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产资源的开发

矿产资源的开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矿产资源的开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矿产资源的开发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矿产 资源 开发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b)-0119-01

矿产资源是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支柱,它指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含量经过地质成矿作用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集合体。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也日益加剧,这在促进经济发展[1]的同时却加重了自然环境的负担[2]。作为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3],矿产资源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4]。然而,资源丰富与经济增长往往呈现出近似反向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这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被称为“资源诅咒”现象[1]。因此,矿产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是否一定具有积极效应引发了人们的思考。鉴于此,本文对前人研究成果[1-5]进行了梳理,以期引起大家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监管工作的足够重视。

1 矿产资源的特性

矿产资源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主要归属于政府管辖[3]。前人研究表明,矿产资源具有类似国土资源的特有属性[4]:

(1)稀缺性。这是矿产资源的自然属性。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矿产资源因不可再生而数量有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国际上,矿产资源的排他性加剧了矿产资源的稀缺程度,而它在国民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决定了其自然垄断特性。

(2)准公共性。这是因为矿产资源属于准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在被使用过程中就会极易产生负外部性并致使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为了避免个体经济行为给整个社会带来负外部性,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监管以防肆意扩大资源开采力度并导致生态环境的退化。

(3)数量有限性。矿产资源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需的基础资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矿产资源的短缺势必影响可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正常的矿产资源压力必须要限制在区域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范围内。

2 矿产资源的负面效应

泰勒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生态地质学”[6],主要研究岩石圈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2],它具体包含自然地质生态环境问题、人为地质生态环境问题、自然-人为地质生态环境问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2],它们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在开采过程中,矿山污水的排泄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废石中含有的镉、砷等有害元素极有可能暴露地表可以导致土地污染,而爆破、开挖及初加工也会影响自然生态环境。

(2)在选矿过程中,尾矿的堆放不但占用土地,而且同样可能会污染地下水。选矿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水体中有毒元素及物质含量极高,如果稍有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威胁。

(3)在冶炼过程中,除了部分方法不可避免的产生污染外,许多冶炼企业为节省成本而不按规定处理废弃物而带来污染。另外,部分企业设备陈旧致使其有效成分的回收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均较低并产生大量三废污染。

此外,矿产资源的装卸及运输过程中都会导致噪音污染及大量的粉尘进入大气,这些都将给区域内的环境带来污染。此外,堆放不当的各种脉石和尾矿在占用土地的同时也会诱发崩塌和滑落等次生地质灾害。

3 矿产资源的发展策略

3.1 合理规划

矿产资源的开采并非一定是正面效应[1,3,6]。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时,矿产资源丰裕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通常倾向于优先在资源部门投入和发展,这种发展战略的选择导致丰裕的矿产资源进入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并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由于错误的依赖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获取长期快速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往往局限于采掘业进而陷入“资源优势陷阱”。研究表明[1],资源丰裕导致的资源依赖会不可避免的导致“资源病”,这势必给经济运行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面对丰裕的矿产资源势必要制定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策略实现各行业的平衡协调发展。

3.2 加强监管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社会发展具有两面性,因此需要加强该方面的监管力度。研究表明[5],“一张图”可以有效的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监管。所谓矿区“一张图”,它是指借助“3S”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将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矿产资源开发以及基础地理等信息集合到统一的地图上,并与矿产资源的计划、审批、开发、执法等监管系统叠加构建成的动态监管平台。它可以实现矿产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全覆盖”,业务数据统一整合、跨部门和跨区域共享及实时更新。因此,矿区“一张图”的研究有利于实现资源状况“一览无余”及资源家底“心中有数”。

4 结语

矿产资源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并因此一直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过度依赖会导致经济发展陷入“资源优势陷阱”并威胁经济运行,而部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平衡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因此,需要加强国土规划和国土整治,而矿区“一张图”在实现资源状况“一览无余”的同时还有利于更好的监管。

参考文献

[1] 吴文亮.矿产资源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0:1-41.

[2] 赵银兵.面向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生态环境研究―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为例[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9:1-128.

[3] 方家骅.谈国土规划及其与地质工作的关系[J].江苏地质,1987(3):59-60.

[4] 谷树忠,周洪,武红,等.国土资源规制:基本理论与中国实践[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5):1-9.

矿产资源的开发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环境

一、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

由于矿业是以矿产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经济活动部门,因此它所涉及的产业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关系密切。鉴于资料的匮乏等因素,本文所阐述的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主要涉及矿产的开采、运输、选矿、冶炼四个环节。前人研究表明,由于人们大多对我国矿产资源情况缺乏足够的认识,矿产开采过程中浪费现象以及污染环境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大部分矿区矿产采掘作业不规范,矿产开采过程中常引发严重的水污染,废石中所含镉、砷等有害元素对地表水源等进行破坏,开采过程占用大量土地并破坏植被和生物,运输过程破坏基础设施并因包装不善引起污染物遗漏,选矿后的尾矿造成土地直接污染,而矿产的冶炼过程也会给当地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某些矿床过分关注主矿产品的价值而缺乏综合利用的意识,忽视了共 ( 伴) 生组分的用途。以下将从矿产开发的开采、运输、选矿、冶炼等四个影响方面来分别叙述相关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开发过程的影响

(一)开采过程

1.水污染:矿产开采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矿区矿产采掘作业不规范,开采不当,引发了严重的水污染,水质恶化,酸雨污染严重,同时大片开采地区地下水位下降。2.废石污染:采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废石。由于未进行二次回收或二次回收率太低,废石中所含镉、砷等有害元素极有可能暴露地表,危害严重。另外,因为未能对废石进行妥善处理,只是一味倾倒堆放,导致大量土地被污染。

(二)运输过程

在矿产堆放、被运出直至运达目的地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由于矿物开采出后的无序多处堆放,雨水冲刷; 以及运输过程中易发生矿产遗漏,尘土飞扬等因素,原本在矿产中的有害元素暴露于空气中,从而形成大面积污染源。对运输过程而言,露天矿汽车运输是人们优先采用的运输方式。然而汽车的运输花费随着采矿的延伸以及采剥比的增大而不断增加。为满足运输要求,装载机铲和汽车变得越来越大。这也相应的导致了运输的油耗和路面受损度的增加。

此外,长距离运输矿产的大型汽车产生的噪声、尘土以及其它对环境的危害等会影响临近地区居民的生活工作质量。

(三)选矿

1尾矿。目前,矿业废弃地复垦的比例较低,尤其在我国,约占工矿废弃土地总量的10%。选矿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不当会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工业用量最大,有重要意义的金属矿产如铁、锰等储量和开采量都很大,然而矿石品位较低,多为贫矿,经过选矿加工后就会产生大量尾矿。废弃地中的大量有毒有害重金属,还有可能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而流失,严重污染周围环境。此外,我国煤矿另有大量矸石山,堆积量约 30 亿吨,占地约 5800hm2,矸石山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若不及时采取措施,一部分还会自燃,从而污染大气环境。2废水。部分选矿厂选矿结束后不严格进行废水处理,会导致居民生活水源被污染。有研究表明,经 2003 年下半年环保调查,有些选矿厂排出的废水中砷、镉、铅超标惊人:砷超标 2189 倍,镉超标 4. 7 倍,铅超标 178. 3 倍。主要有酸性矿井水,酸性的露天采场废水,矸石山和尾矿堆淋滤水等几个类型。酸性矿山废水溶解大量重金属和非金属毒害元素,在表生条件下矿物发生的氧化反应、中和反应、吸附作用、离子交换作用等会控制其酸性排水和重金属元素释放的过程。硫化物矿物成分与含量、氧化剂、细菌等微生物、孔隙水 PH 值以及矿物粒度、气候等会影响 AMD 的形成。AMD 可能会导致新的结构系统或生态系统出现,从而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有研究表明矿山及矿山的开发会使矿山上流区域及沿岸土壤发生严重环境地球化学变化,导致严重水流和土壤污染,从而影响矿区植物生长及居民的生活。另外,矸石山淋溶水有时呈现较强酸性或含有毒有害元素,倘若选址不好,或不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将会导致周围土壤及地下水体的污染,产生环境危害。

(四)冶炼过程

由于冶炼企业为节省成本而不按规定处理冶炼产生的污染物,或企业设备陈旧导致回收率和清洁生产水平较低等因素,矿产的冶炼过程会给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产生的 “三废”造成的环境污染后果比较严重。有色金属冶炼中会排出工业废气导致空气中的重金属污染例如钼冶炼过程中产生废气,其气型污染物主要是破碎工序产生的粉尘,焙烧、脱硫和煅烧等工序产生的烟尘和 SO2,以及酸化或浸出工序逸散的少量酸雾等。

矿产冶炼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常含有有害元素。如钼的冶炼,其固体废弃物主要有浸出渣、磷砷渣、煤渣、水处理渣和脱硫渣。其中浸出渣、磷砷渣和水处理渣均属危险固体,倘若不按危险废物要求暂存与处置,极易发生二次污染。又如含汞废料冶炼废渣,主要成分为活性炭和石灰渣,年排放量约 2900t,含汞 < 0. 005%,暂时建渣库堆存,将来处理后回收利用。但是经新渣溶出实验,渣库渗滤水含汞可达 0. 024mg/L,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此外,矿产冶炼中,非法排放的污水会污染临近农田,导致农田土壤和农作物有害元素含量超标,进而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畜健康。2. 4. 2 其他污染冶炼企业的破碎机、泵、风机等各式机械设备均有噪声产生,噪声强度约为 85 ~105 dB ( A) ,对相邻居住区的居民生活有一定影响。生态环境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如: 某县由于其大量土法金银冶炼没有进行 “三废”处理,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砷、铅含量严重超标。山林和果树绝大部分枯死,水田遭到污染,田地绝收,鱼虾灭绝。当地居民因长期居住而被检出慢性铅中毒,其他疾病发病率也有增加。

三、建议及对策

(一)综合利用资源

由于矿产开发产生的废弃物是主要污染源,因此首要要做的是从源头做起,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这是既有效又经济的方法。在生产实际中,除了要通过技术攻关提高矿石中主要元素的回收率外,还要考虑提炼伴生、共生的元素的综合回收,矿山废水治理与循环利用等措施,尽量减少尾矿的产出量。对于综合回收技术还不太成熟的复合多金属矿,可进行资源储备,待条件成熟时再开采利用,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此外,将采矿场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进行生态性开发,可以做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

(二)回收利用尾矿

虽然金属矿山尾矿的物质组成不同,但其基本开发利用方式颇为相似。对于已经产生的尾矿,可对其中的有价金属元素以及非金属元素进行高效率的回收。例如可以采用如下几种处理方法:( 1) 利用尾矿制砖、水泥等建筑原料;( 2) 利用尾矿生产新型玻璃材料、建筑微晶玻璃等建材产品;( 3) 铁尾矿可大量用作路基的基础材料;( 4) 利用尾矿、废石作地下采空区充填料。

(三)综合治理污染区

统一规划、综合建设污染区,比如对固体废弃物堆积场进行复垦绿化,对已经污染的水源进行综合治理等,将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同时要加强矿山固体废弃物堆场灾害的监测、控制和治理,避免溃坝、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另外,可利用某些特殊植物对废水废气进行协助治理。前人研究表明,如紫花苜蓿和牧草等可吸收土壤中的 As; 不少藻类对酸性水具有很强忍耐力,可对水体进行一定程度的净化; 蜈蚣蕨和粉叶蕨也可富集大量 As等。此类植物均可用来进行受污染环境的治理。也可应用微生物,帮助增加植物的营养吸收效率、改进土壤结构、减少重金属毒害及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从而在污染区重建与植被恢复中发挥重大作用。

(四)健全法律和政策体系

健全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应在确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建设模式、指标体系等的基础上,制定矿产二次资源利用技术政策以及矿产采选情节生产技术的各方面要求、采场安全稳定性建设方案等,规范开发行为。同时建立覆盖黑色和有色金属、黄金等行业典型矿山固体废弃物堆场 ( 库) 灾害数据库等,建立相应倡导方案以及相关评价体系,以确保相关工作的安全、高效、环保地进行。

参考文献:

矿产资源的开发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矿产资源 勘查开发 问题 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 TD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160-1

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征的相关分析

矿产资源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查以及开发利用,成为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较大的地区主要内蒙古、山西、四川、贵州等,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与经济区域之间的匹配程度还不太合理。据相关统计分析,我国的铁矿平均品位为33.5%,比世界的平均品位低很多;锰矿平均品位22%,比世界平均品位低20%以上,我国的铝土矿一般也是以一水硬铝石为主,铝土矿中的三水铝石和一水软铝石较少;富矿少,胶磷矿多等等,都是我国矿产资源比较显著的特征,这些特征导致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开发难度比较大,在实际的矿产勘查以及开发的过程中要提升对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

当前在进行矿产资源勘查时,常用的技术主要有四种,即取样介质研究、偏提取技术、酶提取技术以及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

2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各种矿产资源的开采量变得越来越多,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开采量逐渐增大,使得我国的矿产资源的供给也变得不足。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以及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近年来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我国的小型矿山比较多,尤其是一些个体的矿山,其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各种勘查和开发的机械设备等方面不足,导致很多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浪费问题。比如在开采富矿的时候破坏了贫矿,在开采一些主要的矿种资源时对一些伴生的矿产资源进行了破坏等,导致矿产资源的巨大浪费,是当期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十分丰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能。但是由于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对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而言,应该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效率的控制。

(2)我国矿产资源的供需前景不容乐观,我国是一个矿产大国,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较少,所以矿产的供需矛盾仍然是比较明显的。早在2006年时,我国的十多种有色金属的储量是世界的第一位,但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比较低,与人均矿产资源的需求相比较而言,是不及需求水平的。同时,我国的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在不断下降,国家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需要各种支柱性的矿产资源,比如石油、铁矿石、铜、等,对这些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目前供应水平不足,例如铁矿80%通过从澳大利亚进口才能满足目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矿产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大,导致供需关系之间极不协调。

3我国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的对策

(1)加强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 ,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情况。各种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矿产自己的勘查开采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各种矿产资源进行摸底清查,了解我国的矿产资源的总体情况,当前需要做到的就是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评价的力度,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好坏,才能为后续的矿产资源的开采制定相应的策略。由于我国矿产资源种类多,数量也比较大,要提高开发利用的效率就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加强矿产自己的勘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

(2)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应该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方式转变成为一种立足于全球以及全国范围的需求进行开采的方式。首先要立足于国内的经济生产,对于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各种民生事宜需要的矿产资源保证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其次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各种矿产资源的优势,为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升奠定一定的基础,以保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帮助。

(3)从大局出发,制定相应的规划。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采利用,应该要从全局角度出发,对矿产资源开发的行业进行规划,对那些高污染以及高耗能的投资进行严格的控制,停止各种低端矿产加工厂开办,以市场的引导发展,将优胜劣汰的原则应用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业中,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满足环境要求,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4)加强选矿的综合回收水平的提升。对矿产资源进行利用的几个环节是采矿、选矿以及矿的冶炼,其中选矿是最重要的步骤。加强选的综合回收水平的提升,一方面要加强矿厂的选矿工艺水平的提升,采用各种新的技术和工艺,比如广东的凡口铅锌矿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及中南大学进行合作研究,研发并且投入使用的高碱工艺、铅锌异步混合浮选工艺、矿浆电位调控快速浮选工艺等,都是比较先进的生产工艺,具有较高的选矿效率。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各种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根据实际的矿产资源情况采取合适的器械设备以及工艺进行选矿。

4结语

我国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比较低,在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以及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对于存在的一些不容乐观的现状要进行积极的改进,不断促进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提升。

参考文献

矿产资源的开发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创新之处

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及调查分析,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扩大我国矿产资源版图的方法,基于适合我国国情特征的关键发展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系统分析,归纳总结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特征。

(2)梳理我国地质勘查和资源开发企业的特点。

(3)总结了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4)提出和扩大资源版图和促进地质勘查业的发展途径框架。

二、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依据

(一)基本概念

1.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使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呈固态、液态或气态赋存于地壳内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目前世界已知的矿产有1600多种,其中80多种应用较广泛,它是发展采掘工业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利用与工业价值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经济条件有紧密联系,随地质勘探、采矿和加工技术的进步,对矿产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按其特点和用途,通常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三大类。

2.资源开发

资源开发是对地下矿物、土地、动植物、水力、旅游等资源通过规划和物化劳动以达到利用或提高其利用价值实现新的利用,后者也称资源再开发或二次开发。开发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新的物质财富,且避免因未被利用而造成的浪费;将废物作为资源进行再开发,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可以减少废气物数量进而减轻处理的负担;可以节约非再生资源,以便为后代多保留些生活资料。资源开发的战略是合理开发非再生资源;努力开发可再生资源,但在开发植物性可再生资源时,应特别注意保护植被和保护生物种。

(二)基本理论

1.产业结构优化理论:配第、魁奈及亚当斯密的先后发现和研究是产业结构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他们认为,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方向前进。

①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高级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包括: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并逐渐占主要地位;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资金、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并占逐渐主要地位;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比重下降,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比重上升并逐渐占主要地位。

②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提高产业之间有机联系的聚合质量,这种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规模上的比例关系和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程度。

2.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时提出的。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循环经济理论是今后产业发展所必需遵循的原则。主要内容有:

①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来指导生产活动。用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和共生链接技术以及废旧资源利用技术、“零排放”技术等支撑经济。

②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对自然的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更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

③从循环意义上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要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

三、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1.我国的矿产资源禀赋

种类丰富、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不足为我国矿产资源现状的一大特点。目前,我国已发现矿产171种,探明储量的有159种,已发现矿床(点)20多万处,经勘查的矿床有2万多个[]。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3位,其中,煤、稀土、钨、锡、钼、锑、菱铁矿、萤石、重晶石、石膏等为国家的优势矿种,具有理论上的国际竞争力,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列世界第53位,且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用量较少的矿产资源丰富,而某些大宗矿产储量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如我国钨、锡、稀土、钼、锑等用量不大的矿产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且资源品质高,具有资源竞争力,而需求量大的石油、天然气、富铁矿、钾盐、铜、铝、金、银等矿产储量不足;

二是贫矿较多富矿少,开发利用难度大,以铁矿为例,查明资源总量为576.62亿吨,基础储量220亿吨,但95%以上是难以直接利用的贫矿,铁平均品位仅为33%(图1),大部分铁矿品位为25%一40%,占查明资源储量的81.2%,品位在25%以下的占4.6%,品位在40%一48%之间的占11.5%,品位大于48%的富铁矿仅占1.9%;

三是中小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矿山规模偏小,增加了集约化大规模高效开发的难度,如我国迄今发现铜矿矿产地900个,其中大型矿床仅占2.7%;

四是共、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少,利用难度大,成本较高,我国开发利用的139个矿种中,有87种矿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共、伴生矿产,在经济技术不够发达的情况下,不仅部分资源被浪费,而且由于开发利用难度大,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五是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能源矿产主要分布在北方,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磷矿主要在南方,铜矿以长江中下游为最多,一些尚未开发利用的大型、超大型矿区主要分布于西部边远地区。

此外,据2011年我国的储量统计结果分析,矿产资源储量结构亦呈现出“三少三多”的特点,即储量、基础储量少,资源量多;经济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少,经济可利用性差或经济意义未确定的资源储量多;探明的资源储量少,控制的和推断的资源储量多。

2、生产一线勘查技术人员现状

我国矿产资源禀赋虽然不够理想,但我国地域辽阔,地质工作程度低,勘探深度浅,成矿理论不断创新,存在巨大的找矿空间。我国目前良好的找矿前景、持续增长的地勘投入相比,地勘技术人员的增加速度远远落后于快速发展的地勘工作形势需要,生产一线勘查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的形势日益严峻。据统计,全国地质勘查行业现有从业人数为141.8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有31.93万人,占从业总人数的22.51%;地质矿产勘查专业的技术人员3.78万人,仅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10[],主要分布在科研、教学和管理领域。而在野外生产一线、能够直接担当矿产勘查项目技术负责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仅有数千人。在部分国有地勘单位中,由于项目多、人手少,层层转包项目,使项目经费遭到重重盘剥,项目施工质量无法保证;也有的采取一个技术负责人承担多个勘查项目的做法,最多的有一个技术负责人承担8个分处于境内外不同地区的项目。

(二)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矿产资源的开发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权 基本权利 国家给付 环境损害

现代生态学研究表明,矿产资源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系统之间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依存,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支撑与被支撑体系。这一支撑体系既是维系生态平衡的关键,也是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矿产资源的开发相当于将保持生态平衡的支撑物拆除,由此可能造成矿产资源赋存之土地及周围环境原有品质发生不利变化。环境损害即对这种不利变化的抽象和概括。具体包括自然生态价值的损害、资源价值的损害和精神性价值的损害等。

对于环境损害问题,我国现行立法主要采取污染者负担的原则,试图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的途径予以解决。这种途径的缺陷在于:过度强调企业的赔偿责任,而忽视了企业行为的社会福利性、价值性、公益性和社会妥当性;过度强调矫正正义,而忽视了分配正义。基于此,学术界提出了环境损害责任社会化的观念。所谓环境损害责任的社会化,是指将因环境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转移到社会上,在全社会范围内或特定社会群体范围内分散损失金额的侵权赔偿责任机制。主要包括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赔偿基金制度以及国家给付等。虽然,理论界对环境损害责任社会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国家也在部分地区尝试推行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损害赔偿基金制度以及进行资源税改革。但整体来看,有关环境损害责任社会化的理论研究仍显薄弱,特别是对国家给付问题,论及者更少。为此,本文拟从公民环境权的实现角度,对国家给付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一、国家给付义务的含义

国家给付义务是国家义务的一种,而国家义务的内涵取决于人们对国家职能的不同定位。传统上,国家义务被认为是国际法上的一个范畴,主要指国家不侵犯其他国家的义务。二战后,随着人权法的兴起,国家存在的原因不在于或国家利益,而在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相应地,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也从原先的权力、义务关系演化为义务、权利关系。国家成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的义务主体。为系统地研究国家义务,美国学者亨利•舒较早从基本权利实现的角度,将国家义务分为:避免剥夺义务、保护个人不受剥夺的义务和帮助被剥夺者的义务。其中,帮助被剥夺者的义务,是指国家对凭借个人努力不能获得基本生存条件者给予帮助的义务。挪威著名人权法专家艾德在亨利•舒的基础上,将国家义务分为“尊重、保护和实现”。其中,“保护”类似于“帮助被剥夺者的义务”。此即著名的艾德理论。

我国学者张翔从德国宪法学基本权利双重属性及功能理论的角度,对国家义务做了新的阐释。根据该学者的论述,基本权利的功能大体可以分为防御、受益权功能和客观价值秩序功能。与此相对应,国家义务也可分为消极义务、给付义务和保护义务。其中,给付义务,是指国家以积极作为的方式为公民提供某种利益的义务。其惟一目的是保障所有个人能获得符合人的尊严的最低生存条件,使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准。

对于张翔博士有关国家义务的分类,我国学者龚向和、刘耀辉认为,该说中的“消极”与艾德理论的“尊重”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强调国家对自身的约束,而“给付”则贴切地表达了国家在社会国原则下的作为义务。因此,国家义务宜分为尊重、保护和给付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在内容上具有关联性,其中,国家给付义务,是指公民通过自身努力不能达到基本权利的最低要求时国家予以帮助的义务。

根据上述学者的论述,笔者认为,相对于矿区环境损害来说,国家给付义务,是指国家为帮助或促进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所承担的积极义务。所给付的内容,可以是保障权利实现的法律程序和服务,也可以是对公民在物质上、经济上的资助。

二、国家给付义务的理论基础

1.政治基础:社会国家的理念

社会国家,是与警察国家、自由国家相对应的概念。警察国家盛行于18世纪,它虽然也强调国家给付,但这种给付主要是出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秩序的需要。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自由主义成为主流观念。相应地,警察国家被自由国家所代替。在发生自然灾害、社会重大事故之后,国家也对公民提供救助,但国家给付的主要目的仍在于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工业化步伐的迈进和社会贫富不均的扩大,自由主义的弊端日渐明显。为消除此种弊端,此20世纪以来,个人自由被置于大众福利和社会公正的目标之下。这种把个人自由同社会互助相结合、把追求自我利益的自由同社会调节相结合的纲领,被冠名为社会国家。在社会国家中,国家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和促进人们过上幸福生活,至少使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准。

从社会发展史看,矿产资源开发起因于人类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这一功利性目的的追求,其本身就是增进社会总福利的一种举措。因此,除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环境损害外,环境损害可以视为是社会发展所付出的一种代价。在加害人无力承担或加害人不明的情况下,由国家来承担环境损害,对受害人给予救济,不仅是社会国家的题中之义,也具有法律和道义上的妥当性。

2.伦理学基础:社会连带思想

法国学者狄骥认为,连带关系是人类的一个基本事实,人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连带的关系,即“他们有共同的需要,只能共同的加以满足;他们有不同的需要和才能,只有通过相互服务才能得以满足。”因而,人们如果想要生存,就必须遵循连带关系的社会法则。它支配着人们的精神,要求人们尽可能地开展活动,同时又要求他们尊重别人的活动,否则就会影响所有的人。它要求人们为自己和他人谋求幸福和减少痛苦,否则一个人的苦难会波及所有的人。根据这一思想,在发生侵权损害时,向受害人赔偿就成了社会的共同义务。

与一般侵权行为相比,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损害具有累积性、长期潜伏性和代际性等特点。受害人往往为不特定的多数人,甚至是其后代。倘若这些人的损害得不到赔偿,就会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等问题。在此情况下,由社会给予救济不仅是一种社会团结的需要,也是公民平等权利的要求。考虑到社会分担环境损害责任需要很多的外部条件,而这种外部条件只有国家才能提供,因此,由国家承担给付义务更为有效和切实可行。

3.法学理论基础:环境权的社会权利属性

环境权的提出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联合国大会1966年决议并于1971年召开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该《宣言》第一条庄严宣告:“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的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证和改善这一代和世世代代的环境庄严的责任。”目前,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已被许多国家写入宪法。

在我国,环境立法明显早于环境权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国家立法层面上尚没有确认“环境权”。有关环境权的探讨主要限于理论层面。在理论界,有关环境权的性质认识不一,基本倾向是将环境权视为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从法律规范的角度看,基本权利包括政治权利、文化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与其他权利相比,社会权利是一种新型的权利,它是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在法律的社会化潮流中所产生的一种权利。该权利以社会利益为核心,着眼于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普遍利益和社会安全。

就环境权而言,其具有社会权利的所有元素。这是因为,环境对于人类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基本的功能包括生存和生产两种。其中,生产主要满足人对良好环境的需要。基于环境的整体性和生命个体利用环境的共享性和非排他性,环境利益是最具有公共性的自然和社会存在,维系着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项社会权利,环境权不仅仅是个人向国家主张的一种权利,还是宪法所确认的一种“客观价值秩序”。这一秩序是整个社会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国家权力的行使要受到此“客观价值”的约束,并尽可能运用一切手段促进和保障环境权的实现,包括国家的制度性给付义务、组织和程序性保证义务等。

三、国家给付义务的现实必要性

1.矿产资源开发负外部性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排污费征收、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等措施,以强化对矿区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但总体来看,仍然面临着环境持续恶化、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和经济结构单一等负外部性问题。以山西省为例,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个产业占整个工业产值的80%以上。到目前为止,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西1/8的国土面积。而山西高强度的煤炭开采,并没有给居民带来富裕,山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排在全国20位以后。究其根源在于,矿产资源开发区扮演着“献血者”的角色,环境被视为是外生变量,而非内生的资本要素。这样,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仅仅是矿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矿产品的环境成本则留在了当地。

2.矿区环境恢复和保护资金匮乏

目前,矿区普遍存在环境修复和保护资金不足的问题。以陕北地区的榆林市为例,每采1吨煤,就会破坏地表水2.84吨,破坏和消耗与煤炭伴生的矿产资源8吨,生态环境成本的总价值达66.1元;每开发1吨原油,造成的生态环境成本是260元。2009年全市生产原煤2.1亿吨、原油850万吨,采煤的环境代价138.8亿元,产油的环境代价22.1亿元,两项已达160多亿元。而2009年榆林市地方财政收入还不到100亿元。

导致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相关制度存在缺陷,环境保护资金来源受限。以税收制度为例,企业所得税采取上缴企业注册地的原则。中央和省级企业的所得税需要离开资源输入地上缴企业注册地。这样以来,税收和资源的背离在所难免。以2006年榆林市煤炭、石油、天然气产量计算,就有81.93亿元税收不合理地转移到了北京、上海、西安等地。随着矿产资源开采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矿产企业国有化的兼并,不合理转移的税收有增无减。

3.环境损害功能性补偿制度供给不足

通常,对环境损害的补偿方式主要有价值性补偿和功能性补偿两种。其中,价值性补偿是对经济主体进行的补偿。功能性补偿则是对因矿产开发受到损害的环境进行的补偿,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可行的修复、补救措施,恢复资源生态环境原有的功能。

目前,在我国,价值性补偿比较普遍,功能性补偿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仅有的功能性补偿措施为环境修复保证金制度。尽管如此,该制度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环境修复保证金的缴纳比例较低,平均缴纳水平不到10%。在发生严重的环境损害后,这些钱并不足以完成环境修复。相关环境损害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救济。

四、国家给付义务的具体内容

1.国家的立法给付义务

国家的立法给付义务,是指立法机关承担的通过立法确认和促使公民权利实现的义务。其合理性在于:通过宪法和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以破除在矿区已经出现的“资源诅咒”问题。

(1)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环境权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受益权功能来说,国家立法给予义务的首要任务是,通过立法充分确认公民的基本权利。这是因为,在法治国家,基本权利并不是一个单纯对立法者的政治和伦理的呼吁,而是一个强制性的、法拘束性的义务。

在我国,宪法至今还没有环境权的内容。这使得将环境权视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缺乏法律依据。为提高我国公民的环境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促进伦理环境权转化为现实环境权,我们应该将环境权纳入宪法的基本权利范围。

(2)对环境公益诉讼做出明确规定。为维护和增进环境公共利益,很多国家设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我国没有环境公益诉讼的直接规定,尽管部分学者认为,相关环境立法、司法解释或规范中已有某些接近环境公益诉讼或包含环境公益诉讼因素的法律规定。但这种理论上的解释往往难以被法院所接受。非但如此,在环境公益诉讼规则缺失的情况下,要求法官以应然性的理论论证为指导进行司法裁判是不现实的。因此,最为妥当的做法是,通过修改相关法律对环境公益诉讼做出具体规定。

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在履行立法给付义务时,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职能下属化原则 ;二是公众参与原则。其目的在于限制环境立法中的国家利益和部门利益倾向,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所要求的公平和社会利益本位思想。

2.国家的司法给付义务

国家的司法给付义务,是指在公民权益受到损害时,国家有义务接受公民的诉讼请求,并对其损害予以补救的义务。就环境损害而言,其本质上是对公民环境权的侵害。受制于环境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社会权利这一属性,国家司法给付义务的内容更多表现为宪法救济。

从比较法的角度看,各国在确认环境权的可诉性之后,在司法救济路径选择上,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间接救济,主要是通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司法保障机制间接保障环境权;二是直接援引环境权予以救济。

考虑到我国宪法和法律中并无环境权这一概念的事实,在现行政治体制和司法制度下,间接救济方式最切实可行。这是因为:环境权属于复合性权利。虽然我们不可能将其还原为单个权利。但环境权至少包涵了财产权、生命权和健康权的所有元素。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命权、健康权的外延不断扩张。法院完全可以通过法律解释使生命权或健康权中包括诸如清洁环境、环境愉悦等环境权的内容,从而尽最大可能实现环境权的权利功能,对环境损害者给予救济。

3.国家的物质给付义务

物质给付义务是指国家为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而向公民提供物质利益或者与物质利益相关的服务的义务。该义务的目的在于保障所有个人都能享受有尊严的生活。对于矿区来说,国家物质给付义务的主要内容是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手段,解决矿区环境损害救济资金问题。为此,国家应采取以下措施:

(1)将资源税计征方式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适当提高地方纳税分享比例,将资源税改革新增收入留给地方;改变过去分公司到总公司所在地纳税的税收方式,按照税收与税源相一致原则,在资源地从事开发的企业,在税源地纳税。

(2)政府应从排污费中支出相当部分用于设立不同的环保基金。环保基金的首要任务是对环境损害的受害者进行补偿,次要任务是对企业提供环境治理贷款。如果未来实施排污费改税,则应将该部分收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形成环保基金,用于对受害者的补偿和环境治理贷款;另一部分明确为国家税收,用于公益性环保设施的建设和矿区环境治理。

参考文献:

[1]徐祥民 巩固:环境损害中的损害及其防治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7(5):203.

[2] 张梓太 张乾红: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之构建[J].法学研究,2006(1):84.

[3]张翔:基本权利的受益与国家的给付义务[J].中国法学,2006(1):24 -25

[4] 龚向和 刘耀辉:基本权利的国家义务体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78-79

[5] [德]迪特尔• 施瓦布:民法导论[M].郑冲,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56

[6] [法]狄骥:《拿破仑法典》以来私法的普遍变迁[M].徐砥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27

[7] 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24-225

[8]杨华云:山西1/8面积因采煤被挖空,煤炭未令居民富裕[N].新京报,2010-12-14,B版:5

[9]张剑英:把陕北作为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试点,推动资源开发区发展方式转变[N].榆林日报,2010-3-8,第一版

[10] [美]杰克•唐纳利.普遍人权的理论与实践[M].王浦劬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59

[11]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558―559

矿产资源的开发范文第6篇

[关键词]矿产资源 开发 整合 矿政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157-01

引言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旨在改变我国目前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混乱、矿山规模整体偏小、资源浪费严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有序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矿山环境治理和安全生产根本好转的重要举措。然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所遗留的问题及出现的矿产资源开发新特征,对后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阶段的矿政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面临的问题及整合后出现的新特征

由于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缺乏,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后,矿产资源开发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一)重整合,轻治理

我国矿山规模整体偏小、分散经营的后果是矿山开采技术薄弱,矿山环境治理和矿山安全投入不足,资源浪费严重,管理部门希望通过整合中小型矿山,提高开采工艺、环境治理水平和矿山安全投入。但事实上,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在进行的过程中,强调对资源的整合,并没有把改良开采工艺、矿山环境治理和矿山安全投入作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重点内容。整合后的大中型矿山,不仅资源利用效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例如:2010年3月1日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海能源有限公司骆驼山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和2010年3月31日河南省伊川县国民煤业有限公司井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国有大中型矿山获取资源储量大多通过划转形式取得,成本低廉,资源禀赋较好,开采中仅需要较低的资本投入就能获得较大的生产收益,于是,企业把注意力放在了产量的提高上。快速的产能扩张,难免使得生产工艺、矿山环境治理和矿山安全投入的相对滞后,在开采中也会出现“采富弃贫、采厚弃薄,对共伴生矿产资源利用不足,资源浪费的问题”。这是导致国有大中型矿山总体采矿回收率只有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国有大中型矿山对小型矿山的整合,在整合中普遍不能掌握整合矿山过去的地质勘查资料,也没有按照矿山生产能力作为整合的主要条件,对整合矿山技改和生产技术条件也没有做出新的规划,对矿山后续发展投入不足。

(二)开发政策不明,残存资源难回收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大型矿产地少,多为共伴生矿,富矿少,贫矿多。一些资源储量较少、品位较低、开采附加值较低的小型资源储量矿产地或大矿开采后边角资源往往不符合大矿开采标准,大中型矿山企业也不愿意整合这类小型矿山,这些矿山多由民间资本投资。如果强制关闭这类矿山,势必会造成这类资源的闲置。从目前矿产资源开发政策来看,关注的焦点是减少矿山数量与生产安全,对残存资源的回收利用重视不够,没有相应的政策,仅采取简单关闭的整合策略不利于因地制宜地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整合。

(三)补偿机制不健全,激化矛盾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减少中小型矿山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问题,但这并不能成为损害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的理由。对于被整合的矿业权人,其矿业权是通过“招、拍、挂”形式获得,矿业权人完全有理由根据资源储量、地质资料和生产建设来核算投入成本和未来可能获得的收益。然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倾向于先关闭后整合、矿山强制关闭或矿业权到期直接关闭的方式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这种形式违背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侵害了矿业权人的合法利益,给矿业权人造成了巨大损失。在我国,作为整合主体的大中型矿山企业,股权结构复杂,不仅地方政府有投资,中央企业和多个行业投资者也有参股。在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中,不排除有些利益团体为了自身的利益打着国家政策的旗帜,采取强制兼并措施,进行违法活动。此外,矿山投资还涉及到债务问题、股权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激化原矿业权人、地方政府和实施兼并的大中型矿山企业等主体间的矛盾。

按照目前的矿产资源开发政策,大矿的利税在中央,而中小型矿山在地方。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小型矿和小矿的税费对地方财政具有直接意义,甚至是部分县镇地方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关闭小型矿和小矿,势必减少了矿产资源开发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力度。

中小型矿山由于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且以亦工亦农的方式,增加了居民的就业和收入。中小型矿山的关闭或被整合,势必造成大量居民的失业。此外,由于矿山开发利益关系复杂,矿业企业与当地居民、甚至村与村、村内居民之间围绕矿产资源开发权益都存在矛盾。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限定在矿业权人之间进行,忽视当地居民利益,必将激化居民与开发企业之间的矛盾,影响矿产资源开发产业的和谐发展。

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后矿政管理的策略

当前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正处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是实施国家资源安全建设、生产安全建设和环境安全建设的重要战略。这一战略在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时期,必然是国家的长期战略,也将是后矿产资源整合时期矿政管理的一项常态工作。为此:第一,要加强宣传。一些群众和企业对资源整合存在着“不信任”或“怀疑”态度,使得他们在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中存在普遍抵触情绪。加大宣传国家政策的力度,能较好地解决人们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首先要提高认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宣传工作。要发挥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对矿产资源开发的作用、意义、相关政策、事件开展深入、广泛的宣传活动,通过树立典型、总结经验、搞示范,提高群众参与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热情。第二,各级立法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修订《矿产资源法》,抓紧编制《矿业法》、《能源法》和修订《煤炭法》,在法律和法规上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依据。第三,要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纳入到辖区产业规划中,作为辖区矿产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内容。第四,针对各地矿产资源整合工作进展不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不同,实施的范围不同和执行的标准各异,建议应尽快颁发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指导意见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标准等技术性指导文件。

结语

综上所述,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对于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所遗留的问题及后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时期对矿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矿政管理部门必须调整矿政管理思路,采取相应措施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中华,孙华.滁州市矿产资源整合中的问题及对策[J].滁州学院学报,2010,03:9-11.

[2] 郝俊峰,崔彬,陈香梅.矿产资源整合的对策研究:以内蒙古为例[J].中国矿业,2014,S1:51-56.

[3] 郝俊峰,崔彬,郝晓琳.矿产资源整合规范化的意义――以内蒙古矿产资源整合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2,02:88-92.

[4] 周继华.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J].中国矿业,2005,04:11-13+27.

[5] 付传君,杨昌明.基于合作博弈策略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研究[J].中国矿业,2011,05:27-30+33.

矿产资源的开发范文第7篇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贵州

1矿产资源的评价

大数据时代不仅在云计算、数据网格、非结构化信息挖掘、可视化技术集成等方面构建了许多创新型技术平台,其数据挖掘理论方法对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亦有可鉴之处。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因此利用大数据的预测思维将有助于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矿产预测评价和其他领域预测一样,其基本预测理论是预测人员从事矿产预测评价工作时遵循的基本理论方法。

2地质概况

2.1矿区地层

根据1∶5万花溪幅地质图,如图1,结合实地调查、核实,评估区出露地层[1]有第四系(Q)、三叠系中统松子坎组(T2sz)、三叠系下统安顺组一段(T1a1)及二段(T1a2)。

2.2矿区地质构造

区内地层产状近乎单斜产出,总体倾向东,倾伏角100º∠32º;侧伏角275°∠60°和333°∠82°,如图二所示,区内未见断裂构造。

3矿产的储备

矿产储量即矿产储备量,是一个地质、采矿业常用的名词,矿业部门有时亦称其为矿量,也就是矿产的蕴藏量。矿产储量是矿产资源中在目前技术经济和社会政治条件下可供经济合理开发的那一部分矿产资源。《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中定义矿产储量为:有一定工程控制、用一定方法的地质工作计算的有用矿产的储藏量。它是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编制矿山研发方案,确定矿山建设计划,制定国民经济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据。与矿产储量有关的常见名词:

3.1可采储量

在当前开采生产工艺、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采出的矿产储量。探明储量属可储量的范围。

3.2探明储量

证明矿产的储备量会采用一定的探矿工程方法进行。进行合理规划工农业的布局,制定国民经济,作为矿山的主要生产建设。

4矿区资源开发关系需调整

我省一些矿山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忽视或不注意与当地民众的关系,他们有的由于利益驱动,为了赚钱损害群众的利益,污染环境或造成矿山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产生了矿群矛盾。个别地方政府对这类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不积极加以调解,致使有的矛盾激化,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保护群众的合法利益,需要处理好当地民众与矿山业主及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矿区。

5结论

通过系统收集已有地质矿产资料,开展野外调查与核实,贵州省国土资源勘探规划院提供的矿产资源分析论证结果,经综合分析研究,查明了评估区内的矿产分布情况及矿权设置情况。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是赋存于地表或地壳中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矿物资源。矿产资源概念就其内涵而言,实为尚未开发利用的矿物原料,是一种自然财富,它一方面体现了客观地质作用形成的有用物的天然富集,另一方面它又在目前或可以预见的将来,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志强.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4):111-119.

[2]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建设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R].2014

[3]解岩,陈甲才,苗放.贵州松桃道坨锰矿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5(31):147-153.

矿产资源的开发范文第8篇

关键词:矿产资源;特殊性;现状

Abstract: the mineral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raw material of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foundatio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erious situation of China mineral resources,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mining industry fac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given th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mineral resources; Particularity; status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无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资源,是工农业生产的命脉。中国有比较优越的成矿条件,拥有种类相对丰富的矿产资源,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急剧上升。然而,在把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的战略部署下,在过分看重经济增长数据的今天,资源和生态环境却成为了牺牲品。近年来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导致资源锐减、生态环境破坏,给矿区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已不再是简单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的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强对矿产资源和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深入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1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经济、政治、管理等因素的作用。

小矿山各自为政,技术单一,难以形成规模采矿和规模经济,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偏低。据统计,大型矿山占全国矿山总数的0.33%,中型矿山占0.82%,而小型矿山却占到全国矿山总数的98.85%,小型矿山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60%。由于这些小型矿山企业缺少雄厚的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缺乏有效的规划管理,难以吸引高精尖的人才,因而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比较严重,造成矿石中的有用成分得不到完全有效的开采利用,所得产品质量不高,不仅浪费了矿产资源,同时因为投资少、见效快、安全环保意识薄弱,在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带来暂时的繁荣之后留下的是千年的祸害,殃及子孙后代。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工农业技术水平、设备都比较落后,难以实现高水平的采矿、选矿、冶炼和深加工,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不高。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还正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技术水平和装备还比较落后,因此在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等过程中难以实现对矿石中某中物质的高纯提取和多种物质的共同提炼,工人劳动效率低,深加工产品少。

以追求短期效益,直接利益为主,重复建设过多,品牌意识不强,一哄而上,注重量的增加,缺少质的提高,缺乏长远的战略性思考,造成矿产资源的低水平开发。另外,我国4个直辖市、21个省会城市和175个地级市都有自己的钢厂,都在争夺矿石、炼铁炼钢,但大部分都缺少自己的品牌,没有国际竞争力,其产品主要用来满足本地的需要,以地方自产自销为主。

政府社会企业的观念有待转变,资源大国的意识较严重,缺少忧患意识,不利于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矿产资源和谐开发的策略

2.1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应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利用与节约并举的原则,兼顾近前和远期的利益。从近期视角来看,根据中国矿产伴生矿和贫矿丰富的特点,充分开发贫矿,综合勘查评价、开发利用伴生矿,尾矿回收再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达到物尽其用。从远期视角来看,应控制矿业总量,节约利用矿产资源。基于矿产资源属于一个国家的战略性资源,更需要长远规划,充分利用别国的资源,取长补短,来保障国内矿产品的供应。

2.2整合矿业资源,优化矿业结构

规模较小的矿产开发企业如果不能达到相应技术要求,其开发行为是在浪费资源。可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小型矿山进行整合,减少矿山总数,提高生产规模。资源整合将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转变为科学、合理、高效、集约化的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更好地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也有助于构筑现代企业机制,集中人、财、供销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资源整合

能有效遏制乱采滥挖、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矿业权等违法活动。

2.3促进科技创新,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

技术创新既能有效改善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可谓一石二鸟。中国大型矿产地少,共伴生矿、贫矿多,富矿少,对综合选冶技术要求高,因此,创新科技,加强采、选、冶的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显得尤为迫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进步。实现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必须针对我国资源特点,借助于每个单元的技术创新和设备革新,通过引进国内外尖端技术和先进工艺,并经过适用性改造,或自主研发适用技术,创造适合我国资源特点的选矿新工艺(如微细粒贫矿选矿技术,多金属共生矿综合利用技术,尾矿再利用技术等),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和终端应用产品。

2.4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替代资源

由于矿产资源的自然属性,持续不断的开采终将导致资源的枯竭,这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背道而驰,积极努力地研究和寻找可替代的能源和资源已势在必行。较为常见的方法是:其一,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替代矿产资源;其二,开发利用新能源,比如核能等;其三,通过技术的突破以某种矿产元素替代另一种矿产元素,例如我国钾盐资源短缺,每年大量从国外进口,但不溶性钾资源却比较丰富,有可能替代钾盐资源;最后,利用人造材料替代天然矿物原料,如用人造压电石英替代天然压电石英等。

2.5运用市场机制,辅以政府干预机制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和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引导商业性勘查投入,增强市场对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从“矿产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矿业经济,到“矿产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再生综合利用”的循环矿业经济的转型。积极参与国际矿业权和矿业资本市场的运作和竞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逐步建立一批稳定的海外矿产供应基地,缓解国内矿产资源供给不足的压力。矿业市场非一般性市场,决不能仅仅通过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必须同时辅以政府干预机制,保护矿山环境,实现资源、环境、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必须以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综合手段禁止掠夺式的开采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关于“国家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方针,确立起稳定的矿业秩序,对乱采滥挖现象进行有效制止,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法律保障;对环境治理、资源再生利用企业,政策应给予行政支持;将国家用于扶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包括税收优惠在内的经济政策落实到位。强化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勘探和生产过程中的全面综合评价与考核监督,发展绿色矿业。

3结束语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和经济的进步越来越依赖矿产资源的今天,矿产资源的和谐开发,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矿产资源和谐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加强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树立“和谐矿业”、“绿色矿业”观念,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通过科技创新,来营造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的产业环境。中国矿产资源开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