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能源安全管理

新能源安全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能源安全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能源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分公司(以下简称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拥有港内低速集卡120辆,年消耗柴油左右。在该码头使用和推广LNG集卡,对改善周边环境、提升企业节能降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为例,分析推广应用LNG集卡的可行性及其在集装箱码头的应用效果和前景。

1 推广应用LNG集卡的可行性

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目前天然气汽车技术已相当成熟。我国使用的天然气汽车主要分为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汽车和LNG汽车。CNG汽车的核心技术是将气态天然气压缩后储存于压力容器内供发动机使用,其优点是压力高,能达到20 MPa;缺点是对储存容器的耐压要求较高,燃料使用时间较短,续航能力较差。LNG汽车将经液化提纯处理后的天然气以Ha162℃的低温形态储存于保温容器内,LNG替代燃料具有工艺先进、不含腐蚀性杂质、纯度高、便于储存和运输等优点,能达到与柴油相当的动力水平,特别适合于重型车辆。

当前,我国多家重型汽车制造企业均在天然气汽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拥有较为成型的产品,能够提供动力为127~的汽车,完全能够满足港区集卡的动力载荷需求。目前LNG汽车携带的气瓶容积为275~,能满足1~的使用需求;港内集卡运输以短驳为主,LNG汽车完全能够满足其运行里程要求。

我国确定天然气发展战略为“立足国内、利用海外,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这为宁波等沿海港口发展LNG集卡提供了气源供应保障。浙江省引进LNG及应用工程项目是该省的重点能源项目,由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投资,落户宁波穿山半岛。该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约70亿元人民币,于2012年建成投产,这为全面推广应用LNG集卡提供气源保障。目前,北仑第二集装箱码头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旗下浙江新捷中油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LNG气站已投入生产运营,气源由浙江新捷中油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供应。

(2)LNG的爆炸极限明显高于汽油和柴油,即使在大气条件下发生泄漏也能很快蒸发,从而大大降低其燃烧和爆炸的可能性。

(3)LNG集卡的主要设备均有安全装置,一旦发生泄漏,安全装置将自动动作(气瓶上的过流阀自动关闭,切断气源),从而大大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4)LNG气站的设计和安全标准等同或略低于加油站的标准,可以按加油站的标准单独建站或采用油气合建的形式建站,气站安全管理有经验和标准可循。

(5)可以通过对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增加必要的设备设施、建立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等措施,使LNG集卡的使用和维修安全得到保障。

新能源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从能源这一热门话题说起,阐述国内外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悉听工业化融合信息化的足音。以水口发电公司为例,回顾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展望数字化水电厂创新之路。

1能源、新能源、绿色能源

当前,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报载:全球协力向绿色能源领域进发。诸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洪堡湾即将兴建全美首个大型海浪发电站;苏格兰计划开发潮汐发电为数据中心供电;以色列开发高效低价碟式太阳能系统;韩国建设最大生物气体发电设施;而英国宣布新建燃煤电厂须“填埋二氧化碳”。基于全球能源短缺及人类对环保的渴望,各国政府对绿色电力的开发给予大规模的投资支持,科学家们更是绞尽脑汁,设想了许多非同寻常的发电招数。

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费的第二大国,但能源利用效率比世界水平低10个百分点。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全社会用电总量近35000亿千瓦时,输电、配电和用户端损耗约9%,每年线路损耗约3000亿千瓦时,折合1.5亿吨原煤,相当7000万千瓦装机容量、3000亿元的电源投资和3000亿元的电网投资。实现电网信息化之后,每年在输、配、用电等环节即可节约5%-10%的电力资源,节省价值近2000亿元。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我国也启动了多项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如: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示范工程,兆瓦级并网光伏电站系统,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等项目。

新一轮能源产业革命的号角业已吹响,可持续能源已经进入产业化竞争阶段。其中,智能电网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技术支点。

2智能电网,蓄势待发

电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通信等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智能化已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是数字化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信息化家电和储能式混合动力交通工具。无疑,美国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技术准备。

3美国的研究及实践

鉴于发展智能电网对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提升服务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有些国家已将其纳入国家能源战略,有的将其作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高达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就安排了12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大规模建设智能电网。

欧美各国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开展较早,且已形成强大的研究群体。美国主要关注电力网络基础架构的升级更新,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系统智能对人工的替代。奥巴马总统复苏经济的计划有6方面重点,绿色能源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世纪教室试验室和下一代宽带网等,都贯穿一条思路:以信息化投入带动当前紧迫问题的解决,促进经济复苏,同时又着眼于长远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仅就能源利用而言,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是开源节流的两方面。据估计,现代化的数字电网将使美国能耗降低10%,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并节省800亿美元新建电厂的费用。《纽约时报》刊文称,有研究结果表明:仅使用数字工具设定居家温度及融入价格信息,能源消耗每年可缩减15%。根据建筑节能原理测算,只需要1/4的能量,就能达到现在的舒适程度,而且自然环境会变得更好。可以说,“能源效率和能源节约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关键,智能电网技术将更好地管理、节约和监控能源使用。”

3.1中国的步伐举足轻重

随着我国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智能电网也将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我国智能电网由IT和特高压输电“双剑合壁”而成。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信息通信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智能的基本特征是能够实现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主要依靠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目前,我国大电网安全运行控制能力和调度技术装备水平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形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载波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通信网络格局,以SG186工程为代表的国家电网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些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引入特高压输电后,电网控制中心需要专门技术进行安全和经济目标的协调:需要更长时间来优化经济目标,还需要在更广泛的空间范围来考虑安全约束目标。随着进行安全分析的电网规模扩大,为满足实时应用的要求,就需要更高性能的计算机、更多计算机组成集群、更智能的多技术来实现。

3.2智能电网对数字化等高科技的应用

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整合已成趋势,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计划将提升各行业信息化水平。整合和集成企业资产管理和电网生产运行管理资源,从而为电网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这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内在动力。通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现各类电源和用电设施并网接入标准化和电网运行控制智能化,提高电力系统资产的运营效益,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创新商业服务模式,提升电网与客户增值服务水平。

电力行业需要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稳定水平、以及电网与电源、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得到显著提高。坚强智能电网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然而,坚强智能电网目标宏大,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智能电网的探索之路上,中国的步伐举足轻重。

4江河之上,璀璨明珠

水,最古老的能源之一,也是最早用来发电的能源之一。水电是最具规模发展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保障电力供给、提高供电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水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水能资源得天独厚,总量居世界第一;从2004年起水电装机容量就雄居世界首位。那奔腾不息的江河世世代代造福人类,而耸立在江河上的大坝犹如一座座丰碑,铭记中国水电建设的辉煌。

5.电力信息化

电力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电力工业的生产过程、管理流程以及企业经营和服务方式等进行技术改造、流程优化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改造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建设信息网络、开发利用企业信息资源,改造生产工艺和提升电力工业现代化技术水平,改进企业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领导决策能力,降低企业经营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对社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通过信息化,推动电力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和现代技术水平的提升,使企业在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建立“数字化电厂”、“数字化电网”和“信息化企业”。

电力信息化建设分为战略决策层、中间管理层和生产经营层等三个层次。

⑴企业战略决策层。

首先是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使之服务于和服从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路线图,奖励企业信息化的完整体系。从企业发展方向和改革走向以及企业管理模型的变化,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并根据企业决策的需要建立企业决策分析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为领导集团决策服务。

⑵业务职能管理层。

主要涉及电力企业各级管理部门的业务管理模型的优化,管理流程再造,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和规范化。当前,电力企业重在建设企业级一体化平台上的企业门户系统、数据中心、协同办公环境下的MIS、OA系统建设,以企业经济运行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规划(ERP)以及企业资产管理(EAM)等项目建设。

⑶生产经营操作层。

主要是解决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流程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提高电力生产、经营的网络化和自动化水平。以水口水电厂为例,该层次包括计算机监控系统、机组状态监测系统、“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和远程监控,以及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等系统。管控一体化,生产实时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动态管理。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必须继续拓展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优化管理流程,调动生产、管理两大信息资源,以各层次的可视化展现促进信息的互通与利用,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企业的高效配合与协作,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

新能源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智能电网是新形势下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智能电网相关概念,讨论了智能电网环境下对电力通信的要求。

进入新的世纪,全球经济、社会安全、环境和能源供应都面临着极大挑战,气候变化剧烈。灾害频发,传统能源日趋紧张,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打击巨大,因此,为了面对环境污染,拉动内需,提振经济。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构建智能电网以助推电力行业创新,实现技术转型,从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9~5月,我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2009年9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提出了关于智能电网互操作标准的框架与路线图,明确了推进标准化工作的8个优先发展领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网络通信:要求针对智能电网各个关键领域的应用和操作器的网络通信需求,实施和维护合适的安全和访问控制手段。该领域覆盖电力专网和公共网络。对我国而言,智能电网的建设,必须有坚实的基础技术和功能,其中测量和通信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1 智能电网概念

智能电网是以包括发、输、变、配、用、调度和信息等各环节的电力系统为对象,不断研发新型的电网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并将其有机集合,实现从发电到用电所有环节信息的智能交流,系统地优化电力生产、输送和使用。电力企业通过促成技术与具体业务的有效结合。使智能电网建设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切实发挥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运营绩效的目的。

智能电网不是为了炫耀新技术,而是为了实实在在的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对电力系统而言,智能电网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1) 自愈。对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连续的在线自我评估,并采取预防性控制手段,及时发展、快速诊断和消除隐患;故障发生时,在没有或少量人工干预下,能够快读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避免大面积停电的发生。

(2) 互动。系统运行与批发、零售电力市场实现无缝连接,支持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通过市场交易更好地激励电力市场主体参与电网安全管理。

(3) 坚强。坚强是对智能电网安全性的要求,即对智能电网中每一个元素都应该有安全性需求考虑,在整个系统中应确保一定的集成和平衡,无论对物理攻击(爆炸、武器)还是信息攻击(网络、计算机)智能电网都要能够应付并反虚出来。

2 智能电网对电力通信的要求

2.1 我国当前电力通信网现状

目前,我国的电力通信网是以光纤、微波及卫星电路构成主干线,各支路充分利用电力线载波、特种光缆等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并采用明线、电缆、无线等多种通信手段及程控交换机、调度总机等设备组成的多用户、多功能的综合通信网。随着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电力通信网业务从原来的64kbit/s逐渐过渡到了高速率的2Mbit/s、10Mbit/s、100Mbiffs及以上高速率通道上。从作用来看,我国电力通信网主要有传输网、交换网、数据网和管理网四大类网络象。

2.2 智能电网对电力通信的要求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系统节点将大量增加,系统调度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对电网大规模、全过程的监视、控制、分析、计算将向动态、在线的方向发展。

(1)EMS系统

EMS系统的实时数据来自于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EMS向即时信息系统SIS提供分钟级的实时数据,如:系统频率、总出力,SCADA实时数据可以考虑由设立在厂站侧的RTU终端进行采集,接口通常可以为异步数据接口Rs485或Rs232,根据信息量的需要,速率一般为1200bit/s至9600bit/s。

(2)TMRS系统

在智能电网条件下。电能量计量系统除了具备常规测量功能外,还必须具有分时段累计存储和双向计量的功能。同时系统还需要具备对电能量数据进行自动采集、远传和存储、预处理、统计分析的子系统,以支持未来智能电网发展、新能源的并网。

(3)SIS系统

即时信息系统SIS主要完成系统运行数据的处理,建设即时信息系统主要采用Internet技术,建立在安全的Internet基础上,-以国家电力数据网SPDnet为通信基础设施,对社会开放Internet~2问。即时信息系统由于要对社会信息开放,因此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和安全隔离。

(4)需求侧管理

智能电网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要直接面向用户。对于大量符合终端用户,由于具有众多节点并且业务量较少,早期一般采用无线公网通信系统实现信息传输。目前,主流技术大都采用公网租用线GPRs或cDMA,以保障对用户情况的掌握。

(5)电力系统统一时标

当前,无论是电力录波装置还是计费装置都需要具有统一的时标信息,因此,一旦缺乏统一的时标信息将导致全网动态行为监督的缺失。为此,GPS技术的发展为电力系统实现动态监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信同步时钟系统为各级调度机构主站,子站和厂站提供统一时间标记基准,包括电力系统在内的地球表面任一点均可接收到卫星发出的精度在1ps以内的时间脉冲,然后光纤通信系统将各变电站的测量收集汇总处理后,即可得到各变电站之间动态相量的变化,并据此实施相量控制。

3 结语

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为我国清洁能源的规模高效发展提供保障,充分发挥电网在资源优化配置、服务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对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智能电网建设成为国家经济和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新能源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安全控制

电力工程的建设主要是进行一切与电力相关的工作,比如进行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等等,它是一项比较专业、复杂系数较高及难度较大的建设项目,这就决定了电力工程的建设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只有高度重视电力工程建设中的质量与安全问题,才能确保我国的经济实现稳步健康发展,加强能源安全建设,并为人们创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目前,伴随着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中质量以及安全问题的凸显,忽视了对质量与安全工作的管理,由此导致社会中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为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顺利发展,对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控制问题的研究分析就显得很有必要。

1分析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1.1电力工程建设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电力工程的建设与其他项目的建设最大区别在于它的特殊性,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项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建设工程,电力工程中,除了一些基础的建设人员外,相关的电力专业技术人员就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中的人员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学习,没有相关的电力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追根究底还是因为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中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在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这就容易引发一些质量和安全问题,给电力工程建设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1.2电力工程建设中缺乏必要的质量与安全检查环节

电力工程的建设是一项高风险的项目,这也就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电力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控制问题,需要对施工的材料、施工的流程及施工的技术进行及时的、全面的检查。通过检查,可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找出解决办法,这对于电力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控制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在一些企业里,他们经常忽视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全面检查,加之施工管理单位的多样性,仅重视各自的管辖范围,不能从整体上对电力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的检查,从而难于发现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和安全问题,更不能及时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就容易引发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1.3电力工程建设的施工与管理严重脱节

任何一项工程的建设,都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完成的,这个协作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为保证工程的进展,需要对各个部门进行一定的管理,对协作过程进行管理,才可以达到最大的效果,从而确保工程施工中的质量与安全。电力工程建设也是如此,为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需要高效的协作管理,管理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的安全施工具有直接的作用,倘若一个施工过程缺乏管理,就会造成混乱的局面,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这就难以创造出高质量的工程。但是目前一些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为推行“高效”的施工方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导致施工与管理相互脱节,产生了一些问题,如:施工程序混乱,对施工人员缺乏规范和约束力等等,这就为电力工程建设带来了安全隐患。

2探讨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对策

2.1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电力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高技术的项目,对于专业技术的人才要求过硬,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可以说,专业技术人员就是电力工程建设中的中流砥柱。但目前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为把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成一流的项目,为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为进一步减少施工过程中质量与安全隐患,就需要我国在多年的发展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加大对技术的投入,重视对施工人员专业技术的培养,把培养优秀的人才作为电力建设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发展内容,经常组织施工人员的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科学性,为电力工程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2加强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及时做出应急处理方案

电力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及工序对于项目的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检查,加强对施工顺序的检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视工作,这不仅可以减少对材料的浪费、规范施工的流程,而且可以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除此之外,电力工程的施工单位一定要加强监管那些容易存在和出现安全隐患的环节,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进行定期的、全面的检查与监督,很大程度上保证电力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建设。

2.3全面协调、组织好电力工程建设中各个部门的管理工作

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全面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工作,将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落实到位,这就要求每个部门在服从整体的基础上,做好自己各自负责的作业,从而保证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避免施工现场各个部门间的混乱现象。为解决各部门间混乱的情况,施工单位的各个部门间可以建立起相互合作的模式,加强部门间的联系,从而避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3结语

电力工程建设作为我国基础工程的建设项目,由于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国家经济实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就要求在进行电力工程建设时,对于遇到的一系列质量与安全问题,必须积极寻找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只有及时分析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发展与进步,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实现我们国家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宇.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3).

[2]孙本森,辛洪波,杨维龙.论电力企业施工建设中的安全质量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10(12).

新能源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字】事故;硬件设备;损失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科技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快,整个风电装机总容量也加快了步伐,但是由于发展的过快,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所以在一段时间后潜在的问题也随之爆发了。风电机组目前来看其缺点是风电场在无功控制方面没有到位、在低电压的穿越能力上很弱、整个系统在运行上的管理等等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所以风电基地的风机脱网事故发生的很频繁。近两年来,相继有甘肃华北等地几个风电基地,西北甘肃风电基地、华出现了大规模的风电脱网事故,损失也都很大,给整个电网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在“十一五”的末期,全国一共有超过八百个风电场被建设起来,年均增长率为翻了一倍虽然这个设备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2010年的风电发电量却还是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风电发电量。从整个世界的发电趋势来看,风力发电已经成为了现在的发电技术中比较好的抑制,是一种“新能源产业”国家也是倡导大力进行发展的。目前来看,我们国家虽然在风机容量上是世界排名第一,然而整个的建设和运行都还存在这许多的问题,就像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一些缺点,这样就使发电量落后于一些技术发达的国家,这样风电建设所产生效益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所以风电基地的这些问题都是急待解决的。

2、我国风电基地的发展

根据2010年底的一个统计,全国通过了共计七个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分别分布在六个省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经于2011年1月被国家批准建设了,其中就包括风电的建设,根据规划当中所计划的,到2015年山东就是有一个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了。这八风电基地的总装机容量占到了全国中容量的百分之八十,可以看到整个风电基地在在我们国家风电规划当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可以这么认为风电基地的整个运行状况主宰着我们国家整体风电事业的命脉。下面就说一下风电基地脱网事故频发的基本建设原因:

开发规模大,集中程度高。以某风电基地为例,此风电基地建立了11个风电场,其中有超过220万风电装机全部接接于750千伏的一个变330千伏的母线上面,这样就会出现出力波动的范围就会比较大,反调峰的特性体现的非常明显;保证出力会非常小,甚至会接近于0;有效的出力就相对比较大了,已经超过了装机容量的百分之六十,这样的数据说明了这个风电基地在用电的高峰时候会出现电力平衡的现象,在用电的低谷时段系统自动调峰也不是特别灵敏。

对于一个大型的风电基地来说,它所积聚效应只有让整体的出力变化缓慢一些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然而通过一系列的数据统计来看此风电出力分别是1分钟、5分钟、15分钟,风电出力的最大变化幅度也只是占到了整个装机容量当中的一少部分,整体最高的也不过是百分之十五,通过这些数据我们看到与理论估算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也就是说整个系统使整个电网的稳定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风电基地已经投入使用了一段时间了,这个系统已经通过了测试进行了投产试运行,而且目前来说大体上对用电系统的要求已经满足了,但是在调度的安排方式方面仍然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整个风电基地在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必须要加强。

目前很多风电基地为了追求建设的速度,但是本身的设备技术却无法跟上建设的速度,而且往往风电基地远离负荷的中心,所以往往一些电网联网线路已经投产之后,也会受到一些风电基地的运行特性以及整个电网的安全问题所影响,风电发电之后其输送的问题依然解决的不好,所以很多地区地区的电网协调能力一直都是受到考验的。

最后的一定就是整个风电基地的网架结构约束了整个风电基地的调峰系统的更好发展,就样就增大了运行方式的安全压力。

3、脱网事故频发的危害

在一个风电基地中,如风机出现集中脱网的现象,那么整个电网的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一定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这时候就会出现一段短时间的部分电网指标出现变化,这样就会威胁到这个电网的正常运转。例如某风电基地由于风电自身的一些原因一些非常严重的后果,相比一些直接的原因去要严重的多。

其实通过一些统计数据我没可以看出,第一是在系统出现问题之前天气都是大风的天气,风电过大,这样就导致了最高出力已经马上就到达200MW,这样就差不多占到了当时风电总装机容量的百分之五十左右;第二是用来排除故障的故障切除机组在数量上并没有达到实际使用的要求,数量相对有些不够,故障切机的作用是用来切除发生故障的时候连带切除的机组,机组在质量上不论怎样或者是有无低电压穿越;第三是低电压切除风机的具有越来越高的比例,相反高电压切除风机的比例也就相对是越来越小了,这就是说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的改造会有一些困难,这是需要时间以及投资来进行配合的,对于无功补偿设备的管理等措施得到了一定的效果;第四个是一些并不常见的原因引起的跳机现象也逐渐在减少,这些现象都说明了管理者在风电机组的管理上下岗很多的功夫。

4、一些相关的措施和小的建议

第一、要提高本身设备(电缆终端头)的制作质量;第二、用一些金属的排序来代替电缆头,因为这样可以预留出一些绝缘的空间,用绝缘的胶带将连接线缠绕上,以免电缆头出现爆炸的时候出现短路的现象;第三、用一个户外的变压器取代传统、美观的箱式变压器;第四、从管理人员的角度上来加强线路保护巡视以及严格的管理;第五、采用熔断器来切除所发生的一些故障,这样可以第一时间将故障所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第六、对谐波的治理进行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