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

对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范文第1篇

麦肯锡公司预计, 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高端汽车市场将保持年均12%的增长速度, 而同期乘用车市场整体增速约为8%。预计到2020年中国高端汽车年销售量将达到300万辆,基本与西欧市场销售量持平,而美国市场同期销售量预计为230万辆。事实上,中国有望以225万辆的销售量于2016年就超越美国,一举晋升为全球最大的高端汽车市场。

2012年底,麦肯锡对中国12个大城市的1200名高端汽车消费者进行了调研,深入研究品牌心理、关键购买因素、客户接触点在消费者决策历程中的作用。麦肯锡还组织了一系列焦点小组讨论,分析消费者的偏好和购买习惯,同时对车企高管、经销商负责人以及行业专家等60余人进行了访谈。此外,麦肯锡还对个人购车者开展了家访和试驾随访,并分析了600多万条微博和互联网评论,力求洞悉客户对高端汽车的感知。

麦肯锡此次调研所指的高端汽车品牌包括讴歌、阿斯顿马丁、奥迪、宾利、宝马、凯迪拉克、法拉利、英菲尼迪、捷豹、路虎、兰博基尼、雷克萨斯、林肯、路特斯、玛莎拉蒂、奔驰、Mini、保时捷、劳斯莱斯、Smart、大众辉腾、大众途锐和沃尔沃;研究重点关注拥有或打算购买价格在125万元人民币以内高端汽车的人群,该市场细分占到整个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的85%。

增长的新前沿

中国富裕家庭及新主流家庭数量的迅速增长将推动高端汽车市场的强劲发展

在受访高端车主当中,八成家庭的可支配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其平均值达到45万人民币。该富裕人群家庭为高端汽车市场的壮大提供强大支撑。到2020年中国将有超过300个城市的消费者具备足够的家庭收入购买高端汽车。

调研结果还显示出潜在“入门级”高端汽车消费者的快速崛起。对于这一消费群体,我们称之为“新主流”家庭(即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为10万~20万元人民币)。这类消费者通常相信自己的收入会持续增长,这为其购买高端汽车提供了可能性。

调研揭示的重要趋势还包括:

购车动因更加多元化

第一代高端汽车车主寻求的是彰显社会地位和可供炫耀的资本。今天的消费者购车原因更为多元。在调研中,“彰显社会地位”仍然得到最高认同 ,“自我奖励”、“这辆车是我的商业名片”、“我被先进的功能和创新的设计所吸引”、“车是生活乐趣的重要来源”等,也成为购车的重要原因。

高端汽车车主换车速度快于普通购车者

多数中国家庭每六年到八年更换一次汽车,而在调研中,高端汽车车主和潜在客户均表示他们更换汽车的速度会比平均水平快二到三年。调研还发现,只有约30%的高端汽车车主属于首次购车,而整体乘用车市场中约七成的消费者是首次购车者。

女性在高端汽车市场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调研发现,在车型选择上,女性更关注外观、安全性、舒适度,而男性则重视技术先进的动力系统、社会上公认的高端品牌和更大的车型。

绝大多数高端汽车车主对未来经济有信心,会继续选择高端汽车

分析发现,尽管经济态势仍存在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 公众对于炫富行为的态度亦在变化,但参与调研的消费者中仍有80%~85%的人对未来增长有信心,并表示会继续选择高端汽车。

中国高端汽车消费者的独特群谱

调研结果揭示出中国高端汽车消费者的重要行为特征。我们借此对消费者群体进行了细致划分。 汽车厂商现在如欲了解不断变化的市场,就必须把握好客户的细分。

关键购买因素——哪些最重要?

在各种购车因素中,“安全性”高居榜首。其他关键因素包括品牌、声誉、动力系统技术、外观及外饰。麦肯锡发现在中国市场中“消费能力”和“动力科技”之间呈现线性关系。这表明中国的富裕车主更青睐动力系统先进、科技含量高的汽车。

细分高端市场

根据调研观察到的客户需求特性,麦肯锡将消费者分为“商业名片”、“折扣猎人”、“性能/科技追求者”、“悦驾达人”、“奋斗上升族”、“年轻个性族”等八类族群。

以其中两个细分为例:

“商业名片” 该族群(占高端汽车市场11%)主要由企业主和公司高管组成。他们把高端汽车视作事业发展的必需品,而不是生活乐趣的来源或者对自己的奖励。他们的普遍态度是“这辆车得在商业圈子里体现我的信誉…… 我得融入这个圈子……这辆车就像是我的名片。”

“折扣猎人” 总体而言,他们喜爱高端品牌,但是并不那么热衷于某个具体品牌,也不太注重驾驶体验。他们对旧车置换比较感兴趣,非常关注折扣力度较大的高端汽车。

如何影响高端汽车买家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中国和德国高端汽车消费者在决策历程的各个阶段都十分重视 “口碑”。此外,当中国消费者把选择范围缩小至两到三款车时,他们更容易受到互联网搜索结果、线下活动、4S店展示的影响,而德国消费者则更容易受到销售人员的影响。

在中国市场,“圈子” 在打造品牌和车型的口碑效应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成员、朋友、 同事、商业伙伴和客户的意见都能影响到购车者的决策。

消费者行为的区域性差异

在中国,不同地区的购车者对高端汽车的态度、购买因素和接触点皆有不同。比如:杭州、温州等沿海城市的消费者已接触高端汽车多年,他们对市场的理解更加成熟,期望高端汽车能够凸显他们的社会地位、 满足其生活方式需求。相比之下,在内陆城市太原和西安,购买高端汽车时,这种渴望被社会认可的意识将促使他们主要关注品牌和车身外形。另一方面,高端汽车在太原、西安等内陆城市的渗透率较低。那里的买家对高端品牌和声誉的认知还处于初始阶段。

中国高端汽车市场制胜关键

调研的结论对厂商把握中国高端汽车市场下一轮增长有什么启示?在制定从现在到2020年的战略规划时,汽车厂商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推出更多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组合、配置和装备

中国中产阶级的“升级”需求给高端汽车厂商带来大好机遇。从全国范围看,SUV仍然深受欢迎。在我们的调查中,有大约26%的消费者表示对绿色环保技术感兴趣。下一个最受欢迎的车型会是什么?随着消费者偏好继续多元化,“入门级”高端车主快速增长,汽车厂商或许需要对产品组合进一步本地化,甚至可以考虑与合资伙伴合作培养中国本土的高端汽车品牌,以合适的价格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车型。

中国新一代的驾车族也逐渐形成。 除了 “配司机的后排乘客”外,越来越多的高端车主选择本人驾驶。 他们更关注与 “爱驾” 之间在情感上的匹配和功能层面的实际功用。 75%的受访中国高端汽车车主使用智能手机,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安装了互动应用软件。例如 “高德地图” 所提供的导航服务、定位信息系统、声控查询系统,就比许多高端汽车预装的系统提供的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它们在用户界面友好度、数据更新频率方面对目前汽车厂商安装的车载信息通信系统形成了较大压力。在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增长极快,移动互联网正在快速兴起,汽车厂商或许需要重新思考定位他们提供的车载信息通信系统及其商业模式。

调研同时发现,高端车主与家人、朋友和商业合作伙伴同乘增多。汽车厂商应当密切关注中国大中城市的驾驶行为与路况环境, 如城市交通堵塞、 驾驶员缺乏在天气突变 (如暴雨、 大雪等)时的驾控经验、行人有时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了解了这些情况,研发工程师们或许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国高端汽车消费者青睐全景天窗、 后排娱乐解决方案以及夜视辅助、注意力警示系统等主动安全系统。厂商可以考虑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某些特定功能或附加配置, 例如定制真皮内饰、通风座椅等。

女性买家在高端汽车市场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汽车厂商应当考虑这一点对汽车外形设计、安全特性和舒适度的重要意义。我们的研究显示中国女性车主对尝试新型产品、小众产品持开放心态,并且愿意为此支付溢价。这或许意味着A级(较小型)高端汽车及衍生车型(如轿跑车)将出现大量新的需求。高端汽车厂商还可通过绿色环保技术,时尚的外观设计或个性化的服务来吸引女性消费者。

强化情感差异, 提高客户忠诚度

为吸引消费者,许多汽车厂商在中端车型里也纷纷引进创新功能和丰富配置。所以, 今天仅凭产品功能的差异化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已较难实现。更难以复制的是在产品中体现 “高端车主个性”或品牌DNA,让“爱驾”传达车主的个性和情感需求。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界定并且选择最适合自己价值观和个性的高端汽车品牌, 这一讯息对高端汽车厂商保持品牌溢价能力尤为重要。

本次调研系统测试了中国高端汽车车主与他们选择的汽车之间的情感纽带。根据前期的市场调查,麦肯锡强调了30个“具象化”的情感诉求,让车主选择与自己爱驾最匹配的个性,从中提炼出了10个与中国社会密切相关的“高端车主人格”。

在测试中,两家德系品牌虽然展现出迥然不同的特性,但在市场中都非常成功。其中一家将它的全球DNA“成功进取、动力、有品位的富有”巧妙地转化到中国市场,成功地与中国客户“共鸣”。另一家则追求一种更加低调、与中国儒家文化一致的产品特征,强调“可靠、高品质、责任感和传承”。有意思的是,日本汽车厂商也显示出相似的儒家个性,但与前者相比却品牌不够鲜明,高端个性模糊。日本汽车厂商在中国以精致、人性化的内饰著称,在服务细节上亦可圈可点。但如何进一步激发中国消费者的情感诉求,成为他们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一战。

在测试结果的另一端,美国高端汽车厂商塑造了“激情与个人主义”的鲜明个性,但是对现在的主流人群来讲,其个性可能界定得过窄。如何才能取得突破呢?除了改善外观造型和内部工艺,使之更加贴合中国市场的要求外,美国汽车厂商或许还可以从苹果、谷歌和皮克斯这三家追求简约、创新和想象力的美式企业汲取一些灵感。

逐步深耕区域市场

要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网络扩张与能力提升应该成为汽车厂商的重要工作。到2020年,中国将有300个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有足够的家庭收入购买高端汽车。相对于现在的约100个城市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增长市场。对于领先汽车厂商来说,一方面要提高能力挖掘新客户洞见,另一方面必须扩大在这些城市的经销商网络。 同时, 要想渗透中小城市,把握未来新一批的高端汽车消费者,制造商必须对经销商业态进行创新,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数字营销能力。

网络扩张之前,汽车厂商必须确保在现有强势区域里深耕,拿下较大市场份额,以防范因资源过度分散、忽视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方面而带来的风险。这需要汽车厂商投入充分的资源来支持市场营销、店面建设、新员工培训以及经销商网络优化。

同时,汽车厂商对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差异要深刻洞悉。不同地区城市集群的消费模式有很大差异(见图)。

重视绿色科技

鉴于城市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消费者接受相关技术的条件也日趋成熟,领先汽车厂商需要领跑绿色技术在中国高端汽车上的创新及应用。麦肯锡的调研显示,26%的受访者对绿色科技感兴趣。

对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范文第2篇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海亮先生

2012年车市进入低谷,但国内的汽车企业纷纷扩产。 在这种情况下逆势扩产会不会有风险?

范:的确,现在全球经济形势有所变化,欧洲经济陷于低谷,会不会影响到中国还要观察。各大欧洲生产商的战略各不相同,跟其他的欧洲品牌相比,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发展非常快,市场份额上升,这是缘于我们过去十年所做的正确抉择,我们的确是采取了一些非常乐观、前瞻性的战略。而其他的品牌多多少少遇到一些问题。

另外,我们在本土市场有着强劲的合作伙伴,尤其是上海大众汽车。同时大众集团本身也是我们发展的强力支撑。最后要说的是,我坚信斯柯达汽车的全球战略是正确的,我们将持续推进这一战略。

下一个5年斯柯达汽车在中国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范:斯柯达汽车的定位一直非常清晰,尤其是和大众品牌定位的区别也非常清晰。斯柯达汽车本身更为宽敞、舒适、功能性更强大。而且我们现在也在跟高校开展合作,来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市场的应用。我们在质量上绝对不会有任何的妥协。

斯柯达品牌在整个上海大众双品牌战略中的地位如何?

张:斯柯达品牌对上海大众双品牌战略的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斯柯达品牌在上海大众总体销量结构当中的比重占到20%。中国汽车市场总体产能有过剩,但对于每个厂家来讲,情况都有所不同。对上海大众特别是斯柯达品牌来讲,近几年来一直被产能瓶颈困扰。所以我觉得如果产能问题解决,届时斯柯达汽车在中国的销量不止是这些数字,还可以更多。特别是上海大众新的生产基地建立之后,新的产品引入之后,相信将来斯柯达汽车的销量和重要性在上海大众中的比例会有越来越显著的提升。

斯柯达汽车会做哪些努力来提升品牌?

张: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车型进入中国只有5年时间,我觉得成长性相当不错。数据显示,斯柯达品牌在国内的无提示知名度已经提升到41%,也就是说有41%的人知道有斯柯达这样的车。上海大众应该说在品牌投入和品牌建设上投入了很大的力气。与斯柯达汽车本部携手在中国进行了很多品牌宣传工作。

范:张海亮先生开诚布公的谈话我感到非常欣慰。首先我要说的是对于斯柯达汽车在上海、在全球、在中国取得的成就我感到非常骄傲!大众汽车在中国已经有超过30年的历史,奥迪在中国也有20年的历史,而我们斯柯达汽车来到中国只有5年历史。有这样的成就我本身已经觉得非常地荣幸了。当然我们依然需要进一步努力,因此我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中国业务,来引导斯柯达汽车未来在中国的发展。为了达到50万辆的销售目标,斯柯达汽车会进行一些内部的调整,当然,现在披露具体方案为时过早。

斯柯达汽车进口车业务进展到什么程度?最近中国豪华车市场出现了降价风潮,在相当程度上挤压了中、高端品牌进口车的空间。这个现象会不会影响到斯柯达汽车进口车的战略?能不能透露一下未来5年进口车占中国销量的比例?

范:首先我要强调一点,我们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位,就是在本地进行量产的同时,我们也会专注于那些没有在本地生产的车,未来也会尝试着在中国量产一些新车型。比如:Yeti在欧洲已经是非常重要的一款车型,但尚未引入中国(编者注:国产Yeti将在明年底投放市场,加长轴距,并且在设计方面进行改款);而且关于旅行轿在中国已经采取了一些举措,首先将旅行轿车进口中国,进行试水。

其实斯柯达在中国的5年是中国汽车最好的5年,甚至可能是不会再来的5年。未来中国的经济形势有很多未知数,比如广州也采取了限牌措施。再有,车主越来越年轻、个性和成熟。未来斯柯达产品是否会更多考虑细分市场?

张: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从中国市场需求来讲,虽然广州限牌可能会引起一线、二线城市的关注,但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应该说会持续。而且我觉得从中国汽车市场多样性,包括地域的广阔性,以及购车人群分布的广阔性来看,一部分城市的限牌和限购对整体汽车市场发展不会有根本性的阻碍作用,中国广阔的二、三线城市市场,从整体发展来看还是乐观的。

对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范文第3篇

汽车服务业迅猛崛起

对汽车市场来说,整车销售无疑是前沿阵地,而维修保养、配件供应、美容养护和汽车改装等服务市场则被称为汽车后市场即汽车服务业。

据了解,一个成熟的国际汽车市场,其整车的销售利润只占整个汽车业利润的20%,零部件供应的利润占20%,而修理、养护服务的利润则高达50%~60%。

如今的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各厂家生产的汽车其性价比已非常接近,再加上2004年的汽车行业集体降价风波,汽车经销已进入了微利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盈利模式逐渐向以售后服务为盈利核心的方式转移,经销商的重点将不再是汽车销售的利润,而在于通过汽车销售而获得的增值服务,重心向售后服务倾斜。而且面对利润可观的汽车后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汽车服务业。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汽车服务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崛起,成为汽车行业又一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以迅猛地速度朝着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业内人士指出,今年,汽车服务业将进入一个里程碑式的新起点。这一诱人的大蛋糕不仅吸引着国内投资者的眼球,而且也吸引了许多国外投资者,加之国家不断出台有利于和规范市场的政策,使外资来华谈合作的越来越多。

新近颁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对汽车服务做出了严格要求,这为外资进入中国汽车服务市场创造了有利环境:一方面,维修服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对4S店的销售起到关键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从利润来看,与一次性获利的销售相比,维修、保养等服务则因其重复性在汽车服务市场上占有绝大部分利润。

在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9%,制造商占21%,零售占7%,服务占33%。而我国汽车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7%,制造商占43%,零售占 8%,服务占12%。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汽车销售额中制造商的比重依然偏大,而服务的比重过小,除金融、租赁等汽车服务有待加强外,汽车售后服务还有近10%的上升空间。目前,我国汽车服务业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预计今年汽车用品的行业产值可达420亿元,汽车维修行业的产值可达400亿元。到201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600万辆,与之配套的汽车后市场将形成1万亿~1.5万亿元的超大规模“黄金”市场。据专家预测,未来汽车服务业将蕴藏着高达千亿元的市场需求。因此,汽车后市场被经济学家称为汽车产业链上最大的利润“奶酪”。

揭开汽车服务业黑幕

随着汽车服务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了有车族的面前。不少车主反映买得起车却养不起和修不起车。原因就在汽车服务行业秩序混乱,以次充好、漫天要价、小题大做等现象十分普遍。有车就得上路,上路一不小心磕着碰着,就是几百上千元的损失;车出了毛病,一修再修也没修到点子上,修车贵、收费乱等不规范行为成为众多汽车消费者的心病。尤其是众多路边店花样百出,令车主们谈“修”色变。下面就让我们揭开汽车维修中最常见的七大陷阱:

陷阱一,以次充好。最常见的是用副厂部件冒充原厂正品部件,用旧货冒充新货配件等行为,这在一些小型非正规、不讲诚信的汽车修理厂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用副厂的部件冒充原厂正品部件,一般消费者真假难辨,而且副厂配件和正品零售差价高达10倍。另外许多路边店或维修厂将前辆维修汽车更换下来的零件冒充新零件使用。还有许多配件很容易鱼目混珠,比如汽车制动片,有些修车铺将价格便宜的国产或东南亚地区出产的制动片冒充价格很高的欧美进口货。

陷阱二,小题大作。利用车主对汽车原理所知不多,故意将毛病说得很严重,把价钱抬得很高。另外,对于车上更换下来的零部件,汽修厂老板往往当着车主的面扔在废材料堆,而等车主一走,就马上捡回来,修复、喷漆之后又可以卖给别的客户。所以车出问题后,最好把车送往品牌店或指定维修店检验,确诊毛病是否属实,或者向多家修车铺征询意见作为参考。

陷阱三,先斩后奏。先斩后奏是很多个体维修商惯用的伎俩,在交车时才告诉你检查发现车另有问题,而且已经一并修复,账单往往把你吓一跳。所以,维修前一定问清楚什么问题,收费多少。

陷阱四,技术低下。目前,维修点人员普遍存在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大部分维修人员只有初中水平,没有经过汽车维修专业培训,凭着跟师傅学来的两下子经验,对技术性很强的问题并不拿手。一些路边店为了节省成本,用低廉的工资招收一些没有经过多少技术培训的人作为维修员,结果小毛病演变成大毛病。所以,对技术性强、自己搞不清楚的问题,一定要到品牌店维修。

陷阱五,漫天要价。一些维修店专宰外地车主,漫天要价的现象也不容忽视。碰上外地车,不管好坏先换上零件,不行再拆了。你说有问题,我就往下拆,你说不修了,行,你给我拆装费。强行索要拆装费的对象大多数是外地车,因为外地车主往往都耽误不起时间,吃了亏也只能息事宁人,花钱买个平安。

陷阱六,偷梁换柱。业内人士提醒车主,提防一些不法汽修厂“偷梁换柱”,将车上一些好的配件拆下换上假冒配件。从修理厂提车时要特别留意车上比较昂贵的配件,看看有没有被动过的痕迹。

陷阱七,回扣成风。在一些汽车修理厂有个公开的秘密:给开公车的司机回扣,好让他们多来修车。修理厂会在发票上做做手脚,虚开价格,然后给司机一半的回扣,至于修理店在公车上配件是否使用水货,司机并不关心。当然,回扣肥的是司机,损的是单位。

以上陷阱只是汽车服务业中汽车维修常见的。目前,我国汽车分销与服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销售功能不健全,制不规范,区域商价格不统一,金融业支持不够,旧车交易市场不发达,汽车配件和维修市场混乱,汽车质量缺陷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等。如此不规范的汽车服务市场随处可见,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使得汽车服务业的巨大发展前景与现状形成巨大反差。

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汽车市场秩序, 2004年1月,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交通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汽车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对全国汽车市场进行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各地共检查汽车配件生产、销售企业43448家,取缔非法生产企业3342家,取缔非法经销企业1985家,查获假冒伪劣配件共计196637件,查处案件6741宗,涉案金额26451.6万元,罚款1320.36万元。查处了一批制售假冒伪劣汽车配件的企业和窝点,汽车配件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检查汽车维修业户79620家,取缔非法企业2758家,降级企业705家,汽车维修违法经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诚信服务是惟一出路

国家出台政策治理汽车市场固然很好,但经销商不断自律提高自身素质和诚信度才是惟一出路。

据网上车市网站最近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消费者最看重的是经销商的诚信度,比例高达81.7%,这充分体现出消费者的强烈愿望与要求,只有诚信才是其服务的基础,经销商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诚信度,从而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据了解,全国各地的汽车服务业都在开展诚信服务活动。比如今年3月3日,由重庆汽车服务商会和重庆商报社联合发起的“重庆汽车服务业诚信大联盟”正式成立。在成立仪式上,与会的汽车服务业人士共同发出了“以诚信求发展”的口号。

就目前情况看,我国的汽车服务业还属于起步阶段,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尚缺乏领导品牌,离世界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统计表明,目前国内仅汽车维修正式在册的企业就已达30万家,汽车用品及服务方面,仅经营汽车美容的企业就有9000家左右。与跨国企业相比,国内企业服务单一,规模有限,企业素质不高,恶性竞争,秩序混乱,市场机制和服务体系不完善。随着中国入世条款的兑现,中国汽车服务贸易市场的全面开放,这些企业必将由于资金、管理及品牌的落后而很快被市场淘汰。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消费者对经销商提供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经销商要想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就应该用诚信去打动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据了解,去4S店和维修厂的消费者远远多于去汽配城和路边店的消费者,究其原因4S店和维修厂的诚信度高、服务质量好。

如何提高服务质量,首先要提高汽车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

从理论上讲,对这一行业的人员素质的要求是较高的,可事实上却恰恰相反,这一行起步阶段时都是些文化层次很低的人在做,如周边地区进城来务工的农民。大致是靠洗车业、蓬垫业以及沙发业这三类起家的。因这几项还多少与汽车装饰有相通之处,不过,这样的店面正在被逐步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将是经过系统化培训、取得专业技术从业资格的人员。其实这种状况已经在悄悄改变了,最显著的是体现在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上。

虽然近些年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素质已经有了提升,但总体上文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70%的职工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真正具有汽车零部件故障诊断能力的优秀技工不足20%。随着我国汽车产量进一步扩张,必然需要大量职业化、专业化的服务人才。

未来几年里,我国汽车服务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将会有越来越多资本投入这一市场,大型的汽车美容超市、连锁企业也将进入市场,还有一些已经存在的汽车美容企业将会借助外来力量扩张自己的力量。因此,未来我国汽车服务市场格局还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专业化的技术水平、市场细分定位、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将会成为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目前国内汽车维修保养还没有形成严格的行业标准和服务体系。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各类从事汽车维修保养、装潢美容的公司开始增多,但大多数规模较小。因此谁能抓住汽车维修保养商机,谁就能挖到中国汽车时代的大金矿。

汽车服务业前景光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越来越多,消费者对汽车服务业的投诉率也越来越高,为此,国家在规范汽车市场上也加大力度。2003年以来,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与汽车服务业相关的重要制度与政策措施,如新《保险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汽车信贷管理办法》、《汽车品牌专卖管理办法》等。目前《二手车交易管理办法》、《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不日即将出台。这些政策措施将对促进我国汽车服务市场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国家出台政策规范混乱的汽车市场,另一方面,商家也在不断自律,用诚信和优质的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对于经销商来说,为了摆脱目前伪劣商品对市场的冲击,营销无利可图的局面,必须变目前单纯的商品经营为品牌经营、网络经营、深度开发经营、团队经营等全方位经营。通过经营创新,开发新的利润空间;通过经营创新实现差别化竞争;通过注重投资和品牌建设,把连锁经营的那种稳定感、信任感和安全感带给顾客。

另外,许多商家向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一站式服务就是在此前功能较单一的汽车维修或美容的基础上,提供更为全面专业细致的“保姆式”服务,满足现代有车族日益提高的保养汽车需求。而个性化服务则是根据不同消费者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爱好,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在不破坏原车性能、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改进汽车性能,以实现更好的操控性和舒适性。除了以往常见的作业场地和汽车附属用品零售场地外,商家还为顾客提供了宽敞舒适的休息场所,顾客可以一边轻松地喝水、闲聊,一边通过电脑实时观看对自己汽车的服务。

对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范文第4篇

“中国汽车行业的优异表现无疑是全球汽车行业的一个亮点,但是,如何从单纯的汽车制造商转变为富有竞争力的汽车品牌,仍然是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在2014中国汽车论坛上,现任世界汽车组织(OICA)主席Patrick Blain 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看好“以投资换技术”

“我相信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一定会成功,它只是需要时间。”谈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发展,Patrick Blain信心满满。

Patrick Blain出生于法国,曾经担任过雷诺汽车产品营销副总裁,2010年Patrick Blain出任法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2011年被任命为世界汽车组织主席。4月22日,在2014中国汽车论坛上,Patrick Blain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专访,在Patrick Blain看来,目前制约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仍然是技术问题。

“技术永远是最关键的因素,这点毋庸置疑。对于现阶段大部分中国汽车制造商,或者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来说,单纯地凭借自身研制开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为技术需要时间积累。”Patrick Blain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在过去30年间,合资一度是中国汽车企业换取技术的主要方法。通用、丰田等海外汽车品牌采取50%对50%的股权模式,与中国汽车企业一同在华运营。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国际品牌合资企业目前占据了中国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留给自主品牌的资源十分有限。

后来,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寻求“以合资换技术”之外的另一条路――“以投资换技术”。2010年,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2014年3月底,东风汽车与法国标致家族公司和标致雪铁龙(PSA)集团正式签署了增资方案的各项协议,其中东风集团向PSA注资8亿欧元,双方将展开在生产、研发和销售三方面的涉及汽车全价值产业链的全面合作。

Patrick Blain对这两起合作案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是中国汽车企业的“明智之举”。Patrick Blain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没有比从你的合作伙伴那里获取技术更快捷的办法了。”

中国汽车企业之间应该加强合作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2014年第一季度汽车行业及主要车企的销量数据,自主品牌汽车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行业的平均增速。此外,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也不容乐观,一季度市场份额已下降至37.46%,同比减少4.56个百分点。在行业整体仍保持较高增速的背景下,自主品牌一季度销量甚至同比下降1.90%。自主品牌未来生存空间恐将进一步挤压。

对此,Patrick Blain认为,虽然主要原因仍然缘于核心竞争力的缺乏,技术水平较低,但是与中国自主品牌之间的市场搏杀也有一定关系。

“现阶段,占据中国汽车市场主要份额的仍然是丰田、通用等国际品牌,留给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本来就不大。现阶段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较多,互相之间缺乏分享与合作的精神,价格竞争激烈也是影响中国自主品牌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Patrick Blain《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太多,恐怕消费者面对这么多品牌也会觉得困惑。狼多肉少,不同的品牌之间通过挤压自身的利润空间来恶性竞争,并不利于品牌自身的成长。我觉得适当减少一些自主品牌,反而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产品形象仍然需要时间来打造。无论是核心技术的开发,或是车辆设计方面,都必须百分百地投入。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简单的错误都是不能被容许的。”Patrick Blain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产品信誉对于汽车而言至关重要,我在西方见到很多百年企业就是因为一个错误而身败名裂,而要挽回声誉,需要比打造产品信誉耗费更多的时间与金钱。”

“希望中国尽快加入《1958协定书》”

在稳坐全球第一大产销市场宝座的同时,汽车出口量却开始下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相关数据,2013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总量跌破100万辆大关,出口量为97.73万辆,比2012年下降7.5%。其中乘用车出口59.63万辆,比2012年下降9.8%;商用车出口38.10万辆,比2012年下降3.5%。在乘用车细分市场中,轿车出口量明显下降。

Patrick Blain认为,时至今日,中国制造商只关注到需求量颇大的国内市场,并未积极参与国外市场的竞争。尽管中国制造商正向一些新兴国家出口汽车,但远没有获得市场应有的地位。

“中国拥有设计和制造优质、先进产品的决心,我相信中国制造商会在全球汽车市场变得更加活跃。我强烈建议中国汽车企业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中来。”Patrick Blain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除了技术因素,Patrick Blain认为不同的技术标准也是目前限制中国汽车企业更好地和全球汽车市场互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拿排放标准来举例,我不认为欧洲的排放标准过高,相反,我认为它需要再调高一些。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我有信心它一定可以达到那样的标准。如果中国汽车希望增大出口量,必然需要适应国外的标准。”

对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能源署 电动汽车 政策 市场 挑战机遇

许多政府正在制定清晰的电动汽车部署目标。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也在迎接这一技术转变。许多主要电动汽车市场经历了强劲增长,大量汽车制造商推出了新的电动汽车车型,电动汽车部件(如电池)成本显著下降,这些正在促进这个新兴市场的成长。无线充电、汽车共用、工作场所充电等创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正在促进新型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形成。许多政府通过提供大量的研发投资和消费者激励措施,正在促进市场转型。

一、数据与分析

1.电动汽车部署目标与进展

许多国家设定了电动汽车销售量或保有量目标,释放了长期致力于汽车电动化的信号。在15个电动汽车倡议(EVl)成员国中,有9个国家设定了官方目标,计划到2020年销售量合计590万辆,保有量合计2000万辆。

截至2012年底,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超过18万辆。过去两年里,电动汽车累计销量和在售车型数量均实现增长。2012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增加一倍以上。电动汽车在售车型约为20个,其中6-8个在一些国家大量投入市场。从地理分布来看,在2012年全球插电式混合电动汽车市场中,美国占据70%,日本位列第二。在全球纯电动汽车市场中,日本位居第一(28%),美国位居其次(26%),中国位居第三(16%)。

2.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部署目标与进展

电动汽车倡议成员国的目标是,累计安装240万个慢充点和6000个快充点。其中日本的官方目标最高,计划到2020年部署200万个慢充点和5000个快充点。截至2012年底,电动汽车倡议成员国在非住宅区部署的慢充点为4.751万个,快充点1907个。

3.研发与示范

2009年,由于美国政府出台经济刺激计划,美国电动汽车研发与示范资金大增。日本和德国也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大幅增加了电动汽车研发与示范资金。2009年后,公共投资依然保持高位,这表明许多政府继续致力于电动汽车创新。

考虑到电动汽车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电动汽车倡议成员国的重点在于研发与示范。2008-2012年,电动汽车倡议成员国政府用于消费者购车补贴等方面的财政激励支出超过30亿美元,用于充电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支出约8亿美元,用于研发与示范的支出超过87亿美元。从政府支持的研发与示范类别看,蓄电池(约12.5亿美元)和燃料电池(约20亿美元)更受重视,因为它们在电动汽车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最高。此外,电动汽车示范也获得大量资助,因为政府希望从电动汽车和基础设施的初步部署中获取经验。一些趋势表明,插电式混合电动汽车比纯电动汽车具有更大的市场动力,这也许是因为消费者希望保持燃料的灵活性,获得更大的续驶里程。

4.国家政策

针对消费者的国家和地方财政激励政策正在降低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前期成本,加速市场销售和基础设施部署。这些激励措施不仅使早期使用者受益,也为汽车制造商和其他消费者提供了市场发展信心。

各种非财政激励措施也在奏效。在美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加利福尼亚州,允许电动汽车在受限制道路上行驶的政策正在推动销量上升。一些公用事业机构正在采取分时电价的充电支持措施。一些地方政府正在支持批量购置电动汽车,并与私营机构就地方交通计划开展合作。汽车共用也是一项好措施,能够使司机不必负担高昂的电动汽车前期成本。示点城市正在从初期经验中互相取经。

此外,蓄电池、燃料电池和车辆系统研发与示范正在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蓄电池开发成本已经大幅降低,从2008年每千瓦时1000美元降至2012年每千瓦时485美元。除蓄电池外,在车体轻量化、电驱系统等领域开展研发也有助于降低整车成本。

二、挑战与机遇

尽管过去两年汽车电动化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是汽车电动推广还存在一些重大障碍。如果不能通过进一步的研发与示范、公私合作和创新的政策与商业解决方案解决技术、金融、市场和政策上的挑战,市场转型将会受阻。

1.技术

成本制约。当前电动汽车面临的最重大挑战是部件的成本和性能,特别是蓄电池。例如,日产聆风配备了24千瓦时的电池组,电池成本接近1.2万美元,约占该车零售价的1/3。插电式混合电动汽车由于有两套传动系统,其价格甚至更贵。许多国家虽然提供了购车补贴,但是近期内绝大多数的电动汽车的售价依然高于同等的汽油车。

续驶里程限制。续驶里程的制约似乎正在阻止许多潜在的消费者购车。对美国消费者的一项调查发现,75%的受访者认为续驶里程是电动汽车的劣势。美国人一天平均驾驶46公里,居世界之首,因此对于全球大多数消费者,现今的电动汽车很可能够用。但是,只要消费者期望与实际驾驶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就会存在对续驶里程的负面看法和担忧。

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电动汽车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看法也是问题。例如,2011年中国和美国的电动汽车起火事件引起媒体高度关注,尽管广泛的实验和评估已经表明,电动汽车的起火风险并不比汽油车高。其他关于电池故障、电池召回、电池退化的报道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电动汽车技术的疑虑。

通过研发取得进展。近年来,电池成本一直在稳步降低,并有可能因电池组设计优化、电池数量减少、电池材料成本降低、规模经济效益和制造工艺改进而进一步降低。持续的研发投资对于2020年前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十分必要。目前锂电池技术与其能量密度的理论极限还有很大距离。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密度、运行温度和循环寿命是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续驶里程和电池寿命的重要创新。为打消消费者担忧,并开启新市场,有必要提高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这需要大幅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对锂化硫、锌空气、锂空气等下一代电池技术开展研究。此外,更可靠的制造工艺和对电池耐用性的进一步研究将会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2.金融

购车价格高。电动汽车购车价格高带来了直接挑战,这需要不同于现有的金融方案。如果电池和电动汽车成本没有快速下降,那么就需要有吸引力的金融机制以维持销量增长。车辆租赁是一条潜在的路径,但在新兴经济体仍然有限。因此,还需要寻找其他的电动汽车购置筹资方法,例如,仅租赁电池而购置汽车的其他部分。

基础设施融资方式与商业模式。在所有的电动汽车市场,最紧迫的挑战是为充电基础设施融资。目前,在市场驱动的主要作用下,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正在同时部署。此外,国家和地方也在为基础设施投资。下一步最突出的问题是寻找并运用可持续的充电设施商业模式,以实现供需匹配,尤其是在公共场所的充电设施。

发挥公私合作的作用。虽然政府在支持研发与示范、提供财政激励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但私营部门在为公共充电设施部署提供资金方面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在市场初期,公私合作共担成本可以促进基础设施的初期部署,但政府还需要明确如何监管充电服务提供商。监管政策越明确,就越能鼓励私营投资。从长期来看,要促进电动交通的发展,必须通过创新的商业方案满足对公共充电的市场需求。

3.市场

优化充电设施部署。不仅要寻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供给出资模式,还要优化基础设施部署的规模和分布。一些在城市大量建设充电站以期促进电动汽车大规模采用的早期努力并没有产生预期效果,结果是客户很少甚至没有使用这些充电设施。在另一些例子中,充电设施的广泛部署并没有促进电动汽车销量的增加。因此,与其最大限度地增加充电设施,不如优化充电设施的部署。公共充电设施的部署应当依据驾驶者地点、出行模式、基础设施利用情况和充电行为方面的有力数据,以确保安装地点得当,避免过度投资。在数据收集和分享方面,政府可以发挥作用。

工作场所充电。汽车的停车时间占90%以上,通常是停在家里或工作单位。这意味着,充电设施有望建在最经常停车的地点,而不是最易于充电设施许可和安装的地点。尤其是工作场所的充电设施可以填补住宅区充电设施和公共充电设施之间的重要缺口,会增加潜在充电次数,使电动汽车的通勤里程有效翻番。它还可以增加电动汽车消费者的曝光次数,充当“第二展厅”。

总体拥有成本。尽管初始购买价格高,但电动汽车在整个寿命期内的总体拥有成本可比内燃机汽车低30%,这主要因为它节约燃料,而且其检修、保养成本低。但是,电动汽车的“投资回收期”取决于汽车及部件寿命等其他因素。在某些市场,政府补贴交通燃料的做法还削弱了电动汽车的成本优势。减少或取消燃料补贴很有可能促进电动汽车普及率的提高。

通过宣传教育加快普及。一些调查表明,大部分消费者不了解电动汽车的基本特点,或对当前性能存有认识误区。因此,要开展积极的大众宣传教育活动,以引起消费者对购买电动车的兴趣。此外,亲身体验活动可以使消费者接触电动汽车技术,合伙用车为消费者熟练驶车电动汽车提供了良机。为提高公众意识,减少信息不对称,监管机构还可以采用通俗易懂的电动汽车标识,告知消费者上市车型的燃料节约情况和总体拥有成本方面的好处。

标准统一和互操作。充电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互操作能力是另一个市场挑战。通用的充电接口标准和通信协议对于市场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为电动汽车驾驶者提供无缝操作。为避免零部件和软件增加,产生高昂代价,应通过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标准制订组织制订统一的标准。政府应支持产业界领导的自愿标准活动和国际电动汽车标准合作。

车型多样化。价位不同、功能差异化的车型数量还比较有限。尽管目前在售电动汽车的供应量充足,但现有产品并不能覆盖所有的细分客户群。续驶里程、款式、功能等属性上的多种选择能够提升消费者的兴趣。

4.政策

一些政策对电动汽车部署已经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缺乏政策或规章不清晰会阻碍电动汽车的部署。充电设施引导标识是往往被忽视的领域,而提供统一、充足的引导标识可以提高电动汽车驾驶者续加燃料的便利性,并能向潜在的电动汽车购买者突出充电设施的可及性。

多单元住宅区的充电设施也成问题。在缺少车库或不易安装充电设施的公寓楼或其他多单元住宅,电动汽车难以带来在家充电的方便性。在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之前,人口密集城区的电动汽车需求(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可能保持低迷。因此,当地政府可以将充电设施的补贴范围扩大至多单元住宅,或者修订建筑法律与法规,要求所有新建建筑具备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接入能力。

目前,各国政府还可以利用其他重要政策促进电动汽车市场发展。例如,通过实施更严格的燃料经济性规定,激励汽车制造商投资电动汽车技术。制定透明、可预测的未来燃料经济性规定,使汽车制造商为达标做准备。国家和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批量采购直接促进电动汽车销售。例如,法国政府计划为20家公共和私营单位协调购买5万辆电动汽车。这样的大规模采购可以加快规模经济效益,并使政府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

(作者:刘润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科技参考研究室负责人,主要从事科技战略与政策研究。

张丽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与管理。

刘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与管理。)

链接:

当前,在各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中,以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电动汽车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汽车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强国和主要汽车制造商发展重点。中国已经是世界汽车产业大国,但“大而不强”,中国未来的汽车工业必须探求新的思路。电动汽车产业有望为中国汽车工业开拓新的增长点。

未来10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在2011年3月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中国把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提出要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开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研发及大规模商业化示范工程,推进产业化应用。

对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范文第6篇

一、加强面对市场竞争不依靠价格战细分用户群体实行差异化营销

针对今年公司总部下达的经营指标,结合公司总经理在200x年商务大会上的指示精神,公司将全年销售工作的重点立足在差异化营销和提升营销服务质量两个方面。面对市场愈演愈烈的价格竞争,我们没有一味地走入“价格战”的误区。“价格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价格促销对销售是有帮助的,可是无限制的价格战却无异于自杀。对于淡季的汽车销售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呢?我们摸索了一套对策:

对策一:加强销售队伍的目标管理

1、服务流程标准化2、日常工作表格化3、检查工作规律化4、销售指标细分化5、晨会、培训例会化6、服务指标进考核

对策二:细分市场,建立差异化营销

细致的市场分析。我们对以往的重点市场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不同的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形成差异化营销;根据0x年的销售形势,我们确定了油罐车、化工车、洒水车、散装水泥车等车型的集团用户、瞄准政府采购市场、零散用户等市场。对于这些市场我们采取了相应的营销策略。对相关专用车市场,我们加大了投入力度,专门成立了大宗用户组,销售公司采取主动上门,定期沟通反馈的方式,密切跟踪市场动态。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带动了我xx公司的专用汽车销售量。

对策三:注重信息收集做好科学预测

当今的市场机遇转瞬即逝,残酷而激烈的竞争无时不在,科学的市场预测成为了阶段性销售目标制定的指导和依据。在市场淡季来临之际,每一条销售信息都如至宝,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需求信息就是销售额的代名词。结合这个特点,我们确定了人人收集、及时沟通、专人负责的制度,通过每天上班前的销售晨会上销售人员反馈的资料和信息,制定以往同期销售对比分析报表,确定下一步销售任务的细化和具体销售方式、方法的制定,一有需求立即做出反应。同时和生产部等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保证高质高效、按时出产。增加工作的计划性,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在注重销售的绝对数量的同时,我们强化对市场占有率。我们把公司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作为销售部门主要考核目标,顺利完成总部下达的全年销售目标。

售后服务是窗口,是我们整车销售的后盾和保障,为此,我们对售后服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售后全员中,展开了广泛的服务意识宣传活动,以及各班组之间的自查互查工作;建立了每周五由各部门经理参加的的车间现场巡检制度。

二、追踪对手动态加强自身竞争实力

对于内部管理,作到请进来、走出去。固步自封和闭门造车,已早已不能适应目前激烈的专用汽车市场竞争。我们通过委托相关专业公司,对分公司的管理提出全新的方案和建议;组织综合部和相关业务部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

三、注重团队建设

公司是个整体,只有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才能使公司得到好的发展。年初以来,我们建立健全了每周经理例会,每月的经营分析会等一系列例会制度。营销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家在例会上广泛讨论,既统一了认识,又明确了目标。

对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柔性生产线;必然性&必要性

我国汽车行业在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之下,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尤其是在2003年和2008年分别经历了汽车“井喷”式的发展之中,轿车的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60%之上。与此同时国外汽车制造商也纷纷加大了对中国汽车市场投入,并不断增加和引进新车款式。据不完全统计,光在2003年期间,在中国汽车市场正式下线的车型就有50余种。单一车型在现代汽车的销售市场中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必须以多类型、多品牌的经营模式进行生产。因此,柔性化生产已成为目前各大汽车制造商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追求价值利润的一大途径。

1.车身柔性生产线对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必要性

1.1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在当前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用户需求也向多样性发展。当这一需求发生变化之后,企业只有及时调整产品的生产方向和未来车型及配置的发展方向,才可以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车身柔性生产的含义就是企业只需根据市场的需要在同一条生产线上不断调整和增加生产车型的种类,并及时调整生产方向,以最快最大的满足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从而将利润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1.2增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柔性化的车身生产方式必须要具备相应的生产控制线对其进行控制,否则,企业就无法对生产的产品掌控。特别是对汽车制造这一行业来说,一个车身大约要有10000多个零件组成,生产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在进行柔性化生产时,要考虑到生产的每个要素:零件供应、生产组织(包括节拍控制)、人员、产品构成等,才能对汽车生产线进行良好地控制和随时掌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汽车的生产质量,实现标准化的生产模式。

1.3降低企业在生产中的成本

柔性化的汽车生产体系链不但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企业还能依据生产需求进行资源合理的调配,实现资源的最大优化。针对汽车零部件的供应情况来看,柔性化生产方式能根据现场对生产零件的需求,进而准确计算出汽车零部件的现有库存量,从而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并减少相应的多余库存,从而降低生产的成本。换个角度对于汽车生产来说,柔性化生产其实是一种具有高回报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巨大的流动资金链,而在车身柔性化的生产模式之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库存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汽车的库存资金,在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我国国内对汽车柔性化生产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汽车可以自行生产的历史起始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最早生产的是像“东风”、“解放”牌的大卡车。由于生产的车型较单一、生产方式简单,使得生产线的生产水平都较低,最大的生产线年生产总量也只有10万辆。

由于本国国情的原因,外国汽车不能独立在中国大陆建厂生产汽车。所以从80年代末开始,上海大众&通用、北京现代等合资汽车制造厂家纷纷在中国成立,由于受到国外汽车柔性生产线的影响,使得我国也进行了车身柔性生产线的改革。特别是在近几年国内汽车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竞争的不断激烈,以及国内国产车的日益成熟,使得汽车价格不断降低。加之原有的生产过剩,使得我国汽车制造行业面对巨大的压力。在如此情势之下,国内外的汽车制造商纷纷对其生产线进行了改进,不但开始探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生产线,还将多种生产线的方式进行了结合,以得到最高利润。自此以后,国内生产线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以柔性化生产方式为主,并将质量与物流控制融入其中,使得我国的柔性化生产方式进行了跨越式发展。

3.车身柔性生产线的优化途径

3.1提高相关工艺流程

例:神龙汽车的生产线所生产的富康ZX车型是90年代初由雪铁龙品牌进行开发设计的一种车型,生产线较为陈旧。如何才能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对新老车型进行生产是提高当前生产线工艺流程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改进生产技术方案,使其可以在同一条生产线下满足新旧两款车型的生产要求。

3.2解决整车输送问题

在对车辆输送工作上,大部分都是在同一链条上完成。由于车型参数不相同,车身的用途也不同,所以原有的输送装置不能完成相应的新车型输送要求,对于车身柔性生产线的优化也是我们当前应该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解决方案则需对输送的链条进行相应改进,增加输送链条快速切换的要求,从而完成生产线的优化。

3.3增加设备的稳定性

生产线上对于总装的生产是在快节拍下不断完成的,每停产一分钟都将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每个生产线上的种类和数量都十分丰富,在对车身进行柔性化生产时,每个设备都能作为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因此要对体系中的每个设备进行优化改进,从而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3.4提高对质量的控制

独套车型的生产线对汽车质量大都控制较为单一 ,对质量的控制较为简单。而在进行柔性生产线生产时,由于对不同的车型质量上的控制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就会使对质量的控制变得极为复杂。因此要不断提高对汽车质量的控制工作,进而对生产线进行优化。

4.结束语

在我国汽车行业不断发展之下,厂商们逐渐加大了对生产线的改进措施,针对柔性生产线的研究便应运而生。通过总结对我国当前柔性生产线的运行情况和发展现状,进而提出柔性生产线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和相关性,以及柔性生产线的优化措施。使得柔性化生产在我国能不断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国内汽车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峥,张宜生,刘会强.热冲压生产线中工业机器人输送路径的优化[J].锻压技术,2012(03).

[2]陈鹰,董瀚,惠卫军,张英建,时捷.车门防撞梁的热冲压试验研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1(06).

对汽车市场的细分方案范文第8篇

每天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成千上万的创新想法诞生,而最终能够产生真正影响力的创新项目却寥寥无几。所以这个世界从来不缺精彩的点子,真正稀缺的是从点子到金子的行动力。8月12日,“2016奥迪创新实验室大赛”正式在京启动。今年,奥迪创新实验室全新升级,将以商业发展为核心,不仅发掘,更会用心扶持具有潜力的项目,将创想化为切实的行动,全程助力创新想法强势转身。

此次大赛面向汽车领域潜力初创公司和先锋创业者,联合一线创业投资机构共同遴选出优质项目,帮助其加速成长。获胜的项目团队不仅能得到国际创新项目交流机会,更有可能获得知名创业投资机构的直接投资,并与奥迪品牌进行战略合作。

本次大赛希望寻找敢于打破局面,勇于创新,把创意和想法付诸实践的创业者,这与奥迪品牌“汽车工业和技术引领者”的定位、“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品牌理念不谋而合。此次大赛,奥迪品牌将以最大诚意欢迎汽车相关领域创新团队报名参赛,并为创客们鼓劲加油。

奥迪创新实验室大赛已连续举办三届,活动影响力持续攀升,共吸引3500多家初创企业参加,深入到北京、南京、西安、武汉、深圳等创新活跃地带,与累计6万多位粉丝亲密互动。

汽车产业变局对创新提出迫切要求

社会进步,能源稀缺,以及人们对于新鲜空气的渴望,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产业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对于未来的汽车,电动化、电商化和智能化将是其发展的主要方向。

2015年,中国迎来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的一年,各地政府相继出台各种补贴政策和牌照补贴,各大汽车品牌在此方面的尝试也相当活跃。与此同时,移动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VR/AR等先进技术持续变革,新技术加速推动了汽车产业变局。

2016年,新能源汽车继续发力,奥迪作为汽车科技创新领域的代表品牌,如何在这一风口下抓住机会保持领先?除了在营销模式、商业模式上的各种尝试和创新外,硬件升级、电池研发、芯片等技术的持续更新也不可或缺。

聚焦三大热点方向

本次大赛聚焦三大热门领域――“数字化+”、“车生活”、人工智能的应用,几乎涵盖了汽车技术创新领域最有潜力和代表未来方向的领域。

“数字化+”指的是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手段改进现有汽车营销和销售领域业务的模式,以及以多种形式呈现出对数据的挖掘及应用,细分领域包括:利用创新的工具和多样化渠道收集数据,补充汽车行业内的数据空白,加深数据积累;基于大数据打造精准而创新的线上线下营销、销售模式,提高市场营销、销售效率。该主题包括客户关系管理、大数据营销及销售、汽车数据应用、汽车金融等。

“车生活”指通过新的商业模式更加贴近消费者的生活,培养和改变消费者的传统消费习惯,具体涵盖:围绕移动出行的新兴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以车为中心,为车辆提供一体化服务;以乘客或驾驶员为中心,提供生活相关服务。该主题包括智能出行、智能泊车、二手车交易、新型售后服务等。

“人工智能的应用”是指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冲击传统汽车市场的新型智能汽车配件或者服务,具体包括:利用高科技智能配件提高车辆本身价值,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创新的智能配件衍生出更多新兴商业模式和产品服务。该主题包括虚拟现实、无人驾驶、语音识别、手势控制等方向。

首场招募沟通会于8月12日在北京启动

大赛于8月12日正式开放线上及线下渠道进行项目招募,参赛者可通过官方平台注册并投递方案。

在线下招募沟通会现场,创客们不仅可分享投资界大佬的心得,还可现场投递BP商业计划书。首场招募沟通会于8月12日在北京纳什空间SPACE中关村与观众见面,IDG资本副总裁王辛、北极光创投合伙人杨磊将与创业者面对面,聊聊汽车产业及创业领域的投资经历及心得。此次活动将转战杭州、上海、深圳共举办三场,预计将吸引上千名创业者来到现场。

奥迪创新实验室升级为2.0

过去三年获得奥迪创新实验室大赛的优秀创新商业模式及成果有:拥有200万中国用户的P2P租用平台宝驾租车,InvisMat充电器,组装于车内的智能无线充电器,以及提供“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的云马电动车。

2016年,奥迪创新实验室演变升级为以商业发展为核心的“2.0版”,并在持续进化中。奥迪创新实验室致力于发现与汽车行业相关的创新商业模式,给创业投资公司与初创公司提供交流平台以及来自奥迪品牌的支持,从而建立新的商业合作伙伴关系。

知名创投机构全程助力大赛

多年来,奥迪品牌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创新创业事业,并持续深化与国内优秀创业投资机构的合作关系。今年奥迪品牌将邀请包括创新工场、IDG资本、君联资本、北极光创投、戈壁创投、峰瑞资本以及线性资本在内的知名创投机构,开展广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