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道常规护理

呼吸道常规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预防; 呼吸道感染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4.051

颅脑损伤居全身各部位损伤中的第2位,仅次于四肢损伤,但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居首位。颅脑损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患者昏迷时间较长,机体抵抗力全面下降,易发生医院感染,增加病死率[1]。自2007年6月起,笔者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预见性、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呼吸道感染,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10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颅脑损伤患者87例。以5个月为时间段设对照组 (2007年1~5月)和干预组(2007年6~10月),以避免组间干扰,其中5例因伤情过重在入院后24 h内死亡,共获有效资料82例,包括干预组40例,对照组42例。干预组中开放性颅脑损伤18例,闭合性颅脑损伤22例;对照组中开放性颅脑损伤22例,闭合性颅脑损伤20例。

1.2 方法 对照组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给予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 加强病室管理

1.2.1.1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应安置在单独病室或重症监护室。本院所处地区以干燥气候多见,相对湿度低,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病区配备可移动的空气加湿器,以保持室内温湿度恒定,一般要求病房温度为22 ℃~25 ℃,湿度在60%~70%[2]。

1.2.1.2 病房取消干式扫除,一律用湿式扫除,以减少空气中的染菌数。

1.2.1.3 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30 min,使病室空气中的细菌总数≤200 cfu/m2的卫生学标准,同时做好患者的防护。

1.2.2 严格患者管理

1.2.2.1 限制陪人,以减少空气中的染菌数,减少感染机会。

1.2.2.2 向家属宣传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促进他们主动自觉地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1.2.3 做好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1.2.3.1 不断对医护人员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教育和培训,使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预防的重要性,杜绝医源性的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医院感染的发生。

1.2.3.2 严格卫生洗手,认真做好手的消毒。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手部皮肤的清洁。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后,严格进行手的消毒。医护人员手的细菌菌落数应符合≤5 cfu/cm2的卫生学标准。

1.2.3.3 医护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穿工作衣或隔离衣。必要时戴手套。

1.2.4 加强患者呼吸道护理

1.2.4.1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患者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神经反应迟钝,以至呕吐物及血块滞留口腔,又因下颌松弛、舌根后坠等,极易造成肺部感染。因此畅通呼吸道是改善通气障碍,预防感染的根本措施[3]。笔者在干预组尝试采取间断湿化的方法,效果评价很好。具体方法是,在3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抗生素,如庆大霉素4万单位或氯霉素0.25 g和α-糜蛋白酶5 mg,每隔1~2 h从导管中注入气管内2~3 ml。注入后立即吸痰,吸痰后再注入0.5~1 ml湿化液。此法简单有效,但要注意及时吸痰,吸痰后在口鼻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处应用双层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并更换消毒,每1 h更换一次,保持湿润。另外每隔4 h雾化吸入一次。叩背排痰根据痰液的多少可随时进行,以降低肺部感染机会[4]。

1.2.4.2 吸痰操作的注意点 吸痰的目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特别是气管切开术后最初12 h,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应及时处理。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前做好手的清洁与消毒,必要时戴手套,用无菌止血钳持吸痰管前端插入患者气道内,遇阻力后回撤1 cm开始抽吸,为防止颅内压增高及缺氧,每次吸痰不宜超过15 s。操作后,用无菌等渗盐水抽吸冲洗导管,最好使用一次性吸痰导管,减少感染机会[5]。

1.2.5 合理使用抗生素 (1)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预防性用药。(2)定期送检痰标本,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3)使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使用安全、方便的品种。(4)护士必须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确保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

1.2.6 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机体免疫力 (1)颅脑损伤急性期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伤后72 h宜采用肠外营养,每日补液量在1500~2000 ml之间。维持尿量每天在1000 ml以上,每日供应总热量在2000 kcal左右[6]。(2)颅脑损伤患者意识清楚后可经口进食。意识障碍者给予鼻饲。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4 h可开始进食,气管切开患者如无吞咽和意识障碍,术后4 h 可以开始进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007年1~5月的有效资料42例,为对照组。其中开放性损伤22例,闭合性损伤20例。入院时无意识障碍者30例,有意识障碍者12例。施行气管切开术者2例,气管插管者3例,发生下呼吸道及肺部感染者10例。2007年6~10月的有效资料40例,为干预组,其中开放性损伤18例,闭合性损伤22例;入院时无意识障碍者32例,有意识障碍者8例,施行气管切开术后3例,气管插管者1例,发生下呼吸道及肺部感染者2例。见表1。

3 讨论

院内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性疾病。颅脑损伤患者尤其术后患者,体质虚弱,卧床时间长,易患此病。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积极采取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可使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率(5%)明显降低。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感染率增高,患者死亡率增高。通过有效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可防止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护理人员应重视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学习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并指导家属配合,共同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协助医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7]。护理人员必须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加强此类患者的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强调病室消毒,患者管理,医护人员手部的清洁与消毒,杜绝医源性呼吸道感染和其他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1] 史玉泉.实用神经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70.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74.

[3] 陈哮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1.

[4] 李晓燕,李凤君.开胸术后呼吸道护理进展[J].护理杂志,2003,20(2):26.

[5] 陈吟卿.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0,7(2):29-30.

[6]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8.

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第2篇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呼吸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94例老年呼吸重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7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护理组患者呼吸道院内感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给予老年呼吸重症患者呼吸道院内感染护理干预可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老年呼吸重症;院内感染;护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a)-0154-02

该院为提高老年呼吸重症的治疗效果,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94例老年呼吸重症患者行不同的护理方式,效果良好,以探讨老年呼吸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4例老年呼吸重症患者,男53例,女41例,年龄64~71岁,平均年龄68.3岁;其中1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5例患者合并缺血性中风,35例患者合并冠心病,9例患者合并心肌梗死,11例患者合并心力衰竭,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7例。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该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针对性的院内感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

护理组患者的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组47例患者中24例患者为非常满意,13例患者为较满意,8例患者为满意,2例患者为不满意,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74%,常规组47例患者中17例患者为非常满意,9例患者为较满意,11例患者为满意,10例患者为不满意,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8.72%,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医疗机构也逐渐加强了对各方面管理的重视。然而由于患者受环境、医疗因素及自身疾病等各方面的影响,极易导致院内感染现象发生,而院内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甚至还会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我国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不断的增加,尤其是呼吸科,由于老年呼吸重症患者抵抗力较低,且各项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从而大大增加了老年呼吸重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2]。因此,医疗机构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或减少院内感染现象发生。该院为提高老年呼吸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对护理组47例患者行针对性的呼吸道院内感染护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护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预防感染护理。护理人员要耐心的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每天两次,每次10 min左右;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嘱咐患者多饮水,并告知患者饭后要利用生理盐水漱口;此外,护理人员还要给予患者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1次/d,15 min/次左右,连续治疗10 d[3]。②环境管理,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病房护理的重视,确保病房的清洁卫生,并且要确保病房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同时要利用消毒水对污染地面进行消毒,若地面无污染,则只需利用清水湿润地面,然后进行清洁,每天两次。同时还要定期更换患者床、褥;此外,还要将病房维度控制在18~20 ℃,将室内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从而有效的降低病房内空气中的细菌含量,防止或减少感染现象发生。第三,排痰护理。在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及护理的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嘱咐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且要多使用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食物,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嘱咐患者多饮水,每天的饮水量应不小于15 mL,从而是纤毛活动增加,促进痰液排出。第四,严格器具消毒,护理人员要认真对各种护理用具进行消毒,同时还要合理对被患者血液、体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进行处理。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及时对患者使用后的容器及雾化器等进行消毒,从而有效的降低感染现象的发生率。

该次研究表明护理组患者的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这就说明给予老年呼吸重症患者系统的呼吸道院内感染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车娟.重症监护病房医院内感染调查分析[J].浙江医学教育,2013,7(2):290-292.

[2]刘爱丽;杨梅;苏希风.2640例慢性重症肝炎及失代偿期肝硬化医院内感染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8(15):22-23.

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干预;临床分析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呼吸功能不全的有效措施,为救治患者赢得了时机,但是机械通气时常可以出现许多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使用机械通气治疗48h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国外报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高达9%-70%,病死率高达50%-69% [1];国内有医院调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43.1%,病死率为51.6%[2]。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3]。

        本研究通过选取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通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探讨了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降低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通过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共60例(不包括原发肺炎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6.1岁,上机时间为7-26d,机械通气期间根据病原的构成、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原发疾病及机械通气时间并加强呼吸道管理,如翻身、拍、背、吸痰、气道冲洗等。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怖病及合并呼吸衰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外伤、脑梗死、肺部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患者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机时间、基础疾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人工气道建立、呼吸机辅助通气,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使用抗生素、对症、支持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改进的护理措施[4],主要包括:(1)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患者体温、呼吸、分泌物性状、肺部体征的观察;(2)适时吸引呼吸道的分泌物,痰多黏稠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使痰液容易咳出或吸出,定期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3)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4)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及雾化器,防止环路冷凝液倒流,定期排空收集瓶,加强呼吸机环路管理。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护理干预和常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情况,比较两组呼吸机肺炎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肺炎发生率。

        2  结果

        通过相关指标的对比,护理干预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24.1天,常规治疗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36.2天。干预组发生呼吸机肺炎为4例,发生率为13.3%,常规治疗组发生呼吸机肺炎率为10例,发生率为33.3%。

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防治;护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发病原因大多为病毒感染,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以及腺病毒等;也有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的,常见的细菌有肺炎球菌、链球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均有发病,特别是冬春季节的感染患者更多[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发热、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部疼痛以及头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表现为畏寒、乏力、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全身性症状[2]。

        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 例,其中男73 例,女47 例;患者年龄在12~76岁之间,平均为36岁。其中,单次发患者37 例,多次发病患者83例;其中65例患者为每年单次发病,55例患者为每年反复多次发病。

        2   临床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轻者仅表现为鼻部流鼻涕、打喷嚏、鼻塞等,或伴有咽部疼痛、嗓子痛、微咳等症状。重者如果感染发生在鼻及咽部,患者将出现咽痛、发烧、咽后壁淋巴组织充血与增生、扁桃体发炎等情况,有些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现象。发热一般持续2~3 日,严重者将达到1 周左右;严重的患者其体温可达39~40℃以上,患者同时感到寒冷、头痛、腹痛、全身无力、出现呕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求患者加强营养与多多休息,稍有疏忽的患者其感染将会扩大或蔓延至邻近器官,极易引发肺炎、支气管炎以及中耳炎等并发症。通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3~4d 内能够痊愈,部分患者可达2~3 周。

        3   治疗方法

         病毒性感染可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细菌性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因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扁桃体炎或咽炎患者,使用青霉素治疗效果较理想;对于经过2~3d治疗后仍无效的患者,应考虑是否有其它病原体感染,例如,支原体感染等。当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头部,勤更换,能够有效控制高热惊厥。一般的退热药,例如少量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也有效果。对于伴有鼻炎的患者,为保证呼吸通畅,需要休息好,可在进食及睡前使用鼻药[1-3]。

      4   防治措施

         加强自身锻炼,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合理饮食,平衡膳食。冬季可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类的食品,合理补充维生素,蔬菜与水果能够增抵抗力。根据温度增减衣服,适应气候冷热改变,衣服不要过多,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2-4]。经常通风,经常换气,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病源感染。可以使用减毒病毒疫苗,疫苗能够激发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使其分泌iga 抗体,使呼吸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增强。

        5   加强护理

         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要求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同时要清淡易消化,还要给予充足的水分;患者处于发热期时,必须要卧床休息并严格按照发热常规进行护理;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并使呼吸道通畅;必须及时清除患者鼻腔内的分泌物;测量患者体温、呼吸、脉搏等,及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耐心地向患者讲授卫生知识,积极对其进行宣传教育[3,4]。

        6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为鼻、鼻咽和咽部。该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数的90%左右。当病毒入侵机体上呼吸道后,该处的黏膜抵抗力降低,导致细菌可以入侵,同时可出现化脓性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冬春季节较多,但全年都能发生。该病的临床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潜伏期一般为2~3d 或更长。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病毒性感染患者,选择专门针对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细菌性感染患者,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它种类的抗生素进行治疗[4,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鼻咽感染能够波及周围器官,有时鼻咽部的原发病的症状消失,而其并发症却出现加重现象,因此,一定要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观察。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以为上呼吸道感染是小病而轻率对待。

 

参考文献

 [1] 童雅培, 王筱敏. 诊疗与护理常规[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34-235.

 [2] 张梓荆. 常见病毒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专家笔谈)[j]. 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10): 86. 

 [3] 蒋东波, 等. 白细胞介素10 水平及其对白细胞介素2 等的调节作用[j]. 中华儿科杂志, 1999: 37(12): 28.

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4(a)-0166-03

Experience of Application of Comfort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Respiration Infection

DONG Yu-rong

Yube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Chongqing, 4011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fort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respiration infection. Methods 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respiration infection from July 2014 to July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0 cases in each, 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comfort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nursing effect and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nursing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93.3% vs 70.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mfort nursing; Acute upper respiration infection; Application experience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常?的呼吸系统疾病,指鼻腔、咽喉部的炎性的总称,患者以发热、咳嗽、流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在冬季和春季的发病率较高[1-3]。发病多是病毒感染所致,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常见,严重时会并发脑膜炎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其工作学习[4]。临床中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采取对因,对症的综合治疗手段,但是治疗同时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临床疗效有重要的作用[5-6]。该研究方便选取120例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应用舒适护理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120例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该院就诊的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患者表现为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喉不适等症状,经血常规与病原学检查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排除严重的心脏,肝肾功能异常,有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的病人。所有患者知情别并支持该次研究。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33例,年龄为24~54岁,平均(28.9±2.3)岁,高中文化23例,大学及以上文化37例。观察组中男患者为30例,女患者30例,年龄为25~53岁,平均(29.6±1.4)岁,高中文化21例,大学及以上文化39例。两组患者在各方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进行普通正常的呼吸道感染治疗。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后在进行常规的护理,嘱咐患者按时用药,多饮水多休息,并定期检查室内的卫生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干预[7]。①在环境护理中,保证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适宜,室内干净整洁,令患者感觉舒适适宜。②在心理护理中,与患者多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顾虑和担忧,为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关心患者,适当转移患者的紧张的情绪,令患者可以保持平静的心态,减少情绪波动,并尽量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③在饮食护理中,为患者制定简单的食谱,告知患者多饮水,进食清淡,增加蛋白的摄入,保证身体的热量需要,增加易消化食物的进食,禁止使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食用蔬菜和水果。④在用药和个体症状的护理中,观察患者在输液中的反应,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出现不适及时处置,有不良反应出现及时告知主治的医生处置。针对出现高热的患者可应用酒精棉球进行擦拭护理,也可应用毛巾进行湿敷,进行药物与物理降温结合的方式处置,防止出现高热并发症。患者存在一定的咽喉部不适可采用润喉片,气道分泌多进行必要的清理,保持呼吸通畅。⑤在并发症的护理中,患者有皮疹等症状出现时,应告知家属保持皮肤的干燥,并防止患者抓破,经常的更换衣物等。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8-9]。

1.3 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的体温正常,临床症状不见。有效:患者的体温有所好转,临床症状有好转迹象[10]。无效:患者的体温和临床症状无好转迹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应用该院内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评分评价[11-12],满意度调查满分为100分,满意为得分81~100分,基本满意为得分61~80分,不满意为小于60分(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应用软件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取校验数据对比,用[n(%)]表示计数的资料,行χ2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数据,用t检验组间比较,以P

2 结果

2.1 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

两组的护理效果见表1,在护理总的有效率方面比较,对照组(70.0%)低于?^察组(93.3%),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两组的其他评价指标见表2,由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2.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具体的结果见表3,由结果可见,在护理的满意度方面比较,对照组(63.6%)低于观察组(96.7%),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俗称感冒,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13-15]。患者以感冒的典型症状,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响患者的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中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给治疗带来困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一种自限性的疾病,在治疗时需对症对因综合治疗,但是治疗中患者的依从性等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较大,因此,治疗同时,需要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临床中常规的护理干预没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并不显著。舒适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形式,可使患者在治疗中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治疗的配合度较高,并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效果。

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个体化护理; 支气管哮喘; 疾病控制; 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6.31.0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078-02

临床中,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炎性病症,与患者的饮食结构及所处环境气候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在临床中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生率,对患者机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危害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支气管哮喘疾病临床发生率的不断提升[1],对其治疗干预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其作用意义更为显著和突出。临床护理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存在着较大的作用和影响,下文以笔者所在医院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实际情况为例,对个体化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控制中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4~67岁,平均(42.8±7.6)岁,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支气管哮喘患者23例,吸入过敏原引起支气管哮喘患者28例,其他原因引起患者9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6~69岁,平均(42.5±7.8)岁,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支气管哮喘患者22例,吸入过敏原引起支气管哮喘患者27例,其他原因引起患者1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病例选取标准

所选取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疾病诊断标准[2],且经临床检查与诊断确认为支气管哮喘。排除存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排除病例资料不全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其中,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干预为主,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实施常规的疾病与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呼吸道护理、生活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制定个体化护理干预计划,通过建立个体化护理干预小组,设置相应的责任护士,结合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例资料等,对患者采取个体化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其中包括呼吸道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及氧气吸入护理、生活饮食指导等。其中,结合患者病情给予呼吸道护理干预,是由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排痰困难、呼吸不通畅等,患者病症治疗期间,需要实施相应的呼吸道护理,以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一般情况下,护理人员要指导并嘱咐患者正确排痰、多饮水,确保患者每日饮水量在2.5 L;对于病情变化较为严重患者,必要时可以给予雾化吸入或机械呼吸等辅助治疗手段,确保患者呼吸通畅。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氨茶碱、甲基泼尼松龙等药物治疗方式,帮助患者减小呼吸道梗阻情况,确保患者气道通畅。

其次,做好生命体征变化监测与病情变化观察护理和干预。临床中,还要对患者用药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与分析,及时改善患者药物治疗后出现的恶心、乏力等不良反应,并注意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患者出现缺氧状态,影响患者病症治疗效果。

再次,要进行氧气吸入护理干预。对缺氧或需要进行氧气吸入治疗患者,首先要控制患者氧气吸入量在3 L/min左右,并注意每隔半小时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记录观察,以确保氧气治疗效果;此外,对高浓度吸氧治疗患者,尤其要注意避免患者氧气吸入治疗中出现中毒反应,以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及生活饮食指导护理与干预。对疾病患者开展治疗护理过程中,注意结合患者疾病发生原因,对存在心理问题患者要结合其不良心理产生原因及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干预控制,以减少不良心理对患者疾病治疗和恢复产生的不利影响,促进患者治疗康复。此外,还要对患者日常生活及饮食进行指导,禁食刺激性食物,以高纤维素饮食为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治疗,治疗过程中避免随意更换治疗药物或增减药物剂量,对于氨茶碱及激素治疗患者,应注意控制患者的药物服用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病情恶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患者开展健康指导及生活饮食护理时,需要结合患者情况以集中培训指导护理和个别性指导护理两种方式相结合形式开展,主要以指导患者远离过敏源、加强身体锻炼、日常饮食注意、疾病复发预防等指导护理内容为主。

1.4 观察指标

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老年胃癌;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呼吸道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54-01

本院普外科于2008 年开始加强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与既往常规护理的患者比较,减少了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8 年1~12 月于本院住院的老年胃癌患者72例,年龄62-78岁,中位年龄69.6岁。均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

2 护理

2.1 术前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准备:对吸烟者,入院时护士向患者说明吸烟影响术后康复的危害性以及与PPC的密切关系,以提高患者戒烟的成功率。指导并训练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和腹式呼吸训练,有利于术后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有利于排痰,增加肺部通气量、改善缺氧、预防术后肺炎和肺不张。口腔护理: 入院时护士向患者介绍口腔护理的必要性,教会患者正确的口腔护理方法,晨起、就寝前及三餐后漱口液冲洗刷牙法,对合并基础肺病、糖尿病、口腔卫生状况差及合并口腔感染的患者,术前应用口灵漱口液含漱进行口腔护理。

2.2 术后呼吸道护理

2.2.1 一般护理:患者术完毕安返病房后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面罩吸氧,氧流量为(3―5)L/niln;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妥善安置各种输液管和引流管,保持固定通畅。

2.2.2 呼吸道护理:①密切观察呼吸形态、频率和节律,有无缺氧征兆;②术后低氧血症是术后心肺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所以术后要延长吸氧时间,还要协助病人在床上行四肢活动、深呼吸等,以加大肺活量,促进肺膨胀,增加有效通气,预防低氧血症;③加强雾化吸入,每日3次,轻叩背,协助病人排痰,保证吸氧通畅。术后4-7天内,嘱患者勿用力干咳及拍背,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采用诱发性排痰:通过无创性刺激气管,引发咳嗽反射,可以达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效果。必要时采取电动吸痰。保持SpO:在95%以上。

2.2.3 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由于老年人呼吸系统的退行性变化, 术前常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手术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 使肺的通气泵作用严重受损, 因此, 胃癌术后病人易发生呼吸困难、缺氧, 并发肺不张、肺炎、甚至呼吸衰竭。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 术后严密观察呼吸变化,听诊两肺呼吸音, 监测血气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血压平稳后及时取半卧位, 术后第1日每1-2h 鼓励病人深呼吸、吹气球、使用深呼吸训练器, 促使肺膨胀, 鼓励并协助患者床上活动、指导有效排痰, 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后排痰, 对无力咳痰者应及时吸痰。各项护理操作时应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未清醒前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鼓励患者定时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只要患者有排痰需要,护士就应及时进行排痰护理,包括协助叩背排痰,刺激气管排痰,如患者咳痰无力,痰液黏稠难以咳出时应及时吸痰。

雾化吸入: 术后患者清醒,血压平稳后开始雾化吸入。患者半卧位, 采用雾化吸入机,雾化药物为(蒸馏水100 mL + 地塞米松5mg+ 庆大霉素16万U) 5 mL + 沐舒坦30mg , 15-20 min/ 次, 2 次/ d。氧疗: 术后常规吸氧3 d , 氧流量一般2~4L/ min , 具体视病情而定,合并基础肺病或并发呼吸衰竭时可长期氧疗,必要时可行机械通气。

口腔护理: 术后留置胃管禁食的患者予以口灵漱口液含漱进行口腔护理,进食后的患者口腔护理同术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由护士协助进行。

加强疼痛护理,减少由于疼痛引起的呼功能变化;病情允许时鼓励并协助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 结果

通过医生的积极治疗,护士的全面照顾,指导和护理,以及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努力,例患者均治愈出现,身心恢复情况良好,除例患者伤口进行Ⅱ期缝合外,无其他并发症。

4 讨论

手术疗法是老年胃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1】 , 但老年胃癌患者由于存在高龄、活动耐力差、多有长期吸烟史、合并基础肺病及上腹部手术等因素,增加了PPC 的发生, 且PPC 的发生与住院时间的延长显著相关【2】。因此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减少PPC的发生,在临床护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组病例入院即加强宣教,提高患者戒烟的成功率;术前良好的呼吸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预防肺泡萎陷及低氧血症的发生,对老年人尤其有益; 由于进行良好的口腔护理,使口腔内细菌减少,可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使呼吸系统感染的危险性降低。术后采取有效的排痰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 同时采用高频射流雾化吸入可将雾化吸氧双结合,既可维持血液中氧分压稳定,保证血氧含量,又可有效湿化气道,稀释粘痰,利于痰液的排除【3】。以上措施的采取使得老年胃癌患者PPC 的发生明显减少。本院普外科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降低了老年胃癌患者PPC 的发生率,减少了由于PPC 的发生导致患者病情的迁延恶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治疗费用的增加,在今后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侍增朵. 老年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护理干预[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 2009 , 5 (4) : 56.

呼吸道常规护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人工气道;吸痰;临床护理

喉切除术后的患者术后均带有人工气道,使上呼吸道纤毛运动和腺体功能改变,气道分泌物增多,痰液粘稠易形成痰痂,严重时可引起呼吸窘迫。因此,吸痰护理操作在术后人工气道护理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耳鼻喉科自2011年3月~2012年5月行全麻下全喉及喉部分切除术21例,均为男性,年龄在50~81岁,既往呼吸道病史者4例。术中患者全部施行气管切开术,带人工气道回ICU病房,平均带呼吸机时间15~20小时。发生肺部感染2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均治愈出院,临床治愈率显著提高。

2 吸痰

2.1 吸痰方式 全喉及喉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患者上呼吸道作用消失,痰液易积聚于下呼吸道,需要根据吸痰指征适时吸痰,避免因痰液不能顺利排出而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窘迫 [1]。根据吸痰管进入气道的位置及深度,吸痰方式分三种:①套管内吸痰,当分泌物稀薄、量多涌出时,先打开负压,边送吸痰管边吸,注意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超过气管套管的长度,勿过深,防止将痰液带入下呼吸道,引起交叉感染。②套管下吸痰,先关闭负压,将无菌吸痰管插入套管末端下1~2cm,再开放负压,边吸边旋转上提,此种吸痰对气管粘膜损伤较小,效果好 [2]。③套管深部吸痰,先给高流量氧气吸入2~3分钟,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关闭负压,将无菌吸痰管插至有阻力时,迅速上提0.5~lcm,再开放负压,旋转慢上提,遇有分泌物较多或粘稠时,稍停留旋转吸引,忌上下反复抽吸,以免压力过大,损伤气道粘膜引起水肿出血,再给予高流量吸氧2~3分钟,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血氧饱和度上升速度以及病人是否有呛咳等不适症状 [1]。严格控制吸痰时间,每次不超过15秒,负压l0.7~16Kpa [3]。

2.2 吸痰指征 喉切除术后患者气管切开一般吸痰方法为套管内吸痰和套管下吸痰,针对意识清醒、咳嗽反射较好的患者,协助抬高床头15~30°、胸部物理治疗,就能保证有效地吸痰。而对于一些合并肺部疾病的病人,术后这两种方法吸痰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做好深部吸痰指征的观察尤为重要。①全喉及喉部分切除术后当日,为减少出血,要应用镇静剂配合呼吸机的使用,患者咳嗽无力或无咳嗽能力,且易有血性渗出液及分泌物滞留于下呼吸道,听诊患者双肺痰鸣音,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憨气、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及时做深部吸痰。②当病人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或逐渐下降到90%以下,套管下吸痰效果不好,要及时进行深部吸痰。③患者既往有慢性呼吸道病史,经常规胸部物理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出现呼吸加快、喘鸣、憋气等自诉症状,在排除哮喘发作等因素时要及时进行深部吸痰 [1]。

2.3 护理方法

2.3.1 吸痰要求 及时为病人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是保障喉切除患者手术成功的基础,评估吸痰指征,及时为病人清除痰液或其他分泌物,保证人工气道通畅,利于氧合,同时需密切观察吸出物的性质、颜色、量,观察病人的自觉症状,若吸痰后呼吸音变清,病人舒适,血氧饱和度上升,提示吸痰有效。注意每次吸痰次数不超过3次,每次不超过15秒,同时注意吸痰间歇期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待血氧饱和度上升后再吸痰,选择型号合适的吸痰管,吸痰动作宜轻柔,严格无菌操作,同时需做好口腔护理,防误吸防交叉感染。

2.3.2 气道湿化 建立人工气道后,外界的冷而干燥的气体直接经气管进入肺部,易引起肺部感染、痰液潴留、气管内干燥等并发症。因此,应常规进行气道加温湿化。我科使用0.45%盐水持续湿化,湿化过程中给予温化器加温,温度达28~30℃,效果显著;根据痰液的性状及吸痰时在玻璃管内壁上的附着情况,将痰液的粘稠度分三度。Ⅰ度(稀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提示要适当减少气道湿化。Ⅱ度(中度粘痰):痰液外观较Ⅰ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易被水冲洗干净。表示气道湿化较满意。Ⅲ度(重度粘痰):痰液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洗干净。表示气道湿化严重不足,或伴有机体脱水。

2.3.3 胸部物理治疗 为配合喉切除术患者痰液的排出,胸部物理治疗仍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加强术前术后患者的宣教,常规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指导患者深呼吸运动,翻身叩背,必要时引流,同时配合雾化吸入,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改善肺部气流量,减少残气量,改善缺氧症状,利于痰液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

3 小结

全喉及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因手术需要常规带人工气道,病人主动排痰能力减少,为加强肺部管理,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吸痰,掌握吸痰指征,尤其应注意深部吸痰的指征,进行常规加温湿化,尽可能减少患者不适,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深呼吸运动等胸部物理治疗方法,保证患者气道通畅,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部并友症,促进病人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 曲荣坤,韩杰.23例老年喉癌患者术后的气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3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