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如意提梁;造型语言;文化内涵

1 前言

宜兴紫砂壶从陶器中独立开来,发展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这期间,紫砂陶艺因为其特殊的泥料、独特的手工技艺、与茶文化巧妙的结合起来,期间又有文人艺术家的介入,使得紫砂文化与茶文化相互融合,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紫砂壶工艺独有的文化内涵。

2 紫砂《如意提梁》壶的造型艺术语言

紫砂因为优良的可塑性,因此在做壶时可以表现不同的造型意趣,多姿多彩的紫砂壶在人们的想象下,承载了太多的乐趣,紫砂从中得到了艺术的升华。不管是在传统文化的借鉴上还是在其他表象性事物的融入,紫砂都以其特殊的属性成为文化的一种诠释。壶只有通过茶水的润养,它那古朴而富有光泽的包浆,才能逐渐焕发出来,才有了生命;茶只有通过壶的浸泡,它那特有的韵味愈发浓郁,才有了灵魂。细细品味使人心静神怡,茶与壶,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和沉淀。是一种生命,一种灵魂,是人之根本。

从紫砂矿石到紫砂壶,先要经历天然的风化,再碾碎加工,制作成型,还要经受烈火的考验,最后才能成为成品。其实紫砂告诉人们,凡事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要在意一时的璀璨,一时的富贵与荣华,一把好壶需要积年累月的慢慢泡养,才能生出温润如玉的质感,这样的平淡才是美满。

一把壶的诞生,经历了数十道工序,这个过程在人与泥之间静默安然地完成。于是,这壶自然就蕴含了做壶人的气息。这何尝不是一个人人生自我塑造的过程呢?人与泥相契相融,在相互影响中,各自完善,各自完满。

风格的确立是作为紫砂人很重要的一点,而笔者早已完成了这个质变,并在不断的实践和对自己严格的要求下,完满着自己的风格,努力突破、创新,加入新的想法。虽年轻,却总有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从容心态。作品儒雅、古朴却又不陈旧,简约并且大方。可以说,这就是壶如其人。

《如意提梁壶》倭角式海棠形提梁,比例协调、简洁有力,像极了明式家具里的罗锅杖。壶身轮廓造型与提梁,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此壶巧妙的营造出简劲优雅的明代审美境界,这样一件工艺繁复的作品,体现着制壶者锲而不舍的耐心,更显示出一种举重若轻的功力。

《如意提梁壶》壶身在柔和的弧形中隐含着棱角的曲张,呈现一种中和之美,壶身线条弯曲有致,风格严谨,壶嘴坚挺有力,出水顺畅,流线揉和中见刚强,凸显一种阳刚之美,蓄满了无限福气在其中,让人爱不释手。

《如意提梁壶》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这件作品,它飘逸的曲线,流畅的转角,洒脱利落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动感十足,附和时代的旋律,扣人心弦。“如意提梁”正承载着壶艺师们的热血之梦。

紫砂壶的造型不仅仅是对造型本身的追求,社会的发展是永恒的,紫砂壶也同样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之中。如何做到既不拘泥于古人不断有所创新,又要保持紫砂独特的文化,关键的一点是除“材美工巧”外,应当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工艺造物文化和美学思想,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在其中,融会“道寓于器、载礼释道”和“以意立象、取象构形”等理念,通过紫砂壶本身表达出祈福、纳吉和其他象征含义来。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范文第2篇

 

装饰艺术随着原始人类对工具的发明与使用,伴随着人类对美的追求而诞生,是人类以审美和艺术方式掌握世界的一种手段。装饰艺术审美取向的趋同性与特异性日趋明显是以条理化、规律化、程式化、理想化等艺术方法,运用美的规律得以展现。现代装饰艺术受到传统装饰艺术的影响,继而突破传统装饰艺术的审美法则的束缚,使其艺术风格更加生动活泼,赋予时代的特征。

 

装饰艺术内容和样式的丰富性使得现代装饰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1981年袁运甫师生为北京燕京饭店设计了以中国历代文化精华为题材的壁画《智慧之光》,首次采用了传统建筑彩画工艺中的沥粉贴金工艺手段,成功的将传统的装饰题材结合现代装饰艺术设计。

 

一、传统文化与装饰艺术设计的内涵

 

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流传了数千年,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从本质上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各种美好特质。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影晌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为古人思想和精神凝结而成的精髓,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厚,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艺术价值。其中,有书法、绘画、雕刻、刺绣等多种艺术门类和形式,以及诸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节日等。传统文化的范畴非常广泛,可供设计借鉴的元素很多,但装饰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能照搬照抄,而应在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社会中,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艺术设计,而借鉴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则应在对其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可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民族风盛行的当下,装饰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的融合非常重要,在满足现代人精神审美需求的基础上,装饰艺术设计应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深远的继承和创新,以在设计中更全面地体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价值。现代装饰艺术设计能够对人们更好地生活产生较大的引导和帮助。在设计中,设计师既需要保留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又要紧随时代步伐,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形成民族个性突出的设计风格。

 

二、装饰艺术的和谐统一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不断提出更高的需求。当今的装饰艺术设计,比以往更多地受到心理学、美学、思维科学、人类学、公共关系学、信息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的影响。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丰富内涵冲破了地域文化的封闭,在多维的空间中互相依存、共同发展,更具普泛性文化的特色。

 

1.材料

 

装饰艺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材料运用的广泛性。现代科学的发展无疑拓宽了现代装饰艺术材料的选择范畴。现代装饰艺术材料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材料,如橡胶、棉花、沙子、石材、蚕丝、金属、亚麻、羊毛、皮革、粘土等。另一类是人工材料,如玻璃、塑料、陶瓷、人造革、人造纤维等。现代装饰艺术的创作构思与表现有赖于材料的开发,开发材料的审美特征就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正如,好的雕塑艺术家在审视作品时,除了形式在上的独特及具体形象的斟酌外,还要充分考虑材料的质感美。必须熟悉不同材料的特性,才能更好塑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现代装饰艺术设计特别要强调对装饰材料在形态、质感、色彩和肌理效果上进行处理。要充分展示出高科技手段生产出来的现代材料特色,又不可忽视对原始粗犷的本土材料的应用,以体现出天然材料与人工复合材料并存的审美趣味。

 

2.尺寸

 

现代装饰艺术尺度大小由所装饰的环境的尺度决定。跟架上绘画相比,装饰艺术作品的尺寸远远超过架上绘画尺度。一副大型装饰壁画则要达到几十平方米,甚至几百平方米。所以往往对观者的视觉冲击力比较强烈,观者置身于作品之中,往往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装饰艺术更受空间的局限,根据室内空间环境决定装饰作品的尺幅大小。

 

3.形式

 

装饰艺术比其他造型艺术更注重形式本身。形式美在任何艺术创作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装饰性强的艺术品更是强调形式美。从我国装饰艺术走过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装饰形式与作品风格的关系来看,完全可以断定美的形式发展足以构成某种相对固定的美的风格,并对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往往形式美就是其内容,尤其是抽象艺术作品。装饰艺术与写实艺术相比,正如舞蹈和电影相比较。舞蹈更侧重于舞蹈动态美与节奏美,动作表现内容和情节是第二位。而电影更侧重在内容和具体情节上,表演的本身必须结合内容。

 

对形式语言的推敲经营并确定其在作品上的独立价值,往往导致作品的倾向性。许多艺术大师的经历表明其创作风格的装饰倾向特点。如:毕加索综合时期的陶艺和雕塑作品具有明显的装饰风格倾向。装饰形式语言高度概括了生活和自然的美的感受,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装饰所特有的表现语言如韵律、和谐、渐变、对比、均齐、重复、律动、对称、多样统一等形式美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理解与把握结合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影响作品的成败。

 

三、传统工艺的运用及审美特性

 

着眼历史,装饰设计其实是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化形式,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传统工艺美术为现代装饰设计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工艺美术是生活与艺术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强大的创造力。现代装饰设计最早见于西方世界,展现的是西方文化内涵。但只有将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我国现代装饰设计理念中,才能推动我国现代装饰设计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兼具实用性与强大的文化内涵。

 

装饰设计能够反映和传承传统文化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可以表现在设计作品中的风格、色彩、材料等方面。纵观设计的发展历史,几乎每一件设计作品都被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有些设计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我国的古代大型建筑多体现着“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还有些作品是民族特定气节或性格的体现。传统文化与设计之间在很多时候能够相互融合。早期的艺术与文化本是一体,传统文化是时代积淀下的产物,不能将其与落后联系在一起,人们应积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并秉持批判的精神对其进行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社会中随处可见,而摒弃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则缺少相应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传统文化在任何时候都会对艺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通过艺术的各种形式体现出来,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其应有的价值和影晌力。

 

传统图案和色彩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是后人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传统图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我国古代,古人喜欢用图案纹饰表达对生产生活的美好寄托与希望。传统图案的形式和内容都较为多样,具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点,常采取比喻、谐音、比拟等表现手法表达寓意。如传统图案中的喜鹊,代表喜事降临,作为图案可增强设计内涵。祥云图案,象征吉祥如意、生生不息,常作为装饰性图案出现在平面设计中。

 

传统色彩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形式,其通常包括红、白、黑、黄和青五色,代表五行中的火、金、水、土和木。色彩具有较强的视觉表现力,并被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如红色象征喜庆与欢乐,黄色象征富贵与地位,青色象征生机,白色象征纯洁与高贵,黑色象征沉稳与神秘。红色是传统色彩中最常见的颜色,表达出喜庆与欢乐。

 

传统工艺美术赋予现代装饰设计独特的审美情趣,研究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会发现,装饰并不仅仅只是装饰,其与工艺美术的功能性完美结合到了一起。随着时代的进步,在装饰设计中融入了更多的审美情趣,功能与美实现了自然的结合,和谐统一的指导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现代装饰设计偏重于技巧和制作工艺的科学、便捷、模块化,其优势也在此。现代装饰设计能够最大效率地完成设计,完全符合当今社会自由、迅捷、多元的时代特征,但装饰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脱节造成的审美情趣的衰落同样明显。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充分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传统工艺美术的独特审美情趣理应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得到更好的传递。

 

四、结语

 

装饰艺术是生活的升华,它有独特的艺术境界。由于其实用性和审美性并存,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形式:简练、概括、夸张、变形、追求完美的意境,给人以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装饰艺术是理想化的艺术,它的艺术形式是现实生活的升华和自然底蕴的呈现。现代装饰设计起源于工业发展,强调人的感受,同样崇尚对美的追求,有一定的文化因素。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陶瓷山水画的创作手法和意境

引言:陶瓷山水画是颇具观赏性的一种画种。陶瓷山水画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具有装饰性。它依附在陶瓷形体上,并和陶瓷造型取得和谐一致,不但显示瓷画山水的美感,而且充分显示而不是掩盖陶瓷的材质美。陶瓷山水画艺术,它搏采了纸本中国画之长,融汇贯通,具有独特技法和特殊的艺术效果,也是先辈陶瓷工艺工作者们聪明智慧的结晶,是辛勤耕作,努力实践的成果。

陶瓷山水画的问世并发展至今,与中国画有着难解之缘。因为就目前的陶瓷艺术创作而言,其形式主流还是国画风格的。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涵来看,都是国画风格在陶瓷材质上的表现,或者说是以陶瓷材质为载体,以陶瓷的釉、颜料为表现手段,以国画的技法来表现国画的一种神韵,说白了,就是陶瓷国画艺术。尤其是陶瓷山水画的创作,国画表现技术手法可以说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陶瓷山水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成就。

1 中国山水画于陶瓷山水画的差议和来源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光辉灿烂。隋唐以来历朝画家层出不穷,作品丰富多彩,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哲理和美学思想,丰富了我们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隋、唐两代的水墨重彩、两宋的工笔极致和兼工带写意的初创、元墨法山水画带来的繁荣、在明、清两代已达空前鼎盛,对现代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瓷绘画正是伴随着中国画的发展而发展,从远古的刻划、点彩、褐彩发展至元代的釉下青花,明明釉上彩材料和釉上彩装饰,清代创新的釉上五彩和粉彩,为陶瓷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33229.coM清末民国时期由于文人画家的参与,釉上彩山水画大行其道,同治时期开创的浅绛彩山水画,代表釉上彩技法的成熟;现代陶瓷艺术家们在釉上彩材料日臻完善、丰富多彩的情况下,用艺术的眼光,发挥造型能力和笔墨技巧,把釉上彩山水画的彩绘艺术发挥到新的艺术水平,创作出一大批赏心悦目的山水画艺术珍品。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由此看出,当时的山水画已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我们从顾恺之的人物画《洛神赋图》卷和《女史箴图》卷中的部分配景山水中可以领略到当时山水画的大致形貌。画采取直接描写勾染而无皴擦,画水多用线,树干与叶子也用勾染法,多为扇叶子的银杏,山水仍在部分的充当人物的衬景,以至于“人大于山、水不面上”等不太协调的景象出现。有的画中甚至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处理树石,追求装饰。但此时的山水画理论已经基本成熟,中国山水画家把抒情的表达贯穿于空间的表现,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境界,表现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及趣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画论的出现创作一直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名山大川、风景佳胜、田野村居、城市园林山水画才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成熟了,并渐渐形成了独立的画种,同时也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璪等一大批专画山水的大师。这些大师将山水画逐渐推向高峰,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极尽千变的摆脱装饰的味道,但写实能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已能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创造了物象中呼应,虚实、疏密、开合、起伏、繁简等构图技法。虽然这时候的技法还比较古老、稚拙,没有具体而鲜明的个人风格,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2 陶瓷山水画的特性和要求

陶瓷山水画艺术与其它绘画艺术一样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是相互影响和借鉴,在思想上体现时代精神,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成为陶冶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艺术品,成为建设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的彩瓷艺术。作为工艺美术创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社会职责感与艺术修养,必须坚持深入实际,多写生、勤速写、苦练艺术眼力,做到身动、心动、手动,达到眼容心灵所感,手动随心所欲,所画景物形象使人触目,独成一格。要师法前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旁采博取,外师造化,长期苦练,亲身实践,认真

研究,博学修艺,多参考学习陶艺师们的优秀作品和绘画技巧,才能创作出引人入胜,形神兼备的优秀艺术精品,以最少的笔墨来达到画面的意境,利用空白的

处理来达到瓷质的洁白之美感。在山水画的构图上,要与陶瓷造型取得和谐一致,采用宾主、虚实、呼应、开合等法则,既符合美的规律,也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在欣赏这样的陶瓷艺术作品时,才能使人胸怀宽畅、通达,滋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和自豪感,丰富人们的文化艺术生活,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3 陶瓷山水画的创作手法及意境

陶艺的文化与艺术修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 传统文化 影视文化 校园文化

一、引言

钱学森先生在谈到文化素质教育时曾说:培养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取得科学成果很重要,它培养科学创新的思维。由此可见,培养创新型人才,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文化素质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对于理想信念的养成,都起着深层次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既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又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未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所在,是中华腾飞的人才保障。大学生强,则中国强。素质教育重在一个“育”字,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应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锤炼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为重点,以校园文化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视野,将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等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内在的主动要求与选择,从而有力地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优良的思想政治品质。此外,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身心素质的提高。21世纪充满希望也充满风险,复杂多变,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等都会加重人们的心理负担,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相适应,对人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文化素质教育,有益于培养学生更高的情操、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较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二)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

各大高校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主要表现出以下两点:第一,整体上转变了教育思想。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重视将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素质,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综合素质教育的观念,重视人文素质的提高。但即使克服了单一的专业教育思想,其教育形式还是相对较少。第二,目前的素质教育在教育方法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针对性,这使得目前的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导致教育流于形式、步履维艰。

二、强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一)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独具一格的德行文化、理性文化、智性文化,是大学生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历史绵延五千年的产物,从未中断,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不是让他们简单、机械地因袭传统、复写传统,而是对传统文化进行重组、优化,传承精华。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人的国家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源泉,精忠爱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环境恶劣、国内极少部分地区混乱时,当代大学生应当是中流砥柱,保家卫国,不屈不挠。通过历史上杰出爱国人物代表事迹的熏陶,加深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激发爱国热情。组织大学生参加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红歌比赛、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精神扎根于大学生的脑海中。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不仅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发展,还能促使大学生更加爱国。

2.提倡“自德”思想教育

“自德”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所说的“修身文本”的伦理道德思想。我们主张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而个人“修身为本”的自觉和自律精神是实现道德教育的重要条件。“自德”教育强调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能力,自觉自律的道德素质是培养和发展大学生道德的主体性社会实践活动。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人们的精神家园逐渐丧失,过分追求物质,使得人们的道德、人格、追求越来越庸俗化,也使得人们越来越浮躁。所以,儒家倡导“修身为本”的思想,强调道德主体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尤其重要和迫切。

3.加强诚信教育

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里,在为人处世方面特别强调诚信。而当代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图书馆借书拖延不还,困难补助弄虚作假,恶意拖欠贷款、学费;考试作弊,屡禁不止;求职履历弄虚作假,就业签约无故悔约;学术上抄袭成风,等等。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刻不容缓。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诚信榜样;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此外,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如诚信论坛、评选“诚信榜样”、考风考纪教育活动等。

4.倡导“孝道”教育

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孝,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对于形成浓厚的家庭亲情,促进家庭稳定,以至于整个社会的安定,都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孝道教育要传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道德风尚。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中视父母为“保姆”、“银行”等现象,孝道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孝心人物事迹宣讲及实际行动的结合,大学生懂得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只有懂得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人,才会懂得回报社会,这是孝道教育的宗旨所在。

(二)正面引导网络影视文化

1.网络文化

网络的迅速性、交互性、虚拟性和多元性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理工科院校往往人文资源缺乏,人文素质教育手段单一,所以更要重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文化一方面提高了校园文化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加强了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理工科类大学生通过网络能开阔视野,感受到自己无法亲身经历的情理。从理论创新到生活点滴,从新闻宣传到民间舆论,从轰动事件到先进人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鉴别是非的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理工科院校要积极进行互联网、校园网和人文网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应,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受到人文知识的熏陶和人文道德的培育。

2.优秀影视文化熏陶

影视文化的传播不仅成为大学生娱乐和获取信息的文化载体,而且影视文化大众化的心理亲和力和人性化情感与传统强制性灌输相比更能渗透进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中。正因为影视文化的影响和渗透能力如此巨大,因而需要引导学生触及优秀的影视文化,避免受到不良影响。

学校大力推行艺术表现教育,开设影视教育课程,评论影视文化,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模仿剧中的演员,排练剧中精彩的情节,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提高艺术兴趣,从而对培养综合文化素质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走上讲台排演剧中人物的言语动作,充分利用文艺晚会、联欢会等大型活动,让学生多参加这些艺术实践和各种类型比赛。还可通过周末影院聚集学生观看优秀影视作品,熏陶艺术气息,培养艺术素质。

(三)创造和谐校园文化

1.班级文化

优良的班级文化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积极探索各种方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风尚、一种传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自觉不自觉地融入集体成员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通过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和网络媒介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网络文化,需要调动各方位的力量,经过较长的实践过程,多角度、多层面地培养班级文化。营造什么样的班级文化,会直接影响班级的总体氛围与学生的日常活动,会影响学生个体性格的养成。因此,班级的文化建设必须有意识地进行精心规划和长期建设,使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能够充分发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2.社团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的活跃发展突出地营造了校园的“文化场”氛围,不仅能活跃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更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文体类社团花样繁多的“文艺大餐”,学术及科技研究类社团的学术研讨会、科技作品展,爱心服务类社团在不断“传递社会关爱”的足迹中实现着“锻造自强之才”的宗旨,所有这些都使全校师生身处一种浓厚的“文化场”中,情不自禁地受到美的熏陶与文化的感染,令师生心胸澄澈,精神超越,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学生社团活动有助于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将知识消化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演练之中,从而增强社员综合能力,有着积极作用。要深化实践环节,加强社团活动与学校教学工作的相互促进,将社团建设成为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与延伸,建设成为培养兴趣、引导需求的阵地。与此同时,积极让思想政治工作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社团活动形式开展,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组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品味健康、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在友好、理解、双向交流的氛围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还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对学生渗透做人的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奋斗精神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协作精神、勇于进取的品质、科学的思维方式及高品位的文化素养。

三、结语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高新科学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随着企业用人机制和毕业就业体制的变革,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家要兴旺发达,关键在科技;国家要持续发展,关键在教育。而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大学生是社会主体,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决定中国国民素质水平高低。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由此可见,大学生素质教育非常重要。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校的一项历史责任,义不容辞,刻不容缓。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加强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检查落实,努力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毕业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锦花,杨宇宁.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10).

[2]余国政,彭中心.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2).

[3]余吉生.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