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产企业分析

矿产企业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矿产企业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矿产企业分析范文第1篇

创业投资对提高矿产企业技术效率至关重要。运用DEA模型研究了创业投资与矿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间的关系。采用超效率模型对上市矿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计算,对比了有创业资金支持企业和无创业资金支持企业的创新效率值。研究表明:创业投资对矿业企业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创业投资在企业风险控制、信息传播、投资监督机制和企业创新周期等方面,比传统融资渠道更适合矿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高。

关键词:

创业投资;矿业企业;技术效率;DEA模型

1矿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体系

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体系创建需遵循科学性、可比性、系统性、数据的可获性等原则。提高矿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必要条件,共包括4部分:财务能力、资源开采能力、科技研发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提高矿产企业技术效率主要依赖资源开采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对企业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财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支撑着企业技术效率,二者对企业资金管理有重要作用。提高矿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采用DEA模型进行分析。矿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体系包括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两个一级指标。技术创新投入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投入、资金投入两个二级指标。技术创新产出有科研产出和效益产出两个二级指标。

2创业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

2.1样本数据及来源

选择高新技术矿产企业为分析样本,通过查阅上市企业说明书及国家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关于高新技术能源企业目录,剔除一些变量数据不全的公司,确定了22个矿产企业样本数据。判断矿产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创业投资背景主要参考以下标准:a矿产企业招股说明书中含有“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b招股说明书中提到的前十个大股东主营业务为风险投资或者创业投资的。若通过以上两个条件任然无法进行认定,则参考中国风险投资年鉴,若公司前十大股东被录入创业投资公司名录,则认定该公司具有创业投资背景。

2.2DEA模型

DEA模型又称为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目前,DEA模型有多种形式,包括:CCR模型、EBA模型和超效率模型等。运用CCR模型对决策单元进行评价时,可能会出现存在多个决策单元的情形,由于缺乏有效的决策单元,该模型有时无法进行进一步评价。因此对于“多变量、多选择”因素,可能出现研究结论与实际现象不符。EBA模型主要特点在于对问题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准确,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模型对已采集的条件信息进行逐步分析,在层层改变的过程中对回归系数进行灵敏度调整,检验回归系数是否“稳定”,探索出干扰其数据“稳定”的问题因子的显著性关系。本质上,EBA模型就是在传统回归模型的前提下,运用EBA模型分析创业投资对提升矿产企业技术效率的“稳定性”关系。

2.3Mann-Whitney检验

有创业投资背景的矿产企业创新效率较高,但是无法判断是创业投资导致企业创新效率提高还是创新效率提高引入了创业投资。为此,本文采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创业投资引入前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无显著差异。检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除“R&D人数X1”外,其余创业投资后的企业各项指标均值均接近或者大于创业投资前。Mann-Whitney检验分析结果表明:“R&D人数比例X2”在10%统计水平上显著,“专利Y1”、“软件著作权Y2”、“非专利技术Y3”、“核心技术收入占比Y4”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由于Y1、Y2、Y3、Y4是衡量企业创新产出水平的主要指标,因此是创业投资促进了企业创新技术效率的提高。

3结语

运用DEA模型研究了创业投资与矿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间的关系。随后采用超效率模型对22家矿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计算。采用Mann-Whitney检验对比了创业投资前后各项指标的均值。研究表明:创业投资对矿产企业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创业投资在企业风险控制、信息传播、投资监督机制和企业创新周期等方面,比传统融资渠道更适合矿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高。我国矿产企业要提高技术效率,需要结合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一方面增加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培养员工技术创新意识,加强科研创新培训,完善管理机制水平,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国经济形势,运用相关政策开辟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资源紧缺的压力下,采取技术创新手段,提高开采效率。

参考文献:

[1]吴焯.矿业企业技术型人才流失控制探讨[J].中国锰业,2016,34(2):56-59.

[2]乔明哲,陈德棉,李金良.公司创业投资的薪酬激励问题分析[J].运筹与管理,2012,21(2):192-201.

[3]吉润东,吉兆宁.我国矿业企业当前面临问题之探讨[J].有色金属工程.2014,(2):15-16

[4]柴炜,饶运章,黄奔文.地下大面积采空区失稳研究[J].中国矿山工程.2008,(3):27-30

矿产企业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矿山;开采回采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D801 文献标识码:A

矿山回采率能直接反映出矿山企业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的能力,是计征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主要依据。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为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必须不断改进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优化采矿工艺,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的回采率,确保矿产资源能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某矿山企业对各个矿山的开采回采率进行调查分析,根据矿山的性质可以分为金属矿山和非金属矿山两种情况,按矿山的厚度分为厚层、中厚层、薄层。据统计,该矿山企业厚层的平均回采率为60%,中厚层平均回采率为72%,薄层平均回采率为83%,这与国家相关规范规定的回采率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分析影响矿山开采回采率的因素,并制定合理的措施,从而提高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

1影响矿山开采回采率的因素

1.1 影响金属矿山开采回采率的因素

金属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影响回采率的因素有地质勘探程度、开采工艺及参数、开采技术条件、生产管理等几种因素,下面分别对这几种因素进行分析:(1)地质勘探程度:在进行地质勘探时,由于地质勘探程度比较低,设计提供的矿体空间形态比较差,导致设计的开采操作环境和实际情况不相符,从而造成部分矿体丢失,降低了矿山回采率;(2)开采工艺及参数:由于设计的开采操作环境不符合实际情况,出现路面宽度不合适、最边坡角偏小等现象,从而造成边坡三角矿过多,降低了矿山回采率。受边坡角度、深度等参数的影响,导致采矿工艺不合理,从而降低了矿山回采率;(3)开采技术条件:在夹层地段进行矿山开采时,选用的横向采剥方式或者纵向采剥方式不合理,导致矿石贫化,从而降低矿山回采率;(4)生产管理: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地测工作不到位,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及时的进行取样分析化验,也没有对矿产开采进行严格的现场监督管理,导致矿石丢失,降低矿山回采率。

1.2 影响非金属矿山开采回采率的因素。在进行非金属矿山开采时,影响其回采率的主要因素有结构特征、开采方法、生产规模、矿产品经济价值、人为因素等,下面分别对这几种因素进行分析:(1)结构特征:当矿山的质地松软、结构裂隙比较大,矿石很容易发生贫化现象,此时矿山的开采回采率会很低;(2)开采方法:开采方法是影响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进行矿山开采时,使用的开采方法比较先进,比较成熟,则矿山的开采回采率就高,反之,矿山开采回采率就会降低;(3)生产规模:矿山开采回采率和企业的生产规模呈正相关系,其生产规模越大,矿山开采回采率越高,主要原因是生产规模大的矿山企业,矿山开采设备比较先进,采矿技术比较成熟,企业管理水平比较高,因此,矿山的开采回采率比较高。生产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在采矿过程中,经常采富弃贫,过于追求短期利益,从而降低了矿山回采率;(4)矿产品的经济价值:矿产品的经济价值对矿山的开采回采率也有一定影响,当产品的经济价值比较高时,企业就会加大对改矿石的开采回采,矿山的回采率就会提高,反之矿山的回采率就会降低;(5)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影响矿山开采回采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开采人员在采矿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操作,就很有可能降低矿产资源的开采回采率。

2 提高矿山开采回采率的相关措施

2.1 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减少,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出台了相关政策,对于节约和利用矿产资源能力强的矿山企业,会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帮助矿山企业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回采率和矿产资源利用率。矿山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对于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对于违规操作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罚,从而有效地提高采矿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矿山资源的开采回采率。

2.2 提高矿山地质的勘察程度。矿山企业要加大地质的勘察程度,准确的获得矿山地质情况,掌握矿床赋存规律、矿体空间形态及开采技术开采条件,从而为矿山开采设计、编制矿产开发利用方案、矿产资源开采等提供真实、客观的资料。

2.3 提高开采技术水平。矿山开采技术对开采回采率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矿山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的采用和自身发展相符合的先进开采技术,淘汰那些落后的开采方法,同时不断更新开采机械设备,从而有效地提高矿山资源的开采回采率。

2.4 加强矿山管理。矿山企业在进行矿产资源开采时,必须加强生产管理,矿山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生产制度,并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进行管理,发现开采人员违规操作后,要及时的纠正过来,对于情节严重的,要根据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只有加强矿山生产管理,才能为矿山资源开采回采率的提高提供保障。

2.5 提高采矿人员的综合素质。采矿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开采回采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矿山企业要根据采矿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定期对采矿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采矿人员的专业技能,采矿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学习和矿产开采相关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矿山企业要加强对采矿人员的思想教育,强化采矿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节约矿产资源意识,确保采矿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操作,从而为矿山开采回采率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在进行矿山开采时,其开采回采率会受到矿山结构、开采工艺、生产管理、生产规模、产品价值、人为因素等因素的影响,矿山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度合理的措施,努力提高矿山开采回采率,从而为矿山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蔡国华.煤矿开采回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5):125-126.

矿产企业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四川矿产资源产业 SCP范式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演进

1、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产业组织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式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而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马歇尔1890年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该书首次提出了“产业组织”的概念,他指出企业在享受由扩大生产带来的规模经济时,往往也会由于垄断的发展而阻断价格机制的作用。1933年琼・罗宾逊和张伯伦以局部均衡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不完全竞争理论,为分析产业组织提供了实践模拟基础,直接推动产业组织理论向市场结构方向发展。在梅森、克拉克、贝恩等哈佛学者对“有效竞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贝恩于1959年发表了《产业组织》,首次完整地提出了“SCP”范式,标志了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成熟。

2、SCP理论的分析框架

“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范式,即SCP范式,它的核心观点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行为影响市场绩效,这三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单向因果关系。按照这一范式,行业集中度高的企业倾向于提高价格、设置障碍,谋取垄断利润,但这样会阻碍技术进步;要想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必须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限制垄断力量的发展,保持市场的适度竞争。哈佛学派的理论强调经验性研究,缺少深厚而明确的理论基础和系统分析,在政策主张上,他们主张政府对产业组织行为实施干预,反对垄断。

3、SCP理论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芝加哥学派开始崛起,向传统的SCP范式提出挑战。他们不以经验实证为主,而是强调理论分析,认为“结构―行为―绩效”之间是双向互动关系;对市场行为持自由放任观点,反对政府干预。他们探索了企业兼并的动因和根源,提出了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讨论了厂商的最佳规模,深入研究了“进入壁垒”问题,创立了信息经济学理论,并运用它来解释市场组织问题。80年代中期以来,以科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新制度产业经济学”,称之为“后SCP时代”,它对产业组织理论的深化起到了直接催化的作用。他们将制度视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将研究重点深入到企业内部,从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以及它们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二、基于SCP范式对四川矿产资源产业的分析

1、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对产业组织内部竞争及价格形成等产生重要影响的市场组织因素,通常指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异化以及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的高低。

(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它体现了市场的竞争程度。我国是个矿业大国,但不是矿业强国。经过多年的发展,截止2014年,我国矿产资源行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理论探索加工业和金属制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84903家,其中四川矿产资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17392家,占全国矿产资源企业的20.5%,其资产总额占四川工业资产总额的25.8%,但四川矿产资源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并不高,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结构松散,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

(2)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是指同行业内各企业产品之间的不完全替代性,它是一种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四川是中国乃至世界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是我国第二大铁矿区,蕴藏着上百亿吨的钒钛磁铁矿资源。然而其储量丰富却品位不高,开发利用率低,主要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普遍偏低、竞争力偏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四川矿产资源企业的发展,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难占有一席之地。

(3)进入和退出壁垒。进入和退出壁垒是反映市场中潜在竞争强度的重要指标。四川虽矿产资源丰富,品种较多,却大多以小矿种、贫矿和难选矿居多,支柱性矿种的储量偏低,开采的难度大、成本高,这是一般加工企业所不能比拟的。由于我国矿产资源行业的设立具有严格的行业标准及法规政策,这使得矿产资源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与此同时,当资源型企业退出生产领域时,因其设备具有高度的专用性,不能另作他途,从而提高了退出壁垒;资源型企业容易受国际资源市场及其替代品市场的影响,投资回收期延长,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就决定了资矿产源型企业相对于其它企业有更大的投资风险。

2、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和与其竞争者关系的基础上为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所采取的各种决策。市场行为通常包括企业的定价行为、兼并行为以及技术研发行为等。

(1)定价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矿产资源的价格能够直接反映市场供需的变化、调节双方的资源配置和生产经营活动,同时是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和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矿产资源产业行业除石油和天然气矿采选业外,其他行业上游的采选业和下游的冶炼业形成了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并且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之间并没有显现出分层竞争的格局,而是处于混杂、无序的竞争状态。这使得我国矿产资源行业在产品定价上受限于市场结构特征,面对国际竞争时缺乏竞争优势,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兼并行为。企业兼并是提高行业集中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我国除石油和天然气采选业外,金属矿产类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四川也是如此,矿产资源整体产业集中度不高,使得市场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市场资源浪费巨大。

(3)技术研发行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大力支持,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正逐渐加大,到2013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1846.6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采矿业R&D经费为292.6亿元,其投入强度为0.43%,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R&D经费为633.0亿元,投入强度为0.83%,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业R&D经费为301.1亿元,其投入强度为0.64%。四川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168.9亿元;投入强度为0.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专利申请量1.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0.6万件;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36.1%。目前矿产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有了明显提升,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远远不够的。

3、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

(1)企业盈利状况。受到国际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矿产资源企业的近年来亏损严重。以钢铁行业为例,2014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8.3%,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但与行业效益最好的2007年相比高出11个百分点。受银行系统严控产能过剩行业和钢贸企业信贷规模影响,银行提高了钢铁行业贷款利率,2014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财务费用共计938.3亿元,同比增长20.6%,是企业实现利润的3倍多。部分银行对企业采取了大额抽贷、压贷,已有钢铁企业因此出现停产甚至破产情况。

(2)产品环境效益。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新常态下我国矿产品消费已进入峰值弧顶区,消费的质量和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矿产资源行业由原来的依靠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向依靠质量、差异化竞争转变。同时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使得矿产资源企业环保压力增大,因此必须加大环保投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三、SCP范式研究的政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知,四川矿产资源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差异较小、市场的进入壁垒较高,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但仍显不足,企业整体规模较低、行业整体利润偏低,安全生产和资源有效利用的状况不容乐观。矿产资源企业在国际市场核心竞争能力明显不足,我们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1、加强行业规划引导

通过颁布相关行业规范,进一步推动落实有关配套政策措施,引导我国矿产资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加强规范准入管理与金融、环保、能源等政策衔接,研究建立行业规范后续管理工作制度,强化已公告企业的动态监管。

2、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并购重组是提升市场集中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得企业优势互补,提升其竞争力,同时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以此提升矿产资源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

3、加大技术投入,增强产品差异化

矿产资源企业应加快技术改造和科技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的设备更新水平,促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吸收专业技术人才,切实形成企业特有品牌,进而实现产品差异化。

【参考文献】

[1] 杨公朴、夏大慰:现代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 沈洁、陈新国:基于SCP范式的市场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来自山西煤炭产业的数据[J].财会通讯,2013(4).

[3] 李忠民、孙耀华: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石油产业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1).

[4] 国家统计局:2014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5] G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策管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矿产企业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矿产 地质勘查 风险 措施

中图分类号:G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269-01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化的发展道路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采。云南地区有色金属矿藏资源丰富,在清朝的时候云南矿业就有了很好的发展。做好矿产地质勘查是保证安全开采的前提,但是一般矿产资源都个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导致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另外,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不但影响到矿产开采的质量,同时还有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到地质勘查、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矿产行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许多矿产企业在开发矿产资源时,需要进行地质勘查,所以研究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成因及应对策略,对于提升地质勘查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1.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种类及成因分析

1.1 市场风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风险是矿产地质勘查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矿产企业进行矿产地质勘查的目的是在探索到矿产资源以后,进行开采相应的矿产资源,进而向市场供应相关资源,以获得收益,而由于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许多矿产资源的价格也在随时变动,如果矿产企业对于矿产资源的价格走势预测不够准确,在矿产资源价格下行时,投资勘查矿产,那么往往会遭遇很大的市场风险。

1.2 技术风险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地表矿和浅部矿已经被探明或正在开采,因此当前矿产地质勘查主要是寻找深部矿或发现新的矿床,虽然矿点众多,但是矿产资源的矿藏丰度在逐步降低,因此发现新的经济矿床的几率也在不断降低,目前一般只有1%左右。地质环境的复杂多变和找矿难度的加大,使得矿产地质勘查的技术风险也越来越高。此外,对于许多矿产企业来说,采用的地质勘查技术也会影响地质勘查结果,如果只采用某些单一的、传统的地质勘查技术,如地质填图法、地球化学勘探等,而不加入先进的遥感技术等,会使矿产地质勘查的准确率不能得到保证,地质勘查的技术风险一般直接影响矿产地质的勘查结果。

1.3 经济风险

矿产企业和地质勘查单位进行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都有其经济性原则,即矿产地质勘查首先专注于那些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矿种和矿床,对那些紧缺矿产资源和在国际上有较大竞争力的矿产矿山要加大勘查力度,使地质勘查工作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一般地,矿产地质勘查对于其成本和可能带来的产出,有一个大概的估计,但是由于矿床地质条件的多变性,使得矿产地质勘查真实发生的成本和产出,可能与期望值之间存在出入,如果出入过大,超出企业和勘查单位承受的上限,则说明矿产地质勘查的经济风险较大。

1.4 政策风险

矿产地质勘查时矿产投资经营的重要内容,而企业投资经营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保障,这是降低矿产企业政策风险的前提。当前我国矿产市场体系机制尚不完善,国家法律规定,所有的矿产资源都归国家所有,探矿权与采矿权实际上是分离的,在近年来的矿产开采纠纷中,政府一直扮演着管理者和投资参与者的角色,投资者与政府的关系成为关键。此外,国家还有可能在矿产投资过程中调整税率,而这将会影响矿业投资,影响矿产投资勘查。因此,矿产地质勘查中的政策风险主要取决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和矿产投资者与政府的关系。

2.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应对措施

2.1 加强行业监管力度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政策对于矿产投资经营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矿产投资经营直接影响着矿产地质勘查。一方面,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矿产资源出让和矿产开采审批制度,提高矿产行业进入门槛,保证进入矿产勘查和开采行业的企业都有更高的资质,让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更加雄厚的矿产企业保存下来,杜绝一些不符合资质的企业盲目追求利益和过分冒险的行为,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宏观管理。另一方面,通过政策的监管,避免矿产地质勘查项目盲目上马,去除矿产开采行业内的泡沫,促进矿产地质勘查行业和开采行业的健康发展。

2.2 推进矿产勘查市场化进程

推进矿产勘查市场化进程,就意味着矿产地质勘查更主要是由市场经济主体,即企业来开展,在地质勘查行业内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机制。同时要建立国家级省级地质勘查数据、信息、资料和技术的共享平台,让地质勘探信息和技术成果能够在全行业内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勘查风险。此外,探索建立矿产品交易市场和专门服务于矿产勘查的资本市场,其中建立矿产品交易市场,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操作,来降低矿产品价格的短期波动,减少矿产品价格长期预测的不确定性;而服务于矿产勘查的资本市场,可以为矿产地质勘查项目的实施提供大量资本,降低投资风险。

2.3 加快地质勘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加快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要创新地质勘查项目研判技术。地质勘查项目的研判技术关系到矿产地质勘查是否应该进一步开发,矿产投资是否继续进行。其次是地质勘查施工规程的创新与应用,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时,应该严格遵照各环节工作的量化标准,尽量避免因为人为疏忽而导致的风险,既要保证相应的施工安全,同时也能保证勘查结果足够准确,发挥应有的效益。目前在矿产地质勘查中应用较多的技术是以下两种:

1)物探法

想要探查深部矿,有必要加强对成矿体系的研讨,对矿床的类型构成必须知道,把握矿床空间分布的特征。物探技能的运用能够有利于寻觅动力矿藏、非金属矿床以及有色金属矿藏等,其首要研讨的内容包含重力、电、磁效应、地热、放射以及地震。在进行地质勘查时确定是不是运用此种勘查技能,有必要对勘查区域地层、矿石以及岩体等进行测量,精确把握各种参数以及功能,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依据分析成果来确定是不是运用。

2)地磁测量法

地磁测量首要是以不同时刻不一样空间地球磁场变化数据为根底,对其进行研讨并判别矿产资源方位的一种勘查办法。地磁测量可分为陆地磁测、海洋磁测、航空磁测和卫星磁测。根据测量的范围不一样地磁测量又可分为地方性测量、区域性测量和全球性测量。海洋磁测是利用船只携带仪器在海洋进行的地磁测量的一种方法,对获取海洋地底信息、研讨海洋地质以及编制地磁图等供给了重要的数据根底。陆地磁测首要是通过使用质子旋转磁力仪来测量地磁强度,为地质矿产的勘查供给数据支撑。区域航空磁测首要是使用航空磁测材料对地球进行大范围的物理测量,以此来判别断裂、磁性地层等。航空磁测广泛地应用于勘查石油矿、金属矿和地质构造研究等方面等具有重要作用。

2.4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矿产地质勘查而言,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降低地质勘查风险,既需要工作人员拥有敬业的工作态度,也需要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地质勘查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矿产地质勘查队伍中还需要有用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及行业相关的财经法规学专家,促进地质勘查工作的进展,提高勘查队伍整体技术应用能力,降低矿产地质勘查中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经济风险和政策风险。

3.结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矿产地质勘查也逐步市场化,众多矿产企业开始投资来开展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而由于地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地质勘查存在着众多风险,也影响着矿产投资,因此矿产地质勘查单位要对地质勘查中风险形式和成因予以分析,加强技术创新和队伍建设,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风险利益机制。

参考文献

[1] 贾楠生.矿产地质勘查风险的成因及规避策略[J]煤炭技术,2013(8).

矿产企业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金融政策

[中图分类号] F8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7-0128-04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金融政策研究”[赣教社政字2007(11)号]

[作者简介]张国良,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矿产资源经济学; (北京 100083)

路兴中,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讲师,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规制经济学。

(江西抚州 344000)

一、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一)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从整体上看,我国陆地地壳活动强烈,底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构造复杂,赋矿地质环境、成矿种类和矿化力度自成体系,由此决定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如下: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拥有量较少,持续发展存在瓶颈;矿产资源品种齐全,但某些重要矿产特别是大宗矿产相对不足或短缺;矿床数量多,但大型、特大型矿床较少,不利于规模开发和规模经济的形成,成本容易失控;矿产地分布广泛,但不均衡。因此,我国应根据不同的分布特点,建立不同的资源配置类型和各具特色的经济区;贫矿多富矿少,“三难”矿多,“三易”矿少,且矿产的开发利用效率低;共生矿床、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较少,采矿和选矿难度较大。

(二)我国矿产资源形势分析。从我国人口、资源、经济增长的趋势与国际矿业大市场的发展趋势出发,我国在21世纪前半期面临的矿产资源形势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巨大的需求压力。根据“矿产品使用强度”理论,今后二三十年内,我国正处于矿产品使用强度高峰期,经济增长仍然需要大量物质特别是矿产品的投入,而人口高峰加剧了对矿产的需求,许多关键矿产的储采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最近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现象更加体现了这一点。据估计,到2020年各类矿产品的需求量将增加1倍以上,需求总量将跃居世界第一。

2.缓慢的储量增长。目前,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查明资源储量增长缓慢,且大部分有所下降(见下表),其根本原因在于找矿难度加大和地质勘察的投入不足。

3.可用资源不足,且承载力有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矿产资源现有储量中只有60%左右可开发利用,35%左右可以采出,实际可利用的储量明显不足,而且相当部分矿产的探明储量对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偏低。

4.矿业的全球化趋势增强。上世纪末,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矿业出现了强劲的全球化趋势,尤其在投资领域。矿业的全球化为我国矿业的资本积累、技术改造、勘查开发能力提高等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三)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仍然偏低,有色金属为35%左右,黑色金属为30%-40%。

1.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成果显著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20年来,办矿理念基本实现由“单一矿产资源开采”向“共伴生矿产资源(金属和非金属)系统综合开发利用”的转变,白云鄂博、攀枝花、金川三大共生矿床的综合利用示范作用明显。综观全国矿业,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全国对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只有20%,可提升空间巨大。

2.削减单位能耗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1990-2004年间,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43%(以创造2000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计算),与其他新兴国家相比较进展特别明显,在此期间印度的单位能耗增加了12%,俄罗斯的单位能耗下降了9%,巴西增加了11%,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能耗下降差距仍然较大(见下图)。

3.矿产资源企业的循环经济实践取得长足进步,但仍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工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理念,我国在就循环经济理论进行热烈探究的同时,对循环经济实践也在大力推行,尤其是一些矿产资源企业,如攀钢矿业公司在“尾矿库”无害化堆存的建立、江西铜业集团在有效利用“三废”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循环化系统,等等。但是,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的生态工业系统目前尚未普遍建立,循环经济的效益也未全部实现。

(四)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现状。近年来,我国金融部门在加强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给予了政策方面的支持,但资金短缺、金融效率低下仍然是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的主要难题之一。

1.矿产行业的资金需求较难满足。矿产行业发展资金需求量大,回收周期长,期间也存在很多不可预知因素,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经常遇到资金支持、信贷优惠等方面的难题。而且,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耦合”。但是,无论是产业链的“延伸”还是“耦合”,都需要系列化、循环式、长期性的资金予以支持。

2.矿产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效率低。矿产资源领域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信贷,但是,受金融机构信贷管理体制的制约,以及对矿产行业的贷款条件也颇为严格,因此,造成数量不足与时滞等低效率现象。此外,矿产资源企业运用其他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进行投融资的规模较小,操作水平也有待提高。

3.我国矿产资源领域中金融市场发挥的作用亟待增强。近年来,全球矿业投资的强劲增长促成了金属期货市场的牛市,可以预见,未来矿产资源不仅会成为一种基础商品,更有可能成为一种金融符号。在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各种金融要素的共同影响下,金融市场将更多地左右矿产资源的价格,与此同时矿业市场的活跃将会催生出更多的矿业金融衍生产品。因此,今后矿产资源领域对金融服务要求更高,而我国金融产品较少,中介机构整体水平不高,金融市场的调节作用亟待增强。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模型分析

(一)矿产资源利用的经济学分析模型。矿产资源一般存量固定而且有限,增加目前的开发利用就意味着减少未来的开发利用。因此,矿产资源的优化利用,就是要把企业和社会的资源利用决策过程规范化,寻求有效利用资源的基本条件,确定不同时期的合理开采规模,从而获得最大收益。

首先给出矿产资源产品的生产函数为:R(t)=g[L(t),

S(t),t],其中t 代表技术和社会经济因素,R(t)为资源产品量,L(t)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S(t)为资源存量对当前产品生产的影响;接下来定义资源产品的需求函数P(t)=D[R(t),t],其中P(t)代表产品价格,D为t所引起的需求方面的变化;然后定义社会经济效益函数SB(t)=∫R(t)D[h(t),t]dh+A[S(t)],其中A(・)代表为使用的资源所提供的环境价值;最后用W代表L(t)的机会成本,r代表时间上的贴现率,那么矿产资源的社会最优利用模型为:

令q(t)为矿产资源的边际使用成本或者稀缺租,根据最优控制理论,求得以下两个确保资源社会最优利用的基本条件:

P(t)=dA(・)/dS(t)+W/[R(t)/L(t)]+q(t),即从全社会角度来讲,为确保资源的最优利用,任何时候矿产资源产品的价格都必须与失去的环境价值、边际开采成本和边际使用者成本三者之和相等。

r・q(t)=q(t)+[P(t)-q(t)]・[R(t)/S(t)]+dA(・)/dS(t),即当且仅当增加一个单位原位资源的保有所付出的代价(主要表现为出售该资源的利息所得),要跟所带来的好处(主要包括原位资源稀缺租的增值、矿产资源未来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及环境价值的增加)相等。

在上述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结论1:竞争性企业的微观决策倾向于过度开发资源,主要原因在于此时企业对于未来收益的风险性会给予较多的重视,并且企业决策一般会忽视原位资源存量的环境价值,因此对于竞争性矿产资源企业需要通过征收资源使用税和降低企业的贴现率等办法来调整企业的资源开发利用。

结论2:垄断性企业倾向于减少现在开采而增加未来开采,从而在短期内有助于资源的保护,不至于迅速枯竭,主要原因在于,此时垄断性企业可能忽视原位资源的环境价值,并且对资源产品价格有一定程度地操纵或影响。

结论3:矿产资源的稀缺程度、贴现率、技术更新进步、制度设计、风险及不确定性等均为影响矿产资源最优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些无不影响着开采成本、稀缺租、矿产资源产品价格等上述变量。

(二)提供高质量产品和降低成本的激励模型。根据上述分析,得知诸多矿产资源企业一般而言最有效的方式是垄断的或者是被管制的,那么我们需要为其提供激励以便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

假定成本C是产品数量q、质量水平s、降低成本的努力水平e和技术参数β(β∈[β,β],在此只考虑连续情形)的函数,并假定提供高质量产品的成本是货币性的,那么其具体函数形式为C=(β+s-e)q; 设定一个反需求函数:p=P(q,s,θ),其中θ(θ∈[θ,θ])为需求参数,或者为需求惯例,而且P随q和θ的上升而下降,随着s的上升而上升。简单起见,我们用线性的反需求函数:p=m+ks-hθ-bq,其中m、k、h和b为已知的正数;根据均衡条件Sg(q,s,θ)/q=p,求得消费者总剩余函数Sg(q,s,θ)。

为方便表述,我们给出一个定义:如果质量的提高导致净边际支付意愿(即价格与边际成本之差)上升,则产品数量和质量为净互补关系,即,也就是说k>1。

定义企业租金为U=m-φ(e)≥0,其中为管制者向被管制企业支付的净货币转移支付,φ(e)为努力水平e的负效用函数,令λ表示公共资金的影子成本,则事后的社会福利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W=Sg-pq-(1+λ)(C-pq+t)+u

在完全信息下,功利主义的规制者就会追求W的最大化,即:

max W=(1+λ)(m+ks-hθ)q-b( +λ)q2--(1+λ)[(β+s-e)q+φ(e)]-λU

s.t. m-φ(e)≥0

接下来考虑信息不对称的情形,并假设管制者面临多维的不对称信息。令γ=β+hθ/k,那么该模型就变成了一维逆向选择问题。为方便起见,假设γ在区间[γ,γ]上的累积分布函数为G(g),信息不对称下的规划问题就成为:

s.t.U'(γ)=-φ'(e) e'(γ)

结合最终的求解结果和福利函数的凹性,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4:当且仅当数量和质量为净互补关系时(k>1)时,在不完全信息下的质量水平会低于完全信息条件下的质量水平(即最优的质量水平);对质量关注的增加会增加激励方案的强度,也就是会提高努力水平;那么提供高质量产品的边际成本上升会降低激励方案的强度。由此可见,如何加强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净互补关系,对提高管制效率尤为重要,即在控制企业成本的基础上完善质量和价值之间的正相关机制。

三、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金融政策建议

循环经济是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利用的唯一方式,对其原因和必要性的分析可谓汗牛充栋,在此本文不再赘述。结合前面两个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矿产资源企业的竞争性程度不宜过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行为进行管制。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循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金融政策支持,无疑要体现在克服资源的稀缺性、稳定较低的贴现率、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更新、完善制度设计和“质量――价值”正相关机制等方面。

(一)培育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实践证明,传统的融资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循环经济模式的融资需求,必须为此设计新的融资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应培育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本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建立证券融资、招商引资、金融信贷、民间资本等多元化筹融资体系,为循环经济型矿产资源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为企业及金融机构在更大范围内优化生产能力配置及其环境适配性而服务。

一般而言,高新技术与循环经济是紧密结合的。因此,今后我国矿产资源领域的资本市场创新的逻辑框架即是:资本市场创新――高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创新的具体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以风险投资推动循环经济型企业发展。我国矿产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中风险投资的重点应该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与循环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创新项目,为风险投资行为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投资相应的风险,引导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行为,集中支持有利于带动循环经济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和技术更新的创新项目。

第二,发展二板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管道。二板市场把企业家及其创新成果和风险资本家有机地连贯在一起,成为对长期性、高风险、高科技含量、高增长潜力的企业投资的重要制度支撑,而完善的资本市场必须在鼓励进入的同时也要完善资本退出机制。

第三,资本市场配套环境需不断改善。我国资本市场能否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承担历史重任,取决于资本市场自身的完善程度。具体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遵循资本市场的内在规律,以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为最高目标,调整资本市场的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进行制度创新,如发行与上市分离制度等,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产业调控、公司治理监督约束作用。二是积极调整与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在培育股票主体市场的同时,积极发展企业债券、中长期票据、产权并购等市场,引入机构投资者,以此优化资本市场结构。三是提高国有股权的流动性,推进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强化对国有股的监督制约机制。四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应改革上市发行机制,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五是改善政府行为,强化有效监管。

(二)基于循环经济的银行信贷创新。当前,银行信贷创新应当按照循环经济新理念来设计银行信贷产品,创造银行信贷新的管理模式,才能在推进循环经济与创新银行信贷之间获得相对平衡。首先要对信贷产品组合进行创新。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耦合。在此情况下,银行要适应服务对象的变化,关键在于着力对信贷产品组合长度和宽度进行调整,积极而稳妥地引入循环贷款的新组合,以保持信贷服务与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相衔接。其次要在银行信贷管理上取得新突破。银行在试行循环贷款中,必须对循环贷款实行专业化管理,应当紧紧把握如下三个环节:一是资金管理。如何测算附着于产业链的若干相关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是今后银行对循环贷款实行资金管理的重点。二是项目管理。银行对产业链或产业圈发放中长期循环贷款,应当按照项目贷款进行管理,特别要做好项目可行性评估和评价工作,严把资金“投入关”。三是风险管理。循环贷款作为信贷链向产业链渗透所形成的一种信贷新组合,其风险形式集中表现为连锁风险,银行要逐步在连锁风险的引发点与波及面之间构建一种阻抗机制,努力将连锁风险“扩散”效应降到最低限度。

(三)基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开发性金融创新。开发性金融创新的意义在于它与发展模式的密切性,即其可以更紧密地根据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金融支持策略设计。其创新途径,大致可以通过规划先行、信用建设和融资推动三个环节在矿产资源企业之间和内部形成生态产业链条。一方面能够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现有的业务优势,采用硬贷款、技援贷款、转股期权贷款、企业债券发行、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种融资模式;另一方面能够利用开发性金融机构参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积累的丰富经验,采用“借款人直接借款――用款――还款”或借款人转贷的贷款模式。对于大型企业集团,可以采用集团统借统还、“平台直接借款――用款――还款”或“平台借款――子公司(或其他关联公司)用款――平台还款”的贷款模式。对于一般企业贷款,可本着多元化、分散风险的原则,寻求当地政府、银行、企业的共同参与。

(四)实施保险创新。保险和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紧密关系。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风险对保险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意味着保险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从产业角度分析,矿产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中面临三方面风险:一是开发风险;二是产业化风险;三是生态风险。为了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要致力于保险主客体创新,研究和扩大循环经济保险险种,创新保险产品,尤其在风险投资保险市场。同时,要促进保险制度创新,更新保险观念,推进高新技术保险资产证券化工作。适应循环经济发展要求,保险业还应从创新服务意识、服务手段以及服务体制等方面入手,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五)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功能,以完善矿产资源领域价格机制。通过借鉴国际上的碳交易机制,我国可研究探索排放配额制和发展排放配额交易市场,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合,调整不同经济主体利益,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炭、成品油等矿产资源的价格,利用价格机制的作用,通过比价效应,抑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矿产资源项目,促进符合环保要求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新技术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H.Hotelling,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39,No.2,pp.137-175.

[2]P.Dasgupta and G.Heal,The Optimal Depletion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41(1974),pp.3-28.

矿产企业分析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黑龙江省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矿产贵源勘查市场化程度低,在开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巫需解决。根据黑龙江省的矿产资源情况,构建矿产资源经济区,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资源和市场,以保障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论文关键词:矿产资源 供需形势 主要对策 黑龙江省

1.矿产资源形势分析

1,1矿产资源特点

1.1.1矿种较齐全但总量不多

    截至2004年底,黑龙江省(以下简称我省)共发现的矿种有132种,占全国发现矿种的56. 4%。在全国统计的45种主要矿产中,我省石油、天然气、铀、煤、铁、铅、锌、金、水泥大理岩(灰岩)、玻璃硅质原料、硫、磷、钾盐等巧种是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我省开发利用的矿种有10种,即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铅、锌、金、水泥大理岩、玻璃硅质原料。但是我省矿产资源潜在总值仅占全国的1.3%,而且人均水平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

1.1.2优势矿产—三黑一黄一水

    石油:截止2004年底,大庆油田已实现连续29年高产、稳产(近5 , 00()万吨/年)。剩余可采储量占全国的22. 9%,为我国重要石油生产基地。

    煤炭:我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其中七台河的炼焦用煤为稀缺煤种,已列为国家保护性开采矿种。资源总量占全国的2. 3 %;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61%。

    石墨:我省石墨资源极为丰富,资源总量占全国的63.4% ,占全球石墨资源总量的20%,其中鸡西柳毛、萝北云山是亚洲最大的两个石墨矿床。

    黄粘土:该矿种是我省特有的矿种,具有随着温度升高呈现一系列颜色变化的特性,主要用作颜料。

    五大连池碳酸重碳酸矿泉水:五大连池为世界著名的三大低温冷泉之一,矿泉水富含偏硅酸、sr,feco:等有益组分,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功效。

    1.1.3铁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察赋差

    我省主要金属矿产铁、铜、铅、锌、钨、钥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品位低,共伴生矿多,难选冶,开采条件差,而且除铜之外,资源总量不多。如嫩江多宝山铜铂矿田(cuo. 47% , moo. 016% )的品位低,目前在经济上难以开采。逊克翠宏山铁多金属矿为铁、钨、锌、铅、铂、铜多金属矿,矿体分散,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1.1.4建材非金属矿产勘查程度高,开发利用程度低

    我省在全国矿产资源总量排序表中列第一的建材非金属矿产占9种,即石墨、矽线石、长石、玻璃大理岩、水泥大理岩、火山岩、铸石玄武岩、岩棉玄武岩、颜料粘土(黄粘土)等9种。但目前开发利用比较多且效益较好的仅有石墨和水泥大理岩。

1.1.5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我省石油、天然气全部集中于大庆,煤炭有90%集中于东部四大煤城,铜资源的97%集中于嫩江县多宝山,铅、锌、钨集中于铁力二股矿田、逊克翠宏山矿区,石墨集中于萝北和鸡西,矽线石主要集中于鸡西。铁则主要分布在伊春市一逊克县、双鸭山市一桦南县,大理岩分布在东部山区,金则集中于黑龙江流域内的大兴安岭、黑河、伊春地区。

1.1.6铝及其它黑色金属、化工矿产缺乏在与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性较大的矿产中,我省缺乏黑色金属矿产钦、锰、铬,有色金属铝,化工矿产石盐、天然碱、硫、磷、钾盐等。

1.2矿产资源需求及可供性分析

1.2.1矿产资源需求分析

    (1)能源矿产:自1999年大庆原油产量达5450万吨后逐年下调,2004年原油产量为4,666.5万吨;煤炭主要供应省内,近几年内将制约需求量增长,但需求量不会有大幅度增加。

    (2)金属矿产:“十五”期间我省平均年消费钢铁394. 5万吨,2005年已达到510万吨,每年需铁矿(精粉)124. 8万吨(我省铁矿产量仅能满足其10% );铝每年需求17. 96万吨,其中氧化铝10万吨(全部由省外提供);铜每年需求4. 6万吨(我省目前年产铜5001)吨)。

    (3)非金属矿产:石墨、矽线石等需求基本稳定在0. 26万吨或略有增加,部分出口创汇。

我省2005年、2010年主要矿产品需求量和产量预测见表

1.2.2矿产资源可供性预测

    (1)能够满足目前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石油、煤炭资源能够保证到2010年需求,石墨、矽线石、沸石、铅、锌等,到2010年自给有余。

    (2)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铁、锰、铬、铜、砂金、岩金、磷矿等是我省急缺矿产,其探明储量严重不足。

    (3)具有潜在优势矿产:受采选冶等技术条件限制尚不能开发利用,但有一定资源储量优势的矿产有:岩金、铜、铅、锌、钨、铝、铂、把、饿、徕等。

2.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中的主要问题

    (1)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尚难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地勘投资体制的改革,国家只承担基础性、公益性地勘工作,商业性、开发性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由企业和地方承担,而我省的矿山企业因经济效益普遍较差,资金投人的严重不足,地勘工作的布置就像“蜻蜓点水”,只能安排一些“小而快”的项目,或工作程度较低的项目。对于耗用资金较多,工作周期较长的勘查项目,长期无法安排,导致我省矿产资源勘查程度较低,大宗支柱性矿产资源储量增长迟缓。

    (2)矿产资源开发缺乏规划,部分矿产供需总量失衡,布局不够合理。我省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大型一超大型矿产地较少,仅有多宝山铜钥矿区和逊克县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区。全省已开发利用3,8%个矿山企业中,小型矿山占94.4%。由于矿山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导致矿产资源的开局不合理,重复建设问题较突出,生产结构不协调,资源利用水平低。目前,已有数家骨干金矿山企业因资源枯竭而关闭,个别铜开采矿山和大部分铁开采矿山,也将面临闭坑危险,接续资源严重不足。

    (3)经营粗放,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仍比较严重。我省大部分矿山,尤其是个体采矿者,采矿、运输、选冶所使用的方法原始、落后,采矿经营者采富弃贫、采厚弃薄、采表弃里等现象屡见不鲜,资源回收率很低,浪费严重。一些多元素共伴生的综合矿床,企业只能开发利用其主要成份,其它成份则无法回收而浪费。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低下,加上矿山所在自然地理、气候及基础设施等条件都很差,使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很多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使我省很多己探明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至今得不到开发。

   (4)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多年来,我省矿山走的是依托矿产资源开发,建立资源开发产业的传统发展路子,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体现得还不够,只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和土地复垦率极低,导致“三废”污染,生态破坏,诱发崩塌、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经济损失惨重。

    (5)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目前,我省矿业法规、政策、规划、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对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现象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对矿山开发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未能进行有效的监督;矿产监察、督察等监督管理机构尚不健全,难以及时查处破坏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矿业权市场尚未健全完善,采矿权人保护和节约矿产资源自我约束意识尚未形成。编辑

3.对策建议

矿产企业分析范文第7篇

__是一个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境内以铬铁矿为代表的各类矿产探明储量在全区名列前茅。近十年来,随着矿山开采的放开,一大批国营、私营、个体采矿企业大量涌现,成为__税收一个新的增长点,为__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这批新成立的矿产品企业规模大小不一,财务核算水平参差不齐,纳税意识普遍不足,成为税务部门日管、稽查工作的一个难点。

我地区的矿产品行业涉足者具体可分为三类:一是达到一定规模、账证齐全的大型国有矿产品企业,如江南矿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矿股__分公司;二是达到一定规模,账证基本齐全的民营矿产品企业,如扎朗县松卡铜矿厂和隆孜县华钰矿业有限公司;其余为规模较小,账证不齐的私营(个体)矿点,以曲松县辖区内的个体矿最为典型。

20__年3月末至4月中旬,区局专项整治工作组对我局辖区内的各矿产品企业进行了检查、调研。本次检查的重点对象为我地区第一类矿产品企业,各方面都较为健全的江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组对该公司进行了详细检查并出具了检查报告,工作组检查结果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查补税额占企业当期应纳税总额的比重较少(2.97),从侧面反映了我局征管、稽查部门对该企业日常税收管理基本到位;第二、查补税种较为单一,除少量印花税外,其余均为所得税,在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方面没有发现问题;第三、查补税款除来自我局历史遗留问题外,其余为计税工资确定问题,主要原因是采矿民工季节性和变动性强(人员流动性强)。这三点特征从整体上说明了我局征管部门对该企业的日常管理比较到位外,也反映了地区国有矿产品企业的纳税意识较强,同时对部分涉税遗留问题的解决敲响了警钟。

区局工作组的另一项检查项目是私营(个体)矿产品企业,分别检查了隆孜县华钰矿业有限公司与曲松县个体户赵冠华的矿点,经检查组检查没有发现突出问题。据了解,各县局为了抓好矿产业税收管理,在分析矿产税源的基础上,经常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及矿点进行实地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详细了解开采情况,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关系和联系,进一步强化对税源的监控和管理力度,有效地遏制了税款的流失。

区局专项整治工作组认真细致的检查工作给我地区矿产品企业税收征管、稽查工作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解决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从整体上来看,工作组此次所检查三户企业的纳税情况是基本正常的,特别是私营矿产品企业没有发现大的问题,但本文认为,此次检查工作的重点在于大型矿产品企业,对私营矿产品企业的检查无论从时间还是了解度上都不是很充裕,正如区局工作组在整改建议中提到:__地区矿产品行业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远高于小规模纳税人(约为11:6),从税务稽查部门日常工作角度来看,我局辖区内的各类矿产品企业中私营矿产品企业存在各类涉税违法问题的可能性更大,在具体日管方面的主要表现有:

一、国营、私营矿产品企业税收征管难度差异大。我地区的国有矿产品企业基本上为大型矿产品企业,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高、纳税意识也较强,照章纳税已成为一种共识,方便了税务部门的管理;而私营矿产品企业由于管理人员良莠不齐、财务制度不够健全、纳税意识普遍较差,从源头上增加了税务部门管理的难度、也增加了偷漏税现象的出现几率。

二、私营矿产品企业建账难。我地区规模较大的矿产品企业均建有账,为税务部门认定的一般纳税人,但小规模的矿产品企业大多不建账或无力建账,这就为偷逃税埋下伏笔,而稽查部门检查的主要依据又是会计凭证及账簿,对不建账的矿产品企业常常无从下手,导致日管难度大、稽查工作难以进行。

三、不能准确掌握小规模矿产品企业收入。矿产品企业销售矿产品需缴纳增值税,在应税收入的确认上,矿产品企业多以销售矿石为主要形式,有的矿产品企业为了在账面上少计收入,将所开采的产品在采矿地直接销售给中间倒矿商,造成矿产品企业税收的流失;还有的矿产品企业以合同价格销售的名义人为地压低矿产品的交易价格,导致矿产品企业收入和利润的转移,造成所得税的流失。以上种种问题都对销售收入的确认造成干扰。

四、核实矿产品企业成本、费用支出难。由于矿产品企业生产地大多分布在野外,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知情者少,而矿产品企业工程投资大,建设项目多、费用杂,成本、费用难以核实,给企业留下了虚增成本、费用的空间,企业利用虚增人工成本等手段千方百计提高矿石开采成本。

以上问题,给我地区乃至全区的税收征管部门都造成了很大的难题,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在日管部门的管理之外,本文认为必须要有稽查部门的介入,对矿产品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彻底检查,让偷逃税分子无缝可钻,创造矿产品行业良好的纳税秩序。就稽查部门本身来说,应结合实际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与征管部门的沟通。从充分了解企业的综合状况,通过征管

档案、日常申报情况等具体资料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纳税规模、纳税信誉度等情况,尽可能充分掌握基本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二、加强与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联系。矿产品企业有许多管理部门,各部门的管理侧重点不一样,如能全面加强与各管理部门的联系,将各部门所掌握的涉税信息进行汇总,将对确认矿产品企业的经营规模、业务往来、销售收入等情况有很大的作用。

三、强化对矿产品企业建账的督促工作。矿产品企业只有建立了规范的账簿,稽查才有可能深入进行。对建账规范的,查账征收;对建账不规范的,采取查账和核定相结合征收模式;建账不完整,核算不规范且无据可查的采取核定征收,从高执行。对不具备建账能力但有建账意愿的企业,应联系征管部门及时对其进行辅导建账;对不建账的或建账不规范的责令限期建账或整改,同时对未按规定建账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罚,通过处罚促使其建账核算。

四、实地到矿产品企业的开采地观察,详细了解日常开采规模、核实销售收入。在账簿检查时要将重点放在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上,不放过丝毫蛛丝马迹,以确认矿产品销量的多少。

五、从严查处、加大对涉税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在检查矿产品企业时,稽查部门应认真检查,发现有偷逃税情况的,依法坚决从严查处,震慑犯罪,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相关规定,对偷逃税款进行处罚,处罚率从高。

矿产企业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西部矿产资源产业;产业集聚度;区位熵;产业竞争力;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5-0031-07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5.006

自Marshall首次提出“产业集聚”这一概念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产业集聚进行界定,尽管这些界定存在差异,但普遍认同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中性、产业相关性、发展共生性和区域经济推动性等特征[1]。这些特征使产业集聚企业能够分享外部经济效应,提高集聚企业分工协作、互补和创新的程度,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科学认识和充分利用西部区域资源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是被广泛认同的推动西部发展,缩短东、西部差距的有效路径之一。矿产资源是我国西部的优势资源之一,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中,西部的石油资源量达412.2亿t,占全国的40.37%,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占全国的73.7%[2]。因而,研究如何高效地利用西部矿产资源对西部经济发展乃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

发展矿产资源产业集聚是有效利用西部矿产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西部已经形成了甘肃铝锭产业集聚、白银市镍产业集聚、新疆和陕西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四川夹江县陶瓷产业集聚、包头铝业产业集聚,等等。那么,目前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总体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它们与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将关系到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今后发展的方向、被扶持程度,及相关政策制定等方面,因而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然而,纵观已有相关文献,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的研究几乎全集中于非矿产资源产业,且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3-6]、制造业[7-14];从研究地区来看,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地区[6,12-13,15]。关于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甚少,而针对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的这类研究那就更少。鉴于此,本文就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水平与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相关决策指导,并期望学者们对此进行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

1 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研究述评

关于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的最早研究是Starrett 在1978年提出的著名的空间不可能定理,他认为集聚条件下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不可能的,因而提出产业集聚度测量的不完全竞争模型;波特[16]提出了评价特定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认为当生产要素、需求、相关支撑产业和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四个基本因素,以及机遇和政府两个辅助因素,因地理集中而在特定区域集聚整合为一个整体后,就会更容易相互作用,从而为集聚带来竞争优势,继而进一步吸引企业集聚,即利用“钻石理论”来解释集群竞争力。我国学者在产业集聚度定量评价基础上进行了较丰富的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或竞争力关系的研究[3,5,7-8,12-13,17-20],然而,对于西部矿产资源集聚的研究很少,关于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就更少。胡健等[2,21]利用CR指数、H指数、EG指数等组合评价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业的集聚程度,认为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业的上游已显现出较强的集聚性,但是下游并没有体现出相应的集聚性;张伟[22]对西部13个二位数资源型产业进行聚集度衡量,并计算这些产业的销售利润率,借以初步反映各产业竞争力,但没有分析区位熵与产业销售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因而,也就无法揭示两者的关系特征和关系程度。本文在参考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基于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的定量评价,分析其与产业竞争力的定量关系,为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发展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2 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评价指数的设定

2.1 产业集聚度评价指数的设定

2.1.1 产业集聚度常用评价指数

产业集聚度常用评价指数包括赫芬达尔指数H、区位熵、区域基尼系数、EG和CR指数等。

赫芬达尔指数:这一指数最初用来衡量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后来逐渐成为衡量产业集聚度的指标。假设一个产业分布在n个地区,则该产业地理集聚的赫芬达尔指数为:

H=∑ni=1Si(1)

其中,Si表示某一产业在地区i所占的份额,可以用该产业就业人数(或工业产值)占总就业人数(或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表示。这种指数计算比较简便,但没有考虑其他产业的空间分布,因而是一个绝对集中度指标。

区位熵指数:这一指数用来评价一个地区的专业化水平,计算公式为:

LQij=Lij/LiLj/L(2)

其中,Lij表示i地区j产业的就业人数(或工业产值、企业数量等),Li表示i地区就业总人数(或工业产值、企业数量等),Lj表示j产业全国总就业人数(或工业产值、企业数量等),L表示全国总就业人数(或工业产值、企业数量等)。这一指数比较直观,资料也容易取得,因而得到较普遍的采用,但它没有考虑企业规模差异的影响。

区域基尼系数和EG系数:区域基尼系数表达经济活动的地理集聚程度,该数值越大,表明产业集聚度越高。区域基尼系数易于计算,对数据的要求也不高,但它忽略了不同产业的组织状况、企业规模或地理区域大小等的差异,容易造成跨产业比较的误差。对此,Ellision和Glaeser [14]引入一个总体地理集中度指数G:

G=∑i(si-xi)2(3)

其中si代表某产业i地区就业占该产业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xi代表i地区全部就业占全国总就业的比例,在此基础上,EG为:

EG=∑i(si-xi)2/(1-∑ix2i)-HE1-HE(4)

式中,HE代表市场集中度指数,HE=∑jZ2j(5)

式中,Zj代表j企业就业占所在产业总就业的比例,HE等于1,则意味着该产业就业集中在一个企业,等于0,则意味该产业有无数个规模相似的企业,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EG指数弥补了区域基尼系数缺陷,适合跨产业比较,但它对数据要求较高,在国内尚缺乏系统数据的背景下,运用受到了限制。

CR指数:这一指数用来粗略评价产业集聚度,是指某一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位企业的有关数值(如生产额、销售额、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产业的份额。公式为:

CR=∑ni=1xi/∑Ni=1xi(6)

其中,xi代表产业中第i位企业的生产额或销售额、职工人数等,N代表产业的企业总数。

2.1.2 产业集聚度评价指数设定

我国学者在进行产业集聚度评价时,结合评价对象的具体特点和数据的可获取性对以上指数作相应的改正与完善,或组合多种指数借以更全面地衡量产业集聚水平[23-25]。本文从产业集聚的基本特征――地理集中、产业集聚带动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期望通过相关指数的测度,能够反映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的地理集聚水平和经济集聚水平;同时,考虑到数据资料的可获取性和被评价产业均为矿产资源产业且均位处西部地区。因而,本文选取区位熵指数来测量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程度;同时,为了从区域和经济两个层面更全面地衡量产业集聚程度,组合产业的区域集聚程度和经济集聚程度对矿产资源产业集聚程度进行较全面的测量。区域集聚程度采用产业企业数量区位熵NQ来表征,公式为:

NQ=(Nij/Ni)/(Nj/N)=(Nij/Nj)/(Ni/N)(7)

其中,Nij表示i地区j产业的企业数量,Ni表示i地区企业总数,Nj表示j产业全国企业总数,N表示全国企业总数;经济集聚水平用产业产值区位熵PQ来表征,公式为:

PQ=(Pij/Pi)/(Pj/P)=(Pij/Pj)/(Pi/P)(8)

其中,Pij表示i地区j产业的工业产值,Pi表示i地区工业总产值,Pj表示j产业全国工业总产值,P表示全国工业总产值。

2.2 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数的设定

根据研究角度或集聚产业所在区域的不同,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数的选择也有所差异。如同一产业不同区域竞争力的比较可选择市场占率或市场集中度,同一区域不同产业的竞争力比较则考察产业贡献和产业成长状况。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被评价产业均位于西部,选取产业产值利润率反映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

3 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的衡量

3.1 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的衡量

本文依照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概念,包括内蒙古、广西、陕西、重庆、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12个省或自治区、直辖市;被评价的矿产资源产业从我国国民经济最新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02

中选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9个产业。考虑到数据资料的可得性和获全性,衡量年份定为2006年,统计数据来自于国研网的工业统计数据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高校财经数据库《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7》。

3.1.1 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的企业数量区位熵

据查得的统计数据,计算得出2006年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的企业数量区位熵(见表1),借以反映这9个产业的区域集聚程度。

由表1可以看出,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的企业数量区位熵均大于1,按照Luxem[26]的观点,区位熵大于1.12就表明产业在某区域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即具有集聚现象,那么,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从企业数量区位熵来看,均具有集聚现象。按企业数量区位熵大小排序,前5位的依次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2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3.1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0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20)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20),它们的企业数量区位熵度均大于2。

3.1.2 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的产业产值区位熵

据查得的统计数据,计算得出2006年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的产值区位熵(见表2),借以反映这9个产业的经济集聚程度。由表2可以看出,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的产值区位熵除了非金属矿制品业小于1,其余均大于1,但相比于企业数量区位熵,除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值区位熵(2.13)较明显地大于企业数量区位熵(1.70)外,其余的接近(指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两个产业)或小于企业数量区位熵,这表明从产业产值区位熵来看,8个产业也存在经济集聚现象,但没有区域集聚现象明显。按产值区位熵大小,排列前三位的产业分别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8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6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13),它们的产值区位熵均大于2。

资料来源:工业统计数据库,国研网;宏观经济数据库,国研网;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7,高校财经数据库,相关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3.2 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的衡量

据查得的统计数据,计算得出2006年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的产值利润率,借以反映这9个产业的竞争力程度(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5个产业的产值利润率不同程度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49%。尽管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产值利润率稍逊色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位居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的首位;其次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其产值利润率均高达35%以上,这与陕西、新疆、青海、四川4个省富集油气资源和秦岭中西段地区、东天山北祁连为有色贵金属资源集中区直接相关。4个加工业中,除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值利润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3个均低于全国水平,这表明西部矿产资源产业加工成本偏高。

4 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与竞争力的相关关系

产业集聚具有空间集聚效应和经济集聚效应,进而提升区域竞争力,但它们之间并非同步进行,经济集聚效应

资料来源:工业统计数据库,国研网;宏观经济数据库,国研网;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7,高校财经数据库,相关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往往滞后于空间集聚效应。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当集群企业超过一定限度,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价格上

涨,从而制约集聚企业进一步发展;波特在《簇群和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中也指出在企业集聚动态演化过程中,可能因为外部威胁如技术间断、消费者需求变化,以及内部僵

化等而失去竞争力。由此可见,空间集聚度达到一定程

度,会产生集聚负效应,从而降低经济集聚效应和产业、区域竞争力。为了定量反映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而为西部矿产资源产业政策提供依据,本文对两者作相关分析。

令自变量x表示区位熵,因变量Y表示产值利润率,根据表1和表3可得出企业数量区位熵x1与产业产值利润率Y之间的回归方程:

Y=-12.921+12.411×x1 (R2=0.363,调整后的R2=0.272,相关系数R为0.603)

根据表2和表3可得出产业产值区位熵x2与产业产值利润率Y之间的回归方程:

Y=-24.122+21.649×x2 (R2=0.763,调整后的R2=0.730,相关系数R为0.874)

以上两个方程表明产业产值利润率和企业数量区位熵和产值区位熵均为正相关,并且企业数量区位熵x1和产值区位熵x2提高一个单位,产值利润率Y分别增加12.411%、21.649%,这表明产值区位熵对产业竞争力的带动作用比企业数量区位熵强,由此可以得出,增加x2即增加产业经济集聚度对提高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效益和产业发展更有意义。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1.1 我国西部大部分矿产资源产业仍停留于企业“扎堆”的区域集聚,经济集聚不足

据表1和表2数据可以得到西部9个矿产资源产业的企业数量区位和产值区位熵的直观比较图(见图1),从中可以看出,除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产值区位熵较明显地大于企业数量区位熵、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略稍大于企业数量区位熵外,其余6个产业的产值区位熵均小于企业数量区位熵,表明这些产业仍停留于企业“扎堆”的区域集聚,经济集聚不足,产业附加值难以充分实现。

5.1.2 产业产值区位熵低的产业获利能力也偏低

结合表2和表3可以看出,产业产值区位熵最低的3个产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它们的产值利润率也是最低的,甚至是负值,同时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这3个

图1 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2006年的企业数量区位熵和产值区位熵的比较

Fig.1 Comparison between numberbased location quotient and incomebased location quotient in western region in 2006

注: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5非金属矿采选业;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7非金属矿制品业;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HJ*3/5][HT9.5SS]

产业均为加工业,因而,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下游加工业经济集聚度低,发展不足,从而导致上、下游之间固有的互补性和网络性所带来的集聚效应难以充分发挥,导致加工成本偏高,利润率偏低。

5.1.3 产业集聚程度与产业竞争力正相关,经济集聚对产业竞争力的推动性更强

相关关系分析表明无论是企业数量区位熵还是产业产值区位熵与产值利润率均呈正相关,表明两类区位熵指数的增加会带来产值利润率的增加,即产业集聚会带来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其中,产业产值区位熵与产值利润率的相关系数大于企业数量区位熵与产值利润率的相关系数,表明产业经济集聚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性更强。

5.2 建议

针对西部大部分矿产资源产业仍停留于企业“扎堆”的区域集聚,经济集聚发展不足,尤其是下游发展不足的局面,建议今后加强下游加工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同时,加强上、下游之间的产业联系,以充分发挥集聚互补性和网络特征所带来的外部范围经济效应,降低成本,提高产业产值利润率。此外,鉴于产业集聚程度与产业竞争力正相关,经济集聚对产业竞争力的推动性更强的相关性特点,建议西部矿产资源产业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继续产业集聚发展模式的同时,提高产业集聚度尤其是经济集聚度,以更有效地推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受统计数据的限制,本文产业竞争力衡量采用单一的指标,今后在统计资料获全性增强的情况下,可采用衡量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加以更客观地衡量;另外,本文截取2006年数据,今后可在获取连续多年数据的基础上展开动态比较研究,以得出我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的纵向变化及其对西部矿产资源产业竞争力作用的动态信息,以期对产业政策制定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莲芳,严良,陈晓红.青海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式开发利用分析[J].中国矿业, 2008,17(07):19-23.[Chen Lianfang, Yan Liang.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Qinghais Mineral Resource Based on Industrial Cluster [J]. China Mining Magazine, 2008,17(07):19-23.]

[2]胡健,吴文洁,董春诗等.油气资源开发与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7-42.[Hu Jian, Wu Wenjie, Dong Chuangshi et al. Strategy Research on Coordination Between Oilgas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in Western Region[M].Beijing:Science Press, 2007:37-42.]

[3]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基于5大行业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0,(8):47-52.[Xu Guangrui.China s Hightech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Based on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on Five Industries[J].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2010,(8):47-52.]

[4]邹鲜红,杨涛.基于产业集聚效应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26(07):65-69.[Zou Xianhong,Yang Tao. Study on Industrial Competitive Power of Hightech Industry in the View of Accumulative Effect[J].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9,26(07):65-69.]

[5]李莎,刘思峰.江苏省IT产业集聚对竞争力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6,(10):96-98.[Li Sha, Liu Sifeng.The effect of IT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n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J].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2006,(10):96-98.]

[6]刘彬,陈圻,王志华.江苏省IT产业集聚度与劳动生产率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3):88-89.[Liu Bin, Chen Qi, Wang Zhihua. An Empirical Study on Agglomeration Degree and Efficiency of IT Industries in Jiangsu Province [J].Industrial Technology & Economy, 2006,25(3):88-89.]

[7]徐盈之, 朱依曦.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区域化还是城市化?――基于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5):719-726.[Xu Yingzhi, Zhu Yixi. The Study about Agglomeration Economy either Localization or Urbanization:Based on China Spaceflight [J].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10,28(5):719-726.]

[8]王珍珍, 陈功玉.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0,28(5):719-726.[Wang Zhenzhen, Chen Gongyu.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Logistics Industrial Cluster on Industrial Added Value in China:Analysis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J].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0,28(5):719-726.]

[9]张,闫逢柱.中国装备制造业地理集聚:测度与绩效评价[J].中国科技论坛,2009,(12):32-37.[Zhang Tao, Han Fongzhu. Geographic Agglomeratio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J].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2009,(12):32-37.]

[10]王崇锋,张吉鹏. 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生态城市建设影响的定量研――基于CR4指数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19(4):140-144.[Wang Chongfeng, Zhang Jipeng.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EcoCity Construction:An Empirical Study Basing on CR4 Index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9,19(4):140-144.]

[11]杜凯,周勤.集聚经济、行业特性与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业的视角[J].经济学家,2008,(2):39-46.[Du Kai, Zhou Qin. Agglomeration Economy,Industry Feature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Perspective on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J]. Economist, 2008,(2):39-46.]

[12]张蓉.江苏省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Zhang Rong.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of Jiangsu Province [D].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7.]

[13]王娜,许相敏,方志耕.江苏、上海、广东、浙江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灰色关联度研究[C].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5-83.[Wang Na, Xu Xiangming, Fang Zhigeng. Analysis on Degree of Grey Incidence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in Zhejiang, Jiangsu, Guangdong, Shanghai Province [C]. Proceedings of Grey System Theory and Application:75-83.]

[14]Ellison G, Glaeser E.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 Dartboard Approach[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7,105(5): 899-927.

[15]陈建军,胡晨光.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为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 2008,(06):68-83.[Chen Jianjun, Hu Changuang. Agglomeration Effec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Theory and Emprical Analysis Based on Minor Region in Changjiang (River) Delta[J]. Management World, 2008,(06):68-83.]

[16]Porter M 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 New York: Macmillan,1990.

[17]刘明菲,孙君军.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关联性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8,30(6):8-11. [Liu Mingfen, Suan Junjun. Coo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Logistics Industry Agglomeration Degree and Regional Economy [J]. 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 2008,30(6):8-11.]

[18]吴歆,方志耕,阮爱清.基于灰色关联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关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07,26(2):40-43.[Wu Jun, Fang Zhigeng, Niu Anqing.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Based on Gray Correlation[J]. Industrial Technology and Economy, 2007,26(2):40-43.]

[19]Fan C, Scott A.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Development:A Survey of Spatial Economic Issues In East Asia and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Region[J]. Economic Geography,2003,(79):295-319.

[20]Fujita M, Thisse J F. Economics of Agglomeration: Cities,Industrial Location and Regional Growth[J].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1]胡健,焦兵.中国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22(1);19-22.[Hu Jian, Jiao Bing.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Measure of Industry Concentration Level of Petroleumgas Industry in Western China [J].Statistics & Information Forum,2007,22(1);19-22.]

[22]张伟.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集群化发展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20):107-109.[Wang Wei.Analysis on Clusterbase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Industries in Western Region [J].Statistics and Decision, 2008,(20):107-109.]

[23]仇怡,吴建军. 国际贸易、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10,28(9):1347-1353.[Qiu Yi, Wu Jianjun. International Trade,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China s Hightech Industries [J].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10,28(9):1347-1353.]

[24]焦兵.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研究――基于陕西实例[J].经济问题, 2010,(11):28-32.[Jiao Bing.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Oil&Gas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Level Measurement:A Case Study on ShaanXi[J]. On Economic Problems, 2010,(11):28-32.]

[25]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3):109-116.[Wang Zilong, Tan Qingmei, Xu Xiaodi.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Agglomeration Level Measure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 [J]. China Soft Science, 2006,(3):109-116.]

[26]Luxem B. Innovative Hot Spots in Europe: Policies to Promote TransBorder Clusters of Creative Activity[J]. Trend Chart Policy Workshop, Background Paper on Methods for Cluster Analysis,2003,(5):5-6.

Research on the Relevance Between the Degree of Miner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s Western Region

CHEN Lianfang YAN L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WuhanHubei430074,China)

Abstract Promoting mineral resource agglomeration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industry in China’s western region, so the research on the relevance of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can provide strategies to promoting competitiveness in the region. The degree of miner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has an effect on miner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regional economy caused by miner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his paper chooses location quotient to represent the degree of miner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r concretely, to choose numberbased location quotient to represent the degree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output valuebased location quotient to indicate the degree of economic agglomeration; this paper chooses ratio of output value to profit to show mineral industrail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degree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economic agglomeration, and ratio of output value to profit of nine mineral industri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most mineral industri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are still in spatial agglomeration but lack adequate degree of economic agglomeration, particularly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downstream chain, which has resulted in some difficulties in bringing agglomeration effect into play, accompanied by low ratio of output value to profit. Further more, the relevanc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gree of miner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 the region, and economic agglomeration has greater effect on miner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than spatial agglomeration. Thus, it is neccessary to raise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especially the degree of economic agglomeration besides developing downstream chain for the purpose of effectively promoting mineral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 the western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