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初经济政策

汉初经济政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汉初经济政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汉初经济政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结构;投资;信贷;配置效率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10)-0072-05

一、引言

2014年5月,首次提出“新常态”一词,同年11月在APEC会议上系统阐述“新常态”内涵,指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从动力上讲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反映出当下经济增长结构有待调整的现实。同时中国社科院预计,中国2015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仅达7%左右,增长形势严峻。我国宏观政策强调“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体现出至少在短期内稳增长是国家及地方经济政策首要目标。

就手段而言,加大投资、加大信贷投放是地方经济提速的重要路径,其规模增长及配置效率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的投资因素及作为重要配套的信贷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率成为衡量其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也成为自上而下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加大投资是国家及地方实现“稳增长”目标的主渠道,因此,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率测算及结构性分析是研究重点。新常态下,多地面临产能过剩问题,此类行业资本出入边界固化,因此优化存量投资结构是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渠道。其中,欠发达地区财政实力较弱,社会融资规模较小,投资效率的提高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对汉中1978年以来投资、信贷、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率进行了分段测算,结合2002年以来投资贡献指标与投资效益指标测算结果,以投资为重点深入分析各要素拉动效率变迁原因,以期探索出一条优化投资以稳定增长经济的路径,并对路径下配套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二、汉中投资变迁及效率分析

受统计数据所限,本文仅对2002年以来汉中投资规模和结构的变迁情况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汉中投资贡献指标及投资效益指标进行测算。其中包含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下简称“投资”)总量及分产业规模性变迁;投资的行业结构、资金来源结构、国有经济控股比例的结构性变迁;投资贡献指标与投资效益指标测算。

(一)2002年-2014年汉中GDP与投资的规模、产业结构变迁

数据显示,自2002年后,汉中经济总量稳步上升,2009年后增速凸显,主要受金融危机及汶川地震后大量投资进入三产领域所致,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尤其是2013年、2014年水利及交通上投入有较大规模增长,其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故对应的产出较为有限。但三产中基础设施投资作为生产配套服务设施,为二产产出增长提供了关键基础,进而促进二产长期拉动经济增长,这与表1中二产产出占比高于投资占比的实际相一致。

(二)2002年-2014年汉中投资结构变迁

1、行业结构。根据年鉴数据可知,汉中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制造业以及房地产业,以上领域占据汉中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比重达73.43%。由表2可知,汉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总体下降、局部年份反弹;制造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总体上升、下滑态势初显;房地产业投资比重伴随城镇化建设过程整体上升,2014年因房地产业低迷稍有回落。

2、资金来源结构。汉中投资资金来源包括企业自筹、财政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外资,债券等。其中企业自筹、财政预算内资金及国内贷款是主要来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汉中投资资金逐年大幅上涨,其中企业自筹占绝大比重,且逐年上升;财政预算内资金占比降幅较大,从最高21.29%下降至2014年最低8.34%;国内贷款占比急剧下跌,从最高34.34%下降至2014年最低3.99%。需要指出的是,汉中的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多以中省项目为主,资金主要来源于中省、区域外银团贷款,以及上级项目部所获得的银行贷款,这部分资金在地方统计局统计资金来源数据时并未纳入,造成国内贷款占比指标过低的结果。

3、投资主体结构。汉中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控股比例从本世纪初的80%左右的水平下降至2014年37.26%的水平,说明汉中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非国有经济比重正在加大。整体而言,2002-2014年汉中投资结构有所优化:行业集中度有所改善,财政预算内资金比重显著下降,非公有经济比重明显上升。

(三)汉中投资贡献与投资效益变迁

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衡量除计量分析方法外,通过简单的指标测算也能够得出较为直观的结论。本部分选取投资贡献及投资效益两个方面的指标,包含投资率、投资贡献率、投资效果系数、投资弹性系数共四个指标对汉中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按照总量及行业进行分别探讨,数据依据可得性及制度环境基本不变的原则取自2002年至2014年共13年的数据。以下为各指标所代表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汉初经济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淄博;民间工艺;自然地理;社会历史;传统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8-114-2

传统民间工艺既是个体行为亦是社会现象。民间工艺的发达得益于劳动者个人心理特征。相较于西方文化沉醉于极度肉体感性生命而强于极限体育活动,抑或沉醉于极度精神理性而长于系统科学构建,中国文化从来都是游走在感性与理性两极之间寻求“阴阳平衡”。知足常乐的感性诉求和经世致用的精神理性导致绝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重实践而轻思辨,所以古代有精确测算的圆周率却无法构建思辨见长的几何学理论体系。相反地,正因此恰恰成就了中国文化中发达的艺术与工艺分支。在理性与感融地带,中国古人“艺术地”思维并活动着,修身养性的琴棋书画对立于艰涩玄虚的逻辑、数学,因此中国古代科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被“工艺化”了,比如传统“四大发明”的工艺性稀释了深刻的科学性。民间工艺是文化的又是历史的,其发展动因体现出自然属性与社会历史的双重性。

一、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的调查研究

早在远古时代,山东淄博一带就出现了东夷海岱文化以及后来对中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齐文化。在秦早期,齐国盛世时,其疆域极为广阔,它“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将山东省东部沿海以及黄河下游全部囊括在内。太公初封于齐国“以齐地负海泻卤,少五谷而人民寡,乃劝女工之业,通鱼盐之利,而人民辐辏。”另有记载:“昔太公封于营丘,辟草莱而居焉,地薄人少,于是通利末之道,极女工之巧。”可以看出,齐国初期它的自然条件是非常恶劣的,阻碍着农业发展。统治者才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因地制宜的发展渔业、盐业及纺织业等,发展工、农、商业,增加人口,壮大国力。淄博处在山东中部,却仍然可以称得上四方辐凑,交通上,它不但与山东全境相通,而且还连接着华北各地,也与河南、江苏、安徽等省相连接。交通极为便利。这样的便利使它在信息、技术、人才、原材料、产品的流通上获得了极大优势。

二、对淄博民间工艺文化发展历史社会原因的调查研究

伴随文明程度的提高,统治阶级领下的经济、政治、宗教、风俗文化等成为自然地理因素之外又一类影响民间工艺文化发展的历史社会原因。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1.经济政策的鼓励

经济政策是一个总体概念,包括经济衰退时的复苏型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型政策,经济退步时鼓励型的政策和引导经济转型的导向型政策。

太公初封于营丘,为壮大“地泻卤,人民寡”,“方不足百里”的齐国提出 “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桓公时管仲为相延续“抟本肇末,通商惠工”的政策,提高“四民”之“工”者地位,借助“工商食官”之名以稳固的政府采购举措刺激手工业的发展。

2、工匠制度和劳动关系的制约

先秦及秦汉时期,手工业的经营模式以官营为主,兼有贵族经营、乡绅私营和家庭手工作坊几种,并延续至明清,各个朝代工匠制度和劳动关系必然影响到民间工艺状况。

3、 繁荣商业的刺激

在我国,自古以来就“重农轻商”,战国时期,百姓“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不能交换手工制品,只能自用。春秋时期,“百工居肆,已成其事”, “凡建国,佐后列市,设其次,置其叙,正其肆,陈其货贿。” “肆”就是市场,也就是说可以流通。

(二)社会方面的主要原因

1.明初大移民导致异地文化传播与融合

许多不是本地的民间工艺就有可能伴随移民而来到这里。如淄博琉璃工艺。《博山孙氏族谱》:“吾族原籍枣强,洪武三年,祖克让迁居州府南一隅,后又迁居笼水(即今博山之孝妇河)……应内宫监青,造珠灯、珠帘,供用内廷。”可见著名的孙氏琉璃世家来自于山西。

2、社会风尚引导民间工艺潮流

民间工艺既是同时代主流社会风尚的产物亦是其客观表现和铭记。历朝历代自有其标志性时尚,观淄博民间工艺发展史仅以春秋战国及民国初期作为典型。

“各门艺术都或多或少的是民族性的,与某一民族的天生自然的资源禀赋密切相关”。民间工艺成为最具民族性的民间艺术,这从其起源与发展过程中对于本土自然地理条件的直接相关性便可见一斑。然民族特性也绝非一成不变的静态趋势,在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之间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不断推进中,民间工艺的审美意识亦在相互影响中渗透、融合,比如移民对于民间工艺文化的传播与整合。

传统民间工艺,他们是相同时代下主流社会风尚的产物,也是客观现实表现的铭记。历朝历代自有其标志性时尚,观淄博民间工艺发展史,以春秋战国及民国初期作为典型。

参考文献:

[1](清)魏源.・序言[M].长沙:岳麓书社,2011.

[2]山东省长公署.山东第一次物品展览会审报告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

[3]实业部国际贸易局主编.中国实业志之山东志[M].台北:宗青图书出版公司,1934,12.

[4](民国)林修竹.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M].济南:山东省长公署科,1919-1920.

[5](清)富申修,田士麟纂.博山县志,参见中国地方志集成之山东府县志辑[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汉初经济政策范文第3篇

Kuik Cheng-Chwee(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候选人)

《当代东南亚》2005年4月刊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出版

中国参与东盟推动的多边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至1995年)为被动参与;第二阶段(1996年至1999年)为积极参与;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为主动促进。中国自2000年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构想后,其多边外交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中国的多边主义有三大特点,一是重点推动多边经济合作,二是注重运用软实力,三是使多边与双边相互促进。中国多边主义的目标之一,是塑造地区机制的“游戏规则”。上海合作组织、亚欧会议、亚洲合作对话以及东盟领导的各种合作机制都还有待完善,这给了中国对其施加影响的机会。从长远看,中国多边主义的上升势头将对其整体外交政策产生深远影响。根据中国目前在地区层面上的权力运用方式,可以推断中国实力进一步增强后在世界舞台上的表现。李 辉

翻译恐怖

Susan Bassnett(英国沃里克大学翻译和比较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第三世界季刊》2005年第3期英国《第三世界季刊》杂志社出版

潜在的文化和文字上的传统会影响译者的翻译方式。自中世纪开始,中亚就被欧洲视为野蛮和反现代性的摇篮。欧洲对中亚这种传统上的认识暗含在一些译著中。启示录式的语言、对极端威胁的描述、华而不实的遣词造句都可能使人联系起记载中亚原住民的粗野和自大。路透社的翻译们依据修辞学的习俗,按照西方几代人对中亚地区虚妄恐惧的记忆,创造出了他们的译本。这种翻译上的异质性的方式也产生了另一种传统,即集体性的将中亚人假想为未开化的攻击者。正是这些历史性的、原著之外的因素最终决定了译者在行文时的选择。姚 琨

我们真的需要《里斯本议程》吗?

Lain Begg(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

《国际经济:欧洲经济政策评论》(双月刊)2005年第2期德国汉堡国际经济研究所出版

2000年3月欧盟理事会颁布《里斯本议程》,要用十年在欧盟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动态知识经济”。现在时间已经过半,欧盟距离这一战略目标却渐行渐远。经济形势下滑、结构改革失败和欧盟委员会协调不利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2005年3月,欧盟在评估《里斯本议程》的进程后,决定重启该议程,其优先目标是:将知识与创新作为可持续增长的发动机;使欧洲对投资与人才更具吸引力;提高就业和促进社会团结。但该议程真正的挑战来自于各成员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里斯本议程》的实施过程表明,成员国不愿对来自欧盟的要求做出协调反应,该议程未来发挥的作用有限。刘明礼

拯救世界银行

Sebastian Mallab(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

汉初经济政策范文第4篇

如今我们仿佛处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一样。所有人都在追踪美国大选辩论,屏住呼吸等待11月初的大选结果。特朗普和希拉里互相攻击,给民主政治抹黑。而另一边,香港立法会议员也因为宣誓的事情互相谩骂,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更是用了一个体面人不会用的词辱骂美国总统奥巴马。

最近我参加了几场严肃的经济学会议,深感主流经济学越来越无法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每一位经济学家都提出极为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用各种公式证明为什么自己的模型能够完美地解释现状。但这不过是盲人摸象:每个人都只能描述自己摸到的那部分。

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盲目。

更糟糕的是,他们又瞎又聋,对别人的观点包括简单常识充耳不闻。

希拉里和特朗普的这场闹剧就是最好的证据。两位候选人都70岁上下,管理数十亿资金,却试图代表身家或收入甚至不足其1%的99%的选民。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中说过,“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无论对与错,都比我们所想象的更有力量。的确,这个世界就是被他们统治着。自诩对学术理论免疫的实践者们,往往是那些故去的经济学家们的奴隶。”

很多大学教的主流经济学的确已经过时。很多自然科学,如神经科学、计算机和数学,本科生三年中学习的大多数内容等到毕业的时候都会被淘汰,因为科学发展实在太快了。

这并不奇怪。1750年工业革命开始时,欧洲人口只有1.25亿,其中不到2%受过教育。今天,全球74亿人中 超过40%,即32亿人,已经在使用互联网,他们能够获取知识,并在创造一场新的全球性工业革命。

科学知识以互联网的速度被创造出来。与此同时,经济学提出越来越多优美的数学模型,但这些模型的基础是不切实际、过于简化的前提,它们忽略了影响我们当下的四大问题:社会不平等、气候变化、快速的技术变革以及地缘政治状况。每个问题本身都足够复杂,而它们又互相关联互相影响。

凯恩斯1933年说过的一番话至今仍然适用:“腐朽的、国际性的、但又是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我们发现我们就处于这种资本主义的掌控中)并不成功。这种资本主义不聪明,不美好,不正义,不善良,难堪众望。简而言之,我们讨厌它,我们已开始鄙视它。可是当我们思考用什么来替代它,我们又陷入困惑。”

主流经济学为了证明自己是一门科学,过于关注宏观和微观经济学,却忽视了另外两个领域:中观和元经济学。

中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人类共同建立以应对自然和其他人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威胁的体制及社会组织。体制是市场宏观趋势与公司和家庭微观行为之间的纽带。定量分析经济学家觉得这个领域过于混乱,因此宁愿将其交给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科学。

但是,经济政策无法实施的主要障碍是互相冲突的体制中的既得利益,由于政策与部门利益相冲突而导致官僚机构内斗、无能、腐败与不合作。

我们一事无成,因为不可能达成“集体行动”,人们不愿合作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就连共同的问题是什么都无法达成一致。

每个政治家、专家或机构都提出,只要给他们更多资源,更多人手或权力,他们就能解决问题。可是我们只是对越来越少的东西知道的越来越透彻。如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往深处钻研,却无法理解整个体系,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像瑞士奶酪一样,充满漏洞,让整体变得更加脆弱。

当今的个人主义资本主义信条让我们相信,个人贪欲有利于公共利益。这不过是意识形态,说的严重点,完全是一派谎言。

因此我们需要元经济学。元经济学研究,为什么经济学家会以这种方式思考世界。对于一个经过训练使用锤子的木匠来说,所有的问题都像是钉子。经过训练只会看数据的经济学家,就像在黑暗中路灯下找钥匙的醉汉一样。他忘了钥匙也许在黑暗的影子里。影子银行并不是影子,它们就在所有央行和监管当局眼皮下。危机之前,经济学家只是选择不去看它,将其归因于“极端不确定性。”

汉初经济政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欧债危机;经济;贸易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信用危机恶化,欧美各国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全球经济再度衰退的忧虑充斥市场。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怎么应对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首先解读一下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1.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2.评级机构不再受西方国家约束,正确调整评级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评级。2011年7月末,标普已经将希腊评级09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11年5月底被调整为负面,继而在9月份和10月初标普和穆迪又一次下调了意大利的债务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评级被下调使上述四国借入资金的利息变得相当高,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3.欧元区经济政策结构不平衡

欧元区现阶段实行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的财政政策。然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常年的不对称性使得各项矛盾和问题得以积累。在08年全球次贷危机的冲击之下,矛盾开始暴露,直指债务危机。尽管货币一体化为欧元区成员国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资平台和竞争优势,但是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对称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些优势。

二、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我国对外贸易下滑

欧盟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假如希腊退出欧元区,欧洲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将大大提高,全球贸易融资可能受到很大冲击,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放缓,外部需求下降。同时,欧盟为保护本地区的实体产业遭受不可避免的损失,很有可能采取保护措施形成贸易壁垒,贸易纠纷也会因此增多。

2.资本外流风险加大

欧债危机的影响正在不断升级,自从美国信用评级下调至AA+,全球的风险偏好都处于下降通道,自从希腊信用评级下调至CCC,面临债务危机的国家债券都面临债券价格下挫,收益率上升,融资困难的难题。若希腊退出欧元区,我国面对资本流出的压力将加大,流入我国的“热钱”将会流出我国经济体系寻求其他获利机会,这将会带来人民币贬值风险和国内基础货币紧缩,提高国内融资成本。

3.加大我国货币政策调整成本

希腊退出欧元区带给全球经济的恶性影响会大幅度打压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价格,使得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成本加大,实行稳定我国现在复杂的经济形势的政策成本大幅提高。

三、我国应对欧债危机的策略分析

1.加快本国的产业发展

加快外贸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扶持高薪技术企业的发展。在希腊很有可能退出欧元区的不利预期下,全球贸易增长速度都有下降的趋势,加快我国外贸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出口外贸萎缩,外贸产品竞争加剧成为当务之急。在出口增速下滑,贸易顺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应该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大力扶持具有发展潜力和高新技术背景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将失业劳动力引向仍需大量人力劳动的产业,解决产业整合升级带来的失业难题。

2.稳定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应在稳增长、降通胀的大背景下加强微调力度。随着我国资本流出压力的不断加大,希腊或退出欧元区的预期会造成我国国内货币紧缩,融资成本上升。这对我国货币当局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提前预期经济走向,加强微调力度不仅能适应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也符合我国实行的稳健货币政策的宗旨。加强保护国内金融市场稳定。欧债危机的不断加深让欧洲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骤然提高,银行资产萎缩、银行拆借市场和抵押市场交易量下滑趋势也会显现出来。那时再来加强对我国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为时已晚。逐步提升对我国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资本风险监管力度。

3.加强与国际间经济合作

希腊的局面警示我们不能过分地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出口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杀手锏,但是这种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从长期来看,出口导向型模式是不可维持的,中国应该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扩大内需是经济结构转换的核心环节,消费是拉动经济更好更长效的动力。此外,在出口战略上,将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转向亚洲新兴国家、东盟、非洲国家的出口,出口产品也应全面转型升级。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整体较低,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与世界经济贸易的往来越来越频繁,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就越来越大,只有认清形势,做好防范才能在对外贸易发展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李扬.四议欧洲债务危机[J].理论视野,2010(07).

[2]覃发艳.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历程及影响分析[J].武汉金融,2010(07).

[3]张昀.关于欧洲债务问题与欧元区域制度改革的思考[J].中国货币市场,2010(06).

汉初经济政策范文第6篇

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成。尽管如此,我国的江河、湖泊却成了倾倒有毒废水的下水道,全国目前有3.2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其中,因水污染造成9000多万人饮用水不安全,我国的水污染事件层出不穷,触目惊心,中华水污染逼近危险临界点……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污染了我们的水?

一、我国目前严重水污染的现状

1、城市粗放式发展导致的大范围水污染

由于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高速发展,绝大部分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然而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年处理率仅为2.43%,绝大部分污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等水体,致使82%的水域被污染,水源水质明显恶化。据调查,全国430个城市有90%以上的饮用水源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预计到2030年左右,城市污水排放量将增加一倍多,供水水源将受到更严重污染的威胁。今年1月5日,新华网报道的河北省邯郸市区在5日下午突发大面积停水,邯郸市政府晚间通报称,接山西省有关部门通报,此次停水的主要原因漳河上游浊漳河山西境内发生了事故性污染物排放。正是这场事故性污染的排放才造成了此次大面积的停水。

2、农村垃圾以及生活污水造成的水污染

在我国农村,农村垃圾随手乱扔、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些乡镇、街道、村庄旁的河道,由于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倾倒生活、建筑垃圾,造成水面污染严重,水质变差。尤其饲养家禽和养殖,使水质高度营养化。每逢夏季高温水位下降,致使一些乡村自来水厂无法取到水,同时造成村民饮水用水质量下降,难以正常饮用。另外随着经济开发,各种企业在农村设立生产基地,其排放的污水没有进行处理,直接流入河流、水塘,严重污染水质。不仅影响农田灌溉甚至在雨季时倒灌入农田,使农作物受到污染无法正常生长,同时有害物质含量超标,间接地影响到村民的生活健康。而且农村大多是自建水井,水井浅,水质差,更加严重的是随着工厂企业大量建立,农村成了地下水污染的重灾区,而农村水质污染、饮水导致的癌症高发等问题少人关注。

3、工业污水大量积累触及地下水

地下水,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承担着饮水水源的重担。然而,今年年初,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山东省潍坊市一些企业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致命性的工业污水肆无忌惮地污染地下水源却可以逃避监管。2月12日,公益人士邓飞在微博上发起“地下水污染调查”、“企业污水直排地下”现象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诸多网友痛陈回乡见闻:家乡的水已变质,亲朋和邻里多人得了癌症,一些地方政府漠视企业违法排污。地下水污染之所以长期被忽视,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污染绝大多数发生在县域乡村,大中城市几乎对此无感,而受此祸害最深的农民又缺乏话语权。然而,地下水污染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不得不从根本上治理、遏制的时候了,再不治理城市也将难有清洁的水源。

二、水污染根本原因以及如何治理

1、水污染治理方向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是在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直到21实际初,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并且你,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特别是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治理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以前水污染防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世界一切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加强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防治道路。

2、大力发展并完善环保产业

21世纪初,我国陆续涌现出污水污泥处理等环保产业,国家应抓紧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环境经济政策,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经济手段。其中重要一点是环保产业的发展应当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应制定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在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组建环保产业集团,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抓紧培育环保市场,把原来政府管理的环保服务事业推向市场。同时,要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组织开展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等急需的重点水处理技术攻关;加速污染防治和生态工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加快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3、工业生产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我国目前造成水污染的行业主要的还是一些重金属等行业。这就要求工业部门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推动资源消耗小、效益高、污染小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技术改造推行以清洁原料、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要把清洁生产当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一次工业企业的全面改造,在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审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工业向新的技术基础转移,以集约方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增加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我国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生产体系。

三、结语

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已经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造成我国水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和高度复杂的,涉及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管与绩效管理不到位、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缺乏自主发展等方面。因此,健全水污染控制的支撑体系,提升政府部门的行政能力,建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及设备产品体系,带动水污染控制与治理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为国家和地方水污染控制与治理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学示范。这些不仅对水污染的治理是非常有效的,并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汪恕诚. 到2030年我国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 中国网综合消息[EB].2004-03-22

[2]朱峰. 河北邯郸因上游山西水污染遭遇大面积停水. 新华网[EB]. 2013-01-05

[3]潘俊 强张岩.未发现企业通过高压水井向地下排污. 人民日报[EB]. 2013-02-19

作者简介

汉初经济政策范文第7篇

速发展需要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支持。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探求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税收政策,对于当今促进

成渝经济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单介绍税收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并提出成渝经济区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成渝经济区;发展;税收政策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到2010年为止,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个十年规划已顺利完成,西部大开发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回顾过去的十年,西部大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

西部经济有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但是其占全国GDP的份额仍远远小于东部地区占全国GDP的份额,东西部经济发展仍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是由于西部缺乏一个类似珠三角、长三

角或者环勃海湾经济带这些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的增长极。因此,西部特别需要有优势的区域城市群作为一个有效的增长极来带动西部经济发展。基于此,成渝经

济区将成为未来西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二)研究意义

以大开放带动大开发,促进西部全面的开发开放,成为新时期下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必然选择。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东西部差异的税收政策,导致了在西部经济基础较

好的成渝经济区相比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却仍属于经济落后地区。因此,国家如何运用好税收政策扶持和促进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将成为西部大开发下一步战略计划成败的关

键。

二、区域税收政策的职能

区域税收政策的目标是能够为特定的区域和地区带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使得它们能够尽快地负担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经济发展初

期,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国家通过制定有差异的区域税收政策,为一部分地区创造较好的外部条件,促使这些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并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二是当不

同地区的外部条件差别很大时,国家可以通过实施区域税收政策,从各方面改善条件较差地区的投资环境,从而促进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缩小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差距。

三、成渝经济区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要想加快和促进成渝地区经济的良好发展,必然离不开国家对其实施的区域性税收政策,,但是成渝经济区现行的税收政策却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税收优惠政策未能充分体现产业发展政策

我国的税收优惠从结构上看包括行业性优惠和区域性优惠两种,行业性优惠主要是对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以及社会福利事业等提供减免税优惠,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中有些

是扶持性的,有些实质上是为弥补财政收入不足而通过减免税的方式给予某些领域支持,未能发挥激励作用,更不能体现产业结构的要求。而区域性优惠则是按所在区域和资金来

源给予优惠,不可避免地造成投资者注重优惠结果而忽视产业投资方向。因此虽然国家对成渝经济地区新办的交通、电力、水利等企业也曾给予过一定的所得税优惠,但由于投资

风险大、优惠力度不够等原因,效果并不明显。

(二)财税体制的不合理导致地方财力不足

首先,我国现行分税制把以第三产业为主要税源的营业税设计为地方主体税种,而成渝经济区中大部分城市的第三产业并不发达,部分城市的第三产业甚至发展落后,导致了

这些地方政府财力不足;其次,地方政府的税收权力不够,这使得中央和地方在税收分成上地方政府实际占有的税收比例很少。上述两方面因素直接导致了在成渝经济区里地方政

府财力不足,难以为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财力保证。

四、促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针对成渝经济区现行税收政策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税收优惠政策应与产业发展政策相结合

首先,对于投资规模大、外部效应明显且从事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以及其他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可以采取较优惠的税收措施

,加大对其的优惠力度,从而引导投资方向,促进这些产业的结构升级。同时,加大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鼓励力度。因此可适当降低成渝经济区旅游业、咨询业等第三产业的税率,

对旅游风景区的自然风景旅游业在起步阶段给予低税或免税政策;另外对信息、咨询、科技等第三产业也应实行优惠的减免税收政策,以鼓励、推动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分税制

针对成渝地区的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财政力度,即政府收入比较少,因此国家应该针对该困境进一步加强分税制改革,让该地区拥有更多的财政收入,下放一部分税收权力给

地方政府。一方面,可以适当提高共享税中留给地方政府的比例,改变税收分配关系中“一刀切”的状况。例如增值税中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就可适当提高到四六分成。总之,

进一步完善分税制,提高成渝经济区地方政府在税收中的分成比例,并将增加的税收全部用于统筹城乡发展支出,从而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家如何运用好税收政策扶持和促进

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将成为西部大开发下一步战略计划成败的关键,将成渝地区的经济治理好了,将会带来区域发展的示范作用,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对成渝地区的分税制改

革,让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权利,更多可自我支配的资金。(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翠兰,《区域经济与新时期空间经济发展战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 张秀生、卫鹏鹏等,《区域经济理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 陆春晖,《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汉初经济政策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水泥企业;企业并购;审计风险

我国水泥行业在2010年前由于产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民营资本企业较多,导致产能过程,于是在近几年市场逐渐掀起兼并重组浪潮。“zgjc集团”是国内水泥行业并购的主要参与者,其通过并购上百家国内水泥企业一举成为中国水泥产业的龙头企业,其水泥产能由2005年底的1100万吨逐渐增加至2013年初3.5万亿吨,跃居世界第一。从2006年开始,“zgjc集团”采用战略性并购的方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水泥行业大规模并购的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对并购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审计服务。

一、水泥企业并购过程的审计风险概述

水泥企业“zgjc集团”的并购不同于一般行业的企业的并购,对并购的审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和分析,必须考虑整个水泥行业的状况和该集团在整个行业的战略定位以及该企业集团的市场和产能战略布局。因此,会计师要对整个该企业集团的战略并购系统进行审计风险评估,以达到将并购风险与财务报表有效地联系起来的并购审计目标。水泥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几个方面:被审计企业的并购经营环境风险、被审计企业性质风险、被审计企业并购时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风险、被审计企业经营活动改变风险。

(一)被审计企业的并购经营环境风险

水泥行业属于建材类,全国各地都有,且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因此受政策保护和扶持较多;同时其产能建设与投资的滞后性与高投入型,使其经营环境的周期性非常明显,政策和经济大环境催生建立和并购热潮。水泥行业的景气程度整体按照“刺激性政策-需求大幅回升-行业景气-固定资产投资大量增加-产能过剩-紧缩性政策-防止行业过热-行业投资大幅缩减-产能不足-刺激性政策”的循环。因此,在对被并购企业进行并购审计时,被并购企业在当地的市场格局中处于该循环周期的哪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其审计价值的认定。比如,如某地因水泥产能过剩,税收、政府采购、环境影响等支持政策正大幅收紧,将是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成本大幅升高、产能不能充分释放、加速折旧的比例地位,将直接促使该企业的审计评估价值的降低。审计过程中若不能充分考虑经营环境风险,可能造成审计结果错误,并购失败,迫使主并购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二)被审计企业性质风险

目前。我国水泥行业的并购目标企业大多为小规模、高能耗、非上市的企业,行业集中度特别低,规模经济不显著、行业竞争激烈且无序、民营资本多,被审计企业的上述性质决定的其审计风险会大幅提高。审计过程中尤其要关注:被审计企业近3年的会计师审计报告以及其审计质量的真实性;被审计企业近3年的盈利水平的稳定程度,盈利能力是否有异常;被审计企业的销售价格是否合理、销售对象是否主要为企业关联方;水泥行业为高耗能产业,二氧化碳排放大户,面对减排政策调控时,被审计企业的环保费用支出是否异常等等。

(三)被审计企业并购时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风险

水泥行业作为严重依赖原材料资源(主要是石灰石原料)的产业,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会使原料资源在被审计企业资产价值中的比重大不相同,从而直接影响审计的企业价值高低。不同会计政策会对被审计企业资源储量的估计不准确,给主并购公司将带来并购资金和所并购资源价值损失的审计风险。比如对于被并购企业所有的无形资产如采矿权,被并购企业对其的价值确认是否合理,是否已合理摊销,在并购期间是否变更或错用摊销政策,上述方面存在审计风险。会计师在审计时要充分主义上述问题并采用相关的审计会计方法如加速折旧、调整价值构成等调整会计政策对上述问题予以规避。

(四)被审计企业经营活动改变风险

水泥企业的投入资本很高,建设周期一般较长,这就造成被审计企业的重资产、投资回收期限长特征。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并购审计时需要特别关注被并购企业的固定资产质量的状态是否良好,企业采用的折旧政策合理与否,在并购过程中是否存在折旧政策变更以调节利润状况;存货质量是否优良,价值是否合理等经营业务活动的变化。同时,受经济政策环境影响,在某一年或某几年水泥的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价格上升,其产品价值较高,但某些时段尤其在节能减排时期全国大范围拉闸限产限电,行业供给和企业产能短期内严重受限,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现金变化会有极大影响。因此,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要注重水泥企业的销售多采用预收款制或现金销售制,应收账款信用状况的会计政策不特别关注;但需特别注意企业现金和收入流的稳定状况和财务的平衡情况。同时,企业并购后会与其他被并购企业一起参与市场竞争,其市场环境的变化、市场地位和市场辐射面的变化也会影响其经营状况。另外,在并购审计中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企业商誉的确认等要注意其经营状况的改变,其会计处理将是审计的难点和重点。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在结合水泥行业大规模联合重组的背景,全面分析水泥行业并购的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并购审计中可能出现的若干问题,结合水泥行业企业特征,归纳具备水泥行业特征的审计风险的可能分布,并提出改进审计流程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2011.

[2]赵瑾.现代风险导向的企业战略性并购审计模式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