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艺术与策划

文化艺术与策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文化艺术与策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化艺术与策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创新策划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策略

一、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

(一)丰富群众的生活

当前,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相对较大,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可以有效的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舒缓人们的压力,从而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同时通过群众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可以极大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可以在文化艺术活动中欣赏别人的作品或者表演等,也可以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表演或者作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也能传播积极健康的文化。

(二)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

目前,在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活动中,我国各地区开始注重文化机构的建设,譬如文化馆、博物馆、文化站等等。这些文化机构通过策划各式各样的文化艺术活动,让人们在活动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可以促进群众文化素养的提升。群众在这些文化艺术活动中可以欣赏到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可以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同时随着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可以让群众更深入的了解各种艺术形式,开拓群众的视野提升群众的文化艺术修养。

(三)传播积极健康的文化

从当前我国各地区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来看,大部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都注重与传统文化风俗、传统节日、公益事业等内容相结合,通过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向群众传播积极健康的文化。通过这些形式的文化活动使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悠久的文明,激发群众的民族自信和爱国热情,并且将社会正能量与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更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群众受文化艺术活动中所蕴含的积极健康的文化的影响,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弘扬社会主旋律。

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创新与策划的基本方法

(一)注重创新

当前人类正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各种信息,因此单一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形式和内容很容易使群众产生审美疲劳,无法有YiShuPingJian效的吸引群众参与其中,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必须注重创新。只有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足够新颖,才能吸引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才能使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时,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本地区的文化特色,注重文化艺术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文化机构工作人员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开创新颖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有效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二)注重资源整合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文化机构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时,要注重合理利用各项资源,包括相关的人员、设备以及技术等等,通过合理配置这些资源,开展一些可以吸引群众参与其中的文化艺术活动。文化机构可以分析本机构内文化工作者的优势以及现有的技术和设备,并积极邀请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群众共同参与活动的举办,无论是音乐、书画,还是舞蹈以及其他艺术形式,都可以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此外,文化机构应主动与企业、商家等进行合作,吸纳部分社会资金以及技术资源,这样就可以使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并且也能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

(三)注重借鉴与融合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基本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时,各地区都有自身的特色。因此,文化机构应注重借鉴与融合其他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加以利用,从而开创出新的的文化艺术活动形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借鉴其他地区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有效来开拓文化工作者的思维,从而更好的完成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新和策划工作。此外,文化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要多注意了解和学习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以便在策划活动时可以有的放矢。

三、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创新与策划的基本原则

(一)结合实际

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从现有的实际条件着眼,能够围绕着活动主题,充分的考虑活动场地、活动经费、参与人员等具体情况,并且在保证安全、协调各方,切实获得场地、电力、城管等相关部门支持下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现代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发展更注重短小精悍,强调小规模、高质量、长期性开展。着力满足群众的积极参与需要,强调有效降低活动的门槛,在低成本的原则下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二)贴近群众生活

现代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来源于群众生产生活,注重群众文化活动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出发。贴近群众生活就是走向群众生活,注重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为群众的生活服务,首先,能够深入百姓中间,在社区和进校园、进企业等“结对子种文化”活动中,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活动需要。其次,传递优秀群众文化活动样式,从群众生活中挖掘艺术源泉,着力在群众生活中让群众受益,引导群众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中,更好的展示百姓精神风貌,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第三,打造文化志愿服务体系,着力运用市民点餐制满足群众学习艺术样式的需求,真正的在上门送服务基础上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三)结合群众需求

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因此文化机构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时,要注重分析和了解群众真正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在组织开展活动将群众的需求考虑在内。文化机构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不能仅仅通过机构就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往往无法有效满足群众对于文化艺术活动的预期,从而也就难以发挥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作用。文化机构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注意做好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调研工作,挖掘群众的文化需求和艺术喜好,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这样才能有效的吸引群众参与其中,并且获得一定的收获。

四、创新和策划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定位

我国政府鼓励各地区文化机构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本质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艺术服务,所以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必然是以群众为基础,从群众的实际精神文化需求出发,满足群众对于文化艺术活动的预期,这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基本定位。文化机构以及文化工作者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时,首先要明确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定位,不能使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脱离群众,脱离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工作者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切忌闭门造车,要多走访群众,多了解本地的文化特色以及群众的艺术喜好,这样才能有效确保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二)明确当前举办活动的条件

文化机构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时,要明确当前举办活动的各方面条件,譬如相关工作人员、演出人员、展览作品、活动场地、活动经费等等。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文化工作者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时必须要严格明确当前可利用的各项资源,并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才能确保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前,文化工作者必须各项可利用资源做到心中有数,统计好各项资源,以便在开展活动时合理的调配,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明确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主题

文化机构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时,必须要明确本次活动的主题,切忌在一次的活动中融合多种艺术形式,要明确当前活动的定位和主题,这样有利于文化工作者在策划具体活动流程和内容时选择适合的模式。譬如以娱乐为主体的活动就可以在开放性的场地中举办,活动形式以轻松娱乐为主;文化定位的活动适宜在室内环境中举办,可以采用展览、讲座等形式,活动要注重突出文化内涵和主要的艺术形式。如果在一场活动中需要有多个主题,文化工作者在策划活动时要注意加以区分,从而便于不同受众参与。

(四)活动策划要周密

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时往往参与人数较多,活动中不可控的因素相对较多,因此文化机构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时必须要做好周密的策划,注重活动的各项细节,将活动的各项流程细化,将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状态或者突发事件要开率在内,并做好相应的预案。在活动开始后,要安排相应的人力做好活动现场的安保工作,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或者意外时进行按照紧急预案做好应对。

五、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创新与策划的策略

(一)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

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生活,但是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社会教化作用,因此,在策划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时,要注重文化艺术形式对于群众所起到的教化作用以及示范作用。在策划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融合,加深群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从我国诸多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中提炼出适合当前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元素,从而发挥出先进文化对于人们的引导作用。

(二)创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载体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也必须随之进行一定的革新,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文化机构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要想确保各项工作的目标得以实现,必须要创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载体,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让各个艺术形式的人才分别组成相应的小组。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方面让艺术人才在组内进行有效的交流,一方面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时可以更加有效的利用好人力资源,提升筹办文化艺术活动的效率。

(三)注重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内涵

当前,随着我国的发展,群众的受教育层次和知识水平层次都相对较高,对于文化艺术的欣赏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因此,文化机构在策划组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时,要注重文化艺术活动的内涵,不能浮于表面,这样才能使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同时群众在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深入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使得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得以提升。文化工作者不断的丰富文化艺术活动的内涵,不断在活动中融入优秀文化艺术,可以使群众不断的融入到文化艺术活动中。

(四)注重培养基层文化工作人员

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需要大量的文化工作者参与其中,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文化机构的工作人员都相对不对,在策划组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时往往捉襟见肘,无法有效满足开展活动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培养,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工作者队伍,从而组织策划高质量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最大限度的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艺术与策划范文第2篇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团委社团部第五届社团文化艺术节

二、组织机构

主办: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团委

策划承办:团委、社团部

三、活动主题

释放青春活力、繁荣社团文化

四、活动目的

携手社团风采,共谱青春华章

五、活动时间

5月9日至5月16日

六、活动简介

我们以 释放青春活力、繁荣社团文化 为本届社团文化艺术节的主题,旨在让大家见证我们蓬勃发展和不断创新的社团集体,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带给全院师生全新的视觉盛宴和精神享受。

七、活动计划

1.本届社团文化艺术节的具体策划工作由团委 社团部全权负责,并成立创意小组参与策划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好社团宣传,汇聚社团力量,展现社团风采。如社团博客平台、学院广播站、社团海报版面、社团特享教室、社团共享设备等

3.社团文化艺术节期间的社团活动由多个社团联合举行,活动地点则根据活动性质分为四块:

八、活动安排

1.活动前一周开始准备宣传工作

2.五月九日,举行第五届社团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并邀请团委老师及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3.五月十日,各社团活动正式开展

4.五月十六日,举行 青春 我们在路上 社团晚会,暨第五届社团文化艺术节闭幕晚会

九、活动注意事项

1.各社团在活动期间要严格遵守社团秩序,要服从团委 社团部的安排或调度

2.如遇恶劣天气等特殊原因,影响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团委 社团部将与各社团另行商洽活动时间、地点或活动形式

十、活动经费

1. 礼炮:6个*8元 = 48元

2. 打气筒:1个*5元=5元

3. 气球:2袋*9元=18元

4. 彩带: 2个*2元=4元

5. 矿泉水:1箱*20元=20元

6. 横幅:6元*7米=42元

文化艺术与策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艺术展览策划;艺术展览机制和运营模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121-03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标志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工作, 成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当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包括体现国家意识形态,代表城市文化形象,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为市民提供基本文化服务的设施、机构、运行机制、活动项目、政策保障等集成的系统[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更好地实现文化惠民。西方国家历来对社会文化发展高度重视,对公共文化服务给予特殊的鼓励、扶持和优惠政策。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公共教育、公共文化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重点,既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又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施美术馆、博物馆公众艺术教育职能的主要形式――艺术展览,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对于城市文化形象的树立,民族、国际的艺术文化和思想的熏陶,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一、艺术展览的公共艺术教育职能

(一)公共艺术教育职能的实施

在我国,博物馆、美术馆具有收藏、研究、展览和教育等多元社会职能。随着近年来社会整体对于文化艺术学习的渴望,博物馆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职能表现得日益突出。美术馆、博物馆已经从“艺术家和藏品”为中心转移到以“公众”为中心上来。发挥其公共艺术教育职能,是历史和现实赋与美术馆的神圣使命。艺术展览是美术馆、博物馆为公众服务的基本载体,也是把专业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成大众普及文化的重要途径。它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是艺术公共性的一个重要的实现方式和重要方面。作为公众认识和了解艺术与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艺术展览搭建起艺术作品和观众交流的平台,保障和实现每个公民的艺术文化权利,实施了公共艺术教育的职能。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公共性已经成为美术馆、博物馆的主要特征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德国学者尤根・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公共性”的理解,即公众们自由交流和开放性对话的过程,是一种表达意见的空间[2]。艺术展览公共性的内涵是:艺术展览应以广阔的公共空间为基点,以民主为原则,面向广大的公众展示以批判性艺术语言创作的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家与公众间自由平等的艺术交流,达成人类个体间对公众使用、关切或触及切身利益关系的事物及价值观念或生命意义的一种共识[3]。这一内涵要求艺术展览在主题、空间、内容、服务这些方面来实现当代艺术展览的公共艺术教育职能。首先,在当代艺术展览中,主题的设计从始至终贯穿于展览的全过程,是整个活动的灵魂部分。主题的确立上要选择观众最关注的社会、文化问题,打通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之间存在的障碍。其次,精心设计展览空间,使其既符合观众的视觉和心理,又富有文化艺术意境,让观众自然而然融入其间;同时,除了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等为代表的官方主要展览场所以外,要开拓更广阔的公共空间作为展览地点,如私营画廊、民间美术馆和艺术区等非专门展览场所,露天公共广场、大型商业场所、电视报刊、网络虚拟空间等,以及各类非公共场所,如私人住宅、企事业单位的仓库、车间等,以达到吸引尽可能多的观众观展的目的。此外,展览作品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也要体现出公共性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公众积极欣赏艺术作品,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再次,运用各种展览技术手段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展览服务是艺术展览实施公共艺术教育职能中重要的一环,如举办讲座,导览服务,教育互动,出版展览文献、进行展后调查记录等活动,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理解、交流与艺术相关的经验与知识。

从公共性角度来讲,艺术展览在当代中国的现状主要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公众逐渐重视自身应该享有的文化和艺术权力,对艺术展览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主流艺术的各种大型展览和国外相比在数量上可以称得上是展览大国,但并非质量上的展览强国。展览多由官方举办,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展览实际的效果与投入不相匹配,变成艺术界内部的学术活动,导致“曲高和寡”的情形。观众基本上是同行,普通的民众很少,能够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为观众传颂的艺术展览不多;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涌现出了许多独立或兼职策展人参与展览策划,这是对传统策划方式进行的新的尝试。但由于经济、政治、艺术家等客观原因,面临一些特殊的挑战和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艺术展览的公共性。具体体现为:展览策划和展期时间短;选题的主动性、预见性、公众性不够;作品选择不精;学术准备不够;资金不足;推广乏力等。因此,在当代社会的公共领域中,为了充分实现当代艺术展览的公共艺术教育职能,塑造观众的思想情操,亲近艺术,培养大众的审美意识和健康人格,必须让艺术和文化走出象牙塔,走进公众的日常生活,并与观众形成一种开放、互动、交流的关系。当前,艺术展览正在朝着大众化与普及性的方向展开实践。

(二)艺术教育的补充

美国艺术教育学者艾斯纳(E. W. Eisner)认为,艺术学习应该包含三个层面,即创作、评论与文化。[4]艺术展览在文化艺术的传播中和传统学校艺术教育、书籍相比,具有普及性、长期性和针对性的特点,优势无可比拟。中国传统的学校美术教育比较侧重于对艺术技巧的掌握,而在艺术学习的另外两个方面―批评与文化却重视不够。我们需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与各类学科相辅相成的作用,通过艺术展览中其丰富的艺术品原作资源,对观众视觉阅读进行熏陶,和观众进行互动,让大众参与其中,从而提高了受众之于不同类型艺术与文化的感受力与理解力。

众所周知,艺术的本质就是通过感性的思维来培养出人们的独创精神。艺术的一个重要作用和功能就是激励创新,公众能从艺术家的想象、探索和表现中感受到创新的价值,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启发。为何自近代以来,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西方社会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这和国家、民族和社会长期受到过高品质的艺术教育和熏陶是分不开的。经过美术馆、博物馆的洗礼,开拓了民众的文化艺术视野,质疑、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提倡,使得国家、民族和社会保持持续的创造力与影响力。而这一切可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展览来实现。

(三)推动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艺术展览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艺术展览的目的,是提升人们的知识修养和满足精神需求。艺术展览的公共艺术教育功能和教育目标应该着眼于终身教育,培育主动教育,建构互动教育,以引导、培育人们的和谐的思想观念,提升社会审美水平和文化认知,建构社会精神文明。通过艺术展览的传播来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培育必需的社会环境,来丰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5]。

二、影响艺术展览策划活动的因素

公众艺术教育与观众拓展成为影响艺术展览策划的重要因素。美术馆、博物馆是面向社会的,全体社会大众就是艺术展览的公共艺术教育对象。由于社会物质财富日益富足,艺术已经成为人们向往的精神乐土。目前,艺术展览的策划正处在发展期,整个社会公众对其公共艺术教育职能的重要性意识不够。因此,艺术展览应该以公众为核心进行策划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需求,提供一个尽可能完善的观展环境,吸引观众的参与和注意力,激发公众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实现艺术展览的公众教育职能。现代的展览策划活动,需要把“公众”作为核心元素,明确展览主题,以展品、公众(参观者)、展览的形式、公众接受信息的便利、展品与观众的沟通与交流、展览成本这些展览关键元素为基本切入点,从而展开创新性的工作。

我们知道,大众的层次是非常丰富的,艺术展览无法以一概全地设计教育活动,而应该考虑不同的观众背景,设计多元化的教育形式。观众是谁?他们能学到什么?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信息,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亦即将观众分类进行各种形式的展览,在感情上吸引公众,引导观众进行学习,从而对公众实行艺术教育。比如大学生群体、中学生群体、少年儿童群体以及社区群体,还包括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弟等等。

当前,对于艺术展览的公共艺术教育职能在思想认识和实施的方式方法上,与国外的差距较小,但对于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欧美在设计艺术教育的展览主题和形式上有很多具有创意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教育中,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展览,注重特色[6]。

三、艺术展览的体制与运营模式之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建立关注和公众互动、注重艺术策划、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展览体制

中国传统的艺术展览体制中缺少策划,更多的只是组织。各种大型主流艺术展览,即所谓的“官方展览”,由国家文化机关和美协系统主持。主要是国家拨款,指定场地,主持部门负责策划、组织并选择评审委员。展览大多体现国家的意志,并确保展览在国家意识形态上的主导性。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就是研究、保管、陈列馆藏艺术品,很少策划主题性展览。而美术馆虽设置了展览部、研究部、保管部等,但也缺乏展览策划的能力和热情,多靠出租场地,承接外来的展览维持,以致经营不善。

此外,许多独立或兼职策展人涌现,这是近年来中国艺术展览体制中的一种新动态,促进展览更加倾向国际化、多样化。国际上展览运作方式是一般由批评家作策展人,策展人提出学术目标,确定学术主题,再根据学术主题选择艺术家。策展人的学术后盾是博物馆,经济后盾有基金会和社会赞助。但在中国,这种展览运作方式还处在自发的“民间”阶段,尚未被官方所接纳,相关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独立策展人制度为中国艺术展览体制(尤其是展览策划组织机制)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方法,并对国有和私营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的体制革新产生重要的影响[7]。

把精力和重心放在展品本身,会出现艺术常常被归入高雅文化的范畴,观众中没兴趣或看不懂的情形,致使一般公众产生疏离感,未能实现艺术展览的公共性使命。另一方面,轻视艺术展览的拓展和推广,观众数量少且多数是同行,一些展览的开幕就是闭幕,展厅门可罗雀。展览成了个别策展人的,成了艺术家和策展人的自娱自乐。现今,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集中区、画家村观看展览,策展人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关注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因此,我们要立足现状,在组织构成上,由官方和政府主管,在政府的文化政策的支持下,发挥市场经济作用,调动策展人的积极性,建立产生此机制的政策法规,逐渐形成文化艺术基金的积累、管理和发放机制,形成中国特色的中国艺术展览机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

(二)创新展览运营模式

展览的运营包括对经费预运算、寻求赞助、学术梳理、收藏规划、作品保障、展览设计、布展技术、宣传教育推广、衍生品的构想、展览安全等方面。现今,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投入逐步加大,合理利用好展览业务经费成为关键的研究课题;人民群众对艺术文化的精神需求日益增加。这些发展变化要求将西方艺术展览模式中现念融入展览运营,突出中国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创新展览运营模式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

在展览运营管理上,应该吸收社会资源,积极寻求与企业机构合作。艺术展览的筹办需要高额的展览运作资金,这是很现实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成果,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在规模、能效上如何提供更有质量的艺术展览以满足公众的文化艺术需求?过去只谈学术不谈运营,把藏品展示和学术研究作为重中之重。最终会导致艺术展览孤芳自赏,脱离了与社会的互动,也让学术研究失去生命力。艺术、资本、学术不是敌人,三者的综合是一种多元化的呈现。一个展览的运作,其实是弥合艺术创作和大众接受之间隔阂的过程。只有创造与社会密切联系的展览整体经营管理新理念,以独特的展览内容与形式作为展示模式和服务方式,才能让越来越多的社会各阶层民众亲近体现美的艺术展览[8]。

在展览运营中,展览宣传、呈现与导览、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衍生品的开发等,直接反映其公众服务意识和展览策划的运作水准,是艺术展览社会功能扩大的具体体现。如可以利用网络、校园推广、志愿者工作、展览和邻近地区等多个渠道对展览进行广泛而充分的宣传;展览呈现包括展厅布局、设计、布展细节等要协调,印刷品、语音设备、电子触摸屏和专门人员导览等导览方式要清晰明确;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讲座、社区服务、文化体验活动;艺术展览衍生品如出版物、文物旅游纪念品、展览特制纪念品等的开发出售服务,增添经费来源。

综上所述,艺术展览作为实现公共艺术教育职能的基本载体,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实现文化产品公共性价值的重任。对公众来说,艺术展览不仅是对艺术学习的补充,而且可以通过艺术品的欣赏培养独创精神。因此,展览策划应该以公众为核心进行,根据大众的丰富层次设计多元化的展览形式;建立关注和公众互动、注重艺术策划、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展览体制,创新艺术展览运营模式。充分发挥艺术展览在公众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力,从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朱鸿召.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尤根・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德),曹卫东,等.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

〔3〕张颉.关于当代艺术展览公共性的思考[J].艺海,2006(10).

〔4〕刘丰荣.艾斯纳艺术教育思想之研究[M].台北:水牛,1991.

〔5〕丁宗江.从美术馆展览看和谐社会的构建[C].北京:北京博物馆学会,2007.

〔6〕米雅,范迪安.公共文化教育将继续成为美术馆工作的重点―范迪安专访[J].美术观察,2011(1).

文化艺术与策划范文第4篇

1.艺术管理专业发展迅速,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艺术管理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门新兴学科,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该学科,从而也带动了本领域课题项目的研究。随着我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和文化活动的日益繁荣,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艺术管理人才成为21世纪高校艺术教育的当务之急。艺术管理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是一门交叉学科,艺术学是其基础,管理学是其依托,艺术鉴赏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诸学科渗透其中。艺术管理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招生,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功底与素质。艺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广阔的国际视野,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培养了解国内外文化艺术发展趋势,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现代经济和法律知识,能够在文化产业、媒体、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贸易、咨询和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目前,我国有50所高校开设了艺术管理相关专业。本文主要对北京市的8所高校,即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舞蹈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的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准备、教学实践、招生就业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中国戏曲学院在2001年设立国际文化交流专业并招收本科生,2003年开始招收本专业研究生,在教学与实践活动中,本着以文学艺术为体,以英语为用,以管理营销以及经济法律为辅助的原则,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戏曲学院特色的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的办学之路,2001级毕业班学生已在全国各艺术行业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央戏剧学院2001年开始招收艺术管理专业本科生,旨在培养系统掌握文化艺术管理与文化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相关学科知识,能从事艺术管理工作和文化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才。主要课程围绕着剧场、演出和艺术院团开展。

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起面向全国招收第一届艺术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生。重点培养具备一定音乐商业与艺术管理的实践技能、能在文化产业的各行业中进行管理的人才。

中国音乐学院从2003年起面向全国招收第一届艺术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生,旨在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艺术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以及能应用这些知识的艺术管理人才。

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招收艺术管理专业第一届四年制本科生。2003年开设第一届艺术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旨在培养和艺术相关的博物馆管理人员、画廊和拍卖行的经营人员、展览和公共艺术的策划人以及包括艺术出版在内的媒体策划人员。

中国传媒大学2004年面向全国招收第一届艺术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生,旨在培养在文化产业、媒体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文化艺术管理和经营的专门人才。

北京舞蹈学院2004年招收第一届艺术管理类专业四年制本科生,旨在培养学生以艺术(舞蹈)为媒介,具有从事跨文化传播及艺术管理、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能力的人才。

北京电影学院2005年开始招收文化经纪人方向四年制本科生,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实际操作能力。

2.艺术管理专业办学水平明显提高,为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面临着很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具有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文化艺术将立足自我,博采众长,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向世界介绍我国的艺术精华;也要积极引进世界的经典艺术作品,艺术管理专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艺术管理专业的办学要积极学习国外相关专业的办学经验,推进我国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艺术管理专业在/第2期(总第642期)

我国的发展只有短短的十多年时间,虽然仍处于摸索阶段,但该专业的办学水平在逐年提高,也培养出来1批目前活跃在我国艺术领域内的管理者。实践证明,艺术管理专业培养的艺术管理人才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既需要具备一般管理人员的素质,又需要有文化艺术专业的知识储备,因为他们是文化艺术管理运行机制中最重要的因素。管理者的素质、能力、精神状态和职责行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文化艺术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各高校应在不断的教学反馈中,试验、整理、调节、完善艺术管理学科建设,努力提高其办学水平,培养更多社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二、北京高校艺术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艺术管理的优秀教材、案例汇编。艺术管理专业应重视案例教学,在课程设计中应强调应用性与可操作性并重,教学中应以案例调研、专业实习和媒体技术运用作为特色教学手段,以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营销学等作为实际操作的理论来源,而目前,这几所高校的该课程没有统一的较为系统的教材,亟待完善。

2.尚未建立合理的艺术管理课程体系。由于艺术管理的概念模糊,很多高校不明确该专业的外延,很多诸如“文化经纪人”等专业也并入艺术管理专业的范畴,大多数高校艺术管理专业所开设课程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缺乏合理性。除了公共基础课安排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执行,其他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和理性分析。有些高校将法律、财会、商务谈判等课程列入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中,而有些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却没有涉及此类课程,但对于是否应开设这些课程或应该开设哪些课程没有统1的认识。

3.专业课程设置没有统一标准。这几所高校往往根据本校的特点开设相关课程,围绕中西音乐通史、中西舞蹈通史、中西戏剧通史、中西美术通史、文化产业管理概论、艺术概论、现代管理学、文化市场学、市场营销、法律等课程开设。如中央戏剧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侧重戏剧管理;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侧重艺术品经营与策划;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强调外语学习及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有较高艺术鉴赏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艺术管理专业未来发展方向

1.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北京市8所高校艺术管理相关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各有其特色,以下选取几所高校艺术管理相关专业的课程进行分析。第1,中国戏曲学院开设的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比例为:专业基础课占整个教学课程安排的50%,公共基础课占14%,专业课占25%,其他教学环节(包括毕业设计与论文、军训国防教育等占11%。其中,在专业基础课中英语听说类课程占2/3,艺术鉴赏与体验课程占1/3;在专业课中,文化与管理营销类课程各占一半。第二,中央戏剧学院开设的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比例为:专业基础课占整个教学课程安排的17%,公共基础课占31%,专业课占52%。其中,在专业基础课中不强调英语,其专业基础课主要为文史类课程;在专业课中,文化与管理营销类课程各占一半。第三,北京舞蹈学院开设的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比例为:专业基础课占整个教学课程安排的45%,公共基础课占18%,专业课占32%,其他教学环节5%。其中,专业基础课主要为文史类课程;在专业课中,英语、文化、管理营销类课程各占1/3。第四,中央美术学院开设的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比例为:专业基础课占整个教学课程安排的44%,公共基础课占26%,专业课占30%。其中,在专业基础课中主要为文史类和画廊管理类课程;在专业课中,主要为艺术管理营销类课程。

从以上4所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除公共基础课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外,这几所高校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设置上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所开设课程的名称也不同。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占整个教学课程安排的比例基本一致;专业课占整个教学课程安排的比例差别也不大。中国戏曲学院的专业课程内容侧重文史类及文化营销类;中央戏剧学院的专业课程内容侧重剧院管理和文化营销;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课程内容侧重画廊管理、艺术策划;中央舞蹈学院的专业课程内容涉及门类较多,如艺术管理、舞蹈史、商法等。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几所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所占学分较少,几乎没有涉及案例教学的内容,因此,在未来的艺术管理专业发展道路中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使教学从“以理论灌输为基础”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基础”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观察者、鉴定与评估者,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过程而且要关注教学活动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鉴定;引入终身教育观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教学环节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人际交往能力、中英文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还需积极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学校还应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民间艺术家来校讲课讲学,使教师、学生掌握学术研究的前沿信息。在导师的设置上,可采取校内外结合,交叉集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办法,改善专业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办学效益,达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2.不断创新,满足日益发展的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发展文化艺术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因此,发展文化艺术产业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性、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加快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各高校为了培养既懂市场又具有创新、决策、管理能力的艺术管理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方面都进行了改革。

在教学中,课程居于核心地位,课程设置的结构与比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要重视课程建设,建立相对固定的优秀课程,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管理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推出相对固定的优秀课程,培养具有国际管理理念、先进专业知识的开拓型、应用型文化管理人才。

在课程改革方面,这几所高校艺术管理专业不仅开设艺术营销、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等管理方面的课程,而且开设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学、中外文明史、艺术鉴赏等与艺术息息相关的课程。

在实践教学方面,如中国音乐学院把经世致用和实践第一的思想贯彻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他们的教学实践包含三项内容:第一项为调研。学生从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调研,持续7个星期。每次调研时间为10天,每组2〜3人,深入中国一线乐团,了解情况,收集材料,一个月后提交调研报告并在全校公开演讲,展示课件。第二项为参加音乐会的策划组织。例如,参加中国音乐学院建院40周年活动、策划音乐会活动。第三项为参加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他学校艺术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也不断进行创新,其目标都是为了满足日益发展的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要。

各高校还重视培养学生的课题研究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获得与该课题的直接体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题调研过程中,建立责任感,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课题调研过程中,锻炼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方法以及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对艺术行业相关课题的调研中培养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辟新的教育资源,扩大艺术管理专业的有效供给。由于普通高校管理类专业在教学方面的经验较为丰富,艺术类高校可以与其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以提高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目前,许多艺术类高校之间以及艺术类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已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同时,还有一些艺术类高校正在筹划与国外高校建立共同培养艺术管理专业学生的计划,在国际寻求新的教育资源,以扩大该专业的有效供给。

文化艺术与策划范文第5篇

间:2005年4月10-12日

地点:人民广场 项目内容:此活动为牡丹花会重要内容之一,全市富有特色的艺术形式登台亮相,时间三天,使牡丹花会的文化气氛更加浓烈,使菏泽丰厚的文化底蕴得到充分展现。 合作及回报方式:企事业单位出资,承办单位策划,双方联合举办,互利双赢。利用为出资单位冠名或承办、协办等方式,在现场作广告、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等形式为企事业做形象宣传。 2、“花乡情韵”音乐会 时

间:2005年4月 项目内容:邀请市领导以及菏泽各大厂商、社会各界人士观赏音乐会,演奏富有民族特色和菏泽地方色彩的音乐曲目。 合作及回报方式:企事业单位出资,承办单位策划,双方联合举办,互利双赢。采取冠名或承办、协办等方式 ,并在节目单上做广告、散发企事业单位宣传品,利用新闻媒体报道等形式为企业做形象宣传。 3、“军民情深”——拥军文艺晚会 时

间:2005年7月底

项目内容:联合驻菏泽部队、公安民警和社会文艺团体共同举办,庆祝“八一”建军节,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个拥军爱民的热潮。 合作及回报方式:企事业单位出资,承办单位策划,双方联合举办,互利双赢。利用为出资单位冠名,在现场制作广告, 通过媒体报道等形式为企事业做形象宣传。 4、“巍巍中华”或“爱我中华”——菏泽市万人合唱大赛 时

间:2005年8月

项目内容:由市文化局和有关部门联合主办,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个群众广泛参与的歌咏活动。歌颂美好生活,展现全市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 合作及回报方式:企事业单位出资,承办单位策划,双方联合举办,互利双赢。采取为出资单位冠名,信息,在比赛会场、艺术馆悬挂宣传条幅、牌匾和新闻媒体报道等形式为企事业做形象宣传。并邀请出资单位领导在颁奖仪式上讲话。 5、“庆国庆”文艺晚会 时

间:2005年9月

项目内容:选拔全市优秀节目,在菏泽电视台演播大厅或中华影剧院举行盛大的国庆晚会。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参加,新闻媒体进行报道。 合作及回报方式:采取为出资单位冠名,晚会信息,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为企事业做形象宣传。 6、 “大地欢歌”——农民文化艺术节 时

间:2005年9月

项目内容:我市是著名的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曲艺之乡、唢呐之乡、古筝之乡、杂技之乡,民间传统文化底蕴丰厚,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采,为弘扬民间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树立特色文化品牌,提高我市经济文化声誉,汇集和发展我市民单位文化艺术,特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 合作及回报方式:企事业单位出资,承办单位策划,双方联合举办,互利双赢。采取为出资单位冠名, 通过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为企事业单位做形象宣传,并邀请出资单位领导在颁奖仪式上讲话、颁奖。 7、“夕阳风采”——第二届中老年文艺会演 时

间:2005年10月  项目内容:举办全市中老年音乐、舞蹈、健美操、武术、曲艺、模特等形式的会演,评选一、二、三等奖和组织奖等。 合作及回报方式:企事业单位出资,承办单位策划,双方联合举办,互利双赢。采取为出资单位冠名,演出信息, 通过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为企事业单位做形象宣传。 8、全省民乐大赛 时

间:2005年11月

项目内容:由省文化厅主办,市文化局等部门协办,全省各市组队参赛。 合作及回报方式:由企事业单位买断整个活动的冠名权或承办、协办等方式 。可为企事业单位在现场和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等多种形式做形象宣传。 9、菏泽市群英艺术团冠名 时

间:全年

文化艺术与策划范文第6篇

艺术管理就是艺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为实现文化艺术传播的目的而对管理对象实行的有计划的管理活动。[1] 而艺术管理专业,则是一门以现代管理观念与管理理论为依托,以文化市场需要为根据的专门培养艺术管理人才的新型专业。该专业的特点将多种现代文化学科与现代管理学科予以交叉、有机融合。[2]20世纪6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设立开设了全球第一个艺术管理专业。从2004年起我国高校也开始开设艺术管理专业。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有五十多所高校开设了艺术管理或相似专业。[3]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艺术管理成为近年来高校新办专业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但由于该学科尚没有一套被证明成熟有效的课程体系,所以各个学校只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对该学科的理解建立起相应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有不少高职院校艺术管理专业只是在本科的模式上加以简化,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没有特点也没有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在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时,首先要明确自己培养的学生将来的主要就业岗位是什么,要在就业市场上找到符合高职特点的细分市场,扬长避短地与本科院校的同类专业进行差异化竞争,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将来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有针对性的设本文由收集整理计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以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以下简称上电艺管)的为案例,探讨高职院校应该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差异化地进行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一、案例分析

(一)上海电影艺术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简介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一所民办三年制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该校的艺术管理专业开设于2007年,学制三年,迄今共有三届共160位毕业生。

(二)毕业生的基本就业情况

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达到97%以上。具体的就业单位可以分成三大类:文化艺术类公司,包括戏剧影视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各类传媒等。广告营销及公关活动策划类公司,包括广告策划公司、企业形象策划公司、婚庆公司等。其他各行业,包括各种实业公司、贸易公司、投资公司等。

对部分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上电艺管的毕业生只有约一半能进入到与文化艺术相关的行业或企业中去就业。其中能真正进入到戏剧、影视类公司的比例大约在30%左右。所以要想成为制作人、制片人、经纪人是很难的。

同时毕业生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可以分成这几类:广告策划类、市场推广销售类、活动策划执行类、行政管理类、演出及影视类和其他种类工作,根据调查,不管学生进入那个行业就业,管理、策划和营销性的工作都占了较大的比例,尤其是各种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工作最为普遍。

(三)毕业生对课程的看法

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校目前的课程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帮助并不是很大。多数认为所学课程过于宽泛,好像什么都学,又好像什么都没学到。他们希望课程能更有针对性,由于每个人的工作不同,对于应该学哪些课程也意见不一。总体而言,管理类、市场营销和公关活动类的课程被认为是对工作最有帮助的课程。

同时,多数毕业生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欠缺的并不是专业技能,而是沟通与管理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讲,由于艺管的毕业生较多从事营销、活动执行类的工作,所以沟通与管理其实也是专业技能的一种。不过,毕业生大多认为实践活动和实习是比较有用的,认为在校期间应该增加实践活动的比例。

二、上电艺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由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培养评价四个方面组成。[4]

根据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以及目前上电艺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艺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一所电影学院开设的艺术管理专业,比较传统的状况是以“制作人或经纪人”为主要的培养方向,但是这样一来毕业生要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就非常大了。应该看到,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接下来“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过程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大有所为的时候,各行各业都急需艺术的融入来树立品牌,提供高层次的产品、服务和体验。如汽车公司进行品牌建设和营销时就需要大量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和手段:广告宣传片需要用到电影拍摄、广告宣传手册需要用到平面设计、一个车展活动需要用到灯光、音效、舞美、演员表演(车模)等诸多艺术手段。因此,假如把在文化艺术类的公司就业当作是狭义的行业就业,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对口的工作,那么进入广告营销及策划类的公司,就可以看作是广义的行业就业,也就是从事那些虽然不是直接属于戏剧影视、文化传媒等行业,但是也需要运用到大量的艺术手段和方式的工作岗位。根据上电艺管学生目前就业的现实状况和对未来就业市场的预期,应该避免与其他本科院校的正面竞争,而要抢占并扩大在第二个层次广义就业市场的份额。

所以,上电艺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中国文化产业培养具有一定创意能力,熟悉影视制作、演艺活动及文艺商务活动策划的方法和流程,并能有效执行的专门人才。这个目标明确了上电艺管培养的三大方向:制作与制片方向、文化艺术经纪方向和文艺及商务活动策划方向。其中针对文化产业培养创意策划和执行人才,这是上电艺管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转贴于

(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以实践课为核心的课程模块

在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和主要方向后,就要制定达成这些目标的课程体系。在设计课程体系时,最重要的是了解所培养的人才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些技能去安排课程,这样可以让课程更有针对性。

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制作人或制片人需要广博的知识,既要了解戏剧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又要具有管理、营销甚至财务方面的能力。但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理论素养相对欠缺,而且只有三年的时间学习,不可能像本科院校那样从理论知识开始,面面俱到地学习。所以上电艺管的课程设置改变思路,进行逆向思维:那就是假如学生毕业后成为一个制作或制作人,他首先的必须掌握的技能是什么?毫无疑问,他首先要知道一台演出或者一部电影是如何产生出来的。于是我们就把该方向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学生要能够制作一台1小时左右的舞台演出,以及制作一个10分钟左右的视频作品。假如学生能够达到这个目标,那么他既可以更进一步向专业的制作人或制片人方向发展,也可以进入其他行业,如广告公司参与广告片的制作、网络媒体的各种微电影、各大企业内部企业文化宣传所需要的各种宣传片等。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我们改变了以理论课为核心的模式,代之以制作课程为核心,辅以一系列其他相关课程和活动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作为核心课程的演出制作流程与管理以及电影制片流程与管理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制作出一台演出及一部视频作品。因此在这个模块中所有相关课程都以此为目的,本着“有用就上,没用不上,需要多少上多少”的原则进行开设和教学。

同样,对文艺商务活动策划这个模块而言,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技能?我们认为学生需要的是策划与执行各种活动的能力,策划能力最直接的体现是会规范地撰写各种策划书。基于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析,最实用的策划书包括:市场调查策划书、市场营销策划书、公关活动策划书和广告创意策划书。同时在执行方面,虽然活动的种类很多,但是最常见的文艺商务活动包括品牌/产品推广、庆典、年会和公益四大类。因此以掌握撰写这四类策划书和策划执行四类活动为目标,我们开设了品牌学概论、公共关系实务、市场调查实务、市场营销实务、广告创意与策划实务、大型活动流程与管理以及活动策划与执行实务等系列课程。

(三)探索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现在不少专业都与企业合作,引进项目让学生参与。但是对艺术管理这个专业而言,校企合作也面临几个问题。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做的项目并不多。企业不是公益组织,他们最希望的是用最少的成本(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高质量的作品。真正重要的大项目事关自己的声誉和效益,是不可拿来给学生操练的。

另一方面,企业的首要目的是盈利,所以失败的项目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学校的首要目的是教育,对教学来说失败的、或者不完美的实践活动也是有价值和意义的,有时候它能让学生学到更多东西。同样,对企业来说不可能留着能力不足的员工,但对学校而言,老师不能把能力差的学生抛在一边,只顾培养几个尖子。这就是商业机构与教育机构最大的区别。很多实践活动中都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大部分学生被撇在了一边,而且越是重大的项目这种情况越明显。因为结果很重要,所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就被摆在了第一位,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有少数学生得到了真正的实践。

为了让实践活动更有效率,能顾及更多的学生,我们本着“点面结合”和“过程与结果兼顾”的原则,设计了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基础到高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的做法,一是,在纯理论课程中增加实践性活动,二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提高实践活动的比重,鼓励以实践或比赛的形式进行考核,三是,毕业综合训练紧紧围绕策划与执行的主题,四是,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实习,五是,选派优秀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践项目中去。

(四)建立全面的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体系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这都需要相应的评估手段进行验证。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职业技能而非理论知识,所以传统的书面考试无法检验学生掌握技能的真实情况。因此,为我们将评估分成专业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估两个层面,专业评估涵盖专业质量基本评价、办学优势、发展前景、存在缺陷及改进途径等。我们用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行业情况及岗位分布、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用人单位反馈这几个指标进行评估。每年对毕业生的四联单签约率、实际就业行业及岗位进行分析来判断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与我们预期的就业方向是否相符。

教学质量评估层面,改革以书面考试为主的方式,变成了以实践活动、策划作品和当众汇报相结合的考察方式。另外,把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情况,学生参与市级全国级比赛的情况列为评估体系中的参考指标。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估体系能够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有效性。

三、建议

在今后的发展中,首先要继续将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料库,长期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企业的反馈,并以此为基础调整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

其次要进一步探实践教学的新形式和新手段。实践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如何针对艺术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在现有的条件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所在。

文化艺术与策划范文第7篇

主要联合单位有:

上海影视艺术进修学校:成立于1993年,由上海电视台、国家一级作曲家沈传薪先生创办。学校建立15年以来,依托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学院、上海电视台和各级文艺团体的师资力量,为艺术类高校、专业影视公司和文艺团体输送了诸多演艺人才;同时学校自制、拍摄了大量知名音乐、影视电视剧。学校本着做精、做强的专业理论,着力于创办《影视表演》表演课程的品牌建设,已经在该专业领域建立了强大的师资团队;并且通过积极与各大影视、传播类公司合作,为学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拍摄机会。

上海明星文化艺术进修学校是直属于明星文化艺术中心的多专业、多层次化的文化艺术类培训学校。

主要开设的课程有:

舞蹈类:民族、芭蕾、时尚舞种(如街舞、肚皮舞等);

器乐类:钢琴、古筝、小提琴、架子鼓等乐器的各层次考级培训;

影视类:通过与《上海影视艺术进修学校》联合办学,依托其强大的师资力量与输出平台,开办影视表演类中、短期培训班。

课程设置:

形体、台词、表演综合三部分。总课时共16周(4个月);双休日上课,每周3个学时。每月滚动开班。

品牌课程:

《影视表演》专业旨在培养专业的演艺人才,并且能为学员提供丰富上镜实践机会,使学员在接受系统培训的同时得到真正的实践与锻炼。

《影视表演》少儿班:是针对5―16周岁的青少年与儿童的专业培训课程(根据年龄层次划分班级),由具有丰富少儿表演教学经验的著名演员与教授任教,使学员在接受专业性系统训练的同时寓教于乐,并得到众多的上镜机会,从而使青少年的性格、公众活动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

竞争优势:

在培训期间内,学员有机会参与学校合作单位推荐安排各类的拍摄活动;

学员在系统化的完成培训课程后,学校将安排学员与中桥影视公司及上海求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艺员使用协议》,使学员能够获得更多的影视剧、广告片及电视栏目等拍摄实践机会。

师资力量:

形体课程:由上海舞蹈学院、汪齐凤芭蕾舞学院及专业舞蹈团体具有丰富的青少年形体训练经验的青年教师、演员任教;

台词表演:由国家一级演员许长生副教授、白玲教授、儿童艺术团肖璋本、上海戏剧学院陈伟等众多著名教师亲自执教。

文化艺术与策划范文第8篇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法委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____镇第____届文化艺术节如期开幕、顺利进行。作为今年菜花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节充分展现了古镇____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尽情展示水乡地域文化魅力的同时,还不断放大文化招商的品牌效应,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招引客商、投资兴业搭建了良好平台,取得了预期效果。现将文化艺术节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____文化艺术节4月2日开幕,为期1个月,由特色文化表演、清明会船、3.18庙会以及景德禅寺的各项活动组成。其中清明会船节、3.18东岳庙会是核心内容,是区域内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民间盛会,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是集祈福、旅游、商贸为一体的群众自发组织活动,清明会船节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18东岳庙会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主要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参与人数多。每年盛会期间来访游客共达4余万人,今年仅3.18当天人数就达数万余人。二是涉及区域广。除了来自我镇31个自然村的群众外,还吸引了来自戴南、张郭、陈堡、周庄等10多个乡镇的群众自发参与。三是活动跨度长。今年的会船节与东岳庙会相隔有20天,时间间隔较长,安保任务繁重。四是历经线路长。会船节当天近300条会船集聚____西大河,线路漫长,现场维护艰巨;东岳庙会踩街队伍分别从东岳庙、景德禅寺出发,整个庙会游街数公里,参于人员数千人,沿途观众达数万人。

(一)活动策划与文化主题相结合,着力体现文化底蕴。在艺术节策划初期,镇党委、政府按照常办常新、节约办节的要求,力求活动丰富多采,着重提升品牌效应。一是精心策划安排。充分吸收各方的意见建议,确定以“印象____”为艺术节主题,有机融入____号子、____会船、____庙会等特色文化元素,巧妙地弘扬和传承了____特色文化。二是抓好重点活动。4月1日举办开幕式,与市侨办联合举办文艺演出;4月4日举行清明节____会船民俗表演,展示____人民百舸争流、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4月中旬举行____镇投资环境说明会;4月24日举行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农历“3.18”庙会民俗表演。三是做好充分准备。为凸显会船主题,提前与各地龙头协商,排定风格,力求打造多元多样的会船比赛;完善配套设施,拓宽北岸观看区域,扩大载客容量,沿河南岸拓宽道路、清除障碍,方便群众观看。庙会提前招引摊点入驻,保证街道畅通。同时认真做好游街编排、布景创意、宣传推广、文字介绍等环节,使庙会忙而不乱、有序推进。

(二)文化搭台与经贸唱戏相结合,放大台商工业园效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按照“重大项目推进年”的要求,利用清明节在外能人老板集中返乡的时机,将____籍在外能人老板和我镇在苏南、上海、浙江等地驻点招商期间所邀请的有投资意向的重要客商结合起来,举行投资环境说明会,进一步放大苏台中小企业合作基地品牌效应,宣传推荐____投资环境,搜集有效招商信息,听取客商建议和意见,完善优惠政策,提升服务水平。组织客商赴缸顾、李中等地游览兴化千垛菜花和水上森林,让客商充分体验水乡兴化独特的自然景观。

(三)安保布置与盛会程序相结合,力求稳定中创新传承。清明会船节和3.18庙会安保工作,在市委政法委和市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务实措施,切实维护节庆期间的大局稳定和秩序平稳。一是机构组织到位。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安保工作推进会,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层层明确责任、传递压力,确保责任沉边盖底、不留死角。二是方案措施到位。进一步完善会船节安保方案和东岳庙会安保方案,细化部门职责分工,涵盖镇域内所有人群密集场所和重要地块,形成协调推进合力,做到守岗有责、守岗负责。三是应急处置到位。始终坚持“宜疏不宜堵、宜散不宜聚、宜快不宜慢”的现场处置原则,对盛会进行风险评估,预测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提前组织应急演练,确保隐患早发现、问题早介入、事情早处置、矛盾早化解。特别是及时成功处置了出会期间个别意外事件,有效维持了现场秩序。

(四)传统宣传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努力提高社会关注度。为了更大限度地发挥宣传效果,提高盛会的社会关注度,吸引更多潜在客源,坚持在宣传推广上双管齐下,做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重。在艺术节开幕前一周便对外信息,向市旅游局和市文广新局提前了艺术节内容,在政府网站增加艺术节动态消息,向社会公布艺术节详细安排。在艺术节举办期间,邀请各级领导、客商朋友共同参加,积极策应市菜花节,达到宣传与兴业双赢;抓住开幕直播、微信互动等亮点,依托电视台、网络、报纸、新兴媒介新闻软宣,扩大艺术节的宣传面,覆盖了江、浙、沪等地区,辐射了周边市场,使社会关注度持续升温。

一是整体的旅游开发进度缓慢。____的非物质文化保护远近闻名,但以非遗为核心的旅游发展滞后,目前仍以群众自发性为主体,旅游发展还处于原始阶段,作为菜花节的组成部分,未充分利用好现有旅游资源,形成整体效应。

二是内外宣传力度还不够。对内,仍有人认为会船节和庙会是农村一种群众性自娱自乐的活动,没有认识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认识到整个活动的安全性,存在着不服从安排的现象,增加管理的难度。对外,虽然我镇特色文化艺术节已成为市级菜花节的姊妹活动,但品牌效应还不够大,辐射能力不够强,宣传和推广仍要发力。

三是安全保卫工作需进一步完善。安保工作还有很多漏洞,岗位联动需要加强;现场布置上还缺少灵活性,例如可以打造多处醒目标识设计,增强引入感,方便群众游览;场景布置上还缺少一些表现民俗韵味的元素,不够醒目。

四是文化精华还需有效利用。特色文化艺术节既是传统民间集市的一种形式,又是汇集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其价值未能最大化利用,使得整个文化活动品位有所下降。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尽管近几年来,我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改造沿街、驳岸、赛道以及寺庙周边的旅游环境,但由于乡镇财力偏小、集镇整体框架受限等客观因素,仍然不能满足规模盛大的集会要求。下一步,建议利用S352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