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开发语言培训

计算机开发语言培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计算机开发语言培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算机开发语言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Java技术;应用;发展研究

Java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计算平台,为多层、复杂的网络计算提供应用基础,当前Java技术越来越成熟,出现了JavaME、JavaEE、JavaSE计算平台,涉及Web服务、无线应用、企业应用等各个方面。结合Java技术的应用现状,应积极进行发展研究,充分发挥Java技术优势,完善和优化Java技术应用。

一、Java技术概述

Java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Java技术考虑到互联网的安全因素,其内部的安全设置相对比较完善,受到广大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设计人员的喜爱,Java技术也成为推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Java技术和普通计算机语言类型不同,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时主要是面向对象,并且利用其独特可移植性,可以为不同计算机应用程序提供便利,有效简化应用程序设计,支持多线程,这种可移植性和面向对象性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不同软件系统平台的兼容,给予软件系统程序开发设计人员很大帮助,并且Java技术应用独特的安全设置方式,可以有效规避一些恶意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对提高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

二、Java技术应用情况

1.在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当前我国软件公司利用Java技术产品和相应软件平台,如中创Infoweb、金碟Apusic、东方通TongWeb等利用JavaEE服务器,实现在工商局等多个部门的应用。东方软件EAP电子政务架构在税务系统、公检法等系统中应用,另外广西中永科技运用Java技术开发了办公自动化软件,Java技术计算平台比较方便,在软件系统开发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

2.在嵌入式设备中的应用

Java技术和嵌入式设备的结合推动了各种智能电子卡的出现,这使得Java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很多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数字电视等家用电器以及医疗设备、通信终端、无线手持设备中,Java智能卡、Java PDA、Java移动电话给广大消费者提供极大的便利。

3.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Java技术在辅助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功能,例如,Edustation远程教学系统,可用于异地远程教学、课后学习和本地网上教学。清华大学利用Java技术优化和改进计算机软件基础教学模式,研究了BlueJ汉化方案Java教学软件的应用特性。

三、Java技术发展研究建议

1.加大技术研究投入

政府部门应加大Java技术研究的投入,在互联网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中将Java技术放在一个重要位置,积极组织各个领域和行业的通力合作,真正实现产学研用,积极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软件系统产品。同时,优化和完善基于Java的支撑软件和中间件,推动以xml和Java为基础的信息化综合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政务的应用,研究Java嵌入式电子产品和计算机软件系统,支持建立Java技术的产品测评和技术开发中心,加强对各种Java技术产品的性能检测和质量监管。

2.积极开发Java应用软件

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商和各个行业应积极开发Java应用软件,例如,Java教学软件、实时监控软件等。发挥Java技术优势,实现一次开发、到处运行,避免重复地进行开发设计,推动国产计算机Java软件产品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3.加强各协会和学会的合作

每年定期组织Java技术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加强各个领域专家学者对于Java技术的沟通交流,推动深层次的技术研究,探讨Java技术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改进Java技术计算平台,开发Java技术更多的应用功能。

4.加强Java技术人才培养

为了实现Java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人才培养,做好Java宣传教育培训,在相关网站上开设Java专栏,展示Java技术应用成果和产品,介绍Java技术特点,组织出版关于Java技术的各种电子刊物或者书籍,开设Java技术远程技能培训系统,对一些有兴趣的技术人员进行Java培训,特别是在对大学计算机专业,设立Java必修课,使大学生熟练掌握Java技术应用。

近年来,Java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和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类型,其在多方面都表现出重要应用优势,结合当前Java技术的应用现状,应通过多种措施和手段继续加大对Java技术的发展研究,不断提高Java技术的应用功能。

参考文献:

[1]何兴昌.JAVA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J].硅谷,2009,(2).

计算机开发语言培训范文第2篇

一小学二年级女生被母亲送入电脑培训班,两个月下来,五笔字型打得飞快,母亲逢人便夸女儿学会电脑了。语文老师却反映,孩子写字笔画错误多,基础知识测验总丢分。

一些家里有电脑的高中学生经常关起门玩游戏,还对父母谎称复习功课,致使学习成绩下降,问他们“父母不管吗”,答“老爸老妈对电脑一窍不通,好糊弄”。问父母“怎么只有游戏软件而没配备学习软件”,答“我们不懂”。更要命的是学生之间互传软盘,一些黄毒悄然扩散,广州一中学生就自称在电脑中已储存了约300幅不同人种的裸女照,而家长还蒙在鼓里。这实在是望子成龙父母们的悲剧。

据国家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计算机教学还没有列入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也不是必修课,各地中小学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开这门课。如北京市丰盛中学只在初中开设计算机兴趣小组;在高一、高二的劳技课进行计算机教学。由于劳技课是必修课,所以许多家长误以为计算机是必修课;加之大城市里有些条件好的小学开了计算机课,引起家长的猜疑:将来升学会不会加考计算机?以至有的家长见孩子上的学校没开这门课就盲目送孩子进社会上办的电脑班培训。这些猜测和忧虑完全是多余的。

我国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正在起步,一些开设计算机课的学校尚在摸索经验。

有不少老师反映现行小学的“少年logo”和中学的“BASIC语言”教材不合理,学生学完了没多大用处。当代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研制向人们提供了多种简洁清晰的窗口界面,使上机操作易如反掌,再让中小学生学这些枯燥的机器语言,不但不能引发兴趣,反而劳民伤财、事倍功半。

计算机开发语言培训范文第3篇

摘要:众所周知,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软件系统开发能力普遍不高,该文从分析原因入手,提出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软件系统开发能力的有效方法,即培训实验体验法。

关键词:高职学院;软件系统开发力能;培训实验体验法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8-8009-02

Discussing on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oftware System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of Computer Major i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

WANG Jun-p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Department, Xian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As we know, Commonly graduates of computer major don't have the high abil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then points out th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hat is, training, experimenting and experiencing,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eveloping softwar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o students of computer major.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 Ability of Developing Software System; Training Experimenting & Experiencing

前些年,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较少,供不应求,学生一毕业就有单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各行各业缺乏大量计算机技术人员;另一方面,相关院校培养出的大量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工作或不能胜任现有的工作。究其原因,其中一条就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既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又要具有一定的系统开发的工作经验。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几乎达到了学校与公司的“无缝”链接。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软件系统开发能力普遍不高,具有系统开发经验的就更少,有的毕业生连一个很简单的软件系统都没有开发过,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系统开发能力和经验上与社会要求脱节。为此,我们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软件系统开发能力的有效方法,即培训实验体验法。

1 学生软件系统开发能力不高的原因分析

1.1 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

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可以从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找到相关的依据。专业必修课是高职学生必须修读和掌握的课程,是一个学生学好专业的基础,也是一个学生从事工作以后进一步提高和发挥自身潜力的根本。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重视这些基础理论是十分正确、十分重要的,也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条件。但是,我们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对实践教学却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1) 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理论课时占的比重还比较大,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少。2) 任课教师重理论的讲解和分析,对这些理论和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介绍却比较少,一般满足于一些验证性实验的指导,对提供给学生进行的一些设计性或综合性的实验缺乏足够的热情,培养的学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验证性的编程。3) 学生实验指导书注重课本的配套练习,强调验证性的实验,而针对实际应用的实验例子、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例子很少,指导教师往往也因为实验课时量少,也没有给出更多的实用例子给学生练习。针对学生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训练少,造成学生在学完一门课程后,只知道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对实际的应用和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知之甚少。由于学生每门课程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训练,一个综合多种技术的软件系统开发对他们来说自然就不知所措,到毕业还不具备高职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技术、方法和技能。有些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连一个简单的软件系统都没有设计过,只能勉强编出几个简单的程序,这样就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4) 课程设置更多考虑了培养学生技术的宽度与广度,但是对培养学生综合技术的应用和掌握技术的深度存在着不足。比如,学生学了多门软件开发工具的课程,从学程序语言的数量来说够多了,但是没有真正能够用一种语言来开发系统。

1.2 制定或执行标准不够严格,学生动手能力差

目前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缺少制订实验教学或实践环节的质量标准或执行的标准不够严格,学生动手能力差。一方面,我们比较注重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与实验大纲的制订,但是却缺少课程实验教学或实践环节的质量标准或者是执行不够严格。另一方面,高职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该有课程实验教学或者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即学生学习了一门课程后要达到什么样的技术水平,必须确定一个量化的标准,如Visual Basic课程,学完后,学生要学会用Visual Basic来设计与开发一个系统,当学生达到这一质量标准才能得到相应的学分。但是,现在我们往往都是用理论考试来代替了这个质量标准和要求,从根本上造成学生应付理论考试,忽略对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锻炼。学生学完课程后,只能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应对考试,不能够独立设计与开发一个综合的系统。

1.3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用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如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开放实验室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生到社会见习、实训时间少,学生真正了解公司、企业对技术的需要,了解公司的运作,能够参与软件开发或者接受公司软件开发培训的机会就更少。所以,学校所教、学生所学与公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就产生很大的差距。学生掌握编程工具和编程能力不足,综合各方面技术来独立开发软件系统的能力更显得困难。

1.4 学生掌握的课程内容分散而且各自独立

软件系统开发需要具备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以及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一个数据库系统、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多个处理和编辑系统。但是,学生掌握的是分散的、各自独立的课程内容,缺少融合多课程知识的经验和能力,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就出现了困难:1)不能熟练操作编程工具和数据库系统;2)不知如何实现开发的系统与数据库连接;3)系统开发时,对数据库操作编程必须用到的语言程序感到无所适从;4)对要开发的系统不知从何入手。这是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实验方法,掌握的课程内容分散造成的,也是很多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却只是用于上网聊天玩游戏的主要原因。

2 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软件系统开发能力实验方法的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软件系统开发能力,我们根据计算机软件生命周期原理,针对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包括框架设计和数据库设计)、详细设计、程序设计、软件测试等5个阶段从实验方法、实验路线的研究出发,设计出了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一套有效方法,即培训实验体验法。

2.1 实验方案

指导思想:先培训,然后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实验目标:完成一个简单的功能比较完整的软件系统。

参与对象:高职二年级以上的学生,5人/组。

指导老师:1人/组。

实验设备:在课余时间利用开放实验室及学生自有的电脑。

实验方法:先案例培训、学生结合案例实现与老师分段结果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实验路线:先由指导老师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培训,把系统开发的全过程进行讲解,然后由老师出题或学生自命题进行开发。老师提出完成系统的各时间段,以及每个时间段要完成的内容和进度,学生在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实验步骤:第1阶段,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培训,用6~8课时对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第2阶段,给出系统名称后,要求学生在20~30天的时间内结合案例写出软件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框架设计,明确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模块。第3阶段,要求学生在30天左右时间内结合案例对系统进行详细的设计。第4阶段,要求学生在30~60天的时间内结合案例编写代码。第5阶段,要求学生在30天左右时间内结合案例进行系统调试修改。第6阶段,学生在30天左右时间结合案例写出系统使用说明书以及总结报告。

2.2 实验方法

实验方案确定以后,我们召集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培训,由指导老师先对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软件系统进行讲解和剖析,从软件系统运行环境、开发工具、数据库、系统的集成等开发过程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在系统开发中自己缺少什么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学生自行修读相关的技术、工具等知识,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写出修读的总结或读书报告。最后指导老师给出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去实现。

实验从2008年10月开始,到2009年6月结束,参与的是200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0名学生,他们基本具备开发系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分4个小组,每个小组由1名指导教师辅导。

2.3 实验效果

对学生进行的2期试验结果如下:1) 软件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框架设计文档,书写得比较完整、规范,符合系统的功能要求的,共有18人;写得一般的,共有2人;写得差的,共有0人。2) 对系统进行详细地设计,功能较为完整、规范的,共有15人;完成得一般的,共有5人。3) 编写代码能力强的,共有5人;一般的,共有10人;较差的,共有5人。4) 系统调试修改、刻录打包。完成得好的,共有12人;一般的,共有7人;较差的,1人。5) 书写系统使用说明书文档。完成好的,共有17人;一般的,共有3人;较差的,0人。总体效果比较好。

3 经验体会

本次实验我们的主要经验是:1) 该方案包含一个比较系统的培训过程,这正是高职学生普遍缺少的经历和经验。所以,经过培训的学生在撰写需求分析与框架设计文档、系统详细设计、系统测试方面完成得比较好。而一般没有经过培训的学生,很多人在做的时候不知从何下手,撰写出来的文档既不统一,也不规范,指导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他们修改和指正。而经过培训的学生撰写出来的文档规范,系统设计比较清楚、系统测试操作得当,指导教师在这方面的工作量就大为减少。2) 在系统调用数据库的连接编程方面,实验小组的学生基本都能独立完成,而一般学生,大部分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并且花较大的精力指导才能完成。这方面的编程与操作是学生开发系统时遇到的难点之一,它涉及到多个系统的操作,需要学生的综合运用。实验小组的学生由于经过培训,有教师的详细讲解以及有相应的案例作参考,这一难点得到了较为有效的解决。3) 高职学生基础普遍不十分好,对软件系统开发都有畏难情绪,经过这次的成功实验体验,会让他们的树立信心,提高软件开发的积极性。

该方法只是作为提高学生软件系统开发能力的起步阶段,但是通过对学生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系统开发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学会编写开发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文档,掌握系统开发所必须的开发工具、技术和技能。经过该方法培训的学生初步具备开发软件系统的基本能力,再进一步通过参与实际的项目开发,软件系统开发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 总结提高

本次实验总结出来的有效实验方案,可以在高职计算机学生中逐步推广,师资不足的,可以从软件公司聘请。也可以与软件公司合作,公司负责培训、指导,学生免费为公司软件开发流水线工作。这样,就可以使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文敬,廖伟志,陆建波.计算机高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28(s2):156-160.

计算机开发语言培训范文第4篇

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设置计算机课程一般有两种模式:

①“基础应用型”模式。该模式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或称“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基础”)和“电算化会计”(或称“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计算机会计学”、“会计应用软件”)两门课。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专业就是这种“基础”+“应用”的模式。

②“系列应用型”模式。该模式是在设置系列计算机课程的基础上再设置“电算化会计”课程。例如,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专业设置“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微机数据库管理系统”四门计算机系列课程和“电算化会计”、“会计实务电算化”两门计算机应用于会计的课程。又如,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系教学改革设想中打算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四门计算机系列课程和“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会计决策与控制”、“电算化审计”三门计算机应用于会计的课程(财政部教育司编《会计学专业主干课教学大纲》P16)。当然,其他高校设置的课程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均可体现一组“系列”课程和一组(门)“应用”课程的模式。

无论是“基础应用型”模式,还是“系列应用型”模式,它们均独立于会计系列课程之外。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1.各门计算机课程内容与会计系列课程内容脱节。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教计算机课程的老师不懂或很少懂会计专业知识而会计专业课程教师又不懂或很少懂计算机知识;二是现行会计课程教材(除“电算化会计”外,下同)不反映计算机应用知识,也不要求专业课老师补充讲授计算机应用知识;三是计算机数量配备不足,无法做到两类课都安排机时。

2.单一的“电算化会计”课程,解决不了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能力问题。1995年4月27日,财政部印发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的三种证书、即初级证书、中级证书和高级证书,从能力要求看,可概括成以下三种能力。

(1)初级证书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微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有关汉字系统及应用软件操作,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的工作原理五个方面,笔者简称为“操作能力”。

(2)中级证书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能力。要使财政部评审通过的通用会计软件更好地满足各个企业的不同要求,需要用户自已定义参数,如建立科目代码、设定计算公式、定义分配方法和结转方法等,这称为系统软件的维护或参数设置,笔者简称为“设置能力”。

(3)高级证书要求一少部分会计人员具备“进行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的能力。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是指为了开发出用户所需的会计软件,必须了解和描绘用户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明确系统具备的功能,改进现有系统模型,形成系统的逻辑模型的过程。它是系统开发和系统维护的前提。分析、开发和维护的能力。笔者称为“开发能力”。

目前,高校“电算化会计”课程按财政部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组织和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能力”,包括开发工具、开发方法、开发系统(工资、固定资产、材料、销售、成本核算系统)和电算化审计五个方面。学生学完这门课后,仅仅是对部分会计核算程序进行初步的设计。当他们毕业参加工作后,在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他们不会操作现行会计软件;在未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他们仅靠学校掌握的“电算化会计”知识,无法开发成套的会计核算系统软件。事实上,从国外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看,无论定点开发还是开发通用软件均有专门的公司从事这种业务。要求我们现在的教学能使学生具备完全的软件开发能力也是不现实的,仅能提“初步的开发能力”或具备“开发软件的基础”。这种单一能力距离国家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操作能力,设置能力和开发能力还很远,则高校改革教学,培养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力迫在眉睫。

3.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领域比较狭窄,就目前而言,我国会计实际工作中的电算化仅仅体现在会计核算上,虽然会计管理的软件已在开发,但应用的不太多。而西方国家早就从会计核算电算化转向会计管理电算化了。仔细分析我国会计核算电算化的现状不难发现,绝大部分会计人员是“傻瓜”操作员,是计算机的“奴隶”,他们对会计软件不能运用自如。反省一下高校会计教学,会计课程和计算机课程两层皮,使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显得很窄。因此,只有在各门会计课程上都用上计算机,才能开拓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领域,才能克服“傻瓜”操作员的缺陷,自主地运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使计算机不仅在会计核算上,而且在会计管理、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

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

二、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1.两类课程安排相协调。会计教学计划必须按教育、教学规律制订,充分反映知识平铺、交叉、循序渐进的要求。计算机的系列课程应先于会计系列课程,同时会计系列课程的电算化,首先是已学计算机课程知识的直接应用,然后是后继计算机课程知识的追加应用。例如,在第一、三、四、五、六学期分别安排“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微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电算化会计”课程与此相适应,在第二、三、四、五、六、七、八学期,分别安排“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上)”、“财务会计(下)”、“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高级会计”、“审计学”、“会计实务考核”课程。其中,“基础会计”课程首先是直接运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完成规定任务,如用WPS打印出试算平衡表、各种记帐凭证、各种明细帐等,待“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学完后,再运用Word编制“基础会计”课程中的成本计算公式、编排有关图形,并登记帐簿。

2.计算机知识运用时分合结合。平时,各门会计课程运用计算机知识是单项的,分散的。一般难以整体运用。因此,有必要在最终将两类课程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笔者认为,在第八学期学生即将走上社会前设置“会计实务考核”课程,一方面进行手工操作,综合各门会计知识,另一方面进行计算机操作。综合各门计算机课程知识集中运用于会计,这种分合结合的方式反映了会计学科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3.列人教学计划,教师引导,指导为主。将计算机课程知识应用于各门会计课程,并不是要增设新课程,而是对已学知识的串用。为了保证串用的成功,首先要在教学计划上加以反映。例如,在教学计划实践环节分别设置“基础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电算化”、“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考核电算化”等电算实践项目,并相应确定一定的机时。其次,将各门会计课程计算机应用问题编写成“电算化指导书”,每门指导书中列示若干个电算实践项目。提出具体应用要求;同时,为了便于学生操作。还应编制“电算化操作手册”,向学生提供详细操作步骤和范例。这样,教师在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过程中主要起着引导、指导、布置、检查和考试验收等作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会充分得到发挥。

三、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的具体设计

下面以会计主干课程为例对会计课程计算机应用进行设计。

(一)基础会计电算化

l.将已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包括:(1)用WPS打印出试算平衡表。材料明细帐、应收帐款明细帐、成本计算公式(含分子、分母两行排列格式)、生产成本明细帐和各种记帐凭证;(2)用图文混排系统SPT进行成本数据的图像编辑;(3)用CCED打印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2.将后续“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知识追加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包括:①成本计算公式的编写;②图形编排;③帐簿登记。

(二)财务会计电算化

将“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中word、Excel知识应用于“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包括:外币核算、坏帐核算、存货实际成本计价法、存货计划成本计价法、存货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折旧方法、工资结算和工资附加费核算、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销售业务、利润分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编制。

(三)成本会计电算化

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包括: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产品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品种法成本计算、分批法成本计算、分步法成本计算、成本分析。

(四)财务管理电算化

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包括;货币资金最佳余额确定、企业客户信用等级评估、应用帐款最佳余额确定、存货最佳额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经营杠杆、对外投资决策、筹资政策的选择评价、资金成本计算及应用、财务比率综合分析、财务计划编制。

(五)管理会计电算化

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管理会计”。内容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目标利润的敏感性分析、利用经营杠杆进行利润预测、边际利润最大的产品组合、销售顶测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分析、内含报酬率敏感性分析。

(六)会计实务考核电算化

计算机开发语言培训范文第5篇

一、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情况,开设理论基础课

职中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不少计算机教师持有不同的看法。职中计算机专业要不要开设计算机语言课,要不要讲授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如果不开,职中计算机又应开设什么课程。主张开设计算机语言、讲授计算机最底层的技术原理的教师认为: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的原理对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实用性不大,也无助于他们就业,因为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最底层的原理技术是为开发软件做准备的,而开发软件产品不像开发其他产品,只有少数最优秀而且经得起市场竞争、考验并成为畅销产品的才有存在价值。开上述课的目的是为给学生一个点铁成金的手,既培养学生程序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其他应用软件时能举一反三。不学习基本的编程规则,用户很难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性质,也不可能利用计算机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主张“砍”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底层原理的教师则认为:学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底层原理没有用,理由是:1,职业中学培养的方向是技术工人,是应用人才,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2,职业中学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和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薄弱很多。由此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增加文化理论课来加强他们这些能力又不太现实。3,现在不少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通病是:动手能力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弱,亦即没有“学会学习”。而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些弱点却是致命的。这一切我们并不能怪学生,而是我们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也就是教学上过于偏重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上述观点中前者是站在学科的角度,而后者则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实用的角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偏向那一方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我认为,无论怎样开设,都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课程的设置要跟随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来开设

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才科学,那些课程含金量高,也就是它的价值比较高一些,哪些是社会最需要而我们的学生又能达到社会所定的标准,这是我们的课程设置所应该考虑的。我认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考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很全面。能够通过一级考试的同学,其计算机基础已经达到教学要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思考在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推动计算机教学向着重能力和实践的方向发展。这样对老师也提出了要求。

首先,需要老师要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力。因为等级考试并不仅仅考学生,其实也在考老师,我深有体会。例如学校申请了计算机等级和NIT模块考试考点,必定要组织老师培训学习,这样可以加强老师的业务水平。

其次,教学目标统一,能较全面地考核学生水平。如果我们采用等级考试的教材,明确规定我们的学生学完必须通过一级考试,这样,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目标定位就明确了。等级考试分笔试和上机考试,既能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能测试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计算机开发语言培训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取决教师群体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教师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将是教师进入21世纪的资格证书。而学科教师掌握着教学目的,决定着教学方向、内容、过程。没有学科教师参与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很难满足学科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育技术能力目标 校园网络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的飞速发展,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计算机课程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已经进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其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了教育技能的一个重要考核目标。由此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使计算机和网络步入核心的教学领域,基于行为主义的传统学习理论为当代认知学习理论所取代,它对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乃至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新的教学模式形成、发展,同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密切相关。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取决教师群体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教师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将是教师进入21世纪的资格证书。 学会使用局域、广域和国际互联网,应用多媒体、学会电子备课成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掌握应用远程教育系统将成为优秀教师的新的技能。

知识经济时代,专业分工会越来越复杂,教育所涉及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宽广,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更新,业务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尤其需要人工智能的补充。未来的教师队伍不但需要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教师,需要大量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人员,更需要在多方面都有建树的通用人才。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决定和支配地位。教育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育影响和学生的个体发展构成的一种双边协同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科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与领导者,肩负着把人类的文化成果、知识体系,传授和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的重任。学科教师掌握着教学目的,决定着教学方向、内容、过程。没有学科教师参与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很难满足学科教学的要求。在以前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中,大多是采用计算机公司开发的教学软件,或由计算机教师开发教学软件供学科教师使用,有时甚至由计算机教师控制计算机辅助教学全过程。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计算机普及程度不高,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教师对计算机充满神秘感。因此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不熟练计算机操作的学科教师往往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其实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因为学科教师要根据各自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备课,教学过程也应完全由学科教师控制。如果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不能由学科教师灵活使用,必然会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因此要求计算机辅助软件必须具有较大的自由度,或由学科教师按自己的思路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根据2004年12月出台的《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目标(试行)》的规定,其中规定了所有的教学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其基本技能项包括了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是目前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为了使学科教师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如果对教师在这方面提出过高的的要求是不现实的,甚至产生负面效应,所以必须根据中小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出学科教师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应掌握的基本内容,由浅入深逐步进行培训,以增强学科教师的信心,使学科教师尽快掌握必需的技能技巧。对学科教师应有如下基本要求:

1、首先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如Windows基本操作,汉字录入及排版。

2、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网络管理的基本方法。

①、要求所有的教学人员懂得应用网上资源,学会查询、学会复制、学会建立新文件。

②、在专线开通和网站镜像完成后,及时进行Internet应用培训,要求教师会使用国际互连网,会在网上搜集、查询、整合信息,会收发电子邮件,会利用互连网资源进行教学。

③、在网络资源管理数据库建成后,要求所有教师会进行网上资源点播,通过网上备课和通过资源重组进行教学。

④、在学校教育网站建成后,要求所有教师建立自己的网页或班队主页,逐步学会进行网上交流和远程辅导。

3、熟练掌握一种或多种多媒体开发工具。如:Authorware 、PowerPoint、Flash、Frontpage等。

组织骨干参与素材库的建设,学习资料数字化处理技术,掌握不同音视频文件格式的编辑、压缩、转换方法。建立起数据量达到500G,以素材为主的教学资源应用系统。基于我校校园网具备的信息高速传输,数据多路并发和资源高度共享的特性,我们提出用足、用透、用够校园网,提出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由典型课例变为常规课、家常课。当学科教师工作的科技含量更高,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精心运筹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设最佳教学情景,如何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探究和协作,如何通过语言文字、会话和表达,最终建构有意义的知识结构,以及如何对学生认知结构实施定性定量的分析检测并随时做出调控的工作。校园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应用实践,推进了教学实验的进程,加速了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提高学科教师的技术能力的时,以培训为手段,在培训时给学科教师提供设备和时间上的保证,根据学科的特点,对学科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在培训学科教师时,由于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差异,对学科教师的开发技能要求也不同。在语文、英语、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演示的内容较多。因此,首先要培训教师如何制作演示类软件,同时也要培训这些学科的教师如何制作和利用多媒体素材,如声音、动画、图像等,而在计算机语言、过程模拟等方面的要求则可以降低一些。在数学、物理学科中,对学科教师的要求要高一些,除了掌握演示软件的制作外,对计算机的图形变换、编程语言、过程模拟等方面的知识也要作一般的要求,这一要求也符合他们的专业特点,因为他们一般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在培训过程中,要求教师在利用多媒体素材和制作课件搜索所需资料的时候养成随时收集资料并且良好分类的习惯。

我校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已经从2003年起成功的举办了多次全校教师参加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且在2004年度,我校教研部门举办了校内的课件比赛。据统计,年龄小于45岁的教师,50%能自己动手制作课件,95%能运用网络收集学科资料。例如我校青年历史教师刘友军从对计算机一无所知,到现在能利用网络收集历史授课资料。业余时间利用校园网络带领高三学生学习北京四中网校课程,并能利用别人制作的源程序来改编、重组设计自己的课件。

计算机开发语言培训范文第7篇

一、小学Pascal语言培训与辅导的定位应有别于中学

众所周知,以前的中学Pascal语言培训与辅导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参加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培养奥赛苗子。而小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学习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参加Pascal语言培训主要的目的还是要掌握基础性的知识。例如,掌握Pascal语言基本知识,开发编程潜质,培养学习计算机编程兴趣等。当然,让小学生参加一些竞赛也可以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竞赛能力的培养。但总的来说,让学生形成扎实的Pascal语言基础,保持长久的Pascal学习兴趣应该是小学Pascal语言培训与辅导的主要任务,这也是进入中学继续深入学习Pascal语言的首要条件。

二、小学Pascal语言培训与辅导的材料应有别于中学

由于年龄上的差异,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处于发展初期,与中学生相比明显偏弱;数学知识相对浅显,知识面不广;英语的识读理解能力不如中学生强。所以在Pascal语言培训材料的选择上,不能照搬中学的,应该根据小学的特点进行内容筛选,形成适合于小学阶段学习的Pascal语言培训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更实际、更圆满地做好Pascal语言培训与辅导。

三、小学Pascal语言培训与辅导的方式方法应有别于中学

相对于中学生,小学生在学习的品质上存在很大的弱点,这些弱点是由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的,也是我们辅导教师不能改变的现实。因此,小学Pascal语言培训与辅导的方式方法应有别于中学,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多种的培训与辅导方式,为小学生学习Pascal语言分解难点,理解重点,达到培训与辅导的目的。

鉴于上述思考,我们在小学生Pascal语言的培训与辅导实践中具体做法如下:

1.记——注重Pascal语言中英文指令(单词)记忆

在Pascal语言中,如保留字、标识符、数据类型、运算符和函数等,有很多陌生的英文单词,如果疏于记忆不熟识的话,对于读程序、编程序将会带来很大的障碍与困难,久而久之,会丧失学习Pascal语言的信心。因此,在培训中我们非常重视对Pascal语言中英文指令(单词)的记忆,通过集中记忆、分类记忆、程序环境记忆等多种方式,帮助小学生熟识Pascal语言中英文指令(单词),扫除学习障碍,提高理解程序的能力和学习自信心。

2.读(讲)——提倡学生讲读Pascal语言源程序

在培训与辅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没有问题,算法设计也没有问题,但自己尝试编的程序错误率很高,分析原因,可能对Pascal编程结构与规则理解不深所致。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在培训过程中提倡学生讲读Pascal语言源程序。对于一些经典程序,我们让学生相互讲、上台讲,讲程序的结构、计算机执行过程,在讲读的基础上来理解Pascal语言的源程序,以逐步架设算法与源程序之间的桥梁。

3.编——养成良好编程习惯,体验编程成功的快乐

Pascal语言编写的程序具有结构严谨、格式优美、流程清晰的特点,但是用Pascal语言进行编程,却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来不得一点马虎,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标点错了,都会影响到程序的编译与运行。所以,我们在Pascal语言培训时,要求学生一丝不苟,严格按照Pascal语言规则编写,书写形式上要求结构成对输入,执行语句缩进书写,以便于阅读,同时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在编程内容上,先通过对照经典程序,编写类似例子的程序(仿编),逐步过渡到自己设计算法独立编程,编译运行验证,充分体验到编程成功的快乐。

此外,在实际培训辅导过程中,我们还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对培训教材进行的筛选,删除了一些对小学生来说数学难度较大的内容,同时也调整了小学阶段的Pascal语言课程内容,力求在不影响Pascal基础培训的前提下舍繁就简,在实际提高小学生Pascal语言编程能力上做文章。

计算机开发语言培训范文第8篇

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可靠性原则。系统运行后的稳定性是评价系统设计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该采用冗余技术,增加系统的冗余性,并且在系统软件编制后,需要进行实验,及时的消除运行隐患,并赋予系统自我检查的能力。(2)实用性原则。在系统实际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必须本着务实的态度,立足于现实,避免目标过高而不切实际。将计算机工作与人力进行明确的分工,保证其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需要对系统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突出重点、分清主次。(3)科学合理性。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系统需要处理的对象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对现行的作业组织、作业制度等进行必要调整。(4)可扩充性原则。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以面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各个可能性。其中在硬件方面应该预留一定的扩充位置,并且根据实际需求对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在软件设计方面,应该采用模块化、层次化的结构,为系统功能的扩充提供便利。

2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

2.1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的方法对于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等。下面就以结构化方法为例,对系统开发进行详细的介绍。结构化系统的开发是现阶段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式,是将工程化系统开发技术、自上而下结构化方式、生命周期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开发方法。具体的系统开发步骤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的规划阶段。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项目确定前,根据开发具体的要求,对其进行初步的调查,制定明确的开发设计任务,并系统研究进行可行性评价。(2)系统分析阶段。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需要对现行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制定出合理的逻辑方案。在整个系统分析阶段,具体的工作包括系统调查、数据功能分析、开发系统定义等。(3)系统设计阶段。需要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将制定的可行性的逻辑方案转变为实际的物理模型。具体就是根据系统功能,结合开发资金、规模、系统开发的复杂程度等,进行具体的设计。这一阶段,主要的设计内容包括模块、代码、输入输出、数据库、可靠性等方面的设计。(4)系统实现阶段。这一阶段是系统实践的阶段,就是将转换成功的物理模型用专用的硬件设备进行相关功能的测试。这一阶段,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程序设计、硬件设备转杯、数据收集、开发人员培训、系统开发升级。(5)系统维护阶段。在系统开发完成后,就需要投入具体的运行,从而也就进入了系统的维护阶段。在这一个阶段,系统维护根本目的就是保证系统能够始终保持在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同时也需要就是的对系统相关数据进行调整与修改,或者是添加数据,满足系统更新的需求。

2.2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的工具在交通运输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过程中,应用的开发工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语言编程工具。常见的语言编程工具包括BASIC语言、C语言、C++语言、Prolog语言、PL/I语言、COBOL语言等。这类编程语言针对性很强,能够提供程序设计中相关命令的集合,并且适用范围也很广,在系统功能模块编写中具有很强的应用能力。(2)数据库工具。数据库是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开发中必要的工具,承担着整个系统数据交换、传输的重任,是数据交换与传输的枢纽。现阶段,提供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数据库工具主要有XBase系统以及大型数据库系统。(3)程序生成工具;(4)面向对象工具。这类工具主要是与OOP开发对应的编程工具,主要包括smalltalk、C++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与OOP方式相互配合使用。

3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该系统主要包括长途客运管理信息系统、出租汽车管理信息系统、货运管理信息系统、汽车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及违章处理系统。它们是交通运输管理中的基石和核心。基本功能如下:(1)车辆户籍管理功能。户籍管理数据包括:客运、货运和汽车维修业户的户籍。从业户的户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通讯方式、经济性质、许可证号、主管单位、经营范围、车辆数、工商执照号、法人代表、车牌号、缴费情况、发动机号等系数字段信息建库,建立起业户基本情况登记台账,完成对业户开业、户籍变更、歇业、业户经营许可证、户籍信息查询、营运证打印等功能。还有营运线路、总客座数、各运输企业的详细资料等。(2)税费改革管理功能。可以动态地记录税费征收情况,应缴税费,应罚金额,实缴税费,实罚金额,交费时间,滞纳金的收取,顺延情况,票据打印,以及用IC卡减免。实现监控交费情况,随时调整市场管理力度。(3)稽查管理功能。随时将违章信息记录入库,计算机可以迅速做出分类、处理。它能反映出结案率,违章处理力度,以及市场秩序等。(4)报表业务功能。通过日报表、月报表和年终报表,及时准确地把握各个环节的信息,及时调整行业发展中的薄弱点。既规范了市场,又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且数据非常可靠。(5)系统的优点。为合理利用资源,本系统可采用电话定点拨号来传输数据的方式。另外它的安全性能优越,服务器装有两块硬盘,一块有故障马上跳到另一块硬盘上,人们通过主机就能明白硬盘的运行状态,及时纠正硬件故障。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