交叉性强,现行管理体制中没有统一的管理协调部门。

(2)缺乏系统长远的发展规划。循环经济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科学的长远规划和分步实施规划的指导。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如何结合“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搞好适合区域(部门)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难题。

1.3经济社会运行方面体系不完整

(1)经济运行系统中缺少物质循环链。现行经济运行体系是按产品流向构造的,即具有前向、后向关联的产品之间构成产业链和产品链,而缺少按物质流向构造的循环链,即上游产品、企业、产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产品、企业、产业的原料等等。

(2)人类社会组织分工中缺少“分解者”。人类社会目前不乏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缺乏相当于自然界中“分解者”地位和作用的废弃物处理者,影响了“废物”在人类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内循环”和使“废物”友好进人环境的“外循环”。

1.4制度方面有待建立

(1)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外部化。自然资源的使用价格没有反映其生态成本,造成成本外部化;环境容量属公共财产,使用时具有公开获取性,使用结果具有排它性,由于监管不严,企业和公众使用它的收益大于其分担的成本,具有显著的外部性。这使得循环型生产成本高于传统生产,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本障碍。

(2)价格形成机制不科学。初次资源价格和生产支付的环境成本过低;国际分工中存在对原材料和能源提供国明显的价格不利因素;废旧产品和废弃物的收集、整理、运输成本高,再生技术滞后,使再利用原料成本高,以上各因素构成了推进循环经济的价格障碍。

(3)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我国已有4部环境法、8部资源法、20多项资源管理行政法、260多项环境标准。但循环经济法律法规较缺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4)相关政策支持不利。现行的循环经济相关政策主要是环境管理制度,以命令控制型政策为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政策较少且效率不高,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作用不够。

1.5技术支撑体系方面落后

(1)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现行指标体系缺少反映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物质投入(消耗)、排放(废弃)、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方面的指标,不利于评价和跟踪监测其发展情况,以作为对区域(部门)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扭转单纯追求GDP的政策目标。

(2)技术支撑体系落后。现行技术体系更注重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对污染治理、废物利用、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链接等技术开发和重视不够,无法支撑循环经济发展。

(3)缺少相关的信息平台。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循环经济信息网络平台,特别是缺少固体废弃物和循环型技术的供求信息,不利于构建循环型社会经济体系。

2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2.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引导全社会参与

(1)要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巨大变革。认清循环经济的本质是:把经济活动的中心从单纯以价值流循环为核心,转变为以价值流和物质流循环为双核心。它不仅包括能够创造价值、带来价值增值的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而且包括全部有物质、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的社会基本单元。因此,人类必须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物质流动形式的转变,更是一场经济运行方式的革命和人类生存方式的巨大变革。

(2)要转变发展观、价值观、生产观和消费观。摒弃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全社会倡导并确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值观,以是否有利于世界系统良性运行作为价值尺度,检验各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制度和政策以及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资源和环境也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增强竞争力必须树立绿色生产、清洁生产观,树立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观。

主动消费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改变对环境不宜的消费方式;在消费后注重对垃圾的分类处置,促进其资源化等。

(3)要引导全社会参与。广泛开展绿色教育,将环境常识列入学校教材,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加强舆论宣传,普及环境知识;完善环保工作制度,带动民众广泛参与环保实践;经常举办环境污染案例听证会,加强其社会影响;向消费者提供消费选择和消费后果的相关信息;对绿色产品广告予以优惠;定期公布环境质量状况等。引导全社会自觉地进行环境保护,为建立循环型社会贡献自身的力量。

2.2健全管理体制搞好长远规划

(1)成立专门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成立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发改委、经委、财政、城建、规划、环保、水利、绿化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各级循环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和部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上述部门组成,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办法》,把有关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单位,严格考核,认真兑现奖惩。

(2)制定科学的规划。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要采用超前性理念和系统工程思想,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首先,各级政府应将其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其次,在加强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国家、地区和部门循环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专门规划和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规划;第三,工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社区等开展循环经济示范,也要编制具体规划;第四,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各类规划的编制,如,城市建设规划中应增加对地表水的收集管线设施建设、中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分类处理设施改造等完善水循环系统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环卫规划要充分考虑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科技规划要体现对循环经济重大支撑技术研发的引导和促进,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经济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产业循环链建设、清洁生产和静脉产业发展方面的内容等。这是搞好循环经济规划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使循环经济贴近、融入经济社会活动的关键环节。

2.3构建循环型社会经济运行体系

运行体系的核心是把各个环节和子系统中的断点或缺损的半环接续起来,形成反馈流程。

(1)发展企业废物代谢网络,塑造生产循环链。首先,在企业层面,组织企业内部物料循环,将生产中流失的物料或生成的废料回收或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返回原流程或厂内其他流程;实现清洁生产,减少物料和能源使用量和排放量。其次,在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基础上,由各级工业主管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等牵头组织对所辖企业进行废物代谢网络调研,按工业生态学原理进行相关分析,对具备输出、输入潜能而未形成输出、输入关系的企业组织洽谈,促成其建立链接关系;对在本辖区范围内无法找到链接对象的企业,可跨产业和地区寻找链接伙伴,建立产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消除循环链的断点。第三,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在新拓展区域的招商引资、项目摆放上突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和网络,使企业在发展横向耦合和纵向闭合关系的过程中向工业园区聚集,使大部分企业都能成为各种特色生态工业园区的成员,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第四,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它既是生产循环链的补链环节,又是形成全社会完整的循环经济环路的重要环节。

(2)发展废旧物资回收产业,塑造流通循环链。流通领域既要减少商品流通中的物质消耗,还要将可再用的产品和包装物回收上来,返还到相关企业。首先,大力发展废旧物资回收产业。逐步形成多渠道的废旧物资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的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循环经济环路。其次,培育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把分散回收集中到规范的市场中来,为资源调控和优化配置提供更多选择。

(3)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塑造消费循环链。首先,各级政府应增加相关投入,保证垃圾分类的物质设施建设。其次,由政府与环保企业、房地产开发商联手,在新建住宅区推广使用专供家庭或小区使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器,通过加热干燥和微生物分解等方式,将有机垃圾转换成家畜饲料、有机肥料等。第三,结合文明社区建设,开展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由小区保洁员负责指导、监督居民将不同类垃圾正确投放到不同的垃圾箱内,由环卫部门或相关的产业化公司将垃圾分别送往相关企业。第四,在试点基础上,向全社会推广。

(4)实行城市污水集中分类处理,塑造社会整体循环链。社会整体循环链的核心是形成城市内部、乡村内部以及城乡之间废弃物互换的循环链条。近期重点是解决城市污水资源化问题。针对城市污水大部分直接排人河流、湖泊,小部分进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多为集中综合处理的现状,应加快推进其向集中分类处理转变;将居民、企业、机关单位、公共设施(除医院)的洗浴问下水与厕所公桶的下水管道分设,在城区分别建设城市污水和肥源排放输送管网,在城郊或城区分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肥源处理厂,将厨房、洗浴问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再利用;将厕所的人粪尿下水通过肥源管网输送到肥源处理厂,经加工处理形成系列肥料,运往乡村。企业废水经集中处理后再利用或达标排放。

2.4创新循环经济制度基础

(1)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逐步取消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补贴制度,使资源价格反映其真实的生态学、经济学价值。对环境容量等共有财产使用者征收高税费,提高生产和消费环节的排污和废弃成本,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解决循环型生产环节的成本障碍。

(2)建立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制。该体制不可能通过市场自发建立,需政府有计划的组织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对资源价值进行货币化评估,计算出其真实价值,并以税收形式计人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消除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障碍。

(3)健全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框架法,以《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为基本法,包括((绿色消费法》、《包装物再生利用法》、《家电再生利用法》、《食品再生利用法》、《建材再生利用法》、《汽车再生利用法》、《节能法》、《废弃物处理法》及相关子法。制定城市垃圾处理、水和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管条例,将责任主体和监管部门的行为置于法律规范之下。制定可持续发展认证体系、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环境标志和标准体系。(4)完善循环经济激励政策。征收资源税,实现资源有偿使用,限制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使用、限制资源型产品出口;征收废弃物处理费、垃圾填埋和焚烧税,推动垃圾分类处理,促进其减量化、资源化;以废弃物为原料的企业,可获相关废弃物处理费的补偿;对环境有害的技术和产品,在销售环节加征环境附加费,使其在成本效益选择中更乐于采用洁净技术、生产洁净产品;将循环技术纳入科技创新体系,在风险投资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支持循环型技术研发;对循环经济项目,给予财政补贴、贷款担保与贴息、低息贷款、优先贷款、延长信贷周期、减免税收或税前还贷等支持通过倾斜的产业政策,支持其到资本市场融资;对清洁汽车、能源及获环境标志和能源效率标志的产品,减征消费税;对原污染型生产设施,折旧率可以提高到30%以上等。

(5)健全循环经济保障制度。包括有利于循环经济的资源、产权、市场和产业等经济制度;循环经济核算、会计、审计、生产、消费、贸易、包装和回收等规范制度;有利于循环经济的财政、金融税收和投资等激励制度。

2.5创建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1)加快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开发。针对物质在传统线性济体系中不能环状运行的技术根源,研发环境友好技术,包括: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工程技术,如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大气、水、噪声及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废弃物再利用的循环生产技术,包括:废弃物分解技术,分解物再生产成原材料的合成技术,把再生资源加工成产品的制造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包括清洁的生产和清洁的产品技术。近期重点是开发引进资源节约和替代能量梯级利用、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零排放、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特别是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2)构建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是循环经济发展从理论探讨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的前提。依据其构建原则,通过筛选,我们初步构建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逻辑框架(表1)。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范文第5篇

循环经济真正备受关注源自今年5月底,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全国财政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的表示:中国将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预计到2015年,循环经济产值达到1.2万亿元。不过,循环经济虽已是家喻户晓,但却鲜有人能说清什么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范围比较广,再利用、循环利用、减量利用都属于循环经济范畴。”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告诉《英才》记者。“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被称作3R原则。那么,遵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好处是什么?发展循环经济又存在哪些瓶颈?

难以计量

循环经济的概念听起来模糊,但循环经济却并不遥远。

湖北宜化集团于去年,在新疆进行了百亿元的投资,而此前也已经投资了几十亿元,这个项目打造的就是低碳循环经济园。“将煤化工、采矿、煤矿、尿素、水泥,循环起来,做成个循环经济园。”湖北宜化集团董事长蒋远华告诉《英才》记者,“在这个园区,二氧化碳能够变成尿素,进而达到了减碳。”

早在2008年,记者在乐山五通桥区进行多晶硅产业实地调研时,也发现为处置多晶硅的有毒附属品四氯化硅,而建设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四氯化硅是一种带有剧毒的化学物质,不便于长途运输和就地掩埋,处理不善将直接给人类和生活环境带来巨大危害。

在最古老的多晶硅生产工艺中,并没有妥善处理四氯化硅的方法,而是采取简单的酸碱中和后就地掩埋。光伏产业兴起之前,多晶硅的产量很低,只有几十吨。因为量小,其副产品就被化整为零后掩埋了。但是光伏产业的兴起,已经不能采取最古老的处理方法。当地政府就引进了新的处理技术,将四氯化硅生成白炭黑。“这些都是循环经济的一部分。”姜克隽说。

“循环经济实际有两个核心,一个是减量,减量是相对于节约、提高效率而言的;还有一个是变废为宝,也就是资源的再利用,让它循环起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告诉《英才》记者,“资源再利用里边也有交叉的,通常所说的三废,其中很多东西都能把它再变成新的资源。”

不过,循环经济对企业而言,代价颇高。

节能减排对企业亦有好处,降低消耗,就减少了能耗的支出,这是盈利。但蒋远华感叹,节能减排对很多企业也是包袱,因为技术不达标、管理不善,更重要的是投入不够,规模不够。

“刚保本的工厂,没有能力投资价格高昂的环保设备。”蒋远华表示,宜化集团的优势在于产业集群,没有集群就没有循环,集群的效益能够使不盈利的项目实现盈利。但湖北宜化并没有具体的估算过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带来的价值以及节约的成本。

“不同品种,不好算。”蒋远华举例说,“过去废渣处理每年都要花三四个亿,现在做了卖渣公司,将废渣卖掉还能变现三四个亿,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李佐军与蒋远华有着相同的感受,循环经济的经济效应到底有多大,难以估算。“这是因为循环经济,既可以通过节能安排、资源节约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如法律、标准、行政的手段(拉闸限电、谈交易等),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节能减排的效果。”

单独将循环经济本身拎出来,计算它究竟能产生多少作用,确实有相当的难度。因为减量化这个概念,本身就不太好界定的。

李佐军认为,减量化涉及到资源的节约问题,节约就是体现效率,减少浪费,体现效率的手段就涉及到技术、制度变革、人力资本的增加、结构的优化等。这就不完全是循环经济本身,它还包含了其他很多相关的问题。

所以,减量化把循环经济的外延扩展的很大,使其不太好界定,模棱两可。但是如果要从减量化方面考量,将所有的节能减排都放在循环经济概念里,循环经济这个概念本身就存在缺陷了。

不过,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固然难以计量,但另一方面,即再利用资源化,则是相对具体的,也就是把废物、垃圾等排放的东西,再变成新的产业、新的效益。

经济瓶颈

政策支持已是百箭齐发。

日前,国家发改委环资司与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签署了《关于支持“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但是,政策也并非能解百忧。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也出台了,但也不可能一下子解决那么多问题。而且循环经济本身也有天生的缺陷,如分散、规模小等。以垃圾为例,垃圾不仅很分散,规模也很小,很难实现规模经济,这些问题不是光靠政策就能解决的。”李佐军认为,即便是所有的规则都制定出来了,能真正落实到位,在当前的体制下,也还要面临很多特殊的难题。

然而,循环经济有利于减少成本、减少能耗、减少排放,增加经济竞争性。

“能够做循环经济就尽量去做,没有循环经济的社会,必然会在未来竞争中败下阵来。”姜克隽认为,目前循环经济的主要瓶颈,仍然是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循环经济理念需要贯彻到所有经济发展格局中,尽力做到循环经济体系。现在,由于仍属投资驱动,有投资就去建厂,无法很好纳入一个大的循环经济体系中。

虽然是投资在拉动循环经济发展,但李佐军认为“如何实现经济效益才是制约循环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

在李看来,技术等问题都是能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则是每一个企业、个人或者相关的投资机构,发展循环经济的得失是什么?“没有经济性,再怎么吆喝他也不会干。有效益、有回报,投资者才会感兴趣。”李佐军说,当前最难的问题是通过制度和政策的设计,让参与循环经济的这些过渡主体能够得大于失。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是将经济系统看作是具有优先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子系统,而经济循环则是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生态经济大系统内部,以物质(包括能量)的良性循环为载体或表现形式的,生态经济大系统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上的均衡与可持续性关系[1]。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资源短缺以及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关注,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选择。目前,国家已经颁布《循环经济促进法》,天津市也颁布了《天津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如何依据天津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利用天津产业经济的有利条件,发展循环经济,对加快节能减排工作进程,加速“美丽天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天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1.1是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矛盾的有效方法

天津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随着工业长期发展,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天津人均水资源量123立方米,约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17,属严重缺水城市。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也给天津带来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等诸多突出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

1.2是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天津各园区企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汽车零配件等支柱产业,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步构建。在天津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滨海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就确立了全市经济社会向循环经济转型的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北疆电厂、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等一批亮点项目,并且依据发展规划,还将规划发展一批循环经济项目。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带动周边产业协同发展、区域联动发展,将有效实现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

2天津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2.1产业优势作用发挥不明显

天津大力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这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90%,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1%以上。从目前来看,天津装备制造业仍以低端产品为主,产品结构单一,高附加值产品尚未形成,不利于提升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利于长期发展。另外,以废旧金属为原料形成的新兴产业即再制造产业尚未形成,产业链延伸明显不足,装备制造业产业优势未被充分利用。

2.2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关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急需的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较为缺乏。加之目前天津部分园区主导产业仍依赖于钢铁、石油冶炼等产业,而大多数企业缺乏开发大幅度提高资源选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势必会导致企业高污染、高排放的发生。另外,企业技术信息平台缺乏,信息交流不便捷,导致一些先进技术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和普及。

2.3激励机制不合理

目前,天津在企业内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较少,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企业严重不足,钢铁、水泥等企业的生产环境相对较差。对于自觉发展循环经济,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示范效应的企业,缺乏合理的鼓励和奖励机制,导致企业缺少活力。

2.4废旧物资回收体系缺失

各产业园区对有关废旧铝、生活垃圾回收体系仍未建立,对有利于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项目、产业,缺乏有力的保障措施。因此,急需加强法律约束,积极发挥政府各项职能和社会协作作用,保障循环经济项目、产业顺利实施。

3提升天津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要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市场驱动、公众行动,来全面发展循环经济[2]。要结合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工业园区企业发展现状,制定、完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制度体系,提高员工及企业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人们的环保节能意识。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责任感、紧迫感,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导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加大对循环经济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倡导绿色生活,推进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促进绿色消费。认真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组织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分工。由天津各开发区管委会总牵头,负责指导、部署、协调、督促、考核,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和工作分工,积极研究制订、落实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及时掌握动态,密切协调配合,切实形成合力,扎扎实实推进循环经济深入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各个行业要严格按照行业污染物防治技术政策进行污染治理。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增加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有效控制城市大气、噪声污染,危险废物、土壤污染治理。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各个企业要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3.2完善循环经济相关政策法规,打造循环经济体系

积极发展产业援助政策,补偿政策,发展新型非资源型产业的支持政策。充分利用天津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的优势,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运用健全制度、市场化运作和信息化管理等方式,实现动态的、多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3]。天津现有结构是传统制造业占主体,民营企业比例较低,发展动力不足,应大量启动民营资本发展民营经济。新建项目采取民营参股的股份制形式,形成新的机制提高市场运作能力和效益。政府推动企业转型,对于工艺性强和外部性强的企业由政府直接操纵转变为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完善项目激励机制,从而策划包装储备一批管理程度高、带动性强的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并加大项目的实施力度。招商引进科技含量高、规模效应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项目进入工业区,尤其是管理水平先进、资金实力雄厚、发展经验丰富的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地方特大型企业和国内知名民营企业[4]。同时,各级干部都要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资本运作的本领,确立大分工、大合作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转变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模式,提高招商实效。根据园区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土地的使用,制定土地的有偿使用制度。集中紧凑地进行园区的开发和建设,做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保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对长期闲置不用的土地应限期回收土地的使用权,以提高土地的经济性。加大对循环经济项目用地的土地储备,对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用地予以优惠。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成品油、天然气价格改革。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余热余压利用、城市垃圾发电,实行相应的电价政策,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合理调整各类用水价格,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高能耗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制定支持再生水,矿井水,雨水开发利用的价格政策。

3.3提高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制定和完善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相关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研究重要资源开发利用、重要水源地保护、生态建设、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要严格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管理,从源头上遏止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倾斜财力支持。设立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将改革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技术创新资金向园区倾斜,并随地方财力增长,逐年加大投入。安排信贷奖励资金,并将财政资金存放与商业金融机构对园区的信贷规模挂钩,鼓励商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园区企业的信贷投放。市财政安排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支持园区企业融资。采取“能效贷款”、“绿色信贷”优惠,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利用税收政策手段,鼓励扶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发展,对企业开发建设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项目给予投资贷款与融资支持,并给予税收优惠与税收反补支持等优惠政策。此外,还要做好园区水、路、电、气、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提供良好的保障。

3.4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强化人力资源保障

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工作,把循环经济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并设计出各行业、各部门实现循环经济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技术路线和方案,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同时拓宽各种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建立科研、教育信息平台,开发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对物流流程、环节以及各设施工具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利用共同配送,使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竞争力,降低物流运作成本。强化人力资源保障。加强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开展资源节约工作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保障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快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根据园区企业需求,帮助引进一批具备循环经济理念的高级、中级技术(技能)人才、复合型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资源联合培养人才。

作者:储诚山 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坦.天津循环经济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J].港口经济,2010(01).

[2]毛文娟.天津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构建和经济收益分析[J].天津科技,2007(01).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范文第7篇

关键词: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引言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煤炭的消耗在我国的总能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给能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把循环经济有效的应用到煤炭行业中,对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循环经济的概述

1.循环经济的涵义

所谓的循环经济,是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把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清洁生产,遵循社会生态的规律,它的目的是建立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和谐关系,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以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它有三个原则:再利用、减量化、资源化,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是它基本的特征。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在煤炭行业的应用中是以低开采和高利用为准则,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使煤炭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2.循环经济对煤炭行业的影响

把循环经济应用到煤炭行业中,有利于煤炭行业的方式转变,使煤炭行业逐步放弃传统的经济运营模式,以生产和销售煤炭的基本产品为主,不断提高和改善煤炭的开采技术,加大煤炭的回采率,扩大煤炭的产业范围。因此,循环经济有利于煤炭行业的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化、安全生产自动化,可以充分发挥煤炭行业的优势,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1.有利于缓解资源短缺的矛盾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以煤炭资源为主要的消耗,GDP的总量成倍增长。根据我国的相关计划,到2020年,GDP的总量还要翻两番,能源的供给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传统的煤炭行业发展模式,是牺牲大量的煤炭来完成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这非常不利于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缓解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能源压力,就必须加大循环经济的发展,使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循环利用。

2.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据有关数据分析,如果我国的煤炭利用率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那么每年就可以减少400万吨左右的二氧化硫的排放,如果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可以提高1%,每年的废弃物排放量就可以减少1000万t左右。因此,要加强煤炭循环经济的力度,努力实行煤炭清洁生产,不仅可以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还可以大大降低社会和经济活动对资源的需要。

3.有利于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由于传统的经济模式对资源的浪费非常严重,给煤炭行业的发展带来许多的问题,例如四万矿工下农村等许多的社会问题,其中很大的因素是由于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目前,我国在1950年左右建立的一些国有矿山,大多数都进入了“老年期”。因此,煤炭行业要想建立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加大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必经之路。

三、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措施

1.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

政府的扶持对于煤炭行业的循环经济无疑是非常有利的,煤炭行业的发展关乎着我国的能源,政府也应该积极的扶持,可以制定投资政策和技术政策,还有一些财税上的支持。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给煤炭行业循环经济提供一个良好发展的环境。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煤炭行业的监管力度,促进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法制化,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2.改善煤炭行业的生产结构,提高回采率

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有些煤炭企业在开采的过程中存在挑肥弃瘦、采厚弃薄的现象,使矿井资源的回采率大大降低,对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特别严重。因此,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下,要不断健全煤炭行业的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方法,加强矿井资源管理工作,减少资源浪费的现象,努力提高资源的回采率。加强煤炭工业的基本建设,建立一些大型的高效现代化矿井,采用先进的技术,更新设备,提高生产力。

3.推出综合利用项目,减少污染

为了节约煤炭资源,充分利用矿井的水资源,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在矿区建立劣质煤电厂,结合劣质煤的数量和品种,采用先进的锅炉燃烧技术。把煤矸石、中煤、煤泥等资源充分应用到劣质煤电厂发电。在建材产品生产和回填、筑路、复垦等方面,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的利用率。不断加快煤层开发利用的步伐,减少有害气体向大气中排放。

4.提高矿区的环境治理,文明生产

以土地复垦为主,建立多种类型的煤炭生态示范基地,使生产和生态恢复同步,在矿井水和生活污水方面,不断研究出新的方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当实现排放达标之后,要充分把矿井水利用到矿区的生态建设中去。严格落实清洁生产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矿井的质量管理工作,使各个方面都能够达到质量标准化的要求,美化煤炭的环境,对井下的工作空间要改善,使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得到保证。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探讨,可以看到循环经济在煤炭行业发展的价值,因此,煤炭行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宋润泽,冯思静.我国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理论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2,3(30):30-33.

[2]何华兵.中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矿业,2006,5(15):28-32

[3]涂华.关于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探讨[J].煤质技术,2009,6(3):43-47.

[4]张燕,叶旌,闵建峰.我国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2(10):19-21.

循环经济相关政策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四川 循环经济 投融资

一、引言

循环经济投融资是指社会各主体,以保护资源、改善环境为目标,进行的各种投资和融资活动。即指通过各种筹资方式将分散的、闲置的资金有效地结合起来(即融资),再将其科学的、合理的加以利用(即投资),以实现投入产出最大化或投入效用最大化,达到增加财富或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的。

二、四川省循环经济投融资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四川省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虽然循环经济投融资的规模、结构都有明显的改善,但在投资总量、融资渠道、投资效率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四川省循环经济投资总量

在我国,循环经济的概念近几年才被逐步界定,循环经济总体投融资数据也很少,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循环经济中的环境保护投融资数据进行分析。四川省和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量及占GDP的比例分别如表1、表2所示:

(1)环境保护投资总量基本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且投资总额增长速度较快。2003年四川省环境保护投资总额仅为59.7亿元,而到了2011年增加到158.41亿元,增幅达到了165.3%。

(2)环境保护投资总量占同期地区GDP的比例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比较不稳定。

(3)环境保护投资增长率从波动幅度大。环境保护投资增长率在2003—2011年几年间波动幅度较大,差值最大达到52.94%,增长率极不稳定。

(4)环境保护投资总量占同期GDP的比例偏低。四川省环保投资总额占同期GDP比例一直维持在0.6%—1.2%之间,最高比例为1.17%。但与全国相比较,有一定的差距。由表2可以看出2003—2011年,全国环境污染投资总量占当年GDP比例保持在1.2%以上,总提成上升的趋势。

(二)四川省循环经济融资渠道

四川循环经济传统的投融资渠道,可以通过环境保护投融资渠道来分析。总体来说,四川目前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国内环境保护贷款、环保专项资金、企业自筹、国内贷款以及利用外资等。从数据显示来看,企业自筹占了重要部分。

用相同的增长模型,由表5数据得出2003—2011年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4.39%,16.53%,-40.33%,远低于GDP的增长率18.4%。其中“三废”排放只有废气排放增长率为正,其余增长率为负数。由此可见,四川省在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治理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废气排放量还是不断增加,必须加强对废气排放的治理。

四、四川省循环经济投融资定性分析

(1)投资总量不充足。主要以环境保护投资为例,虽然四川省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额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环境保护投入的总量以及其占GDP的比例都不够高,同时环境保护投资2003—2011年年均增长率远低于GDP年均增长率。因此,投资总量不足是制约四川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2)融资渠道较为局限。从四川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来源看,企业自筹是四川省循环经济融资的重要手段。从近几年数据中看,银团贷款占投资比例最高只有17.9%(2006),2007—2010年比例分别为1.1.%、4%、9.6%、1.5%,比例较低。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筹资困难的局面,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同时缺乏其他手段融资,缺少资金发展循环经济。

(3)循环经济投融资结构不合理。目前循环经济投资还是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的产业改造上,而众多中小企业由于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清洁能力差,本身没有足够的资金同时筹资渠道又较为局限,自身无力改进技术和更新设备又得不到政府的大力扶持,这种现状使得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难上加难。

五、建议

(1)发挥政府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首先,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保障循环经济发展。其次,发挥政府的信用担保作用,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出资成立针对循环经济企业的引导基金、担保基金、再担保基金或者是专业的担保机构,为商业银行指明融资对象,解决后顾之忧。

(2)调整循环经济投资结构。对于一些设备和工艺落后的中小企业,应当适当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促使其尽快更新设备和升级工艺,早日转变生产方式,走上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

(3)拓宽循环经济融资渠道。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实现循环经济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设立循环经济投资专项基金及组建循环经济专业投资公司、发展中外合资、公私合作的循环经济投资机构扩大社会循环经济资金来源。充分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资金融通。

(4)加大循环经济信贷支持。政府为了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业务,可出台一系列的金融优惠和引导政策,对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保护自然环境的客户给予降低利息率、延长信贷年限、加大货款额度,放宽还贷条件等优惠政策;在信贷审核和决策过程中,应把发展循环经济、保护自然环境作为发放贷款的重要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