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应用领域

计算机应用领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计算机应用领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算机应用领域范文第1篇

关键词:目前计算机应用产业产业在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中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系统已经形成。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以低成本工业PC基础为主流,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发展,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产业的应用领域迅速&

一 引言

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是工业自动化产业基础的核心。传统意义上计算机应用产业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测量、控制和管理,包括计算机过程输入、输出通道。而今天的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内涵已经远不止这些,其应用范围也已经远远超出工业过程控制与管理。

目前,在通讯、网络、软件及光电的整合应用之下,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也不再单纯局限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而是结合了通讯、电子、光电、半导体及软件等应用,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且呈现多元及定制化的设计特点。计算机应用产业在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产业链中处于要素市场,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加速升级改造传统行业,而且也为新一代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 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发展特点

计算机自动化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种工业自动化手段的发展相互影响,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呈现以下特点。

1、 界限模糊

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的系统、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CIMS等技术和学科之间逐渐渗透,界限越来越模糊,而在实际中也没有必要把它们分得很清楚,这是实际发展的需要,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

2、技术融合

工业自动化一些FCS、IPC、NC/CNC与DCS、PLC等计算机应用产业系统体系虽然设计初衷不一,各有特色,各有适宜的应用领域,也各有不适应的地方,但技术上都存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彼此共存的要素。仅仅靠独立的学习已失去传统意义上,各种控制系统之间融合不可阻挡。

3、应用领域扩大

过去,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主要应用于过程控制,如控制电、煤、化、油等连续化、流程化的生产过程;离散加工制造机械、电子、汽车等自动化生产过程;单机自动化,如数控机床、智能仪器仪表,机器人等产品机电一体化等。目前,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还逐渐应用于新的增长点,如公用工程、环保、楼宇与社区、道路与交通、农业与农村等。

三 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发展趋势

(一)在计算机应用产业市场层面来说,主要表现为:

1、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市场规模急剧增长

即使受全球金融风暴袭击,中国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市场依然将保持较快增长。据中国计算机应用产业行业协会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分会预计:未来5年,预计中国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市场仍将保持15%以上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未来的中国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市场,竞争虽然激烈,但格局会基本稳定,不论是传统IPC市场,还是新兴领域的嵌入式计算机应用产业,在构成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系统的数据采集板和功能方面,国内企业将与国外品牌同台竞争,外资品牌占有较大优势。

2、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产品和技术为其他各行业提供可靠的嵌入式和智能化基础平台。随着信息化深入,国民经济许多行业的关键任务将越来越多地依靠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以共性技术的低成本工业自动化升级改造传统行业做主流技术路线使中国的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行业信息化需求增加,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的需求就大,其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长尾市场趋势

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在不同应用上,有不同的功能需求设计,需要设计符合其功能需求的产品。因产品复杂度高,价格较低,毛利率较高,相较于商用计算机应用产业市场,仍处于蓝海市场。因单品数量少而小型供应商多,呈现长尾市场特点。

(二)在企业、行业发展角度来看:

1、国内企业将对市场细分敏锐把握。国产品牌规模的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企业,将会建立广泛的直销和服务网络,取得长足进步。传统IPC市场是我国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技术的发源地,将会一直是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的主战场。

2、我国的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企业将由模仿向自主创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新一代EPI,解决IPC工业计算机在多尘、潮湿、振动的环境下连接处易堵塞或氧化而接触不良使工业计算机应用产业失效的问题,具有开放性、散热性、抗振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等特点,而且加工工艺容易,成本低,将会得到广泛推广于国产数控装置。未来几年,本土企业会对新兴行业应用敏感,对需求把握准确,率先发掘市场,推出自主创新的计算机应用产业技术。

(三)在技术层面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集中自动化趋向分布式自动化

传统的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按照传统的软件技术,采用具有强大集中运算能力的中央控制器,以面向过程的程序为软件程序,需要做大量程序编制开发工作,还要编写现场设备与控制系统、管理层的通信程序。COM/DCOM技术,提供了一种软件架构,采用可复用的二进制软件组件,相互通信并共享数据,为实现分布式自动化提供了技术基础。DCOM可以使COM组件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并通过网络相互连接,相互交换数据,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控制程序。这就意味着分布式设备、工具和应用所具备的性能起着与集中式应用一样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一致性和适用性,统一的工程和数据模型大大降低了工程项目的成本。??

采用分布式结构,将分布在现场的若干个设备、小系统设备连接起来,共同完成工业生产过程和操作中的测量和控制任务,分布式应用进程共同完成对过程对象的监控。通过易于实现的链接关系连接,有机组成不同的系统,以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需要。

计算机应用领域范文第2篇

1、计算机能力是指对计算机操作是否得心应手,是否以熟练操作各项软件;

2、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是一种计算机能力考试;

3、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已推出的考试科目,包括了操作系统、办公应用、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图像制作、其它等6大类别,共22个考试科目,基本覆盖了计算机和网络方面最为常见的应用领域。

(来源:文章屋网 )

计算机应用领域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计算机课程改革 任务教学

在面向21世纪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中,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职业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变化,原有高职计算机教材的结构模式已不适应高职教学改革的需求。课程改革已是当前高职教育所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种状况下,要求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具备相当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顺利应对评估中的“基础技能测试”,着实不太现实。因此,加强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也的确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

一、明确课程体系

单从评估角度而言,“基本技能测试”仅包含了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Word、Excel等内容,要使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则应当进一步确定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保证该系统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在本专业领域中的创新能力,以及以计算机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与NIT结合。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高职生,我们采用的计算机教学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使用统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学校自教自考。

2)使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材》,学校安排教学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等级考试。

3)使用NIT(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考试)教材或使用中专自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学校按NIT的模式组织教学。

这三种方式哪种最好?哪种更适合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先看方式一,使用传统的中专统编教材,存在教学知识老化、理论过多等问题,以该方式培养出的学生,第一不能与社会接轨,第二不能为其它需要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打好基础。许多学校逐步转到第二种方式或第三种方式。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是教育部考试中心面向社会推出的一种客观、公正、科学的水平考试,用来测试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但因为这种考试的面向对象太广,所以要求的理论知识面过宽;加之计算机技术更新快,考试内容滞后,因此在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上明显不足;对于高职学校而言,高职教学侧重于能力的培养,而不在于过多理论知识的掌握;加之高职生的生源质量下降,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论不感兴趣,而对实际操作又都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这一点,可从我校学生前几年参加的等级考试成绩得到验证:上机的及格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六七十,而笔试成绩及格率更低。由此可见,方式2并不适合中等专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呢?

NIT(全国信息应用技术)是一个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考试系统,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特点和学习者在应用领域中的需要,采用模块化结构,培养和测试考生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独立操作能力。

下面我们将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做了个对比:

不难看出,NIT是目前最适合中专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

2.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注重上机任务的设计。

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我们采用了NIT的教学方法,但上机仍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想要很深入地去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技能操作,仅凭手中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注重教学中的任务设计,按需设计一些上机任务,使上机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相应的知识点,而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活。

1) 任务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1)学生上机做什么?

(2)学生有没有兴趣去做?

(3)学生能不能主动去做?

(4)学生能不能举一反三?

(5)能否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 任务设计的思路

(1)在教学大纲的框架内,任务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如《计算机硬件设备采购书》、《自荐材料》等等。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和文字处理能力,而且完全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任务设计应由浅入深,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任务设计可以参考图一的模式:

在“任务”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视频、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让学生置生于特定的艺术化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过程中,首先把事先收集的优秀课件在大屏幕上播放出来,学生注意力集中,认为自己学了也可以制作课件,便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表现出对该课的学习的兴趣。

3.针对不同的专业,要反映出任务的“共性”和“个性”。

例如:图文混排――贺卡,见图二。这个例子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图文混排的操作,而且要应用美术设计专业知识,其中卡片右上角的图片是学生在计算机上用“绘图”工具栏制作的。

4.任务设计要体现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并不能主动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教师让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设计出能够挖掘学生创造力上机任务。

虽然我们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改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材问题。NIT教材采用“任务驱动法”,一些系统性的计算机知识严重不足;教委统编教材与NIT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这两种教材的综合应用教学均不足,因此我们要加一些综合任务。

2)教学的侧重点问题。NIT采用的“任务驱动法”,虽然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但也造成教学过程的混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得学习重点不够突出。

针对上面的教材问题,我们认为可以组织其他教师编写一本更加符合实际的上机任务指导书来解决,解决了教材问题,教学的侧重点也就好明确了。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我们教研组全体教师将不断努力,力争把计算机教学改革搞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赖一飞,魏敏杰.面向新世纪的统计学教学改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6).

[2]高晓梅.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2,(5).

计算机应用领域范文第4篇

XX年3月,我系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有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大中型企业、进驻安徽省芜湖、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上市公司、外资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涉及到省内及周边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交流会;还访问了51job和job168等人力资源网站。

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大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约需求100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二、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1.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我省企业信息化也在全面进行,急需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目前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在攻读更高学位后)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3)从事应用型(信息化类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目前我省高校计算机专业对第(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是非常薄弱的。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例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到XX年,我国需要高级计算机人才6万人,中级计算机人才28万人,初级计算机人才46万人。但是,目前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高级计算机人才和初级计算机人才都十分缺乏,尤其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目前的人才供应情况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

对于这种现状的认识,一位企业负责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计算机行业“蓝领”人数少的根本原因,不是企业不需要“蓝领”,而是缺乏能够有效地组织和指挥“蓝领”、发挥其软件生产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振兴安徽的一项迫切任务,既懂计算机软件又懂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已成为安徽振兴经济的一大障碍,据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人称,我省复合型人才为19.9万人,占技术人才总数的7.4%,与发达国家复合型人才总数40%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本行业中持有“双证”在手的大学生就更是少之又少。it产业的振兴势必将拉动并形成我省巨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市场。

从我们调研情况下,了解到我省在未来3年内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仍有100万的人才缺口。而我省本专业的在校生仅为1700多人,远远供应不上这种需求,巨大的人才缺口使我们现在必须加大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立足本省,培养适合我省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用人才。

2.企业在招聘时对计算机人才的期望

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资源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分别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数据库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而it项目主管认为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能力、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网络管理和维护能力,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不少企业会参看毕业生是否参加过项目或实习以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条件。57.7%的it项目主管表示,会先安排新员工直接进入工作,然后在实践当中根据需要再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所以目前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问题,但迫切希望有效地降低再培养成本。

3.从全国范围来看,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也在飞速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也在逐年上升。

大量的传统企业在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我国已经确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阻碍信息建设发展的瓶颈。

在需求度上,我国上规模的企业在百万家以上,每个企业搞信息化建设平均最少需要一到两名复合型计算机应用人才,那么全国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要在200万以上。由此专家指出,计算机应用是依托it产业迅速发展的“朝阳职业”,人才需求由低端到高端都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职业行情将越涨越高。

4.用人单位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观点

在企业访谈过程中,每个it公司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职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

在“选择应聘者时优先考虑的前五项因素”一题中,首选是“持续学习能力”,得到了66.7%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的认同;其次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持率达64.3%;第三是“沟通能力”,占36.4%;第四是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占56.6%;“参加过项目或者实习”和“团队合作意识”并列第五,支持率53.4%。学习成绩的支持率只有24%,可见企业只是把学习成绩作为应聘者学习能力的参考来考虑的,它们更看重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

尽管企业招聘时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认为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但素质与经验二者并不矛盾。招聘时考虑的是工作的关联性、有效性及成本最小化,而一旦进入工作角色后,注重的不仅是曾经做过什么,更是以后能做什么,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应对经常变化的客观情况。

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一个大家都认为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易被察觉,也无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评价;而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则可能很大。在对“管理项目时员工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回答中,前5项依次是:(1)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技术不足、经验不足;(2)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不足;(3)职业道德和纪律性不强;(4)知识体系结构不合理,范围狭窄,内容陈旧;(5)沟通能力较弱。有43.7%的项目主管认为员工责任心不强。不少管理者抱怨有些员工跳槽太频繁,往往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而不太考虑集体和社会利益。人力资源经理和项目经理都表示不太愿意要那些频繁跳槽的求职者。可见,价值观的问题已经排在专业技术问题前面了。

因此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之一。同时企业要求人才能够学习他人长处,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

5.关于复合型和宽口径

近年来,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于it领域而言,复合型人才是指既具有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又掌握了it专门技术的人才。

it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并且对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学校应当而且能够拓宽专业领域,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受到应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实际上,企业对宽口径人才的需求更为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考虑过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中挑选销售人员”一题中,it项目主管给出肯定回答的为100%。从企业用人的角度考虑,招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员主要是从事技术性工作,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些人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和个人的个性优势而走上其他工作岗位。在调查中,大部分人力资源主管认为,开设人文或商贸课程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日后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安排对于学生来说基本上是“一刀切”,学生们的学习内容没有太多差异,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不能体现出每个人的个性优势。当然,一些基本课程是大家应该学习的,但我们缺乏的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指导。

因此我们认为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某个(某些)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可能并不现实。但是,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并不会一直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因此在校期间的培养除了专业知识外,学习能力也是要十分重视的。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

(3)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

(4)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

(5)外语能力欠缺;

(6)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四、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1.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总的来说,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现有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与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相脱节,导致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关行业工作。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强调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由于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导致生源的整体素质要比过去有所降低。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较低,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但客观的分析后,并不是这批学生没有能力,而是需要有适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要增强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趣味性,给予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实际访谈调研中人们发现,这批学生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对于工具类的课程,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

2.该专业复合型师资缺乏,职业实践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滞后

该专业既懂技术又具有职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严重缺乏,这样会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无意识的偏离专业培养方向。现有教师缺少职业培训、技术更新滞后、缺乏教育创新机制等,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

3.专业实训条件以及软件教学资源不足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依靠政府教育经费建立发展起来的。虽然已普遍建立计算机房,但由于种种原因,上网条件、微机组装以及局域网组网实验室等还难于满足要求,也没有实训基地,整体表现出实践教学设施条件不足,特别表现在软件教学资源不足,现有硬件条件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计算机应用领域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发展趋势;应用现状

1 引言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诞生了,掀开了计算机时代到来的序幕。从第一代的电子管计算机,到第二代的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第四代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至今已经走过了近70个年头。每一次变革和创新都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也推动着计算机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使人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们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使科学技术得到推广,总之在各个方面都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2 计算机应用现状

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并逐渐从数值计算领域转向非数值应用领域。从1970年开始,计算机应用开始普及到教育业,工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2.1 在国防领域的应用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防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建设领域,当代战争已远远超越了武力的较量,信息战、网络战成为计算机在国防领域的应用形态。

另外计算机技术在航空航天等国防高科技也有着突出的作用,其对卫星发射和回收,火箭升天控制、无人机和导弹的运行导航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2.2 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一直是我国的工业体系的发展目标。现如今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地集成制造、自动化控制、计算机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计算机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自动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2.3 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基石,计算机在中国的广泛应用首先就是在教育领域。近年来,计算机教育一直在中国经久不衰,带动了中国国民对计算机知识的普及。

远程教育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随之出现,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模式的限制,使人们可以在家中、办公室等其他课堂外的地方,能享受到远在异地的教育。另外另外在科研领域中,计算机已成为科学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不可或缺的工具。

2.4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我国一直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计算机应用时时刻刻在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逐年递增,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为全球第一位。计算机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2.5 在商业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几乎涉及商业的各个领域,使得企业在运营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中变得高效,几十年来正是计算机技术在全球商业领域的不断加深,从而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电子商务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一种结合,近年来得到空前发展,电子商务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突破8万亿元,是经济社会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

3 计算机发展趋势

3.1 计算机应用存在的问题

⑴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网家庭所占比例和企业的信息化普及与应用程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据统计,4580万网民在我国将13多亿的总人口中仅占3.6%,说明我国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还很低,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⑵计算机应用发展不平衡。我国计算机应用水平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地区之间的信息化水平不均衡。东南沿海城市计算机的应用比较普遍,西部地区比较滞后。也正是由于计算机应用的东西部差异,反过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⑶计算机应用研发力度不够。我国在个人计算机生产方面的一些核心技术像中央处理器、操作系统等还基本受制于国外技术,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重要领域的大型机械设备所运用的系统软件还大多依靠国外进口。

3.2 计算机发展趋势

⑴微型化。从笔记本到平板电脑的出现,个人PC逐步走向微型化,由办公用品变成一种电子消费品。其拥有小巧精致、外观时尚、便于操作等特点,微型计算机将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⑵智能化。智能化是计算机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量子、光子和分子计算机将具有感知、思考、判断、学习甚至语言能力, 使计算机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⑶巨型化。巨型化指的是储存空间和运行空间的增大,而不仅体积的增大。我国研究的巨型化计算机“天河一号”,它具有每秒钟能运算一千万亿次的运算速度。

⑷网络化。互联网是计算机网络化的集中体现,它的形成组建了人与人进行交流的网络,而物联网将会是互联网的延伸,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与处理。

[参考文献]

[1]刘清.浅谈我国计算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9).

计算机应用领域范文第6篇

在计算机发展的初始阶段时,主要通过对数值的应用使计算机为国防服务,主要用于尖端武器的研制和生产方面。随着其向非数值应用方面的发展,则计算机开始用于数据处理、工商业和企业信息管理工作当中。而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完善,在七十年代时计算机开始在更多领域内进行应用,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得以在更多的行业及生活中普及,同时与网络技术进行良好的融合,不仅有效的推动了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信息化社会的快速进步。

2计算机应用发展的现状

2.1应用领域

2.1.1科学计算科学计算仍然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计算机具有高运算速度和精度以及逻辑判断能力,因此出现了计算力学、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生物控制论等新的学科。

2.1.2过程检测与控制利用计算机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些信号自动进行检测,并把检测到的数据存入计算机,再根据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这样的系统称为计算机检测系统。特别是仪器仪表引进计算机技术后所构成的智能化仪器仪表,将工业自动化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2.1.3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利用计算机来加工、管理与操作任何形式的数据资料。

2.1.4计算机辅助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测试。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工程设计、产品制造、性能测试。

2.2在社会中的作用

2.2.1促进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讲,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由于起步较晚,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还是十分有限的,但当计算应用技术被广泛推广开来后,由于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普及,从而使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存贮功能,这为信息资料的共享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通过信息共享,使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推动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各个领域普及以后,也对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提高了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使信息化得以快速的发展。

2.2.2增加了社会的交往在传统的方式中,人们进行异地间的沟通往往都是利用书信的形式,这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时间上较为漫长,无法体现信息的及时性,同时还存在着容易丢失的可能,给人们的联系带来了较大的不便。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便捷性,通过网络可以及时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得以增加。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还给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较大的便利。通过计算机技术企业用来召开网络会计,学生实现远程教育,这不仅缩短了空间上的距离,同时也节省了资源,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有效的促进了社会的沟通和融合,使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得以快速的发展。

2.3计算机应用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1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在对计算机的应用方面水平比较低,在大多数的企业当中对于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上比较有限,信息化的应用技术在企业和家庭中的普及程度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3.2我国对于计算机的应用方面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各地间的信息化普及程度高低悬殊,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是比较落后的,普及程度比较低。

2.3.3当前我国信息产业的研发力度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就导致信息产业的发展滞后于计算机的应用,无法满足软、硬件方面的需求,在很多重要领域内对计算机进行应用时,所采用的都是国外的软件和硬件。国外由于信息化产业发展的较为成熟,其所研发出来的产品具有较好的先进性。而我国在信息产业方面,由于对研发投入不足,再加之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较慢,所以导致其所研发出来的产品有待进一步提高,与信息的更新速度相脱离,所以需要加强我国信息产业的研发投入,从而使其更好的满足人们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

3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集合

目前我们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有效的带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所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互联网的进步,所以在未来计算机的发展上,其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必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而使其更好的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进行应用。

4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领域范文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应用;信息;管理

第三次科技革命带给人类最大的变化就是网络的发明和运用,各种铺天盖地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视觉、听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更是让人惊叹。计算机网络使我们的地球变“小”了,地球村上不论是什么地方发生的事情都可能在瞬间让所有人知晓,所谓的家喻户晓不再是多么难得的事情,网络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也更加透明。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产生着重大影响,它的应用前景广阔,同时也充满着各种质疑的声音,这些质疑声时刻提醒着我们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要时刻保持警惕,并能针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让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真正造福于人们的生活。

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是大势所趋了,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有可能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其运用领域也会进一步扩大,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始影响我们。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其所涉及的领域也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警戒线。因此,对于未来计算机的应用,许多专家学者还有许多网民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有的大力支持,有的极力反对,究其原因也不过是因为各自看到了计算机应用的利与弊。

支持者的声音,无非是看到了计算机的广阔前景。首先,计算机的发展让信息的交流更加快捷、方便,这就大大缩短了技术信息交换的时间,有利于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各国的经济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已经达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因此,加快计算机对各个领域的渗透也就是在加速经济的发展。其次,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网络的发展加快了人们的交流,让人们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增强了感情的交流。最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有利与民主政治的建设。同时,政府行政更加透明,有利于政府内部的廉政建设,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因此,不管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还是百姓的文化生活都是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加快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就是加快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步伐。

面对支持者的高昂情绪,还有很多人认为支持者只是片面夸大了计算机的作用,而不能看到其弊端。首先,计算机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使得技术、信息外泄几率扩大,由此引发的市场恶性竞争加剧,不利于公平市场的建立,也加剧了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其次,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普通网民的信息更容易泄露,给不法分子实施犯罪提供了机会,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性。同时网络的发明使得更多人成为“低头族”,即使面对面的两个人也是各玩各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感情也变得更为冷漠。另外很多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这一切都归咎于计算机,因此,计算机的应用应该加以遏制,不能放纵其发展。

对于计算机应用带来的便利以及其产生的问题,我们都必须冷静地面对,不能一味夸大其优点,大肆鼓吹计算机的无所不能;也不能只看到其弊端,畏手畏脚,止步不前。

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管理

面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以创建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网络环境。

首先,面对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应该加强相关网络法律法规的建设,以保证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并加大对不法分子的监督处罚力度,促进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安全与和谐。其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向网民传递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其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自觉维护网络环境的安全。最后,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督,对传播虚假信息以及造谣生事者严惩不贷,借助强制力量维护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安全。

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建设不只是国家政府的责任,这关乎每一个公民的信息安全,所以引导帮助每一个网民学会正确运用计算机技术并能自觉维护网络安全才是根本之策。

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生产力的提高,信息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信息化社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大量信息的共享,而信息共享的进一步发展又促进信息化社会的建立。在信息化社会建立的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下面本文将探究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情况。

首先,计算机在新兴技术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比如航天航空、生物研究、环境材料研究等领域,计算机技术的作用都是不可取代的。新兴技术产业大都是依赖信息技术发展建立起来的,因此计算机技术在新型产业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新兴技术产业使我国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也是应对目前经济新常态以及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产业,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关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因此我国政府万分重视此行业的长远发展。另外 ,新兴技术产业作为目前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正在不断扩展其领域,计算机技术作为新兴产业的支撑点,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应用领域也会越来越广阔。

计算机应用领域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工智能 计算机 信息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2-0118-01

近年来,其初步成果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了运用。科学家们借助一台计算机或者是一个机器人载体通过输入代码等方式,对计算机作出指令让其代替人们完成一些需要人们亲自动手或者是动脑的工作,既包括对人生命健康安全存在隐患的高危工作,也包括是毫无技术水平,重复枯燥的体力劳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越来越具备挑战性,作为实现平台的计算机更是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讨论探究人工智能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1 人工智能的含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人的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该词于1956年在Dartmouth学会上被科学家们提出,最早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现在被当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进一步的深化智能,并以生产出一种能做出与人类相似反应的智能程序为目标,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不是简单的机器制造,是模拟人类智力活动和反应能力的系统创造,是信息时代高科技不断发展的代表产物,人工智能的发展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语言智能存在缺陷

在计算机语言智能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但是在具体应用方面仍旧存在着一定缺陷。由于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环境的限制,使用者不能保证在任何使用情况下周围安静无噪音,再加上用户不同的口音、停顿、语言习惯等等,这都给计算机接受指令作出智能反应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需要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计算机语言智能智能能力,另外计算机语言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计算机对于人们发出的指令智能进行简单的翻译,但是对于句子意义的理解稍显不足,容易在语序语法上出现低级错误,计算机语言理解能力还有待加强,翻译和理解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大幅度提升。

2.2 缺少词汇量和互动环节

词汇量决定计算机系统接受语音信息和指令的完整程度,互动环节的多少决定计算机系统智能水平的高低。一方面使用者语言的多样性增添了系统语音识别难度,由于系统缺乏世界语言的不足,在搜索计算法效率的不断提升和搜索词汇量的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用户引用的词汇超出系统存储范围时,系统很有可能出现混乱、奔溃等情况。这都给用户在计算机人工智能语音应用方面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应用的人性化和趣味化要求也在同步提升,但是从现实状况来看,计算机人工智能互动模式和内容太过死板和枯燥,难以吸引用户使用兴趣,要想促进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的不断应用,就得不断创新,研究开发新模式吸引用户注意。

3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中的具体应用

3.1 进入生产领域,节省人力资本

随着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的高度结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于人工智能在生产领域的研究,一方面对于一些事故发生率较高、财产损失规模较大、且对工作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的高危行业,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运用计算机控制,以机器代替人工进行作业,如地下采煤、高空作业、爆破工作等等,既将工人的生命威胁降至最低,又能提高生产工作效率,促M企业的发展乃至行业的整体进步,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国情存在着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智能促进了流水线生产,电脑系统化解放了大批劳动力,节省了大量企业资本,促使企业将更多的资源运用进人工智能和产品的研发,从而对计算机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3.2 投放科学领域,促进时代进步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典型例子就不能忽略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和使用,所谓的超级计算机是以计算机为载体,具有代替人们进行任务规划和强大计算、处理数据的能力,主要特点表现为高速度和大容量,配有多种外部和设备及丰富的、高功能的软件系统。现有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大都可以达到每秒一太(万亿)次以上。例如我国“天河二号”,它工作一秒钟相当于我们每个国民加起来全年无休工作1000年的计算量。因此,其多应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和尖端技术研究,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的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所表现出来的科学产物,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同时对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3.3 运用实际生活,提高生活水平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人工智能影响到我们的方方面面,通过搜索引擎就能查找我们所需要的图片和信息,点击人工语音选项我们便能对电脑程序发出指令,图搜商品导购、摄像头智能识别等等,被我们所熟悉的还有由谷歌公司研发创造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与微软互联网工程院于2014年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前者在2016年3月以4:1的总比分战胜李世石,后者则拥有人工智能聊天,具有“陪你数羊”能人性化功能。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挑战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扩宽了娱乐方式。

4 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和高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近年来所表现的迅猛势头不容小觑。虽然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应用起步较晚,但它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发展潜力,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就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状况来看离不开与计算机的结合和使用,因此我们不断学习和研究,不断促进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