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品设计的社会价值

产品设计的社会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产品设计的社会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产品设计的社会价值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产品设计价值工程人性化价值观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产品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品位的上升,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也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追求”,甚至是“情感的交流”,这也使产品设计向多元化、个性化的纵深方向发展。然而,我国现阶段的产品设计存在着一些缺陷与盲点,大多数企业以引进为主,对国外同类型产品进行模仿,造成设计理念上的失衡与同类型产品的同化。对产品设计中的价值系统进行分析,有利于全方位的提高产品的内涵和外延,设计出高质量的产品。

产品设计中的价值层面已渗透到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整个产品循环体系,要涉及到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对产品设计中的价值进行系统分析,制定合理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坚持经济、人文、社会三位一体的设计观念,致力于人类生命环境的改善与发展,使产品满足人们动态的物质生活需要及精神生活需要。

1产品设计中的经济价值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加工工艺,以最省的用料在短时间内生产制造出具有高性价比的产品,即以最低的成本费用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产品设计中的经济性原则。

在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整个循环系统中,设计要涉及到全过程,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商品的销售,是以经济性作为保障的。当产品的综合质量好而价格过高时,大部分消费者不敢问津;当产品价格低、质量差时更不会赢得消费者。因此,如何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如何满足生产经营者获取利益和满足消费者使用的双向需求的动态平衡,是工业设计融合运用价值工程的新的理念。

价值工程VE(ValueEngineering)是工业管理领域的科学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在应用系统性和创造性的独特研究方法过程中,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L.C.C(LifeCycleCost)可靠的实现必要功能。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产品的功能分析,对产品性能、生命周期、可靠性等各个指标进行系统的综合平衡,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分配各种原材料,探求和采用新的、成本低的变体,节约各种物化劳动成本,提高产品的价值。

功能与成本两个迥然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概念,构筑了价值工程的基本框架,为提高产品价值的终极目的奠定了基础,深刻地反映了在市场经济规律下,功能与成本、技术与经济的辨证统一关系,在功能不变或提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则企业获得的效益高,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若在功能不变或提高的前提下,增加了成本,则企业获得的效益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在现有的生产及技术条件下,提高功能与降低成本具有二元对立性。在工业化进程的每一时间段内,二者都具有相对稳定的和谐格局。但科学技术是一个流变的概念,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新技术及新材料的运用以及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这种表面的、暂时的、不稳定的和谐格局会随之而改变,生产同一种产品,在技术较先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里,功能与成本的系数比高于技术与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因此,工业设计师应遵循功能与成本、技术与经济的辨证统一关系,尽可能的满足二者的动态平衡,建立成本及功能的共同的精神指归——“以人为目的”,形成为用户服务的现代设计理念。

2产品设计中注入的人文理念

设计的任务是解决“人——机——环境——社会”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其设计的出发点是人,旨在通过生产技术手段把人的创造思维转变为实体的产品,实现为人服务的目的,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因此,在产品设计中注入人文理念,探讨产品所蕴含的人性化设计观念和根植于时代特性和地理特性的文化价值观念,能为产品设计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依据,使产品更合乎人性,使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更为和谐。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所具有的人性的意义就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人性化的设计观念是合乎时展要求的。

在以“人”为本的设计活动中,产品与文化又是紧密相关的——产品是文化理念的载体,而文化则是产品内涵的延续。产品设计应符合特定的文化特性,表现出与时代精神和科技进步的协调性与前瞻性。反过来,产品设计又可以影响人的生活的文化氛围,甚至导致一种新生活文化形态的形成。现代设计师要善于通过适当的物质材料,借用一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某种符号系统,创造某种同构性的艺术形式,来唤起受众身心结构上的类似反应,从而形成和传递现实的设计信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能够把握社会文化结构需求的趋势与变迁,使相应的产品与之相契合,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2.1人性化设计观念

人性化的设计观是工业设计经导入期、发展期、成长期发展到现在的成熟期以后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设计哲学。它反对像过去那样,设计师只重视产品的功能与造型,而是要求设计师积极考虑经过设计的产品将在人们生活过程中发生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对周围各种环境的影响程度。因此,设计应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的特点,以人为基本出发点,用主动、积极的方式去研究人的需求,探索各种潜在的愿望,用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观念,把需求、人机工程学、美学及环境因素等有机地融合,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立产品设计的目标。

产品设计不仅设计了产品本身,而且设计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也设计了人的生活方式。技术的进步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信息的快捷方便了人类生活。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现实问题,如人的孤独感、造型的失落感以及自然资源的枯竭、环境的破坏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本质原因并不在于物质技术的本身,而正是人类总体设计上的失衡,没有把人性化的理念系统的贯穿了人类的一切创造和设计活动中所形成的恶果。因此,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的设计思想,强调人、产品、环境、社会之间相互依存、互促共生的关系,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2产品设计中蕴含的文化价值

文化根植于人类社会和赖以生存的环境之中,但又因其地域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文化是环境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人类生存的大环境中,有形的物理环境和无形的文化环境都对产品设计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社会性使产品在无形中成了沟通和交流的媒介。随着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来临,使得产品设计中的文化含量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知识、文化价值。因此,设计应符合文化的时代及全球信息化的特性,展示不同文化传承下的设计理念和价值观念。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托夫勒所说:“人类需要高技术,更需要高情感,人们的购物过程不仅满足的是物质需要,还有文化上的需要。产品一旦被赋予某种美好的情感,就会缩短人与产品在情感上的距离,出现购买行为上的文化认同。”

同时,文化环境对产品的影响是隐性的,如法律、道德、习俗、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就是如此。产品设计应符合特定的文化特性,表现出与时代精神和科技进步的协调性与前瞻性。反过来,产品设计又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文化,甚至导致一种新生活文化形态的形成。

3产品设计中彰显的社会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产品作为“工具”,已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象征物。在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转化中,产品作为设计师思维物化的产物,作为传达给受众的一种使用符号,使得设计活动在这种转化中起到了纵向联系和横向承接的作用。无数的设计实践证明,在如火如荼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中,产品的设计进程中有着无法量化的社会价值。

3.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

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但在获得巨大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人类亦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那就是对环境的破坏所导致的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的相互疏离。甚至西方国家在20世纪还推出了“有计划的废止”的一次性消费观念,在设计上竭尽所能,不断推陈出新,以产品的快速更新来刺激消费,创造市场,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正是这种片面的发展观,最终使人成了“单向度的人”,造成了今日全球性问题,使全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大量的资源被过度消耗,大量的污染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产品创新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准则已深入人心,环保消费已蔚然成风。可持续发展已经形成几个主要的设计思想,如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循环设计等设计理念,有效的实现了产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交互。

3.2科学技术的物化

任何产品都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它是那个时代、那个民族或地域的社会观念及经济技术基础的总和,以及人们对材料、结构、加工工艺的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产品的更新换代,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产品设计的全面更新,引导产品创新跨向新的平台,而新创造出来的产品又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又引发了科学技术的变革,二者形成了有机的互动。

产品设计的社会价值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设计师;产品设计;设计价值;评价基准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在今天的设计行业里,特别是产品设计行业,每年都有很多新产品的设计上市,但每个成功的产品设计背后总有无数失败的产品设计。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产品之间的激烈竞争,设计师不能只从简单的对外形、功能、色彩等方面来考虑。对于产品设计更深层次的设计价值,以及具有怎样设计价值要素,其评价的基准的设定,是设计师在设计之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一、产品设计价值的概念和重要性

对于产品设计价值的理解,首先要对价值有所了解。一般来说价值的概念经常出现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主要从多方面来衡量,有道德方面的、社会方面的、经济方面的、宗教方面的、审美方面的等等。所以对于设计价值来说,也脱离不了这些方面的范畴。那么设计价值创出的根本动机和针对的焦点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设计的根本目的来说,设计是为了对幸福的追求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有针对性的创造性的活动。反过来,当用设计设计出具有创造性,能够给人类带来愉悦性、心理上满足性、有意义的产品时,我们就说这个产品具有设计价值。对于产品设计价值的具体概念,不同立场具有不同的说法。

Jonathan Cagan&Craig M.Vogel在书中把价值定义为,“人们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期待,可以通过产品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功能特征和人机工程效应体现出来,最终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有用的、好用的和希望拥有的产品。”随着时代的变迁,设计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同时设计价值就是在人类不断地关心具体的事物下,发现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创造性的实际活动,并通过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解决问题,创造出的对人类有意义的劳动成果,而这劳动成果就成了设计价值所赋予的载体。根据产品设计的需要和意义不同,所赋予的设计价值的取向也有所不同。因此,设计价值成为产品设计开发时必不可少的指针和评价基准。

二、产品设计价值评价基准要素的分类

1 设计价值的评判基准的概念

辨识设计价值本身与价值评价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是认识设计价值客观性存在的关键问题。有人以为设计价值和价值评价是一回事,其实不然,设计价值和价值评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价值评价是主体根据客体属性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判断,它表明了主体的态度。是人的一种意识活动。价值通过价值评价活动被反映出来。也就是说,价值是基础,价值评价是结果,用康德的话说,价值属于先验世界,是理性的知识;而价值评价属于经验世界,是知性的知识。由于设计价值的复杂性,也经常被认为是主观的、感性的存在。这是因为人的情感和需要是个十分复杂的混合体。而设计价值又与人的情感和主体需要密切相关,往往会考虑到涉及到产品的各个方面复杂的因素。因此,对于产品设计价值的评判基准的确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做决定。要用价值的理论作为基础,加上产品设计实际情况去研究设计价值,才能构建起设计师需要的设计价值评价体系。同时也是为了设计师评价一件好的作品有了评价的基准。

2 设计价值的评价基准的要素分类

对设计价值的评价基准要素,首先要对设计价值进行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宏观分类,并进一步将设计价值分类为实用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人文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微观价值形态,只是为了便于我们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识设计价值,并不是说明设计价值只有以上几种存在形态,也不是说设计价值以多种独立价值构成的组合价值。不同的研究视角:决定不同设计价值分类方式,设计价值还可以具有内在价值、工具价值、技术价值、历史价值、政治价值等等。不管是创造设计价值还是实现设计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设计价值作为一个综合的整体范畴而存在。处于本论文的主题考虑,首先利用先行研究的方法,调查了国内外34篇涉及到的设计价值要素和设计价值评价要素所有相关的内容,按年度的先后顺利排列,具体内容见下表所示:

把上表中各位研究者关于产品设计价值的各个设计价值要素综合一起,去掉重复的要素,一共有97个不同的类别。在这些不同的类别中,有很多是意义相近或其中的一个要素可以包涵其它多个意义的要素在其中,如表2所示。

三、设计价值评判基准的要素设定

根据表2中97个不同的设计价值要素类别,按照其在论文内容中出现的频率进行高低排序,其中出现率最高的是:经济性和审美性的价值,其次是使用性、造型性、功能性,最后是感觉性、制作性和个人的感性满足度,以及象征性、组合型、安全性等等。这些设计价值要素涉及到产品设计的各个方面。为了找出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价值要素,把设计价值要素中意义相同和相近的要素,利用KJ法结合各个研究者的对设计要素的理解和范围的限定,把这些设计价值的要素进行总结和归类。

利用KJ法作为设计价值要素分类的一种分析的工具,因为它是将未知的问题、未曾接触过领域的问题的相关事实、意见或设想之类的语言文字资料收集起来,并利用其内在的相互关系作成归类合并图,以便从复杂的现象中整理出思路,抓住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的一种方法。为了产品设计的成功性,共由5名教授和10名研究生共同来进行。各研究者根据文献中相关作者研究和对设计要素、评价要素的理解,分别把每张卡片上的设计要素进行合理的总结和分类。

因论文主要是针对设计师对象来研究,主观性和实际性的情况因素占主体。再加上对于设计价值的要素的评判的标准,虽然相关文献中都有各自的说法,但是还是要根据研究主题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因此对于上述各研究者中所写到的“回归性,高兴,信赖性,原理性,认知价值,体验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逃避现实价值,兴趣,种类,阶层性,社会性,时代,国际,家族,嫉妒,施工性,名族性,购买意识性,优秀性,影响力价值,满足性,传达性,秩序性,灵性,原理,范畴化,爱恋,集团,意义方面价值”这些价值要素与五种代表性的价值要素所包含的意义不相符,或已经超出这些设计价值要素的含义的,不在列入以上五个代表性的设计价值要素中。

通过相关产品设计价值要素和评价基准要素的文献调查和KJ法,把设计价值要素主要分为以下5种类型,并以此作为设计价值评价的基准。即:1.审美性价值(产品在美感造型和对于个人感性满足程度方面的价值);2.功能性价值(产品在性能、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的价值);3.经济性价值(产品在生产原价和制作的容易性方面的价值);4.创意性价值(产品在差别化设计上、创意性方面的价值);5.环境性价值(产品在可回收、可减少、可利用的生态方面的价值)。

四、结论

产品设计的社会价值范文第3篇

Sustainabile Design(可持续设计)代表建筑物,产品,家具,电器等等是将环境考虑为前提中所设计出来的。“Cradle to Cradle”(再循环)一书中William McDounough和Michael Braungaff用樱花树为例子。樱花树为乌儿提供住处,它的树叶过滤脏空气,它的果实为生物提供食物,即使果实烂了树叶枯了,掉到泥壤后一样为大地带来养分。从1 987年到现在,可持续的官方提法大约也有二十五年的了。从最开始的不受重视到到近几年的疯狂追逐,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设计活动,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问题,以在思考的设计引导和满足消费需求,维持需求的持续满足。

可持续的概念在西方国家重视的比较早,其中包括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社会与文化的可持续。可持续设计通过对环境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经济可持续达到的平衡,可持续设计与当地的生活习惯,生活习俗,经济是相关联的,据了解,美国设计伦理的先驱维多克帕帕奈克,他的理论是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强调设计师的责任感,呼吁更多的社会和环境意识,他的著作《为真理的世界设计》《绿色律令》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反对些纯粹的商业化设计,强调批判商业社会中纯以盈利为目的的消费设计,倡导“有限资源论”为后来掀起“绿色设计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读过他的书的人都应该知道,他的可持续思想是客观的,还有个值得提起的是意大利设计师思佐马里,他说的“设计人员不仅负责设计美观满意的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每个设计必须是有用的,服务于一个目的,公平对待所使用的材料,”他想通过一个良好的设计来达到一个很好的社会效应。

可持续设计通过三个部分来完成,产品设计,沟通设计,服务设计。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第一产品设计当然是三个部分中最有实际性和基础性的,没有产品设计就没办法进行其他的部分,产品的设计需要设计师对使用者需求的一个定位。沟通设计也很重要,一个好的产品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来推广,那么这个设计不完整的。好比我们设计款香水,我们可以把当地的文化特色加入到产品沟通设计上,用地域性的方式来沟通,给客户做一个有效的沟通,将会为产品添加更多的附加值。可持续设计发展不仅是满足当代人的生存需求同时也为下代甚至下几代人的生存奠定了基础。

可持续与工业设计

本土化设计与生产是可持续设计的典范。国外有一个叫“droog design”这样个团队,他们就是运用本土化设计生产,就地取材手工生产,他们反对设计的廉价化,没有设计,只剩下廉价的商品化。让本土化生产与本土化设计相结合,运用当地的材料,加入设计师的思维和创新,让产品有更高的附加值,而不是简单的复制品和工业品。我们应该运用批判的视角,深层系的理性的解析本土化产品。我这里有几个例子,一个是运用碗的方式,设计把它扩大变成椅子,本土化生产所创造的,利用回收的物品来当作材料,运用设计师的灵感,历史的摄人,让这个产品更有价值。还有一个是金属制造的手环,他是利用炸弹回收的废品当作材料,让这个产品有更加厚重的历史意义,比个非常昂贵的大牌在文化层次,历史上有更深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价值传达给顾客,我认为顾客所接受的不仅仅是一个手环。这样的产品不仅有产品价值本身,而且有更深远的社会价值,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发展的趋势,现在好多大公司加入这样一个行列中,社会价值的体现也反作用于产品本身,可以产生很好的社会影响,让产品有产生更高的附加值。

可持续与建筑设计

可持续表现在建筑方面就是绿色城市,一个好的城市绿色空间设计对于人们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减少城市的噪音,保持空气纯净,创造一个舒适的美好的环境。一个好的城市绿色系统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循环。一个好的城市绿色系统有利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提供了视觉美得享受。可持续设计是城市公共环境的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公共空间中,向人们传递着各种信息,包括城市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等社会学、文化学方面的内容,同时也传递出作品本身的表现结构、符号内容、表述方式及形式风格。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筹办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的历史性进程,我国对城市可持续设计进一步实用化与专业化。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细划与分类也更有必要。通过可持续空间设计具有的社会性和人文性,着重探讨可持续与城市空间的和谐统

以及如何建设一个具有亲和力和人文性的城市公共生活空间: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可持续建设对塑造城市形象、彰显城市个性魅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持续设计需要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产生。传播出的是一种人文情怀。可持续设计是一个厚积薄发的研究课题,目前设计案例不是很丰富,在设计系统和理论层面的研究成果也相对薄弱,亟需对此进行探究和梳理分析。这个课题我认为非常具有感染力和可研究性。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鲍萌(1991-),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产品设计的社会价值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人性化;设计理念;创新;产品

引言

工业设计是指在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中所进行的外观设计和构造设计。特别是在设计风格和设计思想上的融合,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领域逐步拓宽,在国际设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常见的问题。“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塑造对消费者无疑更加贴合实际。因此,“人性化”工业设计理念的提出给现代设计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1工业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的价值

工业设计是一项产品的功能性延伸,也是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途径。在众多设计思潮中,“人性化”工业设计的提出促使批量生产的工业设计更加成熟。凭借设计者的经验、技能、知识、感觉,赋予工业设计在材料、结构、色彩上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因此,广大设计工作者要从根本上遵从人体工程学的相关知识,满足人体的多层次、多需求发展。同时,要在基本的物质条件上,增加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从而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结合。

2工业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程度具体表现

2.1心理和生理上的契合在人性化工业设计理念的发展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产品设计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设计师要利用多项设计理念,进一步贴合人体工程学的各项理念,满足大众的需求。同时,设计师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对处于对人们使用的舒适性和便利性进行考虑,达到人、机统一和协调发展。2.2艺术和文化的统一在工业设计中,“人性化”产品的塑造要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产品设计的确立要通过使用者的反馈信息进行改善。从而带给使用者以舒适性和愉悦感。在产品的设计价值上,要在整体结构上融入艺术和文化,同时注入社会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多种思想。使工业设计能够针对设计者提出更加全面的发展需求2.3形象和思想的塑造要让产品设计的色彩更加协调、个性更加圆满,设计者要赋予产品功能化、人性化的价值品格。在每一种产品中,人性设计都是现代设计发展的主流观念。包括人们所熟知的机械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人性设计中包含了形象和思想的统一,在实现人性化工业设计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我国现代工业设计的质量和水准。

3人性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人性化被高度重视的今天,“绿色设计”、“废物利用”等产品设计理念呈现出了一定的发展优势。但是,也呈现出了一些常见的问题。例如,由工业设计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白色污染问题、汽车排污问题等,这些问题导致工业设计面临着改造升级的发展现状。因此,清洁、环保、无污染的科技生产模式更加适应当前人们的需求。

4如何增进工业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4.1人性化设计理念和人体工程学的融合人体工程学指的是运用人体测量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方法手段,对提高人体舒适性,符合人体结构等问题进行研究的新型学科。在人性化设计的发展领域中,人体工程学能够帮助设计者得到更加舒适、便捷的服务。并且使人性化设计作为技术动力,增进工业设计和人类生理的相互发展。人性化设计的必要前提是更好的适应人们的需求。因此,设计师要进一步完善设计功能,协调工业产品和人类的相互融合。例如,在吹风机产品的外形设计中,要根据人们使用的姿势、身高,增加吹风机支架的长度、金属管的软硬度和旋转的角度,这样使用者能够将吹风机放置在支架上,避免双手手持吹风机的不便,从而达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产品满意程度更高。4.2人性化设计结构对人内心的满足除了在身体上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在心理领域上,也要达到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满足。设计者要立足于用户,使使用者能够对物体产生感情。而这种在产品和人之间积蓄的感情,能够从更深层次上体现出对人性的关爱。设计者可以根据工业产品本身传达的信息,进行再塑造的同时,对产品设计进行全面的加工和完善。例如,在1支普通的笔上,设计师没有进行过多的修饰,那么使用者就不会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装饰的乐趣。觉得这只不过是一只廉价、普通的笔而已。而如果设计师将这只笔的造型变成生动的卡通,那使用者能够在写字、握笔的时候,觉得这支笔有了生命力,更能够感受其中蕴含的价值和乐趣。

5结语

在工业设计领域中,“人性化”设计理念存在发展的始终。产品设计从传统的“实用性”拓展开来,开始沿着“艺术化”、“个性化”的趋势发展。因此,广大设计工作者要不断开拓创新,节省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寻求一种节约化和艺术化的设计途径,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高力群.工业设计与产品文化价值的提升[J].商场现代化,2009(3).

[2]朱毅,张焘.设计与审美――基于产品外观设计与大众审美情趣关系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2010(6).

产品设计的社会价值范文第5篇

设计过程具体包括:设计环境调查、交互内容构建、设计概念图化、设计产品实施。1)设计环境调查。通过对设计环境的调查与研究,建立起相关联的场景,在设定的原生文化对象中找到关键的文化因素,并且设置满足不同行为或心理层次的场景。基于原生文化因素,设计环境应当考虑到对象被使用的整体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经济影响、科技实施等。在这一环节中,设计师需要筛选符合使用对象的文化因素,并据此决定产品可代表的关键文化因素。2)交互内容构建。这里需要描述的是“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与响应”这些用户行为[5]。讲述文化产品设计所依赖的用户群体故事时,通过用户自身可能性的观察来探索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定义具有文化意义和从原生文化对象中提取出的产品风格。因而,这一环节需构建出文化与技术之间的交互,设计师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用户需求与文化环境的交互等,并通过以用户为中心的故事性描述,来阐释用户的需求以及产品应当具有的功能,展示、引申出原生文化的外延或内涵语意。3)设计概念图化。这是概念发展和设计实现的重要阶段,是在情景故事的基础上,创立具体化的概念文字(重在厘清体现设计的逻辑关系,常用树状图、框架图等表达)和概念图形(以线式或二维、三维效果图体现),以满足将文化意义转换为有逻辑的、符合用户需求的文化产品为目的。它提供了消费者需要文化产品的理由以及设计文化产品的具体方法。4)设计产品实施。这需要继续关注已定义的文化因素以及文化产品的关联环境。此外,设计师需要评估产品的功能、寓意和延展度,基于评估结果对原型设计做出反复修改,也可能设计多层级评估原型。

2羌族文化特征

2.1羌族文化研究现状

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与古代羌族有着广泛的联系,并深受其影响。羌族民俗艺术与羌族造物文化是羌族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与文化价值观。20世纪初,羌族研究开始以近代科学体系进行,近20年来,羌族研究领域逐渐拓宽,并显示出多元化的发展势头。汶川地震后,羌族文化的保护与研究更成为学者、专家的关注焦点,也形成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羌族微观民族志研究、羌族史研究、羌语研究、民族问题研究、民族造物文化研究、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研究等。在众多研究中,关注较多的是羌族传统文化、礼仪、社会生活态势的梳理,如何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存在形式、社会价值和艺术魅力,民俗艺术物化内容的单体式研究等。然而,对于羌族造物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如何形成产业化等的相关内容还没有较全面的研究。

2.2羌族文化的表象特征及内涵寓意

羌族从物质化的生产、生活到精神化的娱乐、信仰、艺术等,都体现出羌族民俗、造物与社会发展同生共融的辩证关系,也体现了在不断的造物活动中产生的艺术性特征和美学价值[6]。羌族民俗及其造物文化见图1(图片摘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和福客民俗网)。人类造物活动的目的是满足人类的需要[7]。造物文化一直是世界各民族精神的物化形式,而各民族的造物艺术也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生活中,普通民众也在物化的载体中感受到“民族梦想与民族精神”。羌族造物的发展改变着羌族文化,其社会化、生活化的延续也影响着文化特征的演变。多角度展示和剖析羌族民俗和与之伴生的造物形式、精神理念,并以文化产品的形式展呈,传承了民族文化精神,在传统中发展、构建了符合民族文化并反映当代文化的核心思想。

3基于羌族文化的产品设计研究

羌族造物文化的社会服务性是羌族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切入点。在具体设计时应强调利用原始的质地和形态来使设计回归到原点[8],应重点梳理羌族民俗艺术与造物文化的辩证关系,以文化产品的形式让羌族文化立足当下,“活态”发展,在设计中凝聚文化传统的同时又贯穿时代的文化风貌,形成一种融合型文化潮流[9],这同时也是令文化产品设计具有独特性与本土性的关键。

3.1羌族文化产品的概念模型设计

羌族碉楼、羌笛、白石、羌绣等是羌族“活态”的物质载体、标志性符号,其历史演变记载了羌族文化发展的历程,其特别的地域风情、人文特征、生活内涵展现了羌族人民的习俗和文化观,也决定了它与现实生活中各环节、各因素、各群体之间的特别关系。在进行设计概念提取时,应充分尊重羌族碉楼、羌笛、白石、羌绣等造物文化的非物质属性、符号化特征;立足羌族文化的传统性,在尊重羌人特有的生活、环境的同时,紧跟时代脉搏,从创新思维出发,利用语意研究等方法将羌族文化诠释出新的概念模型,让其在现代生活语境中找寻与民族传统文化相契合的设计点,如将羌笛、羌绣进行创新思考和符号解码后产生的概念模型,见图2、3。

3.2羌族文化产品的研究方法

在文化识别上,以羌绣为例,可概括出其图腾崇拜、尊重礼仪、关注自然等文化属性,其实用价值与保存价值等体现了生活文化特征,这同时也彰显出对羌族文化的认识与研究需要尊重羌人特有的生活环境。研究中可找寻各种可能性因素加以概念、形及意的提取与评估。在文化诠释上,意在借羌笛、羌绣等文化产品的开发来思考羌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而深入到文化与产品设计的最佳融合与发展的方式。在设计思路实施上,可从羌绣等文化的外延及内涵语意的角度来进行描述,从中选取“自然、民族”等语意再加以具体设计扩展,以期体现当代消费者追求时尚、简约的产品诉求。

3.3羌族文化产品的设计过程

设计性思考的核心概念包含了科技、商业和人[10]。羌族文化产品的设计流程为设计环境调查、交互内容架构、设计概念图化、设计产品实施4个阶段,见图4,以羌绣为例研究时,查阅和了解了羌族人的服饰特征及羌绣的艺术形式,并据此设定出羌族文化产品适合的人物角色为热爱传统文化、追求时尚的年青人,使用情景为家居环境等。设计出交互内容架构后,用线式草图将设计构想快速地表现出来,并通过反复讨论及评估挑选出适合的构思加以效果图制作,并与主题反复比较。这里展示的只是羌族文化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部分内容,要完整实现从概念模型到产品实体,还需经历反复的市场评估与试生产等。不过,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文化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共性思路和方法。

4结语

产品设计的社会价值范文第6篇

摘要性别意识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体现得越来越强,但由于历史长久以来处于男尊女卑的意识之中,大部分产品的设计仍带有强烈的男性主义观念。然而在社会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男女平等的观念在产品设计上将真正的从本质上形成广泛认同。性别化产品设计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生理、心理结构出发,以其各自具体的理念、精神、文化层面为载体,对产品进行创造性的计划、规划设想,最终以理想的形式表现;同时社会的变迁也使得产品市场对于性别化设计,逐渐从保守的状态转变为一种自觉追求的肯定。

关键词:文化 设计 性别 产品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一 导言:性别差异与设计

性别,是人类生理和社会属性的重要方面。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决定,被称为自然性别和社会性别。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学术界一般都认为性别角色是一种“先赋角色”或称“归属角色”,说明人的自然性别是先天的,后天难以使其发生改变,并且这一先天的人的特征对于人后天形成的多种特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后天的社会性性别差异也是由先天的特点所决定的,而后天的性别差异在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也起着某些决定性的作用,就当代社会而言,其中之一就是设计上的性别差异化特点。性别差异化设计是根据性别差异分析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在产品选择及使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状态及心理状态。并将这些信息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提炼、综合,进而运用于设计的各个方面的流程和方法。性别差异化设计所研究的重点在于,对消费者由于不同性别所带来不同生理和心理、功能和审美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运用社会性别理论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从而对性别差异做出尽量客观的描述,准确把握产品设计中重要的性别因素,并合理地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这一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从使用者性别方面对人性化设计和个性化设计进行具体诠释。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中,两性平等的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作为重要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学科,更需要将这一思想深入到设计师的头脑和心中。

二 源起追溯与现实分野:两性观念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女性日益成为社会的重要支柱,传统的父权社会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关系。这就促使两性的社会认识发生了改变,女性主义和女权思想在一次次的妇女解放运动中渐渐深入人心。其运动至今大概分为两个阶段:1、19世纪末,运动以实现男女平等并争取女性政治权利为目的。这次运动后,大多数国家女性的社会地位都有显著提高。2、从20世纪下半页起,运动将女性问题放在两性关系中,要求强烈反抗对女性的歧视,社会各个领域应向公众开放,并努力寻找解决女性问题的最合理途径。这些运动对于社会生产中的各个领域都或多或少地起到了促发作用,但在产品设计领域,尽管当代性别产品设计正在逐步以“人性化”设计理念来关注女性产品的设计,但由于女性长久以来的弱者姿态,时至今日,男尊女卑的观念也未彻底从人们心中消除。从原始社会的维纳斯,至今日的美女香车,总的来说男性的社会观念和价值体系支配男性将女性物化和商品化,以取悦他们。例如在广告界有这样一条法则:当设计师没有好的创意时,用女性作为题材一定会没问题。两性的不平等性,使女性一直处于被观看的位置。这就再一次印证了女性学者波伏娃的“女性即是他者”的经典理论。女性自身由于长久的处于这种社会环境下,不知不觉贬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并毫无意识地接受被认为女性就应该阴柔、包容,将家庭和儿女作为生活的重心,忽视了切身产品所应有的个性化合理设计。而产品设计也仅以外观上来区分,未从心理上去适应女性需求,仍带有强烈的男性主义观念。

三 未来的曙光:性别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目前,大多数专业性的、操作能力要求高的产品,均以男性的生理条件为基础进行设计。若要设计从生理和心理上都适合女性的产品,最可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运用大量的女性设计师来进行研究和操作。在设计上,男性设计师和女性设计师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产品设计文化上,男性主要侧重于技术的反应,而女性设计师则会关注受用者的心理期望。如:沃尔沃、上海华普等一些汽车厂商,已经着手打造或已经打造出女性车设计团队。其设计师团队格外注重选择女性设计师,因为作为女性,设计师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女性驾车族的需求。于是最终沃尔沃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的YCC女性概念车,该车的设计团队均为女性。在最终设计结果中,可以感受出女性设计师为广大女性车主周到、细致的考虑,包括多种亮丽的色彩、可爱活泼的造型、布置合理的内部空间、做工精良的内饰等体现女性气质的设计。由此得见,在日后,女性也必将会同男性一样,成为建设社会的主力军。性别化产品设计也会随着两性审美态度的变更趋势而变化。社会发展中,传统观念里只属于男性或女性的部分,将吸引异性人群,即两性性格相互渗透。

与此同时,产品设计在性别趋同和利用性别差异改善单一性别产品所存在的缺点上,近年来也有所体现。目前商品越来越多地为女性考虑着想,体现出社会对女性的尊重,照顾到女性更多的不同于男性的需求。同时,商家在商品细分的过程中,提高了商家自身的知名度和利益收入,对市场经济也有重大贡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女性化产品的不断增多,商品中女性特点的逐渐加重,男性商品的风格也开始有了转变。除了部分仍是与女性商品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会有部分男性商品逐渐在风格上向女性商品靠拢,也许是因为女性商品在形式上的多变和色彩上的更加丰富,符合现今社会上对于时尚的定义和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的心理。装饰物、色彩不再是女性的专属,导致男性商品也开始追随着女性商品的特点而产生变化。总是这样,一旦传统的价值被突破,风格的趋同或者形式的诡异在历史的氛围中就不会显得突兀,人们对于这种现象所持有的态度也会最终改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种情况的产生并愈演愈烈,致使部分男女商品在形式上没有区分,便又回归到了男女共用、中性商品的情形里。也因此,一些男性女性随着商品风格的改变在性别特征上的区分也逐渐降低,出现性别趋同现象。当然,男女有别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性别趋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值得我们重视。在此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原因或演变的逻辑――即市场表象背后的历史发展。

四 社会变迁的一项圭臬――市场认同化的性别设计

如上所述,诚然产品的性别化设计在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具有一定的自觉演变逻辑和其自觉的历史发展趋势。但是另一方面,在其发生着演变的同时,也发生着一定的观念转变。也就是从一个新颖的角度证明了,受众在产品所组成的视觉以及使用“场域”之中的一种态度。这个问题的探讨,不仅对于设计历史研究能够起到溯本追源的作用,而且也为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阐述路径。可见性别设计所反映出的产品的市场认同倾向,正是一种宏观社会的变迁圭臬,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分析和找出这一性别设计美学接受意义上的原因。在当下市场中所充斥的,由满目新颖的各类性别化产品所构架出的购买氛围中,作为消费者的受众群体在对于产品的价值观倾向方面,已经从原先的传统意义上的性别认同走向了一个相对更加丰富、更加宽容的历史阶段之中。首先从正面而言,传统意义上的性别认同在市场中一直存在着,在性别化产品设计还没有突现其有益价值的早期市场时代,受众从自身的传统价值观出发,自觉遵守天然的性别心理,而对于产品的挑选也会基于这一自然的心理而进行购买,其中体现最为明显的还是上述所提到的服装产品领域,而其他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和日常生活产品领域,一方面因为当时的市场还没有细分到一定的程度,没有更多的设计机会为性别化设计展开空间,另一方面也由于设计理论也远没有发展到以人为本的阶段,不关注使用者自身的特点,不关注人与产品的私密关系,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性别化设计和相对的市场认同缺失。可以说,消费的习惯在当时也还是承袭着传统的惯性而选择相对适合自身性别的产品,以至于到了当代,这种传统也在大的范围内控制着设计的趋势和产品的市场,当代性别化设计已经在市场中展现其特点的阶段,我们就可以发现其最大的设计理念虽然是追寻着以人为本的特点,逐渐加深对于使用者和产品之间的私密关系而加强设计的细节和创意,但这种性别化的突出也是大部分追寻着传统的性别消费心理而言的,而性别趋同的设计也在市场中有意无意的出现了。我们再从反面而言,这种性别趋同的设计倾向也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变现在设计领域中的现象之一,因为如上所述,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自主意识不断加强,而且性别的差异在社会生产中的体现也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进步而逐渐趋于淡化。而设计领域作为社会变迁的窗口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变化的特点,于是乎市场中逐步增加了性别趋同的设计因素,而且也为受众带来了这种设计背后所隐含的整体社会审美观的转变态势,一种新颖的历史价值观在不断的加强,所反映在产品上的形式也在有意地增进,忽略了男女传统性别差异的设计形态带领着受众在消费领域中升级着价值观的临界点,一旦这种价值认可的临界点被突破,性别趋同的设计形式就会被整体社会所接受和认可,以至于在现实市场中消费者的目光不再对这种反传统的“前卫”加以排斥,而采取了一种比较亲和的认可甚至欣赏的态度,这也就是我们所分析出的作为社会整体变迁的圭臬的性别设计的现有状态。它可以说是一种历史价值取向的风向标,随着它的指向,我们可以从深层次分析设计背后的社会、审美以及经济等本质原因,以便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更好地把握这一方向。

五 结语

根据现今社会状况,在今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男女平等的观念将真正地从本质上形成广泛认同。男女生理、心理的差异也将会逐渐模糊和相糅合,产品的性别化设计会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传统的文化心理尚未消退,男性产品与女性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具有形制、功能、色彩上以至于商业经营模式上的巨大差别,产品设计是以人的需要或某种目的为依据,将需要与目的转换为一个具体可触的物理形式的过程,性别化产品设计在企业产品策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种设计角度可以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生理、心理结构出发,以其各自具体的理念、精神、文化层面为载体,对产品进行创造性的计划、规划设想,最终以理想的形式表现。另一方面,在后现代社会包容和变通的文化导向之下,两性的心理差别在不断地缩减,设计师可以从两性趋同的角度设计出具有细微差别的两性产品,也可以从时尚的导向出发,设计出漠视两性差别、搁置性别冲突的,具有统一功能和外观的单一性别产品,从而满足特别是当代女性的某种积极的社会主导心理。总之,性别化差异的设计,是新时代对设计领域提出的一个崭新而又包含了人类传统文化观念的设计思路,产品的分类将越来越趋近细致。在挑战与机遇共存的时代,如何利用这一新兴的设计思路,将是设计师整合消费人群、扩充设计类型的有力工具之一。

参考文献:

[1] 粱梅:《世界现代设计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2] 宗霞:《产品视觉形式要素的特征与设计方法研究》,江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3] 李苒:《传统两性性别特征的互渗对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重庆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4] 陈虹霓:《从装饰到规训――关于身体及其性别意义的研究》,海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5] 霍春晓:《性别差异化设计研究――户外运动用品的性别差异化设计》,江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6] 李珂:《产品设计中对用户分类的分析》,《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18期。

作者简介:

产品设计的社会价值范文第7篇

[关键词]熵世界观 艺术设计 生态价值 社会价值 人本价值

熵的世界观是在世界资源被大量无休止的浪费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以保存世界仅有的物质资源为基础的。旧有的机械论物质世界观给人类带来了太多难以愈合的遗留问题,这其中包括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而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依靠所谓的科学技术的机械进步就能够解决的。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根源上树立一种不同于物质财富之上的机械论世界观的新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必须是更加符合人类现在和将来需要的新的世界观。这就是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启发,以降低熵值的增长速度为理想的低熵世界观。也就是平常所谈论的熵的世界观。通过这种世界观的确立来摆脱以往的利用高消耗来创造物质财富并满足人们的各种欲望的世界观。低熵世界观是以能量的转换与耗散降低到最低限度为追求,在这种世界观里,人生的最大目的不再是满足一切的物欲,而是尽可能的实现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境界。反对过分的消费、占有和对物质的过分迷恋,力求树立一种节约至上的理念。只有减少人类各种非份的需求,才能最终减缓熵值得增长速度。

现代艺术设计作为当下时兴的一个专业领域,已经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古典意义的艺术设计,即现代艺术设计不再全力追求诸多视觉造型的抽象形式的综合表现,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设计对象的功能性和创造性。更准确的说,现代艺术设计是在机械化工业大生产方式下,人类在强调设计对象的视觉造型形式和审美效果的同时,又充分强调设计对象的功能性效果,并以适合现代机械化工业大生产方式为前提的创造性活动。它既是一种精神生产劳动,也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也就是说,现代艺术设计产品既是有着良好功能的实用品,又是极具审美意义的艺术品。完美的现代艺术设计是人类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的完美结合体,因为艺术设计作为人类设计的两大分支之一,更多体现的是特定社会、特定人群的社会思想和文化活动,它可以借助于色彩、造型等视觉要素把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精神思想融合到一起,并借助于具体的产品体现出来。现代艺术设计应当是一种消除了纯美术与实用美术隔阂,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对立,文化与经济的分歧的,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人类创造性活动。它摆脱了为艺术而设计和为技术而设计以及为利润而设计的片面误区,实现了艺术、技术、科学、经济、文化、物质、精神、个性、共性、现实与未来等等的均衡和辩证统一,是一种富含文化精神内容的物质创造活动。

为了适用以低熵为主导的熵的世界观的要求,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在和未来的人类,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性发展,现代艺术设计的价值追求应当有所调整。在传统的机械论世界观指导下的艺术设计,在价值追求上过多的强调艺术设计的功能价值、物质价值,而忽略其内在的真善美的价值。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机械论世界观影响下所造成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问题、道德问题等等。在新的熵的世界观的指导下,艺术设计的价值追求应当走向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更加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低熵世界观是一种必需品的世界观,而不是奢侈品和无休止的财富积累的经济观。在这种世界观看来,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应该以维持生存必需品为中心内容,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降低各种能源的耗费,减少多余能量的耗散,才能符合熵世界观的能源和道德要求。也就是说,人类不应该过多的追求艺术设计产品的经济学价值,不要过多的驻足于设计产品带来的现实利益,它的价值取向应该更多的从社会的人文角度全面分析设计产品的价值实现。对于艺术设计的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追求是任何世界观里面最基本的追求,而在熵的世界观里面,人们所关注的就不仅仅是外在的表层的功能价值、物质价值,而是尤其关注艺术设计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人本价值等内在价值、潜在价值的体现。

首先,艺术设计的社会价值体现,所谓艺术设计的社会价值就是指艺术设计产品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即艺术设计产品的社会功能,它包括艺术设计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对社会文化事业的促进,对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推动,对人类优秀传统道德观念的弘扬,以及对人类社会制度的演进的推动等方面,其中既要充分关注艺术设计所带来的社会正价值,还要重视和防止艺术设计可能会导致社会异化的负价值的体现。艺术设计活动过程及其产品要以人类优良的社会道德品质为本分,要体现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不能仅以物质利益为惟一的追求。在追求艺术设计产品的物质功能需要的同时要兼顾人类的社会思想美德。而且不仅仅是体现而已,更应该去弘扬各种优良的社会美德,而不应该抛弃甚至是违背和损害各种善的美德,沦为丧失道德的纯粹物欲主义的追求。

其次,注重艺术设计的生态价值体现。在熵的世界观里,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人类不能把自然仅仅看作是用来认识和探索利用的工具对象,而是应当把它当作人类生命之源来看待和保护。同时还要认识到每一个物种都因其存在而被赋予固有的、不可剥夺的生存权利。人类要以与其他一切物种及整个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来取代征服自然和其他物种的思想。只有如此,后来的生命才有可能享受到生活的甘美。基于熵世界观的艺术设计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必须充分认识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人与自然之间以及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变化和影响。既要追求有利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不断深入的正价值一面,更要充分认识对自然生态破坏的负价值一面。艺术设计虽然不像技术设计那样可以拥有强大的改变生态的能力,但也会随着艺术设计中大量现代技术运用而影响自然生态环境,例如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制造和应用后的残留物、排泄物所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愈发严重,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关注技术运用可能会带来的自然生态问题。

再有,关注艺术设计的人本价值体现。在机械论世界观的时代,人们怀着对机器技术的顶礼膜拜去歌颂、运用和表现机器技术,享受着技术机器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却又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机器的奴役当中,人成为机器物理运动中的一环,成为机器的服侍者,人性被异化为机器的物理性。而在熵世界观看来,人类的劳动就如同是游戏娱乐一样,是一种生活必需的活动,是一种可以使人利用和发展其自身才能的活动,人们所注重的是劳动过程本身,而不是劳动产品。而艺术设计人本价值的追求就是以此为思想基础,强调人类的艺术设计活动对人的认识领域、思维领域以及精神审美领域的作用和影响。或者说艺术设计通过其内在价值对文化、心里、认知、思维、审美等领域所产生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可以使人类获得精神、思想、心灵上的愉快和满足。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人的主体性地位的提高,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本性得到充分的实现和提高,这种提高更多是体现在人的整体自主性的提高。也就是说,艺术设计人本价值的正价值实现是熵世界观下艺术设计价值追求的核心点之一,也是艺术价值的最终归宿。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艺术设计人本价值的负价值方面,伴随现代艺术设计大量运用各种新科技的同时,技术对人性压制的一面也在艺术设计产品的创造和使用过程中也得以扩张,人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丧失。这就是艺术设计人本价值的负价值方面,它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人的异化,在某些领域使人的创造性、自主性的本性被剥夺,限制了人性的自由发展。因此,现代艺术设计应当以追求人本价值的实现为己任,力争让人类慢慢从传统机器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使其主体性、自主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实际上,无论是在机械论世界观下还是在熵的世界观下,艺术设计价值的构成基本上是一致的。

产品设计的社会价值范文第8篇

一、引言

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于20世纪90年代建立,设计职业教育更是一个年轻的事物,本着为社会服务为宗旨的高职高专工业设计职业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未得到落实,工业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一直在虚拟与想象中游移,理论较多,动手较少,脱离实践与真实,这种状况一直是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急需工业设计人才的社会与企业,以及办学者关注且头痛的问题。

高职高专工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服务社会与高职高专工业设计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工业设计实践教学一定要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因此,国内许多设计职业院校及工业设计教师和工业设计工作者开始着手进行这件工作,并取得不少成果。如建立设计工作室制度,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设备及场所;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提供社会实践基地,是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练兵场。但这些有的是蜻蜓点水式的浅尝辄止,有的做表面文章,不愿去下功夫进行深入挖掘,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有待于拓展。

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任课教师对工业设计实践教学进行有机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技能的实际训练,把课程学习环节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加强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增加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者的相互结合,既使学生在专业课堂中获取知识,又在动手实践训练中加强了所学的知识以及积累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性工业设计教学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发展与完善。

(二)引进高素质的“多元型”教师――企业代培

目前工业设计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是:1.许多工业设计专任教师大多没有企业实战经验,直接就是从学校到学校,所学知识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2.工程知识不足,缺乏技术开发的拓展能力。

引进高素质的多元型教师是比较困难的,但学校和企业可以联合培养。一些高校已经尝试提出一种教学科研的新思路――企业代培。将企业预计开发领域结合院校研究的开放学术空间,共同承担未来设计发展课题,建立一种科研创新的“中间地带”,借力、互补、竞争、发展,我们相信,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育与企业的“共生”、“整合”

工业设计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是形影不离的,它们具有共同的目标市场――消费百姓。二者的最大差距是工业设计的理论于企业的理解是一样,于院校的理解又是另一样,始终走不到一起。

工业设计教育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没能从根本上确立自己的社会价值地位,没有摆正设计专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合作关系。限于智慧,限于人才,企业最关心的产品功能的变革能力,产品结构与工艺技术的革新能力,产品设计市场定位能力,发掘潜在生活需求的能力,产品整体形态的创造能力等等只是停留在课堂里。直至所谓“艺术价值”、“高附加值”、“创新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概念的讨论与说教。

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育必须付出实际行动,与企业共存,从企业发展需要出发,认清工业设计与企业发展的依存关系。相反地,企业消除对院校师生能力的质疑,大胆接收,相互融入新的血液,共生共存共求发展!