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障儿童 训练 康复

智障儿童因先天或后天多种因素引起大脑器质性损伤而造成的认识活动持续,他们不仅智力低下,而且还伴有运动方面的障碍,影响了生活、学习和劳动。我从事特殊教育多年,在教育教学中我探究出几种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愿与大家分享。

一、语言与言语康复

每个弱智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个别差异很大,所以对他们必须进行个别评估、个别康复教育。首先对弱智儿童进行词语、词组、句子、短文四方面能力进行测评,通过测评结果建立儿童的个别化档案,并制定言语发展的长短期目标,确立言语教学计划和教学主题内容。训练方法:

1. 嗓子的训练训练声带活动,使嗓子发出所要求的声音

让学生模仿发音感觉操――如他把“花”说成“瓜”时,我就告诉他“花”的气流大,“瓜”的气流小,通过多次反复比较练习后便能发准这两个音了。

2. 舌唇训练

舌唇训练是语言康复训练的先决条件。很多有语言障碍的智力落后儿童,都存在舌头僵硬伸缩不灵活的状况,所以必须加强舌部运动,多做舌操。开始训练时可能儿童有惰性,不配合老师,要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想方设法让学生的舌头尝到“甜头”,可以尝试抹蜂蜜、舔糖棒等多种方法,把舌头伸出来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反复地艰苦地训练,孩子的舌头不那么僵硬了,转动灵活了,也越伸越长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唇部训练,呼吸练习(如:吹纸条,吹气球)。

3. 创设情境,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提高沟通能力

语言训练在很多情况下是单训,很多时候,学生会因进步较慢、效果不明显而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和表扬;有时反而会受到教师或家长的批评,这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若能将训练放到一定的情境中,往往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儿童语言主要是在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儿童只有在广泛交往中,感到有许多知识、情感、经验、愿望等需要说出来的时候,语言活动才会积极起来,也只有在交往中,儿童才逐渐习得语言。

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创设“打电话”“我是小演员”“购物”等情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因为有多名学生参与,他们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差不多,不存在相互讥笑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就小了,可以放心大胆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感觉统合与肢体康复

1. 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缺陷,使用不同的训练器材,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如学生容易晕车,可以给陀螺盆旋转。如学生不会爬行,或爬动时头颈较难抬高,可以采取让其滑滑板,趴在滑板钻过“山洞”,有意识的让学生多钻爬阳光隧道;针对学生惧高,采取让其趴在网缆、横竖圆筒上来减轻学生对地心力的恐惧感;针对学生手眼协调不良,运动企划能力较差,采取趴地推球及平衡台接抛球来训练;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三心二意的特点,采取网缆插棍训练;针对学生平衡性差,让其走平衡架,站平衡台来训练。

2.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训练

智障学生首先也是一个孩子,遵循着孩子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有尊重孩子发展规律,客观为智障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他们才会更好的超越原先的水平,创造出以往不可能有的成绩来。根据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安排合适的训练负荷量,分解动作和步骤,分步来依次训练。如学生初次滑板训练时还不知道怎样运用滑板,在滑板上先分解动作要点。当他们熟悉了每个动作后,将静态飞机式――乌龟爬行――青蛙蹬综合起来训练,形成一个连贯性动作,在教室墙两边来回一而再、再而三的滑行训练。

训练中谨防过度刺激,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备动作。课堂中配上轻音乐,让学生整节课在轻松情境下完成训练。每个学生训练都采用动静结合,循序渐进。等课快结束的时候,用按摩球再来放松学生。通过不断的改善和提高,使训练一环衔接一环,环环相扣,更好的刺激大脑的活动区域。

三、音体美与身心康复

音乐:它的目的不在于智障儿童是否在认真欣赏或深层次地理解音乐内涵,其目的是为了使儿童在音乐的情景中受到感染,辅助康复疗法更有效地进行。开始时,音乐以简单的振动渗透进智障儿童封闭的世界,产生共鸣,激起反应。儿童不仅直接从生理组织和本能行为中托载自己、容纳自己、表现自己,而是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意识中通过移情与抽象找到自己的存在,宣泄其内在的不良情绪。音乐的作用在于它可以促进弱智儿童用手动、足动、眼看、耳听及脑子想,把整个躯体和心灵都调动起来,从而使智力障碍儿童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

绘画:多动症儿童好动,难以安静,通过美术疗法能够培养其安静做事,调节好动情绪,有效减少严重攻击。如多动症李某,入学初,头不停地上下抖动,注意力严重分散,常常攻击其他同学,通过多年安静美术训练和其他安静活动,现在进步非常明显。

脑瘫儿童,往往影响到肢体,表现为用笔写字、画画时颤颤巍巍的,通过美术疗法能够锻炼手部肌肉,逐渐矫正补偿抖颤的缺陷,效果非常明显。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方法:58例颅脑损伤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分析对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分度表(GCS)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处理。

结果:经过两组对比显示,采用GM1(进口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高压氧配合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P

结论:在GM1联合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过程中,对患者促醒和认知功能的回复,减少致残率以及提高治愈率具有一定的疗效。同时,伤后或进行手术后若患者情况允许,GM1联合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应作为常规治疗。

关键词:GM1 高压氧 康复治疗 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43-02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然而创伤性脑损伤是许多年轻人致残的常见原因,常常出现认知障碍。认知功能受损其中记忆障碍是最为常见和最为持久的症状之一。因此探讨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康复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只有患者的认知障碍得到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才能配合康复治疗完成再学习的过程,康复效果才会好。本文例举了自2008年—2012年以来我院收治的58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012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58例,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为38岁到75岁,平均年龄为58.2(55.3±3.7)周岁,颅脑损伤GCS评分为9~12分,其中58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水平。ADL评分均低于60分,58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进行,2组患者在治疗前记忆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无差异。

1.2 方法。

1.2.1 治疗组和对照组都给予改善循环、高压氧、以及常规治疗。

1.2.2 治疗组治疗。给予GM1(进口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治疗时间为,每日吸氧60分钟,半氧仓,2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时间为1-3疗程,每天吸氧量为80-100mg。

1.2.3 记忆训练方法。采取的训练方法一般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为主要,由简单到复杂,将记忆作业归为零,然后逐步串接,每次训练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起初要求患者记住的信息不要太多,信息呈现的时间要保持一定的长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信息量,当患者成功时应及时地强化,给予鼓励和奖励,以增强信心,反反复复地刺激和训练以提高记忆力。具体采取的方法为:①PQRST法:P:刚开始预习需要让其记住的内容;Q:向自己提问与内容有关的问题;R:为了记住内容和回答问题认真地阅读资料;S:反复阅读和陈述已阅读过的资料;T: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检测自己的记忆力,允许使用相关的辅助工具和日常物品作为提醒。②编故事法:按照自己需要记住的内容按照自己的爱好和习惯编成一个故事或者笑话,这样有助于极易,也可以利用辅助记忆物来帮助记忆,或者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和有关的图文视觉记忆、声音的听觉记忆等的训练方法,采用这一方法,可以根据患者本身的实际情况来拟定问题的难易程度。③利用辅助物品,比如记事本,写字板、收音机等。

1.3 评定方法。在进行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GCS行为记忆实验评分,ADL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使用的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以(X±S)表示,t检验,P

2 结果

如表1显示,两组患者中治疗组的疗效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的疗效,因此采用GM1(进口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高压氧配合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既P

3 讨论

脑损伤的患者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其认知能力的强弱则是由患者颅脑损伤的程度而定。颅脑损伤患者除了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以外,常伴有记忆困难、注意力涣散、思维理解能力薄弱以及事物认知判断力低下等障碍,其中记忆障碍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习的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修复后,依然可以学习新东西。记忆力是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一种记忆反应,当然这一记忆又可以分之为长久记忆、短暂记忆和瞬间记忆三种,短期记忆指的是保持事物信息1分钟到1个小时之间的记忆能力,长久记忆则是保持记忆1小时以上或更为长久的时间记忆能力。

在临床上,常常可以发现患者由于颅脑损伤而出现记忆力障碍,这一障碍将会影响病人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和在学习过程,从而导致患者康复程度不明显,起效缓慢,使得康复疗效不好。我们采用GCS和ADL来测试患者的日常生活记忆能力,其内容训练都较为容易完成,在临床中比较适合运用。研究中,采用GM1(进口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的治疗组早期进行记忆障碍康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临床医疗效果。

在治疗颅脑损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对患者及时改善其脑循环,保持脑内血流相对稳定,以防止灌注不足或灌注过多而引起其它的负面反应,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其它方面继发性脑损害,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采用GM1(进口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的原理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作用是:GM1(进口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高压氧配合治疗可以使颅内血管收缩,减少脑组织血流量,防止血浆外溢,从而减轻脑水肿和其它方面的脑损害后遗症。虽然脑组织血流量减少,但是血液中含氧程度的增加,仍然可以维持脑组织的氧气供给。

GM1联合高压氧配合康复治疗还可以增加大脑微循环的氧输入,据有关资料显示,在0.2MPa下吸纯氧,脑组织脑脊液的氧分压比常压下要高出7—13倍,血浆溶解氧含量也提高了17—20倍,所以完全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同时,高压氧还能控制脑缺氧——脑水肿恶性循环的发展,增加血氧弥散量以及弥散距离。血液中的氧气经过弥散作用直接进入脑细胞,而弥散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弥散两侧的氧分压差,差距越大弥散就越快。0.3MPa氧压下,肺泡与肺静脉间血氧弥散量可以增加至20倍,淋巴液的氧分压可以提高10被,因而组织细胞的氧分压也会随之相应提高,同时,由于毛细血管动脉端氧分压可以增加19倍左右,使有效弥散距离从30um增至100um左右,高压氧可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保护早期损伤边缘的神经组织,以促进脑组织的修复。

因此,我们在临床中积极地采取GM1(进口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联合高压氧配合治疗对于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应在治疗早期就介入记忆障碍的评定和分析治疗,以进一步提高颅脑损伤认知康复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皓,张小年,山磊等.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及康复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2010,25(2):90-92

[2] 杨天明,张丽达,游洋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高压氧治疗[J].铁道医学,2000,28(1):18-19

[3] 沈光宇,陆新.高压氧综合治疗对颅脑损伤后康复疗效的分析[J].伤残医学杂志,2004,12(4):42-43

[4] 李艳,戴文晋,隋晓亮等.高压氧配合认知训练治疗颅脑损伤后记忆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4):96-97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1 基本资料

从今年3月起,我科就进行脑瘫康复的感觉统合训练,共训练200余人次,年龄1~8岁,男女比例31,根据脑瘫的不同类型及年龄进行不同的感觉统合训练项目,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1 痉挛型:主要是牵张反射亢进,持续性肌紧张,约占脑瘫的50%左右;表现为腱反射亢进,踝阵挛,跟腱反射亢进及肌群的持续性紧张等。对这类患儿进行训练时主要以改善功能,防止加重肌肉痉挛为主,例如做大龙球时,把腿翘起,对抗地球引力;对不同形状的吊篮采取合适的训练方法,已达到最佳效果。

1.2 徐动型:主要是肢体的不随意运动,约占脑瘫的25%左右。对这类患儿进行训练时,要多增加平衡功能的练习,如平衡板、平衡木、触觉训练等。

1.3 混合型型:以痉挛和手足徐动两种类型同时出现。对这类患儿训练时,既要兼顾到训练目的,又要避免发生意外。多做一些爬行,平衡项目的训练。

2 讨 论

通过对不同类型脑瘫患儿进行不同的感觉统合训练项目,我发现对儿童的行为问题、身体运动协调性、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及运动功能均有较好的改善。同时强调要进行密集的训练,强化控制感觉信息的输入,对每一训练项目都有量(反复)的刺激,已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3 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

3.1 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神经生理抑制具有改善作用。感觉统合训练主要通过改善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使运动速度和稳定性都得到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协调能力增强。感觉统合训练对提高儿童精细操作能力、视觉辨别能力和反应能力均有明显作用。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一、孤独症儿童偏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笔者对所在康复机构30名4~7周岁的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同时对孤独症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由表1可知,严重的偏食行为是孤独症儿童饮食行为的第一个明显特征。存在偏食行为的孤独症儿童达到了调查总人数的80%以上;而在偏食孤独症儿童偏好的食物种类方面,则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情况,他们没有固定喜欢或厌恶某一种食物类型;偏食严重的儿童,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孤独症儿童出现偏食行为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孤独症儿童的嗅觉比较敏锐,但是他们的味觉比较迟钝。有时候,孤独症儿童依靠嗅觉而不是味觉来判断吃或不吃某种食物。比如,有的食物本身的气味不是很重,但是闻起来可能气味冲鼻,孤独症儿童因此拒绝食用。第二,孤独症儿童重复刻板行为的泛化表现在他们更关注食物的颜色、温度、软硬度,有时候超过了食物味道本身。第三,与其他不易察觉的肠胃疾病有关,胃肠功能的失调导致孤独症儿童的饮食异常。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孤独症儿童偏食行为不仅影响了孤独症儿童的身体健康,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他们的重复刻板行为。因此,康复训练师和家长必须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在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过程中,一般的训练纠正方法是把孤独症儿童喜欢吃的食物和不喜欢吃的食物混和在一起,让他们将食物吃下去。比如,小明不喜欢吃豆腐,这时可以把豆腐弄碎藏在米饭里面,如果小明没有发现,那么他会在吃米饭时把豆腐也吃下去。这样坚持一个星期的训练,小明就不会再拒绝吃豆腐了。再如,小宇对食物的颜色很挑剔,如肉汤的颜色比较暗,他就会拒绝喝汤。针对这种情况,康复训练师可以逐渐加深肉汤的颜色,刚开始要求小宇喝一小口汤,只要他喝汤了,就给他奖励予以强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宇就能够接受各种颜色的汤类食物了。可见,康复训练师只要认真分析孤独症儿童出现偏食行为的原因,并且采取适当的训练方法,就能够逐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偏食行为。

二、孤独症儿童独立进食缺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孤独症儿童不良饮食行为还体现在独立进食的意识和技巧上,对此,笔者对所在康复机构30名孤独症儿童独立进食行为进行了调查。

由表2可知,能够独立完成饮食的孤独症儿童只有1人,其他孤独症儿童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行为偏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孤独症儿童在进餐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第一,受到手眼协调能力发展的影响。孤独症儿童由于手部动作不够协调,视觉较差,往往无法很好地使用餐具将食物送进嘴里。第二,由于孤独症儿童无法很好地控制自身的行为及情绪,因此他们在面对不喜欢的食物时会哭闹,不会使用餐具时甚至会破坏食物。第三,有的家长过于迁就和溺爱孩子,从而造成孤独症儿童无法进行有效的饮食训练。

在培养孤独症儿童独立饮食的意识和能力时,康复训练师应当有针对性地给予辅助。首先,康复训练师要观察孤独症儿童已经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比如,是否能够抓握勺子或筷子,拿勺子或筷子的动作是否正确,是否能够用勺子(筷子)舀(夹)食物,在掌握了孤独症儿童已有的认知能力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例如,假如孤独症儿童无法长时间手握餐具,那么康复训练师就要训练他们感受到手握动作的发生和存在;假如孤独症儿童能够用手拿住餐具,但是只用餐具来敲打或乱扔,康复训练师就要在他们拿住餐具后,及时指导他们用勺子(筷子)去舀(夹)食物,并将食物送进嘴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康复训练师可以逐渐减少指导,培养孤独症儿童独立完成进食的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康复训练师应当在每一次规范动作完成后给予孤独症儿童相应的鼓励,使他们感受到饮食的快乐。其次,康复训练师在对待手部动作不够灵活的孤独症儿童时,要在饮食时间以外进行额外的辅助训练。比如,通过抓握玩具、手提重物等方式训练他们的抓握能力,通过穿珠子、插木棒等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为孤独症儿童掌握饮食技巧奠定基础。

三、孤独症儿童无法形成规范饮食习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根据调查显示,孤独症儿童不良饮食行为还表现在无法形成良好的、规范的饮食习惯。对此,笔者对所在康复机构30名孤独症儿童独立进食行为进行了调查。

由表3可知,具备良好饮食习惯的孤独症儿童不足调查总人数的20%,其原因是:第一,孤独症儿童认知偏差和行为偏执是导致他们无法规范用餐的重要原因,这一点也印证了为什么他们通常不具备良好的饮食习惯;第二,以吃饭为例,有的家长往往抱着宽容和迁就的态度,认为只要孩子吃进食物就行了,而忽视了“吃饭”这一行为的社会性价值,即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完成必要的生活程序。

实际上,正因为难以与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沟通,所以更有必要“做给他看”,通过具体的行动、语言帮助他们理解“吃饭”这一活动的全部含义,而这就是训练的核心意义。帮助孤独症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培养他们的吃饭时间观念,如吃饭时间要固定,确定一日三餐的时间,并严格遵守这个时间完成吃饭任务。第二,在吃饭时间以外对食物的管理。康复训练师或家长不能让他们无节制地吃东西,必要时将他们爱吃的东西放在他们看不到或拿不到的地方,避免出现到了吃饭时间他们还没有饥饿感的现象,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能训练 基本理论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64-01

1 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体能问题的研究仍是当前体育理论和教学训练研究的热点之一。[1]随着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对运动的影响与渗透,当今世界运动员体能训练科学化进程也不断的得到加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先进的理论、先进的运动技术、先进和训练方法和手段,同时世界竞技运动的商业化与运动员职业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加之当今社会信息化时代的传播方式与速度的日新月异,使得运动员的成绩不断提高。[2]80年代中期以来,“体能”训练越来越被各个运动项目所接受。由于奥林匹克运动日益完善健全,比赛项目和训练中体能这一项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体能训练也逐渐被教练员所重视,通过体能训练能够对身体机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运动员在超负荷的运动量下能够承担训练和比赛的一切压力。

2 发展趋势

体能训练能够使运动员的器官系统能够有机协调运转,体能训练有利于掌握先进的技术,在充分发展自身运动素质的基础上,才能很好的掌握技术。现在的竞技运动越来越激烈。运动员也在为了能够创造优异的成绩获得更大的胜利而进行高强度的专项训练,为了达成更好的训练效果,运动员会专门找专业的体能训练教练对自己的进行因材施教。体能训练有利于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高效的成绩,同时体能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有机器官系统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增强骨骼、肌肉等运器官的功能,有利于促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预防伤病,延长寿命。

3 对体能训练的探讨

3.1体能训练的含义

体能是人体机能的运动力,是竞技能力的关键环节,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术水平、获得优异成绩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必备条件。身体机能和素质是体能的最重要的因素。体能训练是是通过合理科学的动作练习来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促进身体各器官的健康发展的训练活动。

3.2合理科学的体能训练需要遵循的原则

3.2.1适应性原则

从人体的健康角度出发,人体会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使内部如体温、体液等生理机能产生波动。因此体能训练需要与外部环境和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状况相适应。

3.2.2科学可行性原则

体能的训练一定要符合运动员自身情况、竞技比赛需求和与专项训练的结合的实际情况的基本要求。

3.2.3训练强度与质量相结合原则

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会使运动员在进行下一环节的专项训练时不能完全的投入和很好的掌握,所以需要体能训练的强度与训练的质量统一结合起来。

4 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长期的实践中,运动学研究人员对体能训练和身体素质的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实现人身体机能的每一个器官都达到负荷的规律性变化,首先,要了解产生人体运动的生理机能的器官,从而一点一点的去实现身体的合理运动。其次,实现过程是通过骨关节和骨骼神经系统的传导和调节以及合理的协调共同完成的。[3]其所需要的基本原理主要有:(1)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肌肉收缩获得力量能力。(2)在体能训练期间通过周期性的运动练习出反应动作速度。(3)拉体能的过程中就是在为持久的耐力训练做铺垫。(4)在体能训练的中加强素质练习就是检验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韧带和肌腱等组织的伸展性。(5)体能训练期间需要完成考察灵活度的环节。

5 体能训练方法论研究

为将体能训练达到最佳效果,体能训练的方法论便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体能训练中主要包含以下几种训练:整体训练、专项训练、康复训练等。

5.1整体训练

整体训练主要涉及到整个骨干和盆骨的肌肉,很多是深层的小肌肉群。保持身体的姿势正确,重心稳定,将身体处于平衡状态,运动期间预防动作中产生损伤。

5.2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就是运动员在进行基本的热身、拉伸、放松等动态与静态的训练结合后进行的相对专项的体能训练。田径中的400米与200米的一系列一般体能训练,然后进行放松后再进行专业项目的战术和技巧训练。

5.3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主要是借助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功能康复学的手段进行的,依靠结合科学营养学采用合理的体能康复训练方法来预防训练中运动员的损伤,延长运动寿命。

体能训练主要练习的就是防卫能力、肌爆能力、柔韧性、速度、敏捷性、协调性、平衡性、技巧性和心肺耐力等。体能训练是在一种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体能训练中是对器官和机能系统超负荷的适应训练以达到机能潜力的挖掘和整体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培养。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可以通过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和支撑的方法进行提高。在发展最大力量的采取两种途径,一方面是依靠改善肌肉内协调和肌间的协调能力,提高肌肉和肌间的协调性;另一方面是依靠肌肉体积增大来增强力量,训练系统中蛋白质的急剧分解使肌肉横断面积增大,再加之训练锻炼的肌肉协调性从而使力量发展起来。在此阶段中需要注意力量练习的强度与训练量的合理搭配。在发展速度力量练习的过程中需要的是发挥肌肉的力量能力在是力量最大化从而练习爆发力。也就是在锻炼肌肉的收缩速度和量的能力,这一能力的练习需要依靠短跑来达到。在柔韧度和平衡性的练习中,主要是依靠静力的拉伸、动力拉伸、转体练习等等。大多是正压退、侧压腿、前压腿、后压腿来练习肌肉的柔韧度。

参考文献:

[1]田文学,田学礼.体能与体能训练的系统结构分析[J].论体能训练的方法论,2009(2).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范文第6篇

摘 要 针对脑瘫儿的感觉统合训练,让患儿家长通过观察、调节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以愉快的心情、最大限度地独立完成感觉统合训练,充分发挥家长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感觉统合训练 脑瘫 康复 家长护理

Parents care for cerebral palsy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Su Hongna

The children's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Jiaozuo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Henan Province,454000

Abstract The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let the parents of the children through observation,regulate their emotions,to let children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in a happy mood, the maximum independent,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parents in th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Key words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Cerebral palsy;Recovery;Parental care

脑瘫患儿感觉统合普遍失调。近年来,脑瘫患儿出生比例呈上升趋势,给不少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有效提高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效果,在接受医院正常治疗的同时,家长正确的辅助和积极的配合作用不可小视。

感觉统合及失调定义

感觉统合理论,其最开始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家A・Jean Ayres提出的。在我们生活环境当中每时每刻都在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刺激,大脑通过感觉系统将此诸多信息搜集在一起,并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形成我们的知觉,进而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感觉统合。在儿童感觉统合一般情况下是处于一个失调状态的,之所以出现这种失调症状是由脑干和脊髓系的基本功能统合功能并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发挥作用而导致的,从而使得身体、感觉运动等障碍,从而会出现障碍如运动不协调,对于较为复杂的一些行为或是动作的执行能力较差,甚至对日常的生活学习以及游戏也有一定的障碍,这种表现在脑瘫儿童中更加明显[1]。

感觉统合失调的临床表现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不能保持安静,注意力涣散,做事不能一心一意,爱做小动作。

视听觉感不良:写字、画画较为困难,严重时可能表现识字困难,识记能力缺陷,从不听从劝导,做事不能顾全大局。

动作协调不良:平衡能力差,时常发生跌倒事件,不会拍球等。

本体感失调: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平时表现笨手笨脚,对刺激反应很不敏感。

触觉过敏:容易紧张、对陌生环境恐惧心理较重,吮吸手指等。

语言发展迟缓:说话吐字不清,吞吞吐吐,语言不连贯等[2]。

家长在感统训练中的角色

我院在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中,感统训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训练项目,也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训练方法。但要对于脑瘫患儿形成有效的康复治疗,仅依靠医院的单方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家长细心的帮助和耐心地配合。

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的情绪,尽量让孩子在愉快中训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孩子,兴趣虽然广泛,但注意力却很难长时间集中,在反复的训练中,小孩是最容易感觉厌烦,产生抗拒和恐惧的心理。脑瘫患儿由于神经系统不完善,动作不协调,完成动作难度大,更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家长是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也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在每一天的训练中,家长都要留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和精神面貌,当孩子在训练中表现出高昂、兴奋时,家长便可以尽可能的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从而锻炼了孩子的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而当孩子出现情绪低落时,精神不振,家长要及时发现,找出原因,及早解决,避免上升为恐惧、反感的心理。一般情况下,外在的因素(声音干扰,天气等)影响比较少,更多的是内在因素,如:睡眠不足,身体不舒服,或者训练过于持久,单调,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先不急于要求孩子完成任务,而是先与孩子交流一下,可用几分钟的时间(3~5分钟),做游戏、唱歌等,起到消除疲劳,放松心情,调节情绪的目的,然后再回到训练中来。

家长应尊重和考虑孩子的感觉,让孩子真正成为训练的主角。在训练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的是,什么情况下要辅导,什么情况下可以让孩子独立完成,家长只是一个配角而已,不要一味追究完成训练任务,不断地强迫孩子去完成,不停地去辅导,使孩子失去自己独立学习锻炼的机会。可以说,家长的每一次过分辅导,就会使孩子的学习机会减少一次。所以在训练中,家长尽可能地提供机会,也可以通过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完成,比如说:“今天真棒!可以自己去做了”。

家长要学会调节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有成就感。在训练完一项后,家长应该马上表扬孩子,促进孩子的成就感。同时,也要充分地利用各种有效条件,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增添孩子在训练中的乐趣。训练的内容可以是不变的,但是形式是可以多变的,就是要通过为孩子营造宽松、愉快的锻炼氛围,达到训练的目的。

总之,在感统训练中,家长应该把握好训练的原则,使孩子能够在训练中,体验乐趣、感受乐趣,这样家长既可以减少工作量,也达到了锻炼的效果。

参考文献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运动想象疗法;四肢联动;偏瘫;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_816X(2014)06_0458_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otor imaginary therapy combined with recumbent cross_training on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among hemiplegic patients after stroke. Methods 60 hemiplegic patients after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30)and control group(n=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re given drug therapy and regular physical therapy,recumbent cross_training was conducted in control group,and motor imaginary therapy was performed after recumbent cross_training in observation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by Fugl_Meyer motor assessment(1ower limb)(FMA_L)and functional independent measurement(FIM) before treatment and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the FMA_L and FIM scor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P

[Key words] Motor imaginary therapy; Recumbent cross_training; Cerebral hemiplegia;Motor function

脑卒中后患者出现偏瘫症状比较常见,上下肢失去控制运动能力,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独立行走。对该类患者下肢功能康复重在恢复行走能力,本文应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四肢联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选择本院的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60例,诊断符合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MRI)证实为初发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伴有偏瘫,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一侧肢体瘫痪,发病在12周内;意识清楚,无认知功能障碍和失语;可执行一般指令,运动想象问卷(kinesthetic and visual imagery questionnaire,KVIQ)评分均≥25分[2];签署康复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住院期间病情恶化;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24分;有癫痫发作史;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感觉性失语;存有下肢骨关节或肌肉疾患影响活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1~70岁,平均(57.33±8.29)岁,其中脑梗死24例,脑出血6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3~70岁,平均(59.63±6.92)岁,其中脑梗死22例,脑出血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治疗前伴发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接受基础疾病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四肢联动训练,观察组在四肢联动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

1.2.1四肢联动训练方法:采用四肢联动全身功能康复训练器Nust_T4标准型(美国NuStep公司生产)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患者呈坐位,在保护下进行上下肢环转运动;早期患者由健侧上下肢带动患侧上下肢,使上肢做屈伸,下肢脚踏动作,模拟日常步行,当患侧肌力达到三级时嘱其用患侧带动健侧;同时躯干进行左右摇摆训练,增强腰背肌肌力,恢复躯干的控制能力。根据患者肌力与耐力情况,进行分级抗阻式训练,治疗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治疗5天,4周为1个疗程。

1.2.2运动想象疗法:患者四肢联动训练结束后休息半小时移至安静的房间进行运动想象治疗。首先嘱患者仰卧于床,全身放松3min,治疗师指导患者闭眼想象自己躺在一个温暖、放松的环境,接着提示患者进行间断的运动想象10min,想象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四肢联动训练时进行的动作;二是想象自己在平坦的道路上平稳、协调、有节律的两替步行,即支撑相时足跟着地、全足底着地、重心转移到同侧、足跟离地、膝关节屈曲增大、足尖离地和摆动相时的足上提、膝关节最大屈曲、髋关节最大屈曲、足跟着地,经过在内心反复地模拟、排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正常步态步行的程序。想象并提醒患者避免出现肢体运动。最后2min让患者将注意力重新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环境,提示其回到房间,体会身体的感觉,注意听周围的声音(如说话声或房间内外的其他噪声),治疗师从10倒数至1,在数到1时嘱患者睁眼。为保证运动想象治疗的正常进行,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应适时提醒患者勿睡着。运动想象治疗每次15min,每天1次,每周治疗5天,4周为1个疗程。

1.2.3评定方法与观察指标:采用Fugl_Meyer评估表中下肢部分(FMA_L)的积分评估偏瘫侧下肢的运动功能。每项分3个等级计分(0,1,2分),最高分为34分;得分越高,反映分离运动越好。功能独立性测定(functional independent measurement,FIM)中运动功能部分的转移和行走来测定评估患者下肢日常生活能力包括床、椅和轮椅间转移,入厕,入浴,步行/轮椅,上下楼梯5个项目,每个项目共分1~7分,7级计分标准,总分35分。

3讨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能进一步康复的机制是神经可塑性[3],包括脊髓潜伏神经通路的开放,条件反射的建立,新的行为来代替原有的功能活动,这些过程需要反复有效的定向诱导和康复治疗。四肢联动(Nustep T4)训练是用自身肢体驱动,健侧带动患侧,上肢屈伸与下肢蹬踏协调进行,模拟日常步行[4];分级抗阻式四肢联动训练,提高四肢腰背肌力,增强耐力,恢复躯干稳定性,增强平衡控制能力[5],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想象疗法是患者在指导语提示下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和运动情景,无任何运动输出,根据运动记忆在大脑中激发某一活动的特定区域[6]。想象活动时生理变化、脑电波活动的通路和区域大部分与实际动作时的相似[7],是对大脑内部的一种刺激,因此运动想象可以促进潜伏通路和休眠突触的活化,有助于病灶周围脑功能重组,替代已受损的神经功能,改善神经及其支配肌肉的功能[8]。运动想象疗法与康复训练结合才能增强疗效。近年来运动想象疗法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促进功能恢复。本文资料表明,在四肢联动训练的基础上予以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观察组偏瘫侧下肢功能FMA评分和FIM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另外,运动想象疗法在实施时需要患者集中注意力专心进行想象,需要舒缓安静的环境和治疗师耐心有效诱导。综上所述,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四肢联动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在不增加训练强度的情况下,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应用,但需注意适应证。因本文观察时间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Malouin F, Richards CL, Jackson PL, et al. The kinesthetic and Visual Imagery Questionnaire (KVIQ) for assessing motor imagery in persons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a reliability and construct validity study[J]. Neurol Phys Ther,2007,31(1):20-29.

[3]袁栋才,张凤春,魏巍.神经可塑性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4):391-394.

[4]Peterson M.D, Lukasik L, Muth T, et al. Recumbent Cross_Training is a feasible and safe mode of physical activity for significantly motor_impaired adults with cerebral palsy[J].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3,94(2):401-407.

[5]王欣刚,官霞.四肢联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及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9):70-71.

[6]Schack T, Essig K, Frank C, et al. Mental representation and motor imagery training[J]. Front Hum Neurosci,2014,22(8):328-338.

[7]Hétu S, Grégoire M, Saimpont A, et al.The neural network of motor imagery: an ALE meta_analysis[J]. Neurosci BiobehavRev,2013,37(5):930-949.

康复注意力训练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自闭症;穴位按摩;语言训练;儿童

The effect of language therapy combined with point massage on communion disability in autism children

ZHOU Hui-chang, ZHANG Pan-de.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Foshan 528000,Guang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anguage therapy combined with point massage on communion disability in autism children.Methods Totally 30 autism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est group ( 16 children ) and control group( 14 children ).The test group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language therapy and point massage.The language therapy included look at each other, attention, partnership, mouth movement imitation, pronunciation, point massage therapy was kneading and massage the acupuncture points of head and face.The control group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language therapy only.They were evaluated with CRRC sign-signification relations assessment before treatment and once a month.Results All the 30 children were involved in the result analysis.After treatment the cases of 2 groups were better than before treatmen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less-difficult items of operating tasks evaluation between the 2 groups.At the figure identify, speech imitate, gesture imitate, words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s the tes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Autism;Point massage;Speech therapy;Children

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婴幼儿时期比较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发病率约0.4%[1],是最多见的儿童精神残疾[2]。孤独症的三个主要症状是刻板行为、交流障碍和语言障碍,症状较为严重[3],预后较差,如无有效治疗方法约50%的患者永远不能获得功能性语言[4],三分之二的患者在成年后无法独立生活[5-6],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言语功能可作为孤独症的诊断和评估愈后的指标之一[7],因此语言治疗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国内外多采取特殊教育的治疗方法[8]。本院于2001年9月开始了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2004年采用穴位刺激配合语言训练,在语言交流康复方面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9月至2007年1月来本院治疗的孤独症儿童3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2~10岁,听觉、视觉、发音器官正常;②经儿科医生采用ABC孤独症诊断标准确诊为孤独症;③由康复科用CRRC版S-S法(sign-signification relation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9],评估为交流态度不良(Ⅱ群),符号形式-指示内容关系为言语符号尚未掌握阶段。将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按摩组和对照组,穴位按摩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10岁,平均(5.6±2.3)岁。对照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2~9岁,平均(5.8±2.6)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语言训练,穴位按摩组同时给予头面部穴位按摩治疗。1次/d,每次治疗45 min,每周5次,1个疗程为4个月。

1.2.1 语言训练 ①对视训练 训练者和患儿相对而坐,取出患儿喜欢的食品或玩具放到他们的视线前,并呼唤患儿的名字,把其视线吸引到训练者的视线前;②注意力训练 使用电脑播放患儿喜欢的儿歌或动画片,让他们观看。播放时间从5 min逐渐增加到20 min;③配对训练 首先准备两份患儿喜欢的物品,将两种物品如玩具车和玩具小球放在桌面上,训练者将另一辆玩具车放在玩具车旁。示范3次后让患儿模仿。不能模仿者,训练者拿着患儿的手协助其模仿,然后慢慢减少协助。选择物品从2种增加到6种,从实物到图片;④动作及手势模仿 首先由训练者示范动作,患儿能模仿后,再示范手势。操作性的动作,如:摆、推、拍和拉等;社交性的动作,如:给我、拍手和再见等;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脸、刷牙、喝水、吃饭等等,不能模仿的给予协助完成;⑤模仿口部肌肉运动和发音训练 采用吹肥皂泡和吹蜡烛的游戏训练呼吸;舔食物游戏训练舌头的灵活度;打嘴唇游戏训练唇部肌肉;通过实物演示进行拟声语练习,如学猫、狗、牛等动物的叫声或模仿火车、汽车的声音。发音从唇音如:b、p、m开始,顺序:单音节双音节仿说词仿说句子自动说。如果患儿有口形无音时,让患儿一只手摸训练者的喉部体会发音时声带的振动,另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部,感知后模仿着发音;⑥家庭的强化训练 指导家长在家里强化患儿学会的技能和技巧,并让其应用到生活中。

1.2.2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组患儿在语言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按摩治疗:①口唇按摩 上唇肌群: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方向揉按迎香、水沟、地仓穴,每穴约100次左右,然后揉按上唇肌肉2~3 min;下唇肌群:用双中指或食指按上述方法揉按下关、翳风、颊车、承浆穴,并以食指、中指腹缓慢揉按面颊部和下唇肌2~3 min;按揉喉部廉泉穴,并以中、食指腹按揉颈部喉结旁及下颌部舌底肌肉。然后对捏上下唇肌肉,被动让两唇相碰;②头部按摩 按揉印堂、百会、脑户、风府、哑门、大椎等穴,每穴约100次左右,按揉额区、两颞区、颞顶区。

1.2.3 评定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前、每2个月、治疗结束后采用CRRC版S-S法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和日常生活交流态度评估。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语言状态在同一阶段有进步者为好转,上升一阶段者为显效,无进步者为无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频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语言发育阶段评估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 语言发育阶段评估 经过6~9个月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进步,而穴位按摩组患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

2.2 治疗结束时按表1的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穴位按摩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2.3 日常生活交流态度 穴位按摩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均为交流态度不良(Ⅱ群),治疗位按摩组15例(93.8%)为交流态度良好(I群),1例(6.2%)为过渡群,对照组8例(57.1%)交流态度良好,5例(35.7%)为过渡群,1例(7.1%)仍为交流态度不良。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3 讨论

儿童孤独症的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及行为刻板僵硬,对某物或某活动特殊依恋及多动等,多数伴有程度不同的智力发育障碍。上述症状中引起家长最关注的是语言障碍,较常见为语言发育晚或停滞,其次是社交障碍。

语言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第二大主症,不仅表现在语言表达、语言理解方面,更主要表现在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障碍-即缺乏实际意义的交流[10]。本组患儿都是语言前阶段,患儿语言理解能力很差,认知损害严重、智力迟钝和学习能力缺失。临床表现为孤独,不与人交往,回避眼神接触,无社交性微笑,对亲昵反应冷淡,不会讲话、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暴怒或大哭,特别在进入陌生环境或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刻板动作,兴趣单调,感觉异常,部分患儿出现睡眠障碍。有学者发现患儿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刻板行为和智能障碍可能与左侧大脑血流灌注降低有关, 尤其是颞叶、额叶和边缘系统[11]。中医学认为孤独症是先天肝肾亏虚,后天失养,脑髓失充,窍闭神匿,致语迟智弱。督脉之循行贯脊入脑,该经气血充盈,脑髓得滋养,则神旺体健,气血匮乏,脑髓失养则体残,可见督脉和头脑之间的特殊联系[12]。选取督脉循行线上印堂、百会、脑户、风府、哑门、大椎进行按摩,不仅起到调节情志,醒脑开窍,安神定志的功效。配合额区、颞区、颞顶区按摩, 可使对应脑区的血流灌注增加,有利于局部组织的血氧和营养供应,从而改善脑功能,进而对患儿的认知、社会交往等症状的改善,促进患儿的语言能力的提高。地仓、承浆、廉泉和下关等穴位下分布有面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等神经及血管,通过对这些穴位的按摩,对患儿的神经系统、感觉系统等起到有效刺激作用,不仅能增强发音器官感知能力,改变触觉敏感,而且增加了对患儿皮肤抚触的机会,再加之按摩时用语言、眼神、动作与孩子交流,可以尽快使患儿熟悉陌生的环境及治疗师,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对孤独症儿童的专注能力、感知能力、沟通能力等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自闭症患儿存在严重的注意障碍[12],“共同注意”是儿童获得语言的交互式社会互动的核心。共同注意力是模仿训练的基础,是社交沟通的基本条件,也是信息传递的桥梁,儿童对事物注意,才能引发反应与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儿童对事物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长。因此从兴趣点切入,利用强化物结合多媒体,给儿童直观、形象、生动的图像和语言刺激,训练他们的共同注意能力,引导并确认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训练的项目上,让患儿学会注意周围的声音,注视他人和物品。在共同注意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模仿训练。在模仿过程中采用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结合的方法协助他们理解。将发声训练设计成游戏,既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又利用了多感官的刺激,从而降低了训练本身的枯燥乏味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在“玩”中理解,在“玩”中发现发声的乐趣。当他们的发音模仿能力出现时,鼓励他们边用手势边说话,特别是在他们有需求时,让他们说出来后才予以满足。经过3~6个月的训练,患儿已经能够和他人有较长时间的目光对视,有的超过20 s,呼唤他们的名字时能马上有反应,当听到某个喜欢的声音时他们能主动的走向声源。患儿能听从80%~90%的指令,模仿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可模仿1步、2步,甚至连续动作,语言的理解能力、言语交流能力明显提高。

家庭是语言训练及初步交往能力训练的最好场所, 父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治疗是艰辛而漫长的,有赖于家长自身的认识水平、素质以及自信心。家庭训练也能帮助患儿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加强社会情感沟通[14]。我们指导家长在家庭中不断强化儿童学会的词语,并让其应用到生活中,使之把词的音义有机的结合,有利于患儿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父母的重视也利于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婴幼儿脑组织的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尽早给予治疗,能促进智力发育,提高交流能力,而且2~3岁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我们在3例2~3岁的患儿治疗中发现,1例患儿治疗3 d,能模仿发声,治疗1个疗程后能主动说出需求。治疗结束3例患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基本达到同龄儿童的水平,全部入读普通幼儿园。而1例年龄10岁,经过3个月的治疗,只能模仿单音,治疗结束只能模仿单词。

孤独症儿童的预后与患病的严重程度、早年言语发育状况、智商高低、病因及教育训练情况等有关。应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 进行系统、持续以及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教育训练开始的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对合并有听力障碍的孤独症患儿,还应配合必要的听力训练、药物治疗,以帮助改善症状[8]。

综上所述对于语言前阶段的自闭症患儿,除了常规的语言训练方法外,结合祖国传统医学的穴位按摩方法来辅助治疗,不仅对语言表达、语言理解方面有明显的效果,还对孤独症儿童的智力、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也有较好的效果,是一种可行、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秀丽,李力红.西方关于自闭症研究的新进展.心理学探新,2004,2:77-80.

[2] 汪立.深圳市0~7岁残疾儿童调查结果与分析.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4):240-242.

[3] O’Brien G, Pearson J.Autism and learning disability.Autism, 2004,8(2):125-140.

[4] Bryson SE.Epidemiology of autism.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1996,26:165-167.

[5] 王佶,王艺,高鸿云.儿童孤独症的诊治进展.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6,33(01):41-44.

[6] Njardvik U, Matson JL, Cerry KE.A Comparison of Social Skills In Adults with Autistic Disorder,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and Mental Retardation.J Autism Dev Disord, 1999,29(4):287-295.

[7] Catherine L,Andrew P.Language level and nonverbal social-communicative behaviors in autism and language-delayed children.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1996,35(11):154.

[8] 陶细姣,古美华,丁丽,等.31例儿童孤独症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2):108.

[9] 吴海生,蔡来舟,主编.实用语言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44-166.

[10] 李雪荣,陈劲梅,主编.孤独症诊断学.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41.

[11] Rosenwasser B,Tcxekod S.More contributions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 is to education of people with autism.Behav Modif, 2002, 26(1):38.

[12] 刘乡.大脑皮层和皮层下核团对中缝大核的调控及其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针刺研究, 1996,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