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制造概念

智能制造概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智能制造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智能制造概念范文第1篇

三年前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工业4.0”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今天,“工业4.0”概念正在被热议,它究竟包含哪些内容以及实现路径在何方?在全球智能资源企业联盟创始人曾玉波看来,工业4.0的核心内涵是通过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自动化、PLM、数字化设计、仿真等技术,解决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再到个性化定制的业务模式的转变,而又不失快、好、省。“核心是快、好、省,其他都是手段。”曾玉波如此指出。

曾玉波曾任华为、海尔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制造工程技术总监、智能制造负责人。在海尔任职期间,他感受到中国智造资源捉襟见肘,因此创立了全球智能资源企业联盟。

海尔从一个地方小厂演变为一个营收过千亿的家电巨头,张瑞敏堪称“中国智造第一人”。然而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5月,海尔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册员工总数由86000人减至64995人。

用张瑞敏向媒体强调的话说,互联网、智能化逼迫企业必须减人。无数中小制造企业却有着更为直观的感受――成本高、招人难。张瑞敏说,美国代工企业在去年回迁了200多家,他们利用智能化的因素,成本比在中国制造少了20%。

一方面是海外制造成本降低,另一方面是中国劳工成本在上升。曾玉波介绍,十年前欧洲劳工成本是中国的20倍,而现在只有5到6倍。

曾玉波认为,现代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劳动者的稳定性和素质降低,以及商业环境本身在发生着快速多变的变化。目前,全球制造业正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当前正在热议的“工业4.0”。

几个月前,曾玉波决定创业,为中国的制造企业做一些事儿,全球智能资源企业联盟运营而生。曾玉波认为,这个平台符合趋势和企业需求。

曾玉波所指的趋势是,于三年前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如今已经上升为德国国家战略的“工业4.0”。在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中国版“工业4.0”概念也被正式提出。

在人类历史上,还有着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掀起的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的电力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是20世纪后半期出现的、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生产工艺自动化。

曾玉波又多次指出,“工业4.0”没有严格的标准,制造企业应该从目的出发,而不是从手段出发。

曾玉波常在朋友圈里谈起他对“工业4.0”和制造业的理解,也时常表达对中国制造业的忧虑。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后,他奋笔疾书在微信中发表一文――“全民皆信马,谁来搞制造?”他在文中写道:“现在谈互联网思维谈B2B、C2C太多了,制造领域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极其缺乏,连国内大公司在‘智能制造’升级的时候人才和团队也都捉襟见肘,国内很多做自动化的企业甚至出现人才荒。”

至于如何弥补制造业“智能制造”升级时面临的资源匮乏,曾玉波选择的方式是成立全球智能资源企业联盟,将全球智能制造服务商都吸引到这一平台上,供有智造需求的企业挑选。

曾玉波介绍,智能制造在国内的发展形势可观,近年来作工业机器人的复合增长量都在30%以上,2013年实际增长60%,总销量达3.6万台。而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投资回收期更短,机器人以及自动化系统在制造业领域广泛采用的拐点即将到来。在信息技术方面,ERP已经逐渐普及,但是把整个制造型企业整合起来的MES系统以及生产线控制系统等信息化领域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制造信息化方面,每年的复合增长率都大于50%。

在全球智能资源企业联盟这一平台上,有人提出了智能制造方面的困惑,平台上立刻有人帮忙出谋划策,从流程、方法论、工具各个方面思考,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组成一个专家团到企业会诊,现场提出解决方案。

上述情景或许就是曾玉波所希望平台能够体现的价值。

将智能制造服务商都吸引到平台上后,曾玉波将供应商们的服务能力按照制造流程、订单流程、新产品开发导入流程、供应与物流流程等分门别类。他有时候会以平台的角色代表供应商们为大型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有时也有制造企业自行在平台中和某供应商达成合作。

智能制造概念范文第2篇

近年来,“软件定义”之风在IT业界越刮越猛,各种软件定义概念不断涌现, “软件定义”成为最先进技术的代名词。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推动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迅速落地应用的推动下,软件与各个领域融合渗透加剧,软件的巨大使能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正在加速体现。

软件定义重塑信息产业

软件定义重塑IT基础架构,主导信息产业发展。软件定义网络(SDN)、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从概念进入深化发展,包括网络、存储和数据中心三大主业内容的IT基础架构被软件重新定义。软硬件间的角色定位发生逆转,软件不再是硬件的附属品,而是决定硬件品质、功能、灵活性、可用性的首要因素。随着软件定义在降低系统复杂性、降低成本、增强IT系统的可伸缩性和适应性等优势凸显,软件将成为硬件的主导和整个信息产业的核心。

软件与IT其他I域加速融合,驱动信息产业变革。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及数据价值挖掘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软件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软件定义硬件、软件定义系统、软件定义信息安全等思想、概念和产品不断涌现,电脑、手机、电子书、家居产品等传统电子产品也加入被定义的行列,催生智能机器人、电子书、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新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各类产品和服务被软件定义后,物理功能越来越简单,应用功能日益丰富,而且功能可以不断拓展和升级。

软件定义改造传统产业

软件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正重新定义制造、电信、能源、电力等传统产业,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在与传统产业加速跨界融合的过程中,软件技术与制造、电信、能源等领域的专业技术深入融合,促进其业务流程、业务系统的重塑和生产模式、组织形式的变革,驱动传统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以制造领域为例,以软件为主的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和倍增发展,通过工业技术的软件化,激发了研发设计、仿真验证、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创新活力,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支撑智能制造发展。工业信息系统、工业软件和管理软件、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融合创新应用以及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云制造等新模式的发展,再造工业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生产模式,推动工业企业信息实时交互和生产过程精准协同,满足企业对市场预测、创新研发、生产线分析、供应链优化等需求,提高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智能化生产和管理。软件定义成为实现智能制造的为基础和核心,推动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

智能制造概念范文第3篇

尽管互联网造车如今已不再是个新鲜的概念,但公众仍然对此褒贬不一,其备受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喊了这么久,鲜有成绩。无论是半路出家的互联网企业,还是汽车行业的“老和尚”―传统汽车厂商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太多可拿得出手的干货,只放出一些PPT来博眼球。最典型的就是2015年7月,仅仅成立一年、团队不到50个人的游侠汽车在北京召开了一场会,并展示了一款游侠电动车样品,但车型样品只是一个壳子并没有实车,而展示出的那些令人惊叹的性能数据,基本都停留在PPT演讲稿上。除此之外还有打情怀牌、玩概念的,如智车优行宣称要打造“懂你的智能电动车”,要成为“汽车界的小米”;蔚来汽车要成为车主的“避风港”,更多的是在讲故事,玩噱头、作秀。

他们如此费尽心思的主要目的便是获得投资人关注,但却陷入了骗取投资人钱财的漩涡。比如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在2015年4月注册的车和家,初期注册资金仅为10万元人民币,而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李想在微博宣布,车和家完成7.8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估值29.8亿元人民币。之前乐视汽车在会上把汽车开上台来也被指是为吸引投资人的视线。如今互联网造车应验了互联网经济就是想象力经济的说法。加入到互联网造车大军的互联网公司都希望榜上互联网造车的概念,为自己寻求新的资本故事。

雪上加霜,智能汽车被曝出严重问题

除了被质疑是“PPT造车”,智能汽车本身的问题更是给智能汽车厂商当头一棒,比如谷歌汽车迟迟不能上路的重要原因就是上路测试遭遇多次事故,根据谷歌2016年1月向加州政府提交的最新无人自驾车测试报告,341次的安全事件中,共有272个次属于技术性故障,包含电线断裂和GPS不准确等等。同样的事特斯拉也未能幸免,4月19日,美国《消费者报告》率先报道了Model X出现的一系列故障,其中之一就是鹰翼式车门的问题。这一事件也让互联网车企的制造能力备受质疑。

问题背后,是互联网造车自身的不足

这所有问题的出现都在暴露同一个事实:互联网造车仍有诸多不足,尽管从逻辑上来说,如果特斯拉、谷歌和苹果能造车,那么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也有可能成功。但事实上,海外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背后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以及美国高效、高端的制造业实力,大多数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望尘莫及,而且汽车行业的核心技术没有实现共享,即便有钱也买不到,再加上车联网的研发涉及比如联网、云计算和交互等上万个信息零件,绝非造手机、电视那样简单。对于技术积累几乎为零的互联网公司单靠招募几位传统汽车领域的高管是解决不了技术短板的。更何况造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业内人士分析,汽车的基础研发周期为3~5年,汽车电子系统需要3年,软件部分和操作系统需要2~3年,也就是说一辆靠谱的概念车至少需要3年的研发周期。于是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把注意力放在设计上,比如前文说到的LESEE,在外形上”天马行空”,而智车优行之前的奇点概念车,在外形上也十分炫酷,但却引发网友吐糟,其原因就是太过超前,并不完全符合大众审美。

更为关键的是互联网造车缺少核心科技,多是停留概念上,比如无人驾驶、智能车载系统、安全和搭载各种高科技产品等。正如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所言,互联网汽车不是简单地把手机功能集成到汽车上,更不是搞电子商务。

互联网造车,对传统车企有何影响?

就在各类智能汽车大行其道之时,传统车企的态度和应对方式也变得颇为敏感,那他们具体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一部分是自己开始研发智能汽车。据媒体报道,奔驰、奥迪和沃尔沃的智能汽车都已经亮相。其中宝马公司与Karma汽车公司达成重要合作伙伴关系,Karma将结合宝马技术资源推出一系列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豪华汽车。

另一部分则选择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比如上汽与阿里巴巴合作。除此之外,还有奇瑞汽车与博泰,以及前文提到的长安汽车与百度。

当然也有个别传统车企直接沦为了代工厂。这一方面是因为制造工厂和地盘结构等部分本身就是传统汽车厂商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国每年有大量产能过剩,传统车企从事代工也能获得不错利润,江淮汽车就是一例。今年4月7日,江淮公告,证实与蔚来汽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合作,预计整体合作规模约100亿元人民币。这也意味着在蔚来汽车第二款量产车“落地”之前,江淮是它唯一的汽车制造合作企业。

当智能汽车之潮滚滚而来时,传统车企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得加快脚步,否则下一个掉队的就可能是自己。

未来,我们期待第四次“工业革命”

说了这么多,最后我们不妨来畅想下互联网造车的未来。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未来的汽车将不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智能互联的终端,但它首先还是交通工具,智能汽车依然是汽车,必须要像传统汽车一样可靠和安全,所以对于一款智能汽车的制造,研发、设计、制造、测试和量产等各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少,同时还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消耗、大量的人员协作,以及各个环节上极强的技术研发能力。这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单纯招募车企高管与技术人员仍旧解决不了技术的短板,尤其是汽车行业的核心专利仍旧集中在传统汽车企业手中的当下。这就使得无论是BAT还是乐视、蔚来汽车先从操作系统等软件方面入手,再与整车企业深度合作,同时拓展汽车行业上下游资源,丰富自己的技术积累和供应链,来实现汽车智能化、信息化。

其次即便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汽车已经从PPT中走了出来,但造车仍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除了成品外,安全测试还要面临很多的考验,因此理论上两三年造不出来,甚至三四年都不一定能投入生产,各互联网汽车厂商和消费者都应该沉得住气,耐心等待。

而对于未来的智能汽车,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汽车自然会顺势向电动化、智能化与共享化发展。而且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将会从硬件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智能汽车一定是车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大融合,是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车辆高科技技术以及全新商业模式等方方面面的大融合,这就需要具备两个能力,“上半身”和“下半身”。“上半身”是应用的能力,“下半身”则是数据的能力,这看起来更像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智能制造概念范文第4篇

黑电企业加速转型互联网

3月18日,作为老牌家电厂商海信科技官方微博公告与爱奇艺PPS、乐视、PPTV、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优酷土豆等11家视频网站,举行了合作签字仪式。无独有偶,深康佳也于20日了将与优酷土豆集团进行战略合作的计划,而就在两天前的新品会上其互联网转型“易”战略。

在此前的2013年多家传统彩电厂商已实现战略转型,其中四川长虹以互联网思维架构转型战略,推出家庭互联网全新解决方案。TCL则联手爱奇艺,推出TV+,实现两者跨界结合。而创维联合阿里巴巴推出全新电视品牌“酷开”,内置支付宝、聚划算和水电煤生活支付等应用。面对互联网企业的搅局,黑电成为拥抱互联网最快的一个行业。

面对黑电企业的转型,资本市场曾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度,其中四川长虹自2013年10月公布家庭互联网概念截止年末涨幅高达45%。不过,今年此类概念却没有在资本市场持续发酵。海信电器消息当日,股价放量涨停,但在接下来的两天却出现震荡走势。深康佳虽然今年以来涨幅高达28.24%,但是进军互联网的战略后并未引起股价的明显异动。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黑电企业在这轮互联网浪潮中如何摆脱沦为互联网企业的代工厂值得深思。“智能家电硬件,今后将沦为一个个‘网器’。硬件不是重点,通过硬件收集上来的家庭用户数据信息才是‘金矿’。进一步说,对于内容提供商来说获得‘金矿’的开采权才是关键。在这个合纵连横的过程中,家电巨头与互联网巨头之间的竞合、博弈才刚拉开序幕。”该分析人士表示。

此外,智能家电的核心应当是围绕用户的体验,但从目前市场推出的产品来看,达到这个标准的不多。以智能电视为例,目前智能电视的销售占到所有电视销售量的50%以上,但是由于产品操作人性化等方面的缺憾,真正使用智能电视的智能功能的用户只占到购买比例的不到25%。

白电智能化多为“卖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对传统家电业的影响,已经从2013年的彩电领域延伸到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白电领域,以后或将扩展至家电的所有领域。2月底,四川长虹旗下的美菱电器高调打出“智能”牌。美菱电器董事长刘体斌表示,未来3-5年,智能冰箱将占据整个冰箱市场15%-20%的份额。

而智能化也迅速蔓延至整个行业。3月16日,小天鹅推出了i智能洗衣机,第二天,海尔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同一天,美的宣布与阿里巴巴合作构建基于阿里云的物联网开放平台,并宣布推出智能空调。当天另一家家电巨头TCL也宣布与360合作将推出智能空气净化器。而格力此前也表示,早就在研发智能家电产品。一夜之间,白电企业的智能化大潮汹涌而来。

不过,在进军互联网的进程中,市场对于智能白电的热情却不高。这一点,从股价表现中也可以看出。究其原因,在业内看来,智能白电到目前为止,仍然只是“卖概念”。“概念谁都会说,企业战略都可以瞎忽悠,但是做起来就不一样。现在谁都敢说自己的企业要向互联网转型,但是很多是‘只闻智能概念,不见产品落地’。”有分析人士指出。

奥维咨询数据显示,智能电视在2013年渗透率就已经超过了五成,2015年可达到85%。智能冰箱目前的渗透率仅为1%,2015年可达到6%,但是智能白电却明显比重太低,智能空调和智能洗衣机目前渗透率分别为5%和4%,2015年渗透率可达到10%和15%。

与此同时,白色家电的智能化转型能否转换为实际购买力,仍存在不确定性。据了解,白色家电不同于彩电。彩电属于电子信息产品,但白电属于典型的机械制造业,中国消费者买白电的主要需求是节水、节气、节电,看中功能性,对智能化需求并不高。

智能制造概念范文第5篇

当前,工业4.0概念延伸的智能工厂(Smart Factory) 成为了产业界和经济界的热门话题。这场机器与机器对话的工业革命,正在世界各地悄悄兴起。智能工厂把制造自动化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技术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智能制造将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那么到底什么是智能工厂?智能工厂的德国和中国样本是什么样子,本文将向读者系统地展示。

智能工厂的定义和特征

2017年3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会上肯定了我国制造业不断创新的成果,并认为在工业4.0智能工厂时代工业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建设将不断提速。2017年4月7日,由e-works数字化企业网主办的“2017深圳智能工厂高峰论坛”在深圳召开。深圳市也在准备于今年12月开幕的深圳国际先进制造与智能工厂展,智能工厂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趋势。

当前,智能制造热度高企,石化、钢铁、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飞机制造等行业纷纷开始探索建设智能工厂。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总理一直高度关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刚刚提出2017年要全面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这必将加速智能工厂在工业行业领域的应用推广。

工信部印发的《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2015~2018年)》也提出,要以智能工厂示范为着力点,推动企业向服务型和智能型转变,提升我国原材料工业综合竞争力。

实际上,早在这些战略和计划之前,包括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以及智能制造等概念就已经出现。只不过,原来的概念都是建立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之上。数字化工厂的本质就是实现信息的集成,通过对企业全部流程进行数据采集,建立数据库,将物理工厂变成数字化工厂。

而今提出的智能工厂,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服务,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以及合理计划排程。同时,集初步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舒适的人性化工厂。可以看出,智能工厂的本质是人机交互,也就是赋予智能工厂自主判断、自我学习、自行维护能力,能够采集、分析、判断、规划和现有的数据和流程;也可以利用可视技术进行推理预测,利用仿真及多媒体技术,将实境扩增展示设计与制造过程。

当然,概念上的实现需要技术的支撑,没有硬件的支持,智能工厂也是空中楼阁。

在硬件配备上,智能工厂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优质、高效、柔性、低耗能模式生产的工厂。比如智能工厂配备的智能仪表等要具有自我监测、自我维护的感知能力,能够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判断;智能设备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和实时控制,通过设备间的互联来提高设备间的协同作业的能力,从而使生产模块间的搭配方式更灵活、更自由;同时还要有系统的软件来支撑,实现总体数据整合,通过进行大数据智能分析来建立专家系统,进行智能决策。

除此之外,由于智能工厂主要在3C制造、物流仓储、食品饮料、机械制造、材料加工、包装、汽车、医药、消费品等行业应用较多,所以智能工厂的生产设备需要具备足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并符合人机工程理念;生产流程能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物料、生产过程、物流、仓储、销售、应用数据可追溯;此外一般还需要具备生产可视化系统,能快速提供完整、准确、及时、一致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资源、生产物流、操作人员等信息,并支持移动和固定客户端。智能工程还需要配备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系统和测试检验系统,以让产品质量稳定可控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智能工厂的德国样本:西门子、博世、巴斯夫和奥迪

作为工业4.0概念的提出者,德国也是第一个实践智能工厂的国家。

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东部城市安贝格的西门子工厂就是基于互联网智能工厂的早期案例。西门子工厂主要生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及相关产品,产品种类达1000多种。安贝格工厂可以看做是所有智能工厂的原型工厂。该工厂将工艺的规划与工程化、生产系统的规划与工程化、仿真优化及验证全部实现数字化,并且能够达到实体与数字信息同步,达到设计、制造、调试信息一体化的联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数据变化,都能在整个环节上同步进行变更,强调的是集成的、统一的数据标准。

正是依赖统一的数据和联动机制,安贝格工厂仅通过工业互联网就可以进行联络,大多数设备都在无人操作状态下进行挑选和组装。安贝格工厂为全球6万多家客户提品,达到自接到订单,最短可达到一天之内为用户提品,生产组织形式真正高效、灵活。这个占地10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员工仅有1000名,最令人惊叹的是,每100万件产品中,次品约为15件,可靠性达到99%,追溯性更是达到100%。

位于德国洪堡的博世工厂主要生产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作为博世公司旗下智能工厂的代表,博世工厂主要解决的是机器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在博世工厂,人始终能在智能生产中找到一席之地,而且人是整个生产体系中最灵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很多装配的精细环节,机器的出错率依然很高,所以博世工S也建立了工人同机器人“混搭”而成的生产线,这样就将人力转移到更加灵巧和复杂的工序中去。

为了便于人机对话,博世工厂生产线所有零件都有一个独特的射频识别码,能同沿途关卡自动“对话”。每经过一个生产环节,读卡器会自动读出相关信息,反馈到控制中心进行相应处理,从而提高整个生产效率。独立的射频码给博世公司旗下工厂的20多条生产线带来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回报。目前博世在全球十家工厂每个月扫描200万个射频码。而这种让每个零件都能说话的技术,也是智能工厂的重要体现形式。

德国巴斯夫化工集团凯泽斯劳滕工厂也是智能工厂的佼佼者。还是对于射频码的利用,传统化工巨头巴斯夫则在这方面更进一步。巴斯夫位于凯泽斯劳滕的试点智能工厂所生产的洗发水和洗手液已经完全实现自动化。随着网上的测试订单的下达,其生产流水线上的空洗手液瓶贴着的射频识别标签会自动地跟生产机器进行通讯,告知后者它需要何种肥皂、香料、瓶盖颜色和标记。在这样的流水线上,每一瓶洗手液都有可能跟传送带上的下一瓶全然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巴斯夫化工集团的很多理念已经引起了欧洲化工界的普遍注意。德国Dechema协会2016年9月公布的白皮书“化工企业的数字化”更是将巴斯夫工厂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解析,PROCESS杂志于2016年10月在德国维尔茨堡举办的“第六届数字化工厂”论坛的总结认为,智能化工工厂是全数字化控制的、建立在数字化流程设备基础之上的综合化工生产基地。其主导思想是:为复杂的流程工艺设备开发数字化的3D模型,从流程设备的规划设计、生产制造和安装调试开始,在流程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内都可以使用的3D模型。而巴斯夫智能工厂建设以来的第一号目标就是,每一台真实的流程设备都有一个完整的、可供智能化网络使用的数字化图像数据。

奥迪一直都十分重视生产线技术的创新和突破。目前,奥迪在生产的许多方面都已经达到了“智能工厂”的要求。例如,通过增强现实工具“世界之窗”(Window to the World)系统,预生产中心的员工能够将虚拟3D零部件投影到汽车上,从而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汽车开发精确结合。在奥迪模具部门,先进的3D打印设备能够生产出复杂的金属零部件,其智能工具可以通过准确的高压分配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压,精确度高达百分之一毫米。在英戈尔斯塔特工厂的装配车间,机器人与员工在生产线上并肩工作,机器人以适当的速度和符合人体工学的位置向员工传送零部件。

在奥迪智能工厂中的零件物流运输全部由无人驾驶系统完成。小型化、轻型化的机器人将取代人工来实现琐碎零件的安装固定。奥迪智能工厂发明的柔性抓取机器人最大特点在于柔性触手,这种结构类似于变色龙舌头,抓取零件更加灵活。除了抓取普通零件外,柔性抓取机器人还可以抓取螺母、垫片之类的细微零件。

奥迪的在线杂志《Encounter》还展望了未来汽车生产的远景:放弃传统的装配线,采用独立智能工作台(competence islands)生产汽车,所有的部件由3D打印制作,无人机负责材料的运输,汽车则在生产完成后自动驶离生产线。

可以看到,德国的智能工厂主要依赖数字化、模拟仿真、模块化及相对标准化的产品设计,和基于自己产品的物料清单、工艺清单的数字化、信息化与自动化的高度融合,来实现智能工程的稳定运行。

智能工厂的中国样本:格力、美的、海尔和鸿海

美的已在合肥、武汉、广州空调生产中心建设了三座智能工厂。所谓“智能”,指工厂在设备自动化、生产透明化、物流智能化、管理移动化、决策数据化进行了升级和改造。主要用于美的家电空调等产品的制造。工厂内建有智能化中控中心,可实现线上线下数据共享,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实时了解数据,接入平台。

据悉,美的智能工厂的设计与搭建共耗时两年时间,前期走访德国、日本等国调研,累计投入50亿元。厂内共布设有1500台机器人,改用智能工厂后,订单交付周期缩短50%,效率增长100%。在C2M(Consumer to Manufacturer,反向定制)的制造模式下,客户从下订单到收货,12天完成,还可全程订单跟踪。在美的的智能制造产业布局中,库卡作为主体,帮助美的集团在机器人本体生产、工业自动化方案、系统集成、以及智能物流等领域全面布局。

在格力空调武汉生产线,已实现高度自动化。经过格力人不懈的努力,格力在智能制造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自主研发的智能产品覆盖了工业机器人、智能AGV、数控机械手、大型自动化线体、数控机床、智能检测设备、工业零部件等10多个领域,上百种规格产品,超百项专利技术。整个格力电器武汉工厂共安装了120台工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都是格力自己研发生产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在格力智能总装工厂里面,AGV智能物流系统自动将需要的物料运达指定地点,然后由机器人接力,将物料提上生产线,自动打上螺钉螺母,之后在计算机控制的生产线上,由机器人自动安装底盘、插管、顶盖等各个部件,中间还穿插人工辅助的以机器人操作为主的焊接和制冷剂灌注等工艺流程。最后在末端进行自动化套袋、包装,一台空调就生产出来了。

海尔先后建造了沈阳冰箱、郑州空调、佛山滚筒、胶州空调、青岛热水器、FPA电机、青岛模具和中央空调七大互联工厂。在不断改良、迭代中追求高精度下的高效率。海尔的智能工厂可以实现信息在“人―人”、“人―物”、“物―物”之间自动传递的理念,此外柔性生产线、智能互联工厂可以满足为用户大规模定制的需求。

海尔打造的智能平台COSMOPlat是“企业和智能制造资源最专业的连接者”,能够帮助更多的企业更快、更准确的向大规模定制转型。作为中国首个、也是最大的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目前有20多套相关软件均属海尔自主产权开发。它既不等同于美国由“软”至“硬”的模式,也跟德国以“硬”求“软”的模式不同,而是海尔在打造互联工厂的实践中,逐步构建的一个开放共享的生态体系。该平台运转的核心用户可以全流程参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级等环节,进而实现产品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的快速转型。现在海尔COSMOPlat平台上聚集了上亿的用户资源,同时还聚合了300万+的生态资源,形成了用户与资源、用户与企业、企业与资源的3个“双边市场”。目前海尔的COSMOPlat与通用电气的Predix、西门子的Mindsphere平台已经成为智能制造的代表平台,推动中国的制造业不断向智能制造领域迈进。

鸿海集团布局的智能工厂已经扩及在中国28个厂区,智能工厂朝向无纸化、无人化和图像化发展。目前鸿海正在与英特尔(Intel)合作,推动富士康在武汉智能工厂转型。 鸿海集团积极布局机器人、高阶设备、数控机床、智能生产、智能工厂与系统整合。透过建立平台,累积庞大的数据数据,逐步具有分析能力,朝向软硬整合目标前进。鸿海集团在中国持续布局熄灯工厂,目前集团熄灯工厂数超过5个,有望增加到10个,包括成都制造平板计算机的塑料成型、喷涂、CNC加工等制程,就采用熄灯工厂模式。 此外,鸿海集团在重庆厂区的一体成型计算机以及显示器部分制程,以及郑州厂区的CNC工厂,也采用熄灯工厂模式。

中国建造“智能工厂”还需要苦练内功

2017年3月,上海市经信委印发了《关于上海创新智能制造应用模式和机制的实施意见》,以加快上海智能制造发展,实施期限为2017-2020年。《意见》指出,培育10家引领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建设1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带动1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此外,唐山曹妃甸区出台《打造北京曹妃甸F代产业加工制造基地工作方案》,提出通过创新协同制造模式,到2020年,联合北京打造5个智能工厂或互联工厂,建设50条(个)自动化生产线或数字化车间。

智能制造概念范文第6篇

回到现在,微软并没在智能家居领域有什么投入,而苹果在今年6月的WWDC大会上,推出了其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强势进入这一高速发展的领域。Homekit简单来讲是一个通过网络布线、移动通信技术以及智能家居系统将家居中的设备串联起来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物联网,通过Siri实现对从门、锁、再到家电等等设备进行控制,当然也包括远程控制,即在回到家前,就可以放好洗澡水,调好水温,等待你回家之后直接享受了。

在苹果推出Homekit平台之前,市场上已经存在很多针对苹果设备推出的智能家居产品,包括Withings home智能摄像头除了录像功能还可以监测室内温度、湿度,还有Netatmo推出的一款天气监测仪器,除了温湿度还可以监测空气污染指数、气压、二氧化碳浓度,另外还有Honeywell推出的智能恒温器,Skybell的智能门铃等等,我们在WWDC大会Homekit介绍中也看到了这些设备商的名字,我们发现在Homekit合作伙伴中几乎包含了所有你日常家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像照明领域的Osram Sylvania,CREE,Philips,做门锁的Schlage,Kwikset,门铃Skybell,提供环境监测的Netatmo,智能摄像头Withings,还有提供通信解决方案的Marvell以及Broadcom等等,另外其中唯一一家家电企业,也是唯一一家中国企业―海尔,吸引了不少目光。海尔首款Siri空调值得期待。

尽管远渡东方,但仍前途未卜

在6月面世的时候,Homekit还处在beta测试阶段,我们也没有看到苹果带来哪些智能家居硬件,所以在10月初,苹果才将Homekit的硬件标准确认下来并公布给自己MFi项目的合作伙伴,参与该项目的所有设备制造商需严格遵守标准中的所有硬件规格要求。并且在马上到来的11月份,苹果还将在中国深圳举办首届MFi峰会,预计除了更加成熟的Homekit之外,应该还会见到搭载Homekit的Apple TV以及更多先进的智能家居设备。

苹果之前从未在中国召开过会或者是举办过相关的主题会议,在智能家居这一新兴蓝海,苹果来中国召开MFi峰会很难不让中国市场为之疯狂,为什么选择中国?我认为原因大致有两个:其一,相比国外,国内的智能家居市场起步较晚,但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崛起,09年温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主题演讲中,明确了物联网是五大新兴产业之一,并提倡加大物联网建设投入,更加催生了大批的智能家居设备制造商,而且处处谈互联网化的中国对智能家居的接受程度高,用户群体庞大;其二国内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潜力,根据国际物联网贸易及应用促进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到2016年中国的智能家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29.17%,到2017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可达到80亿元,新经济体下的中国,吸引力自然不在话下。

虽然苹果影响力颇大,并且创造了很多颠覆市场格局的产品,但现在并无法确认苹果将成为统领智能家居市场的领头羊,不过我们可以看到苹果Homekit的推出以及标准的制定都是十分正确的决定。

除了苹果,包括亚马逊,小米,还包括一些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很多颇具实力的互联网公司都在积极布局智能家居市场,当然还有不可忽视的家电制造商。虽然避免不了竞争,但是正如我们所说苹果的平台化战略是正确的,试想如果一个应用控制电视,一个应用控制洗衣机,再一个应用控制空调,这就变的一点都不智能了,只不过是从摁开关变成点应用了,这样就会让所谓的“智能家居”概念变得十分鸡肋。当然这其中也包含商人的小算盘,使用一个平台管理也就意味可能为其自身以及合作伙伴获取更多的价值。

即便如此,我们也很难说苹果的平台化战略一定会成功。谷歌曾在2011年的Google I/O大会上推出了其Android@Home项目,将冰箱、咖啡机、电灯等等家电设备纳入到Android@Home平台当中,通过Android设备对这些设备进行控制。当时谷歌还开放了安卓的开发工具箱,让更多的设备与创意增添到平台当中,并且面向硬件设备制造商们发放了Open Accessory工具包。还记得当时Open Accessory会场外排起的长龙,但是时隔2年之后,Android@Home便石沉大海。虽然,收购家用电子设备制造商Nest让我们看到谷歌并未放弃Android@Home,不过至今未见有何起色。Android@Home目前阶段的失败,让我们更为理性的审视Homekit,并寄予了更大的希望。

如何才能走进别人家中

以上大多是从智能家居服务提供商的角度来看苹果的Homekit,但是最终面向的是用户,要走进每个人最为私密的地方--家,对于每个人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含义,所以以下几点是智能家居领域无论是设备制造商还是提供智能家居入口软件服务商等等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外观和舒适,没错,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家居生活,小到一盆花的摆放到整体的装修风格都有着独特的想法,什么样的外观更易被接受?目前市场上的很多设备都走的是极简风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单一的风格并不能满足居住人对家居环境的外观需求,所以多种风格或者说造型的家居设备将会越来越多的涌现。再有就是用着舒服了,在这一点上似乎不必过多的担心,除非系统被入侵,这些设备集体闹“革命”,智能家居设备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会让我们的家居生活更加舒适。

第二个就是钱,一方面是购置这些设备所需要的费用,另一方面就是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费用、维修费用是否比传统设备要低廉或者在用户的可接受范围内。有人算过一笔账,拿灯泡来说,普通的60瓦白炽灯泡每年电费大概在26美元,而LED灯泡大概需要4.4美元,如果LED灯泡加装上WiFi接收装置,这笔费用大概又会是多少呢?市面上一款可调节灯光亮度的WiFi灯泡售价大致在99美元左右。仅仅是一个灯泡也够考虑的了,如果加上冰箱、电视、空调、洗衣机等等设备,这个一般人还真是很难下决心入手啊。

第三个就是安全,这是基于互联网存在的设备很难规避的问题。一旦智能家居系统被入侵,或者说仅仅是你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被盗,那么你的家很可能就不是你的了。最简单的给你来个恶作剧比如在你睡觉时把所有的灯打开,在你洗澡时把水温给你调高,这可真够受的。苹果的Homekit对此也做了一些准备,比如在配件之间提供点对点加密,只在开发者应用在前台进程时,编程接口才可以被使用。保证设备不会被误用同时也保证用户的隐私。这个隐私问题尤为重要,因为家毕竟每个人最放松的地方,因为为了安全以及远程控制有摄像头等监测设备的存在,所以一旦被入侵,后果很严重。

智能制造概念范文第7篇

人工智能下的未来汽车

本届CES Asia涵盖前沿科技的各个领域,其中汽车行业未来的变革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无论是传统汽车制造商还是互联网企业,都展示了各自的自动驾驶技术,成为本届展会的一大看点。

人工智能的概念从去年开始火爆至今,其发展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不少行业已经在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人类有限劳动力,科技界也一直存在“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类”的言论。无论这是不是危言耸听又或者只是杞人忧天,人工智能在未来,势必会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和“空气”。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驾驶与车联网逐渐成为汽车行业关注的热点。

宝马集团首次将BMW i未来概念座舱带到中国,为乘客打造一个数字化的私人移动生活空间概念。座舱里有来自瑞典的天然苔藓,经过处理后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优化内室声学效果。取材于美国东海岸的实木书架,则带来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

宝马这个概念驾驶舱最抢镜的是BMW HoloActive触控系统,驾驶者可以通过一块横贯仪表台的超大显示屏幕,与车辆进行信息互动。

宝马官方介绍,这套HoloActive触控系统可在空中生成一个悬浮全彩显示屏,一部高灵敏度摄像头负责捕捉驾驶者在可显示范围内的手势动作,再利用超声波使操控者的手指感到类似触觉的轻微压力。在旁人看来,真正就是“隔空”操控。

宝马官方宣称,“有史以来首个无需物理接触实现控制的人际交互系统,同时保留了传统触屏的视觉和触觉”。

近期高调宣布转型人工智能公司的百度,此次高调展示了旗下自动驾驶开放平台“阿波罗”:百度将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

奔驰了Fit & Healthy智能健康概念车,以梅赛德斯-迈巴赫S级轿车为基础,注入创新科技与理念,并借助传感器、可穿戴设备、Car-to-X智能云端交互系统等智能互联科技,旨在创造出令人心畅体舒的健康概念空间,并引领未来的健康出行与生活方式。

本田展示了最新的概念车载系统Honda HMI Connect,除了支持对自动驾驶外,这套系统还用上了触控板的交互逻辑,避免驾驶员点按屏幕过度分心。

现代FE氢燃料概念车,代表了现代汽车对于新能源的解决方案。它采用了第四代氢燃料电池技术,新的动力传动系统集成度很高。高压储氢罐经过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于乘坐空间的侵蚀。

沃尔沃了“我的沃尔沃”微信小程序,支持微信解锁车门、控制闪灯以及共享位置。虽然功能暂时还不是很丰富,但是胜在操作方便而且目测服务费较低甚至零服务费。

上汽通用此次了别克新一代eConnect智能互联科技,将主要服务热荽拥背醯14项扩展到22项,并在国仁迪4G LTE Wi-Fi网络连接服务,推出车联网B2B服务平台以及闭环的一站式车联保险服务,希望将前装产品的稳定安全与周到发挥到极致。

天津的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国能NEVS正式全新数字座舱概念车――InMotion,内部空间提供有三种模式,包括放松、社交和高级会议。用户可通过手机应用,实现对内部光照、内饰颜色、玻璃表层显示等控制。

德赛西威了国内首款基于用户使用场景设计的智能驾驶舱概念产品。智能驾驶舱能让用户轻松获得特定场景下的驾驶信息和娱乐内容,还能实时应用最新智能驾驶技术,如四路高清摄像头、77G毫米波雷达等。

本届CES Asia展会中各种汽车科技产品让人目不暇接,也是厂家对未来的一种愿景以及彰显实力的体现,智能驾驶与车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日常出行的习惯并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另外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探索智慧生活

人工智能并不是某一项具体的技术,它是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计算机视觉等很多中技术的统称,本次CES Asia期间就有很多消费电子产品植入这些技术,让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得到落地的应用。

本届展会海尔系统展示了优家生态、智慧社区、智能厨房、智能卧室和智能浴室等几大方面。在海尔优家的生态中,海尔提供了一整套的产品,从底层的芯片、模块到UHomeOS操作系统,再到涵盖卧室、浴室、客厅、安防、社区等几个场景的终端产品,如智能冰箱、智能灯、智能马桶、智能音箱、智能门锁、摄像头、网关等等,海尔欲建立一个智能家居“生态帝国”。据海尔数据显示,目前接入海尔生态系统的设备已超五千万台。

另一家老牌企业长虹主要有智能电视、冰箱、空调、窗帘、门锁、智能灯等十几个产品,自建软件平台和云平台,采用独立私有标准,将家电和服务都集成在电视屏幕上,目前可通过遥控器语音控制。长虹方面表示,目前智能家居市场还处于早期,谁先领先一步占领家庭,才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除了传统企业拥抱智能化外,传统硬件企业也纷纷加速自身产品的智能化转型。在这些传统硬件企业中有代表性的是萤石、丰唐物联和哈曼国际等几家公司。

萤石是海康威视的子公司,海康威视在国内安防领域位居前列。依托海康威视的优势,萤石在智能家居的布局主要集中在摄像头等安防产品和智能门锁领域。

哈曼国际是家老牌的音箱企业,也在进军智能家居,并为远场拾音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哈曼员工称,哈曼智能音箱只是一个样品,其更多的是提供远场拾音技术,目前哈曼的远场拾音可达到10米,而普通的音箱远场拾音大都在5-8米。

智能家居领域众多创业公司的涌入,也为本届CES Asia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思澄智能本是一家医疗方面的公司,近几年切入智能家居领域,其产品主要基于柔性传感器,有智能床垫、智能枕头、智能T恤、智能手套等。因其医疗出身,所以切入角度更细分,以运动和康复为主。其床垫内置柔性传感器,用手抚摸并无突兀感,通过压力传感器可检测用户触压面、翻身情况等,并检测睡眠质量。

此外,思澄智能还有一款智能T恤,在胸前和心脏附近有一条柔性传感器,可在运动、跑步时监测用户的心率等信息,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的运动环境。

创业公司鹿客则是一家智能门锁公司,主要提供门锁、猫眼产品。智能门锁的主要功能大都是指纹识别、手机/密码开门、APP授权管理、异常报警等。

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已经从基础消费上升到品质消费的阶段,智慧生活俨然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早期智能家居以单品智能为主,用户对智慧生活的理念仍然停留在单品智能的被动服务上。

智能制造概念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业 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先进制造技术这个概念的提出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这个名词没有确定的定义,但目前被公认的认识是: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

2.从强调专业化分工向模糊分工、一专多能转变,使劳动者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3.从金字塔的多层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化结构转变,减少层次和中间环节。

4.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质量。

5.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1)机械制造自动化。(2)精密工程。(3)传统加工方法的改进与非传统加工方法的发展。

下面对自动化技术给予论述和展望。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自本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常常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集成制造等概念相联系,它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旨在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一、集成化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被认为是21世纪制造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CIMS作为一个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分系统)组成,通常可划分为5部分:

1.工程技术信息分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工装设计(CATD)数控程序编制(NCP)等。

2.管理信息分系统(MIS)包括经营管理(BM),生产管理(PM),物料管理(MM),人事管理(LM),财务管理(FM)等。

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MAS)包括各种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如计算机数控(CNC),加工中心(MC),柔性制造单元(FMS),工业机器人(Robot),自动装配(AA)等。

4.质量信息分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检测(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CAQC),三坐标测量机(CMM)等。

二、智能化

智能制造系统可被理解为由智能机械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该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决策等。在智能系统中,“智能”主要体现在系统具有极好的“软”特性(适应性和友好性)。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方法,使之具有较大的柔性;对于人,智能制造强调安全性和友好性;对于环境,要求作到无污染,省能源和资源充分回收;对于社会,提倡合理协作与竞争。

三、敏捷化

敏捷制造是以竞争力和信誉度为基础,选择合作者组成虚拟公司,分工合作,为同一目标共同努力来增强整体竞争能力,对用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了达到快速应变能力,虚拟企业的建立是关键技术,其核心是虚拟制造技术,即敏捷制造是以虚拟制造技术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从信息集成发展到企业集成的必由之路,它的发展水平代表了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水平,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方向。

四、虚拟化

“虚拟制造”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虚拟制造以系统建模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基础,集现代制造工艺、计算机图形学、信息技术、并行工程、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一体,是一项由多学科知识形成的综合系统技术。虚拟制造利用信息技术、仿真计算机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的措施,从而达到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五、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及绿色设计

若从节能、降耗、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角度出发,诸如快速成形技术、并行工程及敏捷制造、虚拟制造、智能制造和网络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都可纳入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范畴。不过目前能将绿色制造技术真正应用于企业生产的,也是较为成功的应用,只要集中在汽车、家电等支柱产业上。如绿色制造技术在汽车行业上的应用。

(1)节约资源方面:将“绿色燃料”天然气作为汽车的能源,它的燃料同汽油相比,CO降低70%,非甲烷类降低80%等,同时也消除了铅、苯等有害物质的产生。

(2)采用新设计的加工工艺方面:2000年3月,博世、康明斯、卡特彼勒等国外著名的汽车发动机公司,发动了“绿色柴油机行动”,在技术上作了较大的改进,大大降低了汽车尾气的排放。

(3)适用于环境友好的材料方面:世界上著名的汽车生产企业,使用新材料来替代以前使用的石棉、汞、铅等有害物质,采用轻型材料――铝材制造车身,使汽车重量减少40%,能耗也降低了。

(4)部件回收在制造方面:从1990年中期,美国仅汽车零件回收、拆卸、翻新、出售一项,每年就可获利数十亿美元。

六、清洁化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的两个基本目标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要求渗透到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出成品的全过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替代有毒的原材料和短缺资源,二次能源和再生资源的利用,改进工艺及设备,并将一切排放物的数量与毒性削减在离开生产过程之前。对于产品而言,清洁生产覆盖构成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即从原材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理,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运输、流通、销售及报废等,合理利用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计算机技术是企业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有关的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在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集成优化达到产品上市快、服务好、质量优、成本低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和敏捷性,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世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天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