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社交礼仪的看法

对社交礼仪的看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社交礼仪的看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社交礼仪的看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交礼仪;微视频课程;微视频设计

引言

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礼仪开始成为日常行为的一种规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微视频课程教学开始出现,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结合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在微视频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对社交礼仪某一课程进行设计,对课堂的内容进行丰富化、多样化,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的方式将需要讲授的内容传递给每一位受教者。这种视频具有内容短,教学方式便捷,学习时间灵活等优势,使受教者更加自由地进行学习,也使互联网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应用。

一、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社交礼仪是现代人必备的重要素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就体现出社交礼仪是人们的立身之本,是人们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在学习生活中,在日常的带人接物中,社交礼仪可以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当下社会许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至高无上,六个家长看护一个孩子,对于孩子的宠溺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往往在日常生活中会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存在,可能会造成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隔阂,不能好好地相处。而且社会不仅需要业务熟练的技术人员,还需要品德高尚的人。一些成年人,在生活中喜欢独来独往,上下班的路上带上耳机,拿出手机将自己“封闭”在个人的小世界里,这样的人往往在人群之中不愿抬头,更不愿与人交流。所以社交礼仪课程的存在对于受教者或是对于成年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社交礼仪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

社交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学习者自身的素质。开设社交礼仪课程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体系,也是当代人们自我发展的需要,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对强化人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社会实践可以看到:注重自身礼仪修养的人往往会有一个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工作也相对比较顺利。由此可见,社交礼仪对于一个人的个人素质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自身的成长与内在修养的发展;有助于完善人格及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事业的顺利发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礼仪已经不仅仅是个人更是一个国家及民族的精神财富,认真学习社会礼仪有助于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增强自信,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

三、社交礼仪课程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教受教者听,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教育,即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受教者也不能百分之百地了解接受课堂的内容。并且缺乏社交礼仪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一般的大学生之中,还存在于成年人之中,这些人往往工作多年,对于生活和认知都有自己错误的习惯,并且这些人通常没有时间去学习规范的礼仪知识,造成社交礼仪缺失呈现出全社会化的现象,规范社交礼仪成为全社会的要求。微视频课程的发展与利用,使得想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社交礼仪的人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网络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施教者可以利用需要教学的内容制作相应的视频,制作的时间灵活,制作的方式也多样;而想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便于做笔记和进行实际操作,优势十分明显。微视频教学的方式,是通过视频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的优点是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丰富的画面、文字等信息进行视听教学,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也可以使社交礼仪的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地传递给受教者,而从受教者的角度也能学习到更加生动的、形象的学习内容。而且,这种学习方式会比直接听教的方式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微视频的制作方法简单,想要通过此方式进行教学者都可以进行。这样就丰富了受教者的选择,如果有的受教者对于一个施教者的教学方式不能接受还能在学习同一课程的情况下看别的教学者的视频进行学习,往往这其中不乏大师讲座,这也使得受教者可以不出门就能学习优质课程。教学的内容还能反复得到利用,如果有的受教者在学习中看到精彩的部分还能随时回放进行学习,或者忘记的地方还能随时进行回放,在学习的时候要是有事中断还能暂停,觉得重要的部分还可以进行下载留档,也有助于笔记的形成。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受教者有一个更加灵活的空间或者时间进行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课程目标的设置

关于社交礼仪课程目标的设置,主要是要注意强化学生的礼仪规范行为与相关知识的学习并进行训练,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养成懂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使其在工作、学习之中与教师、同学、领导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为在社会中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导向。

五、社交礼仪微视频课程设计的原则

社交礼仪课程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教学的原则。社交礼仪课程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它存在于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在选取教学的内容时,可以选取一个比较常见的生活沟通交流的画面。通过进行礼仪理论知识的传达、布置任务、形象的塑造、相关的礼仪规范、称呼礼仪、问候礼仪、握手礼仪、介绍礼仪、做客礼仪等几个方面,来构建教学的情景。在这些教学情景中,待人接物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基础、最先接触的礼仪。

2.受教者为主的原则。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考虑到受教者的需求,坚持受教者为主的原则。结合生活实际,以实用为主,教学内容可以全方位进行涉猎,但必须要有重点,教学者可以通过引导启发、疑难解答、示范讲解等讲课方式,让受教者可以进行学习与思考,通过学、做一体,更加主动直观地了解课堂的内容。

3.适度分解的原则。对于一节礼仪知识课程时间较长时,可以通过分开课时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如果微视频课程时间过长,会给受教者带来疲惫感,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课程内容的传达与理解,一次进行施教的内容,可以根据受教者理解的程度和学习的内容与需求进行分课时教授,一般时间可以设定在10分钟左右。这样既可以减轻施教者每次制定课程的负担,又可以确保受教者每次学习的内容简捷、易懂、容易接受。

4.信息多样的原则。在微视频课程视频教学时,施教者可以通过手写、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进行教学。简单的老师讲解与传统的教学没什么区别,既然可以利用网络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可以采取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形象的传达,还可以通过以反面教材的形式展现给受教者。既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又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受教者的学习兴趣。

六、社交礼仪微视频课程的设计

在进行社交礼仪微视频课程设计时,要注意结合讲课的内容进行,通过内容设计、过程设计、PPT设计和教案设计四个方面进行微视频课程的设计。

1.教学内容的设计。在人际交往、待人接物的过程中,为了表示亲切、尊敬与友好而进行的规范性的行为就是社交礼仪。比如在商务交往中,会有认知礼仪、相见礼仪、交谈礼仪三个方面。教师在教课时,可以通过了解相关礼仪的基础含义、礼仪行为的功能与交往中基本要求进行教学,并注意在相关礼仪教学中留出掌握和理解的时间,可以在施教时提醒学生做笔记,提出重点,或者要求学生进行行为练习。同时,教师要学会根据受教者的自身情况的不同,设计不同的社交对象与社交内容,着重进行施教。

2.教学过程的设计。施教者在教学时要注意掌握教学内容的长短与教学内容理解起来的难易程度。同时,施教者在施教过程中要注意展现出课堂内容的吸引点(或者说亮点),吸引受教者的学习兴趣,主动地进入学习的活动中。比如说在讲授见面礼仪时,施教者可以提问:人与人之间见面会打招呼,那么在古代的时候人们见面会怎么样打招呼呢?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在脑海中产生联想,这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教师可以停顿一下,然后说:在古代,人们面对比自己官衔大的领导,或者自己的长辈时往往会行大礼,就是平常电视上见到的跪拜之礼,或者鞠躬,如果遇到平辈时则会行拱手礼;但是现在的我们一般不会这样了,根据地区的不同,我国北方人见面往往会说“您吃了吗?”这就是打招呼的一种,一般用于比较熟悉的人,如邻居、朋友的招呼方式,一般的年轻人在交往时会说“Hello”,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现象。比较正式一点的是人们在招呼时会握手,甚至为了表现出尊重还要鞠躬,随后双手递上名片。而一些西方的国家还会有碰面礼,比较贴近生活还风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布置作业,提醒学生注意自己身边有兴趣的招呼方式,作为作业下节课与教师进行交流。

3.教学PPT的设计。PPT的设计以突出教师人物形象为主,画面背景应该简洁大方,除了情景教学外,一般的教学背景最好不要有画面同时以浅色调为主。而PPT的设计要记得丰富画面内容,加上相应的人物画面或者插入相应的教学情景视频,根据施教者讲课的内容,循序渐进。

4.教学教案的设计。虽然进行的是微视频课程教学,但是也不能忽略了教案设计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整理制作微视频课程教案直观地了解教学之中的不足,同时可以看出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以便于施教者在整理过程中画出教课的重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同时对于自己在此次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正的方法,也可以对通过此次的教学对下次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以便下次进行微视频教学时进一步完善教学的内容,提升教学的质量。同时,施教者也可以将教案的电子版发放到网上供受教者下载,方便受教者了解学习中的不足与课堂的重点,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课堂的看法,提出有助于课堂质量改进的方法。

七、社交礼仪微视频课程的制作

1.制作的相关技术标准。视频制作时要考虑到视频的完整与连贯性。视频的制作要有片头与片尾,片头片尾加起来不能超过10秒;视频的总时长要控制在10分钟左右;视频的画面要清晰,有人物出现的镜头要稳定;讲解内容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声音要洪亮,详略得当;制作视频的画面的宽高比4∶3,建议画面的分辨率640×480;输出的格式为MP4;相关音频数据的技术参数:采样率为48khz,双声道,输出格式为AAC。

2.制作的方法。制作微视频课程视频时可以以个人喜好进行。可以以电子黑板系统结合录屏软件进行;或者用像素较高的手机、DV机进行记录。施教者可以根据教学的条件和个人的喜好进行。

3.拍摄微视频课程的技巧。在拍摄时施教者要与拍摄者进行沟通,最好将课堂的内容告知拍摄者,在什么时候使用远镜头,什么时候使用特写镜头,都要在事先进行沟通。最好在拍摄之前先到拍摄的场地进行实地试景,确定好施教者的站位。同时,拍摄时要注意最好选择在阳关明媚的日子进行,或者选择在光线好的地方进行拍摄。拍摄的地方要整洁干净,设备整齐且没有相关的电子设备影响视频的拍摄。在拍摄工作之前一定要做好拍摄的准备工作,为了避免精力与时间的浪费,可以准备两台或者多台设备,多取景,以便后期的选择与剪切。拍摄的后期一定要将拍摄的视频样本交于专业人士进行后期处理,确保视频的画面清晰,音质较高。微视频课程讲课完毕以后要注意了解受教者的学习情况,微视频课程的教学旨在增强受教者学习的自主性。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受教者可能会很难完成施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任务,一些受教者可能会在打开视频后就去忙其他的工作,有的可能会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才开始观看。微视频课程从一些程度上来看是丰富了课堂的环境,但是对于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受教者,建议施教者以检查学习笔记或者进行测试的方式进行监督。受教者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笔记的重要性,虽然视频可以下载并且随时观看,但是做笔记有助于记忆力的加深。而且施教者还可以将检查笔记作为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并可以将笔记的内容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部分。微视频课程的学习方便了受教者,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但也会有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受教者会忘记课程进度,可能施教者已经快要结课了,受教者才刚刚开始入门,这样就失去了微视频教学的意义。施教者可以制订学习计划,规定受教者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习多少课程,并通过课后检查与测试检验的方式,督促受教者进行学习。在社交礼仪微课程教学方面,施教者要注意自我风格的形成,不能为了简单,就学习别人的教学内容,敷衍了事。一个有特定风格,课堂具有吸引力的施教者是可以吸引受教者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的。在课堂结束后施教者可以成立一个纠错改错小组,对于课堂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汇总,由受教者自主讨论找出解决的方案。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社交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以及社交礼仪课程的重要性、微视频课堂的优势和微视频课堂的制作和微视频课堂的注意内容进行了探讨。首先社交礼仪十分普遍地应用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生活需要交流,但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理解与接受造成影响,为了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接受教学的内容,以微视频课程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方便受教者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也可以使受教者更加容易理解与接受学习的内容。这样以视频为载体,教师通过对某一课程或者知识点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还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不能敷衍了事,只有精心制作的课堂内容,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贺严.国家法定休假的四大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J].山东社会科学,2012(10):75—78.

[2]王坤.简论情景教学模式在现代社交礼仪课程中的应用改进[J].中国成人教育,2008(8):157—158.

[3]周聃.高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改革问题初探[J].时代教育,2016(2):55.

[4]韩小强.微视频课程的有效应用研究[J].河南科技,2014(19):244—245.

对社交礼仪的看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软技能 职场 竞争力

何为“软技能”?“软技能”也叫做辅助能力,这是一个社会学术语,它包括一个人的人格特质、社交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语言能力、个人行为等,是指在工作和生活中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力。这种技能被认为对个人所在的组织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那些需要与客户面对面交流的工作中,显得更加重要。

除了对在校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养成教育培训外,怎样加强“软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职场竞争力,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职场礼仪培训

谈到职场礼仪,可能大多数人想到的这应该是酒店、航空、旅游等传统服务行业应该具备的。其实不然,礼仪是一种教养,它是人格特质、个人行为的体现,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在企业中,如设计工程师、售后服务工程师、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售楼业务员等,要有出色的表现,也都必须具备礼仪。

例1:欧阳同学毕业后,在一家工程机械制造公司从事售后服务工程师工作。有一次他到某企业进行售后服务,接待他的是一位女士,欧阳为了显示自己热情,很主动伸出双手,准备和对方握手。而对方没有回应,结果伸出的手只有尴尬地悬在那里,不知所措。后来他参加了公司内部礼仪培训,才知道与女士握手时,一定要女士先伸手。欧阳同学通过礼仪培训,加上他的专业能力,在后续的工作中,很快在公司年轻的同事中突显出来。

二、沟通能力培训

沟通能力是语言表达、社交能力等的综合反映,它包括与上司、属下、同事、客户之间的人际沟通。在职场中,碰到不如意的事,遭遇挫折时,需要自我心情的调适、自我激励和自我沟通。现代社会中,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擅长人际沟通、珍视人际沟通的人。反之,将导致人际矛盾的产生,无法与别人协作,失去许多机会。

例2:毕业多年的小李同学,在专业能力和学识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由于性格内向,而且一向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观点,对领导也是一样,只要他自己认为不对的就当面向领导提出,慢慢地,他的工作越来越难开展。他感到很困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不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他把这种情况告诉老师,老师分析道:“你的专业能力和学识是不错,主要先自己改变两点,第一说话不要太直,否则别人难以接受,不是原则性问题,就不要与人家争论;第二多与他人进行必要的沟通,专业能力再强,不能把你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或表达不准确,在别人不了解你的真实想法的前提下,是很难进行合作的,尤其是部门之间的沟通,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词汇,不要张口闭口尽讲一些专业词汇,说人家这不懂、那不懂。这样很容易引起抵触情绪和不满,不配合你的工作,让你负责的项目不能顺利进行,老板会怪罪你的。”后来,这位同学努力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逐渐改变了自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例3:小杨同学在某公司工作4年多,在所属的部门是资历最深的员工,专业能力也比较强,由于本部门经理离职,原本以为这个经理非他莫属,然而公司却要求所有部门经理竞争述职。为此,他连续准备了一个星期,可是到述职上台演讲时,面对那么多同事和领导他很紧张,忘了好几回词,结结巴巴,效果可想而知。而另一位比他年轻的同事,在台上讲得绘声绘色,受到了领导的一致认可。

上述两个事例可知,沟通是一种手段,是交流观点和看法,消除隔阂、寻求共识、谋求一致的过程,是通向成功的一个阶梯。

三、“软技能”培训形式

“软技能”对于学生求职、择业、晋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软技能”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不同于“硬能力”,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可以掌握,“软技能”的形成注重日常的积累,甚至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练才能获得。因此,在进行“软技能”培训时,除开设课程或讲座外,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具体建议如下.

1.主题班会

通过主题班会,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不要像例3中的小杨同学,一到台上,就心里紧张、忘词。

2.兼职工作

通过兼职工作,可以使学生的礼仪、沟通能力等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在社会实践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归纳自己的优势。

3.情景模拟

可以模拟一个公司的招聘情景、岗位竞争,或模拟一个产品开发设计团队,也可以模拟一个产品服务的情景。在这些模拟情景中,教师让学生自己构建创造性思维,将人格特质、社交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语言能力、个人行为等有机结合。

对社交礼仪的看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礼仪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职校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对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具体形式的统称。礼仪是职业学校的一门全校性公共课程。该课内容涉及学生在校期间及其将来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礼仪基本规范。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道德修养、得体的言谈举止、良好的待人接物行为等,对于学生就业后以良好的个人形象迅速立足于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笔者总结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就礼仪教学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一番探索与思考。

1加强礼仪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初中毕业生的分流情况大致是成绩优秀的上重点高中,成绩较好的上普通高中,剩下的才上职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不仅在学习上成绩欠佳,而且在思想上对自己要求也不严,礼仪素养较差。所以,在职业学校开设礼仪课、加强礼仪教学很有必要。

1.1 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在古代,我们的祖先特别重视“规矩”,用“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名言告诫世人,孔子的“为国之礼”,“不学礼、无以立”;“程门立雪”、“孔融让梨”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我国一直广泛流传。时至今日,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熏陶和规范。礼仪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礼仪教育肩负着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对职校生进行礼仪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礼仪文化,形成时代美德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2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当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人才竞争异常残酷,用人单位愈来愈重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考察。学历文凭固然重要,但其他如能力、道德观念、礼仪修养、团队精神等也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表现。据媒体报道,在人才求职招聘会上常常是温文尔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彬彬有礼的学生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任用。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和文明素质,更有助于他们适应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使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

1.3 改善人际沟通能力和增强社交能力的需要

现代生活越来越趋向规范化,而礼仪是人们交往规范的集中体现,不懂礼仪就难以进行社会交际。开展礼仪教育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使人充满自信,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气质,而且能够规范交际行为,更好地向交际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和友好,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造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礼仪教学,要求学生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对人的尊重,有助于培养其 “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善于同别人合作和协作,学会沟通和表达情感,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顾全大局,从而能适应各种形式的社会交往。

2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礼仪课从理论上讲并没有多少深奥的东西,但它涉及面广,生活气息浓,实用性强。这就要求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去探索适合这一学科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几种礼仪教学的方法:

2.1 案例教学启发思考

案例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中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真实的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责任心要求很高,所以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除了上网搜集一些礼仪方面的案例之外,笔者平时注意收集、捕捉一些学生生活中不文明的图片和事例,更有说服力。如在讲授日常生活基本礼仪时,出示有些学生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出口成脏;食堂打饭不排队,不洁的校园环境等图片。在观看了经过特写的丑陋行为后,教师只要轻轻点拨就可以唤醒学生对美好事物、行为的追求,对以往错误行为的羞愧。这样的来自于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可以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角色扮演知行合一

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虽然身处教室,但却犹如处于各种交际场景,可以饰演不同的角色。如学习“电话礼仪”时,为了突出不合礼仪的想象。教师扮演打电话者甲、学生扮演接听者乙。

“喂,你是谁?我找李明!”甲很大声地问。

“不在,请问有什么事需要我转告吗?”乙答。

“不用!”甲“啪”地一声就将电话挂了。

在观看了师生的表演之后,很多学生指出甲的礼仪存在很多问题,如声音过大、没有使用诸如“你好”、“请”、“再见!”之类的礼貌用语,通过观摩与角色扮演,学生对接打电话的礼仪知识都加强了理解和掌握。

又比如在学习求职面试礼仪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扮演招聘方和应聘方。模拟之前,将应聘面试的注意事项加以说明:①第一印象:注意仪表和衣着;②体态语:做到无声胜有声;③应答:话语清楚响亮;④聆听:作用与应答一样重要。最后要以真诚的语气感谢企业给你这样一次面试机会,同时也要向主考人表达你的谢意。在进行模拟招聘和应聘过程中,同学们认真倾听、仔细观察,表演结束后,请学生们运用礼仪知识进行点评。最后由老师总结、评价。

角色扮演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所学内容,增强对已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提高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3 引导讨论启发思考

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在课堂教学上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他们思考。所谓讨论式教学方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或学生提出某一或多个问题,通过充分探讨形成共识,达到掌握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授“让自己更受欢迎”时,教师可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所遇的不文明的行为,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的非礼仪现象,并提出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在课堂上开展讨论、辩论或演讲。这样可使学生从浑然不知的当事人变为清醒的旁观者,许多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或小节,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就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印象必定十分深刻,采用讨论式方法教学,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增强记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2.4 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大多礼仪规范在理论上通俗易懂,甚至有些内容学生早已知道,教师不必花费很多时间去细细讲解,难的是如何使学生由知变为行,由懂礼到用礼。如讲到站姿、坐姿、行姿、手势、鞠躬等具体礼节规范时,教师简单讲解后做示范,然后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教师一一进行指导,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观摩,查找对方存在的问题,纠正不规范行为。

3注重课外活动的实践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主张“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理念,鼓励学生立足于校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向社会延伸,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如指导学生举办礼仪知识竞赛、社交礼仪大赛、个人形象设计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承担了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等实践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使学生实践能力大幅度提高。

4重视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无法比拟的。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一个气质高雅、仪表整洁的教师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建议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和仪态仪表,用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5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

礼仪作为一门课程,肯定是要有相应的考核成绩。笔者在教学中对礼仪课的考试方法做了合理的改进,将成绩考核分为三部分:平时课堂内表现,平时课堂外表现和期末综合考核。平时课堂内表现包括上课出勤情况、上课听讲和练习的态度及教学过程中的检测成绩。平时课堂外表现包括书面作业是否按时完成、质量如何,平时的表现是否合乎礼仪要求。期末考核则以礼仪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原则,学生在考试前的准备过程中要多次练习,而考试的现场又是一次练习,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在考核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对达到礼仪课的教学目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晓敏. 人际沟通与礼仪[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赵景卓. 公关礼仪[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 廖超慧. 社交礼仪[M].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对社交礼仪的看法范文第4篇

全世界的男女似乎都不会不知道这样一种社交吻——永远都是别致的,永远都是轻佻的——那就是打飞吻。飞吻是对源于欧洲的贴面吻的成功演绎。这种吻看起来有些表演性,在咖啡厅、画廊、机场、饭店、办公室、小店、电影院、人行道——凡是人们进行交往和会面的地方,都很容易见到飞吻。进行交际性飞吻时,你根本不用让嘴唇去碰对方的面颊,脸贴脸就更不必了。欧洲式飞吻要求打两下,而北美人只是在面颊边吧嗒一下嘴了事。至吻的来历,依照那些时髦人士的看法,非欧洲人的社交性飞吻可能和意大利米兰时装业有点关联。他们认为,飞吻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产物,那时的北美买家和时尚编辑们都喜欢风格华丽的设计师,对地中海风格情有独钟。结果呢?Abarrageofbaci(意大利语,意思是意大利人的吻)就开始流行了。我自身的经验告诉我(我在80年代中期曾和偶像大师乔治·范思哲共事过),模特们喜欢做的事,马上就会有人去跟风。于是乎,吻就变成了没有灵气的吻。时装业(还有娱乐业)被人看成是“搂搂、抱抱、亲亲”行业,这也是原因之一。此外,大都市人害怕传播疾病的心理也是飞吻流行的原因。飞吻是安全的,只需你把脸靠近对方摆个动作而已,两人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接触。通常情况下,通常情况下,打飞吻的人只消通过吧嗒一下嘴,模仿出一个亲嘴的声音就行了,或者干脆就简单地说一声“亲亲”。

对意大利同行来说,吻两下已经差不多了,但对荷兰、瑞士、比利时人来说,吻两下还不够,他们要吻三下才行,这是他们的传统。你若遇到这些国家的人,准保能搞糊涂了。头一次经历的人也许会认为,他们在碰第二下时就要结束了,但没成想刚把脸绷起来就要接受第三次热情洋溢的吻。不太精于此道的人往往是敲敲脑袋、碰碰鼻子,不知道该把哪半边脸迎上去。

不知该从何处开始?该亲一下,两下还是三下?该拥抱还是不该拥抱?该接触还是不该接触?该握手还是干脆就笑笑?社交和职业性礼仪常常使今天的大都市人不知所措,这些礼节有时互相矛盾,彼此冲突。尤其是对那些商人来说,该亲吻还是该握手往往让他们进退两难。有些人像握手一样大方地互吻,而大多数礼仪专家认为,互相亲吻的行为在生意场上是非常失礼的。亲吻行为的论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爆发了,没有人能够找到一种让全球生意人都能满意的问候方式。许多人被吻之后会觉得很不舒服,而另一些人坚持认为,互吻没什么大不了了,没必要妥协,它完全可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握手礼。

对社交礼仪的看法范文第5篇

高职院校礼仪教学作用一、大学生进入职场前的困惑

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活动中,主考官首先是通过求职者的仪容、仪表、仪态来认识对方并形成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在最初的交往中,这甚至比一个人的简历、介绍信、证明、文凭等书面材料的作用更直接,更能产生直觉的效果。因为主考官往往通过与求职者初次见面时的短短几分钟就可能形成第一印象并用它来判断求职者的身份、学识、个性等,这个印象无形中会左右着主考官的判断。如果招聘者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哪怕在硬件方面求职者稍有欠缺,他们也会愿意给求职者机会;如果求职者的某个细节动作让招聘者产生反感,从而影响双方相互交往的进展与深度、看法和评价,他们当然宁愿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在求职中,仅靠专业知识和热情是不够的,与招聘单位接触时还应有礼貌、讲仪表。

因此,大学生在进入职场前往往感到困惑:与招聘单位接触时,如何体现求职者的应聘资料?如何拥有得体大方的衣着,彬彬有礼的举止,良好的精神面貌,温文尔雅的谈吐?如何与人交往,给他人留下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要想解决与处理好这些问题,就需要大学生进入职场前认真了解、学习、把握并遵守礼仪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二、礼仪教学的作用――解惑

生活之路,始于“礼”;学业之路,始于“礼”;就业之路,始于“礼”;人生之路,始于“礼”。求职对大学生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经历和机会,注重礼仪,把握仪容、仪表、举止、谈吐等方面的礼仪要求,做到胸有成竹,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握就业机会。那么,如何运用礼仪打开大学生的就业之门呢?礼仪教学可以在以下方面帮助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充分了解与把握礼仪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让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反映出大学生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

1.指导大学生恰当地进行仪容仪表仪态修饰

礼仪教学按照个人礼仪规范,帮助大学生恰当地修饰自己的仪容、仪表、仪态。做到仪容美,即貌美、发美、肌肤美。仪表美,容貌、形体、姿态等协调优美,体格健美、身体健康、服饰得体、修饰得当。仪态美,站姿、走姿、坐姿、蹲姿、手势等姿势、动作的美。充分地展示大学生的良好教育与优雅的风度,进而赢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2.指导大学生了解并很好地应用社交礼仪

礼仪教学按照社交礼仪规范,帮助大学生了解并很好地应用:见面礼仪、介绍礼仪、电话礼仪、称呼与问候礼仪、名片礼仪等。让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

3.指导大学生正确地把握并得体地使用商务礼仪

礼仪教学按照商务礼仪规范、帮助大学生,正确地把握并得体地应用,拜访与接待礼仪、宴会礼仪、用餐礼仪等方面的内容。让大学生在未来的商务活动中,懂得并能够得体地使用商务礼仪开展各种活动。

4.指导大学生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礼仪教学按照语言交谈礼仪规范,帮助大学生进行幽默文雅的谈吐,正确地选择交谈的话题、得体的运用表情礼仪、举止礼仪、声音礼仪、语言表达礼仪、听与说礼仪、告别的礼仪等。让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5.指导大学生处理好与同学、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

礼仪教学按照职场礼仪规范,帮助大学生:在未来复杂多变的职场中,处理好求职者与在职者,下级与上级、同学之间或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让大学生了解如何与他人建立起和睦的人际关系,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6.指导大学生塑造良好的气质形象

礼仪教学按照形象与礼仪规范,帮助大学生塑造的良好的气质形象,认识与了解:气质美需要培养大学生有理想、有追求、有品德、为人诚恳、心地善良、宽容忍让、乐于助人。

气质美需要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与他人建立起和睦的人际关系;就需要待人热情而不轻浮,诚恳而不过度,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粗俗,刚强而不执拗,谦虚而不虚伪,认真而不迂腐;不乱发脾气,善于理解别人,有同情心,有主见但不乱发言论,忌怒忌狂;待人不卑不亢,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吸引力。

三、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礼仪教学作用的几点建议

1.在所有专业开设礼仪课

现在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只是在文科类、管理类的部分专业开设礼仪课程,而理工科类及一部分文科类专业是没有开设礼仪课的,这无疑不能满足学生、学校、用人单位发展的需要。

(1)从学生的角度看

无论什么专业的大学生,都是从小学就开始应对繁重的学习,到了初中、高中更是需要应对各种考试及高考,除了学习课本理论,他(她)们无暇顾及别的,即不了解什么礼仪修养,更不了解社会、企业的需要,如果在大学期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内在气质、品格、形体、举止、谈吐、沟通、与人交往、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等方面的礼仪修养与训练,这些方面的盲点,将会导致社会、企业对他(她)们产生误解,以致失去工作或是合作的机会,从而影响事业的发展。因此,要想让每一个大学生,不仅具备敏锐的头脑、睿智的眼光、高深的文化修养,还能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那么,就应该让每一个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礼仪的学习与训练。

(2)从学校的角度看

构建高职院校品牌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构建高职院校品牌既要重视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既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也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既要重视构建名牌学校(相当于名牌企业),也要重视塑造名牌学生(相当于名牌产品)。

这里特别想要说明塑造名牌学生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相当于是学校的产品,名牌产品是要讲包装、讲质量、讲形象的。

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当于是学校为大学生提品的基本效用和性能,是大学生需求的核心部分,是实质产品,是产品整体概念中最主要的内容。而礼仪学习可以算作形式产品,是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各种具体产品形式,即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实体的外观。形式产品的各种有形因素虽然不全部都直接进入产品的使用过程,但也间接影响了消费者(学生自己或用人单位)对产品(大学生)的满足程度和评价。其中,核心产品即具有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大学生是实质、是根本,它必须转化为形式产品即具有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经过礼仪修养与训练的高素质人才,其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在市场竞争、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行各业、各类组织对大学生形象和大学生品牌更是格外关注,社会总是通过大学生的具体个人形象,如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来识别、评价、接纳大学生或大学生所毕业院校的整体形象。所以,构建高职院校品牌需要在所有专业开设礼仪课程。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礼仪教学师资队伍

为配合高职院校全面开展礼仪教学的需要,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高职院校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礼仪师资队伍,推出高层次的礼仪训练教师资格培训。培训训练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演练及课程设计辅导、行动导向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艺术表现及教学研究、示范、测评方法,实行礼仪训练教师资格证书制,切实提高礼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实施具有高职特色的礼仪职业教学模式

现在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基本形成了以教师“讲授”良好形象与学生“背诵”良好形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多属于理论型专门人才。这显然不符合国家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实施具有高职特色的礼仪职业教学模式,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生动讲授”良好形象与学生“速记熟背”良好形象却“不知如何用”的尴尬与困境,主张在全过程职业化教学模式中,把内在的理论修养和技术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其职业性和实用性,主张良好的个人形象是靠“做”或是“训练”出来的,而不是“讲”或是“背”出来的,培养实战型、应用型的高职人才。

对社交礼仪的看法范文第6篇

秘书礼仪论文如下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传统的礼仪之邦,很久以来就十分关注和重视礼仪礼节,甚至将其上升到国本和教化程度高低的地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礼仪问题越来越受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的重视。对于直接为领导者服务、代表着单位和组织形象的办公厅(室)工作人员来说,增强礼仪观念、提高礼仪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认为《秘书工作》杂志开办礼仪展现风采的专题讨论,非常及时,很有必要。在此,我应杂志社之约,谈一谈自己对秘书礼仪的一些看法。

一、秘书礼仪的基本理念

礼仪并非仅仅是言谈和举止,从根本上说,它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在表现。真正受人称道的礼仪是由内而外的,心里有礼,举止才能合仪。因此提高礼仪修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我认为,秘书礼仪的基本理念有三:

一是尊重为本。不论是学习还是运用秘书礼仪,关键是要懂得尊重为本,尊重在先,时时处处事事尊重所有的人。要尊重别人,首先要尊重自己,必须严于律己,自尊自爱。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都不尊重,就不可能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的交往对象应当是一种自觉的、由衷的行为,包含着自己的德才学识和气度雅量,绝不是装出来的。对秘书人员而言,尊重上级意味着服从,

,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

二是善于表达。尊重别人只在心里头尊重是不够的,还得善于表达。不仅要有礼,还要有仪。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形式。必要的表达形式绝对不可或缺,没有具体的表达形式,你的尊重就无法让别人感知。比如说,我们在接待来访者时,如果不使用规范化的待客三声,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就会使客人感觉不到被尊重。即使你是从心里尊重对方的,但人家感受到的却可能是你的冷漠。

三是形式规范。除了尊重为本、善于表达之外,还必须讲究形式规范。讲究形式规范,就是要以标准化的、规范化的具体形式来表现自己对他人的尊重。讲究形式规范,就是要求秘书人员不仅要有尊重别人的愿望,有表达礼仪的行为,还要求这种行为准确规范,也就是有规矩。讲不讲待人接物的规矩,既能反映秘书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又可以体现一个单位的管理是否完善。

二、秘书礼仪的主要内容

秘书礼仪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办公礼仪规范、接待礼仪规范、外事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形象礼仪规范等等,哪个方面都不可偏废。个别秘书人员认为,在工作中只要注意办公礼仪规范就可以了,至于个人形象,那是自己的事情,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与他人无关。其实,这是对秘书礼仪认识的误区。总体说来,秘书礼仪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的内容可以称之为形象设计。它具体涉及秘书人员的穿着打扮、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是对秘书人员的礼仪修养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其自尊自爱的具体表现形式。秘书人员的礼仪形象向来被视为个人素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形象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其实都是素养问题。有些同志在正式场合甚至在国际交往中不修边幅,歪戴帽子斜穿衣,当众打扫个人卫生,这些都是礼仪修养不够的表现,都会给交往对象留下不良的印象。人的形象是具有整体性的,一定要保持和谐。我就见到过有的秘书在上班时间,甚至是在身着制服的时候,脚上穿露脚趾或者露脚跟的凉鞋,这也是不得体的。大家都知道,在正式的公务场合或者涉外场合,男性秘书身着西装为宜,但是我也见过有人此时脚穿白皮鞋,腰系红腰带,手拿咖啡色手袋,简直让人退避三舍。

另外一方面的内容可以称之为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秘书礼仪的核心内容,因为我们从事任何一项具体工作都需要与其他人打交道。如果不善于同对方进行必要的沟通,在沟通时缺乏必要的礼仪,往往会给工作带来障碍,甚至事倍功半。例如,公务宴请的目的在于促进部门、单位之间的沟通,并为此提供一个临时性的交流场所。因此,参加公务宴请时应当注意适度的交际,适当地进行沟通。但是,有些同志在公务宴席上对身边的人不闻不问,爱搭不理,甚至一声不吭,只顾埋头吃喝,吃完就撤。还有些同志却表现得过度热情,不分对象地劝酒夹菜,非要对方吃下去不可。这些不当的举止都扭曲了公务宴请的作用,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

三、习礼、知礼、守礼、行礼

提高礼仪修养,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的过程。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积极、主动地习礼、知礼、守礼、行礼,时时处处事事以礼律己,以礼待人。

对社交礼仪的看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中学生;礼仪;言谈举止

当今青少年学生,特别是职业中学的学生,礼仪观念淡薄,不讲礼貌,满口脏话;不敬长辈,唯我独尊,个人礼仪缺失,思想品德滑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亦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教育之重要。

一、职中学生“个人礼仪”缺失的问题探究

个人礼仪包括:仪表、言谈、举止等。仪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职业中学的学生在这方面看似很讲究,甚至很会“臭美”。但是从言谈举止上,往往一下子就暴露了职业中学学生的身份。探究他们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争强好胜容易冲动,口出脏话没有遮拦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情绪特点上,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明显。一不顺意,就口出狂言、脏言,而不注意说话的方式,因此很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做出很多过激的行为。

(二)重视专业技能学习,忽视礼仪品质的培养

目前,许多职业中学的学生,在思想上比较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却忽视了学生沟通能力和礼仪方面的培养。但是在毕业求职中,时常遭遇尴尬: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礼仪素养的要求往往要高于专业技能。

(三)正式社交机会较少,言语习惯很难改正

职业中学的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和老师。因为熟人相处,日常交谈不像正式发言那样严肃郑重,也就不太讲究用语的文明礼貌。平时没有机会接触正式场合,没有真正去应用的机会。加上很多同学的习惯很差,养成这样的坏习惯以后,很难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即使他们认识到交谈礼仪方面出现了问题,他们也是很难改正。

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以为要改善学生的“个人礼仪”上表现出的种种“丑态”,应先从纠正他们的“言谈举止”开始。

二、“个人礼仪”教育之“言谈举止”的教育

强调学生礼仪教育,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有首先具备了勇于战胜自我,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意识,行动中才可能表现出较强的自律性,自觉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自觉抵御外来的失礼行为。所以说,个人礼仪的形成需要学生的原动力,需要学生的自律精神。从根本上讲,个人礼仪修养就是要求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良好的礼仪规范标准化作为个人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能力行为。因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进行学生个人礼仪教育的前提。

(一)“言谈”教育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言谈问题,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行纠正教育。

1.日常交谈中

(1)态度诚恳、大方、朴实文雅,做到语言准确、亲切,使用礼貌用语,保持口语流畅。

(2)多用敬语。

(3)掌握说话分寸,在不同场合下选择适当话题,适时发问,使用“谢谢”“非常感谢”“很抱歉”“打扰了”等等致谢和道谢的用语;不做不受欢迎的人,不自吹自擂,说个没完,满口脏话,无事不晓,语言刻薄,逢人诉苦,不言不语等。

(4)学会委婉。

2.电话交谈中

(1)打电话前,先想好要讲的内容,以便节约通话时间,不要现想现说,通常一次通话不应长于3分钟,即所谓的“3分钟原则”。

(2)要态度友好。通话时不要大喊大叫,震耳欲聋,尽量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3)要用语规范。通话之初,应先做自我介绍,不要让对方“猜一猜”。请受话人找人或代转时,应说“劳驾”或“麻烦您”,不要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

3.网络交谈中

职高学生基本上都有手机,都会上网,他们利用QQ进行交往交流、在空间内交谈交流、发送电子邮件等等。但是学生上网一定要注意:

(1)时间的把握,做到择时上网,适度上网。

(2)QQ聊天必须谨慎言行,切不可掉以轻心。

(3)邮件用语要礼貌规范,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4)在空间和博客上发表看法时,更要注意交谈的语言和方式。

(二)“举止”教育

我坚信“细节决定成败。”严格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细节上注意。如:在教室的坐姿,在操场上的站姿,走路时的行姿,与人交谈的话姿等都要做到端正。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编排小品或者短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学生互评互纠。比如:主题为“到同学宿舍做客”“招待”“电话客户服务”的小品表演中,渗透了诸多交谈礼仪方面的相关知识。编排好以后让小组之间互相改正,老师再加以指点,最后拿出最成功的作品,在班内表演。这种形式,既可以使同学们牢固地掌握交谈礼仪的相关知识,对同学们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学生在言谈举止方面越来越重视,逐渐与自己的不良言语行为习惯一一告别。

对社交礼仪的看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礼仪教育 激情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213-02

“老师,以后出去工作,有什么单位能聘我呢?”“老师,以后出去我要干什么呢?”“老师,以后我能干什么呢?”“老师,以前那个实习单位不再用我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与学生们课外谈心的时候,笔者都会面对类似如此的问题,面对一双双迷茫的眼。而每次看到这样的眼神,笔者的心中总会有种难以名状的难受。学生们所提的问题虽很简短,却关乎他们一生的发展,关乎高校的发展,毕竟学生才是学校的金字招牌,学生被社会认可与接受,也就代表学校被社会认可。在本文中,笔者以教师的身份,直面学生的迷茫,探讨普通高校在教育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方面所应作出的改进。

一、高等教育应大力推行礼仪教育

(一)礼仪现状

为了改进教学方法,笔者曾多次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而有几次在课堂上目睹了这样的现象:当老师向某一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站起来用当地方言对老师说了一句“不知道”,然后自顾着坐下去了,回答是如此的理直气壮,落座是如此的快捷自如,令人震惊。在期末考场上,笔者也亲眼目睹了学生的一些行为,例如,监考老师发卷前请同学们把所有与考试无关的东西放在教室前排,竟有学生反过来质问老师:“有这必要吗?”

笔者也因此调查了湖北省其他一些高校,访问了不少老师,老师们也反映了类似的问题:学生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礼仪常识,不懂温和谦让,不懂尊敬师长,不善于与周围的人交往。学生们表现出来的很多现象让人震惊,震惊过后是一种心痛。

(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学生的礼仪是学校文明水平和精神风貌的标志。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平的标志,而学生的礼仪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文明水平。如果顾客去某酒店用餐,某服务人员不懂礼仪,顾客们会毫不客气地说:“这服务员真没素质,这样的酒店迟早会倒闭!”而如果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出去应聘或是进入到某工作岗位,不懂得基本礼仪,那么社会人士会对该学生的毕业院校抱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可想而知。所以,笔者建议普通学校应该大力推行礼仪教育。

2.学生的礼仪使其人际关系更为和谐,有利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古人有言:“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深,国无礼而不宁”。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颜元有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在现代社会中,礼仪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可使其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在高等教育中推行礼仪教育,教育学生知荣辱,懂礼仪,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就好比给学生的人生道路注入一片和煦阳光,让其受益终生。

高等教育应尊重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兴趣。“老师,以后出去我要干什么呢?”这是很多学生心中的疑问。面对这样的疑问,笔者总是会问学生:“你喜欢干什么呢?”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如果对所学某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去钻研。而现在有很多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学习提不起劲,更不知毕业后该从事哪一个行业。针对这样的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与学生一同前行,尊重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

(一)尊重学生兴趣

尊重学生兴趣应该从学生入校之前开始。每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考生与家长面对专业选择时很茫然,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专业特征不了解。虽然电子邮件、电话沟通方式是可行的,但还是有不少家长与考生觉得了解不透彻不详尽,希望有当面交流的机会。针对这样的现象,为了完全尊重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学校可以在每年高考招生时派出若干个由一线教师所组成的招生团队分赴全国各地,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那些报考本校的考生选择专业志愿,或者设立学校开放日,让考生们和家长进校与专业老师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让他们能在对专业完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选择。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允许学生进校一段时间后,在学院范围内甚至是全校范围内重新选择专业,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允许其跨学科选修课程。

(二)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兴趣

在某种意义上,发现兴趣比尊重兴趣对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更为重要。发现兴趣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自“悟”出来。

1.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兴趣。学校和学院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例如开展辩论大赛、演讲大赛、模型设计大赛,创业大赛等等,让学生们在大赛的参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在本校举办的一次创业大赛中,笔者作为一名指导老师兼评委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有很多,有一个团队成员曾对笔者说:“老师,这次比赛对我真的很有意义,虽然我们小组没有拿到冠军,但我知道我喜欢干什么了,毕业后我一定要从事网络营销工作。”

2.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兴趣。课堂是一个发现兴趣的重要之地。一方面,学生往往在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在一次课堂上,当笔者讲解到第三方物流的成功要素之时,有一名学生站起来提出了一个观点,笔者当即问他是不是对第三方物流感兴趣,他挠挠头说:“大概是吧!”于是笔者鼓励他课后多多关注相关动态与信息。后来这名学生经常与笔者交流相关方面的知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另有个班级,有位女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时不时夹带着一两个英文单词,笔者询问她是不是对英语特别感兴趣,她说:“顺嘴而已,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感兴趣。”后来笔者在课堂上尽可能将专业术语英语化,与她交流时尽量用英语,她对此兴奋不已。接近期末的时候,她对笔者说:“老师,我发现我已经深深爱上英语了,以后我要进外企当文秘,或向翻译工作方面努力!”

另一方面,老师应注重课堂的提问艺术,因为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举个例子:“来,同学们动动脑,就刚才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用一个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在思考问题过程中会搜集储存在大脑中的事例,而储存在大脑中的例子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这个学生平时喜欢关注相关方面的动态与信息。老师在听到学生的回答后,就可以询问:“你是不是这一方面特别感兴趣呀?”也许这个学生平时并没有发现对此感兴趣,而在课堂上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自“悟”出了兴趣所在。

课堂45分钟十分宝贵,如果能在这有限的45分钟内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兴趣,那么课堂就更有价值了。

二、高等教育亟待改进教学方法

“老师,以后出去工作,有什么单位能用我呢?”“老师,以后我能干什么呢?”这些问题充分反映了学生对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怀疑与不肯定。当代社会对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大学生素质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

(一)激情教学方式与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的必要性

1.激情教学的必要性。激情是极富感染力的,可以感染整个课堂,使课堂燃烧起来。笔者曾在好几个班集做过这样的试验,而每一次试验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教师授课的精神状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选择两节连上的课,在第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平缓的语速、中小音量、无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始终平静的表情,而在紧接着的第二节课上笔者开始神采飞扬、抑扬顿挫地给学生讲解知识,提出问题,并在教室中来回走动,这时笔者发现了很明显的效果:有不少昏昏欲睡的学生开始坐正了身姿,并开始积极地思考问题,另有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激情感染下主动站起来发表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看法,甚至有学生针对不同的看法开始展开辩论,整个课堂开始燃烧起来,变得激情四溢。

没有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来授课,纵使一堂内容很丰富的课,一堂知识点很重要的课,课堂上的学生也无法提起兴趣,更不会针对某些课程内容作深入的探讨,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谈!

2.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素质教育的特点和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创造型的优秀人才,因此,高校的课堂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予以特别重视。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学生身上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两个问题是:一是喜欢照搬照抄,不愿动脑筋;二是心中有观点,不敢表达出来。照搬照抄现象在课程论文写作与试卷作答过程中尤为突出。在评阅某次课程论文中,笔者曾做过一个统计,选择同一题目的学生论文中大约3/4的论文所表达的中心意思以及表达形式几乎完全相同。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们都愿意采取网络拷贝的形式写作论文,不愿意动脑筋,没有自己的任何观点。另外,心中有观点,却不敢表达出来,这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时,不少学生都积极思考了,可是却没有勇气站起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学生往往有这样的表现:或是眼睛盯着桌面一动不动,不敢抬起头来,或是抬起头来看着老师,眼神中闪动着希冀。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采取措施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

1.注重鼓励学生“说出”。表达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技能,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技能,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第一方面,老师需要注重语言艺术,以达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效果。对于那些埋头若有所思的学生或是眼神中闪动着希冀的学生,老师可以叫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如果学生吞吞吐吐,面有难色,老师可以采取“试探式”问法:“你是否同意刚才老师阐述的观点?”然后可以接着询问同意或不同意的原因,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把心中的话说出来。第二方面,适当地引进激励机制,可以将回答老师提问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明确地告诉学生回答问题是一种光荣的行为,是能力的体现。

2.注重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个只懂得照搬照抄,只懂得仿效别人,思维能力欠缺的人是难以被社会认可的,而大部分在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比较稚嫩,需要加强培养与锻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和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方面,老师同样需要注重语言艺术,例如“只要有论据支撑,那么你的回答就是正确的”“你可以提出一个论点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为它寻找论据”等等这样的话语对学生能起到很好的鼓励效果。第二方面,引入激励机制,可以将论文中个人观点的提出以及试卷中个人观点的提出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对那些有创造性见解的论文与答卷给予奖励。第三方面,改革考试内容,要尽量减少试卷中有关基本知识点、理论方面等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探讨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必须经过充分深入的思考才能做出解答。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锻炼与培养落到实处。

3.寓教于乐。想方设法调动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专业知识在其头脑中牢牢扎根,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首要任务。传统教学方式的特点是在沉闷的气氛中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寓教于乐方式的核心是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悟出道理。

情景短剧与角色扮演是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方式。例如为了让学生区别理论生产能力与有效生产能力,并掌握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代表一个公司,并让小组成员为自己的公司命名。公司的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原材料(老师给出的文字材料),按照产品的工艺规程(造句规则)制造产品(句子)。任务完成后,公司的员工数量、理论生产能力、有效生产能力、次品率等数据可以全部显示出来。紧接着,老师可以请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小组代表)上台来答记者问(回答各位同学关于各种数据的疑问)。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在一种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悟出相关知识点。再比如,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信息高度共享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来实现库存信息、库存预测信息、销售时点信息以及新产品开发信息等的传递。

4.课堂上的民主集中制。一个我行我素、不听取学生意见的老师,必定不会受到学生欢迎。学生往往会把尊重意见的老师当成朋友,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裨益的。首先,老师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听取学生的意见或建议,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民主,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翁,例如可以课间征集不署名意见小条,课间与学生当面交流,了解学生对相关方面的意见与建议。相关方面可以包括:幻灯教学的采用、语速快慢、音量大小、提问方式、案例讨论方式,甚至还可以包括考试的形式与题型等等。然后,老师可以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改进教学。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被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认可与接受。而是否能被社会认可与接受以及社会如何认可,正是大多数学生的迷茫之处。面对一双双迷茫的眼睛,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应肩负重任积极探索社会有用人才的培养之道,让学生不再迷茫。

参考文献:

1.金玉昆.社交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