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一、孤独症儿童偏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笔者对所在康复机构30名4~7周岁的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同时对孤独症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由表1可知,严重的偏食行为是孤独症儿童饮食行为的第一个明显特征。存在偏食行为的孤独症儿童达到了调查总人数的80%以上;而在偏食孤独症儿童偏好的食物种类方面,则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情况,他们没有固定喜欢或厌恶某一种食物类型;偏食严重的儿童,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孤独症儿童出现偏食行为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孤独症儿童的嗅觉比较敏锐,但是他们的味觉比较迟钝。有时候,孤独症儿童依靠嗅觉而不是味觉来判断吃或不吃某种食物。比如,有的食物本身的气味不是很重,但是闻起来可能气味冲鼻,孤独症儿童因此拒绝食用。第二,孤独症儿童重复刻板行为的泛化表现在他们更关注食物的颜色、温度、软硬度,有时候超过了食物味道本身。第三,与其他不易察觉的肠胃疾病有关,胃肠功能的失调导致孤独症儿童的饮食异常。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孤独症儿童偏食行为不仅影响了孤独症儿童的身体健康,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他们的重复刻板行为。因此,康复训练师和家长必须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在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过程中,一般的训练纠正方法是把孤独症儿童喜欢吃的食物和不喜欢吃的食物混和在一起,让他们将食物吃下去。比如,小明不喜欢吃豆腐,这时可以把豆腐弄碎藏在米饭里面,如果小明没有发现,那么他会在吃米饭时把豆腐也吃下去。这样坚持一个星期的训练,小明就不会再拒绝吃豆腐了。再如,小宇对食物的颜色很挑剔,如肉汤的颜色比较暗,他就会拒绝喝汤。针对这种情况,康复训练师可以逐渐加深肉汤的颜色,刚开始要求小宇喝一小口汤,只要他喝汤了,就给他奖励予以强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宇就能够接受各种颜色的汤类食物了。可见,康复训练师只要认真分析孤独症儿童出现偏食行为的原因,并且采取适当的训练方法,就能够逐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偏食行为。

二、孤独症儿童独立进食缺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孤独症儿童不良饮食行为还体现在独立进食的意识和技巧上,对此,笔者对所在康复机构30名孤独症儿童独立进食行为进行了调查。

由表2可知,能够独立完成饮食的孤独症儿童只有1人,其他孤独症儿童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行为偏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孤独症儿童在进餐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第一,受到手眼协调能力发展的影响。孤独症儿童由于手部动作不够协调,视觉较差,往往无法很好地使用餐具将食物送进嘴里。第二,由于孤独症儿童无法很好地控制自身的行为及情绪,因此他们在面对不喜欢的食物时会哭闹,不会使用餐具时甚至会破坏食物。第三,有的家长过于迁就和溺爱孩子,从而造成孤独症儿童无法进行有效的饮食训练。

在培养孤独症儿童独立饮食的意识和能力时,康复训练师应当有针对性地给予辅助。首先,康复训练师要观察孤独症儿童已经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比如,是否能够抓握勺子或筷子,拿勺子或筷子的动作是否正确,是否能够用勺子(筷子)舀(夹)食物,在掌握了孤独症儿童已有的认知能力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例如,假如孤独症儿童无法长时间手握餐具,那么康复训练师就要训练他们感受到手握动作的发生和存在;假如孤独症儿童能够用手拿住餐具,但是只用餐具来敲打或乱扔,康复训练师就要在他们拿住餐具后,及时指导他们用勺子(筷子)去舀(夹)食物,并将食物送进嘴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康复训练师可以逐渐减少指导,培养孤独症儿童独立完成进食的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康复训练师应当在每一次规范动作完成后给予孤独症儿童相应的鼓励,使他们感受到饮食的快乐。其次,康复训练师在对待手部动作不够灵活的孤独症儿童时,要在饮食时间以外进行额外的辅助训练。比如,通过抓握玩具、手提重物等方式训练他们的抓握能力,通过穿珠子、插木棒等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为孤独症儿童掌握饮食技巧奠定基础。

三、孤独症儿童无法形成规范饮食习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根据调查显示,孤独症儿童不良饮食行为还表现在无法形成良好的、规范的饮食习惯。对此,笔者对所在康复机构30名孤独症儿童独立进食行为进行了调查。

由表3可知,具备良好饮食习惯的孤独症儿童不足调查总人数的20%,其原因是:第一,孤独症儿童认知偏差和行为偏执是导致他们无法规范用餐的重要原因,这一点也印证了为什么他们通常不具备良好的饮食习惯;第二,以吃饭为例,有的家长往往抱着宽容和迁就的态度,认为只要孩子吃进食物就行了,而忽视了“吃饭”这一行为的社会性价值,即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完成必要的生活程序。

实际上,正因为难以与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沟通,所以更有必要“做给他看”,通过具体的行动、语言帮助他们理解“吃饭”这一活动的全部含义,而这就是训练的核心意义。帮助孤独症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培养他们的吃饭时间观念,如吃饭时间要固定,确定一日三餐的时间,并严格遵守这个时间完成吃饭任务。第二,在吃饭时间以外对食物的管理。康复训练师或家长不能让他们无节制地吃东西,必要时将他们爱吃的东西放在他们看不到或拿不到的地方,避免出现到了吃饭时间他们还没有饥饿感的现象,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 上肢机能障碍 功能锻炼 效果比较

乳腺癌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已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术后患肢经常发生上肢肌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运动幅度受限和肌力低下等。患肢功能锻炼过早或强度过大会影响切口愈合,过迟或强度不当会影响术后功能恢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对35例乳腺癌患者采用科内制定的阶段性个体化患肢功能锻炼方法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1月期间乳腺癌手术患者共70例,均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国际肿瘤TNM分期II期56例,III期14例,随机分成两组,康复组35例,年龄34~75岁(41.52±5.87),按阶段性个体化患肢功能锻炼康复训练。对照组35例,年龄29~70岁(40.61±6.64),按常规康复训练法,只告知患者锻炼的重要性,由患者自行锻炼。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乳腺癌分期、手术方式、化疗方案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功能锻炼方法:术后12h开始用健侧手按摩患侧上肢肌肉,患侧手握拳、旋转腕关节、伸屈肘关节,用患侧手洗脸、梳头、爬墙、摸对侧耳朵。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实行床边督促指导,每天3次,每次10-15min。出院后指导患者继续进行上述内容的功能锻炼。

2.2 康复组

采用阶段性个体化功能锻炼,术前由专职护士负责介绍阶段性个体化功能锻炼指导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模拟示范,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康复锻炼的的重要性、必要性,掌握锻炼的知识和技巧。术后在专职护士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阶段性、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患者家属协助完成,并给予监督和支持。具体方法如下。

2.2.1 第一阶段(术后1d):开始进行手指和腕关节的伸曲和伸张运动,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每次10min,每日4~5次。其中指关节曲伸运动,以儿童游戏手势 “石头、剪子、布”交替进行和握弹力球运动为主[2]。手臂应保持内收状态,手部垫枕抬高,高于肘,肘高于肩。

2.2.2 第二阶段(术后3~5d):开始患肢肘关节的功能锻炼,能进行日常自理活动如用患侧的手刷牙、洗脸等,不能做上举运动,避免内收,以防造成腋下窄缩,引起不适。引流较多的适当缩短活动时间,减少活动量。锻炼目标为患肢能摸到枕部。从患肢肘关节逐步发展到肩部的功能锻炼。

2.2.3 第三阶段(术后7~10d):作肩部运动,每次20min,每日4-5次,主要作肩部环绕运动,幅度不宜太大,不易做外展运动。

2.2.4 第四阶段(术后10 ~14d):腋下引流管拔除后,从肩部逐渐作上臂的全范围关节运动,锻炼目标为患肢能摸到对侧耳部。①手指爬墙运动:用键侧手沿墙壁向上伸至最高点为目标,面对墙,双手从肩部开始沿墙向上爬,渐渐提高患肢的摸高点。②划圈运动:取一根绳子,一端系于门柄上,另一端握于患侧手里,面门而立,以画圆圈的方式转动绳子做圆周运动,由小到大,由快到慢。③滑轮运动:将一根绳子置于晾衣杆上,双手握绳两端,用键手拉绳,使患侧手臂抬高,然后抬高键侧手臂,使患侧手臂下降,如此反复,以拉伸患肢肩关节。④手臂摇摆运动:先直立,上身前倾,双手前后左右摆动,摆幅的强度以身体耐受为度。

2.2.5 出院指导:出院后要坚持功能锻炼,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恢复到术前。①上肢旋转运动:先将患肢自然下垂五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要连贯,也可以反方向进行锻炼。②上肢后伸运动: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后伸,轻度扩胸运动等,1~3/d,避免劳累,循序渐进。③患肢禁忌静脉输液、静脉采血、测血压 。

2.3 评估方法

评价上肢机能障碍的主要参数包括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运动幅度和肌力等,由术者和专业护士各一名分别评价,计量资料取均值,用皮尺测量上臂周径(肘关节上方10cm),大于健侧上臂周径为上肢淋巴水肿,正常的肩关节运动幅度为0°~180°,﹤180°为肩关节运动幅度受限,﹤90°为肩关节运动幅度严重受限,肌力共分5级,﹤5级为肌力减退。出院时的评价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2.4 数据处理

应用SPSS10.0 统计软件,采用计数资料的X2检验。

3 结果

本研究中康复组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运动障碍及肌力下降的比例分别是8.6%、17.1%、5.7%,而对照组分别是20%、54.3%、 34.3%,两者相比肩关节运动障碍及肌力下降的比例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有(P

详细资料见表一。

表一 两组术后患肢机能障碍比较(n=35)

*康复组VS对照组P

4 讨论

4.1 随着疾病诊断,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乳房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在不断提高,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素质和对健康认识的提高,对生存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上肢机能障碍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6%~65%[3],主要表现为上肢淋巴水肿、肩关节运动幅度受限和肌力低下等,其程度取决于手术术式、手术技巧及功能锻炼,研究及我科实践表明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有利于改进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手臂的肌力及生活质量[4-7]。参照日本抗癌协会乳腺癌诊疗规约中的康复训练方法,与我国现有的训练方法相结合,我科制定了阶段性个体化功能锻炼方法,从而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个体化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此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掌握,使患者自行锻炼中增强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

4.2 阶段性个体化功能锻炼方法提倡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24小时就进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减轻上肢淋巴水肿,预防术后并发症,防止肌肉萎缩,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研究表明[6,8],早期锻炼是安全的,它以没有疲劳的锻炼为理想的方法,不提倡较大的力量进行锻炼。阶段性个体化功能锻炼方法本着活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掌指关节运动开始,逐步进行腕、肘关节运动,肩关节运动及全上肢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促进切口及创面的愈合,减少瘢痕形成,从而降低上肢机能障碍的发生。

4.3 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疼痛是影响患者早期锻炼的一个因素,康复组2例患者因害怕疼痛,未能坚持锻炼。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沟通,强化锻炼重要性,让患者自觉自愿按计划完成。

参 考 文 献

[1]曹伟新.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M].北京2004,3.

[2]谭爱梅等.康复训练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实践.中华护理杂志[J].2005.40.

[3]Engle K,Muller A,Anton W.Side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in breast-saving 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 Geburtshilfe Frauenheilkd[J].1989,49(4):367-374

[4]McKenzie,DC; Kalda,AL. Effect of upper body exercise on secondary lymphedema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 pilot study [J].Clin Oncol,2003,21:463–466

[5]Kilbreath,SL; Refshauge,KM; Beith,JM; et al.Resistance and stretching shoulder exercises early following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 a pilot study[J].Rehabil Oncol,2006,24:9–14.

[6]Turner,J; Hayes,S; Reul-Hirche,H.Improving the phys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women treated for breast cancer: a pilot study of a structured exercise intervention [J].Surg Oncol,2004,86:141–146.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康复训练的目的是让患者的语言障碍、吞咽功能、肢体功能和心理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仅靠住院期间短暂的康复治疗护理和训练较难达到最终效果,因此,患者和家人应学习掌握相关的康复知识与训练方法。以便出院后继续坚持这些训练,使之得到更好的康复。

语言障碍 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出现失语症的比率占20%~30%。语言障碍使患者产生与周围人的交际困难,带来种种不便及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行为与病体康复。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训,应根据其临床症状,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其具体方法:

训练与发音有关的肌肉引导患者练习舌的伸缩及口腔肌肉的协调运动。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龇牙、鼓腮动作,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指导患者将嘴张大,教其发“a”音。再做舌部训练,让患者尽量向外伸舌,反复做伸缩舌运动,由慢到快,逐步提高运动速度,反复练习卷舌及舌的左右运动,舌尖舔上下唇、左右唇角,再做顺向及逆向舔唇周动作。还有唇部训练,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磕瓜子、嚼口香糖等动作。这些都是训练发音肌肉的锻炼,能防止舌、咽、喉部肌肉萎缩,对已有语言肌肉萎缩者也有明显康复效果。

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对不能随意支配唇舌发出声音的患者,训练者先做好口形、发音示范,教患者通过口形来支配控制自己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时的口形,纠正发音错误,还可通过复读机将个人发音与正确发音对照纠正,从易到难进行。如字母训练发“a”声,然后学喉音“h、ha”音,唇音“b、p”音,舌齿音“d、t”音。

进行字词句阅读书写训练从简单的单词开始,如“我”、“你”、 “在” 、“饭”、 “吃饭”等。训练中适当给予提示,如说“上班”,训练者可先说“上”给患者以口型示意,提示其接着说“班”,最后说出完整单词“上班”,然后再说短句 “我在上班”。如模仿写字动作,诱导患者主动说出“写字”,“你在写字”。患者掌握一般词组、短句后,再进行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应选择感兴趣的故事进行练习。练习时在字、词之间要有停顿,让患者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训练最好安排在上午进行,开始每次30分钟,以后可延长至1~2小时。要持之以恒,直到语言障碍的症状改善。

吞咽功能 康复训练

据国外文献报道,51%~73%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这不仅影响营养的摄入,而且易造成误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导致窒息而危及生命。如果及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绝大多数患者三、四周左右就能恢复正常吞咽功能,个别恢复差的也会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训练方法是:

器官功能训练一是先让患者空咀嚼、鼓腮、吹气、张颌、闭颌、磕牙,以上动作反复10次为一组,每日进行三组以上;二是用冰冻棉棒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其做空吞咽动作,这种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训练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使之易于诱发有力的吞咽,反复训练可提高吞咽发生的敏感性和速度;三是清洁口腔,刷牙和按摩齿龈每天3次;还应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摄食训练一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吞咽困难程度选取食物形态。糜烂食物最易吞咽,固体食物最难吞咽,糊状食物不易误吸,液状食物易误吸。合适的食物应有适当黏性而不易松散,最适合的是泥状食物。液状食物应谨慎食用,温度应控制在40~60℃为宜。对中重度吞咽困难患者须经过一段与摄食和吞咽有关的器官功能训练时间,使其产生一定的吞咽能力后,方可进行摄食训练。

二是应注意患者摄食时的。能坐起的患者,可取坐位进食,这样易引起吞咽反射;不能坐起者采取半卧位,躯干抬高30~40度,仰卧,头部前屈位,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这可防止食物向鼻腔逆流和误吸;进食结束后应保持半小时,以防诱发返流性食管炎。

三是应注意采用适宜的喂食窍门,要用薄且凹陷小匙勺,掌握最适宜吞咽的一口量;每次喂食时用匙压一下舌面以刺激知觉,促进舌的运动;在患者进食时应保持环境安静,少说话,避免患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引起呛咳;同时,应引导患者再次识记进食、咀嚼、吞咽等一系列动作,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运动传导通路的重建;指导患者进食后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喂食;亦可每次吞咽后饮少量水,以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除去咽部残留食物。

对重度吞咽困难者,如果经口摄食量太少,不足以补充体内所需营养时,家属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学会实施鼻饲饮食。

肢体功能 康复训练

据报导,8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以偏瘫较多见。如何最大程度地减轻脑卒中带来的后遗症,促进其功能恢复,是医学界长期研究的课题。近年,康复医学专家的临床研究认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必须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不宜错过康复的最佳时机;康复训练要根据病情分阶段进行,综合多数专家意见,粗略归纳如下:

病情早期对患者肢体功能应采取综合康复疗法。陪护人员要在康复专业者的指导和帮助下对病人进行被动运动,防止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这包括肩、肘、髋、膝、踝关节的屈曲,伸展及抬举活动。如前臂的外旋,腕及手部关节的外展与对掌;采用健侧卧位,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1次,预防或减轻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曲、手指屈曲及下肢的外旋、内翻、足下垂、挛缩、髋关节伸直等异常模式的出现和加重。被动活动每日2~3次。

病情稳定期只要不妨碍治疗就应对患者进行肢体的训练活动。对偏瘫肢体关节做无痛范围的曲、伸、内旋、外展被动活动,主动辅助活动。还可借助滚筒、沙磨板等器具进行上肢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及下肢的床上桥式运动,并训练健侧肢体。协助患者向健侧和患侧做翻身训练,逐步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

病情恢复期对患者进行四肢训练。指导患者做伸腕旋后,拇指与其他指的对掌,手的抓握放松和手的精细动作训练;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坐起时,双上肢前伸,在无靠背而能自行支撑坐稳后,由两侧交替推动患者,保持平衡而不倒下,让其具有躯体平衡能力;协助患者坐在床边或椅上,双脚平放地面,头颈保持直立,膝盖稍分开;做头颈转动及耸肩运动,再做双上肢屈曲、交叉抱肩做躯旋转,再双手交叉握举过头,肘关节伸直,前臂左、右移动,然后患手放在患腿上,掌心向上,以健手慢慢拉直并分开患手手指,再合扰,反复数次。

在训练行走时,先进行离床站立、踏步、抬腿、侧移、迈步练习,迈步时不要硬拉,可用绳子套于患侧脚中部,用手协助抬脚起步,同时训练患者正确使用手仗、步行器、轮椅、支具,以补偿患肢的功能,充分训练健侧的代偿功能。尽可能改善病人周围环境,如门槛台阶改成坡道,蹲式便器改成坐式便器,厕所及浴室加扶手等。

反复进行维持功能的各种训练要持之以恒,直到争取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

心理 康复训练

许多脑卒中患者有语言、吞咽、肢体功能等方面的障碍,发病后突然生活不能自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常常出现焦虑、悲观、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这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十分不利。因此,进行有效的心理康复训练应贯穿所有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始终。

首先,从语言、行动、表情上都要给患者同情、关怀和亲切感。坚持对其耐心和细心地做好方方面面的护理和生活照料工作,让患者充分体会到病后获得的温暖与别样的幸福;鼓励患者正确对待当前的疾病,消除不良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二,留心发现和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千方百计让患者得到心理康复。对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应想方设法给予正确地解答,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病人有体验的道理进行讲解和说服。要善于利用具体事物,让患者振奋精神,提高情绪。如对老年患者,一谈起自己的孙子时就有超乎平常的精神,所以,针对其喜欢的人物、事情,诱导其振奋精神,增强康复训练欲望。再如,协助患者从事能激发思考及保持活力的嗜好,如下棋、打扑克或麻将,可故意让其赢。不管大小事情,只要是他应该做或想做,就应给予鼓励、支持和积极评价。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风 康复护理 指导

1 临床资料

我们近年对98例神志清晰且语言障碍、一侧偏瘫中风患者予以超早期康复训练(其中男性55例,女性43例;年龄31~78岁;合并心理障碍12例,运动性失语33例,感觉性失语9例,混合性失语3例),收效较佳,现将体会如下。

2 康复护理指导

2.1 姿势指导 一般原则为床褥不可太软。采用硬板床配以薄床褥(约为3.5cm)为较理想选择,患者需要使用3~4个枕头保持正确姿势,夜间应采用可使其安睡的位置。(1)仰、侧卧位:仰卧时双肩应以枕头撑托,手肘放松伸直置于身旁,用约3cm厚的薄巾平铺于患侧髋关节下以防止髋关节过分向外翻。侧卧于健侧者,手肘伸直承托于枕头上,患肢向上提高60~90°,患侧髋关节垂直,膝关节微屈,患侧下肢以枕头承托。侧卧于患侧者,患侧肩膊往前伸,患肢向上提高60~90°,手肘放松伸直,患侧髋关节垂直,膝关节微屈,足踝放松。(2)坐姿:应采用有靠背及扶手的椅子,座垫软硬适中。坐立时需左右对称。椅子高度适中,以双脚能平放于地面为宜。腰部挺直,患侧上肢承托于椅子、扶手或枕头上,手肘保持放松伸直,确保患者坐于两股及紧靠椅背,患侧股及膝关节成直角。

2.2 运动功能的恢复指导 中风超早期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能够增强中枢的代偿功能,同时可防止下肢血管因为长期失于活动而形成血栓。同时予按摩治疗。操作前应洗手,在患侧皮肤上涂抹滑石粉,一般采用推、摩、揉、捏等方法。为痉挛性瘫痪患者按摩时,手法宜轻,以达到患肢放松的目的;为软瘫患者按摩时,手法宜深而重,以增加神经活动的兴奋性。一般情况下,按摩每日2次,每次30min。(1)被动运动:此种运动为由患肢以外的力量带动患肢所有的关节。先活动大关节,后活动小关节,重点是外展、外旋、前臂外旋、腕及手部各关节的伸展,拇指外展与对掌,髋的伸展及内旋,膝伸及踝背屈等。

动作宜平缓柔和而有节律,幅度由大到小,力求尽量伸直,尽量屈曲,同时注意勿造成关节和肌肉的损伤,如果出现较重的疼痛,说明运动量或运动范畴太大,应适当控制。患肢活动开始时范围宜小,不得超过90°,动作宜轻;特别是早期软瘫患者,关节活动范围过大可能引起关节半脱位或损伤关节。上述治疗每日2次每次30min。(2)主动运动:由于中风导致肢体功能活动降低,部分关节、肌肉处于废用状态,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应鼓励患者作患肢的主动运动。集中运动一个关节,在能运动一个关节后,可练习控制2个关节。如患者仰卧屈膝,提高臀部,然后慢慢放下;仰卧屈膝,双膝向左右摆动;两手互握,伸直手肘,提高双手,慢慢向上下摆动。仰卧于床沿,将患侧小腿放在地上,保持膝部屈曲,将脚提起放在床上;两手互握,伸直手肘,双手带动身体转向一边。运动要适度,时间可逐渐延长,以不感觉疲劳为宜。(3)练习坐起和站立:对于已无生命危险的患者(主要是脑梗死患者),只要病情稳定,宜尽早由人搀扶坐起或行走,可先抬高床头,练习坐起,从30o开始,逐渐增大角度,延长时间,让患者过渡到可双足下垂,坐于床边。起床动作要慢,避免头晕。然后可在专人保护下练习站立,站立时先将身体重量集中在健侧下肢,然后慢慢移向患肢,站立时间逐渐延长。(4)练习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患者能够较长时间站立后,可以开始练习行走。先练习原地踏步,行走时要求其尽量抬高患肢,尽量使脚后跟先着地,然后在两人的搀扶下练习行走,或扶着椅背或拄拐行走。待其已能较好地独立行走后,即开始做一些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上楼梯、自行穿衣、吃饭、梳洗等等,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

2.3 语言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不同的失语类型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运动性失语的康复锻炼应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喝”、“吃”等单字到“不行”、“喝水”、“吃饭”等词组,并让患者注意说话者的口型,并对着镜子观看自己的口型是否正确。同时利用实物或者图片边看边教。会说的词汇多了,再练习简单的语句,可以让陪护人员说上半句,患者接下半句,逐渐过渡到说整句话。若患者为感觉性失语,可以在训练中反复使语言与视觉结合,如给患者盛好饭,告诉其“吃饭”,反复将手势与语言结合,如让患者“洗脸”,并作洗脸的动作。训练上,可逐渐将语言与表达的意思联系起来。若患者为命名性失语,则可取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示之,并说出名称和用途,从常用的“杯子”、“钥匙”、“笔”、“碗”开始,并且要反复训练强化已掌握的名词。混合性失语的患者,表达、理解均有困难,应首先教会患者发音,而后说简单的字、词。

2.4 心理康复指导 中风发生后,由于患者偏瘫或失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性格也变得暴躁。首先,医护人员及家人对患者要热情,悉心照料生活起居,关心其病痛,不能流露出丝毫不耐烦的情绪,更不能伤害患者的感情。应积极向其介绍类似患者康复的实例,使之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对其每一点进步,都要加以鼓励,尽力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尽可能让其参加户外活动以及集体活动,加强人际间交流,以实现生理健康和心里健康的良性循环。

手部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开始担任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的陈惠英同志,被残疾儿童家长亲切地称为“好帮手”、“贴心人”。六年来,她以中心为家,视中心儿童如子,将“面向残疾儿童,以爱心铺就康复之路”作为自己工作的宗旨,以满腔热忱和忘我奉献的精神带领全体教职工团结拼搏,把党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亲情送到残疾儿童心坎上,谱写了一曲不求索取、全心全意为残疾儿童服务的奉献之歌。

一、克服困难开新业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刚从工交幼儿园调任康复中心主任,尽管她是学幼儿教育出身,但对于特殊教育,毕竟隔行如隔山,一切还得从零开始。为了尽快掌握新的特教业务,她自费去广州市博爱医院儿童康复科学习。期间,为全方位观看医院如何组织课堂康复活动,她连续七天直接住在医院的病床上,跟着康复科的工作人员学习。通过每天观察学习到晚上十点多的努力,她终于初步认识到了康复究竟是什么。回来后,她第一时间开始到处挖角。不但将自己的老同事挖过来,还组织专家面试,一番招兵买马之后,终于聚集了一批初生牛犊,初步搭建了一个康复的团队。

,鉴于实际发展的需要,中心计划开设自闭症班。那时国内没有几家专门从事自闭症康复的机构,中心没有什么经验可用来借鉴,新计划面临困难重重。可是每次看到那么多自闭症家长带着孩子四处奔走求学无门,陈惠英总觉得于心不忍,于是坚定新计划,决定摸索着做。通过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并到香港学习自闭症教导,她对于自闭症康复教育逐渐有了把握。接下来,她手把手地教中心的员工,一个带一个地一点一点把自闭症班从无到有的创办了起来。

二、开拓进取创辉煌

面对从无到有的康复中心,陈惠英没有为这个新生成绩而裹足不前,反而更是催马加鞭,带领团队开拓业务,提升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聋儿康复方面,由于每天面对的都是老师及聋儿,聋儿的语言发展较慢。为了给聋儿提供正常的语言环境,提高聋儿的社会适应力,陈惠英设想创建一个“聋健合一班”,但在招生一开始她就遇到乐很多难题。由于是特殊教育机构,很多家长一听到“残疾”两个字就直摇头,更别提愿意将自己的小孩送进什么“聋健合一班”。后来,陈惠英想到了可以充分利用中心周围工厂的工人资源,于是,她亲自拿着招生宣传单页到工厂一份份派发,最后,终于收到两个小孩。尽管只有两个生源,她还是顶着压力开了“聋健合一班”。仅仅两个星期后,两个孩子的家长惊奇的发现,自己孩子的卫生情况、生活习惯和礼貌等都大大改善了。另外,借助聋孩子语训的丰富经验,聋儿教师很快也把小孩子满嘴家乡话训成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后来在两名家长的带动下,很多工人的家长想自己的小孩进来学习。最终,中心“聋健合一融合教育”模式越走越成熟。此外,她还推动了中心教师对耳蜗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的研究。

在脑瘫儿童康复方面,早先国内只着重对肢体功能的康复,而需要长期且不间断的重复训练的肢体功能的康复让很多家长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医院或机构的训练上,由此,不由得忽略了教育康复,但这一时期也是儿童最佳的教育期。对此,陈惠英在尝试将教育元素与康复的原则相结合,进而融入到脑瘫儿童的训练当中。经过二年的探索、总结并提炼,最终形成了寓康复于教育的特有模式。这种模式与国际上始创于匈牙利的引导式教育康复模式的理念方法非常相似。就这样,陈惠英继续用了整整两年时间与家长磨合。因为家长一般只关注自己孩子的身体康复,一开始都不愿意进入引导式教育班,她就一个一个地请家长过来上课,让家长亲身感受引导式教育的点。一段时间后,家长发现孩子去上课后有很大提升,尤其是社交和自理方面,才终于认可了她的良苦用心。

就这样,陈惠英带领着团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大胆创新,使得中心的康复教育成果日益彰显。中心在底成为广东省第一个省级重点康复机构。中心赢得了来自中残联、东莞市委市政府等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中心多次荣获全省康复工作先进单位,荣获东莞市精神文明单位称号,获得十五期间“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单位”荣誉,连续5年获市残联系统先进单位称号,中心党支部也被市直工委授予示范党支部。

三、热爱本职为楷模

从事这份特殊的事业多年,陈惠英深知残疾人的难处和无奈,所以在自己的专业和能力范围内,她经常是倾其所有,从早忙到晚,为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提供这样那样的服务和帮助,面对别人的质疑,她最常说的话就是:一名残疾人工作者,我必须尽我的所能来帮助残疾人及残疾儿童的家庭。残疾人的事,如果我们不帮,谁来帮?

5月,中心来了一位3岁的可爱女孩,由于婴儿期用药不当致极重度聋,配戴助听器补偿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语言的发展,必须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才可以改善听的能力,但户籍虎门的女孩的家里经济条件难以支付昂贵的耳蜗居产品费用及手术费。她知道情况后,多方打听,得知可以在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申请台 塑集团王永庆捐赠的免费植入耳蜗名额。此后,她不但亲自联系项目负责人,还专门陪同小女孩家长带小女孩坐车前往省康复中心报名并咨询,最后成功为小女孩申请到一个名额。后来,小女孩在中心康复得很好,总是一口一个陈妈妈地叫得她心理甜滋滋的。

一位在东莞做保姆的妇女,她的儿子小忠两岁了,还是不会说话,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的结果是先天性耳聋,家长坐在医院门口大哭,刚好陈惠英路过医院的门口,了解到这件事后,安慰这位家长并告诉家长可以送孩子去康复中心做听觉言语训练。一个多月过去,还没见小忠的妈妈带小忠来做康复,陈惠英多次打电话去问、去崔促,从家长闪缩的语言中知道了由于没钱,小忠的妈妈没办法帮儿子验配助听器,因此也没来中心做康复。陈惠英不但自己捐钱,并通过组织中心小孩与我市国土局职工家属搞互助活动的机会,发动大家为小忠捐助两只助听器,得到国土局职工家属的热心资助,小忠终于可以配上合适的助听器参加言语康复训练了。

小胡是一个9岁的脑瘫孩子,在中心经过四年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教育,运动功能有了很大的改善,智力发展基本达到同龄的孩子的发展水平,可是由于他的手部书写功能稍差,而且需要轮椅代步,所有的小学都拒绝接收他,家长非常失望与伤心,也感到哭诉无门,与小胡情况相同的孩子有几个,陈惠英马上邀请省特殊教育学会的何静贤校长、广州市特教教研室的邱举标教育研员为家长举办了一场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场咨询活动,为家长解读孩子能力的同时,教会家长如何选择适应的学校让孩子继续学习与康复。陈惠英还为这几个孩子的家长搜索残疾孩子义务教育的法规文件,让家长拿着法律依据与学校争取孩子读书的权利。

12月,市属某小学学生小睿因学习能力及一些行为问题影响到班上孩子的学习纪律,家长因孩子的事与老师交恶,孩子多次被学校要求劝退或到专门机构做智力鉴定。家长苦不堪言,无奈又无助,经查询114找到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陈惠英聆听家长的心声,主动联系学校老师,了解小睿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及行为,了解家长与老师沟通的主要内容、方式等,然后利用晚上的时间到小睿的家,观察记录小睿的行为、表现,与小睿熟悉后,为孩子做了学习能力评估,根据掌握的资料分析并制定了干预方案,还为家长做心理辅导与培训,通过改善亲子之间的关系来减少了儿童的攻击行为;同时她还与校方老师积极沟通,帮助老师掌握通过控制诱因来控制儿童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的方法等,最终有效地使孩子的行为问题减少,建立学习信心,其成绩也慢慢提高了,家长对她这种无私的帮助感激至极。

四、化作春泥更护残

陈惠英常常对人说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是要通过展示孩子的残疾来搏取同情与怜悯,而是要通过展示孩子的能力来赢得理解与支持。”,她自己也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这句话,爱护着中心的残疾孩子们。

她经常主动与东莞电台、电视台、报社的朋友联系,让媒体多报道残疾孩子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教育,宣传孩子勇敢与坚强的康复表现。她还借各种契机组织残疾孩子参与文艺表演与体育活动,展现孩子的各种能力。多年来,她还先后连同东莞康复中心志愿总队与中国银行东莞自愿者、东糖集团美宜佳公司、东莞志愿者拓展总队、百安居志愿者、黑珍珠助学机构等与残疾孩子开展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向全社会展示残疾孩子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