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职业操守

教育职业操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育职业操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职业操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职业道德

随着教育体制的发展,以职业教育为目标的高职高专院校,将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高职高专的诸多专业中,会计专业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青睐,近十年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的人员。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也有会计工作的人员因自己职业操守问题锒铛入狱,接受法律的制裁,这些现象不得不重新关注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职业操守的教育问题。

一、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教育理念上,忽略会计职业道德操守的现实教育。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在设定专业大纲和实施教学计划上,大多数院校强调会计学专业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而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只是按照要求开设。只是因为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列为从业资格考试内容的时候,为了学生考试成绩才开设,而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切合实际与会计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体系。即使开设这些课程,如《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在讲授上也是较为陈旧,老师讲授的大多是许多法律条文以及比较枯燥的理论性很强的知识,学生也是仅仅为了考试背诵而已。由于缺乏对会计人才培养内部的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结构等关于职业操守的教育,定会导致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发展陷入困境。

第二,在教学实践中,忽视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诸环节的实训。当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尤为注重学生会计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证书的取得,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人格培养却严重缺陷,缺乏职业操守教育的文化氛围。虽说部分院校采取案例教学中,引入个别会计人员触犯法律后收到惩罚的案例,但是对此分析较少,只是举例子而已,没有认真分析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

二、加强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第一,构建科学的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结构模型。由于审视角度的不同和划分方法的差异,学术界产生了诸类的职业道德构成理论模型。作为一种职业,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的结构模式主要有三个层面:首先是知识层面,这是本专业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会计专业知识、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相关的文化知识等。其次是行为层面,这是会计专业以后工作的实际能力,主要包括会计实践能力、会计工作中应急能力、会计工作中创新能力等。最后是职业操守层面,这是会计专业学生发展的潜能体现,也是保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身心素质等方面。这样的职业模型,是把知识和能力作为前提,职业操守处于核心地位的学科体系,改变传统以学科教学为核心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现在各院校突出的实践结构体系,在这样的学科体系下,会计专业的职业操守放在首位,不仅在教学和科研上都明显表现出来。

第二,在基础课程讲授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职业操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关于职业道德最为基础的课程,所以说在这门课讲授的时候,教师就要全面介绍与职业道德相关的法律文献,在教学过程中,不要采用“填鸭子”式的教学方法,而是教会学生知法、守法、懂法、用法。让他们在了解与财经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应该学会利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高度的清醒,自觉抵制违法行为现象的发生。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多种方法教学,尤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凸显职业操守教育。会计专业课虽然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每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比如《基础会计》这门课,我们在讲授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学习会计的时候,有很强的职业道德观念。再如在《审计学》的教学中,应该增加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等相关的法律内容相互参照讲授,在让学生分清道德、审计准则和法律之间的界限的时候明确违法的严重性。

第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训环节,丰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尤为突出专业的实训阶段,而忽视道德操守的实训,认为道德操守只要我们讲授了,出现问题是学生自己素质,乃至道德问题与学校教学无关。这本身就承认道德操守的虚无观,其实在实训阶段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在法律规定或许可的范围内,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应该做哪些工作,一旦触及法律将受到怎么样的法律严惩,同时教会学生怎样去避免这些问题。所以可以设计一个真实市场环境,将会计人员模拟在一个主体多样、关系复杂的真实的外部环境中,怎样使他们学生既遵守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会计制度等,又要努力完成会计的目标。同样,在教育的方法上,要不断丰富教育方式的内容体系,如聘请会计学界的专家学者、各大公司的会计总监以及公安系统的经济侦探专家等进行讲座,采取警示教育与正面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监狱与那些曾经从事会计已经相关工作因违法,而受到惩治的人,进行交流,让学生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作者单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玉莲.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教育职业操守范文第2篇

案例中职校生跳槽追求自己的理想职业,向往美好的生活,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当前职校生就业的一种普遍怪现象(不甘当“蓝领”,初次就业率高于九成,两年流失八成),应引起职业教育工作者重视。

为什么职校生出现频繁跳槽现象?究竟是职校生的职业道德缺失,还是企业对职校生容忍度和耐心的缺乏?我想没有必要对职校生太过苛责,关键是为职校生职场通行提供教育支持。

完善职业道德教育。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职校生的技能和业务能力,更需要的是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职校生要想学成学精成为企业骨干,至少要经过3~5年的苦练和打磨。而一些职校生显得过于浮躁、急于求成,满足于一知半解、盲目跳槽。这是一种不尊重企业投入和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职业学校有必要加强学生工作责任感、企业主人翁意识、工作先付出后回报等方面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明确的就业目标选择、朴素的职场价值观、忘我投入的专业志趣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的工作态度、务实的作风和良好的职业品质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只有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能吃苦耐劳的员工才会真正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才能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员工。

补上职业操守教育。职业操守是员工从事职业活动中必须遵从的最低道德底线和行业规范。工作上多数职校生的智力和工作能力相差并不大,工作效率和业绩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因此职业学校要补上学生“职业操守”教育。教育学生树立诚信的价值观――在业务活动中一贯秉持守法诚信;养成遵守公司(单位)法规意识――遵守一切与公司业务有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公司资产安全――保证公司资产仅用于公司的业务;正确并诚实地制作工作报告――这是每个员工的基本责任;不要泄密给竞争对手――不要将所知悉的有关所在公司或其他公司尚未公开的消息泄露给竞争对手。始终坚持职业操守,以诚信的方式待人处事,是职校生的立身之本,也是自身的切身利益所在。

重视职业精神教育。对待职场工作有四个层次的境界:一是把本职工作看作领导对职业角色的规范;二是把本职工作看作出于职业责任的要求;三是把本职工作看作是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本职工作看作幸福快乐的体验。毫无疑问,第四层次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场工作的最高境界:奉献比索取更重要,幸福比名利更重要,事业比职业更重要。职业学校要加强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养成教育,建构学生系列职业精神,如探索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实证精神、独立精神、源理精神、求效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引导学生实现“学业――职业――事业”角色的转变,把职场工作当作事业全身心投入。而上述这些职业精神其实就是一种职业化培养。职业化既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信念信仰,也是对职业的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真正职场的职业化,不在于干什么,而在于怎么干。职业学校要倡导学生以此为生,以此为业,养成自觉的职业化意识、高尚的职业化精神、良好的职业化素养、专业的职业化能力、规范的职业化行为。

教育职业操守范文第3篇

探索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契合的形式和途径,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旨在使二者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1.1契合的部门及人员

在实践中把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契合起来,广义上,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学校学管部门、各专业系部、公共基础课部门(思政课部)都负有该项职责;可以安排的人员有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系部党团组织人员,特别是必须安排和利用好辅导员。狭义上主要是思政课教师和为数众多的专业课教师。当专业课教师也加入到这一群体中时,德育教育的广度和力度无疑将得到实质性的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也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1.2契合的途径和形式

从现实看,要实现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契合,除了德育教育进一步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外,关键是从专业教育中寻求可行方式,这要求专业教育做出更多更大的调整。

1.2.1途径

实现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契合,就专业教育上来讲,至少有三种途径。

1.2.1.1入学专业指导教育

从高职院校来看,系统正式的专业教育通常是从第二学年开始,但最初的专业教育则是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专业介绍和指导这一环节了。这种新生入学专业教育一般包括请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介绍及对如何搞好专业学习进行讲解,请骨干职工和已参加工作的优秀毕业生作专题报告等。笔者认为,有必要利用好这一平台对新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讲课内容上进行专门设计。譬如,在做专业介绍时,老师不仅要介绍专业知识,也要强调专业学习的态度,还要告诫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的品行操守;在专题报告中可以让报告者突出自己从教、从业经历中敬业爱岗、任劳任怨、坚韧不拔等优秀的意志品格。尽管此种形式的教育时间很短,但毕竟使学生对专业和专业学习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特别是对专业学习的一系列要求,报告者所展示的品行素养、人格魅力对刚入学新生无疑是有很大影响的。

1.2.1.2常规专业教学

常规专业教学是专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常规专业教学中做到与德育教育契合,并不是让德育课教师去上专业课,也不是让专业课教师去上德育课,而是让专业课教师充当绝对的主角;并不是要专业课教师刻意去讲德育课内容,而是让他们在专业教学中做到适时强调德操品行,并注意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交流,同时以自己的严谨作风去影响感化学生。做好了这些,就可以称得上把两种教育契合在一起了。

1.2.1.3专业实习实训

专业实习实训包括校内外实习实训既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把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十分重要的平台。在专业实习实训(特别是校外)环节中,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专业指导教师、实训所在地单位参与实习指导的职工参与学生德育教育的积极性,还可以吸收思政课教师参加到这一工作中来,因此可称得上是把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最好的途径和平台。

1.2.2形式

1.2.2.1为学生提前拟定未来职业操守规范

高职教育学制短及其与社会职业的密切联系,要求我们必须尽早对学生进行职业操守方面的教育。笔者以为,有必要按照职业要求,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在学生在校期间即为他们制定未来职业操守规范,通过在专业教学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讲授,尽可能早地强化学生的职业操守意识。即便学生未来并未从事所学专业方面的工作,也并不能因此否认该项教育的必要性。这一工作可由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承担。

1.2.2.2在日常专业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操行考评

如前所述,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高度重视学生操行的监督和考评,诸如学生听课考勤记载、课堂表现等方面必须如实掌握和记载,并作为课程结业考评的必要依据,而不是单一以考试成绩作定论。不仅如此,还可以尝试把学生在专业课乃至其他课程的操行表现皆纳入德育课学期成绩总评体系中来,以改变学生重专业课轻德育课的偏向。笔者以为,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实行的学业导师制度,即可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1.2.2.3加强实习实训环节中的德育教育

专业实习实训是把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平台,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对于促进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有着立竿见影的现实意义和功效。具体做法至少包括以下方面:①严格考勤和督查学生实习实训中对操作规程和纪律执行的情况,并记入实习实训成绩;②学生实习实训报告应单独设计操行表现部分,同时系部对此项考核也应包括此内容;③在实习实训基地请相关企业优秀职工和业务骨干现身说法,为学生作职业道德、从业经验报告,在职业操守、意志品质等方面为学生进行示范教育;④根据当地具体实际,安排学生参观革命教育基地或其他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并让学生写感想、谈感受;⑤组织座谈会或评估会,对实习实训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操行)进行交流总结,提出表扬或批评。

1.2.2.4定期请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做从业经验报告

这是兼具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双重作用的教育手段。一般来说,从业后的优秀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返校给在校生现身说法,其示范意义和对学生的触动皆可谓巨大。

教育职业操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人才培养;教学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当今社会,广大的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的使用,包括股东、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和潜在的投资者。股东使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者进行评价,政府部门依据会计信息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潜在的投资者用其评价企业的价值,等等。可以说,现如今,会计信息关系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会计信息的质量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对于直接提供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被人们所看重,包括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诚信为本,遵循准则,不做假账”。那么,如何培养诚实守信的会计人员,是我们会计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核心价值观对如何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会计人员作以下探讨。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概述

一般认为,“价值观是对事物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形成于人们的实践过程,又反作用于人们的实践,是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观念的总和。一个人的价值观源于其世界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具体表现,世界观决定价值观的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由社会主义的性质、特点决定而逐步形成的人们对事物的根本看法,其具有社会主义属性,体现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是人们正确处理个体、主体以及社会需要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结人心,其核心内涵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并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时刻弘扬以“爱国主义、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党的十八多次重申其重要性,我们可以清楚地明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和基本使命,以大力弘扬为指导思想,主张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学习中,运用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正气”成为主流,全国上下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的氛围,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也应当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大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和具体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简要概括为:“爱国、理想、责任、创新”。爱国是贯穿其中的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每个大学生追求的永恒主题,责任是对每位大学生的要求,创新则是四个中的核心,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的最高层次。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即是践行了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二、会计学专业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会计学专业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本人认为应该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1.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全面系统掌握会计学基本原理及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培养基础比较扎实、实践能力特强,上岗就能操作,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体现了“爱国、理想、责任、创新”核心价值观,同时强调诚信为本、创新创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体培养要求方面。要求学生在知识上能够了解与理解会计职业及行业相关的职业的政策和法津、法规;具备从事会计学专业工作所需的相关知识。在业务能力上具有会计和审计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会计确认、计量及报告的核心应用能力;具有审计监督、见证及评价的核心应用能力;具有财务分析、控制及管理的核心应用能力。在素质上培养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如何查询资料及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等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3.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爱国、理想、责任、创新”为标准,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为原则,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专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形成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及以问题为导向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人文社科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交融,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程体系按照目前大多数教育专家提倡的通识教育、学科大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及素质拓展五个平台进行搭建。课程设置服务于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而实现并满足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在课程体系中,思想教育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等课程、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经济法等课程、社会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等,几乎每门课程都涉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的能力。为了会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高校从事会计学教学的教师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出于对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将伦理、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并结合典型案例设计相关的职业操守及核心价值观在线训练课程,培养学生正确与良好的职业发展理念,教给其如何规避职业风险的方法和技巧。除了在专业教育注重上述内容的教育以外,还要注重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形成教育,每时每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教育学生先要做一个好人,而后培养其成为其合格的人才。人格教育事关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未来生活基本观念的形成,我们一定要重视,同专业教育相比,人格教育的影响有的时候显得更为深远和长远。从事会计学教学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或在其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向学生及时传递一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正能量。不仅要教会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迅速融入专业团队,与他人和谐相处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4.教学内容方面。在教学内容中,一直把诚信教育贯穿会计职业教育的始终。在入学教育课程中,着重介绍会计职业规范中的职业道德一节;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教学中始终强调会计人员诚信的重要性;在会计实务课程中,将不诚信行为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毕业教育中将“诚信做人”作为毕业留言送给毕业生。另外开设志愿服务课程,培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是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和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赢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志愿服务这种形式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社会的重要载体。志愿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通过培养,良好的大学生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友善,传播了文明,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践行和培养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5.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在教学中,通过案例、情景式教学和对优秀学生事迹的宣传导向,引导学生掌握会计法律知识,自觉遵纪守法,具备抵制违法行为的能力,不断地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树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良好品格。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构建以职业素质为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产学结合、会计从业资格、建设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应用相结合、会计改革与会计发展相结合、强调责任、诚信的重要性。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在育人过程中,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作为职业素养的标准,不断提高职业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小芳.财经类院校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会计师,2012,(03).

[2]马文超.会计与会计教育:从整体主义到个人主义[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03).

[3]刘勇.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培养模式探究[J].商业会计,2015,(18).

[4]万晓文.美国会计教育研究的回顾及启示———兼论我国会计教育改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02).

教育职业操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存在问题;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3

一、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完善

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为大多院校对会计人才培养遵循的基本知识路径,其间辅以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以及税法等学科,这样的专业培养模式的设置虽然夯实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但忽视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使得市场对会计人才所须素质的需求也在变化。面对不断的经济变革,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应在遵循国内外市场需求下完善课程体系,在会计专业基础课上适当增加如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口语等非会计专业课程,拓宽学生的思维及国际化视野,完善知识结构,能更好的迎合市场对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缺乏针对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

会计人员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样与资金或者账簿打交道的岗位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相比于国外的监管手段以及对失信的惩罚力度,国内的监管环境相对落后,信用体系不够完善,这就要求国内会计人员要有高度的自觉性,这样的自觉性正是在职业操守的基础上的升华。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是每个优秀会计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大多高校往往缺乏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育的相关课程,这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或不重视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定,同时在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时也可能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做出损害集体利益的事情,从而带来对自身道德的损害及对社会风气的破坏。

(三)会计人才培养理念陈旧,模式过于单一

在全球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闭门造车式经营早已行不通,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随着时代潮流出现并积极开拓国际业务,大型本土企业也会涉及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技能要求也随之上升了一个层次,这就要求会计人才不仅有全面的知识储备,国际化的思维方式,更要有高水平的执行能力以及更迅速的应变能力。但就目前我国高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来看,还不能做到重个性与实践,轻共性与理论。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依旧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实施,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启迪学生的职业思考与创新精神。因此课程体系应更加灵活,可以设置一些案例研讨及实务操作,引导学生个性发展与独立思考,逐渐培养实务操作能力和处事的应变能力。

二、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是综合型的高端人才,培养模式也需与之相应。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以全面的知识构架为基础,精通国内与国际会计核算准则的同时掌握信息技术、国际商务和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需要以强大的执行力与实务处理能力为重点,在工作中进行良好的职业判断,将自己所学知识与工作有机结合,融会贯通;需要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操守为坚实的后盾,为他们一路成长为优秀的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保驾护航。

(一)夯实基础、强化外语、加强实践为中心

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应坚持以夯实基础为中心,并要在强化专业课的同时强化学生外语运用能力,加强会计实务操作的训练。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计应将以上三个方面的课程有机结合,并以会计职业道德操守教育为补充,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高校还可以加强与外贸企业等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让学生走出课本与经济背景接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持续发展能力。高校应该将会计教育与不断推陈出新的商业模式紧密结合,树立“大会计”的教学理念。

(二)实施转变为重点

这里培养模式的转变是指两个方面转变,一方面由传统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另一方面由继承式教育向创新型教育转变。应试教育培养模式下不利于会计人才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并且继承式教育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向全面素质教育及创新型教育转变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创新意识,促进会计人才更大程度的满足市场需求。

(三)能力强化为补充

针对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所处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万众创新新时代,新型培养模式对其能力强化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强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化创新能力和强化持续发展能力。有一个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目前上市公司的CFO,他们的教育背景大部分都非财务会计专业,这就恰恰说明了作为CFO,不仅要精通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更要拓宽视野,加强各个方面的能力建设。

(四)工程建设为强化

对培养模式的强化要分为四项工程循序进行。名师培养工程,所谓名师出高徒,培养优秀复合型国际化会计要引进国内外优秀师资,加强对老师个体的塑造,积极组织优秀教师出国进修,塑造更多优秀教师进行会计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工程,即将优秀的教师优势互补,组成一个完善的教师团队对复合型国际化会计人才进行全方位能力的培养;精品课程建设工程,这就是在教师团队的培养设计下,为学生个性化,国际化发展而安排课程,这可能会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但也一定会是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重大突破;实习基地建设工程,这项工程的落实有利于会计人才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理论,掌握实务操作技能,发现理论与实际的差别并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做出应变处理,培养出这样的能力将在未来处理国内或国际财务事务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桂梁.我国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16,(05):71-73.

[2]何传添,刘中华,常亮.高素质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理念与实践――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暨第六届会计学院院长论坛综述[J]. 会计研究,2014,(01):91-93.

教育职业操守范文第6篇

从教育本质来说,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充分互动的过程,学生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换言之,在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学习、是否有意识地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但从当前高校学生的心理来看,大部分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具体地说,高校学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当代市场对职业道德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学生从主观上认为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技能才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却没有意识到职业道德也是综合素质的一种。因此,学生不愿意主动配合职业道德教育,不愿意主动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进而导致高校职业道德教育成效不高。

二、缺乏实践性的职业道德教育

最后,从职业道德素质形成的途径来看,教师有意识地养是学生形成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学生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感受到真实的氛围,才能从中领悟到职业道德素质。换言之,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工作中领悟职业操守与职业情操,在工作岗位中形成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理念,达到切实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但当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拓展到实践教学的范畴,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无法通过真实的工作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三、解决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转变认识,加大投入

从根本上说,要解决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众多高校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认识,深刻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发展职业道德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众多高校才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设,才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进行调整,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高校需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独立出来,使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此基础上,高校才能为职业道德教育选择合适的教材,才能制定更有效的考核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高校需要为职业道德教育配备专业的教师队伍,教师既要掌握基本的职业道德标准,又要针对学生心中的负面意识和情绪进行疏导,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的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情操。

(二)做好课前教育

与此同时,高校必须改变学生意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职业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一种,对其自身未来就业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学生才能明白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才会认真对待职业道德教育,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切实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因此,高校应该做好职业道德教育的课前教育,通过课前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正视职业道德教育,并在教育过程中主动配合教育工作,并有意识地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三)增加实践教育

此外,高校需要通过实践教育切实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具体地说,高校需要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搭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情操,帮助学生形成敬岗爱业的职业精神。首先,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尽量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逐步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其次,高校应该倡导学生有意识地实践,真正进入社会,在真实的实践工作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四)加强法制教育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道德与法制有密切联系,职业道德较低的人往往没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在不懂法的情况下触犯法律,违背基本职业道德准则。以会计类学生为例,部分学生从事会计后,因为没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素质,进而在岗位上犯错,不但违背法律,而且有悖职业道德标准。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制意识,通过法律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中严于律己,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四、结语

教育职业操守范文第7篇

一、中职学校开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必要性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学校的招生与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但由于我国每年经济发展而创造的就业岗位无法满足毕业的需要,毕业生就业形式严峻,“人多岗少”的矛盾不可能一下子解决,如何让这些有科学技术的年轻劳动者转变就业的观念,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共同关注的话题。由此,在中职学校开设创业教育不光是为了贯彻中央精神,也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需要。中职毕业学生除少部份进入“高职”门槛继续深造外,大多数将直接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职毕业生的精神面貌如何,是否做好了必要的心理准备,毕业后就业创业的情况如何,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能否在市场经济中有一番作为,这都需要学校在教育过程,开展必要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为学生将来毕业做好心理准备。

中职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岗位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后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而要实现“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必须加强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这是化解中职学校生存危机的最有效的方法。

二、中职学校如何开展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1.加强课程设置的改革

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必须贯穿于中职教育各阶段,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这不是依靠某门课程的讲授就能完成的,而应“成为所有教育课程各计划的组成部份”。学校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应加强课程设置的改革,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

2.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把校园的合理布局和美化,校园文化建设,周边环境处理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如布置鼓动创业立志成才的名言誓句,张贴创业者的成就榜和风采照,举办内容形式都具创新意识的活动,观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题材的影片,展示创业型教育队伍形象,为学生营造一种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意识,激励创业精神。

三、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设立职业指导专业,学校的创业教师大多由德育课老师承担,由于受知识结构的限制,创业的知识往往与专业知识脱节,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学校的创业教育可以安排专业教师来上,在授课时,就能把本专业在社会诸多职业中的地位、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创业必需技能,作深细介绍,使学生得到专业性的创业教育。笔者从财会专业课程方面对就业指导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1.让学生了解财会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让学生了解财会专业的就业前景。作为财会专业的学生,现有的就业形势非常的严峻,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掌握充足的知识与技能,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就业和创业实践中赖以生存的手段。作为财会专业学生,目前可以胜任的就业岗位主要有:会计、出纳、仓管、收银、银行从业人员、保险从业员等等。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从事的行业,更好的树立职业目标。

(2)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终身学生的观念。在我国,职业生涯规范是陌生的概念,许多中职学校的创业课没有或较少涉及到此类知识。财会专业学生先从职业技能上进行规划。首先,取得会计从业证书、银行从业证书、收银员证书等,然后再进行初、中级职称的学习取得相应的初、中级资格证书,让自己在职业岗位上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通过自考、成考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也满足学历上的要求,树立终身学生的观念。其次,在就业中寻找创业的机会。在就业中积累经验,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找寻一定的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

2.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

众所周知,创业和就业都离不开过硬的专业技能,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我们按照“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流程,重视对学生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采用课在岗上的教学模式,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校外实岗现场教学,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职业综合能力锻炼,使专业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

3.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就业和创业实践中赖以生存的手段,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科的知识特点,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就业和创业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1)《基础会计》、《会计模拟实训》《电算会计》中的就业技能指导。《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是上好其他财会专业课的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了会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会计核算的整个账务处理过程,然后在《会计模拟实训》进行实训,从直观上感知审核原始凭、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的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在《电算会计》让学生掌握一种财务软件的运用,为今年从事会计相关行业奠定基础,让记账成为可能。

教育职业操守范文第8篇

关键词:操守;教师;教育

古代的“师”与培训军队将士有关,由于“教”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后来,人们便把“教”与“师”合起来,成为教师。了解并喜欢上教师这一行,是从我进入师大之后开始的。记得当年新生都要进行入学教育,内容很多,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和观看师范专业教育片电影。我们先后在学校小礼堂看了两部片子,一部是《山村女教师》,另一部是教育家马卡连柯创办工读学校的记录片。后者讲的是一群流浪儿和有前科的少年犯,在马卡连柯父亲般的关怀、教育和引领下,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有的还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当时,我感到十分震撼,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从那时起,我就立志做一名能够培养更多人才的人民教师和教育家。

斗转星移,转眼二十多年过去,当初的感动仍然无法忘怀。看着一批批学生走出校门,看到他们在社会上取得成就,那种幸福、那份满足只有为师者才能体会和知晓。

我们知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荣辱观,对教师自身的德行操守和人格魅力有内在、必然的要求,这是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的。教育是一项永远常青的事业,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不善于学习、不求上进的教师将逐渐被淘汰。因此,教师要在坚持终身学习、抓好继续教育的同时,把塑造完美品格、培养职业操守放在第一位,自觉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不辱使命。要做到这些,我以为有两点很重要:热爱与平和。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学生的人能成为好的教师,一个不爱岗敬业的教师能成为教育家。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心理素质、身体状况、智力水平、道德观念各不相同;他们大都处于青春期,除了面临巨大的学习、升学和就业压力,还面临许许多多人生的困惑和烦恼,他们需要老师真心的理解、呵护和关爱。

教育是一种感化人心、塑造灵魂的工作,而“感人者莫先于情”。拥有一份爱心是成为好教师的前提。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尊重信任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就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亲近教师,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会带来师生关系的和谐,心理相融,情感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感情沟通。伴随这样的气氛,各种教育影响就会像涓涓溪流进入学生心田,各种教育因此发生作用。因此,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教师只有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才能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情感和品德。

除了热爱学生,教师还要学会调整自我,修养身心,培养平和的心态和超然大度的心理品质,这也是教师职业操守所要求的。人们常说,教育者先受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被广泛重视的当下,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更为重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决定人快乐幸福的最重要因素是个人心态和主观感受。如何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今天每一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其实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不是什么身处庙堂,深不可测的东西,其所反映的更多的是一种人生意境与做人的态度,所蕴含的更多的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它告诉我们,做人要淡泊名利,要远离世俗纷扰,在静谧中反思人生,这样我们对人生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世间万象就会看得更高远。淡泊名利并不是指我们不要追求名利,而是说,对名利的追求要淡泊,我们应该做名利的主人,而不做名利的奴隶。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师人生意义所在。当然,教师也有自己的压力、困难和烦恼,教师要学会自我减压,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平和、坦然。今天的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向往这一光辉的职业,我们不能仅将眼光狭隘地局限在眼前的一己虚名私利上,而是要“风物长宜放眼量”。

孔子之所以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正是因为他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其实,宁静就在我们心中,我们所追求的宁静,就是一种心灵的宁静,一种精神的超脱。反思可以让我们少点心浮气躁,反思可以让我们多点心境泰然,深刻的反思可以让我们宁静致远。面对挫折、困苦,能否有一份豁达的情怀,能否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需要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气度,这也是做一名优秀教师必须要修炼的。

参考文献:

[1]祁新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