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源管理建设方案

能源管理建设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能源管理建设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能源管理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临沂市节能监察支队,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叙述了能源管理体系的含文,分析了建立和运行能源管理体系的意义,即:促进用能单位提高效益和管理水平;提高用能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与促进用能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最后提出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充分识别用能环节和用能机会;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的综合节能方案;充分识别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以及做好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

关键词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15)03-0047-02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宋笑笑(1983-),女,山东临沂人,大学本科,主要从事能源管理工作。

能源管理体系是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成功体系模式,为用能单位进行能源管理提供的一种优化模式,其目的是带动和促进用能单位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 能源管理体系的含义

能源管理体系是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有机组合。包括组织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使能源利用过程和能源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能源管理持续有效。

能源管理体系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模式,使能源管理融入用能单位的日常活动中,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主要能源使用的信息来制定和实施能源方针,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及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根据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特点,对能源利用全系列相互关联的管理控制活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将策划结果文件化,规范并确保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和利用过程有效实施运行,使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运行机制,以实现用能单位的能源方针、目标。

2 建立和运行能源管理体系的意义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可以有效促进用能单位节约能源、降低成本,还有利于用能单位完善组织、规范管理、转变理念、提高形象。

2.1 促进用能单位提高效益和管理水平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解决了传统的能源管理方式中“职责不清、结果不明、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可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结构;可以帮助用能单位采用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管理手段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使用能单位有效地贯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促进节能目标的实现。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用能单位产品和过程设计中,充分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借鉴节能新技术和方法、最佳节能实践和经验等,促进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将用能单位管理能源的视角从单一的产品或者用能单位单元的效率转向整个用能单位的能源效率,从而拓宽了视野,有利于促进用能单位整体能源效率的提高。

2.2 是提高用能单位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有助于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降低生产过程的能源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能源价格上涨时保持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通过实施能源管理工作降低能源成本,对提升用能单位竞争力尤为重要。

2.3 是用能单位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能单位在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用能单位标准化管理体系,对于改善用能单位经营管理、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用能单位技术进步、增加用能单位经济效益、促进用能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能够使用能单位收集、落实能源管理相关标准,将用能单位日常的管理工作和操作规范沉淀为自身的管理、工作、技术标准,并可促进用能单位其它相关标准的实施,逐步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为措施、工作标准为保障的用能单位标准化体系。

2.4 能够促进用能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既可以促使用能单位形成现代化科学管理氛围,建立透明、公开的管理机制,增强用能单位凝聚力,又能够增强职工节能意识,提高员工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同时,还可以使用能单位通过宣传其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和环境压力所遵循的管理承诺及制定的能源方针,体现用能单位的社会责任,增进用能单位与社会的相互了解,增强政府和社会对用能单位的认可,提供用能单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使用能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3.1 充分识别用能环节和节能机会

识别重要能源使用的区域和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是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按照生产系统、辅助系统、附属系统的划分,组织相关技术和专业人员对各工序环节进行评估识别,然后再以整个用能过程为对象,统筹评估各环节情况,充分寻找节能空间。对组织的用能系统和动力供给系统进行匹配评估分析,探讨生产与动力平衡最佳调度方案寻找节能机会。

在节能机会的识别中可采用能量平衡测试、节能监测、能源审计及清洁生产评估结果、专家诊断、经验总结、员工合理化建议、参考行业节能技术信息等方式方法。要考虑能源转化效率、能源损耗、能源浪费、系统匹配情况、余热余压循环梯次利用、耗能设备效率、设备运行效率及节能指标、生产工艺节能参数、能源质量、生产原料和人员能力等因素。

3.2 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的综合节能方案

节能方案是实现组织节能目标的具体节能措施。节能方案包括:节能先进技术应用与节能技术改造(如改进工艺设计和产品设计);运行方式优化(如参数控制范围调整);生产组织优化(如提升生产效率以及动力与生产配合度)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等。

企业应当根据识别的节能机会开展方案研究,结合实际,充分应用国家的节能技术。方案要明确责任部门、具体措施和完成的时间表;方案实施后要进行节能量验证,确认其节能绩效,并将成熟的运行方法纳入运行规程。

3.3 充分识别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做好合规性评价

我国已经了多项与节能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划、政策、标准、规程等企业要结合本组织的产品、服务和实际情况,识别这些要求,并运用到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中。在确定方针、识别节能改进机会、制定目标和方案、运行控制、监视测量和分析、合规性评价、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中充分考虑并遵守这些要求,定期依据监视测量的结果做好合规性评价,特别是强制性要求的符合性评价。

3.4 做好数据统计分析

能源管理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是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的管控一体化系统。

第三条根据我国工业企业节能及节能新技术发展等情况,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开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工作。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将根据重点用能行业特点制定下发相关行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支持范围、技术要求等内容。

第五条申请享受补助资金支持的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的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要求;

(二)项目已经审批、核准或备案;

(三)主要建设条件基本落实;

(四)符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其他要求。

已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资金支持的项目,补助资金不再支持。

第六条补助标准原则上根据示范项目投资规模并综合考虑节能效果、技术先进程度等因素确定。

第七条符合条件的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由企业提出资金申请报告,按属地原则报项目所在地财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企业对上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八条省级财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企业的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核汇总,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九条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对上报的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核,确定支持项目和补助资金。

第十条财政部将补助资金预算下达省级财政部门,并抄送工业和信息化部。补助资金拨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相关政策,督促示范项目实施,保证项目按时完工,并实现节能效果。

第十二条对弄虚作假、骗取补助资金的地方,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追回相关项目的补助资金,责令地方财政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整改,并视情况对相关省份给予一定处罚。

第十三条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能源管理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1、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与保障,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让这成为可能。智慧能源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那什么才是智慧能源?智慧能源的本质是能源的优化,管理和服务,通俗一点就是节能减排和节能服务。在城镇化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成为经济建设发展的阻碍,由此,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2、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是传统能源行业与互联网结合碰撞出的产品。它是将能源管理与互联网通讯、云平台大数据分析相结合,集远程监控、云端数据备份、大数据分析、远程诊断等功能于一体的一套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来源:文章屋网 )

能源管理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柳钢的主要能源介质包括:洗精煤、无烟煤、冶金焦、碎焦、烧结矿、球团矿、煤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混合煤气)、电力、蒸汽、氧气、氮气、氩气、压缩空气、工业水、软水及除盐水等。根据柳钢的生产与能源管理模式,新建的能源管理系统主要涉及到:总调、计控所、动力厂、技术中心、气体公司、焦化厂、耐材厂、烧结厂、炼铁厂、转炉厂、热轧厂、冷轧厂、棒线厂、中轧厂、中板厂以及钢铁主业以外的主要耗能单位。柳钢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对各种能源介质和重点耗能设备的实时监控、控制、优化调度和综合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能源介质的生产、使用以及各种能源管网、关键耗能设备的运行工况,做到科学决策,正确指挥,确保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实现从经验型到分析型调度职能的转变。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完善能源计量仪表、自动化系统和网络系统,实现能源数据采集和能源系统实时监控;在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共同支撑下,综合集成生产与能源系统各种相关信息,实现集能源计划、实绩、统计、考核及报表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全方位能源管理,并挖掘企业节能潜力;在准确预测能源系统产、耗、存变化的基础上,实现重要能源介质的事前调度和管理,在保证能源管网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二次能源的回收率和利用效率,减少煤气放散和电力损耗,使得能源系统运行达到安全、经济和合理的目标。

根据上述的建设目标和主要内容,给出的能源管理系统整体功能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柳钢能源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架构包括:a.建立“适合实用”的能源数据采集网络。在现有基础上,按可靠性、冗余性和可实现性要求完善各级能源计量网络;完善柳钢的一级、二级和重要的三级能源测量点及数据采集平台;借助柳钢已有数据采集网络基础,建立“适合实用”的能源数据采集网络系统,适应未来能流和物流高度集成的需求。b.建立“高度集成”的能源综合监控中心。柳钢能源管理系统将覆盖与节能减排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主要包括:各动力介质系统信息(煤气系统、蒸汽系统、工业水系统、软水系统、电力系统及氧氮氩系统等)、固体燃料系统信息(无烟煤、动力煤、冶金焦及碎焦等)、重点炉窑、重点耗能设备和耗电设备信息、质量安全环保信息、生产关键信息、能源质量信息以及能源计量数据等。涉及一二级能源计量数据、重要的三级计量数据(动力厂三级电和非电数据、各分厂与重点耗能耗电设备相关的三级数据以及炼铁系统与固体燃料相关的三级数据等)、生产关键数据。其中,动力厂和厂外10套35kV变电站基于SCADA系统实现实时监视;其他分厂(焦化、烧结、炼铁、耐材及转炉等)在实现全厂联网的基础上基于实时数据库ESP-iSYS实现实时监视;动力厂关键阀门基于SCADA系统实现远程监控。c.建立“事前管理、事中监督、事后考核”为主线的能源管理平台。系统将实现从计划、调度、操作运行到统计、考核整个事务流的闭环管理。做到“事前有管理、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考核”。d.建立“准确可靠”的能源预测、平衡与优化调度模型。能源管理系统将通过采集、监控和分析基础能流数据,建立能源预测与优化调度模型,对能源介质(主要为煤气、蒸汽、氧氮氩气、压缩空气及电力等)的生产和消耗进行准确预测,对主要能源介质管网进行在线动态模拟计算,给出各能源介质(煤气和蒸汽动力系统、制氧机、压缩空气)的优化调度方案,通过能源介质产、存、耗的动态平衡和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平衡水平和能源介质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增效目标。

能源管理系统的实现

1能源计量仪表、自动化系统和数据采集的完善

为满足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要求,需要采集的数据包括一二级能源数据(动力介质、电和固体原燃料)、动力厂三级仪表数据(动力介质和电)、固体原燃料三级计量数据、重点耗能设备的运行数据、质量环保安全数据以及与能源系统相关的生产数据等。在该系统建设期间,共新增能源计量仪表35台,改造了243台能源计量仪表的通信接口,不仅提高能源计量仪表的配备率,而且为实现能源系统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提供了保障。建设期间还为2#空压站、混合煤气加压站、5万与10万气柜新增了PLC控制系统,并对动力厂14个关键阀门实现了远程监控。为了实现数据采集,在现有网络架构的基础上,能源管理系统在柳钢厂区构建千兆以太环网作为主干网,并利用三层交换技术实现大型局域网的VLAN划分,各分厂汇聚点与控制系统或下级单位(车间)采用百兆光纤收发器接入主干环网;网络主干拓扑设计为环形结构和树形结构相结合,其中核心层采用工业以太环网设计,各分厂汇聚层接入能源主干网采用树形结构。生产分厂典型的数据采集网络示意图如图2所示。各级能源计量数据,都能方便地接入能源与生产集成管理专用主干网络,进入到柳钢能源管理中心。此外,生产管理系统等也可共网接入,但又可与能源管理系统产生相互隔离的效果,达到数据传输互不干扰,网络安全稳定的目的。能源管理系统可通过硬件防火墙和公司办公网络进行连接,确保能源数据网络和办公网络的物理隔离。

2能源系统的综合监控与管理

该系统采用中控的实时数据库ESP-iSYS和Wondeware的SCADA软件Intouch,建立了“高度集成”的能源综合监控系统。覆盖各动力介质系统信息(煤气系统、电力系统、蒸汽系统、水系统、氧氮氩系统及压缩空气系统等)、重点耗能设备和耗电设备信息、质量安全环保信息、与能源系统相关的关键生产信息以及高炉新区信息等。基于SCADA系统平台集中监控一、二、三级能源数据,与关键能耗设备有关的运行数据,质量环保数据以及与能源系统相关的生产数据,在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上述数据的综合集成、监视和管理。能源综合监控系统集成能源数据诊断与校正、各能源介质系统和耗能设备实时监视、历史数据归档、事件记录和查询、报警、故障诊断与应急联动以及系统监控诊断等功能,并结合能源优化调度系统所具有的能源预测、能源管网模拟及能源优化调度等功能模块,实现集实时监控、报警分析、综合预测与分析、节能优化调度于一体的能源管控一体化。基础能源管理系统涵盖能源计划与实绩管理、能源运行管理、能源质量环保管理、能源设备管理、能源统计分析、能源考核管理以及能源报表管理等功能,实现从计划、调度、操作运行到统计、考核整个事务流的闭环管理,基于强大的数据挖掘工具和规范化的管理流程,提供准确有效的分析数据、有价值的节能建议以及强有力的考核措施。

3能源系统的平衡与优化调度

在该系统中,能源系统的平衡与优化调度是在基础数据的采集、监控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能源预测与优化调度模型,实现对能源介质的生产和消耗进行准确预测,对能源介质管网进行在线动态模拟计算,并在能源预测和管网模拟的基础上,以未来一段时间内能源消耗成本最低和能源放散最少为目标,给出各能源介质优化的调度建议和方案,通过能源介质产、存、耗的动态平衡和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平衡水平和能源介质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增效目标。

应用效果

柳钢能源管理系统已通过上述设计与实现,初步形成能流、物流和信息流高度集成统一的能源管控一体化系统,保证了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高效运行。该系统的预期应用效果为:a.实现了能源管理粗放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例如:能源监控和管理范围扩展到各分厂,实现了重要的三级计量数据全公司分享;能源监控和管理细化到重点耗能设备和耗电设备;工序能耗消耗实绩、主要能源管理指标、能源平衡报表实现了日跟踪;能源计划实绩、调度日志、质量环保、统计分析及定额考核等各类报表自动生成。b.实现能源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例如:可编制能源计划并通过煤气、蒸汽、电力的合理生产与使用,实现能源最优化利用;在线预测未来时段能源生产、消耗和存储,并提前给出能源优化调度方案。c.实现能源管理由经验化管理向科学化定量管理转变。例如:实时监控从全公司到重点耗能设备各个层面的数据和信息;及时统计分析出各种因素对能源消耗的定量影响;所有分层次考核基于及时、准确和直观的数据;调度指令基于统计分析预测数据和优化调度建议。能源管理系统中转炉煤气调度概况如图3所示,企业能源平衡报表如图4所示。

能源管理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一、历史发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节能减排上升为一项基本国策。各单位为降低能耗实现既定的节能目标,引入了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EMC)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提供从设计规划、到实施节能的一整套服务,从项目实施节省下来的能源费用中回收投资和取得利润,与客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实现双嬴。

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和应用尚处于“幼年期”。1962年,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局负责人邀请工程师Gondy Taylor对弗吉尼亚州四所学校能源使用状况进行分析,看能否有降低能源费用的可能,这个是有记录的最早能源诊断。但因当时能源价格低,这一超前实验没有得到共鸣。但从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关闭供油阀门,使世人第一次感受到能源危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就在我国示范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达成了共识,并决定共同实施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开展节能工作。1996年是个关键节点,这年,我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实施了大型节能合作项目,正式将“合同能源管理”引进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能覆盖的行业很广泛,用能行业都和它相关。高等学校集教学、科研和生活于一体,既是人口的高密集区,更是能源消耗大户。根据统计,2011年占到全国总能耗的9.6%。党的“十”第八章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校作为能源消耗大户,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责无旁贷。所以,在高校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进行能源管理方法研究和探索,是当前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有力措施,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常见风险。相比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机制,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起步较晚,还面临众多障碍。如信用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节能人才,能源价格市场化没有建立等,这就使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实践运行中遇见很多困难和风险。通过对已有的各高校节能项目申报材料分析发现,在目前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过程中,各高校对如何选择节能项目和项目运作模式没有清晰的思路,对双方所承担的责任和节能效益的分配也没有明确,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风险和管理控制也没有注意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推广和节能工作的开展。下面就高校在引入合同能源管理中遇见的风险进行归纳。

1、合同风险。合同文本签订不规范,没有对技术、数量和金额等等进行明确;对合同履行过程时间节点没有规定;文本缺少附件(附件一般都包含对正文关键条款的解释和延伸);不重视服务,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是集设备、服务、工程于一体的。

2、技术性风险。产品技术成熟度,节能实现程度是否能达到预期期望。设备性能可留有扩展空间和新设备对接接口。

3、人的风险。主要有项目双方沟通协调问题;客户管理层重视程度;服务操作维护工作人员的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使用者对节能的认识。

4、意外风险。影响合同能源项目顺利实施的意外因素主要有政策变化、能源价格、成本变化、自然灾害、技术升级等不可抗力因素。

三、防范对策。各高等院校在进行节能改造时,积极引入合同能源方式能够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需要能对合同管理项目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各种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效率,提高办学效益。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

1、对高校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实施前的风险分析。用能状况诊断是项目开展的基础,可为确定能耗基准、节能措施和节能目标提供支持。高校应在了解和掌握用能状况的基础上确定适用具体项目的节能措施,是更换设备,还是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是优化用能环节,还是改善用能管理,在此基础上形成项目方案,通过本研究使得高校对要实施的项目应有充分认识。

2、对项目实施进行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合同能源管理风险识别是要从错综复杂环境中找出合同能源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了风险评估,并按照效益与风险对等的原则,确立了基于风险系数的效益分享额和分享期限。为高校提供识别风险,提高收益,提出一种定量分析风险和效益的评价方法。

3、对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效益分享方式、测量和验证进行确定。在项目方案确定的情况下,量化节能目标,双方确定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实际的节能效果如何,需要通过测量和验证来进行确认。

4、建立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绩效评价。设立绩效评价指标--结果指标与行为指标,绩效评价标准制定,实施绩效评价--绩效衡量、差异分析、差异调整。避免缺乏可操作的业务流程,防止盲目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风险进行预警提示,提供解决思路。

能源管理建设方案范文第6篇

通过碳足迹优化生产流程

“说到节能减排,首先要看企业的意识。”连志伟告诉记者,“其实,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从未来两三年来看,这种压力可能不会对企业造成根本性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企业踏上节能减排之路是不可避免的。”

连志伟中肯地告诉记者,在国内外各种新标准新法规层出不穷的今天,如果企业没充分的准备,没有足够的经验,那么,一旦新法规来袭的时候,企业就不可能做到快速应对,因而不能达到国外政府和买家的要求,最终会错失商机。

“对碳足迹分析要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来考量。从原材料的选择,到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再到产品使用和废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如果企业能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去分析计算出产品的碳排放是多少,就有可能从整体流程上找到系统改良的方法,从而实现最终意义上的节能减排。”连志伟说。

连志伟介绍说,在这一领域,SGS可以应客户的要求,提供碳排放的数据,帮助企业做出快速评估,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用来帮助企业找到节能减排的重点应该落脚在什么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很对企业会认为碳足迹的计算可能会意味着这成本压力的提升。连志伟坦言这种一种误解。“其实,这只是一个数据搜集的过程,不会对企业构成根本性的成本压力。”连志伟说,“产品碳足迹的计算,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改换原材料、改变生产过程,事实上,这一过程,首先是要了解企业的状态,在了解状态之后,SGS才会找到突破口,协助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告诉企业从哪些方面去实现减排。”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依照连志伟的经验,通过碳足迹的计算培训,可以帮助客户去建立自己的团队,培养企业内部的员工,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系统,以持续改良并维持产品的良好能效状态。

事实上,在国际上,已经存在ISO14064和ISO14067等关于碳排放的标准。这些标准,会给企业一个框架,告诉企业应该将碳排放控制在什么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对于这些法规有足够的应对能力。

连志伟告诉记者,为了协助企业从容应对,SGS不仅可以协助客户做碳足迹盘查,使企业获得碳排放标识,还通过对客户的培训,让客户懂得如何去改良生产过程。最重要的是,帮助客户建立相关团队,以增强企业的应对能力,使企业能够把控自己的碳足迹管理。

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实现高效运转

“一台机器,一天可以运行5个小时,也可以运行24个小时,如果操作没有改良的话,不管设备多么先进,也不会有好的能效表现。”连志伟说,“因此,企业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通过这个管理体系,去有效地减低能耗。”这就是说,单纯依靠节能技术已经不能最终解决能源供需平衡等问题,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已经成为能源管理的关键。

据介绍,在国内,《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已经于2009年3月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于2009年11月开始实施。而在国际上,ISO 50001旨在为用能单位提供一整套国际化、标准化的过程管理方法,并将节能措施纳入到组织的管理体系中,包括微调生产工艺和改进工业用能系统的效能。“ISO 50001是一个很好的使企业有效地管理能源的工具和手段。将来,中国的国标很有可能不断向国际标准靠拢。”连志伟说。

在实践中,SGS经过经验积累,发现企业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方面存在两方面的考验。“第一个挑战是对设备运行表现出来的数据进行检测,诸如发电机、空调机组等,这些设备的能耗检测需要有专业的测量工具和专业的人员才能得以实现;第二个挑战是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是一个全新的标准,因此企业在进行认证的过程中,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

鉴于此,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方面,SGS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让客户认识到如何通过这些标准提升整体的能效方面的表现。“其实,建立这样一个体系,一开始的投入可能不会太大,SGS会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去评估自己的状态。即使是改换设备,也会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方法去评估这些方案。”连志伟说。

实际上,在SGS的服务中,通过利用过程方法识别、评价、控制能源因素,不仅可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持续改进。

通过培训打造坚实团队

松下幸之助曾将说过:“培训很贵,但是不培训更贵。”在SGS这里,无论是碳足迹计算,还是协助企业建立自己的能源管理体系,无不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通过对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培训,不仅可以使企业可以达到符合相应标准的目的,而且可以建立企业自己的团队,使企业在以后面对此类问题时,具有从容应对的能力,使企业整体在能效方面持续表现良好。

能源管理建设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服务 均衡用能

2014年7月份广西中烟南宁卷烟厂“十二五”一期技改主体工作基本完成了,在此期间,公司正在推动能源管理体系(GB/23331:2012版)的建设。参照行业中部分实施技改的卷烟厂的能耗情况,南宁卷烟厂提高了能耗目标的预算值,以缓解技改期间非生产能耗增加、有效产能减少、生产试车空耗、能源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014年8月份,南宁卷烟厂依据《能源评审管理程序》要求,进行了厂区全范围的第一次能源评审,评审中对能耗数据统计、分析显示万支卷烟综合能耗(kgce/万支):由技改前2012年2.66,下降至技改期间的2013年2.61和2014年上半年2.03,若以2012年为基准,下降幅度为1.88%和23.68%。

数据表明:南宁卷烟厂在技改中能耗有显著下降,且有持续下降的趋势。为找到其中优秀的节能经验,结合公司推行的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构建广西中烟卓越的能源管理模式,笔者对南宁卷烟厂“十二五”技改能耗管理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均衡用能设计的目的和潜在利益

将均衡用能引入动力供能规划和产品的工艺设计中,能减少企业技改项目建设和投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利能耗影响。在实现均衡用能设计的过程中,企业及其竞争力、顾客和其它利益相关方都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利益。潜在利益可包括:

通过优化布局和能源绩效参数的使用而降低能耗,使过程更稳定和高效;促进革新和创新;增强员工的动力;提高对节能降耗的认知;降低能源管理的风险;改善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

二、建立整体性和前瞻性的能源战略

在三大类型(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的节能方式中,企业往往重视技术节能或(和)管理节能,而忽视结构节能。而在国家倡导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多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石化能源的比重,会是长期贯彻的方针。

南宁卷烟厂技改过程中,锅炉使用天然气替代柴油(重油)做燃料,同时引入光伏发电项目,均是出于整体性和前瞻性的能源战略的考量。

制定能源战略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 产品工艺相关的问题

企业将均衡用能引入产品工艺的设计和开发,需考虑下列相关的问题:

一是早期引入,即在设计和开发过程初期确定能源因素;二是工艺的复杂程度,可将多种工艺利用DOE方法,优选固化;三是多准则概念,即考虑主要相关的能源消耗和能源因素;四是在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考虑取舍。

(二)信息对称原则

信息对称交流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

内部信息对称交流需要建立从员工获得有关均衡用能有关问题信息反馈的机制,如制丝车间的真空回潮工序在作业时,蒸汽能耗峰值超过10t/h,每个生产批持续时间约在30分钟,属于间歇式、爆发式的能耗环节,动力车间锅炉的供汽负荷为保障其峰值用汽量,会长时间维持较高负荷的输出状态(以20t/h锅炉供能为例,火力调节至80%以上),但蒸汽耗量长时间处于3-4t/h的能耗水平,造成典型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大马拉小车”的状况。

通过加强制丝车间用能信息的通报,使动力车间锅炉班组准确掌控用能量的变化,就可以避免锅炉长时间的高负荷空耗,形成用能联动管理机制。

外部信息交流可以迅速提升能源绩效,稳步引入均衡用能设计价值和利益的机会。外部信息交流关键在于节能政策、行业节能技术、经验交流等。通过外部信息交流,仅空调系统节能一项可发掘的节能量占空调系统能耗的25-30%,约占全厂总能耗的10%。

依靠外部交流学习的空调相关节能机会如下:

一是空调智控系统,利用主机智能节电器、计量系统、远程监控三大功能模块,减少了绝大部分不适当、适时调控的能耗;二是根据现有冷冻/却水循环系统的运行参数,计算现有系统的实际功率和效率,找出系统的“最佳工况点、最佳匹配点、水力平衡点”,由厂家专业设计,量身定制高效节能泵,替代原有的常规水泵或用智能节能(Smart Power Saving,SPS)技术应用到电动机节能控制上;三是空调动态冰蓄冷(冰沙蓄冷)的应用,以实现“夜间蓄冷、白天供冷”,“夜间蓄冷”保证主机在最高能效比运行,“白天供冷”正做到“用多少冷就给多少冷”。

提倡环保意识,既省钱又节能;四是利用天然冷源,过渡性季节,不必开制冷主机,完全可以冷却水塔达到降温效果等。

三、推行系统化节能管理模式

(一)系统化管理的作用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调查发现:组织推动一次性的节能改进活动后,可能因为缺乏适当的管理机制,无法形成有效的节能效果。一次性的节能改进活动如图1所示。

但是,当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后,可以透过系统化的PDCA的管理循环,引导组织持续改进节能绩效,降低能源使用成本。持续改进的能源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南宁卷烟厂在技改过程中,也在探索能源管理体系(GB/T23331-2012)的充分应用,不仅利用过程方法加强能源效率的管理,还更深入研究了管理系统方法对能源效率的整体影响。

在建设能源管理体系时,明确了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和过程,利用系统能源效率管理理论和过程方法对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优化和控制,运用P-D-C-A的管理模式,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用能控制和持续改进,形成了“过程-系统-持续改进”型的能源管理体系应用思路,如图3所示。

(二)预先行动的方法

将能源因素引入产品工艺的设计和项目建设(或改、扩建)规划期,寻求预防不利能源消耗、能源效率影响的发生,它提供了一个在产品全工艺周期和项目投产运行中预见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系统的机会。采取预先行动,可大大增加获益的机会。反之,在产品工艺的设计和项目建设(或改、扩建)规划期末考虑能源因素的影响,等到产品上线、项目投产后,再采取降低能源消耗或提升能源效率的措施将增加数倍的难度和风险,甚至出现无药可医的严重后果。

南宁卷烟厂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通过对GB/ T2331-2012标准“4.5.6设计”条款的反复学习和解读,在技改阶段就适当进行了合理用能评估,如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标准、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及有关部门规定的其它内容;用能总量及用能种类是否合理;是否采用先进节能工艺技术;是否达到国内外能耗先进水平;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产品目录;能耗指标分析;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和预期达到的节能效果分析;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是否合理、先进;经济效益分析等。

这种预先行动的方法为技改后节能降耗打下了笃实的基础。

(三)认真执行现行管理体系

南宁卷烟厂能源管理体系的程序(主要管理过程应用)文件以质量管理体系现有流程为基础,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纳入计量管理体系控制,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绩效参数控制结合TnPM活动制作看板进行有效管理。能源管理的意外事故、紧急情况或潜在灾难的预案规定,通过修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应急预案来体现,这些融合式的体系推进形式,将能源管理的模块工作有机融入了已成熟的管理标准,减少了新体系推行的难度和效果不可预知性。

(四)方法学的应用(多学科方法)

在GB/T23331-2012标准中,提出“方法学”的要求,如“4.4.3 能源评审要求”,南宁卷烟厂以提升能源绩效为目的,利用多学科优势结合的方法,将最佳节能实践或优秀经验加以固化,形成一套方便使用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通过相关学科的引入,将精益能量分析、基本负荷分析、最佳技术评价、夹点分析、物料平衡、物流分析、统计模型分析等方法应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策划和运行中,可提高将能源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项目规划的成功性,具体的开发应用由能源管理的多职能小组来完成。确保所有相关的经营职能都对能源消耗、能源效率的改善有所贡献。

四、精细化用能的部分理论分析

(一)产品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方法用于确定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相关的能源因素和能耗影响,以此帮助制定设计方法。减少产品能耗影响的设计的局限性和主观性。充分考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可确保:

产品生命周期中最相关的能耗影响被确定;对那些主观上认为能耗影响很小,而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流程或工序加以考量;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的能耗影响,还要关注产品在生产系统中的能耗影响;能耗影响不从一个生命周期阶段转移到另一个生命周期阶段,或从生命周期的某一中间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

如热气流烘丝工序,温度控制一般设定600±50度,较大的温度波动会造成能源浪费,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的观点来审视,此类产品工艺有高能耗的特点,如果不能将工艺余热充分利用,则其相关牌号的产品均会被附上高能耗的标签。

整合要求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和能源因素有助于确保在权衡大多数设计决策后找到适当的节能方案:

在不同能源因素之间进行权衡。为减少产品烟丝量所进行的优化,可能会对其卷包效率或终端消费产生消极影响,可以比较每项方案的潜在能耗影响,促使决策者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在能耗、经济和社会利益之间进行权衡。这种权衡可能是有形的(如低能耗成本、减少有害废物)、无形的(如方便性)、情感的(如形象):通过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有益于环境,可能增加初次成本,但同时也会产生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低碳经济)。

在能源因素、技术因素和(或)质量因素之间进行权衡。如:设计决定的某种材料,可能会对产品的能耗产生消极影响,尽管该材料本身是对质量提升是有益的。具体见图4。

(二)物质流成本核算――资源节约、再生利用和能量回收利用

在不对产品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前提下,优化其所需资源(材料和能量)的使用,减少所用材料的数量和有害性也可使制造和工艺过程中废弃物(废能量)的产生最小化。

ISO 14051物质流成本核算(MFCA)标准是“环境管理计算”的主要工具之一,该标准主旨是提高生产过程中预期物质的产出以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从而帮助组织减少成本,物质流成本核算是一种能够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其物质和能源的使用活动的潜在的环境和财务后果,并通过改变这些活动,寻求环境和财务改善机会的管理工具。

物质流成本核算通过开发物质流模型促进物质使用活动不断增加透明度,这种物质流模型以物理单位跟踪和量化组织内的物质流和库存。在物质流成本核算中能源可以包括在物质中或单独量化。由物质流产生和/或与之相关的任何成本随后量化并分配到物质流。物质流成本核算尤其强调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和与物质损失,例如废物、空气排放、废水等相关的成本的比较。

MFCA 的理论根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在MFCA方法中,先根据物质的物理单位如重量、体积或容量等计算某个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和能源等,然后相应换算为资金单位,来计算生产成本。MFCA 仅供组织有效计算生产成本而用,与组织需要对外公布财务数据而依据的财务成本的法律和法规无关。MFCA方法适用于任何组织类型,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等,无论是大型组织还是小型组织。

(三)将能源基准变成活动的标尺

能源基准是测量与能源绩效有关的特性的方法。该测量可将具有相似工艺的、早先的产品或竞争者的产品作为基准进行比较,衡量当下的能耗水平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为了基准的先进性,应依据更详细的分析结果对特性选择进行定期验证。然而能源基准经过分析和统计确立下来的通常是一组固定数据,可方便比较一段时期的能源绩效;但对于时刻受不同因素影响而不断波动的能耗来讲,其对比的意义重要性则不大。为了让能源基准也变成活动的标尺,可以用E-P工具将能源基准赋予一定的条件,并分析出相关变量的影响度,让能源绩效和用能环境关联起来,随时可以利用能源基准动态了解当下的能源绩效状况。

如图5表明了产品生产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同时,对于如何提高能源绩效,给出了分析的基础依据。

从图5可以看到企业的电能消耗与基础电量E0、企业产品量P以及与生产有关的各种能源变量a有关:E= E0+aP。在基础电量E0、企业产品量P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变量a非常重要,能帮助找出用于非产品生产的能耗以及产品生产中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降低变量a,提高能源绩效,达到节能。

参考文献:

[1] 张晓光.一般均衡的理论与实用模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美)丹尼尔・耶金著,朱玉摹⒀种久粢.能源重塑世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3] 史兆宪,赵旭东.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节能信息传播中心,节能减排技术指南丛书――最佳节能实践案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能源管理建设方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近年来,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986年起实行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来,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十年来较快速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紧迫的节能形势迫使我们需要找到另外能够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的途径。

1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提出背景

当前,我国民用建筑中,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较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较少,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中还出台了相关技术规程、标准或技术导则,建筑节能现行法规标准基本上偏重于建筑节能设计、施工。由于建筑能源的消费是建筑最大的运营支出项目之一,同时也是最难以估算的。日益上涨难以估算的建筑能源成本将使企业在运营发展、管理预算和资本增值计划上遭遇极大的挑战,节能能源对于客户正常的商业运作至关重要。根据合理用能的思想,需改变过去单纯以增加资源供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将提高需求方面能源利用率,从而节约的资源统一作为一种替代资源,以引起建筑节能的方向。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方案及其管理机构应市场需求也应运而生。

2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的内容

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是基于建筑市场运作的、全新的建筑节能新机制。建筑合同能源管理不单是单一推销建筑设备产品或建筑技术,而是推销一种减少传统建筑能源成本的能源管理方法。最大特点是:客户不需要承担建筑节能改造的资金、技术、风险,并且可以获得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后带来的收益和能源服务公司提供的免费建筑设备。作为建筑能源服务公司,不仅要有为各种用户提供解决建筑节能方案的能力,还要有相应的融资手段和资本运营能力。

3建筑节能的主要技术措施

从我国建筑节能的实践来看,建筑节能主要分为二部分:一是建筑本体的节能,主要有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二是建筑物内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根据文献所述在各类建筑中,用能设备是节能的重点,依次是暖通空调、照明及热水供应。通过有针对性的应用能源管理计划中的各项方案,能够创造能源用户、建筑节能服务公司、政府多赢的机会,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

3.1用能设备系统能耗测试评估

通过对用能设备系统能耗的测试评估,了解用能设备系统中的水量和平衡程度,了解冷却塔、制冷机、热泵、水泵、风机、锅炉及照明设备等主要用能设备的使用效率及工况。评估系统具有可靠性、可操作性,对供热通风及空调系统能耗进行统计,定期对耗能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与其它楼宇进行对比,对楼宇能源消耗进行评估。在保证室内环境品质作为第一底线的前提下,找出各种能耗的节能潜力并提出改进建议。

3.2蓄能系统的利用

蓄能技术是一种通过峰谷电价差来降低空调、电采暖费用支出的技术。蓄冷空调系统蓄冷时,应在夜间低谷时段用电;融冰释冷时,应在用电高峰时段,以达到对电网移峰填谷的作用。蓄热锅炉夜间利用低谷时段进行蓄热,不在日问用电高峰和平时启用。这对于提高供冷(热)效率,降低费用开支,引导用户合理用电,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少用高峰电有很好的帮助。

3.3空调风系统节能运行

对于间歇运行的空调系统宜在使用前30min启动处理机组进行预热或预冷,空气处理机组宜在使用结束前15min关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时,在不影响风量平衡和室内气流组织的前提下,宜尽量增大送回风温差。为保持空调运行期间建筑物的内部风平衡,应合理控制新风机组和排风机的运行,防止外窗开启以减少无组织新风。在室外温度适宜时(春秋季节、夏季夜间),应充分利用新风降温,减少机械制冷运行时间。

3.4空调水系统节能运行

在空调水系统一次泵定流量和二次泵变流量中,冷冻水和冷却水泵开启台数应与开肩制冷机的台数相等并应实行“一对应”的连锁控制启停。当冷冻泵、闪动泵可变频调节时,应对其转速进行控制,使冷冻水、冷却水的供回水温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使循环水量与负荷变化相适应,应对水泵进行调整,使系统达到工况点避免通过调节制冷机房内的阀门控制流量大小而消耗大量的能量。

3.5多台冷源设备节能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