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医学科普教育

儿童医学科普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儿童医学科普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童医学科普教育范文第1篇

2012-10-09

文汇网

全新职业体验取代传统学农

新学期开学,上海建平中学来了个学农活动大变脸——由全新的职业体验活动取而代之,时间也由原先的1周延长至2周。从去年开始,建平中学在起始年级尝试对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指导,这次他们决定把高二的学农活动改成职业体验,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各行各业的特点和要求。校长杨振峰希望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职业形态,能不断认识自己的志趣、潜能,并逐步明确自我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2012-10-17

文汇网

科普传播:你下单,我配送

以科普产品。联盟为平台,上海正力图打破科普产业“散、小、弱”的现状和“老土”的固定印象。一个连接生产与消费环节的科普产业链,由于科普产品e联盟的存在而运行自如。一个“你下单,我配送”的新兴科普传播模式,已经在沪上流行开来。

2012-10-23

人民网

中学生在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获一等奖

日前在以新概念无人机设计为主题的第五届“创新杯——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上,珠海一中两组学生作品在全国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其中梁明轩同学设计的“旋风豹共轴双桨无人机”获全国青少年组唯一的一等奖,该同学还将应大赛组委会邀约,出席在珠海航展上举办的颁奖典礼。

2012-10-25

中新网

北京中小学生大多不识北斗星:学校不考没必要

人们经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博学多才的人,但如今,北京市中小学天文教育状况堪忧,不少小学生别说“知天文”,连北斗七星都不识。今年起,北京市中小学科学课教师将陆续到天文馆“恶补”天文课,以提升中小学生的天文素养。

2012-10-28

中新网

“气象科普教育读本”有望将走进全国中小学课堂

国气象局将与教育部门合作,有步骤地在全国各地深入推进气象科普教育读本进课堂工作。国内首部小学生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教材(《安徽省小学生气象灾害防御教育读本》2008年9月进入安徽全省小学生课堂,发放90余万册。参与这本气象科普读本编写的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介绍,当前中小学正在使用的地理课本中虽然包含了大气环流等气象知识,但针对性的防灾减灾知识还有所欠缺。

2012-10-31

新民晚报网

公共安全科普宣传三年行动上午启动

10月31日上午,2012年上海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和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联会在市政府举行,会上了《上海市公共安全科普宣传三年行动计划》,3年内实施包括内容创制、活动培育和传媒拓展等3大工程。

观点

2012-10-10

科学网

高校理应担科普之责

担科普之责高校义不容辞。国民科学素质是基础,科学普及是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高校承担着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自然要以国家的需要为己任,勇敢担负起科学普及的重任。实际上科学普及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具体行动之一。所以科普也是高校之责任,而且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2012-10-15

科技网

留学低龄化趋势显著:家长失望国内教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已占全球总数的14%,位居世界第一。留学“低龄化”的趋势也日益显著,直接出国读中学的人数也大幅增长。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认为新一轮留学和低龄留学热,源于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满意国内应试教育。虽然孩子年龄过小外出留学也有风险,但他们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2012-10-17

文汇报

饶毅:比起创新,我们更缺认真执著

在自然科学、也在各个行业,我们当然要继续鼓励、培养、支持创造性,但我们也应该强调、而且应该比较快做到认真和执著。高度的创造性,可能只是少数人能做好,我们应该有环境发挥他们的作用;而认真执著,是大多数人都不难努力就可以做到的。所以,也许我们国家目前情况下首先和普遍要追求的应该是认真执著。

2012-10-20

新民晚报网

老师先“会玩”学生才会“快乐学”

上海市“快乐学习”百校邀请活动日前正式启动。上海市特级校长、向阳小学校长洪雨露强调,让孩子快乐,就要让孩子学会玩、有时间和空间玩,更关键的是,老师首先要“会玩”,有丰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也成为他在招聘教师时考虑的一个重要标准。

2012-10-24

中青网

让孩子接受规则融入集体,未尝不是一种成长

要规则还是要自由、要规矩还是要个性,并非水火不相容。如何让孩子顺利迈过进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家长和老师都值得反思。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互补的两端,协调融合,就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与行为习惯,讲“规矩”与“发展个性”未必水火不容。张扬“个性”不是没有要求,当他处在一个集体当中的时候,就需要遵守相应的规则。这样的规则意识,就是要从小培养,长大后,孩子才会更好地学会与人相处。

2012-11-01

光明网

科技教师培养要跟上

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教师周又红近日撰文谈到自己的希望:我很期待党的十胜利召开,同时,我也希望能加强对科技教师的培养,让我的工作后继有人。一方面,希望能有更多高校设置科技教师专业;另外一方面,现在评职称时,没有科技教师这个系列,只能根据原来的学科评职称,这也给一些青年科技教师的职业发展造成了困扰,我也希望这个问题能得到解决。

2012-11-05

中青网

搞教育千万不能急功近利

兰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晶认为:我们倡导的真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学校有所成长,老师们在学校也要生活得幸福,还要在职业上有所发展,有所成就。我们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它不是短时性的,而是长期性的。所以,我们倡导的“真教育”就是要用长远的眼光,从社会乃至整个民族对人才需求的眼光去考量。

思考

2012-10-16

人民网

家长为何患上教育焦虑症

当下,“教育焦虑症”几乎成了中国家长的流行病、常见病。这种“焦虑症”常常在孩子升学之前加重。现在,很多老师早已习惯了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早已习惯了用“是否听老师的话”来评价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不仅小学生要“排排坐,吃果果”,一些著名中学甚至实行准军事化、半军事化管理,全校上下“天天围着分数转,月月为着分数干,年年盯着分数线”,哪里还有学生发展个性、张扬个性的氛围和空间?教育应当是尊重生命的活动,而不是压抑个性的过程。只有坚持这样的价值取向,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症”才会有治愈的希望。

2012-10-17

中国教育网

从“差生”获诺奖看我国教育观

诺贝尔奖近日揭晓,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可是又有谁知道,格登中学时生物成绩曾垫底,甚至被老师断言绝不可能成为科学家。每年诺贝尔奖颁发,我国社会都会集体焦虑,寻思什么时候我国也有本土科学家获奖。在笔者看来,何时我国能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选拔学生,不扼杀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的空间,我国科学家离诺贝尔奖也就不远了。

2012-10-25

中国教育网

科学教育亟需突破应试瓶颈

科学教育急需突破应试瓶颈一一相关中外专家比较了各国科学教育的背景与发展之路,指出,美、加、英、法、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所谓“创新型国家”,都不仅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拥有较为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中国基础教育科学教育现存的诸多问题,限制了中国人才的培养质量。比如,有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老师也觉得值得探究,可是高考不考,或者只在考卷中占很少的比重,该不该去探究呢?

2012-11-06

北青网

别让“美国高考”仅仅触动国人的“分数情结”

很多中学生参加美国的SAT考试,往往是因为看中国外较为全面和成熟的素质教育,同时也是为了回避高考那套以分数来衡量素质高低的做法。可是,在SAT的话题上,仍有些人最关注的是分数的高低。其实,我们不要把眼光仅仅局限在海外大学的“入场券”上,而应看到考试体系背后的取向与价值,看到能给我们的素质提升带来终身受用的功效。

大家之言

2012-10-15

新民晚报网

邂逅一本书。走进物理学

美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杨振宁前天与沪上青少年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和科学心得,并鼓励青年人要在高速发展的“大时代”抓住各种机遇。杨振宁对他所在中学的图书馆记忆犹新。“有一天,我找到了一本名为《神秘的宇宙》的书。”杨振宁说,20世纪初的物理学家给了他们这一代人新的机会,而他们也抓住了这些机会有了一些成就。“现在青年人所在的世界,可以被称之为‘大时代’。大时代给每一个青年带来了许多机会,青年人要能够抓住这些机会,创建自己的美好未来。”

2012-10-22

科学网

著名材料科学家严东生院士:要给孩子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严东生:在中学和大学,我接受的都是启发式教育,从来不死读书。那时,课堂教学内容并不太多,主要是课外自学。特别是燕京大学,该校推行美国式的启发式教学。我记得我们上课时,讲的内容不太多,只是对知识要点做一些提示,随后便开出许多参考书目,建议学生课后选读。几年下来,阅读面就拓展了,我们读过的绝不限于教科书,还看了很多最新的科学文献。现在中小学生的课业太重,压力很大,每天完成作业量已经够呛,哪有时间自学、运动?所以在青少年教育问题上,我觉得要给孩子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异域传真

2012-9-27

教育周刊

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科学家类似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发现,婴幼儿的思维和学习方式与科学家极为相似。为了解答婴幼儿为何学习速度极快的问题,心理学教授艾莉森·高普妮克(Alison Gopnik)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如让幼童摆弄一套能亮灯和放出音乐的机器,观察他们如何想办法开动各种开关。通过使用一些极为简单的技巧,他们显示出对数据的处理方式,用数据来测试假设,从而得出结论。她在《科学》杂志上,称幼童每天的游戏就是在做科学探索,因此,鼓励幼儿学习的最佳方法不是灌输知识,而是为他们提供与科学相关的“安全、丰富的环境”。这项研究对近期认为学前教育应当更加“学术化”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2012-10-15

今日美国

女科学家现身说法,让女生爱上科学

据美国教育部统计,尽管女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不逊于男性,但是在某些快速发展的行业,如计算机科学,女性则落后明显。美国一个由300家公司、大学、非营利组织设立的“女性与信息技术中心”目的就是扭转这一趋势。越来越多已经跻身于知名机构和高科技企业职位的女性现身说法,通过分享自身的成功经验鼓励女学生追随她们的足迹。她们的理念并不仅仅是帮助女性获得收入更高的工作,而是激励她们成为新技术的接受者和使用者。该项目自1999年启动以来,已有近600名女性志愿者与有意从事STEM职业的女大学生交流,提出职业建议。西雅图地区公立高中女生选修技术课程的比例从lO%上升到了50%。

2012-10-15

英国卫报

美国教授的教育理念进入英国小学课程

艾德·赫恩(ED Hirsch)倡导的教育思想正在英国中小学教育领域中迅速传播。不仅学校以此设计课程,课程中心依据他的理论编写教师指南,英国将在2014实施的新小学课程也以其为核心。赫恩是一位美国教授,他在其撰写的《文化素养》一书中提出“核心知识”概念,认为每个美国孩子为了成长为合格的公民,必须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又进一步提出这些知识应该高度结构化。他成立了“核心知识基金会”,广泛传播其教育理念。英国学校事务官员尼克·吉布和教育大臣麦克·戈夫都对赫恩的思想表示认同和钦佩,智库Civitas也将赫恩的观点写入英国中小学实践指南,比照赫恩罗列的美国学生应会的知识点编写出了英国儿童应知的知识条目。尽管英国课程改革专家组建议,应给予教师更多的自来决定授课内容和方式,但教育部门坚持必须在课程中列出数学、英语和科学的核心知识。

2012-10-16

圣迭戈联合论坛报

球星助阵宣传STEM教育

NBA全明星队球员阿布杜尔·贾巴尔(Abdul-Jabbar)应邀成为美国加州校外STEM教育大使,他建立的基金会将鼓励青少年把梦想从成为超级球星和好莱坞名流向投身科学事业转变。在“大使”任期内,他将出席若干校外科技活动,宣传STEM对教育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广阔的就业前景。2011年美国商务部的报告称,STEM行业空缺职位的增长数量为非STEM行业的3倍之多,并将在未来10年内持续增加。加州中小学在新的“共同核心”国家课程的指导下,努力寻找STEM学科教学的新途径,以适应新课标倡导的批判性学习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2012-10-16

SchoolNews

项目引路:推动学校的工程活动

“项目引路”(PLTW)是一家成立于1987年的非营利机构,开展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为美国全国的初高中提供STEM教育课程计划,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培训,同时拥有由教育者、学生、高等院校和专业人士参与的设计课程的网络机构。参与课程的学生能够进行以活动为基础、以项目为基础和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同时获得实践的课堂体验。该项目与雪佛龙公司在2011年建立合作,在路易斯安那州资助6个中小学在2年时间内开设技术课程,购买教学器材,培训技术课教师,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对于无意从事技术行业的学生来说,参与该项目课程有益于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也能从中获益。

调查

2012-11-02

中国教育网

仅有1,4%的学生用网过度

《2012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蓝皮书》11月1日正式。此项涉及北京市8个区县118所中小学2861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仅有1,4%的学生存在用网过度现象,88%的学生属于正常使用,还有10,6%的学生趋于过度用网。

读书

2012-10-22

科学松鼠会

未来预告片与现实入场券

儿童医学科普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杀现象;心理健康;教育

最近各种媒体关于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甚至年轻的大学教授发生自杀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有人对北京高校大学生自杀成功案例的不完全统计发现,从2005年2月份到9月份,至少有14名在大学就读的学生自杀成功。一个城市内一个群体在大约半年内发生这么多自杀成功案例,实在令人触目惊心。自杀死亡已经成为青年人非自然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考虑到自杀未遂和有自杀意念者,那么涉及自杀的人群数字将要翻好多倍,自杀身亡是大学生自杀群体的冰山一角,我们的内心不能不为之震动。这些正值风华正茂接受高等教育的成年人为什么要诉诸于如此极端的方式呢?其原因不能不让我们去反思。作者作为医科大学教师队伍的一分子,认为有责任从医学心理学角度来做一点思考和设想。

1大学生自杀的原因

众所周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人们都要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每个人都存在着发展需求,发展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就会以精神能量的方式作用于自身。压力感是一种精神能量,是存在需求和发展需求对人的行为驱动的最重要能量。自尊(虚荣)、安全感、社交恐惧等压力来自于存在需求,它们的特点就是阻碍变化。一般我们所说的压力往往来自发展需求,自我意识的唤醒是这种压力的根源,没有自我意识,发展需求不会作用于人的大脑,也就不会有压力。适当的压力是人前进的动力,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往往由于心理承受力、认识、思想境界等原因造成压力过度的现象。这些压力过度现象如果由于种种原因超出了个体承受范围,往往会给自杀现象提供可能性。大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快速觉醒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各种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尤其显著。这些影响带来的过多过强的压力对个体承受能力是一种严峻考验。总的来说,大学生发生自杀行为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两因素综合的影响,实际上大多数都是综合影响的结果。

1.1大学生自杀的个体原因

现在学术界认为白杀行为是一种“病态行为”,大多数自杀者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于一种心理疾患“抑郁症”。发生抑郁症的个体,可能会在人格方面存在着某种失衡和缺陷。这种失衡或者缺陷的存在可能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遗传性因素,如精神分裂症等精神性疾患明显的家族倾向;其次是环境因素的影响触发了机体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在存在生理病理基础的情况下诱发了抑郁反应。如剧烈的负性生活事件的长期影响或反复刺激,以及长时间的高压力、高负荷的工作环境造成慢性应激状态,这些都可以引起机体发生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失衡和紊乱,是发生抑郁症的重要诱因。

遗传因素影响的确切机制的阐明,还有待于医学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对于遗传因素进行干预的办法,也有赖于人们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的不断深人。但是,对于具有遗传因素的个体应对措施,至少应对其个体的人格因素进行必要的追踪评测和标记,在平时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也许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当然,实施的方法和手段有待商榷。而且,在此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消除歧视和敌意。对其进行医疗千预的具体办法还有赖于医学科研和医学心理学不断进步。而个体发生的抑郁症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将在后面进行讨论。

1.2大学生自杀的心理社会环境原因

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对于自杀行为发生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以矛盾、冲突和压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大学生活真正为大学生打开了接触多彩社会之门。也铺就了接触繁华社会之路,大学本身就位于或靠近社会发展的中心,这使大学生能够感受社会的发展与繁荣,领略社会的变化,经受各种社会的诱惑和吸引。一方面是美好的理想,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竟争压力,面对着挫折、失落,甚至打击,美好的理想容易破灭,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有力的帮助,将会陷人抑郁和失望,容易导致极端行为。

理性与情感的冲突。大学生正是生机勃勃的时候,是生理成熟、精力旺盛的年龄段,也是富于幻想和容易冲动的,难免出现矛盾,甚至是情感的纠葛,面对情感的冲突,有的大学生缺少解决的办法,容易陷人到绝望之中,从而出现极端行为。

优秀与平常的矛盾。曾经听说某某大学生以前很优秀,突然自杀身亡,感到困惑,这确实也是一些大学生所面临的困惑。人大学之前,一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优秀,往往是班级学习的尖子,年级学习的前茅,是老师经常表扬的对象,是家长引以为豪的资本,是个人自信的源泉,也是个人“心理大厦”的基石。他们没有建立其他的心理保障体系和支持系统,来到大学后原先的优势消失或不明显,许多尖子聚集,竞争空前激烈,白己从优秀变得一般,尽管使尽浑身解数,仍然是“前面一大片,后面有追兵”,心理平衡逐渐倾斜,内心矛盾冲突,进而出现失望、沮丧。

非成熟与成熟的发展调整。现阶段中国绝大多数高中学校的生活基本都可以用单调、枯燥来形容,学生们日以继夜的紧张学习和复习着。进人大学之后,简单的生活忽然变得丰富和多变,内心世界也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心智从单纯向成熟急剧转变。对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开始真正的全面审视,对个人的价值观进行重新调整。外界环境的因素和自身的不确定性让个性的发展面临诸多影响因素。在追求个人的目标过程中,在调整自己与周围人群的交际过程中,在处理个人与群体关系的过程中,个体慢慢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组织、集体中的一员的个体,并积极主动地配合大系统运行的人的压力感也会小得多。如果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不懂得换位思考,压力就会变得很大,很多木来是小小的生活或学习中的小事件也容易被夸大甚至无限夸大,钻人牛角尖。如果在心智成熟过程中,没有恰当的合理引导,对于相对人格不够完善,性格偏狭的人也容易在转变的过程中迷失,甚至造成个体的身心伤害。

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还表现在其它一些方面,如家庭教育的不当,学校教育引导的偏向,学校没有建立起方便、有效的心理帮助体系。人们对心理咨询还存在误解或不正确的看法,大学生自身个性的偏差,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社会竞争和压力加大,现代教育课程结构的不尽合理等。

2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干预对策

对应发生自杀的各种原因,我们应该对可能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早期干预,干预的对策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2.1个人关怀的细微化

企图自杀的人,他们往往会释放出很多信号,这其实是他们对社会的求救。但是由于大多数自杀者都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外界环境交流、联系,这些信号的覆盖范围很小,也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这些信号能够及时地被细心的人拾取,如果他们有倾诉、交流的途径和方式,如果他们能够得到温暖、理解和关爱,一般都不会将冲动上升为自杀。这就是危机干预非常重要的原因。

当然,除了危机干预之外,对心理健康问题追根究底,未雨绸缪,也许才是防患于未然之必须。

2.2心理教育与辅导的深人和具体化

以往大家对于“传道、授业、解惑”之首的“传道”,很容易联想到政治教育以及个人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不但对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的认识和影响不断深人,同时,对于人类自身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因应于医学科学的进步,因应于人类文明对人本主义的兴起和重视,在对教育的目标和意义的理解上我们是否也该与时俱进呢?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表现在人类对于自身和环境的认识的不断深人以及各种进步对于人类自身的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个体进行包括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的日趋完善的人文关怀,应该成为我们教育事业文明程度更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的人性化,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给与必要的积极的人文关怀,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积累和作用,这也是完善个体心理素质并对之进行引领和塑造的有效途径。当然,教育终究是系统工程。

2.3调整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

相当多的青年人自杀行为发生在大学校园,大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乃至教育方式也就面临着大家的审视。当前阶段我国处于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和关键时期,对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审视、改进和提高,无疑有助于我们培养更合格,更优秀的人才。笔者曾经与相当多的大学生进行过交流,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在大学阶段,他们接受的绝大部分都是专业方面的训练,而对于专业之外的内容,既无人过问,也甚少得到重视。大学阶段的心里辅导面对的是一群身心接近成熟的群体,很多方式和方法层面的问题,需要深入和细致的研究。

当然,除此之外,对于长期的人才教育过程,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关注和关怀不能也很不应该只放眼于大学教育阶段。在大学阶段之前的教育可能意义更为重要。因此,在大学以及大学之前的各个教育阶段进行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之外,在教育体系课程设计中也应该适当增加心理卫生方面的课程,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支持。

2.4转变家庭教育的不当观念

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关怀和实施应该从家庭教育开始。一般来说,家庭教育对人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有一位学者在做家庭与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中感受很深,发现在相当多的情况下,青少年自杀都是家庭教育失败的结果。以自我为中心,是现在家庭教育失败造成的孩子的通病。一些人善于化解和释放压力,尽管有压力感的出现,也很少受到压力感的不利影响。那些不善于化解压力的人,就会积累这种影响,在长期的焦虑中引起身心机制失调.诱发各种心理、生理疾病。青春期的孩子也更多地受到发展需求的困扰,一方面渴求成长,另一方面又由于中高考压力,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接触、了解处世的方式及方法,心理的幼稚在大学阶段往往会体现出来,表现为挫折、失落、没有方向、自闭,甚至放纵。压力造成的发展需求的异化很可能造成对存在需求的否定,最极端的就是自杀。因此,家庭教育阶段的教育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家庭教育塑造的良好心理素质并适时给与恰当引导,是悲剧免发生的重要“免疫力”。

2.5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